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兩個月的英語培訓,我們回到商丘,做臨行前的各種準備。收拾行李、領信用卡(提前一個月申請)、兌換美元(重慶同學告知我們一定多換現金,因為當年美國主要就是銀行卡和現金支付,現在估計也是,而且錢包裡至少要放20刀保命錢
,遇到搶匪或許可以買個平安)。魏姑娘有豐富的留學經驗,她還帶了筷子、勺子、碗,還買了榨菜,事實證明,榨菜在我們接下來幾個月的異國生活裡簡直是太重要了!每當吃美國飯吃到想吐的時候,我都感激魏姑娘的英明決策,所以,要出境的小夥伴們,帶足榨菜哈哈…….臨行前,各種事情各種焦慮,同時也充滿了期待。
爸爸媽媽為我送行。
那時的媽媽還挺年輕,六年過去了,每次我回家和媽媽的互動中幾乎都有染髮這一項。這些年,我的染髮技術越來越好了,是因為…媽媽頭髮變白的速度越來越快……這兩年我那比同齡人都看著年輕的爸爸也有了白髮,但他從未讓我幫他染過,我想我們都接受不了那個場景,就算當下我剛想像了一下那個畫面鼻子就已經酸了/(ㄒoㄒ)/~~可能我們都不願面對他們已經在加速老去,而我們還沒有足夠成熟這個事實吧。
不少人跟我講過」看到你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又有趣,真好呀!「之類的話,我想說」那是因為苦日子和哭鼻子我沒發而已「,殊不知那些笑容背後隱藏了多少眼淚和自我調節所作的努力。這麼說吧,每次開學我都是哭著走的……三十多歲還在外求學的人,於我可能是實現理想,而於家人更多的是犧牲和妥協。有時想到這些我就會覺得自己挺自私的。真希望自己早日順利畢業,可以為家庭做點貢獻,也能夠和父母家人樂享天倫!在此,遙祝父母家人身體健康、平安歡愉。
出發
北京出發,紐約紐瓦克機場落地。出發前發了一條圈,重慶的鐘老師還問我帶火鍋底料木有
,這個是真忘帶了,失誤失誤,下次再去我說啥也得多帶幾包,因為後期吃漢堡薯條、各種肉,真的吃到想吐
。
我們的國航大灰機
飛機在蒙古邊境遭遇強氣流,可以說是我飛行經歷中遭遇過的最強氣流。感覺飛機瞬間下降了幾十米上百米吧,我說不清楚,因為當時嚇懵了,從小怕失重,坐海盜船都能嚇哭的人,那一刻真的感覺比笨豬跳刺激多了。我不清楚當時飛機到底是什麼狀態,我只清晰地記得當時是空姐剛給所有旅客發完餐食,大家都在用餐,飛機突然下降的那一瞬間我看到桌上的餐盤和食物因為慣性懸空了幾秒鐘
,這種直觀的視覺衝擊讓我覺得這次氣流有點不得了
。機艙內一片旅客的驚呼聲,當然也包括我,十夜嘲笑我說我喊的最大聲,我想說,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因為我們離得近
。我緊緊抓著魏姑娘的胳膊,她倒沒怎麼喊,也不知道她是真不害怕還是嚇的喊不出來。直到今天,剛才,寫遊記的時候,十夜才告訴我,飛機遭遇氣流下降時他正舉著一杯紅酒,裝作談笑自如,其實內心慌亂~~
我們在北極穿過了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時間就從東半球的8月30日來到了西半球的8月29日。
飛越北極的時候恰逢極晝。驚喜╰(*°▽°*)╯~
極晝期,北極圈內的黑夜(其實就是下圖最右的狀態,也就是我們日落後傍晚的樣子,天空一直都有雲霞,不會消散,因為太陽其實就在北極圈附近徘徊)太陽高度角最低為0°,從日落到日出只有2小時,且日出日落太陽都在正北方。就是下面看到的這種壯觀又奇妙的場景。
北極圈日落
北極圈日出
在日出之後,我們非常驚喜地看到了北冰洋。時為北極夏季,可見很多碎冰漂浮在海面上,可惜沒看到北極熊哈哈。在此呼籲大家愛護環境,低碳生活,減少排放,保護北極熊和我最愛的白鯨的生存家園。
此生從陸路到達北冰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飛越也算到過了。四大洋中太平洋、北冰洋打卡完成
。
到達
經過13個小時的飛行,終於平安落地Newark紐瓦克機場。此後,紐瓦克這個城市是我們每次出行的必經之地,後文詳述。
Bloomfield College 初印象
我們的「輔導員」Leah ,歐洲裔小姐姐去機場把我們接到Bloomfield College。自此,我們的遊學之旅正式開啟,團友也從重慶的六位變成了我、魏姑娘、十夜、老周還有河大的李老師和陳老師,U學團正式開團
。
我們的宿舍樓
宿舍是個4室2廳2衛的套房,廚房冰箱鍋碗瓢盆應有盡有,還有之前來訪學的老師們留下的調料,十三香、鹽、味精等等。我和魏姑娘一個房間,李老師和之後來的韓國小妹妹一個房間。除了床有點高,床墊彈性太好(每次翻身都覺得要彈好多下才消停),隔音太差之外,其他都挺滿意
。十夜住的是Home Stay,和老周寄宿在一個非裔家庭。
女生宿舍
男生宿舍
第一天,從倒時差開始
。我是生物節律比較敏感的人,時差對我來說真的是太痛苦了。白天困死,晚上精神,而且奇怪的是無論晚飯吃多少,每到半夜十二點多就餓的不行,我還納悶倒時差這麼消耗體力嗎,結果魏姑娘一語道破天機——「因為半夜十二點是國內的午飯時間」
,哈哈哈哈難怪~
食堂還不錯,週一到週五簽名就可以免費吃自助餐。食物嘛…有的還可以,有的就……難以下嚥。但最深得我意的是每天都有各種水果、冰激淋、飲料還有小甜點
。我和魏姑娘特傲嬌,從頭到尾堅持用漢字簽名
。第一天晚飯,除了陳老師,我們剩下的人大概都睡過去了…
左上圖右邊那扇白色門就是餐廳入口。就是在這裡,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每次進門都會為身後的人扶門,這樣就不會出現我進去了,門突然彈回去撞到後面人的情況。因為在這裡的三個月時間,每次都有當地的同學為我扶門,有時我並未緊跟其後,他們也會為我扶門,我就會加快步伐接過門,然後道一句「Thank you」,對方也都會禮貌性地回我一句「No problem!」 。注意了,劃重點,在美國回答「Thank you」的地道標配是「No problem」哦,而不是我們從小學的「You are welcome」。在所有公共場合,商場、車站、博物館等所有需要開門的地方,美國人都會為後面的人扶門。這點是我覺得非常好的,小友善,大文明的體現。直到現在,我仍保留這個習慣,我發現身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慢慢在養成這個習慣,真好!
