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美國”(United States)。
美國原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5世紀末,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相繼移民至此。18世紀前,英國在美國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英屬北美殖民地。1775年,爆發了美國人民反抗大英帝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由喬治·華盛頓任大陸軍總司令,發表《獨立宣言》,宣佈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英國承認13個殖民地獨立。1787年通過美國憲法,成立聯邦制國家。
1861年~1865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林肯領導北方的自由州戰勝了南方的蓄奴州。美國從此結束了“半奴隸半自由的狀態”,開始全面實行自由資本主義,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1803年~1959年間,通過購買和戰爭的手段,領土不斷擴張。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其他盟國取得勝利。經歷數十年的冷戰,在蘇聯解體後,成為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僅僅300年的時間,美國穩坐頭號交椅,坐擁廣袤的自然資源,並在經濟、文化、工業等領域都處於全世界的領先地位。美國自認為是上帝的寵兒。
美國世界遺產共有24項(包括自然遺產12項、文化遺產11項、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1項)。我們此行覆蓋兩處,大峽谷和黃石公園。我們要看看,上帝是多麼寵愛這個年輕的國度……
先上一組片花,供網友一睹為快!
科羅拉多大峽谷
馬蹄灣
羚羊彩穴
布萊斯國家公園
傑克遜小鎮
大提頓國家公園
黃石國家公園
日出
日落
星空
白天的燦爛景觀
小松鼠
野牛
熊
鹽湖城
錫安國家公園
拉斯維加斯
幾段錄影,供君欣賞!
行程概覽
6天,縱跨5州,含3個城鎮,5大國家公園。
D1: 抵達拉斯維加斯
10多個小時的飛行後,抵達美國洛杉磯轉機。安檢是半自助的,智慧化機器刷臉。半夢半醒之間,被拍了兩張照片,名曰:蒙娜麗莎的微笑 & 懵那你傻的微笑。
抵達拉斯維加斯,一下飛機,各種遊戲機撲面而來,好一個賭城,我服了!到酒店時,已是凌晨12點,前臺要穿過一個長長的賭博區,夜生活剛剛開始。我們拉著行李,在紙醉金迷的世界穿行,唯恐迷失……
睡醒後,約上同伴去奧特萊斯北店購物。衣服、牛仔褲、鞋子、帽子滿滿一箱。
接下來的幾天可能要和漢堡麵包為伍。我們特地來到這家離酒店10分鐘步行距離的韓國考肉網紅店“Kimchi Korean Bbq”。
自助烤肉一人29美金,含六七種肉(配米飯)。
盤子很大,吃到第3盤,就完全吃不動了。
另有各種配菜、果盤和海帶湯等,免費自取。大家都稱讚吃得很爽!
我們入住的拉斯維加斯馬戲主題公園度假村(Circus Circus Hotel, Casino & Theme Park) 位於拉斯維加斯大道上。我在攜程提前預訂的價格是每晚170元人民幣(西塔樓房),到店後需要支付36美金/晚的度假費。
這個酒店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話:LIFE IS A CIRCUS, LET’S PLAY!
其次,就是二樓超級大的遊樂場,N多免費專案,太適合孩子們在這裡玩上一天了。總之,吃喝玩樂都可以在酒店裡解決。
某人前幾年經常求我帶她去遊樂場挑戰刺激專案。這次有免費的在眼前,她卻沒有了兒時的勇氣。她緊緊地挽著我的胳膊,坐在上面的人還沒叫,她自己嚇得哇哇叫。我們轉了好大一圈,她竟然一個都不敢挑戰,只看了一個3D電影。看她德性,當我準備打道回府時,她竟然還想讓我陪她再轉一圈,被我斷然拒絕!大半夜的,我可不陪你參觀了……
D2-1: 美國大峽谷之南峽
科羅拉多大峽谷the Grand Canyon
//www.nps.gov/grca/index.htm
科羅拉多大峽谷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西北部,科羅拉多高原西南部。大峽谷全長446千米,平均寬度16千米,最深處2133米,平均深度超過1500米,總面積為2724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的大峽谷之一,也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
直升機看大峽谷每個人249美金。
剛開始時,彎妞心情很贊。
後來被顛簸得不行,想吐。
科羅拉多高原為典型的“桌狀高地”,也稱“桌子山”,即頂部平坦側面陡峭的山。
1919年,威爾遜總統將大峽谷地區闢為“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198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裡松鼠很多,也不怕人。
大峽谷山石多為紅色,從谷底到頂部分佈著從寒武紀到新生代各個時期的岩層,層次清晰,色調各異,並且含有各個地質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被稱為“活的地質史教科書”。
Yavapai觀景點。
億萬年前,這裡也同喜馬拉雅山一樣,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造山運動使它崛起。然而由於石質鬆軟,經過數百萬年湍急的科羅拉多河的沖刷,才形成今天世界著名大峽谷。
億萬年來,奔騰的科羅拉多河從KAIBAB高原中切割出這令人震撼的奇蹟。無論是在南岸還是北岸,居高遠望,都可以清楚看到坦如桌面的高原上的一道大裂痕,那便是科羅拉多河刻在這片洪荒大地上的印跡。
它並不是世界上最深的峽谷,但以其規模巨大的豐富多彩而著稱。它令世人注目也是它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最重要原因,還在於其地質學意義:儲存完好並充分暴露的岩層,記錄了北美大陸早期幾乎全部地質歷史。這裡記錄了550-250萬年前古生代的岩石,在那之後的要麼沒有沉積,要麼就已經風化了。
2007年8月,中國河南焦作雲臺山與美國科多拉多大峽谷國家公園結為姐妹公園,成為我國第二家經過官方樹立的中外姐妹公園,並被列入當年胡錦濤主席訪美時中美兩國政府簽署的協作備忘錄。
D2-2: 美國大峽谷之東峽
地質學家稱科羅拉多高原為“半沙漠”,它大部分是蠻荒裸露的臺地和峽谷,想一想似乎不會有人定居。其實不然,人類在這兒有至少3000年居住歷史了。四角地區的重要人文特點就是印第安民族留下的崖居遺蹟。
今天的不少日常食品是印第安人最早種植的,如玉米、土豆、胡蘿蔔、西紅柿。
D2-3: 抵達佩吉
佩吉 (Page)
是亞利桑那州著名的旅遊城鎮,因附近有馬蹄灣、羚羊峽谷和鮑威爾湖三個美國知名景點而聞名遐邇。
Best Western View of Lake Powell Hotel(貝斯維斯特鮑威爾湖酒店 )比較新,泳池和熱水池開到晚上十點。
大廳有檸檬水、咖啡和熱水(沒錯,我此行唯一一家提供熱水的酒店)免費供應。大堂外的露臺坐滿了人,大家在吹風聊天,看日落。
早餐的燕麥粥非常贊(後面其他酒店的多半太稠),不愛吃早餐的彎妞竟然喝了一大碗。炸土豆丁和小腸挺好吃。這裡離羚羊峽谷和馬蹄灣10分鐘車程,是個非常不錯的落腳點。
D3-1: 馬蹄灣
這塊紅色的沙地,一下子勾起了我在奈米比亞卡拉哈里沙漠的回憶,大愛之!下車的地方距離景點還有不短的一段路,且一路都是沙子,強烈建議帶上水。
馬蹄灣(Horseshoe Bend)是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在亞利桑那州(Arizona)境內的一截U形的河道,也是格蘭峽谷(Glen Canyon)其中的一小段,由於河灣環繞的巨巖形似馬蹄,所以叫作了“馬蹄灣”,也有人叫它科羅拉多河的大拐彎。
馬蹄灣不僅是免費的,更重要的是雖然它只有一個觀望點,但就這個點的震撼程度來講,世界上難以找出第二個。
來前雖然看了很多照片,到了現場,才知道是多麼得震撼!
它的土質因為含大量的鐵和錳金屬,所以在陽光下閃耀著美麗的金屬紅色,與綠色的河相得益彰。
蒼蠅般小的船劃出一道白浪,美不勝收!
我東竄西跳,尋找最好的拍照角度。彎寶嘟起嘴,擔心我的安全!
國家地理雜誌評選出的美國十大攝影地點之一,名副其實!
D3-2: 羚羊彩穴
羚羊峽谷(Antelope Canyon),屬於納瓦荷原住民保護區。需要提前預約,並由當地印第安人作為嚮導。中午11點-1點是最佳參觀時間。
在排隊等待的時候,上演了一段舞蹈。10個圈圈,跳出這麼多花樣,感慨智慧的光輝!
每個人的手上敲上章,即可出發。
羚羊峽谷在地形上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稱為上羚羊峽谷與下羚羊峽谷。我們選擇的是下羚羊。聽說上羚羊是攝影者的天堂,最好帶上專業相機和三角架。
我們行走在紅色的沙路上,猶如探險般,很興奮!
