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是我在馬蜂窩寫遊記的第六個年頭,不知不覺已洋洋灑灑寫下60多萬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這個“快餐”時代,大家更喜歡利用碎片時間來獲取資訊,所以vlog、短視訊之類蓬勃發展,窩裡也力推短平快的旅遊“筆記”,那些大段大段文字的遊記貌似越來越沒有市場了(當然,可能只是因為我寫得不夠好而已)。又迎來一次出遊季,雖然我們這次帶了Osmo Pocket,微單的視訊功能也很強大,但經過深思熟慮後,我依舊決定以長篇遊記的方式來呈現美好的旅程。因為在旅程的最後一天,我在東京國立博物館裡看到那篇穿越千年的《祭侄文稿》真跡,我深深明白到,要記錄最全面的經歷,要傳遞最真摯的情感,還是非文字莫屬。

那事不宜遲,我們開始吧!

這次旅行的起因,是從Ida妹妹的語文作文字開始的。

某天我給Ida妹妹檢查課堂作業的時候,赫然發現她的一篇小短文,要求是訪寫課文《我多想去看看》。書本里的主人公想去看的是天安門廣場和天山雪蓮,而Ida妹妹想的是去北方看雪滑雪。既然她這麼赤果果的表露心跡,作為老爸還是得想辦法實現她的願望,於是還沒到暑假我便開始籌謀著來年寒假來一趟東北滑雪之旅。

但在對比了機票以及吉林、黑龍江幾個不同的滑雪場之後,我最終再次把目的地定在日本(寒假到東北的機票貴啊……)為什麼說“再”呢?因為這已經是我們家三年來第三次刷日本了。最終,在身邊的朋友“為什麼老去日本”的質疑聲中,我們在寒假來臨的第一天踏上了為期11天的“冬”瀛之旅。

行程)白雲T2至羽田國際

經歷了上回去九州臨時改期而血虧了廉航機票之後,我現在對不能退改的機票都是心有餘悸,所
以這回沒有選擇更具CP值的ANA,而是買了剛剛退出天合聯盟的南航廣州直飛東京羽田,2019年1月19日至29日的往返票,購票時是2018年10月上旬,三人合計10400元人民幣,價格算是在可以承受範圍內吧。

【時間】2019年1月19日

去年4月份廣州白雲機場T2航站樓啟用之後我還從沒來過,由於現在南航全部搬到T2出發,所以這回也是我第一次到T2,對應的是地鐵“三北線”的“機場北”站。再次吐槽廣州的地鐵站名,為什麼就不能直白地叫“第二航站樓”呢?

之前在票圈看過不少朋友晒T2的彩虹燈飾穹頂,不知道是不是我們來得時間太早的緣故,未能得見。總體來說,T2比T1更大氣更現代,但目前在指引方面還是顯得不夠細緻。

我們的登機口在A171,距離邊檢和海關大廳有挺長的一段距離。剛才值機櫃臺前還挺熱鬧的,但走到登機連廊卻連個工作人員的人影都看不見,我都幾乎懷疑是不是走錯地兒了,看來新航站樓人流堪憂呀。

T2在裝飾上融入了不少嶺南特色,但相比新加坡樟宜機場之類的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差距,看來這座號稱當前國內最大的單體航站樓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啊。

來到登機口,飛機已經早早在機位候著了。今天執飛的是南航新購入的A330-343(南航稱為33W),註冊號B-1063,兩艙佈局,機齡只有短短1年,非常新的飛機。

按照南航的排布,這趟航班從31至64排全部都是經濟艙。南航也是夠摳門的,官網的選座系統裡,40多排以前的座位全部都要另外付費。既然如此,我乾脆就挑了比較靠前的32排。這裡有個小Tips,南航的這些33W經濟艙每排都是2-4-2佈局,但在相同排號的情況下,中間座位和靠窗座位有一定錯開,導致32C隔著走道對應的座位卻是是33D,但在官網的選座介面是看不出來的,所以選座的時候大家不妨認真琢磨琢磨。

這批33W採用目前南航最新的PTV,挺有國際範的,電影、電視等娛樂節目內容比較豐富。不過Ida妹妹卻選了部老電影《獅子王》來看,還有且只有英語字幕,不知道她最終看懂多少。即時航圖用的是Voyager3D系統,體驗挺好,我可以根據地圖在地面找找富士山了。

北京時間12時10分,飛機飛越駿河灣上空,富士山剛好出現在左側舷窗。此刻天氣非常好,雲量不多,能見度爆表,不但整個富士之巔一覽無遺,連整個靜岡縣也看得非常清楚。

航班非常準時地降落在東京羽田機場。和成田機場相比,羽田機場離東京市區更近(畢竟成田已經到了別的縣了),雖然規模比成田小得多,但勝在方便,而且我們的到達口就在邊檢大廳旁邊,到達入境取行李一氣呵成。走到機場2樓的到達大廳,左右兩側分別是京急線和東京單軌電車(Monorail)的入閘口,換乘軌道交通無縫連線。

不過在換乘前還有更重要的事要辦,就是換JR PASS。我之前是在某寶上買的JR PASS電子券(也可以通過JR東日本的官方網站購買,但價格沒有優勢),需要在當地換成真正的紙質PASS。單軌電車的入閘口旁邊便是JR東日本旅客服務中心,辦理相關業務只需要跟著人群排隊即可。

排隊過程中,工作人員會先讓你在申請表填好兌換人的個人資訊,包括姓名、國籍、護照號碼等等,所以記得隨身攜帶護照,兌換的時候還要用到。

到了櫃檯之後,視窗的工作人員會詳細介紹將要兌換的PASS所對應的使用時間、和範圍等等。其實相關的內容在JR東日本官網上都能找到,而且官網還支援中文(比起JR東海和JR西日本友善多了)。建議大家還是先在官網上詳細閱讀注意事項,畢竟現場不是每個視窗的工作人員都能提供中文服務,提前查詢好會省下不少諮詢的時間。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羽田機場的JR東日本旅客服務中心不提供當天以外的列車指定席劃票服務(估計是為了提高辦理業務的效率吧),因此要劃其他時間指定席車票的童鞋,只能到其他JR站的綠色視窗辦理了。

上圖是JR東日本可以兌換或者購買PASS的車站列表,注意的是不同種類的PASS,支援兌換的車站是不同的,我這裡只以長野、新潟地區的PASS為例。

眾所周知,日本的軌道交通發達,所以任何時候我都把軌道交通作為出行首選。從羽田機場到市區主要有兩條列車線可供選擇,分別是JR旗下的東京單軌電車(Monorail)和京濱急行旗下的京急線。

簡單來說,如果目的地在JR沿線,比如澀谷、新宿、上野等,建議乘坐單軌電車(沿途還能看風景),不過缺點是一律要在濱鬆町換乘,因為單軌電車終點站就是濱鬆町,離鬧市區還有一段距離。

而京急線由於與地鐵都營淺草線地鐵直通運營,因此直達區域更廣,到品川,橫濱,都營淺草線沿線的淺草、押上還有京成線的成田機場等都可以不換車直達,非常方便。

我們的目的地在押上(晴空塔)站,京急線可以直達,當然選擇京急線了。機場的行李手推車可以一直從到達大廳推到站臺前,無障礙的設施非常方便,手動點贊。

從羽田機場開出的京急電車(空港線)並非每一趟都直通都營淺草線,因此大家乘車前一定要注意列車時刻表或者站內的指示牌。我當時就一下子腦袋短路(我以為自己坐的是京成線),跳上了一輛開往新逗子的各停列車。如果大家和我一樣犯了同樣的錯誤也不用擔心,還有一次改過的機會,就是在京急蒲田站重新換乘開往都營淺草線方向的列車。因為京急蒲田站是京急機場線與京急本線的交匯站,也是一個分叉口,開往東京市區的電車會從該站往北走,而開往橫濱、橫須賀和三浦半島的電車則從該站往南走,正因如此,京急機場線除了終點站為成田機場的“Airport特快”外,其餘從羽田機場開出的電車都會途經京急蒲田。

住宿)民宿Skytree Garden

《日本民宿新法》從2018年6月開始生效,意味著民宿的經營管理正式合法化,因此我們這次放心地選擇了民宿作為在東京的落腳點。為什麼選擇押上這個地區呢?一是因為交通便捷,無論從羽田機場還是成田機場都能一趟電車直達。押上同時也是東京地鐵半藏門線、都營地鐵淺草線、東武鐵路以及京成線交匯的大站,交通四通八達。二是附近有晴空塔、東京天空町等景點和商場,一站之遙的錦糸町也是購物非常方便的地方,吃吃逛逛選擇很多。三是既然上次我們住在東京市區靠西的新宿,這回就選擇靠東邊的押上吧。


雖然因為在機場上錯了車導致耽擱了一點時間,但我們最終還是順利抵達了押上。剛出車站就看見東京新地標“Skytree 晴空塔”。三年前我們第一次帶Ida妹妹來日本時已經上去過一回,這次就不再安排登塔了。

從押上站步行到我們預定的民宿“晴空花園Skytree Garden”只需要10分鐘。雖然深入巷子裡,幸而路比較好走,拖著幾個行李箱也不覺得累。房子是一座3層的小樓,房東Qiong姐是在東京工作的中國女生,所以溝通起來毫無困難。

我們第一次在東京住民宿,覺得四處都挺有新鮮感的。整棟樓一共有五個房間,一樓的兩間較小,三樓的三間房稍大,二樓則是客廳、廚房和浴室等公共區域,還有一個屋頂天台。客廳的佈置非常溫馨,有在自己家裡的溫馨感。

廚房是半開放式的,冰箱、烤箱、電爐等裝置一應俱全,餐櫃裡也存放著足夠多的餐具,想隨時做點吃的毫無困難。

浴室乾溼分離,洗漱區域配備了洗衣機和風筒等。不過房東建議晚上11點後不要使用洗衣機,怕影響其他住客。浴室有暖房裝置,設定好溫度之後整個浴室暖烘烘的,大冬天的太有必要了,不用擔心洗澡的時候著涼。

公共區域的走廊上掛著一幅世界地圖,上面是各地住客的留言,客廳也有客人的留言冊,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歡這裡。

我們預定的房間號是301,是三樓最靠裡的一間。據房東姐姐說,在房子沒有改為民宿前這裡就是她們家的主臥。進房間之後赫然發現一把梯子,原來房內還有小閣樓。

Ida妹妹最喜歡這個小天地了,閣樓的高度還算OK,大人坐直了也沒問題,睡覺時候可以隨便翻身不用擔心掉下床了。屋頂還有一個正方形的小天窗,晚上看看星星什麼的還是挺不錯的。房東在閣樓的天花板上貼了好多熒光貼紙,晚上把大燈一關,頓時繁星點點,氣氛超棒。

上到屋頂,天台佈置得也很精緻,幾個朋友一起談天說地最合適了。視線越過低矮的民居,晴空塔就在眼前,景觀絕對不比附近新開業的ONE@Tokyo酒店的天台差哦。

不知不覺太陽已經下山了,冬季果然天黑得早呀。我們今天奔波了一整天,基本沒吃什麼東西,是時候出發覓食了!目的地:東京天空町。

美食)炭燒牛舌“利久”

東京天空町(SORAMACHI)是位於晴空塔旁的配套商業設施,內有各式商店和餐廳。由於天空町下的押上站可以直達羽田和成田兩大國際機場,因此商場裡也有很多特產和手信店,方便旅客買完之後直接去機場。商場內也有很多餐廳,我們今晚的選擇是來自仙台的炭燒牛舌“利久”。

要說在日本吃牛舌,肯定會想到魯迅先生曾經求學的仙台。“利久”正是發祥於仙台的炭燒牛舌連鎖專門店,不僅在仙台,在東京大阪等地都有分店。

雖然我們到的時間還挺早,但由於是熱門餐廳的緣故,我們在門前等了好幾桌才輪上。不過在日本,需要排隊的餐廳肯定有保證。進門後,我們被帶到面向透明廚房的吧檯落坐,恰好可以近距離欣賞廚師炮製牛舌。“利久”家將牛舌切成厚薄適中的條狀,用鹽醃好並放置在冷藏室熟成,待客人點餐後才由廚師拿到炭火上烤制。因此做出的牛舌即便是厚切,口感也非常脆嫩。

看著牛舌被明豔的炭火烤出一滴滴的油脂,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音,讓人不自覺咽起口水。

由於餓了一整天,我們每人都點了一份套餐。我點的是冬季限定的“牛舌壽喜燒定食”,有牛舌壽喜鍋、4片燒牛舌、雞蛋山藥糊、牛尾蔥花湯和米飯。壽喜鍋味道一般不算很突出,雖然牛舌在鍋裡久煮不老,但口感和味道比直接炭燒還是差了一截。不過大冷天的吃一頓暖烘烘的壽喜鍋也很不錯。

我家領導點的是數量限定的“本WASABI極定食”,主菜是比燒牛舌要高階一個級別的“極燒牛舌”,估計是部位上的區別吧,另外的亮點是配以靜岡縣伊豆天城山栽種的本山葵(WASABI),直接給你一截山葵研磨。極燒牛舌配以現磨的山葵蓉一起吃,不但沒有辛辣感,還很好地中和了燒牛舌的油膩,讓炭燒香味中夾雜著一絲清新,這些“本山葵”和我們平常在壽司店裡吃到的所謂“日本芥辣”根本不是同一樣東西。

比起普通版的燒牛舌,極燒牛舌更厚一丟丟,Q彈程度足足上了一個臺階,但又不會像嚼橡皮筋一樣。Ida妹妹覺得太彈了有點咬不動,我就覺得口感彈到了極致,一口咬下去,牛舌從牙齒兩邊齊刷刷地裂開,然後滲出濃郁的炭烤香和牛舌獨有的鮮甜。

Ida妹妹點的是最貴的東京天空町店限定的“仙台牛排和燒牛舌套餐”,足足比壽喜燒定食貴上1000日元。這份套餐主角從燒牛舌變成了“仙台牛”。

根據仙台牛的評定規則, 能稱得上仙台牛的都是A5等級的和牛。不得不說,A5仙台牛還是很有魅力的,雖然名氣不及所謂的“日本三大和牛”以及比較出名的飛驒牛、宮崎牛,但前年的“日本和牛能力共進會”在仙台舉行,讓仙台牛也大大地出名了一把。由於是A5等級的和牛肉,油脂極其豐富,只需輕輕嚼兩下肉便像在口腔裡融化了一般,跟剛才牛舌的口感大相徑庭,自然獲得了嘴刁的Ida妹妹的大力認可。

隆重地祭了一番五臟廟之後,我們決定在天空町到處走走消消食。“利久”旁邊是一家鰻魚飯專門店“ひつまぶし備長”。這家來自於名古屋的鰻魚飯“三吃”餐廳也是挺有名氣的。

餐廳名曰“備長”,是因為選用了備長炭燒製鰻魚。備長炭有溫度穩定、火力強勁而且不容易起火星冒煙等特點,用來烤制食物最適合不過。

廚師將烤制後的鰻魚切成段,平鋪在漆盒或者飯碗內,鰻魚飯就大功告成了。不過這將鰻魚斬段的場面怎麼看起來那麼血腥呀。

剛才曾提到天空町裡有很多特產手信的專賣店,比如曾經風靡一時的東京香蕉 “TOKYO BANANA”,現在已經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品種和口味。另外還有日式筷子店、飾品店、調味品店、食物模具店等等,甚至還有口袋妖怪的專賣店。各種新奇有趣的東西讓人目不暇接。

不過最終讓我們駐足的是一家“爆笑似顏繪”店,說白了就是卡通肖像畫店。店員用大概10分鐘左右給顧客畫一張卡通肖像,還能選擇“普通”“搞笑”或“爆笑”三種風格。為了作品還能見人,我們選擇了中級的“搞笑”級別,然後就坐著等畫了。小姑娘畫師對著我一邊微笑一邊畫,弄得我渾身不自在。

大概不到30分鐘,作品就完成了……這……難怪剛才她邊畫邊笑了……這葫蘆瓜一樣的頭型和上面的那一撮頭髮到底是什麼鬼啊!!!

我能退款嗎?!

【時間】2019年1月20日

如果問大家到東京旅遊會去什麼景點呢?淺草寺、臺場、皇居……這些地方當然好,只是有點太大眾化了。如果想有點新意思,又恰好和我們一樣是在1月份到的東京,不妨考慮一下這個比較冷門的選擇——《ふるさと祭り東京》(東京故鄉祭)。

東京故鄉祭是一個每年1月份在東京舉行的,集全日本大成的盛大活動。來自日本全國的傳統活動及著名美食齊聚一堂,讓人們可以一次過享受日本各地美食和觀看特色祭典,充分體現故鄉味道。

一年一度的東京故鄉祭已經舉辦了九屆,今年正正是第十屆,規模空前盛大。今年的舉辦時間為1月11日至1月20日,恰好今天是閉幕日,所以我在安排行程時便已早早決定,來看看日本的“美食節”和國內相比辦得如何。

行程)東京巨蛋

故鄉祭的舉辦地在東京巨蛋,也就是日職棒讀賣巨人隊的主場,沒想到我們第一次到巨蛋既不是去看比賽,也不是去看演唱會,而是去吃吃吃的。巨蛋位於小石川后樂園東,毗鄰JR水道橋站,交通很方便。為了省點車費,我們選擇了同屬東京Metro所以價格有優惠的半藏門線換南北線,在後樂園地鐵站下車再步行幾分鐘便到了。

出站後走過大樓外的天橋,便進入東京巨蛋城的範圍。

沿路前往時,最吸引眼球的不是巨蛋本體,而是隔壁的“東京巨蛋城遊樂園”。這座位於市中心的室外遊樂園規模不大,然而卻有一座非常出名的過山車“Thunder Dolphin”。雖然在速度和軌道設計上並沒有太多的出彩之處,不過它有一個超大的賣點——軌道穿越了一棟大廈。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過山車不但一直在LaQua大廈周邊盤旋,其中一段還從大廈上角的一個大洞穿過,想象一下車上的人向大樓俯衝過去再穿牆而出,還真的夠刺激。不過可惜的是過山車在我們來的今天停機整修了。

走過幾個可愛的石頭,就是東京巨蛋的GATE 20入口,檢票和安檢過後就進入巨蛋內部了。

踏入場內,只見整個巨蛋內部幾乎看不見任何與體育有關的設施了。場地中央是密密麻麻的攤位和人流,一副熱鬧非凡的模樣,讓人一下子不知道該往哪兒走。

場地的一角被專門佈置為表演舞臺。此處每天都上演著日本各地的特色祭典表演。故鄉祭的兩大看點分別是“美食”和“祭典”,除了匯聚了全日本各地的代表美食外,還有19個各具特色的祭典集中演出,比如青森的睡魔祭、德島的阿波舞、高知市的夜來祭等等,可以讓你足不出門一天之內遊遍日本。

行程)秋田竿燈節

舞臺熒幕上告示了12點10分即將開始的表演是秋田竿燈節,我看時間差不多了,乾脆先看錶演再去填肚子吧。我們買的是“祭典特別觀眾席+當地名丼品嚐券”的套票,因此可以自由選擇正對舞臺的特別觀眾席就坐。只要在舞臺旁邊的入口處領取手環,就可以隨時進出特別觀眾席了。

秋田竿燈節與青森睡魔祭等齊名,是日本東北夏季的六大祭典之一,一般在8月3日至6日左右舉行。除了剛才說的兩個祭典,還有仙台七夕祭、盛岡的三颯舞和山形的花笠祭也是在這段時間舉行,所以有的祭典愛好者會專門在8月初到東北進行夏季祭典巡禮。

秋田人舉辦竿燈節的目的是為了袪除盛夏的病魔和邪氣,是逐睡魔的祭典儀式,和青森睡魔祭來歷有點類似(日本東北的人夏天到底是多愛睡覺啊?)。據說最開始的是放燈形式,後來漸漸發展成如今用長竹竿搭成十字型,然後掛上很多的燈籠,一邊打鼓,一邊巡遊。竿燈被人們用來代表稻穗,燈籠則表示裝米用的草袋,用於祈願五穀豐

竿燈被人們用來代表稻穗,燈籠則表示裝米用的草袋,用於祈願五穀豐登。竹竿上的燈籠數目有多有少,最多一竿掛46個,分別是中間6X6共36個燈籠,正上方兩層分別有2+4個,最底層外則再各掛2個,合計46個。

操作竿燈的難度在於表演者不僅要把竿燈高高舉起保持平衡,還要把竿燈放在額頭和腰間自由切換。竿燈的操作一般分為五種:手握、掌託、額頂、肩頂和腰撐,表演者還會不停輪換,每次輪換就會換一個託舉的動作。

開始竿燈並排而立,慢慢聚攏成一圈並緩緩旋轉,就像一堆即將被點燃的柴堆一樣。神奇的是雖然它們看起來纏繞在一起,但分開時依舊非常迅速,完全沒有互相干擾。

為首的竿燈不斷加長,越來越高,最後整根竹竿彎成弓形,就像一幅風帆,但仍然屹立不倒,沒有經過長年訓練還真的做不到呢。觀眾席上眾人紛紛喝彩叫好!

