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很久沒有寫遊記了,有了孩子以後,變有的些懶惰。每次出行前習慣到馬蜂窩來看些攻略,發現自己幾年前寫的東西還在幫助著一些朋友,也喚起了不少對往日出遊的回憶。藉著這次和小學同學一起出遊日本的機會,把遊記重新寫起來。

出行,冥冥中的安排

從臺灣回來以後,老婆對於日本的想法有了改變,從絕不打算去,到考慮可以去看一下。機會在2020年初突然到來了,只不過準備去日本的不是她,而是我。幾位小學同學:MM、BX、LCY以及BX的朋友LJ計劃去日本,因為3位媽媽各自帶著孩子,只有LCY1位男生,他於是問我想不想一起去,這樣他在旅途中也有個伴兒。
徵得老婆和女兒同意之後,我1月17日從新加坡飛關西與同學們匯合。這是我第一次去日本,在網上提前做了些功課,也在一起出行的小夥伴兒群裡分享和交換了不少資訊。幾位同學中,MM和BX是日本的常客,對於行程、景點、藥妝店都十分熟悉,LCY曾經在日本學習工作,日語流利,這樣的多人組合,可以說是無敵了。為了確保大家都能和家人一起過春節,我們往返的時間只有7天,但是行程安排的十分合理和科學。考慮到初次到日本的我和LJ的觀光要求,以及女生們想吃神戶牛肉,泡有馬溫泉,買買買的物質需要,我們的行程確定為關西機場進出,在神戶的酒店集合,遊覽神戶的北野異人館區,吃神戶牛肉,去有馬泡溫泉,然後去京都,最後到大阪。我喜歡歷史和古蹟,所以會在京都多停留一天,之後到大阪和大家匯合,而先去大阪的LCY和女生們,正好利用早到的一天買買買。
因為路途最遠,雖然和國內出發的小夥伴兒幾乎同時離開家,但是我是最晚到達關西機場的。走出機場已經是當地時間晚上6點鐘,這時早到的他們已經在神戶逛了小半天兒的奧萊。從機場順利取到預訂的ICOCA卡,充值後按照“換程案”APP給出的建議,乘坐火車和地鐵向神戶的酒店出發。在日本搭乘公共交通,我主要使用了“換程案”和“google map”兩個APP,百度地圖偶爾用一下,主要是我發現有時候google map在地圖中標識的公交車換乘站在十字路口的中間,讓人一頭霧水,而百度地圖在公交車站位置方面標識的更準確。來日本前,看到很多人說日本的鐵路很複雜,我感覺實際情況看還好。“換乘案”和google map都能把上下車站名,站臺號,中間間隔車站的名字數量,以及所乘車輛進站和出站的時間標識清楚,只要仔細觀察,一般不會出錯。這其中我認為還有一個小小的竅門,就是按照APP裡面標識的時間上下車,一般就不會坐錯車和下錯站。日本公共交通,不管鐵路,地鐵還是公交車都十分準時,我從關西機場到神戶酒店的路途中使用這個方法,中間換乘了兩次,時間和APP中所顯示的完全吻合。

壽喜鍋和泡腳池

因為下飛機就和小夥伴兒保持著微信聯絡,在我快到時,他們告訴我已經先到附近吃壽喜鍋了,隨後兩天在京都為我們提供包車服務的司機兼地陪徐哥正在酒店門口等我。從酒店開車幾分鐘就到達了小夥伴兒吃壽喜鍋的餐廳,當我在餐廳樓下看到二層玻璃窗中透出的他們的身影的那一刻,心裡特別興奮。

這裡是徐哥推薦的本地人餐廳,壽喜鍋食材優良,新鮮的牛肉在放過醬汁的鍋中簡單翻炒後沾生雞蛋一口吃下,心都醉了。吃了一天單調的飛機餐,遇到如此的美味,怎能輕易放過,我很快把一份壽喜鍋吃個精光。聽說,他們9個人也才吃了兩份而已


。陪我吃完,大家抓緊時間前往預訂的酒店,因為酒店的頂層有一個可以邊泡腳邊聊天邊看神戶港夜景的區域,大家對它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我們預訂的溫泉酒店,和國內的權金城類似,在辦理入住手續的接待大廳,酒店準備了免費的浴衣。換好浴衣後可以在酒店的各個區域行動,一點兒也不感覺寒冷。我們在房間放好行李後到酒店頂樓匯合,露天平臺望向神戶港口的方向,高大的落地玻璃窗和立柱分隔出一個區域。中間的地面上是一條長長的溫泉水溝,大家坐下來,把腳泡在裡面,看著窗外的神戶夜景聊天。為了減少玻璃的反光,這個區域的燈光很暗,拍照有些困難。好在我們人多力量大,8、9部手機的手電筒一起點亮,年輕的孩子給媽媽們設計拍攝的姿勢,其它人負責找位置打光。其間,幾個日本男孩子也來這個區域照相,在請我幫他們拍完合影,用英文說謝謝時,我感覺他們的舌頭確實有點硬


