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機會下看到一個旅居日本的中國學生的文章,稱日本所有城市裡他深愛奈良。深愛奈良的原因,有它的寧靜,它的鬱鬱蔥蔥,它繁衍生息了上千年的神鹿,它的歷史沉澱,它的文化精髓,它雖然就在京都旁邊,可面對這樣盛名的古都依然沒有一點失色。

去奈良其實有一點執念。奈良Nara這個朗朗上口的名字就讓我無端起了好感。曾痴迷宮崎駿的《幽靈公主》,而裡面有著鹿身、人臉和鳥爪的神獸,據說就是參考了奈良梅花鹿。
奈良是日本奈良時代的都城,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的世界文化遺產。日本最早的文學就出現在奈良時代。
離京都大約40分鐘車程,盡享便利的同時還保持著它的寧靜實屬不易。奈良屬於那種我一眼就會愛上的城市。一下JR,規模不大但依然乾淨的車站,熱心的乘務員,沒有熙來攘往的人群,感覺從人山人海中好好透了一口氣。

從車站漫步去奈良公園,兩邊很難看到大規模的建築,小而規整的街道,並不算太繁華太集中的商業,空氣裡瀰漫著一種溼潤。沿路我買了一盒草莓,草莓是那個季節應季的水果,比指甲蓋大不了多少的小草莓,有濃郁的酸甜和芳香。一路淋著微微的小雨,奈良以一種獨有的清新質樸立馬征服了我。
在奈良公園裡隨處可見或者溜達、或者打盹的梅花鹿。梅花鹿是一種頗有靈氣的動物,在奈良的鹿們見過各種世面,智商就更高了。到處都豎有警戒梅花鹿的指示牌,這種“神物”也不總是溫順可愛,他們有時會咬人、頂人或者踢人。
在公園裡可以買一種鹿餅乾來餵食他們,但買了一般也沒有太大用處。門口的鹿們每天被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餵食,不但吃飽了,還吃膩了。用鹿餅很難打動這種美麗高貴的動物。它們通常在那長長的睫毛下面瞅你一眼,然後頭也不回的閒適的就溜達走開了。

人和動物在這裡非常和諧的相處,鹿們自顧自的打盹,並不把這些渺小的凡人放在眼裡。我還見到一頭調皮的鹿,大概因為吃鹿餅吃膩了,偷了停在路邊的嬰兒車裡面一本雜誌,撒腿就跑並且準備把雜誌大快朵頤的場面。
奈良公園的山裡隱藏著著名的春日大社。據說四月櫻花開放的時候,漫山遍野的櫻花粉雲壓頂,是關西乃至整個日本最佳的賞櫻地之一。
春日大社是奈良著名的建築,因為其獨特的形態而獨自開創了一種建築樣式。每到重要的節慶日,男男女女穿著和服來春日大社祭拜,人群絡繹不絕。傳統和現代在這裡融合的毫無突兀之感。
沿著山路往上走,離開了那些老練大膽的大鹿,從樹林裡隱隱約約跑出來一些害羞的小鹿。這些小鹿因為未經世事,不敢靠人太近要食物,對於食物也更加的珍惜。它們常常從路兩旁的石燈旁探出頭打量你,被風吹日晒的古樸石燈,配上靈動活潑的小鹿,在參天大樹遮天蔽日的樹蔭裡,我恍惚覺得時間就這樣停止了。
我一直認為鹿是一種太過有靈性的動物,那漆黑靈動的眼睛,長長的輕盈的睫毛。不知道是天生的靈性,還是日本人訓練的結果,這些小鹿在向人乞食的時候會不停的點頭鞠躬,在餵食完了之後會再次鞠躬一輪以示謝意。溫順而可愛,那鞠躬的樣子真有日本人的神韻。

奈良山地樹林比較多,但日本的自然風貌談不上多麼的壯美,山就是簡單的小山包,出色在於人文建築和自然的完美融合。來到奈良這種感覺更加明顯,無論在哪個拐角出現了一幢古建築或者一條仿古街道,又或是一座神社,並不會有任何違和感。綠樹掩映的古建築,沒有太多“假古蹟”的痕跡。
對比起咱們山河的壯麗,日本的自然風景更像是經過精心修剪和維護的盆景,移步換景,禪意與自然融合,處處恰到好處。有朋友評價說日本的平安京(平安時代的京都)對比中國古都長安是個精美“高仿”,而絕非粗劣山寨。在仿製的過程中,日本還加強了特有的文化和審美,再融入了日本人無處不在的“小處著眼”的精緻,有自己的風格和創新。
奈良的物價比京都略低,人們都有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總是面帶微笑,非常的謙和熱情。從事服務業的日本人,不管你聽得懂還是聽不懂,一定要盡心盡力的把那歡迎寒暄的一套從頭講到尾。奈良的美食也很豐富。我們吃了非常滿意的一餐,包括壽司散飯、蓋飯、烏冬面、玉子燒等地道美食。
奈良出產很多手造工藝品,我買了一套瓷器,樸拙中融入精美花紋,這兩種難以想象的對立風格渾然融入一體。遊客可以購買絲織品、茶葉、陶器等,但別忘了奈良的最大特產:各種梅花鹿的紀念品:可愛的公仔、各種印有小鹿、做成小鹿樣子的甜品、小鹿的各種手工藝品……
走累了可以在路邊喝一杯茶,吃幾顆濃郁抹茶香味的和果子,放鬆一下身心。
京都被稱為日本人心靈家園,奈良被稱為精神故鄉。在奈良可以完全的放鬆心靈,腳步慢下來,心靈靜下來,期待在深幽的樹林裡和梅花鹿來一場偶遇;不緊不慢的感受歷經千年仍然濃郁的化不開的神韻。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880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