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徒步澳門,尋找另一種感覺

去澳門,娛,購,遊都可以成為主題,而我4月8日的澳門之行,卻選擇了探尋徒步澳門的感覺。
在澳門好像沒有晚了這一說,這個城市沒有休眠的時間。第一天用完早餐已經是上午的十一點了。當作飯後散步就去購物了。購完物稍作休息,就從住地出發去徒步。由於沒找到現成的線路指示,我就決定跟著感覺走。

下樓過人行天橋,經過駐澳部隊營地後,前面有一座山,我把目標就鎖定在這座山了。

看了路牌指示,可以肯定這條線路不錯。

這是嘉謨聖母教堂,是1885年,為方便凼仔教徒的宗教活動而建,同時象徵當年葡萄牙人來到凼仔。該教堂是凼仔唯一的天主教堂。

過了教堂就是葡人的老住宅,也稱之為氹仔住宅博物館,是五座一字排開的葡式民居建築,主要展示20世紀初澳門土生葡人的生活方式。

繞過這些房屋就來到山腳,看到指引牌上寫著,這座山名叫大潭山,是氹仔的最高的山,固然很好。

上山頂有多條線路,我選擇了繞山最大圈的環線路。沒登多久,氹仔的珍貴溼地和澳門機場,似乎就被在腳下了。

這塊石頭可以說是大潭山的寶貝了,也特別適合在澳門這樣一個地方。這裡可以做發財的夢,也有裝碎夢的棺材。

當繞到山的另一面時,澳門的主要一些標誌性建築在遠方展現。

港珠澳大橋也能隱約看見

再轉個彎,就來了到最後一條上頂的臺階路

這裡就是氹仔的最高點了。
從這裡下撤一小段就來到了剛才走環線的起點,剛好繞山一圈。回到出發點一算時間,近三個小時。

第二天有個同伴也想體驗一下,徒步澳門的感覺。
我們很慶幸的在陶陶居排上號,用了早茶稍作休息就出發了。

因為同伴是體驗,所以先定的目的地是炮臺,如果他感覺可以,就繼續行進到東望洋燈塔。

在市政署前的廣場進入前往炮臺的道路

經過玫瑰堂,其正名為玫瑰聖母堂及聖多明我教堂,教堂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教堂於1587年由西班牙聖多明我會所建,奉祀玫瑰聖母(Our Lady of theRosary),次年由該會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於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華人稱為板樟堂,直至17世紀方改為磚石的結構。1874年曾因火災而焚燬,當年重建後則成現在的規模。

從玫瑰堂行走十幾分鍾就來到了,澳門的標誌之一,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聖保祿教堂,於1580年竣工)正面前壁的遺址。

我們從大三巴牌坊的左側登上炮臺。

炮臺看上去很蒼桑了,凝望炮臺,似乎聽到她不停在訴說著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這個角度恰好說明了,很多愛好者去澳門的必然結果

從澳門的城市風貌和建築看,她是多元的。

這種多元不是簡單的共存,而是共處一地,各自生長。

在炮臺上轉了一圈,同伴感覺太躁熱了。天氣確實不利新手徒步,加之去燈塔還有較長的距離。所以我決定就此結束。
遠方的燈塔您等著,下次我一定來看您!

下炮臺後就回住地洗澡休息,之後再次出來,逛逛街,購購物,看看澳門這些標誌性建築。

澳門不大但文化豐富,徒步澳門,一定讓你更瞭解澳門風情,更喜歡運動旅行。

就像這幢老建築一樣,永遠煥發出無與倫比的風采。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