。除了這個溫泉泡腳池,酒店9層還有一個更大的溫泉澡堂,因為時間太晚我和LCY沒有去,把對日本公共澡堂的想象留到了第二天要去的有馬溫泉。

嘿啦啦嘿 各有所愛

坐了一天的飛機,又用溫泉水泡了腳,晚上我睡的很香。第二天早上7點鐘自然醒來,沿襲的還是馬來西亞的生物鐘(大馬時間早上6點)。去酒店餐廳吃早餐,是西式和日式兼具的風格。吃早餐的日本人居多,每個人先在托盤裡放好各式的小盤,再把不同種類的食物放在各式的小盤裡面。我覺得這樣的方式不會有什麼浪費,因為每一種食物一次都盛不了很多。日本人愛吃米飯,但沒有炒菜,配著米飯吃的主要是味增湯,冷盤,天婦羅,雞蛋羹。餐廳的座位分普通餐桌和席地而坐的榻榻米,周圍的日本人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坐著吃喝,時有說話但聲音都不大,也有一個人邊吃喝邊看手機的,整個餐廳十分安靜。
9點半鐘徐哥準時到酒店接我們,今天計劃的主要景點是北野異人館區和有馬的溫泉小鎮。MM要去日本最大的黑社會山口組神戶總部溜達一圈,希望偶遇幾個日本黑道大哥;幾個孩子想在一家專賣匡威的網紅店買鞋,這兩個地方離酒店都不太遠,首先滿足她們的願望。
山口組神戶總部在一條不起眼的小街兩邊,房屋和周圍的一戶建相比氣派不少。最明顯的不同在於院子外面架設著不少的攝像頭,這在日本其它地方很少見到。敲門進去參觀當然不可能,花臂紋身的黑道大哥也不見蹤影,我們在門口拍了照片,MM、BX和旁邊緊臨的專為監督山口組的特別警戒所合了影,也算是到此一遊吧。

賣匡威的小店11點鐘開門,門臉不大,鞋的花色很多。每一雙鞋都拆掉鞋盒直接放在架子上供人挑選,因為很多款式只在日本銷售,幾個孩子挑的不亦樂乎。LCY的兒子這次沒來,但是也通過照片讓他爸選了一雙限量款帶回中國。

我們停車的路邊有一家商店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招牌上寫著『統炮火藥商』,統炮是指賣槍嘛?我、LCY和徐哥一致決定進去看看。店主人是位上年紀的老人。店裡的牆上掛著幾個熊頭鹿頭的裝飾,中間一張工作臺,上面隨便的放著些不知道做什麼用的工具。旁邊兩側是落地的金屬捲簾,並沒有看到槍的影子。徐哥和LCY用日語和老人攀談,我們沒有猜錯,這裡確實是一家槍店,但是槍在哪裡呢?說話之間,老人把工作臺旁邊的金屬捲簾向上拉起,WOW,原來後面是兩個大型的玻璃展櫃,裡面立放著幾十把不同長短和顏色的獵槍。很多槍上都掛著寫有名字的吊牌,應該是標明瞭槍的主人。老人講,在日本經過審查和考試可以拿到槍證,然後可以買槍,買槍的用途主要是狩獵。看出我們的好奇,老人不但主動講解日本和槍支相關的知識,還在我們準備告辭時主動詢問我是否想要拍照(看到我手裡拿著相機)。這是我此次日本之行中接觸到的幾位日本人中的一位,我感覺到的是友好和尊重。

各自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后,大家出發前住第一個景點——北野異人館區。出發之前,MM想冒顆煙。日本戶外吸菸需要在指定的地點,但我們停車的街上沒有,於是徐哥把車門開啟,讓她坐在車上,這樣就不算是戶外了,這個主意挺酷吧。

北野異人館區是十九世紀日本對外開放後外國人在神戶居住生活,工作娛樂的區域。這裡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別墅,佈置風格因房主的喜好、國家和用途各不相同。我們參觀了其中比較著名的兩個:風見雞館和萌黃館。風見雞館是德式建築,大而氣派,因為屋頂的鐵製雞型風向標得名;萌黃館相對較小,但細微之處透著精緻,原本是美國的領事館。雖然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但因為維護的精細,那些看似隨手擺放的傢俱,被風輕輕拂動的窗簾,好象在說,它們的主人剛剛才離開不久。

風見雞館和萌黃館旁邊的高臺階上,是北野天滿神社。因為臺階太高,只有MM,她女兒和外甥女,LCY和我爬了上去。這座神社對於小夥伴兒還是有些特別的意義,因為它供奉的是日本的“學識之神”菅原道真。MM和BX的孩子今年6月都要參加中考,拜一拜最有智慧的學識之神,說不定就靈驗了。

