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是一個必須前往打卡的國度。從距離上來說,距離我國相當近。從文化上來說,日本與我國文化相仿。其實綜合各個方面來說,我都找不到不去的理由。
由於時間的關係,再加上自己也是第一次去日本,所以就只逛了日本本州的一些地方,希望自己下回再去的時候,能夠再逛一逛北海道和九州。

這次出行一開始就有驚喜,在浦東機場過出境邊關的時候,居然見到了李克勤。大明星也和普通人一樣在人群中排隊,夠接地氣哦。從外表看起來,保養的也真好,絲毫看不出他已經50歲了哦。

Day 1 東京,東京

入國審查,地點是茨城機場。在日本的本州旅遊,不管是自由行還是跟團遊。本著時間寬裕的這個前提,最好是按照東京進,大阪出,或者是大阪進,東京出這個原則走。這樣能夠省得去走回頭路,可以節省比較多的時間。而進東京的話,成田和羽田兩大機場自然是極其擁擠的。本著偷懶的原則。可以從茨城機場進入日本,從茨城機場到東京市中心也不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很方便的。

在茨城機場有直接通往東京市中心的大巴車,出示機票購買車票,價格是500日元一個人,價效比很高,也很便捷,差不多15分鐘左右就有一班車。

大巴車會直接上高速走,上高速前會在高速上的服務區停留個30分鐘,可以方便人買東西,上洗手間,吃點東西之類的。

到達日本的第一餐,一個簡單的炒飯加經典的章魚小丸子,味道挺不錯。

抵達東京,天空烏濛濛的,感覺像剛下過雨,空氣中還是溼漉漉的。

秋葉原,全世界最著名的電器大街,這裡也是每個男生來日本的話,必定會來的地方。無他,因為遊戲硬體和遊戲軟體啊,愛玩遊戲的男生來了日本必來秋葉原。在這個地方逛逛,隨便看看都能淘到不少寶貝。

在這裡突然發現,日本的街頭,哪怕是小巷子,都是格外的乾淨,地上基本沒有垃圾之類的雜物。

一路走走看看,滿街都是各種遊戲手辦,當然PS4和switch自然少不了的。

到了日本,自然不能不來一杯原汁正宗的冰鎮三得利了。至於朝日,雖然是日本最大的啤酒商,但是它的口味我接受不了。相比較而言,還是三得利更適合國人的口味吧。

夜晚的東京街頭,下起了雨,街上也頗為寧靜,沒什麼人。

APA HOTEL,安利一下,地理位置很方便,就靠近東京新宿。

整個酒店也頗為乾淨,佈局相當現代化。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這家酒店幾乎所有的房間都是雙床房,而沒有大床房。另外就是房間的空間比較狹小。或許,這跟日本人普遍個子小有關吧,


Day 2 東京,“如龍”的風骨

東京著名的歌舞一條街。這裡也是PS系遊戲《如龍》中的神室町的原型。

《如龍》遊戲幾乎完美的復刻了現實中的歌舞一條街。

這個到底是啥?你應該懂的。

這個是啥?相信你更加懂得。

街上最多的就是這種“無料案內所”了。不過沒事可千萬別亂進,會出事的。

夜店旁邊就是“小肥羊”的火鍋店。

“無料案內所”,真的是隨處可見。無料,日語意思就是免費。案內所,日語意思就是中介所。連起來就是,免費中介所。但是它說是免費,你可別真的太實在,就這麼信以為真了。

像這個“無料案內所”,廣告上遍佈美女的照片。“無料案內所”本身自己是不收取客人任何費用的,它的服務是幫你介紹“夜店”,然後帶你到“夜店”去玩耍。這樣也就是說,它賺的是“夜店”的錢。可是“夜店”給予“無料案內所”的報酬,不就是從客人在“夜店”的消費上來嗎?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到頭來,其實還是客人的錢。而且,可別以為它帶你去的“夜店”會有啥,很可能就是消費了好幾萬日元,但是也就是唱唱歌,喝喝酒,拉拉手而已。而且日本的“夜店”行當,基本都是黑社會所掌控的,你語言不通,就算是被坑了,也只能自認倒黴,要是不小心惹上了這幫傢伙,那可就不是開玩笑的了。哎,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反正我就是知道了。

