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完全是一個拖了又拖的目的地。

因為疫情,澳門之行從4月推到7月再推到10月。為了順利出行,在國慶前,我將去外地的4張票全部退掉,生怕被困在外地而耽誤去澳門。後來又怕夜長夢多,1日上午,在給澳門衛生局致電、弄明白當地防疫措施後,我乾脆就先隊友一步,當日下午就帶著電腦過去。

當時,我想的是,「在澳門加班,都好過家裡蹲7天。」

那天,我一邊手忙腳亂地收拾行李、改簽船票和盲訂酒店,一邊將父母留下的瓜果蔬菜全部送給鄰居。當我拉起行李箱下樓時,頗有年少時,一個人出境留學的悲壯。

彼時,深圳疫情頗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勢。能順利入關嗎?會被隔離嗎?能回家嗎?各種擔心在腦海中縈繞。我給仍在上班的隊友發去資訊,「I totally have no idea what’s gonna happen in 7 days.」

他倒是一如既往的淡定,「沒關係嘛,我總能和你匯合的。」

那一刻,矯情如我,不禁在想:身處一個易變的、不確定的、複雜的又含糊的時代,安全感是如此稀缺,我們該如何去面對一個又一個的臨時狀態?

10月1日 三年才出一次關啊!

如何出發至澳門?這裡僅說明從蛇口港至澳門的情況。

開啟地圖就會知道,澳門由澳門半島,和由氹(dàng)仔島、路環島組成的離島,共同構成。多數歷史文化遺蹟都在澳門半島,也就是本島,而各大酒店綜合體多聚集在氹仔島。

所以,蛇口港至澳門的港口,共有兩個,即澳門外港和澳門氹仔。前者在澳門本島,船次少,前者在凼仔島,船次多。說句題外話,「氹」這個字同「凼」,是小水坑的意思。

購買船票的方式有很多,我是在小程式「鵬星會」上,買了從蛇口港至澳門氹仔的船票。

出發前,最重要的一步是獲取「綠碼」。

在小程式「粵省事」中選擇「通關憑證」,點選「廣東—澳門」,填寫海關出入境健康申報就可以了。其餘的,例如:行程碼、粵康碼,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一步步獲取都來得及。候船時,工作人員會一遍遍提醒是否去過高中風險地區,請如實申報。

當船行駛在伶仃洋上時,恰巧日落時分,窗外的雲被餘暉染上一層金色,美不勝收。可惜同船旅客要麼昏昏欲睡,要麼在玩遊戲消磨時間,鮮有人抬頭。

抵達氹仔碼頭後,就開始入境澳門。步驟和以往出入海關的程式別無二致,只是多了一步落地核酸檢測,跟著指引一步步走就不會出錯。

當海關遞給我「逗留許可」憑證時,我只想喊:蒼天啊,三年了啊!

因為澳門的道路逼仄崎嶇,上上下下,基本靠步行或坐公交。想打車?Uber早在前幾年就退出澳門市場,滴滴壓根沒進來。共享單車?沒有。租車?不行。租摩托車?不行。當地有款打車App叫「澳門電召」,我下載了,然而7天在澳門,沒通過它成功地打到過一輛車。

沒想到,有天打車不是靠錢,而是靠運氣。

放棄掙扎吧,老老實實地爬坡。

因此,出發之前,我在淘寶上買了當地的公交卡「澳門通」和流量卡。「澳門通」需要在網上實名認證後,再在澳門當地「拍卡」。氹仔碼頭出入境大堂附近就有一個拍卡點。(詳情請諮詢淘寶)

當時太陽已經落下去了,天空開始飄起了細雨。我拖著行李箱,繞著海關大樓好久也沒找著,直到在停車場的收費處,看到了拍卡點。

我跟收費處的阿姨,隔著玻璃窗,雞同鴨講,她聽不懂我的話、我聽不清她的聲音。最後,我自己摸索著拍卡成功。正當我傻樂時,一抬頭,就看到阿姨一臉正經地給我豎起一個大拇指。

