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而悄然地,一個完整的學期結束了,我在日本的時間也步入了倒計時。回想這次留學交換,我受益匪淺,不僅在專業上對於設計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用我的雙腳去到了日本61座城鎮觀光,將島國的美盡收眼底。
炎炎的夏日來臨,熱情與活力也湧進心底,即將離開日本的我決定抓住最後的機會,再多看一看日本的美景,再多感受一下日本的文化。作為【日本留學紀】系列的封筆之作,本篇遊記記錄了我從千葉市(東京都旁邊)出發,沿著日本東南海岸,一路向西,途經17座城市,最終抵達九州島的旅行。「9日行程,17座城市,1張西瓜卡,1張“青春18”車票,一個人」構成了這次旅行的主要元素。
或許這篇遊記還做不到盡善盡美,但如果你喜愛日本,或它已經是你心裡的目的地;如果你希望發現日本不一樣的美;如果你想要在日本旅行中減少花費,增加樂趣,那我想它都能為你提供一個新的思路或一些實用的幫助。
令和元年的夏天,又開始懷念它了嗎?
旅行計劃
本次旅行的交通費(飛機票除外)總計不足22000日元(人民幣1400左右),在日本這樣一個高消費的發達國家,9天的旅行之所以並沒有花費很多在交通上,原因就在於——“青春18”的存在。
👉“青春18”乘車券,是日本JR(Japan Railway)每年春、夏、冬發行三回的乘車券,價格為11850日元(摺合人民幣約750元*)。用它可以自由搭乘JR全線的普通車(不可用於新幹線)及部分海陸航線(比如文中講到的宮島航線),並且可以在途中任意次下車。它包含5張1日通票,既可以選擇1人5日遊,同樣也可以選擇5人1日遊,使用時間是當日的0:00到24:00。但它需要在一些較大的JR車站購買,並且需要進站時走人工通道出示車票,由檢票人員蓋章後即可進站。**
9日的旅行中,我選擇了其中行程較長的5天使用“青春18”,其餘的時間裡靠的還是西瓜卡(Suica)——同樣也是由JR公司推出的乘車卡。不過,它只具備儲值功能,優惠很少,但幾乎適用於日本所有可以刷卡的交通工具,甚至很多便利店和快餐店都支援使用它來支付,可以說是日本旅行必備單品。西瓜卡同樣可以在日本的車站辦理,但也可以提前在某寶上買好。並且,蘋果使用者可以把它轉換為電子卡片,存到“錢包”裡,十分方便。
做了那麼多鋪墊,現在來介紹一下真正的旅行計劃:一路向西,千葉-(沒有在東京停留)-小田原-富山-靜岡-名古屋-豊(豐)田-彥根-石山-京都-奈良-大阪-神戶-姬路-岡山-廣島-宮島-福岡-熊本,最終從福岡機場飛回國。***
下圖為本次旅行的視覺化地圖👇
*在進行匯率轉換的時候才發現日元的匯率竟漲了這麼多,著實嚇了一跳🌚。
**並不需要提前購買,只要是7、8月份去,都是可以買到的,購買時直接到人工視窗給工作人員出示“青春18”這幾個字就可以了;不會因為走人工通道而影響進站,也不需要和車站工作人員交談。
***之所以沒有返回千葉拿行李,是因為我提前在千葉市的便利店(全家)就把行李箱寄到了福岡機場,3個行李箱花了200多塊(人民幣),這樣一來我就不需要再做折返。背好揹包,輕裝簡行~
旅行打卡地
本次旅行計劃是我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不斷調整的最終結果,竭盡所能地串聯起每一個我想去的地方。參觀景點以傳統古蹟、現代建築與美術館為主,希望各位看官喜歡。
在本篇遊記中你可以看到的地方:(時間順序)
· 《輪到你了》取景地
· 小田原城(難攻不落之城)
· 靜岡市美術館
· 熱田神宮(三大神宮之一)
· 豊(豐)田美術館(谷口吉生設計)
· 名古屋城(三名城之一)
· 名古屋市美術館(黑川紀章設計)
· 名古屋電視塔
· 綠洲21
· 彥根城(金龜城)
· 美秀美術館(貝聿銘設計)
· 花見小路
· 八阪神社
· 二條城(世界遺產)
· 興福寺(世界遺產)
· 奈良公園
· 東大寺(世界遺產)
· 道頓堀
· 心齋橋
· 大阪城公園(三名城之一)
· 光之教堂(安藤忠雄設計)
· 梅田藍天大廈
· 明石海峽大橋
· 4×4 house(安藤忠雄設計)
· 神戶港
· 姬路城(白鷺城)
· 岡山城(烏城)
· 後樂園(三名園之一)
·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
· 原子彈爆炸圓頂屋(世界遺產)
· 廣島美術館
· 廣島城(鯉城)
· 宮島(日本三景之一)
· 嚴島神社(世界遺產)
· 舞鶴公園
· 大濠公園
· 福岡市美術館
· 熊本熊廣場
· 熊本城(三名城之一)
· 熊本縣立美術館(前川國男設計)
· 櫛田神社
· 博多町家文化館
· 博多傳統手工藝館
【日本留學紀】系列彙總
歡迎瀏覽我的【日本留學紀】系列
:
「暴走東京」://imfw.cn/l/137303848
「一場以聖地巡禮為由的“青春18”之旅(鎌倉-足利-山梨-甲府-諏訪-松本-長野)」://imfw.cn/l/137305168
「黃金週東北6日遊(日光-宇都宮-左澤-山形-仙台-盛岡-弘前-青森)」://imfw.cn/l/137308474
「邂逅藍色花海の茨城一日遊」://imfw.cn/l/137308795
「瀨戶內海藝術祭跳島之旅(高鬆-直島-豐島-小豆島-女木島-男木島)」://imfw.cn/l/137310610
「悠閒“老年團”漫步北陸三城二日遊(金澤-高岡-富山)」://imfw.cn/l/137310865
「瘋狂的富士急樂園——日本最爽的一天」://imfw.cn/l/137312536
「北海道游擊戰——為6月的北海道正名」://imfw.cn/l/137316214
「徒步熊野古道——7月迷人的和歌山之旅」://imfw.cn/l/137315035
「東京藝術遊」://imfw.cn/l/137315341
本次日本留學過程中打卡的全部地點👇
前期準備
護照、簽證與日元的獲取,我就不再展開。
1. 交通方面:
西瓜卡與“青春十八”乘車券都已在前文介紹過,兩者都可在日本的車站購買,前者還可以求助於某寶。機票的話,越早留意越好,關鍵時刻下手,我常用的訂票App是攜程和去哪兒。
計劃制定時需要提前用電腦查詢好乘車的時間,以下為網址連結:👇
//www.jorudan.co.jp/norikae/
(需要本次旅行計劃的可私信)
2. 流量方面:
在某寶購買流量卡即可,結合旅行時間與流量用量的需求,選擇合適自己的就好。
3. 住宿方面:
推薦在booking上預訂酒店或青旅,在愛彼迎上預訂民宿,儘量優先考慮離車站或景點近的住處。
4. 出行方面:
外出一定要記得防晒。請穿一雙好康而又舒適的鞋子,讓它陪你一起走過每一處風景。
5. 手機應用方面:
推薦Google Map 和 乗換案內(紅色)
Day 1 :千葉—《輪到你了》取景地
學期末,從Leopalace租的房子在離結課還有兩天時間的時候,到了期。不得已只得先把行李收拾好放到毛毛和🐶哥那裡,自己住進了千葉的一家膠囊旅館。
7月30號的傍晚,我把自己的三個行李箱在全家寄了出去,接收地是福岡機場。從千葉到福岡,它只需3、4天的時間,比起我來說真是快多了。
終於,7月31號一早,我離開旅館,來到了千葉站。滿懷著對千葉的不捨與對未知的嚮往的複雜情緒,我踏上了這個夏天在日本的最後一場旅行👇
這個夏天有一部日劇,不僅火遍了日本,也火遍了中國,成為了每更一話都能登上熱搜,微博上人人都在安利討論的話題。它的名字就是《輪到你了》「あなたの番です」。雖然站在今天的時間點,我們會知道,因為編劇的亂挖坑,這部劇最終爛尾了😂。但它仍然有很多吸引人的點,也讓劇中的演員又火了一把,比如說飾演本劇男主的演員——田中圭。自本劇開播以後,我在便利店的書刊架上就多次看到了以他為封面的雜誌👇
而本次旅行的第一站,便是《輪到你了》這部劇中“殺人公寓”的外景取景地。
今天是“青春18”的第一天,我從千葉站出發,途經東京站換乘,最終乘車來到“武藏溝ノ口”站。之後的一小段路,就不能使用“青春18”了,因為從“溝の口”到最終的“宮崎臺”,運營的電車公司是一傢俬鐵,而不是JR。不過,這一段只需要124日元。
過了這個地方,標誌著我離開了東京的邊界,來到了神奈川縣👇
今天的陽光格外明媚,柔軟的雲朵在藍的發白的天空中緩緩飄動。抵達宮崎臺站的時候,望到一棟可愛的建築從站臺棚上露出頭,灰白色牆面中的那一抹綠,就像把夏天圈養到了家裡。
宮崎臺站的旁邊,還有一座“電車與巴士博物館”,對於交通工具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來打個卡👇
從宮崎臺站出來,跟隨著手機導航,走了大約十分鐘,我便來到了這棟先前一直出現在螢幕上的公寓的面前。它只是一棟普通的居民公寓,但與周圍的建築都不同,因此很好找。
我的腦海中閃過一張一張劇中的畫面,望著這一模一樣的劇中場景,滿足與欣喜溢滿心間。
劇中的故事發生地設定是在東京,所以劇中公寓後的晴空塔是後期P上去的。
從背陰的一面看去,就可以發現這一面是沒有參與取景的。
而走入其中,便會發現公寓內部也是完全不同。
公寓內有電梯,也不同於劇中的“安吉麗娜”,不過朝外的樓梯間還是有取到景的。
來到頂樓,眺望一下附近的小鎮風光。
走到走廊盡頭,甚至看到公寓的另一邊有一片菜園。
樓前的停車場👇
躲在車底避暑的🐱👇
成功打卡《輪到你了》公寓,感覺自己與劇中人物的距離更近了一步,自己似乎也不再只是一位劇情的旁觀者。我帶著滿心的滿足,回到了宮崎臺車站。
Day 1: 《輪到你了》取景地—小田原
從宮崎臺站坐電車,回到武藏溝ノ口站後,在川崎站換乘,終於來到了小田原站。小田原市同樣位於神奈川縣,這裡最有名的景點便是有著“難攻不落之城”之稱的小田原城,從車站到小田原城步行只需十分鐘的時間。
而此時已是正午,我首要的任務是先找一家餐館,補充好能量,再以飽滿的精神去參觀小田原城。
開啟大眾點評,找到了一家排名第二的餐館——橋本蕎麥麵,有著很不錯的評價,並且還是一家百年老店。我跟著導航的指引來到這裡。單是外觀就顯示出了它的與眾不同,木質的建築頗有些歲月的痕跡。
內部也是日式的傳統裝潢👇
我點了一份推薦的定食,主食是蕎麥麵,搭配有天婦羅小蝦與蔬菜。蕎麥麵嚐起來微微發酸,有著很濃重的日本味道。對於這樣的料理,我雖然談不上很喜歡,不過入鄉隨俗,體驗不同的文化也是旅行能帶給我的樂趣之一。
古樸的和紙燈發出柔和的暖光,把用餐的氣氛烘托得安靜舒適。
傳統的炊具👇
可愛的貓頭鷹簾子👇
吃完午飯,我便動身前往小田邊城。我在日本已經觀賞過很多座城堡,莊重的松本城,清雅的金澤城,亮麗的和歌山城,每一座城堡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和與眾不同的美。最後的這次旅行,我選擇了日本最有特色的一些城堡,它們不僅有名,甚至可以說是日本城堡中的代表。小田原城便是其中一座。
來到城牆外圍,路過護城河,走上一座長長的橋,城堡就隱藏在鬱郁蒼蒼的樹林後。
屬於夏日的和煦日光落在草木上,落在建築上,一切事物不管動的靜的,都似乎有了生命力。來到這座神奈川縣的沿海小城,置身於小田原城內,我的四周只有寥寥的幾名遊客。這獨屬於小眾景點的靜謐,給予了我獨享這份閒適的假日時光。
白牆灰瓦,是日本城牆常見的標配,平淡中卻有著東方文化的內斂美。
公園裡有幾株高大的松樹,三兩鴿子也和人一樣悠閒地踱步在樹影裡。
我一點點地向城堡的中心走去,路過一座大門👇
一朵亮麗的花在綠草中探出頭來,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視線👇
不同於滿是櫻花樹的五稜郭公園,小田原城公園裡有著很多高大的松樹。在這炎炎夏日,它們就像一把把遮陽傘,向上生長的同時,也給大地灑下了片片陰涼。
公園裡,小田原城天守閣的不遠處,還有一個鐵籠。走近一看,鐵籠裡竟然圈養著一群猴子。後來我查閱資料才瞭解其中的歷史寓意:小田原城曾被有著“天下人”之稱的豐臣秀吉侵佔,而他侍奉過的織田信長曾稱呼秀吉“猴子”,因此現如今小田原城的市民便以圈養的猴子來羞辱他,以報四百年前的國恨家仇。
終於,我來到了小田原城的天守閣👇
買好參觀券後,我邁上樓梯,走向天守閣的入口。
一進門就看到一面排列如城牆磚石般的裝飾牆——灰色的是普通的石塊,帶著花紋的則是寄木細工的紋理。說到寄木細工,它是日本非常有名的手工藝,俗稱木片兒拼花工藝。而它便是來自神奈川縣的箱根地區與小田原地區,因此這片裝飾牆很好地將此地的特色表現了出來。
日本城堡的天守閣內很多都有著城堡的資料介紹與文物展示,這裡也不例外。
日本的漆器也同樣遠近聞名,雖來自中國,但如今在設計與生活應用上已超越中國。這是日本古代的漆器👇
我去的時候,這裡還舉辦著日本武士的漫畫展,眾多在歷史中遺名的戰將形象被現代的漫畫家們傳承再設計👇
武士戰甲👇
武士漫畫👇
還可以為喜歡的人物投票👇
當然,天守閣的一大不可忽視的功能便是遠眺城市的風景。每一次站在天守閣俯瞰它腳下的城市,總能帶給我更多的存在感與獲得感。
站在這裡,你便可以望到寬闊的太平洋👇
城市裡穿行的紅色電車👇
寫著“絕對不要對著太陽看”卻什麼也不能看的尼康望遠鏡👇
天守閣內也有一個出售紀念品的商品。
有著寄木細工紋樣的馬克杯👇
小田原城的參觀之旅結束了,我回到了車站。坐上繼續南行的電車,我道別了這座慢節奏的海邊小城。
Day 1: 小田原—富士
提到富士,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富士山。在靜岡縣的海邊,就有一座小鎮,它的名字便是富士。如果你覺得它會不會“城如其名”,依傍在富士山腳下,那你可能就會失望了。因為它並不是在富士山的腳下,而是在富士川的旁邊。這個,也是我到這裡之後才瞭解到的。。。
起初,我是抱著離開關東前再看一眼富士山的打算,才把富士加入了行程當中。但“實踐出真知”,當我來到這裡,舉目四望也不見富士山的影子,我才知道:我“上當”了。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更何況我沒有必要太早就抵達今晚的最終目的地——名古屋,所以在此地稍作停歇,倒也未必不好。
我在富士站附近閒逛。在車站的一側,一位白面板的外國人正發著廣告,我接到一份後一看——原來是英語培訓班的廣告。這炎熱的午後,他還是要頂著太陽,給匆匆而過的陌生人遞著傳單,對方接受後他還會用日語說一句謝謝,這不免又讓我覺得“人生不易”。C’est la vie.