導遊指著旁邊說,其實它們就隱藏在地下。
很快,我們便到了它的入口附近。
下羚羊峽谷在納瓦荷語中稱為“Hasdeztwazi”;意思是“拱狀的螺旋岩石”。
我們通過樓梯深入地底。
羚羊峽谷如同其他狹縫型峽谷般,是柔軟的砂岩經過百萬年的各種侵蝕力所形成。
主要是暴洪的侵蝕,其次則是風蝕。
該地在季風季節裡常出現暴洪流入峽谷中,由於突然暴增的雨量,造成暴洪的流速相當快,加上狹窄通道將河道縮小,因此垂直侵蝕力也相對變大,形成了羚羊峽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堅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邊緣。
導遊給我們播放了一段洪暴來臨時的錄影,很恐怖!之前曾發生過慘案,僅一人生還。
大自然創造了這片神奇的世界,也在用它獨特的方式,讓人類敬畏!
自然光的照耀下,峽谷呈現出魔鬼般的夢幻效果。除了造型各異,也幻化出不同的色彩。
我們也進入了拍拍拍模式,隨手都是大片。
彎寶突然肚子痛,有氣無力的,我竟然拍出了一種朦朧美!
一束光從小孔投進來,被我抓怕到,哇塞,驚豔!
到了臨出口,導遊給我們每個人照了一張“海馬”。
這就是出口,是不是很不顯眼?哈哈!
D3-3: 布萊斯國家公園
布賴斯峽谷這個名字來源於摩門教先驅埃比尼澤·布賴斯。1875年埃比尼澤.布賴斯在該峽谷底部建立了一個牧場。當時這裡環境惡劣,生活艱難。他稱這峽谷是“一個養不活一頭牛的地獄”。
布賴斯峽谷是大型岩石臺地的扇形邊緣,而非真正的峽谷。
猶他州南部的地形呈巨大的梯形狀。其頂部為布賴斯峽谷,海拔達2800米,最低一級位於大峽谷的邊緣處。
布萊斯峽谷春秋季愛下雨,由於其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熱脹冷縮,白天的雨水晚上便成為了堅硬的冰,將其切割,因而形成了獨特的地理結構巖柱(hoodoos)。
布萊斯峽谷也被稱為美國版的“秦始皇兵馬俑”。
遊客們站在劇院的四周,可俯視這些劇院中心的雕刻品的奇觀,它們造型各異。你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給他們命名。
公園亦有著北美洲最黑暗的夜空。天文學家可以以肉眼看到約7500顆星星。
布萊斯國家公園最高點是彩虹點,在這裡,寶瓶星座高原(Aquarius Plateau)、布萊斯露天劇場、亨利山脈、赤巖斷崖、白巖斷崖。
布萊斯峽谷有著8個被標記著與持續維護著的徒步小徑,我們從納瓦霍環線(Navajo Loop)環線下去看看。
布賴斯峽谷北到布萊斯國家公園 ,高原連續邁上五個大臺階,依次取名為巧克力崖、朱崖、白崖、灰崖、粉崖,它們一層層上升,露出30億年的彩色沉積層。
導遊叮囑我們不要奔跑,步伐放慢。我想起來川藏線的兩次高反,似乎心裡有了陰影,走幾步就覺得累了,彎妞也提出了罷工。
遊客們可以下探,穿梭其間,近距離感受。
彎寶此行發現自己體力不行,尚不如體弱多病的我。在我的鄙視下,她決定開始鍛鍊,就地練起了俯臥撐。
D4-1: 傑克遜小鎮
傑克遜鎮(Jackson Town)
位於美國懷俄明州,屬於典型的美國西部小鎮,以牛仔文化而聞名於世。
這裡擁有著全美最大的麋鹿角拱門。因為小鎮正好在麋鹿遷徙的路線上。大批的麋鹿、羚羊秋天要從北方遷徙到南方過冬,春天返回。每到春天,雄鹿的鹿角就開始脫落,鹿角公園的鹿角門就是用這些脫落的鹿角搭建而成的,共用了約7500只鹿角。
自從修了高速公路以後,就把鹿群遷徙的路阻斷了。美國政府為了保護野生動物,就在傑克遜小鎮附近建立了一個麋鹿保護區,讓麋鹿不用再越過高速公路就能在此過冬。所以,每年冬天,會有近萬隻麋鹿從山裡躲入這個山坳之間的平原。看來,我冬天必須再來一次,一睹麋鹿的風采。
美國的小提子脆甜,櫻桃水分飽滿,而草莓不但個頭大,能放上幾天,還是空心的。我們坐在公園的座椅上,好奇地品味著這座小鎮。
聽導遊IVAN講,美國富人炫富和中國不同,中國主要是買房、買車、買奢侈品,而美國則是來此度假,滑雪、打獵。傑克遜小鎮拒絕過渡商業化,外來品牌入住,也必須符合他們統一的建造設計風格,如下圖小房子所示。遠處的山在冬天便成為滑雪勝地。
今天是美國獨立日,到處都插著國旗。
小鎮處處都有動物的雕塑和標本。
這家名為Jackson Mercantile的商店,可謂一個小型的動物博物館。除了鹿角做的燈,還有各種動物。
本以為只有美國的動物上演,沒想到還有非洲的劍羚。
彎妞挑選了看似狼牙的項鍊。
我讓她給我選個錢包,她最愛的是銀色狼圖騰的款式,Me too!好吧,娘倆都喜歡狼!
遠處落基山脈綿延起伏,黑色的安格斯牛群星星點點。告別了亞利桑那州和猶他州原始荒蕪風貌的紅色世界,迎接我們的是一汪翠綠,彷彿置身於紐西蘭。
彎寶哼唱著小曲,我們一路向前!
D4-2: 大提頓國家公園
大提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www.nps.gov/grte/index.htm
位於懷俄明州北部,以連綿的雪山山峰著名,沿著大提頓山脈綿延超過200英里長,伴隨著蛇河(Snake River)流經國家公園。
作為黃石國家公園南邊的必經之路,大提頓國家公園經常被遊人匆匆掠過。
Jenny Lake(珍妮湖)邊是徒步天堂,氣溫宜人,整個人神清氣爽!
著名的派拉蒙影業(Paramount)那雪山頂山環繞一圈五角星,背景就是大提頓國家公園的雪山。
大提頓山脈長約60千米,寬約20千米,八個山峰超出海拔3658米,其中最高的大提頓山峰高出海平面4198米。大提頓山脈的山峰群是以近似天主教教堂尖頂型的角度,由湖面直插入雲霄。
是地塊上舉作用造成了大提頓山脈,但周而復始的冰河時期,才是真正的石雕家。大提頓山脈隆起後,經數百萬年的侵蝕作用,沖刷掉了原本山脈外層比較鬆軟的沉積岩層,使得構成地底深層的堅硬花崗岩、片麻岩露出。
大提頓國家公園內的湖水主要均來自大提頓山脈的溪流及冬季積雪,而園區內最大的天然湖泊是長達約26 千米、最深處有130 米的傑克遜湖(Jackson Lake)。它與公園內其他湖泊最不相同的是,它主要的水源是黃石河。因此傑克遜湖對其西鄰的愛達荷州的農業灌溉頗為重要。
傑克遜湖水壩(Jackson Lake Dam)那邊平靜而安詳,這邊猶如千軍萬馬。
傑克遜湖在水壩這裡被分流為狹長的蛇河。
水壩下游,有人站在水裡釣魚。我們過去看看。
打打水漂。
再扭起歡快的舞蹈。
我們由南至北一路開,到了Colter Bay,這裡羅列了各種參觀遊玩建議。
這是今天該點的節目單。自駕的親們強烈建議在大提頓呆上個三五天。
Colter Bay聚集了很多遊艇。
傑克遜湖和雪山映入眼簾,美得像一幅畫。
彎總心花怒放,載歌載舞。
在大提頓國家公園,您可以體驗兩種完全不同的旅行方式,您可以沿自然步道享受寧靜漫步,或是可以參加登山探險,登到山峰最高點。在這裡,夏季可遠足,冬季可雪鞋健行。
您可以在傑克遜湖釣魚、划船,或聆聽公園巡邏員講述關於野生動物、地質或生態學的故事。
小松鼠忘情地、轉著圈地啃著薯片,咔嚓咔嚓做響,要不是怕把它嚇跑,我真想大笑。
和大峽谷看到小松鼠不同,這種體積小很多,且背部有白色和黑色的條紋,很漂亮!這是加利福尼亞金背黃鼠(Golden-mantled ground squirrel)。
D4-3: 黃石國家公園之西拇指間歇泉
抵達黃石國家公園時,時間尚早。我們到西拇指間歇泉盆地(West Thumb Geyser Basin)轉轉。
1870年的沃什伯恩(Washburn)探險隊成員發現黃石湖形狀類似於“五指展開的手掌”,西側的湖灣則代表了大姆指。1878年海登(Hayden)調查隊用West Arm(西灣)命名這個湖灣,有人也稱其為“西灣”。1880-1881年的Norris地圖上則被叫做“西灣/西姆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黃石公園的員工試圖恢復West Arm這名字,不過西姆指已被普遍接受。
藍鍾池(Bluebell Pool),美得讓人沉醉!啊,黃石,第一眼就讓我愛上了你!
