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Jonathan Evans

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於2018年10月在萬眾矚目下正式開通,長55公里,橫跨珠江三角洲,連線三個21世紀現代中國的重要城市樞紐,包括香港的大嶼山、澳門和風景秀麗的廣東省沿海城市珠海。這座跨海大橋的建造工程以難度或規模而論,都可說是史無前例。大橋總共使用了42萬噸鋼材來興建,足見規模之龐大。橋樑的總長度則超過了新加坡的東西寬度,比舊金山的金門大橋還要長20倍。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政府大灣區規劃當中的關鍵專案,大灣區規劃目標是要將香港和澳門這兩個特區與周邊11個廣東城市連成一氣,加上廣深港高鐵“動感號”,組成一個高科技的經濟圈。大橋耗費188億美元興建,專案包括一條長約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及四個人工島,以疏散船運頻繁的海面交通。有了大橋後,香港往返珠海的時間,也從原本四小時渡輪加陸上的交通時間,大為縮減至只要45分鐘。

這項巨大工程,最早在1980年代,由一個香港基建與物業公司向北京和廣東省政府提議。據說提議的設計以美國的切薩皮克灣隧道橋(Chesapeake Bay Bridge-Tunnel)為靈感,並且以珠江口外的伶仃洋命名為伶仃洋大橋。大橋工程早在1990年代就已非正式展開,由珠海搭建一座連線淇澳島的橋樑,作為首階段的試行專案。但當時仍未得到官方的正式支援,一直到2002年北京與香港才正式簽署協議為專案開啟綠燈。

港珠澳大橋展現了中央政府與港澳特區政府之間的三方合作成果,例如位於大橋東端、鄰近赤鱲角的香港接線,就由香港路政署負責建造工程。香港連線路環繞大橋口岸人工島,連線景觀山隧道和通往機場的地面道路。

大橋的設計由負責悉尼歌劇院工程的奧雅納(Arup),聯同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HPDI)所組成的聯營機構負責。奧雅納的主要任務是為組成主橋樑的三座橋體(包括青州航道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和九州航道橋)設計貼切的海洋主題,同時還要兼顧環境方面的挑戰,包括颱風、機場的高度限制以及周邊白海豚棲息地的生態保育。大橋的設計展示不同設計風格,根據景觀考量增添視覺上的美觀,旨在讓駕駛者保持注意力。

奧雅納最終為三座航道橋的索塔分別構思出三個不同主題,介於香港、澳門之間的青州航道橋索塔是“中國結”;靠近珠海和澳門段的江海直達船航道橋是“海豚”;位於珠海、澳門口岸的九州航道橋則是“風帆”。為了讓橋上的長途駕駛者不會過於沉悶,橋道還刻意造成彎曲狀,看起來就像一條蜿蜒的大蛇,被視為中國民俗文化中的活力象徵。

港珠澳大橋的落成,標誌著珠三角地區的交通邁入新時代,但現階段只有政府車輛、擁有特許牌照的私家車、貨車及俗稱“金巴”的穿梭巴士獲准使用大橋。每一天獲准通過大橋進入香港或澳門的車輛採取限額制,通行的私家車在三地口岸都需要進行安檢,另外,進入香港的私家車還要支付過橋費,並事先完成檔案申請。

想搭乘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由於金色車身而被稱為“金巴”),可於專櫃訂票,或在珠海、澳門和香港邊檢管制區的自動售票機購票,並且在跨境三地都需經過邊檢通關。金巴每天24小時運營,單程正價票價為58至63人民幣,三個口岸的巴士總站都位於旅檢大樓。

港澳一號巴士公司每日營運19班往返九龍與澳門指定酒店的巴士路線,車程不到兩小時,詳情請看: //www.onebus.hk/tc。遊客及澳門市民抵達澳門需要的士服務,可透過微信“小程式”中找到「澳門的士」,也可以直接下載「澳門的士」手機應用程式來叫車,結賬時也可以利用現金或多種電子支付平臺付款,使大家在澳門出行更方便!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