表演結束,全體表演者並排謝幕,非常有氣勢。

我們離開觀眾席,路過停放在舞臺旁邊的一臺大型彩車,這是青森縣八戶三社大祭用的山車。三社大祭的山車號稱“全日本第一大”,造型非常浮誇。每年的三社大祭都會有二十幾臺同樣浮誇的山車在八戶市區內遊行,可惜今天的節目表中沒有安排三社大祭的演出。東京故鄉祭上表演的祭典節目眾多,但每天時間有限,因此每天祭典節目時間表都是不同的,想看全19個祭典表演,那就得多來幾趟了。

看完祭典演出,是時候放開肚皮搓一頓了。考慮到現場的擁擠程度,我們採取就近原則,看見什麼好吃的就吃什麼。

首先吸引我們注意的是一家近江牛專賣店“近江屋”的攤位,近江牛是日本三大和牛之一,以肉質細膩著稱。這家近江屋採用的是獲得“滋賀縣知事賞得獎”的龜井牧場飼養的近江牛肉,店家把獎狀和認證都貼在攤位前,看起來很靠得住。

攤位雖小,選擇還是挺多的,有煎牛排、烤牛肉串、炸免治牛肉餅和限定的近江牛壽司。

免治肉餅炸成金黃金黃的很吸引人,不過我總覺得免治做法的和牛很浪費,所以只點了“三秒煎牛排”、牛肉串和生牛肉壽司3款。味道最好是那一塊又大又薄的煎牛排,雖然肉香味不算突出,但入口一嚼即融,彷彿整片肉在嘴巴里化了一般,很有吃和牛的感覺,不愧宣傳標語上“近江牛的最高峰”的評價。只是不知道這“3秒”到底是什麼意思?!

不遠處有一家賣秋田美食的攤位,名字忘記了,主要是賣各種味噌:有大葉味噌、油味噌,特辣的南蠻味噌甚至還有檸檬味噌,除此以外還有秋田著名的“ハタハタ壽司”。不過我家領導對味噌絲毫不感興趣,於是我推薦了旁邊的烤米棒。

秋田是日本的稻米之鄉,烤米棒是當地的特色食品之一。將米飯包裹在木棍上,然後插在圍爐旁邊烤,再塗上特製醬汁。可不知道是不是放涼了的緣故,吃起來並沒有很驚豔的感覺,塗在上面的醬汁都不合我們的胃口,失望之下,連旁邊的比內地雞串我也錯過了。

想想還是牛肉靠譜,繼續尋找牛肉吧。沒走幾步走到一家賣“飛驒牛”的攤位。飛驒牛雖然沒有神戶牛、鬆阪牛出名,但只有等級達到A3以上的才能稱為飛驒牛。飛驒牛算是知名度比較高的銘柄牛,況且新海誠一部《你的名字》更讓飛驒牛走紅。

這家店只有牛肉串賣,牛肉被切成骰子狀。吃起來沒有剛剛的近江牛排那麼入口即溶,不過更有“牛”味,吃完後齒頰留香,和近江牛各有千秋。

美食)全國當地名丼選手權

我們穿過了整個場地,來到位於巨蛋西側的“全國當地名丼選手權”(全國ご當地どんぶり選手権)比賽現場。在日本,丼指的是盛裝飯或面的食具,又稱丼缽。而丼飯就是以碗盛裝的飯上澆蓋各式食材的日本庶民料理,說白了就是日式的蓋澆飯。

全國當地名丼選手權是東京故鄉祭最大型的活動之一,由日本全國各地的著名丼飯代表參賽。早在去年下半年已經舉行了預賽,只在預賽中脫穎而出的丼飯代表才有機會來到今年的故鄉祭上一決勝負。

今年決賽的賽制與往年相同: 觀眾購買試吃券時每人會獲得一個硬幣,每張試吃券可以到參賽攤位領取一份丼飯試吃,試吃結束後可以把硬幣投入心儀丼飯的票箱之中。在故鄉祭的最後一天(也就是今天),賽會將統計多日以來得票最多的前三名,評出本屆比賽的冠、亞、季軍。

試吃券一張賣500日元,不貴,但既然是試吃版,分量也不會很多。儘管如此,店家都會把最精華的部分集中在這份小小的丼飯之中,品質無須懷疑。

下面介紹一下今年的參賽選手,由於今年是東京故鄉祭10週年,所以參賽的選手也是空前強大,准入制也是發生了較大變化,竟然把前9屆比賽中曾經獲得連冠的店家都請了出來,與今年新晉的入圍選手進行直接PK,讓本屆比賽變得異常激烈。

首先介紹的往屆的三名殿堂級丼飯,他們都曾經在往屆比賽總兩次奪冠,分別是:
2011、2012年冠軍,北海道食堂丸善的海膽丼;
2014、2015年冠軍,山形縣米澤琥珀堂的米澤牛排丼;
2016、2017年冠軍,青森縣的八戶銀鯖魚腩丼。‘’


接著加入戰團的是上屆的前五名:
上屆冠軍,鹿兒島縣誌布志特色鹿兒島黑豬三味;
上屆亞軍,北海道十勝牛腩魚丼;
上屆季軍,大分縣的豐後水道 醃寒鰤魚丼;
上屆殿軍,愛知縣的名古屋交趾雞親子丼;
上屆第五名,福井縣的越前!蟹飯丼。

最後是本屆預選賽中脫穎而出的十名挑戰者:
北海道的北海ねばとろ海鮮丼
埼玉縣的秩父草鞋豬排味噌丼
神奈川縣的湘南白飯魚小田原三色丼
富山縣的富山鱒魚腩白蝦丼
愛知縣的三河一色產鰻魚丼
京都府的罈子醃牛橫膈膜丼配九條蔥和黑七味醬(這名字……)
島根縣的赤鯥丼
廣島縣的瀨戶內珍寶章魚天婦羅丼
愛媛縣的宇和島鯛魚丼
熊本縣的赤牛貪婪丼。

我們的套票包含每人一張試吃券,後來又補買了幾張,然後就可以到各個攤位排隊試吃了。徵求了Ida妹妹意見後,第一家我們選了“三河一色產鰻魚丼”,愛知縣的三河灣一色町是日本著名的鰻魚產地,被稱為“鰻魚中的王者”,今天出戰的是當地著名的丼飯店“鰻ま屋”。

這家排隊的人不多,很快就買到了一碗。小碗裡並排放著5小塊燒鰻魚,配以紫菜絲和青蔥。與常吃的先蒸後烤的關東做法不同,這家的鰻魚是直接慢烤而成,第一口咬下去感覺外皮有點酥脆,還伴有非常明顯的炭烤味。這種鰻魚油脂豐富,伴著飯吃非常香。“鰻ま屋”調的醬汁比傳統的醬汁稍淡,更加凸顯鰻魚的原汁原味。

在愛知縣吃鰻魚講究“鰻魚三味”,實際上就是三種吃法——第一口先吃鰻魚,然後再將鰻魚拌著米飯、蔥和紫菜一起吃,最後就是加入茶湯變成茶漬飯。可惜現場不提供茶湯之類的,只能體驗兩味了。

第二家是我的心水之選——米澤牛排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米澤牛加持,所以人氣比鰻魚丼更旺。為了節省時間,建議大家邊吃邊排隊,人多的時候還能分頭行動,可以省下不少時間。

來自東北山形縣的米澤牛與神戶牛、鬆阪牛和近江牛齊名,也是日本極受歡迎的銘柄牛。看著鐵板上鋪了滿滿的一層牛肉時,排隊的心情是更加焦躁啊。

買到之後迫不及待嚐了起來,米澤牛在口感上更接近我們剛吃的近江牛,不過油脂的比例沒有近江牛高,還保留了一定的嚼勁。這份飯一定要趁熱吃,稍微放涼就會讓口感下降一大截。

嘴邊還吃著米澤牛,眼睛已經在瞄下一個目標了。因為要照顧母女倆,鱒魚和銀鯖魚不知道腥不猩,還是穩妥點選她們的喜好吧。我家領導最吃螃蟹,所以下一站是越前蟹。

福井縣的越前蟹在日本享賦盛名,因為不能人工飼養的緣故,每年只有11月到3月這段時間可以捕撈。在日本,有人會專門因為越前蟹解禁而在冬天到福井縣吃蟹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越前蟹飯的攤位前排滿了人,不過大家都很遵守秩序,新加入的只需找到舉著“最後尾”的工作人員排隊即可。

然而,吃到嘴裡之後還是有些小失望,宣傳照裡的分量可要多得多呢。拆下來的蟹肉味道很鮮,但恕我嘴拙吃不出和普通蟹肉的區別,蟹黃搭配用醬油醃製過的三文魚籽反而是亮點,特別是濃郁的蟹黃,配上一口米飯,極品啊!

另一家要排長隊的攤位是北海道的代表——海膽丼,它們家也是往屆的衛冕冠軍,被稱為“殿丼”。店家“食堂丸善”來自於北海道西北部海域的利尻島,特色是在煮米飯時會加入了馳名的利尻昆布和海膽湯汁,讓每顆飯粒飽含鮮味,然後再佐以北海道海膽和三文魚籽,可以說充滿了海洋的氣息。

以500日元一碗來說,海膽的分量已經算多的了。可惜我吃到它的時候已經涼了(在排越前蟹的隊伍),因此鮮味打了大折扣,但當中的米飯的確是今天吃到的幾家裡面最好吃的。

嘗過鰻魚、牛肉和海鮮,下面我們試試豬肉。比起和牛以及各種海鮮來說,日本的豬肉似乎沒多大名氣。其實不然,去年我們到九州南部的鹿兒島玩了幾天,當地的特產正是鹿兒島黑豬。因此今天代表鹿兒島出戰的上屆冠軍——志布志特色 鹿兒島黑豬三味,便是豬肉丼飯的代表。

店家將鹿兒島黑豬的五花肉熬煮一整天之後切成片,一部分拿到炭火上炙烤,另一部分則用煎雞蛋卷包裹起來,再配上半枚半生熟雞蛋,“黑豬三味”便完成了,看起來應該是所有丼飯最油膩的一家了。

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燒五花肉,經過長時間熬煮的五花肉很入味,表面塗上特製醬料後再炙烤,使肉片既有炭烤的香味,又有軟爛的口感,下飯一流!不愧是上屆冠軍呀。

接下來試的是鹿兒島的鄰居——熊本縣南阿蘇村白水乃藏家的赤牛貪婪丼。前文提到過的近江牛、米澤牛等,都是日本最常見的和牛品種——黑毛和牛,但其實日本還有其他種類的和牛,而阿蘇赤牛就屬於“褐毛和牛”的一種,脂肪含量較黑毛和牛少,肉質既有和牛入口即溶的口感,又保留了赤身肉類的嚼勁。

這份阿蘇赤牛貪婪丼雖然沒有圖片那麼誇張,但既有煎牛排又有炒牛肉,滿滿的一大碗也是挺划算的。但我不知道是不是吃了太多牛肉的緣故,有點審美疲勞了,雖然赤牛的肉質不錯,但感覺沒有之前吃的米澤牛那麼香。

本州、九州、北海道的代表我們都嘗過了,既然故鄉祭號稱足不出戶吃遍全日本,怎麼可以少了四國的代表呢。這次參賽的唯一四國代表是來自愛媛縣宇和島的鯛魚丼。鯛魚飯原本並沒有多特別,但宇和島地區的鯛魚飯則顯得特別另類。他們家做的叫“宇和島TKG風”鯛魚飯,所謂TKG指的是TAMAGO(雞蛋)KAKE(蓋)GOHAN(飯),說人話就是打個生雞蛋在飯裡面伴著吃。宇和島風的鯛魚丼就是將鯛魚切成細條,然後加入生雞蛋和其他佐料再拌勻來吃,對於我這種喜歡吃TKG的人來說當然覺得很美味了。

吃了七份之後,還剩下一張試吃券,原來想拿去試試其他的,比如湘南的三色丼,還有赤鯥丼(話說如果我知道赤鯥其實就是黑喉魚的話我是一定會試的,真的如宣傳所說是高階魚啊)。但Ida妹妹堅持要再吃一次一開始的鰻魚丼,只好如她所願吧。最終,我們以3個人一共吃了8碗結束了這次當地丼選手權大賽。

……最後……我們竟然忘記去投票了……吃貨,還真的只記住吃了啊……

到底是誰拿了冠軍呢?這個稍後揭曉。剛剛胡吃海喝了半天,是時候到處走走消消食了,但走到哪兒都是吃的喝的,實在難以管住自己的嘴巴啊。

在當地名丼比賽場的旁邊,還有一個區域是專門for北海道美食的——“北海食道”(這名字起得……)。在這個區域裡,全部都是來自北海道的美食攤位。雖然真的快吃不下了,但看見燒元貝海螺什麼的口水又流了下來。放棄治療!繼續吃吧!

這個海膽+元貝的組合,實在太美味,太邪惡了,連殼上的汁水也不想放過。

甜品當然不能缺席了,不過我們實在吃不動了,只買了兩個信州布丁,為明天即將開始的信州之旅“乾杯”吧。

走累了不要緊,場館內的觀眾席都是免費開放的,可以隨時找張椅子坐著慢慢品嚐美食。

行程)青森睡魔祭

除了祭典和美食,東京故鄉祭裡還有一個非常有日本特色的節目——各地吉祥物演出。日本的地區吉祥物這幾年發展蓬勃, 各地為了增加曝光度促進旅遊和消費等原因,都不遺餘力地推出一個又一個吉祥物,特別是酷MA萌全球爆紅之後就更加一發不可收拾。每年日本都會舉辦吉祥物比賽,故鄉祭也會每天騰出一段時間讓吉祥物進行表演,與眾同樂。

不過因為參加的吉祥物足足有八十多個,所以每天只能選幾個當代表參加活動。在1月15和16日有吉祥物專場的體育祭和文化祭,甚至有Metal Band Show。

今天出席的吉祥物有8個,其中最受歡迎的要算抖音上都能找到她身影的自虐狂——Chiitan君,聽說她最近還被自己的東家——高知縣的須崎市“解僱”了,原因是她經常拍的自虐視訊遭到了孩子父母的投訴……

看過吉祥物表演,剛好又趕上了下一個祭典表演,而且……又是秋田竿燈節,看來我們和竿燈很有緣分呀。

不過這回場地裡關了燈,所以竿燈上的燈籠都亮起了燈光,和之前相比又另有一番風味。

隨著第二次竿燈節表演的結束,本屆故鄉祭也接近尾聲,最受人關注的“全國當地丼選手權”賽果也要揭曉了(我們直到這時候才想起還沒投票)。賽果在場內另外一個小舞臺公佈,所有參賽代表都手捧著自家“作品”的照片上臺。

最終結果:沒想到獲得冠軍的竟然就是我們N次經過都沒人排隊的“島根縣赤鯥丼”,沒吃上真是後悔死了。我們吃了八份,然而只有米澤牛和鹿兒島黑豬三味入圍前五。Ida妹妹極力推崇的鰻魚飯五甲不入……看來我們的口味和日本人還是有有所區別呀。

緊接著便是本屆故鄉祭最後的一個節目——青森睡魔祭表演。場館內的主要照明幾乎都被關閉,營造出夜的氣氛,觀眾席上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可見這日本其中一個最負盛名的祭典人氣有多高。

青森睡魔祭(青森ねぶた祭),寫成中文應該是“青森佞武多節”。和秋田竿燈節類似,都是日本的東北人夏季驅散睡魔的活動,甚至它們據說都同樣源自於七夕節的燈籠放流活動。一般在每年8月2日至7日在青森縣青森市舉行。

表演開始前,大熒幕上播出了睡魔祭舉辦時的盛況。跟其他兩個東北著名祭典相比較,睡魔祭應該是最最出名的,甚至在80年代便被指定為日本國家重要無形民俗文化遺產,是青森夏天吸引遊客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每年睡魔祭都會選舉出佞武多小姐,這次表演就是由為首的兩位佞武多小姐帶領開始,然後帶動旁邊的演員“跳人(ハネト)”一起表演。跳人們統一頭戴色彩鮮豔插滿花朵的斗笠,左右腳互換著伴隨音樂跳動,嘴上還吆喝著“Ra-Se-Ra-Se-Ra-Se”的口號(聽起來就是“辣死啦死啦死啦”)。

載歌載舞一段時間後,睡魔祭的重頭戲——“佞武多”燈籠花車出場了。相信很多沒聽說過睡魔祭或者沒去過青森的人都可能見過這些造型誇張、色彩豔麗的花車。

花車大多以日本或者中國古代傳說故事為藍本創作,比如源義經與弁慶、日本戰國時代的故事,《西遊記》《水滸》《三國演義》的故事等等,甚至還有于吉坑死小霸王孫策、公孫勝降服樊瑞這樣比較冷門故事的佞武多照片。今天演出的這個佞武多是《西遊記》裡的故事,中間是孫大聖大家應該很容易看出來,那麼能看出左右的分別是誰麼?提示:紫金葫蘆、芭蕉扇……

佞武多花車一個重達好幾頓,車底下有輪子,可以前後推動也可以360度旋轉。不過因為非常龐大和沉重,一般都是由幾十個男人前後拉動花車,車前有一個人專門負責指揮。在他的指揮下,拉車的人會把佞武多花車衝向觀眾,還高低起伏營造出撲面而來的壓迫感。可以想象真正的睡魔祭,十幾臺這樣的花車接踵而至,還是非常震撼的。

花車的背面還有內容,轉了180度之後,背面的角色就出現了,原來是唐三藏、豬八戒和沙僧師徒三人。果然是大聖在前面降魔伏妖,師徒三人躲在後面吃瓜看戲呀。

在花車表演的同時,跳人們也不閒著,依舊喊著那句魔性的“Ra-Se-Ra-Se-Ra-Se”在跳著、鬧著。聽說在睡魔祭期間,只要你租一套這樣的跳人服裝,就可以隨時加入他們的隊伍,一起狂歡。

隊伍中還有不少小孩子,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靠的就是從小的耳濡目染啊。

佞武多花車的表演告一段落之後,主持人便邀請現場觀眾一起上臺繼續跟著節拍跳舞狂歡,這時候人人都成了“跳人”

近看花車,的確製作得很精良,而且那種水墨的風格感覺特別傳統。聽說一輛車的製作週期就超過兩個月,畢竟都是人手製作,工程龐大啊。在不表演的時候,這些佞武多花車就停放在青森市的WA RASSE睡魔之家博物館內,供遊客隨時參觀。

本來想叫上Ida妹妹一起到舞臺跳舞的,不料她吃飽之後竟然累得睡著了。那既然是我一個人出動,當然逮住兩位睡魔小姐來個合影了。

伴隨著歡快的舞蹈,主持人宣佈東京故鄉祭所有表演至此全部告一段落。這時候離閉幕也沒剩下多少時間了,我們收拾好東西,結束了這趟一天環遊全日本的美食和祭典之旅。

行程)巨蛋城燈光秀

離開場館來到巨蛋外,其實現在才下午五點多,但天已經全黑了,來自南方的孩子表示不是很習慣。冬季,東京市內不少地方都會舉行燈光秀,比如六本木和澀谷。東京巨蛋城自然也不甘人後,燈光秀從去年的11月份一直舉行到今年2月24日。

今年巨蛋城的燈光秀以“江戶之粹、日本之美(江戶の粋 日本の華)”作為概念,讓燈光充滿“和風”,用名為“江戶切子”的傳統玻璃工藝以及紙鶴、氣球、和傘等江戶時代的元素來點亮夜色。既然舉辦地就在巨蛋周邊,那就作為我們參加故鄉祭的餘興節目吧。

前文說過東京巨蛋城是一座室外遊樂園,在巨蛋出口旁的區域叫“Tokyo Dome City Attractions”,遠處的摩天輪“Big O”和過山車“Thunder Dolphin”則在另外一個園區LaQua。

剛才還一副睡眼惺忪樣子的Ida同學聽說去遊樂園,頓時來了精神。背後的噴水池是以夏夜煙火作主題的燈綵群,而且球形彩燈還會模擬出焰火升空綻放的形態。

下沉廣場中央是一座6米高的燈光塔,名字叫“回憶的摺紙樹”(想い出の折紙ツリー),“樹”上掛滿了鮮紅色的千紙鶴和流光溢彩的摺紙氣球,走近看非常夢幻。

走上天橋,這裡被佈置成“風車小徑(風車の小徑)”,悠悠轉動的風車讓燈光忽閃忽閃地。

通往LaQua區的連廊化身為“萬花筒之路(萬華鏡の道)”,每座燈光拱門都內建了骨架識別器,用以捕捉人的自然動作,只要做出抬手、和同伴牽手等指定動作就能操縱燈光,讓燈光隨著動作與音樂流動,塑造出光之連廊。

LaQua廣場中一座亭子非常吸引眼球,“手球穹頂(手毬ドーム)”和剛才的萬花筒之路一樣採用了骨架識別器,配合著音樂,穹頂的燈綵則隨之轉動。

音樂噴泉號稱“水和光的噴泉秀”,水柱會隨著音樂的節奏而律動,水池上漂浮一個個彩色浮球則合著音樂不斷變換顏色。

在“江戶切子之花(江戸切子の華)”裡,半圓拱門內內建了投影機,將江戶切子的花紋如萬花筒一般投射在地面上,花紋還會隨著人們的腳步的走動而不停變幻。

在“Tokyo Dome City Attractions”遊樂園區主要都是較小型的遊樂設施,比如海盜船Super Viking SORABUNE、兒童塞車Furi Furi Grand Prix等。因為時間不早了,我們沒有買通票,只給Ida妹妹買了單次券,讓她自己挑想玩的。

她最後選中了看起來人畜無害的Bun Bun Bee,但為啥其他人看起來都玩得很high,只有你是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吶?

