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本文是在旅行全部結束後,根據對當時的回憶寫下的,目的在於記錄下本次出行在交通、住宿、行李、打卡點、美食等方面所積累的經驗,以饗後人。由於沒有養成凡事都拍照記錄的好習慣,這篇遊記會更依賴文字描述,廢話極多,且夾帶私貨,請注意噢。具體每日行程如下:
2.8:上午落地關西國際空港,前往大阪城天守閣。中午入住民宿(近西大橋地鐵站),下午及晚上在心齋橋逛。
2.9:上午出發前往姬路,但時間仍不足以在姬路城天守閣關門前進入內部參觀。晚上返回大阪,繼續逛心齋橋。
2.10:原計劃前往奈良,但在生駒換乘時恰逢列車事故,只得返回大阪,遊覽日本橋、道頓堀一帶。
2.11:前往奈良,遊覽唐招提寺、奈良公園及春日大社,東大寺來不及去。
2.12:前往京都,中午到達,入住民宿(近五條地鐵站)放下行李後遊覽伏見稻荷大社。
2.13:乘坐巴士依次遊覽了金閣寺、龍安寺、晴明神社、衹園花見小路。
2.14:坐新幹線前往東京,入住民宿(近白山地鐵站)後前往上野一帶。
2.15:在秋葉原呆了一天。
2.16:依次前往池袋、中野、新宿。
2.17:前往涉谷、原宿,晚上到羽田國際空港,行程結束。
人物包括:
我爹,攝影愛好者,目標是拍照和看看攝影器材。
我媽,2.14後加入行程,目標是買買買。
我,日本史聖地巡禮+日本菜+手辦收藏和日系服裝風格愛好者,目標是打卡、吃好吃的和撿漏。
可以看到這次的行程安排在十天內一共前往了大阪、姬路、奈良、京都、東京五個城市,然而幾乎每個城市的可玩/逛性或所需時間都被低估了,整個行程顯得十分意猶未盡。但也因為踏足地點較多,積累了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寶貴經驗。

二、交通

1.飛機
這次出行決定得比較倉促,買機票時已經是一月底,機票價格較高,因此我們選擇了廉價航空,且由於廣州票價貴,出發和落地都在香港(實際上這是一個失誤,後來我們找到了廣州出發且票價較低的廉航機票,可免去廣州與香港間的交通費和過關的麻煩,然而機票並不能退改)。我們是在攜程買的票,去程是日本樂桃航空的空客320,三人總價3817;返程是香港快運航空的空客321,三人總價7758。這是我們第一次坐廉價航空,我們著實希望不要再有第二次,因為體驗確實很差。
廉價航空的行李攜帶非常苛刻。樂桃航空手提行李限7kg、50×40×25cm,沒有免費託運額度,我們買了兩個20kg額度,每個236元;快運航空每人只可攜帶兩件手提行李,揹包挎包購物袋等均算作“一件”,且每件都不能太大,我的一個手辦盒子就被認為是太大而必須託運,幸而加了“易碎”標籤後,並沒有受到很大損傷;免費託運額度每人20kg、長寬高之和不超過158cm,似乎可以多人相加計算。
飛機上所有吃喝都要另外付錢。座位很窄,稍胖的人會坐得很難受,而且和鄰座容易相互影響。從辦值機手續時排隊開始,到登機、乘擺渡車,插隊問題屢見不鮮,使得剛被日本人的謙和有禮慣壞的我相當不習慣。返程時還十分倒黴地遇上了非要放倒椅背的前座。諸如電影、音樂之類的更不可能有,確實是只管把人送到了事。

2.交通卡
(1)關西周遊卡
在去之前,為了複雜的交通優惠卡做了很多功課、看了很多介紹、算了很多數,最後在關西空港一落地見到一箇中文的交通卡出售點,發現其實一張卡就可以解決問題。我們買的是關西周遊卡(KANSAI THRU PASS)三日券,5200円,能夠乘坐關西境內除JR外的幾乎所有車,線上路網內任意換乘,解決了我們在關西前三天的全部交通,範圍詳見概述中的行程表,如果奈良能夠按計劃前往的話還可以省更多錢。買卡的時候會附贈一張關西周遊卡所含線路的地圖(不買則沒有),可謂是不離手的旅行神器。
在省錢的前提下,這種一卡通還有一個優點是容錯率高,不用害怕坐錯車給冤枉錢。
此外,還可以買一張icoca儲值卡,沒有價格優惠但可以免去買票的麻煩,在優惠卡範圍之外的情況下很有必要。

(2)京都地鐵巴士兩日券
京都由於保護地下文物的原因,地鐵只有東西向、南北向兩條,大量的交通要通過公交完成。京都的優惠卡包括地鐵巴士一日券900円和兩日券1700円,兒童半價,據說還有巴士地鐵二選一的一日券600円,但我在當地領到的宣傳單上沒有列出。有前輩介紹一日地鐵+一日巴士最省錢,但我們不想費勁安排線路就買了兩日券。
坐一次地鐵或者過一次公交車上的機子,日期就會被列印在兩日券上,這之後坐公交只要下車時向司機出示就好了。下車結算有一點好:不必在公交來時手忙腳亂地掏車票上車,只要在到站前好整以暇拿在手裡就行。