車站這一側的雕塑👇
日本幾乎每一座車站都會有一座雕塑,它們大多與城市的歷史故事有關,或由該城市出生的雕塑家創作。不僅在車站,公園廣場,街頭巷尾都有著各式各樣的雕塑,足可見日本人民對於雕塑藝術的熱愛。
這是車站的另一側,一棵高大且粗壯的樹拔地而起,我站在二樓,正好可以望到它枝葉濃密的樹冠。
富士市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鎮,即使站在人流相對密集的車站,也仍然聽不到車水馬龍的聲音,而蟬聲成為了hold住全場的存在。偶有一位身著高中制服的女生從我身邊跑過,噠噠的腳步聲帶起了一陣風。
計劃裡我本來在富士站就不會停留很久,所以也就沒有到城裡逛。我來到車站的一家法式麵包店,點了一份可頌🥐,接了杯自助的檸檬水,坐在靠窗的座位上。我望著窗外交錯的軌道與穿行的電車,又回頭看到旁邊的小女孩的媽媽一口一口地喂著她蛋糕。時間與空間在我的意識裡漸漸淡化模糊。在這個沒人認識我的地方,我可以短暫地忘記一切,忘記糾纏不清的種種問題,然後將自己放空。
在富士站停留了大約四十分鐘後,我繼續搭上電車,駛向旅行的下一站。
Day 1: 富士—靜岡
下午四點多,我來到了靜岡市。靜岡市是靜岡縣的首府,最有名的觀光地是號稱“日本三大美港”之一的清水港,站在那裡既可以看海,也可以遠眺富士山。並且清水港的附近還有一座迷你的櫻桃小丸子主題博物館,因為靜岡正是其作者——櫻桃子的故鄉。
不過,此次旅行我在靜岡的停留時間同樣不多,唯一列入計劃的只有靜岡站附近的靜岡市美術館。
跟著地圖的指引,我很快就找到了靜岡市美術館,它離車站實在是太近了。美術館位於葵塔商場的三樓,在電梯口就能看到導視牌。
靜岡市美術館是一家開放不足10年的新美術館,它吸引人的地方除了有各式的藝術展,還有簡約的VI設計。整個美術館的空間設計極度簡約幹練,導視中的字型與標識設計也有著極強的風格感,目之所及皆為黑白配色,現代的設計中流露出一種樸素、安靜、深層次的美。
但不幸的是,今天雖然是開館日,但是卻沒有展覽可以參觀,因為館方正加緊佈置下一次的展覽。所以我只得獨自在空蕩蕩的大廳裡彳亍,淺淺地感受著它尚未展露於我的風格與魅力。
btw,大家去美術館之前一定也要查清展覽的開放時間啊。
既然美術館的參觀計劃泡湯了,我便得再找點兒其他地方耍一耍。我在地圖上發現了一個很大的駿府城公園,簡單查詢了一下之後,就把它定為了新的目標。我在前往那裡的途中還路過了一座小梳神社👇
來到了駿府城,這是它的天守閣👇
公園的景色雖然普普通通,不過卻有著一段不平凡的歷史。日本戰國三傑(另外兩位是前文提到過的豐臣秀吉和織田信長)之一的德川家康曾在這裡頤養天年,並逝世於此。
德川家康像👇
德川家康手植的柑橘樹👇
公園內也實在是空曠,除了三兩個踢球的男孩,幾位跑步的大爺,以及我,再無其他人的身影。看著太陽在雲間時隱時現,天邊逐漸慢開一片暖黃,逆光的樹木在我眼中也逐漸化成了剪影。
我慢慢地朝車站走去,忘了是在吉野家還是便利店解決了晚飯,隨後搭乘電車,繼續西行。
Day 1: 靜岡—名古屋
從靜岡到名古屋中途需要換乘兩次,一次在浜鬆,一次在豊橋。第一段我乘坐的是較高階的電車,速度快,座位也舒服,不過除了青春18,上車後還需要再交320日元。
就這樣,從傍晚坐車,直到晚上8:40,我終於來到了名古屋。其實這樣的電車之旅並不會感到疲憊,即使在夏天這樣的旅遊季節,車上也一直有很多空著的座位。而我總會選一個靠窗的位置,聽著音樂,看著沿路的風景,什麼都可以想,什麼也都可以不想。該換乘了就趁機下車活動一下。我喜歡這樣的慢節奏,給予我愜意,卻不剝奪我選擇的權利。
夜晚的名古屋車站JR中央塔👇
我今晚住的地方就在車站的對面,走路五分鐘就能抵達。這家青旅的名字叫芥末(wasabi)名古屋站前旅館,員工很親切,設施也比較齊全,整體體驗還不錯。
Day 2: 名古屋「熱田神宮」
早上七點多,我便起床收拾好東西,離開了青旅。在青旅旁的7-11買了作為早餐的麵包和果汁後,我回到車站,準備前往熱田神宮。
因為今天一天我都在名古屋的附近轉悠,所以暫別青春18,改換用了西瓜卡。
今天的陽光格外強烈,似乎把大地上的一切都照得發光發亮。十分鐘不到,電車就載我到了熱田站。
從車站出來,走一段神宮前商店街,就能到熱田神宮了。不知是因為時間太早還是什麼,商店街上沒有一家店是開張的,破舊的捲簾門像一個個封閉的盒子,讓我無法探知裡面的祕密。
過了馬路就看到了茂密的樹林,沿著樹林邊緣一直走,一座鳥居出現在了我的視野當中。日本的很多神社都建於環境清幽靜謐之地,自然地散發出神祕的氣息。同東京的明治神宮一樣,這裡綠樹環繞,罅隙成蔭,每一個人都要走過長長的石子路,懷著虔誠的心,造訪這屬於信仰的聖地。
熱田神宮據傳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可以說是愛知縣最著名的古蹟。這裡的建築掩映在古樹間,二者相得益彰,更平添了幾分素雅與莊重。
建築的造型也極具日本特色👇
來到這裡的日本人都會虔誠地面向神宮參拜,合掌,擊掌,鞠躬,完成著傳統的禮儀。我還遇到了一隊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神宮參觀。這對於幼小的他們來說,是瞭解本國文化的機會,孩子們也會在這樣的薰陶中增加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熱田神宮就像一座古老的公園,在這兒不僅可以散步納涼,也能用雙眼觀察與感受日本的傳統文化。
離開熱田神宮,時間剛過九點,我放棄了返回熱田站的想法,繼續往南,向“堀田”站的方向走去。
路遇一座寺廟👇
走過一段地下通道👇
爬上一座橋👇
終於,抵達了堀田站。這裡貌似不支援刷卡,我在售票機上買好票後,坐上了電車👇
Day 2: 名古屋—豊(豐)田
我坐在“頭等車廂”,看著司機操縱著電車方向盤,窗外的景色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動人。
這一幕有沒有幾分電影鏡頭的感覺👇
10:14,我抵達了“豊田市”車站。豊田市又稱豐田市,因為日本著名的汽車品牌豐田的總部就位於此。來到豊田,我主要是為了這裡的豊田市美術館。而一出車站,我便看到了它的指示牌,清楚而醒目👇
美術館很貼心地在一路設定了很多指示牌,讓本不算近的找尋之路變得輕鬆了不少👇
豊田市美術館位於山坡上,參觀者需要走一段上坡的柏油路才能到達👇
豊田市美術館的設計師是著名的建築設計師谷口吉生。他曾說過:“美術館,從外部到內部,都是為感受藝術之美而做成的裝置。”而這一切真的在豊田市美術館實現了。
為了能夠遠離日常的喧囂,美術館沒有直接顯現在人們面前,而是要經過一條蜿蜒的小路,才逐漸展現全貌。設計師靈活地利用了地形的高度差,使得由乳白色玻璃和綠色板岩組成的建築立方體,在天空的背景下逐漸浮現。
美術館的內部空間設計也同樣考究,設計師巧妙地藉助自然光讓室內也同樣變得柔和舒適。
我去的時候,館內有四個展覽:
一個是第4屆愛知三年展“情の時代”豊田市美術館場,此展每三年一次,從八月一直持續到十月,在名古屋與豊田都有展覽,可以一票看全場(2019年共有四個會場:愛知縣藝術文化中心、名古屋市美術館、名古屋市內部分街道、豊田市美術館);
一個是日本藝術家高橋節郎的漆藝展;
一個是2019的藏品年度展;
一個是著名奧地利畫家克林姆特的個人展,此展我在東京都美術館已經參觀過,當時還花錢買了票,而這次卻“無料”😂(見下圖:學生免費)
所以,我只需要付“情の時代”的門票費。離開豊田後,因為這張票的緣故,我又臨時決定去了名古屋市美術館。到最後我花了看一個展的費用,看了4+1個展
雖說在東京看過一次克林姆特展,但我還是選擇“二刷”一次,這更一步地幫助我加深了對這位大師的瞭解與對其作品的理解。印象很深的除了他那華麗的畫作,還有他放蕩一生,從未結婚,但卻有很多孩子的事蹟。
大師的作品周邊👇
“克林姆特與貓”的“手辦”👇
美術館的樓梯旁的一面牆上寫著歷史中各界名人的名字👇
看完一個展,我從美術館出來,到外面透透氣。美術館的一側有一個大水池,水淺淺的,很清澈,望著腳下微波盪漾的水面與遠方枝繁葉茂的樹,我倍感心曠神怡。
室外玻璃的應用也讓美術館整體更顯簡潔明朗👇
美術館還有一座工作室,鼓勵人們利用現代技術的手段將藝術表現出來。當時的主題正是愛知三年展的“情の時代”,人們可以從“情”出發,來畫出自己對於情的理解與想法。這裡提供了很多種技術手段,讓你把自己的作品“帶回家”,我興致滿滿地參與了進來,然後選擇了下面的這個(不知道名字🌚)裝置👇
右下角是我作品的原稿(噗嗤)👇
看著自己的作品在機器的操作下一點點地被縫在布袋上,我的內心暢快而激動
我畫的是一隻熊貓(代表中國)和一隻柴犬(代表日本)共同圍著一條圍巾,圍巾上寫有一個“友”字,而“中日友好”便是這幅小畫核心想要表達的含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噹噹噹當~完工👇
我只需要支付這個布袋的費用(貌似是300日元),就把這份在日本的回憶帶回了家。一位工作人員小姐姐很激動地為我和這個小作品拍照,我覺得很開心,通過自己的作品感染到他人,即使我們民族不同,語言不同。
不得不說,豊田市美術館的體驗設計“最高”👍
然後,我繼續參觀了高橋節郎的漆藝展👇,展出作品包括漆畫、漆器與漆塑。
參觀完第二個展,我再次走出美術館,來到室外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樹叢前的草坪上,一座雕塑又把我的記憶拉回到北海道的藝術之森。
從美術館出來,站在大水池的對岸眺望,遼闊的水面將周圍的景色映照在波紋之間,幾何形狀的建築形體在水波映襯之下顯得更為突出。據說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乳白色的建築中投射出柔和的光亮,遠遠望去,彷彿燈籠漂浮在水面一般。
室外的風景不僅有著恰到好處的設計感,讓人在脫離建築後似乎依然置身於藝術的氛圍中,也為參觀者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放鬆雙眼與精神。我繞著美術館的外圍走了一圈後,便回到館內,參觀最後的兩個展。
下面為2019藏品展與愛知三年展的照片👇
這個裝置中的吊燈像一朵朵花一般,發光,下落,開放,再閉合,升起,周而復始,如同自然與時間的軌跡。
參觀結束,我戀戀不捨地看了豊田市美術館最後一眼,然後往山坡下走去。
豊田市美術館雖然很小眾,但是它帶給我的感受卻是獨特而美好的,它也成為了我最喜愛的日本美術館。
步行回車站一路上的風景依然美麗,猶如我此刻的心情。
天空中的雲緩緩地挪動著,不急,不躁,不緊,不慢。
意識到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以後,我才發現自己竟然還沒有吃午飯。藝術彷彿我的精神食糧般,讓我忘記了飢餓。
Day 2: 豊(豐)田—名古屋
下午三點,我乘電車回到了名古屋,然後又換乘地鐵來到了名城公園。因為時間有限,而我又臨時新加了目的地(名古屋市美術館),所以便在地鐵口附近的便利店,買了飯糰,水和營養飲料作為今天的午餐。(嗝,形勢所迫,不推薦)
