一、前言

相信大家很難相信這是一篇2018年出發的遊記,還是拜本人的晚期拖延症所賜。本來已經打算放棄,想起彼時的情景還是決定記錄下這11天的旅程,也為其他人留下一段可供借鑑的行程。
本次日本之行距上次已過去2年,對這個國家的印象也從陌生變為了初識。隨著自己孩子的即將降生,這次旅行又有了新的任務—購物。當然這裡指的購物基本上是母嬰用品,事實上整整花了兩天的時間買東西,所以純玩的時間並不多,再加上老婆懷有身孕,所以整體行程安排得比較寬鬆,基本上是東京—鎌倉—河口湖—關西,時間選擇了人相對比較少的10月下旬,避開了國慶假期和紅葉季的高峰。廢話不多說,先來幾張圖。
【本人遊記】:
【澳大利亞】行走在南半球的海邊 且聽風吟 澳大利亞12日自駕遊:
//www.mafengwo.cn/i/9844142.html
【日本】擁抱初夏的日本關西+北海道10日遊://www.mafengwo.cn/i/5571011.html

二、行程

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的行程準備也是駕輕就熟了。10月的日本逐漸進入紅葉季,雖不是紅葉最盛時,但好在人少,各項費用能省下不少。具體行程如下:
10.18:上午北京出發,下午到達東京成田機場,住銀座;
10.19:東京—上野動物園、淺草寺、臺場;
10.20:東京—藤子·F·不二雄博物館、澀谷;
10.21:鎌倉,晚上六本木之丘;
10.22:東京站出發至河口湖;
10.23:河口湖遊覽;
10.24:河口湖出發至京都;
10.25:京都—金閣寺、龍安寺,嵐山;
10.26:京都—錦市場、平安神宮、蹴上、南禪寺、禪林寺永觀堂、哲學之道;
10.27:京都出發至大阪;
10.28:大阪購物;
10.29:大阪關西機場返程至北京。

三、行前事項

1、機票
之前的行程為了儘量節約旅途時間都是選擇的夕發朝至的航班,這樣不影響白天的遊玩。不過考慮到老婆需要休息,還是改成了白天的航班。
可選的航空公司比較多,國外的有全日空、日本航空、大韓航空等,國內的選擇就比較多了,考慮到購物量比較大,選了國航,每人可以攜帶2個托執行李,23kg,兩個人就是46kg,事實證明選擇非常正確,足足裝滿了4大箱,登機箱也是滿滿當當。
單人往返票價是2700元,東京進大阪出,價效比還不錯。

2、簽證
日本個人旅遊簽證近兩年條件已經越來越寬,基本上符合要求的1周就能下籤,直接某寶上搜尋日本簽證,找個評價高的辦就行了,單次的價格在300元左右,三年期的在900元左右。上班族大體上需要的材料如下:
護照、照片、身份證影印件(正反兩面)、戶口本影印件(全本、含首頁)、簽證申請書(代辦旅行社會提供)、公司營業執照或機關事業單位的組織機構程式碼證影印件(必須蓋章)、在職證明、
繳稅證明或者工資卡流水單、房產車產證明、行程單(全部機票和酒店的行程單)、資訊處理同意書。具體可以和客服溝通,從資料稽核完成到出籤一般1周左右。

3、手機卡
某寶上的移動wifi和手機卡選擇很多,不過我更喜歡手機卡,畢竟多個移動wifi就多個裝置,很麻煩。目前網上賣的日本手機卡基本上都是包多少天多少G流量的卡,超過後降速至3G,但不限流量,價格從幾十到100不等,兩次去日本都是選的NTT DOCOMO的卡,訊號穩定。網上買的日本的電話卡都是沒有通話功能的,因為能通話都需要實名認證。

4、當地交通
大城市如東京、大阪室內基本以地鐵和電車為主,準點並且速度快,可以使用西瓜卡或者ICOCA這類公交卡。小一些的城市如京都基本上以公交車為主。大城市間遠途可以選擇新幹線,不過票價並不比機票便宜。
日本的電車網路非常發達,好處是方便,基本能到達任何地方,缺點就是過於複雜,會有不同公司運營不同的線路,換乘方式、快慢車次都各有不同,後面我會詳細說到。很多人會買JR的定期券,如果只是乘坐市內的線路,其實並不划算,除非你打算乘坐新幹線往返,比如從東京到京都或大阪往返,這樣比單買新幹線票是要便宜的。而且定期券限定必須乘坐JR的線路,如果乘坐其他公司運營的線路還需要單花錢。

5、現金和卡
現金一般只有景點現場買門票和公交卡充值才會用到,其他除了比較偏遠的地區或者小賣部以外,基本上都是銀聯、支付寶、VISA就能搞定。我們兩個人現金帶了6萬日元,完全夠用了。

6、酒店
基本上Booking和Agoda兩個網站就搞定,哪個便宜哪個可以免費退就選哪個。

7、語言
路牌基本都是漢字,大商場裡基本都有中文導購,很多景點也都有會中文的工作人員提供幫助,所以語言上基本不用擔心。偶爾有語言問題,可以用手機翻譯軟體應急。日本人普遍比較熱心,會很樂意提供幫助的。

四、東京

東京(とうきょう、Tōkyō),位於日本關東平原中部,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東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明治2年3月28日,日本的都從京都遷移到東京。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名為東京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
東京都人口數946萬,東京都市圈的人口數則達3700萬人,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之一,亦為日本最大的城市。東京是傳統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東京都由23個特別區及26市5町8村構成,面積約621平方千米。而東京首都圈是以東京都區部為中心,除東京都之外加上千葉、神奈川、埼玉、茨城、群馬、栃木、山梨等縣(即日本“八大區域”劃分中的“關東地區)所組成的城市群。GDP總量位居全球之首,人口總數佔日本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
(以上來自百度百科)

交通:
具體到東京的交通,首先要說的是東京有兩個機場,一個是成田機場,位於東京以東60公里的成田市,大多數國際航班都在此乘坐。另一個是羽田機場,距離東京市中心16公里,也是日本最大的機場。羽田機場到達市中心乘坐電車約30分鐘,成田機場大約需要1小時,在購買機票時一定看清是哪個機場。

接下來就要說說東京的軌道交通系統了,如上圖,第一次見的人想必沒有不暈的吧。東京的軌道交通系統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由單軌、地鐵、市郊鐵路等方式組成,而且分別由不同的公司運營,這其中運營線路最多的就是東京地鐵公司和JR了。

東京的軌道交通網路雖然複雜,但是也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就是大名鼎鼎的JR山手線,這條線路是一條環線,全長34.5kg,串聯起了東京的幾大重要區域,包括東京站、銀座、品川、澀谷、新宿、池袋、上野、秋葉原等,而且可以與其他放射性線路換乘,類似北京的2號線和10號線,所以建議在山手線沿線選擇住宿地點。