上述的兩張卡使用體感都很好,搭車方便了很多,但具體省錢的多少我們沒有仔細算。在東京由於需要在JR線和都營線間頻繁換乘,我們沒有買優惠卡,僅用icoca卡,大約用了2000円。
日本的地鐵需要隨時仔細看清楚指示牌,否則很容易繞路甚至上錯車。有時候也會出現令人難以理解的指示,要做好問路的心理準備。工作人員的英語還可以,有日語來湊更好,雖然很多時候不用我開口他們就主動跟我講英語了。另外,JR新宿站是個永遠的噩夢,廣州的體育西路站和它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

3.重要線路交通
(1)關西空港→大阪市區:乘坐南海電鐵可進入大阪市區鐵路網,月臺不難找,但是到著列車並不止南海電鐵一種,上車時一定要看清楚
(2)大阪市區→姬路:我們的目標是姬路城,在大阪市區乘地鐵到梅田站,乘坐山陽電車至山陽姬路站步行可至。我們上了一輛直達快車,很多站與地圖並不吻合,但最終在山陽姬路站下車並無問題。
(3)大阪市區→奈良:市區內地鐵換乘近鐵,如果是像我們一樣從中央線過去,要在生駒再換乘。
以上均包含於關西周遊卡範圍內。
(4)大阪市區→京都市區:乘地鐵到梅田站,換乘新快速到京都站,半小時560円。
(5)京都→東京:乘新幹線,我們坐的是nozomi號自由席,票價13080円,路程兩個半小時。列車的1、2、3車廂才是自由席。這段路跨越了關西關東,除了巨貴的JR PASS似乎沒什麼優惠卡能包含。
(6)東京→羽田空港:乘JR山手線到品川站換京急線即可,直接刷icoca卡或西瓜卡就可以。

三、住宿與行李準備

本次的住宿都是提前兩三天才訂的Airbnb,雖不至於沒房子住,但提早預訂選擇總還是多很多,而且有利於提早安排行程計劃。我個人的準則就是一定要有獨衛,有單獨的基礎設施(冰箱、微波爐、洗衣機)最好,離地鐵站越近越好,自助入住最好,有日式榻榻米最好。根據日本的法規,入住時要登記所有住客的個人資訊、護照照片等,甚至有一回要拍視訊。
民宿大多是下午三四點才可入住,與房東溝通後中午十二點一點可以放行李,而第二天十點十一點就要退房。如果早上到達,可能就要拖著箱子先逛一會。我們最後一天是將近晚上十二點的飛機,還好東京到處都是硬幣存包櫃,退房後隨便找個順路的大點的地鐵站就可以把行李存了再去逛街。

去之前聽說會比較冷,但是又有人說羽絨穿不上。我是一個廣州人,而且稍比平均水平抗凍,上身一件保暖內衣+普通毛衣+賣萌款的娃娃裝呢子大衣,下身冬裝短裙/短褲+不加絨的連褲襪(加絨的可能會更好,但過年一下子買不到),鞋子是普通的JK皮鞋,再加上圍巾手套,也差不多了。和嶺南的溼冷冬天比簡直就是小菜一碟。走在街上會有一點冷,颳風會更冷(所以圍巾手套很重要,我不習慣戴帽子),最冷的是站在月臺上等電車。但是一旦連續行走一段時間,或者進入室內,這樣穿就剛剛好。商場、住處都有暖氣,如果在室外不冷,到了室內就會被熱死,想要多逛商場的尤其注意了。十天在生駒、京都、東京分別見到一場小雪,小得都沒法形成積雪然後再“化雪冷”的那種,確似柳絮因風起,並不冷。

要說反思這次的行程,衣服可以少帶點,箱子多騰空點,可以把更多買來的東西塞進箱子,畢竟在機場和出入境的時候少一件東西就是少一個麻煩。如果要在機場免稅店買菸酒,中國大陸的入境准許是每人一瓶還是兩瓶酒和很多煙,而香港嚴格很多,每人一瓶酒和19根菸,然而一包煙就是20根,也即是一包也不能帶……
去的第一天就在便利店裡買了郵票。國際信件70円一封,我把50円和20円面值的各買了7個,堪堪夠用。記得帶上固體膠,這樣想寄明信片的時候馬上就可以準備好了。郵票一定要粘牢,我收到的時候有幾張掉了,雖然只要蓋了戳就能寄到,但還是很心疼。
此外,本次旅程去了若干個寺廟、神社,見每一家內都有售賣專門蓋印的手賬本和寫御朱印的服務,隱隱感覺是個大坑,有很多後續,貪懶不想進坑就沒有買。後來查了資料發現是每家神社都會有神職人員用毛筆書寫的參拜證明,收集在本子上,每個人民幣十來塊錢也不貴,果然是個大坑,後悔死了!感覺這次的神社都白去了!而且這次挑的都是出名的大神社,沒收集到的話相當可惜,然而不知道有生之年還有沒有機會再去一次專門把御朱印都收集回來了。這是本次行程最大的一個遺憾。

