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簡稱“日本”,國名意為“日出之國”,位於東亞,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018年統計為1.27億人。
日本也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世界第三大經濟體,G7、G20等成員。其國民普遍擁有良好的教育、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至今儲存著以茶道、花道、書道等日本傳統文化。

早就聽聞日本是一個櫻花之國,每年到了3,4月份,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只為欣賞櫻花盛放時的絕美景緻。

然而,可能一些人不知道的是:日本也被視為世界上紅葉最美的國家之一。從古代起,日本人就把秋天看紅葉叫做“紅葉狩”。狩,狩獵。在日本人眼裡,紅葉有點兒像一頭毛色華麗的野獸,當它嗅到一絲秋天的氣息,就會以平均每天27公里的速度從北到南跑遍全日本,僅需50天左右,就能把這個狹長的島國籠罩在它的影子裡。人們不得不像獵人一樣,扛著相機追尋它的足跡。

第一天:神戶有馬溫泉、北野異人居

帶著對日本國的好奇以及對日本楓葉季的期待,我決定在11月的深秋收拾行囊,踏上這片神奇的島國土地。這次的行程從澳門機場出發,經過4個半小時飛行,到達大阪關西機場。到達日本機場的時間是中午12點45,在導遊的安排下,我們坐上了開著暖氣的大巴車。11月中旬的日本氣溫已經轉涼(15-20度),在廣東還穿著淡薄長袖的我下了飛機便拿起外套掛了起來。嘶,日本的冬季有點涼!

不說不知道,經過導遊的講解,我們才知道,原來我們所降落的機場名字叫做關西國際機場,是全世界第一座百分之百填海造陸而成的人工島機場,同時也是一座大型海上國際機場。它是五座日本國家中心機場之一,屬於日本三大都市圈之大阪都市圈的重要國際機場。有趣的是,人造島長4公里,寬2.6公里,由於面積巨大,我們足以在太空中看到它的身影。

這次走的路線是從大阪走到東京,歷時6天,穿越4個城市(大阪-京都-富士山-東京)。平均每天一個城市的節奏,說不緊湊那是騙人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領略到日本各地的風景,何嘗不是一次獨特的體驗?

來到日本,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日本的街道:普通的街道一般是分往返兩條車道,除了在高速公路或者大阪、東京這樣的大型城市,極少看到四車道或者八車道的公路。人行道上,可以看到年輕人騎著大軲轆的自行車熟練地穿行在人群中;老年人雖然滿頭銀髮,但走在路上依然精神矍鑠。都說日本是一個人口老齡化的國家,這在街道上7,80歲還穿著zhi服工作的老年人身上得到了印證。2017年,日本65歲以上老年就業人口占全部就業人口的12.2%,其中65—69歲男性老年就業比率高達52.9%,即該年齡段中超過一半的老人仍在工作。2019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的總佔比已超過28%,位列世界第一。

我們便開始了第一站的觀光–神戶有馬溫泉。

有馬溫泉(Arima Onsen)是日本關西地區最古老的溫泉。是在公元8世紀,由佛教僧人建造的療養設施。位於兵庫縣神戶市北區有馬町,歷史悠久,素有「神戶之腹地」之稱,是日本三大名泉(下呂溫泉、草津溫泉)之一。有馬溫泉的水質富涵礦物質,泉水中含有約為海水2倍濃度的鐵鹽泉,分為泉色似鐵鏽紅的“金泉”和無色透明炭酸泉的“銀泉”。

從停車場下來氣溫驟降,打了個哆嗦。面板適應外面的乾冷空氣,眼睛也開啟了遊覽模式。我們沿著左邊的小河走進一條佈滿日本傳統民居的小道,道路兩邊的商店鱗次櫛比,有賣抹茶的,有賣洋菓子的,有賣日本傳統紀念手工藝的。一聲聲叫賣引得來往的客人駐足停留入店參觀。在十字路口左轉後,我們看見右手坐著一圈人,白面板,黃面板,黑面板都有。他們都撩起褲腳將腳放在小池子裡泡著。

