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在一條上看到了安藤忠雄大師設計的大佛

(這三張照片來源於網路)
它讓我對建築產生了顛覆性的看法。曾經,我覺得建築是冷冰冰的,尤其是在城市中,鋼筋混凝土像一個個的盒子,將人們禁錮在裡面,毫無情感。但是,那一天,我隔著螢幕看到安藤大師設計的這座建築,墓園的外圍,看不到佛像的全身,只能看到佛的頭頂,它是一尊怎樣的佛像?人們懷著好奇心走近,穿越一條長長的冗道,冗道那麼長,走了那麼久,始終不得見佛像的全身,是什麼驅動著人們長途跋涉來到此處,朝拜的心?還是好奇心?行走在長長的冗道里,他們會想些什麼?直到穿過冗道,行至佛像腳下,猛然的一抬頭,就有那麼一尊大佛,它驀然矗立在天光下。

看到這段視訊時,我震驚了,作為一個多年從事視訊製作的從業者,沒想到原來建築這種龐然大物,也是可以用來敘事的。而這種敘事的實地體驗感比電影更加的強烈。

自那之後,我對建築的熱愛,一發不可收拾。那為什麼會選擇日本作為現代建築之旅的首站呢?
之所以選擇去日本看現代建築,是因為這裡有喜歡的安藤忠雄大師許多建築設計,還有後來瞭解到的偏女性風格建築設計表達的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設計的建築。它經歷了幾代建築師的共同努力,在這個亞洲甚至世界,都很難得看到一個國家同一代建築師中會有數人獲得建築界的奧斯卡——普力茲克獎。所以果斷將這次現代建築之旅定在了日本。

PS:我想有朋友會問,我們國家也有很多很好的傳統建築,為什麼不看看呢?不是不看哈,而是我打算先看完國外的建築,最後一站來看國內的建築,包括少數民族的建築,也在這裡立個Flag,嗯,想想就激動啊!

回到正題上來,日本我從來沒去過,既不太瞭解它的文化,也不瞭解它的地理。可以說完全是個小白,對我而言那些地名僅僅只是一個抽象的名詞,特別是前期看到不少網友介紹日本的交通很麻煩,再看到那如蜘蛛網一般的交通線路圖,我的頭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沒辦法,既然決定要出去看看了,那就耐下性子計劃吧。於是,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閱讀各種書籍、網站,觀看各種攻略視訊,狂補日本和相關的建築史,到現在也算略知一二了吧,分享給大家。

常用軟體:

語言文字:
相信不少朋友,去日本最擔心的就是交流問題。我去之前也特別的擔心,因為後面在北海道的行程是我自己一個人走的,想到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語言還不通暢,擔心得晚上會從夢中驚醒。但去過以後,發現其實還好。

1.大型的公共場所,比如:地鐵站、酒店、景點、購物場所,等地方的工作人員,英語都還是不錯的,可以用英語交流,特別是有些購物場所,還有中文導購,都是很方便的。

2.當旁邊的日本人都不會英語怎麼辦?有三個辦法
a.可以下載一個有道翻譯官(當然不止這一種,大家可以用自己熟悉的),通過翻譯軟體,來相互溝通,我們住在直島上的民宿,民宿的爺爺不會英語,就會用軟體翻譯與我們溝通,但這種方式,比較慢,所以當時間不是特別趕的時候,使用起來還是很好的。

b.用手機截圖,把要去的地方的日文名或者圖片先找島到,或者畫圖、寫在紙條上也行,然後給當地人看,再進行溝通。如果對方的話聽不懂,不要太擔心,那邊的人還是很熱情的,特別是年紀大些的人,如果方便,他們會帶你到你要去的地方。

c.第三種方法,就是如果有空,可以提前簡單的學一點點日語常用語,或者看一些日劇補一補,聽到相關單詞,大概也能猜到的。

文字方面,日本有很多文字都是中文,標識基本能看懂。

交通:
這個是最麻煩的,曾經在去日本的群裡看到過有朋友,迷失在日本的地鐵裡……但是也不用太擔心,下面我來說說如何順利搭乘相關交通工具,不迷路。
1.常用的app軟體
當地的交通可用——百度地圖:在日本旅行的時候,非常好用,步行去一個地方,按照圖示上的顯示,基本都不會迷路,而且是中文版的,但要注意兩點,一個是不建議在國內就先用它去查詢相關的路線,那是不準確的。另一個,導航時,請根據手機上的顯示走,不要聽語音,語音有時是錯誤的,本來是直行,它可能會說成向左。

