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紅葉,我愛你

最是秋光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古都的秋,永遠令我沉醉,在日本,入秋時大街小巷、電車裡的宣傳照上都會看到熟悉的文字“そうだ、京都行こう”

不同於郁達夫先生在《故都的秋》裡展現的自我消極與積極觀念的糾結與鬥爭,將整個故都的秋渲染了一股“清靜悲涼”。

我深愛京都的秋,她是熱情如火的,就像古時候的東京汴梁,秋時紅葉夾道而生,滿城皆火,“燒退”了悲秋之意。

另一面,我同劉禹錫有著同樣的想法,“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天不僅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遠行,是個旅遊的黃金期,也是在京都欣賞紅葉的最佳時節。比起櫻花,我是更愛紅葉的,它才像武士,用燃燒著的熱血灑滿自己的一生,奮力拼搏要綻放出最英武的姿態。

世界上最富秋意情懷的國家除了我們中國,可能就是日本與加拿大了。但是加拿大的紅葉以楓葉為主,即使到了深秋也多以橘紅色為主,並且以成片山地的壯觀景象為最。而日本的紅葉完全不同,它以小瓣的槭樹葉片為主,但是顏色更加鮮豔,多種植於日本庭園與寺廟內,它的最佳取景是與古典建築融合,能夠感受到濃濃的禪意。

紅葉狩:在日語裡最初是到了秋季民眾撿拾紅葉的行為,引申到了現在就是賞紅葉,也有不少人還有拾紅葉做書籤等習慣。

正篇開始,按照京都的地域劃分,一一介紹在2017年裡所有我去過的小眾紅葉秋景名勝,並附上2017年深秋初冬的琵琶湖環遊的記憶。

詩仙堂

詩仙堂,京都左京區一乘寺地區

詩仙堂原是江戶時代初期的文人石川丈山在京都左京區的半山蓋的一處私人莊園。
因為內堂掛著中國古代的三十六位詩人的畫像而得名詩仙堂。
是對中國文化的深深崇拜。

詩仙堂的入口極不顯眼,要不是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有指揮停車的僧人,我估計完全會把它忽略掉。

詩仙堂也不大,但是庭園極其精美,低矮的灌木修剪成圓石狀,配上俯身的紅葉,渾然天成。

我是那天第一批進入詩仙堂的客人。因為紅葉季了,肯定超過9點各處景點就要被人踩爆門檻了。
早時,還能看到陽光透過晨霧灑下了化不開的明豔動人。

詩仙堂的楓葉在十一月中旬,就基本都變色了,紅的正是時候,如同一片紅蓮赤炎在園林間穿梭。

圓光寺

圓光寺,京都左京區一乘寺地區

1601年,由德川家康建立,最初作為傳播佛教、為一般人提供教育的場所,日本最初的學校。

該地區佔地最廣的寺院。它擁有京都人的驕傲,也是被譽為日本最美的庭園——奔龍之庭。將枯山水園林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圓光寺的山門,比起詩仙堂,這裡要熱鬧不少。

著名的奔龍之庭,將日本枯山水發揚到極致,日本枯山水來自我國的山水園林,但考慮到淡水匱乏,而發展出了枯山水園林模式。

奔龍之庭,將細石鋪成雲海,大塊岩石作龍鱗與龍首,隱約起伏於雲間。背後的寺院與草木彷彿是生在於雲上天庭,一派天界夢幻之象。

大大的龍頭,如同巨龍穿雲而出

小窗取景的逸趣

從網格窗戶看出去,秋天的迷人美景,像是跟我捉迷藏。
這種設計也是古人對於朦朧美的理解–事物不必都看得那麼真切,迷迷糊糊反而更美。

圓光寺的後山,小道上還有正在茁壯成長的槭樹,期待它們長成後能為小道帶來硃紅穹頂。

如同熊熊火焰在屋簷上蔓延開去。

秋天,不是有一項活動就是登高嗎,圓光寺給了我機會。圓光寺的後山是可以拾階而上的,在後山頂上可以眺望左京區的大片土地,還有紅葉掩映下的整個圓光寺。

地藏娃娃的頭上落了一片紅葉,像一頂紅色帽子,分外可愛

琉璃光院

琉璃光院,京都左京區八瀨地區

琉璃光院在多年前還是很小眾的景點,而如今各路攝影師追捧之下,名氣越來越大,在國內圈子裡也不算新鮮,將它列在本篇中是因為尚算值得一遊的京都新景色,不要一提起京都只知道京都三景(二條城、金閣寺、清水寺)

京都望族及政治人物田中源太郎所興建的別墅,後由明治時期太政大臣三條實美命名為“喜鶴亭”。在大正與昭和時期經歷過大修,於2005年轉為如今的寺院。因為院內光影紛紛而取名“琉璃光”。

琉璃光院在紅葉季,實行人流管制,從最外圍的分列隊售票,到山門入口的拉警戒線,入內後在二樓只給每位遊客30秒的拍攝時間,有工作人員提醒。30秒的時間能拍出什麼樣,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當年我去的時間是11月中旬,那年氣溫落得晚,右邊的一大棵還未泛紅,略有遺憾。