看到DVD鑑賞的店了麼,那可是好地方,看什麼DVD,又是和什麼人一塊兒鑑賞,那就需要你自個兒好好想象了。當然,價格自然是相當相當的不菲的。

這裡可以說是整個日本最大的“紅燈區”了吧,其實如果不是礙於外國人的身份,或者起碼日語能過關的話。那我覺得在這地方,就應該可以如魚得水一般了,

有玩的地方,自然也有吃的地方。歌舞一條街上還有許多的美食店和一些酒吧。總之,如果是單純過來找“玩樂”的,那這裡絕對是不二之選。當然,就過來觀光一下,看看,其實也不錯。

在歌舞一條街的旁邊,就是東京都廳舍,也就是東京都的政府辦公場所。它最有名的自然就是45樓對外開放的展望室了,可以眺望整個東京地區。

從上往下眺望,整個東京盡收眼底,從這就能看出來,整個東京的城市建築之間挨的相當相當緊。因為在百年前,東京就是個很發達的資本主義城市。隨著這一百年的蓬勃發展,為了最大限度的節省資源,城市的建築,自然也就越收越緊了。

太陽已然升起,東京繁華照舊。那這個東京都到底是啥玩意,為何被稱為東京都呢,關於這個問題,還是挺複雜的,下面再慢慢解釋吧,因為這個問題,還是和中國有關。

Day 3 東京滿城碧綠色

東京街頭的自動販賣機,這玩意在日本那可就太盛行啦,大到一線城市,小到鄉野村間,幾乎到處都能看到。不過從自動販賣機上的飲料價格也大致可以看出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了,看看這飲料價格,換算過來就沒有低於人民幣6元的。

今天東京的天氣格外的好,陽光明媚,微風徐徐,風吹上來,刮過自己的身體,那感覺真的是太舒服了。

街上行人也是寥寥無幾,偶爾能見到幾個行人,還有就是忙著送快件的快遞員了。

仔細看,這街道挺小的吧,這種街道在東京可是到處都是,再仔細看樓房,樓房和樓房的間距確實是相當的緊密。

天空格外的藍,與國內動輒灰濛濛的霧霾比起來。東京這裡的天氣真的是好到爆,藍天白雲與顏色造型各樣的樓房互相襯托,再加上無比干淨的街道,簡直就像一幅畫一樣。

出發,前往東京最熱鬧的銀座商業區。

這裡順便說一下東京都。事實上,東京都與東京不是一個概念上的事物。東京是地名,而東京都則是日本的一個行政區域劃分。日本的行政劃分是都府道縣。而具體起來的話,就是一都,這一都就是東京都。兩府,這兩府是大阪府和京都府。一道,這一道當然就是北海道了,然後就是縣,日本全國四十三縣。除了這一都兩府一道四十三縣之外,日本還有市,町,村,這樣的行政單位。日本有多少市,町,村?我估計起碼得有上千個吧,但是不管有多少個。這些市,町,村,都是這一都兩府一道四十三縣以下的二級行政單位。實際上,日本的這種行政劃分是借鑑了中國唐宋時期的行政劃分。日本從中國唐朝開始,就開始全方位的模仿中國。而行政劃分自然也是模仿的物件之一。都,就是中國以前封建時代的都城,那會兒可沒首都這個詞,那會兒叫都城。府,類似於開封府,應天府。道,唐宋時期,什麼河東道,隴右道之類。縣,那就就是最底下的縣了。
唯一雙方理解不同概念的,就是“省”了。擱今天,省是中國的行政區域單位。在日本可不是,日本的行政區域單位裡沒有“省”這個概念。省,在日本是內閣行政職能機構。比如什麼防衛省,外務省。這就是模仿自中國隋唐宋時期的三省六部制。而中國自打在元朝之後,省就變成了國家行政區域劃分單位了。元世祖忽必烈滅宋建立元朝後,在中央保留了宋代的中書省,然後在各地又創立了行中書省,這就是中國地域行省制度的由來。所以經過了明,清,民國與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現在的中國的“省”的概念與日本的“省”的概念,就根本不是一碼事了。但是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日本到今天依舊保留著中國一千多年以前的唐宋行政制度,可見日本對於傳統的東西的重視程度。

銀座,這裡是號稱全亞洲“最昂貴”的地方。

這地方,與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還有美國紐約的第五大道並稱為世界三大繁華中心。