導遊告訴我們,這就是露天的有馬溫泉,可供來往的遊人歇息泡腳,因為池裡的泉水是流動的,不會囤積廢水,所以我們可以放心地去體驗一把著名的溫泉。溫泉浸泡時間大概15-20mins,如果感覺如果感覺口乾,胸悶,就上池邊歇一歇,做一做舒展體操運動,再喝一些蒸餾水以補充水分。

附近的文藝小店和日式小吃店也受到了遊人的追捧,精緻的積木坊擺放著日式傳統的碗具和積木,一旁的日式炸串和日式豆包店生意紅火。從洋菓子的價格中 (6元) 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確實相比起中國要高一些。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日本的月均收入(稅前)約42萬日元(合25000人民幣),加上年中和年終2-5個月的獎金,年薪稅後約在29萬到35萬人民幣。而且日本的貧富差距小,人均收入水平相差不多。因此在大部分日本人眼中,這6元的果子並算不上是昂貴。

嘗試了一把日本著名溫泉,下一站我們去的是離有馬溫泉半小時車程的北野異人館。在日本神戶的北野地區,在明治時代神戶開港,外國商人和領事陸續在這裡建房居住,至今保留著二三十處西洋風格的建築,大部分是私人住宅和領事館,被稱為北野異人館街。北野異人館主要分為三個群落:位於北野阪路盡頭的風見雞館和萌黃館;位於北野通路的英國館、法蘭西館、丹麥館等多國領事館;位於最北側山腳下的魚鱗之家、山手八番館、北野外國人俱樂部和舊中國領事館,而其中最出名的位於山頂的風見雞館。

隨著導遊下車後,我們穿過了優雅靜謐的街區,放眼望去,街道上的建築極有特色,保留了上世紀歐洲的建築特點,有的甚至不按建築邏輯出牌,將平頂的房頂改造成斜坡狀。沿著北野阪路往山上慢慢徒步,眾多的歐式洋樓出現在眼前,繼續向前走到山路盡頭,就會看到北野異人館的代表性建築:風見雞館。

風見雞館建於1909年,由德國貿易商人G·托馬斯修建,由三角形的屋頂上聳立的風見雞形狀的風標而得名。入內參觀需要支付600日元(約合40人民幣),本著能多逛會的原則,我沒選擇買入場的票,僅僅在外遠觀了一會後就往右邊的神社走去。

神社是崇奉與祭祀神道教中各神靈的社屋,是日本宗教建築中最古老的型別。由於神道教與日本人民生活密切聯絡,神社十分普遍。人們到神社去,一般是先在神社前的水池邊用一個長柄木勺淨手,然後到屋脊兩邊翹起的神社拜殿前,往帶木條格的善款箱裡扔點零錢,把手拍幾下,合十祈禱。有的拜殿前還掛有很粗的麻繩,祈禱者搖動兩下,撞得麻繩上的風鈴發出響聲。據日本文化廳調查顯示,截止至2016年3月,日本共有登記在案的神社8.1萬多所,信徒9200餘萬人 。按總人口1.26億計算,有73%的人口是神道信徒,每1550人就有一所神社。

這座神社並沒有對外開放,向上的樓梯一路通往幽深的密林,不知道在路的那一邊是否有神社的存在,但看著這富有日本特色的建築,總是想忍不住的記錄下來,頗有“山中歲月長,林深不知處”的歷史感。

在異人居的中央廣場,除了稀稀拉拉的遊人,還有穿著校服的學生幫來這裡遊覽,看來這裡的建築不僅能吸引異國的遊客,還對當地的年輕人頗有吸引力(我猜想是因為附近有很多便宜的手作店和服裝店的原因)。在這裡插一條觀察到的現象:日本人是真的非常講究禮節,特別是同年齡的人群之間,晚輩跟長輩交談後離開,真的會行一個90度的鞠躬禮!青澀的少男少女們穿著日劇裡眼熟的校服從身邊走過,強烈的日劇還原感讓人感覺身處在拍攝現場。

晚上住的酒店是關西地區的華盛頓酒店。酒店距離關西機場僅有15分鐘車程。酒店距離JR臨空城車站有3分鐘步行路程,距離臨空城購物中心有9分鐘步行路程。但是距離大阪市區較遠,需要1小時的車程。所以酒店附近沒有很多餐廳,需要逛街或者用餐的話,酒店提供免費接駁班車往返關西機場(每半小時一班)