MM的女兒和外甥女在神社求完『水詩籤』,也到了午飯時間。想著下午泡溫泉是個體力活兒,午飯不能將就,正好去吃神戶牛肉。賣神戶牛肉的餐廳不少,但是能同時坐下10個人的並不多。最後選了一家,大家吃的都很滿意。有一道生牛肉刺身,老闆娘反覆推薦,試了一下,果然味道鮮美。徐哥說,這樣的刺身必須一口吃下,在之前吃壽喜鍋的牛肉沾生雞蛋以及後來吃回轉壽司中幾個特色壽司時他也說了同樣的話,於是,“一口吃下”和“忒嘍著吃麵”成為我對日本飲食最深刻的記憶。

吃完神戶牛肉,我們前往有馬溫泉小鎮。有馬是日本著名的溫泉地區,戰國時期的大名和武士經常來這裡泡湯。MM已經提前做好了溫泉的功課,來到有馬,我們直逩最有名的“金之湯”。金之湯因為溫泉水成金色得名,價格親民,是遊客到有馬泡溫泉的首選。剛到金之湯的時候,看著排了幾十人的隊伍,我心中懷疑是否要等很長的時間,後來發現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金之湯的溫泉水溫度很高,能在裡面泡上15分鐘已經非同常人,加上前後沖洗換衣服的時間,每個人在裡面待的都不會太久。在日本,泡湯時每人都要準備一塊毛巾,毛巾最好不要放入溫泉水中,所以我們看到的電影和漫畫中,男人都把毛巾頂在頭上。女生們也是一樣的嘛?不知道


。徐哥後來的介紹,日本一些地方還保留著男女泡池只隔一個用繩子拉起的布簾,高處坐個收費的老頭或老太太的『錢湯』,可惜我們這次沒有機會去領略。不過,在我們泡溫泉的過程中,確實有一位老太太進來打掃衛生,在一大群光著屁股的男人中走過,不時提醒客人注意些什麼,讓BX的兒子驚訝不已。在我們泡溫泉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件事情,進入金之湯的大門都要脫鞋,就在大家脫鞋存鞋的功夫,徐哥脫下來的鞋卻不見了。大家找來找去,還動用了店裡的監控,一直都沒有找到。就在大家泡完溫泉,徐哥放棄希望,準備穿著店家贈送的拖鞋開車送我們去京都的時候,他的鞋又奇蹟般地出現在脫鞋的地方。大家分析應該是有人穿走後又送了回來,但是中間間隔很久,這位哥們兒走了多遠才發現自己錯穿了別人的鞋子也是馬虎的可以。

從金之湯出來,在有馬小鎮轉轉,出發去京都時天已經黑了。我們趕上的交通狀況不錯,40分鐘就到達了京都的住處。這是我提前在網上預訂的一戶建民宿,對於我們9人小夥伴兒來說,這樣的房子分中有合,閤中有分,十分適用。我和LCY一人一間,住在一層,BX和LJ兩家,MM一家分住二層的大和室和大臥房。放好行李大家外出熟悉周邊環境,途中,我們路過了兩間寫著“立吞”字樣的酒館兒。根據之前做的功課,這是日本人下班後站著喝酒的地方。因為看到裡面密密麻麻人很多,女生們對喝酒又沒有興趣,大家就沒有進去。我和LCY約著第二天單獨再去,沒想到卻成了這次旅行中的遺憾:第二天再去時發現兩家“立吞”全都休息,而第三天大家離開京都,我一個人去也就沒有什麼意思了。發現兩家休息的時候,我和劉春雨感慨:“立吞”就象當年錯過的女孩兒,你以為只是一個轉身,沒想到就是一世的永不相見。這當然是句玩笑,錯過“立吞”沒有這麼嚴重的後果,但是寫這篇遊記時正好看到NBA球星科比因直升機失事去世的訊息,想做什麼還是早些去做吧,誰知道上帝會不會在明天就把屬於你的那扇門開啟了呢。

校舍探險 & 古蹟參觀

到京都的第一晚,我們去了著名的伏見稻荷神社,因為是晚上,人並不多。看了太多千鳥居的照片,真正看到的時候就沒那麼興奮了。多虧徐哥的指點,我們從千鳥居相反的方向看過去,可以看到刻在每一個鳥居立柱上面的捐贈者的名字,一列一列,很是工整。因為千鳥居中只有微弱的燈光,所以拍照時,“造型組”和“打光組”又統統上場,連番的折騰。

在京都的第一天,主要是遊覽古蹟和寺廟。第一次來日本的LJ在女兒和所有女生的鼓勵下全天穿著和服。MM和BX以及三個女孩因為之前已經穿過幾次,這次沒有穿,對於我和LCY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小小的遺憾


。利用LJ穿和服的時間,其他人去二年阪和三年阪逛街,感覺這就象把南鑼鼓巷搬到了小丘陵上,雖然是京都著名的打卡地,但商業化的東西我並不喜歡。MM和BX推薦我給老婆買了手信手工皁,等到穿好和服的LJ,我們前往著名的金閣寺。