四、大阪

大阪西面姬路,東接奈良,北鄰京都,南有關西空港,且不似另外幾座城市以白天開放的古蹟為主,這裡更吸引人的是晚上也繁華非常的商區和壯麗的夜景,實在是關西之行的絕佳落腳點。
1.心齋橋、道頓堀、日本橋
基本上是連成一片的購物區,有幾條熱鬧的商店街。在日本有很多這樣子幾米寬、帶頂棚、兩側都是商鋪的商店街,規模有大有小,店鋪型別不盡相同。中國人很多,是那種習慣於接待外國遊客的地方。

在心齋橋吃了一風堂拉麵,用的是博多細面,湯底味道比一蘭稍鹹,碗裡沒有雞蛋而麵條卻透著一股溏心蛋般的香氣。不特別說明的話,預設是放蔥花的。

走到大約日本橋一帶有很多抓娃娃機店。我以為若不是運氣或者技術特別好,手辦景品直接去二手市場買划算得多,而我對毛絨類興趣沒那麼大,因此比起自己抓,圍觀別人抓似乎更為有趣。我在這一帶發現了一家book·off,恰好在搞促銷,耐心地從幾百張CD裡翻撿到了一張VitaminB和一張CherryBell廣播!每張連稅只要108円。DVD裡還有一期《女裝為你而穿》,可惜日本碟的制式國內很難播放。
道頓堀川是橫穿繁華街區的一條河流,兩岸蟹道樂、一蘭等諸多著名餐館鱗次櫛比,街道上人頭攢動,百來米內竟有三家一蘭,而且每家都大排長隊。

大阪被稱為“日本的廚房”,而其特色小吃之一就是大阪燒。此處要大力推薦鶴橋風月,分店有很多。大阪燒其實就是烤蔬菜餅加醬,鶴橋風月的套餐還會配有幾樣其它食物,如炒麵、魷魚須、蛋包肉等。由店員將切碎的蔬菜(主要是包菜)通過特製的醬攪拌黏合呈餅狀,放在鐵板上烤至兩面金黃,隔壁的小孩(劃掉)我們食客都饞哭了。最後在餅上均勻澆上我不知名稱的一深一淺兩層醬,像切蛋糕一樣把餅切成若干塊就可以分吃了。烤制的蔬菜相比平時水分更少、植物的澀味幾乎沒有,不愛吃綠色食物的人也儘管可以嘗試。蛋包肉也令我印象深刻,九分熟的雞蛋包裹著烤五花肉,能夠勾引出刻在人類基因中的對於肉食的慾望。


2.大阪城公園及天守閣
天守閣位於大阪城公園中,後者從地鐵森之宮站1·3B出口出來馬上就是。到天守閣需要穿過公園,還要爬坡。其外有一條寬闊的護城河。關於天守閣的歷史百度知道得比我詳細,不再贅述。

我們到的時候大約是十點多鐘,大阪城公園裡有許多三五成群來參觀天守閣的國中生。從校服目測他們來自幾所不同的學校,然而完全沒有見到帶隊老師的存在。


冬日的上午,公園裡有一群跑圈的學生,穿著白色的短袖、深色的短褲、長筒襪或短筒襪,胸口繡著姓氏,身上掛著不知作何用途的紅布帶。女孩子已經跑完了,每隔一段距離有一位老師給每個經過他面前的男孩子鼓掌加油。距離此處幾百米的山坡上,就是遊人如織的大名鼎鼎的天守閣。我看見一個男生,腿上貼滿了紗布,也在緩慢而勻速地前進,從其他學校那些穿著立領制服的男生和短裙高筒襪的女生之間穿過。

公園裡有很多鴿子。還見到了傳說中的染井吉野櫻和金木樨,然而不是開花的季節,只有灰撲撲的樹杈子。

3.甲子園球場
算是一個著名的情懷去處了吧,在童年的印象裡這裡就代表著棒球的最高峰、是青春揮灑汗水的象徵。因為離得不遠,就在去奈良失敗的那天到這裡來轉了轉。

此外,大阪的著名去處還有梅田藍天大廈夜景和環球影城。然而前者我們認為去的必要性不大;後者即便是我也僅對其中的哈利波特村一個區域感興趣,遑論父輩,且門票價格不菲,因此沒有安排。

五、姬路

來姬路的遊客基本上就是奔著姬路城去的。從山陽姬路站步行沿一條几百米的寬闊馬路直行可到,這幾百米上有和服店、姬路名小吃店、舊貨店等,日本特色滿載,雖不一定價格實惠,但可以大致逛逛。
遠遠地就可以望見天守閣。若說經典的墨綠色磚瓦配白牆的大阪城天守閣如同威嚴而慈祥守護著腳下土地的將軍,淺灰色房頂的姬路城天守閣便是寧靜村莊裡看雪的詩人。冬季,馬路兩旁沒有高樓,行道樹只剩下枝杈,蜿蜒在淺色的天空上,抬出中軸線上的“白鷺之城”。
走到公園的入口,有橋名“櫻門橋”。站在河道這一側眺望,橋身、公園圍牆、天守閣恰層疊而上。

