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下午,當我們乘坐的飛機降落在日本成田機場那一刻,日本這塊神奇的土地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原因是自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來,我們眼前的日本人消失得無影無蹤,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形象出現在我們的教科書上,日本人在我們這一代人心目中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群體,日本對中國人來說是個罪惡滔天的民族。至於陌生,從我們記事起就沒有看到過真正的日本人,電影中日本人形象代替了我們心中未知的日本人,真實的日本現狀多年來我們一無所知。走出機場,大巴將我們帶向賓館,一路上城市風光讓我們從已知的日本開始對接起來。我們對現代日本的瞭解,是來自改革開放以後引進的日本電影,特別像電影《追捕》,展示出日本東京的城市形象讓我們心中產生極大的震撼。從今天開始的日本七日遊,將讓我們進入一個真實而陌生的日本,對於長春人來說,日本與我們這座城市有一段特殊的奇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東京照片

一, 日本,一個陌生而熟悉的土地


進入東京,巴士掠過大街小巷,高大的公共建築和低矮的民居彷彿像長春70多年前的舊貌,這個形象一直維持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東北在我出生前的歲月,日本人聯手滿清貴族組建了滿洲國。經過十四年日夜繁忙的建設,硬是把這個僅有十萬之眾的邊外小城,建設成了擁有百萬之眾的亞洲大都市,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亞洲第一,而城市規劃和建設也走在世界的前列,這自然成為一段世界之迷。當我們長大了,長春城開始與東京城拉開了距離,長春與東京沒有質的變化,新京與長春的歷史投影融合在一起,成為我們家鄉的形象了。

自從1931年日本關東軍出兵,張學良採取不抵抗政策,在東北地方官僚配合下迅速佔領了東北大片國土,這不能不說這是日本人長期策劃,苦心經營的結果,自辛亥革命前後,大量中國人留學日本,並在日本建立革命黨,旨在推翻滿清封建政權統治,維新派和革命派都混跡在日本,做為反清的基地,他們都受到日本政府和民間社團道義上支援和財政上援助。先進的中國人多數想走日本明治維新以來治國立憲的道路,推翻滿清政府或改良清王朝,日本人支援革命黨人顛覆清王朝,雙管齊下,軍事上以甲午之戰重創清王朝搖搖欲墜的統治,政治上資助革命黨人推翻清王朝,繼而爆發辛亥革命的武昌起義。在國內外各種勢力的合圍下清王朝覆亡。建立了共和體制的中華民國,東北地方政權在這樣背景下,舊官吏的軍閥搖身一變成為民國新貴,許多年輕的舊官吏都有留學日本或流亡日本的經歷,包括孫中山的同盟會在內,都把日本做為推翻清王朝的基地,得到了日本人在精神上和物質上幫助,兩種力量結合,中國社會的這種巨大轉型中日本人功不可沒。中華民族的這次改朝換代更多借助日本人的力量,為日本人進一步覬覦東北乃至中國的野心埋下了伏筆。

日本與沙俄在東北的角逐,包括清政府的參與,一百年來東北一直是三方博弈的戰場,這裡發生的許多事件都與日本人有關。1905年日俄兩國在中國土地上爭戰,日本得到清政府的默許支援,終於打敗了沙俄,亞洲人第一次戰勝了西方列強,日本人雄心勃勃走上了世界歷史舞臺,日本獨霸東北的野心開始得以顯現。東北是清王朝的故土,倒臺後愛新覺羅王室的皇族齊聚東北,在日本人扶持下建立了滿洲國,倒臺的宣統皇帝來到東北成了康德皇帝。今天曾經做為滿洲國首都新京的長春,經過十四年建設的擴張,遺留下來大量建築遺址,已經成為今日長春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大量儲存完好的日式建築,成為今日長春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今天新民大街建築已經得到法律保護,這段歷史痕跡再次被固定下來,成為長春與日本特殊的一種緣分,今天站前廣場,南廣場,南湖廣場,新發廣場甚至地質宮廣場都是這段歷史的真實記錄。而經過重新規劃的老城區和商埠地舊建築的遺蹟幾乎不復存在,僅剩下舊街路的網路格局,新規劃的街路是都高樓林立的千城一面,淹沒了城市特色。長春留下的代表性老建築僅剩下東三道街天主教堂,光復路的道臺衙門,人民廣場的偽滿中央銀行大樓,以及坐落在長春東北南角的偽皇宮舊址,這些都成了長春歷史的標誌性建築,人民大街和大馬路兩條南北走向的街路依然是長春交通的南北兩條主線。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後,中日兩國人民開始了正常往來,東北的大量日本遺孤返回日本,中國年輕人開始赴日本留學,一時間唸書的,探親的,打工研修的,做生意的,中日又恢復了往日的熱絡,中國人開始一鱗半爪地瞭解日本,到逐漸瞭解了日本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也進一步瞭解百年來中日關係史,老教科書和電影中的日本逐漸退出當代中國人的視野。中日間貿易往來日漸頻繁,似乎又恢復了中日間自唐代以來一衣帶水的關係,經過兩國政府努力,才使我們今天有機會踏上日本的國土。