ICOCA卡

西瓜卡
日本的公交卡應用最廣的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在東日本地區發行的西瓜卡(Suica)和西日本地區的ICOCA,兩種卡在兩個地區是通用的,充值和使用沒有問題,只不過退卡必須在發行地才可以,如果不考慮退卡問題其實買哪種都是可以的。

購卡和充值都可以在車站的自動售票機上完成,稍大點的車站還會提供中文版的自動售票機,全觸屏操作,不會的找個工作人員演示一遍就行了,只不過充值需要用現金,提前需要備好鈔票。
當然了,直接用現金購票也是可以的,只不過需要準備個零錢袋,硬幣會比較多,還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地車站,建議還是用公交卡。

線路查詢建議使用谷歌地圖,如上圖。當然也有日本本地的“換乘案內”之類的app,不過不熟悉的人用起來還是會有些麻煩。谷歌地圖會列出全部可能的線路,並提供具體時刻和票價,準確率很高。不過從2019年9月20日起,谷歌關閉了中國大陸的網頁版地圖業務,不知道未來還會不會開通。

·銀座

考慮到這幾天活動的方向,選擇了東京市中心的銀座住宿。成田機場到達東京市中心可以乘坐Sky Access線、京成本線、JR線等。到達銀座可以乘坐Sky Access線和Skyliner線,前者速度慢些但票價相比後者要便宜1300日元左右,而且部分車次不用換乘,可以直達東銀座站,按需選擇吧。

酒店名稱是Sotetsu Fresa Inn Ginza Sanchome(索特圖斯弗雷撒銀座三丁目經濟型酒店),距離東銀座站、銀座站步行5分鐘左右,距離東京站也僅有1公里距離,交通非常便利。當然,在寸土寸金的銀座是住不起大房子的,酒店房間依然繼承了“進門就上床”的傳統,想開啟行李也要擺好位置才行,好在設施齊全,乾淨整潔,早餐也不錯。

便利店裡的水果,一袋橘子400日元,一根香蕉100日元,吃水果可是個奢侈活。

以上就是東京著名的銀座商業街,號稱“亞洲最昂貴的地方”,以高階購物商店聞名。這裡匯聚著世界各地的名牌商品,是購物者的天堂。銀座分為銀座一丁目(類似於漢語裡“街”)至銀座八丁目,全部8個丁目由中央大道貫通,長度大概900米。
象徵日本自然、歷史、現代的三大景點(富士山,京都,銀座)之一的銀座,與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紐約的第五大道並列為世界三大繁華中心。

位於銀座的蘋果店,價格確實比國內便宜不少。隔壁的工地正在施工。

號稱全世界最大的優衣庫,共12層,貨品齊全,很多新款都會首先在這家店供貨。不過對比下來,和國內的店比起來其實價格上沒有優勢,質量上就不好說了。
另外一點,大家不覺得這棟樓很細嗎?其實這和日本的土地制度和規劃方式有關。日本土地私有化,在分割地塊時為了方便賣都分成了小塊地出售,而且規劃時不像國內會考慮遮擋問題,基本上是樓貼樓,好處是做到了土地利用的最大化,缺點就是犧牲了一定的建築物品質,而且業主太多,不容易統一規劃。

逛累了想找吃飯的地方,開啟大眾點評一搜,周圍正好有一家蟹道樂,位於銀座八丁目。可能是去的比較晚,所以不用等位。

蟹肉丸

蟹肉鍋,說到這個還鬧了個笑話。本來應該留一些湯來拌飯用的,結果我倆一滴都沒留下。服務員過來想拌飯發現沒湯了,一副詫異的表情,然後又去拿了一壺。。。

蟹肉還是很新鮮飽滿的,不過孕婦最好少吃,所以都便宜我了。

抹茶冰淇淋其實是香草味的,周圍是抹茶。其實純正的抹茶是比較苦的,至少我吃不慣。
勞累的第一天結束了,洗澡,睡覺。

·上野動物園

今天的行程是上野動物園—淺草寺—臺場。

酒店提供三種套餐供選擇,分別是日式料理、日式火鍋和西式套餐,味道都不錯。

上野動物園全名“東京都恩賜上野動物園”,開放於1882年3月20日,是日本最古老、最有名的動物園,也是日本第一座公共動物園。佔地面積約 141,000平方米,分為東園和西園兩個部分。展出動物約420種,2200多頭。最著名的動物是來自中國的大熊貓,在上野車站有一尊熊貓的塑像,是站內的地標。
距離上野動物園最近的車站是上野站,步行到動物園大概需要5分鐘。上野站也是重要的樞紐站,集地鐵、JR、新幹線與一體,交通非常便利。從銀座到上野動物園大概需要25分鐘。

一進門首先遇到的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隊伍,工作人員舉的牌子上顯示70分鐘,這是參觀大熊貓的預計排隊等待時間,據說天天是這個場景,看來咱們的大熊貓是深得日本人民的喜愛。

排排站,看象象。

正好趕上日本的小學生參觀動物園,帶著不同顏色帽子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認真地看動物,還用個小本做記錄,回去應該要完成觀後感之類的作業吧。紅色衣服的冒充一下老師:-)

老師囑咐這個小朋友坐著看包,他就在這裡一直坐著等。

大冰淇淋,小冰淇淋

園內的雕塑

和北京動物園原來的猴山差不多。

看起來好涼快的北極熊,不過它的活動空間非常有限。

懶懶的不知名熊,一直躺在這裡

這隻老虎一直踱來踱去,不過是瘦了點。

看上去有點無聊的大猩猩

企鵝

火烈鳥

陸龜

暖燈下休息的蜥蜴

這位不知道是什麼物種,一直在睡覺,抬頭看了我一眼,倒下繼續睡。

環尾狐猴?