過了橋便可進入城堡前的廣場,適逢姬路市舉辦馬拉松活動,廣場上插了一圈宣傳旗,旗上還有各城主的家徽。廣場旁的綠植之間,還有肥貓出沒,打個招呼即可擼毛。

姬路城主體在下午四點結束入場而我們沒能趕上,恰在此時,夕陽撥開厚厚的雲層,一束金色陽光灑在城堡上,使它又好似滿懷希望的少女一般立在那裡,目送我們離開。

六、奈良

1.唐招提寺
近鐵西之京站下車,步行可達。遊客比想象中少,中國遊客和日本遊客參半。我對建築不懂,唐招提寺的模樣在我看來平平無奇,尤其與它的赫赫名聲相比更顯如此。但私以為中國遊客必當來,至少來看一眼。寺院面積不大,幾步路就轉完了。路面鋪的並非地磚而是是碎石子。主殿內供著幾尊年代已久的佛像,似乎是木製;開山堂內供有鑑真大師的塑像。

西之京站至唐招提寺這一段路上,先是經過藥師寺,再經過一片居民區。古典造型的低矮屋院鬆散地排列在道路兩旁,現代的痕跡消散殆盡,彷彿走進了時間的裂縫之中。在院子門口,我第一次見到種在土裡的水仙花;院牆裡還伸出來一枝梅花(大概)。


2.奈良公園與春日大社與鹿
近鐵奈良站下車,步行可達奈良公園。公園裡就有許多鹿,但大概是遊客太多了,根本不愁吃,有的被小姐姐把鹿餅舉到臉上都不帶搭理的,更別提追著人要吃的。大部分鹿都是安靜地趴在樹下閉目養神,有的到處閒逛。

有一位女性把狗牽進了公園(這是違規操作),小型犬總是不畏懼挑戰個頭比它大得多的動物,那頭高大的公鹿第一秒從樹下噌地站了起來,第二秒把蹄子狠狠一跺,作勢前衝,狗主人急忙把狗拉走了。然而在面對人類的時候,只要不是人類特別作死(詳見公園警示牌各種違規操作),他們相當溫順有禮,大抵是習慣了。
如果是願意吃東西的鹿,不管給不給、給之前和給之後,都會鞠躬,就是一個大幅度的低頭。網上有人說這其實是鹿低頭露出鹿角的威脅動作,但怎麼沒有角的母鹿也會這樣做呢?
從公園草坪到春日大社參道的路邊鹿也不少。參道上人不多,也許是因為旅行團的大巴會直接開到春日大社門口。後來在京都我發覺幾乎每個神社的參道都被旅行團跳過了,他們錯過了太多東西,按下不表。參道的鹿顯然更不善於親近人,因此更缺食物,如果想親手喂鹿的話也許可以把鹿餅留到這裡再給出去。接近春日大社,遊客越來越多,鹿也越來越不怕人。在神社門前有一頭雌鹿站在路中央,人摸也不躲。鹿的毛髮硬而雜亂,手感遠不如貓,而且摸耳朵和脖子是會有點不高興地避開的。但我不僅摸了好一會,而且一個鹿餅也沒買,沒給人家吃的就走了。有點對不住它。

七、京都

我們在京都只呆了一天半,實際上要想在每一個打卡點都盡興而歸,呆四五天也不會嫌多。

1.伏見稻荷大社
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伏見稻荷在國內這麼出名,畢竟神社那麼多。但伏見稻荷肯定是裝潢最華美的之一,從鳥居到大小神殿都洋溢著敲鑼打鼓般的橙紅色,鮮豔得一絲不苟,完全不像是有歷史的造物;但襯以土地般的深褐、稻穀的金黃、禾苗的淺綠,渲染出稻荷神居所應有的氣質。每隔不遠就有一對稻荷神的使者——狐狸的雕像,有的項圈上還掛著一束新鮮的稻穀。在京都能見到很多租和服遊覽的遊客,這裡也不例外。同為亞洲面孔,只要不開口說話,中國人穿著和服違和感也不大。

千本鳥居是如多米諾骨牌般順著山坡向上延伸,此處遊客密集,加之要爬山(天哪),我並沒有靠近。
伏見稻荷的參道很熱鬧。上神社的時候就要從這裡過,但我是從神社出來以後才逛的。最接近神社的幾十米是各種燒烤攤,烤豬肉和烤牛肉是四五公分見方的肉塊串在簽上烤,500円一串,肉食愛好者最好捂住口鼻迅速通過,不然就走不掉啦。

再往下是眾多紀念品商店,盒蛋愛好者和對可愛和風小玩意沒有抵抗力的人一定要立即撤離。大量的扭蛋機和商店裡品類繁多的和風制物,毛茸茸的小白狐狸(別忘了奈良毛茸茸的小鹿!日本人做玩偶真的一絕),繪著櫻花和仕女的手帕等各種織物,德川家康豐臣秀吉阪本龍馬等人的人偶、盔甲模型、從鑰匙扣大小到真實比例的佩刀(偶像周邊既視感),使人完全挪不動腳步。