去金閣寺的路上,徐哥帶我們參觀了一幢京都大學的宿舍樓,據說這裡出了好幾位諾貝爾獎得主。因為宿舍樓已經上百年,太過破舊,學校希望拆掉它,可是有些學生偏偏喜歡它的情懷,在這裡當起了釘子戶,養雞做飯,招募舍友,自得其樂。還因為學校準備起訴他們,在宿舍區外的路邊貼出大字報吸引公眾的注意。雖然徐哥之前已經和我們介紹了情況,但是當我們親眼看到如此破敗的宿舍樓,以及樓道內外散亂的雜物時,還是十分的震驚。如果不是看到有人做飯的食堂,樓外咕咕叫的公雞母雞,以及樓門口擺放的各種鞋子和招募舍友的黑板報,真的很難想象這裡會有學生居住。我想在心裡我們都問了自己同樣的問題,如果自己考上世界聞名的京都大學,會選擇住在這間宿舍樓裡嘛,答案估計是No吧。所以,我們成為不了諾貝爾獎得主,因為從骨子裡他們就不是凡人。這樣的宿舍樓雖然不利居住,但是對於參觀者來說,卻是很好的探密和拍照地點。陽光從長長的走廊盡頭照射進來,彷彿開啟了一條時光隧道,將我們帶回到20多年前的大學時代甚至是更早的童年。在這裡徘徊良久,大家意猶未盡,於是前往京都大學學生餐廳用餐。餐廳和國內大學的沒有什麼兩樣,不同的是結賬時不需要使用專用的結算卡,用現金就可以,這讓我們這些參觀者感覺很方便。學生餐廳免費提供茶水,餐食價格比外面便宜。用餐結束後不需要自己刷盤洗碗,只要把托盤放到指定的傳送帶上就可以了,這和北京宜家的餐廳是一樣的。

金閣寺和龍安寺只有我和LJ沒去過,我們去參觀的時候,其它小夥伴兒去逛了超市和藥妝店。金閣寺的金閣和龍安寺的枯山水都很漂亮,又各有特色。特別是枯山水,在房屋外圍環廊上席地而坐,注視著由15塊石頭,白沙和苔蘚組成的融入了山水畫意境,於無池無遣水處立石的“畫卷”,想象無名的大師設計它時的心思和『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的中國傳說,心中禪意綿綿。在京都參觀了幾座寺廟之後,我感覺每一座日本寺廟都可以停留半天甚至更久,因為每一座寺廟中都有一些景物可以讓你坐下沉思許久。以後,如果時間充裕,我考慮在日本旅遊中在寺廟中借宿,這也是一種自我的修行。

在龍安寺外,我買了名信片,準備晚上寫好後寄回馬來西亞。這是我旅遊中一直的習慣,過幾年拿出來看著去過地方的名信片,記憶就回來了。
晚上,我們去了白天曾經去過一次的安井金比羅宮,這裡是京都有名的斷緣寺廟。所謂斷緣,並不單指斬斷男女之間的情緣,也包括和困難,疾病,貧窮等孽緣的分開。之所以白天去過晚上又去,是因為白天排隊斷緣的人實在太多。斷緣的過程並不複雜,用寺廟提供的紙張寫上想斬斷緣分的事物,貼在一個象馬形狀的碑上後,從碑下面的洞口鑽過去再鑽回來就可以了。如果希望孽緣斬斷的更加徹底,可以用木牌把為什麼要斬斷的理由記錄下來,掛在旁邊的架子上,再敲幾下佛堂前面的鐘,就可以等著自己的願望實現了。那些寫滿不同斷緣理由的木牌,背後都是一個一個真實的故事,如果時間允許,你可以逐一想象寫下這些文字的是怎樣的人物,遇到了怎樣的事情。有人寫,和凌霸自己孩子的學生斷緣;有人寫,和不開心的工作與老闆斷緣;還有人寫,讓疾病的痛苦和自己的親人斷緣……珍惜我們眼前一切的美好吧,享有它們是我們最大的福氣,對很多人來說,這並不容易。

嵐山風月

大家一起在京都的最後一天,我們去了嵐山,這裡有著名的竹林小路,小火車和天龍寺。1919年,周恩來總理在日本留學時也曾經到嵐山旅遊,並留下了《雨中嵐山》詩。走過竹林小路,看罷篆刻著《雨中嵐山》詩的紀念石碑,女生們繼續逛街,我和LCY去參觀天龍寺。

天龍寺,同樣以庭院聞名。它是由日本著名的造園名家兼得道高僧夢窗疏石在其晚年修建的。單憑“夢窗疏石”這個名字,不當個造園名家都說不過去吧


。因為庭院優美,天龍寺可以單獨購買參觀庭院的門票。我和LCY都是第一次來,機會難得,購買了參觀庭院和多寶殿的套票。多寶殿裡重要的文物是供奉著的後醍醐天皇、達摩像和雲龍圖。其中的達摩像怎麼看都象日本動畫片中的人物,不知道作者受到了怎樣的影響。大方丈和連線多寶殿的長廊是不錯的拍照地點,如果不買套票就無法到達。