看上去不好惹的大鳥

兩隻不知名的鼠?反正一直在打鬧。

這二位就在不停地刨,刨完地刨牆。

散步的長頸鹿

動物園分東西兩個園區,中間由一座人行天橋連通,不想走路的話也可以乘坐空中纜車,不過纜車排隊的人太多了,走路10分鐘就夠,坐纜車光排隊至少也得20分鐘。

上野動物園西區外有一片湖,叫不忍池,湖中有大片荷葉,不過因為季節的緣故,荷花都已經凋謝了。

在街上找了一家吉野家湊合吃一口。日本的吉野家量還算足,價格也還算實惠。

·淺草寺

吃飽喝足趕赴下一站——淺草寺。
淺草寺位於東京都臺東區,是日本現存的東京都內最古老的寺廟。寺院的大門叫“雷門”,正式名稱是“風雷神門”,是日本和淺草地區的象徵。
相傳,在推古天皇三十六年(公元628年),有兩個漁民在宮戶川捕魚,撈起了一座高5.5釐米的金觀音像,附近人家就集資修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尊佛像,這就是淺草寺。其後該寺屢遭火災,數次被毀。到江戶初期,德川家康重建淺草寺,使它變成一座大群寺院,併成為附近江戶市民的遊樂之地。除淺草寺內堂外,淺草寺院內的五重塔等著名建築物和史蹟、觀賞景點數不勝數。

上圖便是淺草寺的標誌——雷門。雷門是公元942年為祈求天下太平和五穀豐登而建造的。幾經火災焚燬,後於1960年重建。雷門正門入口處左右威風凜凜的風神和雷神二將,鎮守著淺草寺。雷門最著名的要數門前懸掛的那盞巨大的燈籠,遠遠可見黑底白邊的“雷門”二字,赫然醒目,著實為淺草寺增添不少氣派。

進入雷門後便是長長的商業街,售賣各種食品、小玩具和伴手禮,商業氛圍比較濃,人也很多,沒什麼意思。

淺草寺內上香祈福的人不少,咱也不懂日本拜佛的規矩,還是不湊熱鬧了。

寺西南角有一座五重塔,僅次於京都東寺的五重塔,為日本第二高佛塔。寺東北有淺草神社,造型典雅,雕刻優美。

寺內有求籤處,排隊的人確實不少

畫面右側的是大概兩站外的東京天空樹。

寺內的園景還是挺精緻的

個人愛好——拍日本城市的井蓋:)

·臺場

淺草寺屬於必打卡景點,但是說實話也就那麼回事,除非你對日本的寺廟文化有著比較深的瞭解。從淺草寺出來,趕赴下一站——臺場。
其實去臺場不為購物,不為彩虹橋,主要為了一個TeamLab的展覽。

乘坐海鷗線在青海站下車走10分鐘就到了。

路過一個汽車展廳。走過展廳後便能看到展覽的入口。
teamLab的官方網站://art.team-lab.cn/,可以提前在網上購票,現場出示收到的二維碼即可入場。
在東京臺場的展覽是常年開放的,也有些其他展覽是不定期在世界其他城市舉辦的。
展覽的官方介紹是:
【在這樣一個沒有界線的世界中、彷徨,探索,並發現。
teamLab 無界,是由沒有邊界的藝術所組成的,“沒有地圖的美術館”。
藝術將走出房間,與其他的作品產生交流。作品之間沒有界線,時而混合,時而互相影響。相互交融的作品,組成了一個沒有邊界的世界。
我們將身體沉浸在無界的藝術之中,在10,000平方米的立體空間裡,用自己的身體去探索世界,並與他人共同創造出新的體驗。】

teamLab通過無數臺投影機和音響營造出一個魔幻世界,讓你沉醉其中。

參觀人數比較多,所以有些場景的體驗感稍差些。

這個互動場景比較有意思,天花板上有很多攝像頭,會捕捉參觀者的動作,當你搬動地上的物體時,投影出來的路和路上的小車會跟著變化,吸引了很多小朋友。

讓你身臨其境的瀑布

兩條巨大的鯨魚遊蕩在身邊,配上深邃的音樂,讓你感覺彷彿置身在海中。

地面上的花瓣會跟隨你的腳步移動

這些五顏六色的燈光其實是一根根柱子,你需要踩著這些柱子上的亮點走到對面的出口處,腳不能踩到地面。

展覽場地內比較昏暗,加上虛幻的場景,很容易迷路,我們繞了半天才找到出口。參觀整個展覽大概需要1~2個小時。

天色已暗,坐三站車來到臺場站,這裡能看到臺場標誌性的建築——縮小版的自由女神像和彩虹大橋。大家如果想近距離欣賞大橋可以乘坐海鷗線,電車會從大橋上通過。

因為一直下著小雨,所以拍照效果一般,好在空氣非常通透。

回到酒店附近隨便找了個拉麵店,吃飽睡覺,晚安東京。

·藤子·F·不二雄博物館

作為一個哆啦A夢迷來講,不去藤子·F·不二雄博物館怎麼行。今天的行程就是參觀位於川崎的藤子·F·不二雄博物館。
深受世人敬愛的漫畫家藤子·F·不二雄一生中創作了《哆啦A夢》等眾多名作,藤子·F·不二雄於1996年去世,由於他生前在日本川崎市住了35年,他的家屬和川崎市為了紀念他,在當地成立了以藤子·F·不二雄為主題的博物館。開館時間定於2011年9月。
博物館的中文官網地址://fujiko-museum.com/sc/。官網上有詳細的購票、交通、開放時間等資訊。
交通路線:
1、乘坐小田急線及JR南武線在登戶站下車。然後再乘坐穿梭巴士即可到達。
2、乘坐小田急線在向丘遊園站下車徒步16分鐘;乘坐JR南武線在宿河原站下車徒步15分鐘。
購票:
博物館一天只有四個時間段可以進館,因此需要提前預定門票。購買門票需要在羅森便利店的自動售票機上完成,如果搞不明白,可以向店員尋求幫助,就說Fujiko museum,店員會在機器上幫你購買,成人票1000日元。

從銀座到達登戶站大概需要40分鐘,再換乘巴士,全程大概1小時。

登戶站外看到的復古小車,懂行的來給普及普及這是什麼車。

從登戶站的生田綠地口出站後步行200米左右就可以看到這個巴士站,乘坐專線巴士可以直達博物館。

巴士車身上噴塗的都是漫畫中的形象。

車上的人不算多。

下車鈴的按鈕也都融入了卡通人物形象。

乘坐巴士大概10分鐘可以到達博物館。入口外的牆上有一排櫥窗,裡面都是漫畫中的場景,排隊也不會覺得無聊。

大雄的經典躺和記憶麵包。

由於館內展覽部分是禁止拍照的,所以這裡就欠奉照片了。主要展覽的是藤子不二雄的手稿、照片,還有工作室的場景復原,具體內容可以查詢官網。門口處可以領取中文解說器,輸入展位上對應的編號就可以收聽講解了。