2.金閣寺
人很多,可能是因為《聰明的一休》和這裡有關聯。我沒看過一休,是被三島由紀夫安利來的。來之前做功課的時候才知道書中的主人公是有真實原型的,那個夢中的金閣的確已經付之一炬,現在看到的是重建物。老實說我對那個見習僧人的心路歷程也只是似懂非懂,被遊人簇擁著看一眼金閣也並不能加深我的理解。
但這裡仍然值得來。和一些中國園林一樣,這裡也是從固定路線、不同角度可以移步換景的巧妙設計,且雖然遊客眾多,卻幾乎不影響景物的觀賞。最出名的是將金閣倒映於鏡湖池之上的池泉迴游庭園;足利義滿住宅前面有一處小小的枯山水;白蛇冢、陸舟鬆。金閣頂上的那隻鍍金銅鳳凰,三島由紀夫說它並非停留在原地而忘記了飛翔。它在時間中翱翔——“時間拍打著它的雙翼,向後方流逝了”。
人們先隔著鏡湖池,遠遠望著池對面的金閣和它的倒影,就像看一幅畫;然後朝金閣走去,穿過使它變得虛幻的距離的迷霧,金閣真實地出現在眼前了,在如此近的距離下它太過耀眼,成了一團刺目的不知所謂的人造物;小徑不會讓人在這裡停留太久,它帶著遊人向後山轉去,經過白蛇冢——一座安靜地浮在水域中央的巴掌大的島,上有石堆,背靠著後山深不見底的喬木林;忽然就上了小山坡,金閣從坡的那頭冒出來,又包裹在夢境般的迷霧之中了,陽光從金閣的屋頂上氤氳起來,託著鍍金的銅鳳凰。


3.龍安寺
因為在金閣寺看見了枯山水,又順路,就臨時決定來了龍安寺。可以坐在枯山水旁的木臺階上,人不很多,完全可以坐到正中間去。我既不懂建築,也不懂園林設計,但是我坐在那裡,看著被耙成整齊的波浪形的石子,佈置得恰到好處的十五塊觀賞石,突然感覺到一種寧靜。只想靜靜地坐著,思緒停止了,在某個空間中只有我和麵前這一片簡潔的庭園,遊人的喧鬧、拍照的手機都模糊難辨起來。
但我馬上感到不習慣——坐著什麼都不幹、什麼都不想,時間卻不會跟著我一起停下來。在這方面我有時候真是個小氣鬼,總感覺時間太值錢、太稀有,總得把它好好地花掉,就算是用來打遊戲,也是虛擬世界資本積累的過程(所以我不喜歡那些一次性的、打完了沒有記錄的遊戲),否則就會有一種揮金如土的不安全感。這次也不例外,我一直提著心——這是一個臨時增加的、計劃外的遊覽點,我不敢在這裡肆意地耽擱下去。京都的行程確實是安排得太緊張了。我把自己叫起來,拍了照,從迴廊出去了。


4.晴明神社
作為禿子這裡算是必來的,但其實它的最大遊覽群體應該是羽生結弦的日本粉絲,尤其是這兩年癢癢鼠熱潮過了以後外國人就更少了。我們在晴明社旁邊一家小店吃午飯,老闆看起來完全沒有接待過外國客人。起初我沒有料到這一點,由於在之前的旅程中我發現有時候我的日語還應付不了一些複雜的交流(到時候再改英語有點尷尬),而且很多日本人不用我開口就看得出來我是中國人,所以這一次我打算直接講英語。老闆,一個圍著圍裙的大叔,一下子懵住了,然後稍稍顯得不安,似乎對講英語很不習慣。還好英日夾雜的對話溝通成功了。老闆明顯地激動起來,“Chinese?”“Ye……Yes.”這回輪到我懵住了。結賬之後,他甚至和我握了握手,我還是第一次見這種場面。我爹說來這樣的館子才是地道日本味,這話很對,但失去了景區那種“外國遊客隨處可見”的默契感,我還是對這樣的情形有些許怯場。
安倍晴明的出生地是大阪的阿倍野,離市區有些遠就沒去。這裡是晴明的故居。晴明神社意料之中地小。一般的鳥居掛神社名稱的匾額,這裡的鳥居上掛著晴明標誌性的桔梗印,也就是五芒星,晴明神社四字刻在一旁的石碑上。據說這裡有桔梗花,但現在還不是時節。神社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流出吉祥之水的晴明井,被摸得發亮的厄除桃,與晴明淵源頗深的一條戾橋和橋下的式神,這些精巧而寓意頗深的場景散落在小小的庭院之中。圍牆上掛著介紹晴明事蹟的圖文,渡邊綱在橋上砍落女鬼手腕、晴明之母白狐等耳熟能詳的故事也在其中。

