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旅遊散記之十五____京都八阪神社與祇園

10月5日上午參觀千本鳥居後,88號大巴又載我們來到京都城東東山區的祇園。導遊帶點神祕地語調說,這裡是個富於日本文化特色之地,是日本藝伎文化的發祥地,是日本有名的風月文化場所。

一、祇園名詞探源

來到日本的幾天裡,我有一種感受,那就是陌生的環境中卻帶有濃厚的親近感,這主要在文化的淵源上。你不得不佩服日本善於巧妙地利用“拿來主義”來豐富自己民族文化的技巧,這種技巧好像魯迅先生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論述,改革開放以後,我們也運用此道嚐到了一些甜頭。

說日本文化有親近感,在文字上就是一個集中體現。日本從公元600年開始,就不斷的派出使者來中國學習先進文化,隋朝時就先後派出了四批。公元618年,唐朝建立,貞觀之治使中國社會經濟文化更加繁榮。從公元630年開始,日本更是頻繁派出遣唐使、學問僧等,實際上就是今天的留學生。他們通過層層選拔、優中選優,包括醫師、樂師、畫師及各行各業的工匠,被派到中國來學習,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語言這門重要交流工具。這些人熟練地掌握了中國語言、文字,有些人毛筆字寫得很好,堪稱書法家。當時,在日本的上流貴族階層,都以掌握中國文化為榮,並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時尚。他們開始吸收漢語到他們的書寫語言中,比喻在8世紀的《古事記》中,就已經以這種“漢字假名混合”的書寫語言出現。但以象形字為特點的繁體漢字,要在日本推廣、普及,讓一般百姓掌握,其難度是很大的,於是日本的文字學家們開始從漢字中挑選比較簡單的漢字,將之簡化成片假名。此後,中日文化儘管在各自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經歷曲折與變化,但漢字與假名兼用一直是日語的基本特徵。我們由此而產生的親近感也就不奇怪了。

就說”祇園”這個名詞,也是經中國傳入日本的。對於國人來說”祇園”這個詞條一點也不陌生,但許多人只是把”衹”認作是”只”的繁體,日本導遊也讀zhī(只)園(不知是導遊的口誤還是日語的普遍發音)。其實不然,漢語應該讀qí(奇)園。百度字典可查,漢語詞彙祇園(拼音qí yuán),解釋為“祇樹給孤獨園”的簡稱。梵文的意譯。 印度佛教聖地之一。

我國現存較早的一部較完整的大型書典《藝文類聚》,是唐高祖李淵下令編修,由當朝給事中歐陽詢主編的,在此書”卷六十五”《法顯記》中載:”宿衛精舍東北六百里,毗舍祛母作精舍,請佛及藉此處,故在秖洹舍大園落,有二門。一門東向,一北向,此園即須達長者布金錢買地處也。精舍當中央,佛住此處最久。說法度人,經行坐處,亦盡起塔,皆有名字。”

無獨有偶,在日本也有一部經典,書名叫《大正新脩大藏經》,被目前學術界認為比較完備、應用最廣的版本。不過它是繼《藝文類聚》10個多世紀後才出版的。是由高楠順次郎和渡邊海旭在日本大正13年(公元1924年)發起,組織大正一切經刊行會、小野玄妙等人負責編輯校勘,1934年印行完成的。此書卷五十一中記載:”善施長者仁而聰敏積而能散。拯乏濟貧哀孤恤老。時美其德號給孤獨焉。聞佛功德深生尊敬。願建精舍請佛降臨。世尊命舍利子隨瞻揆焉。唯太子逝多園地爽塏。尋詣太子具以情告太子。戲言金遍乃賣。善施聞之心豁如也。即出藏金隨言布地。有少未滿。太子請留曰。佛誠良田。宜植善種。即於空地建立精舍。世尊即之告阿難曰。園地善施所買。林樹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式崇功業。自今已去應謂此地為逝多林給孤獨園。”

