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總下雨,一下 下一天,不適合拍照出遊。逛藥妝店和商場吧!
依舊,起床已中午,媳婦化妝,我刷YouTube。飢腸轆轆出門吃飯,樓下有家吉野家,嚐嚐味道和國內有什麼不同。點了一份牛肉飯和一份壽喜鍋。


肉量非常小,可能我點成小份兒了。沾雞蛋吃,味道絕了,讓洋蔥牛肉的回口甜發揮極致。
這幾天吃飯,基本到飯店,就會給你上一杯冰水,帶冰的那種。如果你想喝熱水,你跟他說hot water,他們也不一定聽得懂。在日本熱的是“湯”,當然,你不能給服務員只看湯,要不然人家以為你要洗澡呢。。。要熱水的正確方法是“湯茶”,日本基本都喝茶,但是日本的茶文化卻源於中國呦。厲害了我的國!!
吃飽陪媳婦開始漫長的代購化妝品。。。好累,比爬山都累
,買的各種沒聽過的牌子。。。無聊
晚上吃頓好的吧,烤肉走起,搜到一家價格實惠的店,服務員都會中文不錯。最關鍵的是飯店就在酒店樓下


這次吃肉吃到傷。。。最後實在受不了了,點了一盤生菜,簡直人間美味!!
吃完去藥妝,路上遇到看到個甜品,好誘人,來都來了嚐嚐。

味道很濃,慢慢品,非常好吃!!
酒店附近有個很大的商場big camera,名字很大氣,進去以後小的難以想象,別說過道能不能錯開走了,自己轉個身都費勁。然後人還特別多。煩!!!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2032498.html
日本神戶+大阪+京都三地遊,獨家分享我在日本學到的實用小妙招!
大阪關西機場出來,我們第一站,前往遊客相對較少的神戶,出關口,右手邊走到底,會看到一家小的賣前往神戶的高速船票的店,從機場到船碼頭的大巴則是免費的。到車站一看,果然人比較少,日本車站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引導大家排隊。4月底的日本還是有點寒冷,我穿著大衣還有點打寒顫。大巴到碼頭後,司機會等前面的車都接好遊客後再開門,保持井然有序。高速船大約30分鐘可以到達神戶機場,直接聯通地鐵站,日本地鐵給我最深的印象莫過於一塵不染的玻璃,映照出美麗的風景。一路駛過神戶港、動物園……我們在三宮站下車。 1.在日本的第一餐竟是中華料理!可是垃圾該扔哪裡呢? 我們住在大丸前站的tokyu rei酒店,旁邊就是中華街(日本人稱之為南京町),我們完全沒想到在日本的第一個景點竟會是中華街……新舊天皇更迭開啟十連休長假,中華街上人山人海,格外熱鬧,我第一反應這裡應該都是中國人吧,結果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竟只有我們兩個說中文……兩旁的小店佈滿了各種中國小吃,小籠包、粽子、豬豬包、類似肉夾饃(不同的是饃饃裡夾得是一片完整的五花肉)、炒麵、擔擔麵、雲吞麵……除此之外,還有快餐式的神戶牛排。店主紛紛用日語大聲攬客,我們點了小籠包,站在街邊吃,味道有點像超市賣的南翔小籠加熱版……中華街的中心是一箇中式亭子,周邊圍著12生肖的雕塑,以及大熊貓雕塑,日本人紛紛圍著拍照。吃完小籠包,我本能地到路邊找垃圾箱,結果完全沒有……那麼手上的一次性碗筷該扔哪裡呢?