東京市內好用的地圖——日本地鐵:這是一個東京市內的交通圖,可以搜尋如何搭地鐵換乘,裡面還有票價顯示。可以輔助百度地圖使用。但它的缺點就是,只有東京市內的地圖。

城市與城市之間——日本換乘(或者叫換乘案內):這個軟體可以用於在城市之間坐城鐵包括汽車。它的使用相對比較複雜。但是弄明白了,還是非常好用的呢。
這裡面有一篇講解如何使用的文章可以看看:
//jingyan.baidu.com/article/6b1823099d8589ba58e159a2.html

在沒有網路時——探途離線地圖:這個地圖很適合步行或自駕,可以先下載好,以備萬一沒有網路的不時之需。因為當時,我們要去直島,特別擔心島上訊號不好,不方便,所以就下載了這個,事實證明,訊號挺好的,這個軟體是用的最少的。
以上的軟體,都是安卓手機可以使用的,蘋果手機英國也有。

2.日本地鐵攻略

看到這張東京的地鐵圖,是否有些暈呢?當時,我看到以後是相當暈的。
所以在這裡先跟大家科普一下日本地鐵的相關知識,聽明白了,你們也就知道該怎麼坐車了。
——市內搭乘——
首先,在日本地鐵是可以私營的,也就是可以私人企業建造,那也就造成一個問題,兩家地鐵公司,在同一個站點建設站口的時候,雙方是互不相同的,所以,就會產生一個現象,當地鐵線路換乘的時候,有些地方是需要刷卡出站,再重新走到另外一個地方進站,接著下面的行程。它並不是像我們國內的地鐵直接可以在站內換乘。

那麼,在東京尤為典型,東京市內的地鐵主要是由兩大地鐵運營商建造,一個是都營地鐵線,另一個是東京metro(東京地鐵國營)
都營地鐵主要有四條線:都營淺草線、都營三田線、都營大江戶線、都營新宿線

而東京metro主要有九條線:
G——銀座線;M/Mb——丸之內線;H——日比谷線;T——東西線;C——千代田線;
Y——有樂町線;Z——半藏門線;N——南北線;F——副都心線
其實這些線路不需要記,搜百度地圖,上面會幫你規劃好線路,在這裡說,一個是,希望大家在換乘時不會蒙圈,覺得怎麼要出站刷卡,再重新進另一個口呢。還有就是後面會提到一個地鐵通票,它上面會有一個使用範圍,通常僅限於上面的線路,之後會具體說到。

——城市之間搭乘或城郊搭乘——
那麼,除了這兩條主線,還有一些小的地鐵公司建的線路,就不細說了。另外,就要說一下,出城的地鐵了,也可以理解為中國的城鐵或者高鐵。
在日本的城鐵其中一種稱為JR,由六個地方性旅客鐵路公司(JR北海道、JR東日本、JR中日本、JR西日本、JR四國和JR九州)和一個全國性的貨運鐵路公司(JR貨運)組成的國營鐵路網路。線路遍佈全日本,列車有快有慢。
作為“國鐵”,JR負責了大多數的跨市普通線路(在新幹線(高鐵)前就有的鐵路線)以及全部的新幹線的運營。

還有一種叫新幹線,相當於日本的高鐵,主要用於相距較遠的城市之間,新幹線準時,速度快,票價貴。

相比中國的高鐵,日本的這些城鐵和高鐵,有些是和市內的地鐵接駁在一起的,甚至它們可能本身,就會在市內有停靠站。不像中國,地鐵就是地鐵,高鐵就是高鐵,區分得很清楚。

所以會出現一種情況(劃重點————):在市內的同一趟線路的地鐵有時就是這種城鐵,而這種城鐵與普通地鐵的區別是,它們會有各站停車、快速(過站)車、特快等幾種情況。也就是說,比如:下午3點在六本木站有一輛各站都停的地鐵通過,那麼在五分鐘後,經過六本木站的有可能是一樣快速車。它根本就不停六本木站,直接在後面的站才停。我們就碰到過這種情況,從吉卜力美術館回來,聊著聊著,一抬頭髮現已經坐過站了,於是趕緊下車,到對面去坐返程,結果發現還是坐過站了,後來下車一看,原來我們坐的是快速車,不在我們要下的站停。後來,我們坐上各站停的車,就沒再出現過問題。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同一個站臺,會有幾家公司運營的地鐵經過,線路不同,後面的路線就不同,那麼請一定要看清楚,是去哪條線路的,以免上錯車。