銀座也是日本的三大象徵地,另外兩大象徵地則是富士山與京都。富士山象徵著日本的自然,京都則象徵著日本的歷史,而銀座則象徵著日本的現代。

街上人潮湧動,車水馬龍,一輛輛的汽車穿梭而過。但是仔細看一下,銀座的馬路街道依然是相當的窄。

一輛大巴車駛來,那這基本上就是大半個車道被佔據了。所以,東京被稱為交通的“大腫瘤”,主要說的就是銀座這裡。

臺場海濱公園,距離銀座不遠也不近。從銀座到臺場海濱公園直接做海鷗線就能到,如果車程不堵的話,大概20分鐘不到的時間。

如此好的天氣,不逛逛臺場的話,那委實太可惜了。

臺場的摩天輪,也是整個臺場海濱公園最為高大的建築。

這樣的藍天白雲下,越發顯出了東京這座城市的美麗。

這個公園相當相當大,想一下子都逛一圈的話,那可得有一個好體力才成。

順著海濱大道一直走,就可以走到海邊。

路上還遇到了一群中午放學的小學生。

臺場有三大標識物,第一就是剛才看到的摩天輪。第二便是這個機動戰士高達。

這個高達是按照1比1比例製造的,高大的身軀機械感十足。

而這第三大標識物,就是這東京灣的山寨版自由女神像了。

這個自由女神是按照美國紐約的外形原樣複製的,但是個頭估計只有美國自由女神像的30分之一大小。

從山寨版自由女神像繼續往下走,就可以直接來到海邊。路上還遇到了好多小學生。

這就是著名的東京灣。

東京灣,這個地方對於日本人來說。就是他們的近代歷史產生的地方。日本的近代史由東京灣書寫了開頭。因為在一百六十年前,正是在東京灣,美國海軍將軍率領美國軍艦駛入了東京灣,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黑船事件。日本在美國軍艦的大炮威脅下,被迫開啟了國門,與美國簽訂了《神奈川條約》。而也正是這個黑船事件,成了後來日本倒幕運動的導火索。所以對於日本來說,黑船事件就是他們的近代歷史的開端。不過好玩的就是,如今的日本人非但不恨佩裡,反而在下田市給這位佩裡將軍立了個雕像。意思是日本感謝佩裡將軍開啟了日本的國門,使得日本開始認識世界。從這方面說,不得不承認,日本在學習這方面是有著廣闊的胸襟的。你逼著我開啟了國門,使我開始瞭解這個世界,所以我感謝你。

如今在東京灣的海邊走走,此時的東京灣早就沒有了當年的硝煙瀰漫。倒是能看到不少水鳥在水面上的礁石間飛來飛去。

Day 4 從東京到伊豆

太陽當空照,東京又是一個好天氣。

這個陽光燦爛的讓眼睛都快受不了了。

一眼望去,盡是一片心曠神怡,這裡就是東京的北之丸公園,它的正對面就是皇居,
東京,舊稱為江戶城。是由足利幕府於1457年修建築成的。後來德川家康在1603年在江戶城開創了幕府。從此,江戶城就成為德川幕府的大本營了。一直到明治維新後,幕府倒臺。國家權力迴歸日本天皇手上之後。日本天皇將自己的住所從京都遷往了江戶城,並且將江戶改名為東京。而皇居,就是日本天皇的住所了。

因為是日本天皇的住所。所以皇居平時是不對外開放的,開放參觀的只有外苑和東御苑。

北之丸公園的楠木正成青銅塑像。楠木正成,日本鎌倉幕府末期的著名武將,他也被認為是日本三大悲情英雄之一。另外兩人是源義經與真田幸村。
而說起楠木正成,既然他是個悲情英雄,那日本人為何還要紀念他,並且給他立像呢?因為這和他的忠於天皇的事蹟有關。
楠木正成是鎌倉幕府末期時的武將。日本一共有三大幕府,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楠木正成所在的時代正是後醍醐天皇的時候。幕府建立之後,日本的實際掌權人就成了幕府將軍。天皇是沒有權力的。而正好當時的後醍醐天皇打算收回幕府將軍的權力,就開始號召對幕府不滿的武士開始倒幕運動。楠木正成正是其中之一。而巧合的是,當時幕府內部因為矛盾。原幕府武將足利尊氏滅了鎌倉幕府。鎌倉幕府被滅後,足利尊氏又與後醍醐天皇有了矛盾,所以他自己創了室町幕府。進而開始進攻天皇。忠於天皇的楠木正成率軍應戰,最終戰敗自殺。所以有句話說,楠木正成死,而有室町幕府之二百年天下。巧合的是,另外兩個悲情英雄,源義經與真田幸村的故事也是有類似差不多的說法。源義經死,則有鎌倉幕府一百四十年天下。真田幸村死,則有德川幕府之二百年天下。