逛了半圈還是沒看到,又不知道該怎麼問,突然聽到旁邊一家店的店主和她的店員在用中文聊天,我靈機一動,找她們問吧。 她們告訴我,垃圾只需要交還給你買的店家即可。 原來如此(這也是日本人的生活常用語,日語なるほど”或“そうか”/“そうですね” )。學到一招! 2人均兩萬的神戶和牛,竟然還有很多學生光顧? 到神戶,最不能錯過的當然是赫赫有名的神戶牛肉了。神戶做牛肉的店也是多如牛毛。本來準備預約雪花牛,可惜時間太趕,沒有預約成功,於是只好在飯點的時候靠大眾點評一家家去找,其實還是有點難,日本餐飲店太多,門面狹小,廣告牌鱗次櫛比,我們看環境,如果人太少,也有點不敢進去!最終我們決定去找了八坐和,座位在二樓,服務員最初用日語和我們交流,發現我們露出疑惑的表情後立馬切換到了英語,本來準備單點沙朗和菲力牛排,服務員向我們推薦了更划算的套餐,包括牛肉刺身、牛排、沙拉、甜點,價格和單點差不多。 一上來的牛肉刺身和牛肉壽司令人回味無窮,這是我們第一次吃到牛肉刺身,顏色紅亮,晶瑩剔透,牛肉雪花紋理分佈均勻,入口滑嫩,香氣四溢。牛排選擇了五分熟,一咬下去,肉汁濃密,沒有普通牛排的生澀顆粒感,廚師很貼心地把牛排切成一口一口的分量,每一口都讓人很充實!這是我對神戶牛的最大印象,非常香、滑、嫩、濃! 吃完牛排,等甜品的過程中,我環視了一下週圍,除了一桌六人座是一個大家庭外,其他都是三三兩兩的朋友,還不時有學生模樣的年輕客人進來。隔壁一桌客人正在和金牛獎牌合影呢!原來基本每家神戶五星和牛餐廳擁有一座金牛獎牌,證明牛的出身和血統。好多進來的客人都似乎是衝著獎牌來的。 好東西當然離不開高價格,買單一看38000多日元(約2000多人民幣)。不過我們做好了預算,因此也沒有太意外,不過對於學生時期的我而言,肯定是承受不起的啦。想著看到好幾桌非常年輕的客人,如果真是學生,也要攢挺久的錢吧。不過為了這一頓,還是非常值得,有吃有喝還有拍! 3如何在日本餐廳要熱水?——源自獨特的日本拉麵店體驗 在神戶的第二天,我和L君決定去吃從地鐵三宮站到旅館途中一直經過的拉麵店——豚骨屋,店很小,我拉開移動門,狹窄的過道後襬放著兩三條長桌,沒有服務員來招呼,L君說外面的人看你呢?急忙退出過道,門外站著兩個年輕的日本小哥和一對日本老夫妻,我看兩位日本小哥高中生的模樣,於是拿出手機點開翻譯神器——google翻譯就和他們聊了起來, “你們在排隊嗎”,我把翻完文字給他們看,兩個日本男孩熱情地應答了起來,原來因為過道太狹窄,他們就直接在店外排起了隊,我用日語單詞加翻譯軟體加比手畫腳和他們交流起來。 拉麵從本源上並不算是地道的日本料理。從名字就可看出,ラーメン,使用片假名。日本的拉麵店面積都比較小,大部分沒有點餐服務員,而是顧客自己使用拉麵投幣自助機來下單付費,兩位日本小哥推薦了最經典的是豚骨拉麵,如果要大份,再點一下“大”的按鈕,不過對於我們這樣的遊客,首先碰到的是口袋裡掏出的都是5000整的大鈔,可是機器只收小面額的鈔票,咋辦?排在我們後面的日本老夫妻也翻開錢包看是否有零錢換給我們,於是,還是要請小哥幫忙了,可惜他們也沒有零錢,我靈機一動,請他們幫我向廚師求助,幾句話廚師就跑到自助點單機裡拿出了零錢換給我們。點單成功,再拿著小票給到服務員即可。 這是第一次在日本吃拉麵,湯頭濃郁,麵條勁道,招牌的醃筍、紫菜和豬肉當然不能少!不過對於清淡飲食的我,真的被日本拉麵鹹到,急需一杯熱水解救!