——如何購買車票——
接下來講講要怎麼買車票了。日本交通的車票也是五花八門的,我根據自己的理解講一下,但是不一定全面。
1.公交卡
在日本有三種通用的公交卡,就像我們中國各個城市乘車的交通卡。分別是:西瓜卡、ICOCA、Kitaca。這裡是按它們主要的使用地區區分的,當然還有其他的交通卡,也可以用,大家如果想多些瞭解,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西瓜卡(Suica),全日本通用的,但它的發行地是在關東,所以如果買了以後要退卡,則要在關東退,東京可以退,比如:大阪進,東京出,你就可以買西瓜卡。但是也可以不退,據說這個卡可以保10年使用。
我這次去日本,就是提前在某寶上買的。

ICOCA,全日本通用,它的發行地在關西,如果要退卡,則要到關西地區退,比如:大阪退。使用方便,和前面的西瓜卡一樣。

Kitaca,是在北海道發行的,只能在北海道退卡。
其中,我們買的西瓜卡,像香港的八達通,關東地區的便利店幾乎都可以使用。

2.幾日券

在東京市內乘坐地鐵,可以買這種一日券/兩日券/三日券,無限次站內換乘,如果你一天要坐三趟以上的地鐵,買這種券就非常划得來。它的時間是從你的第一次進站的時間開始計算,往後推24小時或48小時或72小時。而使用範圍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那兩家公司運營的地鐵線路,但是如果遇到了jr的線路或者其他的私鐵線路,則是不能用的。

3.車票——指定席與自由席
指定席就是提前預定一個位子,這個位子就是預留給你的了,你上了這輛車也只能坐這個位子。
自由席就是在自由席車廂隨便坐,如果沒座你就只能站著。
一般一輛城鐵會有少數幾節車廂是指定席車廂,在買票的時候,如果你想保證有座位,就需要買一張車票以後,再買一張指定席的票。用兩張車票上指定席的車廂。
但是一般日本城鐵人都不算特別多,除非旅遊旺季,自由席的車廂一般都會有座位的。

4.其他車票
還有一些特快線路的車,比如市區到機場的,有它們特定的優惠往返票,就要視你的具體行程訂了。可以自行在網上事先了解一下,以免坐錯車哦。

(劃重點——)還要提醒一下公交車的乘坐,一般都是上車刷卡,但是在北海道的時候,有試過上車先刷一次,下次再刷一次扣費。如果你上車前沒刷,那估計就要算全程的車票錢了。

說了這麼多,估計大家也暈了,用兩張圖總結一下

給幾個參考視訊:
//www.bilibili.com/video/av18696485/?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5日本的電車乘坐
//tv.sohu.com/v/cGwvNTI2OTU1Mi8yMTYyODgwNC5zaHRtbA==.html日本的電車乘坐2

終於把日本的交通寫完了一大半~~明天接著寫機票和酒店的預定

機票:
機票建議提前幾個月訂,真的很便宜,兩個月前看從香港飛大阪,只要500多,但是我們因為行程一直無法最後確定,直到一個多月前才購買,機票就開始飛漲,1000多,一天一個價。另外航班的選擇上,與其他地方或者國內不同,最好能選擇全日空、香港航空等大型的航空公司,一個是服務和座位的舒適度上會好很多,同時,有些萬一要退票和改簽也會好很多。我當時買的是捷星航空,行李費是需要自己另外付的,同時,訂錯了一趟航班,完全不能改簽或退票;回程的時候,它們家的航班還突然說無故取消……,也是影響了行程。所以,去日本的航班,建議一定要選好些的航空公司。

船票:
如果去四國,直島、豐島,都是需要乘船過去的,關於這塊直島旅行的篇章,會詳細講到,這裡就不贅述了。
交通終於說完了,希望能給首次去日本自由行的朋友一點幫助。

住宿:
住宿,我是在攜程、agoda、booking上預定的,主要是在booking上訂的,但是發現上面訂的不少民宿,條件並不像圖片上顯示的那麼好,所以在booking上預定,一定要看星級,最好是兩顆星以上的。相比較,日本的酒店因為管理比較規範,所以住起來普遍要比民宿更舒服一些。而且,給個小建議,我之前一直以為訂住宿在anb、agoda、booking這些國際預定網站上會更便利些,但其實也未必,後來發現同樣的住宿地方,在攜程上,有時會因為有活動,反而要相對便宜一點。

