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圖置頂
🐌郊遊路線
➡️北潭湧自然教育徑~上窯民俗文物館~黃宜洲~起子灣碼頭~起子灣紅樹林~曝罟灣古道~曝罟灣半月堤圍~北潭湧自然教育徑🔚
棕色線路~上窯至曝罟灣古道,藍色線路~上窯郊遊徑
⛵交通攻略
西貢市區乘搭94號巴士或鑽石山港鐵站乘96R巴士,沙田港鐵站乘289R巴士。
(96R、289R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日行走)
西貢市區乘搭7號、9號專線小巴。
於上窯巴士站下車,發記士多旁跨過復興橋,進入北潭湧自然教育徑。
北潭湧上窯巴士站
🐎行程簡述
曝罟灣位於西貢上窯至元五墳的海濱古道中段。右依起子灣,左鄰南風灣,位置極為隱蔽。屬於西貢東郊野公園範圍。
這次遠足探祕由北潭湧自然教育徑起步,進入上窯村。走起子灣至元五墳營地的海濱古道,經過起子灣紅樹林及起子灣村廢墟,到達曝罟灣折返。
曝罟灣位於深山密林之中,位置偏僻,猶如隱世祕境。一灣碧水被群山環抱,環境清幽、寧靜秀美。在此可眺望黃宜州及滘西洲海灣風光。
曝罟灣堤圍呈半月形狀,堤內圍起的水域,被以前漁民做養魚之用。建成年代久遠,如今已遭廢棄。堤圍也年久失修無人打理,多段塌陷形成缺口。如今成為被遺忘的隱世幽美之角落,引來不少驢友尋幽探密。
臨近夏季,香港的疫情緩和。曝罟灣半月堤圍成了市民郊遊遠足的熱門景點,每天前來踩點打卡者絡繹不絕。位置雖很隱蔽,但全程古道路況還算不錯。行走難度係數不大,老少皆宜,是家庭出遊的熱門旅遊線路。
曝罟灣半月堤圍
🐾起步北潭湧發記士多 ,跨過復興橋
今天是五月二十一日,星期六,天晴多雲。一早乘96R巴士,經西貢碼頭到達上窯巴士站,開始了這次徒步遠足。
天氣不錯,多雲有點小陰,氣溫涼爽極適合遠足活動。經發記士多走下北潭湧的復興橋,進入上窯村。這條路名為「北潭湧自然教育徑」,路不長卻很美,沿途可觀賞到不少珍惜品種的植物。
走下復興橋,來到北潭湧河畔。橋下有人在準備獨木舟,計劃穿越北潭湧河入海。一條漂亮的二哈引起我的注視,只見這狗全身救生裝備,站在獨木舟旁威風凜凜,一副欣然自得的狗模樣。趕緊趁它還沒上船,拍幾張照片留存。
靜靜流淌的北潭湧(河)
上窯村口的地標~發記士多
整裝待發的行山客
進入上窯的復興橋
穿上救生衣的二哈,威風凜凜
等待乘獨木舟漂流出海
🏝️山青水綠的北潭湧自然教育徑
沿著北潭湧自然教育徑前行,路的一邊是青山,一邊是碧水,景色秀美。北潭湧對岸就是保良局度假村營地,有很多入營者在河邊嬉戲,歡聲笑語不斷。
一路綠色成蔭、鳥語花香。路旁有不少當地獨特的花草樹木,附有簡明的介紹牌,觀賞的同時增加認知,很有趣味。
北潭湧岸邊的溼地
對岸的保良局度假營
漂亮的小花
🏡展現客家文化的上窯民俗文物館
一路觀景拍照,很快就到達上窯民俗文物館。不巧的是文物館正進行維修工程,不能進入參觀。參觀了門前的古石灰窯,又走上上窯小碼頭觀景。小碼頭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記載,這裡曾是北潭湧一帶村民進出西貢的主要口岸樞紐。當年此處漁船輪渡穿梭往來,繁華興旺。如今已漸荒廢,成了上窯客家圍村文化遺址的一部分。
上窯小碼頭周邊的景色很美,站在碼頭,可觀賞海對面的黃宜洲風光。碼頭兩旁的紅樹林茂密,有不少白鷺生活於此,為遊客提供不少美妙的攝影題材。
上窯圍村的古石灰窯
北潭湧自然教育徑的科普介紹牌
維修封閉中的上窯民俗文物館
年代久遠的上窯小碼頭
💒聖母七苦小堂與起子灣小碼頭
離開上窯民俗文物館繼續前行,路越來越窄。經過一處山坡,有小路通往山上。路口有路標顯示,該路為上窯家樂徑。