還是慢悠悠的摩天輪比較適合我們,比如BIG O無軸摩天輪。摩天輪裡能夠清楚看見穿越LaQua大樓的過山車,還能欣賞巨蛋城周邊的夜色,燈光秀也一覽無遺。這座摩天輪還是世界上第一座能夠唱卡拉OK的摩天輪,其中有8個座艙有卡拉OK功能,大家選好歌就能在上面高歌一曲了。我們排隊的時候發現卡拉OK艙的隊伍人氣超足,普通的座艙則冷冷清清,看來日本人對卡拉OK還是非常熱情的。

公主心的Ida妹妹怎麼會放棄美輪美奐的燈光旋轉木馬呢?旋轉木馬Venus Lagoon建設於高臺之上,四周是音樂噴泉和水池,因此有種坐在湖中玩木馬的感覺,難怪叫“Lagoon”了。只不過,這木馬之間似乎跑進了一些奇怪的動物啊……

玩得忘了時間的我們才想起晚飯時間早過了,我們今晚還計劃到網紅店“海老丸拉麵”吃法式原只龍蝦拉麵呢。網上一查,閉門時間8點,現在已經7點30多了,拉麵店遠在神保町,步行要十多分鐘。於是我連JUMP SHOP也不逛了,匆忙趕路。可惜到了之後店門前已經貼上了“售罄”的字樣……

只好又回到了巨蛋城,吃上次曾經在鎌倉吃過一次的“海鮮三崎港”回轉壽司連鎖店。這家回轉壽司,負責送餐的是“新幹線”哦。

味道比起早上在故鄉祭吃到的美食,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勝在價格嘛感人,在日本吃普通的回轉壽司店,的確是既實惠又管飽的選擇呢。

2019年1月21日

從今天開始,一連六天,我們將一路向北,分別到輕井澤、長野、鬆之山溫泉和越後湯澤四個地方巡遊一圈,直到週末才回歸東京。之前換的JR PASS長野新潟地區券今天開始就派上用場啦。

我們帶上必要的行李暫別了民宿(用不上的就繼續留下)。湛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晴空塔在天幕下顯得特別巍峨,像摳了圖貼在一張藍色紙片上似的。從押上站出發,最近的新幹線站是上野站,因此我們決定在上野乘坐北陸新幹線前往今天的目的地——輕井澤。

上野是東京市中心的大型車站之一,既是交通樞紐,附近的景點又很多,因此人流量特大。車站大廳“翼之像”雕像是個比較醒目的集合點,隔壁有便當店和JR綠色視窗。

到站之後,我首先去劃下一班北陸新幹線的指定席票,沒想到竟被告知指定席只剩下兩個座位了,還分別在不同的車廂中。沒想到週一早上的新幹線竟然會那麼擁擠啊,難道是滑雪季的緣故嗎?沒辦法只好直接進站看看會不會碰上剛好連在一起的自由席了。

11點10分,我們登上了開往長野的淺間609號列車,果然超滿座。我們足足走了三個車廂才找到連在一排的三個自由席座位,也算是幸運了。之前坐過幾次新幹線,倒是第一回坐自由席,看起來和國內的高鐵沒有任何不同。果然有很多乘客拖著大行李箱,看來到長野滑雪的人超多啊。

上車前買了列車便當做早餐,找到座位後終於可以好好坐下品嚐了。很多人到日本旅遊都愛買一份火車便當嚐鮮,不過嘗過一次之後都沒有第二次,因為大部分便當都是冷的,天氣熱還好,像現在這樣的大冬天吃一份冷冰冰的米飯,還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不過不知道為啥我特別喜歡吃,這回繼續是給每人準備了一份。

我點的是和牛壽喜燒便當,牛肉味道贊,而且還有祕製的辣醬和一隻半熟的溫泉蛋。在便當裡有溫泉蛋我還是第一次吃呢。

領導點了一份“淺草今半”的牛玉重,就是牛肉和雞蛋的組合。淺草今半在明治28年創業,牛肉壽喜燒做了百多年,牛玉重也是它家超人氣的便當。不過要數最好吃的,還是Ida妹妹根據封面選的淡路屋出品——城崎名物“壽喜燒和蟹飯便當”,除了壽喜燒牛肉外,還把蟹肉拆絲和米飯混合,搭配一隻蟹鉗,還有一隻燒元貝,更讚的是這個便當還有倒水即熱的功能,比我們那些冷冰冰的要好上N倍。

行程)避暑勝地的冬日

美美地吃上一頓,12點17分,列車不偏不倚不早不遲到達輕井澤站。E7系列車是東日本新幹線比較新的型號,乘坐起來非常舒適,特別是座椅寬度和腿部空間,比之後我們乘坐的上越新幹線要舒服多了。

北陸新幹線目前從東京通往金澤,其中東京到上越妙高段由JR東日本經營,上越妙高到金澤段由JR西日本經營。我們買的JR PASS(長野新潟地區)因為是由JR東日本發行的,只能免費坐到上越妙高站,如果要繼續前往金澤就必須另行補票了。

車站站廳上掛著三幅銅綠色浮雕,分別記述了發生在輕井澤的三件大事——中間一幅記述了英國聖公會的加拿大傳教士Alexander Croft Shaw在1886年來到輕井澤之後,深感自然環境景色怡人,便在當地建立了別墅和教堂,從此讓輕井澤成為日本最著名的避暑勝地之一。左邊一幅記述了1964年東京舉辦第18屆夏季奧運會時,輕井澤承辦了綜合全能馬術比賽。右邊一幅記述了1988年長野舉辦第18屆(又是18)冬季奧運會時,輕井澤承辦了冰壺比賽。

輕井澤站在1888年開業,去年恰好是130週年紀念。輕井澤原為JR信越本線的一站,在1997年長野新幹線(即現在北陸新幹線東京至長野段)開通之後,根據日本的新幹線整備法規,JR信越本線從輕井澤到篠之井這一段線路從JR公司分離出去,最終被信濃鐵道接管運營。

從車站南口出來是一道人行天橋,站在橋上即可遠眺佔據了南口大片區域的輕井澤王子度假村,還能看見遠處矢崎山上的輕井澤王子酒店滑雪場。

王子度假村佔地面積非常大,包括有日本佔地面積最大的度假村Outlets之一的輕井澤王子Outlets、輕井澤王子酒店滑雪場、輕井澤王子大飯店東館、輕井澤王子大飯店西館、輕井澤皇家王子大飯店和輕井澤淺間王子大飯店,以及分佈在度假村內的一眾獨立小木屋。我們今晚入住的輕井澤皇家王子大飯店(太拗口了,以後簡稱The Prince)位於度假村最南端,離輕井澤站南口有一定距離,幸虧度假村有一項非常讚的服務,就是隻要你是在村內酒店或者木屋住宿的旅客,都能在南口天橋下不遠處的旅客服務中心(他們稱為Smile Concierge)憑入住憑證寄存行李,之後工作人員還會幫忙將行李送到你即將入住的酒店。如此一來,住客就可以省下不少安置行李的時間,一下列車就馬上可以玩耍逛街了。

有了如此方便的服務,我們立馬開始在輕井澤的行程——今天準備到中輕井澤地區的星野區域走走。星野(虹夕諾雅)輕井澤酒店是日本最高階的酒店之一,雖然住宿區不能隨便進入,但附近的溫泉、餐館和教堂區域是對外開放的,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就是那裡的石之教堂和高原教會。

從輕井澤到中輕井澤,可以乘坐一站信濃鐵道。從站廳越過新幹線軌道,便可以下到信濃線的站臺,由於輕井澤是始發站,列車已經在站臺待命了。不過如今時間尚早,可以在站臺四處逛逛。

站臺北面是通往舊輕井澤地區的入口,要體會輕井澤130年來的變遷,逛逛舊輕井澤銀座最適合不過了,可惜我們直到最後都沒有抽時間過去,有點遺憾。

等了一會兒,列車出發了,復古的車廂讓我想起了去年在九州坐過的指宿枕崎線列車。不過這次只是匆匆一站路,幾分鐘便都了目的地。

剛開始以為中輕井澤只是沿線一個小站,沒想到車站大樓竟然如此現代和氣派,包括町立圖書館等等也包含在這座建築物之中。

對來自南方的孩子來說,即便是路旁小樹下的雪堆都能踩個不亦樂乎。Ida妹妹要來北方看雪的願望終於實現了,雖然輕井澤地區的雪還不大,但對於幾乎從來沒見過雪的她來說,已經足夠玩上半天了。

其實在中輕井澤是有免費的穿梭巴士直通星野地區的,不過難得在冬日暖陽下逛逛這個避暑勝地,我們便決定步行前往。輕井澤地區的各個景點之間都有一定距離,最適合的遊覽方式其實是騎自行車,只不過冬天騎車還是挺冷的,而且Ida妹妹不會騎,我們便沒有去關注哪兒可以租自行車了。

從車站前的大馬路一直往北走,路上的行人不多,雖然沒什麼風景但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還是非常愜意的。沿河建有一些食店,看起來風景和味道俱佳,不過擔心耽誤時間的我們一直趕路,沒有停留。

想抄近路的我走進了一片小森林,只見來路上有幾幢度假別墅,四周的樹木大多光禿禿的只剩下樹幹,只有一兩棵耐寒的還枝繁葉茂。小路旁,幾道小溪潺潺流過,伴隨著偶爾傳來的鳥鳴,配合著我們踩在雪地上的“沙沙聲”,在寧靜中奏出奇妙的樂曲。正當我準備感慨環境優美的時候,忽然看見前面的路牌分別用日語英語漢語寫著“這是死路”……實力打臉啊。

重新回到主幹道的我們沿著斜坡繼續前行,拐了一個彎之後來到一個比較廣闊的地方,前面是一條三岔路口,路邊有一家7-11便利店,正對便利店的是一座小小的鳥居,額束上寫著“淺間神社”。走到這裡就意味著星野地區的“榆樹小鎮”就前方不遠處了。由於冬天太陽下山早,還是先趕去教堂吧,於是我們就從便利店旁邊的路往山上走去,這邊是通往教堂的捷徑。

行程)石之教堂和高原教堂

我們沿著山路一直往上走,前方山崖上橫跨著一座橋,只要繼續往上走就到石之教堂的停車場了。

穿過停車場便來到教堂入口。石之教堂,是星野集團下婚禮品牌“星野夢緣”所有的五個特色教堂之一(五個教堂分別是北海道TOMAMU星野度假村的水之教堂和冰之教堂、輕井澤星野Bleston Court酒店的石之教堂和高原教會、山梨縣星野RISONARE度假村裡的花園教堂)。因此,大家不要誤以為這座教堂是百年以前輕井澤傳教的外國人所建,其實根本上來說是酒店的附屬設施。

當然,作為一個著名的宗教建築物,在沒有舉辦婚禮儀式的日子是免費開放給遊客參觀的。

我們沿著石頭砌成的小路蜿蜒向前,兩邊高高的“城牆”將教堂遮得嚴嚴實實,還未肯揭開它神祕的面紗。

走到一半,通道陡然升高,終於看見教堂的真面目了。它就在石子路下面的窪地處,半圓的門洞一樣往下延伸,活脫脫防空洞一樣。教堂的本體全部由石砌成,遠看就像一排多米諾骨牌堆疊在一起,將倒未倒、有點慵懶地躺在山野林地之中。整個建築給人的感覺就是既不規則又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小路的盡頭是一塊石碑,碑上刻著“I for Japn;Japan for the World;The World for Christ;And all for God.”後來瞭解到這原來是日本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內村鑑三的名言,因為這座石之教堂,同時也是內村鑑三的紀念堂。

離開石子路便是一條羊腸林蔭道,可以腦補一下夏天時四處鬱鬱蔥蔥的畫面,難怪輕井澤如此受日本人喜愛。最初在制定行程時,我對輕井澤比較無感,但這一刻也被這自然又美好的一切所吸引。

沿著小路拐到了教堂的牆根下,整座教堂彷彿全是用石子堆砌而成,只有在那一張張“骨牌”之間才看見一道道拱形的玻璃窗。這是石之教堂的設計理念之一——石頭代表男性的剛強、玻璃則象徵女性的溫柔。這座教堂就是男與女、剛與柔的完美結合。

終於轉到教堂入口,嚴格來說是後門。不過不要猶豫,這就是正確的日常參觀順序。從門上的玻璃可以稍稍窺探教堂內部的情況,但首先進入的是地下室——內村鑑三紀念堂。

紀念堂內安放了內村鑑三的幾幅書法作品,包括剛才看見的“I for Japan”一句,還有“善遊善學”等。另一面牆壁上則掛著石之教堂的照片和介紹。一側還放置了不少座椅,看來是在婚姻舉行時用作休息間用的。

從螺旋向上的樓梯走到一樓,便到達石之教堂入口的門廳。我們靜靜地穿過門廳,走進教堂,在長椅上坐了下來。

那一刻,不知道為何,我有一個錯覺,自己彷彿走進一個電玩遊戲的場景,一切都顯得非常精緻,排列整齊的長椅、錯落有致的石臺和臺階;一切又顯得那麼自然,身上被從玻璃窗透下的柔和陽光包裹,眼前的石牆上攀滿了藤蔓植物,耳邊伴隨著“滴答滴答”的水滴落地的聲音。這就是教堂設計師Kendrick Kellogg所說的,把“石、光、水、綠、樹木”五個元素融進石之教堂的設計之中。 內村鑑三是“無教堂論”的支持者,認為基督徒應專注研究聖經,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建設巨集偉的教堂,人與自然應為一體,只要虔誠祈禱,大自然便是最好的教堂。我認為設計師對他的理念有著非常透徹的理念,這座教堂並沒有將建築物與大自然隔開,而是儘可能地與自然融合一體,渾然天成。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這不就是習大大說過的話麼?

坐了良久,我們彷彿忘記了時間的流動,直到醒覺過來時,感覺光照到地面的角度已經有了細微的變化,想是過了挺長的一段時間了。從正門離開教堂,才有機會好好看清楚這些彷彿堆疊在一起但實際互不相接的石拱。看似沒有秩序的它們其實飽含寓意——石拱的排列從入口處到教堂內越來越規則,寓意著新人的婚姻之路經過磨合漸漸到達完美的平衡。據說新人宣誓時所站位置的正上方,就是整個教堂最完美的一道石拱,寓意著二人的結合是最最完美的。

但對於Ida妹妹來說,宗教、自然、浪漫、男女,一概不懂,這裡更像是一個遊園地,不停擺弄著各種pose拍照才是最熱衷的事。

離開石之教堂,我們又走進了另一片樹林。衛兵一樣的樹密密麻麻地立著,枝丫光禿禿的沒有一絲綠意,但偶爾出現在樹下的木椅卻讓人浮想聯翩,腦海中浮現出炎炎夏日在蔥蔥樹蔭下乘涼消暑的美好畫面。心中不由得再次為輕井澤的自然環境點贊——沒有名山大川、沒有奇觀異景,一切盡是樸素、自然、靜謐、安逸。

樹林旁是星野旗下的Bleston Court酒店,這家酒店就是星野夢緣在輕井澤舉行婚禮的酒店。如果預定了酒店+婚禮套餐的話,就是入住這家酒店了。酒店隔壁便是星野在輕井澤的另外一家教堂——高原教堂。

高原教堂雖然名曰“高原”,但其實只是建在比石之教堂稍高一點的坡地上。它的前身是98年前內村鑑三、北原白秋等人在此地建立的“藝術自由教育講習會”,後來被內村改名為“星野遊學堂”,遊學、遊學,看來這裡的環境非常得文人藝術家們的歡心啊。如今這裡已經成為星野輕井澤地區的代表教堂之一,但教堂依然掛起了“星野遊學堂”的名牌。可當我正要在教堂前拍張到此一遊照時,不知從哪兒來了一群鬧哄哄的遊客在那兒輪番留影,不希望這種靜謐被打破的我們轉而走向了高原教堂旁的一所尖頂木屋。

從屋頂立著的十字架也能猜出這間木屋應該同屬教堂的一部分。屋內並不大,一位修女打扮的女士和一位稍微年長像牧師一樣打扮的先生在桌子前忙著什麼。牧師看見我們進來,便笑著迎上來打起招呼,一口非常非常標準英語,還帶著中年男性獨有的磁性,讓人不由自主地和他攀談了起來。

他指著左右兩邊擺滿了照片的架子告訴我們,這些都是在這裡舉行婚禮的新人們的留影,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都有,可以隨便觀看。照片裡是一張張幸福的面孔,以及嫩綠的春、翠綠的夏、金黃的秋和純白的冬,能夠在如此美景下度過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讓我們這種老夫老妻都表示羨慕不已。

我們夫妻倆在看照片,Ida妹妹卻對修女手上正編織著的繩子很好奇,只見修女將三股不同顏色的繩子編成一股,這時候牧師走過來和我們說,上帝愛我們,讓我們能夠成為一家人,就好像這三股繩子如今被編成了一股,成了我們三人之間的牽絆。這話不由得讓我想起《你的名字。》裡連結三葉和隴的結繩。最後修女送了一段繩子給我們作留念,牧師還提出要和我們合照一張,最後愉快和我們一一道別,把我們送出門口,真是一段難忘的相遇啊。

高原教堂外的草地上鋪了一層薄薄的雪,終於逮到機會玩雪的Ida妹妹再也不想錯過機會了,一根樹枝、兩顆松果,都化身為玩具,即便是一片小空地,也能盡情地撒野,歡樂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美食)村民食堂

我們從山坡上回到大馬路上,剛好來到另一個三岔路口。路旁小河畔有一塊大石頭,細看之下原來是日本詩人北原白秋的歌碑。上面刻著他的詩作《落葉松》,寫的正是輕井澤淺間山落葉松的景色。詩歌的原文和譯文在網上可以找到,我就不在這裡浪費篇幅了。

順著奔流的小河往裡走,來到一間大木屋前,原來這裡便是星野的蜻蜓之湯(トンボの湯)。星野溫泉蜻蜓之湯自日本大正4年(1915年)開湯至今,有“美肌之湯”之名,就算不是虹夕諾雅的住客也可以來這裡泡湯。可如今我們需要的不是美肌,而是填肚子!從早上在新幹線吃過便當之後至今啥東西沒吃過,都快餓扁了。

星野地區的餐廳主要集中在榆樹街小鎮內,另外還有蜻蜓之湯旁邊的村民食堂。根據就近原則,我們決定嚐嚐這家名字超土的“村民食堂”。

em……這家食堂看起來比名字要高大上得多啊。

大片大片的落地玻璃拉近了風景與食客之間的距離,在用餐的時候同時也能大飽眼福。其實這個“村民”的稱呼來源於日本作家堀辰雄,他曾經在輕井澤信濃追分地區居住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在作品中稱輕井澤為“美麗的村子”,那麼這裡的餐廳就成了“村民食堂”咯。說到堀辰雄,宮崎駿的收山之作《起風了》就是改編自他的同名小說《起風了》。

扯遠了,坐下點菜,套餐價格還算挺不錯的。村民食堂的選單以當季食材為主,中午有很多套餐可以選擇。我們點了一份冬季限定的雞肉蕎麥火鍋套餐、一份信州彩之御食套餐、一份拌生菜凱撒沙拉和甜品。輕井澤地處長野縣,古稱信濃國或信州,這裡的蕎麥麵聞名全日本,因此所有餐廳的餐牌裡幾乎都有蕎麥麵。而在長野中部的松本周邊有一種比較特殊的蕎麥火鍋,吃法是先把肉類和蔬菜放入火鍋裡煮,吃得差不多了再用竹篩將蕎麥麵放進湯里加熱煮熟,“村民食堂”裡的蕎麥火鍋套餐便是這樣吃的。

先吃鍋裡面的雞肉和蔬菜,味道很清。雞肉煮久了也依舊很嫩,贊!

然後放入各種香菇,這時候的湯頭既有雞的肉香,又有菇類的清香,喝一口鮮味無比。

這時候服務員會端上一份蕎麥麵,將麵條裝在小竹篩裡放到湯裡汆一汆,馬上就可以撈起食用。麵條吸收了湯的鮮味精華,還飽含蕎麥獨有的香味,口感帶一點韌,和過往在國內吃過那種粉末口感的蕎麥麵完全不同。這種吃法當地稱為“投じ蕎麥”(投機倒把?),據說是因為長野松本地區冬天嚴寒,先煮火鍋裡的材料再汆熟麵條,會避免湯變冷的同時面越煮越軟。

另外一份“長野彩之御食套餐”就是大雜燴,既有蕎麥麵和米飯,還有蒸牛肉、蔬菜天婦羅、信州三文魚生魚片、味噌湯、下飯小菜、醃菜等等。兩個人吃估計也差不多了。

在日本吃蔬菜不多,所以每逢看見沙拉我們都會點上一份。這次的拌生菜凱撒沙拉,新鮮生菜拌著炸麵包粒、芝士粉和一顆半熟雞蛋,看著滿滿的一大盤蔬菜,對昨天吃了超多肉的我們來說簡直不能再讚了。

最後以一份黑糖豆腐收尾,完滿!