網路通訊:
日本的電話卡一般只給長久居住的人,我們能買到的都是上網絡卡,不過現在微信那麼發達,一般也很少人會去打國際長途吧。那麼上網,除了一些公共的Wi-Fi以外,我知道的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上網電話卡,就是說,這種要把卡插入到手機裡,如果是單卡的手機,之前的號碼就是暫時不能用的。
另一種就是有一種叫wifi蛋的東西,跟充電寶差不多大小,可以在某寶上租,我這次去日本就是用的這個,訊號還不錯,基本沒斷過,可以同時提供給兩臺或三臺手機使用,查個地圖,看個網站沒問題,但是就是不要拿來看視訊,估計看多了會被限速。

支付方式:
在日本購物,一般吃飯的地方和公交很多是要用到現金的,不支援各種卡。可以用卡的地方,有些地方只能用visa,有些可以用銀聯,有的便利店還可以用支付寶,問店員是否能使用發音(阿里pay)也就是支付寶即可,在大型的商場使用支付寶,還有很大的優惠,不是託~~切身體驗。

攻略的制定:
這次去日本,主要是為了看現代建築,所以對於這個陌生的地方制定起計劃來,非常頭疼。最後我選擇了,從日本的現代建築史開始瞭解。在某視訊網站上搜尋到張翼老師的講座,一共兩個視訊,四個多小時將日本的現代建築史講得很透徹,看完以後,我開始知道自己想要去哪些地方看建築了。

PS:這裡說點題外話,打個廣告,同塵講座裡不僅僅是提到了西方的建築,還有專門的中國古典建築,所以對建築感興趣的朋友,這是一個很好的瞭解世界建築史的途徑,其實建築涉及到不僅僅只是建築學、同時還有歷史、哲學、人文等多個方面,我感覺一位建築師,就是一本博學的百科全書。

關於日本的現代建築史,我就不在這裡贅述了,接下來的時間,我就開始分享行程啦……

————————————————————————————————————————————

「一」東京初印象

深圳——香港——東京

和朋友一起乘坐過境巴士來到香港機場。在香港機場check in的時候,才知道原來國際航班是有多售的情況,也就是說航班賣的機票數目是要大於實際座位的數目,如果太晚到了,就有可能沒有座位了。而且香港機場作為一個國際化的機場,非常大,從check in的地方到候機樓,需要坐地鐵的接駁。所以一定要早到,留出充足的時間~~曾經我就試過在香港機場狂奔,只能最後五分鐘才趕上飛機的事。
飛機六點到達成田機場,正遇上日落下的東京,天空中一絲雲都沒有,遠處的天際線被夕陽染成紅色,富士山巨大的剪影矗立著,如一尊神佛凝視著東京市,天際線下是市內漸明的燈火,這種景象異常震撼,我以為這隻會看到一次,但沒想到後面的幾日,這種碧空如洗的日子天天可見。

下了飛機,我們乘坐skyline,買了一個套票,5400日元,包括從成田機場到上野的往返票,另外還有一張72小時日本地鐵無限次的票,後來我們用這張票在市內坐地鐵非常方便。
到了春日站的後樂園溫泉酒店,離地鐵站不遠,只是日本地鐵站不像國內,都有地鐵,有些地方,需要提著個大箱子,爬樓梯,看到這麼高的樓梯,真有些……

日本的酒店空間都非常小,但是牆角勾線,各種細節都處理的非常好,沒有瑕疵。房間內的佈局考慮的也很到位,真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洗漱用品,還有最出名的馬桶,都是本土品牌,我覺得這樣的做法非常利於本國品牌的推廣,酒店本來就是一個對外的視窗,在這種切實的體驗下,也算是為他們的本土品牌無形的做了廣告。同時,酒店內的捲紙是單層的,並要求用完一定要投入馬桶,我猜他們的紙巾應該是可降解的,但是為了環保,都用的是單層。包括後面,我們去超市買東西,塑料袋也都是可以免費提供的。估計,也是一早就設計成了可降解。所以,從垃圾分類這點而言,從垃圾的源頭就做好,這點也是很重要的,畢竟分類以後,過多不能降解的東西堆在一起,又該如何呢?
推薦我們住的這家酒店,可以免費的泡澡和蒸桑拿,旁邊有個很大的便利店可以用支付寶付款哦,在日本支付寶的發音就是——阿里pay。周邊飲食店較多,而且附近的地鐵站避開了換乘大站,能夠感到東京安靜的一面。
於是,第二天的清晨,起了個大早,看到了這座城市的真容。