在關西空港晃盪,有免稅店和吃日式定食的店,這一份鰻魚定食約60-70RMB,具體日元記不得了,時間已經過去幾個月了jiajiajia(我的記憶等於魚的記憶)鰻魚現烤的很新鮮,飯的軟爛度比較高,中間有牙籤放著的是日式料理中必定有的菓子(類似於裹了粉的果凍)花瓷碟裡裝的是醃好的小菜,口味較甜,右下角的是定食中不可缺的味增湯(豆腐皮版的)。
關於味增,在這邊做個小科普:味噌,又稱面豉醬,是以黃豆為主原料,加入鹽及不同的種麴發酵而成。在日本,味噌是最受歡迎的調味料,它既可以做成湯品,又能與肉類烹煮成菜,還能做成火鍋的湯底。由於味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和食物纖維,常食對健康有利,天氣轉涼時喝味噌湯還可暖身醒胃。有些人會好奇,如果味增有很好的護胃療效,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把味增帶回國嗎?答案是有的,日本的超市中會售賣類似味增湯包的東西,可以嘗試帶一些。(我還沒試過哈哈)

第二天:大阪城公園,心齋橋,奈良公園

大阪(おおさか、英語: Osaka),即大阪市,日本第二大都市,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大阪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廣義上的“大阪”可以指日本近畿地方。(關西地方)大阪也是近畿地區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古代標記為大阪,擁有古都·副都的歷史。

從酒店驅車1小時左右,我們來到了第一個觀光點:大阪城天守閣。天守閣本來是於十六世紀由豐臣秀吉所建,為了建造大阪城,他命令全國的諸侯都要參與興建工程,許多護城河及城郭的石塊也是由各地諸侯所捐獻而來,並且在三年內動用了數十萬名的勞工,以其辛苦的血汗建造而成。大阪城外整個長達12公里的石牆,估計約動用了50萬塊的石塊。整個大阪城的建築結構共分成內城、中城與外城,雖然經過戰是內外兩道護城河以及兩道高大的石壁至今仍然儲存完好,其它如大手門以及多門箭樓則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除此之外,在櫻門的部分則有一塊約有36帖榻榻米大的石塊。

天守閣是大阪城內最頂端的建築,也是大阪城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經過1997年重新翻修之後,守閣有著白色的牆面配以綠色的屋瓦,並在每個飛翹的簷端妝飾著用金箔所塑造的老虎與龍頭魚身(有鯉躍龍門之意)的動物造型,在深秋紅葉的映襯下越發淡雅清麗。深秋的大阪城公園被紅葉包圍,從護城河邊往下看,滿山遍野,層林盡染。喜愛攝影的人一定會為此景而痴狂(當時去的時間是11月初,山上的楓葉只紅了一部分)。
最高的第八層樓上則可以眺望大阪市景,其它層樓則展示了包括各種的武器、豐臣秀吉的木像、書簡,以及以模型展示當年作戰的作戰圖等,還有以電視配合投影的方式描繪豐臣秀吉的一生,除此之外也呈現了大阪城復原之後的模型。
面對天守閣的左邊的湖邊被稱之為最佳拍攝點,湖中的天守閣倒影與天守閣遙相呼應,加上人從左右兩邊入鏡,美哉!從天守閣到停車場需要走一段20分鐘的距離,沿途栽種著大量的櫻花樹,每年3-4月,天守閣都成為大阪地區最美賞櫻季。

心齋橋是以帶有拱廊設施的心齋橋筋商店街為中心發展起來的。作為大阪最大的購物區,集中了許多精品屋和專賣店,從早到晚熙熙攘攘,到處是市民和遊客的人流。石板鋪就的人行道、英國風格的路燈和成排磚造建築物的周防町筋,格調高雅,這一帶被人稱為歐洲村。圖片裡的牌坊就是心齋橋的入口,要想逛完這條街,女生沒有幾小時是不會出來的,如果迷路了怎麼辦,那麼就記住門口兩個特好認的牌子(左手HM,右手優衣庫)在國內賣299的防晒衣在這賣149,凡在日本旅遊的外國人,在大部分商店購買物品超過5000日元(約合人民幣315元),出示護照就可以享受免稅的優惠。(日本消費稅率為10%)