琉璃光院不僅人多,票價也是幾乎京都的景點裡最貴的了,2000日元,有1900都是為了在這個二樓木桌上拍照吧。

寺廟很小,其他地方景緻一般,不如我去的其他小眾紅葉景點。

二樓走廊處可以眺望到比叡山。

東寺的夜間特別參拜

東寺(教王護國寺),京都南區

作為世界遺產的東寺有不少人都去過,其櫻花更是久負盛名。但是說到秋季賞紅葉,你可能不會第一時間想到它,尤其是它短暫的春秋兩季夜間參拜。

東寺的位置很好,從JR京都站往西南方向走十來分鐘就可以到達,在平安時代是弘法大師・空海(《妖貓傳》裡的那位)的傳教道場。湖邊的五重塔是東寺的象徵。秋季的東寺還登上了名偵探柯南的第21部電影《唐紅的戀歌》封面。

平時東寺晚上是不開放的,一般下午4點就開始清場了。

秋季燈火闌珊的東寺夜晚透著夢幻的美感,讓人不忍觸碰。

東寺五重塔前有一長條形的池子,是東寺庭園的山水造景,秋季水波不興,卻給了夜色裡璀璨奪目的紅葉延伸的空間,彷彿有兩個交融的世界,惹人沉醉。

三千院與寶泉院

三千院,京都左京區大原地區

大原在古時是京都貴族的後花園、狩獵場,農家瓜果蔬菜也多出於此。至今保留著山林原始氣息。大原地區有三千院、寂光院、寶泉院等名勝,秋季隱藏在斑斕山色中的院落,分外妖嬈。

三千院最早建於1118年,多次遷址,歷代多皇族為主持,而久浴皇恩。

在日本人的印象裡,說起三千院,最先想到的是在地衣青苔中造型憨態可掬的地藏小人,常常會成為大原地區的觀光超話。

三千院也是一座千年古剎,古時天皇喜愛來此拜佛問經,而一年四季都有賞心悅目的景緻

三千院的身份標誌就是古樹參天,青苔遍地,間有溪水潺潺。

—————–
寶泉院,京都左京區大原地區

寶泉院在平安時期是僧人上山修行的住宿場所,三大天台宗門跡之一,明治之後主要作為庭園賞景之處。門票包含抹茶與和菓子,一邊品茶一邊坐在“額緣之庭(畫框庭園)”的竹蓆上欣賞700年樹齡的富士山型五葉鬆的曼妙,另一側紅葉隱隱約約地透過畫框展現自己的婀娜。

在庭園邊緣有一個“水琴窟”,竹管伸入地下,能聽見清晰的滴水聲,猶如撥動人心的琴絃。閉上眼睛,聆聽水竹聲,彷彿時間靜止了。

寶泉院外的山道上,葉子紅得正好,一陣風來落紅繽紛。

富士山型的700齡五葉鬆

紅葉並非落下就“逝去”,而是繼續妝點我們的世界。

今熊野觀音寺

今熊野觀音寺,京都東山區

今熊野觀音寺也是在平安時代由弘法大師・空海建立,連續三四年,每到紅葉季我都會來,連著東福寺、泉湧寺一起走。該寺內比較特別的是有不少銀杏樹,秋末時,銀杏葉子鋪滿地,像金黃的毯子。

因連日陰晴不定,雨疏風驟,這一年銀杏落葉較早,樹上的光景不在,只能看著滿地杏黃興嘆。

寺內紅黃綠褐相間,多彩繽紛

今熊野觀音寺的多寶塔(非古蹟)

源光庵

源光庵,京都北區鷹峰地區

源光庵始建於1364年,是京都鷹峰地區賞楓名所,因其“圓”“方”窗而聞名,前者為“啟蒙之窗”,代表禪、智慧和整個宇宙世界;後者為“迷失之窗”,代表人間世界的執迷不悟、逃脫不掉的生老病死和四苦八難。方圓之間浸透哲理。

如今攝影愛好者們發現從圓窗與方窗中得以窺見多彩的庭園一隅,富有美感,因此趨之者甚眾。

光悅寺與圓成寺

光悅寺,京都北區鷹峰地區

德川家康將此地賜給江戶初期的大書畫家–本彌陀光悅,本彌陀光悅在此結草廬創作畫作。而光悅死後,為紀念他,將屋舍改為寺廟,光悅的墓也在其境內。

透過後院的籬笆可以眺望對面的鷹峰,而寺院入口的紅葉石板路則是真正吸引遊客的“手段”。許多遊客就在這條不長的石板路上跟身後的紅葉合影,不時有遊人從入口進來,發出“哇”的讚歎。

—————–
清雲山・圓成寺,京都北區鷹峰地區

1630年,由日任上人感應神蹟而建立。作為安置巖戶妙見大菩薩神像的場所,本堂背後的妙見堂是古墳狀的石窟,神像就安置在靈龜雕像的背上。境內還有巖門瀑布修行場,古時有許多修行僧來此拜訪。

夜間特別參拜:妙覺寺與本法寺

妙覺寺,京都上京區

妙覺寺建於室町時代,1378年首先建於四條大宮,後因足利義尚公(當時的幕府將軍)的命令,遷址此處。它雖然如今看起來表現平平,但是在戰國時期,確實是“有頭有臉”,無數的歷史名人在此活動過。比如13代將軍足利義輝,織田信長,伊達政宗,千利休等。