乾淨的街道

極有安全感的鴿子,陪著我一起晨走

早起跑步上班的人們

寧靜的街道


腦洞大開的建築設計,過山車的軌道從樓的一角,穿洞而過。

路邊既有極其先進的科技元素,同時又沉澱著特色的文化符號

這裡的“城中村建築”,每一棟樓的設計都不一樣,後來去到其他地方,也發現是如此

很有特色的地鐵冗道設計,穿過長長的視覺近乎疲勞的冗道,接近盡頭時,如一個怪獸一樣,像是從裡面伸出了許多觸角的設計,突然眼前一亮,一股好奇心,吸引著來者,忘卻了前面的疲憊,只想走近看看……

「二」兒時的夢——三鷹吉卜力美術館

一直對宮崎駿大師的動畫片很喜歡,所以來日本的第一站就是去三鷹吉卜力美術館。

訂票:如果想拿到低價票,一定要提前一個月!一個月!一個月!在官網上(//www.lawson.co.jp/ghibli/museum/ticket/)訂票,票價大概是60元左右。然而我們並不知道這個規矩,所以,沒有訂到票,就只能在某寶上去買高價票了,不過還好票源是真的,但是要貴了好幾倍的價格~~
重點提示,由於想去的人很多,所以每天的人流是有限制的,四個時間段,分別是10-10:30,12-12:30,14-14:30,16:30。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預約好入場時間。不要遲到哦!

交通:到美術館可以坐到三鷹站或者吉祥寺站下,吉卜力美術館剛好位於這兩個地鐵站之間。我們是在三鷹站下的,然後從三鷹站南口有直接到吉卜力美術館的黃色龍貓小巴士,單程車票210日元,往返票價320日元,兒童票價半價。

中央東西線,像我們這邊的城鐵

路過的街道,依然充滿著新鮮感

依然可見超淡定的鴿子

三鷹站的出站口

開往吉卜力的龍貓巴士

龍貓巴士發車的時間表

如果來的時間早,可以在旁邊的公園裡逛逛,感受一下當地人的慢生活……

這裡的松樹長得都特別好看,不知道是不是修剪過,用它獨立而挺拔的形態矗立著,枝椏也生長得特別有韻律,感覺可以坐在那裡,看一天。後來又陸續碰到許多這樣有獨立身姿的松樹。

游完公園,上午十一點半我們準備進入吉卜力美術館,先看到了這個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建築。

館內的一些景緻

室內的景都不讓拍,或許是維護版權的問題吧,基本就是關於二維動畫製作的流程的詳細介紹,同時還能看到許多宮崎駿大師動畫片裡的手稿,我最喜歡的是它介紹上色的那一部分,原來一個簡單的膚色,環境不同,對於膚色的定稿色都會不一樣,真是太細膩了。
還是發一張宮崎駿大師工作的場景吧~~

三個多小時逛完了吉卜力美術館,但是感覺時間選的不是很好,中午沒有吃啥東西就入了館,又困又餓的,而且館內也是不讓飲食的,所以飢腸轆轆的逛完了美術館。後面去的朋友們儘量避開這個時間段吧,吃飽喝足了,才有更多好心情去欣賞呢。

另外,吉卜力美術館樓上有很多紀念品,呼啦啦一下買了好多~~但是回頭一看,不少都是made in china 的,笑哭~~

從美術館出來,建議可以走一走,路上的風景也是不錯的……

感覺這些地方慢慢走,旅拍都是很美的景色

很喜歡上面這張圖上的灌木旁圍著的石頭,既為護欄,又為裝飾,且形態不一,像是有著獨立生命,卻又與環境相融,特別經看。這也是,我在日本旅行時一個很深的感觸,將有限的時間,用在更多值得去設計的地方,將生活精緻化。
雖然,在許多場合他們的行為都很機械化,比如:地鐵裡幾乎沒有工作人員,基本就是靠路標來指示;