這次赴日之前,讀了一本美國人魯斯•本尼迪克特二戰時寫的研究日本專著«菊與刀»,儘管這是七十年年前作品,作者以她豐富的歷史資料,生動啟發性的見解,幫助我們認識和理解理性的日本社會和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她對日本的考察和理性思索之後,提出了“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為日本人一個重要信條。她認為:“儘管日本近年來西化了,它依然是個貴族社會”。她的理由是:“每個日本人最初都是家庭中學習等級制度,習慣運用到經濟生活和政治等廣泛領域”。“這就是上至天皇,下至賤民,日本封建時期的極為明確的等級制度,在近代日本留下深刻痕跡”。這些觀念將使我們這些出生於1949年之後的東北人,從熟悉的生存環境背後,品味日本民族精神在東北的影子,從那些形象各異的歷史建築中,找尋日本民族氣質在物質上的能力和精神上的能量。這些東西總結起來,這就使得生活在東北和長春的人。對日本有個似曾相識之感。踏上日本土地,感覺日本今天和昨天,把陌生感恢復到相識感上去,熟悉是歷史有過的,陌生是今日日本龐大的經濟體量和科技進步,以致今天的日本人是怎樣生活的。

二, 日本人生活的儀式感

在日本我們參觀的都是有民族特色的歷史建築以及公園神社類公共建築,領略都市繁華與現代建設的成果,更多的是從這些歷史建築背後,觸控日本的民族性格和審美趣尚。在日本我們參觀印象最多的頗具代表性的三大寺廟,即著名的金閣鹿苑,清水寺,春日大社等,使我們對日本人的宗教感得到了進一步印證,日本人對宗教虔誠主要體現在儀式感上,兩國文化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儘管日本也是一個崇信佛教的國家,但是輪迴和涅槃思想從未成為日本人民佛教信仰的組成部分,雖然少數僧侶接受這種教義,但是從來未影響到民間的思想和習俗。猶如今日之中國,雖然寺廟林立香火鼎盛,真正虔誠的信眾卻百無一人,內心的急功近利表現在各種寺廟人流圍觀之中。在參觀過程中,讓我們領略最深刻的是日本人對宗教的虔誠,更多體現在宗教場所參拜的儀式感上。去這些神聖莊重的場合,日本人尤其是女人,都穿著整潔的民族服裝和服,而且髮髻也梳成傳統樣式,有一種復古感。在古老寺廟之中,在廟堂與佛龕中間,五光十色、色彩繽紛的是日本少女少男的和服形象,給陳舊古老的建築增添了生生活力。


我們參觀日本宗教聖地京都和奈良時都沉浸在深深的儀式氛圍之中。京都和奈良都是日本古都,據說奈良還寶藏著中國唐代的古老傢俱,而在中國一件也沒有儲存下來。從中可以體會到日本民族的嗜古之風尚,雖然經過二戰的炮火洗禮,但大量的日本古蹟都儲存得非常完美。京都位於日本本州島中部偏西,京都盆地北部,距歷史名城大阪約50公里。在歷史上,公元794年至1100年,曾為日本首都,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貴族文化中心,故京都有“千年古都”的美譽。自公元1338年至1573年,相當於中國明代時期,這裡建立起許多雄偉建築和美麗的園林,日本繪畫、配樂劇、茶道和陶瓷業得到蓬勃發展,同時也成為了日本宗教和文化中心。京都著名的清水寺頗具代表性,清水寺始建於公元780年,相當於中國唐代德宗李適年代。