皇居的外圍,盡是石子路。據說這個路面上鋪滿石子是為了防止忍者的偷襲。

在皇居偷偷摸摸的拍到了一位美麗的小姐姐,後面背景就是二重橋。

再來一張,後面可以隱約的看到皇居的內部了。

離開東京後,就直奔伊豆,到達伊豆都已經是晚上了。

伊豆是個很小的城市,位於日本的伊豆半島。地方雖然小,可是名氣卻很大。這多半是因為山口百惠的那部名叫《伊豆的舞女》的電影。

大晚上的,才晚上8點不到,整個街道上就已經沒什麼人了,想找個晚飯吃都找不到。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還沒打烊的小飯館,品嚐一下日本原汁原味的拉麵套餐。

Day 5 富士山觀光

清晨,遠眺白雪皚皚的富士山。

出發,前往富士山。

到達富士山山腳下。

富士山,標準高度3770米。這個高度放在中國的話,連前十都進不去。但在日本,富士山已經是日本第一高山了,富士山也是日本十七個世界遺產之一。

從這個方向看去,富士山還是頗為巨集偉的。

從山上往下看,這樣的天氣裡,真的是像仙境一樣。

在富士山上,有個小御獄神社。日本就是神社多,實際上,這個小御獄神社就是個洗手間。


,神社裡邊是沒啥東西的。

在富士山的山腳下,還有一個挺有名的地方叫忍野八海,可以去看一下,風景還不錯。但是千萬別抱大希望,因為這個地方的實際景色與它的名氣是不成正比的。

忍野八海具體的位置就是在富士山山腳下的忍野村,標準的日本農村,這裡可以順便瀏覽下日本的田園風光。

這樣的山村田園風光,比起東京這樣的大城市,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在村莊裡偶然看到一幢房子,頗有中國唐代的風味。

這就是忍野八海了,水很清澈。實際上,所謂忍野八海,就是這地方是有八個泉眼子,所以叫忍野八海。這地方在日本,有小九寨溝的美譽。不過要是和中國的真正的九寨溝比起來,呵呵,那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一路前行來到島田市,日本的這種小鄉鎮,基本都一個樣子,晚上一過6點半就見不到啥人了。也不知道這人都去哪了,都沒有啥夜生活嘛。

馬路上看看,是真的見不到啥人,只有一輛一輛的車從身邊駛過。

在島田,比較有名的,就是這裡有一個當年明治天皇的一個行在了。晚上看了看,挺小的,就是一個普通的行宮與一片花園。

Day 6 大阪城與豐臣氏

大阪,日本第二大都市。繁華程度一點都不次於東京。在400年前,因為一個人,這裡曾經做過10來年的日本的政治中心。

大阪城內最著名的景點就是這個大阪城公園了。可惜今天去逛的時候不太湊巧,天上下起了濛濛細雨。

說到大阪城,有一個人不得不提。前面我就說過,因為一個人,大阪城曾經做過10多年的日本政治中心。而這個人,就是日本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三傑之一的豐臣秀吉。

如今在大阪城公園的側面,還有著為了紀念他的豐國神社。
而要說一說這個豐臣秀吉和大阪的關係,那可就說來話長了。日本從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一直到1590年的小田原之戰結束。一共是持續了近150年的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就出生在這個時代。豐臣秀吉本名羽柴秀吉,他父親是尾張織田氏的家臣。他後來也開始侍奉織田氏。這個織田氏的家主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日本“戰國風雲兒”織田信長。他跟隨織田信長一路東征西討,以戰功積累,做到了織田軍的方面軍大將。後來在1582年(天正十年),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被部下明智光秀逼的自焚。他當時正在征討西國毛利家,火速率軍返回擊敗了明智光秀。並且以政治手段取得了織田信長留下的遺產。並且成功的在1590年統一了整個日本。

這就是豐國神社內的豐臣秀吉塑像。豐臣是天皇賜姓。他在1583年重建了大阪城。從此大阪城就成為了他的老家。之後他又被天皇封為關白。一直到1590年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了全日本。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後,也與當時的大明有過一場戰爭。在1592年的時候,豐臣秀吉出兵侵略朝鮮,他打算以朝鮮為跳板去進攻中國大明王朝。僅僅50天就幾乎攻佔了朝鮮全境。然後大明出動援軍進入朝鮮去日軍開始作戰。整整6年時間才打敗了日軍。