店裡有免費提供冰鎮的大麥茶水,然而我此時需要的是熱水。怎麼辦?當然還是求助剛才遇到的兩位日本小哥。 熱水,中國人生存的必備之物。日本人卻完全Get不到我們的點。我想當然地直接翻譯成了あつい(熱い)みず(水)——熱的水。日本廚師聽到,以為我是要お茶,並表示他們不提供熱茶,我立刻搖頭,短頭髮的日本小哥有點懂了,用獨特的日式發音問是不是Hot water(日本人會發成ホっトー ヲーター),我點頭,日本廚師突然理解了我的意思,用英語而言,其實我要的是Boiled water,煮沸後的水,這對於餐飲店而言覺不是難事,終於,熱水要到了!那到底熱水用日語怎麼說呢!原來叫做おゆ(湯),湯原來就是熱水啊!那配飯的湯用日語又怎麼說呢?就是スープ,也就是英語的Soup! 日本廚師教我,下次如果你需要熱水,請說 おゆ(o yu)をください! 日本小哥解釋道,他們幾乎完全不喝熱水,餐廳裡一般都是提供冰水或者冰茶。回國後,我一直想著這件事,於是查了一些資料,以下摘一些文字:日本的自來水是可以直接飲用,但日本人總覺得直接喝這些水的話,味道會不好,可是加入冰塊變成冰水的話,就能中和自來水的味道,喝起來就較好,喝冰冷的水會比溫水更少感覺到異味,口感更加清冽,長時間也就習慣這麼喝水了。在日本早期製冰不易,即使冰製成後也會因為運輸不便減少,因此早期冰水不是人人可享用的,只拿來招呼貴賓,熱茶反而易取得而不稀奇。時至今日,雖然製冰已經變簡單了,但冰塊很珍貴這樣的觀念已深入日本人心,於是在餐廳送上冰水,是日本人對客人的一種尊敬和心意。 PS,附上一段對日語書本里對水的詳細解說:日本語の「湯」は,「一度沸騰させた湯」は“開水”,風呂などの「溫度の高い湯」は“熱水”という.また,「湯ざまし」は“涼開水”,「さゆ」は“白開水”,「ぬるま湯」は“溫水”という.なお,「生の水」は“生水”,「冷たい水」は北方では“涼水”,南方では“冷水”といい,“開水”“熱水”にそれぞれ対応する.⇒【水】 4日本人鍾愛不已的そば(蕎麥麵soba)到底什麼味道?——我在京都小巷裡吃到的人生第一碗そば。 古都京都的花見小路,兩旁琳琅滿目的特產店和餐廳,令和第一天,京都的大街上烏泱泱的人,街道兩旁的燈柱上掛滿了令和的宣傳旗,而我和L君剛從另一個高密度的景點伏見稻荷大社過來。 京都很古樸,日本傳統的小屋,穿和服的男孩女孩也多了起來,下午四點,好多餐廳還未開業,我們找了一家咖啡店一邊消磨時間,一邊大眾點評上搜尋餐廳。京都是米其林餐廳最為集中的地方,走在京都的街邊,常常某家看著不起眼的小店就可能是米其林餐廳。豆腐是京都最為出名的食材。不過我們的晚飯並沒有品嚐豆腐料理,有些店太貴,而有一些又已經預約滿了……於是兩個人出了咖啡店,在京都的小巷裡隨意轉轉。這時,我的目光被そば兩字吸引。 去日本之前,L君非常痴迷於一部講日本美食的動漫《食戟之靈》,裡面經常提到的一道料理就是そば。對於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則是《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裡一篇課文中吉田課長提到的一句話,いつもは そば屋(や)で そばか うどんを 食(た)べます。他的一句話提到了日本的三大面(烏冬面,拉麵,蕎麥麵)中的兩樣,不過似乎只有蕎麥麵勉強可以算得上是日本的本土發明。