另外,順著這條路逛到心齋橋的盡頭,會有一條與之相交的街道,叫道頓堀,它是沿著道頓堀川南岸的一大繁華街區。日本人常說“吃在大阪”,說的就是道頓堀這一條美食街。由此可見這裡的飲食店之多,還有成片的娛樂設施,是最受大阪市民歡迎的地方。這裡有不少電影院,還有上演木偶戲的“文樂座”和表演大眾曲藝──“寄席”等傳統藝術的劇場。大阪有名的大阪燒(自己DIY,大概是75-85元一個,夠兩人分食)和章魚燒都在這條街上,還有日本有名的蟹道樂(吃長腳蟹)和一蘭拉麵(日本著名拉麵)也在這條街上,吃貨們絕對不能錯過這條街!

午餐安排在大阪市區內的一個很有特色的壽司一日職人學校用餐,簡單地來說就是壽司師傅教授做壽司的技巧,幫助我們DIY做壽司。一進門就有師傅領我們進入大廳,做壽司前必須先洗手和穿戴好壽司師傅的制服。壽司師傅是一個會講一些粵語,一些中國話的日本人,開始上課時,依舊是遵守日本人的禮節至上,之後教我們將加了米醋的飯糰用右手捏成橢圓狀,將大拇指彎曲在飯糰底部捏一個圈,將飯糰翻轉過來,將準備好的壽司片平鋪在小洞上,一般來說壽司片由三文魚,蝦,帶魚刺身,吞拿魚刺身,生冷為主,所以吃不得生冷的小朋友或者老人就要注意這一點哦

用完餐後,大巴一路開到奈良公園,去看滿山遍野的神鹿。(大阪市到奈良市1小時車程)
奈良縣(Nara-ken),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大阪都市圈的組成部分,古稱平城京,自公元710年建都起,作為日本都城歷時七十五年。奈良時代的都城平城京受唐長安、洛陽影響最明顯。難怪進入奈良市大街上清一色的唐風古韻單棟建築,說起奈良,不得不提的是日語的一句“再見”,與這座城市有著莫大的聯絡。當年因為奈良天災多,天皇從奈良遷都的時候,依依不捨,回頭再三,最後說了句“神佑奈良”,奈良的日語是NARA,神佑就是“SAYOU”合起來就是“Sayō nara”,後來就成了日語“再見”的意思。

奈良公園在佔地660公頃的遼闊區域內,囊括了由天平時代(710-784年)延續下來的東大寺、興福寺以及正倉院等名勝古蹟,是一座規模雄偉、綠樹成蔭的歷史公園。最為有名的是春日大社的鹿群,它們被看成是神的使者而受到人們的悉心照顧。滿山遍野中有1300多頭鹿生活在這裡,這些鹿大多溫順而討人喜愛。而公園草坪上有專門賣鹿餅的小攤位,一捆大概是15塊餅,400日元(約26人民幣)
從停車場前往公園的路上,還能看到穿著盛裝的日本人帶著家人專程來公園賞鹿,上春日大社祈福,比如下圖這對小可愛和他們的父親(小朋友萌值爆表了)

奈良公園的神鹿大多是追著有鹿餅的遊人,如果吃不到鹿餅還會張開大口咬著衣角不放。如果沒有鹿餅也可以跟它們合照,但是他們愛不愛搭理你就要看運氣咯。有一件很可愛的事情是:神鹿會跟喂鹿的人互動,如果餵食者向神鹿鞠躬,神鹿也會回一個鞠躬,再去食用手上的鹿餅。神鹿之神,名不虛傳,連行為也是如此的有“日本特色”

春日大社於768年為了守護平城京及祈禱國家繁榮而建造。是藤原氏一門的氏神,由武翁槌命乘鹿而來的傳說,把鹿作為神的使者。 春日山的春日大社是日本全國各處的春日大社的總部, 與伊勢神宮、石清水八幡宮一起被稱為日本的三大神社。春日山作為春日大社的神山,千年以來都被禁止砍伐,因而遍佈著以槲樹、米儲類樹木等為主體的常綠廣葉林的原始森林。社內還藏有包括520件國寶級文物在內的3000件文物。
春日大社的幽深靜謐與奈良公園的活力與靈氣相結合,成為了奈良市區裡獨特的一道風景(奈良公園入口左邊的東大寺也是世界文化遺產,距今約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是全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走過路過別錯過)

