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

前言:詩酒趁年華

一直覺得,一兩次旅行並不能改變或塑造什麼,去一趟 大理 、 麗江 ,你的文藝細胞不會從此激長;走一趟 拉薩 、 阿里 ,你的信念信仰不會因此改變;跑一趟 成都 、 重慶 ,你的生活節奏不會從此放緩;玩一趟 新疆 、內蒙,你的心境心性不會因此遼闊……旅行對人的改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最終,由所見所聞轉化成的所思所想,會根深蒂固進你的血肉之軀裡。

對於 西藏 ,興許有人將其灼灼烈日,當作是照進暗淡內心的一束光;或許有人將其粼粼聖湖,當作是擺脫荒蕪人生的一味藥;也許有人將其巍巍神山,當作是隔絕喧鬧日常的一堵牆;更有人稱其為「一場遙不可及的夢」,始於滿心嚮往,止於滿腹敬畏。殊不知,這裡的光也好,水也好,山也罷,實則與那俗世裡的 千山 萬水並無本質二異,異的是你我這些看山望水之人的心態與心境罷了。

四年前的6月,因為工作原因進藏,在 拉薩 及 日喀則 的一所希望小學做了短暫停留。原以為,在我言帚忘笤記憶力的摧殘下,關於四年前的林林總總,早已變得高斯模糊。卻不想四年後再次踏上這片聖潔又「矛盾」的土地時,那些原本沉澱在記憶深處的零零碎碎再次激盪出了看似波瀾不驚的心田……

在這個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曾經遙不可及的雲朵,彷彿觸手可及;曾經綿延無垠的雪峰,好似近在咫尺;曾經沉醉不已的星河,瞬間垂落九天;曾經晦澀艱深的言語,頃刻明白如話。

在這個離信仰最近的地方,虔誠信徒的身影鐫刻在了長長的轉經道上;晝夜不滅的酥油燈搖曳在了斑駁的古牆上;隨風飛舞的五彩經幡攜風送來吟誦的句句六字真言;隨處可見的瑪尼堆散佈在湖邊、山間與路旁;還有那拈花微笑的佛像和金光燦燦的雙鹿法輪……

在這個離本我最近的地方,一切始於海拔,又不止海拔;一切源自本能,又高於本能;一切符合想像,又超乎想像。世界屋脊上那至聖至潔、至玄至妙的一切,從不缺懸於腦海的無盡敬畏和慨嘆,但卻乏置身其中的由衷敬仰和參悟。

歲月極美,在於它的必然流逝。你來人間一趟,萬紫千紅要看,枯木朽株也需觀;甘甜可口要品,索然無味也得嘗; 陽春 白雪要懂,下里巴人也共賞。暫不論輪迴還是來生,只笑談今朝與今夕;亦不言孑然還是成群,惟悠享雲淡與風清。

西藏 ,只是我想去的一個地方,除此之外,我無能賦予它更多。

西藏導遊推薦


網上查到VGF不錯網上評論好幫我們推薦規劃線路行程她是西藏本地人,人熱情大方和氣好說話不帶去購物去之前給她打電話還可以用車帶你去西藏的各個景點很多帖子上都講過了人很實在網上評論好給人的印象也非常好在此強烈推薦 小偉微訊號↓【weL178520】

實用資訊1-關於高反

老規矩,先碼實用資訊給想速戰速決結束閱讀的小夥伴,不想啃乾貨的可以直接拉到具體行程部分聽我碎碎念~雖然我這次走的是 阿里 大環線,主要涉及地為 拉薩 、 日喀則 及 阿里 地區,但血淚總結的「實用資訊」還是具有普適性的,適用於去 西藏 的所有人。

一、我高反了嗎?

請允許我先給自己一個大耳刮子,然後再開始碎碎念——朋友們啊,諸如「我不會高反」這類flag可千萬別亂立,立必倒!四年前來 西藏 ,我在沒有提前吃紅景天之類的抗高反藥品的情況下,並無嚴重高反,只是在 日喀則薩迦 縣(海拔大概4500米)的那晚微微頭痛,當時一粒止痛藥下去就又元氣滿滿了。鑑於此,這次算是臨時起意的 西藏 行程,多少讓我有點「輕敵」——高反?不存在的。就算反了,一粒止痛藥就能解決的事。

大概是向來慈悲的老天爺都忍不了如此狂妄無知的我了吧,於是這次打臉來得比龍捲風還快——從飛機落地24小時後,也就是正式行程第一天中午開始,我就開始出現頭痛、嗜睡的症狀,且不管怎麼灌葡萄糖、吃止痛藥都絲毫無用。試問這茫茫高原之上,還有什麼比耍嘴炮把自己炸了更悲慘的?

作為一個隔天要去珠峰大本營接受5200米海拔考驗的人,我當晚就在 日喀則 預訂了一桶10L裝的超大瓶氧氣,準備去大本營的時候用。儘管知道此氧氣瓶非彼氧氣瓶,但當我在珠峰腳下的藏民家裡看到這個煤氣罐一樣的氧氣瓶時,還是虎軀一震:這……也太大桶了吧。而當我笨拙地把那個塑料呼吸管塞進鼻腔、貪婪地吸著氧氣的那一刻,恍惚間覺得自己是個命不久矣、隨時準備撒手人寰的病秧子。

當晚,由於半夜要起來拍銀河,加之呼吸管太短我睡覺的時候並沒有吸,所以前前後後加起來,吸氧的時間只有2小時不到。第二天早上,頭痛的情況雖然有所緩解,但依舊無比嗜睡,直到晚上到了 薩嘎 縣,去一個小診所掛了點滴、吸了氧,才重新「回魂」,接下來就算海拔到了5000+,也照樣活蹦亂跳。

總而言之,高反這件事,還是謹慎起見的好,該吃的藥提前吃,該做的準備早點準備,切莫學霸霸這樣,被自己立的flag活活砸死。

【Tips:氧氣是包車的師傅幫忙訂的,600元/桶,據說去珠峰再訂,價格翻倍,不知真假。】

二、進藏前後要做些什麼準備?

由於大氣壓和氧含量會隨著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因此高原反應的根本原因是缺氧。在低海拔地區,標準大氣壓力約為760mm汞高,氧含量在21%左右,但到了高原地區,尤其是海拔2500米以上的區域,這兩個指標會明顯下降,此時我們肺泡內的氣體、動脈血液和組織內氧氣的分壓也隨之降低,進而引發頭痛、頭暈、噁心、嘔吐、食慾減退、嗜睡、呼吸困難、前額和雙顳部跳痛等高反症狀。

高反雖不至於致命,但嚴重高反導致的高原肺水腫、高原腦水腫、高原視網膜出血和慢性高山病等卻是分分鐘可以致命的。當然,造成高反的原因除了海拔本身,還有很多, 比如 個人體質好壞、身體適應力強弱、年齡大小等。正常的高反是可以通過自身調節和適應來恢復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說第一次進藏最好坐火車而不要直飛 拉薩 。

本著未雨綢繆的理念,在進藏前及進藏後最好進行如下準備:
1. 提前7-14天開始服用紅景天並隨身帶好各類藥品。雖然我不知道喝紅景天是否真的有用,但好像也沒有證據說這樣做沒用,所以如果你是第一次進藏,還是乖乖地喝去吧。
2. 出發前1-2個星期保持適度運動和充足睡眠,提高體質;運動狂魔們則要適當減少運動,因為據說平日裡運動量大的人,高反的概率高。不過鑑於霸霸平時是個懶癌患者,減少運動量這點未親測。
3. 提前到高海拔地區過渡: 比如 ,如果你和我一樣走的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 阿里 線,最好提前2-4天到 拉薩 先緩緩,然後再出發。
4. 有人會建議初到高原地區,千萬不能洗頭洗澡,避免因此高反,但略有潔癖的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堅持每天洗,不過保險起見,還是別學我。
5. 西藏 地區氣候十分乾燥,毫不誇張地說,我幾乎每天都要流幾次鼻血,因此進藏後要多吃水果,多喝水,促進新陳代謝。
6. 進藏後儘量不要喝酒,體質不好的人喝酒後極易高反。
7. 保持心態 平和 、心情愉悅,不要劇烈跑跳,保證充足睡眠。
8. 西藏 日夜溫差大,千萬千萬千萬注意保暖,不要感冒!
9. 葡萄糖口服液在緩解輕度高反上有些許作用,可適當備著;吸氧雖然可以快速緩解高反症狀,但要保持適量,儘量能忍就忍一下,萬不可產生依賴。
10. 據說酥油茶對抗高反有十分神奇的作用,如果你不排斥它的味道,進藏後可以多喝,藏區很多茶館有供應。

三、要帶些什麼藥品?

鑑於 西藏 部分地區的基礎設施、醫療設施還是比較落後的,因此建議在內地買好一些常用藥帶上,霸霸結合自己經驗教訓share一些藥品,僅供參考,請根據個人情況並遵醫囑服用。
1. 高反類:紅景天(提前服用)、高原安(進藏後服用)、奧默牌藍養片、諾迪康膠囊(緩解疲勞)、百服寧/芬必得/散利痛(緩解頭痛)
2. 感冒類:百服寧、泰諾、白加黑
3. 消炎類:諾氟沙星、阿莫 西林 、頭孢類
4. 清火類:牛黃解毒片、雙黃連口服液等
5. 腸胃類:嗎丁啉、黃連素、氟哌酸
6. 外傷類: 雲南 白藥、創口貼
7. 其他類:暈車貼、複合維生素、西洋參含片、葡萄糖口服液、體溫計、眼藥水、潤喉片……

好了,關於高反就先碼這麼多吧。其實它也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千萬不要因此被勸退,而錯失絕美的 西藏 !

實用資訊2-進藏交通

目前比較普遍的進藏方式有飛機、火車和自駕,當然也不乏騎行、徒步者,不過麼,後者在需要體力的同時,更需要勇氣。幾種到達方式優劣利弊各異,全由個人時間、精力、體力決定。

1. 飛機:最大的優勢就是快,對於想通過壓縮交通時間來延長遊玩時間的小夥伴而言,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且如果淡季出行,機票價格也十分友好。弊端不言而喻——容易高反,尤其是對於初次前往高原地區的人而言,幾小時內海拔驟然上升至3000多米,蠻容易中招的。
【Tips:截止2020年6月, 西藏 已開通航班的機場有五個,分別是: 拉薩貢嘎 國際機場(海拔3570米)、 昌都邦達 機場(海拔4334米)、 林芝米林 機場(海拔2949米)、 阿里 昆莎機場(海拔4272米)、 日喀則和平 機場(海拔3782米)。而 那曲達仁 機場正在籌建中,選址在海拔4436米的 那曲 縣,具體建成時間還未定,我6月初從 那曲 回 拉薩 的時候,看到機場高速的建設進度還是蠻慢的。】

2. 火車:如前所述,有些人為了提前適應 西藏 的高海拔,會選擇坐火車進藏;此外,作為世界 上海 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沿途的風景據說還是很可的,尤其是 西寧 過後的 青海湖 段、 格爾木 以後段及納木措段。但由於列車時間段問題,並不是所有景色都能get到。至於火車的弊端,那就是時間太太太太長了,長則40多小時,短則也許20多小時,這對於有「綠皮火車恐懼症」的我而言,只能拱手作揖道一句:「打擾了,告辭!」
【Tips:青藏鐵路不同路段看到的風景(摘自網路)】
1)從 西寧 出發後,沿河谷行進幾十公里至 湟源 縣,而後翻越日月山至 青海湖 地區,沿 青海湖 北緣行進至關角山附近,下降到 柴達木盆地 至 烏蘭 附近,然後 烏蘭 至 格爾木 、風火山這一路,看到的基本是戈壁灘景色。(7月的 青海湖 畔會有大面油菜花盛開,景色十分壯美。但滬拉、廣拉等車在 青海湖 區間是晚上,略微可惜,但好在到 格爾木 較早,可以欣賞到列車翻越 唐古拉山 附近的景色。)
2)風火山至 唐古拉山 區間海拔較高,穿越 可可西里 無人區,景色會比較原始單一,以雪山、戈壁和偶爾的草灘為主。
3) 唐古拉山 翻越後列車會下降到藏北羌塘草原( 那曲 附近),運氣好的話,有可能看到萌萌的藏羚羊。此後火車一路行駛至 拉薩 ,海拔下降的同時,景色也逐漸變得壯美。且這一區間基本所有旅客列車都是白天,可以好好賞景。