這是在忐忑一路後,我在澳門收穫的第一個善意。

Tips:
1、「澳門通」非常實用,可以在7-11充值,許多地方,像是便利店、郵票購買,都可以用它付費,推薦購買。
2、流量卡只能上網,無實體號碼,但我覺得網速不穩且慢。另一種辦法是在支付寶上搜尋「境外流量」,購買流量包,價格差不多。
3、「逗留許可」憑證一定要保留好,有的酒店在checkin時,會要求檢視這張小紙條。
4、出發前,我們兌換了一些葡幣,但基本用不到,都可以通過支付寶/微信支付。
5、計程車收葡幣也可以微信支付,只不過是人民幣兌澳門幣以1:1支付。

10月2日 我的碼「黃了」

第二天,一覺醒來,我的碼就「黃了」。

作為專業人士,第一件事就是:不要慌。

我怎麼會慌呢?我只不過是花了一整天時間和深圳12345來回battle。

賦碼城市是深圳,解碼條件是要求做一次核酸檢測。若我在深圳,分分鐘就解碼了。

但在澳門,做核酸難倒英雄漢。

澳門的核酸資訊能否上傳到粵省事?我先致電深圳12345(+86(755)12345),他們一問三不知,再打電話給澳門衛生局,才知道兩地之間的核酸資訊是互通的。剛好當地要求是:入境後,1次落地核酸檢測(免費)+其後2天接受1次核酸檢測(自費)。

此處誇誇澳門衛生局的工作人員,我多次致電,他們無一不是先詢問我:小姐,我該怎麼稱呼您呢?反觀深圳,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2日上午加完班,我就出門去做核酸了。

在澳門做核酸,需要先在網上預約,可以選擇口咽拭子取樣或鼻咽拭子取樣。核酸檢測站有如下選擇:澳門綜藝館/北安客運碼頭/鏡湖醫院/科大醫院/工人體育場/橫琴口岸/青茂口岸。

我預約過鏡湖醫院和澳門綜藝館,人都少。上午/中午做檢測,下午17點前就出結果了。核酸結果會同步到「粵省事」,當日下午,我就「綠了」回來。

在澳門,假如在疫情方面碰到問題,不妨致電澳門衛生局試試(+853 28700800)。

說句好玩的,鏡湖醫院和山頂醫院是澳門醫學界的泰山北斗。這兩家都有別稱,鏡湖是「謀財」,山頂是「害命」(笑)。玩笑歸玩笑,當地醫院的工作人員非常耐心,即便是節假日,也絲毫不馬虎。做核酸的醫生也很專業,不是隨便掃掃舌頭,而是會用壓舌板把咽喉部暴露出來,再取樣。

鏡湖醫院離大三巴牌坊和大炮臺都很近。因為隊友沒到,我就改道去了瘋堂斜巷,隨處走走。這是一條擁有五顏六色房子的文藝巷子,適合女孩子們來打卡。

附近有家越南粉叫金越越南牛肉粉,但因為我在越南吃過當地的牛肉粉,所以,我覺得味道稱不上驚豔,但是好吃的,要是路過可以試試。

而後,我和朋友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匯合,收到了她們從廣州千里迢迢帶來的愛心資料線後,便匆忙回酒店加班了。

Tips:
1、澳門核酸預約系統:
******
費用:45mop
2、截至10月1日,持48小時核酸陰性入澳。詢問具體防疫措施,可撥打電話:+853 28700800。
3、入境後,接受1次核酸檢測(免費),其後2天接受1次核酸檢測(自費)。
4、更多關於澳門防疫政策資訊:
******

10月3日 在西望洋山上,望夕陽

第三天的任務是:做核酸+買郵票+寄明信片。

3日上午,苦逼地加完班後,就跨著相機出門了。因為我住在東望洋新街附近,一下樓,便會見到遠處的龐然大物:金光閃閃的新葡京大樓在破舊的騎樓中高高聳立,仿若置身於遊戲世界,魔幻之感撲面而來。

由於奇異感過於強烈,此處成了不少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地。

當然也包括我這位業餘人士。

說來也巧,頭三天的酒店完全是我在臨出發前5分鐘內摸瞎訂的,原想住Holiday Inn,但一不留神就被訂光了。當時也沒時間再細看了,乾脆按價格高低,選了處便宜的。