參觀完天龍寺,我們和MM一家匯合。她們這段時間在一家咖啡館擼貓頭鷹——好幾只不同品種顏色的貓頭鷹近距離供客人撫摸拍照,大小姑娘玩兒的不亦樂乎。在又渡人又渡月的渡月橋,我們接上BX和LJ兩家,前往我當晚在京都預訂的酒店放行李。這家酒店是我在agoda碰巧看到的,4星標準帶溫泉泡池,一個標準間只要300多人民幣,小夥伴兒都說我佔了大便宜。
放下行李,大家往大阪出發前,把我放在祇園附近的小巷。祇園是舊時京都最繁華的地方,相當於現在北京的世貿商圈。這裡也是藝伎們工作的地方,走在祇園的花見小路,一間間獨立的一戶建,大多是餐廳和茶屋。至於哪家提供藝伎服務,從外面是無法而知的。最想看的藝伎表演在我去的這個晚上正好休息,於是在穿行了幾條小巷之後,我轉去祇園路口的八阪神社。八阪神社擁有日本最大的祭祀活動『祇園祭』,也是京都香火最旺的神社,供奉各種大神,保佑平安,健康,愛情等等。在這裡,我偶遇一位藝伎打扮的女子陪同一名男子在神社參觀。這是我在祇園地區見到的唯一一位藝伎打扮的女子,從兩人的關係上看,應該是男子花錢聘請的。現在全京都真正的藝伎不過100名左右,按徐哥所說,她們只在茶屋服務,輕易不會陪同客人外出,所以在八阪神社看到的這位到底是真是假,也不好說。不過,畢竟物以稀為貴,又是在最應景的祇園地區,所以他們的出現還是吸引了大量遊客的目光。

八阪神社距離我的酒店並不太遠,於是我決定溜達著回去。日本的治安很好,象我這樣隻身一人揹著相機,走在街上並沒有什麼問題。根據google map的指示,我沿著一條無名的小河邊走著,河的另一邊是一排房子的後窗。這排房子的前面有一條寬闊的主街,所以房子基本上都是餐廳和酒吧。在大大小小的後窗中,不時可以看到觥籌交錯的熱鬧場面。

回到酒店,我先洗了個舒服的熱水澡。之前我和LCY住的一戶建一層,洗澡間和衛生間在走廊的另一邊,空調吹不到,溫度比較低,擔心感冒的我就沒有洗澡。做好後一天自由行的功課,整理了前幾天拍攝的照片,我就美美的休息了。同樣的時間,到大阪的小夥伴兒在吃了一頓比中午吃的很棒很滿足很開心的回轉壽司還貴的炸雞後,開啟了大阪購物模式。

用腳丈量 用心體會

我在京都自由行的景點是二條城、京都國立博物館、東寺和京都鐵道博物館。其中,東寺除了有日本現存最高的五層木塔之外,在我參觀這天營業的東寺弘法市集也讓我十分期待。
當我到達二條城時,發現遊客並不太多,瞭解後得知,當天二條城中的重要文物二之丸御殿不對外開放。但是既然來了,就先參觀庭院吧,御殿可以留在下次。從在京都遊覽的第一天開始,我就知道這是一座我會再來的城市,有太多值得慢慢觀察和玩味的東西。

二條城中發生的最著名事件就是1868年最後一代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將“大政奉還”給明治天皇,從此幕府時代結束,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和後來參觀的大阪城一樣,二條城是日本歷史的見證。這樣的景點在日本留存著不少,有大有小,這讓我驚訝和佩服:日本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和失敗,在重建的時候還努力將這些歷史古蹟儲存下來,相對中國很多城市建設時大刀闊斧地把舊城夷為平地,其對於文化的思考和傳承是完全不同的。現在的北平(北京),金陵(南京),長安(西安),建起了同樣的高樓大廈,我們小時候的街道已經找不到了,何況更遙遠年代的文化和精神呢。

京都國立博物館,目前只開放平成知新館,明治古都館因為防震改造關閉中。即便如此,一個三層的博物館我也參觀了半天的時間。沒有孩子在身邊,可以很仔細的觀看,陶瓷,繪畫,染織,漆器,每一件展品都是精品。其中有一個讓我驚詫的故事:在介紹漆器的展區,提到日本漆器行業中有一個重要的家族,世代製作,出品過無數的精品。這個家族的產品多次被皇族和權貴定製與收藏,其中有的精品,製作過程長達幾十年之久。就是這麼輝煌的一家企業,在某一年的某一時刻,因為其傳人認為無法再保證原材料的特性和產品質量而毅然決然地永久停業了。這是我想不通的事情,難道不能因材而變,採用其它的工藝,或者向顧客解釋和說明嘛?為什麼必須停業,這是基於對自身產品多麼高且苛刻的要求而做出的決定呀。從這件事我聯想到徐哥在介紹日本民族時提到他們內心中有強烈的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思想,當認為自己的行為可能給別人添了麻煩,就會感到不安。也許這位漆器世家的傳人認為原材料的變化導致產品質量發生變化,會給使用的客戶造成麻煩,所以才下此決定吧。這幾天正值武漢肺炎流行,各國紛紛從中國撤僑,日本一位負責撤僑的工作人員自殺身亡。據分析,他的自殺可能和在日本撤回國內的僑民中發現4例確診患者有關,這大概也是覺得自己工作的疏忽給別人添了麻煩的極端例子吧。我想,如果身邊的人時刻都有著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想法,社會是不是會變得更加美好呢。