3. 自駕:如果是自駕進藏,來源可能性就比較多,主要以川藏線(318 川藏南線 和317 川藏北線 )、 青藏線 、 滇藏線 、 新藏線 這五條線路為主,其中以 川藏南線 風景最美, 青藏線 路況最好, 新藏線 路況最原始。好處是隨走隨停,自由自在,弊端是要應對各種複雜的路況,這不僅考驗駕駛者的車技,還需要豐富的自駕經驗、熟悉沿途路況加持。

4. 騎行或徒步:對於選擇這兩種方式進藏並遊玩的大佬,我只能說一句:服氣!這次 阿里 大環線下來,我碰到了不少摩托車、自行車騎行者,至於徒步者也偶有遇見, 比如 下圖這兩位騎行的哥們兒,就是從 新疆葉城 翻山越嶺騎行了20多天自行車才來到了 阿里 地區,用他們的原話就是:「一路上藏羚羊都看到膩了。」對此,霸霸除卻敬佩與感嘆,大概只剩下望塵莫及了。

實用資訊3-旅藏交通

對於我等凡人,遊玩 西藏 不外乎三種方式:

1. 全程自駕:優勢自由,弊端費神費力。 西藏 地區的路況還是很複雜的,尤其是走 阿里 大環線,動不動就經過沒有訊號的無人區,如果不是熟悉路況的老司機,怕是很容易出現迷路、錯路、陷車、爆胎等意外情況。因此如果你打算自駕遊玩 西藏 ,千萬要做好 萬全 準備,且最好是兩輛車以上同行,好歹有個照應。

2. 全程包車:優勢省時省力省心,路線可以自己規劃,劣勢則是價格略高且自由度略微受限,但如果全車同伴都是熟悉的朋友,或者是在和司機及同車人商量一致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調整既定行程,隨走隨停。由於我這次是獨自進藏的,所以同車的都是陌生人,但這毫不影響旅行體驗,反倒這種一人出發、到目的地找同伴的旅行方式讓我覺得非常自由自在。

3. 跟團遊;優勢在於價格和省心,劣勢是路線太過大眾化且自由度低。且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跟團遊還是較難開展的。加之 阿里 大環線對車子要求較高,除了越野車,一般的旅遊大巴、中巴,甚至是商務車都比較難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跟團遊的可能性。

實用資訊4-邊防證(很重要!)

一、什麼是邊防證?
邊防證也叫邊境通行證, 西藏 邊防證是你要到 西藏 邊境地區辦事或者旅遊的一種證件,是對你入藏身份的一種稽核跟備案。 新疆 戶口(65開頭)和5大藏區( 甘孜 州, 阿壩 州, 西藏 , 甘南 , 青海 )戶口,以及有犯罪記錄或有刑事案件、經濟案件未結案的無法辦理,無法辦理邊防證。一般有效期有3個月。

二、去 西藏 哪些地方需要持邊防證?
如果你的目的地只是 拉薩 ,那就不需要辦理邊防證,但如果你需前往以下邊境地區或者管制地帶,則必須辦理邊防證。
日喀則 地區 : 仲巴 縣、 薩嘎 縣、 聶拉木 縣、 定日 縣、 康馬縣 、 亞東 縣、崗巴縣、 定結縣 、 吉隆 縣
山南 地區 : 錯那 縣、 隆子縣 、 洛扎 縣、 浪卡子 縣
林芝 地區: 米林 縣、 朗縣 、 察隅 縣、 墨脫 縣
阿里 地區: 普蘭 縣、 札達 縣、 日土 縣、 噶爾 縣

三、邊防證的辦理方法?
1. 進藏前去戶籍所在地公安機構辦理:建議大家在出發前,於戶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或出入境管理局辦好,那樣不僅手續簡單,費用也相對較低,介於免費到10元之間的樣子。
2. 進藏前找第三方平臺或包車機構代辦:如果不願意自己跑一趟,也可以找第三方代辦(某豬有這項服務),費用大概在50-100元左右,提供身份證正反面照片即可,淡季的話,當天或隔天應該就可以拿到。如果你是包車的,可以問問包車機構是否能代辦,因為我是在馬蜂窩找人一起包的車,平臺直接幫我辦理了邊防證,省去了很多麻煩事兒。
3. 進藏後自己辦理或找人代辦:如若你事先沒辦理好,那進藏後可在 拉薩 、 日喀則 、 獅泉河 等地辦理,但極其費時費力,建議還是請當地旅行社代辦,否則複雜冗長的辦證程式分分鐘讓你崩潰,我從網上找了下具體的流程,光看著已經隔屏勸退了,沒有一整天時間耗進去拿不到證。
1)找一個單位開介紹信,最好是旅行部門,而且一定要寫明開介紹信的單位的領導姓名和職務。否則在買申請表的時候可能會被要求出示 拉薩 的暫住證。
2)去市公安局一處( 拉薩 中學南邊的門口)領邊境證申請表。如果一切手續都合格了,警官會留下你的介紹信,然後你要花2元買一張《邊境證辦理申請表》。
3)填寫好申請表後,再讓開介紹信的單位領導簽署意見(這裡記得要備註好他的Title),然後蓋章。
4)去開介紹信這個單位所在片區的派出所找所長給「申請表」簽字蓋章。
5)回到 拉薩 市公安局一處,交表,再蓋章。
6)去武警邊防總隊(大門邊有一個小房間專門辦邊防證,無需進大門)交表,最終拿證,辦證費用8元,另交30元押金,在規定時間內返回可退還押金。

四、邊防證具體辦理流程(戶籍所在地自辦)
1. 帶上身份證、戶口本、1張紅底證件照,去戶口所在地的派出所,領一張《邊防證辦理申請表》,並如實填寫好個人基本資料,最重要的是具體寫明將要到達的 西藏 的哪個地方。
2. 工作人員核實資訊無誤後,即可辦證,現場拿證。
【Tips:每個縣市辦理的方式和提供的材料略有不同,有些地方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即可,有些地方則需單位開證明,然後提供身份證和一寸照片,具體可先去公安局或者辦證中心詢問。】

實用資訊5-吃喝住穿拍

一、吃喝

不知道是心態的變化還是年齡的變化,近幾年來,我對旅途中的「吃」是越來越不講究了,到了一個目的地,並不會有必吃什麼的想法,因此若指望我推薦什麼當地特色餐廳,對不起,恕在下無能為力。

很多人對藏餐的感覺,作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像初嘗禁果,既好奇又害怕。不過說實話,作為一個「過來人」,我覺得這「禁果」的味道,有點一言難盡,反正我是完全吃不慣。好在本次 阿里 大環線,我們基本上吃的都是川菜、 東北 菜、麵食或自帶的乾糧。

說到自帶乾糧,這裡建議大家在 拉薩 的時候就採購些麵包、水果、泡麵、零食帶上,一來作為飲食不適的備選,二來作為隨時補充能量的供給,因為這一路下來,吃飯並不十分規律。屆時如果糧食儲備不夠的話,可以在 日喀則 和 獅泉河 再作補充,沿途也會有一些小商鋪可以買買買,但品類不是很多。

前前後後15天行程,飲食不規律加睡眠不足,連「正餐可以不吃,零食絕不能斷「的我都瘦了3-4斤。咦,怎麼嘴角莫名瘋狂上揚了呢?

二、住宿

在住宿問題上,我自覺並非矯情之人,只要乾淨整潔、能洗頭洗澡就行。儘管在出發前,我對 阿里 地區的住宿條件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建設,且包車師傅基本幫我們安排都是當地前幾的酒店(姑且稱它們都是酒店吧),但實際情況還是重新整理了我對住宿要求的底線。先總結幾點通用Tips:
1. 一定要自己帶齊各種洗漱用品,包括拖鞋,女生甚至可以帶個小的吹風機。
2. 途徑的絕大部分酒店不提供早餐,建議自備早餐。
3. 藏區日夜溫差較大,晚上還是挺冷的,部分酒店會提供電熱毯,入住前最好先檢查下是否可用,有問題及時和酒店溝通;另外,熱水問題也要關注下。
4. 阿里 地區的住宿條件十分有限,有潔癖的小夥伴可以帶上行動式睡袋。

接下來,詳細嘮嘮我這半個月的住宿體驗。

1. 拉薩 2晚:自己在布達拉宮附近訂的酒店,出門就是商超百貨、布達拉宮廣場、宗角祿康公園和布宮,出行十分方便。
2. 日喀則 1晚: 日喀則 是 西藏 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住宿條件可以躋身整個行程下來Top3了,且有早餐,好好珍惜吧。
3. 珠峰大本營附近1晚:住的是距珠峰大本營還有十多公里(景交車始發站附近)的藏民家大通鋪,底線一刷開始——沒有冷熱水(只有喝的熱水),卸妝、洗臉、刷牙都十分艱辛,遑論洗頭洗澡了;廁所是房子外面的旱廁;8-10人一間大通鋪。而我,就是在這裡抱著那個10L的氧氣罐續命的,畫面淒涼又搞笑。不過好在屋裡暖和,有電,被褥也算乾淨,和衣而睡不成問題;且半夜起來看星河也十分方便。人生第一次大通鋪獻給珠峰也算值得吧!

4. 薩嘎 縣1晚:經濟型酒店的水平,終於可以暢快地洗頭洗澡了。無早餐。
5. 塔爾欽1晚:塔爾欽位於 岡仁波齊 腳下,是轉山活動的起點。目前村子在 新建 一些基礎設施,塵土飛揚,我們住的地方儘管有水有電,但是衛生情況不甚理想,且12點以後斷電,半夜被凍醒;附近有一些小餐廳;無早餐。

6. 札達 縣1晚: 札達 縣位於 阿里 西南地區的象泉河流域,是全國人口最少的縣,但縣城的基礎設施卻非常完善,住宿條件算是整潔乾淨,有救命的電熱毯;無早餐;附近餐廳還是蠻多的,有一家烏魚館味道還是不錯的,可以嘗試下。
7. 獅泉河 2晚:經濟型酒店的水平,躋身Top3行列,附近有當地大型超市、步行街,吃喝不愁。
8. 仁多鄉1晚:仁多鄉位於 日喀則 市 仲巴 縣北部,是走 阿里 北線的必經之地,整個村子很小。住宿底線二刷開始——雖然不是大通鋪而是四人一間的設定,但同樣無冷熱水、無獨衛,廁所是屋外的旱廁;電熱毯基本無用,和衣而睡again;附近無餐廳,不過令人驚訝的是,村子裡居然有一個物品十分齊全的小超市,我們當晚在那裡買了很多食材煮火鍋吃,一百分滿足了。

9. 措勤 縣1晚: 措勤 縣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是為數不多的高海拔縣之一;住宿條件低於經濟型酒店,不過有熱水洗頭洗澡,電熱毯好使,無早餐。
10. 文布南村1晚:位於苯教聖湖當惹雍措湖畔的文布南村可以說還十分質樸,至今未通水電,電靠發,水靠打,不過目前村子裡已經開始大面積基礎設施建設了,聽聞今年下半年可以通電。三刷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四人一間,無冷熱水、無獨衛,廁所是屋外的旱廁;無電熱毯,半夜被冷醒;12點以後斷電,KO!好處是,如果9-10月份來,可以看日落、日出和絕美的星空。我們此行因為天氣原因,啥也沒看到。
11. 雙湖縣 1晚: 雙湖縣 地處羌塘高原湖盆地帶,是目前世界 上海 拔最高的縣級行政區。我們入住了當地一家據說是接待政府人員的酒店,結果呵呵了,熱水滴出來的,房間積灰嚴重。唯一的優勢就是酒店餐廳的菜品很不錯。
12. 當雄 縣1晚:經歷過文布南村和 雙湖縣 的雙重打擊後, 當雄 縣的這晚住宿堪稱豪華,Top3無疑。由於很多人將其作為往返納木措的休息站,因此縣城吃住選擇很多。

三、關於衣著

西藏 日夜溫差大,且天氣說變就變,前一秒你還在雪地裡穿著厚外套發抖,下一秒可能就在烈日下穿著短袖撒歡了。所以,衣著方面要兼顧保暖和防晒,厚外套是必須帶上的,尤其是打算看星空的小夥伴,務必要做好保暖工作,在高原感冒可不是鬧著玩的。至於防晒物品,墨鏡、帽子是必須的,其他東西根據自己需求適量帶上即可。