我們沿著長長的棧橋,一路欣賞。
穿孔池(Perforated Pool)。
在西拇指間歇泉盆地,可以見到4種地熱形式,分別稱為:
1、泥鍋(mud pot),
2、溫泉(hot spring),
3、間歇泉(geysers),
4、火山噴氣口(fumarole)。
看著小氣泡不斷冒上來,我突然想起來在菲律賓潛水時,導遊帶我們去的一個叫Bubble的點,有很多氣泡,彎彎女還激動地抓呀抓。其他地方的水都特別冷,只有那裡的水域特別溫暖。莫非那邊也是一個火山帶?!
釣魚錐(Fishing Cone),又譯“煮魚泉”。據說是64萬年前第一次火山噴發時形成了湖面如“魚嘴”狀火山口,以前印第安人在此釣魚,魚釣上後就被扔進湖面上的溫泉口(火山口),一會兒魚就煮熟可吃了。
最早記錄是1870年的沃什伯恩探險。探險隊員描述了Hedges在此釣魚的情景:“他站在一塊隔開了黃石湖和溫泉的石頭上釣魚,當一條鱒魚被晃晃悠悠拽出水面的時候,魚脫鉤了,掉到了溫泉裡。過了一會兒,它以神奇的速度飆出水面,想逃亡,停在水面,死了,也熟了”。從此很多遊客開始重複這個過程,從冷的湖水裡釣魚,鉤著魚在溫泉裡煮熟。1871年Hayden的探險隊員重複後命名這個溫泉為“魚鍋”或者“溫泉錐”,後來導遊書中多采用“釣魚錐”。
魚鉤烹飪的舉動越來越出名,黃石公園園長Norris給很多懷疑的遊客示範了這個過程。1894年議員向國會同事們描述了這個事情後,大家紛紛喝彩。1903年的一本雜誌則認為沒有經歷過“魚鉤烹飪“的黃石遊覽是不完整的,當時的遊客紛紛帶上廚師的帽子和圍裙在釣魚錐拍照留念。出於對釣魚和煮魚的健康考慮,現在這個活動被禁止了。1919年,釣魚錐曾有過高達12米的噴發,直到1939年也有稍小的噴發,1921年的噴發還造成一名漁夫的嚴重燙傷,因此這個活動也很危險。
這是Big Cone,露在外面清晰可見。
黑池(Black Pool)。黑池以前是接近黑色的墨綠色,由於環境的變化和溫度的上升,現在呈現一片明亮的水鴨藍色。
氤氳的藍,映著遠處澄淨的黃石湖的水,和天空中幾抹白色的雲,我彷彿不知不覺離開了塵世,一不小心步入到了仙境。這種美,從不曾在其他地方見過。我恍恍惚惚,又似半夢半醒。
幾個行人在遠處的步道停下,提醒了我現實的存在。我不禁想起了晏幾道為其詞集《小山詞》所寫的序:
如幻,
如電,
如昨夢前塵,
掩卷憮然,
感光陰之易遷,
嘆境緣之無實。
細細品味,竟差點流下淚來!
深淵池(Abyss Pool)。1935年,黃石公園首席科學家Baure給西姆指間歇泉盆地的一個溫泉命名為深淵塘,他可能借用了1870年Doane對此溫泉的描述,“可以看到水下很深的東西,這深淵太神奇了”。它的深度達16米。
歷史記載,深淵池曾於1987年噴發過一次,規模巨大,此後一直處於休眠狀態。
雙間歇泉(Twin Geysers)。
1869年,黃石地區第一個科學探險隊,庫克·福爾鬆·彼得森探險隊(Folsom-Cook-Peterson)探險,進入了西姆指間歇泉盆地。福爾鬆(Folsom)記錄了這些字句:“這些溫泉和我們以前見過的溫泉都不一樣。他們分佈於兩英里長的湖濱,從距離湖水500碼到深入湖水幾個英尺。這裡有幾百個不同的溫泉,從微型噴泉、小池塘,到直徑75英尺的深井。水是淡紫色的,很清澈,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水下50-60英尺外的小物體。附近的一小群泥泉引起我們的注意,坑中都是泥,就像很精緻的厚厚的油畫,泥的顏色從純白色到黃色,紫色,紅色,粉色。下午泥溫泉會噴發出高15英尺的泥。
看來,隨著時間的變遷,黃石不斷髮生著變化。再加上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你眼中的黃石,一定不同於我眼中的黃石。
D4-4: 黃石湖絕美日落
黃石湖(Yellowstone Lake):是美國黃石公園內最大的內陸湖,海拔2300多米,面積352㎞²,最深處達118米,它的唯一出口是黃石河。
它實際上是黃石活火山口的中心,覆蓋著黃石公園陸地的就是從這裡噴出的火山岩石和岩漿。
由於黃石公園的石頭含硫量很高,使得黃石湖、黃石河的水看上去非常清晰,但是不能喝,不能游泳。
西拇指間歇泉盆地裡熱泉的水流入黃石河,不知有什麼鮮美的食物,引得小鳥們在湖邊啄食。
我們要在黃石湖住上兩晚。我們開車到住宿附近,然後踱步到黃石湖邊,準備看日落。
遠處是一群不知名的水鳥。
右邊的小木屋是吃早餐的地方。
九點多一點,日落開始上演了!正好一架飛機經過,完美!
架起來華為手機和華為三角架,我們錄製了一段延遲攝影。這是第一次使用延遲攝影模式,效果完美!雖然裡面有兩個無聊的人,因為她們等的時候實在無事可幹,但是也為該影片增加了一點滑稽效果。
雲彩被裹上紅暈,美得醉人!
我們下榻的是灰狼區(怎麼這麼巧,我們和狼🐺有緣吶),酒店有一個小熊模樣的肥皂。浴室的水很熱,沐浴液味道很不錯。舒舒服服洗了一個熱水澡,帶著美夢入睡!如願以償住到了公園裡,開心!
D5-1: 上間歇泉盆地(牽牛花等)
上海七月一號實行垃圾分類,所以有點敏感,看到垃圾桶就想研究對比。
今天是徒步最多的一天,即使有車在景點之間穿梭,也是腿斷的節奏。但是這些已開發的領域,還不及黃石公園的10%,可想而知還有多少未知的領域!
上間歇泉盆地(Upper Geyser Basin):位於美國黃石國家公園老忠實區(Old Faithful Area),該區佔地約2.6平方公里,卻是世界上噴泉密度最高的地方。從老忠實噴泉(Old Faithful Geyser)開始,牽牛花泉(Riverside-Morning Glory Geyser)結束。
整個黃石國家公園一共有大約300座間歇泉,其中有200餘座都位於該區域內。可謂不怕景點少,就怕你會審美疲勞。
黃石最著名的一處地熱景觀就是老忠實間歇泉(Old Faithful Geyser),因為90分鐘左右噴一次,比較有規律,所以得此名。
說起間歇泉(Geyser),它與溫泉(Hot Spring),泥漿池(Mud Pot),火山噴氣孔(Fumarole)以及鈣化平臺(Travertine Terrace)一樣,是黃石所有地熱景觀型別的一種。
噴泉旁特地提供了木凳供遊客等待欣賞,凳子前的木板也可以坐著觀看,但千萬不要下去。記住,在黃石公園,一定要在木板上走,否則很可能進入到一片未命名的溫泉地,後果自己想象吧。
老忠實間歇泉出名的原因是因為忠實,倒不是因為它噴發的時間長、或者高度高。但是這裡往往是大家此行的第一站,所以都興奮之極!
間歇泉是一種熱水泉。這種泉的泉水不是從泉眼裡不停地噴湧出來,而是一停一溢,好像是憋足了一口氣,才狠命地湧出一股子來。
噴發的水汽衝上藍天,和朵朵白雲纏纏綿綿,我似乎也分不清哪些是雲、哪些是汽了,只覺得天地間一片白。
視訊可以感受下現場的氣氛。
也就四五分鐘的時間,噴發結束,一股透明的泉水從噴口緩緩流過來。一個老外俯身摸了一下,面對我“HOT”的疑問,回答我“COLD”。彎寶也激動地去摸。我嚇唬她:“完了完了,手要殘了,馬上就腐蝕了”。氣得她把手伸過來摸我的臉,企圖讓我毀容。
間歇泉會週期性的向外噴發出滾燙的熱水,關於它的形成,地表淺層岩石以及冷卻水阻止了深層熱水的湧出,導致這些未能及時排出的熱水在地下被氣化形成氣泡。隨著時間的增加,泉眼深處的壓力逐漸加大,氣泡也越來越大。最終,在到達一個臨界點後,氣泡所積累的巨大壓力會將其上方的冷卻水頂起並噴出,從而形成了間歇泉噴發的景象。
而隨著間歇泉的噴發,泉眼下方的氣壓開始逐漸減小,當這一壓力不足以突破上方的岩石和冷卻水後,間歇泉停止噴發並進入下一輪的噴發迴圈。所以,水是冷的哈!
