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蜂首紀念】“嘿,光來了,快準備” 一場日本東北追花看海肆虐遊

神磯鳥居,屈指可數的日出名勝

上帝視角下,澀谷那個“明信片”路口

鎌倉高校前站,晴子與櫻木相遇了

霞城公園內的出羽櫻正拂過舊時的護城河

藤澤周平故事裡的鶴岡櫻花,開了七八分

鯉魚旗與遠處的巖手山,是北上展勝地的標配

小巖井農場裡,雖未開花,卻一本滿足

去白石川堤,遇見滿開後的櫻吹雪

站在菲神堰旁,看藏王連峰下的一目千本櫻

種差海岸邊,草漸綠,海愈藍

海濱公園裡,有粉蝶花在怒放

夜晚的東京塔,閃耀著與都市燈光相呼應的橙色調

鎌倉丨假如我們的日常也能發生在這裡就好了

初到日本,就逃離匆忙的都市東京,躲進了鎌倉慢幾拍的生活裡。都說去鎌倉要趕在夏天,那裡有仲夏夜裡綻放的煙火,有梅雨季裡的紫陽花。可能因為有了湘南海岸和穿過整個城市的江之電,有了起伏屋宇間直通大海的一條條街道,無論哪個季節到訪,都能體會到這裡的本質氣息—日常。

我們理解的日常是瑣碎的,是重複又沉悶的,而鎌倉就如是枝裕和導演電影裡呈現給我們的,平日裡最普通的吃飯、散步、聊天場景在這裡都變得鮮活起來,這種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鎌倉這部電影表現的很到位,它既溫情又平淡的打動人心,是生活也是人生。

想坐著江之電初掃一遍鎌倉的我們,一下子從藤澤來到了由比浜,這一站的街巷裡幾乎看不到什麼人,我們像是熟悉場景般,在寬窄不一的巷子穿梭,直到走盡通向海邊的路。可能還是初春時節,海水溫度偏低,海邊浴場沒有夏日的生氣,但仍有人在海中衝浪。

我想除了鎌倉高校前,人群最聚集的應該屬長谷寺至極樂寺那一段了吧。我們在長谷寺站下了車,通往高德院的一路上,行人和車輛將整個主幹道充滿,大部分的人跟我們一樣都是去朝聖鎌倉大佛的;也有小部分人去參觀長谷寺裡的木質觀音像,眺望順著錯落屋頂延伸出去的大海。

鎌倉大佛,這座位於高德院內的阿彌陀如來青銅坐像,是古都鎌倉的象徵。據悉,佛像建造於1252年,大佛較平的面相、較低的肉髻和前傾的姿勢,都具有鎌倉時代流行的宋代佛像風格,是鎌倉時期的代表性塑像,被定為日本國寶。鎌倉大佛曆經800年,仍安坐於此,而它的容貌基本保持了當初建造時的模樣,是日本三大佛像中儲存最為完好的一尊。

當具有如此悠久歷史的佛像與櫻花相遇的時候,我們慶幸自己來對了時候。櫻花樹枝遮擋下的大佛,透著隱約的秀氣,相比於站在大佛下抬頭仰望的虔誠敬意,我更喜歡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端莊瞑思的坐姿配合極具東方風味的微笑,散發著清麗自然的舒適感。

一路上,你會發現當地人的生活絲毫沒有被遊人擾亂。元祿年間就存在的力餅家,老爺爺停下老式單車正要買一袋只有一天保質期的力餅;江之電穿過的鐵道旁,屋主正在打理自家院子外的鮮花;成就院山門外的山道上,有當地人正結伴徒步;我們正走過一個路口,探頭就能欣賞到江之電從山中隧道中疾馳而出的場景;這種真實細膩的生活場景,才能夠理解到所謂的歲月靜好。

通往極樂寺站的上坡路中,我們停停拍拍。這一帶,有太多《海街日記》裡的場景,經過的時候,我顯得尤為興奮,不得不感嘆是枝裕和導演的鏡頭語言是如此真實與美好。生活化的視角,以至於我看到了迎面跑著趕去坐電車的佳乃和鈴,跟隨她們的步伐來到站內,聽著佳乃對鈴說:“當戀愛了,就算是最枯燥的工作也能忍受。”

再次來到七裡濱的時候,已是午後三四點。這一次,我們想去吹吹太平洋的海風,看看湘南海岸的模樣。初春七裡濱的海風並不溫柔,靠近它的我們需要陽光的庇護,不斷拍向岸邊的浪花和不停在頭頂上旋轉嗷叫的海鳥,與牽著狗在海邊信步的夫妻、扶著帆板側身走上海岸的選手、坐在堤岸上吹著海風喝著啤酒的少男少女,形成洶湧與緩慢的對比,這裡的海不是橫濱的繁華,不是沖繩的休閒,是屬於鎌倉的溫暖生活的一部分。

注:吃東西一定要在便利店裡解決,否則會遭遇海鳥的侵襲

沿著海岸線朝稻村崎方向走著,海風越來越大,夕陽的光芒已經不能驅走涼意,來到公園斜坡上時,已有很多人在這裡等待日落。開闊綿長的海岸線裡,岸上與岸邊的所有元素都浸沒在逆光中,這裡是能把湘南海岸、江之島、富士山一併收入眼中的位置,這種多維立體的面貌,在落日餘暉的籠罩下,衍生出無限美好,讓人貪戀不已。我們彷彿被海風吹的失去了知覺,夜幕漸漸降臨的時候,面對著只留下安靜、神祕影子的富士山,我們依然移不開腳。

有時候,習慣是一種病態,不得不以打破它的方式去治療,這樣才能讓靈魂和生活重新完整。滿足得在海邊餐廳吃完魚肉蓋飯,回到站臺準備返回的時候,發現陪伴我四年之久的戒指,莫名其妙的丟失了,當即有些小失措和缺乏安全感。現在想想,當時的努力回想與尋找,都是徒勞,這種註定要離散的情節,怕是竭力挽留,也只是圖個心安。好在當時的我,沒有過於在意;而安慰我的你,開起玩笑:“是不是該換個手指戴了?”,我們相視而笑,將那句話預設為設問句。

《灌籃高手》存在於我的記憶裡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反覆看的劇集,收藏著的全國大賽漫畫書,能順口哼出的片頭片尾曲,情節之深,是必須要打卡成功的地方。因為經典,因為熱血,這裡永遠都是人潮湧動,所以選對時間很關鍵。趁著上班族還未驅車上路,朝聖族還未成群趕來,沉浸的天空正好將海面映藍,這時候來到這裡,自然不會遇到維持秩序的大叔,也沒有傳聞中的禁止拍照,等上兩趟列車,你就能成功扮演完晴子或是櫻木的角色。