鑑於霸霸骨子裡本就沒什麼矯揉弱女子的因子,加之平時穿衣風格偏休閒中性,所以帶的都是怎麼舒服怎麼來的衣服,並沒有像其他plmm一樣長裙飄飄。而且吧,我一直覺得,旅拍的穿衣原則是:Less is more。換言之,越是簡約日常的搭配,越具長久性(注意是簡約,而不是簡單哦)。花枝招展的照片幾張就夠了,切不可全程如此。

四、攝影器材及後期

西藏 的風光,個人覺得拍出來的遠不及置身其中親眼看到的絕美和驚豔。不過不拍又著實對不起如斯美景。這次我帶的裝備如下:
1. 佳能EOS 5D Mark IV,搭24-105mm f/4L IS II USM鏡頭:能滿足80%場景的拍攝需求。
2. 索尼α6000L,搭55-210mm/F4.5-6.3鏡頭:長焦鏡頭滿足拍遠景細節及部分人像需求。
3. 大疆Osmo Action運動相機:手機控制滿足一個人出遊自拍的需求,這次很多超廣角全身照都是大疆拍的;另外,防抖拍延時、長曝光拍星空都很可。
4. 一個雞肋的無人機: 西藏 這大好天地,若用無人機的上帝視角拍攝,分分鐘出大片。但是,我的無人機到了居然光轉翅膀不飛揚,高反了嗎請問???可太生氣了,悔恨沒有入個大疆御2!
5. 後期app:電腦Photoshop、Lightroom、Premier;手機Snapseed、VSCO、Facetune、剪映。

五、藏區的風俗禁忌

1. 不能用手摸藏族人的頭髮和帽子,因為只有活佛喇嘛才能這麼做。
2. 藏族最大的禁忌就是殺生,因此忌在寺院附近大聲喧譁、隨便殺生,或在拴牛馬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
3. 參觀寺廟時,不要用手去觸控廟內的佛像、經書,更不能拍照;日常想拍攝藏人,最好提前徵得他們同意。
4. 看到瑪尼堆,只能往上堆石頭,萬不可拿走,否則被視為對藏族信仰的褻瀆,後果很嚴重。
5. 經筒、經輪是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的,千萬不能逆時針轉;遇到寺廟、佛塔、瑪尼堆也必須從左到右順時針繞行。

六、其他Tips

1. 最佳旅遊時間:其實走 阿里 大環線的最好時間應該是9-10月份,那時候秋高氣爽、天朗氣清,雲層不厚,看日出日落、星空銀河、 日照 金山 的可能性極大。
2. 西藏 雖然用的是 北京 時間,但是按經度計算,其實和內地有2小時時差,所以天黑得晚,每天都覺得自己是個偷時間的老孩子。
3. 訊號:整個行程下來,就算不是無人區,沿途很多地區也沒有訊號,安心看風景吧。
4. 防晒:高原地區紫外線肆虐,防晒及稍後修復物品一定要準備充足,口罩(疫情原因)、墨鏡(防晒防雪盲)、帽子(防晒)、SPF50 PA+++防晒霜、面膜、潤脣膏( 西藏 氣候真的很乾)必備,連我這麼懶的人去了 西藏 都在每天敷面膜。
5. 背景知識:出發前一定一定一定要做足功課,包括但不侷限於瞭解沿途各個景點介紹、藏區歷史、藏傳佛教相關知識等。因為與偏向於自然風光的 新疆 相比, 西藏 只有在結合歷史人文的情況下,才能綻放出最大的魅力,才能美得更加立體和豐滿。否則,你看山還是山,望水仍是水,甚至後來有可能因為審美疲勞而興致懨懨。這裡推薦一本小說《藏地密碼》,作者通過一個險象環生的全球大冒險故事,將 西藏 千年祕史、藏傳佛教歷史,以及世界上眾多文化遺蹟向讀者講 清道 明,文風輕鬆,文筆老練,遠勝過那些生澀的科普讀物,絕對值得一讀。

既然說到了背景知識,霸霸就簡單說下關於藏區和藏傳佛教相關的知識點吧,為後面的遊記正文做鋪墊。把乾貨都堆前面,後面遊記就可以愉快地刷圖片了。

一、藏區

提到藏區,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將其和 西藏 畫上等號,其實不然,藏區除了 西藏 ,還包括 青海 、 四川 和 雲南 的藏族自治州。習慣上,人們將藏區按方言劃分為衛藏、康巴、 安多 三塊,又有法域「衛藏」,馬域「 安多 」,人域「康巴」的說法。

以 拉薩 為中心向西輻射的高原大部叫做「衛藏」,它是藏區的政治、宗教、經濟、文化中心,宗教氛圍十分濃郁,因此又稱「法域」;念青 唐古拉山 ——橫斷山以北的藏北、 青海 、 甘南 、 川西 北大草原叫做「 安多 」,這一地區多為廣闊的草原,以出良馬、崇尚馬而聞名,有「馬域」之稱;而位於橫斷山區大山大河夾峙之中的「康巴」,則包括 川西 的 甘孜 、 阿壩 兩個藏族自治州、 西藏 的 昌都 市和 雲南 的 迪慶 藏族自治州,有「人域」之稱的康巴,最有名的莫過於橫刀立馬的 康定 漢子和嫵媚動人的 丹巴 女子。

而衛藏又細分為三塊: 拉薩 、 山南 市稱為「前藏」, 日喀則 市則稱為「後藏」,整個藏北高原稱為「 阿里 」。前藏和後藏之間以 雅魯藏布江 中游的 尼木 峽谷為界。其中後藏地區的地形最為複雜,由北至南可分為岡底斯山—念青 唐古拉山 脈、 雅魯藏布江 河谷、拉軌岡日山脈、朋曲流域、喜瑪拉雅山脈五部分。清政府時期分別冊封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形成掌管前藏、班禪掌管後藏的格局。

二、藏傳佛教形成過程

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 中國西藏 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地理體系,歸屬於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其流傳地集中在 中國 藏族主要聚居地區( 西藏 、 青海 、 四川 、 甘肅 、 雲南 )。藏傳佛教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和融合本教、佛教的基礎上經過1300多年的積澱和發展而成的,大致時間脈絡為:

-7世紀前象雄文明本教奠定基調
-7世紀中葉松贊干布時期佛教從漢地和 印度 傳入
-7世紀後期佛教受到本教打壓
-8世紀上半期赤德祖贊復興佛教,佛本鬥爭激烈
-赤松德贊時期迎 印度 僧人寂護和蓮花生入藏,建立了桑耶寺,創立了僧伽制度,開藏人出家之始,佛教大盛
-朗達瑪滅佛,佛教在吐蕃走向衰微【至此,佛教在 西藏 傳播的「前弘期」結束,「後弘期」開始】
-10世紀末佛教重新在藏地勃興
-1042年阿底峽大師應古格王國國王邀請到 阿里 地區傳教,對佛教的復興起了重要作用
而後藏傳佛教既吸收了本教的部分儀軌,也融合了晚期 印度 佛教的不少內容,並於從11世紀開始陸續形成各種支派
-15世紀初格魯派的形成標誌著藏傳佛教派別分支的最終定型。

1. 佛教傳入 西藏 前——象雄文明與本教

西藏 最早的文明是象雄文明,在佛教傳入之前,這裡盛行本教,它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宗教信仰,更涵蓋了藏民族的文化體系、哲學思想、文明禮儀、民風民俗、民族精神和社會教育等方方面面。本教又細分為原始本教和雍仲本教,辛饒彌沃佛祖之前的原始信仰被稱為原始本教,之後由辛饒彌沃建立的則被稱為雍仲本教。

多神崇拜的原始本教是象雄文明的普遍信仰,它有點類似於薩滿教,對天地日月水火等自然現象加以崇拜,部落的酋長是「亦人亦神、享有眾望」的知者,他們能為民眾禳解災禍,祛除病邪,擁有眾多的信徒。此時的本教比較原始,沒有嚴密的組織。

後來,古象雄王國的王子辛饒彌沃在原始本教基礎上,吸收了拜火教、佛教許多內容,於吐蕃王朝(公元629-846年)建立前後建立了雍仲本教,使得本教發生巨大變化——教義更為嚴密,體系更為完整,儀軌禮制更趨於制度化。

2. 佛教在吐蕃的傳入——松贊干布

公元7世紀中期,象雄王國被吐蕃王朝所滅。松贊干布不僅是吐蕃政權的偉大締造者,也是佛教真正傳入藏區的推動者,換言之,佛教大規模地傳入 西藏 是從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開始的。

松贊干布先後與 尼泊爾 的赤尊公主、唐朝的 文成 公主聯姻,而兩位公主均篤信佛教,且都帶了一些佛像、法物、經典以及供佛的僧人到吐蕃。松贊干布發現佛教所主張的偶像崇拜和神權至上有利於新生的吐蕃政權的鞏固,於是極力倡導興佛。部分僧人開始翻譯少量的佛經,修建寺廟,這使得佛教開始從 印度 、 尼泊爾 、 中國 內地傳入 西藏 ,並逐漸滲透到 西藏 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風俗習慣的方方面面。

3. 佛教在吐蕃的建立和興盛——赤德祖贊與赤松德贊

赤德祖贊時期開 始興 佛,修建五座神殿用以存放經書,並在與唐朝金城公主和親後,收容被本教排擠的佛教徒,允許他們進行宗教活動。

赤松德贊時期,從 印度 迎請密宗創始人蓮花生大師,通過辯經的方式,戰勝本教勢力,並通過修建規模巨集大的桑耶寺,正式建立起了僧伽制度,並組織青年學習梵文,培養了一批翻譯人才,與外來的大僧合作大量翻譯佛教經論,度僧出家。從此,藏傳佛教成為吐蕃的國教。

4. 佛教在吐蕃的最終衰落——朗達瑪

儘管松贊干布把佛教引入 西藏 ,歷代贊普也不同程度地興佛,但由於本教和佛教受到不同貴族的支援,兩者在數百年間鬥爭不斷。赤松德贊以後的40年間,吐蕃佛教經歷了一個盛極而衰、劇烈動盪的過程。直至朗達瑪時期,本教勢力重新抬頭,朗達瑪滅佛,吐蕃佛教發展中斷,藏傳佛教「前弘期」結束。

但在佛本鬥爭的過程中,雙方都吸收了對方的大量內容, 比如 藏傳佛教轉神山、拜神湖、插風馬旗、插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酥油花、轉經筒、打卦、算命等風俗,都來源於本教,漢傳佛教和南傳佛教是沒有的。雖然最終藏傳佛教成為 西藏 地區的主流信仰,但雍仲本教在藏區依然有所流傳, 比如 當惹雍錯旁的文布南村,信仰的便是本教。

5. 藏傳佛教後弘期

前弘期的藏傳佛教更多走的是上層路線,佛教敘事中出現的往往是吐蕃贊普和貴族子弟,因此在民間的根基並不牢固。朗達瑪滅佛一百年後,佛教由原西康地區和衛藏地區再度傳入, 西藏 佛教重新勃興,藏傳佛教「後弘期」開始。

由於此時缺乏強有力的一統政權,地方領主各自為政,因此佛教的發展維度與前弘期相比,發生有了重大改變,即從上層路線變為下層路線,通過採取各種措施發展文化來籠絡百姓。佛教在此期間承擔的不僅僅是宗教教化的功能,同時也承擔了日用生活、文化傳承發展的功能。各地的僧俗大德掌握的知識不限於佛教義理,還包括世俗學問,並且充分利用這兩方面的學問,介入百姓從出生、受教、死亡,乃至醫療衛生、防止自然災害等方方面面的事務,在世俗生活和宗教解脫兩個層面成為百姓的依託。

1042年,阿底峽大師應古格王國國王邀請,到 阿里 地區傳教,之後又在衛藏地區傳教達9年之久,廣收門徒,講經傳法,致力於調整顯密修習次第和顯密兩宗的關係,對佛教的復興起了重要作用。同時期 阿里 的仁欽桑波三次留學克什米爾,回來後一是翻譯佛經,二是建寺收徒,對藏傳佛教的貢獻不可低估。

從11世紀開始,藏傳佛教內部陸續形成各種支派,到15世紀初格魯派的形成,藏傳佛教的派別分支才最終定型。主要有寧瑪派(紅教)、噶當派、 薩迦 派(花教)、噶舉派(白教)等前期四大派和後期的格魯派(黃教)等。

給我一個不去阿里的理由:對不起,沒有!