吃完第一餐,我們在校園裡簡單逛了逛,算是first look吧。
校園初印象。
BC是一所社群大學,校園不大,確切地說很小哈哈,坐落在新澤西州紐瓦克市下面的Bloomfield小鎮上。吃飽喝足,去教室簽到,領取學習材料。每次上課都要穿過下面這條街。
宿舍樓一層是個小小咖啡店和書店,我和魏姑娘每人買了件布校的文化衫,現在已經變成我的睡衣了
。後來才知道,美國的高校都有自己的Book Shop或叫Gift Shop,裡面售賣學校開設的各科教材和學校自己的文創產品,衣服、文具、運動器材、冰箱貼、鑰匙鏈、甚至是毛絨玩具,在之後幾個月的美東藤校觀光中,天知道我買了多少這種小玩意兒
。其實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書店,我就曾在國內的北大、華師還有首爾的高麗大學、梨花女子大學等高校書店買過不少有代表性的文具。這種校園文化,會讓每一個學生對自己就讀的學校充滿歸屬感。
習慣了國內熙熙攘攘的街道,第一次大白天走在這空無一人的街上,我甚至有點恐慌,問魏姑娘「該不會是美國馬上大選了,發生啥事兒大家都躲起來了吧,別是只有我們幾個不知道」,魏姑娘說「他們本來人就少。」事實證明魏姑娘說的對,就只是單純的因為……人少
。
領了學習材料。買了一瓶飲料,味道記不得了但是看售賣機顯示1.75刀一瓶,當年的匯率飆到7,真貴。
無論是宿舍樓、教學樓、車站、博物館,還是後來我們去的紐約、華盛頓、波士頓等等,所有公共場合都有一種很特別的香味,不刺鼻,非常好聞,很好奇他們用的是什麼香氛,而且竟然是同一種味道。後來在香港、韓國、日本的公共場合也聞到了同樣的香味,就更加疑惑和驚訝了。在網上搜,發現知乎上有網友和我同樣的疑惑,有哪位蜂友能幫我解答一下嗎
??
8月30日-9月1日仍是我們倒時差的休息日(我們回國後朋友圈的日期自動調整為北京時間,所以所有日期都要減一天)。
十夜還去打了場乒乓球,佩服佩服,最初的幾天我都是在倒時差的昏昏沉沉裡度過的,別說運動了,能一日三餐按時去吃都是難得。哈哈哈「籃球誰都打不過,乒乓球也誰都打不過」。
我在Cafe給大家抄了盤番茄炒蛋,一致好評。大概我精湛的番茄炒蛋技術就是從那時起練就的
。
宿舍樓下的老爺車展,豐富的校園活動。
很快,最初的適應期就在緩慢的倒時差和睜眼瞎中過去了。最初幾天,走在街上看到所有的店鋪招牌都是英文,我的大腦只能夠把它們當作符號自動過濾掉,完全形成不了有效聯結,如果我的眼睛是個LED屏的話,那滿屏顯示的應該都是[讀取失敗]
。那些單詞我如果仔細看的話其實基本都認識,但是二十多年的中文閱讀經驗使得當時這些英文字元在我頭腦中只是作為一些符號存在,而喪失了其具體意義。所以最初那些天,我每次出門要麼就是逛一圈回來,一條街都是什麼店我完全不知道,要麼就是腦子特別累,因為我要對所有目之所及的英文符號進行精細加工,看懂每個店鋪是幹什麼的。英文的反饋沒辦法像中文那樣建立迅速的自動化的條件反射,我總是需要幾秒鐘來反應一下這些店鋪的招牌上究竟寫了什麼。但好在這種迅速的條件反射在1-2周後就建立起來了,遊學生活從此樂無邊
。
未完待續……下一篇:《U學團的First Trip——自由女神》。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