在中國,烏冬面和拉麵比較常見,蕎麥麵似乎不太有。 走進そば店裡,一個客人都沒有,料理臺後的廚師倒是站了三四位。女店長坐在一角落抽菸,看到我們立刻迎了上來,一看嚇一跳,她竟然長得好像宮崎駿動畫裡的女巫婆……看來繪畫果然也是來自生活。她猜到我們可能是中國人,試探問了一句China?我們點頭,另一位服務員大叔(也可能是廚師,總感覺日本小店裡廚師常常也兼著服務員的工作)拿來了附有英語的選單。翻看一看,全是そば。 於是開始看圖說話,可惜圖片太小太模糊,只看得懂招牌天ぷら(天婦羅)そば,有幹拌的也有帶湯的,L君點了這個,我翻半天,因為我不太能吃海鮮類的東西,所以一直在找類似豬肉或者雞肉澆頭的面,看到一個にしんそば,看著好像很清淡的樣子,以為是素面,於是就點了。下完單,抬頭一看料理臺上有各種推薦,於是討論了起來,女店長以為我們是要反悔,匆忙跑來提示“No change”!料理臺後的師傅們開始坑次坑次煮起面來,女店長又坐回角落,自顧自地數落著這家店的衰落……ps:這家店全是上了年紀的店員,估計應該是家老店。 招牌天ぷら(天婦羅)そば上來了,炸好的天婦羅酥脆,兩隻大蝦,一塊青椒,一塊紅薯,そば被擱在竹盒子上,大叔提醒我們要蘸醬(他稱之為Japanese sauce,有點像醬油),不一會兒,我的にしんそば也上來了,傳統的湯麵形式,一吃傻眼了,好大一股魚腥味,筷子一番,下面一條醃魚。 百度後才知道:這就是京都知名料裡之一的「鯡魚蕎麥麵」(にしんそば)。在蕎麥麵上放上煮成甜辣口味的鯡魚,湯頭的特徵則是使用柴魚、薄味醬油和昆布的高湯,有著清淡卻又高階的口味。在日本的大晦日(除夕日)有吃蕎麥麵的習慣,雖然根據地區不同,吃的蕎麥麵種類也有所不同,但在京都較常吃的則是鯡魚蕎麥麵。在京都市四條大橋附近的南座旁的「松葉」,據說是鯡魚蕎麥麵的元祖店鋪,不過幾乎在京都大部分的蕎麥麵店都能夠吃到鯡魚蕎麥麵。 欲哭無淚。料理臺後的幾個廚師大叔盯著看我們的反應,そば面本身比較清淡,質感略硬,不像拉麵、中國的切面那樣爽滑,我並不是很習慣,想和L君換,他不滿,只好把魚夾給他,就著天婦羅的,本著禮貌而不浪費的原則,把面吃完了。 結賬時,看著大叔們殷切的目光,我還是忍不住讚揚了一番,とてもおいしいです!沒辦法啊,看得出大家對這家店還是充滿期待的,還是要給大叔們來點加油才好!感謝他們的辛勤勞作,大叔們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還要加上一個標準日式90度鞠躬才足夠! 5京都的鴨川裡真的有鴨子哦! 吃完蕎麥麵,我們本準備回大阪,走出店門,夕陽逐漸西下,天空呈現一種神祕的灰紫紅色。街上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地鐵站邊上是一座大橋,無數人穿行其間。低頭一看,一條大河。這就是著名的京都景點之一的鴨川。鴨川比較淺,但堤岸很高,很多餐飲店把直接豎著高聳的木架把靠鴨川的一面做成了露天的餐廳,讓客人邊品味美食,邊欣賞美景。在我看來,鴨川是一條完全不同於我以往看到的河,極其清澈,極其寬闊,完全沒想到在繁華的城市能看到這樣一條充滿田園氣息的河流。在城市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鴨川的魅力如此之大。