這時候的海中央已經有很多白色風帆,沿海公路上,不斷有裝備齊全,騎車經過的青年,雖然沒有流川楓那樣的英姿,卻是鎌倉日常生活化的一個標誌。

再次來到七裡濱,為的是一嘗bills家的早餐,這家號稱“世界第一好吃”的早餐,同樣也是價格不菲的早餐,在全球只有16家門店,而在日本的4家門店裡,把這四分之一分給了鎌倉,大抵是因為這裡面朝大海吧。純白色的外牆,配上明黃色陽傘,挑高的空間設計,使得實際入口設定在整棟樓的二樓,全落地玻璃加之延伸的露臺位,所有的一切在我們看來都是為了與藍色大海相應,讓在這裡用早餐的人們能夠擁有最舒心的用餐氛圍,開始美好的一天。

雖然有像我們一樣來打卡的外國人,可是大部分依舊是當地人,如此日常與細緻的生活狀態,著實讓我們羨慕不已。雖然沒有排隊,去到的時候已經沒有靠窗的位置,我們點了一位在售的香蕉鬆餅,一份炒蛋綜合早餐,兩杯果汁,後在店員的推薦下加了一塊現烤的巧克力麵包。

重點來說說香蕉鬆餅,排名第一無可非議,香蕉加楓糖漿的簡單配料,在入口的瞬間,如雲朵般綿密,輕盈、溫潤的口感,著實非常驚豔。也許是我們加多了楓糖漿,覺得有點甜膩的情況下自然沒有全部消滅完。

回東京的時間尚早,吃過早餐,買過今日江之電通票的我們,打算回住宿退房後再來海街走走。半小時的時間差,此時已沒有陽光,站臺與海失去了清晨時候的靈動感。來高校前站打卡的人越來越多,也出現了維持交通的工作人員,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拍出一張滿意的照片,必定需要些許運氣。我們繼續往鎌倉高校的方向走著,陸續有騎著機車,推著單車,或是索性步行過來的學生,好意的他們在進入校門的時候故意將其半開,為了不破壞規矩,我們還是沒有進入校園內去看看湘北籃球隊的訓練場。

離開的時候,我們心裡讚歎鎌倉真厲害,就算這麼多人去,也一點沒有被打擾,你不用擔心何時會跳出煽情的橋段或暴力的畫面,這裡的一切還是保持往日的寧靜與緩慢,鹹溼的海風,隨波擺動的帆,沿海街走的江之電,生活在這裡的人……

叮噹作響的老式電車,種滿花草植物的人家,延伸到海邊的街道,臨海街而立的甜品店,寺廟,公園,文學館……住在推開窗就能夠看到大海的老屋子裡,每天清晨,給自己做一頓早餐,然後打掃衛生,中午睡長長的午覺,下午去租書店借一本漫畫書,然後去市場買一點魚,煮一碗湯,晚上在燈下看書聽聽海浪聲。我能想象到的美好生活都在這裡了,如果我們也能生活在這裡就好了。

山形丨不經意間,彷彿穿越回藩政時代

當世界各地都豎起賞櫻大旗的時候,我們為什麼還要執著的去日本追櫻花?首先,是因為日本的櫻花樹齡悠久,盛開的櫻花常常和建築、自然街景融為一體,烘托一種主題氛圍;其次,賞櫻已成為日本人民每到春季時候的一項傳統活動,也就是我們說的櫻花祭,邊賞花邊吃便當邊喝啤酒,夜晚的時候點燈賞夜櫻,已形成一種櫻花文化,作為遊客的我們自然更願意體驗這種風土人情。

不願意隨大流,去體驗人擠人場景的我們,自然避開東京、京都這些熱門地,選擇人煙稀少,容易出大片的東北地區,事實證明這裡的櫻花更為絢爛與平和。

由於今年東北櫻花全線推遲盛開的原因,我們臨出行前加入了東北地區較早開花的山形縣。就這樣,在上野站換取完JR EAST PASS ,便開啟了我們的東北追櫻之旅。說到JR EAST PASS,這是個被稱之為“東北通行證”的周遊券,持有這個周遊券就可以在發行之日起14天內任選5天無限次免費搭乘東北地區新幹線、成田特快和東京市內JR線單軌電車等指定車次,它是我們本次旅程的關鍵先生。

在新幹線駛向山形駅的一路中,碧藍的天空,漂浮的雲朵,遠處時而可見的雪山,低矮起伏的屋宇,透徹的畫面就如動漫開播。

列車駛進山形站的時候,天色已沒有那麼晴朗,溫度更是低了許多。山形市作為山形縣的首府,是一座15世紀中葉發展起來的城鎮,這裡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是一座自然風景十分優美的城市。也許是工作日的緣故,街上見不到幾個人,對於這裡的初印象就是大都市後的小城鎮,卻更清麗與悠久。

從車站出來,步行20分鐘就能到達山形市中心的霞城公園。這座山形縣內人氣第一的賞櫻名所,作為山形縣的古城,園內種植著約1500株櫻花樹,光是樹齡超過百年的櫻花樹就有1200多株,每年櫻花季,這裡會舉行大型茶話會,夜間賞櫻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項活動。公園內還保留了山形舊城的城牆、護城河、各種石碑以及遍佈四處的百年老樹,至今仍能感受到藩政時代的古韻。

眼見的這些櫻花樹,光照條件及地理位置優越的,能開到七八分,但是不多見;大部分的櫻花樹都是開了四五分的樣子,雖然沒有滿開,卻因其綿延的枝幹垂落至河面,營造出一種獨有的雅緻感而動人。據說,這種櫻花叫出羽櫻,如夢似幻的名字彷彿帶你穿越回舊城時代,微風拂動下,如翩翩起舞的女子,在舊城牆、護城河上留下自己的曼妙身影。

不知道是因為樹齡大,還是長的好特別珍貴的緣故,園內有好幾棵像這樣用短木與繩索圍起來的。

走到公園內的中心草坪附近,在成排的櫻花樹下走著,回頭望,能看見遠處峰巒疊嶂的奧羽山脈。想來,這塊區域應該是當時古城中的公園,腦海中穿著和服出來賞櫻的閨中女子,和如今坐在草地上吃著便當的少女,是不是有前世今生的關聯,我盡如此荒唐地浮想聯翩起來。

爬上公園外側的小坡道,沿著河岸邊的山道小路漫步,你會發現此時的視角出奇的好,一邊是出羽櫻即將觸碰河面的那種明明滅滅;另一邊能望見射箭道場里正定氣凝神的專注一幕;此時,迎面走過的徒步者們,微笑著對我們比贊,而我們繼續扮演著舊時代的子民,自娛自樂又瑟瑟發抖。像這樣穿行在古城牆與櫻花小路上,如同穿越在歷史與未來之間。

