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2016年的夏天去過一次日本,既沒櫻花,也無楓葉,感受到的是火辣烈日和陣陣颱風。今年深秋,有些遐想……希望再次深度探尋一番東瀛的民風和秋色。

大阪道頓堀,上次身體原因,沒有仔細探訪,這次東渡後的第一頓晚餐就是在那裡的一家漂亮小巧的拉麵館投幣解決的。名為拉麵,上排桌的是白菜牛肉粉絲,美味無比。身邊並排還坐著很多顧客,中日歐美的都有,也不記得店名字,真是眾粉如雲。

大阪曾被稱為Tenka no daidokoro- “國家的廚房”,這取決於良好的舊地緣政治。傳統上,從1603年到1868年的江戶時代 ,大阪北面的京都成為了這個國家的首都。由於地理位置原因,京都不靠海,所以不適合成為貿易中心,但附近的大阪完美地符合了這個要求。

品嚐道頓堀的螃蟹是來不及了……

而我自認為大阪用餐的第一打卡地,非這裡的心齋橋與道頓堀莫屬,縱橫街渠,這是一片吃貨天堂,鐵板燒無處不在,其最著名的菜餚是御好燒(捲心菜煎餅)和章魚燒 (章魚丸),還有一蘭拉麵、烏冬面。

當然還有一塊令人垂涎的寶地是在通天塔下的新世界,這裡的章魚燒和其他串燒一家連著一家,價格也都是良心價(後來知道大阪的物價確實比東京要便宜很多),幾乎讓你眼花繚亂,無從選擇!

深夜的通天塔

我這個人幾乎是一天都離不開水果的,而在關西機場被搜走的總得要補充一下,所以來到大阪就像孫猴一樣到處尋覓果品。在大阪的超市看到品相一般的蘋果和橙子論個賣,價格是中國的十倍……還是買了。說實話,好貨不便宜:味道超好吃,是童年的記憶!

迎著朝陽,又看到了通天塔

大阪是在幾年前已經逛過的城市,鑑於對大阪城和海遊館的熟悉,我向同伴做了推薦,自然不同的季節肯定有不同的感受,也許大阪城公園的秋色美不勝收,但我還是選擇了更深度民間的嵐山風景區和沒有去過且嚮往已久的清水寺和有趣的金閣寺。

嵐山的山腰上坐落著我國周恩來總理撰文《雨中嵐山》的詩碑,可惜時間關係沒有機會上山拜謁。但見山腳下的渡月橋雅緻輕盈,橋下的大堰川湍流不息,整片嵐山山坡五彩繽紛,蒼翠中透著深秋初到的金黃與紅暈……

渡月橋別名嵐橋,橫跨在京都嵐山的大堰川上,據說是空海的弟子道昌於日本平安時代初期的836年(日本承和三年)整修大堰川時所建,是龜山上皇因“月亮彎彎像跨於橋上”而命名的。以渡月橋為中心,往上流域被稱為保津川,往下流域被稱為桂川。

嵐山風光

再來說說鴨川,日本因為國土狹小,山不高,最高的富士山也就海拔3700多米,而且是火山,根本沒有可能形成大河流的水源,日本最長的河流信儂川也就300多公里,且經常氾濫,當今時代已經沒有航運價值,而京都地域的三條河,河中不時出現了淺灘礁石與階梯式的小瀑布,也許按國人的說法只能算溪流……鴨川、桂川和保津川分別流淌在京都的城區、鄉野和山地。其中的桂川與保津川實際是一條河,就是那條大堰川。而鴨川則是京都市內的景觀河流,是代表京都一條長31公里的風景河川。這條河流周邊沒有過多的開發和破壞,河水十分清澈,流穿過京都中央。從古代起居民已經住在河流的兩旁,特別是西岸及南岸。有很多外國及本地遊客到此遊覽。來看鴨川並觀賞川溪兩岸的風貌是遊客的嚮往。祗園在鴨川的中央,四周有許多商店提供良好鴨川的景緻,尤其在晚上,河流兩旁有步行徑及單車徑供人鍛鍊及戀人聊天。

京都郊外的鴨川景色

京都鬧市區鴨川上的一座橋樑。

鴨川岸邊的古老民居

讀平安末期日本歌人鴨長明的《方丈記》,開頭寫道:“浩浩河水,奔流不絕,但所流已非原先之水。河面淤塞處泛浮泡沫,此消彼起,驟現驟滅,從未久滯長存。世上之人與居所,皆如是。”江河的水流一刻不休,只是那水已經不再是原本的水了。後又繼續寫道:“繁華京都,鋪金砌玉,豪宅鱗次櫛比、甍宇齊平。無論貴賤,所居宅邸看似能世代流傳,然細加尋訪,可知往昔古屋留存者甚罕。或去歲遭焚,今年重建;或豪門沒落,變為小戶。居者亦相同。雖居處未變,人丁見旺,但昔日相識者,二三十人中僅餘一二。朝死夕生之常習,恰似泡沫。不知生者死者,由何方來,又向何方去?亦不知暫棲此世,為誰煩惱,為誰喜悅?居者及宅邸無常之情形,便如牽牛花上之露。或露墜花存,花雖存,但一遇朝陽,立時枯萎;或花謝而露未消,雖然未消,終挨不過日暮。”