沿著堤岸一直走,一群人在拍著什麼,原來是野鴨,哈哈,掛不得叫鴨川! 6動物園是我們到每個城市的必去點…… 在大阪的最後一天,上午去了通天閣,通天閣就類似上海的東方明珠,不過沒有那麼高~中午吃了大阪的經典特色,大阪燒,和心齋橋賣的很不一樣……店主是當場烹飪,有點像特板燒。吃完飯,正當我們糾結著下午去哪裡打發時,我們走到了天王寺附近,L君是個十足的動物迷,於是我們決定去天王寺動物園,人多到不行,排隊就排了半個多小時……在動物園,我最大的收穫是學習到了很多動物的日語發音,尤其有不同家長和孩子會一遍一遍驚奇大喊,還是非常有趣的經歷。否則我根本不知道那些熟悉的河馬、長頸鹿、犀牛、山羊是怎麼說呢! 7一場誤會後的熱心,老爺爺送我們去機場! 在日本地鐵上坐到了位置,我開啟手機開始看視訊,拿著手機,手太酸,於是放到了行李箱的小把手處。突然對面有人叫我!哈?!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原來他以為我在偷拍他!老大爺,您真是誤會了啊。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問我來自中國哪裡?我說上海。他竟然跟我攀談了起來,他說他四十年前到過上海,那時候還沒有那麼多高樓大廈,如今的上海堪比紐約了吧。 下了地鐵,他還熱心地指點我們乘直梯,竟然還在出口處等我們,告訴我們坐哪一路列車……真是受寵若驚!道別時,他竟然還用中文說了一聲謝謝。突然很感慨啊! 對我而言,過程總是比結果更我印象深刻,無論是日本小哥的耐心解答,還是日本老爺爺的友善幫忙,都讓多了新的認識,感謝他們的幫助,讓我的日本遊充滿愉快!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5329151.html
帶著全家闖關西
五月天,春暖花開,旅遊季。 之前跟團遊過歐洲,巴厘島,體驗都不好,上車睡覺,下車看廟的走馬觀花,根本無法稱之為旅遊。於是19年始便計劃一次國外自由出行,一是為鍛鍊自己,二是為3歲的小女開闊一下眼界,三是為犒勞妻子和老媽帶娃的辛苦。 目標選定:日本 原因:俗話說想看明朝去韓國,唐宋看日本,中國在歷史的長河中失去了太多的傳承,夢迴唐朝,令人嚮往。拋開民族情緒,我認為日本作為亞洲唯一發達國家,在歷史傳承、經濟發展以及人文教育方面,還是有大量需要國人學習的地方。而且日本旅遊業高度發達,交通便利,社會治安好,並且日本文字源於漢字,大街小巷很多片假字,雖不知道讀音,但也能猜一個大概,對我這外語小白來說,也是一個幫助。 選定路線:關西地區:京都→城崎溫泉(豐崗市)→大阪→奈良 時間:10天含往返(5月3日至5月12日) 看了大量的攻略遊記,10天時間足可以走一趟日本關東和關西兩個地區,但考慮娃尚小,行李多,如果往返兩個地區太折騰,所以選擇了以大阪為中心的關西地區,但老媽提出要感受日本溫泉的想法,搜遍各種攻略,關西地區唯有豐崗市的城崎溫泉屬於日本正宗,日本名人墨客都喜歡去該地區泡溫泉,所以加上了溫泉一日遊的行程。 準備工作:除簽證手續外,提前預定了機票、所有住宿酒店、關西通用ICOCA交通卡、日本移動手機卡一張、移動wifi兩個(老媽和老婆各一個,以防走散無法聯絡)、京都嵐山小火車車票(網上提前訂,日本落地後機場取。優點:方便。