天色漸暗,暖暖飽餐一頓之後,是時候該回酒店了。村民食堂旁邊有一塊巨大的星野溫泉指示牌,指示牌對面就是回程的免費穿梭巴士站,可以直達中輕井澤站。再轉一站信濃線列車,我們回到了早上匆匆一別的輕井澤。

2019年1月22日

昨晚回到酒店之後領導就病倒了,估計一下子沒適應溫差,著涼了,本來計劃好的晚上泡湯就真的泡湯了。不過旅途期間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生病,於是我們也陪著她早早休息,所以今天我起個大早,趁著母女倆還在沉睡,正好可以到處走走。

住宿)輕井澤The Prince

之所以選擇王子度假村裡離輕井澤站最遠,位置最偏僻的The Prince酒店,一是因為價格比東館、西館便宜;二是因為景色最好;三是特別清靜。因為The Prince是離滑雪場最遠的酒店,滑雪的遊客大多不會選擇住在這裡,所以環境特別清淨。和巨大的東館西館相比,The Prince規模小得多,整幢酒店呈一個扇形,只有三層高,而且全部都是單邊客房,因此每間客房都有一塊超大的落地玻璃,窗外便是湖、草坪、森林和高爾夫球場。

清晨,開啟窗簾,映入眼簾的是灰白世界,陰沉沉的天沒有太陽,與雪地一色。遠處的樹林也失去了綠的光澤,化成一片墨色。

我們住在一樓,走廊與外界是沒有隔斷的,從房間來到走廊,便能自由走到室外。世界此時分成了兩半,一半鮮紅,一半銀白。

踩著薄薄的積雪走到樹叢之中,天上飄落的斑斑雪花落在衣帽上,慢慢化去。四處靜悄悄的,彷彿整個世界都停頓了,只聽見自己“沙沙”的腳步聲。

在外面溜達了一圈,好好地享受了一番“森林SPA”之後,我搓著手躲進了酒店大堂。整個大堂都是暖色調佈置,不由得心生暖意。壁爐上的火燒得旺旺的,柴火偶爾發出“啪啪”的響聲,讓四周都暖烘烘的。

行程)冬奧會舉辦地——長野

吃過早飯,我們便開始今天的行程——長野市。話說今天的行程安排我在做攻略的時候就糾結了很久,到底是逛舊輕井澤地區呢,還是遠赴長野甚至松本呢?最終決定去新幹線方便的長野,畢竟去松本的路途比較周折,只好把松本城留到下次的升龍道之旅吧。


在南口買好便當,我們便在站廳候車。長野原是長野新幹線的終點站,如今新幹線延伸至金澤,改成北陸新幹線,名字就和長野縣沒有了關係,這下長野縣就不開心了:新幹線橫穿我整個縣,卻提都不提我們?!最終在長野縣的要求下,北陸新幹線在JR東日本運營的區間的標誌牌上,統一在“北陸新幹線”後加入“長野經由”的字樣。

今天坐的是淺間607號,和昨天一樣都是E7系列車。不知道是不是離開輕井澤之後客流少很多,今天就很容易劃到往返的指定席。

上車之後又是我例牌的吃便當時間,就算只有一個小時車程也不放過呀。這次的便當看上去就很不同尋常,平常的便當大多用紙盒或者塑料盒之類來裝盛,但這份信越本線橫川站的“峠之釜飯(峠の釜めし)”是用益子燒的陶鍋來裝,因此非常非常有分量感。

飯鍋外側還專門燒製了“橫川站”的字樣。橫川是原來信越本線上的一個車站。在長野新幹線開通之前,信越本線是往返新潟、長野和高崎三地的主要鐵道幹線,然而新幹線通車後,與之幾乎平行的信越本線便拆分成兩段,當中的橫川到輕井澤區間還直接廢線了。雖然如今輕井澤已經不在信越本線上了,但可能考慮到這裡人流量大的緣故,在輕井澤站仍然有專賣店販賣的這份有60多年曆史的橫川“峠之釜飯”。

開啟蓋子,鍋裡的菜品排列得整整齊齊,有雞肉、栗子、香菇、醃筍、牛蒡、豌豆、酸姜,正中央還有個雪白的鵪鶉蛋,看起來很美味的樣子。由於使用了陶鍋的緣故,因此飯還是暖暖的,配上另附的漬物,味道一級棒。吃完這份便當後,鍋還能帶回家留念(不過鑑於它比較重又易碎,我們回程的時候將鍋拿回店裡歸還了)。

沒想到早上還陰沉沉的天,過了兩站竟然變成啦藍天白雲。

淺間號從輕井澤到長野只停兩站,第一站是佐久平,然後列車就鑽進隧道,直到千曲川前才重新露臉,這時候便到達第二個站——上田。雖然上田在日本甚至在長野都不是大城市,但熟悉日本戰國史的童鞋應該有所耳聞。日本戰國時代,上田城是著名的“表裡比興之者”(就是牆頭草的意思)真田昌幸的居城,他曾因在此抗擊過強大的德川家軍隊而聞名,所以該城號稱從未被攻陷。2016年的NHK大河劇《真田丸》就有上田城合戰等相關劇情。上田城離JR上田站非常非常近,在新幹線上便能清楚看見二之丸等建築。

大概半小時車程,我們便到達長野站。長野市作為長野縣的首府,人口只有區區四十萬人,如果是國內,頂多算個小鎮。除了善光寺,市內幾乎沒什麼很出名的景點,因此遊客到長野縣旅遊,一般會選擇輕井澤、松本或者周邊的滑雪場,真正到長野市來的人卻不多。車站候車室掛著一幅畫有舊長野站的陶板壁畫,此外還掛著當年的木製站牌“長野驛”。如今的長野站大樓是2015年新建而成的。

站廳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巨型的紀念牆——紀念長野市舉辦了1998年十八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繼1972年札幌冬奧會之後日本第二次舉辦冬奧會。提起冬奧會,下一屆冬奧會就在北京舉行哦。

長野站的出口分為“東口”和“善光寺口”,我們要去善光寺,當然從善光寺口站了。站前廣場是公交樞紐,其中1號候車亭的巴士都會途經善光寺,此外還有其他線路通往鬆代城或川中島古戰場等景點。

善光寺離長野站不遠,車程10分鐘左右,即便步行的話估計也在30分鐘以內。我們搭上了在長野站與善光寺大門之間往返的10號公交車,終點站就是善光寺的大門前了。

行程)跟隨旅行青蛙去參拜

沿著善光寺大門前的斜坡一直往上走,參道兩旁是建築得各具特色的“宿坊”,是供到寺廟參拜或者禪修的人住宿的地方。想在宿坊用齋飯或者住宿的,還可以通過善光寺的官網統一預約。

除了宿坊,路旁也有一些小的廟庵。比如這家“善光寺大本願”(大本願即尼姑庵),以及之後的大勸進。善光寺大本願與伊勢慶光院、熱田誓願寺一起被稱為“日本三上人”。目前大本願的上人和與大勸進的貫主一起兼任善光寺住持。不知道是不是尼姑庵的緣故,裡面的地藏像也長得特別可愛。

經過大本願,來到一段臺階前,臺階之上是一座巍峨的木造門樓,稱為“仁王門”。仁王門始建於日本寶曆二年(1752年),但由於地震等原因曾兩次被毀。如今的仁王門是在大正七年(1918年)重建的。門樓內一對金剛分立左右,特別威武。由於仁王門兩邊都沒有其他建築,而且屋簷外飄,立於階梯之上,顯得異常挺拔,還給人頭重腳輕的錯覺,如果不是增加了不少加固的支撐真擔心會撐不住塌下來。

“定額山”是善光寺的山號。

路旁立著的《再遊善光寺》詩碑是日本僧人良寬所作,細看之下竟然是中文的——
“曾從先師遊此地 回首悠悠二十年
門前流水屋後嶺 風光猶似當日妍”
讀外國人寫的漢詩,總讓我感到慚愧,自己身為中國人根本寫不出這水平。聊以自慰的是,據說良寬小時候曾受過良好的漢語教育,不然我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

走過仁王門,便是善光寺仲見世,兩旁是連綿不斷的各式商店、旅館,而盡頭便是善光寺山門所在。

穿過牌坊,只見山門前右側落座著六尊地藏菩薩,都被圍上了紅色的頭巾。

善光寺山門自江戶時代中期寬延三年(1750年)建成,歷史悠久,其樣式稱為“五間三戶二階二重門”,是日本國家重要文化遺產。但受地震等影響,建築物的基礎曾受到損壞,加上老化嚴重。因此山門在平成年間曾進行大修,目前是日本國內現存的最大的栩葺建築物(用厚更大的木版鋪稱作栩葺)。山門重修之後,在平成20年(2008年),大門二樓時隔40年再次對信眾開放參拜。內部可以看到山門本尊的文殊菩薩像、守護四方的四天王像、色彩鮮豔修復的佛間壁畫、日本四國島八十八個靈場的御分身佛等。門上掛著的匾額“善光寺”三字以“鳥蟲體”書寫,“善”字起筆的兩點看起來就像一對鴿子,讓我想起了遠在鎌倉的鶴岡八幡宮,也是採用這樣的書寫方式。

穿過山門,便來到善光寺的最著名的本堂前。善光寺本堂歷史上曾經歷多次火災,但都每次都能得到善信們捐助重建,可見善光寺在善信心中的超然地位。如今的本堂正殿在日本寶永四年(1707年)重建,是江戶時代中期的日本佛教建築的代表之一,因此,整座本堂被指定為國寶,是日本國內排名第三大的木結構建築,因其形狀與敲鐘的撞木相似,所以被稱為“撞木結構”。

幾年前有一款網紅遊戲叫“旅行青蛙(旅かえる)”,它的其中一個目的地便是長野善光寺,因為此處號稱是日本人一生總要來參拜一次的地方。於是我今天也帶了兩隻青蛙來cosplay一下。

參拜者往賽錢箱放入100円,就可以領取一束線香,用火爐點燃後投進香爐之中,然後將香爐的煙往自己身上趕,讓自己也能沾到福氣,獲得佛的庇佑。

本堂門前有眾多石燈籠,燈籠旁邊有一塊石柱吸引了我的注意,柱子上寫著“御百度詣數取”,字上方有四個挖空的洞,洞裡分別有兩根各串著10個算珠。我猜這應該是讓信眾數自己的參拜次數用的,既然要“百度詣”,我猜就是一次次地數,數到一百為止。

登上臺階來到本堂門前,本堂內是不能拍照,只能站在外頭往裡拍了。進入本堂之後是一個小的賓頭廬尊者佛像,據說如果身體不舒服,病人可以通過接觸佛像與自己患處相同的部位來獲得法力治療,寺方還非常貼心地給佛像前搭了幾級臺階,方便老人家上前“撫佛”。

本堂的最裡面的琉璃壇供奉著阿彌陀如來佛立像,不過這尊佛像是“祕佛”,意思是平日佛像不對外公開。這尊如來每7年才會公開露面一次。但如果想近距離接觸到佛像該怎麼辦呢,總不能在這裡等7年吧?於是善光寺就有了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參拜方式——“戒壇巡遊(お戒壇巡り)”。在本堂內陣旁邊有一個戒壇巡遊的入口通往地下,善信們走下樓梯進入位於琉璃壇地板下的漆黑迴廊,邊走邊觸控懸掛在佛像下面的“極樂之鎖”來完成與鎖正上方的祕佛本尊的結緣,從而未來得以登臨極樂。

由於迴廊一片漆黑,我們擔心Ida妹妹下去之後不適應,反而打擾了佛門清淨,就沒有參加戒壇巡遊了。本堂另一側是購買御守和求籤的地方,這是Ida妹妹最喜歡的趴,趁我不注意已經自動自覺來挑選御守了。

御守的品種非常繁多,而且都顯得很高大上。除了保佑自己身心健康之外,竟然還有保佑寵物的御守。

來到求籤環節,共分為普通籤和高檔籤兩種,價格分別是100円一次和200円一次。Ida妹妹毫不猶豫地選了高檔籤。因為籤筒有男女之分,女生的籤長得非常好看,也難怪她喜歡。結果她抽到一張“中吉”,很不錯嘛。

更令她開心的是籤裡包裹著一塊金色的小吊牌,上面恰好寫著她的名字“雅”,簡直有點不可思議,難道這就是“字如其人”?

輪到我了,我也滿心期待抽了一張男籤!開啟一看竟然是“大吉”,說我有意料之外的財運,天啊!這是我第一次抽到大吉啊,興奮之餘趕緊看看自己抽到的是什麼字,呃……

竟然是……快!!!???我說什麼“字如其人”啊……

美食)蕎麥專門店かどの大丸

結束參拜,也到午餐時間了,我們沿來路回到大門巴士站附近找吃的。自從進入長野市開始,滿大街都會看見蕎麥麵的招牌,幾乎幾步就一家,看來蕎麥麵真的是當地最著名的美食。

我們在十字路口旁看到一家規模較大的,叫“かどの大丸”。既然不知道哪家好,就盲狙吧。

店內的裝修是日式老店風格,牆壁上掛著日本畫和能劇面具。服務員都是女士,我們落座之後她們便貼心地給我們遞上了英語選單,但其實日文的也基本能看懂(反而英語的看不到懂哈哈)。選單非常簡單,蕎麥麵只有傳統的冷吃或者搭配山菜、生雞蛋(月見)、山藥泥、天婦羅一起吃,不喜歡蕎麥或者對蕎麥過敏的可以把麵條換成烏冬。
蕎麥麵最常見最傳統的吃法是將冷麵放在木盒的竹蓆之上,配以醬汁沾著吃。由於面是冷的,在夏天很受歡迎,但如果不喜歡吃冷麵的,也可以選擇熱蕎麥湯麵。

店裡提供兩種不同的蕎麥麵,一種是普通的手打蕎麥,另外一種“特製手打蕎麥”即“更科蕎麥(さらしな)”,只選擇了蕎麥的一段芯製成,因此更科蕎麥麵比一般的蕎麥麵更白,據說口感更“高階”。我們分別點了三款不同的麵食,Ida妹妹喜歡吃烏冬所以她選了炸蝦天婦羅湯烏冬,領導選的是天婦羅湯蕎麥,我點的則是最原始的更科蕎麥。相比較之下,能明顯看出更科蕎麥的麵條更細更白,吃起來幾乎沒有蕎麥獨有的那股澀味,而且韌度也有提高,雖然價格稍貴了些但還是挺值得一試的。

這頓蕎麥午餐也宣告我們的長野市之行到了尾聲,由於來時已經劃好好回程的指定席券,我們踩著時間回到了長野站。雖然我們不是日本人,也總算到這座“一生必須來一次”的古剎走了一遭。昨天在石之教堂,瞭解到內村鑑三的理念是“無教堂論”,認為基督教徒不應該侷限於建設教堂,而善光寺雖然是“寺”,也有佛像,但它卻不屬於任何一個佛教的宗派,號稱能超度所有人登極樂,甚至自古以來就向婦女開放,這對以往在日本無甚地位的婦女來說簡直是匪夷所思之事,因此它在日本人心中有著極高的地位,或許這就是對“普度眾生”的另一種理解吧。

行程)輕井澤王子outlets

匆匆一別長野,新幹線將我們送回輕井澤。下午的天氣比早上好太多了,王子飯店的穿梭巴士在樹林中穿行,遠處便是星羅棋佈的小木屋。如果不是價格有點貴的話,小木屋的環境真的超級棒,聽說暑假的時候更是一房難求。

來了輕井澤足足兩天,我家領導終於有時間逛逛Outlets了(怪我安排不周咯)。由於佔地廣袤,逛一下還是挺累的。在店鋪之間有一個大大草坪,除了供遊客歇息外,也有兒童遊樂場,到了晚上草坪上還有煙花表演。不過這都是Outlets的常規操作了,沒有什麼特別。

Outlets的北區是餐廳的集中地,不過很多餐廳包括拉麵店竟然到晚上7點就停止營業了。幸虧在食街上還有幾家店一直開著,不過都排上了長長的隊伍,我們只好選了一家排隊最短的義大利餐廳“Courmayeur”,雖然大家都說日本的餐廳排隊的人人龍越長味道越好,但天寒地凍的晚上,還是早早填飽肚子為上。我們點了香腸拼盤、芝士pizza、肉醬意粉和一大盤青菜大蝦沙拉,味道還蠻不錯的。

用過晚飯,又到了泡湯時間。昨晚因為領導不舒服,大家都沒泡成,今晚終於好好享受一下了。王子飯店度假村的溫泉位於東館隔壁,因此住在The Prince的旅客只能坐穿梭巴士過去泡(走路要將近半小時)。按度假村的最新規定,西館的客人還不能免費泡,估計是想控制人數吧,但即便如此,碩大的溫泉依舊人氣很旺,對於喜歡靜靜泡溫泉的我來說就不大喜歡了。泡完湯之後,穿梭巴士已經收車了,不過The Prince會安排商務車接回前往東館泡湯的住客,我們便舒舒服服地乘車回到房間,準備明天和長野說再見啦。

2019年1月23日

懷著溫泉的暖意,我們美美地睡了一覺。迎接我們醒來的,是純淨得沒有一絲雜質的湛藍晴空。

遠處的雪山昨天還躲藏在陰霾的天色之中,如今嬌羞地露出半張俏臉,薄薄的雲朵就想一幅面紗,輕輕地蓋在雪山之上。

酒店背後的草坪也恢復了嫩綠的顏色,沒有了冰雪的覆蓋,立馬變成了Ida妹妹撒歡的場地。

趁著等穿梭巴士的空擋,Ida妹妹和我打起了雪仗,這應該是她最期待的一刻吧。

行程)穿山越嶺赴雪國

雖說這次是滑雪之旅,但玩了好幾天下來,直到今天才進入重點。今天我們將從前往新潟縣越後妻有地區,不過並不是去滑雪,而是去泡溫泉——鬆之山溫泉。鬆之山溫泉位於越後妻有的まつだい(鬆代)附近,可以說是比較偏僻的地方。我們要從輕井澤坐北陸新幹線南下群馬縣高崎,然後換乘上越新幹線到越後湯澤,接著乘上越線到六日町,最後再換北越急行(北北)線到鬆代。

高崎是群馬縣的交通要衝,新幹線往北離開東京後,東北新幹線率先在大宮站與其他兩條線分離,接著上越新幹線和北陸新幹線在高崎站分道揚鑣,上越新幹線徑直駛向新潟,而北陸新幹線則穿過長野富山,最終到達石川縣的金澤。

我們下一個目的地越後湯澤就是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也是我們未來滑雪的地方,但距離雪國只有20多分鐘新幹線車程的高崎站卻沒有一丁點雪的痕跡,心裡不禁有點擔心。

上越新幹線的建成和通車比北陸新幹線及其前身長野新幹線都要早,目前採用的E4系列車已經有一定歷史了,最大特點是雙層設計,一列8節車廂還能首尾相接,共計16節車廂最大載客超過1600人,是日本目前唯一還在使用的雙層新幹線。不過因為型號比較舊,乘坐舒適度遠沒有E7型舒服,也因為採取雙層設計,每節車廂都要留出上下樓梯的位置,導致幾乎沒有地方可以放行李。

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還是要品嚐下高崎限定的冬天暖暖便當(冬のじんわリあったか弁當),那個小提手看起來既高階又清新。食盒有兩層,內裡除了有炸魚餅、牛肉、地瓜、野菜之外,還有一個小橘子,不過其實它的真身是一個小甜點,味道超甜!

很多作者都喜歡將川端康成《雪國》第一句“穿過縣境上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國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國であった)”作為越後地區遊記的的開篇。雖然川端康成寫的並非新幹線的隧道,但感受卻是一致的——列車離開高崎後便駛進了長長的隧道,只在路過上毛高原站時稍微露一下臉,又再次鑽進隧道里……當列車再次離開隧道時,目之所及的一切都裹上了厚重的銀白色,讓人不禁有一種穿越了時空和季節的錯覺。
我們在越後湯澤下車後,從新幹線站臺走到上越線的站臺,但見鐵軌上滿是積雪,真不敢想象僅僅相隔20分鐘車程,竟然有如此大的變化。

接下來要換乘“北北線”,其實北北線有班車從越後湯澤直通鬆代,但班次不多,我們完美錯過了,只好先坐上越線到六日町站再換乘。與新幹線的高架軌道不同,在來線在地面上行駛,與積雪的距離就更近了。到了石打站,站臺邊的積雪已將近一人高了。除了屋頂還露出雪面外,禾田、道路、池塘都被消失在銀白之中。

不一會兒,列車來到上越國際滑雪場前,為了方便來滑雪和度假的人們,列車在冬季和夏季會專門停靠這個站。我們最初也計劃來這裡滑雪的,後來因為朋友說雪場和酒店設施比較老舊,所以才選擇了別的雪場。

到達六日町站,該換乘今天最後一趟列車了。六日町是北北線的起始站,站臺緊挨著JR上越線。隔著站臺看去,下一班列車已經準備發車了,得抓緊時間了。

這個時間段剛好碰上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塗裝的北北線列車“大地(DAICHI)號”,面朝我們的這一側是白天塗裝,背側則是晚上,不過動物和樹林的圖案卻是完全一樣的。

雖然列車的外表看上去有點舊,但內部還是很新的。由於北北線地處嚴寒豪雪區域,因此列車車門都採用了手動開關的設計,如果沒有人進出,車門不會自動開啟,防止冷空氣進入。而且車門附近與車廂可以完全隔斷,如果實在太冷了還能把隔斷空間的門關上,這樣車廂就可以長期保持比較溫暖舒適的溫度了。

北北線(ほくほく線)全稱是“北越急行北(越)北線”,來往於上越線的六日町與信越本線的潟犀。雖然全長只有不到60公里,但將日本海沿岸的信越本線、與信濃川並行的飯山線和上越線這三條几乎平行的線路串聯在一起,穿越了三條線路之間的群山和豪雪地帶,可以說是新潟縣內非常重要的一條交通線。其實早在日本國鐵年代,這條線路(北越北線)就已經開始籌劃,當時計劃在信越本線與上越線之間建設跨線捷徑,候選方案包括如今北北線所在的“北越北線”和更靠南一點的“北越南線”,最終由於北越南線會穿越鬆之山的溫泉區而被否決,北越北線中選。因此北越北線在1968年開始了建設。

由於整段線路幾乎都在山嶽中穿行,所以北北線全長60公里中有40公里是隧道,其中最長的赤倉隧道超過了10公里。不過在建設過程中遇到了大難題,位於鬆代站與北北大島站之間的鍋立山隧道施工難度非常高,工程在1973年開始動工,一直拖到原定竣工時間的1979也無法完成,而後日本國鐵改制,由於北北線不是什麼重要幹線支線,因此資金被凍結,隧道的挖掘在1981年被迫停工,就差最後600多米就全線貫通的北北線就此擱置下來了。

過了幾年,日本國鐵改制,當地政府成立的新公司“北越急行”獲得了該線路的經營權,於是鍋立山隧道在1985年又重新開始建設,但負責建設的公司採用了多種挖掘方法均告失敗,還曾經發生已挖空的山體坍塌將挖掘機反推的事故,導致工程在1989年再次停工。最後經過多番努力,隧道導坑終於在1992年挖通,而到了1995年,整座鍋立山隧道才正式完工,這時候距離動工之日起已經過了22年。由於鍋立山隧道挖掘難度非常高,甚至高於連線本州與北海道的“青函隧道”以及穿越英吉利海峽的“英法隧道”,因此在全球的隧道工程中有一定知名度,在知網上也能看到關於這條隧道的相關文章。