幾乎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 西藏 夢,許是為了看看那湛藍澄澈的蒼穹,許是為了逛逛那佛音靡靡的寺廟,許是為了感受轉山轉湖的虔誠,許是為了挑戰身體承受的極限,又或許,只為繞進街邊小店,喝杯醇香濃郁的甜茶。總之,每個嚮往 西藏 的人都有一個獨特的理由,且很難一言以概之,就像你很難用一個詞眼形容人的一生一樣。

西藏 自治區下轄6個地級市( 拉薩 、 日喀則 、 昌都 、 林芝 、 山南 、 那曲 )和1個地區。而 阿里 作為 西藏 唯一一個地區,地處我國極西地帶,且因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冠以「世界屋脊之屋脊」、「世界第三極」等名;又因環境惡劣、人煙稀少,被稱為「生命之禁區」,34.5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只有不到10萬的人口。當地有諺語說道:「這裡的土地如此荒蕪,通往它的門徑如此之高,只有最親密的朋友和最深刻的敵人,才會前來探望我們。」

然而,正是這麼一個自古便被認為是極其遙遠荒野之地,卻有著驚為天人的絕美風光和神祕絢爛的古老文明。現今藏地文化、宗教中的諸多儀軌,皆與其密切相關,這也是為何學術界會有「瞭解 西藏 必先了解 阿里 」說法之緣由。

「只有站在藏區那片廣袤的土地上,呼吸到微涼的風,才能明白,原來人可以和神如此接近,來自遠古對神的崇拜,自心底油然而生。」當我的雙腳真切地踏上 阿里 這片滾滾黃土地時,才驚覺《藏地密碼》中這句話講得是何其精準與貼切。

那麼,究竟是什麼造就了 阿里 這藏地霸王之氣呢?又是為什麼有「無 阿里 ,不 西藏 」一說呢?

山—— 千山 之巔,萬山之祖

億萬年來的板塊運動,使得 印度 板塊不斷向北移動和擠壓,逐漸讓 西藏 地區滄海成陸,隨後伴隨著強烈且持久的褶皺斷裂及抬升作用, 崑崙山 脈、喀喇 崑崙山 脈、岡底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得以成勢,匯聚在了 阿里 這片無垠的土地上。如今,喀喇 崑崙山 脈聳立於 西北 ,喜馬拉雅山脈崛起於南側;岡底斯山脈斜貫其間, 岡仁波齊 鑲嵌其中;此外,大型山脈之間又相繼派生出無數次一級山脈,最終形 千山 相通、萬山相連之勢。

【Tips:海拔5210米的加烏拉山口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同時觀賞5座8000米級雪峰的觀景平臺,下圖是霸霸在觀景臺拍的全景圖,從左至右分別是:海拔8463米的馬卡魯峰、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海拔8844.43米的 珠穆朗瑪峰 、海拔8201米的卓奧友峰以及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

水——萬川之源,一措再措

不勝列舉高聳入雲的高峰意味著這裡藏有蔚為壯觀的冰川積雪資源,而冰川消融帶來的雪水與地表降水、地下水一起,共同造就了 阿里 地區發達的水系。侵蝕力較弱的內流水系在匯入海洋前或消失於內陸,或匯聚成湖泊,佔據了 阿里 近四分之三的面積,其中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約有100餘個,總面積超過6000平方千米,是 中國 湖泊分佈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因湖泊在藏語中被稱為「措」或「錯」,所以 阿里 、 那曲 、 日喀則 等地有「一措再措」的戲稱。

而侵蝕力較強的外流水系則通過不斷匯聚其他河流,最終奔流到海不復回。 比如 從 岡仁波齊 及瑪旁雍措發源的四大河流全都屬於外流水系,東邊的馬泉河(當卻藏布)是 雅魯藏布江 上游,南的孔雀河(馬甲藏布)是 恆河 上游,西部的象泉河(朗欽藏布)是薩特累季河上游,北的 獅泉河 (森格藏布)則是 印度 河上游,因此瑪旁雍措有「世界江河之母」的美譽。

土——厚地高天,載盡世事

大約500萬前,阿伊拉日居山脈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象泉河流域還是一片方圓500公里的 大湖 ,後來隨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進行,湖盆升高、流水乾涸、大地出露,形成 札達 盆地,在此過程中,湖泊以及周邊河流帶來的泥沙物質大量沉積在底部,形成厚達800米的沉積地層,加之百萬年的流水切割和風化剝蝕,最終雕琢打磨出千溝萬壑、瑰麗恢弘的 阿里 地區獨特地貌—— 札達 土林。面積達2400平方公里的土林或簇擁向上直指蒼穹,或鱗次櫛比巍然而立,無數的土柱、土塔、土牆、土堡綿延無垠、明暗有致,加之孑立其中的古格王朝遺址,更顯神祕和莊穆。

山成就了發達密集的內外水系,水孕育了廣闊豐饒的河谷土地,土造就了絕無僅有的 阿里 景觀,這山這水這土,無一不是叫人慕名而來、流連忘返的理由。而同樣令人痴迷的,還有這裡古老而神祕的文明。

由於松贊干布於公元7世紀建立的吐蕃王朝是藏區第一個有歷史記載的政權,因此很多人以為,藏文化的開端是吐蕃王朝。但其實, 日土 巖畫的發現,驗證了1-2萬年前, 阿里 地區已有人類活動,且隨後由古象雄王國發展出的以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為核心的古象雄文明,才是 中國西藏 民族傳統文化與藏傳佛教的總根源。象雄,這個神祕的部落聯盟以象泉河谷為中心,通過遊牧、狩獵、開墾農田等途徑,積累起了雄厚的財富,鼎盛時期其勢力範圍幾乎涵蓋今日 西藏 大部(西起今 岡仁波齊 ,是為上象雄; 東至 今 昌都丁青 ,是為下象雄;橫貫藏北的尼瑪、申扎一帶,是為中象雄),位於海拔4400米的卡爾東山頂、面積達10餘萬平方米的穹窿銀城便是一大見證。

而古象雄王國除了擁有獨特而燦爛的文明外,還因宗教而名垂青史。遠在 印度 佛教傳入 西藏 之前千年,由古象雄王子幸饒彌沃如來佛祖所傳的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已在雪域高原廣為傳播,因此 阿里 地區被認為是 西藏 最古老的佛法——雍仲本教的發祥地。公元1世紀,雍仲本教沿乃至整個藏區,成為當時 西藏 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

然而,存續了千年之久的象雄王國,最終在公元645年亡於吐蕃王朝。但象雄文明的遺風卻依舊飄蕩於這蒼茫高原之上,直到9世紀中,這裡仍被稱為「象雄」,且本教尊崇的諸多儀軌,如疊瑪尼堆、轉山轉湖等,對後來的藏傳佛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公元8世紀初, 印度 佛教大師佛密來到 岡仁波齊 朝聖,並廣傳佛法,此為藏傳佛教在 阿里 傳播的開端。公元9世紀中葉,吐蕃權貴攻伐不休,而藏傳佛教與本教的激烈衝突則加劇了吐蕃王朝的分崩離析。朗達瑪滅佛後,吐蕃王室一支逃往象雄,在當地建立了稱霸一方的地方政權——古格王朝,並改稱象雄為 阿里 ,意為「領地」, 阿里 之名這才正式出現。

在雄踞 西藏 之西的這700餘年中,古都王朝的統治範圍最盛時遍及 阿里 全境,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它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更通過積極弘揚佛法,使藏傳佛教在吐蕃瓦解後重新找到立足點,並由此逐漸達到全盛,在 西藏 歷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這個擁有成熟文字型系、濃郁宗教氛圍、燦爛文化底蘊的王朝,卻在300多年前消失於一夜之間,偌大的王朝僅留下斷壁殘垣的遺址孑立於蒼茫的土林與群峰之中。最為神祕的是,對古都王朝為何憑空消失並無任何文字記載或口述資料,這導致在其消失後的幾個世紀裡,世人幾乎不知其存在。直到20世紀初,遺址才逐漸被髮掘,這個盛極一時的王朝才得以再次進入世人的視野。

綜上,不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歷史,面對 阿里 ,你都沒有一個理由說「不」。

行程路線

在完全不考慮坐火車的情況下,鑑於 溫州 沒有直飛 拉薩 的航班,只能選擇在 西安 中轉,因此D1+D15都在奔波中。D2-D14為 阿里 大環線的具體路線,全程近6000公里,有2-3天在無人區穿行,大部分時間其實還是坐車裡晃盪。

需要提一下,D12尼瑪縣後的雙湖行程非常規路線之內的,我們是另外請師傅帶我們去的,原本是為了看普若崗日冰川,無奈冰川自2018年6月後暫停對外開放了,因此我們只能到 雙湖縣 為止。

由於我們的包車師傅是個有十多年 阿里 環線跑車經驗的老司機,對藏區路線很熟悉,所以有時候會帶我們抄小路,風景相對而言比普通的大路要好。

D1: 溫州 — 西安 — 拉薩 (大昭寺、布達拉宮廣場、宗角祿康公園)
D2: 拉薩 —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滿拉水庫— 江孜 宗山古堡— 日喀則
D3: 日喀則 —扎什倫布寺— 拉孜 — 定日 —嘉措拉山口—加烏拉山口—珠峰大本營
D4:珠峰大本營—老 定日 —浪強措—希夏邦馬峰—佩枯措— 薩嘎 縣
D5: 薩嘎 縣— 仲巴 —帕羊—霍爾—巴嘎—瑪旁雍措— 拉昂 措— 岡仁波齊 —塔爾欽
D6:塔爾欽— 札達 土林—古格王朝遺址— 札達 縣
D7: 札達 縣—託林寺—皮央石窟群—那木如— 獅泉河
D8: 獅泉河 —班公措—瑪嘎爾草場— 獅泉河
D9: 獅泉河 — 革吉縣 —雄巴鄉—亞熱鄉一仁多鄉
D10:仁多鄉—仁青休布措—扎布耶茶卡—達瓦措— 措勤 縣
D11: 措勤 縣—扎日南木措—當惹雍措—文布南村
D12:文布南村—當穹措—文布北村—尼瑪縣—達則措—雙湖無人區— 雙湖縣
D13: 雙湖縣 —色林措— 班戈 縣—納木措(三聖石+月亮灣+聖象 天門 )—那根拉山口—念青 唐古拉山 口— 當雄 縣
D14: 當雄 縣— 拉薩
D15: 拉薩 — 西安 — 溫州

D1:想念,就像十除以三

【大致行程: 溫州 — 西安 — 拉薩 (大昭寺、布達拉宮廣場、宗角祿康公園)】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祕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 倉央嘉措

前一天下午,我在行李箱和衣櫃面前足足發了二十幾分鍾呆後,終於開始不情不願地收拾行李。這完全不是因為捨不得離家,而是單純不喜歡搬來挪去、塞進掏出的收拾過程而已。歷經2個多小時的拉鋸戰後,終於以艱難地合上20kg重的行李箱而宣告階段性勝利,但看著邊上那兩個加起來少說也有10多斤的相機包和雜物包,不禁暗自哀嘆:終究還是輸給了自己的貪心。

按照航程,我提前一天坐晚班機先到 西安 住了一晚,然後隔天早上再飛 拉薩 ,這種晚班機加早班機近乎連軸轉的模式,多少讓人疲累。但當我走出 貢嘎 機場,與席捲而來的正午陽光撞個滿懷時,方才那一身懨懨之氣隨之消散無蹤。此時,回頭再望那個熟悉的機場小門面,恍惚間有種一切與四年前意外重合的錯覺。而這種錯覺,在接下來的半天內,竟一直縈繞左右。

【Tips:從 貢嘎 機場如何去 拉薩 市區?】
1. 機場大巴:出了航站樓就有機場大巴指示牌,發車時間與航班同步,有航班就有大巴車;30元/人,全程70分鐘左右;終點站之前是布達拉宮旁邊的民航賓館,現在貌似改成羅布林卡了,不知道是臨時還是長久的,建議大家乘坐前問清楚。但從市區去 貢嘎 機場的乘車點還是民航賓館不變。
2. 打車:從 貢嘎 機場到 拉薩 市區約70公里,打車需要40分鐘,費用在200元左右。

由於訂的酒店就在布達拉宮廣場邊上,因此不管是去布達拉宮還是大昭寺,都不過十分鐘左右的不行路程。遺憾的是,因為疫情防控,當時布宮尚未開放(2020年6月3日已經開放),所以我打算先去大昭寺轉轉,傍晚時分再回布宮廣場附近蹲個晚霞和夜景。

大昭寺藏語為「覺康」,意為佛殿,在藏傳佛教中的地位並不亞於布達拉宮。這座土木結構的寺廟由松贊干布始建於吐蕃王朝鼎盛時期(唐貞觀21年),目的是為了供奉 尼泊爾 尺尊公主從加州滿都帶來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