雖然來的人少,但都懷著誠心,主殿前敬拜者不多卻源源不斷。先投一枚5円硬幣,再扯粗壯的麻繩敲響鈴鐺,拍兩下掌,低頭許願。雖然我是禿子,但我覺得拿這種玩樂事來麻煩晴明公太過自私,在神社內抽卡更是有所不敬,因此只抱著問安的心情前去敬拜了。主殿旁有晴明公的雕像;另一側是一棵幾百年的楠樹,一人無法抱住,樹皮摸上去竟如絲絹一般。神社裡還有供神職人員與客人閉門參討的和室。繪馬架上還是祈求平安吉祥、升學順利的願望最多,但第一熱詞還是羽生結弦,癢癢鼠也有一部分;公眾人物的繪馬掛在求御守的室內,羽生結弦、野村萬齋、夢枕貘等久仰大名的人物很多。

5.衹園花見小路
一個縈繞許久的迷惑被這裡的路牌解答了:“衹園”的“衹”是沒有那一點的“衹”,羅馬音唸作Gion,中文應是zhiyuan。在衹園站下車以後,還要穿過一段安靜的街區才到花見小路,這時候聽谷歌的就可以了。
花見小路是一條几百米長的寬闊直路,並不是步行街。兩旁的建築保留了江戶時代的風格,兩三層木質小樓一個挨著一個,低矮的門口被布簾覆蓋。有幾家懷石料理,甚至還有徠卡的門店。和服女子來來往往,既有三五成群、鮮豔打扮的年輕遊客,也有獨自在人群中穿梭的灰色調的本地中年婦女。
在附近買了著名的京都宇治抹茶來吃,茶的清香和糖分的甜味如天生麗質而少施粉黛的女子一般自然,不似國內一些產品一味地強調抹茶味,反而矯枉過正。
不遠處就是鴨川。河畔有戲院,門口布告欄上顯示近期上演的傳統戲劇票早已售罄。站在橋上看,兩岸低矮的房屋燈火閃爍,身後人來人往,天空是極深的墨藍,隱約有種穿越到某個祭典的感覺。

按照金閣寺、龍安寺、晴明神社、衹園這樣的順序遊覽,恰好在前一個點都有直通下一個點的公交,不必換乘。一天之內完成勝在足夠充實,但建議能早起就早起,不然還是有些趕。

八、東京

這是我第二次來東京,大多數著名景點之前已經逛過,所以這一次主要就是買買買。在各大地鐵站和繁華商圈很容易找到投幣式儲物櫃,買來的大包小包就不必一直提在手上。95後的我並沒有趕上香港最輝煌的年代,東京就是我心中的購物天堂。對於我來說,東京最值得淘金的就是手辦和小眾服飾。
1.秋葉原
資訊高度發達的2019年,ACG門檻降低,愛好者大幅增加,聖地秋葉原也多了很多專宰跟風小白的店。格子鋪基本沒什麼好東西了;臨街的寫著中文導購語的店裡,最顯眼最拉風的幾隻手辦足以唬住很多第一次來的人,尤其是年紀小的、剛剛接觸ACG沒多久、對一切都很有新鮮感的新手,那些兜裡有幾分錢的基本這時候已經交出去了。

新品手辦幾乎沒有買頭,不會比○寶正品店鋪便宜很多。中古店魚龍混雜,格子鋪是宰人重災區。女性向商品遠遠少於男性向,一般是小型周邊,聚集在一個店鋪裡,而且價格水平明顯偏高。吧唧、鑰匙扣、立牌、毛絨,熱門IP包括刀○亂舞、冰上的○裡、○子的籃球等等。吧唧大多數400円一個,每個角色來一兩個,一家店裡怎麼也有上百種,我那幾天都在慶幸我不是吧唧collector。這方面比較靠譜的應該是Animate,從JR秋葉原站出來之後,沿著中央街一直走,過一個紅綠燈再走一段路。除了各種小型周邊還有聲優相關,雜誌、專輯等,不過這家賣的是新品,價錢上不會有什麼讓利。
秋葉原我進過的中古店裡,駿河屋應該是價錢最好的一家,和Animate沒隔著幾個鋪位就是。PVC手辦的話,國內罕見的、便宜一半的,在這裡都可以找到一些。我發現不論在哪裡,高達類都沒有什麼下降幅度。比較意外的一點是,我以為駿河屋在國內應當是最出名的中古店之一了,但裡面人並不多,外國人更少,遊客們似乎多數聚集在JR站附近的那些格子鋪附近。後來我聽說這裡還有旅行團來,天哪。除此之外世界音波會館也可以去走一走,這裡商品品類極其豐富,比如其中一層的Yellow Submarine就讓我開了眼界。
如果認為這裡隨街都有漏撿可是大錯特錯,到處都是遊客,日本賣家也不是傻子。如果真心想在日本淘到便宜貨,來之前和來的時候都要捨得花時間精力。來之前要做功課,以我為例,我希望買到比國內便宜的或者國內少見的,那麼我至少要熟知國內能買到的品種有哪些,範圍起碼囊括大部分我有興趣的IP,那麼我被幾百個手辦包圍的時候才能一眼認出“這個我在國內好像沒見過”“這個在國內賣得很貴,這裡好像不貴”“看了幾個溢價都很嚴重,這家店有宰人嫌疑,要慎重”;來到秋葉原以後要勤於貨比三家,我在秋葉原呆了一整天,能進的店基本都進了(R18我不敢去,明明已經二字頭了還老下意識覺得自己17歲……而且我是素食愛好者,愛吃肉的小夥伴還有別的功課要做)。總而言之,見到一款看中的手辦,先得了解好它在國內買要多少錢,至不濟趕緊拿出手機搜○寶(注意鑑別祖國版),秋葉原比○寶還貴的也不是沒有;再多跑幾家店看看有沒有更便宜的出價,中古品比新品便宜很多很多,其中不少是未開封(看來買了手辦不拆盒收藏的人相當常見),就算開封了也基本和新的沒差,換言之如果你真的很介意中古,那也沒什麼必要來日本買手辦了,去馬爸爸家正品店吧。一本中古輕小說或漫畫基本只要一兩百円,而國內一本新品普遍是二十多塊;原價兩三千円的聲優專輯,中古品未拆封帶特典只四五百円;手辦相比之下普遍降價幅度小一些,但只要肯花功夫看,比國內買打七八折甚至半價的也不少,而且更可貴的是很多品種是國內沒有的。
街上有很多女僕裝的姐姐在招攬客人。女僕咖啡廳我第一次來秋葉原(2015年)的時候已經去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對於我來說這樣的地方就是不去會好奇,總去沒必要,去一次剛剛好。不像我固有印象中的只面向宅男,當時我和我媽這樣的組合也被一視同仁地招呼進去了。價錢包括入場費和飲品的費用,自然不便宜。會有女僕姐姐在小臺子上表演,也會有男性客人做著賣力而複雜的應援動作。私自照相是不允許的,和女僕合影要另外給錢。2019年,街上派送傳單的女僕姐姐們看起來沒什麼變化,不知道咖啡廳裡面是不是還和以前一樣呢。