北北線可以聊的除了超多隧道外,還有一項日本鐵路屆的記錄至今未被打破。從地圖可以看出北北線非常筆直,這在山多平地少的日本,特別是在來線中非常罕見。即便是新幹線也會有一些半徑比較大的拐彎,但北北線除了接入飯山線時拐了兩個彎外,其餘線路幾乎是用尺子畫出來的一般,這是由於大部分線路都在隧道中穿行,線路自然修得越短越好。如此筆直的線路讓列車提速有了可能,而且考慮到線路穿過的多是豪雪地帶,因此線上路設計時就考慮到了高速通行的需要,全線均架設高架線路。
北北線建成之後,當時使用這條線路的特急白鷹(はくたか)號(金澤開往越後湯澤)曾經創造了時速160公里的日本在來線最高營運速度記錄,不過特急白鷹號在北陸新幹線延伸至金澤的2015年3月正式停駛(如今變成了新幹線白鷹號,從金澤開往東京),但該項最高速記錄至今依舊無“車”能破。

講了非常多的廢話,因為這段路程幾乎沒有什麼景觀可言,大部分時間列車都在漆黑的山洞中飛馳。如果不是22年的堅持和血汗,這段線路不會貫通,我們也不會從大老遠的中國跑到這邊來乘坐這一趟列車。雖然隧道里看不見山、看不見水、看不見雪,但這片漆黑卻是我認為窗外最美的風景。

在鬆代站下車,雪量再次讓我們驚訝起來,在越後湯澤和六日町還能看見一些鐵軌的身影,到了鬆代就幾乎剩下兩條平行的線了。不過儘管積雪很厚,但天氣倒是很不錯,所以我們也不覺得很冷。
車站外,一座奇形怪狀的建築物特別吸引眼球,這座其實是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主要場館之一——農舞臺。

越後妻有位於越後地區的南部,是典型的偏遠鄉村,90年代時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人口減少和老齡化等問題。此時,國際聞名的策展人北川富朗發現了這裡,從2000年開始創辦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每三年一屆,而上一屆恰好是去年的7月至9月。

大地藝術祭以天為幕,以大地為舞臺,作品大多散落在鄉村田間各處,將藝術與自然相融合。經過多年的磨礪,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鄉土藝術展覽之一(北川同時也是瀨戶內藝術祭的創辦人),每一屆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來到這個偏遠而又安靜的地方。

農舞臺作為大地藝術祭的主要場館之一(其他場館還有越有妻有裡山當代美術館和森之學校等),即便是冬天也會有常設的展品陳列。此外,館內還有一家餐廳“裡山食堂”,可以欣賞到最著名的常設展品“棚田”(即梯田)和草間彌生的作品《花開妻有》。

如今的《花開妻有》幾乎被豪雪覆蓋,只露出了點點花瓣和草間彌生標誌性的波點。

放一張農舞臺和《花開妻有》的冬夏對比圖,腦補一下它們的原貌吧(那幾根蜿蜒向上的花芯不知道是不是避免被雪壓壞,看起來像是被拆下來了)。

雖然大地藝術祭在去年夏天已經結束了,但現在正在舉行“大地藝術祭之裡SNOWART”,我們決定到農舞臺看看展覽,從鬆代站南口的通道可以直達農舞臺的入口。

小路旁有大地藝術祭常設展品的示意圖,可以看見30見展品散落在鬆代地區各處,如果不是自駕的話,冬天要看全幾乎不可能。

迴廊的一側豎著各種顏色的木柵欄,上面寫著的不知道是不是附近的店家名字,而且隨著我們不停前行,迴廊上的揚聲器還會傳來男女老幼不同的人的歡迎之聲。

然而,在盡頭等待我們的卻是……

好吧,雖然有些失望,但幸虧農舞臺隔壁還有一間鬆代地區鄉土資料館,介紹當地百多年來的鄉土文化以及居民生活情況,既然看不成藝術展,就去看看當地文化展吧。

然而,在盡頭等待我們的又是……

好吧,星期三,全部閉館!請大家看展前務必提前上網查詢好閉館時間,不要重蹈我們的覆轍。因為還沒到約定的接車時間,我們只好在馬路邊打打雪仗消磨時間。比起輕井澤那稀稀落落的積雪,這邊捏個雪球簡直不費吹灰之力,隨手便是一個巨型的。

瘋玩了一陣,天色漸漸暗了起來,我們便回到鬆代站。站臺上便有鬆之山溫泉的大幅廣告牌——日本三大藥湯之一。

和另外兩家“三大藥湯”的有馬溫泉、草津溫泉相比,鬆之山的名氣遜色得多。但其實早在江戶時代鬆之山溫泉就很有名氣,在當時的一份溫泉排行榜裡,鬆之山溫泉排在了草津和道後溫泉之後的“小結”位置(大關、關脅和小結是相撲的排位術語)。

站臺另一側是鬆之山溫泉街的介紹,把溫泉街上所有旅館的電話都掛了出來,為了推廣真是不遺餘力啊。我們這次預定的“雛之宿千歲”則專門掛了一整幅廣告在下面,看來在當地算是規模比較大的一家了。

走進車站,意料之外的大,竟然還有幾層高。一樓主要是候車室、事務室和特產店。剛剛去農舞臺之前我們已經在事務室寄存了行李,接待的大媽聽說我們只是寄存一會兒,也不收我們的錢,還幫忙聯絡了旅館派車來接我們。

車站的一角有“道之站 鬆代故鄉會館”的蓋章處,隔壁的小電視上不斷重播著鬆之山地區的“投婿”習俗。毎年1月15日,當地會舉行一種奇異的儀式——把新年裝飾用的門鬆、注連繩等裝飾、符咒之類的東西焚燒掉,然後將灰燼塗抹在臉上,稱為“塗墨”,接著把過去一年新任的鬆之山女婿從幾米高的山崖扔進崖下的雪堆之中,稱為“投婿”。因為鬆之山地區是世界罕見的豪雪區之一,人倒不用擔心會受傷。只不過我們來晚了,這奇特的祭典幾天前已經結束了,身為女婿的我表示鬆了一口氣。

住宿)鬆之山溫泉ひなの宿ちとせ

上了旅館派來的接送車,我們就向鬆之山溫泉進發。旅館距離鬆代站大概有20分鐘車程,只靠走路過去基本是不可行的。旅館本身也有定期的穿梭巴士,不過我們錯過了時間,才拜託對方開車來接的。

這裡的山路兩旁全都是堆得一米多高的雪牆,連護欄都看不見,感覺還挺危險的。在拐進溫泉鄉的岔路邊上,我遠遠便看見一塊幾層樓高的巨大指示牌,上面用各種美術字型寫著“鬆之山溫泉鄉”“美人林”“大嚴寺高原”等等,還架設了樓梯可以走到上面。
其實這面指示牌是大地藝術祭的常設展品之一,名字叫《Step in Plan》(作品編號Y026),作者是荷蘭藝術家約翰·考美林(John Körmeling,上海世博會荷蘭館是設計者)和日本設計師淺葉克己。考美林負責設計作品的框架,對亞洲文字有深刻研究的淺葉則負責設計作品中的字型。大地藝術祭的常設展品有一個要求,就是能夠經受當地罕見豪雪的侵襲,看來這座《Step in Plan》很好地體現了這個要求,無論雪下得多大,也絕對不會遮蓋它的光輝啊。

順著《Step in Plan》的指引,我們Step by Step接近目的地——鬆之山溫泉街,雛之宿千歲位於溫泉街C位。

在旅館的官方網站上可以找到明治初期的雛之宿千歲旅館的黑白照,看來這家旅館起碼有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歷史了。

正門旁還有一個小足湯,邊泡腳邊欣賞漫天飛雪的溫泉街道,非常愜意啊。

店家用雪堆成了三隻小兔在門口迎賓,正好對應我們一家三口呢。

走進旅館,與之前去過的幾家溫泉旅館相比規模小了許多,但佈置很緊湊精緻。進門處的牆上掛著非常有愛又溫暖的一家子在雪洞裡取暖的畫,看得我們心裡暖暖的。

我們預定了最普通的10疊和室,前臺遞給我們掛著305房號的鑰匙,我們的房間叫做“舞”。

這幾年來日本次數多了,對和室客房已經沒了當初的驚豔感。和以前去過的日式旅館相比,這個房間裡多了一個被爐,畢竟這裡的鬆之山冬天很冷。不過我還是最喜歡角落裡的小沙發。

女服務員給我們準備了一張非常詳細的說明,包括溫泉開放的時間、用餐的時間地點,還有示意圖,一目瞭然。

離晚餐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先換上浴衣泡湯吧。旅館內有好幾個湯池,一樓除了有男湯和女湯(ほんやらの湯)外,還有可供家庭使用的時租(貸切)溫泉,而作為賣點的“月見之湯”則位於三樓。
月見之湯只有一個池,因此男女分時段開放,男生要泡只能選下午1點到6點半這個時間段,所以我就抓緊時間去試試這個月見之湯。

鬆之山溫泉被譽為“日本三大藥湯”,傳說七百多年前,附近的樵夫發現經常有老鷹降落在這個山谷之中,於是便尋到此地,發現了溫泉,而受傷的老鷹還在這裡治癒了傷口。感覺這個說法有點太傳奇了,其實它的“藥效”是因為地下的溫泉來自一千二百萬年前的‘化石海水’。因為地質變化,海水被困在地下,又由於地殼某處壓力較弱而一下子噴到了地上,被稱為“壓力型溫泉”,這在日本也比較罕見。這裡的溫泉水含鹽量比較高,泡湯時嘴脣不小心碰到水,也能明顯感覺到鹹鹹的。

月見之湯位於三樓,走過一條長長的連廊便來到更衣處,赫然發現這個湯池沒有設定淋浴洗澡的地方,從更衣處開啟門出去便是湯池。湯池四周都是積雪,只有正上方搭了棚頂防止雪落到泉水之中。月見之湯是“流動式(掛け流し)”泉水,即溫泉水直接引入,不新增其他水,也不迴圈使用,因此靠近水流處的水溫非常高。可惜的是男士的使用時間是午後至傍晚,根本不可能看見月亮,“月見”只能靠想象了。(由於溫泉內不能拍照的緣故,所有的溫泉照片均來自於官方網站)

可能是旅館不大的緣故,月見之湯沒有其他客人,我靜靜地享受了一番私人溫泉之後,便來到一樓的女湯門前等母女倆。原來她們已經在休息處休息了,這裡有免費的冰棒和冰水供應,下午還有新鮮做好的溫泉蛋。冰棒有很多口味,而且全部都超讚,我們幾乎把人家的冰棒吃掉一半……

美食)鬆之山鄉

傍晚6點30分,我們依照預定的時間來到了旅館二樓的餐廳“鬆之山鄉”。店家給我們安排了一個獨立的包間,開啟竹簾後面是一個卡座,對我們仨來說再適合不過了。我們預定的是旅館最常規的“裡山風味”餐食,此外還有“湯治豚”或者新潟牛排等套餐選擇,在預定房間的時候就可以同時選擇。由於擔心味道不合胃口,所以Ida妹妹的依舊是兒童餐。

桌面已經擺好了部分菜式,常規的套餐主要是以裡山地區當季食材為主,口味可能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前菜有個很有詩意的名字“溫故知新”,是餐廳的“招牌”之一。我的理解就是用舊有的烹調手法來製作信箱時令食材之意,溫故以知新。從左邊開始,綠色的糰子叫“あんぼ”,是用白蘿蔔等做餡,再包上米粉烤製成的當地傳統食品。中間蓋了一片檸檬片的是用當地大豆和「まんまの味」味噌熟成的發酵豆腐,還有將當地著名的妻有豬肉用68度溫泉水低溫慢煮而成“湯治豚”。最右邊的是以菜汁煮蔬菜,盡顯原汁原味的“菜菜煮”。

小缽用三個調羹盛著,分別是鹽煮蠶豆、鬆前漬和芥子木耳。

中缽是山芋絲,不過那些綠色的籽看起來怪怪的,吃起來有點澀,口感滑溜溜,混在一起吃味道很特別,相信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刺身分別是金目鯛、帆立貝和看起來和三文魚長得很像的魚沼當地特產“魚沼美雪鱒”。

接著的酢物是一碗章魚片,配以檸檬和雜菜,酸酸的正好解解生魚片的腥味。

下一道吸物是鯉魚湯,鯉魚的名字叫“山清水鯉”,因為鯉魚養在清水之中,因此少了泥味,增加了鮮味,店家聲稱即使不喜歡吃鯉魚的人也會愛上的菜。

煮物是非常有當地鄉土特色的“千歲傳統山海煮”,所謂的山與海,實際就是蕨菜和鯡魚的組合。

吃了大半天,終於到“硬菜”了。首先一道就是前菜時曾淺嘗即止的“湯治豚”,將熟成越後妻有豬品牌豬肉“越乃紅”以68度的溫泉水烹煮,然後在稍加煎制而成。煎過的豬肉疊成扇形,肉味很醇厚,但不知道是肉本身的脂肪比例比較高還是煎的是偶放得太多油的的緣故,吃起來有點油。不過整頓飯都比較清淡,因此也不會覺得太膩。

另一道硬菜“棚田鍋”就非常適合冬天吃了(所謂的“棚田”其實就是我們說的“梯田”),小陶鍋從開餐至今一直在燒著,然後放入炸得金黃酥脆的米餅,米餅迅速軟化並吸飽了湯汁,一口咬下去,既保留了一點香脆的口感,又包含了鮮美的湯汁。棚田鍋裡的米餅使用了魚沼十日町最常見的梯田種植的“梯田米”製作,是鬆之山地區的新名產,鍋內還有剛剛提到的妻有豬“越乃紅”以及時令食材,就著軟化了的棚田米餅吃簡直絕配啊。

嚐了那麼多道菜,幾乎吃不下米飯了,但新潟的越光米聞名全日本,哪有不嘗之理?!可惜實在吃不下了只要了一碗,回想起來真的後悔莫及啊。如果有機會重來,我還想多要三碗啊,撐著就撐著吧……

到了最後當然不會少了清茶、水果和甜品。

相比較之下,兒童餐顯得比較普通了,依舊是煎炸物為主,Ida妹妹表示最好吃是飯糰!相比較之下,還是上次在鹿兒島指宿白水館的兒童餐好吃啊。

餐後回到房間,不出所料被鋪已經鋪好了。我們休息了一陣之後便按照預約時間來到貸切溫泉享受今天的“第二泡”。

貸切溫泉有兩間——“山之湯”和“裡之湯”。每天晚上23點至次日早上7點30是可以免費實用的,其餘時間則每45分鐘1000日元,而且需要提前在前臺預約。因為不想太晚休息,我們就預約了9點,畢竟只要1000日元就可以一家人一起泡,不過貸切溫泉只有室內泉,室內滿是水汽,所以45分鐘也是足夠了。由於是“源泉掛流之湯”,即溫泉水不重複過濾使用,因此水溫很高,需要不停地用木棍攪拌來降低水的溫度。
泡完湯,剛剛晚餐已經消耗了不少了,又是一頓美味的雪條,給悠閒的一天畫上完滿的句號。

2019年1月24日

翌日清晨,慵懶地鑽出被窩,開啟推窗,只見窗外的木柵欄上蓋上了將近10公分厚的積雪,想來昨天夜裡的雪不小啊。

遠處山上一片銀裝,樹木則象被封了蠟似的,彷彿白色才是它們本來應有的顏色。

昨天體驗過月見之湯和貸切溫泉的我,今天決定去泡最常規的男湯,這樣就把整家旅館公共溫泉池都體驗過一遍了。男湯也有室內和室外之分,不過由於地處一樓,室外湯池的風景並不好。體驗過那麼多日本溫泉酒店的湯池,目前還是對10年前北海道登別的mahoroba酒店的露天湯池印象最深刻,山谷內小溪旁,聽著潺潺流水,望著滿山紅葉,在只屬於你一個人的小湯池中放空自己,讓人一整天都心曠神怡(不過那之後我就發燒了)。

泡完湯,與母女倆來到昨晚用餐的“湯本”房吃早飯。比起昨晚豐盛的“裡山風味”料理,今天的早餐絲毫不遜色。

桌面上早已擺好了粥、小菜、溫泉蛋、山藥羹和雜菜味噌煮,六款小菜都是伴粥或者下飯的佳品。另外還有一小杯納豆,我以前是挺討厭納豆的,但只要蘸上一點海苔鹽,納豆頓時增色不少,三下五除二,把領導那一杯也一掃而空。

昨天吃了越光米飯,今天早上試試越光米熬的粥,吃起來粘性比我們常吃的廣州粥要大,但米的天然香味依然非常突出。

除了溫泉蛋、山藥糊之外,早上也有暖暖的小鍋煮哦,裡面放的是土豆、洋蔥、蓮藕等各種的蔬菜,既健康又美味。

行程)溫泉街,早上好

結束了豐盛的早飯,趁還沒到預定的離店時間,我們便到溫泉街走走。今天從早晨開始天上就飄起了大雪,看著涼棚上堆起比人還高的雪,真擔心會塌下來啊。

街上幾乎沒幾個人,正對門的特產店葉門可羅雀。我們最初計劃是到草津溫泉的,作為日本最出名的溫泉之一,草津肯定不會有這樣寧靜的溫泉街吧,而最終選擇這裡,看中的正是它的寧靜和傳統。

溫泉街上還有好幾家旅館,我們入住的雛之宿千歲算是當中最大的之一,但也是我們住過最小的溫泉旅館了,下次有機會的話再體驗一下家庭式的旅館,可能更能體驗當地風情。

不知道是誰在雪堆裡挖出了一個洞穴,裡面三個可愛的小雪人彷彿就是我們一家的寫照。

為了不讓路面結冰,馬路中央有隱藏式的噴水口。

再往深處走,馬路已經看不見了,全成了白茫茫的一片。雖然雪很厚,但溫度其實並不低,大概在零下兩三度左右,所以路邊的小河還潺潺流水,沒有封凍結冰。

馬路旁豎著有一塊介紹鬆之山溫泉的牌子,原來這裡叫“鷹之湯”,是全日本罕見的90度以上的自噴泉。鷹之湯的名字應該來自於前文提到的鷹在溫泉療傷的故事吧。在招牌旁有一座木製建築,這是溫泉街的“二號井”——鬆之山溫泉為了滿足昭和時期日漸增多的客人,於是在原來的一號井附近新挖掘溫泉井。

在街道盡頭(其實是不是盡頭我也不知道,因為眼前全都是積雪,沒路了),赫然立著一頭牛,仔細看原來也是大地藝術節的作品。不過這頭卻並非和牛,而是“舶來品”。如果大家對西班牙的“奧斯本公牛”有印象,一定會覺得這頭“黑色公牛”很眼熟。沒錯,它正是西班牙經常出現在路旁,從廣告進化成地標的“奧斯本公牛”的日本版。去年是日本和西班牙建交150年,鬆之山地區籍著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舉行,在溫泉街豎起了奧斯本公牛的剪影,同時也作為藝術祭的戶外作品之一。

路旁的小木屋是溫泉街的“地爐”小屋。這座小屋是用舊民居改建而成的,用於舉辦日常活動,是鬆之山溫泉街改造的其中一個重要建築。藉著大地藝術祭的春風,鬆之山地區也從以往的“陸地中的孤島”變得興旺起來,所以當地找來了著名的設計師負責溫泉街的改造專案,還獲得了2017年度的GOOD DESIGN獎項,目前專案還在穩步推進中。

然而,在盡頭等待我們的依舊是……今日閉館。
MD,難道這附近的景點都不歡迎我們嗎?

每次吃閉門羹,Ida妹妹都會說“那就打雪仗吧”。不過這次扔過來雪球,已經可以成為殺人凶器了,救命啊!