這相差10個多世紀的兩本經典記述了同一個佛教典故:相傳釋迦牟尼成道後, 憍薩羅國的“給孤獨長者”用大量黃金購置舍衛城南祇陀太子園地,建築精舍,請釋迦說法。祇陀太子也奉獻了園內的樹木,故以二人名字命名。 玄奘去印度時, 祇園已毀。後用為佛寺的代稱。祇園一詞由此來也。

唐以後,祇園這個佛教用語在中國許多詩詞中被廣泛運用。如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祇園興板蕩之悲,沙界積淪胥之痛” ;唐 白居易 《題東武丘寺六韻》:“香剎看非遠,祇園入始深” ;王闓運 《衡州西禪寺碑》:“遊則王國,還則祇園” ; 還有唐杜甫《望兜率寺》詩:“時應清盥罷,隨喜給孤園 ” ;明 唐寅《承沉徵德顧翰學置酌禪寺見招作此奉謝》詩:“今日給孤園共醉,古來文學士皆貧。” 等,都是引用這個佛家典故,將祇園用作佛寺的代稱。

不過京都祇園,卻並不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寺院,而是一段承載京都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街區,遊客來此主要有三方面的參觀內容,即八阪神社、祇園街和花見小路。京都是日本的千年古都,古稱平安京,歷史悠久,景點繁多,這在介紹10月4號參觀京都清水寺與金閣寺時已順作詳解,此篇就不必贅述了。但是,相比之下,祇園是一個佛教文化、神社文化、市井文化、風月文化的融匯之地,因而在眾多的景點中,似乎更受遊客青睞。

八阪神社西大門

二、八阪神社

12點20分左右,88號大巴停靠在八阪神社東面一個大門外的側道上,導遊催促大家快點下車 ,因為這裡不是規範停車點,超過一定時間要罰款的。為了方便大家,車先離開 ,待會在來此接。

順停車之便,我們的參觀路線也就先從八阪神社這個東面的門進入,由八阪神社開始啦。八阪神社建於656年(日本齊明天皇2年)左右,在日本從奈良遷都京都後,其影響逐漸擴大,目前在全國已有有三千多座分社。是京都最有名的神社之一。神社內供奉的神明主要是素戔鳴尊和櫛稻田姬命以及八柱御子神。導遊說當地人都認為來這裡許願很靈驗,不管是戀愛求子、事業前程還是運勢興旺、消災解厄、生意興隆、平安健康等都能如願。看來日本人的信神文化不亞於國人哪。

日本民族的“英雄”觀與我們普遍意義上的英雄觀也有很大的區別,我們崇拜的大都是向善的”忠”且”義”之英雄,像關羽、岳飛、文天祥等,而他們崇拜的英雄“善”或“惡”並不重要,只要這個人做出了超乎常人的舉動,就可成為英雄,而受到眾人崇拜和祭祀。八阪神社的中御座主祭神素戔明尊即是這樣一個典型。在日本的《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描寫的素戔明尊被稱為建速須佐之男命,日語“須佐”本身即有荒暴之義,也就是說是一個怪戾狂暴的神,甚至有些“為非作歹”。但八阪神社的官網將素戔明尊為“日本神話”中最具個性、最具魅力的神。

在日本神話傳說中,也有類似於西方的亞當夏娃,中國的伏羲與女媧兄妹結合創造了人類的神話故事。他們開天闢地的神話始祖,男主人公是伊邪那岐,女主人公叫伊邪那美。同伏羲與女媧一樣(我懷疑,壓根就是根據這個傳說演變的),他們是兄妹又是夫妻,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育有三個子女,素戔鳴尊為最幼子,(其餘兩位就是日本最高神天照大神又叫天照大御神和月讀命)。