2.中野Broadway
從中野站出來,穿過一條商店街,盡頭就是。2、3層都是手辦、書籍等中古店。整體來講價格水平比秋葉原實惠很多,操作流程與秋葉原類似。印象深刻的是二樓的らしんばん,女性向商品為主,有很便宜的男性聲優的專輯和許多耽美本子。

我來日本前,先預想了幾個比較想買的品種,某○寶大多是四位數價格,但來之後竟然不是沒找到好價就是根本沒見到有賣。不知道是運氣太背還是眼光太非主流,不過在中國高人氣的角色在日本不一定也那麼popular就是了。

3.池袋
先去了池袋西口公園,按照谷歌指引走到地方之後發現,公園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準備建造商業中心的工地。再三確認我應該沒有走錯路,有一點點失望。
之後去了sunshine60通,遊戲廳、書店、電影院、美食一應俱全。在街口一家Hello Kitty專門店裡買了一隻超絕可愛又不貴的小貓咪(再說一遍,日本人做玩偶真的一絕)。街上的電影院放著在國內絕對沒機會現場看的動畫劇場版,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怎麼也要進去看一場。book off書店裡與漫畫的海洋一走道之隔的就是輔導書區,有專為報考東大、早大、慶應等等著名高校的磚頭書,各種程度學英語的習題集,還看到了學日本漢字的書籍,大抵是面向只認得假名的低學歷人群。

4.必酷相機和友都八喜
著名的電器城,到處都有。這兩家之間價格差距不大,根據不同優惠活動各有高低。我們買得最多的是保溫杯,虎牌、象印、膳魔師,價格顯然比國內便宜,而且對比發現部分保溫杯內膽的材質也不太一樣。電飯煲分日本電壓和中國電壓,後者更貴。
看見了大疆無人機,竟然也比國內便宜。

5.中古攝影器材
不比國內便宜很多,也許偶爾能撿到漏。尼康明顯比佳能國民度高。

6.澀谷109和原宿竹下通
作為一個在國內總是被說“穿著風格特別”的人,邁進澀谷109的一瞬間發現遍地都是跟我一樣的女孩子……顯然這裡的客戶群都是20多歲的女性,充斥著蕾絲與黑色圓頭皮鞋、軟萌的荷葉邊蓬蓬裙、層層疊疊復古花邊的襯衣。中國遊客的話,我猜對這裡的評價會比較兩極分化:喜歡韓風或者歐美風的,可能會覺得“這些都是什麼鬼東西”;喜歡日系軟妹風或者原宿風的,這裡簡直就是天堂,價格相對於日本的物價水平來講並不貴,最關鍵的是品種豐富,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然而我當天的時間太緊張了,匆匆逛了幾圈就不得不離開。
原宿竹下通相比澀谷109檔次低一點、便宜一點,風格也更小眾一點,JK制服、軟妹服、Lolita、視覺系(quiz:視覺系和殺馬特有什麼不同?)都有出現,還有一家位於二樓的售賣動畫周邊的店鋪,價格看起來不算很便宜,但有很多特別的品種。另外,這裡人非常多,多得轉不過來身那種。