話題扯遠了,日本和中國有太多相似卻又不相同的東西,難免讓人對比和聯想。還是說說另一個相似的事物——市集吧,也是我的第三站景點:東寺。
東寺有日本現存最高的五層木塔,它是京都一張美麗的名片。每月21日在東寺舉辦的『弘法市』深受京都人喜愛,擇日不如撞日,我怎能錯過這樣的機會。在東寺門前的公交站一下車,馬上就感受到濃厚的市集氣氛,很象我們春節廟會時的龍潭湖。日本市集上有許多賣吃喝的攤位,章魚丸,銅鑼燒,各種叫不上名的小點心,甚至還有糖葫蘆。有一種賣酒的攤位,國內沒有。賣清酒,賣啤酒,或者賣叫不上名字的日本酒。除了酒,這樣的攤位還售賣下酒的小菜。攤位後面搭著一個涼棚,裡面擺放幾排長凳,有些顧客買完酒和小菜直接坐在後面的長凳上吃喝,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也給賣家做了活廣告。
除了吃喝,市集上賣其它物品的攤位也很多。一些專賣布料,新舊和服的攤位,吸引很多中老年的日本婦女在這裡挑選。有幾個攤位專賣松樹樹枝,一把把捆好,標著價格,不知道是用來祭祀還是用來裝飾。賣二手貨的攤位一般都是席地而設,佔地面積大,賣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從武士刀,舊鐵壺,到老相機,茶杯茶盤,甚至洋娃娃,舊改錐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出售的。我發現這樣的攤位日本人看的並不多,不知道是不是和北京的潘家園一樣——水太深。有個賣舊書和畫報的攤位前高高掛著一幅半裸露點的女模特海報,對,它提醒了我,這裡是日本。

遛遛達達逛完市集,我接著去參觀東寺的木塔、金堂和講堂。這座五層木塔不讓進入,只能從外面參拜不同方位的四位菩薩。看著塔前的日文介紹,我連蒙帶猜的明白,木塔中間有一根從底部直通塔頂的木柱,這樣的結構可以吸收能量,所以它從未因地震而倒塌過,到是因為雷擊失火被燒了4次,現在的木塔是在1644重建的第五代。東寺的金堂和講堂裡面供奉著不同的菩薩和如來,形成一種叫做密宗立體曼陀羅的結構,但具體有什麼含義我真的不懂。

從東寺出來,我步行前往最後一個景點:鐵道博物館。前住鐵道博物館的路上,經過一個街心公園,看到一些放學的日本學生在那裡踢足球,練習集體舞。這個場景和馬來西亞差不太多,但是在國內應該很久都沒見過了。
想去鐵道博物館,因為那裡展示著日本歷史上全部各型別的火車,從最早的蒸氣車頭,到最能代表日本高速鐵路技術的新幹線,還有1比1複製的新幹線駕駛模擬器。到達鐵道博物館的時候,發現距離博物館下班還有不到1小時,想著晚上還要趕到大阪和小夥伴兒匯合,時間不夠充分的參觀,索性就把它留在下次和女兒一起吧,這樣的博物館,小孩子是一定會喜歡的。

做好決定,我回酒店取上行李後前住京都火車站。乘車前,在火車站樓上的拉麵小路我吃了到日本後的第二碗拉麵。拉麵是日本的特色,之前我們在這個拉麵小路中的一家吃過一次,但是那家拉麵的味道不好,面硬,湯鹹。這次我換了一家,味道比第一次好了不少。後來我在大阪吃了丸龜制面,那是我吃過的三家拉麵裡最好的。聽說在北京丸龜制面也有分店,回去我要嚐嚐是不是一樣的味道。