在抵達的第一晚,我拖著行李箱、淋著雨、爬了高高低低30分鐘山,才最終找到這家酒店。

當時烏漆麻黑的,啥景色也看不清,更不想和隊友抱怨、讓他擔心,只安慰自己能安全到達就好了。沒成想,翌日,一出酒店,就看見了心心念唸的景色,「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得來全不費功夫。」

3日在澳門綜藝館做完檢測後,便直奔澳門郵政總局大樓去買郵票,可不湊巧,當日不開門,後來又跑去澳門通訊博物館,又吃了閉門羹。時值正午時分,太陽毒辣得不行,我坐在澳門通訊博物館的臺階前,遲遲不敢挪動一步。

但不挪步子,也不是個事兒啊!

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晒黑就晒黑,誰怕誰。

於是,頂著烈日走去了車站,準備去海事博物館嘆空調。

得來全不費功夫的事又發生了。在博物館附近,我發現,在街邊像個矮墩子一樣、紅色的玩意兒就可以自動販賣郵票,並且投遞。

那我一路上與多少個這樣的矮墩墩擦肩而過?

我只好默默感嘆:真是蠢啊。

算了算了,權當掃街了。

在東奔西跑吃閉門羹的路上,拍了以下照片:

在無所事事的城市漫遊中,反而讓我找回了「生活的實感」。

在營地街市裡,一群買累了的阿婆師奶坐在長椅上聊天,新鮮的芹菜從菜籃裡探出「腦袋」(圖1);在一家粉面檔,為了拍正在煮麵的老闆,我點了一碗咖哩魚蛋薯角面,拍老闆倒是沒拍得幾好,倒聽見一位老饕客在電話裡說,「就你有老婆?我的老婆都不知道比你多多少個啦!」(圖2);在路邊,我用蹩腳粵語同阿公講,「我拍著你,你睇下啊,幾靚啊」,阿公答,「靚個鬼啊」(圖3);在媽祖閣前地,幾株鳳凰木植於廟前,在樹蔭庇護下,有孩童嬉戲,有情侶相依,還有獨處的人,像是我,在觀察他們的生活。

不得不說,我真是個做記者的料!

在海事博物館消磨掉了烈日,又逛了一圈媽祖閣後,便坐公車去往西望洋山看日落。

當我氣喘吁吁地爬到西望洋聖堂的大門口時,一位阿伯提醒我說,「小姐,18點關門啊。」我一看手錶:17:35,立馬又走快了幾步,連連說了句「唔該啊」。

但當一路小跑到山頂,站在聖母面前,迎著夕陽望向澳門塔時,南灣湖上散落的「星光」讓我第一次明白什麼叫做粼粼波光。

那一刻,我彷彿化身成了埃克蘇佩裡筆下的小王子,看了世界上最美的日落。

Tips:
1、海事博物館是免費的,逢週二閉館。
2、日落時分,不妨沿著西灣湖走一走,會收穫特別美的景象。
3、我去了兩次西望洋山,都沒能進去主教山小堂,要注意營業時間:10:00-17:00。
4、1日-3日,我住在澳門皇都酒店,離東望洋燈塔近,價格便宜、房間乾淨、服務專業,不介意爬山的話,非常推薦。

10月4日 戀愛巷裡的戀愛

隊友來了,我終於不是孤魂野鬼啦!

旅行,正式拉開帷幕!

啊呸,實際上,我已經囉裡八嗦三天了,讓我們快進到checkin酒店。

做攻略時,我唯一想住的酒店就是澳門文華東方酒店,不為別的,就為這窗外的景色。在右手邊,近處是南灣湖,稍遠一點是西灣湖;在左手邊,是連線澳門半島和離島三橋之一的西灣大橋。澳門塔就矗立在海湖交匯處,頗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之感。

聽說這是在澳門看日落的最佳地點。

然而,日落時,我們都不在房間。

這錢好像白花了?