歲月流逝,山形古城早已雨打風吹去,只有護城河碧波盪漾,靜靜流淌。然而,待到每年春回大地時,霞城公園內絢麗的出羽櫻定會如約而至,雖然轉瞬即逝,卻是心中永恆的美好。

準時落下的雨滴,讓看完電車與櫻花擦肩而過場景的我們決定提前趕回山形駅。因為避雨,走走停停的我們發現這時候的街道比來時熱鬧許多,騎著車或打著透明雨傘趕路的制服學生們、西裝革履開著小車的上班族,這些特質倒是和大都市一樣。

回到站內,時間尚早,我們決定挑選些食物作為晚餐帶上新幹線,像山形、盛岡、北上這些稍大一點的站,都會配有超市、小型商場、藥妝店等便民設施,覺得人性化之餘又提升了站點的溫度,配合來往的人流好像來到了城市的中心。

從山形駅來到新莊,轉坐JR陸羽西線來到餘目,這時候已經接近晚上9點,又累又冷的我們居然開始自嘲起來(選了這樣的冷門追花路線),室外的侯站臺上幸是有待合室,能讓我們在裡面安心取暖,等候最後一趟開往鶴岡的列車。鶴岡的住宿離站前有一段距離,行進途中雖然周圍一片漆黑,抬頭卻能看到少雲又略帶星光的天空,內心篤定明天一定是個好天氣。

輾轉來鶴岡,也是因為今年花期推遲的緣故,希望鶴岡公園裡的櫻花能比霞城多開幾分。

來到鶴岡,不得不提的便是生於這裡的“國民作家”藤澤周平,他描寫的景,是以他的家鄉鶴岡這樣一個不起眼的普通小城鎮為模板的;他刻畫的武士,用現代的詞彙去描述就是平凡無奇的上班族,卻具有深藏不露,逆境而上,仗義相助的特質。他善於借景抒情,以小見大,輕而易舉地就能帶你進入那個潛藏著無聲感動的世界。

清晨的鶴岡,空氣裡透著純淨,不含一點雜質,略低的天空是水彩畫的色調,以至於在這裡拍攝的整組片子都可以原片直出。一路走向鶴岡公園,竟能發現藤澤周平故事裡的海阪藩的影子,一個背靠山坡,面朝大海的海阪藩,如同虛構中的烏托邦,但這裡沒有奇幻氣質,而是一派寫生的田園風光,這裡仍停留在舊而美的時代,泥土芬芳,人心恆常,女人沉靜剛強,男人情義深藏,天光雲影,青山青衫……

原來,鶴岡城就是海阪藩的原型,只是被廢除後,留下的遺址只有護城河和一些石垣、礎石,城內則闢成市民休閒的公園。我們到達的鶴岡城跡公園一側,是山形縣立鶴岡南高,這時候,不斷有學生騎車穿過公園中心或是沿著公園一側來上學,如此舒心的上學路,視野如此佳的課堂環境,在這櫻花滿開的時節裡,生活中應該多了些可以敞開心緒的東西。

鶴岡公園是山形縣首屈一指的賞櫻名所,公園內保有舊時的壕溝、石牆和遍佈四處的百年老樹,至今都還可以在這裡感受到藩政時代的風情,猶如一個縮放了的舊城。園內種植著730棵櫻花樹,分別是染井吉野櫻、八重櫻、枝垂櫻等品種,隨著氣溫的逐漸變暖,不同種類的櫻花依次競放,映襯著鶴岡城跡,更有一番懷古幽靜之情懷,這也是這裡被選為“日本櫻花名所100選”的理由。

每年的這個時候公園裡都會舉辦櫻花節,除了可以觀賞園內盛開的櫻花,還可以參加這裡的茶會、短歌會笑活動。藤澤周平的很多作品都與鶴岡櫻花有關,這裡也成為其讀者、影迷的必去之地。2010年,由其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花痕》上映,影片中唯美的櫻花場景便是取自於此。

電影裡,開篇與結尾處的兩次賞櫻情節,預示著兩段不同的愛情走向,與孫四郎的相遇是相見恨晚,短暫的戀慕,如同以登心中櫻花飄落後留下的花痕,永遠只綻放在記憶裡;與未婚夫才助的相知相隨,如同四季輪迴後如期綻放的櫻花,伴著美好的期許。

愛,這種大象無形的東西,好像每一段都無規律可循,所以便出現了隨緣的說法吧。

匆匆一見,鶴岡竟成了最喜歡的城市。

秋田丨未開花的角館,幸是有光

角館成為陸奧三大櫻花名勝之一,大抵是因為黑色板牆的武家宅院與粉色柔美的枝垂櫻碰撞出的剛柔並濟的火花,那種畫面單從宣傳照片上看,已經如畫卷般美麗,如若置身其中,定是不願離去。可此行的我們一早就預見到花未開這個事實,加之今年氣溫轉暖的慢,能見花苞已經是萬幸。不想因為沒開花而錯失角館的我們,有幸從鶴崗出發,乘坐JR稻穗特急感受了一把車在日本海邊走的快感。

不能徜徉於有百年曆史的400棵枝垂櫻纏繞於武家屋敷的道路上,欣賞不到綿延兩千米的染井吉野櫻競放在檜木內川堤防上的盛況,我們卻可以不緊不慢地看看這些古樸建築,在川堤旁的綠草地上嬉戲並望望不遠處的雪山,或者吃上一個冰淇淋,這一切都是因為有午後溫暖的陽光照耀。

沿著武家屋敷大街走著,兩旁是高大的古木,因為光的作用,初露牙苞的櫻樹枝條垂掛於屋宇間的時候呈現出深紅色。小田野家、河原田家、松本家、青柳家、石黑家依次在道路兩旁排列著,這些部分免費對外開放的宅邸,都是有著百年以上歷史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兩扇大門,這是那個時代身份的象徵,昭示著武士階層當年的榮耀。除了武士宅邸,如今的外街還散佈著商業店鋪,各種手信店和餐館顯得尤為熱鬧。

據說,這隻秋田犬是角館的名人,被稱為“武家丸”。可能剛過懶洋洋的午睡時間,此時的他正神氣地接受著遊者的圍觀。

都說自然光與建築是最好的夥伴,無形的光以不同的方式在建築間穿梭,在建築的表面、或是內部留下自己的敘事語言,為建築靈魂增添了新的維度表現。庭院裡,各色植物的陰影灑在佈滿青苔的院牆上,年代的滄桑感中瞬間透出了生命力;屋子內,低矮的門與落地敞開的窗,使得自然光透進來,為屋內遮上一層通透美,好讓我們在這裡留下想要被定格的身影。