大阪 購物街角的居酒居

我從京都到大阪乘坐的是JR京都線的新快速。顧名思義速度確實很快,不象我從關西機場到神戶時坐的XX急行,聽著叫急行,以為很快,沒想到只是中間個別車站不停罷了。
從大阪南波一出站,我就知道大阪是和京都完全不同的城市,如果京都是穿和服的貴婦人,大阪就是穿露臍裝熱褲的美少女,空氣中飄散著各種荷爾蒙的味道。大阪的民宿是劉春雨的同學開的,距離黑門市場不遠,鬧中取靜。除了因為是多層公寓隔成的很多單間,大家不方便在一起聊天之外,一切都不錯。特別是民宿與黑門市場、高島屋以及滿街藥妝店的距離,可以讓喜歡購物的女生們,放下上午買的東西下午繼續買,放下下午買的東西晚上繼續買,放下晚上買的東西夜裡繼續買……多開心呀。
當我到達民宿的時候,LCY剛剛陪MM一家購物歸來,因為已經各自吃過完飯,又有在京都錯過“立吞”的遺憾,我和LCY決定在周邊轉轉,看看能否找個喝酒聊天的地方。我們從民宿出發漫無目的走了十幾分鍾,還真在路邊發現了一間小小的居酒屋。猶豫片刻,也許是我在京都對他發過的感慨起了作用,LCY決定就去這一家。拉開門,裡面有一個L型的櫃檯,老闆娘看起來快40歲的樣子,正和一個穿白毛衣的青年在櫃檯外並排坐著吃喝聊天,一看就是老相識。看到有客人,老闆娘走進櫃檯裡面招呼我們。之前LCY說日本現打的生啤酒味道很好,所以我們直接要了兩杯。老闆娘用掛著冰霜的杯子從生啤機裡打酒出來,金黃色的酒液上面浮著一層不薄不厚的奶白色泡沫,看著就好喝。就在我們打量杯中啤酒的時候,老闆娘又用小盤給我們每人盛了兩種小菜。用日語說了句請慢用之後,她出走櫃檯繼續和白毛衣聊天。我和LCY吃著小菜,喝著啤酒,天地海北的聊著,這正是日本居酒居的調調。到日本後,LCY一直努力找機會複習他的日文,現在有酒有菜,氛圍也好,於是他開始用日語和老闆娘、白毛衣聊天。考慮到我的的感受,大家聊天中間穿插著英文。簡單聊過我們從哪裡來,來日本幾天,去過哪裡之後,居酒居的門再次被推開了。這次進來的是一位和我們年紀相仿的日本大叔,旁邊跟著一位年青的日本姑娘。從和老闆娘打招呼的情況看,他們應該也是這裡的常客,LCY告訴我,老闆娘誇了那個姑姐越來越漂亮。他們進來以後,小小的居酒屋就被填滿了,再沒了下腳的地方。看到我們不象是本地人,日本大叔用英文和我們打了招呼。LCY用日語回覆了他,並介紹說自己來自北京,我來自馬來西亞。我們繼續用日語英語聊天,日本大叔說她旁邊的姑娘26歲,說這話的時候明顯有點得意,我們於是知趣地誇讚她年輕漂亮;他又說自己曾經在菲律賓工作了3年,我就說你很棒,因為菲律賓的條件遠沒有日本這麼好……聊了一會兒,我和LCY又要了第二杯啤酒。本想繼續使用之前的杯子,沒想到老闆娘執意給我們換上新的掛著冰霜的酒杯。大概這樣的酒杯盛滿新打出的啤酒口感才是最好的吧,我心裡對日本人的服務意識又多了一份敬佩。和四位日本朋友聊了一會兒,我和LCY決定回酒店休息,和他們拍了合影,打過招呼,我們走出了居酒屋。就在我們出來的時候,一個看似剛剛下班穿著職業裝的男子正向居酒屋裡張望,大概是想進去喝一杯又看到地方狹小怕沒有位置。LCY用日語和他說了一句什麼,我想大概是“進去吧,很好”的意思。我之所以會這麼想,因為在後面的幾天甚至回來的這段時間,LCY會經常和我說起這次居酒屋的經歷。話說,用這樣的方式瞭解異國文化,誰又會不喜歡呢。

四天王寺和大阪城

到大阪的第二天,我繼續按自己的計劃參觀景點,LCY先和我參觀四天王寺,之後回去給採買的女生們做翻譯。
四天王寺是大阪著名景點,在這裡我們又趕上一個市集。因為在京都LCY沒有看到市集,四天王寺市集很好的給他補上了日本遊中的這一課。由於主要逛市集的緣故,四天王寺的建築並沒給我留下特別的印象,只記得有一個大型的口字型迴廊中間有一座塔。迴廊的顏色是大紅,木製的窗稜是綠色,二者搭配在一起並不感覺突兀。還有一座高大的寫著“屌魂碑”的石碑,不知道其意為何。

大約在四天王寺逛了一個小時,我坐車去大阪城,劉春雨回民宿附近和女生們匯合。大阪城也是重要的歷史古蹟,屬於日本的三大名城之一。它是豐臣家族權利的中心,通過兩次大阪城之戰,被德川家康佔領,從此時代更替。現在的大阪城被大阪城公園圍繞,在大阪城公園裡,我看到一隊學校的學生在練習長跑。開始一隊是女生,後面一隊是男生,都穿著統一的白色T恤和運動短褲,老師騎著自行車跟在後邊。此時不過零上幾度的天氣,我穿的是毛衣和羽絨服。很佩服日本學生的抗凍能力,在這樣的季節,即使不是體育鍛煉時間,也能看到不少穿短褲裙子的男女學生穿步行上下學。據說,日本孩子的抗凍能力是從小鍛鍊來的,他們也會經歷一段時期的生病和不適應,但是抗過了那個時期身體素質會提高的很好。這讓我聯想起之前聽朋友說自己工作的幼兒園裡每天下午都會有一位孩子家長準時出現,只是為了提醒自己的孫子穿脫外衣和喝水,兩國的家長差別還是很大的。