當我們踏上高高山門,飛簷斗拱,氣勢非凡,幾座造型各異的石獅盤踞在門前,穿著節日盛裝的日本青年,三五成群地進入寺廟,氣氛平和,態度認真,沒有喧鬧和嘈雜,連日本兒童也彬彬有禮,整座寺廟內無人亂跑以及大聲呼叫的雜音,很安靜。這座位於京都東部音羽山腰的寺廟,堂前懸空的清水舞臺是日本國寶級文物,四周綠樹環抱,這裡春季櫻花爛漫,秋季紅楓颯颯,遊人如蟻。大家踏著碎石鋪成甬道上有序地行走遊覽。雖然清水寺歷史久遠,好像在中國人眼中,它比不上江南、陝西和中州諸多寺廟的歷史悠久。清水寺是日本古老佛教法相宗廟宇,在公元798年阪上田村麻呂改建為寺廟後,從此成為日本恆武天皇敕願寺,主要供奉千手觀音。這座佔地13萬平方米的寺廟由慈恩大師建立,據說他是唐代玄奘法師在日本的第一位弟子,現存的清水寺為公元1633年由康竹捐資重建的法相宗殿宇。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隨日本遊客相伴而遊,這座日本佛教北法相宗的總院,深色殿樑和黛色殿瓦,讓殿宇整個氣氛顯得格外寧靜、古樸,宗教感不禁油然而生。這裡有一個被中國人熟知的“聰明一休”故事。原來真正的一休是位王子出身禪宗臨濟宗的奇僧,原名叫一休宗純(1394—1481年)是日本禪宗中著名詩人、書法家和畫家。清水寺是日本古代社會長壽,健康,智慧的化身。在日本南北朝,足利義滿扶持北朝的小松天皇滅了南朝,一休是南朝小松天皇之子,但其母是南朝公主,為足利義滿所不容,一休被逐出宮廷為僧,讓其絕後而認可,這就成了日本動畫片“聰明一休”的製作原型,類似中國濟公式人物,而被觀眾喜聞樂見。參觀清水寺,建築巨集偉,歷史綿長,故事迷人。雖然參觀時間有限,但是由於與一休的名字相聯絡,我們對清水寺的印象還是很深的。

另一所日本古老寺廟金閣鹿苑寺,簡稱金閣寺。在中國走進這樣寺院十分平常,在日本卻是很神聖,因為它歷史悠久,背景複雜,是日本國家級的名勝之地。這座金閣寺是日本北山文化代表建築,1994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日本從十二世紀(南北朝)到十九世紀中葉,經歷一段幕府時代,七百年漫長歲月,天皇極權被剝奪,統治日本的實際上是幕府的將軍,大致經歷了日本鎌倉、室町、德州幕府時代,這座金閣寺原本是足利義滿的別墅,其原址是鎌倉時代西園寺家所擁有的官邸,是足利義滿隱居出家後,將這裡改為修禪的場所,他死後其子將這裡改為禪寺並根據足利義滿法號命名為“鹿苑寺”。這位足利義滿(1358年—1408年)主要功績曾統一南北朝,討伐土歧、大內等大名,曾被明朝賜“日本國王”金印一枚,足利義滿回書自稱“日本國王臣源義滿”。他的另一功績就是修建了金閣寺。今天這座輝煌的建築成為京都地標性建築,以供奉佛舍利名聲遠播,它與銀閣、西本願寺飛閣並稱“京都三閣”。金閣寺一層是十一世紀宮廷貴族建築風格,名為“法水院”,二層為武宗風格,稱為“潮音洞”,頂層為禪宗佛院風格,稱為“究意頂”,頂上有一支精工製成全銅鳳凰。在日本歷史的“應仁之亂”中,京都絕大多數建築寺院被毀,金閣寺也難逃一劫。