雖沒到人頭攢動的時候,也有三三兩兩的外國旅行團到訪,我們也跟隨他們的步子,去需要付費的青柳家一探究竟。查閱資料得知青柳家作為佐竹家的家臣,代代扮演著儲藏所有物的角色,雖然官位不大,但延綿了四百年之久。到了“明治維新”廢掉地方藩國之後,青柳家繼續服務於明治政府。這個住宅一直是青柳家子孫居住的房子,直到1985年整修後成為博物館,於1989年對外開放參觀。也許正是因為扮演者“儲藏者”的角色,青柳家展物非常之豐富,總數多達5萬件,這些物件多為當年武士所用,江戶、明治時期的武士生活從中可窺一斑。官方宣傳網站上還有詳細介紹青柳家藏品的文字及圖片。

穿過整條長街側轉走到檜木內川邊,沒有了盛開的櫻花,整條沿河堤岸赤裸裸的暴露在陽光中,成排的櫻花樹散開來的枝條,在草地上打出斑駁的影子。感覺此時是這幾天來最悠閒的時刻了,不必趕拍攝點位,不急著趕去往下個城市的火車,有風卻不冷,陽光落在我們的肌膚上、落在一整片開闊的川堤草坪上,令萬物顯現,賦予生命養料。

這個黑色的武士之鄉,滲透著文化的氣息和自然的感受,來年若有機會,一定去會一場華美的滿開。

巖手丨山之彼端,失望與滿足並重

這個季節,各大城市的鐵路站裡都洋洋灑灑地掛起了“陸奧三大櫻花名勝”的宣傳照,分別是青森縣的弘前,秋田縣的角館和我們即將要到達的巖手縣的北上展勝地。為了看到這裡的滿開,臨出行前一個月,我們將北上的行程往後推了兩日,儘管如此,最後的我們,失望大於期望。

未分清出站口的我們,拖著沉重的行李,在天色未完全黑之前到達了酒店,這間就在展勝地旁的酒店,在周圍低矮的民居間顯得尤為顯眼,房間內拉開窗簾就能一覽全景的優勢,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簡單收拾一下的我們,便出門去尋覓食物,七點多的街道已看不到什麼人,羅森24小時亮著的藍白色燈牌顯得孤獨卻必不可少。再次感嘆JR EAST PASS的好用,讓我們不需要跟著地圖繞路,就可以穿過車站直接抵達另一邊。

車站周圍隨意走走,發現除了幾間稍大一些的餐館,其餘清一色都是居酒屋。隨意進了一家主打壽司的小店鋪,卻以無法與店主溝通而失敗告終;後選了外裝修精緻的一家餐館,進入後發現,與外面安靜氛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裡面人聲鼎沸的把酒言歡。依舊是語言不通,慶幸的是選單的圖文說明做的相對到位,讓我們吃到了連日來最滿足、價效比最高的一餐。

拉開窗簾,光線突然明亮起來,發現今天依舊是個好天氣。一眼望去盡是枝條的展勝地,我們還是決定去走一走。從這一邊到北上川另一邊的展勝地公園,需要走上將近1千米的路,繞過跨河大橋的時候,發現一整棵開了苞的櫻花樹中還是有一兩朵綻放的櫻花。遠處的巖手山,跨河懸掛的兩排鯉魚旗,正當時的光照,唯獨缺了那一萬株櫻花沿岸盛開的場景;既然這一整副畫面裡缺少了主角,那麼,我們就來成為主角,一起來玩鯉魚旗吧。

鯉魚旗,在江戶時代,因為中國“鯉魚跳龍門”的寓意的傳入,在每年的陽曆五月五日,懸掛起鯉魚旗被認為是好運的象徵;又因為五月五日正好是日本的兒童節,家家戶戶懸掛鯉魚旗表達了父母期望子孫堅強勇敢的願望。

用布或綢緞做成的空心鯉魚,在江戶時代,只有黑色;從明治時代起,開始成對地掛起黑鯉魚和紅鯉魚;從昭和時代開始,又增加了青藍色的小鯉魚,表示一家人 ;近來,也有粉色、橙色等暖色調的鯉魚出現,以此代表家中有女兒。懸掛鯉魚旗時,一般旗杆最上端是五色或者描繪鯉魚的風幡,以下根據大小依次懸掛各色鯉魚。現今,不少公共場合也將鯉魚旗作為裝飾品成排懸掛,就如所在的北上展勝地。

有些毒辣的陽光灑滿整片展勝地,河堤邊的草地上,有當地民眾正自發地拾撿垃圾,相較於檜木內川,這裡的河面更寬闊,這裡的雪山輪廓更清晰,目之所及範圍內的事物彷彿顯得更井然有序;河面上懸掛的大型鯉魚旗裝飾倒映在草地上, 因為有風,鼓起來的鯉魚旗如同注滿生命力的孩童,在青草地上迎風奔跑,握著小型鯉魚旗裝置的我,追著他們,也用力地奔跑、揮舞起來。

有人會覺得,用自娛自樂去填補失望情緒顯得蹩腳又假惺惺,可對於旅途中的我們來說,這不免是一種堅強的表現。就如生活給每個人的試煉都不輕鬆,與生活討價還價,是耗費且無用的事,不如學會堅強。

正午時分的北上,竟有初夏的感覺,這樣的天氣持續三四天,大概這裡的櫻花都能全開了吧。帶著些許遺憾離開這裡,因為侯錯站臺而坐了晚一班的列車到達盛岡,與北上站相比,盛岡站才是無論什麼車都會停靠的重點站,作為巖手縣的首府,盛岡站的配套設施自然齊全且便利。這座位於巖手山下的城市,在盛岡站裡就能一睹巖手山的真容。

想要更近距離地感受被稱為“ 東北富士”的巖手山的氣勢,可以去山腳下的小巖井農場看一看。 當然,農場裡雪山下的一本櫻,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從JR盛岡站出發,半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便被帶入了只屬於大自然的隱世祕境中。

官方介紹, 一個多世紀之前,小巖井農場所在的地方還是一毛不拔的貧瘠土地。1888年6月,當時任鐵路局長官的井上勝,在參觀完盛岡的鐵路局之後,被巖手山南麓廣闊的風景所吸引,看著這一片荒野,井上萌生了將此地變成肥沃良田的念頭。“將此地開墾成農場,美麗的田園風光正好彌補了這一片荒野。”井上的這個想法,得到了當時任日本鐵道會社副社長的小野義真和三菱社社長巖崎彌之助的強烈支援,欣然答應出資資助。1891年,小巖井農場開始建設,農場的名字就是取自三個人名字的第一個字而來。小巖井農場從建設最初,種下第一棵樹開始,到今天發展成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民營農場,已經有122年的歷史了。