據說原本大昭寺所在的地區為一片湖泊,要想在此修建寺廟必須填湖,而填湖的主要勞動力便落到了成千上萬只 白山 羊身上,它們馱著裝有沙土的袋子,生生將湖填平,為大昭寺的建造奠定了基礎,因此,從寺廟動工到完工,前後共經歷了300餘年。而大昭寺的原名「惹薩」(藏語中稱「山羊」為「惹」,稱「土地」為「薩」,意即由山羊馱土而建的寺廟)也多少佐證了這一傳說。1409年,格魯教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為歌頌釋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傳佛教各派僧眾,在寺院舉行了傳昭大法會,這才改名為大昭寺。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這座具有1300多年曆史的寺廟是 西藏 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建築,不僅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佈局規式,還融各民族建築風格於一體——金頂斗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樑則是藏族樣式,主殿二、三層簷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則又呈現出 尼泊爾 和 印度 的風格特點。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 文成 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據說非常值得一看。可奈何我去的時候,寺廟閉門維修,無緣一探究竟。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圓寂前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並親自為塑像繪圖,因此世上只有3尊釋迦牟尼等身佛像。這三尊佛像中,又以12歲時釋迦牟尼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

如前說述,大昭寺的建造初衷是為了供奉尺尊公主帶來的釋迦摩尼8歲等身像,而 文成 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則被供奉在小昭寺的神殿中,但在金城公主入藏後,將大小昭寺內供奉的釋迦摩尼等身佛像進行了對換,所以現在小昭寺內儲存的是釋迦摩尼8歲等身像,而大昭寺裡的則是釋迦牟尼12歲鎏金銅製等身像。

拉薩 之所以被後人尊為「聖城」,與大昭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藏族向來有「先有大昭寺,後有 拉薩 城」的說法,「 拉薩 」這兩個字就是從大昭寺演變而來的。 拉薩 最初應承了大昭寺的原名「惹薩(RASA)」,後來因為佛殿裡供奉了佛祖像,佛教三寶(佛、法、僧)齊聚,眾人都認為這個地方是佛地,故而「 拉薩 」取代「惹薩」,正式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拉」在藏語裡是佛的意思,「薩」則是土地)。

大昭寺在 拉薩 的中心地位,不僅表現在地理位置上,也滲透至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即為「八廓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而大昭寺正是信徒朝聖的終點。

按藏傳佛教的說法,以大昭寺為中心繞一週稱為「轉經」,以示對供奉在大昭寺內的釋迦牟尼佛之朝拜。而圍繞著大昭寺的「聖道」八廊街又名八角街,是一條周長約1000米的環形街道,內部岔道很多,它不僅是 拉薩 著名的商業中心,較完整地儲存了古城的傳統面貌和居住方式,更是藏傳佛教信徒轉經的最主要線路,每天都有磕著三步等身長頭的信徒。

儘管當時大昭寺尚未開放,但大昭寺廣場前的白塔,卻依舊香火繚繞;八廓街轉經道上的信徒,卻不減反增。於是乎,我跟著他們開始了一圈又一圈的祈禱,用雙腳丈量自己與那寶座上拈花聖佛的距離。這裡是信徒朝聖之路的盡頭,卻是我 西藏 之行的開始。

拉薩 的神奇之處,在於它身處高原卻不荒蕪,耳充喧囂卻不浮躁,更在於讓每一個抵達此處的人,在眼觀眾生百態、身經人生八苦後,內心依舊願為之守得一份純粹和清明。 比如 遇見的不少轉經阿媽已是耄耋之年,步履蹣跚,但她們的雙眸卻無比澄澈與堅定。只一眼,便叫人彷彿看到了一 汪清 冽的聖湖水,又好似瞧見了滿天閃爍的千萬星。

金色的轉經筒,轉一圈圓滿,求一世長安;108顆首尾相連的念珠,道無數箴言,纏無盡憶念。一天有多長,轉經路就有多長;一生有多久,信仰就堅持多久。在這裡,前世和今生終得以言談,靈魂與身體終得以同行。

當轉到第三圈的時候,偶然在一條小巷子裡,捕捉到了下面這個場景:此時陽光早已褪去正午時的刺眼和攻擊性,變得漸趨柔和,三個估計是剛放學的小朋友在巷子裡歡脫地踢空瓶子,一隻小狗則坐在巷子口呆望著他們,而此時巷子外的我,則蹲在小狗身後沉醉於眼前這溫馨又靜謐的一切。

位於大昭寺北側大約1公里處的小昭寺雖然在名氣與規模上都比不上大昭寺,但也別具特色。它是當年 文成 公主進藏後不久,讓從中原招來的能工巧匠以漢唐廟宇為模式、結合藏地建築特點而修建起的,其坐西朝東(與大昭寺相反)、對著長安方向的佈局,寄託了 文成 公主深切的思鄉之情。歷史上的小昭寺可謂「命途多舛」,幾遭火焚,只有神殿部分還保留著原先的模樣,其他現存建築大多為後世重修。如今一大看點為釋迦摩尼8歲等身像。此外,高約2米的銅 菩薩 、高約1.55米的蓮花生銅像與高約1.33米的仕女銅像等,也值得一看。但因時間關係,我這次並沒有前去參觀。

從大昭寺踱步到布宮約莫20分鐘,雖已時值酉時,但當空火輪卻炎炎如火傘高張,天幕亦尋不見絲毫紅霞的痕跡,可謂碧空如洗,白雲如練,雲淨而天明。而此時,布達拉宮那標誌性的紅宮和白宮,也顯得愈發奪目。

有「世界屋脊明珠」之稱的布達拉宮,不僅是 拉薩 乃至青藏高原的標誌,也是 西藏 曾經的政權中心。「布達拉」是「普陀羅(普陀)」的譯音,意即「 菩薩 住的宮殿」。相傳公元七世紀時,松贊干布為迎娶 文成 公主而特建此宮,現有建築群為17世紀中葉五世受清朝冊封后開 始興 建,並經過歷代不斷擴建而成,是一座融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古建築群。為什麼說布宮是 西藏 「曾經的」政權中心呢?因為在1959年前,這裡是五世之後歷代喇嘛生活起居和從事政治活動的場所,是舊 西藏 政教合一的統治權力中心,從7世紀起,先後共有9個贊普和10位在這裡居住過。

這座世界 上海 拔最高、最雄偉的石木結構宮殿,自紅 山南 麓緣山而上,依勢迭砌,殿宇巍峨,幾乎佔了整座山體,共有佛堂、經堂、靈塔殿、習經室999間。不管是遠觀還是近賞,布達拉宮的紅、白、黃、黑四色皆是不容忽視、衝擊眼球的存在。而以這四種顏色將其裝扮絕非僅為美觀,每種顏色都有深刻的含義——紅、白為主色調,代表當時政教合一的制度,其中紅色代表政治權力及統治三界的勇氣和魄力,因此位於最高處的紅宮被作為舉行宗教儀式的重要場所;白色代表純潔無暇、忠誠祥和、善業和正義,所以周圍紅宮的白宮主要是喇嘛的活動場所;此外,黃色代表 長壽 無疆、福源不斷、繁榮興旺,黑色則代表嚴肅嚴厲。

據說宮內殿堂牆上繪有各種色彩鮮豔的壁畫,室內陳設有幾十萬個用金、銀、銅、玉和檀香木雕鑄而成的大小佛像,其中成像於7世紀的帕 巴拉 康觀音像是當之無愧的鎮宮之寶;另外,五世以來各的八座靈塔也十分奪目。不管是外部的宮殿佈局、土木工程,還是內部的繪畫、雕刻等藝術品,都將雪域高原的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集中體現了以藏族為主,漢、蒙、滿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藝和藏族建築藝術的偉大成就。

不過,說來也是遺憾,四年前因為時間關係而沒能前往布宮一探究竟,四年後又因為疫情防控的原因,止步於前,不知是與她緣淺,終不得相見,還是與 拉薩 緣深,引得下次再見。

有人說,這幾年 拉薩 的變化很快,但在我看來,似乎一切與四年前並無二異,雲動得依舊很緩,緩得好似畫在了天上;人走得依舊很慢,慢得猶如下一秒時間不會到來;天空藍得依舊肆無忌憚,經筒轉得依舊靜謐祥和。

要說布宮讓我感知到的唯一變化,可能就是布宮跟前的人少了許多,而對面廣場上穿著藏服擺拍的小姐姐多了不少。不過得益於此,我才能在路邊的木椅上尋得一席空位,安靜地坐在一位藏族老者身旁看人來人往。

有三步一叩、五體投地磕長頭的卓瑪扎西,有佝僂著背、手持瑪尼經筒步行的年邁信徒,有倚著燈柱休息還不忘轉動念珠的紅衣長者,有拉著孩子一起對著布宮默唸真言的年輕母親,還有一手拿著柺杖一手拿著冰棍的可愛阿媽……儘管那時金烏火辣,但眼前這虔誠而又日復一日的一幕幕、一步步,卻叫人明白了何為「心靜自然涼」,何為「平平淡淡才是真」。

此時,突然覺得倉央嘉措的那句詩非常應景:「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 拉薩 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Tips:「磕長頭」是藏傳佛教信仰者最至誠的禮佛方式之一,是身、語、意的統一,即五體投地的朝拜是為「身」敬,口中不斷念咒是為「語」敬,心中想著佛祖則為「意」敬。】

【Tips:如何拍出不一樣的布達拉宮?】

如果你沒有什麼藏族服飾情節,個人不太建議去租服裝擺拍,至於為什麼,去布達拉宮廣場上看看便知,清一色的擺拍小團隊,一毛一樣的道具和動作。所以,與其隨大流,不如穿自己喜歡的衣服拍點不一樣的照片。這裡總結6個拍攝機位share給大噶。

第一,布達拉宮跟前及周邊。布宮正對著廣場的步行道、西邊的白塔及紅山腳下的轉經筒,有很多轉經或朝拜的信徒,因此比較適合拍人文類的照片,例如上面這幾張彩色照、下面這幾張四年前拍的黑白照都取景於布宮附近。

第二,藥王山觀景臺。這裡可以拍到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圖案,但這次去的時候觀景臺關著,姑且拿四年前的照片充數。

第三,布達拉宮廣場。位於布達拉宮正對面的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 上海 拔最高的城市廣場,廣場南面矗立著的是 西藏和平 解放紀念碑,據說碑身造型是抽象自 珠穆朗瑪峰 。這裡是拍布宮標準證件照的地方,但是稍稍花點心思,用一些前景或道具,能拍出不落俗套的照片。如果拍人像,也別傻乎乎地站著比剪刀手,儘量讓自己動起來,不經意抓拍更顯自然。另外,在廣場東邊的湖區可以拍出一些倒影圖。

第四,除了白天,布達拉宮的夜景也很可,而最佳拍攝機位莫過於布達拉宮廣場的音樂噴泉那裡。每天晚上9:30-10:00左右待噴泉完了後,可以藉著未乾的水面迅速get到倒影,不過記得彎下你尊貴的雙膝,趴下吧。

第五,宗角祿康公園。宗角祿康公園位於布達拉山後,因17世紀布達拉宮擴建中,在此地大量取土,積水而成潭。這裡是拍攝布宮倒影的最佳去處,無風晴朗的情況下,可以拍出十分美妙的「雙布宮」大片,不過時間關係我這次沒有去取景。

拉薩 ,是一道奇怪的算術題,
而離開後的想念,
註定了它的無解性。
好比十除以三,
緣起於完滿,卻止於無窮盡。
晚安,全世界。

拉薩

D2:我們不是初遇,而是重逢

【大致行程: 拉薩 —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滿拉水庫— 江孜 宗山古堡— 日喀則 】

西藏 ,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
沒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
沒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來

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
他說:在這一千年裡我只熱愛我自己

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
沒有任何淚水使我變成花朵
沒有任何國王使我變成王座
——海子《 西藏 》

今天的Morning Call,來自口乾舌燥和幾乎要噴火的鼻腔,牛飲下一大杯水後,瞬間睡意全無,只得慢悠悠地開始重新打包行李,等待包車的師傅來接。

而當戴著墨鏡的師傅接到我,並試圖帥氣地單手拎起我的行李箱塞進後備箱時,我明顯感覺到他臉色的不對勁及手背上暴起的青筋之猙獰,可大概因為初次見面的緣故吧,他當時並沒多說什麼。不過,可想而知,在接下來的十多天裡,我的行李箱會遭到多少無情的吐槽——「裡面裝的是金子嗎」、「裡面裝了多少石頭」……當然,在遇到酒店沒有電梯的情況時,這類吐槽徹底升至峰值。咳,這令人腎虧的行李箱果然走哪兒虧哪兒。