織田信長非常喜愛妙覺寺,上京20次,有18次在這裡留宿。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常常在這裡召開茶會。

數百年後,這裡作為京都的賞紅葉祕境,知者甚少;尤其是時間不定又期間短的夜間特別參拜,偶然機緣或可一觀。

紅葉庭園,是主殿走廊外的景觀庭園,遊客不被允許走入庭園中,滿庭種植的皆是日本槭,由於陽光的偏愛,紅與綠相得益彰。

坐在緣下,讓門窗成為畫框,佈局更加精緻和諧,有一種安靜的美

—————–
本法寺,京都上京區

本法寺是京都的日蓮宗寺院,山號叡昌山,始於1436年,由日親上人建立。寺院多次遭到焚燬,又屢屢重建。1588年,依造當時的關白豐臣秀吉的命令,遷至此處,始有如今面貌。寺院距離鞍馬口地鐵站不遠,在秋季也是有短暫的夜間特別參拜。

本法寺偏離市區,人流很少,所以呈現著清靜的氛圍。但是寺院中有著書畫的藝術氣息,這一點有別於其他的寺院,就像當晚我其實是去鑑賞一位名為鹽澤文男的現代畫家的畫展。鹽澤文男先生的畫結合了日本古典繪畫藝術與現代科學幻想,同時借鑑了漫畫的手法,很有意思。

本法寺的旁邊就是“表千家會館”,對日本茶道歷史感興趣的遊客不妨可以前往參觀。

本法寺的枯山水庭園

本法寺的庭園打燈有點看著像幽冥,我不是很喜歡,
尤其是這泛著綠光的水池,總有一種有什麼東西要爬出來的感覺。
好在這裡是寺院,邊上也有僧人站著,心裡稍安。

雖然不喜歡它夜間亮燈的庭園,但是卻喜歡這一處山門。五顏六色的日本傘配上古樸的山門,別有趣味。

本堂裡的鹽澤文男先生的佛頭現代畫作

鹽澤文男先生作的十二生肖圖

《弁慶與義經》

妙顯寺

妙顯寺,京都上京區

妙顯寺是日蓮宗的四大本山之一,1321年建立,為京都最早的日蓮宗寺院。後醍醐天皇列為敕願所,賜號法華宗。三年,又成為足利直義的祈願所,寺運興隆。其後,於1387年遭比睿山徒破壞。1536年,被燒燬,寺址屢改。1583年,奉豐臣秀吉之命遷至現址。

特意選在11月21日那夜前往,因為18:30開始有兩位京都的音樂大家在中庭演奏和樂,伴隨著中庭的佛足與紅葉、枯山水造景、唐門,不論是閉著眼還是睜開眼一邊欣賞迷人夜色一邊聽這些動人的曲子,都是一份最高階的享受。演奏後特意請求了兩位先生合影留念。這一晚也就20位遊客有緣接收到這份“特別的禮物”。

當晚的主題為:四海唱想於佛足之庭。

同樣是對園林造景進行五顏六色的燈光渲染,但看起來比本法寺的舒服多了。

佛足之庭,庭園裡的紅葉開得正好,僧人將庭園拾掇的規規整整。在枯山水的園林裡點上LED的小燈進行藝術加工,廊下還有竹燈烘托氣氛,將現代技術與古樸的寺院結合,新舊交響出動人樂章。

為兩位先生合影留念
伴隨著優美動聽的和樂演奏結束,我也將佛足庭園的美景印入腦海

實相院

實相院,京都左京區巖倉山

山號為“巖倉山”,建立於1229年,由靜基和尚開山。院內供奉鎌倉時代創作的木作不動明王尊。代代由天皇家的親族擔任住持。

紅葉季期間,原本實相院內的床紅葉(床在日語裡是木地板的意思)是日本最負盛名的景勝之一,但是由於近年來攝影師的素質問題而給寺院造成煩惱,從而不再允許任何遊人在此拍照,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和監控器監督遊客的私拍行為。

枯山水庭園是近世新作的,由當時的市民一起集思廣益而成。

紅葉欲“奪門而出”

閒庭信步的貓,晒著太陽賞著美景。

舊三井家下鴨別邸

舊三井家下鴨別邸,京都左京區

位於世界遺產–下鴨神社旁,是明治時代延續到現在的豪商三井家族的別墅。1880年建成1925年遷居於此。1949年由國家保管,2016年開始對外開放。

流水與岩石的組合還有樹木的陰影讓庭園充滿著層次,而秋季有二層樓特別公開,可以在二樓的陽臺眺望庭園,感受當時富豪門的風流。

下鴨地區的鴨川,風景如畫

參觀完舊三井家下鴨別邸,不妨拜訪下這座世界遺產–下鴨神社。

★白龍園★

白龍園,京都左京區鞍馬山二之瀨地區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白龍園在平時是不對外開放的,只有在秋季特別公開1個多月,從10月中旬到12月初,每天只接待100位遊客,單日限流100位!!並且開門時間只有上午兩個半小時,10:00開門,12:30關門。一整年接待不超過5000位遊客!