換好酒店後,就按照原計劃出發了。

首先打卡的是獲贊無數的蔡佬記,但卻有些失望。我興沖沖地點了高中回憶之滑蛋叉燒飯,然而,滑蛋不夠爽滑,叉燒又偏鹹,甚至讓我腦海中響起一個聲音:羅湖新發比它好吃。

不過,這都是廣東仔的挑剔,我身邊的北方人吃得可開心了。

這家茶餐廳店鋪小,桌椅擁擠,但勝在市井氣十足,來往均是熟客。一個菠蘿油、一杯凍奶茶,就可以聊一上午天,是個感受本土文化的好地方。

從蔡佬記出來,我們便往大三巴牌坊走去。

在路上,隊友說,「大三巴牌坊可去可不去」,在出發前,他也是說,「對澳門之行沒有任何期待」。可是到地兒了,他便自動成為眾多遊客中的一員。而我則在一旁默默看他拍照,只差拿個小旗子喊道,「這邊啊,跟上跟上,別掉隊!」

大三巴牌坊的前身是聖保祿大教堂,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年,即1602年。大教堂被燒燬三次,燒的就剩下這一門框了。據說,「三巴」是「聖保」的粵語發音,但我覺得說起來也沒多像。

澳門人信風水,拍大三巴牌坊不能從後面拍,得從前面拍,否則越拍越「背」。牌坊後面是墓室,存放著十七世紀一些日本及越內殉教者的骸骨。當日,講解者好心提醒我們,若是有帶小朋友來玩,就不要走右邊和下墓室了,走走中間、逛一圈就好了。

即將離開時,我在遊客中心看到了和東望洋燈塔同款不同樣的吉祥物,便興奮地拿出相機狂拍。工作人員聽此,便熱心地告知我,這其實是由澳門旅遊局所設計的公仔。

從大三巴牌坊走下來便是戀愛巷,這是一條不到100米的窄短小巷。想去走走,完全是因為在出發前,我們看了彭浩翔所拍的《伊莎貝拉》。這一部有些鬼馬的愛情片,其中一處取景就是在戀愛巷。

而現實是,巷子裡的盡頭是中年阿姨拿著絲巾在迎風飛舞。

罷了。

正當我想收起相機離開時,一抬頭,一對情侶映入眼簾,男生摟過女生的肩膀,吻輕輕地落在她的臉上。在大三巴遺蹟旁,萬里晴空下,穿越百年時空的加持,讓愛情美好得無以復加。

這讓我想起「伊莎貝拉」的本意:上帝的承諾。

之後,又匆忙逛了逛玫瑰聖母堂、議事亭前地、主教座堂。

時間來不及了,於是打車前往東望洋燈塔。在車上,師傅一見我們是遊客,便自動切換成普通話問,「你們是想坐纜車上去,還是想爬山上去?今天恰好是重陽節,全澳門人都在爬山呢。」

聽此,我們便選擇了坐纜車。

不同與深圳的哥的沉默,也不同與北京的哥的叨叨,更不同與香港的哥的冷漠,澳門的哥在熱情中又有恰到好處的分寸感,讓人感覺舒服,尤其是澳門人說起普通話來,軟軟糯糯的,有著南方人特有的溫柔。

還有一次,我們碰到一位即將去雲南旅遊的的姐。在下車時,我祝願她在雲南玩得愉快。

到了松山登山纜車入口,全是大人牽著小朋友在排隊。松山,因種滿松樹而得名,是東望洋山的別稱,也是東望洋炮臺及燈塔的所在地。纜車票價非常便宜,成人單程票是2塊澳門幣,來回是3塊澳門幣。

售票處的阿姨很nice,排在前面的一位小朋友給了100塊葡幣,阿姨打趣到,「細佬,你算算阿姨要找給你多少錢啊?」輪到我們時,她對我說,「等等先哈,阿姨給你拿張費。」

哈哈,三十歲的人了,還被當成了小朋友,心裡不曉得有多甜。

在纜車上,一對父子和我們同坐一個車廂。爸爸是個年輕的小夥子,一直在逗小男孩,「你看不看到家在哪裡呀?」

大概是聽到我和隊友之間的對話,這位爸爸和我們聊起天,他說,這是世界上最短的纜車。在下車時,他還不好意思地說,「你們先下,小朋友比較鬧騰」,之後還熱情地給我們指了指燈塔所在的位置,生怕我們走錯路。