第三天:千年古都—京都

第三天早上,坐了2小時的大巴,我們來到了日本千年古都——京都。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 平安京營建時,正是遣唐使活動的高潮, 所以新京的格局以中國都城為榜樣便屬理所當然。唐朝以西京長安為首都, 而以東京洛陽為陪都。仿此, 平安新京的西半部( 右京) 稱“ 長安" , 而東半部( 左京) 則稱“ 洛陽” 。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蹟,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
同時京都府是人口較多的自治體之一,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是日本文化的源點,是日本的文化象徵之地。古都京都是根據歷來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本式唯美意識所構建的。以神社、佛閣等歷史建築物、庭院、繪畫、傳統活動、京都料理為代表,被稱為“千年古都”。

來到京都,就好像回到了當年的唐朝盛世,區別於東京、大阪的快節奏生活,在這裡生活的人們更像是從唐朝穿越而來,作為一個旅遊城市,京都既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同時也吸引了許多日本國內其他地方的遊客來此觀光遊玩,京都以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培育起來的一年中舉行眾多的廟會活動,儲存了大量的文化傳統。因此在京都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看到穿著款式各異的和服少年/女。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京都最出名的清水寺。
清水寺是日本佛教法相宗(北派)的本宗,位於京都市內東山區的清水,佔地面積達13萬平方米,始建於778年。 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被列為日本國寶建築之一; 清水寺的山號為音羽山,主要供奉千手觀音。。曾數次被燒燬並重建,本堂前懸空的清水舞臺是日本國寶級文物,四周綠樹環抱,春季時櫻花爛漫,是京都的賞櫻名所之一,秋季時紅楓颯爽,又是賞櫻聖地。

4

紅樑白漆綠瓦的鮮豔撞色,跳脫了唐代建築用色莊嚴的色彩搭配,呈現出一種平易近人的姿態。上清水寺之前要路過一條古色古香的商業街——清水阪,路邊林立著各種具有京都特色美食、伴手禮店鋪,十分適合步行,而且這一帶集中了很多和服變裝的店鋪,穿上和服走在京都小巷拍照。在清水阪的左側會分叉出兩條特色小路(三年阪和二年阪)。而其中又以三年阪最為著名。
三年阪,建造於大同3年(808),是一條山坡上的石板路,連結清水阪與二年阪,是清水寺的神道。由於這段坡道是通往祈求平安生產的子安塔(泰產寺)的參道,再加上日文讀法中的生產平安“產寧”和“三年”發音接近,因此三年阪也被稱為產寧阪。

這條街上穿和服的小哥哥小姐姐特別多,沿途的和服租賃大概在6000日元一天(約400人民幣)和服租賃也有次好之分,如果對和服的面料要求不高的,可以租到3200日元一天的衣服(包含衣服,木屐,髮飾和扇子等小配飾)

同時,清水寺的茶藝名列京都之首,清水阪前的抹茶冰淇淋是非常值得一試!不同於國內冰淇淋的輕薄易融化,日本的抹茶冰淇淋的口感可以說是非常良心的厚重綿密了,一個冰淇淋的價格在350日元-450日元不等(約22-28人民幣)胃口小的小姐姐不介意的話分食一個冰淇淋分量已經是夠夠的了!

穿過了清水阪,走過一段10分鐘的階梯,會發現原來清水寺中其實是包含了幾個附屬的小寺廟和小神社,除了主寺廟拖鞋進入內部拜訪參觀外,其他的寺廟是直接朝拜就可以了,寺廟裡還有幾個售賣各種守護的視窗,每個小守護(我們稱護身符)都製作得非常得意,有保平安,健康,事業,愛情等祝願,而我個人覺得顏值最高的是櫻花粉鈴鐺了(木有圖,可以百度)兼具裝飾和守護的效果。

從清水寺下來,我們徒步走到了相距不遠(步行約30mins)的花間小路(祗園).
祇園是現代日本最著名的藝伎的“花街”。據說最初江戶幕府允許茶屋在這裡營業是在1665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最繁華的十九世紀初,祇園的藝伎多達三千多人。祇園的代表性建築是祇園歌舞練場,這是藝伎館共同出資建造的歌舞劇場,每年的四月藝伎在這裡表演“京都舞”,向世人展現藝伎的風采和日本古典歌舞藝術。祇園還有83家茶屋,有藝伎、舞伎約120人。