缺點:貴。如現場排隊買票,費時費力,一小時一班的小火車,好時段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所以,忍了)、大阪環球影視城門票(我沒有另買快速票,基本上所有專案小娃都玩不了,刺激專案我們也不敢坐,乾脆以逛為主,真想玩的專案,現場排隊,但排隊時間30分鐘以上) 吐槽一下:在定好機票(低折扣機票,不能退改簽)以及酒店後,4月份國內突然宣佈5.1假期由1天變成4天。同時日本宣佈開啟令和時代,5.1前後開始史無前例的10天長假。本來我就反感假期出遊,這次我們不但沒有避開國內假期高峰,還成功的滾進了日本的人潮。氣的我差點一口鮮血噴在電腦螢幕上。 一切準備OK,出發: DAY 1 京都 小娃去巴厘島坐飛機7個小時,非常聽話,不哭不鬧,所以日本飛行2個半小時根本沒有問題,而且還非常期待。 從關西機場落地已是下午,乘坐JR特急(相當於國內動車)約1個半小時直達京都站。 因為第一次自由出行,預定的酒店全部在地鐵交通樞紐附近,出行極為方便。下了火車,直接Google地圖導航到酒店,走路10分鐘。初到日本,第一感覺就是街道乾淨。房屋,汽車,包括垃圾車都乾乾淨淨,讓人一下就覺得這個城市秩序井然,全家人無不讚嘆。 放下行李,直奔京都站旁伊勢丹10樓拉麵小路吃拉麵。大眾點評找了家一辛舍拉麵(門口招待大爺很有範兒),門口先點餐,叫號進,由於看不懂日文選單,看圖哪個順眼就點哪個,輪到我們進入時,就餐位置已經擺好了3套餐具和一套兒童餐具以及寶寶椅。拉麵味道不好,有點臭臭的,感覺應該是蝦醬,小娃吃一口再也沒有吃,哭鬧著要走,最後買了一個冰淇淋才使她安靜下來,也因此小娃走向了一條吃冰淇淋的不歸路。 第一頓晚餐,4個人基本都沒吃好,好歹回來路上很多便利店,買點便當和零食當夜宵。順便熟悉一下酒店周圍環境,街拍兩張。 DAY 2 京都:嵐山 嵐山位於京都市西北部,是京都著名的風景區,有京都有第一名勝之稱,主要遊玩景點:嵯峨野小火車,野竹林、天龍寺、渡月橋等。 小插曲1:我們上午10點出發,由於提前預習了行走路線,胸有成足領家人乘坐地鐵,但一到京都站裡,直接被各種進出口和地鐵線路搞暈,我樓上樓下竄,找地鐵入口,還把家人領進了商場B2層的菜市場轉了一圈,急的我是一頭汗。老媽也是有些不耐煩,催著我找人問。我硬著頭皮找到問訊處,跟服務人員拽英語問路,對方直接用標準普通話回我,“先生,下了這個樓梯,右拐就可以進站了”。我靠!姐姐,我說的英語有這麼像中文嘛,好歹我正兒八經自學了兩個月口語呢。太傷自尊了! 日本地鐵確實太複雜了,高鐵、火車、電車、地鐵全部混織在一起行走,同一條線路有各種車次:特急、準急、普通。而且不同的車次停站不同,可能是因為日本國家小吧,這樣規劃,節省空間,那執行排程得都多精準,多複雜啊。 直到我們坐上地鐵,老媽還一勁的擔心,是不是坐錯車了。(我這領隊有這麼不稱職嘛 ) 地鐵在嵯峨嵐山下車,出站即可看到嵐山嵯峨小火車車站,果不其然,排隊買票的人多到連成好幾個U型。 還是民族情緒,看到車頭插著膏藥旗心裡就反感。 小火車乘坐的最佳時節是春秋兩季,春季賞櫻花,秋季看紅葉。喜歡日本動漫的朋友一定能想象到,白色櫻花隨風散落,老式蒸汽火車穿行其中的畫面,浪漫還帶有一絲傷感。 小火車在山林間穿行,沿路風景很美,除了藍天白雲,滿眼都是鬱鬱蔥蔥。