人們只掌握了5個主要的間歇泉的噴發規律,它們是城堡間歇泉(Castle Geyser),大間歇泉(Grand Geyser),河邊間歇泉(Riverside Geyser),雛菊間歇泉(Daisy Geyser)和老忠實間歇泉(Old Faithful)。
開啟今天的徒步之旅,YEAH!
這麼藍的天,這麼白的雲,這麼寬闊的視野,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嘿,這裡有一頭美洲野牛(American bison),運氣不錯,嘎嘎!
古堡間歇泉(Castle geyser),請大家記住這個名字,因為後面有驚喜。剛才老忠實是9:10噴發的,它的噴發時間被標在了牌子上,現在只是冒氣階段。等的話耽誤後面的行程,還是看運氣吧,看看回來的時候會不會噴發!
盾牌泉(Shield Spring)。藍汪汪的,泛著白邊兒。在古堡間歇泉對面。
龜殼泉(Tortoise Shell Spring)。就在古堡間歇泉背面。
這個面積挺大,還冒著蒸汽。
火洞河(Firehole River):發源於老忠實噴泉南側,向北流過地熱區,注入麥迪遜河(Madison River)。因早期皮毛獵人在河中看到水蒸汽而得名,他們當時誤認為蒸汽是煙,在獵人口中則把山谷稱作的“hole”。
攪拌間歇泉(Churn Geyser)。
這裡有一個上間歇泉盆地的詳細標示圖,我們才走了三分之一。
Spasmodic Geyser。這個片區有好多間歇泉,熱情似火地迎接著我們。
比利時溫泉(Belgian pool),像個小喇叭。
導遊Ivan稱它為“小牽牛花”。
西特里德勒間歇泉(West Tridlet Geyser)。
大間歇泉(Grand Geyser),很大一片區域。
這就是我們一路走的木板路。
經濟間歇泉(Economic Geyser)。
波紋泉(Wave Spring)。
這個泉比較大,在遠處才能拍全。
遠處看似乎像個藍色平靜的湖,全景模式(原諒我的水平不行)其實是這個顏色。
它有一個動聽的名字,叫美人彩池(Beauty Pool)。
彩池(Chromatic Pool)。
介紹裡提及,鮮豔的顏色是微生物所致。
繼續走,又看到了蛇河。
有沒有聽到鳥兒的叫聲?一路走來,真是神清氣爽!
對面燒著鍋爐。
前面似乎也要開鍋了。
巨間歇泉(Giant geyser)。噴口像燒壞了的煙囪。聽說噴發時極壯觀,水柱高達70米,每3-10天大噴一次。最有趣的是它噴發時,周邊的小間歇泉也一起來捧場。平時不噴水時就一直在噴煙。
洞穴間歇泉(Grotto geyser)也是上盆地的明星之一,噴發時,水從好幾個孔洞向四面八方噴射。它雖然噴得不很高,但往往一噴就是一天一夜,不肯停下來。
桑拿噴泉(Spa Geyser)。
旁邊長滿了花。
這個像絲滑奶池。
這張是用廣角拍的,美輪美奐。
天上的白雲變換著各種造型,地面的泉和它周圍的環境也變幻著各種形態。
終於到了大名鼎鼎的牽牛花泉(Morning Glory Pool)。
先來個近鏡頭,顏色真絢呀!
廣角拍出來,真像一朵盛開的牽牛花。
竟然有很多遊客往裡扔東西,堵住了它的口,導致溫度降低,於是一些藻類植物茁壯生長,使鮮豔的顏色在逐步消退。
嗚嗚,這麼美好的東西,你們怎麼忍心破壞它!
在美麗的牽牛花池邊,嘗試新的拍法。
從牽牛花池折返,沿著自行車道回。
一路鮮花盛開,彷彿步入了一片溼地公園。
忽聽得有人群歡呼,遠遠望到一簇噴泉衝向藍天。我忙一陣小跑。
還記得前面叮囑大家記住的那個名字嘛,古堡間歇泉(Castle geyser),它噴發啦!
組成古堡的矽華已經有一萬五千年了!
雖然年逾古稀,古堡泉仍定時噴發,每晝夜噴2次,每次持續20分鐘。
黃石公園地形基本呈一種凹形,冬季降雪極多,提供了它豐富的地下水源。地上的水很容易流人和滲進地裡,最後流到溫度遠超過沸點的地底深處,受到地熱持續的加溫由冷轉熱,沸騰後化為蒸汽。在巨大的壓力之下,蒸汽要找一條出路。如果蒸汽給往下流的流水堵住了,水的質量使蒸汽不能逸出空隙。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因為蒸汽的壓力不斷增大、熱度不斷加高,最終挾著泉水噴湧而出,這就形成了間歇泉。
典型間歇泉快要噴發時,人們能看見水先從小洞裡流出,或者發現水流量突然增加,接著,從地底深處傳來轟轟雷鳴,這就表示蒸汽突破了水的阻礙。然後,噴口的水柱被水蒸氣拋升起來,時間持續幾秒鐘到幾分鐘不等。在水柱噴出的同時及之後一段時間,還能聽到水蒸氣隆隆的轟鳴,彷彿宣洩著內心的興奮。最後,地下的壓力解除,水蒸氣噴射的力量也消失了,於是水再開始注滿噴口,阻塞水蒸氣的出路,醞釀下一次的噴發。
我們前照後照,等到走的時候,它仍持續噴發著。這規模可比老忠實給力!
等到我們返回原點時,老忠實再一次噴發,整個徒步正好90分鐘,完美!
間歇泉的特點是它像火山一樣會定期或不定期地噴發。只是火山噴發的是岩漿,而間歇泉噴出的是沸水。雖然黃石到處可見噴發的間歇泉,並不表明它們在別處亦俯拾皆是。事實上,間歇泉在地球上是十分稀有的地質現象,只有在遙遠的紐西蘭和冰島、火山和地震頻繁發生的地方,人們才可以看到類似黃石的間歇泉。
黃石的一萬多個地熱中,以300多個間歇泉——佔地球的2/3——最引人注目。而300個間歇泉中,就有200多個密集地分佈在不到2平方英里的“上間歇泉盆地”(upper geyser basin)。
所以,人們花一個半天,沿著“上間歇泉盆地”的木質走道走一圈所看到的間歇泉,比你窮盡一生走遍地球其它幾個大陸所能看到的還要多!!!
嗯嗯,看到這段話,我激動地快要熱淚盈眶了!“濃縮的精華”,是不是說的這個意思?
D5-2: 餅乾盆地(藍寶石池等)
餅乾盆地(Biscuit Basin):位於上間歇泉盆地(Upper Geyser Basin)的最北端。為了方便閱讀,我們再把這個圖調出來。
兩個狗狗在後備箱裡探著頭,它們也跟著主人來逛公園了,不知道他們眼裡的黃石公園是什麼樣的。
停車場就挨著火洞河,河水好清澈。
這個是“黑寶石池”(Black Diamond Pool),離停車場最近的景點。
色色彩斑斕的燒結石,很是獨特。
逆光下,一層一層的,亮得耀眼。大者如曲池,小者似碎鏡。
一條綵帶蜿蜒到眼前。
藍寶石池(Sapphire Pool)。的確名副其實,顏色很透亮,就像一塊真正的寶石。
它的名字之所以叫做Pool,而不是Geyser,是因為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它都是平靜的。直到1959年,附近發生7.5級地震後,這個藍寶石一樣平靜的熱泉開始噴發。地震發生後2小時內,這個熱泉的噴發高度達就到150英尺。噴發的力量使泉口的面積擴大了一倍,摧毀了原有的餅乾般的形態。直到1968年,藍寶石停止了劇烈的噴發,成為一個真正的間歇泉。
貝殼噴泉(Shell Geyser)。這個泉的名字來源於出口處那些像貝殼形狀的黃金色的殼。這是一個不規律的間歇泉,間隔時間從1.5小時到幾小時,每次噴發20秒到90秒,很短暫。噴發開始前,出口處的水面開始上升,慢慢開始沸騰,先小後大,然後趨於平靜。
阿沃卡溫泉(Avoca Spring),這個叫做Avoca的泉實際上也是一個間歇泉。之所以叫做Spring 而不是Geyser,是因為在1959年之前它並不活躍。這個間歇泉溫度199°F。噴發的間隔時間是1-18分鐘分鐘,每次噴發持續10-30秒,高度10-20英尺。
這一汪碧藍的溫泉不要太美!