此路我經常走,比較熟悉。上窯家樂徑連線上窯郊遊徑,上山不遠有一營地,名為曝罟灣營地。過了營地繼續前行,步行約兩公里可到達萬宜路,有岔路連線元五墳營地。
繼續前行,進入起子灣村,路邊有一天主教堂,名為「聖母七苦小堂」。近日疫情緩和,教堂竟然開放了,隱隱可聽到堂內的唱詩聲。
聖母七苦小堂是西貢著名的漁村小教堂,被列為香港古道行的歷史文物景點。
樹於黃宜洲村口的白普理營地路牌
古道行的文化古蹟~聖母七苦小堂
通往上窯家樂徑的路口
直行起子灣村,岔路黃宜州村
起子灣草甸子溼地
穿行於紅樹林的小橋
紅葉片片,彷如北方的深秋
年代久遠的圍村遺址~起子灣小碼頭
🌿起子灣草墊子與紅樹林
進入起子灣新圍村,沿著小路繼續前行。路越來越窄,環境十分寧靜。經過一處草甸子,進入起子灣岸邊的紅樹林。小徑穿行於紅樹林中,顯得清幽恬靜。沿途可觀賞到紅樹林中的特有樹種,如秋茄樹 、桐花樹等。部分樹種正值落葉之際,鮮紅嫩黃的樹葉殘掛於樹枝,或散落於水面,彷如秋韻猶存,很難想像如今已快進入盛夏。這應該就是這種生活於海水中的樹種,為何名為「紅樹林」的緣由吧。
起子灣紅樹林,分不清那是秋茄樹 、那是桐花樹
起子灣舊圍村遺址
路旁的山花處處
海對面的滘西洲
🏕️通往元五墳的曝罟灣古道
經過起子灣老圍村遺址,山路越來越冷清。到達一處三岔路口。下行可至起子灣小碼頭。要想過曝罟灣,則需進入上行山路,即曝罟灣古道。想到小碼頭也有一條海邊小徑可達曝罟灣,便決定先到小碼頭看看。
沿著一條石澗走下海濱,不遠便見到起子灣小碼頭。起子灣小碼頭規模不及上窯小碼頭大,儲存的基本完好。碼頭視野空曠,在在碼頭可遠眺黃宜洲及滘西洲一帶海域景色。
這裡也有一條沿海小路,通往曝罟灣。全程在海邊岩石中穿行,即是所謂的裙邊行,部分路段要淌水而過。原想走這條路,無奈當天漲潮,路被海水淹沒。恐生危險於是放棄,原路返回起子灣舊圍,行走曝罟灣古道。
古道受到山水的洗禮
穿行於叢林之中
🏜️見證滄桑歲月的起子灣村廢墟
回到起子灣的三岔路口,進入石澗旁的上山路。該路為野路,全程在樹林中穿行。由於一直沿著山腰行走,坡度不大,路況還算可以。查證了一下,其位置在上窯郊遊徑的下方,是一條通往曝罟灣及南風灣的古道。由於無名,被行山朋友們稱之為曝罟灣步道。
行走不遠,路過一處圍村廢墟。數座石屋均已倒塌,顯得淒涼又詭異。這些圍村村屋大多是巨石砌成,殘窗破壁充滿了殘破美。圍村廢墟見證了數百年客家人的遷徙,香港由漁村轉化為國際大都會的滄桑歲月。
圍村下方有一處石澗,澗中山泉清涼透徹,水質甘醇。「有泉必有村」,沿海漁村多建於山泉旁,以方便村民取用淡水。
繼續前行,穿越一片毛竹林,腳下海灣呈現半月堤圍的影子。突然感覺好像走過頭了,再走就到南風灣了。趕緊回返。
滄桑滿目的曝罟灣老圍村遺址
石澗中的清澈山泉
穿行於山泉的孩子們
終於望到曝罟灣半月堤圍
無路標,切記下路通往半月堤圍
🦈隱世的曝罟灣半月堤圍
回到石澗,終於找到通往半月堤圍的小路。小路沿著石澗而下,路隱蔽且難行。路上聚集了不少行山客,路窄需魚貫而行。
走下海灣,終於見到蜿蜒於海面的半月堤圍。半月堤圍呈半月形,圍起大半個曝罟灣。由海的一邊深延到另一邊。堤圍是舊時漁民圍海養魚之用,其工程龐大,造型精美,令遊人歎為觀止。由於年久失修,堤圍部分路段塌陷,呈現幾個缺口。隱世的曝罟灣半月堤圍,盡顯飽經風霜的殘破美。行走在一條窄長的海中之路,四周被碧水圍繞,彷彿置身於動畫片中的海上遺蹟。
遊人很多,都想穿越堤圍,還有人停下來拍照留念。窄窄的堤圍只可一人通過,因此被堵得水洩不通。我走到第一個缺口,便已經過不去了。於是放棄穿行,返回岸邊,由岸邊小路繞到西岸入口。
堤圍上,等待穿越的行山客眾多
殘破的堤圍呈現有幾個缺口
穿行的人太多要等待
年代久遠的堤圍,盡顯殘破美
拍照留影的小姐姐們
嘗試穿越半月堤圍
幫小姐姐們拍張合影
部分殘破路段,看著有點懸
何時能走到對岸?