離開溫泉街,旅館派車把我們送回鬆代站。我心中充滿了對這裡的不捨啊,如果不是趕著去下一個目的地,一定會抽空走走昨天錯過的農舞臺,或者報名參加到森之學校和美人林的徒步,再體驗一番圍爐燒之類的。

在車站候車還有一段小插曲。往來鬆代站1號站臺(北口)和2號站臺(南口)之間的地下隧道是沒有配置自動扶梯或者電梯的,我們來時是在1號站臺下車,就想當然地認為回程列車應該在2號站臺上車。於是三個人提著四個大箱子爬上爬下穿過隧道來到2號站臺,沒想到才剛站定,廣播就說列車即將在1號站臺停靠……天啊!此時已經依稀看到列車駛出鍋立山隧道,準備靠站了,於是我們又提著四個大箱子一路狂奔回到1號站臺,總算在列車離站前衝了進去。邊遠小站的指示還是不夠清晰呀。

帶著一絲狼狽,我們終於有驚無險地坐上了回程列車,即將迎來這次旅程的真正主題——滑雪。

列車再一次穿越崇山峻嶺,回到較為繁華的十日町地區。此時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連稍遠的建築物都看不清了。幸虧我們今天趕上的這趟列車是直通越後湯澤站的,無須在六日町換乘。

下午一點左右,我們回到了終點站越後湯澤。這裡是上越新幹線沿途一個非常重要的旅遊集散點,距離東京大概一個多小時左右的車程,車站周邊有很多滑雪場,因此每逢冬天,這裡便是滑雪客的天堂。越後湯澤站廳的一樓是一個挺大的車站商場,中央是各種特產的賣場,兩側還有餐廳和雪具專賣店,可以說是周邊的交通和商業中心。

越後湯澤附近滑雪場眾多,比如有新幹線直達的GALA湯澤(冬季JR東日本會專門開通定期新幹線從越後湯澤站延伸到不遠處的GALA湯澤站,所以GALA號稱是日本唯一有新幹線直達的滑雪場。出站便是雪場,下車就能滑雪,無縫連線),此外還有苗場、湯澤高原等。
我們這次選擇的滑雪場叫NASPA,是我們在日本的同學歐陽幫忙預訂的。三年前,我們去在東京自由行的時候就到了她們家的熱情照顧,這回也不例外,不但幫我們預訂了雪場酒店,之後還抽空陪我們一起玩,實在太感謝她了。

我們從車站西口走到路邊,雪下得真誇張啊,天空已經和雪景連成一片,路旁的雪堆已經蓋過了車頂,被幾個頑皮的孩子當成了天然的滑雪場了。雖然NASPA離越後湯澤不遠,但走路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幸虧我們入住的NASPA新大谷酒店有班車往返車站,不一會兒我們便鑽進溫暖的大巴準備趕赴目的地了。

行程)NASPA KIDS GARDEN

NASPA相比附近的滑雪場規模要小一些,因為定位是初學者都能很快適應的場地,因此整個雪場都只允許滑雙板,要玩單板Snow Board的同學就只能選其他雪場了。這座雪場最大的便利是與隔壁的NASPA新大谷酒店連成一體,每天走幾步就能開滑,十分方便。

我們來到酒店時是中午時分,辦理好手續後還不能馬上入住,便先到大堂旁邊的SKI GARDEN櫃檯存放行李和換滑雪服。大件行李可以交給服務員放進儲物間,隨身行李和滑雪用具則可以保管在辦理入住時附贈的專屬LOCKER。

因為來到的時間比較晚了,準備的大廳人不多,更衣室和儲物間都在這裡,做好準備之後直走出門便是滑雪場了。

我們仨都是第一次來滑雪場,覺得特別新鮮。NASPA一共有8條雪道,其中高階雪道2條,中級和初級各有3條,其中最平緩的初級雪道的平均坡道只有7度,非常適合我們這些初學者。

不過對於從來沒有上過雪板的我們來說,第一天還是先到遊樂區玩玩雪吧。NASPA雪場的兒童遊樂區一共有兩個,都在山腳的平地處。較小一個的叫“雪遊廣場”,免費,另外一個適合大人小孩親子玩耍的是“NASPA KIDS GARDEN”,有一定坡度,可以玩雪橇,也是唯一一個收費的兒童遊樂區(2歲以上)。

我們在櫃檯買了三張半天券。半天券是800日元,全天券是1100日元,不過這個小地方要玩一整天其實也挺無聊的。除非真的完全不會滑雪,否則不大推薦到這裡玩兒。

穿過小門,進入KIDS GARDEN內,有工作人員會驗票,之後就可以隨意進出了。

在坡底挑選好自己喜歡的雪橇,然後由自動傳送帶把自己帶到坡頂,就可以歡快地滑下來啦。

Ida妹妹玩得超級high,每次都選不同的雪橇滑下來,還約媽咪比賽,玩累了就直接躺雪上,完全不顧儀態。

除了雪橇,還有一個小廣場可以堆堆軟積木,或者堆下雪人之類的。憋了五天的Ida妹妹今天終於大解放,可以盡情在雪地裡玩耍了。

住宿)NASPA新大谷酒店

瘋了一個下午,一直玩到人家雪場關門才肯走。回到酒店大堂詢問,房間早就準備好了,二話不說趕緊拿好行李上去休息吧。

酒店分成“主樓”和“花園塔樓”兩棟,我們的房間在“花園塔樓”。考慮到滑雪後需要好好休息,這回我們訂的是三人房,所以Ida妹妹獨享一張小床(我不會說最後是我被趕到小床上睡的)。雖然不是豪華客房,但裝置還是非常齊全的,除了有日本旅館常見的浴缸以外,還有專門的淋浴房。酒店裡有規模很大的溫泉池,所以房間裡是否有淋浴間其實也不是很重要。

每個房間都有專用的衣架可以晾滑雪服和鞋子。

窗外,太陽已經早早躲了起來,遠處的天邊被晚霞映成紫紅色,灰色的馬路像在雪地爬行的蛇一樣蜿蜒遠去,路上既沒有行人也沒有車子,顯得特冷清,看來是時候吃晚飯去了。

美食)燒肉 燒牛

在酒店坐穿梭巴士回到越後湯澤站,此時雖雪已經停了,但人行道上幾乎全是積雪,而溫泉街路面也因為噴水融雪的緣故溼漉漉的,我們只好小心翼翼走在車道上,沿著斜坡往今晚的目的地走去。

從越後湯澤站走大概6分鐘左右,就到了這家“燒牛”烤肉。傍晚的時候Ida妹妹突然提出想吃烤肉(估計是餓了一天玩了一天餓壞了吧),我便在網上找到了這家。其實在湯澤站內或者周邊還是挺多餐廳可選的,不用擔心滑完雪沒地方填飽肚子。

到店的時間還不算晚,所以店家給我們仨準備了一間包間,Nice!結果我們落座之後,人陸陸續續多了起來,幸虧到得早啊。店裡沒有中文選單,但可以用英文選單與日本的相互比對著下單。

我們點了牛舌、牛肩肉、排骨、五花肉、魷魚和雜,配上店家特製的甜醬紫或者酸醬汁,再撒上一點七味粉,配合美味的新潟米飯,大大的滿足感啊。更驚喜的是結賬時發現才吃了六千多日元,簡直不能再便宜了。

吃過燒肉,我們回到車站已經將近8點了。酒店的免費穿梭巴士早在一個小時前就停運了,我本想吃完就在車站打計程車回酒店的。沒想到竟然一臺都沒有,鬱悶之下只好想辦法叫計程車,但路邊的宣傳欄上的當地觀光協會電話已經沒人接聽了,又沒有電召出租的電話號碼,無計可施之下只好打電話到酒店的前臺讓他們幫忙叫車。接線的小哥非常有禮貌,詢問了我的情況之後就讓我稍等,過了一陣便告訴我已經安排車過來了。本以為他幫忙叫來了計程車,沒想到竟然是酒店的商務車,而且還是專門為接我們而來的。這對於矗立在寒風中的我們無疑是雪中送炭啊,不得不為這樣貼心的服務點贊呀。

行程)初學者的滑雪課

2019年1月25日

盼望著盼望著,終於到了週五。今天我們迎來了好友歐陽和她的大寶——大暖男小丁。他們專門從東京過來陪我們滑雪,一大早便坐新幹線過來了。
為了照顧從來沒有滑過雪的領導和Ida妹妹,我在網上提前給她們預約了私教。NASPA滑雪場有專門的滑雪學校——NASPA新大谷滑雪學校,是全日本SKI 聯盟認證的滑雪學校。但不懂日語的話就比較難了,因為是大班制,幾個老師帶著一幫學生(大多是孩子)滑,如果聽不懂日語教學估計不讓報名。因此外國的初學者還是建議聘請私教。英語私教可以直接在滑雪場官網上填寫預約表格,而2019年最新開通的中文私教服務則只能通過網站上提供的電話聯絡預約了。

按照預定好的時間來到SKI CENTER的中文私教櫃檯,老師已經在那兒等著了。女老師姓李,是個高個美女,是個超級滑雪迷,每到冬天就喜歡滿世界滑雪,而越後湯澤的豪雪正正是吸引她的地方。和老師見了面之後,4名學生(我只是負責攝影的)換好滑雪服,便可以到雪具出租小屋辦理登記和租用的手續。雪場的滑雪用具一應俱全,你可以完全不帶任何裝備來這邊租著玩,當然也可以像我們一樣帶著滑雪服和護目鏡之類的,只租鞋子和雪板即可。

辦好手續,一切都整裝待發。兩個娃雖然時隔3年沒見,但一見面便有聊不完的話題和擺不完的怪姿勢,真的是還沒滑就興奮了。

離開小屋,正式踏入滑雪場。只見遠處滑雪學校的孩子們已經在老師的帶領下排隊坐纜車了。這幾天有學校來酒店進行修學旅行,因此雪場裡的學生特別多。我在辦入住手續的時候,工作人員還專門附了一張紙條,就學生們修學期間的使用酒店設施的時間安排(特別是使用大浴室的時間)進行了說明,建議普通旅客可以錯峰使用,並對造成的不便表達了歉意。這服務實在是太細緻太到位了。

不要看別人了,趕緊上課吧。大家跟隨老師,在上板之前熟悉一下滑雪板的構造和熱身吧。

接著裝好雪板,走在上面感受一下感覺。

先從單腳開始,然後過渡到雙腳,可以慢慢往前走了。

路過昨天玩雪的KIDS GARDEN,今天天氣好,人比昨天多了兩倍不止。

學會了往前和側身往前走後,大家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到SKI DEBUT AREA初學者區域練習了。初學者區域位於F雪道最末端,此處的坡度非常平緩,最適合用來練習剎車、繞彎和摔倒等簡單動作。

隔壁的F雪道是NASPA最平緩的一條雪道,長度只有大概600米。如果想體驗整個滑雪場最長的雪道,就要乘坐纜車來到山頂,順著H雪道和F雪道一直滑,距離達到2200米左右。而且H和F雪道都是初級滑道,即便是初學者都能體驗這種長距離的滑行。

因為初學區沒有電動傳送帶,每次滑下來都必須慢慢走回坡頂,上坡花的力氣比下坡多多了。

老師給他們認真講解控制速度和剎車的技巧。

零基礎的Ida妹妹也很快掌握了基本滑行技巧了。

之前已經學過的小丁更加不在話下。

費了半天功夫,大家的基本學得差不多了。接近中午時分,天空放晴,時隔幾天終於又見到藍天和白雲。不遠處的酒店也變得清晰起來。

快樂的時光過得特別快,轉眼間上午的課程就結束了,趕緊吃飯去吧。
從雪場可以直接走到酒店主樓4樓的Aurora極光餐廳,這裡早上是酒店的自助餐區域,中午則提供簡餐,是離雪場最近的餐廳,絕對是午休抓緊時間補充能量的最佳選擇。

在自動販賣機或者櫃檯買好餐票,就能到取餐區取餐了。我們點了牛丼、咖哩飯、叉燒拉麵、擔擔麵,不知道是不是早上消耗得多,三下五除二就全部解決了。

吃完飯記得自己收拾好餐具。

中午1點半,繼續上課!

因為中午出了太陽的緣故,表層的積雪融化了一些,所以雪道比早上滑多了,這給他們上坡帶來了麻煩。走了幾個來回,我家領導都想放棄了,連上午還學得好好的Ida妹妹也有了點小脾氣。

下午要學習簡單的轉彎動作,老師把滑雪杖插在坡道中央讓大家練習繞杆轉向。小丁每次都很順利,但我家領導就不行,失敗了幾次之後就徹底放棄了,對於平時缺乏鍛鍊的她來說,上午已經幾乎把力氣用光了。

但這位小盆友還是笑著堅持下來了。

又練習了幾遍,下午的課程也接近尾聲了,老師讓大家最後時刻真正上一次雪道。上雪道必須先買纜車票,車票分成單次票、半天票、全天票等等,兒童則是半價。因為時間已經不早了,買半天票有點浪費,就買次票吧。纜車票不能在乘車處購買,必須提前在售票小屋或者SKI CENTER櫃檯買好。

歐陽帶著小丁先上去了,接下來是老師帶著水平最差的Ida妹妹,我們夫妻就只能在山腳歇歇了。

NASPA滑雪場的纜車只允許穿了滑雪裝備的人使用,不像上越國際之類的允許普通觀光客上山。他們乘坐4號纜車來到了半山腰,這裡是F雪道的起點。半山上有一座休息小屋,可以休息和用餐。

到達轉盤處,就可以順著F雪道往下滑了。

F雪道前半段坡度非常緩,後半段和E雪道匯合之後坡度才稍微陡一些,但平均坡度只有7度,最陡的地方也只有12度,是初次挑戰的首選。

第一次上雪道的Ida妹妹還是有些慌,過了平緩的區域後就要老師在前頭牽著滑。

雙腳顫巍巍地控制著速度,膽子也真夠小的。

到了最後一小段,終於敢放開雙手自己滑下去了,算是初次挑戰小成功吧。

在感謝聲中,我們和老師道別了,一天的課程就這樣結束了。雖然時間很短,但我認為零基礎的話還是有必要請老師指導一下的,畢竟在雪道上還是有一定危險性,要為自己和其他滑雪者的安全負責呀。

美食)小嶋屋

退掉租來的雪具,我們回房間換好衣服,天色也暗了下來,一天的時間真是轉瞬即逝啊!我們送歐陽和小丁到越後湯澤站,順便在車站一起吃晚餐。

越後湯澤的車站廣場有好幾家餐廳,有拉麵店、回轉壽司等等,到了飯點都挺熱鬧的。我們選的一家叫“小嶋屋”,是蕎麥麵專門店。

和前幾天在長野吃到的蕎麥麵相比,面的粗糙感比較突出,我點了大份一共有10卷麵條,領導點了小份的有7卷,一整卷放入湯汁裡蘸著吃,吃完還可以在湯里加入煮麵時的水,然後一整碗喝掉。

不喜歡蕎麥的Ida妹妹依舊選了烏冬,當然還有孩子們最喜歡吃的玉子燒(拍照的時候已經被他們吃了大半了)。

另外點了一份炸蝦,鹹香可口,要是來一杯啤酒就爽了。

送走了歐陽和小叮,我們也離開車站回酒店。酒店的穿梭巴士每逢週五晚上都會加開班次到10點多,應該是方便週五下班後從東京坐新幹線到這邊滑雪的上班族吧,因此今天晚上不愁找不到車回去了。

今天運動量夠大的,回到房間大家都累癱了,幸虧酒店有大浴場可以舒緩疲勞。 在塔樓的1樓和2樓(大堂在3樓)分別是女浴場和男浴場,佔地面積足有250坪,而且引入天然溫泉水,另外配備了按摩池等等。而在主樓5樓還設有預約制的私人溫泉池魚野之湯和大峰之湯,私人溫泉使用的是純溫泉水的,但平日預約價2600日元,週末預約價竟然要4400日元,比我們之前在鬆之山雛之宿的貴了幾倍。

行程)勇敢的第一次

2019年1月26日

和昨天下午風和日麗相比,今天的天氣糟糕多了,從早晨開始便雪片紛飛,能見度超低。不過絲毫不影響滑雪客的熱情啊,我們才租好裝備出來,上山的纜車已經排起長隊了。週末的人

週末的人明顯比前兩天要多很多。

由於風雪實在太大,領導已經徹底放棄了,只有Ida妹妹還在堅持。一次一次滑下來,又奮力往山上走去,孤獨的身影看起來有點可憐。羨慕地看著隔壁雪道呼嘯而過的人群,她提出來要自己一個人上雪道。
領導有點猶豫,畢竟我們倆都不滑,沒有辦法陪她坐纜車。她昨天第一次上去的時候還顫巍巍地被老師牽著下來,自己一個人能應付麼?不過看她決心很堅定,畢竟這是我們在雪場的最後半天了,不滑的話下次就不知道等到什麼時候了,我就同意了。

領導冒著大雪跑到LOG CENTER去給Ida買纜車票(滑雪場的纜車票可以在場地內的LOG CENTER以及酒店主樓旁邊的SKI CENTER櫃檯購買,但LOG CENTER只能現場支付,不支援用房卡記賬,而SKI CENTER的櫃檯一切消費都可以用房卡記賬)。我則給她複習一下動作,重點是摔倒之後怎麼迅速爬起來。今天的雪很大,雪板上的積雪經常會堵住鞋釦,讓鞋子固定不了,一旦在半途摔倒,我們又不在身邊的話,她只能一個人處理了。

票買到了,她已經迫不及待地坐上纜車,去挑戰屬於自己的第一次了。

滑的依然是昨天嘗試過的F雪道,也是NASPA最簡單平緩的一條雪道。看著她搖搖晃晃地坐上纜車,不免有點擔心,我只好違反規定沿著山邊走到較高的地方等她。

過了一會兒,視野中出現了一個玫紅色點,因為褲子顏色實在太搶眼了,所以我一眼就認出她來。只見她小心地控制著速度在我面前滑過,連我的喊聲似乎也沒聽見。

一眨眼功夫便滑到了坡底,竟然順利地沒有滑倒。

她的表現讓我們喜出望外,畢竟昨天還一副慫樣,總算沒浪費老師的辛勤教導(和老爸交的學費)了。為了獎勵她,決定再給她滑一回。
沒想到才剛上纜車,忽然風雲變色,原本已消停了一會的雪花又飄了起來,還越來越大,到最後幾乎是一個個雪團往下掉,比早晨的雪更大了。因為能見度很低,這時候我再走進雪道就變得非常危險了,只好站在山腳等她滑下來吧。

不知道是不是雪勢變大的緣故,山頂上的人們紛紛往山腳滑,雪道上瞬間密集了不少。我使勁擦亮被雪片遮擋著的眼鏡,過了好一陣子,終於又看到那個亮眼的玫紅色身影。

這回就沒有上次順利了,在半路躲人的時候摔了一跤,但我還沒來得及反應,她已經迅速爬了起來繼續滑,還在人群中左右穿插,看來昨天的拐彎練習挺成功嘛。最後竟然還擺出一副衝刺的動作哧溜一下滑到了雪具租賃小屋前。

她長那麼大我還是第一次由衷地在心裡給她豎起大拇指,畢竟在能見度不高的情況下,努力地控制著還不能自如掌控的雪板,勇敢地在人群中衝了下來,摔倒時也沒有像之前訓練時急得直跺腳。Ida妹妹,恭喜你又解鎖了一項人生新成就,儘管比起其他人來說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步,但對於你自己來說,已經是最棒的表現了!

行程)越後的酒與米

吃過午飯,我們便與NASPA告別了。這時候的車站廣場滿天飛雪,趕緊躲進站內吧。因為我們劃的是下午3點的新幹線,還有將近兩個小時,可以好好逛逛車站內的商店街。

新潟最著名的特產應該算是大米了,在全日本都聞名,而且在南魚沼地區的大米尤其好,所以來這邊旅行一定得帶點大米回去。我們很收斂地買了兩包約莫2斤重的,一包叫“雪國乃米”、另一包是“新之助”。車站的袋裝大米和便利店、NASPA酒店商場售價都差不多,反正看中喜歡的牌子在哪兒買都不會虧。

除了新潟米,商店街還有各種特產,而且在有TAX FREE標誌櫃檯購物滿一定額度還能服務檯集中辦理退稅。我們挑選了當地著名的“安田乳業”的牛奶夾心餅乾,還有新之助的仙貝等等,都不算貴,在東京還不容易買到,是當地有代表性的手信選擇。

在商店街逛餓了也沒關係,除了前文介紹過有不少食店以外,還有一排的小吃攤檔,以及立食麵點“湯澤庵”,冷冰冰的天氣來一碗烏冬或者拉麵,既實惠又暖和。

盡頭有一家較大規模的手信專門店COCOLO湯澤,只見裡面人頭湧動,進門就看見幾個大叔抱著酒瓶子躺著,其實是塑像啦。這裡人氣的原因是隔壁小門進去的“越後乃酒藏——越乃屋”,只需要在這家品酒屋花500日元,就能換得5個硬幣和一個小杯子,便可以試喝超過150款的新潟酒。

走進越乃屋,只見正對面掛滿了一個個木牌,全部寫著釀酒廠和酒名,而木牌下面則整齊地排列則像儲物櫃一樣的機器,只要將換來的硬幣投進去,就可以用酒杯接一杯量的酒來品嚐。新潟有好米也有好水,釀的酒自然不在話下,事不宜遲,趕緊開始吧。

一開始可能對一百多號不同名目的酒感到迷惘,沒關係,可以先認真閱讀以下說明再決定,起碼得先分清楚大吟釀和本釀造之間的區別吧。此外,每一部機器上都貼著該款酒的日本就度、酸度、酒精度等等,還有簡單的評價和介紹,讓你喝的明明白白。

一般都是一個硬幣嘗一杯,但也有一些貴點兒的酒,要兩個或者三個硬幣一杯。

我一共選了四款,分別是純米吟釀“上善若水”“久保田”、純米大吟釀“高千代”和梅酒“越之梅酒”。白瀧酒造的上善若水擁有一個詩意的名字,是越後湯澤站限定,度數較高,比較辣口,我還是分兩口才喝完。冬季限定的高千代需要兩枚幣,但味道比上善若水要淡一些,有點悶,不是我的菜。上了人氣榜前列的梅酒“越之梅酒”採用了新潟縣當地的梅子,再用純米酒原酒浸泡,味道清爽。

帶著一絲酒的餘韻,我提著行李箱來到新幹線月臺,突然被遠處月臺一輛完全顛覆了我對新幹線印象的列車吸引住了。那不是“現美新幹線”麼?

現美新幹線是JR東日本在2016年開通的列車,號稱“移動的現代美術館”。車廂內被佈置成藝術長廊一般,還有專門的兒童遊樂區和新潟縣燕市著名的咖啡館進駐,而車廂的外表裝飾則以攝影師蜷川實花拍攝的長岡花火為主題設計的,因為現美新幹線其中一個途經站便是長岡。

現美新幹線全線很短,從越後湯澤始發,經過浦佐、長岡和燕三條,到達終點站新潟,和我們前往東京是相反方向,因此隔了好幾個月臺,但既然有緣相遇,我和Ida妹妹還是飛奔著過去,在花火的背景下與現美來一次同框。

離開越後湯澤,不久列車又駛進了跨越縣界的長長的隧道,新潟縣就這樣被我們拋在身後。衝出隧道,列車進入群馬縣,窗外已然沒了雪的痕跡,彷彿剛才漫天的雪花只是南柯一夢,從來沒存在過似的。

再見,雪國。

我們再次回到押上站。
上越新幹線把我們從雪國送回上野,為了省點車費,我選擇了從上野坐銀座線換乘半藏門線到押上,這樣走雖然路程遠了些,但同是東京METRO的線路,價格反而便宜些。正是這個看似無意的決定,竟在最後拯救了我們這次旅程。此話怎講呢?

意外)我的書包丟了!