之前有過類似和陌生人一起包車的經歷,以及我遇鬧則鬧、遇靜則靜的性格,使得我對這次同行夥伴並無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加之我選擇包車的最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找人一起玩,而是為了分攤費用,因此,同伴合拍與否於我而言並無大礙,最壞的打算不過就是自己和自己玩。但事實證明,這次的同伴儘管年齡與我相差較大,可玩性玩心類似,且我們之前都有過 西藏 旅行經歷,這為未來十幾天的愉快相處開了個好頭。

從 拉薩 市區出發後,沿著318國道約莫開了70多公里路,天氣變得愈發昏暗低沉,而這份陰沉竟連帶著平日裡威猛浩蕩的 雅魯藏布江 都平添了幾分陰鬱氣。

作為 中國 最長的高原河流, 雅魯藏布江 也是世界 上海 拔最高的大河之一,它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上游稱為馬泉河,由西向東橫貫 西藏 南部,經 米林 縣附近折向 東北 後改向南行,在珞瑜地區出境流入 印度 ,改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流經 孟加拉國 則改稱賈木納河,在其境內與 恆河 相匯後,最終注入孟加拉灣。 雅魯藏布江 的水能在 中國 僅次於長江,其大拐彎處的 雅魯藏布江 大峽谷有「世界第一大峽谷」美譽,是世界上最深、最長的大峽谷。

如前所述, 雅魯藏布江 自西向東橫跨 西藏 南部地區,因此我們西東向西往 日喀則 方向走的時候,能在不同觀景處欣賞到不一樣的 雅江 風貌。 比如 沿著S307驅車1小時左右,我們在 貢嘎縣 盤山 公路上一個名曰「 雅江 河谷」的觀景臺再次目睹了他剛柔並濟的另一面。

傳說這裡的河谷曾是水草豐美之地,藏王軍隊及往來官道都興於其中,而今再望,往昔的繁榮早已消逝,只剩下灰灰綠綠的一片蒼茫。

反觀觀景臺上,那一隻只本該英姿颯爽、震懾一方的藏獒,如今卻被戴上墨鏡,以10元、20元的價格被迫營業,頂著高山烈風、等待獵奇遊客的「臨幸」,著實叫人於心不忍。

對於羊卓雍措,我們不是初遇,而是重逢,四年前的驚鴻一瞥至今難以忘懷。從「 雅江 河谷」到羊卓雍措景區售票處和檢票站約莫30分鐘車程,目前門票為半價,即60元/張(2020年面向全國醫護工作者免費開放)。

羊卓雍措,藏語意為「碧玉湖」,與納木措、瑪旁雍措並稱「 西藏 三大聖湖」,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泊,湖面海拔4441米,面積大約是 杭州 西湖的70倍,其湖光山色之美,冠絕藏南。這個被藏族人看作是「神女散落的綠松石耳墜」的聖湖,還附有空母措、沉措、巴久措這3個小湖,又因其汊口較多,湖面俯瞰之下猶如形態萬千的珊瑚,在藏語中又得「上面的珊瑚湖」之稱,據說無論你在哪個角度,都不能看到她的全貌。

目前欣賞羊湖比較普遍的觀景臺有三處,分別是位於崗 巴拉 山口的山頂觀景臺(海拔4990米)、山腰觀景臺(海拔約4700米)以及湖畔觀景點(海拔4441米)。

其中,崗 巴拉 山口是從 拉薩 到羊湖必須翻越的埡口,高海拔的優勢使其成為欣賞羊卓雍措最好的角度,在這裡能拍攝到羊湖呈S形的水道,它蜿蜒至遠方的 寧金抗沙峰 隨後消失於天際線。靜立於山口向南眺望,儘管天氣陰沉,但羊湖卻依舊像鑲嵌在群峰之間的藍寶石般耀眼奪目。湖水如綿密羊脂般清冽澄澈,平滑如鏡,雪峰如刀削斧鑿般巍峨磅礴,傲然聳立,天上的雲朵在湖面投射出忽明忽暗的陰影,高山的冷風偶爾打趣,將這如綢如緞的湖面吹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漣漪輕漾,浮光掠影,怎叫人不愛?

值得一提的是,羊卓雍措的水源來自四周念青 唐古拉山 脈的雪水,但她卻沒有出水口,雪水的流入與自然的蒸發達到一種奇特的動態平衡,實為一絕。

受限於既定的行程,兩次來羊湖走的都是非常常規的路線,即從 拉薩 出發抵達 貢嘎縣 後,翻越崗 巴拉 山口觀景臺,在這裡短暫停留;而後繼續沿S307抵達半山腰或者湖邊觀賞羊湖。但其實,這樣的打卡式路線只能看到羊湖三分之一不到的景緻,畢竟她的面積有675平方公里之大,因此,要想全面深入地飽覽羊湖景色,環湖是最好的開啟方式。如果時間充裕的話,還可以去有「小 貝加爾湖 」之稱的普莫雍措走走,每年12月至次年2月,這裡的藍冰夢幻到炸裂。只可惜,在這趟行程中,它們都與我無緣。

在 浪卡子 縣簡單吃過午餐後,便沿著307省道繼續往卡若拉冰川方向前進。其實當初萌生走 阿里 線的念頭,正是因為在朋友圈看到一張卡 諾拉 冰川的特寫照——險峻嶙峋的雪峰之間,壯闊曠達的冰川如皚皚帷幔,發出幽幽的藍光,那是一種直擊眼球、攝人心魄的美。於我而言,一張畫有限定款包包的照片遠不及畫有美景的照片來得更具誘惑力和吸引力,所以在那之後幾天,我便訂了飛往 拉薩 的機票。

從羊湖出發,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後就到了位於 浪卡子 縣和 江孜 縣交界處的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
卡若拉冰川背靠的是 西藏 四大神山之一的乃欽康桑雪山(海撥7191米)南坡,在藏傳佛教中,它是西 方山 神諾吉康娃桑布居住之地,其周圍聳立著10餘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山體雄偉,危巖嵯峨,山峰之間散佈著116多條冰川,總面積達118.82平方公里,而卡若拉冰川又以9.4平方公里的面積稱冠。

景區沒有正兒八經的大門,只有藏族工作人員在路邊收取門票(50元/人)。我們到的時候,天空意外飄起了細雪,這無疑讓「看到雪就傻樂」的南方人瞬間變得歡欣雀躍,可下車的那一刻,卻被夾雨帶雪的刺骨寒風給威脅到了,畢竟短袖加牛仔外套的配置多少有點不把這冰天雪地放在眼裡。但不服輸的霸霸還是頂著烈風、沿著木質棧道,衝著海拔5500米的冰舌前沿迎難而上。

作為 西藏 三大大陸型冰川之一,卡若拉冰川是年 楚河 東部源頭,也是整個 西藏 離公路最近的冰川(300米左右)。儘管高冷清冽,但卻給人一種動態十足的美感,彷彿冰雪是流淌著的,冰川上部為坡度較緩的冰帽,下部為兩個呈懸冰川形式的冰舌。

巨大的冰川從雲霧飄緲九天之處垂落,純白的冰蓋與黝黑的巖體形成強烈的反差色,尤其是當烏雲遮去烈日的強光時,那數以萬計的冰 塔林 在濃重的陰影中,展示出極其豐富的紋理感,像極了一幅黑白色調的藏式唐卡,雄渾卻不乏壯麗。這是冰雪寫就的地質歷史,更是時光雕塑的偉大作品。

隨著海拔的逐漸升高,雪子和勁風都愈發猖狂,將我的喘氣聲徹底湮沒其中。眼前晶瑩幽藍的冰川寒氣迫人,穹廬之下的烏雲再不像 拉薩 的那般溫柔輕緩,而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攜風席捲而來;巨大的冰舌一直延伸至山腳,逼人的態勢彷彿隨時可能將人吞沒;加之因光影照射而忽明忽暗的山體,足以叫人產生一種闖進了生命絕跡的天界盡頭的錯覺。

興許正是因為這種特質吧,先後有《 紅河 谷》、《 江孜 之戰》、《雲水謠》等電影在此取景。但可惜的是,由於《 紅河 谷》拍攝時為了製造出真實的雪崩情境,利用炸藥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了一個三角形的缺口,而這個不可復原的缺口至今仍清晰可見。

這個人為炸出的三角缺口成為卡若拉冰川永恆的傷疤。

大概是被卡若拉冰川的風吹傷到了吧,下山後瞬間昏昏欲睡(後來才反應過來是輕微高反)。一個小時後到了有「 西藏 第一壩」之稱的滿拉水庫(壩址區海拔4200-4300米),眼見著依舊在飄雪,果斷放棄了下車的打算。(下圖來自同行的小夥伴)

醒醒睡睡間,竟到了有「英雄城」之稱的 江孜 古城。矗立於古城中央的宗山古堡,被稱為「小布達拉」,整個古堡群錯落有致地雄踞在懸崖峭壁之巔(海拔4020米),稱為年 楚河 平原上不可忽視的耀眼存在。而1904年藏族人民抗擊 英國 侵略者的英雄歷史,更為其增添了幾分悲壯感。

1903年冬天, 英國 侵略軍從 亞東 進犯 江孜 ,遭到 西藏 軍民的頑強抵抗。英軍死傷慘重,被迫逃跑。1904年4月,英軍再次攻打 江孜 ,他們憑著先進的武器,濫殺無辜, 西藏 軍民在宗山上用土製槍炮頑強抵抗兩個多月,終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武器落後及火藥庫意外爆炸,彈盡糧絕,抗英勇士全部壯烈犧牲。電影《 紅河 谷》真實的再現了這段歷史。如今,古堡廣場上佇立的 江孜 宗山英雄紀念碑,在一場冷雨後,更顯蒼涼,而孑立於山巔的古堡亦是愈發孤寂。

距離宗山古堡30米遠處,便是 江孜 的另一大地標建築——白居寺。這座三面環山、四面臨水的藏傳佛教寺院始建於1427年,海拔3900米,集 薩迦 派(花教)、夏魯派、格魯派(黃教)於一寺,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塔寺結合,將13世紀末至15世紀中葉後藏地區寺院建築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其中,有「十萬佛塔」之美譽的白居塔又稱「吉祥多門塔」、「菩提塔」,是迄今 西藏 境內儲存完好、最為雄偉華美的建築珍品。這座高達42.2米的佛塔由近百間佛堂依次重疊而成,塔高9層,有76間佛殿、108個門、神龕和經堂等,殿堂內還繪有十餘萬佛像,這種建制在 中國 建築史上當屬獨一無二。但由於時間和精力的原因,我們並沒有進到寺廟裡面,只在門口匆匆一瞥便離開了。

原以為今天的行程就這麼潦草地結束了,沒想到從白居寺往回走的時候,空中驚現一道色彩豔麗、形狀完好的天虹,且剛好橫跨在 江孜 宗山英雄紀念碑之上,將方才的悲涼感驅散乾淨,而宗山古堡頂上的烏雲也逐漸散去,藍天,終於露出了臉面。

而當我們驅車繼續往 日喀則 方向走的時候,在204省道上隔著年 楚河 又與方才的驚喜再次相遇。此時,白居寺、宗山古堡、彩虹從左至右鋪陳於碧空潔雲之下,我想,這才是 西藏 本該有的樣子吧——毫不吝嗇,毫不遮掩,大 大方 方,坦坦蕩蕩。

對於重逢的羊卓雍錯也好,
對於初遇的卡若拉冰川也罷;
對於已知的過往也好,
對於未知的未來也罷,
都無須過分苛求什麼。
因為,即使站在同樣的地方,
只要看向的方向不一樣,
或是看景之人心態稍異,
那呈現眼前的景緻也不盡相同,
時光永遠是最公正、精準的刀筆。
晚安,全世界。

日喀則

D3: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大致行程: 日喀則 —扎什倫布寺— 拉孜 — 定日 —嘉措拉山口—加烏拉山口—珠峰大本營】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問佛》

該來的高反他還是來了——鼻腔出血、脣焦舌敝外加一夜頭痛,黑眼圈都快蔓延至顴骨了。指望一粒止痛藥能令情況有所好轉,但事實證明,是我太自信、太天真了。接下來一整天,嗜睡、頭痛的症狀不減反增。而此時 日喀則 的天氣,也像掛了黑眼圈般,陰沉得無精打采。