三, 奈良的春日大社和鹿苑公園

這次日本之旅,除清水寺和金閣禪寺外,位於奈良市東的神鹿公園和春日大社也是引人入勝的去處,神鹿公園自然以鹿為主,春日大社莊嚴肅穆的宗教氛圍,讓人至今記憶猶新。鹿苑公園在奈良市東郊,東西長四公里,南北寬二公里的鹿苑內,遊人可以和園中鹿互動,鹿在園中自由自在漫步覓食悠哉遊哉地與遊人嬉戲,遊人用園中提供的蔬果餵食,人與鹿一片和諧氣氛。這裡放養著一千多頭鹿,鹿在這裡受到奈良人的關愛和崇拜。據說與春日大社流傳的白鹿傳說相關,這裡的鹿意味著神鹿的化身,人神共享大自然提供的幽靜環境。對於日本人來講,這些神聖的帶有宗教色彩的場合和環境,寄託著他們對人生美好生活的期盼,雖然日本人沒有宗教所擁有的聖典,沒有偶像來供奉,但日本的佛教各派或者以若干文字的東西為教義,或者像中國淨土宗一樣,反覆唸誦“南無啊彌陀佛”,南無妙法蓮華經之類代替經典,猶如中國大乘佛教信徒的咒語,反覆念,天天念就夠了,日本人是不相信涅槃和天道輪迴,日本人對死後世界的空想從來不感興趣。他們的神話都是講神的故事,而不是講去世的人。日本人把供在佛壇上的家庭靈位就稱作“佛”。這種用語在佛教國家中沒有第二個。日本人一般在宗教場合每個人都會表現得極為虔誠,從穿著上也極為講究,表現從內心對神道的敬畏和尊重。這些公共場所受到國家的支援和管理,所以日本人的各種祭祀活動都井井有條,氣氛莊嚴而肅穆,極講究這些活動的儀規化。以京都而言,不僅是日本佛教和道教的中心聖地,有佛教寺廟1500多所,各種神社200餘座,內藏經書典籍和歷史文物。以足利義滿而言,他主動與明朝聯絡,獻上抓獲的倭寇與海盜,以屬國命義與明朝進行貿易和朝貢,被朱棣冊封為日本國王。可以說,日本在歷史上與中國唐朝和明朝都保持一定的聯絡,從中也可看到中國與日本宗教上的差異和特色。

日本的春日大社,建於1300年前,奈良守護神社是各地春日大社的總部,也是日本三大神社之一。每天早晚都舉行侍奉神社的儀式,每年舉辦近千次祭典活動,這種儀式感成為日本人“人天合一”的重要形式和內容。參觀這些神社陳列和建築,建築古樸,神龕肅穆,數不清的各種石闕,石燈,石獅,石龕,石碑在院中林立,上面都留有供奉者名字。還有一些社團,財閥等奉獻的雕刻十分精雅,供奉的器物以石質為多,也有銅質的,連懸掛的燈籠都留有奉獻者的名字。日本人全社會的宗教活動都集中在這些名目眾多的神社內。虔誠的信徒們頭纏白布,高擎神幡,排列著整齊的隊伍,神色莊嚴地行進在神社甬道上。高大地鳥居是日本神社地重要的標誌,每座神社規模無論大小都有鳥居。這種高大建築形狀就如同中國漢字的“開”字,兩根立柱支撐上邊兩道橫樑,高大而威武,成群信徒們列隊在下面走過。我們這次在日本參觀見到最多的是鳥居,大的如清水寺後面正殿北的地主神社,就有高大鳥居,右側還殘了一段。神社前面有兩塊大石頭,蒙上眼睛摸石頭可以找到真愛和好運,蘊含著人們心中三個美好夙願,即長壽,學業有成和愛情順利。這源自清水寺音羽瀑布的三個源流。所以地主神社人流如潮,許多少男少女們蜂擁祭拜,在高大鳥居下人流湧動,女性青年明顯人數偏多,高大鳥居的坡陀路上湧滿了花枝招展的女性青年,把她們對人生的渴望寄託在神社的祭拜之中。