一進農場大門,我們就能看到作為背景存在的巖手山,在擁有如此視野的休息區坐下,吃上一口用新擠的牛奶做成的冰淇淋,是遊覽農場的正確開啟方式。

農場內建有歷史感厚重的桶倉和牛棚,也許是時候不對,還未完全綠透的草原上,見不到牛羊成群的景象,不是週末,還是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體驗。在這裡,你可以親身體驗到擠牛奶的樂趣,觀賞牧羊犬為主角的綿羊和狗的表演,還能嘗試騎馬射箭等專案。時間充裕的,還可以參觀下乳業工場、天文館、展示資料館等。

相較於參與這些豐富的體驗專案,我們更樂忠於在農場裡隨意走走,直到有些迷路了,才開啟導航,往一本櫻的方向趕去。這是一段環山的上坡路,沒有明確的人行走道,像我們這樣步行前往的人不多,大部分的人都選擇自駕前往。二十分鐘後,海報上的景象出現在我們眼前,草地不那麼綠,櫻花未盛開,還是體會到了一本滿足感,那種巨集偉背景下的孤獨與永恆感,讓我想起了多羅米蒂山脈下的小教堂,也想起了三毛在《說給自己聽》中寫道的:

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一本櫻,顧名思義,就是單棵栽種的櫻花樹。與千本櫻以排山倒海的氣勢來演繹不同,一本櫻以另一種孤傲之姿存在著。在日本傳統的神道教邏輯中,大自然的各種特異力量和存在都被賦予了神性,一座山、一片湖、一塊大石、一棵大樹……很多一本櫻都是所在村子的守護神。

據記載,日本人從平安時代栽種櫻花樹開始,起先就是種植一本櫻的,因為那時候還沒能力大面積種植櫻花樹,所致今日,日本各地的一本櫻多得數不過來,著名的一本櫻往往都是有千百年歷史的古櫻。而小巖井農場的這棵一本櫻,雖然有百年的樹齡,卻只能算得上是日本名櫻裡的年輕人。


她之所以這麼年輕就如此出名,是因為站對了地方。這棵彼岸櫻身後不遠處就是連綿壯麗的巖手山,常年都是積雪的巖手山顯得格外聖潔神祕,給了一本櫻絕美的背景,這也是其他一本櫻無法比擬之處;加之身下寬闊濃烈的綠草地,每當她盛開時候綻放出粉色調,天與地,山與樹之間就會勾勒出一幅神畫面。

春天已經來了,屬於她的最好時光要來了,短暫、乾淨、熱烈……

宮城丨白石川堤,來重新整理你對賞櫻的預期吧

看了很多櫻花的官方宣傳照,覺得賞櫻有兩個必備條件,花開的狀態和良好的天氣。我們一路追花而來,天公相對作美,可因為今年東北持續受到冷空氣的影響,各縣的開花時間都較往年推遲,我們遇見的櫻花或是開了四五分,或是隻露了花苞,讓我們的追櫻之旅頗感不甘。想要欣賞一場浩大櫻花盛開場景的我們,翻遍東北縣內所有的櫻花前線報,看到最初心心念唸的白石川堤此時正是櫻吹雪的狀態,在不打亂已定住宿又能利用JR EAST PASS既選當日無限次乘坐的優勢,決定放棄弘前城,趕往宮城縣呆上半天,希望那裡的櫻花落得慢一點。

白石川堤一目千本櫻,看過的人對其的評價是“不去絕對會後悔,去了一次還想去第二次的地方!”

這裡是藏王連峰下,宮城縣南側川流的白石川,從大河原町到柴田町之間長達8.5千米的堤防上,春天來臨之際,1200棵近百年曆史的染井吉野櫻沿岸盛放,如此大規模的賞櫻景點,被稱之為“一目千本櫻”,這裡也成為日本櫻花名所100強之一。

8.5千米的壯觀長度,想要全程走完是相當困難的,在JR東北本線的大河原駅下車,往船岡駅方向走上一段是不錯的選擇。一下站,就會看到很多櫻花的紙本資料,由於沒有大件行李寄存櫃,眼尖的我們在出站口發現了觀光案內所,併成功說服工作人員允許行李擺放半日。

一身輕的我們大概走了六七分鐘便到了白石川堤邊,或許不是週末,或許是臨近櫻花祭的尾聲,沒有見到擺放的攤位和擁擠的人潮;呈現在眼前的就是宣傳海報上的景象,櫻花不但沒有落完,正是滿開後的櫻吹雪絕佳時機。

澄藍的天空,偶爾飄過幾朵雲,和岸邊的櫻花樹一起倒影在川流裡;
櫻花老樹伸展出的枝,不斷飄落下花瓣,將走過的行人捲入粉紅隧道中;
我們正思索著怎樣能將眼見的一切美好收進相機裡,
他們索性鋪開薄毯,在延展枝葉打出的陰影下坐下,望著前方出神,時而沉默,時而交流;
面前的景象彷彿脫離了常態,似是而非的代入感,是很多故事的觸發點。

絕佳的風景往往都有標配的打卡點,屬於白石川堤一目千本櫻的就是韮神堰;
觀光小冊或是雜誌刊登的照片,幾乎都出自於此。
在這裡,除了可以欣賞到兩岸櫻花並排之美外,彷彿印於空中的蔵王連峰之殘雪美景也可以一併收入眼底,運氣好的時候,恰好能看到遊船作為點睛之筆出現在白石川堰上。

而在並行的櫻花樹後端,是拍攝以櫻花大道為背景的列車行駛而過的有名點位;列車內的人,從船岡駅出發往大河原駅方向,能與這櫻花美景並行600米左右,我們在來時有幸欣賞到此景。

據說, 櫻花祭正當時的時候,列車還會提供速度放慢的服務,讓行人也能夠輕鬆捕捉到好的畫面;不僅如此,還會搭配櫻花盛開的時間開放臨時列車行駛,有時候還可以看到難得一見的日本國鐵時代的特急電車;只是等候一趟列車需要一個不趕時間的行程,我們只能在臨走前匆匆按下快門。

折返途中,櫻花仍肆無忌憚地落著,與上午來時見到的不同,此時的枝頭已冒出很多綠芽。櫻花從初開到滿開一般需要7天,從滿開到落盡也是差不多7天;天氣不好的時候,未滿開就開始落的情況也存在著,頗有光影流轉時,浮生若夢間之意。