所以踏入京都的那一刻,陽光時隱時現,流淌的鴨川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河岸邊的舊宅民居也是陳年寂寥卻也不失整潔素雅,讓我感到了京都民風的低調平和。

秋色漸入佳境,有很多地方不是景點,也能看到精心呵護的楓樹銀杏。

而在京都東山區的清水寺,我們又看到了另一番絢麗濃豔的秋色。此日正是陽光明媚,藍天白雲,赴東瀛最好的天氣自此開始……

京都作為日本的古都,曾經是日本的文化中心,當下也是傳統大和文化的集萃之地,而政府對京都城市的發展也是相當謹慎,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發展,樓宇的高度也嚴格控制。所以營造了在清水寺平臺(當地人稱為清水舞臺)上觀賞春櫻秋楓的好景緻。

這裡也該介紹一下這座聞名遐邇的寺廟了……

建在京都東區的一座名為東山的山腰上,清水寺不僅是京都極具代表性的景觀,也是日本最有名的寺院。
清水寺相傳是唐僧的第一位日本弟子慈恩大師開創於778年,作為京都最為古老的寺院,名字取於寺內一處清泉,自平安時代起清水寺就開始多次出現在文學作品中。
清水寺也曾被多次燒燬,現存的清水寺是江戶時代重建的。清水舞臺本是為供奉的觀音表演能、狂言、歌舞伎、相撲等傳統活動的地方,現在有重要的集會,也會在清水舞臺舉行,例如日本揭曉年度漢字的時候,就會在清水舞臺直播。

清水寺自1994年以來身為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之一部分,列名至世界文化遺產中。從這裡眺望京都的景色,風景極佳,的確是賞紅葉的聖地,據說春天來賞櫻的更多了。

清水寺的整體建築用材包括這三重塔是以木材為主,卯榫結構,木材大多來自我們的寶島臺灣。外表都是硃紅色油漆,與秋色中紅楓景色完美協調,非常的亮眼。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傳承了中國古代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時代:唐朝。

那個時代裡,中國國家的安定統一達到了空前高度,經濟的發展也在繼承前人財富的基礎上達到了鼎盛,文化藝術也隨之獲得高度的發展。在眾多的文化藝術中,唐朝建築無論從文化內涵還是工藝格局上都進入到一個登峰造極的時期,也對同一時期的日本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夠從這個古建築中看到那個開放且富麗堂皇的大唐……

清水舞臺靠著陡峭的崖壁,由眾多高約12米的139根的木柱並排支撐,舞臺約4層樓高,面積190平方米,410多塊木板鋪成,採用“懸造式”手法,沒有使用一顆釘子。也許你也聽說過清水舞臺是自殺聖地。事實正好相反,在江戶時代,人們認為心懷願望從13米高的清水舞臺跳下去,如果大難不死必定心想事成。據統計共有200餘人真的往下跳了,生還率居然高達85%左右。也許真是菩薩庇佑吧。所以當時跳下去的人是求生而不是自殺!

沿著清水舞臺左側的臺階往下走,即可看到三股不間斷噴出泉湧……

這就是清水寺字面上的來源……音羽瀑布(音羽の瀧)
名字為瀑布,看著像細細的泉水……這就是清水寺名字的由來,自古被稱為“黃金水”“延命水”,喝了可以長壽,現在參拜者排隊用長勺取水,可以修身淨心,致力六根清淨,祈求願望成真。當然看到人太多的地方我都是牴觸的,只是心中默唸而已,用鏡頭記錄了一下瀑布前五彩繽紛的秋葉和熱鬧的人流。

籍由《聰明的一休》中足利義滿將軍的建造,和三島由紀夫筆下的故事,金閣寺也成了遊客們嚮往的打卡地。金閣寺的正式名稱為鹿苑寺,和銀閣寺同為相國寺的塔頭寺院,因為舍利殿的“金閣”外牆全是以金箔裝飾而太有名,一般被稱為金閣寺。

金閣寺二戰前曾被日本政府列為國寶,二次世界大戰雖然沒有遭到盟軍戰火絲毫的毀損,卻在1950年被一位自卑的口吃僧人付之一炬,這些都詳細記載於三島的小說《金閣寺》中。目前人看到的金碧輝煌的寺廟是在二戰後於昭和30年(1955年)重建的。