室外是允許拍照的,這是上到頂層前的平臺上的一個雕塑,藤子·F·不二雄正在與哆啦A夢和自己筆下的漫畫人物握手。

上到屋頂後有一大片草坪,周圍佈置了任意門、恐龍、空地上的水泥管和哆啦A夢塑像等場景。

周圍的居民區

草坪通過連橋與另一側的幾組卡通塑像相連線。

真想體會一下躺在身後水泥管上的感覺,怎奈小朋友太多了。

從連橋上正好可以看到這兩位躺在草坪上向人們招手。

走過連橋後就是幾組非常適合照相的卡通塑像。

哆啦A美

不知道叫什麼

回到室內,有兩臺大大的扭蛋機,300日元一次,玩具的做工還算精細。

休息區吃著銅鑼燒正在看哆啦A夢漫畫的哆啦A夢(好繞嘴)。

館內有一家主題餐廳,其實食物味道一般,不過造型精緻可愛,排隊人非常多,我們排了大概半個多小時。

萬聖節主題的哆啦A夢咖啡圖案,還有其他圖案,不過不能選,是隨機的。

餐巾紙

收款臺處的哆啦A夢玩偶,很有喜感。

銅鑼燒

餅乾。
其實這些點心味道都很一般,不過外形做得惟妙惟肖,實在不忍心吃掉。

這是衛生間牆上的畫,大雄在上廁所時遇到自己最害怕的老師,懂日語的朋友給翻譯一下吧。

館內還有小電影放映,具體時間可以查閱放映時刻表。影片講的是哆啦A夢、大雄和朋友們如何挽救小動物的故事,時間不長,大概20分鐘左右。對白是日文,配英語字幕。

座專線巴士返回登戶站,下一站明治神宮。

·澀谷

由於功課做得不到位,不知道明治神宮關門早,所以吃了閉門羹。這是前往明治神宮路上經過的東京馬術俱樂部。既然時間不夠逛其他景點了,臨時決定去澀谷看看八公塑像吧。

雖然到澀谷距離不遠,不過東京巴士的速度確實不快,差不多30分鐘才到,剛下車就下起了雨。澀谷也是東京著名的商業區,人流量非常大。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澀谷站外的忠犬八公塑像。
1934年,澀谷站八公的雕像建立,揭幕儀式有300位名人蔘加。每年的3月8日,澀谷站旁都要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成千上萬個養狗的主人來此向忠誠不二的八公表示敬意。人們感動於它的忠誠,因此把它稱作忠犬八公。
雨越下越大,街是逛不下去了,趕快鑽進了車站返回銀座。

這是大眾點評上搜到的銀座附近的一家餐館,評價很高,不過很難找,在一個背街小巷子裡。

鰻魚飯,很地道

鰻魚壽司

蔬菜飯

吃過飯雨也停了,這是走回酒店的路上看到的一家和服店,裡面好像在組織活動,大家都穿著和服。

五、鎌倉

今天一整天的行程都是鎌倉,也是在東京的最後一天。

這種自行車不錯,前後都可以帶孩子,不過日本自行車允許帶人嗎?

空曠的車站

兩列其他路線的電車飛快地經過臺站。
從銀座到鎌倉站可以在新橋站乘坐橫須賀線直達,時間大概1小時10分鐘,票價1000日元左右。

鎌倉站外買了個抹茶冰激淋,冰激淋不錯,不過抹茶粉比較苦。

今天天氣不錯,鎌倉站外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這裡先介紹一下鎌倉。鎌倉是一座有近千年歷史的古城,興建於公元12世紀,作為當時的政治中心,佛教文化繁榮。鎌倉幕府時代結束後,城市一度衰落,但是保持了相對完好的古建築群。從江戶時期開始,鎌倉作為首都附近的旅遊地又再次興盛起來,近代是文豪喜歡旅居的文化之城。現在的鎌倉是繼京都、奈良後日本第三座知名的古都。
遊覽鎌倉的主要交通方式就是江之電電車,可以購買一日票,價格600日元,單日不限次數上下車。
具體線路及沿線景點可以查詢江之電官網://www.enoden.co.jp/sc/
這次我們按照從東向西的順序安排景點,從鎌倉站上車,依次遊覽長谷寺、鎌倉大佛、稻村崎公園、鎌倉高校前站和江之島,在江之島觀景臺看日落,最後到達藤澤站。

江之電線路圖

·長谷寺

乘坐江之電電車在長谷站下車後隨人流走就能到達長谷寺了。

其實我倆對於日本的寺廟歷史並不瞭解,也不是很感興趣。不過日本的寺廟從建築到園林都非常精緻,很適合拍照。

寺廟裡正在進行小型演唱會,唱的是什麼聽不出來,不過演員們都很high。

精緻的園景

寺中有一小片竹林

已經掛上了蜘蛛網的燈和鈴

順著臺階走可以到達半山腰的一個小型觀景臺。

可以俯瞰海岸線

下山的出口位置也有一小片竹林

池塘中的錦鯉

園景很是精緻,連地上的沙子也要畫出圖案。

·鎌倉大佛

鎌倉大佛位於淨土宗寺院高德院內,全稱為阿彌陀如來青銅坐像,俗稱鎌倉大佛,是鎌倉的象徵。大佛淨高11.3米,連臺座高13.35米,重約121噸。佛像建造於1252年,大佛的較平的面相、較低的肉髻和前傾的姿勢等,具有鎌倉時代流行的宋代佛像風格,是鎌倉時期的代表性塑像,被定為日本國寶。與奈良東大寺大佛在後世經歷多次補修不同,鎌倉大佛基本保持了造像當初的形態,所以非常珍貴。

寺院很小,基本上如果只是照相的話20分鐘就夠了。

從鎌倉大佛出來繼續坐江之電前往下一站——稻村崎。

·稻村崎

從稻村崎站下車步行約5到10分鐘就可以到達稻村崎公園。說是公園,其實就是一小片綠地加上一個展望臺,不過這裡確實是個不錯的觀景臺。

很多人躺在草地上沐浴著秋日的陽光。

今天的能見度非常好,可以依稀看到遠處的富士山,畫面中間近處的是江之島,那個小黑點就是江之島上的展望臺。

一望無際的太平洋

直飲水

頭頂上不時有各種鳥飛過,這是鷹?

江之電的鐵軌

·鎌倉高校前

下一站,經典到此一遊照景點——鎌倉高校前站。

灌籃高手中的經典場景大家應該都熟悉,取景地就是下面這個路口。↓

從鎌倉高校前站下車走大概100多米就是這個路口了。

看畫面右側的人,說實話想在這個路口拍一張沒其他人的照片,除非一大早就趕過來。

復古的江之電電車駛過路口

·江之島

最後一站——江之島。從江之島車站需要步行大概20分鐘才能到達江之島。

hello kitty主題店門口供遊客合影用的hello kitty

看著很好吃的樣子,不過這是模型

來江之島的重點是看日落,所以買了票坐扶梯進入江之島展望臺。

展望臺公園裡的佈置還挺特別。

臨近日落,展望臺下乘坐電梯的人還不少。不過電梯速度比較快,排了大概10分鐘就到了。

等了這麼久就為了這張照片。運氣不錯,天氣出奇的好,畫面右側是富士山。

展望臺上的風不小

畫面中的橋便是連線江之島的,去車站乘車還得原路走回去。

難得捕捉到這幅畫面。

這應該算個另類的留言板吧,是一塊塊磚組成的。

看上去像是舊房子的地基,不過用途是什麼就不知道了,介紹牌都是日文,看不懂。

華燈初上的江之島

從橋上拍到的落日餘暉下的富士山

乘坐江之電到達終點站藤澤站,再轉電車返回東京市區。

古老的江之電電車

·六本木之丘

到達市區後已經9點多了,趁著還沒關門,去趟六本木之丘拍東京夜景。

原本想到頂層的露天平臺上拍的,不過太晚了,平臺已經關閉了,只能在室內了。票價1800日元,同時還可以觀看其他展覽。

六本木之丘

隔著玻璃容易反光,而且照片的銳度很受影響,總是霧濛濛的。

東京的夜景確實很震撼,雖然沒有摩天大廈,也沒有過多的景觀燈,不過幾乎所有建築內都透出豐富的燈光,整個城市感覺富有活力。那麼問題來了,都快晚上10點了,寫字樓的白領們還不下班嗎?

