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伊豆-天城溫泉鄉 湯本館


湯本館讓我實現了“日本祕湯を守る會”debut。
“祕湯”這個詞,來源於朝日旅行會(朝日旅行的前身)創辦者巖木一二三先生。
一二三,不念“いちにさん”而是讀成“ひふみ”,島國甚至還有這個姓。個人非常喜歡的一位中日雙語作家 新井一二三 日語的念法也是 あたらい ひふ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她的《我這一代東京人》,看完肯定會對銀座有全新的認識。
巖木一二三熱愛溫泉,他發現許多處地相對偏僻、公交不通、與旅行社也沒有合作關係的小溫泉旅館明明有別致的景觀、風物與體驗,卻日漸蕭條。於是設立了日本祕湯を守る會,將這些小旅館結成聯盟,以“祕湯”為共同的賣點,並通過發行guide book等手段進行推廣與宣傳。
當時這些小旅館中,有需要翻山越嶺徒步行走數小時才能到達的、有尚未接入主力電網靠自家發電來維持運營的,沒有固定電話、沒有電視機更是常態。
幾十年過去,這些聽起來頗“原生態”的溫泉宿固然不可能一成不變,繼續與現代電氣文明保持相當的距離,但交通上的確沒有太大的突破。這次住的湯本館,需要從修善寺站前坐半小時左右的巴士,也算祕湯守護會裡交通比較便利的一家了。

日本祕湯を守る會總體來說屬於非常鬆散的組織,祕湯的認定沒有嚴格衡量標準,退出機制亦萬分自由,所有現役會員旅館會在玄關口掛一燈籠,上書“日本祕湯を守る會”,標明會員身份。成員在經營理念上也偏佛系,預定途徑基本就電話/官網(還不一定有)/日本祕湯を守る會官網/るるぶ四種,國外OTA網站全面據否,旅行雜誌基本絕跡。作為結盟組織的日本祕湯を守る會,唯一的會員促銷計劃也就是集stamp,住一家戳個印,集滿10個印,送一晚住宿…… 0202年了都,望天。
天城溫泉鄉位於伊豆半島的天城山之中,北接修善寺,南鄰下田,石川さゆり的名曲《天城越え》,裡面的天城指的就是天城山。
翻過天城山的山道稱為“天城路”,天城路沿途山色溪光絕佳,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前來探訪。除了川端康成,松本清張與梶井基次郎都寫過以天城路為背景的小說。
據說川端康城第一次來天城路的時候還是20歲的大學生(大正7年),那次旅行中他與一位年輕的伊豆舞女相逢。在湯本舘住了一晚後,第二天又在天城峠的茶屋與這位舞女再遇,然後就一起一路往南旅行直至下田。1924年川端康成長居湯本舘,在5號房間寫出了傳世名作《伊豆的舞女》,估計與他年輕時這段故事有著莫大的淵源。

讚美之前先吐槽下湯本舘的官網,那水平就是21世紀初中國大學方方開始電腦普及教育時大學生Dreamweaver初級教程結束後的作業level,不能再高了!以至於我三番四次糾結要不要換家溫泉旅館住宿。
不過也要感謝官網的樸實剛健,讓整個旅行充滿了意外與驚喜。

湯本舘最令人驚喜的就是它的露天溫泉。
與大多數開了一面、頭頂無完全遮蓋、有點眺望景觀就號稱“露天溫泉”不同,湯本舘的“露天度”滿點。就是山間溪谷之中用石塊砌出來的一方小池,天地為幕,立於其中時,能感覺山風從四面八方湧來。當然,稍遠處有一竹籬牆,以精妙地角度遮擋可能來自遠方建築的視線。
出生以來,還是頭一回如此赤條條地擁抱自然,各中滋味,難以言喻。
房間在主建築一樓川側,房型為和室8畳踏み込みの間4畳,三人同眠並不覺得侷促。尤其愛靠窗座椅上的葛優癱時刻,縱是深夜,也有流水聲潺潺,時刻提醒你身在桃源。

川端的書房按原樣保留著,題字各有故事,主人家很耐心地陪坐良久,一一解釋。
建築雖經檢修,可佈局依然維持了舊時代的原貌,川端在樓梯上託顎沉思的照片就掛在樓梯盡頭的走廊牆上,無聊如我們,興致盎然地開展了川端三三的cosplay大賽,收穫槽點滿載的照片一堆。主人家含笑路過,一副見怪不怪樣子,想來在我們之前,已經有島民發過同樣的神經。

相比於在長野、山形住過的2W+/人的溫泉旅館,餐食不算特別豐盛,但鯰の塩焼き、黒毛和牛の陶板焼也算cover了海の幸、山の恵み,一整套下來說扶牆出誇張了點,即使男士的食量飽食也毫無問題。

作者:安德利凱莉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8389848.html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