我不由得再次感慨,澳門人真的非常友好。

一落車,發現山上自動販賣機的礦泉水已經全部賣完了,只剩可樂。

「司機師傅誠不欺我,當地人果然都來爬山了。」

我以為,趕在18點前就可以了,所以,慢悠悠地爬了上去,沒成想,17:30就不準入場了。到的時候剛好17:35。我跟工作人員嘗試溝通好幾次都未果,只好悻悻而歸,決定第二天一早再來。

晚飯是在鳳城康記飯店,吃的就是招牌海鮮骨煲。雖然環境嘈雜,談不上衛生,就是大排檔,但是菜量大又新鮮,肉質彈嫩又有回甘,十分推薦!

跟我們一起拼桌的是一對情侶。記者做久了,就養成了愛和人搭訕的臭毛病。在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中知道,他倆是內地過來澳門讀書的本科生,我掐指一算,哎呀呀,我大他們快一輪了。

男孩子來自深圳,給我這位老鄉推薦了好幾家餐廳,可惜後來都沒時間去打卡了,女孩子則給我安利了九價HPV疫苗。我既有些哭笑不得,又覺得她甚是可愛。

吃飯時,男孩子總擔心菜點多了,女孩子則說,「不怕不怕,打包回去,第二天接著吃。」

而我這位老阿姨在一旁看他倆打情罵俏,偷摸觀察了下他倆的面相,真是好看又有夫妻相。

路線:
澳門文華東方酒店——蔡佬記——大三巴牌坊——戀愛巷——玫瑰聖母堂——議事亭前地——主教座堂——松山登山纜車——東望洋燈塔——鳳記康城飯店。

10月5日 一條線路搞定澳門的前世今生

5日一早就直奔主題——東望洋燈塔。

東望洋燈塔是我國第一座現代化的燈塔,亦稱松山燈塔。燈塔是白色,帶著黃色的線條點綴。在它的左側是一座具17世紀葡萄牙修道院特色的聖母雪地殿教堂。

值得一提的是,澳門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就是以東望洋燈塔的經緯度座標為準的。

東望洋山的視野非常好,不僅可以看到遠處的澳門塔和新葡京,並且,人站在平臺上,背後是純淨的藍天和大片的白雲,很適合拍照。

我去了三次東望洋山,每次去都很喜歡這個地方。

說句題外話,澳門旅遊局吉祥物「麥麥」的部分創作靈感就來自於東望洋燈塔,像是「麥麥」的帽子就是燈塔的形狀,還有吉祥物身上的黃色、白色,也是燈塔的標誌性顏色,極具葡式風情。

午飯是在佛笑樓,屬於中葡合璧的菜色。

佛笑樓名聲在外,在這裡就不多加贅述了,但不得不說的是,整體環境小巧而精緻,既復古又現代,服務貼心到位,細節滿分,不負其百年餐廳的美譽。

我們點了好幾道菜,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烤乳鴿。相比起傳統粵式烤乳鴿,像是深圳光明烤乳鴿,佛笑樓的烤乳鴿更加多汁,一口咬下去非常水潤,雖少一點碳烤的焦香味,但各有各的好。

木糠布甸,說是布甸,其實和冰淇凌無差別,冰冰爽爽的,甜味剛好,不錯的。

之後的行程復刻了3日的路線,海事博物館——媽祖閣——西望洋山。

時間充裕的話,我還是十分推薦這個路線,既能在海事博物館裡,看到澳門作為軍事要地,在過去400年裡的戰火紛飛,也能在媽祖閣裡,體會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疍家人對於祈禱風調雨順的樸素願望,還能在西望洋山上,感受到海洋文化在農耕文明土地上的交融,並在夕陽下,俯瞰當代澳門。

一條線路搞定澳門的前世今生。

這難道不比任何博物館香?

至於晚飯,吃的是大名鼎鼎的麥!當!勞!