這就是他的神社。實際上,他在日本人心中,尤其是大阪人的心中,他的地位是遠遠的超過了德川家康。

這個畫像的主人,是真田幸村。看畫板上的字,真田安房守次男。真田安房守,就是真田昌幸。次男,就是真田昌幸的第二個兒子,也就是真田幸村。他哥哥叫真田信之。背後的那個紅色的圓圈,像銅錢一樣的,是他們真田家的家紋。因為在日本戰國時代,每個大名都有自己家的專屬家紋。真田家的家紋就是六銅錢,就是六枚放在一起的銅錢,上三枚下三枚,這裡背後是畫的其中一枚的形狀。另外就是畫像上的真田幸村本人,頭上戴的頭盔叫鹿角兜。日本戰國時代,戴鹿角兜的武將不在少數。其中有兩個人的鹿角兜非常有名,一個是真田幸村,另一個就是德川家康手下的德川四天王之一,號稱“無傷神將”的本多忠勝。

大阪城公園的天守閣,這個天守閣實際上現代重建的。當年的那個早就被火給燒了。

上面的這座炮倒是當年的原品。那這大阪城的天守閣怎麼會被燒了呢,大阪城公園的入口處又怎麼會有真田幸村的畫像呢,這一切就要從四百年前的那場大阪城之戰說起了。

在豐臣秀吉死後,豐臣集團內部的文臣派與武將派開始鬧矛盾。而作為豐臣秀吉託孤的五大佬之一的德川家康成功的挑唆起了豐臣集團內的文武矛盾。一些原豐臣派武將紛紛加入了德川家康一方。而文臣派的代表石田三成與德川家康於1600年在關原就爆發了關原之戰。石田三成戰敗被殺。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結束後的三年,也就是1603年,就封為徵夷大將軍,在東京開了幕府。這個時候,他與豐臣氏的最終矛盾就展現了出來。為了徹底剷除豐臣氏,德川家康於1614年開始對豐臣氏發動戰爭。在這種危急情況下,豐臣氏號召天下武士進入大阪城對抗德川一方。瞬間,全日本曾經受過豐臣氏恩惠的一些浪人武士紛紛進入大阪。而真田幸村也就在這個時候加入了豐臣軍,並擔任豐臣軍總司令。大阪冬之戰建造了真田丸大量殺傷德川軍。在最終決戰的大阪夏之戰中,真田幸村與木村重成,後藤又兵衛,大野治房,毛利勝永,長宗我部盛親,明石全登一共七個人號稱“大阪七將星”。在大阪夏之戰中,他率領的真田赤備隊差點就擊斃了的德川家康本人。勇猛得作戰風格讓德川家康驚呼為“日本第一強兵”,最後由於寡不敵眾,大阪七將星紛紛戰死,大阪城天守閣也被德川一方燒燬。豐臣一氏被德川一方所徹底攻滅。所以,時至今天,大阪人與東京人互相看不順眼,也有當初這場戰爭的原因所在。

在天守閣的旁邊,還有一座大阪歷史博物館。在70多年前,這座博物館的前身是駐日盟軍在大阪的司令部。

難波神社,日本神社真是遍地走。一個神社就是一個公園。

大阪的街道小巷,也是各有味道,最主要的還是乾淨,給人的感覺就相當相當的舒服。

這一眼看過去,感覺特像在廣州,

心齋橋,大阪最大的甚至是日本最大的步行街購物商圈,到了大阪,這個地方可是必去的。

內部人頭攢動。不過看的出來,這裡邊中國人太多啦。

這裡安利一家西點店。PABLO西點店,味道相當不錯,不過因為很受歡迎,所以門口經常是排長隊。

而緊挨著心齋橋的,就是道頓堀(這個漢字是讀ku,窟窿的窟。)道頓堀是一條美食街。所以其實等於說心齋橋和道頓堀是聯合一體化的購物美食商圈。

著名的專做蟹料理的蟹道樂,以專做北海道帝王蟹而聞名。

還有這家壽司店的壽司相當好吃,名字我忘記了,只記得裡邊有個這樣的人形玩具。

壽司盒,蟹腿,唐揚雞塊,冰淇淋,一頓完美的晚餐。

心齋橋下的大阪運河。

到處都是人山人海。

昏暗的燈光下,看看一些小街道也挺有意思。

Day 唐風洋溢奈良城

奈良,日本歷史古都之一,也是日本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而古都奈良能夠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主要原因就是這座大華嚴寺。