另外白龍園的門票不是在山門處購買,而是在叡山電車「出町柳站」的information處購買。每天只在8:30~12:00售票,100張賣完即止。第一次我去的時候是8:45,我想怎麼著也能買到票吧…結果是我天真了,已經賣完了!第二次7:40就在車站等候購票,排在30多位,終於順利買到門票。

票價2300日元,是套票,不光有白龍園的參觀券,還有叡山電車的一日自由乘車券,除了白龍園,你還可以去鞍馬寺、貴船神社、巖倉・實相院、比叡山、修學院(需提前一兩個月預約)等名勝。

買完票還早,可以在附近的咖啡館吃個早飯,填飽肚子才能有好心情欣賞美景。

白龍園的山門入口,一進入就被震撼到了,眼前四周皆是絢爛的色彩。
同一批進園的也就十來個人,白龍園挺大,一下子就看不到人影了,自己可以隨心所欲的閒逛。人少景又美,這樣的紅葉名所可不是要大力推薦嘛。

【白龍園是京都的祕境庭園,相傳從遠古時代開始就有許多山神住在鞍馬山的二之瀨地區,從古代開始被傳為靈域,雖然此地有人會祭拜象徵不老長壽的白髮白鬚翁和白蛇,但是長久以來一直都是草木竹林覆蓋的荒地。

直到1962年,青野株式會社的創始人青野正一聽說這些傳說故事,尋到此地,開始復原祭壇、整備土地、設計並且建造了現在我們眼前的白龍園。歷經長久的歲月,在高層、社員和當地民眾的共同努力下,使這片山頭復甦起來,並且還在不斷的進化與完善。

在白龍園內供奉了象徵長生不老的山神・白鬚大神和象徵商業昌隆的八大龍王,因此取名白龍園。】

茶室・龍吟亭,原先是用來為遊客遮擋風雪,品位深深雪色的極致風流。而今日遠近秋色,亦是人間極致的妖嬈。

這裡是山林保護區,有竹籬笆攔著,示意遊客禁足。

落英繽紛

吟風亭,納涼用的亭子,看庭園與亭蓋都被優質青苔覆著,煞是明亮。

京都一年的訪問遊客數量在4000萬人,為什麼這裡卻限流一年只允許數千人訪問?
原因就在上面這些照片裡的青苔,
為了不破壞青苔的生長,保護優質青苔的環境,留給後世最美的青苔景色,需要嚴格控制人流量。

周圍的山坡上也有奼紫嫣紅,有的已經紅過了頭,有的剛開始“換裝”,從黃→橘→鮮紅→暗紅,外加鮮明的綠色,這正是大自然的神力。

槭樹、楓樹要想在秋天進行變色,必須達到兩個條件,①:溫度保持在8℃以下,②:有太陽光的直射。因此即便溫度達到了,不同的角度接受陽光或者被周邊植被或者建築物遮擋,都會產生顏色不同程度的深淺。

一場雨,風流被雨打風吹去,也只能化為秋肥。

景在畫框裡,人也在畫框中。

鶯亭的正前方栽有兩株大樹,一株是櫻花樹,一株是日本槭樹。
春天在這裡賞粉黛笑靨,秋天就是烈豔如火

這些年,賞遍日本多少的秋色,白龍園的紅葉景觀絕對可以排數一數二,或許因為是山谷平地的原因,受到陽光的眷顧甚多,每一顆槭樹都紅得鮮豔。即使多年過去,依然過目難忘。

雲龍院

雲龍院,京都東山區,泉湧寺別院

山號琉璃山,屬真言宗。1372年因後光嚴天皇的祈願,由後圓融天皇下令,而建起了這座寺院。多次經歷焚燬,在明治時代重建成了現在的規模。

因為觀光客較少,亦呈現出清幽雅緻的樣子。

雲龍院有雙絕,雙絕其一就是這四格小窗的蓮華之間。
正面角度看不清楚,需要換個角度如下圖。

分別是四景:山茶花、石燈、紅葉、松枝,四景四色,坐在草蓆上慢慢欣賞,靜思禪意。

雙絕其二半開和室品日本楓
故意為之的人工造景,光從外面透進來,外亮裡暗,可以更集中的欣賞外面的景色。靜靜地坐在這裡,沉浸在自我思緒中,思考人生得失。

頓悟之窗,類似源光庵的圓形窗子,用以靜悟生命。

當時我想,雲龍院這個名字怎麼也該跟雲龍圖什麼的有點關係吧,就在寺院裡尋找,還真在主堂內發現了「雙龍風雷圖」,風雷分別指左右的風神與雷神。但看到介紹後,遺憾的是這是現代畫家為雲龍院在其主堂木門上設計的畫作,並非歷史遺蹟。

大覺寺的夜間特別展

大覺寺,京都右京區嵯峨野地區

大覺寺雖然不算小眾景點,但因為秋季的夜間特別展很華麗而入選。特別展有主題,名為「真紅的水鏡」,以境內的大澤池為鏡子,折射出夜晚璀璨奪目的畫面。

白天的大覺寺,我也來過好幾次,那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大澤池。大覺寺的前身是嵯峨天皇與檀林皇后成婚後所建的離宮,是皇家的別院。從平安時代開始至今1200年。876年由皇孫・恆寂入道親王開山,由皇室御所搖身變為寺院。