芥末溫泉(Mustard Spring)。
原因是這個泉的出口處黃啦吧唧的顏色像芥末。
在景區裡有兩個芥末泉,分別叫做東芥末,西芥末。兩個芥末泉在地下有通道連線。兩個泉在過去都是間歇泉Geyser,但是經歷幾次地震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在1963年到1983年期間西芥末泉比較活躍。1983年後情況發生了逆轉,現在東芥末是一個間歇泉,而西芥末變得不太活躍,春天甚至有些乾燥。
轉了一個小圈,又回到煙霧嫋嫋的藍寶石泉。
想到許巍的那首歌:
誰畫出這天地,
又畫下我和你,
讓我們的世界絢麗多彩。
誰讓我們哭泣,
又給我們驚喜,
讓我們就這樣相愛相遇。
總是要說再見,
相聚又分離,
總是走在漫長的路上……
D5-3: 中間歇泉盆地(大稜鏡等)
中間歇泉盆地(Midway Geyser Basin):是包含一些小集合群規模的溫泉區。稱之為中間盆地是因為它的位置處於上間歇泉盆地和下間歇泉盆地的一部分之間。1889年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訪問了黃石,通過這裡時,將其稱為“半畝地獄”(Hell’s Half Acre)。”
這是黃石最常見的柳葉鬆,樹根是手掌形的,抓地特別牢固,自然繁殖能力強。
停車場邊有一處綠汪汪的溫泉。
我們穿過火洞河,開始徒步。地面是砂石,鬆鬆的,不好走。我們需要爬到一個山頭,俯瞰著名景觀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這條路線一定要穿運動鞋,輕裝上陣。
到了小山頭,大稜鏡盡收眼底!
大稜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是美國最大、世界第三大的溫泉。寬約75-91米,49米深,每分鐘大約會湧出2000公升,溫度為71°C左右的地下水。
大稜鏡溫泉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的顏色變化:由綠色到鮮紅再到橙色。呈現的戲劇性的色彩是物理、化學、生物的相互作用構成的。
藍色是視覺效果,橙色和褐色是由生活在接近沸點的細菌構成的。由於富含礦物質的水體中生活著的藻類和含色素的細菌等微生物,它們體內的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的比例會隨季節變換而改變,於是溫泉水體也就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通過研究顯示,每一小勺溫泉水就含有成百上千個病毒種類的幾千種病毒型別。雖然微生物一般較少多樣,但是類似數目的微生物細胞都存在於水中。
我們需要原路返回,再開車,近距離觀看大稜鏡及周邊的景點。
細刨花泉(Excelsior Geyser)流出的熱水匯入旁邊的火洞河(Firehole River)裡,巨大的熱量產生的蒸汽在水面上繚繞。
每個來黃石的人都要看大稜鏡,無論你在這裡呆多久。我們也是奔著大稜鏡而來的。但是驚喜往往在不經意之間。昨天下午西拇指的黑池感動了我,撲面而來的細刨花間歇噴泉(Excelsior Geyser)讓人沉醉!
細刨花泉(Excelsior Geyser):是中間歇泉盆地的另一大泉,直徑84 X 100米。該泉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泉,但1880年的一次高達90多米的大噴發,使該泉的矽質襯裡坍塌,直徑縮小。該泉最近一次噴發在1985年,噴發了兩天,最大高度為24米。從那以後,該泉就變得平靜,成為一個每分鐘產15350升熱水的熱泉。
作為曾經是黃石公園內噴水最高(記錄是90米)的噴泉,普通相機只能照出一角,無法呈現它的壯闊。
我沿著步道一路拍攝,效果總也不滿意。哎,與其想留住這妖嬈的美,不如好好享受當下吧!
突然想起來李白的《清平調·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步三回頭、依依不捨地離開細刨花泉,竟不知不覺步入了大稜鏡溫泉的領地。
泉水把池子周圍砌出一波一波交錯縱橫的紋理,倒映著藍天白雲,就像是一塊巨大的經過打磨的大理石。
如果說細刨花泉像個朦朧含蓄的女子,大稜鏡無疑是熱情奔放的性感女郎。
她的美直射人心,讓人永生莫忘!
大稜鏡溫泉的美還在於湖面的顏色隨季節而改變。春季,湖面從綠色變為燦爛的橙紅色,這是由於富含礦物質的水體中生活著的藻類和含色素的細菌等微生物,它們體內的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的比例會隨季節變換而改變,於是溫泉水體也就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在夏季,葉綠素含量相對較低,顯現橙色、紅色,或黃色。但到了冬季,由於缺乏光照,這些微生物就會產生更多的葉綠素來抑制類胡蘿蔔素的顏色,於是就看到水體呈現深綠色。
它現在是一個休眠的間歇泉,被認為是一個溫泉,每分鐘排放超過4050加侖開水。
從山頭看到的你,只覺得顏色絢爛無比,近距離感受你,心被你的溫度融化了…….
歐泊池(Opal Pool):也稱貓眼石泉,是一個間歇型噴泉,通常具有約56°C的溫度。第一次記錄的噴發時間是在1947年,在1949年、1952年和1953年經常性活躍,然後停止。重新開始噴發在1979年,在大多數接下來的幾年發生至少一次。噴發高度通常在9.1米高。 2005年歐泊池完全耗盡,在2008年後變成一個鮮豔的綠色池。
綠松石池(Turquoise pool)。是一個溫泉,溫度在61和71℃之間,1878年被海登探險隊的成員命名。
D5-4: 下間歇泉盆地(顏料鍋等)
下間歇泉盆地(Lower Geyser Basin):佔地約31平方公里,是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佔地最廣的噴泉區。
下間歇泉盆地有著最多樣的地熱景象,尤其以泥漿鍋著名。如果說上間歇泉盆地、中間歇泉盆地是燒水的地方,那麼下間歇泉盆地則是又燒水又熬粥,而且“粥”的外觀和味道都相當濃厚。
我們繼續北上探險!
天青石池(Celestine Pool)。
石英溫泉(Silex Spring)。
石英溫泉(Silex Spring)。清冽的藍,猶如石英玻璃,再配上橙色和白色的波浪紋勾邊兒,簡直美不勝收!
顏料鍋噴泉(Fountain Paint Pot),一個不斷噴出高溫彩色泥漿的熱泥泉。
它是一個泥漿泉,中間咕嘟咕嘟冒著泡,周圍的泥漿有紅、黃和棕等顏色,好像一個燒開的顏料鍋。這種泥漿泉通常會冒出硫化氫,聞著像臭雞蛋似的,不那麼舒服。
黃石的地熱分為:
1.Geyser:間歇泉,定期或不定期噴發的熱泉。
2.Pool:溫泉池,水量比較固定,水面平靜。
3.Spring:溫泉,在黃石公園不必用“Hot Spring”,溫泉一般能看到湧出的水,有出口。
4.Mudpot:泥漿池/泥漿鍋,熱水與火山灰混合,形成泥漿,不斷冒出。
5.Fumarole:噴氣孔,沒有地表水,地下水變成蒸汽冒出。
上、中間歇泉多為前三種,剛才看的顏料鍋就是第四種,下圖的就是第五種噴氣孔。
地震的後代(Earthquake’s Offspring),紅色噴油井(Red Spouter)。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之前還是草被茂密的土丘。
皮革池(Leather Pool)
噴射式間歇泉(Jet Geyser),噴得那個歡呀!
與對面正在噴發的漏壺間歇泉(Clepsydra Geyser)和冒氣的噴泉間歇泉( Fountain Geyser)交相呼應。
漏壺間歇泉(Clepsydra Geyser)。
燒結礦(Sinter)區。
黑松林帶(Lodgepole pine)。只要是熱泉流經的地方,樹木早已全部死亡,由於硫磺的作用,樹幹變成了雕塑。
對比上間歇泉和中間歇泉,下間歇泉無疑包括的景色更多變一些。
D5-5: 諾里斯間歇泉
長臂猿瀑布(Gibbon falls):位於長臂猿河約諾里斯間歇泉盆地和麥迪遜連線點的中間位置,在麥迪遜區的東北方向。瀑布落差26米,位於崩塌的黃石火山口(破火山口)的邊緣。瀑布邊上的步道另外一側的石壁就是黃石火山口的內壁。
我們繼續北伐,從下8字向上8字邁進的節奏!
加利福尼亞金背黃鼠(Golden-mantled ground squirrel)再次現身。
諾里斯間歇泉區(Norris Geyser Basin):是黃石地區溫度最高、歷史最久、最活躍的地熱區。目前整個黃石地區通過鑽孔測量記錄到的最高溫度在諾里斯地下326米處,237攝氏度。諾里斯地區幾乎就沒有低於沸點的地熱活動(在黃石的海拔上沸點為93攝氏度)。
諾里斯間歇泉盆地由北面的瓷盆地(Porcelain Basin)和南面的後盆地(Back Basin)組成。中間是博物館,介紹了黃石公園和幾種形態的行程原因,及全球的溫泉、間歇泉的分佈等。
間歇泉之所以稀罕,是因為形成它們的條件太苛刻了:
1、作為熱源的地下岩漿是首要的,且不能隱藏太深;
2、充足的降水,水不能流失到別處,所以通常發生在盆地;
3、嚴密的地下管道系統,以保持水的壓力;
4、地下的岩層要足夠堅硬,能抵禦巨大壓力。當岩石不夠堅硬,或噴發壓力過大時,地下的管道系統往往被炸個七零八落,間歇泉便壽終正寢,成了溫泉。這種現象在黃石屢見不鮮。
諾里斯間歇泉盆地離岩漿最近,各種地熱形態都有。我們穿過博物館,先參觀北面的瓷盆地。這是俯瞰圖。
這裡詳細介紹了噴氣孔(Fumarole)。
遇到一個戲精!