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嘆山體綠植覆蓋面積如此之高,基本沒有裸漏山坡的地方,一直保持原始生態的模樣。 我懷疑下圖樹木倒塌應該是小面積山體滑坡造成的。 小火車全程共3站,單程25分鐘。我定的往返票,到終點站後接著返回,提前一站在嵐山站下,順路進入野竹林。 你以為該景點是下圖這樣的嗎: 但實際上這樣的: 滿眼的人啊!照像都沒地站,惹得我實在無心停留,匆匆打卡幾張照片,帶著全家往前走。 穿過野竹林馬上可以看到天龍寺。天龍寺面積不大,類似蘇州園林似的日式園林,日式寺廟在豌蜒盤旋鬆柏樹下顯得更加古韻古色。 天龍寺可以花300日元進去逛一圈,感受下日式小屋氣氛。但臨近中午,小娃根本無心美景,又晒又餓,哇哇哭,一家人趕緊回到主路找地吃飯。但還是不合小娃口味,基本沒吃。 飯後,沿主路向南,到達渡月橋。 渡月橋是跨越桂川的一座橋,也是日本古人留下的一道美景。 小娃天生對玩水這事毫無抵抗力,我陪她在橋邊玩水近一個小時,最後還是買了冰激凌哄著才走。回來的路上各種特色小店,逛吃逛吃。碰上一藥妝店,老媽和媳婦鑽裡面就沒出來。 本來行程還有一個伏見稻荷大社,但時間已全被小娃玩水和購物耽誤,而且又拎著一大包藥妝,一家人也累得不行,我決定直接回酒店休息。而且小娃一天沒有好好吃飯,得趕緊找點適合小娃口味的食物,最好是包子和粥。 回到京都站,各種飯店菜品大同小異,小娃嘴刁的很,根本不會吃。 嘿嘿,還真找到了一家包子鋪,551連鎖包子鋪(應該是這名 )。排隊買的人還挺多,味道應該不錯。買了4個豬肉大包,40多塊人民幣。我想這價格要在國內,開業即關門,根本活不到第二天。服務員還給我4包黃色蘸料,這是什麼?服務人員說的我也沒聽明白。 回到酒店趕緊先喂孩子吃飯。我靠!!包子皮是甜的!餡還不鹹!別說小孩不吃,我們都咽不下去。要不是看在40多塊錢人民幣的份上,早扔垃圾桶了。幸好有蘸料,開啟料包一嘗,我靠!是芥末!當時我就想找那些買包子的日本人給我示範一下,怎麼把甜包子蘸芥末吃下去的。 湊合吃點飯後,時間還早,全家決定去附近商場逛逛,別說,還真讓我們趕上了,由於令和元年,很多商品半價銷售,又是一陣血拼! 小娃在商場裡也玩的不亦樂乎。 DAY 3 京都:伏見稻荷大社→清水寺→八阪神社…
日本-聆山戀海-7天6晚
Day1 精心準備,整裝待發 北京~東京(羽田) 12:50~17:25 入住 幕張新大谷酒店 飛機一落地,透過狹小的機艙窗看外面雨嘩啦啦的落下,Hi Tokyo!我們這一路有驚無險的來啦! 一個小時行程,抵達千葉縣幕張新大谷酒店,下雨沒拍照,容我盜個圖吧~ 附近就是OUTLETS和JR海浜幕張駅,可惜日本商場大部分晚上8點就關了,只能在附近找地吃飯。 大眾點評找了家“海產物居酒屋”,開吃。第一次來日本用PAD點菜,語言不通,就下單問題,差點沒跟媳婦鬧掰,還好最後成功吃上了。抱歉,忘拍照片了,小遺憾。 其實在北京出發時好想在海關那裡拍一張留戀一下的,可惜由於取WIFI沒拍成。 Day2 史上最強颱風19號海貝斯來襲 入住 機器人酒店 今日行程:酒店避難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日本史上超強颱風19號海貝斯來襲,據說是日本60年史上最強颱風了。 