大澤池是日本最古老的庭池,仿照我國的洞庭湖的樣子而修建。嵯峨天皇、檀林皇后常在此泛舟,或坐在池邊賞四季美景。還有一處連線大澤池的放生池,在夜間華燈亮起,可以映照出經寶塔的倒影。

白天場的大覺寺觀光在17:00清場。夜場從17:30到21:00,特別展從11月下旬到12月初,每年時間不定。

大澤池上真紅的水鏡,有點像東寺的池塘倒影景觀,但因為大澤池的廣闊,更顯大氣。

經寶塔倒映在放生池裡。

最是秋光留不住,一襲紅衣透鏡湖。

厭離庵

厭離庵,京都右京區嵐山地區

嵐山地區是久負盛名的京都度假地,人流量很大,如何在這樣的嘈雜熱鬧的環境中找到一份恬靜釋然呢。輾轉數條小巷,終於找到了厭離庵的入口。

厭離庵本身是不對外開放的,卻因為自家紅葉太過漂亮不該獨享而只在秋季向世人公開,有緣之人必會相遇。

當天我正在尋找入口,有一家三口也在尋找厭離庵的入口,我們都相視一笑,後來一起問了附近鄰居才得知在另一側的深巷之中,可想而知有多麼小眾。

這裡曾是鎌倉時代文豪・藤原定家避世隱居的山莊,他在此編輯了《小倉百人一首》、《與歌集》等知名作品。

厭離庵很小,但是最有趣味的也正是這些細節小景,要用心去發現它隱藏於世間的優雅從容。

光線從樹葉間點點灑在苔蘚上,落葉也隨風而下,難怪文豪要避世厭離,這美景任誰都想隱居。

化野唸佛寺

化野唸佛寺,京都右京區嵯峨野地區

化野唸佛寺的建立是為了超度和供養死去的人們,京都的人們會來這裡為去世的親人建一座小石佛像。有10000多座作者不詳的石佛像。化野唸佛寺的紅葉也紅得很正,在陽光沐浴下綻放。

化野其實是一片悲傷地,古時無親友之人去世,因為沒有人管而遺棄在此屍骸滿地。後來空海大師在此地修建瞭如來寺,用來超度亡魂,這就是念佛寺的由來。

其實寺院裡是不推薦大家拍攝「西院の河原」,因為可能會發生“寫靈事件”(就是相機把靈體拍攝下來),尤其是每年8月23、24日(盂蘭盆節最盛期)的“千燈供養”活動,是絕對禁止拍照攝像的。但是寺院的宣傳照可以,莫非是相機開了光?

西院之河原
壯觀是挺壯觀的,好在陽光明媚,陰雨天來的話,估計後背發涼。

蝴蝶冢
化野唸佛寺裡我發現最有趣的是蟲塚,是京都的蝴蝶會委託化野唸佛寺幫忙埋葬與超度亡蝶而建立。

已是一片落葉鋪成的地毯。

在紅葉時期之外的時候,遊客們來此都是為了看化野唸佛寺的竹林徑。與嵐山的竹林小徑並無二異,我都拍攝過完全沒有人時候的樣子,關鍵在於耐心等待時機。

唸佛寺外的嵯峨野山道。

鹿王院的夜間特別參拜

鹿王院,京都右京區嵯峨野地區

鹿王院本身是藏身於嵯峨野的一處僻靜的寺院,它擁有日本最初的平庭式枯山水庭園,不論是新綠的初夏還是豔紅的深秋,都有極致的美景與金殿灰瓦相映成趣。

11月底到12月初,京福電氣鐵道公司與沿線寺廟合作推出電車與寺廟夜間參拜的活動,但由於每日的人數限制(100人),而且需要事前預約,使得很多本國的外地遊客和外國遊客在京都遊玩的時候顧及不暇,造就了它小眾的身份。

進出山門的山道兩邊盡放紅葉,算是鹿王院夜間參拜最大的亮點。

春天二條城的夜櫻是一大特色,而鹿王院的夜楓應該能算京都秋夜中的明珠了。

鹿王院的夜晚因為沒有什麼人,可以慢慢地、仔細地欣賞每一片葉子,紅橙黃綠在光與影中搖曳生姿。

高山寺

高山寺,京都右京區高雄地區

高山寺是世界文化遺產,由光仁天皇恩准建立於公元774年。寺內的石水院為從鎌倉時代初期遺存至今的寢殿式樣的寶貴遺產。收藏有鳥獸戲畫4卷(國寶)等,是洛西的文化遺產寶庫。更是欣賞紅葉的勝地。寺內有1萬餘件寶物,還擁有日本最古老的茶園。

1206年明惠上人在已荒廢的神護寺別院的基礎上進行寺廟重建,重建後改名為高山寺。

去高山寺的緣由是,杭州的兄弟跟我說了一嘴想看看高山寺秋天的模樣,我就特意去幫他拍點照片。雖然我去的時候高山寺境內紅葉基本已經沒了(高山寺在高雄深山間,陽光不能顧及每一個角落,氣溫也比市區低一些),但是雄壯的自然美景還是令我深深折服。走在高山寺的石塅,拾階而上,感覺自己與周圍高山、與自然融為一體。

p.s.:有人看到“高雄”二字會想到臺灣的高雄市,其實臺灣的高雄正是來自於日語裡的名稱。原先高雄市的區域在當地平埔族語裡叫做“打狗”,發音為“Takau”,而高雄在日語裡發音為“Takao”,日據時期日本總督就將打狗改名為了高雄。