六本木之丘因為距離東京塔近,所以是拍東京塔絕佳的取景地。
心願得償,東京之旅也該畫上句號了,明天趕赴下個景點——河口湖。
再見——東京。

六、河口湖

河口湖是富士五湖之一。所謂富士五湖是指富士山周邊位於山梨縣境內的5個湖泊的總稱。這5個湖泊分別是河口湖、山中湖、西湖、本棲湖、精進湖,都是因為富士山的噴發而形成的堰塞湖。五湖當中面積最大的是山中湖,最小的是精進湖,湖面最高的是山中湖,最深的是本棲湖。
到達河口湖可以從新宿站乘坐JR特快列車「富士回遊」號,需時1小時52分鐘,票價4100日元左右。也可以乘坐直達巴士,可以從東京站、澀谷和新宿站乘坐,需時2小時到2小時20分鐘不等,票價2000日元。以下是富士急行巴士的網站,具體乘車資訊可以自己查詢。日文網站://www.fujikyubus.co.jp/;中文網站://bus-cn.fujikyu.co.jp/highway/
可以提前從以下網站預訂車票://japanbusonline.com/zh-cn。這個網站可以預訂日本國內各地的巴士車票,預訂成功後會給你發郵件,乘車時將郵件出示給司機即可,不用在現場買票,很方便。

巴士上拍到的富士山,距離河口湖已經不遠了。

到達河口湖站後可以到遊客中心購買遊覽套票,包括河口湖遊覽船、天上山公園索道和2日巴士券(2日內無限次乘坐河口湖區域的周遊巴士)。當然也可以只買巴士券,不過套票相對比較划算。河口湖站共有紅、綠、藍三個線路的巴士,分別開往河口湖、西湖、精進湖和本棲湖,搭乘時需要注意。巴士的詳細路線、時刻表、價格和遊覽圖可以查詢以下網站://bus-cn.fujikyu.co.jp/heritage-tour/detail/id/1/

河口湖的景點主要集中在湖的東岸和北岸,我們這次住在了第15站音樂盒之森美術館對面,好處是非常安靜,而且從房間就能看到富士山,缺點就是距離河口湖站比較遠,搭乘紅線巴士大概需要20分鐘。

這次入住的酒店叫侍之北旅館(SAMURISE NORTH),房間佈局比較日式,設施算不上新,不過都很乾淨整潔。中午到達時前臺沒有人,按照前臺上預留的指示自取鑰匙進了房間。

這是旅館給的周邊地圖,包括了便利店和餐館的位置。在這裡建議大家吃晚飯最好提前,6點以後大多數餐館都會打烊,只有便利店24小時營業。

其中一家餐館的選單,套餐基本上在1000多到2000日元不等。

走廊上配備了簡單的微波爐、冰箱、熱水壺和飲水機等設施,就在我們房間門口。

·河口湖自然生活館

收拾完畢,開始今天下午的行程。先坐紅線巴士到達終點站河口湖自然生活館,然後沿湖邊一路步行,最後到天上上公園坐纜車,第二天再遊覽其他景點。
河口湖自然生活館毗鄰河口湖,種植了各種植物和花朵,而且可以直接看到富士山,是拍照的好去處;而且還可以買到當地的很多特產,值得一去。

河口湖盆景

花團簇擁下的富士山

還可以看到帶著狗狗來的遊客

天氣出奇得好,藍天、湖水、雲朵、花團構成了這幅和諧的畫面。

商店內能買到很多當地的特產,冰淇淋很好吃。

趴在圍欄上的三隻“狗狗”

湖中的野鴨

·大石公園

建議沿著湖邊順時針前進,風景都在路上。

空淨的富士山

其實所謂的公園並不是有圍牆圈起來那種,就是一大片綠地或樹林而已。

·天上山公園

走過長崎公園後,時間已經不早,便改乘巴士前往天上山公園,在第9站下車。

天上山公園纜車入口,門票已包含在河口湖遊覽的套票裡了。

公園門口設定了寵物寄存箱,想得還是很周到的。

處處體現出可愛的細節,這是纜車車廂頂上兩隻可愛的小熊。

從山頂觀景臺拍到的富士山和山腳下的城鎮。

山頂上的公園空間不大,不過設定了不少可供合影的設施。

沿著山路可以繼續前行深入到達山頂,時間不早了,我們就沒有上去。

從觀景臺看西南方向的富士山

西北方向的河口湖

牌匾後面還站著這麼一位,也想看看富士山,腳下還墊了個木板,處處透著可愛呆萌。

乘坐纜車從山上回到湖邊,緊挨著就是一個餅乾店。

店裡賣的都是富士山形狀的餅乾。

可愛的小白帽

各種口味應有盡有,味道也不錯,當作伴手禮還是不錯的。
天色已經暗下來,回到住處附近,一連走了幾家餐館都打烊了,不得已只好在便利店買了點泡麵和麵包,勉強填飽肚子。晚安——河口湖。

·久保田一竹美術館

一覺醒來,晴空已經變為多雲,河口湖的天氣確實多變,富士山已經躲到了雲層之上。
今天的行程是先到久保田一竹美術館,然後坐巴士到遊覽船碼頭乘船,隨後一路走回住處附近的音樂盒之森美術館。

繼續拍井蓋

日本的摩拜單車,不過路上沒見到有人騎過

路邊看到一家以貓為主題的美術館,館內展示的都是以貓為主題的各種工藝品。

可愛的小卡車,既不需要很大停車位還能拉貨。

日本這種K-car很多,車不大,停車方便,不過因為比較方正的外形,所以內部空間其實不小,很適合家用。

路邊一棟典型的日本建築

從巴士第17站(久保田一竹美術館站)下車後走5分鐘左右可以到達久保田一竹美術館。
這是一家展示覆原了室町時代流行的染色技藝“一竹辻花染”的染色家久保田一竹的作品的美術館。