9點多到達了我們的避難酒店“機器人酒店”,一家非常有特色的酒店,全程無前臺,高模擬機器人和全自助Check in/out。 到達太早,酒店還沒能Check in,但騰出了餐廳讓我們避難,客房服務員們加急清理客房連前臺也都去參與了。 11點了大家都很疲倦,有的在自娛自樂,我倆在玩飲料販賣機,居然有個小朋友在瘋狂的輸出補作業... 一直到12點才辦理了入住,中午依舊是下著淅瀝瀝的小雨,我們穿著雨衣打著傘,去了對面的吉野家,我點了秋葵牛肉飯,媳婦點了個生雞蛋大阪燒泡菜芝士牛肉飯,日本的吉野家牛肉飯和國內吃著沒啥區別,但是種類卻有很多。 下午基本就在酒店待著了,開始了真正的避難之旅。像我這樣的人是待不住的,依然冒著大雨去了Family Mart便利店的小角落尋找所謂傳說中的“小黃書”。有些雜誌封面極具誘惑,不漏點,但裡面卻是特別大膽帶劇情的日文黑白動漫,畢竟是黑白動漫又看不懂,沒意思。不過不遠處的Lawson便利店,讓我看到了一些勁爆的,彩頁全露點小黃書,有好多AV的介紹,偷怕之類的,但是沒有劇情,看一會就視覺疲勞了。 回去的路上,颱風真的來了,風在吼雨在下,雨衣壓根就不管用了,打包了一碗吉野家鰻魚牛肉飯回到酒店全身衣服鞋都已經溼透了,颱風天氣有點讓我感動的是日本開啟了全日本免費WIFI所有人都可以上網,好人性化啊。 捎帶一句,日本好像經常有颱風,所以他們有些會選擇住酒店避難,並且便利店的水啊便當啊都會被一掃而空。 吃完飯來體驗了一下酒店的收費洗衣烘乾服務,洗完再烘80分鐘花了90元。 Day3 鎌倉高校前站、富士山 入住 Dormy Inn連鎖酒店 今日行程:鎌倉高校前站、富士山。 日本酒店的早餐都是西式自助餐,有烤麵包,牛奶,蔬菜水果沙拉,我還是蠻愛吃的。 NO.1 鎌倉高校前站(灌籃高手片頭場景原型)鎌倉高校前站緊鄰大海,是江之島電鐵線沿線的一個無人車站,好多遊客都去那裡衝浪,波濤翻滾的海水,一波波襲來,有點秋水與長天一色的感覺。 體驗了途中的小火車,做到了終點站,繼續出發去往富士山。 沿途在大巴上不停的看富士山,雖然還沒冷到下雪的時候,山上還沒有落雪,但是遠觀有白色雲團環繞依舊還是美美的,似人間仙境。 途中經過高速服務中心,吃了頓簡餐,逛了逛服務站的商店,不禁感嘆,簡直就是“駕駛的天堂”。中國是不是要開始反思了? 受颱風影響高速封路只能走國道,慢悠悠開了5個多小時,才到富士山,悠哉盤旋而上,天都快黑了,也沒拍到啥,有點小遺憾。 晚上,酒店附近好多居酒屋,逛了一圈找到一個昏暗的小酒吧,喝了幾杯,紅酒,威士忌,啤酒。後來王導也過來了,喝了一圈。 Day4 高山陣屋、白川鄉 入住 高陽酒店(這個酒店好舊啊,有點次) 今日行程:崎阜縣高山陣屋、白川鄉合掌村。 去往崎阜縣途徑某高速服務站,發現了王導推薦的號稱“葡萄中的奢侈品”-日本晴王葡萄,像咱國內賣的陽光玫瑰,2400日元合人民幣160元一串,果斷入手奢侈一嘗,這如果要是在國內還真是挺敗家的。 晴王葡萄果實脆滑爽口,無籽,味道香甜,吃起來還有一股玫瑰花香,每一顆都晶瑩剔透,水潤飽滿,肉質細膩,果肉鮮脆多汁,濃郁的玫瑰香味,香氣宜人,口齒留香,滿滿都是陽光的味道。吃上一口會讓你感覺它甜的持久,甜的濃郁,甜的無與倫比,甜的心花怒放。很高的讚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