好大的柚子啊!…一看就不好吃哈哈哈
因為面相看起來像日本畫裡的唐獅子,而得名“獅子柚子”。當然也很像日本畫裡的鬼

琵琶湖一人自駕環遊–總括

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湖,全境都在滋賀縣境內,要說富士山是日本人心裡的靈山聖峰,那麼琵琶湖就是他們心目中的聖湖。琵琶湖的歷史也常常與戰國時代的名將們掛上鉤,比如織田信長的妹妹阿市與小谷城主淺井長政的故事。還有琵琶湖邊赫赫有名的彥根城,是由德川四天王——井伊直政建立的。想想這些名將站在天守閣眺望琵琶湖的意氣風發,不免痴醉。

本次旅程因為大津地區的很多名勝古蹟都拜訪過了(比如石山寺、三井寺),就直接從京都往草津方向前往八幡堀作為首站。因此全程為:八幡堀—安土城—彥根城—雞足寺—伊吹山—關原古戰場—竹生島—水杉大道。

琵琶湖環遊:八幡堀

八幡堀所在的地區被稱為近江八幡,在戰亂中完成了日本統一大業的豐臣秀吉,指派外甥豐臣秀次為此地領主。豐臣秀次在八幡山建起城樓,並在城樓南面修建了棋盤格局的城區街道,整修了運河水道,招集商人和手工藝人來近江八幡落戶。漸漸形成了類似我們江南水鄉一樣的古老小鎮,這也是八幡堀的起源。

八幡堀最早於1585年挖通,全長6公里,一是作為八幡山城的護城河防禦工事,二是可以作為繁榮商業交通運輸的航道。今天看來後者更具意義,這就很像我們的京杭大運河,往往對後世、對人民有利的設施都並不是出於建造的初始目的。

在琵琶湖最新流傳的近江八景故事裡,其中就有八幡堀的身影。近江八景最早是日本人仰慕我國北宋時期對於洞庭湖的瀟湘八景圖的描述而形成的自己對於琵琶湖景色的概括。而1945年,重新選定了近江八景,八幡堀的水鄉春色正在其列。

八幡堀之於日本,就像烏鎮、周莊之於我們,日本境內罕見的水鄉風貌,特色是黑壁白牆灰瓦,有船家往來水道,如今還依然兼有運輸貨物的作用,但更多是像我們的烏篷船那樣載著遊客欣賞兩岸風景。

八幡堀也是日本有名的電影取景地,尤其是歷史主題、關於幕末的電影,比如浪客劍心三部曲就在這裡取景。

琵琶湖環遊特別介紹:佐川美術館

琵琶湖畔,滋賀縣守山市佐川美術館。那一灣明媚斜陽下的水波、令光影橫斜的暖日,都標示她魅惑蒼生的容顏。

佐川美術館是日本最漂亮的美術館之一。佐川急便(日本一家很大的物流公司)40週年之際,委託大阪竹中工務店設計建造。因為美術館整體建造於水上,被稱為“漂浮的美術館”。

佐川美術館內收藏了日本畫家平山鬱夫和雕塑家佐藤忠良的作品。

當陽光傾瀉於美術館外的池子,粼粼波光反映在美術館的外牆,熠熠生輝。

琵琶湖環遊:安土城遺址

安土城是織田信長下令建造的極其巨集偉的中世城堡,可是信長只在安土城居住了3年,就遭遇了京都本能寺之變而身歿,同年安土城雄偉的天守閣也被燒掉了(原因眾說紛紜),又過了3年,依照豐臣秀吉的命令而廢城。

現在安土城只剩遺蹟,天守閣只剩下了片片基石,卻仍然吸引著八方旅人來朝。安土城的名字就是偉大的安土桃山時代的來源(桃山是指豐臣秀吉的京都居城—伏見桃山城),安土桃山時代就是以兩位風華絕代的亂世豪傑建造的城來命名那個英雄輩出的輝煌時代。安土城是織田信長的居城,伏見桃山城是豐臣秀吉的居城。

祭奠織田信長公的土地廟

深受現代遊戲形象影響的信長繪馬

安土城3D復原圖,超級壯觀。可以看出是那個時代最恢弘的日本城堡。

從實際的攀登體驗來說,安土城應該是那個時代最大的城堡,整座山都是城,從山下爬到山頂天守閣遺蹟要一個小時,是去過的眾多日本城不能企及的。而且每一段石階之高也是當時罕見,基本要用跨的。天守閣雖然不在了,不過可以遙思,從天守閣遺蹟處看琵琶湖一隅和湖邊廣袤的平原,就能想象出當年的安土城何等之高之大之壯觀。