如果非要從世上找到幾處不可替代的地方,我想 西藏 必然上榜。這是神的自留地,是任何人都給不了聖堂。其中,位居西南邊陲的 日喀則 ,比 拉薩 少了幾分喧鬧,比 阿里 多幾分閒適,比 山南 少了幾絲粗獷氣,比 林芝 多了幾縷煙火味。

對於四年前是否來過扎什倫布寺,我像得了失憶症的病人,即使身處其中,仔仔細細打量這座掩映在高山黑雲下的寺廟,也絲毫不能從繁蕪的回憶裡尋得任何蛛絲馬跡。

作為 日喀則 地區最大的寺院,扎什倫布寺也稱「吉祥須彌寺」,是四世之後歷代班禪駐錫之地,它與 拉薩 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而「四大寺」又與 青海 的塔爾寺、 甘肅 的 拉卜楞寺 並列為格魯派的「六大寺」。

整座寺院依尼色日山坡而築,背附高山,築有宮牆,殿宇遞接,疏密有秩,共有57間經堂、3600多間寺院建築;寺中心的殿堂區建有措欽大殿、四大扎倉、班禪拉章、強巴大佛殿、班禪靈塔祀殿等;其中,強巴大佛殿裡供奉著的世界上最大的銅鑄強巴佛像,叫人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清晨涼風中,跟著手持轉經筒和念珠的信徒們,沿著寺內的轉經道漫步,沒有明確目的、沒有時間限制,更沒有紛擾人群,只有眼前三步一匍匐的信徒、身旁一圈又一圈轉經的藏民,只有頭頂逐漸散去的烏雲、耳畔無聲無息的清風……這裡的空氣很稀薄,但人們的心靈卻很富足。

時間就這麼在走走停停、看看拍拍間一晃而過,如同空中不知不覺消散的烏雲。出了扎什倫布寺後,便往位於其跟前的喜格孜步行街走去,街邊擺滿了各色賣珠子、首飾的藏族小攤,亦不乏磕長頭的老阿媽,不知她們是從何處開始,又將於何處結束,也許無始無終吧。

【Tips:扎什倫布寺】
1)門票:藏人免費,遊客100元;遇藏族節日,如跳佛節則免費。
2)開放時間:9:00-17:00(12:00-14:00佛殿不開放)
3)Tips:曬佛臺旁邊可俯瞰扎什倫布寺和 日喀則 市貌。藏曆5月14、15、16三天,曬佛臺分別展示過去佛、現世佛和未來巨幅佛像,不可錯過。

從扎什倫布寺去珠峰的路上,約莫向西驅車100公里後,會經過318國道5000公里紀念碑。318國道全程5476千米,起點為 上海 人民廣場,途徑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湖北 、 重慶 、 四川 六省,終點為 西藏日喀則 市 聶拉木 縣,是 中國 最長的國道,有「 中國 最美景觀大道」之稱。

拉孜 ,藏語意為「神山頂,光明最先照耀之金頂」,位於 日喀則 市中部,念青 唐古拉山 最西部。而位於 拉孜 縣的這個紀念碑上顯示的5000公里,指的是從 上海 人民廣場到 拉孜 的距離。

從5000公里紀念碑出發到嘉措拉山口,大約85公里,隨著海拔的不斷攀升,天氣逐漸晴好,只覺離天空越來越近。從 日喀則 出發這一路,大大小小經過了數個高海拔山峰,不過有「 定日 界」之稱的嘉措拉山最為「繽紛」——五彩經幡迎風飛舞,在瓦藍的穹廬、或赭紅或灰黃的山體映襯下,顯得尤為奪目。

作為「珠峰門戶」,嘉措拉山口是前往珠峰大本營的必經之路,5248米的海拔使其成為318國道的最高點。當看到標誌性拱門上「您已進入 珠穆朗瑪峰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十多個大字時,昏昏欲睡的我瞬間精神為之一振,這意味著我離心心念唸的珠峰又近了一步!

儘管這裡已幾乎沒有生命活動痕跡,但聖潔之氣不減反增。如果說珠峰是一曲氣韻悠長的交響樂,那嘉措拉就是這支交響樂的過門,雖短暫且不起眼,卻也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過了嘉措拉山口,意味著從 拉孜 縣正式進入 定日 縣了。 定日 縣地處喜瑪拉雅山脈中段北麓珠峰腳下,是 珠穆朗瑪峰 自然保護區的中心地帶,而它之所以為人們所稱道,歸功於境內那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 珠穆朗瑪峰 (8848.13米,世界第一高峰)、洛子峰(8516米,世界第四高峰)、馬卡魯峰(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卓奧友峰(8201米,世界第六高峰)。

受獨特地勢和氣候的影響,這裡呈現出世界上最為壯觀的極高山景觀——山頂冰峰林立,蔚然成觀;山坡冰川遍佈,形態萬千;山腳冰湖冰 塔林 ,星羅棋佈……試問從古至今,多少人曾心甘情願地在這立地擎天的皚皚雪峰前俯首稱臣?

【Tips】進入 定日 縣後即是 珠穆朗瑪峰 國家自然保護區(北坡)的售票處,門票160元/人,自駕車320元/輛,需要出示身份證和邊防證。過了售票處後,山路十八彎,海拔不斷上升。

如果說 西藏 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那麼, 珠穆朗瑪峰 ,這個儲存人類靈魂的地方,就在天堂的隔壁。一萬次嚮往於虛無,不如一次親眼相見,在加烏拉山口,當我真切地仰望著這地球之巔時,方才感受到「大地之母」稱謂之精準無疑。

海拔5210米的加烏拉山口是前往珠峰大本營必經的一個埡口,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同時眺望5座8000米級雪峰的埡口,從左向右分別是馬卡魯峰、洛子峰、 珠穆朗瑪峰 、卓奧友峰、希夏邦瑪峰。從這個意義上說, 中國 最大的觀景臺不是 牛背山 ,而是加烏拉山口。

其實在加烏拉山口的時候,我的高反已經略微嚴重了,加之埡口的風太過於狂亂,所以眩暈感也漸趨加重。不過,眼前高峰林立的壯麗景色卻叫人怎麼也挪不開腳步,即便高冷的珠峰此時隱藏於白雲之後。

鏡頭早已無法裝下這可望而不可即的「天堂」,唯有澄澈的眼和空靈的心方能「偷」得尺寸天地;而那隨風飛舞的經幡,似乎成了串聯起這煙火人間和極樂世界的唯一靈物,風動則幡舞,幡舞即念生。有人說,攀登 珠穆朗瑪峰 ,即使不 成功 ,五嶽也在腳下。我想,這是對「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靈魂歸故鄉」這句俗語的最佳詮釋吧。

繼續行車往珠峰大本營靠近,而我一上車就自動開啟「睡眠保命」模式,自己都在心裡忍不住質疑:「這還是我嗎?!」奈何相較於自然,人之渺小呀!

鑑於目前珠峰大本營和絨布寺附近都無法住宿,我們把今天的落腳點選擇在了距離大本營還有20公里的藏民家大通鋪,旁邊就是景區環保車的始發站,所有自駕車止步於此,要想前往珠峰大本營,必須乘坐景區環保車(往返120元/人)。體力欠佳的小夥伴建議直接坐到終點站,沒走幾步就是珠峰大本營腳下;時間、精力、體力允許的條件下,可以先到絨布寺,然後從絨布寺步行前往大本營(步行約2小時,坐車15分鐘),中途會經過峽谷、懸崖與怪石堆,這需耗費極大的體力。

作為世界 上海 拔最高的寧瑪派寺廟(4980米),絨布寺的歷史儘管不算久遠(距今120多年曆史),但景觀之絕妙卻無寺可及。在這裡,不僅可以探尋僧尼混居的獨特之處,還能遠眺高聳入雲的珠峰,為其吟唱一首親暱的讚歌。

而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不僅能近距離仰望世界最高峰的雄渾巍峨之姿,還能觸控到那塊刻有8844.43數字的紀念碑,這串數字已不僅僅只是幾個數字的簡單排列,更意味著人類對於自然的崇敬、欽佩與歌頌。

(註:下圖是同行的小夥伴在大本營拍到的珠峰近照。)

一年之中,4-6月和9-10月是觀賞珠峰的最佳月份,其中又以天朗氣清的秋季為首選,此時看到完完整整珠峰的機率極大。而一天之中的最佳觀賞時間段則分別為清早( 日照 金山 )、傍晚(日落)及深夜(星空)。於我而言,這三個時間段都是致命吸引,尤以星空為最。

不過,霸霸可能把不羈的本我留在了 拉薩 吧,姑且不論一整天的不在狀態,下午到了藏民家後,整個人更是困得像吃了一噸感冒藥,而當鼻腔內被塞進氧氣管、吸進第一口純氧時,我真的覺得自己就是個行將就木的耄耋老太,徹底廢在了床上,哪兒都不想去。是的沒錯,在珠峰和氧氣之間,我最終還是pick了後者。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珠峰就在20公里處靜矗,但我卻弱雞地躺在床上吸氧。

等到精神稍微恢復了點,我興致懨懨地出門打算呼吸下新鮮空氣,才驚覺竟已然過了日落時間,此時門外那座被砂石地擋住大半的雪峰,在粉藍色天空的掩映下,顯得愈發清冷孤寂。

一直以來,星空銀河對我來說,有近乎魔幻的吸引力,而我對本次 阿里 大環線的一大期待點,便是珠峰的星空。因而即使深受高反困擾,我還是在12點鬧鈴響了一聲之後,便全副武裝地出門蹲星空了。不過,此時的夜空並無期待中那般銀河懸天、星辰璀璨,許是那白天的雲層還留戀於此不肯離去?還是那暗夜不捨將這漫天的珍寶向世人展示?

當立身於這最接近天堂的聖地,當放眼於這忽明忽暗的星空,當耳聞那呼嘯而過的夜風,當手觸那冰冷粗糙的砂石,一切的遺憾最終化作虛無,和剛剛大鬧一場的高反一起,悄然消失在天地之間……

現在想來,如果當時我熬一熬,說不定也就挨去珠峰大本營。可殘酷的現實從來不予成年人以「如果」,要想夢想照進現實,唯有自己先打破現實的禁錮。有時候,裂痕並不意味著破碎,而是讓光亮得以照進的開始。

晚安,全世界。

珠峰大本營

D4:沒有結局的開始,稍縱即逝的追尋

【大致行程:珠峰大本營—老 定日 —浪強措—希夏邦馬峰—佩枯措— 薩嘎 縣】

「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在路上做回最本色的自己,旅行的意義也許正在於此。」
——那瀾《那麼遠的天堂那麼近的你》

第一次睡大通鋪加 上高 反的折磨,我一早便醒了,掀開藏民家擋風的門簾,映入眼前的竟是一個雪花紛飛的茫茫世界,讓人又驚又喜,雪下得是那樣無聲無息,連風都跟著溫柔了起來。這就是 西藏 ,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魔力,叫人怎麼也生不了厭,更確切地說,是怎麼也不捨不忍生厭。

就著雪景美滋滋地啃了個蘋果和麵包當早飯後,我們就磨磨蹭蹭地開始往 西北 方向的 薩嘎 縣出發。身體一貼到座位,我那「上車就睡」的新毛病就又犯了。一路上的天氣由雪轉陰再轉晴,而隨著海拔的降低,我的狀態也由酣眠轉困頓再轉清醒。

【Tips: 薩嘎 ,藏語意為「可愛的地方」,為 日喀則 市西部三縣( 仲巴 、 薩嘎 、 吉隆 )之中心。】

為了節省時間及不再翻越加烏拉山口,我們選擇抄小道經由老 定日 (崗嘎鄉)上G318。但一路略顯顛簸,似乎在為後面幾天在 阿里 無人區的穿行提前準備。

過了老 定日 ,約莫走了90多公里,景色逐漸從混黃的茫茫戈壁變成牛馬低頭飲水,這也意味著浪強措要到了。浪強措,又名嘎汝魚久措,在喜馬拉雅山北坡的斷陷盆地內,湖面海拔約4650m,原來與佩枯措相連為一體,後被河流淤積物所阻隔。據說浪強措的一大特色便是魚的密度很大,25km²的湖泊最多年產320噸魚。

不管是去佩枯措還是希夏邦馬保護區,都會經過此地,且天氣好的話,於此就能看到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但因其南、北、東三面均有低山所隔,加之數公里外的佩枯措奪了不少風頭,致使在此停留的遊人並不多。而我們一車子的人,可能因為昨晚休息不好吧,全都興致懨懨,因而也並未繞到湖邊去細看,便直接往佩枯措走了。