這些看著像蜿蜒的河流的形態,被黃石公園成為“活體溫度計(Living Thermometer)”。微生物能自由自在生活在這些不同溫度的溫泉裡,甚至是高溫溫泉,於是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旋轉溫泉(Whirling Geyser)。紅色,嗯嗯,溫度很高。
諾里斯(Norris)名字來源於黃石公園第二任園長Philetus Norris,他第一個總結了黃石地熱很多細節資訊。
戲精來了!
颶風通風口(Hurricane Vent)。
我被”小偷”盯上了……
諾里斯間歇泉盆地的地熱活動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一萬五千年前。在地震和地下水位的影響下,盆地的地熱現象每天都不同。諾里斯的水大部分都是酸性的,包括其他地方很少見到酸性間歇泉。著名景點包括噴發高達300到400英尺的世界上最高的蒸汽船間歇泉(Steamboat Geyser)和pH值為3.5的海膽間歇泉。
柔和的像牛奶一樣的藍白色的溫泉讓人沉醉!我們跑了一天,再也跑不動了。僅進在瓷盆地稍作停留,放棄了南邊更為廣闊、更多著名景點的後盆地。只能下次再見了!
而曾經很出名的猛獁溫泉,由於地震原因,不再有溫泉,而僅存鈣化臺。車程遠,價效比不高,我們全車投票也略去了。
今天我們有幸看到棕熊,雖然只拍到了熊屁股,哈哈!
第一次看到熊,開心哦!下次一定要去堪察加,那裡熊更多,嗯嗯!
回去的路上,一頭野牛在路中間,我們只能慢慢地跟在後面。
嘿,牛哥,你帶路!
D6-1: 黃石湖靜謐日出
五點半去黃石湖邊拍日出,冷得發抖!
六點十分左右,太陽才冒出來。
數不清在多少個地方看過多少次日出,每次看到它冉冉升起,還是那麼激動!
可能它象徵著新的一天,代表新的希望;可能它提醒了我光陰的流逝;可能在我的這一生,它才能代表著恆定,而其他都是無常……
有了之前拍日落的經驗,今天的日出增加了新的亮點。嗯嗯,無論歲月如何變遷,童心永恆!
清晨的鳥兒。
這是烏鴉,真大呀,大到我沒想到它是烏鴉,哈哈!
D6-2: 釣魚橋/藝術家點/泥火山/黃石瀑布
昨天的景點全部集中在左8字,今天我們轉移到右8字。
釣魚橋(Fishing Bridge):是一條圓木與水泥共構的雙車道橋樑,位於黃石湖北側。
每年六、七月此處可以看見鱒魚逆流而上產卵,早期可見一整排釣客站在橋邊垂釣,出於保護,現在釣魚活動已被園方禁止。
不過橋上還保留著過去為參觀者所修建的木椅。
釣魚橋的遊客中心,有一些動物標本。
在這裡,黃石湖的視野非常開闊,遠處的雪山似乎就在眼前。
我們在黑色的沙灘嬉戲。
彎寶最愛在沙灘上給我畫小心心。
在開往泥火山景點的路上,看到一群野牛,悠哉悠哉地吃草、休息。
美洲野牛(American bison):又名美洲水牛或犎牛,是北美洲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也是一種比較凶悍的動物,體重可達1000千克,儘管體型龐大,仍可維持每小時60公里的奔跑速度。
美洲野牛體長2.1-3.5米,肩高1.5-2.0米,成年體重350-1000千克。頭部和前半部巨大,肩膀猶如高聳的駝峰,脖子短粗健壯,頭部體積大並有寬闊的前額,雌雄野牛均有短而彎的角,可作為戰鬥和防禦之用。美洲野牛肩部長滿了長而蓬鬆的粗毛,沿頭部、頸部、肩部和前肢覆蓋全身。冬天的毛長是深咖啡色,夏季則較輕薄和淺色。春天時,長在身體後部及下部的柔軟茸毛會脫落。
主要群體由雌牛和幼牛組成。雄性會另外組成單身漢群,只有交配時才會聚集在一起。食草動物,平時以嫩莖晘草為食,無領域性。大量集體居住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平原,由加拿大遠北的大奴湖至南面的墨西哥,再由俄勒岡州東部至大西洋一帶。
美洲野牛是北美洲的新移民,它們源自歐亞大陸的歐洲野牛,後來遷移至白令海峽。在冰川紀,大量的水流被凍成冰川,導致海平面下降,露出了亞洲和美洲之間的白令海峽的洋底大陸。有許多亞歐大陸上的動物就通過這塊洋底大橋橫渡到美洲,野牛也是其中之一。到了1萬年前,氣溫又開始上升,冰川融化,整個白令海峽又被海水淹沒。大概於10,000年前,美洲野牛取代了當時數量龐大的移居者——西伯利亞野牛。長角野牛的絕種被認為是因為生態系統的改變,克洛維斯石器文物的發展和相關技術而引致的獵殺,和不斷進步的捕獵技能所致。在同一時期,其他巨型動物消失和被適應力較好的移居的歐亞動物所取代。美洲野牛,學術上來說是這些動物的其中一類。
美洲野牛頭、頸和前身的毛比歐洲野牛更長更密,軀體更矮些,骨盆也更小些,它的後身沒有歐洲野牛那麼發達。總的看來美洲野牛的軀體較歐洲野牛更粗壯些,軀體和四肢不如歐洲野牛的長。它們的嗅覺好而視覺差。
美洲野牛大量集體居住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平原,由加拿大遠北的大奴湖至南面的墨西哥,再由俄勒岡州東部至大西洋一帶。大群美洲野牛,在格雷特大平原上來回遊蕩。它們於冬季向南遷徙,夏季時又回到北方。它們是沿著被稱為“野牛蹤跡”的傳統路線行進的。
美洲野牛與歐洲野牛在外表上非常相似,但習性卻發生了某些變化。歐洲野牛生活在森林中,以嫩枝葉和小灌木為食,而美洲野牛的草原亞種則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食草動物。
美洲野牛成群一起生活,它們經常在泥土中跋涉,喜歡土浴。把軀體在大石頭和樹幹上磨蹭藉以除掉體外寄生蟲。多在早晨與傍晚覓食,其餘時間休息。遇到狼群襲擊,奔跑的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里。食草,草和莎草是該物種的主要食物,其他如開花植物,木本植物的葉子,甚至地衣。在冬季,野牛通過挖掘厚厚的積雪,尋找下面埋藏的植物。
美洲野牛在種群之內,各自的公牛形成一個集體並保衛家族叢集的母牛,並且驅散向它們挑戰的所有其他公牛。交配季節從6月至9月,高峰期在7和8月間。繁殖期的爭鬥時,兩頭成年的雄性美洲野牛打架的場面十分壯觀,通常只在繁殖季節為了爭奪與雌性的交配權而爭鬥,以大聲吼叫,在塵土中打滾,繼而擺動頭部來擺開架式。這時,通常有一頭野牛會讓步,如果不讓步的話,兩頭牛就會打起來,頭對頭部撞擊,撞得一大堆的毛髮在空中飛揚,接著相互繞圈,再突然轉身前衝,試圖用角刺傷對手。
雌獸的懷孕期約為9個多月(270-285天),每胎僅產1仔。小牛會在第二年的春天出生,初生的幼仔的體色為淡褐色或赤褐色,三小時內,新生小牛就能夠行走,小牛會由其母親照顧約一年時間。一般3歲為成熟,野生野牛的壽命由18-22年,飼養的則有35-40年。
美國第44任總統奧巴馬2016年5月9日在一份法案上簽字,正式確立美洲野牛為美國國獸。法案起草者之一、眾議員威廉·萊西·克萊評價美洲野牛的地位時說:“沒有其他本土物種比這種高貴的動物更能講述美國故事。”
當前美國內政部管理的國有土地上生活著大約1萬頭野牛,共分17個野牛群,分佈在12個州,另有超過16萬頭私人飼養的野牛。黃石公園是唯一一處野牛從史前時代生活至今的土地,擁有數量最多的純種野牛群(近5000頭)。
泥火山區域(Mud Volcano Area)。
團友們看到後笑了,說:這些就不用髮圈裡了,否則別人以為我們到了水泥廠,哈哈!
龍嘴泉(Dragons Mouth Spring)。
導遊給它起名“潛龍低吟”。我們於是認真地側耳傾聽。
導遊給它起名“潛龍低吟”。我們於是認真地側耳傾聽。聽完,團友們又笑了,說:這分明是洗衣機嘛!