我穿過天橋,到名古屋城公園(簡稱“名城公園”)所在的一邊。在天橋上看到公園內有一座露天泳池,孩子們開心地玩著水,那是獨屬於童年的快樂👇
名城公園很大,而我目標明確,直奔名古屋城。
隔著護城河遠遠地眺望名古屋城👇
名城公園的門票是500日元。門票上畫著城堡上著名的金鯱👇,它們作為防火的符咒被用來裝飾大梁,後來轉化為城主權力的象徵。
名古屋城和大阪城、熊本城並稱為日本的三大名城,最初是由德川家康修建。不過,目前天守閣暫不開放,只能夠站在城堡下仰望它。白色的牆壁,薄荷綠的瓦片,還有“頭頂”如同一對犄角般的金鯱,讓它在整體的古典中還夾帶著一絲可愛。
比起之前見過的城堡,名古屋城更加雄偉壯觀,也更有氣勢,這一切都與它的地位有關。
雖然不能進入天守閣,但可以參觀它旁邊的本丸御殿。本丸御殿內的襖(隔扇)上畫著精美的壁畫,或花鳥,或風景,穿行其中便能感受到幾百年前的日本貴族生活。
離開名城公園,我找到地鐵站,從這裡坐車前往南邊的名古屋市美術館。
名古屋市美術館位於白川公園內,是由著名建築設計師黑川紀章設計(後來才知道😂),他的作品還有和歌山縣近代/廣島市現代/東京國立新美術館。
當我抵達名古屋市美術館的時候,時間已經接近4:30,而美術館的閉館時間是5:00,所以我放棄了其他的展覽,直奔愛知三年展的展館。
參觀完展覽,我終於可以停下腳步,再看一看美術館的內部空間。這個異形窗設計的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在三角的底端,視窗與內壁之間掛著一架梯子,給人以聯想,不知是為了聯結內外的空間,還是像讓人產生一種“出”的衝動。
我是今天從名古屋市美術館離開的最後一名遊客。從美術館出來後,我便看到了對面的名古屋市科學館,建築上碩大的圓球讓我想起了東京的富士電視臺。
兩館的旁邊有一大片空地,一群日本的中學生聚在一起,貌似在學習一種舞蹈。
我坐在噴泉旁看他們跳舞,雖然不時傳來男生的大笑,但看到太陽底下每個人認真的動作,我能感覺到這是為了一件重要的事,一件有意義的事。
在白川公園閒逛了沒一會兒,我的肚子就餓得咕咕叫了。我開啟谷歌地圖,找到了公園旁邊的一家吉野家。我點了吉野家新推出的定食,儘管不如以往的好吃,但總算能坐下來好好地吃頓飯了😌
飯後,等到體力差不多恢復過來,我繼續向下一個地方進發。從白川公園到榮町附近並不遠,本來打算坐地鐵的我決定改為步行,慢慢前往。
建築後的雲朵就像一個白色的小怪獸,攤開身體,彷彿要抱住樓房一般。
到了榮町,我先走進了愛知藝術文化中心👇
其中的愛知縣美術館同樣是愛知三年展的舉辦地,不過早已過了閉館時間,我來到這裡也無法參觀。早知道有這樣的藝術展的話,真的是應該安排一整天的時間來打卡看展😔
愛知藝術文化中心內懸掛的一些藝術裝飾👇
我來到頂層,看夕陽漸漸隱沒在城市高低錯落的天際線,看著對面的地標性建築名古屋電視塔與綠洲21。
如果把城市比喻成一個鋼鐵的熔爐,那麼夕陽就如同一滴融化的鐵水,在嘈雜與混亂之中變得可有可無。太多的人掙扎在利益的海洋裡扎,無暇目送夕陽遠去,日月輪迴,太陽終會照常升起。
在空蕩蕩的走廊裡,我望著窗外,一個人發呆。
離開愛知藝術文化中心,我回到了地面。
我首先來到了綠洲21,它橢圓形的玻璃頂棚就像一個長長的牡蠣,天黑以後還會亮起各色的燈光,更具現代感。
樓下有很多有名且口碑不錯的品牌餐廳,如奶茶店,壽司店,咖啡店,快餐店等等。
在日本很火的貢茶👇,想喝就要排很久。
我在星巴克點了一杯冷飲,找了個座位,繼續坐著休息。
本想登塔看一看城市的夜景,我走到塔下卻發現它並沒有開放。於是,我搭乘地鐵,回到了名古屋站。
回到青旅,我躺在床上看YouTube上的臺灣政論節目,雖在國外也依然為國家的形式而感到擔憂。這次日本留學的價值體現在我身上的方方面面,其中一點便是進一步完善了我的世界觀。
願世界和平。🙏
Day 3: 名古屋—彥根
依照計劃,今天也是“青春18”發光發熱的一天。我在青旅check out之後,便來到名古屋車站,準備去往旅行的下一站——彥根。
在電車上路過了岐阜縣岐阜市,我拍下了窗外的風景,發給下學期就要來岐阜大學交換的朋友👇
在“米原”站換乘👇
在經過兩次換乘之後,我終於在九點多抵達了彥根站。彥根站就位於滋賀縣的彥根市,是琵琶湖東岸的最大城市與旅遊觀光城市。這座城市最著名的觀光景點便是城市中心的城堡——彥根城。
彥根站前井伊直政的雕像👇,他是彥根藩的第一位藩主。
若問如今的彥根城最廣為人知的是什麼,那便是它的代言人兼吉祥物——彥根喵👇
彥根喵是日本城市吉祥物中最出名的幾個之一,和熊本熊,船梨精一樣有著很高的人氣。車站旁的紀念品商店裡就有很多它的周邊,喜愛它的朋友值得帶一個回家。
歡迎到彥根~
跟很多地方一樣,只需沿著一條馬路一直走,就能來到城堡公園。道路兩邊栽種著茁壯生長的植物,並不寬闊的步行路卻十分乾淨,街上只有寥寥的幾位行人,整座小城帶著一種別緻而清新的味道,讓初來乍到的我也覺得格外親切。
途中還遇到了一座護國神社👇
在即將步入彥根城公園的路上,長長的城牆如一個展開的屏風,將風景和祕密包裹其中,碧綠的護城河水倒映著城牆的身影,虛實相接間,放大了人造物的直線美。
城堡公園內的古代馬廄👇
在前往城堡的路邊,我看到這樣的說明👇
彥根喵每日表演,與大家互動的地點與時間是固定的,如果想見到它,一定要提前計劃好時間。
於是,我加快腳步,往山坡上走去。
終於,我如期地趕上了彥根喵的表演。彥根喵先是從房間裡探出一隻腦袋,然後慢慢地挪動腳步,在主持人與孩子們的呼喚聲中,一步一步地向我們靠近。
可愛地鞠躬👇
一步一步地走👇
終於,在每個人注視的目光中,它來到了城堡前的空地上,暴露在了炎炎的烈日下。
在和主持人的配合下,彥根喵做著各種乖巧的動作,擺出各種可愛的姿勢。
真的是太可愛了
擊中了老夫的少女心😌
不過,在30多度的高溫下,可想而知玩偶服下的演員有多麼辛苦。我即使穿著短袖短褲,頭頂依然在冒著汗珠。表面的光鮮亮麗人盡皆知,而背後的痛苦難捱卻無人知曉。可能每個人,每種職業都是這樣吧。
彥根城又名金龜城,與姬路城、犬山城、松本城並稱為日本的國寶四城。後三者中的姬路城在後面的旅行中已有安排,松本城已經在長野參觀過,唯一還沒去過的犬山城就留待下次的旅行吧。
彥根城的天守閣不大也不高,但卻有著自己的特色。寬厚的底盤讓它看上去沉穩而莊重,對稱的結構讓其更顯規整大氣,“濃縮的都是精華”這句話在彥根城上得到了最好的呈現。
脫鞋後就可以走進天守閣參觀👇
站在頂層,遠眺彥根市的風光。身在高處才發覺彥根市其實並不小,地面上密密麻麻的房屋如魚鱗般整齊排列,而這座湖邊小城就如同一條沉默的魚,低調地潛行著。
站在這裡還能看到不遠處的琵琶湖👇
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湖泊,同富士山一樣被日本人視為日本的象徵。
隱約中我似乎看到湖面上有模糊的凸起,不知是遠處的船隻,還是飄渺的海市蜃樓。
參觀完天守閣後,我原路返回,走下山去。
山下還有一座彥根城博物館👇
可愛而又霸氣的彥根喵👇
彥根城的旁邊還有一座玄宮園,是江戶時代大名所建造的私家庭園👇
園內風景秀麗,帶有幾分日本傳統迴游式庭園的風韻。
玄宮園的邊上還有一座很大的荷花池,池中滿是盛開的白色蓮花。
站在園內,可以遙望遠處的彥根城,也可以看到水面上彥根城的倒影。
離開玄宮園,在護城河邊,幾隻鴨子正躲在樹蔭下的陰涼裡避暑休憩👇
我還參觀了開國紀念館,館內展示著彥根城的模型👇
中午時分,我回到了彥根站。在便利店買好午餐後,我乘坐電車向旅行的下一站進發。
我買到的彥根喵👇
Day 3: 彥根—石山「美秀美術館」
接下來的一站也是我很嚮往的地方。從彥根站坐車大約半個小時,就抵達了石山站。從石山站出來,我在巴士候車點的自動售票機上買好了車票,然後等待著巴士的到來。(小貼士:往返車票更便宜)
2019年5月16日,貝聿銘先生逝世,享年102歲。當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我的記憶一下被拉回到2016年的秋天,在色彩課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專業的全體學生在蘇州博物館的見學之旅。簡約大氣的建築中蘊含的古典東方韻味,如江南水鄉般含蓄素雅,儘管那時的我還不懂設計,但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如今,老先生也不在,只留下無數經典的作品讓世人感嘆。懷著對貝聿銘先生的尊敬與緬懷,懷著對藝術的嚮往與期待,我終於來到了這裡。
前往美秀美術館的帝產巴士每一個小時一趟(詳見美術館官網)。在13:10的時候,我乘上了準時抵達的巴士。
從車站到美術館大約需要50分鐘,本想在巴士上閉目養神的我卻被窗外的風景吸引,不忍合上雙眼而錯過欣賞美景的機會。巴士開始的一段路都是沿著瀨田川行駛,在河上我看到了很多隻白鷺,有的在捕食,有的在泡腳,也有的忽然飛起,不知去向。
天線懸在空中,如同天空的五線譜。淺綠色的田野承接著深綠色的遠山,曲直之間,濃淡相宜。
一個小時後,巴士終於抵達了美秀美術館的售票處。這裡距離美術館還有一段距離,買好票後可以選擇等待觀光車來接,也可以選擇步行前往。儘管天氣炎熱,烈日當頭,我還是選擇步行進入,因為這樣更可以慢下來細細體會。
貝聿銘先生說:“我肯定來這裡的人將會明白,我是有意識地令此美術館與自然融為一體。”而美術館整體的設計靈感便是來自於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開始的一段路滿是綠色,道路兩邊種植著櫻花樹,走在路邊能聽到潺潺的流水聲。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走了一段之後,便看到了一座幽深的隧道。隧道尾端的光芒,吸引著你向前探索。
與其他隧道不同,這條隧道內部不是混凝土。貝聿銘先生在隧道里貼上了銀色的遮蓋。許多建築評論家稱之為“一條取代時空的隧道”。銀色的牆壁有一種微妙的變化方式,通過反映山上的的綠色和春天櫻花的淡粉色來隨季節變化。
這條穿越了時空和空間的銀色隧道,既有工業感,同時又充滿科技感。銀色的牆壁,不僅設計現代,同時還能削弱了人們在隧道中所產生的嘈雜聲,還自然環境一片寧靜。
回望隧道的入口👇
臨近隧道出口,便能看到牆壁上泛起淡淡的綠色👇,如果是櫻花季,想必更會美不勝收吧。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來到隧道的出口時,便可以望到頭頂上連線隧道和博物館的懸索橋的銀色鋼索,通過外展式的洞口,形成放射狀,經過一個大半的橢圓形架再緊閉,不僅從形象上減輕了橋樑的重量,還形成了力與線的張弛之美。
走過索橋,開闊壯觀的山谷全貌與整體的建築群便一覽無餘地展現在眼前。
建築的入口及兩側的坡地綠化,營造出一種莊重典雅的氛圍,走進建築就如同前往聖地朝拜一般。
美術館入口的圓形玻璃窗,如同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月洞門,進與出都能看到不同的景緻。