美術館的大門,與其說是大門,不如說是類似牌坊一樣的裝飾吧。

進入大門後還要走一段石子路才能進入美術館。

館內除了樓上有個供茶室可以拍照外,其他展示區域是禁止拍照的。雖然對印染沒什麼研究,不過大師的作品從配色,造型到工藝確實讓人賞心悅目。

美術館主體建築後面還有臺階,可以上山。

半路上遇到一尊菩薩像,在一個小山洞裡。再往上就是上山的土路了,便沒有繼續走。

這是從美術館外的小廣場上拍攝的美術館主體建築,已經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整個美術館不大,連帶上山一共1個小時左右就能遊覽完,基本沒有人。

停車場裡各種袖珍Q版小車

沿路一派日本鄉村田園風光。

·河口湖遊覽船

乘坐巴士到第9站(遊覽船和山纜車入口),前行約200米就是遊覽船碼頭。

空蕩蕩的碼頭

讓人意外的是這裡居然有鴨子腳踏船

這就是遊覽船,看上去比較舊了,怕冷的可以坐船艙裡,想觀景的可以站到船頂的平臺上。

回望天上山公園纜車

除了雲比較多外,天氣還不錯,風不大。

這個角度看富士山頂已經完全被雲層遮住了,幸好昨天天氣還不錯。

遊船經過河口湖中間的大橋後不久就會折返,遊覽過程大概30分鐘左右。

碼頭附近一家商店門口的小黃人

部分紅葉已經展現出誘人的色彩

從碼頭繼續向北開始徒步前進,雲層開始逐漸厚起來,天色越發陰沉。

河口湖美術館邊的一大片草坪。原本想進去參觀的,不過不巧,當天館內進行改造,不對外開放。

美術館停車場裡的鈴木小車

這是美術館邊修葺整齊而可愛的一排樹

從各個角度看富士山都像懸浮在空中的巨大UFO。

路邊的水果店,有不少途徑的車輛會停下來買水果。

柿子算是當地特產,200日元一個著實不便宜,不過味道確實不錯。

·音樂盒之森美術館

繼續前行幾百米就是河口湖音樂盒之森美術館了,河口湖美術館沒去成,這裡去去也行。美術館的網址如下,去之前可以查好各項演出的時間,//fuji.kawaguchikomusicforest.jp/zh/。

門票全價是1500日元,下午4點後進場400日元,相當划算。

整點會有音樂噴泉表演

美術館內分好幾個不同的館,每個館在固定之間都有不同型別的演出,入口處可以領取遊覽指南,根據演出時間自行安排時間。

音樂盒內部結構

館內的一個商店,售賣各種八音盒和工藝品。

因為進場時間比較晚了,所以只看了兩場演出,上面這個是自動樂器演奏。所謂自動樂器,就是可以根據樂師準備好的樂譜自行演奏的樂器。工作人員首先會對樂器進行介紹,然後會演奏幾首比較著名的樂曲。

接下來在另一個館內表演的是大型管風琴演奏,這一整面牆就是一座管風琴。現場聽管風琴的聲音確實更加有氣勢。

看完演出出來,天已經完全暗了下來,和這輛馬車合影過後就匆匆趕去吃飯了。

晚上的音樂盒之森美術館,門口就是巴士車站。

旅館工作人員極力推薦了這家店,因為昨天來晚了已經打烊了。

馬肉刺身,吃上去沒什麼嚼勁。

味道很不錯,尤其是面,湯很鮮,而且價格也不貴,店裡基本都是日本人。

夜晚的河口湖異常寂靜。酒足飯飽,走回旅館,明天就要和這裡道別了。晚安——河口湖。

七、京都

一早醒來,天氣又放晴了,河口湖的天氣真是多變。

旅館出來看到的景色,遠處的富士山還頂了個小帽子。

從河口湖到達京都需要先乘坐大巴到達有新幹線車站的城市,比如東京,橫濱或者三島,再坐新幹線到京都站。我們選擇了到三島站乘坐新幹線。從河口湖到三島站的巴士車票價格2260日元,可以在河口湖車站的遊客中心購買。

巴士窗外的富士山

從三島站到京都的新幹線自由席票價10580日元,可以在網站上提前購買,也可以在車站售票處購買。因為是淡季,自由席空位還有不少,旅遊旺季建議提前購買。

三島站空蕩蕩的站臺,候車旅客很少。

大嘴新幹線列車

車內環境和國內的高鐵差不多,乾淨整潔,而且日本人坐車非常安靜,基本沒有噪音。

到達京都已經接近傍晚,這是位於四條烏丸站附近的酒店,名稱是京都四條鳥丸內斯特酒店,繼承了進屋就上床的傳統,不過設施齊全,乾淨整潔,早飯也不錯,距離地鐵四條站和烏丸站步行約7分鐘。

難得還能塞下一個小沙發和邊櫃。

小而全的廁所,馬桶,洗手池,浴缸是標配。

由於沒吃午飯已經餓的不行了,趕快在附近找了家旋轉壽司餐廳。

不同顏色的盤子價格不同。

味道還是不錯的,隔壁坐了兩個白人,一共吃了不到10盤,我們兩個吃了至少比人家多一倍,看來白人還是吃不慣日料。
今天折騰了一天,填飽肚子後早早就寢。

·金閣寺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蹟,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市的部分歷史建築在199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它們是:清水寺、二條城、金閣寺、銀閣寺、天龍寺、龍安寺、延歷寺、高山寺、仁和寺、西芳寺、東寺、醍醐寺、西本願寺、上賀茂神社、下鴨神社、宇治上神社、平等院鳳凰堂。其他的寺廟那就更是數不勝數了。
上次到京都遊覽了清水寺—八阪神社一線、伏見稻荷大社和嵐山,這次的兩天行程主要目標是金閣寺、南禪寺、蹴上、哲學之道,另外再重溫一下嵐山。

以上為京都比較著名的幾處景點,相對比較分散,所以需要規劃好路線。

酒店的早餐品種比較豐富,味道也比較可口,建議訂房時含上早餐。

吃過早餐後出發去金閣寺。由於京都的地鐵不是很發達,只有兩條線路,所以交通基本上還是以巴士為主。建議購買上圖的巴士一日券,600日元可以不限次數乘坐京都巴士。巴士單程票價為230日元,只要乘坐3次以上就能值回票價了。
另外提示一下,京都巴士是後門上車,前門下車,下車時付款,如果要購買一日券請在下車時向司機購買one day pass,不能使用大額鈔票,只能使用1000日元(含)以下的鈔票或硬幣購買,注意提前備好零錢。