藝術家點(Artist Point)。
嗯嗯,的確像一副水墨畫。
黃石瀑布。
開車轉戰到湯姆叔叔家(Uncle Tom’s ),這是去年的新景點,也非常適合拍攝黃石瀑布。同時,也是峽谷區有名的一條步道。
D6-3: 海登山谷
海登山谷(Hayden Valley):在黃石的東側偏北的地方。所謂“Valley”(也可譯為谷地)就是森林前面的一大片草原,有河流經過,適合動物們在清晨傍晚時出沒覓食的地方,如果人們拿個望遠鏡在這裡守著,總能看到狼或者熊,是在黃石國家公園看野生動物的最佳地點。
海登谷地它位於黃石大環線泥火山(Mud Volcano)與峽谷會合處(Canyon Junction)之間的公路兩側,是黃石國家公園內僅次於拉馬爾山谷(Lamar Valley)的第二觀賞野生動物的地點。
春天和初夏會看到灰熊捕食野牛和麋鹿的幼崽。在春天,初夏和秋天發情期(7月末到8月初)可以看到野牛群。
要想看到野生動物,最佳的時間段便是每天的清晨與傍晚時分。實話實說,在黃石看野生動物與我之前想象的是有差距的,野生動物的數量遠沒有我想得那麼多,畢竟這裡不是寬闊的非洲大草原,而想要拍到甚至看到它們有的時候也得靠點運氣。
我們的車快速從山谷中駛過,看到動物的概率更低。但即便如此,這個沒有旅行團會納入行程的景點,它的靜謐讓人感到舒適和安逸!
自由行的朋友,可以在公園裡住上一個星期,帶上望遠鏡,於清晨在這裡蹲守,相信一定會有收穫!
黃石公園是地熱活動的溫床,有一萬多個地熱風貌特徵。落基山脈創造了無數秀麗的山巒、河流、瀑布、峽谷,其石灰岩的結構又讓大地添上美麗多姿的顏色。無數的野生動物賦於它生生不息的生命……這裡是懷俄明獸群的故鄉,也是北美洲陸地最大的、種類最繁多的哺乳動物棲息地。
黃石公園,於197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最大的國家公園。被美國人自豪地稱為”地球上最獨一無二的神奇樂園”。
要離開我來前心念唸的黃石國家公園了,還是有無限的不捨。兩天半的時間,也是匆匆掠過,仍有不少區域未曾踏足。沒有一模一樣的景點,每一處地熱都不可替代,又何談會審美疲勞呢?
下次再來,我會選擇冬天,看一看動物遷徙。雖然肯定不及肯亞的角馬、斑馬和羚羊群那般壯觀,但是夢幻的溫泉和皚皚白雪,豈是肯亞所能擁有的?!
D6-4: 鹽湖城
鹽湖城(Salt Lake City,機場程式碼:S.L.C)
是美國猶他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以緊靠大鹽湖而得名,世界上是僅次於死海鹽分最高的地區,湖水含鹽量高達百分之二十五,浮力特強,四五月雨季時可以拍“天空之境”。美國70%的鹽都來自於此。1847年由楊百翰率領一批摩門教的信徒在此拓荒所建成,此後,該教會的總會一直位於鹽湖城。目前超過半數的當地人士為該教會教徒。舉辦過2002年冬季奧運會。
我們先參觀了猶他州政府議會大樓 (Utah State Capitol),整個建築的規模和形制可與華盛頓的國會山莊(United State Capitol)相媲美。 州政府大樓頂部是拜占庭式的圓頂。
聽聞大樓內部更加富麗堂皇,精雕細琢。牆壁是光潔的大理石,天花板繪有精美的壁畫。今天沒有開門,我們只能隔著玻璃,看一眼楊百翰的影子。
猶他州別名“蜂房州”,行車的道路指示牌都能看到蜂房的標誌,州政府大樓門前的顯眼處便擺了一座蜂房的雕塑。
摩門教的教堂頂部不擺放十字架,而是一個小圓球。
從議會大樓遠眺,視野開闊,落基山脈清晰可見。
摩門聖殿(Salt Lake Temple)是鹽湖城的標誌,也是全世界摩門教徒的朝拜聖地,正式名稱叫做“末日聖徒聖殿”。
摩門聖殿建於1853年,完工於1893年,是座哥德式典雅古樸的大建築物,尖頂圓柱,十分巨集偉壯麗。
展廳可以參觀,介紹了魔門的前世今生。這個就是聖殿的縮小版模型。
這是聖殿頂部的一個叫Moroni的天使。海鷗是它們的吉祥鳥。
摩門教雖然是美國第四大宗教,但應該是最有錢的宗教,它入股達美航空,持有百事可樂50%的股權,還有萬豪酒店(我們此行住的萬豪酒店抽屜裡,都會放置一本他們的經書)。摩門教之所以將蜜蜂作為標誌,是提倡奉獻,將自己10%的收入捐獻給教會(以前是百分之百)。教會重視教育,教人有投資經商的能力,而教會創辦的猶他州大學的生物醫療技術也非常高。
摩門聖殿是當地居民活動的集散地。全城有56%的人口是摩門教徒,所以市容相當整潔,甚至連犯罪率都相當低。圍繞著摩門聖殿的四周建築物都有濃厚的宗教意涵,約瑟夫史密斯紀念大樓、獅子屋、蜂巢屋、教堂歷史藝術博物館、教堂廣場等,皆有著代表性的摩門意涵與紀念性價值。
鹽湖城處處都是綠草鮮花,這種單車也隨處可見。
D7-1: 摩門教的頌歌
早晨在酒店大堂,聽到此起彼伏的唱詩,三三兩兩一組,非常投入。旋律太美,唱功太贊,就像一個專業的合唱團。不好意思,我要錄一下。
D7-2: 錫安國家公園
據導遊介紹,三個國家公園就像是三層蛋糕,第一天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形成於22億萬年前,布萊斯峽谷是四千五百萬年前,而今天我們要參觀的錫安國家公園則是中間的一層,有一億五千年。
錫安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
//www.nps.gov/zion/index.htm
也譯為宰恩國家公園,是一個位於美國西南部猶他州史普林戴爾(Springdale, Utah)附近的國家公園。
第一站是棋盤山,上面很多“井”字,橫線的原因是,這裡是風口,風來回吹。豎線是由於自然裂脹。
第二個景點是隧道,這可是美洲原住民親手挖出來的,真不容易!
人類由大約在8000年前開始於此地區居住,那時只有小數美洲原住民家族。其中一支家族在公元300年成為了半遊牧編筐時期的阿納薩齊印第安(Anasazi)。隨著遊牧生活的減少,這族人在公元500年移居至維琴河附近。另一族人,費瑞蒙人(Parowan Fremont)亦在此居住。兩族人在公元1300年左右神祕地消失,並且被Parrusits與少數其他南方派尤特人(Paiute)亞族所取代。
摩門教徒在公元1858年發現了這峽谷,並在公元1860代初期在此定居。
我們先參觀了簡易的博物館。
聽說博物館背面的這座山是他們的聖山。
然後乘坐公園的擺渡車,準備徒步。綠線是在Zion Canyon內部走的,一共九站,從南向北分別是:
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
Zion Human History Museum
Canyon Junction
Court of the Patriarchs
Zion Lodge(園區內唯一的酒店)
The Grotto(Angel’s landing 步道出發點)
Weeping Rock
Big Bend
Temple of Sinawava
Save what you love!喜歡這句話。
我們在第五站下車,徒步翡翠池路線(Emerald Pool Trails)。
這個佔地共229平方英里的國家公園的首要景點是宰恩峽谷,長15英里(24公里),並且有半英里(800米)深,其紅色與黃褐色的納瓦霍砂岩(Navajo Sandstone)被維琴河(Virgin River)北面支流所分割。其他著名特色有白色大寶座、棋盤山壁群、科羅布拱門(Kolob Arch)、三聖父與維琴河隘口(Virgin River Narrows)。
宰恩與科羅布峽谷地帶的地質包含了9個意味著由1.5億年前的中生代沉積作用而成的岩層。在該段時間的不同時期,暖流、淺海、小河、池塘與湖泊、大量沙漠和幹澡的近岸環境覆蓋了此地區。與科羅拉多高原形成有關的隆起運動使得該地區由1300萬年前開始逐漸隆起了10000英尺(3000米)。
公園裡的最高峰為馬場山(Horse Ranch Mountain),其頂峰高8726英尺(約2660米),而最低點則為處海拔3666英尺(約1117米)的煤礦窪地(Coal Pits Wash),從而產生了大約5100英尺(約1500米)的起伏。
維琴河的源頭位於9000英尺(約2700米)高處,而其會流入距米德湖(Lake Mead)200英里(320公里)遠的東南方,此處較源頭低8000英尺(約2400米)。這使得維琴河的河流坡度達每英里50至80英尺(0.9–1.5%),這是北美洲其中一條最陡峭的川流。
翡翠池(Emerald Pool)無疑像沙漠中的綠洲。
BUT,如果我不說,你們能看大我拍到的瀑布嘛?!
我要拍彎彎,無奈帥哥擋住了鏡頭。
水從上面滴落下來,倒是讓我們感覺無比涼爽。
小松鼠吃草倒是吃得很歡。
遊覽宰恩公園的方式有很多種:
1、乘坐公園提供的以丙烷作為能量來源的免費區間車由主峽谷上行至吸納娃瓦神廟;
2、通過騎行的方式進行遊覽;
3、溯溪。
美國最佳的兩個徒步的地方,一個就是錫安國家公園,另一個就是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雖然天氣很熱,雖然風大灰大,但是行程最後一天,能有此徒步安排,對於我這種熱愛運動的人來說,實在是太滿意不過了。
D7-3: 重回拉斯維加斯
回到拉斯維加斯,累趴的節奏!