值得一提的是,進了這裡的Lolita店我就感覺國內的Lo裙簡直就是在騙小姑娘:這裡絕大多數的裙子價格都在2000+到4000円之間,合人民幣一百多兩百多,比很多地球人服裝都便宜;然而同樣檔次的Lo裙在國內可以賣到三百多四百多甚至更高,常常是衣櫃裡最最貴的那一件衣服。實際上很多復古風、軟妹風的衣服都有這樣的問題,不過JK制服是真的不便宜。
(以下私貨,和行程無關,可直接跳到下一節)
對於我來說,Lo裙作為衣服利用率極低,而我又沒有喜歡到願意把它像手辦一樣當收藏品擺在那裡,因此我是不可能在它身上花很多錢的。總是聽聞Lo圈裡為山的問題爭來爭去,什麼正店會被山店擠垮啊,山的肯定質量不好啊,云云。我倒是覺得,就衝著大部分所謂正版商家的價錢,我就是不買山,這錢也不會給正版店的,不論是不懂做生意還是有心坑錢,價效比過低的商家開不下去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小眾服飾的成本肯定會比流水線生產貴,然而至於推廣,上帝保佑,憑那些賣給窮學生還要幾百一條、穿不了幾次的裙子嗎?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要提高門檻縮小圈子呢。眾所周知,手辦也是分正版盜版的,祖國版大幅度便宜的同時品相也有很大差別,然而我不覺得僅僅是花少一點的錢買個次一點的東西這件事有什麼值得被批評。當然,也有很多小姑娘願意交這個情懷稅,那也沒什麼,有時候我也會為手辦交情懷稅——但我肯定不會去逼著別人和我一樣給錢。
據我所知國內喜歡韓風歐美風的人大概遠遠多於喜歡日系軟妹的,前者不挑人,誰穿都不會太醜,這是個很重要的優點,但是,呃,我想不出其它優點了。我可以明白地講:比起毫無特點(在我看來)的簡約風單品,我更喜歡那種上面細節多得要用放大鏡看的衣服;比起煞費苦心搭配眼影口紅才能撐得起來的歐美系,我更喜歡看起來像大碼童裝或者校服的軟妹風,或者不良少女的原宿風。不過,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後者更挑人,穿好看更有難度,如果身材不好或者妝容不到位看起來更災難;我不想在一堆純色T恤牛仔褲(這兩樣東西我絕不穿)中泯然眾人矣,但有多少人過來和我說“天吶我超喜歡你的穿衣風格”,就有多少人在背地裡覺得“這人穿衣服好奇怪”。梅貽琦說:要有勇氣做個平凡的人。我不想做平凡的人,也許因為我太年輕,也許因為我欠缺的正是這份勇氣。總而言之,我也是一個對和我不同的人包容度不高的狹隘的傢伙,但我覺得也沒必要要求別人總有和我一樣的看法,畢竟很多東西沒有對錯之分;我不打算干預他人的選擇,也認為我有花自己的錢、買自己喜歡的衣服、穿在自己的身上給自己看的權利。
但畢竟還是小眾的服裝,權衡利弊之下,我還是不會把風格很明顯的衣服穿到一般場合去,比如Lo裙、JK(我知道じょしこうこうせい,但我就是要把JK制服簡稱成JK,略略略)、中國風或者和風元素太顯眼的衣服。大學裡風氣不會特別保守,穿JK、Lo裙的小姐姐也常可以見到。但我覺得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算是個三好學生,更加滿足不了所有人的道德要求,倘若有人見到我穿著JK而做了使他有意見的行為,他保不齊會覺得“日本動畫害人不淺”,那我不就給整個群體抹黑了嗎;也保不齊會有人認為“這不是不可描述的衣服嗎”“這不是中學生穿的衣服嗎”,畢竟不要說是路人,就在我的朋友之中,也有以為哥特=英倫風=JK制服的人(我當時都驚了),正如既有同性戀也有恐同者一樣,他們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我應當能夠和他們同時相處。
這個話題要是再講下去,講一天一夜也講不完。就此打住。

7.澀谷忠犬八公
澀谷站旁邊,有著名的忠犬八公的雕像。但我去看的時候,不知為何在八公的肚皮底下趴著兩隻貓咪!它倆戴著圍脖,墊著被褥,在圍觀群眾的鏡頭下安之若素。這情景總讓人跳戲到羅馬城母狼育子的故事。

澀谷唐吉訶德門口也有八公的雕像,八公還出現在許多澀谷限定商品上,儼然已成了地域標誌。

九、總結

日本不論來多少次我也不會厭煩的。我有太多可以沉浸其中的東西,加溏心蛋不加蔥的拉麵,鹹甜並濟的洋蔥肥牛飯,外皮酥脆、咬下去卻像御賞豆腐般的炸豬排;中古市場裡淘金的快感,服裝店裡試穿的慾望。我還有太多可以期待的事物,想去津輕海峽看雪,去高知看阪本龍馬像,去鹿兒島看海;想去橫濱的中華街,去安土城,去阿倍野;去和朋友一起穿著和服參加夏日祭,去東京巨蛋看隨便誰都好的演唱會。一不小心,又是一個有生之年系列呢。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