金閣寺是不能進入參觀的,只能遊走於這座臨水建築的四周觀賞,而這也已經令所有的遊客讚歎不已,除了金碧輝煌的外觀,還有那簡潔洗練的構造,雍容大方的形態……實在讓人過目不忘,這也怨不得那位名叫林養賢的僧人心懷嫉火併決意與之同歸於盡了。

我們經過奈良市政廳前的奈良公園,看見一頭梅花鹿大搖大擺的穿過街道……

途經富士山,這麼好的天,還是要上五合目去看看哦……

日本民族對自己的國家的熱愛是充分表現在行動上的,從沒看到標語口號,媒體上大多的是搞笑娛樂和對政客的批評,從這幾百年來都沒什麼變化的山林空氣和水就可以看出來,地方政府和民眾的努力呵護是如此的出色!

富士山五合目

富士山

日本的料理不多贅述,曾去品嚐過的奈良味樂座的烤牛肉、富士吉的藍屋豬排飯和鎌倉淺羽屋的鰻魚套餐,感覺都很不錯,一位住在日本的老同學推薦我去品嚐江之島湘南海岸的海鮮(Shirasuya,腰越漁港前店),可惜沒去成。至今耿耿於懷!

這上圖的飯店已經記不清,請各位去過的能否提供一下線索……按手機上的資訊應該在京都金閣寺附近。

我們在日本的最後兩天,天氣開始轉為陣雨,按原定計劃我們要去鎌倉的,一天的包車是由來自橫濱的臺籍曹先生領我們去,儘管雨下的不小,但曹先生一直在勸慰我們,下雨的鎌倉有下雨的味道,好話我一般都會領受。

在抵達鎌倉之後,我的確感受了這座小城不一般的感覺。

鎌倉是神奈川縣的一個臨海的城市,一座有近千年歷史的古城。鎌倉興建於公元12世紀,作為當時的政治中心,佛教文化繁榮。鎌倉幕府時代結束後,城市一度衰落,但是保持了相對完好的古建築群。從江戶時期開始,鎌倉作為首都附近的旅遊地又再次興盛起來,近代是文豪喜歡旅居的文化之城。現在的鎌倉是繼京都、奈良後日本第三座知名的古都。平時,鎌倉人流量比京都少很多,且隨時能發現有趣的小細節,適合用隨意的慢節奏體會這座低調而具豐富內涵的小城。

電線密佈的鐵道線,錯落雜亂的小街,遠山朦朧煙雨中,很讓人想起年幼時代的村舍家鄉……

由於不熟悉道路,想去鎌倉江之島站坐觀光電車,錯爬上了那個JR/懸掛式單軌電車的站臺。卻幸運地看到了雨中鎌倉的全景……帶有點粉色系的小城在雨中並不沉悶,還很明快吧。

那座有點歐洲風的三角尖頂就是江之島站……

鎌倉江之島電車站到了。

古樸的站臺,感覺似乎時光倒轉……

信仰一生專做一件事,也許就是日本人提出來的,我從這個站臺感覺出來了。

也許幾十年如一日的執行,並沒有改變這個站臺的格局面貌,除了這個驗票閘機……

遠處的江之島在雨霧中若隱若現……

這裡便是到了鎌倉高校前站。

曾經的海灘在夏日晚霞的映照下,燒烤、游泳和衝浪的景象,在這天公不作美的狀態下,只能在腦海中想象了……

鎌倉高校前站

鎌倉的客人,有很大一部分是來打卡櫻花木道邂逅地的年輕人,也有看了《海街日記》來追尋至親溫情的中年人,這倒令我在雨中也慢慢地嗅到了些許荷爾蒙的氣息,這個充滿了愛意的車站也許真的成就了不少人的終身大事。

來到淺羽屋,當我請那位包車的司機一起用餐,年輕的司機卻羞澀地表示:“這裡太貴不必客氣。我車上有便當,你們慢用好了,要出發請微信我一下,我會把車開過來”。禮貌簡單又實在,印象不錯。

淺羽屋的鰻魚很入味,又很嫩,毫無腥味,滋味不俗。

在鎌倉的鶴崗八幡宮,真的看到了一對新人在舉行儀式。

來到鎌倉,大佛是要必須去拜訪一下的,不僅是祈福保佑,更是想去欣賞一下這尊大佛優美的曲線,感受一番寧靜平和的氣氛。 大佛形樣簡潔清爽,舒適自然,尤以道道清麗緩暢,微微曲彎揚起的衣紋,對應著那靜寂冥思的眼神,令人升起一道無形的親近虔誠敬意。

鎌倉市容

夜幕降臨,回到東京……銀座的夜晚,依舊是燈火通明、流光溢彩,只感覺這已經不是我心目中的日本,至少不是全部,與我同感的不在少數吧。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