拉斯維加斯康士登酒店(The Cosmopolitan of Las Vegas),是此行唯一一個提供一次性拖鞋的酒店,位於拉斯維加斯大道,百樂宮噴泉隔壁,購物也非常方便,離機場僅需10分鐘車程。
彎妞想吃炸雞,大眾了這家POPEYES,從酒店走過來10分鐘。
選擇沒錯,感覺比麥當勞肯德基好吃。強烈推薦只點雞腿,外脆裡嫩。不要點套餐,那個怪怪的肉沫米飯和沒有味道的餅實在無法體會!
隔壁就是傳說中的熊貓中餐廳連鎖店(Panda Express)。
隔壁就是傳說中的熊貓中餐廳連鎖店(Panda Express)。好奇地看看了菜品,發現排隊的都是老外。機場的這家更是排得人山人海。
回到酒店,夜幕降臨的這種城市,燈火輝煌,車水馬龍。
D8: 拉斯維加斯再見
酒店11點退房,上午先來14樓游泳。
這邊是溫泉區。
遊了幾個來回,完美!
尾聲
一趟旅行,如果均能如期看到自己規劃的各個景點,無疑是幸運的!如果同行的均是志同道合的人,更是完美!
注意事項
1、美國簽證。拿到美國十年簽證雖然不算容易,但是旅遊比較多的人士也容易出籤。帶上孩子,孩子甜美的笑容相信也能增加成功率。
2、出行前記得辦理EVUS登記,列印出來最佳,但其實全程似乎沒有人檢查。
3、父母一方帶孩子,不需要提供出生證明、對方同意書等任何資料。
4、酒店一般不提供拖鞋、牙膏、牙刷等一次性用品。我住的酒店熨斗和熨板倒是都有。大部分不需要轉換插頭,國內的直接用即可,個別需要,所以戴上最佳。除了我提及的個別酒店,大部分不提供燒水壺或者熱水,當然咖啡壺是有的。
5、黃石公園早晚溫差大,短袖、長袖外套和薄羽絨服都要帶上。
6、紫外線強烈,防嗮和補水很重要。
4、用水果代替水也不錯,我們在黃石公園的兩天,基本沒有食慾,山姆買的大盒櫻桃、提子、小番茄等,很有助於開胃和補充體力。
旅行攻略集錦
以下是我在螞蜂窩發表的帖子。倘若能對你們出行有所幫助,我很欣慰!
1、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記深圳快樂的小野驢生活
//www.mafengwo.cn/i/8113117.html
2、麗江,鎖不住的似水流年(2006年國慶)
//www.mafengwo.cn/i/8014017.html
3、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記廣東到處尋花問柳之旅
//www.mafengwo.cn/i/8150202.html
4、用生命在行走—記2013年秦嶺太白山穿越
//www.mafengwo.cn/i/8155742.html
5、蘇梅島,一家人的幸福記憶(2014年3月)
//www.mafengwo.cn/i/6536732.html
6、時間是一條流淌的河—記若爾蓋、黃河九曲、花湖、都江堰、青城山之旅(2014年5月)
//www.mafengwo.cn/i/3438965.html
7、前方到站:臺北 —記四個女人八天的臺北故宮、士林官邸、野柳、淡水漁人碼頭、九份之旅(2014年6月)
//www.mafengwo.cn/i/3092288.html
8、御風而行—記2014年國慶川藏南線之旅(2014年10月)
//www.mafengwo.cn/i/5347598.html
9、巴厘島,讓時間慢下來……(2014年12月)
//www.mafengwo.cn/i/6598115.html
10、闖入魔界、偶遇長白山流雲 — 記2015年春節長白山滑雪之旅(2015年2月)
//www.mafengwo.cn/i/3515221.html
11、只談風月—大理雙廊 (2015年5月)
//www.mafengwo.cn/i/3385863.html
12、我策馬揚鞭,為你而來——記呼倫貝爾之海拉爾、莫爾道嘎、室韋、白樺林、滿洲里、阿爾山之旅 (2015年7月)
//www.mafengwo.cn/i/3457058.html
13、時間是用來浪費的—記土耳其之孔亞、卡帕多奇亞、棉花堡、以弗所、費特希耶、伊斯坦布林12天之旅(2015年8月)
//www.mafengwo.cn/note/create.php/modify/?id=75276195
14、漫步北京香山,雪中暢遊慕田峪長城—2015年11月20/21日記(2015年11月)
//www.mafengwo.cn/i/5347303.html
15、湧著愛,坐望滄海(上)—土耳其佩爾蓋、阿斯潘多斯、阿拉尼亞、錫德、安塔利亞博物館和滑雪之旅(2016年2月)
//www.mafengwo.cn/i/5443385.html
16、湧著愛,坐望滄海(中)—土耳其卡什、帕塔拉、萊頓-桑瑟斯遺址、費特希耶蝴蝶谷、博德魯姆之旅(2016年2月)
//www.mafengwo.cn/i/5448648.html
17、湧著愛,坐望滄海(下)—土耳其以弗所、聖母瑪利亞故居、阿爾忒彌斯神廟、棉花堡、伊斯坦布林之旅(2016年2月)
//www.mafengwo.cn/i/5461419.html
18、生日送你一片海—記杜馬蓋地之錫島環島、BIAS海豚、APO島海龜、OSLOB鯨鯊和蘇米龍之旅(2016年7月)
//www.mafengwo.cn/note/create.php/modify/?id=141029252
19、醉美肯亞(上)—長頸鹿公園、安博塞利國家公園、奈瓦沙湖、博格利亞湖邊驚豔的雙彩虹伴火烈鳥(2016年8月)
//www.mafengwo.cn/i/5637539.html
20、醉美肯亞(中)—博格利亞湖火烈鳥、納庫魯、馬賽馬拉“動物大遷徙”和震撼的“馬拉河之渡”(2016年8月)
//www.mafengwo.cn/i/5658704.html
21、醉美肯亞(下)—馬賽馬拉SAFARI之獅群捕獵、小象孤兒院和肯亞博物館(2016年8月)
//www.mafengwo.cn/i/5679470.html
22、遇見(上)—法國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盧浮宮、第戎、安納西、戈爾德、阿維尼翁之旅(2016年10月)
//www.mafengwo.cn/i/6298301.html
23、遇見(下)—踏上法國阿爾比、利摩日、香波堡、奧賽博物館、畢加索博物館藝術之旅(2016年10月)
//www.mafengwo.cn/i/6516452.html
24、初次探祕古埃及,尋找重生的意義—記埃及開羅、亞歷山大、阿斯旺、盧克索、紅海之旅(上/2017年7月)
//www.mafengwo.cn/i/7318607.html
25、初次探祕古埃及,尋找重生的意義—記埃及開羅、亞歷山大、阿斯旺、盧克索、紅海之旅(下/2017年7月)
//www.mafengwo.cn/i/7335911.html
26、佛走過的路—記南疆庫爾勒、庫車、和田、喀什、阿克蘇之旅(2017年國慶)
//www.mafengwo.cn/i/7839547.html
27、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記亞布力、大禿子山、雪鄉、鏡泊湖、長白山、露水河漂流、霧凇島、哈爾濱之旅(2018年1月)
//www.mafengwo.cn/i/8450082.html
28、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帶你去看滿天繁星和倒沙入海---記2018年7月奈米比亞之旅
//www.mafengwo.cn/i/10180834.html
29、菲律賓薄荷邦勞島OW潛水考證篇(2018年國慶)
www.mafengwo.cn/i/10984450.html
30、行走肇慶,品味端州(2019年春節)
//www.mafengwo.cn/i/11878110.html
31、凝固的歲月,活著的歷史---2019年五一南京記(2019年五一)
//www.mafengwo.cn/i/12829874.html
32、寵愛-美國大峽谷、馬蹄灣、羚羊彩穴、布萊斯、大提頓、黃石、錫安、傑克遜、鹽湖城、拉斯維加斯之旅(2019年7月)
//www.mafengwo.cn/i/15881100.html
33、人間有味是清歡---食在深圳
//www.mafengwo.cn/i/16296681.html
34、 皮皮島 OW潛水/ 甲米 攀巖-2019國慶 泰國 上山下海之旅
//www.mafengwo.cn/i/17458468.html
35、回眸五千年,誰能讀懂這雙眼睛—尋夢良渚(2019年清明節)
//www.mafengwo.cn/i/19083406.html
36、逍遙遊---貴州西江千戶苗寨五一之旅
//www.mafengwo.cn/i/19366093.html
還有一本2016年6月底出版的親子書:《彎彎上學記》,用對話方式記錄了孩子生活、學習和旅行的趣事,嘗試尋找一種亦師亦友的親子關係。在該公眾號中有該書的介紹。
愛旅行,愛生活!也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彎彎上學記”,分享生命更多感動!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