人類學家認為,日本有許多生活習俗和生活習慣,甚至與太平洋島嶼上的原始部落極為相似。中國人對大陸與島國人的接觸,對日本人實感最深,關係密切,兩國文化又有悠久淵源。今日日本對宗教的嚴肅態度,對宗教儀式的敬畏,尊重與奉祀,作為一種社會形態始終沒有變。我們這次來日本的陌生與熟悉,並非空穴來風,以“鳥居”而言,長春早在上世紀初,生活在長春鐵路附屬地日本人,就在新站前興建的長春大街路西,就建有“長春神社”,這條不足2500米大街不斷向南延申,後來改名“大同大街”,神社更名為“新京神社”。這座神社中的鳥居與日本諸多神社大同小異,兩側立柱上也有兩道橫樑,上長下短,門柱和橫樑,據記載:立柱為石料,直徑0.7至1米,大門約高9米,寬6米,神社左邊有洗手池,地面鵝卵石和粗砂鋪地,兩邊有神馬、獅子、燈籠、仙鶴一類石雕,也有用青銅所鑄的。在日本無論是地主神社、春日神社以及其他廟宇神社都有尺寸高低不同的鳥居,作為長春人與日本的熟悉與陌生由此而生。今日中國寺廟,不到三十年時間如雨後春筍般的恢復,重建,新建,擴建,寺廟壯麗,規模龐大,道場開闊,財源滾滾。佛教也罷,道教也罷,都成了生財之道的不二法門,奢華的寺廟和奢侈的教主們,把寺廟變成搖錢樹和聚寶盆,燒高香斂大財。即使今天恢復廟堂和教規,但大多數信眾缺少虔誠的宗教精神,幻想燒香拜佛求得暴富,有的人缺少敬畏之心,爭座位大吵大鬧,有的大鬧佛堂為一己之私。一次在長春淨月潭內北普陀寺,早上唸經打坐,一位女士座位被佔,於是她大鬧佛堂,糾纏不休,作為佛教信徒哪有半點對佛的敬畏之心,這是當下中日兩國民眾在宗教上的差異之處。即使在佛教上層,也醜聞不斷,爭主持地位,走門子下套子,相互攻訐,哪有半點宗教的隱忍精神。當然我們不瞭解日本宗教上層的勾心鬥角內幕,僅從民眾和信徒角度對兩國宗教的品評。

四.大阪、名古屋和富士山

去日本旅遊,大阪,名古屋和富士山這些名勝之地是必須光臨的。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位於本州島正南部,瀨戶內海大阪灣東北岸,與神戶隔海相望,面積210平方公里,人口265萬,城市佈局呈方格狀。大阪古稱難波,曾做過日本幾個朝代的都城,1503年築大阪城,城內興建多條運河,故有“水都”,“橋都”之譽,在江戶時代成為全國重要的商業中心,20世紀初貨物貿易和工業產值均在全國首位,成為日本最大的工業城市。我們來到大阪,直接進入大阪古城公園,這裡建築雄偉,城垣完整,大阪古城散發著中世紀古老氣息,詮釋著日本的滄桑歷史。這座由豐田秀吉在1583年於石山本願寺基礎上建立的古城已有400多年曆史,為日本“三大城堡”之一。大家在古城內外環遊拍照。除古城建築之外,1970年在大阪舉辦世界博覽會時,在天守閣以南100米處埋有兩個時空膠囊,作為20世紀現代文明標誌性作品,定於5000年後開啟。古城的現代氣息,成為大阪一處重要景觀。這裡面有怎樣的故事,藏著什麼東西,只好由日本人在50個世紀後去揭曉吧!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沒有參觀大阪古城博物館,僅在城內徘徊觀光。