《古事記》中記載的素戔明尊又名建速須佐之男、素盞鳴尊等,負責治理海洋。其相貌醜陋但力大無窮,因為思念在黃泉之國的母親伊邪那美而日夜哭泣,由於父親伊邪那岐曾遭到過母親的追殺,非常不高興,因而被放逐。後曾試圖開啟黃泉之國的大門,迎回母親,但未成功。之後又跑到姐姐天照大神的領地高天原胡作非為。”所到之處天地震動,萬物不安”。破壞高天原的田地,填堵灌溉水渠 ;甚至趁天照大神到神宮中新嘗穀物時,爬上屋頂拉屎,然後把天斑馬馬皮從屋頂丟入紡織房,導致織女因驚嚇慌亂中被紡梭刺入陰戶而死。這些行為嚇壞了姐姐太陽女神(天照大神),躲進了天巖戶,使天地陷入黑暗,妖魔到處橫行。逼得高天原眾神共商對策,他們讓舞女天宇受舞神半裸跳舞,引誘出太陽女神,天地才重見光明,並用大石將天巖戶封住。闖下了大禍的素戔嗚尊惹怒了眾神,被拔掉鬍鬚與指甲,再次遭到放逐。

被放逐的的素戔嗚尊離開天界,流落至出雲國,當他行之肥河上游時聽到有哭聲,尋聲而去,發現有對老夫婦在安慰一名少女。詢問方知老夫婦是出雲國守護神腳摩乳與手摩乳,他們原有八位子女,但八岐大蛇年年來犯,他們的七名子女全被當成獻給大蛇的犧牲品。今天八岐大蛇即將到來,因此老夫婦正要將最後一位小女兒櫛稻田姬獻給大蛇食用。聽完故事後,素戔嗚尊被美麗的櫛稻田姬的美貌所打動,提出,只要答應把櫛稻田姬嫁給他,他就把八歧大蛇給除掉。兩夫婦爽快答應。素戔嗚尊用八桶美酒引誘八岐大蛇喝醉的辦法,將其全部斬殺,在解剖蛇尾巴時,發現了一把銳利的神劍,素戔嗚尊將其命名天叢雲劍,作為自己的護身利器。從此,素戔嗚尊娶櫛稻田姬為妻,定居於出雲國,並育有八子。因素戔明尊斬殺八歧大蛇而成了日本人心中的英雄,被八阪神社供奉於中御座主祭神,其妻櫛稻田姬供奉於東御座主祭神,他們的八個孩子,八島篠見神、五十猛神、大屋比賣神、抓津比賣神、大年神、宇迦之御魂神、大屋毘(pi裨)古神和須勢理毘賣命,並稱為八柱御子神,又叫八尊御子,被供奉於西御座主祭神。

在佛教由中國傳入日本後,素戔明尊與佛教中守護“祇園精舍”的牛頭天王合併為一個神明,所以八阪神社又叫“祇園神社”、“祇園社”、“祇園感神院”,久而久之,八阪神社門前的街區就被俗稱為“祇園”。1868年後日本實行了神佛分離,又改名為“八阪神社”。

三、祇園祭

八阪神社有一項大型祭祀活動被稱為京都乃至全日本最大祭奠之一,那就是一年一度的祇園祭。

祗園祭是八阪神社的祭禮,是京都三大祭中最盛大、最熱鬧的祭典,同時也是日本三大祭(祗園祭、東京神田祭、大阪天神祭)之一。因日本神社信徒廣泛,所以是日本人的一個重大的節日。
這項祭祀活動起源於869年,當時因京都爆發了大規模的瘟疫病災,居民把八阪神社內的神像搬出神社,在京都市內巡行,其意義在於祈求潔淨及消除災難。從此這項傳統祭典儀式歷時千年,越過歷史溝壑,戰亂兵燹,傳承至今,成為一個重要盛典。

祭典活動從7月1日開始,整整延續一個月。屆時有浩浩蕩蕩傳統的“山鉾(mao矛)巡行”和“花傘”千人藝妓巡遊,滿大街是穿著浴衣的少女 和盛裝帥男,類似於陝西關中一帶臘八節頂信子的全民參與活動,熱鬧非凡。慶典的重頭戲是7月中旬的“宵山”和“山鉾巡行”。”山鉾”即是一種經過精心裝飾的傳統祭奠花車。14日到16日期間名為“宵山”的前夜節,裝飾在各街區的”山鉾”花車,燈火通明,四處飄蕩著叫“祇園拍子”的節慶音樂;7月17日在京都的主幹道上演的“山鉾巡行”,豪華的遊行隊伍由大約30多輛名為“山鉾”的花車組成。每座花車高達6米多,兩層結構,頂端插有類似長槍的高竿。花車的二層上載著化妝兒童和演奏笛子、大鼓及鉦的藝人,還有各種傳統偶人,十分引人注目。”山鉾”花車上裝飾有特色的紡織物、印染品、雕刻等精美工藝品,故又有“移動美術館”之稱。山車和鉾車組成的豪華隊伍繞行京都市中心一圈,全程約四個多小時。將慶典活動推向了高潮。使京都在整個7月中都沉浸在一種節日的氣氛中。顯示了日本民族的認真、執著、精細、協作精神與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祇園祭一場景(圖片來自網路)