從押上站出來,我們又回到了熟悉的晴空塔前。這時候天已經全黑了,溫度比白天冷了不少,忽然,大街上颳起一陣怪風,吹得行李箱都自己往前跑。Ida妹妹冷得直哆嗦,我趕緊從書包裡找帽子給她,心裡“噔”的一沉!我的書包呢?

頓時,我的腦海裡像放電影似的重播剛才發生的每一幕……我們離開新幹線,在上野進站,在三越前站換乘半藏門線,上車之後我覺得書包太重了,就丟到座位上方的行李架。由於押上是終點站,我們下車時門外已經等著準備上車的乘客,於是我們就匆忙下車了……

天啊,書包裡有才買不久的相機、攝像機,租來的WIFI蛋,還有一包越後湯澤帶回來的大米,其他東西還好,相機沒了就完了,我趕緊安頓好母女倆,獨自跑回車站,在閘機前找到了東京METRO的車站辦公室和失物招領處。辦公室的門關著,我推門進去之後便有一個工作人員上來接待我。因為實在無法用日語溝通,所以我只好說著憋足的英語向他說明。
“打擾了,我的書包落在車廂裡了。一個玫紅色的書包,就放在車子行李架上。”
“先生您好,請問是哪趟列車呢?”
我掏用手機,開啟“乘換案內”展示了車次:“我是在三越前站上車的。”
他聽完我的話之後,突然掏出一張小紙條,在上面一個接一個地畫起了長方形,再給每個長方形標上號碼。
我恍然大悟,他是在問我在哪一節車廂吧。實話說,我平時坐地鐵很少留意自己在哪一節車廂,但這回恰好在車頭上車。於是,我很肯定地說:“第一節車廂,第一道車門,書包就在前進方向右側行李架上。”
只見他拿出筆來記錄下資訊,並寫了個“左”字。我急了,怕是他沒聽清楚,趕緊用日文說強調“migi!migi!”(右)。
他笑了笑,說:“列車已經馬上往回走了,實際上變成了最後一節車廂,最後一扇車門,而且是前進方向的左邊。”
如此細心的解釋讓我頓時安心不少,他接著打了一個電話,詳細說了情況,然後告訴我目前車子已經往回走到三越前站了,到九段下站就會有工作人員上車幫我確認書包的情況,讓我稍等一下。

於是我便在旁邊的椅子坐了下來,因為WIFI蛋也在書包裡的緣故,所以手機還不能上網,幸虧可以搜尋到車站的WIFI訊號,可以聯絡到歐陽同學,如果接下來有什麼實在無法溝通,還可以向她求救。
過了一會兒,工作人員又來到了櫃檯前。
“先生,請問您的書包裡有什麼東西?”
“嗯,一臺黑色的SONY相機,還有帽子、外套,還有一包大米。”
他笑道:“好的,先生,書包已經找到了。請您自行前往九段下站的辦公室領取。你可以憑這張紙條免費乘坐列車前往,不過回程就需要您自己付費了。”說完便遞給我一張寫著“九段下”的乘車券。

我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這時候別說要我付回程車費了,要我付勞務費我都願意,畢竟是自己的疏忽造成的,能把東西都找回來真是上帝保佑了。我千感萬謝地向他道別,再趕到車站外把訊息告訴焦急萬分的母女倆,大家的臉上才重新露出了笑容。

美食)真鯛拉麵 面魚

既然書包找到了,倒不急著去取了(心臟也夠大的)。我們先把行李箱安頓在民宿,再出發去九段下。這個站便是通往日本人拜鬼的那個地方,所以一刻都不想多停留,趕緊到失物招領所把可憐的書包領回,緊接著便繼續今晚的既定行程了。

雖說晴空塔下面有很大的商場,但大多是一些手信店,要想逛百貨商場之類的,建議還是到隔著一站路的錦糸町。不過在逛街前我們先把今晚要去的網紅店打卡了吧。

位於錦糸町南口不遠處的“面魚”是真鯛拉麵的專門店,雖然開業時間不長但連續幾年獲獎,在TABELOG上評分不弱,之前也有香港的媒體報道過。我們冒著寒風找到了這家位於橫街小巷裡的小店,幸虧時間較晚,排隊的人不多,起碼不用排在店門外。
還沒進門就聞到抽風機吹出來的濃濃魚腥味。

進店之後,牆壁上例牌掛著諸多獎項。最突出的當然是TRY(Tokyo Ramen of the Year)的新人賞第一名之類的重量級獎項。

我們點了三份拉麵,普通的真鯛拉麵、特製真鯛拉麵以及店家最推薦的“真鯛拉麵+雜炊”。這家店最大賣點自然是真鯛魚熬的湯頭——採用築地市場直送的宇和島真鯛,取走油脂之後,將魚和雞骨熬成濃稠的魚湯。麵條採用北海道產小麥用石臼磨粉製成,外表看起來很粗糙,甚至能看見一顆顆小麥粉顆粒,這樣的麵條更容易掛起麵湯。

這口湯一喝,果然不凡,滿嘴鮮甜濃郁的鮮魚味道,就像遊進了一條真鯛,鮮活的感覺和豬骨拉麵完全不同。因為湯很濃郁,所以味道並沒有看起來那麼清淡,再配上經過真空低溫處理和櫻花木煙燻的叉燒,在鮮魚湯中帶著一股煙燻的味道。肉片堆疊在一起,呈現出嬌豔欲滴的粉紅色,無論是視覺還是味覺都讓人欲罷不能啊!

吃完麵,先不要急著把湯喝完,因為店家最推薦的人氣第一位“雜炊”此刻才登場。所謂雜炊就是將白米飯放進湯汁裡面熬煮的“泡飯”。店家在米飯上還放了鯛魚肉碎、薑蓉和青蔥,只需要把還溫熱的真鯛麵湯倒入飯中,再充分攪拌,一碗“絕品雜炊”就完成了。其實這就是店主對自家湯頭有信心的保證。

“面魚”的老店原來不在此,而是在斜對面的路口拐角處,出門就能看到。如今原址成了另一家拉麵店“滿雞軒”,不過卻名不副實賣的是鴨肉拉麵,這在日式拉麵中屬於比較少見的異類。滿雞軒和麵魚其實是同一個老闆的姊妹店,如果不喜歡面魚那略腥的味道,也可以去對面的新店常常鴨油麵哦。

一碗麵治癒了心情,剛剛幾乎弄丟書包的鬱悶也一掃而空。在錦絲町暢快了逛了一輪家電商店,買好明天的早餐,我們便心滿意足地回到了民宿Skytree Garden。因為之前已經住了兩晚上,一切都很熟悉了,本以為這折騰的一天即將過去時,沒想到更折騰的事又找上門來了。

意外)我們的民宿冒煙了!

回到民宿,我們趕緊收拾一下各樣滑雪裝備。前文提過,我們上週離開東京去滑雪前把一些暫時有用不到的東西寄存在民宿,這樣就可以減少行李輕鬆上路。回到東京後,遠沒越後地區冷,自然可以收起滑雪時那厚重的衣服。
在我們收拾東西時,自覺的Ida妹妹便到二樓的公共空間去做作業,雖然在放寒假,但假期作業是每天都不能拉下哦。

正收拾著,樓下突然傳來Ida的驚叫聲,領導趕緊衝下去,原來不知道哪位租客用烤爐烤東西,不知道是不是設定上出了什麼問題,結果烤爐不停地往外冒濃煙。煙霧把室內的煙感報警器啟用了,於是烤爐和煙感一起在報警。Ida被濃煙薰得看不清狀況,以為房子燒起來了,看見媽媽下來,便抓著領導的手逃到了一樓,邊逃邊哭。

我下來弄清楚狀況,趕緊把烤爐和煙感警報關了,然後開啟了所有能開啟的門窗。濃煙雖然慢慢褪去,但那股烤焦的味道卻怎麼也散不掉。直到此時,終於有一個女生從一樓走上來,說是自己在烤紅薯。只見她拿出來烤爐裡的紅薯,都已經烤成炭了。和她同行的男生也是說粵語的,不知道是情侶還是夫妻。

我回到房間,母女倆也回來了。好好安慰了一下Ida,原來她哭是因為逃跑的時候把作業本落在二樓了,她擔心火把作業本給燒掉……原來擔心的是作業而不是我呀?平時作業胡寫亂做的時候也沒發現她對作業本那麼緊張呀。領導只好回到“災難”現場收拾作業本,過了一會兒便跑了上來,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問到:
“你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嗎?”
“在清理吧,剛剛他們不是說自己來善後麼?”
“嗯,我看見他們把烤盤拿出來洗了,然後……”
“?”
“然後開啟一碗方便麵,加了點自來水,又放進去烤爐里加熱了!”
“!!!”

我的天,廚房裡就放著一個電熱水壺,直接燒水泡麵不就得了嗎?再不然用鍋把水燒開了也可以泡麵呀,竟然還有加涼水然後用烤爐烤面的?這一下真把我嚇到了,真不敢相信來自泡麵大國的中國人竟然還有這樣的泡麵法,是我太孤陋寡聞了嗎?

實在沒辦法,我只好趕緊跟房東報告了情況,畢竟整個房子依舊是煙霧瀰漫的,而且下一步還不知道他們會烤什麼。房東瓊姐立刻從家裡趕了過來檢視情況,一個勁地向我們道歉。不過這也不能怪房東呀,入住前她已經把入住說明發給每一個租客,像熱水壺、烤爐之類的電器還專門寫了注意事項貼在旁邊,但總有一些人視若無睹的,房東還能怎樣呢,難道租房前先檢查智商麼?

雖然過往的旅行我們很少租民宿,但即便住在酒店,我們每次都會特別注意,走之前也會簡單收拾一下,順便檢查一下有沒有遺漏什麼東西,這也是給孩子做一個榜樣。這回住民宿的時間長,也看出有的人素質真不咋地。有的吃宵夜剩下的東西就一直放桌面不收拾,有的脫了鞋就橫七豎八地扔在玄關,有的就是喜歡在走道里高聲大喊。當然我們也不是道德純潔一塵不染的人,沒有權去批評他人,只是少有住一次民宿,發表一下感想而已。

好不容易安撫她們睡著,結果沒到半夜Ida妹妹就咳嗽著醒了。雖然烤焦的味道已經消去了一些,但畢竟室外太冷了,總不能一直開著窗通風吧,可一旦關上窗戶,濃烈的嗆鼻味又瀰漫了整個房間。看著母女倆難受的的樣子,還得繼續住兩個晚上呢,我便默默地拿出手機,在押上地鐵口的Richmond Premium酒店訂了一間小號的雙人房。雖然擠不下三個人,但住下她們倆還是沒問題的,過了今晚就讓她們搬到酒店去住吧。

至此,這狀況百出的一天,終於在深邃的夜色中降下了帷幕。

如果你帶著娃生活在東京,週末兩天都會上哪兒玩去呢?接下來的兩天我們就模擬這個場景,看看東京有什麼週末遛娃的好去處。

行程)推薦一:芝公園

2019年1月27日

為了逃離那揮之不去的味道,我們一大早便開啟了所有窗戶,然後拖著母女倆的行李出門換酒店去了。

Richmond Premium酒店正正位於押上站A出口,在回民宿必經之路上,站在屋頂就能看見它。

因為還不到入住時間,我們寄存好行李就出發了。今天準備到訪歐陽的家,順便在附近的芝公園玩耍。芝公園在東京市區內眾多公園中並不算出名,但在不少旅遊節目都能看見它的身影,主要是它沾了隔壁東京塔的光。如果想找一個比較空曠的地方拍東京塔全景,芝公園絕對是周邊的第一選擇。

雖然正值隆冬臘月,但公園裡還是能找到一絲綠意。今天的天氣好的一塌糊塗,天藍得根本不需要修圖。

一會兒激烈地追逐嬉鬧、一會兒又靜靜地研究蟲子,連小丁的弟弟小冬也被吸引了過來。一塊空地,兩臺滑板車,童年的快樂就是那麼簡單。

芝公園隔壁的大本山增上寺是東京市內非常著名的古剎。在我的《Ida妹妹走天涯》第7集(//www.mafengwo.cn/i/5730605.html)曾經介紹過,這回就不多說了。走過增上寺,來到御城門地鐵站附近,這邊還有一小塊空地,光禿禿的樹下架設了鞦韆、滑梯、蹺蹺板等最最常見的街頭公園遊樂設施。結果兩個娃又是一頓瘋玩。

玩樂便是孩子們共通的語言,在玩蹺蹺板的時候,即便聽不懂對方說什麼,Ida妹妹還是拼盡全力為自己的一方加油使勁。

美食)Le Pain Quotidien芝公園店

為了照顧這幾天少吃青菜的我們,歐陽把午飯安排在了芝公園旁邊的比利時餐廳“Le Pain Quotidien”。

這家以現烤麵包為賣點的連鎖餐廳,同時也有很多的健康有機的午餐組合供選擇,加上開在東京塔下,因此週末中午的人氣非常旺。

焗馬卡羅尼芝士通心粉,因為芝士比較膩,兩個人吃一份剛好。

冬季限定的燉鴨肉套餐,鴨肉一點都不柴,套餐配的麵包蘸著湯汁吃,一下子就能搞定一份。

Tartine是一種法式果醬麵包,也是這家店的招牌菜。煙燻三文魚Tartine,麵包上除了有煙燻三文魚外,還有牛油果和有機蔬菜,既清新又富有口感。

牛油果除了和煙燻三文魚搭配,也可以跟蝦仁搭配,成為大蝦牛油果Tartine。

另外還有一大盤我們最愛的蔬菜——藜麥Detox沙拉。既然菜名都有“detox”,可見這款沙拉有非常厲害的“排毒”功效,絕對適合我們這些不愛吃青菜的人了。主要的材料有藜麥、奇亞籽、枸杞、鷹嘴豆,另外還有各種野菜和牛油果。雖然味道可能會遭到重口味者的嫌棄,但那種滿嘴都是健康的感覺,或許就是這個一點兒都不便宜的沙拉的價值吧。

在Le Pain Quotidien芝公園店品嚐一頓既健康又滿足的午餐之後,下面便是我第二個推薦了。

行程)推薦二:Ginza Sony Park

推薦二依舊是公園,不過與寬廣的芝公園相比,接下來這座公園卻大相徑庭,因為它是“立著的”:Ginza Sony Park,銀座索尼公園,說是公園,其實也可以說它是“建築工地”甚至“廢墟”。


2017年4月,在銀座屹立多年的“索尼大廈”被拆除。對索尼大廈我印象蠻深的,09年和領導跟團到日本度蜜月時,在銀座下車的地方便在索尼大廈對面,沒想到再次來到銀座,大廈已沒了蹤影。大廈拆除後,索尼預計將在2022年重建新的索尼大廈,並冠以“Ginza Sony Park”之名,而中間這幾年,則“試驗”性質地率先把地面至地下四層開放。明年奧運會結束後,這裡又將重新關閉進行施工,直至真正的整棟SONY PARK建成再重新開放。

說起索尼,大家腦海中自然會閃過很多詞條——破產、大法、姨夫、賣大樓……都問索尼什麼時候破產,其實人家現在金融業和保險業都混得好好的,自家產的感光元件幾乎成了所有智慧手機的標配,微單也慢慢侵蝕尼康佳能的市場,PS4更是把微軟打趴下,依舊活得好好的。我作為80後,對當年的索尼可是打心底裡充滿了崇拜,自然想來這座只存在3年的PARK朝聖一下。

不過,雖然這裡叫“PARK”,卻並不是遛娃的好地方,比如地面層的TOKYO FM直播車、B1層的潮品便利店“THE CONVENI”,B4層的音樂LIVE空間……大部分都和孩子沒什麼關係。只不過去年年底恰好在B3層舉辦了一個“未來的銀座的運動會”活動,非常適合親子游玩,於是這就稱為我今天的第二個推薦了(GINZA SONY PARK的活動每個一段時間會更新,如果刷到適合親子游玩的活動,還是值得一逛的)。

我們從地鐵銀座站直接從地下就能進入GINZA SONY PARK的B3層,也就是直通“未來的銀座的運動會”會場。這個“未來的運動會”是GINZA SONY PARK和YCAM(山口媒體藝術中心)合辦的“活動”,可以通過各種技術來記錄人運動時的軌跡,從而產生了新的運動競技形式,讓科技、媒體和運動充分融合。因為大部分專案都非常適合小孩子,自然成為了東京家長們遛娃的好去處。

每位參賽的“選手”都要先填一份參賽表,除了填寫個人資料以外,還要選擇自己代表哪個地區參賽。我說我們是中國人,能填代表中國麼?對方說不行,系統裡只有日本的47個都道府縣可供選擇,那隻好退而求其次選目前所在地——東京都吧。

一切準備好了,東京都的Ida醬!

每個選手都會獲得一張紀錄紙,除了記錄自己的紀錄外,還可以貼在牆上和所有參賽者一起分享成績,整面牆就像掛滿了許願紙一樣。仔細看,參賽者裡竟然還有熊本的代表“酷MA萌”和群馬縣的吉祥物“群馬醬”。

參賽專案只有兩個,首先參加的賽跑。比賽前可以在記錄臺選擇一個對手,它將和參賽者投影在牆上的影子一起比拼。Ida妹妹當然選了上回專門去看過的酷MA萌了,號稱跑得快的熊本熊的確有著和身材不相稱的速度,但還是不敵Ida。小叮則挑了一隻獵豹,被毫無懸念地完虐了。如果想穩贏的話,還是建議選慢吞吞的群馬醬吧。

如果說賽跑只是個小熱身的話,接下來的就是真正的PK賽了。首先孩子們要戴上一個特製的帽子,通過投影和計算機,可以直接將孩子所站位置在地面的投影區域中填上顏色。兩個孩子分別站在場地的兩端,要根據每個回合不同的要求控制自己的帽子,比如多佔地方,比如要完整覆蓋對方的區域等等,採取不同的策略來獲得每個回合較量的勝利。
還沒輪到自己的時候,認真觀察前面的選手是怎麼運用比賽策略的。

Ida選手和小叮選手的對決正式開始:第一回合是限時內佔據更大面積的地方。於是雙方不但要拼命用自己的顏色佔據空白區域,還要覆蓋對方已經佔領的區域。反應和速度明顯佔優的小叮很快就獲得了勝利。

突然BGM一變,規則馬上變化。這回佔領面積依靠的不是速度,而是變成高度,帽子離地面越近,佔據的面積就越大。兩個選手馬上趴在地上爬行,迅速降低帽子的離地距離來擴充地盤。

身高佔有的Ida選手連跑都贏不了對方,爬自然更不是對手了,眼看自己的“領土”快要被小叮佔光了,沒想到音樂再一變,這回變成要“甩頭”。通過甩動帽子來佔地。頃刻之間兩娃就像磕了藥一樣使勁甩啊甩,就差沒摔倒了。可能是身高較高的緣故,Ida選手總算稍微扳回一點頹勢,但為時已晚了,第一回合就敗下陣來。

第二回合是二人分先後進行比賽,首先是Ida選手在地上畫圖形,時間到了之後,就輪到小叮選手進入場地,把對手在地面上畫出的圖形覆蓋上自己的顏色,吻合度越高得分越高。Ida選手試圖通過迅速佔據大範圍的策略,但因為速度不佔優勢,加上所畫的圖有較大重疊區域,結果很快就被小叮覆蓋了絕大部分割槽域。

緊接著就輪到小叮來畫畫了。他採取的策略和Ida完全相反,幾乎趴在地上的他,讓帽子在地上畫出一條細細的細線,他偶爾還會稍微站起一點,讓細線忽粗忽細的。他非常聰明地利用了規則,因為如果後來者畫的面積比對手原來畫圖面積要大(就像畫畫畫出界),反而會倒扣得分。由於小叮所畫的線實在太細了,Ida妹妹無論如何都控制不好,結果再次大比分敗下陣來。
看來,未來運動會比的除了體力,還要比腦袋呀。

趁著剛才他們等候和休息的空擋,我在Park裡四處溜達起來。樓下的B4層正準備舉行音樂Live Show,今天坐鎮的是獨立搖滾樂團Siamese Cats(シャムキャッツ)。表演採取“One Order制”,只需要在B4層的Beer To Go酒吧點一份飲品即可參與其中。這家酒吧由手工啤酒店SPRING VALLEY BREWERY(SVB)主理,在代官山、橫濱和京都都有分店。

Park裡除了酒吧,還有其他特色食店。比如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和果子店——虎屋經營的咖啡屋Toroya Cafe An Stand,可以買到特色的紅豆餡包子。此外還有位於B1的MINOZA GINZA等等。

在B1還有一家便利店,看上去和普通的711之類沒有很大區別,但仔細一瞧卻遠不止如此——冰櫃裡原本以為是飯糰和三明治的其實卻是毛巾和圍巾;看起來應該是功能飲料和碳酸飲料的,卻是一瓶瓶T恤衫。從瓶身的閃電標誌和FRGMT或者可以猜出,這是潮流教父藤原浩的作品——潮流便利店THE CONVENI。這時,可能你才會注意到店門玻璃上俏皮地印著STORE HOURS : 11-SEVEN。

有歷史名店,也有潮流便利店,還缺什麼呢?當然還是黑科技了。畢竟這裡是索尼大樓的“基石”所在地啊,怎麼能少了大法的黑科技呢?創新互動方式的Xperia Touch,機器狗Aibo,場景實景的AAAR展等在現場各個角落都能找到,甚至連牆上的計時器,都能通過手勢進行互動。

鑽出簡陋的“地牢”,終於來到整座PARK最像公園的一部分——地面層。這裡有TOKYO FM的戶外廣播車,也有虎屋的Pop-up Store,當然還有略顯工業風的綠色植被。環顧四周,全部都是高樓大廈,這兒似乎成了一片生機盎然的窪地,還真搞不懂索尼為什麼不趕緊把大廈重新建起來,反而開了這樣一個充滿實驗性質的新形態Park。