司機會將一日券插入機器中列印日期,之後每次下車時只要將車票出示給司機就行了,要保管好車票。

金閣寺的門票比較有意思↑

金閣寺本名鹿苑寺,是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院。其中,內外都貼滿了金箔的三層樓閣建築(舍利殿)被稱為金閣,所以包括舍利殿在內的寺院整體被稱為金閣寺。該寺為相國寺的山外塔頭寺院。
鹿苑寺寺名源自於寺院的創立者即室町幕府3代將軍足利義滿的法號·鹿苑院殿。山號為北山。寺紋為五七桐。該寺院是在義滿死後,將他原來的北山山莊改成的寺院。舍利殿本是室町時代前期北山文化的代表建築,但是於昭和25年(1950年)的金閣寺放火事件中被完全燒燬,並於昭和30年(1955年)重建。
平成6年(1994年)12月,鹿苑寺全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金閣寺最著名的當然是貼滿金箔的金閣了,雖然是淡季,不過金閣寺內的遊人不少,有很多是日本的中學和小學生,由學校組織集體參觀。

金閣是禁止進入的,這是金閣的後面

在陽光下金閣在鬱鬱蔥蔥的山林中格外醒目。

寺內部分樹葉已經變紅

寺內園景,遠處的樹木應該有年頭了。

金閣寺內並不大,對於我這樣不懂得日本文化的人來講,整體逛下來最多1小時。

·龍安寺

接下來是龍安寺,龍安寺距離金閣寺不遠,坐巴士10分鐘左右就能到達。

龍安寺是由室町時代應仁之亂東軍大將細川勝元於寶德二年(公元1450年)建立的禪宗古寺。寺院庭園是日本庭園抽象美的代表。建寺時是日本視覺藝術發生重大革新的時期,龍安寺是著名的枯山水庭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寺內的建築錯落地佈置在鬱鬱蔥蔥的樹林中

龍安寺內的鏡容池,荷花已經凋謝。

龍安寺比金閣寺要大些,但是遊人不多,基本上以自然景觀為主,寺廟建築規模並不大,整體逛下來1個多小時的樣子。
金閣寺和龍安寺位於京都西北部,嵐山位於正西偏北,所以下午的行程就安排了嵐山。

步行至巴士龍安寺前站

巴士站有到其他各景點的線路指引,比如仁和寺、妙心寺、嵐山、二條城、清水寺等。到嵐山需要乘坐59路,在山越中町站換乘11路,路程約35分鐘。

·嵐山—渡月橋

嵐山以賞楓葉(秋季)和櫻花(春季)而知名。“嵐山”地名原本是專指位於桂川右岸、屬於京都市西京區一部份的嵐山地區,而河對岸、屬於右京區的地區則名為嵯峨野,但近年來許多觀光導覽資料都概括性地,將以橫跨桂川的渡月橋為中心之河左右兩岸周邊地區,合稱為嵐山。
上次來嵐山漏掉了渡月橋,所以這次的路線是從渡月橋走到竹林,最後到米其林一星餐廳“廣川”吃鰻魚飯。

10月的桂川水量已經不夠充沛,露出了河底的鵝卵石,好在天氣給力。

桂川

本人露個臉

本人再露個臉

大堰川(桂川)

很好吃的小吃,不過有點膩

夾著草莓的果子,不過草莓比較酸

沿路經過天龍寺,只在門口拍了張照片,沒有進入。

又是兩款可愛的K-CAR,看後門好像還是滑動門。

路過廣川餐廳,這裡不接受預定,所以必須現場排隊,一會兒早點過來排隊。

·嵐山—竹林

竹林和小火車是嵐山的名片,上次都已經體驗過了,這次完全是為了打發時間到吃飯,所以再逛一遍竹林吧。

遊人依舊眾多,想拍到沒人的竹林只有大清早趕來才有可能。

要避開人要不然就拍上面。

要不然拍區域性。

要不然讓模特擋住。

廣川下午5點開始營業,上次我們4點半來的結果排了2個小時的隊。這次吸取教訓4點就到了,第一批就進去了,只等了幾分鐘,建議早點來排隊。而且這裡是不接受年齡較小的兒童用餐的,怕影響用餐環境,這點大家需要注意。

和上次一樣,每人一個定食,味道還是依舊好,不過量確實不多。

餐廳精緻的小“園景”。

吃過飯,天基本上黑了,店鋪多半已經打烊,遊客們依舊不少。坐巴士趕回酒店,晚安,京都。

·錦市場

今天是在京都的最後一天,路線是:錦市場——平安神宮——蹴上鐵道——南禪寺——禪林寺——哲學之道,除了錦市場到平安神宮是坐巴士外,其餘均是步行。

錦市場是位於京都市中京區中部錦小路通中的一條商店街。沿線的商鋪大多銷售蔬菜等生鮮食材或乾貨,醃菜等加工食品,且老店眾多。在這裡可以買到眾多京都特有的食材,因此又有“京都的廚房”之稱。按照中小企業廳的分類,錦市場屬於超廣域型商店街。除了當地市民之外,錦市場也和附近的新京極商店街和寺町京極商店街一併成為觀光客到訪京都的必去之地。也有眾多料亭、旅館在這裡採購食材。

售賣各種點心和小吃的鋪子,價格比較實惠,可以買來作為禮物。

各種小紀念品

各種小點心,外形很討眼球。

SNOOPY形狀的點心

各種樣子的果子,即小點心,每個300日元,也不便宜。

菜店,價格相比便利店要便宜一些,看上去很新鮮。

經營海鮮的商鋪,價格不便宜,不過看著很新鮮。

各種醃菜

這是炸魚嗎?不認識

不知道什麼餡兒的炸丸子

各種調料和飲料

這是街邊展示的製作蛋糕的機器,感覺和小時候自己拿麵粉和雞蛋去做的蛋糕原理一樣,不過這個流水線速度快多了。

沿著錦市場走到盡頭便是錦天滿宮了,當然也可以說這裡是錦市場的起點。在明治時代最熱鬧的商店街與市集交會之處便是以錦天滿宮為中心,向外延伸至新京極、寺町京極、錦小路市場一帶,所以雖然只是天滿宮的分支神社,但卻是香火鼎盛人潮匯聚之處。我們只在門口照了幾張相,沒有進入。

·平安神宮

從錦市場附近乘坐巴士前往平安神宮,下車後看到首先是京都府立圖書館。進去轉了一圈,圖書館很小,人也不多,很安靜,很適合學習,所以並不適合我倆。

平安神宮是明治28年(1895年)為紀念桓武天皇平安遷都1100週年而建立。主祭神是第50代桓武天皇和第121代孝明天皇。
平安神宮的建築是模仿平安時代皇宮的部分建築修建的,只有原建築物三分之二的規模。整座神宮包括大鳥居、神宮道、應天門、大極殿及神苑等部分,受到唐代洛陽皇宮紫微城的影響深遠,有著明顯的唐代中國建築的風格。
上圖便是大鳥居,高24.4米,寬33米。沿著鳥居下的神宮道可以到達下圖的應天門,也就是平安神宮的入口。