進入美術館之後,映入眼簾的是猶如日本傳統屏風形狀的一組玻璃窗,窗外的松樹非常像黃山的迎客鬆,迎接每位參觀者到來。
貝聿銘先生曾說過:“我深深相信,光線正是一座建築成功與否的關鍵。”陽光透過木格柵,投射到地面上,演繹出動人的光影藝術。
美術館的內部色調溫暖,而明亮大廳中,供遊客休息的長凳也是非同尋常,為貝聿銘先生與日本匠人所共同設計。350年的櫸木組合盧浮宮400年的石灰岩底座,十分珍貴。在這樣一座深山中的美術館,巧匠心思與自然之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輕輕撫摸著天然豐富的木頭的肌理,是如此光滑,讓人賞心悅目。
美術館內的售賣的一些文創產品👇
透過一扇扇落地窗,可以看到周圍廣袤的山脈。由蜂蜜色的石灰岩、銀灰色的空間框架和外面甜美的綠色色調組成的和諧的色彩。
玻璃走廊圍合的內部庭院,模糊了室內外界限,更添幾分生活禪意。
美術館內珍藏有包括日本、中國、南亞、中亞、西亞、埃及、希臘、羅馬等古文明的藝術品,來到這裡便似乎享受了一場藝術文明的盛宴。
參觀結束,回到美術館的門口,望著藍天下山谷中的建築,自然與藝術的和諧共生,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令我深深折服。
我不捨地告別貝聿銘先生的“桃花源”,返回了售票處。
售票處裡好看的明信片👇
售票處的休息區👇,這裡的屋頂同樣採用了木格柵的設計。
因為沒有及時地到巴士站點排隊,我一路站著回到了石山站。
Day 3: 石山「美秀美術館」—京都
回到石山站後,我乘坐電車前往京都。兩座城市的距離很近,只花了大約15分鐘的時間,我就抵達了京都站。
在石山站買了一瓶香草冰激凌味的可樂👇
在京都站,我又換乘了去往二條站的電車,因為今晚歇腳的地方就在二條城的附近。
車窗外的京都市景👇
來到了二條站👇
二條城的附近沒有高樓大廈,卻有許多低矮的平房與民宅,它們談不上古樸,但感覺很生活。我似乎又回到了千葉,正走在從千葉站回宿舍的路上。
二條城的一角👇,明早再來參觀。
我今晚住的旅館是一條滿是町屋的街道里的傳統日式住宅,名字是Mundo Hotel(曼都旅館)。我一個人住在單獨的一間和室,雖然有些陳舊,但經歷了歲月滄桑之後反倒有一種歷久彌新的美感。
當晚接待我的同當初在仙台時一樣,是一位臺灣的小姐姐。她為我介紹了附近的超市,巴士站點以及便利店的分佈資訊,並問我是否需要租用自行車。這裡租賃自行車的價格是500日元24小時,對於想騎車轉一轉京都街道的朋友是個不錯的選擇。
於是,我便借了一輛自行車,往河原町的方向騎去。
不過,以我的實際經歷來說:騎車觀光有利有弊。利在於更加自由,更加隨性,弊在於很多地方人潮密集,騎車不便,或難以找到停車位,自行車反而成為負擔。
途中再遇二條城👇
途中路過了錦市場,不過大部分店家已關門歇業。
由於河原町附近的景點眾多——鴨川、花見小路、祇園、八阪神社,因此這裡遊人頗多,熙來攘往,喧囂嘈雜。
鴨川上的橋👇(鴨川太黑了實在拍不清
)
在日本的眾多城市裡,京都可以說是最有特色的,也是最值得品味遊玩的。傳統的日本文化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傳承與體現。然而,在京都短暫的停駐讓我來不及細細體會,慢慢欣賞這裡數不勝數的文化遺產。
因為我知道未來一定會再次來到這裡,所以這次也就大可不必匆匆忙忙地打卡太多地方。在京都一個晚上加一個上午的時間裡,我只把住所附近的花見小路,八阪神社與二條城列入了旅行計劃。
花見小路是日本最古老的花街,這裡保留了江湖時期的民宅建築,也是為數不多的尚能看到藝伎的地方。騎行在夜晚的花見小路,不僅沒有想象中夜晚古街的意境,倒是很多外國人穿行其中,大聲地講話。嘈雜的環境讓我無法靜下心來欣賞,偶有幾名藝伎匆匆走過,是我唯一感到開心的地方。
花見小路的尾端有一座建仁寺,但是找不到停車的地方,又不方便騎進去,所以就能作罷。
我朝著二年阪三年阪的方向,一路向東往坡上騎。
大多數的店鋪都關門了,唯一還開著的一家👇
法觀寺的八阪塔👇
夜晚的二年阪三年阪也實在不適合觀光,店鋪歇業,燈光昏暗,我拿著手機什麼也拍不出來🌚。看著身邊幾位揹著單反,扛著三腳架來這兒拍夜景的朋友,我頓時覺得自己來到這裡有些莫名其妙,此地不宜久留,直接下一站。
騎回坡下(我體力真好),我來到了八阪神社。
八阪神社是關西地區最知名且歷史最悠久的神社之一。神社的例行祭祀活動,叫祇園祭,與東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並稱為日本的三大祭。
神社中心掛滿提燈的舞殿👇,是黑夜裡一道明亮的風景。
離開八阪神社,天空開始下起毛毛細雨。我聽著音樂,飛馳在自行車道上,流動的風讓悶熱的夏天也變得清爽起來。
回到旅館的房間,開啟空調與風扇,我鋪設好了被褥。躺在榻榻米上,我在微信上與國內的家人分享了這幾日旅行的感受。
睡前又回想起今晚的河原町,人山人海的街景彷彿就是京都魅力的證明,我開始默默祈禱:希望明天的二條城不會同今晚一樣“恐怖”。
Day 4: 京都「二條城」
今天,是“三點一線”的關西一日遊,開始在京都,中間在奈良,結束在大阪。
待清晨收拾好東西后,我就把書包寄存在了旅館的前臺,僅帶著錢包和水,輕快地向二條城騎去。
這是我在東京的“專屬坐駕”👇
每天都是好天氣,看來過了今天我又要黑上一度了😁。
二條城附近是不能隨便停車的,必須先找到一個停車場。在“二條城前”站的旁邊,就有一個自助收費的自行車停車場,有suica卡的話直接刷卡即可完成支付。
先來科普一下二條城的歷史背景:二條城由德川家康於1603年所建,是德川幕府的權利象徵,這裡儲存了日本桃山時代的繪畫雕刻及建築特色,是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東大手門👇
進門後就可以看到一張巨大的城內地圖👇,大致可以看出,城內主要分為以二之丸御殿和以本丸御殿為中心的兩部分。
富麗堂皇的唐門上可見金色的菊花紋樣,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皇權,橫樑上雕刻有飛舞的仙鶴浮雕,寓意著長壽祥瑞。這古老的建築即使在今天,依然是那樣的美輪美奐,令人讚歎。
穿過唐門就是二隻丸御殿,所有的人都需要脫下鞋子,沿“順路”的標記前行。腳下便是號稱在輕微踩踏下發出鳥鳴聲的“鸝鳴地板”。建築內有著著名的儲存完好的鬆鷹、猛虎、櫻花等壁畫與隔扇畫,不過全部禁止拍照。
從二之丸御殿出來,就來到了二之丸庭園。
二之丸庭園為迴游式庭園,水面清澈,倒映著湖石、綠樹。
湖石、樹木高低不同,錯落有致。我漫步水邊,望著人造的美景,淺嘗一下日本古代,那些達官顯貴的閒情雅緻。
木板上的細紋滿是歲月的痕跡👇
屋簷一角👇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一座橋,橋的另一邊便是本丸櫓門。
穿過本丸櫓門,就來到了本丸御殿所在的區域,不過御殿還在維修,目前暫停開放👇
本丸庭園的一角是天守閣的遺蹟,如今天守閣早已不在,只留一片空曠的高地👇
站在天守閣遺蹟的高臺上,可以俯瞰護城河對岸的梅林👇
如今是盛夏,城內皆是滿眼蒼翠的風景,而到了春天這裡還可以賞櫻,到了秋天即可賞菊,到了冬天又能賞梅,可謂“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參觀完二條城的全部景點後,我沿著北邊的小路往門口走去。
遠望本丸櫓門👇
從二條城出來,時間才十點鐘。不過因為下午要趕去奈良,也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再去京都其他的景點了。於是,我騎車回到旅館,歸還了自行車,取回揹包,走到附近的巴士站點,搭乘巴士到達了京都站。
進站後,我乘上了去往奈良的電車。
京都,我們後會有期🚶
Day 4: 京都—奈良
要問奈良最有名的是什麼,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回答:鹿。沒錯,來奈良一趟,如果沒看一看摸一摸這裡的小鹿,就如同到了四川沒去看大熊貓,到了澳洲沒看到袋鼠一樣,白來了。
大約乘坐了40分鐘的電車,我就從京都站抵達了近鐵奈良站。之所以沒有到奈良站,是因為從京都站到近鐵奈良站比到奈良站更便宜,並且近鐵奈良站也比奈良站離奈良公園更近。
近鐵奈良站內的廣告牌上四種語言的“歡迎光臨奈良”👇
從近鐵奈良站出來,往南走,有一條商業街,這裡有很多紀念品商店。
今天的午飯我選擇了這條街上的一家麥當勞。本想和往常一樣能安安靜靜地吃午飯,但我的座位旁有兩位帶著孩子的上海媽媽,他們超大聲的聊天讓我覺得不適應與尷尬。
吃完午飯,我繼續往奈良公園走去。在奈良公園的西邊,有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剎——興福寺。興福寺是南都七大寺之一,建築風格巨集偉大氣,透露著一絲名門權貴的高雅風範。
南円(圓)堂👇
興福寺的中金堂👇(參觀需門票)
興福寺的五重塔👇,是日本第二高的古塔,也是奈良的象徵。
興福寺的東金堂👇(參觀需門票),寺內的一系列建築都是滿滿的中國風,相信每一箇中國人看到都會覺得格外親切與自豪。
興福寺的國寶館同樣是收費參觀的,不過我覺得這個錢花得很值。國寶館內是現代的空間設計,卻展出著古老的文物與雕塑。很多雕塑精美而傳神,堪稱古美術的瑰寶,雖不能拍照,但仍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物明信片👇
從國寶館出來,我又參觀了中金堂,不想為這次旅行留下遺憾。
從興福寺出來,再往前走,就來到了奈良公園。一隻只可愛的小鹿慵懶地躺在樹蔭裡,遊客們全部激動地走到跟前拍照,餵食。不過這裡是禁止給小鹿胡亂餵食的,如果想餵食的話,只能用奈良公園這裡售賣的專業“鹿餅”🦌
奈良公園就像一個開放式的小鹿動物園,散養著一群活潑可愛的小精靈。
也許是天氣太熱,大多的鹿都臥在樹蔭下,平靜地看著來往的人群。
梅花枝般的鹿角,散落的梅花花瓣般的斑紋,溫順乖巧的同時更是有著大自然賦予的美麗。
奈良國立博物館就位於奈良公園的邊上,如果對古代的文化與歷史感興趣,可以順道參觀。
而此時的我則面臨一個選擇,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只能在距離稍遠的春日大社與眼前的奈良國立美術館中選擇一個。最終,我選擇了後者,原因是我的學生證可以半價購票,我要抓住這最後的機會
。
奈良國立博物館的常設展展出了很多奈良古代的佛教雕像與中國古代的青銅器。眾所周知,奈良吸收了很多唐朝的文化,所以在文物上可以看到很多中國的影子。館內還圖文並茂地為參觀者們介紹了有關佛教與佛像的知識,比如菩薩身上的衣物名稱,每種手印的含義等。
特別展一個是“法德寺的佛像”展,一個是針對兒童的“祈禱的世界動物園”展,趣味地講解了文物中所見到的各種動物背後的故事。
文物全都禁止拍照,唯一可拍的只有這面牆,牆上貼著小朋友們畫的各種動物👇
🐘與🦁️👇
博物館還擁有一個自己的小庭園👇
從博物館出來,門外又是茵茵草地,陽光漸弱,小鹿們也變得更加活潑起來。
看我的鹿眼大不大?