藝伎(Geisha)是一種日本表演藝術職業,產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最初的藝伎全部是男性,遊走在京町界外,俗稱町伎,主要在妓院和娛樂場所以表演舞蹈和樂器為生。在二戰以前,絕大部分藝伎是為了生計,被迫從事這一職業的。今天,仍有少數日本女性加入藝伎行業。
在藝伎業從藝的女伎大多美豔,服飾華麗,尤擅歌舞,主業是陪客飲酒作樂。藝伎業是表演藝術,不是賣弄色情,更不賣身。不過,這裡麵包含著男歡女樂的成分,所以稱之為藝伎。藝伎雅而不俗之處,不僅在於它與妓有別,而且在於它的不濫,不相識的人很難介入,大都是熟人或名士引薦。藝伎大多在藝館待客,但有時也受邀到茶館酒樓陪客作藝。行業規定,藝伎在從業期內不得結婚,否則,必須先引退,以保持藝伎“純潔”的形象。
日本歷史上的藝伎業曾相當發達,京都作為集中地區曾經藝館林立,從藝人員多達幾萬人。不過,藝伎業在二次大戰後大為蕭條了,據估計,京都的藝伎只不過200人左右,而且陪客的機會也大大減少了,可謂是“門前冷落車馬稀”。

走在這條拍攝了《藝妓回憶錄》的街道上,卻很少能看到真正的藝妓,因為她們身份的特殊性:只為日本少數的富貴/有權勢的客人服務,因此平時非常難得露臉,再加上上班時間是在傍晚時分,經常用完餐後就要趕到茶館準備,所以我們偶遇的藝妓都是來去匆匆的。

第四天:秋の富士山

第三天傍晚從京都到富士山乘坐巴士2小時抵達酒店,短暫歇息一晚。今天才是重頭戲——富士山。
入住的酒店離富士山仍有一段距離,所以導遊先帶我們前往富士山腳下的一個叫忍野八海的村子。
大巴曲折地圍繞著富士山前進著,我們觀看富士山的角度也每幾分鐘都在變化著,一會它在左邊視窗出現,一會又跑到了右邊視窗。看到沒有云頂的富士山,導遊非常興奮,因為他說富士山在一年中有300天山頂都是隱匿在雲霧中的,只有60天是可以看到山頂的。能看到山頂的時刻,是非常幸運的!

看著露出山頂的富士山,大家都非常興奮,原來在影視劇裡看到的聖山,如今真實地展現在眼前,這種震撼感,就像數百隻煙花在腦袋中炸開片刻的眩暈,原來美真的會讓人窒息。

1小時過後,我們來到了忍野八海——一個日本式的“農家樂”。
忍野八海是日本山梨縣山中湖和河口湖之間忍野村的湧泉群。因為錯落有致地散佈著八個清泉,“忍野八海”故而得名且名揚四方。據說忍野八海在1200年前就有了,是富士山融化的雪水經流經地層過濾而成的八個清澈的淡泉水:御釜池、底無池、銚子池、濁池、湧池、鏡池、菖蒲池和出口池。
忍野八海的平均水溫約攝氏13度,水質清冽甘甜,被譽為“日本九寨溝”。

中午時分,天氣好得過分,忍野八海的水真的清澈到一眼見底,八海村內有售賣日式草餅,老式烤板栗,巨峰葡萄,富士蘋果等特產,此外,村內有一口湧出的泉眼是專供遊人飲用和清洗手部的,並且旁邊還貼著福壽之水的招牌,寓意健康長壽。泉水冷冽甘甜,是自然的饋贈。

下一站是忍野村旁邊的山中湖村。山中湖是富士五湖中唯一擁有天然河川流出的湖泊,同時也是五湖中面積最大、水深最淺的湖泊(僅有13.3米)。從山中湖可以見到的富士山,左右描繪出長長的山脊,看起來魅力非凡。每年的2-4月,雖然是在嚴寒之中,天鵝都會飛來這裡產卵生子。因為遊客常會為他們餵食,所以天鵝有時會專程游來與遊客親近一番,因此山中湖又被稱為“白鳥之湖“。