主要是為測評,麥當勞在澳門和在深圳有啥不一樣。

結論是,麥當勞的供應鏈做得真棒!

味道一毛一樣!

大家沒啥事就可以不用體驗了。

為了趕去澳門塔看夜景,我們既沒有在西望洋山上等落日,也沒有在澳門塔上捕捉到最後一秒,走在路上時,我們錯過了太陽掉落下地平線的那一刻,只瞥見立法會鏡面上的倩影,和西邊山下的光亮。

但我卻覺得,這是最好的落日。

後來,又輾轉去到大三巴牌坊附近。當我一手端著魚蛋牛雜一手捂著相機而不知坐哪兒時,只聽見隊友遠遠地喊了一聲,「這邊有位子,快來。」那時我在想,咋倆三十多歲的人出來玩,還能返老還童,像是回到讀書時一樣。

最終,在街邊石凳上,以一碗魚蛋、牛雜和一瓶芬達結束今日。

路線:
澳門文華東方酒店——東望洋燈塔——佛笑樓——海事博物館——媽祖閣——亞婆井前地——鄭家大屋——聖老楞佐堂——西望洋聖堂——澳門塔——陳記牛雜咖哩魚蛋。

10月6日 澳門哪家蛋撻最好吃?

由於隊友修改了plan,導致6日的路線有些零碎,我對此概不負責。

既然是國慶,自然要打卡金蓮花廣場。這個地點本就小眾,又起得早,所以廣場之上,幾乎沒有遊客。一路上,途經各種寺廟,我都沒有駐足太久,也沒有燒香祈願,倒是在這朵金蓮前,我認真閱讀了上面的題字。幾個盆栽東倒西歪的,隊友還幫忙扶起來一些。

世界上的廣場有很多,能叫得上名字的,還是要來一下。

隨後,又在宋玉生公園和周邊散了散步。附近都是金融公司和銀行,街面寬闊而又整潔,好不愜意,讓人懷念起在境外的日子。

又去了不遠處的觀音蓮花苑,可以望見澳門科學館。

觀音大士在大朵白雲的映襯下,巍峨無比。走進去裡面,牆壁上是三教,即佛教、道教、儒教,再往下一層走,是一個八卦陣,陳設雅緻。

「為啥三教能雜糅在一個觀音苑裡?」
「因為老百姓樸素地覺得都拜拜,有個顯靈就行。」

回到酒店,終於吃上了餅房裡的拿破崙。

餅皮酥酥脆脆的,夾在中間的內陷卻又是軟軟的、冰冰的、甜甜的。我剛咬下去第一口就想買第二塊了。另一塊蛋糕是抹茶味的,隊友說吃起來有馬卡龍的口感。

對於點心,我倆都挺喜歡的,就是服務上有點欠缺,也可能是我們太敏感了。

特意問了reception關於餅房的營業時間,假如我沒記錯的話,是上午10點至晚上8點,喜歡拿破崙的朋友一定要來試試。

在這兒呆了三天兩晚,澳門文華東方酒店給我的感受是專業和耐心。第一天入住時,前臺會特意將我們送上樓,並且介紹酒店設施;打掃時,housekeeper會將各類資料線細心地收納好;中間我們想知道澳門塔的營業時間,禮賓部也是一遍遍幫我們致電詢問。

總之,是蠻不錯的體驗。中午,收拾好行李,就checkout,出發前往氹仔島。

將行李放下,就先去打卡安德魯餅店(路環總店)。在澳門,我們一共吃了4家蛋撻,安德魯、瑪嘉烈、8餐廳、一家開賭場裡的葡國菜餐廳,不得不說,安德魯完勝!

一隻蛋撻拿在手上頗有分量,撻皮酥脆,一層層的,內餡飽滿,像果凍一般順滑,奶味十足但沒有腥氣,甜度剛剛好。

而瑪嘉烈的風味偏鹹,缺少點焦糖味。8餐廳的蛋撻是餐後贈送的點心,規格要小得多,不知道為什麼,吃起來有股奶茶味。另一家餐廳的蛋撻,吃起來中規中矩。

吃完蛋撻,我們又順著小道走去了路環圖書館。韓劇《宮》曾在這裡取景,是一家非常袖珍但卻五臟俱全的圖書館。

在圖書館嘆空調嘆得差不多了,15點左右,我們又折回澳門半島,在南灣湖上劃鴨鴨船。這是我在澳門the list of must do中的重要一項,所以就算是打車跨島,也得來!