對於我們來說,這樣一年只有一次機會相遇的景色,在白石川堤遇見,完全超乎了我們對賞櫻的預期。

八戶丨種差海岸,海貓與絨草為舞

這趟旅程裡,第一次與海相遇,是帶著憧憬已久的激動心情,是熱烈與紛擾的;第二次與海相遇,是懷著追花不易後的些許疲憊感,是平靜略帶蒼涼的;同樣是太平洋,這一次我們來到了本州島的最北邊。喜歡徒步又時間充裕的遊者,往往會在JR鮫駅下車,一路遊覽蕪島,展望臺,大須賀海岸,白浜海水浴場,最後抵達種差海岸,這個全程沿著海岸線的徒步路線有將近10公里的路程,停停玩玩下需要耗費四五個小時。

種差海岸,這片位於八戶市太平洋邊的海岸,1937年被指定為日本國家名勝地,以其海岸線廣闊綿長的草原而聞名。地毯一樣的茂盛草坪一直延伸到海浪之下,黑色的肥沃土壤上各色美麗花朵蓬勃盛開。海風清涼而不凌冽,晴空萬里卻不會讓人感到炎熱。夜晚空氣純淨,天幕上佈滿繁星。如趕在夏日海岸慶典活動之時,還有機會欣賞到浪漫的海邊煙火。

因為時間有限,選擇直達重心的我們,坐著電車領略了沿途的部分景緻,在種差海岸駅下車,出了站就會看到一條直通海岸的小街,似曾相識的感覺,只是這裡異常的安靜。因為還不到季節,本該開門迎客的店鋪是大門緊閉的狀態,一路下坡走到草坡邊,遇不到一個人,天然的草地,也只綠了幾分,只有時而被烏雲遮擋的太陽懂得製造一點氛圍感,這裡幾乎還是冬末春初的樣子。

唯一不變的是這裡的海水,永遠都是碧藍色的,彷彿不受任何的汙染,能吞噬一切汙穢一樣;唯一不會離開的是這裡的海貓,永遠在礁石間、草地上駐足、飛舞,這裡是它們的家,它們懂得佔有與保護。

海貓,這種群居性鷗類海鳥,實名叫黑尾鷗,因為擁有一條黑色的尾巴,並會發出像貓叫一樣的哀怨叫聲,在日本被稱作海貓。聽說,有大群海貓存在的海域,必然充滿著生命。

寬闊起伏的草坪上任由我們奔跑、耍鬧、取景……在這裡散步,自然非常愜意,海風吹拂著臉頰,治癒又溫和;在這裡捧一本書,偶爾抬頭看看綻放的花朵在海風中舞動,享受與自己相處的時光。我們遇到了一對牽著柴犬的夫婦,禮貌性地問了好;又有三位年齡相仿的女士閒聊著走來,不能判別是不是好友,卻能看出是隔段時間就會相聚的關係,有各自的生活,有共同的話題,期間,也拜託我們在這裡為她們留下一張紀念照。

當天空呈現粉藍色,海水也愈發的透藍,趁著回程的時刻還未到,我們決定向前方延伸出去的暗礁走一走,一段路幾乎都是沙灘,海浪浸透下,聽得見發出的踩沙聲。距海更近的時候,並沒有被吞噬的感覺,隨之而來的是歲月靜好之想法,相信這片海會一直靜默蔚藍下去。

如果能和身邊的那些告別,我們想來這樣的海邊住,並不繁華的小鎮,不熱,且常年有風,清淨,又不覺寂寞。

水戶丨海濱公園裡,有粉蝶花在怒放

在弘前的匆匆一夜,醒來的時候,偶遇了窗外日照金山的綺麗景象。想來這一整段旅程,追櫻總是磕磕碰碰,反倒雪山常常如影隨形。

追了三分之二行程的櫻花,在回到這個離東京不遠的城市的時候,公園裡的粉蝶花正在怒放。

粉蝶花,從字面上看,會以為和櫻花一樣呈現粉色調,殊不知這種花期同樣短暫的花種,以藍紫色吸引著那群以浪漫自稱的人。它身姿輕盈,微風拂過,像是蝴蝶在飛舞,故而名字裡有個蝶字吧。

又是在太平洋邊,有這樣一個海濱公園,作為遊樂園,他並不夠驚險刺激;作為植物園,他也沒有那麼多高大挺拔的樹木;但他依舊以自身獨特的魅力存在著,並且有這麼多人前赴後繼。如此吸晴的原因,大概是公園裡有一座小山丘,每當春季的粉蝶花和秋季的掃帚草盛開時,穿梭其間,或是站在下面仰望,你都會發現色彩與線條碰撞出的美好。

氣溫升高的日子,粉蝶花開了八九分,因為沒有光照,又有些烏雲密佈,此時的花朵看起來不那麼飽滿,藍色調也顯得暗淡許多;可依舊擋不住攢動的人群,穿著婚假和服來拍寫真的,帶著動漫人偶造型來新增拍攝前景的,更有為自家寵物梳妝打扮好精心拍照的,與這些當地人參與小藍花盛放的方式不同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他們喜歡將自身融入其中,與小藍花合影是他們樂此不彼的事;那麼,對於小藍花來說,這些形形色色移動的人,有如飛機劃過天空留下的痕跡,持久蔓延卻終會消散;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努力尋找與竭力挽留,哪一種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後來,下起雨,雖然天氣不盡如人意,我們依舊為能看到這近乎滿開狀態的粉蝶花抱以感恩之心,就如它的花語那樣。

大洗丨神磯鳥居,屈指可數的日出名勝

這趟旅程,幾乎每個城市我們都只逗留一夜,可這一夜,我們被狼狽吞噬,也被溫暖解救。

在水戶駅搭上班次不多的小巴前往大洗海岸,雨越下越大,中途停了幾站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快到磯前神社站時,周圍漆黑一片,只有路旁的酒店燈牌作為照明。下了車,眼前就是一個若大的白色鳥居,此時的氛圍十分詭異,因為鳥居作為日本神社的附屬建築,代表神域的入口。一早就查好酒店位置的我們,篤定地朝街對面快速走去,當辦理入住手續的工作人員拿出紙質地圖,示意我們的酒店在更北方向的兩公里外時,我們拿出谷歌導航確認如她所說,返回停站牌旁的我們祈禱末班車的儘快到來。

風大,雨勢密集,陰冷,沉重的行李箱是當時的關鍵詞,15分鐘過去了,沒有小巴的身影,雨漸漸轉停,抬頭能望見被稀薄的雲遮擋的月亮,明亮澄圓的狀態,讓我們確信今天是個滿月,而明天是個萬里無雲的好天氣。決定步行前往住處的我們,開始傻笑起來,替代被隱去的波濤、沙灘與樹林痕跡的是風聲與海浪的轟鳴,究竟是什麼樣的“終點”才配得上這一晚上的尷尬窘迫,行進中,我們似乎望見過它。