我們這一代人對名古屋的有限記憶,始於1971年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報道。春天的名古屋櫻花盛開,穿紅色運動服的中國乒乓球隊徜徉其間,這是我們在畫報和紀錄片中見到的精彩鏡頭,這一瞬間讓我們知道了日本名古屋,知道了名古屋的櫻花享譽全球。名古屋是日本重要的港口,位於愛知縣的西部,歷史上是日本戰國文化重要發祥地,曾是尾張德川的城下町。著名景點有名古屋城和熱田神宮等。這座古城堡始建於16世紀後廢置。1610年德川家族第一位將軍在此建立巨大城堡,名古屋歷史風味濃厚,日本有三位英雄豪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都出生在名古屋,這裡每年有五個重要祭典,分別是每年二月的“國福宮裸體祭典”,七月二十日“名古屋港祭典”,八月上旬的“名古屋城夏日祭”以及十月中旬的“鄉土英豪遊行”等,這些活動都被展示在巨大的旅遊宣傳欄內,其盛況我們無從感受。另外,熱田神宮,名古屋博物館等,由於時間所限,我們無從領略,只是在“名古屋城”牌旁匆忙留影走人。

富士山是日本國山,日本的形象。自然這是必遊的,來自日本分發的“遊程手冊”中有安排,富士山下五合目為觀光第一站,奇怪的是先去了著名購物中心“御殿奧特萊斯”購物中心,呈環形,規模很大,名店名牌商品滿目琳琅,即儘管物品豐富,我們無心購物。近年中國商品全球化,在國內什麼品牌都有,何必捨近求遠,只是匆匆瀏覽一番而一掠而過。在大巴上集合等待發車時,發現少了兩人,反覆聯絡尋找,耽誤了近一個小時。當大巴爬上富士山間時,天色已晚,無從領略到富士山的雄姿,大家十分懊惱。富士山由腳到山頂分為十合目,由山腳到半山腰為五合目,由於天氣較晚,僅到一合目天已黑,富士山千姿百態的變化在我們眼中一片混沌,最後只好悻悻地離開這裡。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富士山腳下的農家果園,林木蔥蘢,小橋流水,遊人熙攘,古樸自然的日本鄉村美景,讓人心曠神怡,靜靜的小村由於遊客的光臨,幽靜的鄉村畫卷動了起來,遊客們三五成群地在山村漫步,日本特色工藝品攤床隨處可見。由於這裡是日本富士蘋果原產地,大家紛紛購買品嚐,一隻蘋果在這裡需要人民幣500元,還是有許多遊客爭相品嚐。我們三人分享一個蘋果,也算此行真正吃上正宗日本名牌水果了。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山峰,橫跨日本的山梨、靜岡兩縣,是世界最大的活火山之一,可是在日本它竟屬於私人土地,神祕的東西往往很簡單,這就是名聞遐邇的富士山一日遊最大印象,日本國家級風景名勝居然是租賃的私人領地,這讓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難得其解?這兩天在富士山一遊,僅此而已,真有逛景不如聽景之嫌。

在日本旅遊,最大感受是著名風景名勝都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古蹟被還原在真實的歷史環境中。日本的宗教和神社在日本人社會生活中不時扮演著神奇的角色。我們在日本觀光中總是籠罩在古木參天,巨石與鬥簷之間,深絳色的建築色彩和黑瓦埢大屋頂,雄大的鳥居造型是日本最多反覆出現的建築形象,日本神廟神社都被這些巨大鳥居所覆蓋。當七世紀時,中國文字傳入日本,被斷章取義改編成日本文字,採用中國的表意文字來記述它自己的那種完全不同的語言,使我們走到哪裡都能見到不同的漢字被日本人襲用,配以假名文字,成為日本社會一個重要的形象載體。