應天門

門兩旁擺著很多酒桶

院內面積大約七萬平方米。大門、主殿、配殿為對稱式木結構建築,紅柱碧瓦,這裡的紅色沒有采用通常日本神社所採用的沉重色調,而是鮮豔的硃紅色,配以碧綠的瓦和區域性白色的牆,非常奪目。

從平安神宮出來向南一直沿神宮道可以到達慶流橋,這就是慶流橋跨越的鴨東運河,也是琵琶湖疏水道的一部分,沿著這條河流可以一直到達琵琶湖。

河的北岸是京都市動物園和琵琶湖疏水紀念館。

·蹴上鐵道

一直沿河走,從路邊的階梯走下來就到了蹴上舊鐵道。這是一條廢棄的鐵道,全長只有582米,但正是這樣一條不起眼的鐵道成為了京都著名的賞櫻景點,每逢櫻花季都是人頭攢動。

秋季和春季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整條鐵道上的人掰著手指都能數清。今天的主題就是霸佔鐵道。

全程基本上看不到人,你想怎麼拍就能怎麼拍,沒人會催你。

快走到盡頭時人稍微多了點,多半也是在擺拍的。

有不少人來此寫生,藍天、白雲、綠樹和鐵道組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田邊朔郎的雕像
前面提到了琵琶湖疏水工程,這項工程是明治時期將日本首都遷至東京後,為防止京都是衰落而進行的現代工業城市改造工程,於明治18年到23年建造。按照當初的建設計劃,這個專案是以確保船運的水路交通和以水力發電產生的工業動力源,以及一般飲用水源為目的。船運水路的作用戰後被廢棄了,但是水力發電、飲用水源的功能,作為京都的生命線至今還在繼續支撐著京都市民的生活。其中通往大津的長達2436米的隧道當時是日本最長的,作為國營的水力發電站也是日本最早的,日本最早的市內電車也利用了這裡的水力發電。
這些建設工程都是在田邊朔郎年僅24歲時規劃設計的。在施工過程中克服了冒水、塌方等各種困難。在隧道的挖掘工作中,採用了豎井挖掘技術等。在沒有國外工程技術人員支援的情況下圓滿的完成了任務。這項飲水工程在日本土木工學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大工程。

猜測是引水工程的管道

從橋下的這條小路可以通往南禪寺等寺院。

·南禪寺

“南禪寺”是京都名剎之一,為臨濟宗南禪寺派的大本山。可從巍峨聳立的三門樓上俯瞰京都。南禪寺因與德川幕關係密切得以重建和興隆,從樓上可以望見御所的結構。

南禪寺中的水路閣於1885年始建、1890年竣工,是從滋賀縣大津市琵琶湖引水到京都市內的線路的一部分。當時西方建築技術剛傳入不多久,水路閣由日本人設計、施工,被認為在日本土木技術史上有著重要意義。昭和58年(1983年),水路閣被評為“京都市指定史蹟”。水路閣以紅色煉瓦砌成,橋樑形狀。作為京都市近代建築的代表,與南禪寺古色古香的伽藍建築相映成輝。到南禪寺來訪的觀光客,也必到水路閣來一睹風采。
橋上便是水道,直到現在水路閣還在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寺內部分樹葉已經變紅

這應該是最紅的一棵樹了

從山上留下的一條小河,看上去像排水渠,但是水很乾淨。

·禪林寺永觀堂

永觀堂是日本淨土宗西山禪林寺派的總本山。平安時代初期,弘法大師弟子真紹僧都(797~837)建立禪林寺,為文人藤原關雄的別墅。後因永觀律師(1033~1111)入主該寺,遂改稱永觀堂。 寬闊的院內,釋迦堂、開山堂、御影堂以迴廊相連。 每年11月中旬,滿山紅葉和紅葉掩映下的殿堂、寺塔和倒映在池水中的紅葉倒影,給人以一種難以描述的東方寺院美。因而永觀堂又有“紅葉永觀堂”的別稱。

寂靜的甬道

從階梯走上去可以參觀庭園的內部空間,不過需要拖鞋,說實話光腳走在硬硬的木地板上面不是一種愉悅的感受。

長長的階梯通往半山腰上的一座忘記了名稱的建築。

這裡可以俯瞰京都,雖然景色平淡,但我覺得這樣一種平淡的天際線才是這座古都應有的。

大部分已經變紅的紅葉集中在寺內的湖邊,想必到了楓葉季漫山遍野的紅葉會更為壯觀,當然你很難再拍到畫面裡一個人都沒有的照片了。

·哲學之道

再往前走就是哲學之道,這也是京都東部一處著名的賞櫻和賞楓景點,這條路約1.5公里長。

這個季節確實看不到什麼風景

動物們確實很閒適,因為這個季節沒有那麼多遊人打擾他們的美夢。

一處石橋

一處典型的日本街道

回到住處的路上路過鴨川

徒步了一天確實累了,趕緊跑去烤肉館。這家小館很火爆,是提前幾天拜託酒店幫忙預訂的,雖然不大,但是生意好得很,不提前預約基本上是吃不到的。恕本人記性差,忘了名字。

肉質沒的說,但是量不大,確實沒吃過癮

加上一碗麵和冰激淋,勉強算是吃飽了,這也是我們在京都的最後一頓飯了,明早出發趕往大阪,開始購物之旅。雖然已經是第二次到京都,但是並沒有膩的感覺,反而更喜歡這座城市古樸與現代相交融的風格,希望還能來京都,晚安。

八、大阪

乘坐阪急京都線到達惠美須町站,這裡距離天王寺比較近,從這裡出發去關西機場也比較方便。全天的行程就是逛各種母嬰店,給自己的寶貝提前置辦裝備。總共買了滿滿4個行李箱,用足了50kg的行李額。

戰利品,擺滿一床

各種可愛的飯盒,還是忍住了沒買。

阿卡醬的母嬰用品各種缺貨,逼的我們大清早8點鐘去排隊,拍到了頭名才買到了想要的東西,我後面排隊的九成以上都是代購。

由於第二天的航班很早,所以提前一天住到關西機場對岸的臨空城,這裡還有個奧特萊斯。

酒店房間比起市區來可是大多了

橋對岸就是關西機場了,坐大巴過去只需要15分鐘

正好到了日落時間,不過被對面的高樓擋住了。

晚上在酒店附近的奧萊吃了點飯

晚安,大阪

酒店提供免費的大巴到機場,需要在前臺提前預定

最後出個鏡,再見,大阪。

九、結語

原本已經要放棄這篇遊記了,但想到自己修圖的日日夜夜,還是沒有半途而廢。當這篇遊記完成之時正值全球爆發新冠疫情之日,在此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團結起來早日消滅疫情。同時,也希望這篇遊記中的美景能時刻提醒自己也提醒所有熱愛旅行的人,世界很大,很美好,我們需要出去看看,我們需要對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這便是旅行的意義。
THE END!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9329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