在一些小飯店是沒有收銀點單員的,就是一個自動售賣小機器,食客自己點單好了以後,自己去視窗取餐。

但這些省下的人力,就可以花更多的心思去用在值得用的地方。他們很清楚自己要的東西是什麼,他們寧願花時間將樹修剪的很有美感,寧願不機械化的將欄杆無趣的排列,而用不同的石頭一個一個列在一起,他們的“城中村”每一棟房子都不會是一樣的,按照自己的需求來設計……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最近在閱讀的江南園林,古時的文人,在建園林時,就是講究的這份隨性,切莫都長成了一致的模樣。

晚上我們到吉祥寺轉了轉,前一腳還說,我們一定要吃吃當地特色的美食,後一腳我們就進了一家中華美食館……選單有兩個看似不同的菜,我們分別點了一份,結果上來以後發現就是一份辣的肉野菜飯和一份不辣的肉野菜飯,區別就在於有沒有辣椒……果然我們只是過來看建築的,哈哈

「三」東京 現代建築巡禮

黑川紀章 ——中銀膠囊塔

位於銀座附近的中銀膠囊塔,是日本「代謝派」的建築大師黑川紀章於1970年所建,整座樓由140個可拆卸重組的膠囊組成,當時僅花了30天就建設完成。代謝派的思考是城市人口迅速增多,居住空間不足,所以運用新陳代謝生物學上的概念,建造出這種可拆卸的建築,適應快速膨脹的城市。
但由於這個建築預計僅有25年的壽命,所以在後期的維護中成本花費太大,日漸殘敗,與銀座由於不能進去參觀,所以附兩張攝影師Noritaka Minami拍攝的膠囊塔內部居住的照片。旁邊的各種高樓有些格格不入。但對於將天馬行空的想法直接變成現實的這種做法,相當值得敬佩的。

由於不能進去參觀,所以附兩張攝影師Noritaka Minami拍攝的膠囊塔內部居住的照片。

—————————————————————————————————————————————
黑川紀章 ——國立新美術館
票價:0

國立新美術館,2007年開館,它是黑川紀章大師生前最後的一個傑作,也是電影《你的名字》男主打工的那個咖啡館的原型。

這座美術館的設計理念是“共生”,黑川紀章大師用木頭、玻璃、鋼材、混凝土打造了這棟建築,並保留了它們的自然狀態。但就我而言,在這棟建築裡感受到的是建築與環境,建築與人的共生,人與環境的共生。上面一張圖上的建築是美術館旁邊的一個附屬建築,它採用玻璃的材質,將環境與主樓都對映了出來。下圖是主樓的入面,鋼材和玻璃搭配出的主面,既有層次,又造成了建築光影的豐富,同時陽光似從鋼材與玻璃的縫隙中穿過,落在木質的地面上,與外面的樹影一起,形成層層疊疊的視覺效果。

冬日的午後,坐在椅子上感受陽光的沐浴,真是享受……

國立新美術館的概念是“森林中的美術館”,入館後,就會被三層樓高的杯狀混凝土所震撼,人就如同至於巨大的混凝土鋼筋深林中。

為了不讓陳列品被太陽晒到,所以美術館的陳列區位於建築的後方,並用木質的牆面隔開。
但,我更喜歡它這條非常寬,可以說是巨大的廊道,雖然是在建築內部,卻並沒有空間的壓抑感,而是心情舒暢,如在室外一般,這不禁讓我想到到了武漢古德寺的設計,也是在內部與外部環境之間有一個這樣的廊道做過渡,不會像一般的教堂設計一般,通過牆將建築與周圍的環境一下子隔離開。

整個美術館的館室並不多,但都很巨大。不禁覺得很有意思,日本人的住宅空間非常的狹小,對他們而言四尺半的空間就可以生活了,但是他們卻不吝惜將特別大的空間給予公共建築空間,並且一點都不覺得浪費。

陳列品展櫃的設計排列也很有趣

細緻的為殘疾人專設的洗手池和設定在地面上的空調出風口

負一樓有一個很好的設計品商店,裡面有一些物品是我在後面的旅程中都再也沒看到過的,當然還可以享用美食,如圖:我的午餐~


—————————————————————————————————————————————
安藤忠雄 21_21design sight 美術館
票價:1100日元

這個美術館位於六本木附近,離前面介紹的國立新美術館不遠,步行就可以到了,不過如果後面要去六本木之丘看全景的話,路線最好是 21——國立新美術館——六本木之丘

話說自從認識到建築的魅力以來,安藤忠雄大師設計的作品一直就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這也是我來到日本看到他的第一個建築,簡直是興奮得不得了。一個簡單的美術館,看了一個多小時。