日本人年復一年的祭典活動充實了日本的民族精神,都成為日本人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在東京,在遠眺二重橋的皇宮,成為這次旅日一場虛空活動,離得太遠,僅看到朦朧的皇宮身影。在日本旅遊也有一些現代化內容景觀去參觀和體驗。如名古屋著名的電視塔、21世紀綠洲、東京晴空塔、地震模擬體驗館等都是具有日本特色科技景觀。至於購物日本專門為中國人購物設定專業商場來接待中國人,如開場的御殿奧特萊斯購物中心、心多橋、道頓山均是有著380年曆史購物小區和餐飲一條街,但對中國遊客並沒有更多吸引力,只是體會一下日本古樸的商業原生態和濃重的地方商業氣息,對於中國遊客也就算是一種獵奇,幾乎無物可購。在東京銀座,這條舉世聞名商業大街,我們只是做觀光拍照這一件事,領略一下世界著名商業區的規模和感受,同時秋原電器一條街和小商品批發超市,多是導游下去買些日本廉價小商品帶回中國,成為近年導遊為增加收入的潛規則而已。日本物價很高,中午在依蘭麵館一碗拉麵合人民幣150多元,至於像三越、鬆屋百貨、鬆阪屋等我們也只能看看店容與店貌,在春天百貨樓上下走一圈,回到銀座集合點等待大巴到來。我們這次帶團導遊來自中國名叫裴迪,他年輕時來日本讀研,畢業後選擇導遊為業,又娶了位日本太太,遭到北京父母強烈反對,到底是愛情至上,日本媳婦又生下雙胞胎,使北京軍醫出身的父母終於接受了這個現實,後來他父親到日本養病,在現實面前老人對兒子選擇心悅誠服了。如果他講的是真的,不是天方夜譚的話這確實是現代社會婚姻上一個新特點。他一路上講述自己的故事,介紹日本風情,介紹日本科技日用品,像藥品、家庭用品等,他從不鼓動大家購物,最後凡到商業購物區,大家都主動找他諮詢買什麼東西適用。我們一行三人還是買了一些適用東西,像碳素無菌菜板、高碳洗衣球等,還有人買了4萬元一塊瑞士手錶,理由是日本無假貨。據說日本法律規定,凡是販賣假貨屬於犯罪行為,是要判刑的。僅就這條使許多中國遊客不惜重金買了許多東西,最多的是來日本購買名錶,導遊裴迪成了大家購物的主心骨。在日本最後一站叫袛園“心蘭”吃火鍋,然後參觀周邊各種有民族特色的商店。據說這一帶是日本著名夜市和紅燈區,有藝妓表演和酒吧小姐的各種服務,甚至各種妓院應有盡有。我們在“心蘭”店與打扮成日本藝伎的模特小姐合影,算是這次來日本花街觀光的紀念。

五,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

在日本五天旅遊觀光,可以概括為來去匆匆,走馬觀花一掠而過的特點,更多地感覺是點到為止。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看到了東京皇室廣場,見到了銀座,參觀了名古屋電視塔、世界綠洲,走進了日本著名古寺清水寺和金閣禪寺,以及日本眾多的大小神社,領略了一些日本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到淺草、袛園等帶有日本特殊風情的場所,雖說不能體驗,但也略知一二。日本建築文化特點,大阪、名古屋城堡都有中國古代城牆的影子,更多寺廟與神社,以及日本獨有祭祀儀式和陳列的器物都脫不開中國元素。至於奈良存有許多中國唐代傢俱,說明日本人對古蹟古物都是日本民族對古代文化敬畏精神的產物。對日本的熟悉與陌生,離不開長春特殊的發展史,離不開日本人在長達半個世紀的生活與建設。至今長春的舊跡新京神社,東西本願寺、日本神武殿、建國忠靈廟以及在站前原附屬地留下的日式建築都成了長春與日本交往的紐帶,成為長春歷史的一部分。一瞬間陌生與熟悉成為長春人特有的感覺,今天偽滿建築集中新民大街被定為歷史文化一條街,對有日本風格的公共建築以法律形式保護了起來。偽滿國務院、綜合法衙、關東軍司令部等建築都在使用並巍然聳立在東北腹地長春,這些建築讓我們才沒有了對日本的陌生感。就連日本的天照大神,也被偽滿康德皇帝溥儀請到皇宮設壇祭奠,日本有的長春都出現過。