乖,摸摸頭。
前面就是東大寺了,而路的中間,一群鹿雄赳赳,氣昂昂地朝我走來,全體一副“無鹿餅者靠邊站”的架勢。
大華嚴寺,是東大寺的別稱,是日本所有寺院的總寺。
東大寺的南大門👇
寺廟內也有很多小鹿,貌似整個景區都是他們的地盤。
寺內有一汪名為“鏡池”的池塘,據說楓葉季景色極美。
渴望被投食的小鹿總熱情地把一些小孩子嚇到,孩子們既想摸,又害怕,只能站得遠遠的,躊躇不定。
東大寺中門👇
買好門票後,我終於來到了東大寺的大佛殿前。作為現今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築,即使遠望東大寺依然倍感震撼。但這只是1692年重建後的寺廟,原有的建築是它的1.5倍。這所建築的背後,是日本延續千年的佛教文化,是古都奈良潛藏的文化脈絡。
望著這座古建築,我一步一步地向它走近。而每離它近一分,歷史的畫面似乎在我腦海中也變得更清晰一分。我分明能感受到,它身上遺留下的“盛唐”韻味,文化如金子般,經歷了時間長河的淘洗後依然閃亮。撥開歷史的迷霧,站在東大寺前,我感受到了盛世大唐的絕代風華,忍不住地讚歎那個時代所特有的精神與氣魄,那是曾屹立於世界之巔的中國啊,這裡就是祖先文化遠播的種子長成的參天大樹啊。
東大寺的每一根木頭,都講述著我們不曾見過的歷史,細細觀察,結構和造型的設計裡隱藏的全都是先人的智慧。
寺廟內共有一尊佛像,兩尊觀音像,兩尊天王像。
正中央的盧舍那大佛,又稱“奈良大佛”,“東大寺大佛”(據說是在龍門石窟雕刻的)👇
令人想不到的是,寺廟內還售賣有御守(平安符)。御守在日本是希望的象徵,是神道教用來祈福的重要載體,沒想到在這裡也能見到它,看來在日本真的是“神佛不分家”呀。我又想到,輝讓我給他稍兩個御守回去,就緊急在微信上聯絡他,給他安利這“日本最大最古老寺廟”的御守。
幫他買好御守後,我坐在草坪邊,久久地注視著這座建築。令人感動的是在日本看到了這樣的建築,令人惋惜的是在中國已看不到。
寺廟因為信仰而存,信仰為充實精神世界而在,那我們的信仰又是什麼呢?
離開東大寺,我的奈良之旅也步入了尾聲。我不緊不慢地踏上了返回車站的路。
鹿子們依然臥在陰涼裡👇
只有一隻小可愛跟我道別👇
鹿餅攤前迫不及待的鹿子們👇
躲貓貓的鹿子👇
偶遇一座冰室神社👇,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一座祭祀冰神的神社。
已是黃昏,傾斜的暖黃色日光落在紅色的建築上,看起來格外安寧美好。
走在松柏樹,楓樹下的人行道上,遠遠的天空投給大地一片淡黃色的光芒,在道別之際,這座古都留給了我一個如此溫柔的黃昏。
回到近鐵奈良站,我搭上了前往大阪的電車,在夕陽中駛向旅行的下一站。
Day 4: 奈良—大阪
終於在七點左右,我來到了大阪的近鐵日本橋站,因為今晚要住的地方就在心齋橋道頓堀的附近。早已飢腸轆轆的我不想再反覆選擇,就直接走進了車站地下的一家名叫“上等咖哩”的餐館。
量很足,有著日式快餐的水準,不過“上等”大概只是招攬生意的噱頭吧😂
步行前往旅館的路上,我順道逛了逛道頓堀,這裡是大阪美食的發源地與代名詞,遊客們可以在這兒找到大阪各種有名的美食小吃。
道頓堀川的兩邊掛滿燈籠,窄窄的河道上也不乏觀光的船隻👇
這裡光是蟹道樂就有好幾家👇
今晚我住的青旅名叫White Hostel Shinsaibashi,即心齋橋白色旅館。青旅的前臺有會中文的店員(可能來自臺灣),內部空間乾淨整潔,各種設施也都很完備。對於夜晚想要在這一帶享受美食,逛街的朋友,是個還不錯的選擇。
來到房間放下行李,稍作休息後,我便又出門,再到心齋橋轉一轉。作為大阪最大的購物區,即使在晚上9點多,這裡依然人流如潮。不過這次旅行我本身也沒有購物的打算,所以只是走馬觀花,不過看個熱鬧。
在這裡看到了著名的格力高廣告牌👇
一個人逛街也實在無聊,我很快又回到了青旅。奔波了一天,洗漱完畢,躺在柔軟的床上,我很快墜入了夢鄉。
Day 5: 大阪「大阪城公園」
今天的我還是在關西,同樣用不到青春18。清早起來,從旅館離開,我來到了“長堀橋”地鐵站,在“谷町六丁目”換乘一次後,最終到達“天滿橋”站。今天的第一站便是這附近的大阪城公園。
從地鐵站出來,就已經能遠遠地看到大阪城的天守閣。
大阪城公園對面空蕩蕩的馬路👇
不得不說,大阪城公園是我在日本見過最霸氣的城堡公園了。公園外圍有著十分寬闊的護城河,碧綠的水面在微風的吹拂下泛起陣陣漣漪。古老的石牆歷經了百年的風雨磨洗,仍屹立不倒,沉靜地託舉起那段厚重的歷史。
再往南走,就到了公園的大手門👇
公園內開放了國家重要文化財產的多聞櫓、千貫櫓及焰硝藏(火藥庫)的參觀,我便買了一張聯票。
走進公園,每個位置都可以看到大阪城天守閣。高大而壯觀的造型,卻不失典雅秀麗,青白配色之間,少許金色點綴其中,賦予了它最獨特而迷人的氣場。
大阪城的天守閣可以說是日本最出名的天守閣,大阪城也作為三名城(大阪城、名古屋城、熊本城)之一,每年吸引著數不勝數的遊客前來參觀。
多聞櫓是一種集防禦牆、瞭望點的功能於一身的實用建築,旁邊便是千貫櫓,兩者都需要脫鞋參觀。
北邊的焰硝藏👇
站在平地看水,是深淺變換的綠色,站在高處看水,又變成了映照著天空的藍色。
茂密的植物生長到石牆上,不斷擴充自己的領地,竭盡全力地吸收著每一縷陽光。
從西之丸庭園出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離開的地方是入口。
繼續往前,路過一座修道館後,就來到了豊國(豐國)神社。神社是為了祭奠日本大名豐臣秀吉而興建的。
豐臣秀吉公像👇
穿過櫻門,天守閣就離我更近了。
來到大阪城天守閣的腳下,我才更加體會到它的美與壯觀。白牆綠瓦,高聳挺拔,看上去如同一位風度翩翩,形貌昳麗的公子,邊角處耀眼的金色,更是讓它添了不少英氣。
天守閣內部陳列著眾多日本將軍的影像、人偶和建築模型等,講述了日本的風雲歷史。
登上最高層,不但可以眺望大阪的市景,也可以觀賞城頂鍍金的“鯱”。
天守閣內人頭攢動,這是我見過遊客最多的天守閣。
參觀結束,我從東北角的出口離開了公園。望著樹林間聳立的天守閣,我希望將它的美深深地印入我的腦海。
Day 5: 大阪「光之教堂」
從JR大阪城公園站出發,經過大阪站換乘後,我來到了茨木站。
茨木站位於大阪府的茨木市,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參觀本次旅行中最令我期待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光の教會),本名為“茨木春日丘教會”,是日本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它是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因其在教堂一面牆上開了一個十字形的洞,而營造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令信徒們產生接近天主的“錯覺”而名垂青史。光之教堂也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風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為著名的一座。先前在北海道觀賞了“與自然共生”的水之教堂(詳見北海道遊記),深受震撼,因此更堅定了我這次來光之教堂的決心。
從茨木站出來,還要乘坐50002號巴士,用220日元,花大約十分鐘的時間,從車站來到春日丘公園站。在巴士上,我吃掉了在便利店買到的作為午飯的飯糰。
在春日丘公園下車後,在站點附近,就可以看到光之教堂的指引牌👇
懷著朝聖般激動的心情,沒走多遠,我便來到了光之教堂的面前。
光之教堂的四周是普通的房屋,前面的馬路也窄窄的,它的外表是極具現代感的水泥現代建築,就像一個灰色的箱子,純粹而簡約。一面牆有一個十字形的洞,這便是奧義之所在👇
另一面的一角懸掛著一支金屬的十字架👇
平整的牆面上有很多洞,如同一個個呼吸孔。教堂的體量並不高大,但卻給人一種肅穆、莊嚴、神祕的感覺。
教堂的入口👇
建築內不知道意義但感覺格外有意思的地方👇
從入口進去,首先來到前臺,工作人員給了我一張光之教堂的介紹。
劃重點:👇
光之教堂只在週日開放,且參觀需要提前預約,最好提前一個月以上在官網進行預約。
然而,不知是否是暑假的原因,工作人員並沒有查問我預約時的個人資訊,隨即就帶我走進了教堂。
當在門口看到十字形的光芒時,我就被震撼到了。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讚》這本書中曾說,在光線無法達到的暗室裡,即使一點微弱的光線,也可以爆發出“耀眼如火焚”的光芒。教堂內昏暗的空間裡,光的十字架就如同心底的希望般,散發出持久的魅力。
因為有了暗,光才顯得如此動人;因為有了光,暗也足夠令人回味。光與暗,人與自然,靈魂與信仰……有賴於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藝術的表達,面對光之教堂,我聯想到很多。
不過,對於這樣的作品,定是“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哈莫雷特”,每個人的感受都會不盡相同。來這裡參觀的人並不多,每個人都可以選一個座位,靜靜地坐著。多虧這樣的好天氣,讓它帶來的效果更加震撼。
教堂的另一邊還有一個房間👇
參觀完教堂,我繼續搜尋這裡的其他細節。
打卡完畢,已是下午兩點多,我朝著巴士站點走去。
車站的旁邊有一座公園和神社,日本國旗高高的飄揚在空中。
之後我乘坐巴士回到了茨木站。
期待下次再來日本,能去參觀最後的“風之教堂”(2019暑假未開放)。🚶
Day 5: 大阪「梅田藍天大廈」
從茨木站回到大阪站後,我的下一個目標是附近的梅田藍天大廈。在大阪站旁的購物中心逛了一會兒後,發現這裡都是些我買不起的高階品牌。在午後炙熱的陽光中走了幾分鐘,我來到了大廈腳下。
梅田藍天大廈是鳥瞰大阪全城、欣賞夕陽夜景的人氣景點,環形展望臺將東樓和西樓相連,為人們提供了360度的廣闊視野。大廈地上40層,地下2層,是著名建築大師原廣司的作品。
我本打算到40層觀看市景,但一想到我停留的時間讓我來不及觀賞夕陽與夜晚,在1500日元的門票面前,我猶豫了。最終,我沒有選擇登上頂樓。再會吧,下次我會帶一張一日周遊券,來這裡免費看夜景。
短暫停留後,我又返回了大阪站。
Day 5: 大阪—神戶
神戶是我旅途中的一箇中轉站。大約5點的時候,我乘電車來到了神戶站。
兵庫縣的縣廳所在地為神戶市,這裡是日本歷史悠久且十分重要的港口,不過從它復古風的車站上卻完全看不出它的繁華。
今晚休息的地方是神戶站附近的Hostel Nakamura Kobe,倒過來翻譯即為神戶中村旅館。這裡和民宿差不多,是民居改裝而成的青旅。青旅的主人是一位個子不高,面板黝黑但很直爽的日本小哥,他為遊客們準備了神戶各種的旅行地圖。在這裡我還認識了一位來自荷蘭的DJ,他說他對中國的disco也有研究。
六點多的時候,我離開青旅。在通往車站的路上,遇到一家羅森,附近餐廳並不多,於是我又在這裡糊弄了晚餐。這次旅行格外感謝日本的便利店,不僅到處都有,而且成本低效率高,愛了愛了
我即將前往的是位於海邊的舞子公園。這裡有著著名的明石海峽大橋,還有一座幾乎稱不上“景點”的建築——安藤忠雄的4×4 house。從神戶站出發,大約十幾分鍾後,我便來到了舞子站。一出站,明石海峽大橋就出現在眼前👇
已是黃昏,海天相接處泛起一片溫柔的玫紅色。
離開車站,我打算先去遠一些的4×4 house。(其實,如果坐到西舞子站,去那裡會更加方便。)傍晚,我獨自走在步行道上,身邊是川流不息的車流。
走著走著,身邊的景色從房屋變成了海灘,我又可以看到大橋了,夜色中的它看起來依然壯觀而美麗。
天空呈現出多層次的顏色變化,月亮懸在空中,明亮的如一顆海里的珍珠。
終於,我跟隨導航,來到了4×4 house所在的位置。建築就位於海邊,面朝著大海,擁抱著海風。
它的旁邊是一家戶外的海邊燒烤店👇
4×4 house是安藤忠雄2003年的作品,這所與傳統風格大相徑庭的建築卻成為世界級建築大師打造的最適合其業主——一位混凝土承包商的住宅。之所以名為4×4 house,是因為它的佔地面積僅為4×4米。
2005年安藤忠雄又接受了另一位業主的委託,在這座建築的旁邊建造了第二棟4×4 house。不過,這次使用的材料並非混凝土而是木材。
一直到我來到這裡的時候,我都以為我會看到兩座對稱的4×4 house。但現實是,這裡只有一座👇,是最早的那座混凝土建築。
儘管旁邊的燒烤店裡,沙灘上,喧囂聲不絕於耳,但它依然靜靜地佇立在海邊,如一座遺世獨立的燈塔。
後來,我才在網路上查到,2014年第二座木造的4×4 house已經被解體拆除——“東側に建つ黒っぽい外壁の棟は2014年7月に取り壊されました。”深感遺憾,但也明白了材料深深地影響著建築的實用性。
我十分鐘情於安藤忠雄絕對幹練的簡約風,雖然這座建築現在知道的人並不多(我是唯一的參觀者),但專程為它而來我依然覺得很值得。
我拍到的4×4 house👇
網路上的4×4 house👇
曾經的“兩小隻”,如今只剩(下圖左邊)一個,不禁有一種“時光無情”的味道。
參觀完4×4 house,我便回到舞子站,坐電車返回了神戶站。然後,我又步行來到了神戶港。
紅色的神戶塔在漆黑的夜幕中十分顯眼👇
我散佈在神戶港,望著夜色中閃爍的燈光,遠處飄來了悅耳的音樂。白天的炎熱早已散去,海風吹拂面頰,竟有幾分涼意。
遠處的馬賽克摩天輪👇
回去的路上,街道寂靜,行人稀少,我在路過的便利店買了明天的早餐。這次旅行我在神戶的時間只有這短暫的一晚,希望下次再來這裡的時候,rich enough品嚐一下神戶牛肉的味道。
Day 6: 神戶—姬路
今天是旅行中最“長途跋涉”的一天,青春18的價值得到了最好的呈現。早上8點鐘,我離開了青旅👇
神戶站前的雕塑👇
乘上電車,不到40分鐘的時間,我就從神戶到達了姬路。
出站後,我沿著站前路一直向前走,很快就來到了姬路公園。姬路城的護城河邊垂柳依依,柳枝在空中輕輕搖曳,彷彿具象化了夏日的微風,讓人倍感清爽。(這也是我唯一一次在日本見到柳樹)
站在公園邊就可以遙望高處的姬路城👇
姬路城是姬路市的象徵,也是日本的國寶,還是“十二天守”(僅存的保留至今的12座天守閣)中唯一的世界遺產,並且是日本第一個登入的世界遺產。有著如此多名號的它,究竟有何魅力呢?