在山中湖用過午餐後,正式向富士山出發啦!
富士山由山腳到山頂分為十合,由山腳下出發到半山腰稱為五合目,由五合目再往上攀登,便是六合目、七合目,直至山頂的十合目。合目有很多意思,常用在富士山登高上,按高度分成10個地點,這些地點稱作合目。一合目在1405米處,十合目在頂峰3776米處。據說合目是一種裝燈油的度量工具,意思是從山腳下登到富士山頂需要十合目的燈油,往下則是每一段路用一合目燈油,所以每一段路的距離並不相同,還需要匹配上登高的各種坡度。

因為天氣原因,富士山的管理員一般只會讓遊客上到五合目,因為再往上走就是未開發的原始森林,在3-4月份之後,才會對專業的登山隊開放。11月的富士山頂已經覆蓋了一層皚皚白雪,通往山頂的路也早就被封得死死了

日本的司機看到四合目的景色很美,本來只說好在五合目停車的師傅破例讓我們在四合目停留十分鐘拍照,雖然富士山的葉子還沒有全紅,但是僅僅是紅了一半的景緻都超美!

驅車來到五合目,富士山五合目就是一個很大的半山腰的休閒平臺,在這個五合目處,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和餐廳,還有很多賣旅遊紀念品的小商店和一個郵局。五合目商店右邊還有一個小型神社,附近的便利店有售賣一些富士山限定的商品,其中最讓我覺得好玩兒的是:富士山的空氣罐頭和富士山包裝的限定可樂。

在富士山景區裡,各種各樣精美的瓶瓶罐罐被整齊地擺在店鋪中,裡面裝著來自各地的新鮮空氣。
美國富翁諾克到日本的富士山來觀光旅遊,他發現當地的空氣特別好,讓他心曠神怡,忽然之間有一個念頭出現在他的腦子裡面,把這個空氣拿到市場上去賣。於是,他就找了一些研究人員,在市場上大肆宣傳,空氣好的各項指標,以及它能夠為人體健康產生如此這般的促進作用,它把富士山的空氣裝進一個一個的罐頭裡,把它叫成富士山空氣罐頭。用一個製造生產廠把它推廣到日本的各地,空氣對人來說應該是一個非常司空見慣的事情,誰也沒注意這個空氣也能賣,結果由於空氣汙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富士山空氣罐頭反而在日本非常暢銷,並進一步開啟美洲和歐洲的市場。

五合目停車場往下望去的雲海

晚上入住在富士山地區的溫泉酒店

第五天:魅力東京


早餐後,從富士山驅車3小時前往東京,第一站:淺草寺
淺草寺位於東京都臺東區,是日本現存的具有“江戶風格”的民眾遊樂之地。其是東京都內最古老的寺廟。寺院的大門叫“雷門”,正式名稱是“風雷神門”,是日本和淺草地區的象徵。
相傳,在推古天皇三十六年(公元628年),有兩個漁民在宮戶川捕魚,撈起了一座高5.5釐米的金觀音像,附近人家就集資修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尊佛像,這就是淺草寺。其後該寺屢遭火災,數次被毀。到江戶初期,德川家康重建淺草寺,使它變成一座大群寺院,併成為附近江戶市民的遊樂之地。除淺草寺內堂外,淺草寺院內的五重塔(下圖右邊)等著名建築物和史蹟、觀賞景點數不勝數。每年元旦前後,前來朝拜的香客,人山人海。

雷門是公元942年為祈求天下太平和五穀豐登而建造的。幾經火災焚燬,後於1960年重建。雷門正門入口處左右威風凜凜的風神和雷神二將,鎮守著淺草寺。雷門最著名的要數門前懸掛的那盞巨大的燈籠,遠遠可見黑底白邊的“雷門”二字,赫然醒目,著實為淺草寺增添不少氣派。人們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和五穀豐登而供拜這兩座神。門內有長約140米的鋪石參拜神道通向供著觀音像的正殿。作為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旅遊名勝,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絡繹不絕。