這是我第一次體驗在湖上划船時被城市景觀包圍的感覺,新葡京和澳門塔彷彿近在眼前。以往在北京北海公園、深圳荔枝公園,都不曾有過這種奇異之感。

划船的價格並不貴,雙人船是20塊澳門幣/30分鐘,四人船是40塊澳門幣/30分鐘。開放時間是週一至週日11點至18點,假如是6月至9月的夏季,則延長到19點。

隨後,我們就打車回了氹仔島,在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和官也街逛了逛。隊友對博物館頗為失望,「說好的可以逛1-3個小時的呢?!」於是,他原地遛了好幾圈才心滿意足地打卡完畢。

官也街在我們看來就是吃晚飯的地方。我們嚐了嚐旺記咖啡的豬扒包、莫義記的榴槤雪糕以及一份簡簡單單的竹升面加午餐肉和煎雞蛋。

其實都是好吃的,只是,實在吃不動了。

晚上入住永利皇宮時,前臺將房間升級為套房,還送來一盒巧克力,貼心一百分。最後,坐了纜車,又看了夜景和音樂噴泉。這些buff疊加在一起,就是超開心的體驗。

路線:
澳門文華東方酒店——金蓮花廣場——觀音蓮花苑——宋玉生公園——文華餅房——安德魯餅店——路環圖書館——南灣湖公園——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官也街——永利皇宮纜車。

10月7日 第七天,該回家了

7日上午去了一趟澳門通訊博物館,做了一張明信片寄給自己,隨後去澳門綜藝館做了核酸檢測,之後便去了8餐廳。

8餐廳是在出發前提前兩週就預約好的,位於新葡京二樓,有dress code,但客人們穿著也挺隨意的,不算嚴格。

菜品都非常可愛。焗蟹撻是一隻「小螃蟹」,忍不住下嘴。「螃蟹殼」是一層起酥,內餡是咖哩混合蟹肉,偏鹹,但值得嘗試。

香脆叉燒包是一隻「小刺蝟」。平常飲茶甚少點叉燒包,因為水蒸氣會把包子皮蒸得過於疲軟,加重內餡的甜膩。但不曉得這家廚師是怎麼處理「刺蝟皮」的?底部是生煎包的做法,焦脆的,「刺蝟皮」也是脆脆的,甚至有些剌嘴。一口咬下去,脆而香甜,不錯。

乳豬焗飯賽高。一口咬下去,豬皮脆而有韌性,油香四溢,和炒飯相得益彰。

但服務就讓人不太舒服了。

11:30準時入座,之後點單、上菜。前30分鐘服務熱情,但到12:30開始催客打包,11:45拿著賬單上來了,之後就沒人添過茶了,只聽見服務員風一樣走來走去的聲音。

雖有提前告知用餐時間(11:30-13:00),但時間的設定是否合理?再好吃的飯菜,總得好好消化一下。

吃完8餐廳,基本上澳門遊7日就接近尾聲了,該回家了。

早在2017年,我曾來過澳門一次,當時對澳門的印象就是「好小啊」,住了一個週末,走馬觀花似地看一看,便匆忙回家了。

而這次,我卻誤打誤撞地在澳門住了7天。當朋友知道我要在澳門玩7天時,都會驚呼,「澳門沒必要玩7天吧?」

是啊!就是在這些「非必要」的時光裡,我端著相機在城市街頭漫步,感受到這片土地上的人文積澱;在街頭巷尾和路人的攀談中,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線。

正是這些「非必要」的美妙,才讓我覺得,人有必要好好地生活下去。

路線:
永利皇宮——澳門通訊博物館——8餐廳
Tips:
1、由澳返蛇口,須憑「粵康碼通關憑證」綠碼及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