大華嚴寺,又稱為東大寺。距離今天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該寺廟的建成時間是在唐朝開元年間,正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最強盛的時候。看看這寺廟的大門的上樑,這可是經歷了1200年的木頭啊。

整個寺廟內部一塵不染,顯得莊嚴肅穆。

這個寺廟的東南院,也曾經是明治天皇在奈良的行在。

這就是東大寺的邊緣一角。看到這個建築,大家肯定以為這是標準的日式寺廟風格。其實不然,這是正宗的中國古代寺廟風格。仔細看那個窗戶,窗櫺是一條條直的。這個窗是無法開啟的。這個叫直櫺窗,是標準的中國漢唐時期的風格。到了宋代,中國才逐漸轉為格子窗。窗戶上是一個個格子構成的,後來流行的花窗是到明清時期才開始成型的。

東大寺的正面,看到那最頂端的兩個翹起來的角了麼,這是標準的唐代寺廟建築。

寺廟的正門氣勢極其恢巨集。那為什麼日本會有中國唐代寺廟呢,這就要說到遣唐使了。當時日本正值奈良時代。從唐朝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一直到唐朝末年,整整二百多年時間,日本一共向中國派出了十三次的遣唐使。學習了中國大量的唐代文化。而其中也同樣有著鑑真大師六次東渡日本的故事。鑑真大師到達日本,也是幫助規範了整個日本的佛教戒律,同時向日本傳播了很多唐朝的建築,佛學文化知識。今天在中國,由於戰亂等原因,留存下來的唐朝建築,經過考證的,只有四座,還都在山西省境內。而今天日本奈良,卻留存著相當多的中國唐朝建築。比如說唐招提寺,這座寺廟還是鑑真大師親手設計修建的。至今在唐招提寺門口,還有著鑑真大師的鑑真坐禪像。日本學習瞭如此多的中國唐代文化,包括沿用的漢字。所以後來在南宋時期,日本再度向中國派出使臣。宋高宗因為不瞭解日本到底是啥樣的國家,就問這個使臣,你們那國家是什麼國家啊?人民的生活是咋樣的啊?然後那使臣就這麼回答了宋高宗,“國是中原國,人是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那意思就是,我們日本的文化,跟你們漢唐時期是一樣的。包括我們今天看到的和服,其實也是來源於中國,和服,舊稱吳服。為什麼叫吳服呢,因為是從三國時期的吳國傳到日本的,所以叫吳服。所以其實,在三國時期,吳國江南一代的人,當時穿的衣服就是日本今天的和服樣子。所以其實和服,追根溯源,是傳承自漢服,它的特徵,右衽,繫帶,和漢服是一樣的。今天的和服,也是中國漢服的“子孫”。

寺廟裡莊嚴的釋迦摩尼佛像。

這是一個東大寺的小型模型。

寺廟後方還有著巨大的經幢。

在寺廟東南方還有個手向山神社,也是奈良時代的古老建築。

在東大寺裡邊有很多的梅花鹿,這些梅花鹿會向你要吃的,要是你不給它食物,呵呵,它就會咬住你的衣服不放,挺有意思的。

奈良一角,怎奈天氣不算好。

Day 8 京都的風骨。

一大早就起床,這個時候的京都還挺安靜。

馬路上則已經有了行色匆匆,忙著上早班的人了。

京都,在歷史上也是日本的古都。公元794年,當時的桓武天皇將首都從奈良遷到了京都。這座平安神宮就是仿造的平安時代的建築。實際上,也是明顯的唐朝風格的建築。

平安神宮這個建築其實不算老,才百來年的歷史。它是明治天皇為了紀念平安遷都一千一百週年,而在1895年建了這個神宮。那到今天,那自然是一千二百年了。

大門上的牌匾寫的是“昆天門”三個字。

標準的唐風建築。

是不是有種長安十二時辰的即視感。

中午的奈良,街上人挺多的。

簡單一人食,味道真的是不賴。

Day 9 清水寺,紅紅的

京都也有著唐風建築,清水寺就是個中代表了。

清水寺與東大寺是日本差不多同一批的建築。當時大唐國力強盛,也正是日本最熱衷與向大唐派遣遣唐使的時候。所以清水寺也是一座有著明顯的唐代風格的佛教寺廟。

這座寺廟是由日本高僧慈恩大師所建立的,據說這個慈恩大師是鑑真大師在日本的首席大弟子。

清水寺比較有名的就是音羽瀑布了。因為這座寺廟是建立在音羽山上的,山中的泉水從上往下,經過清水寺時,一分為三,分別代表著健康,長壽與智慧,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叫作音羽瀑布。