祇園祭一場景(圖片來自網路)

祇園祭一場景,像不像關中的頂信子?(圖片來自網路)

祗園祭海報

祗園祭,山鉾花車國畫

祗園祭,山鉾圖釋

四、祇園街區

出來八阪神社朱柱灰廈的西門樓,便是有名的祇園街區了。這是一段以商業街為核心的頗具歷史記憶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街區。其範圍,東至八阪神社、南至建仁寺、西至鴨川附近、北至新橋通。通常稱為祇園街,簡稱祇園。走進祇園景區,你會被保留完好的江戶時期的京都建築風格和歷史風貌所吸引。古香古色的方型街燈、木格紙窗的町屋建築、特色茶屋、料理餐館和風月場所,濃縮著這個民族的歷史文化、社會宗教、巷間風俗、和意識形態。因而1999年被日本政府指定為歷史景觀保全修護景區。尤其是保留了三百多年的柳巷風月文化特徵是這裡吸引遊客的最大亮點。

這裡最初是由八阪神社的社前町發展起來的,八阪神社的“祗園祭”和這裡求神靈驗的傳說,吸引了八方來客,自然地就在附近產生了許多商鋪,形成一個茶點、飲食、休閒、娛樂的商業區。其中有許多稱為“水茶屋”的店,販賣茶、糰子等點心,供各地來的信徒暫歇、小憩。在這些店工作的女服務生稱為“茶汲女”或“茶點女”。有些茶汲女會用歌曲、舞蹈來吸引客人,效果佳優,被廣泛效仿,成為了一種商業手段。再經不斷推陳出新,促使其形式、種類、內容、品質不斷豐富改進和提高,且逐漸成為店與店之間競爭的招牌。有些水茶屋老闆便用心對旗下的茶汲女進行有計劃的訓練,這就是藝妓文化的雛形。隨著市場的繁榮,一些普通的水茶屋變成了高階料亭,服務人員的分工亦愈趨精細,一部分有才藝並年輕美貌的茶汲女就以專門演出歌舞等形式取悅客人招攬生意,提高競爭力。於是便出現了專門培養訓練藝妓的場所,為有需要的茶屋提供服務,這樣將更有利於經濟效益。一些被稱為“置屋”的專業藝妓培訓中心及從業者便應運而生。至今在東京和京都的一些有藝伎陪宴的高階料亭仍以茶屋自稱。藝妓們除了為客人服侍餐飲外,主要工作是在宴席上以舞蹈、樂曲、樂器等表演助興。祇園也因藝妓這一特殊的群體而成了吸引達官貴客的有名的花柳風月之地。

據京都的有關史料記載,十九世紀中期,祇園町藝妓行業逐漸繁榮,當時有帶藝妓表演的茶屋700餘家,藝伎3000名以上,至二十世紀初期達到頂峰,專業的藝伎人數達到了八萬多名。二戰後藝伎業大為蕭條,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日本的藝伎僅剩一千多人,主要集中在京都,其次是東京。目前祇園還有83家茶屋,有藝伎、舞伎約120餘人。

五、由中國名演員章子怡、鞏俐、楊紫瓊主演的好萊塢電影《藝伎回憶錄》取景地——花見小路

從八阪神社西門出來,過東大路通,有一條向西延伸的街道叫四條通。沿四條同西行幾十米向南有一條幽靜的南北古巷,這便是祇園最具代表性的“花見小路”了。

“花見”,日語意為賞花。花見小路可以直白的解釋為一條賞花的街道。然而此花非彼花,倒是有些我們常說的“十八的姑娘一朵花”之意。實際這裡是有名的藝妓一條街,是全日本最著名、格調最高雅的的花柳風月之地。也是當今為數不多的公開形式的藝伎場所。