城下町平原與不算遠的琵琶湖

琵琶湖環遊:彥根城

彥根城坐落在琵琶湖邊的彥根市,初代城主是德川四天王之一·赤鬼·井伊直政的兒子,井伊直繼。他為完成父親井伊直政想在琵琶湖邊建造新居城的遺願而遂行。

彥根城雖然從規模、天守閣的高度來看,不那麼起眼,但是其悠久歷史、在戰爭中仍然保留完整天守閣的運氣,使它躋身為日本國寶之一。築城距今400多年。作為琵琶湖邊上的天守閣,彥根城同樣可以在城樓頂閣一眺琵琶湖之景。

到了今天,全日本現存的天守閣(建造至今基本保留過去的樣子)只有12座(我去過9座),12座中有5座城被列為了國寶,分別是兵庫縣姬路市姬路城、島根縣松江市松江城、長野縣松本市松本城、愛知縣犬山市犬山城和彥根城,除了犬山城其餘都曾造訪過。

入城門

赤鬼・井伊直政的鎧甲展示

日本國內僅存的四座全木造城堡之一

天守閣遠眺琵琶湖

井伊氏依照唐玄宗的離宮而建造的玄宮園

彥根城下的護城河,落葉灑在池面,池水被寒風吹出層層皺褶,池內鴨群悠閒地划著水

琵琶湖環遊:雞足寺

雞足寺位於琵琶湖的北部,隱藏於滋賀縣長濱市的深山中。

滋賀縣有紅葉的地方不少,讓人能安靜地欣賞落紅之美的,卻唯獨雞足寺,琵琶湖環湖之旅特地選了雞足寺來抓住秋天的尾巴,最後欣賞一下令我陶醉的風景。

雞足寺建造的歷史非常久遠,735年由僧人明基在此開山,最初只有一間草廬。而如今山道兩邊栽種著200多株槭樹,到了秋天便將靜謐的寺院染得火紅。

雞足寺最大的看點是紅葉鋪就的“紅毯參道”。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庭院深深的落紅更加有了人間韻味。

雞足寺原名飯福寺,現在寺廟本身已廢寺,平時由當地居民打理。
緩緩而上的參道臺階,覆蓋著青苔的石牆及兩百棵古木楓樹醞釀出深幽的景色。

紅葉落後的雞足寺,會為了保護最美的景觀,專門用竹竿攔出了一方天地。目的也是讓所有遊客都可以欣賞到無人打擾的風景。

你所見到的自然美景,往往是有人在為你守護。

琵琶湖環遊:伊吹山

伊吹山是日本的聖山之一,居於滋賀縣與岐阜縣交界的米原市,是滋賀縣內最高的山,出現在多個神話傳說中。最有名的傳說便是伊吹山與日本武尊的故事。

據《仁王》地圖的過場畫面介紹,伊吹山的溫泉治好了日本武尊的傷,因此我對這方靈隱祕境心嚮往之。一定要開車來此兜上一圈。

這時候山頂已有皚皚白雪、車馬止步,不同時間景色分明,10月底看山頂紅葉、11月中旬看半山處紅葉,11月下旬到12月初看山腰線的紅葉景勝。

層林盡染、芒草映日,不須後期修飾,已是高飽和的人間絕色。

山路多彎口,然而車輛少,開起來還是很爽的。

每過一個彎口,層次分明的深秋景色就像畫卷鋪開般,一下子跳到我眼前。

伊吹山海拔最高的山峰,標高1377米。

車子能到的最高處,有停車坪和飲食處,那天風大,在屋裡躲了好一陣,好在有熱氣騰騰的關東煮相伴。

在日本但凡叫得上名字的山嶽,都設定了不少觀景臺,基本上行駛兩百米就能有一處,伊吹山也不例外,這是在日本自駕最舒服的點。

我喜歡把相機和三腳架常年扔在車廂內,駕車每到一處風光秀麗之地,就“任性”地停上片刻,望著眼前美景發呆。這就非常需要觀景平臺能夠有處停車,有時候相機架著,也不拍,就靜靜地透過取景器張望,“啊,這天地真俊”。

琵琶湖環遊:關原古戰場

關原位於日本本州中心部滋賀縣與岐阜縣交界處,天然的會戰戰場。關原之戰是決定戰國時代末期誰主天下的史詩級大戰,奠定了德川家康開啟江戶幕府時代。關原之戰可以說也是決定日本近代歷史命運的最重要轉折點之一。

關原之戰——戰國時代最後一場大戰,雖然只決戰了短短的一天,但能想象那一天是多麼波瀾壯闊,煙塵滾滾遮天蔽日,砍殺聲、哀嚎聲應是響徹天際不絕於耳。而“成王敗寇、一將功成萬骨枯”,德川家康在此一役,算是肅清了稱霸路上最後的絆腳石。

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組成的“西軍”。
在關原有交戰圖,藍色為石田三成陣,紅色為德川家康陣。
如今保留有開戰地、決戰地、各參戰大名陣跡等。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幼子豐臣秀賴繼任,全日本頓時陷入混亂。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趁機私結大名,任意分封領地。次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豐臣家以石田三成為首的家臣與德川家康關係迅速惡化。

石田三成以德川家康違反私戰禁令為由(德川氏北上討伐上杉景勝),起兵討伐德川氏。1600年10月21日,兩軍主力最後在美濃一帶的關原(今岐阜縣不破郡關原町)進行會戰。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幕府,之後便是長達200多年的江戶和平時代。