都說壞情況到了盡頭,好情況就會到來。一位40歲左右的男子駕著一輛兩箱車在我們身邊停下,問過目的地後,就示意我們上車,5分鐘的車程就到達了酒店,心感溫暖之餘,言語上只能簡單地表達出“謝謝”。

鬧鐘被調至凌晨4點,需要重走昨晚那段路的我們,在這個時候,卻覺得清朗又神氣,初露微光的海岸相比夜晚也顯得更平易近人。抵達海岸邊時,已經有許多攝影愛好者架起腳架選定位置,此時依舊是大風,體感溫度卻是比夜晚來的更低。

在我的記憶裡,大海最美的樣子好像都停留在地中海,不斷飄落的滑翔傘,回港的藍色貢多拉身影,依山的沿海公路,峭壁上的彩色屋子。而回想在日本追逐的大海,往往都有“限定”的搭配元素,湘南海岸那一端的富士山,種差海岸山坡上的綠草坪,大洗海岸礁石上的鳥居……

說到鳥居,它作為日本神社的附屬建築,代表神域的入口,踏入鳥居即意味著進入神域,這樣可踏足的鳥居在日本尤為常見,而設定在海上這樣特殊位置的鳥居並不多見,比較出名的有嚴島神社的大鳥居、箱根神社的和平鳥居,白鬚神社的湖中鳥居和我們追逐的磯前神社的巖上鳥居。

氣勢磅礴的太平洋,海天相接的無邊無際,可被變換光線染色的聖潔白色,這些都是神磯鳥居的特質,日復一日又無可替代。而在氣候回暖,大潮來臨的春日裡來到這裡,是不錯的選擇。

日出,幾乎是每趟旅行都會追隨的時刻,這一次終於將它與海結合。

東朝太平洋的神磯鳥居,是捕獲日出時的絕佳主角,看似孤零零地接受著海浪無情的侵襲,卻擁有日出的迷人景色。這種孤獨卻永恆的存在,在太陽升起的那一刻,彷彿成了屹立不搖的明燈,點亮海岸,散發雍容金光。每年初一,磯前神社的神職人員都會站立於海岸處,迎接太平洋上冉冉升起的太陽,為新年祈福。

如果用慢門的手法去拍攝它,被虛化後的海浪有云海的感覺,宛若天上的仙界。只是,面對如此強烈的海風,不僅三腳架站不穩,我們也是被吹得瑟瑟發抖。

回到街道上,找一個不太有風的屋簷,在陽光的沐浴下,我們一起解凍。作為大洗磯前神社的第二鳥居,相比於一般神社的紅色鳥居,在綠樹藍天的映襯下,白色似乎顯得更神聖,鳥居後向上延伸的步行道盡頭就是神社所在地。相較於昨晚驚慌逃離的窘境,此時的我們正穿過鳥居,拾級而上,回頭還能望見碧藍的太平洋。平日的神社沒什麼人潮,陽光傾瀉到建築上、樹木上,打出斑駁的陰影,顯得愈發的靜謐;水手舍、籤詩、繪馬、御守,這些神社的標配,又讓這裡多了幾份人氣感,這種細微的互補性,不禁讓人感嘆,生命太奇妙。

打算回去補眠的我們,進入房間後瞬間被射入室內的暖陽打動,不止身體,感官上的愉悅,彷彿帶我們來到海島度假,喝一口暖茶,半躺在沙發上接受陽光的注入,窗外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這片區域以擁有廣闊的沙灘、遠淺的海岸以及全國第一的無障礙設施海灘而聞名,應季的時候,這裡是海水浴和海上運動的繁忙之地。

暖陽下的車站裡,依舊能望見大海,與這裡相處的時間不過12個小時,卻帶來了震撼心靈的美好感受。有人說不喜歡告別,那就習慣性地說聲再見吧。

東京丨隱隱約約的記憶

有個我很喜歡的作家曾經說過:“隱隱約約”這個詞很好,會讓人想起風裡搖曳的花影,暗夜閃爍的星光。漸漸淡薄的回憶,繁忙的人潮中一點似曾相似的背影,你彷彿就要這樣從我生命裡消失,卻總被我的想念留住,所以在遺忘的邊界駐足轉身。

東京彷彿就是這樣的存在,整個旅程中,我們斷斷續續地往返於這個都市。初到的那一天,我們在羽田機場坐上去往藤澤的巴士,因為天氣晴朗,樓宇間都能望見富士山的身影; 鎌倉回來後的那一天,我們利用東京24小時地鐵卡,去了永代橋、秋葉原、涉谷和淺草寺,有碰壁也有收穫;弘前返回的那一天,我們在上野轉站,坐上開往水戶的特急列車;追著東京塔跑的那一天,我們將JR EAST PASS用盡,玩轉于山手線之間;對於東京的記憶,始終是碎片式的,而竄起這些的似乎就是東京鐵道。

走在東京街頭,你會發現和便利店一樣多的是車站口。村上春樹曾在作品中形容東京的鐵道,就像哈密瓜上的紋路那樣複雜。拿著東京都市圈的指引地圖時,你會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想要在這超級迷宮般的出入口、自動扶梯、站臺間穿梭,迅速搜尋從起點到終點的最優路線和最快出發時間,據說,東京人也不得不依賴一款叫“換乘案內”的APP,而作為旅者的我們,想要克服它,自然全靠谷歌地圖。

雖然沒有去挑戰傳說中的魔鬼站——新宿,卻也經歷了像上野、東京、涉谷這樣的大站。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配套設施齊全,得益於“私營”這種獨特的開發模式,企業自發的修鐵路,又順著鐵路建商場,車站與商圈的相輔相成,便利於生活又帶動經濟,我們這次的購物清單也藉著這種便利,既省時又省事地順利完成。車站都很乾淨是另一個共性,當地人不會在車站大聲講話,基本上都是安安靜靜地排隊候車,或選擇坐在候車區的櫈子上等待。而不同點是像上野、東京這樣的超級站,還承擔了除地鐵外的通往全國的新幹線和城際電車,正是有了如此複雜的鐵道線,才能帶我們去到東京圈及以外的任何地方。

到今天,東京鐵道已深深嵌入每一個東京人的日常,無論是上學或是通勤,連他們表達時間的依據也轉換成了鐵道而非步行,久而久之便誕生了一個特殊群體——鐵道迷,比起家人朋友,鐵道似乎成為更為親密的陪伴,他們甚至收集鐵路時刻表、執行圖、路線圖、車票,或痴迷於鐵路歷史、鐵路便當、印章、鐵道模型、小說漫畫等。