走過護城河上的木橋,就來到了姬路城的大手門。
姬路公園內還有著姬路市立動物園👇
走在去往城堡的路上,通體雪白的天守閣在我的眼中愈發清晰,正如它的別稱“白鷺城”一樣,純白色的牆面讓它看起來輕盈而優雅,如同一隻獨立芳洲的白鷺。
入城券的價格是1000日元👇
城堡的入城口👇
姬路城儲存度很高,目前的建築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不過由於它的“膚色”原因,它是我見過的所有城堡中最顯年輕的一座。
城牆上有著很多不同形狀的格子窗👇
雕刻著各種家紋的圓(勾)頭瓦👇
進入天守閣需要脫鞋,城堡內有著對於古代各種裝置的介紹👇
站在頂層,可以俯瞰城堡中如迷宮般的佈局,也可以遠眺城市的風景,如西蘭花花球般的片片綠色穿插在重重疊疊的房屋中,讓原本密不透風的城市也變得生機盎然。
屋簷末端黑色的鯱👇
古代用來放置兵器的牆👇
從天守閣出來,我站在它的腳下,仰望著這座美麗的東方城堡。它純白的外形與精巧的結構可謂是相得益彰,令建築洋溢著雅緻、寧靜而和諧的美感。
姬路公園的旁邊還有一座好古園,同樣值得造訪,特別是在紅葉季。不過此行因為時間原因我就沒有再單獨前往。
回到姬路站後,我乘上向西的電車,向岡山進發。
Day 6: 姬路—岡山
從姬路坐車抵達岡山的時候,已經是正午12:30,我決定就在車站找一家餐廳,解決今天的午飯。我先在Vie de France買了麵包,然後到麥當勞點了一份新推出的套餐。
Vie de France的蜂蜜麵包本當大好き
岡山站所在的岡山市是岡山縣的首府,岡山面迎瀨戶內海,氣候溫暖,日照時間長,素有“晴天王國”的美譽。走出車站,抬頭看到這明媚的陽光,頓時讓我感覺身心愜意。
之後,我在車站等到了公交車,目標是岡山城與後樂園。但是,坐了大約十分鐘後,我發現公交車開向了與目的地相反的方向,這時的我才意識到自己搭錯了車。於是,我趕緊在最近的一站下了車。這本是一件看似悲催的事情,不過後面的經歷讓我體會了一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意味。
我決定不再繼續等公交車,從這裡步行前往岡山城與後樂園。我沒有開導航,只是看著谷歌地圖,朝著大致的方向走去。
剛走沒多遠,我就撞上了一個驚喜——一輛小玉號電車從我身旁的馬路上駛過。小玉號本是和歌山市的“特產”,也是我先前在和歌山之旅中的一次遺憾(詳見和歌山遊記),此時此刻,為何它會出現在岡山市呢?為何它會經過我的面前?
雖然是短短的一個照面,但我急忙拍下了曾經錯過的小玉號,這也是對個人回憶的一種“填坑”吧。
失而復得,最是感慨,時過境遷,可愛依然。
繼續向前,我走上了一座橋,橋下的這條河名為旭川,會向南流入瀨戶內海。
鴿子們集體聚在橋上晒著太陽👇
橋上又駛來一輛粉色的Hello Kitty電車👇
無論是旅行中,還是平日裡,我都在日本見過許多個晴天。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晴天無疑就是在岡山。空氣中似乎沒有一絲雜質,天空藍得那樣純粹,朗朗晴空下的萬事萬物都似乎有了靈氣,有了生機,澄澈的河流倒映著碧藍的天空,岸邊的草地在陽光下也綠得發亮。
雲朵低行,依偎著遠山,似乎也在欣賞這人間的美景。
河流滋潤著城市,城市的人們善待著河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似乎又再一次地得到了印證。
我沿著旭川一直走,直到岡山城逐漸出現在我的視野。
旭川的堤壩上栽種的全部是櫻花樹,春天來臨的時候,風景如畫。
我從路邊走下,來到河岸邊👇
走過這座橋,就來到了後樂園所在的一側👇
再往前走,是一段林蔭小路👇
我懷疑路邊的樹也是櫻花樹,雖然並沒有證據
。
走了十幾分鍾,終於我來到了後樂園的門口。後樂園的旁邊是岡山縣立博物館👇
後樂園是一座有著300餘年歷史的日本庭園,與水戶的偕樂園(詳見茨城遊記)、金澤的兼六園(祥見北陸三城遊記)合稱為日本的三大名園。至此,我完成了三大名園的全部打卡
。
這裡可以購買岡山城+後樂園的聯票,比單獨購買兩者的門票划算些。
園內飼養著丹頂鶴👇
這裡還有郭沫若先生的題詞:
後樂園仍在,
烏城不可尋,
願將丹頂鶴,
作對立梅林。
(這裡的烏城就指的是岡山城。)
園內視野開闊,景緻不凡,參觀者仿若走入畫中,每走幾步就會看到不同的景色。站在這裡,面朝南方,還可以眺望到對面的岡山城。
庭院中心的湖面波平如鏡,作為日式庭園標配的錦鯉在水中自由地遊動👇
一隻烏龜亂入👇
後樂園的佈局也是成就其卓爾不群地位的原因之一,水面、步行道、草坪、樹林都被規劃得井井有條,再加上細節的點綴,讓參觀者可以沉浸在日式風情中,愜意而舒心。
小橋邊,我偶遇了一隻正在水面上悠閒踱步的蒼鷺。它見到我還有些驚訝,大概也是偶然飛到了這裡,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飛進了景點。
為了不打攪它,我便繞路而行。
庭園內還有人工搭建的涼棚👇
園內還有樹林👇
微風拂過,樹影婆娑,陽光似乎被樹枝剪碎,散落了一地。
園內還有白沙地👇
園內還有拍新婚照的情侶👇
園內還有掛滿風鈴的木架,夏日的風吹動風鈴,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參觀結束,我從後樂園的南門離開。
岡山城就坐落於後樂園的南邊,走過這座橋,就能到達對面的岡山城👇
旭川作為一條分界線,將後樂園和岡山城分隔開。曾經,後樂園只是岡山城的後花園,而如今後樂園卻更加出名,像極了兼六園與金澤城的關係。
站在橋上,黑灰色的城堡看起來十分氣派。
停靠在岸邊的天鵝船是每個人童年的回憶👇
岡山城的月見櫓👇
天守閣的礎(礎)石👇
岡山城又名“烏城”,日語裡單獨的“烏”字或“鴉”字都指的是烏鴉,因為城堡的牆板皆為黑色,故得此名。此命名法可類比別稱為“白鷺城”的姬路城。
如今的岡山城是在戰後重建而成,原天守在二戰的空襲中被炸燬。
岡山城雖然在名氣上遠不及大阪城、姬路城,但依然有著自己獨特的美感。它像一間巨大的房子,外觀端正的造型與牆板規律的紋理給人一種安全感與厚重感。
岡山城天守閣的金鯱👇
站在頂層,可以望見河對面的後樂園👇
宇喜多秀家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也是這座城堡的修建者與初代城主👇
離開岡山城,已是下午3點多。原本計劃應該立刻前往旅途的下一站廣島,但岡山以它獨有的魅力讓我不忍就此離去。
在往車站慢慢走的路上,我正巧路過了岡山中央郵便局,這是一個好機會,把在千葉沒來得及寄出的三張明信片在這裡寄出去。
在車站的附近,有一家Aeon,而在這種大型商場內,是一定會有電影院的。此時新海誠的電影《天氣之子》正在日本熱映,我一直想來電影院觀看卻也一直苦於沒有時間和機會,而面前的Aeon現在成為了我的“圓夢大師”。
我之前只在日本看過一次電影,當時是在東京和亦清一起看的蜘蛛俠,同時鍛鍊了英語聽力和日語閱讀,而這次,我面對的又是近兩個小時的日語聽力,我太難了
。
在日本並不流行線上訂票,所以大多數人還是會到電影院現場買票。這裡有自助售票機,根據購買者身份可以選擇不同價格的電影票,小學生比高中生便宜,高中生比大學生便宜,不過購買時並不需要證件,檢票時也不會。
《天氣之子》的票價是1100日元👇
《天氣之子》在日本的票房突破了100億日元,這部電影延續了新海誠唯美的畫風,相比之前的《你的名字》更多了一些社會反思。雖然臺詞大多沒聽太懂,但還是明白了大致的劇情,少年純粹的愛讓人動容,主題曲《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我還能為愛做些什麼?)也深深地唱到了我的心裡。
看完電影后,我在便利店買了今日的晚餐,然後就回到車站,搭上了去往廣島的電車。
Day 6: 岡山—廣島
列車在黑暗中行進,一路上車廂內的人都很少,若沒有耳機裡的音樂,這段旅途也實在有些孤單與乏味。
在廣島縣的福山站換乘👇
在三原站換乘👇
因為青春18的原因,我可以憑票自由地進出車站。這次換乘的空隙比較長,我便有時間在三原站的周邊轉一轉。
《輪到你了》裡的“鐵憨憨”田中圭👇
今晚的最後一班電車裡幾乎沒有乘客👇
大約晚上十點鐘,我抵達了廣島站。雖然夜已深,但廣島站依然可見行色匆匆的人群。
今晚休息的地方是在booking上找到的名為Red Helmet House & Sports Bar Hiroshima的青旅,位置離車站很近,步行即可達。
雖然到達廣島的時間很晚,但就算是三點多從岡山出發,也還是要晚上才能到這裡,同樣無法觀光。乘坐青春18的電車雖然無法像新幹線那樣快速直達,不過卻能讓人體會到換乘的樂趣。你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座位,可以悠閒地望著窗外的風景,你會發現原來存在這樣的小站,也會記住很多有趣的地名。
曾經看過一位旅遊up主的視訊,那期的主題是關於“窮遊與富遊的區別”。視訊中富遊的部分著實讓人羨慕,而最後,up卻寫道——“有目標,有困難,有驚喜,並且通過自己一步一步實現目標,這是富遊無法給我的體驗。”
我深以為然。
Day 7: 廣島「原爆74週年紀念日」
今天的青春18不僅可以坐電車,還可以坐船哦~
早上出門,天空陰沉沉的,不一會兒就下起了小雨。我想提到廣島,有一個事件大家都不會陌生,那便是“廣島原子彈爆炸”。那是二戰的尾聲,敗局已定的日本仍在負隅頑抗,美國出於對盟軍官兵生命的保護,為了儘快迫使日本投降,便先後在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原子彈。當時大量的平民與軍人在這場災難中傷亡,而廣島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將原子彈應用於戰爭的地方。
這是我在這次旅行中遇到的第一個陰天,灰濛濛的天空為這座曾經滿目瘡痍的城市披上了一層淡淡的哀傷,而我並不知道這樣的天氣對於今天來說竟是那樣般配。
我乘上公交車,前往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廣島市的公交車並沒有很上檔次,甚至還不如國內三線城市的公交車,應該用了很久吧。
窗外的雨一直淅淅瀝瀝地下著,並沒有停下的架勢。
然而,當就快要到達公園站的時候,馬路上卻出現了大堵車,十分鐘的時間,公交車只前進了幾米的距離。我感到無奈和不解,然後和幾位乘客一起下了車。還好距離也不遠,我很快走到了“平和大橋”,橋的另一邊便是“平和紀念公園”了。對於中國人來說,在這裡稱“平和”或“和平”都是一樣的,因為漢語裡的“和平”翻譯到日語裡,便是“平和”。
和平大橋上👇
橋下的這條河名為“元安川”👇
來到和平紀念公園的時候,我看到外面站著很多披著雨衣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我小小的腦袋裡裝滿了大大的問號——難道這個景點還需要這麼多人來管理維護嗎?