走進大阪城,最主要的建築是那座高高在上白綠相間的天守閣。這座天守閣是德川家康消滅豐臣秀賴後,在毀滅了幾乎所有的豐臣家族建設的大阪城建築後重建的。其目的據說是為了讓日本後世更多的記住德川才是幕府時代最重要的家族。不但消滅你,還要抹掉你的痕跡,德川家康也是夠狠的。目前的天守閣裡面佈置成一座博物館,講述了豐臣時代和德川時代大阪城的異同,豐臣秀吉的發家史……重中之重則是圍繞德川家康消滅豐臣秀賴的大阪冬之陣和夏之陣的展品和歷史文物。其中有一個15分鐘的影片,結合大阪城夏之陣屏風圖,詳細介紹了這場日本幕府歷史上最重要的戰役的背景、過程、結果和影響,特別值得觀看。我在天守閣一層服務檯借用了免費的中文講解機,把每一層的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歷史故事都進行了瞭解,基本搞清了日本三代幕府家族,織田,豐臣和德川之間的關係和更替。記得以前國內流行過日本幕府的相關書籍,當時並沒有看。這一次親身踩過這樣的土地,看過與之有關的文物,回到大馬我想是時候找來讀一讀了。

參觀完大阪城,和MM她們約定好晚上大家聚餐(第二天大家開始按不同的時間返回,最早是LCY凌晨4點出發,最晚是我晚上6點出發,所以當晚是小夥伴兒在日本的最後一次聚餐)。看時間還早,又沒其它計劃,我坐上地鐵去大阪港口區閒逛。大阪港口距離市區並不太遠,地鐵10站左右。從地鐵站出來,一輛輛大型貨櫃卡車接連不斷的在路上行駛,讓我想起了馬來西亞住家旁邊的巴西古當High Way,看到確實到了回家的時候了


。地鐵站正好修在船舶進出港口的水道旁邊,不時能看到裝載著貨櫃的萬噸貨輪在引導船的指引下進入或者離開。一些當地人用海竿在水道的欄杆旁釣魚,十分悠閒。

再見日本 再見小夥伴,中國加油 武漢加油

按約定的時間和小夥伴們匯合後,我們去了附近一家韓國自助燒烤店。烤肉的味道和國內差別不大,到是餐廳使用的自助點菜機,著實讓我們琢磨了一會兒。還有就是沒有大的桌子,我們9個人又只能分在兩個相鄰的餐桌。日本很多餐廳都沒有大的餐桌嘛?拉麵館、吉野家這樣的快餐廳沒有固然可以理解,之前去的壽喜鍋餐廳,神戶牛餐廳也是沒有。不知道日本人是不經常進行6人以上的飯局呢,還是這樣的飯局另有適合的地點。
吃完晚餐,大家回民宿收拾行李,因為第二天LCY出發太早,我們放棄了再次去居酒屋的計劃。
日本的最後一夜,就這麼安靜的過去了,第二天大家開始陸續離開。我和BX、LJ在她們離開前去了黑門市場,在藥妝店給家裡買東西。買完東西回到民宿,把她們倆家送上提前預訂的去機場的包車,我就著前一天買回來的罐裝啤酒吃從黑門市場打包的魚生飯。說到罐裝啤酒,到日本之後,我和LCY每天都會在附近的小超市買上兩罐不同牌子的啤酒,回到房間邊聊邊喝。在京都我們買過一種罐裝生啤,包裝精美價格還便宜,但是回去一喝,味道不對呀,仔細一看,上面寫著0% alcohol,原來是無酒精啤酒。可是從包裝上看和含酒精的也太象了吧,得,不過癮,跑出去再買一次吧。

從MM、BX她們到大阪那天,已經聽說武漢肺炎的問題日益嚴峻,藥妝店裡有很多諮詢口罩的中國人,N95和高階別的防護口罩都脫銷了。在BX的幫助下,我在一家藥妝店買到了最後一包3個具有防細菌功能的口罩,連同之前購買的東西一併塞進了行李箱。
在關西機場,我給女兒買了她點名要的白色戀人巧克力、順手又多買了幾種生巧克力和香蕉蛋糕。這時已經到達北京的LCY通過微信傳來在北京下飛機前被進行健康檢查的訊息,事態更加嚴重了。我在關西機場的時候,還感覺不到緊張的情緒。第二天就是除夕,很多中國人和我一樣,剛剛結束日本的旅行,做著回國和家人歡歡喜喜過春節的準備。現在想想,不知道當時在機場的這些人中,後來有沒有出現疑似或者確診的病患,他們的這個春節是否過的平安和喜樂,之所以這樣想,是後來看到資料,那個時間段在關西地區的湖北人就有2000多名,其它各省的人數就更多了。
到此為止,和小學同學們這次日本遊的流水賬也記錄的差不多了。今天恰好收到了我從京都寄出的名信片,就用它當做這篇遊記的收尾吧。

這次的日本旅遊我會一直記得,因為有太多的理由。正如我的朋友老林在朋友圈中寫的:“那童年的你和她,也都會在那裡吧”。

2020年2月6日於馬來西亞新山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8603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