走在這條歷史特徵保留完整的花見小路上,你會感受到一種濃濃的京都古韻與歷史滄桑。這條橫貫衹園南北的街道,全長一公里左右,街道兩旁映於眼瞼的是,一間間門面精巧、各具特色的茶屋、料理屋,有不少還是專做懷石料理(取自於中國老子《道德經》“是以聖人被褐懷玉”之句,是一種帶茶道、禪意、慢節奏、用料精的菜品)的高階餐館,其中不乏京都老字號的水茶屋、料亭和居酒屋,以及年代久遠的浴湯和歌舞練場。這些傳統木製的町屋建造風格的宅院,大都是窄而深的建築格局,從街面看只有五、六米寬的門面,但縱深可能是20多米。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物業稅是依房子對著街面的闊度而計算,窄而深的結構會減少經濟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些隱祕感,使來此消費的客人增加了些安全放鬆的心理吧。這些木屋格窗的町屋外面,大都掛著竹質與蠟染布的門窗簾,充滿幽祕色彩。也使這條花見小路多了些神祕和幽玄之感。

關於藝妓生活,未免讓人產生些神祕感,人們容易聯想到舊中國時的妓女。但在日本真正意義上的藝妓與妓女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導遊小潘說,現代的藝妓在日本是一種很光彩的職業,他們賣藝不賣身,個個有過人的藝術造詣,舉止優雅、儀態高貴。她們也可以與自己相愛的人結婚生子,是許多女孩子夢寐以求的追求。然而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藝妓亦絕非易事,琴棋書畫,歌舞藝技,路路都要精通,沒有一番執著刻苦的功夫和千錘百煉的經歷是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藝妓的。

在日本流傳著藝妓的創始人是一位叫阿國的年輕女子,她本是島根縣出雲大社的巫女(即未婚的年青女子,在神社專事奏樂、祈禱等工作),為修繕神社,阿國以歌舞表演來募款。慶長八年(1603年),阿國在京都北野天滿宮的演出大受好評,從此名聲大振。她的表演吸收了當時新穎的舞蹈動作和時尚的豔麗服裝,在表演中還即興加進些現實生活中詼諧情節,成為了當時最領先的表演藝術形式。這種表演藝術,隨著江戶時代以後的歷史變遷,得到了不斷的改進、精煉,從而形成了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由於她們特殊的作息時間和職業特點,使她們在的交際範圍也很特殊,組合內部形成了自己封閉的生活圈子,在公開場所人們只能見到行色匆匆地趕往茶屋,或從茶屋趕回住地的藝伎,她們真實的生活很難被人瞭解,帶著神祕的色彩,這似乎更能激發起人們的好奇心和興趣。因而這條花見小路也成為到京都旅遊的主要看點。

特別是由中國名演員章子怡、鞏俐、楊紫瓊主演的好萊塢電影《藝伎回憶錄》在世界各地上影后,作為電影背景的發生地和主要拍攝地使這條花街“小路”更加名氣大增。

記得我在年輕的時候看過一部反映妓女生活的日本電影《望鄉》,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當時引起了不少的轟動,但是說實話《藝伎回憶錄》在之前還真的沒看過。回國後我專門下載了這部影片看了,影片敘述了一位出身於小漁村貧窮家庭的小姑娘,被賣到京都祇園,成為一名藝妓而歷盡世故榮辱的坎坷經歷。許多場景都是參觀祇園、花見小路中所見到的。該片獲得2006年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三項大獎。影片女主人公小百合的扮演者章子怡憑藉出色的表演才能成為第一位獲得金球獎影后提名的華人女演員。最早出道的名牌藝妓初桃的扮演者鞏俐奪得第77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女配角。此片看後對對祇園、對花見小路、對藝妓會有更詳細更深刻的瞭解。

小路旁刻有花見小路的石碑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