如果只給我一天時間遊覽東京,我想我會這樣安排:起早,趁著人少去淺草寺求個籤,祈禱是個大吉;然後選幾個好視角,去圍觀下這個城市的地標——東京塔,順便在日劇般的街景裡隨意走走;入夜後,去日夜繁華的商業區逛到天昏地暗,或是去新宿街頭感受那暗流湧動的歌舞伎町。

後來的我們,拼拼湊湊,將這些經歷載入記憶中。

淺草寺,作為東京都內最古老的寺廟,供奉著公元628年從河裡撈起的觀音像。這裡曾多次遭遇火災,直到江戶時期,德川家康重建淺草寺,才使它變成一座大群寺院,其中,風雷神門和五重塔是淺草寺的標誌性建築。每年,來這裡參拜、觀光的人次達4000萬之多,尤以新年伊始的元旦期間最為熱鬧。

寺廟香火如此之旺,定是祈福十分靈驗。我們去了兩次,第一次去的早,不僅道路兩側的店鋪未營業,連寺內的售賣御守的視窗也未開,那時候,自然沒有人山人海的擁擠,趁著人少,來抽一支籤吧。據說淺草寺的100籤裡,有17支大吉,35支吉,5支半吉,4支小吉,3支末小吉,6支末吉,30支凶。如今,日本的大部分寺廟為了讓遊客開心,均加大了“吉”籤的比重,而淺草寺作為一股清流,從未提高概率,這也是很多人覺得淺草寺籤很準的原因。

這一次,我們竟是都抽到了大吉。並不是抽到其他籤種運勢就弱了,就算抽到了凶也可以將其折成紙條綁至專門的地方,化險為夷。至於第一次來淺草就求到上上籤的我們,心情自然美滋滋。這種順其自然的事,雖非必須,可是它的發生,就如晚風中的花香或是蛋糕上的糖霜一般,沒有,不會難過,有,就十分美好。

第二次去的時候是下午,門庭若市才是這裡的常態,熱門御守早已售空,不怕麻煩的可以排隊看看那些特色商鋪,除了和服及手工藝品,你還能嚐到現烤現賣的“人形燒”。

在這座平日裡泛著點憂鬱氣息的大都市裡,有一座紅白相間的鐵塔,作為東京的地標性建築,它似乎又帶著些積極、浪漫的氣質。談起東京塔,自然會聯想到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從高度上來說,東京塔確實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晴空塔出現之前,它都是東京第一高物。

在耍浪漫上,因為設計師本人的那段悽美愛情,因為那句“無論何地,無論何時,假若你願意回頭看,我一直在守候。”的情話,埃菲爾鐵塔的浪漫早已深入人心。而作為後起之秀,東京塔用自身的色彩訴說著浪漫,在每年的聖誕節,東京塔都會亮起彩燈,配合來塔下求婚的男女,傳說在午夜熄燈之前,如果和心愛的人牽著手注視著彩燈熄滅的那一瞬間,兩人將百年好合,永不分離。兩者的浪漫可以說是不分伯仲,前者飽含永恆之意,後者注重抓住美好的瞬間。

這座看似觀光性質極強的鐵塔,作為過路者自然更注重它的美貌。如不經過一番瞭解,很難相信它除了肩負著無線電發射的任務,還給普通遊客提供了學習,瞭解無線電發射的機會;在遇到地震的時候,還會傳送JR列車停止訊號;同時,它又兼有航標、風向風速測量、溫度測量等功能,可以說是一座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多功能建築。

夜晚,是東京鐵塔最迷人的時候,它的燈光照明就是由世界著名的照明設計師石井榦子設計主持。從日落到午夜0點,燈光顏色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夏季為白色,春、秋、冬季為橙色,遇到特別日子時,還會有不一樣顏色,比如週末的晚上,它會散發彩虹色夾雜鑽石般閃爍的效果;情人節的時候,塔上會出現心形的圖案……

🗼札の辻橋
一條普通的過街天橋上,入夜後,能看到東京塔在絢光中嶄露頭角。

想要觀賞東京塔,絕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六本木這樣的經典位,一覽無遺,又出片率極高。可此次東京行的風格,註定我們不會走尋常路。旅途中的不定性,往往能遇見比預期更美好的事物,這是長久旅行總結出的心得。

這一次看到的東京塔,好像莫名的都隱約現於樓宇中,寺廟間,或是能把它作為背景,或是閃耀於逆光下,這種人景合一,景景想伴的呈現,彷彿給人更多的遐想空間。因為對它的執著,我們從白天走到黑夜,索性藉助了東京鐵道,得以多看它幾眼。

🗼芝豆腐屋左前方的停車場出口
能拍出人塔合一的小眾角度

🗼增上寺
仰拍建築物總會帶給人不真實的震撼感

在增上寺裡圍觀東京塔時的雜碎記錄


🗼增上寺正門直通濱鬆町站的大街上

🗼濱鬆町站前的過街天橋上

搭乘鐵道、追逐東京塔、淺草寺求籤,對於東京的記憶,好像都停留在這些事物上了。每當看著照片出神,你不得不承認一張照片可以憑藉被捕捉到的那個瞬間說清楚很多事,更何況是這麼多張,一個月前的隱約記憶,此時正在被修復重組。東京,我們很快會再見的吧。

後記丨緣分

我們日常所說的緣分,是人與人之間無形的連結,
是某種必然存在相遇的機會和可能。
有時候,緣分不只存在於人與人之間,
旅行中時刻變換的風景,各具特色的節日,妙趣橫生的偶遇,
這些看似需要點運氣才得以碰上的部分,
其實是旅者與這些事物間的緣分。

都說看富士山是需要機緣的,
天氣好的時候,即便是遠在東京,也能在樓宇間窺見天邊的富士山頂;
天氣不好的時候,就算是近在河口湖,也難以窺見它的全貌。
夏天的時候,富士山露出全黑的真容,太過於赤裸裸,
冬天的時候,山頂被皚皚白雪覆蓋,又掩藏得太深。

而我們與富士山的緣分,可以用“不偏不倚”來形容,
萬米高空上,
我們與日出中的富士山相遇,此時山頂的積雪正被金光染紅;
我們也與戴了斗笠的富士山相遇,山的下方怕是很快就要下起雨;
恰當好處的時節配上作美的天氣,
上帝視角是完美的契機。

這樣高階的緣分,
遇見的時候就要牢牢抓住,
不管是用相機,還是用心。

🌸🌸🌸
再見,平成!

攝影:喵三歲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