喜歡日本戰國史的朋友,可以在這裡將每一位大名的陣地遺蹟都瞻仰過去,有的是陣地跡有的甚至還有墓地(或許為衣冠冢),還能見到不少人來獻花。

三四年前我也可以熟練地閒聊日本戰國故事、說起那段往事中的細枝末節,如今鮮有觸碰,漸漸也就忘卻了。

當天,有不少工人在對陣地遺蹟進行修繕復原,似乎是有什麼大動作。以後這裡可以看到大型戰役表演也說不定呢。

大一大萬大吉是關原會戰中石田三成使用的旗印,而德川家康則是家徽三葉葵。

島左近名滿天下,被稱為石田三成不配擁有的人物,在關原之戰中被黑田軍(黑田長政部)銃頭狙擊,身負重傷退出戰鬥,從此下落不明,成為千古之謎。

琵琶湖環遊:竹生島

竹生島,位於琵琶湖的北端島嶼,屬於滋賀縣長濱市管轄。

是日本國指定的國家名勝與歷史遺蹟。近江八景之一的深綠–竹生島倒影便是這裡。

竹生島周長2公里有餘,建有寶嚴寺和都久夫須麻神社。寶嚴寺的弁財天位列日本三大弁財天,作為西國三十三處觀音靈場之第三十處,參拜客眾多,熱鬧非凡。寶嚴寺的唐門建築據說是豐臣秀吉所建造的大阪城的唯一遺蹟(豐臣秀吉建造的大阪城在大阪夏之陣中被焚燬)

這裡自古便作為水神居住之島而盛名遠播,並作為安全航行守護神而備受人們敬仰。

琵琶湖八景–深綠 竹生島的沉影

寶嚴寺山道兩邊,槭葉紅火,與背後的竹林相得益彰。

竹生島確實很小,基本就是寶嚴寺和都久夫須麻神社走完也就結束了。大概可以玩1個半小時,但是遊船時間給了兩小時,多餘時間可以買杯咖啡在岸邊看海鳥潛魚發發呆。這時候夕陽投下,景色也跟著亮起來了。

這一天風大,從琵琶湖裡看不出深綠倒影。

夕陽餘光照在長濱

風將雲吹得“四仰八叉”,雲一怒,遮蔽夕陽的美貌。

琵琶湖環遊:水杉大道

水杉大道在日語裡是“メタセコイア並木”,位於琵琶湖西側,滋賀縣的高島寺。
大概位置在這裡↓

圖中紅點的位置,位於琵琶湖西北端,最近的JR站是マキノ站。
到這裡如果沒有車的話,跟伊吹山一樣,就比較不好走了。但是有巴士!
算是當時隱藏較深的關西絕景之一,全長2.4公里。
被選為日本的新街路樹百景之一。

水杉大道的邊上有大型停車場,停完車再走到這裡觀賞,但也有非常多的汽車、摩托穿梭於此。畢竟開車穿過的感覺更好。

其實2017年深秋來此的時候水杉還沒有那麼美,可能溫度還是有點高,反而是2018年4月去紐西蘭南島時候看見的水杉大道上的水杉更紅一些更漂亮。
但是這裡的水杉面積更大、景象更壯觀。

在水杉大道的東頭有一塊牌子寫,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遺植物。遠在中生代白堊紀,地球上已出現水杉類植物,尤其在中國廣泛分佈,這裡的水杉就是從中國移種過來的。

後記

本篇不僅是對2017年秋的回憶錄,也是向蜂友們介紹更多新奇小眾的日本景點,越來越多人開始在日本常規遊的基礎上構思自己下一次來日本所想要遊玩、記錄、拍攝到與眾不同的景色。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有所幫助。

在日本,備受推崇的賞紅葉方式正是京都這種結合寺院與神社的自然人文相呼應觀賞方式——將自然的饋贈與京都特有的漢唐文化、和風藝術等相結合。

我所記錄的上述地點都分佈在京都市的各個地方,但也仍然是冰山一角,“南朝四百八十寺”而京都可能擁有2000座以上的寺廟和神社。還有壯麗的比叡山秋景、靜謐的貴船風光,甚至是皇家御所裡的秋景也不遑多讓。

而我在琵琶湖環遊的時間印象中是三天兩夜,自駕的話,一圈下來還是比較方便的。要是乘坐JR或者私鐵也可以環遊琵琶湖,別有一番趣味。

琵琶湖邊的重要景點基本都囊括在了這篇遊記中。但還有一處叫做白髭神社的名勝,擁有海上鳥居而得眾人慕名而來。從水杉大道離開返回京都的途中,在高島市南部遇見了。只停留了一下、看著海中鳥居發呆了會兒就走了。覺得有意思的蜂友可以選擇前往(更推薦廣島的嚴島神社海中鳥居)。

(圖片來自網路)

轉眼又快要到日本漫山遍野褪綠上紅裝的時候了,告別了日本,沒成想,今年想回去玩玩都不可能了,只能遙寄相思了。

希望明年可以攜家帶口回京都,再來拜訪一下游記裡這些如武士般向陽而生的“老朋友”。

また君と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