當讓 21_21design sight 美術館其實並不只是安藤大師設計的,它是由三宅一生基金會統籌設計,除了三宅一生之外,尚有三位不同領域的設計大師共同攜手完成,包括建築師安藤忠雄、產品設計深澤直人及視覺設計佐藤卓。

為了不破環周邊的環境,建築在設計時非常低調,僅有地上1層、地下1層,且沒有四面牆壁,因此與周圍的綠色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這也體現了安藤忠雄的設計理念,他的設計裡一直都體現著對自然的尊重和融合,在後面看到的他的作品裡,也會一一感受到。

運用大量清水混凝土與幾何形式的風格,還將三宅一生品牌的“一塊布”(A Piece Of Cloth)理念融入設計,構思了倒三角形的鐵片屋頂。

它的名字由來是一些歐美國家將優異的視力稱為“20/20 Vision(Sight)”,“21_21 Design Sight ”則希望在洞察現在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預見未來之設計”。21中間的“_”,代表了人雙眼間的距離和設計的視角。整體的展覽偏重於生活類的設計。

三角形的建築設計在我們國家並不多見,可以說對於我們而言,三角的設計似乎與風水而言,並不是很好。但拋開風水,我們可以看看三角形的面是如何進行銜接的,還是挺有趣。

負一樓和樓頂的空間也都是銳角,等寬的落地玻璃,使得即使處於地下,光線依然能夠充足的照進來,且落在牆上,形成豐富的光影。


這個簡單的建築空間裡,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這個空間的設計了,用了兩張圖拼接來展示。
圖1 簡單的說其實就是一座樓梯,但是它包含著安藤大師最常用的元素之一,片牆作為隔斷,將一個普通的建築空間,劃分出了好幾種體驗。哪幾種體驗呢?見圖2

圖2裡的第2張圖可以看到樓梯一個面的情況,而轉角的高臺下面則會出現一個休息空間,看展看累了可以坐下來休息一下。
第4和第5張圖其實是同一個坡度,只是朝向不一樣,而由於設計了坡度,所以上坡時和下坡時的視覺體驗感也有了變化。
第6張圖是樓梯並沒有直接和牆體連在一起,而是漏了一條縫隙,讓光得以透下來,使得樓道不至於太黑。這也是安藤大師常用的設計手法之一,用光!

圖1:

圖2:

下面這張圖是一樓的空間,一個長條形的窗戶,如一個景框一樣,不需要任何裝飾品,牆上就多了一幅二十四時可變、四季可變的天然飾品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木之丘
六本木之丘是東京著名的購物中心和旅遊中心,位於這裡的森大樓,是這次旅行的一個意外之喜,所看到的景象,可以用盛宴兩字來形容。它離國立新美術館不算太遠,走路即可到。

在這座樓裡,有森美術館值得去看看,可惜我們去的時候,剛好閉館,沒能看成。另外,它的展望臺位於該樓的52樓,門票1800円。樓頂有個停機坪,如果要上到露天觀景臺還要額外加500円。票可以在某寶上去買。

趁著太陽沒有下山,我們先上到了最高處的停機坪,360度無遮擋的全景,真的是太震撼了!不過上去的時候,不要帶帽子等容易被風颳跑的物品哦,會被風吹掉的~~

然後,我們下樓回到了52樓的觀景臺,這也是一個360度的室內觀景臺,不僅可以看到東京鐵塔,還可以看到另外一面富士山的日落,東京的若干著名建築也可以一一看見。喜歡攝影的朋友,這裡絕對是一個拍攝東京作品的好位置哦!