不過,當我繼續往前走,看到建築上“令和元年8月6日 廣島市原爆死沒者慰靈式·平和祈念式”的時候,我才突然意識到了什麼。
我立刻查詢了手機,這才明白——今天,8月6日,就是原子彈在廣島爆炸的紀念日。74年前的今天,無數人在這場爆炸中傷殘或死亡,這座城市也從此烙上了沉痛的印記。而我也完全沒有料到,自己會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點來到這裡,但這無疑賦予了今日的旅行更多的意義。
和平大道的對面是和平門(Gates of Peace),“和平”一詞刻在透明玻璃面板上,有49種語言和18種字母👇
和平紀念公園內很多雕塑。
暴風雨中的母子像👇
本想進入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參觀,但門口卻排了長長的隊伍,那是我在日本見過最長的隊伍。在排了一會兒後,我發現要輪到自己還要等很久,不得已只得放棄。
而在資料館另一邊的原爆死沒者慰靈碑前,正進行著悼念與參拜儀式。
距離資料館不遠,就是國立廣島原子彈受害者和平紀念館(國立廣島原爆死沒者追悼和平祈念館)。
雨還在下,雨滴如同眼淚般,墜落大地,墜落在前來哀悼的每個人的心底。
按照逆時針方向的斜坡向下走去,可以看到靠牆的一側貼著原爆事件的史實👇
來到地下二層的追悼空間,在這裡,人們對原爆中的死難者進行追悼,靜靜地思考著和平。
中間表示的是一隻種,時間指示的是8時15分,即原子彈投下的時刻👇
紀念館出口附近有一個放映廳,裡面在放映一部紀錄片,內容是五個原子彈爆炸受害者的家屬講述他們的親人們在爆炸中遇難的經過,讓人倍感心酸。
戰爭的代價是殘酷的,參與戰爭的每個國家都會留下苦與痛的傷疤。希望全世界的人類都能銘記歷史,珍視和平。
祈禱像👇
我回到原爆死沒者慰靈碑,無數支傳達哀悼的菊花擺放在碑前。在主持人的指揮下,人們有序地走到碑前,獻花,鞠躬,默哀。雨一直在下,但很多人都沒有打傘。
平和祈念像👇
原爆之子塑像👇
再往前走,就能看到對岸的原子彈爆炸園頂屋了。
這座建築原是日本的廣島縣產業獎勵館,是一座框架結構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當時它正好處於原子彈爆炸的中心,雖然被焚燬,裡面的人全部遇難,但建築本身卻是爆炸中心附近屈指可數的倖存建築之一,在199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雖然時光飛逝,但眼前的斷壁殘垣卻是戰爭殘酷性與核武器危險性的最好證明。希望它殘破的身軀能讓人類明白和平的價值,將錯誤與教訓銘記在心,永世不忘。
當我正仰望圓頂屋時,幾位日本少年朝我走來。他們對我說,他們是一所高中的學生,製作了一個有關原爆事件的視訊,希望我能看一下。明白了大致意思後,我開啟了“裝傻模式”:I’m sorry. I’m from China. Could you please speak English?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想看看日本的高中生的英語水平大概是個怎麼樣的程度。不過,這可真的為難了他們,三個人又叫來了兩個人,又是查手機,又是互相問,才大致講清楚這件事。然後,我又發起了“致命一問”:Could I do anything for you? 他們五個人面面相覷,大眼望小眼。最後,還是藉助了手機翻譯,才成功把意思傳達——看看就行了😂。
這幾個孩子也實在可愛,這是他們在YouTube上的視訊,有興趣的話可以翻牆一看👇
在圓頂屋的旁邊,還進行著一些祈禱和平的活動。一個大大的轉盤上,畫著N多個國家的國旗,每個國旗的後面都有一句淺灰色的日文——“希望**能和平”。參與者可以選擇一個國家,用筆寫(描)下這句話。我很想寫在中國國旗的後面,但找了半天卻沒有找到,在身旁的日本阿姨的指引下,我寫在了亞洲的後面——“アジア洲が平和でありますように”。
但其實這張圖是有中國的,不過已經被寫上了,在我後來發給霽霽的時候才知道。
離開圓頂屋,我便向廣島美術館走去。
廣島市的有軌電車也是這座城市的一大特色👇
Day 7: 廣島「廣島美術館」
廣島市有兩座有名的美術館,一是廣島美術館,一是廣島市現代美術館。此行時間有限,只選擇了距離和平紀念公園與廣島城近的廣島美術館,不過廣島市現代美術館同樣有著參觀的意義,其建築由著名建築家黑川紀章設計。
廣島美術館以“愛和平靜”為主題,以19世紀後期的西歐印象派畫家塞尚、高更等人的名作為主,另外收集日本近代的西畫、日本畫、雕刻等藝術作品。印象派在日本真的很有人氣啊。
美術館內外都有很多雕塑👇
館內為圓形展覽室,需要依次進到每個房間參觀。這裡不僅藏品質量高,而且允許拍照,這實在難得。
莫奈作品👇
雷諾阿作品👇
梵高作品👇
羅丹作品👇
勞爾·杜飛的野獸派作品👇
畢加索的立體主義👇
費爾南德·萊熱的立體主義👇
安德烈·德蘭(朗)的野獸派👇
喬治·布拉克的立體主義👇
弗拉曼克的野獸派👇
馬克·夏加爾的作品👇
還有一些日本近代洋畫👇
傳統日本畫很明顯深受中國畫的影響👇
用一張價格低廉的門票,看到很多國際著名畫家的作品,我想這便是廣島美術館最大的特色。
一個名為“道標”的現代雕塑👇
Day 7: 廣島「廣島城」
從廣島美術館出來,往前走一個路口,就來到了廣島城。廣島城本是日本的國寶,只可惜在原子彈爆炸中毀於一旦,如今的城堡是在戰後仿照原樣重建而成。
護城河上的橋👇
因原子彈而燒燬的二之丸的表御門、平櫓、多聞櫓、太鼓櫓也都恢復成了江戶時代的樣子,並且面向遊客開放。
城內一角有一座廣/廣/広島護國神社👇
廣島城又名“鯉城”,之所以有這個別稱,是因為它的外觀像一隻黑鯉魚,另有說法是因為護城河內有很多黑色鯉魚。不過,廣島城的顏色並非以黑為主,而是黑棕相間,大量木材的使用讓它多了幾分超越自己實際年齡的老成。
如果這是廣島城的吉祥物的話,那設計師也太不用心了吧🌚👇
因為廣島城並沒有建在高地,加上附近樓房眾多,所以即使站在頂層,也無法一覽全城景色。天上成片的積雲遮蔽了陽光,讓城市的景色也顯得暗淡壓抑。
城內水池中的鯉魚並不是黑色的啊👇
走到東門,發現這裡也立有一座廣島護國神社的鳥居👇
Day 7: 廣島—宮島
離開廣島城,我向附近最近的JR站——新白鳥站走去。在途中路過的羅森裡,我解決了今天的午飯。
“天氣之子”代言的炸雞👇
從新白鳥站乘坐電車,25分鐘後,我便來到了宮島口站。
從JR宮島口站步行300米即可到達宮島口港的JR宮島渡輪,在這裡遊客可以乘坐JR渡輪前往宮島,使用青春18或者JR Pass便無需買票,享受免費乘坐。(這裡提到了JR Pass,就簡單介紹一下:它的優點:適用列車種類更多;缺點:必須連續使用,中間不可間斷,且價格可想而知更貴一些)
宮島口港👇
有以上兩種車票之一的同學直接排隊候船即可👇
船來啦,上船🚶
座位為自由席,可以隨便選一個喜歡的位置
十幾分鍾後,船抵達了宮島的港口。宮島並不大,但卻與宮城縣的鬆島(詳見東北遊記)、京都府的天橋立並列為“日本三景”。這是因為,除了亮麗的自然風光,這裡還有眾多古老的人文景觀。
同奈良一樣,宮島上也有很多小鹿,它們在這裡被視為神明的使者。因為島上嚴禁喂鹿,所以這裡的小鹿們更加溫順與悠閒,不會像某些奈良的鹿因為搶不到鹿餅而惱羞成怒(joke)。
自飲自足👇
這位小可愛是餓傻了嗎,連資料線也要咬一口👇
高冷不好嗎?為啥要賣萌🦌👇
宮島的人文景觀中,最有名的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下圖的紅色大鳥居👇。在退潮時,遊人可以走到沙灘上,站在鳥居的腳下,而當滿潮時,沙灘被大海掩蓋,人們又能看到紅色的鳥居立在平靜的海面上,尤其是在黃昏的光影下,景色格外動人。然而,我去的時候,它正在維修中,看來我與那美麗的一幕註定無緣了
。
宮島又名“嚴島”,此處另一個著名的景觀就是古樸的嚴島神社。其實,大鳥居也是屬於嚴島神社的,它正對著這座橘紅色的水上神社。紅色在日本的文化中象徵神聖,因此很多傳統的神道教建築的外表都被塗上了紅色,這不僅增添了建築的莊重美,也賦予了其更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水窪邊一隻優哉遊哉的白鷺👇
嚴島神社的旁邊還有一座不大的嚴島寶物館👇
御手洗川的兩邊,一些小鹿在悠閒地吃草👇
五重塔👇
豐國神社的千疊閣👇
逛完島上的景點,我又到古街轉了轉,走累了,就來到一家星巴克稍作休息。
Day 7: 宮島—福岡
在星巴克坐久了,我逐漸忘記了時間,以至於錯過了最合適的返程時間。
回到宮島口站後,我繼續利用青春18,搭乘西行的電車,趕往下一站——福岡。
在宮島口站旁的7-11買到的冰激凌👇
在巖國站換乘👇
在德山站換乘的時候,我看到了車站內售賣的山口縣特產——月でひろった卵👇
不愧是山口的名(銘)菓,口感軟糯,很好吃👍
不知不覺,電車逐漸開到了本州島的最西端,穿過一段地下隧道,便跨越海峽,登上了日本主島中最南邊的九州島。
在小倉站換乘👇
長途跋涉後,我終於在晚上10點多抵達了博多站。“博多”是“福岡”的別稱,著名的博多拉麵就是源自福岡。
作為九州的交通樞紐,博多站不僅外部高階洋氣,內部種類齊全的設施也為遊客們提供了便利且多元的服務。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裡的博多站👇
我乘上福岡市的地下鐵,前往今晚的住處。
今晚的青旅叫做Bed Stock,音譯成中文是貝德斯托克旅舍。交通上,這裡離地下鐵的赤阪站只有幾步路的距離;遊玩上,從這裡步行即可前往舞鶴公園與大濠公園,可以說非常方便。這一天舟車勞頓,洗漱完畢,疲憊的我一躺到床上,很快就沉沉地睡去。
Day 8: 福岡「舞鶴公園」
今天是旅行中使用青春18的最後一天,清晨九點,我從旅舍離開。門外,燦爛的陽光似乎明亮得能夠照進人的心裡,零零散散卻千姿百態的雲在高空中游走。天氣雖好,但氣溫也毫不遜色地邁上了新的高度。還好上午要去的地方就在跟前,在這樣的三伏天裡持續“暴走”,怕是真的會中暑。
往前走了幾十米,就看到了兩座荷花池。池中的荷葉高高地挺立水面,在層層疊疊的荷葉間,幾朵清麗的荷花也自信地昂起頭,花瓣尖端那一抹淡淡的粉色,讓它的美中更多了幾分韻味。
荷花池的旁邊就是舞鶴公園了。舞鶴公園是以福岡城遺址為象徵的公園,也是以賞櫻勝地而聞名的美麗公園。
園內還有球場等體育運動設施👇
福岡城跡👇
