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行程
1、這次我去了三個城市:名古屋、京都、大阪(遊程順序)
個人覺得,每個人喜好不同,可以通過看攻略,敲定自己想去的地點,我就不重複了。我常用攻略檢視軟體:馬蜂窩、窮遊 ,還有一個小眾行程的——發現旅行,我第一次去就是通過它定的,定製服務在幫助指導確定行程上很有效,個人也很喜歡。
2、行程難點
這麼多次自助遊經歷,發現從機場到賓館這段路是要做好功課的,因為方式很多,但是體驗差別很大。
(1) 機場專線,個人比較推薦這個方式到達酒店或民宿附近,價格也有些優勢,雖然不明顯,但是搭乘飛機時都有大宗行李,特別是回程,估計都是打包小包的,但是搭乘電鐵時,在大阪和京都我都遇到過找不到電梯的時候,只能下蠻勁自己拎了,我的兩次日本行都是和女兒兩個人,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手痠啊。
(2) 公共交通:電鐵、公交車
直達機場的電鐵就只有一條,住在市中心的話,基本都要換乘才行,在如鐵板燒的夏天裡的日本,還是很辛苦的,可況又是拖著行李,還可能遇到要手拎行李上下樓梯,如果萬不得已不太建議選擇電鐵到機場。
三、 交通
沒給大家安利具體的景點和行程,那麼就要好好講講交通了。
1、 工具
手機裡的Google是最好的工具,沒有之一。輸入你想去的地點後,行程選項裡除了會出現所需時間、換乘路長、費用外,點開,還可以看到每個到達班次的時間。真的貼心的設計,但是對於步行時長,亞洲人估計比歐洲人矮,每次我和女兒都慢於它的提示時間,所以老感覺,怎麼還沒到,懷疑自己走錯了。
用來導航,Google沒毛病。
2、 交通費支付
(1) 交通卡我在機場買了日本的交通卡,也有好幾種,有自己的名字,什麼西瓜卡啦,個人感覺沒啥差別,各城市各交通工具都通用,帶夠現金,充足錢,刷卡就ok啦
(2) 一日卡、兩日卡、多日卡
日本的交通還是挺貴的,一次公交車都要好像210yan,算一下自己要坐幾次電鐵、公交,可以在賓館買一日卡或兩日卡、多日卡,看清用途,有的只能只能乘公交,有的只能乘地鐵,有的都可以,價格也不同,好好計算一下往返行程,核算就買,和電鐵卡一樣用。第一次使用算是開卡,會列印上時間,24小時計一天。
(3) 人工購票
大型換乘點都有人工購票的地方,但是一般需要排隊,好處是這樣的地方會有中文服務,不知怎麼換乘時,可以選擇,我們這次從名古屋-京都搭乘新幹線,因為現金不足,電鐵卡中錢不夠,就直接排隊用信用卡購票的,排隊時有中文服務員指導買票細節、線路等,節省買票時的等待時間,還是很方便的。
四、 其他注意事項
1、 WI-FI
不用給手機購買國際漫遊的流量,只需開通國際漫遊的電話功能以備不時之需打電話用。只需在淘寶上購買移動WI-FI就可以了,一天9.9元,暢用。機場拿機場還,非常方便。但是在取裝置時,一定檢查充電線,不要接觸不良,這次我的這個就接觸不好,時時刻刻檢查,電老是充不進去,累死我了。
2、 現金
很多人,估計都會說,這個年代還需要帶很多現金出門嗎?信用卡、手機支付在日本是非常方便的。但是特殊時候還是需要用現金的。交通卡充值、一闌拉麵資自助點餐時都需要現金,個別門票也需要現金。所以出門還是需要換夠的,否則到處找pose機也還是麻煩的。
購物的話,直接用支付寶還是非常方便的,而且還是實時匯率。信用卡的話也要用可以直接用日元結算的卡,否則還有美金兌日元的費用,不合算。
3、 吃飯的地方
如果沒有事先國內做功課時找的網紅店,在景點附近找吃飯的地方還是非常方便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大眾點評”,用“附近”選項篩選就可以找到排名不錯的好地方,如果喜歡日式食物,其實幾乎沒有一家會讓人失望,但一分價錢一份貨,好東西的價格真的還是挺貴的。然後點開大眾點評的裡店鋪地址,再用Google導航,然後邁開腿,你就可以找到滿足口福的好地方了。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