獨木舟、直立板也來湊熱鬧
帶孩子的朋友望水興嘆,這穿越確實有點危險
🧧半月堤圍的許願樹平臺
岸邊的小路穿行於紅樹林中,溼滑且難行。前方一背花揹包的姑娘停下給我讓路,我婉謝。姑娘表示她有點畏高,走得慢,堅持叫我先走。見她一步一驚心,顫顫巍巍的,恐生危險,便主動提出跟在她的後面走。還好,有驚無險通過了較危險的路段。
來到半月堤圍西岸的入口,堤圍海邊有一不大的平臺。這平臺以前應該是個小碼頭,如今成了半月堤圍的拍照最佳地點。聚集了不少人在此觀景,打卡拍照。平臺上有棵許願樹,上面掛滿了平安福袋。福袋寫著一些祈福的字句,紅紅火火顯得十分喜興。沒見到有賣許願福包的,真鬧不清這些福包從何而來。
嘗試由這邊穿過堤圍,還是不能如願,窄窄的堤圍站滿了遊人。儘管部分路段需涉水,還是沒能減少人們穿越的熱情。這時我發現,與我同行的花揹包姑娘,竟然也在嘗試穿越堤圍。只見她坐在堤圍上,緩慢的向前挪動身體。畏高還能如此堅持,真叫人佩服!暗自祝福她有驚無險、平平安安走到對岸!
一人擋關,萬夫莫過!姑娘這一坐,我這穿越就成了泡影,莫非由姑娘頭頂蹦過去不成!於是放棄,岸邊拍照留念,原路返回曝罟灣步道。突然想起來,應該問問姑娘的水性如何?這要是跌落水中,可不是鬧著玩的!
行進于山路的花揹包姑娘
路段溼滑,小心翼翼
岸邊的露兜樹
遠望半月堤圍
來到半月堤圍的西岸入口
平臺上的許願樹
平臺上遠望半月堤圍
這邊穿越也不容易
堤圍上,坐著慢慢前行的姑娘
站在岸邊等待穿越堤圍的行山者
🍂回程~觀起子灣初夏的紅葉處處
原想一路前行,經元五墳營地到萬宜路,這樣走回北潭湧需近兩小時。看看時間不早,於是放棄,沿原路回返起子灣。
途中經過起子灣紅樹林,見紅樹林的紅葉紅的可愛,便走下小橋觀賞。
紅樹林中的紅葉正值落葉,海風熙來,片片紅葉隨風飄揚,彷如置身北方的深秋。大量的落葉飄落水中,將海岸鑲上一條鮮紅的裙邊,景緻奇特美豔。盡情觀賞拍照,然後返回步道。
到達北潭湧自然教育徑已近中午,路上的遊人開始多了,拍照留影的人擠滿了上窯小碼頭。繼續前行約十分鐘,回到上窯村口的復興橋。想在發記士多吃午飯,但見茶座中食客很多,於是放棄。
於上窯巴士站乘94號巴士回西貢市區,此次的郊遊遠足至此結束。
山路上,互相扶持的恩愛老人
海邊的紅葉處處
落葉為海岸圍上一條紅色的裙邊
漂浮在水面的落葉
回到起子灣老圍村
路旁的路標清晰
石澗的山水
上窯小碼頭上的遊人
上窯村路口的路標
美麗的北潭湧
全文結束🔚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