走上高臺,這裡已沒有任何建築,只能遙望一下四周的景色,仰頭看看頭頂的天空。
說實話,舞鶴公園的參觀價值並不是很大,像夏天炎熱的天氣裡就大可不必頂著太陽,到這裡散步。
舞鶴公園的西邊緊鄰著大濠公園,但兩個公園中間有一部分是居民區👇
Day 8: 福岡「福岡市美術館」
繼續往西走,越過居民區,就來到了大濠公園。我第一個打卡的地方就是這裡的福岡市美術館👇
福岡美術館主要展出和鄉土有關的古代美術,本地出身近代藝術家的近現代美術品和20世紀美術品。
美術館的牆壁和地磚都是以紅茶色為主的拼貼風格,在公園綠地與開闊天空的映襯下,醒目而美麗。
草間彌生的黃色圓點南瓜!!!我沒想到,會在這裡再次見到它。之前在瀨戶內海的旅行中,在直島的海邊也有見過一個一樣的南瓜(詳見瀨戶內海遊記),但與上次海天之間的藍色背景不同,這次的它立在紅褐相間的背景前,雖然時間和地點不同,但久別重逢,它還是那樣好看。
站在美術館外,感覺天空格外地空曠遼遠。
館內的一些作品👇
紀念品商店的原創商品——福かぶり貓,是博多傳統的手工藝品👇
多拍幾張可愛的黃南瓜👇
“My heart can beat with bricks and strings, my Artpop could mean anything.”我又情不自禁地想到了Gaga的這句歌詞。
Day 8: 福岡「大濠公園」
大濠公園的造型類似杭州西湖,這裡當地人多於遊客,是福岡市民日常休閒鍛鍊的好去處。
熱情綻放的向日葵👇
大濠公園雖然景色並不出眾,但不失為一個散心的好去處。坐在湖邊,望著平靜的湖面,吹一吹涼風,夏日浮躁的心情也會變得寧靜許多。
Day 8: 福岡—熊本
大濠公園北口的旁邊,就是大濠公園地鐵站。我乘上地鐵,回到了博多站,然後從這裡再出發,前往這次旅行中最後一座城市——熊本。
在鳥棲站換乘👇
從鳥棲到熊本的電車內室感覺有、高階👇
這一段沿路的風景👇
快到熊本的時候,路過了一個名為“木葉”的小站👇
說到熊本,如今最廣為人知的便是這裡的吉祥物——熊本熊了。萌萌的外表,傻乎乎的性格,以及優秀的宣傳營銷,讓它成為了日本最成功的地方吉祥物,在日本本土乃至全世界都大受歡迎與喜愛。在國內,幾乎每個90後、00後都見過或用過熊本熊的表情包,這一火爆全網的IP形象,不僅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知道了熊本這個幸福美好的地方。
在熊本縣的熊本市的熊本站裡,就能看到一座熊本熊的雕像👇。
到處都有熊本熊的身影👇
車站西門外的雕塑👇
車站內有好幾個紀念品商店,每一個裡面都有很多熊本熊的周邊
👇
但已經是下午一點多,我還沒有吃午飯,於是來到了一家Mos Burger。因為是日本品牌的洋快餐,所以漢堡很有日本特色,飲料是臺灣奶茶的改良版。
從熊本站的東門出來,天空微微下起了小雨。
既然來到熊本,那就一定要親眼見一見熊本熊部長。所以,我乘上熊本站前的有軌電車,前往第一個目的地——熊本熊廣場。
在車上,我突然想到,原定於今晚在福岡海濱公園舉行的花火大會該不會因為天氣原因取消吧。我急忙查了手機,但不幸的是,我再次驗證了墨菲定律。官網釋出的最新訊息便是:因為天氣原因延後一天👇。而我明天下午就飛回國了,又是註定的一次錯過,我太難了
不過,我很快調整了情緒,遺憾總是在所難免,還是要開開心心地繼續接下來的旅行🦷。在水道町站下車後,我很快來到了熊本熊廣場👇
熊本熊部長會在每個月計劃的日期裡來到這裡,為大家表演,與大家互動。雖然暑假幾乎每一天都有表演,但為確保萬無一失,還是要在官網提前查清楚部長在的日子。表演開始的時間是下午3點,但一定要早來,到後面想進來都費勁了。
熊本熊廣場的面積並不大,不過此時的舞臺邊上,靠前的座位已經坐滿了小朋友與陪同的家長,像我這樣的成年又非家長的遊客,大多都站到了後面。
牆上播放著熊本熊表演的兒歌與兒童操視訊👇
下午三點鐘,部長準時出現在了門口。在門口粉絲們的簇擁中,在觀眾席的孩子們驚喜的歡呼中,部長揮舞著雙手,“面帶甜美的微笑”,走上了舞臺。
多圖預警⚠️
親眼見到了熊本熊,才發現它本熊比表情包上的更加可愛。一到舞臺上,部長就擺出一個經典的Pose,真的超級可愛。
之後,在工作人員的主持下,我們的幸福部長開始表現自己的專職(長)——賣萌,圓滾滾的身體卻能駕馭各種動作與姿勢,真是一個靈巧的胖子😂。
“您快坐下吧!這不合適吧…”👇
不過帶孩子的家長一定注意不要讓孩子抓部長,這張圖裡的主持人好像在說:“敢抓我家熊,打洗你!”👇
吃了個🐳👇
然後推銷環節開始了,本次推銷的產品是日語五十音圖的字帖。再有名的熊還是得賺錢,部長真的付出了太多。
即使迫不得已,但還是要擠出笑臉👇
你們寫你們的吧,我就在旁邊發呆👇
您能快點兒嗎?👇
念在你買書的份上,我就跟你合張影吧👇
您這邊請👇
溜了溜了,不要想我👇
你們太熱情了,但我還是要走,留不住的👇
期待下次再見👋
這個部長玩偶有些emmmmmm,一言難盡👇
打卡部長辦公室👇
熊本熊廣場這裡可以買到很多部長的周邊,粉絲們一定不要錯過👇
表演雖然結束,但部長留下的快樂卻點亮了我一天的心情。從熊本熊廣場離開,我步行前往附近的熊本城公園。
途中路過一座稻荷神社👇
又路過了熊本縣立美術館的分館,我便進去參觀一下。
市民的攝影展👇
市民的繪畫展👇
穿過馬路,我就來到了熊本城公園。熊本城又稱“銀杏城”,是我此行到訪的日本三大名城中最後的一座。
2016年地震,令熊本城受損嚴重,至今仍在修復中,因此暫停對遊客開放。所以,我只能遠遠地望一望復甦中的熊本城。
雖然不能近距離地領略它的風采,但水泥灰的牆壁與雄偉大氣的外形依然難掩其魅力。希望它能儘快地恢復元氣,重獲新生。
我繼續在公園裡遊蕩,隨後便走到了熊本縣立美術館的本館👇
美術館由日本著名間建築家前川國男設計,可以看出風格有些類似於他的另一件作品——東京都美術館。
當時有兩個特別展,其中一個有關日本歷史,而我並不瞭解,因此就沒有參觀。另一個是著名的浮世繪畫家歌川廣重的作品展,對於古美術我還是很有興趣的,所以欣然選擇了它。
以下是部分作品照片👇
不愧是浮世繪的代表畫家,無論是山水風景,還是人物肖像,在歌川廣重的筆下,都變得別有風韻,怪不得連梵高都曾臨摹過他的畫作。
熊本縣立美術館的旁邊是一座熊本縣護國神社👇
從熊本公園出來後,我找到了附近的一座公交站,打算從這裡坐車回到熊本站。馬路中間就是熊本市電的蔚山町站,所以總有不同款式的電車從遠處慢慢駛來👇(沒坐電車的原因是因為需要換乘)
乘坐巴士回到熊本站後,我在站內的紀念品商店買了很多熊本熊的周邊,準備回國後送給朋友們。
Day 8: 熊本—福岡
踏著晚霞,我坐上了回福岡的電車。
望著車外黃昏的景色,我不禁有些感傷,時間就如這疾馳的列車般,永遠留不住眼前的景象。經歷的一切都變成了回憶,這次留學之旅的無數畫面被剪輯成電影般放映在我的腦海。我望著太陽逐漸從地平線消失,知道這是此行日本留給我的最後一個夕陽,“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在荒野站換乘👇
車站外,天空燃起一片火燒雲,但就如黃昏過後終是黑夜,燃燒過後空留灰燼,即便曾經“相見歡”,可最後的最後,仍舊“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回到電車上,我開始享受在熊本的商店裡買到的一些特產。
回到博多站後,我步行前往今晚的住處。雖然在福岡住兩晚,但我並沒有住在一個地方,而是依據第二天的活動範圍選擇了兩個不同的旅館。
路過了夜晚的櫛田神社👇,明早我會再來參觀。
今晚的青旅名叫中今旅館,Guest House Nakaima,也是一座民居改裝而成的青旅。這裡離車站以及幾個觀光點都很近,房間也很乾淨,不過住的人並不多。我在房間裡認識了一位來自韓國的朋友,當時日韓關係比較緊張,但他卻似乎並沒有在意。他和我說,他沒有讀大學,而且回國後不久就要參軍入伍,他想在部隊服役的同時,想清楚自己未來要做些什麼。
當晚的房間裡只有三個人,這樣的安靜讓我睡得很沉。
Day 9: 福岡「櫛田神社」
今天是旅行的最後一天,九點鐘的我才從沉睡中甦醒。起床後,在附近的7-11吃過早飯後,我來到了櫛田神社。
櫛田神社是博多的重要神社,是信仰神道教的市民心中一座特別的參拜神社,有著千年的歷史。
這裡是每年7月九州最大的博多祇園山笠祭的主會場,這裡也展示了每年祭典中用到的山笠👇
粗重的注連繩中寄託著人們虔誠的信仰,古樸的神殿是傳承千年的文化外廓。半年的日本留學,我走過了許多座神社,對於這個全民信教的民族,從一開始的新鮮與不解,到逐漸地認識與瞭解了其中的一些象徵與儀式,現在的我對於這種文化有了更多的尊重與理解。
神社內的紅色鳥居👇
頭頂的圓盤上雕刻著十二生肖👇
在櫛田神社對面,是一家博多町家文化館/博多老鋪房故鄉館👇
福岡特產——博多織👇
參觀展示棟需要付費,但也很便宜👇
裡面播放著有關山笠祭的紀錄片👇
附近還有博多傳統工藝館,裡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玩意兒👇
二尾貓又👇
牛鬼👇
還有介紹博多傳統工藝的電子屏👇
在這裡我還接受了一位電視臺記者的採訪,我“成功地”把“牛鬼”讀成了うしき,被記者糾正正確讀法是うしおに
,我再次吃了沒文化的虧。
原本想去的福岡亞洲美術館因為時間原因不得已而放棄,回到博多站後,我本想在一蘭拉麵吃午飯,但奈何這裡排隊的人太多,我只能再次選擇了放棄
。最後,在7-11買到的快餐,成為了我此行在日本的最後一餐
。
Day 9: 福岡「福岡機場」✈️回國
福岡機場是日本離市中心最近的機場,被譽為日本最便利的機場。從博多站坐地鐵,幾分鐘的時間,我就到達了福岡機場。
在福岡機場,我取到了自己十天前從千葉的全家寄過來的三個行李箱。
候機的時候,我在機場免稅店完成了最後的採購,特產糕點日本煙,統統買起來。
這次航班我買的是國航的留學生機票,可以託運三個行李箱,不過要在大連機場中轉一次。上了飛機,我的左邊是一位來自小倉的阿姨,她是中國人,因為工作原因來到日本,如今已經嫁到了日本,成為了日本的兒媳。她此行是趁著假期回國探親。就這樣,與她一路聊著,飛機離開了日本,悄無聲息地向中國飛去。
後記
半年的日本留學時光,愉快而令人難忘。感謝在留學期間給予我關照的每個人,也感謝日本,讓我在課堂內外學習到很多。
上海到東京,帶去的是期盼與憧憬;
福岡到北京,帶來的是收穫和成長。
我也終究要和自己的世界再次交替了,
我想,我準備好了。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