現在是醫大基礎樓, 同日本東京國會大廈建築風格一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頒發終戰詔書,表明日本戰敗投降,日本人扶持的滿洲國8月18日在通化大栗子溝宣告解體。隨著8月10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軍迅速佔領東北,關東軍頃刻土崩瓦解,日本上層戰犯被押往蘇聯伯力,中下層官吏和軍人四處逃散,在東北的日本平民百姓一夜之間無家可歸,大量日本孩子和婦女被拋棄。當日本武士道精神崩潰之後,中國儒家仁愛之心顯現了出來,大量日本孤兒和婦女被中國人領養和收留。大量戰犯和日本僑民被分批遣送回千瘡百孔的故土日本,在長春就有約3500多名日本遺孤被善良的不計前嫌的中國老百姓收養,這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感人故事。

偽滿時父親與好友高德山,王子成,王連弟,劉英奎等人合辦皮鞋廠,日本垮臺後高德山在哈爾濱辦事時收養了被遺棄的女孩,1946年時年僅6歲的內山正子,這就是後來我們所稱的高誌喜姐姐。當我們長大時,誌喜姐已經出落成十分漂亮的大姑娘了,在中建一局上班,起初在幼兒園工作,後來做電焊工,去過大慶,四川德陽,後到北京燕山石化。她先與退伍軍人李某成婚,生下一個男孩李曉輝,後來兩人離婚,這個男孩一直由姥爺高德山帶養。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呢?高德山河北寶坻縣人,小我父親一歲,是個老實善良勤快肯幹的手藝人,製作鞋帽技術很不錯。他髮妻一直在老家。光復後老高將頭道溝妓院的徐淑琴領出組成新的家庭,又領養一個日本女孩,一家三口也是其樂融融。到1952年高叔將關內11歲兒子接到長春上學,加上外甥李曉輝組成了五姓跨國家庭,這個五口之家形成了地道的東北特色。隨著時間流逝,家庭也慢慢發生了變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中國逐漸走出陰影,由於中日生活差距巨大,中日友好的直接碩果是在中國的日本遺孤陸續返回日本。在姥爺家長大的小楊一馬當先帶領女朋友去先去了日本,誌喜姐姐帶著再婚後的丈夫和兩個孩子不久也去了日本。高誌喜日本名字內山正子,她父母死在戰後東北,據說父親是一名日本軍官,她們在日本有戶籍可以查到,日本還有親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很順利回到日本。高誌喜回日本前,由於高德山髮妻因為年紀大,有病,關裡沒有親人照顧,被親戚送來長春,難壞了高叔,打破了家庭平衡,使他內外交困,髮妻幾十年沒有見面,連親兒子都不認識了,老太太多病又急火攻心,很快就去世了。但日子要過,生活要繼續,兒子又娶妻生子,又變成了三姓中國家庭。這段真實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家身邊,兩位漂亮女人成為這個家庭亮點,高嬸年輕時放大照片非常漂亮而且有氣質,女兒高誌喜拍的照片懸掛在大馬路照相館臨街櫥窗裡,我們這位高叔年輕時漂亮英俊,心腸好,手藝好,收入高,在東北生活得不錯,才做出了人生中不平凡的舉動,從妓院中領出漂亮女人而且帶來不菲的財物,又愛心收養日本遺孤,一個普通百姓,需要多大膽子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真實的社會不不只是知識分子,文藝青年,官僚才俊才會做浪漫之事,慈善之舉,普通大眾百姓也一樣。這就是發生在我身邊耳聞目睹,而且是親歷親為的長春軼事,這也是我人生中發生的與日本相關故事。


匆忙的日本七天遊結束了,由日本成田機場登機直飛哈爾濱,再乘大巴到長春。這五天站在日本土地上,回味這塊土地上的人,在整個20世紀日本人都在時時刻刻與中國人博弈,從19世紀末中日甲午海戰,1905年日俄戰爭,1931年侵華戰爭,1937年入關侵華之戰,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南京保衛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長沙會戰緬北滇西戰役,湘西會戰等,日本侵略鐵蹄在中國步步緊逼,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參戰,日本開始衰敗,最後戰敗投降,又龜縮在日本列島,折騰了一百多年又回到原點,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幾乎毀掉了日本民族和國家。

軒宗武 於長春無為齋
2020年8月18日初稿
2021年6月10日修訂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