上面的圖片為網路圖片,是展望臺室內的景象

剛巧,我們還遇到了血月,月亮紅彤彤的從地平線上升起,凝視著這座繁華的大都市。

晚餐在隔壁的餐廳,吃掉了一座“富士山”

看完夜景,我們繼續很幸運的碰到了52樓的展廳正在進行北齋畫展,以前我對葛飾北齋大師的作品並不熟悉,但是被朋友拉去看了以後,簡直是又震驚了。他最出名的作品是,大家應該都見過的“神奈川海浪”,同時他還畫了富士山三十六景。但看完他的展覽,我更喜歡他中期畫人物的作品,惟妙惟肖,感覺畫中的人都被他畫活了!重點是,每幅畫外好像還有故事。

上面的畫為網路上的北齋作品
—————————————————————————————————————————————
丹下健三——羅馬天主教聖瑪麗大教堂
這座建築始建於1899年,為哥德式木構建築。二次大戰期間被焚燬。在德國科隆的協助下,重建於1955年,由日本建築界的泰斗丹下健三大師設計。

交通:在江戶川橋下,然後步行15分鐘左右可以到,步行的路可以用百度導航,定位很準哦

中間要穿過一片民居,又見日本民居,每家每戶都建的不一樣,甚至有些屋舍的建造材質也不一樣。

但是,他們又有相似的地方,很喜歡用植物裝點屋前屋後,不論是哪種植物的點綴,都讓冷冰冰的建築柔軟了許多,屋舍似乎也變成了一種景緻,讓路過的路人,不禁駐足觀賞。讓我想起賀知章的詩句: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其實,生活不僅僅只是柴米油鹽,衣食住行,有時,細微的添置一些植物,也會多一些詩與遠方。

穿過居民區,轉角則可以看見羅馬天主教聖瑪麗大教堂高聳而別具一格的小十字架,下面帶著幾座鍾,座與十字架設計在一起,使得建築變得更加簡潔。

而主體的立面由不鏽鋼外覆面反射出來的光線彷彿是混凝土建築披上了一件耀眼的衣服,在陽光的照耀下,簡直是閃瞎了眼。

如果有無人機,飛到空中俯瞰,可以看到八塊建築立面摺疊成了一個巨大的十字架。

教堂的建築形態,從每個角度看都不一樣,如此簡單的線條,卻構造出了豐富的形態,真的是佩服!

建築結構由八面牆組成,這些牆壁還充當了屋頂的作用,圍出了教堂的內部空間,唯一的開口是一個垂直式的大裂口,也是教堂內部採光的源頭。

這樣的設計既簡潔,同時又不失神性,而且對光的運用,堪稱一絕。想想後來安藤忠雄大師,設計出光之教堂,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從這裡得到了靈感。

—————————————————————————————————————————————
表參道
表參道是東京最繁華的商業地帶,大牌林立,但對於建築感興趣的我們而言,這裡也是一場現代建築的盛宴之地。

赫爾佐格+德梅隆 · PRADA青山店
立面獨特,如鑽石一般,顯得很華麗,入口也很特別,見下面第二張圖

伊東豐雄 · TOD’S 混泥土與玻璃的結合,構造出的立面和旁邊的樹相互映襯,不知道大師是不在設計建築的時候,能夠與環境更加融合呢?

團紀彥 · Hugo Boss旗艦店

妹島和世+西澤立衛 ·Dior表參道店
一直都很喜歡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 ,他們設計的建築總帶給人一種輕盈感,和曖昧感,有些偏女性的風格,但是能用建築的語言將這種感覺表達出來,也真的是不簡單啊!

中村拓志+NAP · 東急廣場的入口
是一個網紅打卡地,多塊不規則鏡面的疊加,將整個入口與外面的環境連線起來,形成了一個迷幻的視覺感,究竟哪個是裡面,哪個是外面呢?

蘋果店內的樓梯,不知道是誰設計的,但也很有趣,是一條被切開的蘋果皮~~

安藤忠雄 · 表參道之丘
是在“同潤會青山公寓”舊址上所進行的都市再開發計劃,建築區域是道路旁邊的狹窄細長的區域,並且由於是斜坡的地區,不能建造高層建築,可說是很難處理的建築腹地。於是設計師利用一整排的樺木樹,和分三階段漸次降低的建築樓層來調和景觀。

很喜歡這個階梯的設計,將三層聯絡在了一起,同時也是個開放式的空間,感覺小型演出可以在這邊舉行了。

安藤忠雄 · La Collezione
位於路邊,並不起眼的一座複合商業建築,內部空間去異常豐富。

依然用清水混凝土建造,基本構造是由三個直方體和一個21米高的圓筒狀組合,利用相互組合之間微妙的縫隙空間創造出迴廊,螺旋階梯,和臺階狀廣場,讓人宛如迷宮之間。

為了配合圓柱的建築,電梯門也設計成了弧形。

出口處的鏡面設計,讓建築又與周邊街區相呼應

隈研吾 · 根津美術館


(未完待續)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