上圖是淺草寺的抽籤處,放置100日元在桌子上的鐵盒裡,搖出籤條。若相信抽籤這一說法,可以找會日文的人解籤,或者下載有道翻譯拍照翻譯哈哈哈(不管別人怎麼想,反震我覺得籤文還蠻準的嘿)

第二站是秋葉原——突破次元壁的會見。
說起秋葉原,知道歷史的人會講出它作為電器街的歷史,早在1940年前,秋葉原已經聚集了家電批發、零售的商鋪。伴隨著日本民間廣播電視臺的出現,收音機成了搶手貨。秋葉原附近的電機工業專門學校(現在的東京電機大學)的學生髮現了商機,紛紛幹起了賣組裝收音機的副業。秋葉原的電器攤販迎來了春天,而沿街的其他商販也有學有樣的賣起了收音機配件。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秋葉原的標誌性建築叫“收音機會館”,而許多商店的名字還帶有“收音機”的字樣。
1989年,世界範圍內的石油危機,將日本的家電事業壓得喘不過氣來。秋葉原電器街銷量下滑,不得不開始轉型。T-ZONE、NEC Bit-INN、sofmap等數碼產品的店鋪開始入駐秋葉原。1994年(平成6年),因為數碼產品,秋葉原的的營業額有所恢復。一年後,秋葉原聲勢浩大的操辦了一場“Windows95”的促銷活動。從此,秋葉原的重心開始偏向“數碼產品”。
1990年代末,美國爆發網際網路泡沫,秋葉原的數碼店受到波及。整個街區的電子商店都陷入經營危機。在PC硬核商品被打擊的當口,悄無聲息的,經營動畫、遊戲軟體的軟體店鋪開始增加。
這,成了秋葉原“宅圈”轉型的序幕。
作為一個動漫小白,表示光是看看花花綠綠的手辦和海報過過眼癮就已經嗨皮了,如果真要下手,真不知道從何下手。。。

最後一站來到了銀座。銀座是日本東京中央區的一個主要商業區,號稱“亞洲最昂貴的地方”,象徵著日本的繁榮,與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紐約的第五大道並列為世界三大繁華中心。
銀座兩旁人行道寬闊,每逢週末,車輛禁止通行,變成人潮擁擠的步行商業街。
我們來的那一天是平時,所以街道上是允許車通行的。
至於買買買,請各位小姐姐們自行小紅書~

來到日本,那就一定會接觸到日本的飲食。說起日本飲食,經常會得到這樣的評價,精細,量少,清淡。
所謂“精”。就是無論什麼料理,都很好看,至於味道怎麼樣,那是其次。中國菜可以不同的菜放在同樣的盤子裡,但是日本料理就不一樣了,基本上不同的菜是放在不同的盤子裡的,而且盤子是奇形怪狀,擺放的方向也是有講究的。做出來的菜基本上都是一個樣。如果不考慮味道的話,日本料理確實很好看。
中國人吃飯講究的就是個實在。要吃好,並且還要吃飽。吃好自然不必說,要吃“飽”,這在吃日本料理時就有點困難了。中國人吃菜是一筷子,一勺子地吃。日本人是一片菜葉一片肉地吃。往往一頓飯吃下來,只有6分飽,過兩個小時又想吃飯了。

“淡”可以說是日本料理的最大優點。日本人長壽的原因估計也和他們飲食的清淡有關。中國菜基本上每樣菜下鍋之前都要先往鍋裡倒油,沒有油,也就不會有美味的中國菜。可是油吃多了有什麼後果大家都很清楚。而傳統的日本料理則很少用油,壽司,生魚片,都是十分清淡的食品。剛吃的時候也許會感到精淡無味,但是時間長了就會感到很爽口,和中國菜是完全不同的風格。不過就健康角度來說,我認為還是日本料理更好一些。

因此看到酒店“富含蛋白質”早餐+神奇功能的納豆,主張健康飲食的我是非常喜歡日本這種飲食文化的!

這家酒店是最後一天在東京入住的酒店外景,非常美!

日本之行到此畫一個完美的句號
我是Dan
感謝你看到這裡(流水賬的碎碎念)
如果你願意,請留言讓我知道你曾經看過
如果有任何關於行程的問題,可以私信或留言告訴我
如果你也熱愛文字與旅行
請關注我
我們下次見!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8724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