一天的狂歡到此結束,不知道下次再次重逢在東京又是什麼時候了。

還記得一個星期前,在故鄉祭結束後趕去吃的但沒吃成的龍蝦拉麵嗎?既然到了銀座,離神保町也不遠,不死心的我們再次趕過去,沒想到依舊是可憐的“售完”,只好又在附近找了一家回轉壽司店“Mori一”解決問題。

結賬之後,店員送給Ida妹妹一個可愛的“壽司卷棒棒糖”,像得了獎一樣開心。

美食)bills

2019年1月28日

我一直認為臺場是在東京親子游的“萬能備選項”,無論是男娃女娃,大人小孩,都能找到適合遊玩的場所。我們之前兩次來東京都去過臺場,這次也不例外。備選的地方有日本科學未來館、最新的teamlab藝術館以及LEGOLAND,最終Ida妹妹毫不猶疑選了LEGOLAND,畢竟科學館需要有一定的日語基礎,teamlab的專案我們之前在新加坡也玩過類似的,而LEGOLAND完完全全是一個遊樂園,當然是她的“首選”了。

去臺場,當然少不了坐最喜歡的百合鷗號列車。

新橋站是百合鷗號的始發站,因為沒有駕駛員的緣故,所以車頭位置非常受小朋友歡迎,這次我們也專門挑了車頭位置上車,沒想到剛好碰上了線路巡查,幾個工作人員上車就把車頭席位攔了起來,Ida妹妹有點小失望。

從臺場海濱公園站下車,來到臺場裡最具歷史的購物中心“Decks東京Beach”,Legoland位於這裡的7樓。沒想到進大樓前遇到bills臺場店,這家號稱“世界第一好吃早餐”的餐廳在東京分店多多,之前一直沒機會碰上,看看時間10點多,剛好是吃個brunch的時間,玩之前不如先把肚子填飽吧。

雖說bills算是“網紅店”了,但可能是工作日的緣故,店內空席很多。服務員把我們帶到了卡座,與其他桌子有一定的距離,而隔壁同樣是大人帶著孩子們在用餐,不知道是不是擔心小孩子會影響到其他客人呢。

卡座旁邊的書架擺滿了雜誌,都是貨真價實的書而不是裝飾品哦,不過清一色英語書,連日語的書都沒有,更別想有中文的了。

不過有些人,只要有甜食吃,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笑出來。

點了餐單裡最人氣的兩款:Ricotta hotcakes 和Scrambled organic eggs and toast。都說到bills一定要吃鬆餅,所以即便要等十幾分鍾也在所不惜。看著烤的金黃色的鬆餅顫悠悠地被端上桌,上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糖霜粉,再淋上半透明的蜂蜜,視覺衝擊已經很棒了,而乳酪的香味刺激著嗅覺,領導和Ida已經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不過男生和女生的口味還是有點區別的,她們倆都對這個鬆餅給予非常非常高的評價,而我卻覺得雖然味道沒有什麼可以挑剔,但鬆餅卻沒有我想象中那麼鬆軟。

另外一份Scrambled organic eggs and toast雖然不及鬆餅聞名,但卻更對我的口味,特別是炒蛋,的確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炒蛋了,看起來炒得很熟,但吃起來卻像半生熟一般嫩滑,與烤吐司一起簡直是絕配。

其實我們出發前吃過早餐的,只不過經受不住“世界第一早餐”盛名的誘惑,又吃了一遍而已。我家領導就說非常值得一試,但對我這種不喜歡早晨吃甜食的人來說就一般般了,雖然味道不錯,但價格也不低。說實在的,“世界第一”稱號更多隻是噱頭或者炒作吧,毋庸置疑bills的經典餐味道都非常好,但其實在東京,好吃的吐司、鬆餅一大把,能否叫“東京第一”都有待商榷,更遑論“世界”了。我的“世界第一早餐”,始終還是小時候家門對面小店的牛肉拉腸啦。

行程)推薦三:臺場 LEGOLAND

臺場的LEGOLAND並非名古屋或者馬來西亞LEGOLAND那種露天的大型遊樂場,而只是名為Discovery Center的室內樂園。規模上無法匹敵,更適合下雨天帶娃玩上半天,像我們這樣專門跑過來的就沒幾個了。

LEGOLAND的入口位於Decks商場內Island Mall的3樓(就在bills不遠處),隱藏在百貨商場之中,並不是十分顯眼。其實3樓只承擔了“入口”的職能,絕大部分的遊樂設施是在六樓和七樓。

這張掛在入口處的示意圖就能清晰反映各個區域的分佈了。看起來有點複雜,不過不用擔心迷路,因為整個樂園幾乎沒有岔路可言,一直按順序玩下去就可以了。

入口處本來是個小專櫃的,不知道為何撤銷了,只剩下作為裝飾的一整根“樂高”柱子。位於兩個售票櫃檯中間的入口被設計成樂高人仔的形狀,穿過入口便可以乘坐電梯直達七樓——真正的樂園所在地。

第一個區域是“樂高工場”,分步驟展示了樂高積木顆粒的製作過程。從最初的塑料顆粒開始,一直到最後壓制成形狀各異的磚塊,所有工序都簡化成一部有趣的互動機器,讓孩子能夠直觀地認識樂高的生產過程。還有一些很有趣的資料統計,比如目前全世界樂高磚塊的數量,會隨著時間變化不斷跳動的,甚至還可以稱一下自己到底與多少個樂高磚塊一樣重。

瞭解完樂高磚塊的製作過程後,便來到第一個機動遊戲“Kingdom Quest”,其實就是一個光槍射擊比拼積分的遊戲。不知道為何這個設施被禁止拍照,可能是擔心閃光燈或者紅外對焦影響到裝置的執行吧。因為排隊的人很少,我們玩了兩回,也算小小過了把“槍手”癮,但千萬不能和迪士尼之類的大型射擊遊戲對比,相對來說還是簡陋許多。

Kingdom Quest隔壁便是樂高的拿手好戲——MINILAND。很多人入坑樂高,就是被磚塊拼砌的微縮建築吸引的吧(比如我)。既然這裡是位於東京的MINILAND,微縮的物件當然是東京這座大都會了。

進門處便是我們目前的所在地——DECKS商場,而背後的便是臺場的標誌性建築,富士電視臺和調色盤城大摩天輪。

離開臺場,當然要經過“彩虹大橋”了。MINILAND是按一定時間切換日夜景色的,此時剛好是夜景,完美地還原了橋塔的“彩虹”色。大橋下的東京灣,除了有大型貨輪穿行外,還有來往淺草與臺場的水上巴士迴圈往復。大橋斜對面一排低矮的民房,就是現在已經搬走的“築地市場”。

接下來便是東京市區的街景了,比如多次在新海誠動畫片中出現的NTT DOCOMO大樓,此外還有如今已經變身為地下公園的SONY大廈,頭頂“一抹黃色”的朝日啤酒大樓。

離開銀座,瞬間到達號稱世界上最繁忙的澀谷十字路口。雖然已經用了很多人仔來表現熙來攘往的場景,但離真實的場景還是有很大差距的。話說我們來東京幾次了,竟然一次都沒到過澀谷這個購物天堂。

要說還原度最高的建築之一,應該就是這座“高聳入雲”的晴空塔了。由於把塔下的配套建築全部都省掉,整座塔就顯得更加挺拔。塔的細節做得非常逼真,特別是螺旋向上的天望迴廊也模擬得非常完美。與現實一樣,塔身燈光在“江戶紫”和代表隅田川的“藍”之間切換,成為整座MINILAND最醒目的標誌。

和現實一樣,晴空塔不遠處便是東京旅遊的必到之處“淺草寺”。夜幕下,雷門和仲見世商店街燈火通明,好不熱鬧。

陽光重臨大地,醒目的大鳥居之後就是肅穆的明治神宮,神道旁邊的清酒桶牆壁是由一個個的人仔頭磚塊排列而成,非常巧妙。另一邊廂則是皇居和眼鏡橋,不過皇居內部就沒有模擬了。

隱藏在樓房之中的東京塔與晴空塔隔岸相望,附近還有填海而成的羽田機場。看見機場就想起明天我們就要回程了,不由得有點傷感啊。

MINILAND內不少建築物都是可以互動操作的,比如這座位於兩國的國技館,就正在上演日本國技——相撲,遊客能通過按鈕控制自己一方的相撲手進攻對方。國技館內座無虛席,人仔比剛剛的澀谷十字路口還要多,有點可惜的就是兩位相撲手的身材和其他人仔無異,估計是世界上最苗條的相撲手了。

參觀過MINILAND的日與夜,我們來到了CREATIVE WORKSHOP。這裡有專門的導師教小朋友們拼砌簡單的積木。

他們今天的課程是拼一個小企鵝,每人發放一套磚塊,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拼。當然每人還會發一張“證書”,證書同時也是拼砌說明書。對於已經不知道拼過多少套的Ida妹妹來說,這個實在沒什麼難度,一下子就拼好了在擺拍。

拼完之後,作品是不能帶走的,只有證書屬於你。畢竟門票不貴,總不會還會送一套積木的。

在WORKSHOP後面是一個適合精力旺盛孩子的NINJAGO CITY ADVENTURE,爬繩網滑滑梯什麼的,可以說是每一個室內遊樂園的標配了。玩了一會兒便渾身是汗,還是趕緊走吧。

路旁的指示牌也全部用樂高搭建而成,即便是路邊的小裝飾也是完完全全樂高風格,我有種想把這些花拔下來的衝動。

Merlin’s Apprentice——梅林的魔法學徒,應該是場內唯一一個需要排隊的機動遊戲。這個旋轉飛車已經是整座LEGOLAND裡面最“刺激”的遊戲了,由此可見,這裡真的更適合年紀比Ida妹妹小的孩子。

如果帶男娃過來玩,我最推薦的區域就是餐廳隔壁的BUILD & TEST。現場提供了各種基礎磚塊以及大小不一的各種輪胎,孩子們可以發揮創意自己拼一輛車來參與現場各種賽道的比拼。

這臺車霸氣側漏啊,但貌似要應付的賽道上下起伏,似乎有點勉強啊。

女生不喜歡拼車子的,可以到對面的4D影院觀看小短片。今天上映的是給LEGO MOVIE 2宣傳的短片,不過日語對白還沒有字幕,劇情只能猜個大概了。

售票處的大叔非常逼真,特別是那自然彎曲的電影票,還專門用黑色磚塊拼出“CINEMA”的字樣。

從4D影院出來還碰見了樂園的吉祥物——真人人仔。他是LEGOLAND的代言人哦。

最後的區域沒什麼特別之處了,在樂園出口處不出意料是一家規模很小的專賣店,有部分商品是限定的,但大多收藏價值都不大,價格也比國內某寶要貴,建議還是回國買吧。

離開LEGOLAND,讓領導在Decks商場內充分地買買買之後,不知不覺已夕陽西下。Decks商場是一座模擬郵輪的船型建築物,室外平臺真的佈置成船舷甲板一般,我們漫步在金色陽光下,享受著這次旅程的最後一次日落。

沒想到這裡也有樂高的展品啊,那個自行車還原度超高!

甲板上同時也是打卡東京灣和彩虹大橋的絕佳場所。

打夠了卡,也是時候回家了。回程終於坐上了心心念唸的百合鷗號“駕駛位”,總算圓滿啦。

美食)鍋ぞう NABEZO

“最後的晚餐”被安排在錦糸町附近,當然是為了繼續領導昨天還沒結束的買買買任務。由於早上吃完bills之後就幾乎沒吃東西,餓了半天的我們決定找一家涮涮鍋“放題”,也就是日式的火鍋自助餐嚐嚐。恰好JR錦糸町站不遠處就有一家連鎖餐廳——鍋ぞう NABEZO。

我們是第一次在日本吃火鍋放題,於是認真地研究起選單來。限時是100分鐘,根據可點肉類的不同分了三種價位,最貴的便是黑毛和牛以及日本國產豬肉的Course。品種是少了些,但價格真的不貴,4000日元不到就可以黑毛和牛任吃了。之前就介紹過,在日本國內,和牛比國產牛和外國牛貴多了,折算下來還是挺划算了。

因為壽喜鍋比較甜,有迫切減肥需要的我們都選了涮涮鍋底。其實就是一鍋清湯,連昆布都沒有一條。不過幸虧菇類和青菜都是免費的,可以拿些菌類放進去提提鮮。

按照店家的規定,第一次上菜是把普通牛肉、普通豬肉以及黑毛和牛、國產豬都分別上一盤,吃完了才可以隨心所欲地點。相比之下,黑毛和牛的確比普通的牛肉好吃太多了,頓時覺得每位多花一千多日元是值得的。

吃著吃著,隔壁桌子竟然來了兩位相撲手一樣身材的客人,穿著傳統的日式服裝,頭梳著髻,身上還味道非常濃烈的香水味道。雖然看起來孔武有力,但人家點餐或者聊天都是非常斯文有禮的,不過食量就非同一般了。看著隔壁猛然發力,為了不負那將近4000日元和神似相撲手的身材,為了國家的榮譽,為了我們的尊嚴,我也開始了風捲殘雲模式,最終一家三口一共吃了18盤肉,加上最後收尾的三份雪糕甜點,就再也吃不下了……

行程)推薦四:東京國立博物館

2019年1月29日

本來,下午的回程飛機,上午應該就是收拾收拾行李,整理整理心情的時間,但我們卻依舊一大早奔波在開往上野的地鐵上,原因無他——正是衝著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展。

我們出發之前,臺北故宮博物院外借顏真卿《祭侄文稿》引起的爭議熱爆了朋友圈,一方對臺北方隨意借出殿堂級國寶表示不齒,或是對日本方是否能好好儲存表示擔憂,另一方則認為文化交流不應該牽扯政治層面。但待到展覽正式舉辦之後,爭議便漸漸被展覽的熱度沖淡。剛好我們整個行程都位於展期內,因此只要隨便找一天便能一睹這幅跨越千載的書法大家真跡了。
我最開始的確是這樣想的,但沒想到展覽非常受歡迎,週末幾乎都要排長隊才能進入,而想把參觀日期改在週一,卻得知東京國立博物館週一是閉館日。
唯一可選的,便是週二,也就是回程的這一天。於是便有了本章開頭的那一幕,我們一大早收拾好行李退了房間,便直奔上野而去。

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上野公園的東北方,我們從上野站“不忍口”出來,剛好位於公園的南端,只要穿過整個上野公園,便可以到達國立博物館。因為中學課文,魯迅的《藤野先生》裡就曾經提及“上野的櫻花”,於是我對上野公園的最初印象便是——這是日本人賞櫻花的地方。
其實上野公園很大,是日本的第一個公園。西側有不忍池,東側有一眾的博物館、文化館,文化氣息非常濃厚,而公園內還有“上野動物園”,中國從七十年代中日建交伊始贈送給日本的國寶大熊貓,就是寄養在上野動物園,當時還掀起了一股熱潮,至今上野地鐵站的遮蔽門上還能找到大熊貓的圖案。
可惜我們今天實在沒時間逛公園了。隆冬季節,公園裡的櫻花樹都光禿禿的也沒什麼看頭。穿過公園中心來到大噴水池,正對面就是國立博物館了。還沒到10點開館時間,已經看見門前有一群人在排隊了。

顏真卿書法展覽的全稱是《顏真卿 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時間從1月16日至2月24日,正正是國內的寒假期間,還跨越了整個農曆新年,這個時間段註定會火呀。更有趣的是,為了配合這次顏真卿展,東京國立博物館還開設了一個關聯展——《王羲之書法之殘影》,既然說顏真卿是超越王羲之的“名筆”,那麼當然是把王羲之一起放出來讓大家好好比較了。

今天雖然只是工作日,但排隊的人依舊很多,一直排到了門前馬路上。開展前,官方曾經開放過門票預約機制,可惜當時我們未能確定具體前往的時間,因此沒有預約,而預約在開展前已正式結束了,之後所有參觀者只能現場買票。現場排隊分成兩撥,一撥是已經預約了的,直接在博物館門前排隊,我們這些沒有預約的,就先在售票處前排隊。

由於顏真卿的展覽屬於“特別展”,因此買票入場時一定要買含特別展內容的門票(1600日元一人),只買普通門票是不能看特別展的。博物館對小學生是免費開放的,所以我們只需要購買成人票即可。

由於時間非常緊迫,因此我們入場之後就直奔位於本館後方的“平成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內主要有六個展館,正門正對廣場四周分別是“本館”“表慶館”和“東洋館”,另外還有用於特別展的“平成館”,以及“法隆寺寶物館”“黑田紀念館”。

展覽位於平成館二樓整層,分為左右兩部分。展覽共分六個章節,分別是:
一、字型的變遷——字型進化的祕密
二、唐代書法 安史之亂以前——王羲之書法的繼承和楷書的完成
三、唐代書法 顏真卿的活躍——王羲之書法的形式化與情感的流露
四、日本對唐代書法的承受——三筆和三跡
五、宋代對顏真卿的評價——人性的尊重和理性的探求
六、對後世的影響——王羲之神話的崩壞

本次展覽的展出藏品共計177件(不過部分藏品是分時段展出的,也就是說現場不一定能看全所有展品),但因為幾乎99%的場景都不能拍照,因此要仔細品鑑展品的話只能到現場去了。177件展品中有25件配備了專門的多國語音解說,只要在入口處租一臺解說機即可。雖然配有解說的作品不多,但已經包含了展覽最最精華的藏品,對我們這些趕時間的遊客來說實在是再適合不過了。
因為不能拍照,下面只好放官方圖了。

展館的第一章展出的是漢字的變遷歷史,從甲骨文、篆書、隸書到楷書的演變,以及演化出行書、草書等字型。小朋友應該對這部分認識是最多的,也是最感興趣的。這部分以引入介紹為主,真正重量級的藏品卻欠奉。

第二章,時間來到了盛唐,也是日本對中國還是全面接觸的年代。這時候的作品以王羲之以及初唐三大家的作品為主。這部分的重量級展品有隋朝智永和尚的《真草千字文》墨跡本,這是被日本定為“國寶”的展品。可惜我們來的今天並非它的展出時間,因此無緣得見。此外還有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唐拓孤本、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等等。我小時候初學書法時臨摹的最多的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也展出了多個拓本。

此外,第二章展區有本次特別展唯一一處可以拍照的地方,便是唐玄宗李三郎的《紀泰山銘》,十多米長的卷軸從天花板吊掛到地面,氣魄巨集大,不虧為帝王封禪的摩崖石刻。

本次展覽的重頭戲就是第三章——顏真卿的活躍。這一章幾乎都是顏真卿的作品,而這回從臺北故宮博物院東渡而來的《祭侄文稿》便在此中。這幅作品被後人稱為“天下行書第二”,而且展出的是真跡,是真跡,是真跡!其背後的血與淚這裡不多作贅述,畢竟各種介紹和評價網上一查一大把。

我們看《祭侄文稿》的時候人還比較少,畢竟大夥基本都是按部就班地看展,像我們這樣跳著看的並不多,畢竟一千多日元一張門票呀。主辦方專門闢出了一個展廳用於展覽《祭侄文稿》,展廳入口有介紹顏真卿家族的世系表,解釋了顏真卿與侄子顏季明的關係。而展廳正上方則懸掛著一幅幅紅布長條,把《祭侄文稿》原文放大其中,隱隱透出悲涼和肅穆的氣息。在排隊過程中,參觀者還可以沿路觀看文稿的書寫動畫、來歷介紹、多國語言的譯文(包括漢語)等等,讓你在整個排隊觀展的過程中,充分了解展品的來龍去脈。

第三章除了主角外,還有不少非常值得一看的展品,比如同樣來自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懷素《自敘帖》和《小草千字文(千金帖)》,畢竟是草聖的作品,要看懂可不容易,所以主辦方還專門對《自敘帖》進行了區域性放大,就一些重要之處進行說明。此外還有Ida妹妹最喜歡的張旭《肚痛帖》,畢竟我常說她寫的文章“平鋪直敘”,毫無重點,一些無聊的事都能寫上一堆廢話,如今看見古人連肚子疼都可以寫上一幅作品,頓時覺得找到了知音……

到了第四章,展出的則是日本書法家們的作品。他們受王羲之和初唐書法的影響,將書法文化帶到了日本,並逐漸開拓出日本的書法流派和特色,包括空海的《金剛般若經開題殘卷》等等,可惜的是我們的時間已經非常緊迫,此後的第五章宋代書法作品,以及第六章後世評價等等只能匆匆略過,其中蘇軾的《李白仙詩卷》以及李公麟的《五馬圖》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

雖然不夠時間逛完全部展品,但只要在官方商店買一本官方紀念冊,就能將所有展品以及詳細的介紹帶回家慢慢欣賞了。雖然價格不便宜,但能一次欣賞所有177件藏品,甚至還有全文中文譯文,以及各種詳細的說明、介紹,看過一眼頓時覺得這書一點兒都不貴了。文創區還有很多書法相關的文創商品和紀念品發售,但我認為除了這本書,其他嘛……日本人喜歡就好。

能夠以這樣難得的結束我們的這次滑雪之旅,實在太幸運不過了。很想談談自己當時看見《祭侄文稿》時所感受的震撼——我雖然從小就學習書法,但更多的“任務”式,並沒有思考“書法”本身的含義。直至長大成人,才懂得了小小漢字,承載的卻是歷經千年的文明傳承,我們通過漢字讀懂中國的古往今來,這是多麼偉大而神聖的藝術啊。透過這幅《祭侄文稿》的真跡,我彷彿看見了悲憤填膺的顏公在案前奮筆疾書的模樣。作者的感情,就透過薄薄的宣紙、這蒼勁有力的筆畫,穿越千年,傳遞到我們的心中,帶給我從未有過的心靈震撼。

就在那一剎,我突然發現,或許這次日本之旅,最最值得紀念的,其實是這一刻。

全文完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