下方的泉水池中,還養著長壽龜。

清水寺的對面就是華頂山,又被稱為知恩院。其實它的全稱應該是“華頂山知恩大谷寺”。德川家康開創幕府後,將這座寺廟就作為他自己德川一氏的家廟。不過委實可惜的是,由於知恩院內部正在修葺,暫不對遊客開放,所以很遺憾。

在清水寺的西北方,就是挺有名的花見小路。其實就是藝伎一條街,在這裡可以看到真正的藝伎。著名的電影“藝伎回憶錄”就是在這裡取景拍攝的。這裡的建築,看到那直櫺窗了沒,也是具備了中國唐代風格的建築。

整天街道並不長,大概也就一公里的樣子,很快就能走完的。

在花見小路的旁邊,走路不到五分鐘的地方,有個八阪神社。這地方挺大,不時還能看到不少穿著和服的少女。日本這地方就是神社多。神社,其實就是祭祀神靈的地方。有點兒類似寺廟,但是又不全類似,它祭祀的單個神,而且是不分好壞,不分妖魔鬼怪,全都祭祀。在日本神話中,亂七八糟的神靈妖魔海了去了。日本人不管好壞全都祭祀,所以就造成了日本神社很多的現象。現在日本統計,在整個日本大概有十萬座神社,你甭管是佛教裡的神,還是亂七八糟的一些妖魔鬼怪,比如什麼雪女,酒吞童子,還有什麼天狗之類的,日本人都祭祀。這就和中國完全不一樣了,中國人從古至今都是祭祀惡神的。日本人挺有意思,他們無所謂,這就是日本人土生土長的本土文化了。

Day 10 回家

十天的行程很快就結束了,向對面遠眺,海的那一邊就是祖國大陸了。

經大阪坐飛機回國,大阪關西機場不大,挺小的,不過也正因為小,連線機場和航站樓載客小火車就顯得挺不錯了,來回載客效率挺高。
總得來說,日本這個國家還是很值得一去。拋開我們對日本的民族情感不說,日本這個國家在全世界範圍內,將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相當好的一個國家。日本人的天皇情節很濃厚的,因為天皇是讓他們覺得很驕傲的,日本從第一代神武天皇起,到今天的令和天皇,126代沒換過人,而在整個日本歷史上,日本大部分一直在學中國。這個日本人自個兒都承認。日本人自己都說,中國是日本2600年的老師。日本一直到近代明治維新後才開始改學西方,搞什麼脫亞入歐。但是其實它在學習西方的同時,並沒有就此就廢棄掉它自己傳統的中國文化,相反依然是保留下來了。甚至還和自己新學的西方文化進行了融合,這個其實是挺了不起的。包括今天,有些我們在中國已經看不到的中國古代文化,反而在日本可以看到,因為日本保留著。就比如說,日本的茶道。現在提起日本茶道,可謂是大大有名,但是實際上,日本的茶道文化也是傳承自中國。比如最最有名的抹茶文化,實際上日本抹茶是傳承自中國南宋時期,是日本高僧榮西和尚將抹茶傳入了日本。就像今天在日本都流傳了下來很多喝抹茶的古法,比如抹茶一定要用茶刷打,喝之前得端起碗來轉三圈,然後三口之內必須喝完,這些古法規矩都完好的保留了下來。今天在日本,一個正宗的喝抹茶的流程,一共有58道工序。要完整的走完這58道工序起碼得兩小時左右,就這還是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在中國南宋喝抹茶的工序上改進而來的,中國南宋時期喝抹茶整整有108道工序。只不過後來到了明朝時期,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不許再喝抹茶,然後中國人喝茶就和現在一樣改成沖泡式的了。但是日本那邊,就將中國古代喝茶的方法繼承保留了下來。所以,日本作為與中國文化有很多地方一脈相承,同源同宗的國家,確實值得一去。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