隨著逐漸靠近佩枯措,天空卻莫名其妙地開始「分裂」——一半藍天打底、白雲飄悠悠,一半山雨欲來、烏雲紛飛飛。好在佩枯措所在的一側屬於前者,但這也意味著,我們今日將無法看到另一側的希夏邦馬峰的身影。

這座唯一完全在 中國 境內的8000米級高峰,在世界14座8000米級高峰中排名第14位的。儘管「希夏邦馬」在藏語中為「氣候嚴寒、天氣惡劣多變」之意,但藏族人民卻稱它為「吉祥的神山」。希夏邦馬峰由三個高程相近的姐妹峰組成,附近冰川積雪面積十分廣闊,尤其是在海拔5000-5800米之間的冰塔區,據說冰裂縱橫交錯,冰晶鱗次櫛比,叫人驚歎連連。

至於在希夏邦馬峰600公里外的佩枯措,儘管名氣不及聖湖瑪旁雍措、鬼湖 拉昂 措,但作為 日喀則 地區最大的湖泊(300多平方公里),她倒是美得十分低調和大氣。只見其三面環山、地形開闊,懸于山頂的雲層像是畫上去般,一動不動;湖水的藍從遠及近逐漸變淺,和諧非常。

在 西藏 ,似乎每一片湖泊都有一座神山相伴,佩枯措亦是如此。在這片海拔4590米的半鹹水 湖北 面,流淌著奔騰不息的 雅魯藏布江 ;而在其東南方向,聳立的即是希夏邦馬峰,傳言如果能在佩枯措看到希夏邦馬峰的倒影,便會帶來好運,但奈何天氣不佳,無緣與之相見。

許是因為前兩天看的都是或黃褐或灰黑的巍峨高山吧,乍一下瞧見這鋪天蓋地的漸變藍,便覺精神瞬間舒爽。不管是漫步在佈滿小石子的岸邊,還是呆望著清風把湖面吹皺,皆叫人心神寧靜且 平和 。

約莫是佩枯措這側的天氣好得惹人生妒吧,另一側的烏雲逐漸逾界,明目張膽地侵襲而來。見狀,我們也只得起身離去。但令人欣慰的是,在10分鐘車程後的另一觀景臺,我們終於瞧見了她的全貌,而「靜若處子」則是當時出現在腦海中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形容詞。

離開佩枯措後的2個多小時路程,看到的景色像是複製黏貼出來似的——略顯昏暗的天空、綿延起伏的群山、蜿蜒曲折的山路、稀疏乾澀的淺草。直到偶遇三頭自顧自吃草的藏野驢,才打破了這似是而非的幻境。有「野馬」之稱的藏野驢是所有野生驢中體型最大的,它們外形似騾,體形和蹄子都較家驢大許多,對寒冷、日晒和風雪均具有極強的耐受力,在 西藏 主要分佈在藏北地區。

到了 薩嘎 縣也不過下午6點,此時天還大亮。而有了珠峰的大通鋪作對比,今天的住宿簡直讓我產生了「五星級酒店」的錯覺。但「虛弱」的我在放好行李後,卻直奔縣城的小診所——是的沒錯,為了儘快找回那個活蹦亂跳的本我,確保接下來十幾天能可勁兒地撒歡,霸霸決定去掛個點滴。於是,接下來就是一幅既淒涼又搞笑的畫面:病床上,戴著口罩、雙目無神的我,一邊貪婪地吸氧,一邊僵硬地掛著鹽水。

但神奇的是,一個半小時後,之前的所有不適都消失殆盡,頭不痛了,氣不喘了,人不困了!霸霸的本我,她回來了!

晚安,全世界。

佩枯措

D5:現實斷裂的地方,夢匯成了海

【大致行程: 薩嘎 縣— 仲巴 —帕羊—霍爾—巴嘎—瑪旁雍措— 拉昂 措— 岡仁波齊 —塔爾欽】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隻鳥,
飛越永恆,沒有迷途的苦惱。
東方有火紅的希望,南方有溫暖的巢床,
向西逐退殘陽,向北喚醒芬芳。

如果有來生,
希望每次相遇,
都能化為永恆。
——三毛《如果有來生》

和很多人一樣,對 岡仁波齊 的嚮往始於2017年那部轟動一時的電影《 岡仁波齊 》。這幾年,但凡提及 西藏 ,我的腦海中總會不自覺地浮現出這張經典的電影海報,且伴隨著揮之不去的、說不清也道不明的複雜情緒。這種情緒不止源自理所應當的敬畏和欽佩,更多的還是一種發自內心但卻難以言表的心酸心疼和自嘆弗如。

因此,在得知這次的 阿里 大環線有 岡仁波齊 行程之時,我難掩興奮之情,且做好了去轉山的準備,但後來得知,如果選擇轉山,那就要一個人單槍匹馬上路,沒有領隊會協同。換作之前轉山人數頗多的情況,即便是沒有領隊陪同,一個人跟著藏民或其他人轉也是基本沒問題的。

可當時受疫情影響,一方面塔爾欽官方層面的各項轉山後勤保障工作還未全面開展,安全成問題;另一方面,來此轉山的人也遠不及之前多,同伴成問題;加之按照我們的行程,如果選擇轉山,最多最多隻有一天半的時間,這對於剛從高反泥淖中抽身且沒有轉山經驗的我而言,時間精力成問題。如此種種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澆滅了我的轉山念頭,無奈的同時更覺無力。究其根本,只怪自己信念不夠堅定吧。

沒有高反的連夜折磨加之一碗熱粥下肚,頓覺元氣滿滿。咦,昨天那個躺在小診所裡掛點滴、吸氧的人是誰呢?

從 薩嘎 縣沿著G219向西往 仲巴 縣行駛的這兩三個小時中,與蜿蜒曲折的公路相伴左右的是同樣迴旋盤繞的 雅魯藏布江 ,換言之,我們一直在 雅魯藏布江 上游地區穿行。平靜的馬泉河( 雅魯藏布江 上游)無聲地流淌在東西走向的喜馬拉雅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這裡地廣人稀,河谷寬闊,草甸茫茫,氈房點點,水窪散落,牛羊遍佈。許是因為不斷向 阿里 地區靠近的緣故,天空也顯得愈發高闊和透亮,就連路邊那不知名的小水塘都變得有看頭起來。

然而,隨著車子繼續向 仲巴 縣前行,原本水草豐美的草原景緻逐漸倒退、寡淡,最終消失在後視鏡裡,取而代之的是令人驚訝、驚喜又驚豔的沙漠景觀。

西藏 於世人的印象,向來便是巍巍高山、皚皚雪峰、茫茫草原、浩浩湖泊。如若不是親眼所見,實難想像在這海拔4500米的高原腹地,竟會生出一片如此突兀的大漠奇觀:沙漠、沼澤、雪山、飛鳥。逞論還是在 雅魯藏布江 的源頭區域,這裡理當雪水充沛才是。

原來,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北面的高原湖盆區的 仲巴 ,南面正對著平均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超級雪牆——海拔8091米的安娜普爾納一峰和海拔8167米的道拉吉里峰領銜組成的銅牆鐵壁,它們將 印度 洋季風攜帶來的水分吸收殆盡,留給 仲巴 的只剩乾燥猛烈的狂風。肆虐的狂風在冬春旱季時,將 雅魯藏布江 裸露的河沙不斷搬運堆積,加之高原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使得上游地區沙化漸趨嚴重,最終形成如今的沙漠戈壁景觀。

作為一個對沙漠有特殊情節的人,霸霸在看到眼前這藍天白雲、江河湖泊、雪山草原、戈壁沙漠同框的獨特畫面時,簡直興奮到飛起來,揣起相機就獨自跑去玩耍了。而當雙腳實實在在地踩到這軟綿的沙丘上時,心境卻頃刻間安靜了下來,腳步也隨之放慢。這青天白日下的雄渾蒼涼與冷暖交織,這無窮無盡中的神祕莫測與傲然孤美,如何叫人不為之沉醉?

千峰萬仞的喜馬拉雅群山綿亙在天際,透過沙丘望去,位於 尼泊爾 境內、直線距離不過百十公里、海拔6883米的Kanjiroba雪山清晰可見,與近處的褐色山體、金黃沙丘、湛藍湖泊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時,原本平滑鋪陳的沙丘竟悄無聲息地被那高原的無情冷風吹皺,仿如一片波紋激盪的浩渺沙海,壯闊中帶著絲絲悽美,極具魅惑。而隨著光線的不斷變化,那逶迤起伏的沙丘變得愈加魔幻,光與影、冷與暖,交相輝映,相互渲染,斑斕轟烈,如夢如幻。置身其中,更覺天上人間大抵如此。

如若不是時間不允許,真想在這沙丘上尋一方地,從日上竿頭坐到金烏西沉,看風來風走和雲捲雲舒。

帕羊鎮,在藏語中為「中間寬廣」之意,離開帕羊後就算進入廣袤無垠的 阿里 高原了,景緻開始變得單一而蒼茫。而當看到那扇標誌性拱門上「藏西祕境天上 阿里 歡迎您」這幾個鎏金大字時,就意味著真正進入心心念唸的 阿里 地區了。

日喀則 市和 阿里 地區以5216米的馬悠木拉山口為分界,而山口以西第一個大的食宿點,就是位於 岡仁波齊 峰東南方、瑪旁雍措東岸邊的 普蘭 縣霍爾鄉了。從帕羊到霍爾鄉這250餘公里的路,算是 阿里 南線上路況最差、最顛簸和溪流最多的部分了。

翻過馬悠木拉山口,在距離瑪旁雍措大約還有50公里左右時,便能看到位於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之間的斷陷盆地內、海拔4877米的公珠措,它是經 阿里 南線進入 阿里 地區的第一個高原 淡水 湖泊。但由於當時天氣條件並不十分好,我們放棄了下車的打算,直奔 岡仁波齊 和瑪旁雍措。這之後沒多久,便在距離霍爾鄉中心僅5公里處的國道邊上,先遠遠地瞧見了瑪旁雍措。

初識聖湖,驚鴻一瞥,流連忘返。

遠處是與神山 岡仁波齊 峰遙遙相對的喜瑪拉雅第五神峰——「聖母之山」納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高低錯落的山脊線上聳立著數十座6000米以上、刀削斧鑿般的山峰;而聖湖則與她保持著既不過分親暱,又不十分疏遠的距離,優雅而不失莊麗;再往近,便是一派暖草茸茸的景色;眼前的棕頭鷗或是兀自低頭覓食,或是三兩展翅高飛……如此冷暖交錯、動靜結合的畫面,怎叫人不痴迷?

爾後沒幾公里路, 岡仁波齊 便出現在了車窗框出的小小世界裡。人類對山的崇拜自古便有且無處不在,但沒有任何地方像 西藏 這般登峰造極。放眼望去,似乎凡山皆有神,但論及地位之崇高、影響之廣泛,當屬 岡仁波齊 。

岡仁波齊 在藏語中意為「神靈之山」,在梵文中意為「溼婆的天堂」(溼婆為 印度 教主神),與 梅里雪山 、阿尼瑪卿山脈、 青海玉樹 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而我們所謂的 岡仁波齊 一般指 岡仁波齊 峰,它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及第二高峰。

在平均海拔4600米的 阿里 地區,極高峰不勝列舉,論高度,海拔6656米、高差2100米的 岡仁波齊 並未稱冠,其東邊的萬 寶山 ,傳說是釋迦牟尼腳踏過的山,西邊是度母山,南邊是智慧女神峰,北邊是護法神大山,但他卻素有「 阿里 之巔」的譽稱,更被 印度 教、藏傳佛教、本教以及古耆那教尊奉的神山及世界中心。

相傳雍仲本教發源於該山,有360位苯教神靈居住在此; 印度 教認為該山為溼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認為該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處;藏傳佛教則認為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佛經中最著名的 須彌山 指的便是它。所以,在以高峻凌厲著稱的極高山中, 岡仁波齊 為何會顯得殊為不同?

首先,從目視化的層面而言, 岡仁波齊 峰形似有著溫柔曲線的金字塔,即使身處大雪覆蓋的群峰中,也極易辨識,恬澹從容但不失王者風範。山的向陽面相對圓滑,終年積雪不化,白雪皚皚;而 山陰 面則如同斧劈刀斫,終年無雪,即使偶有白雪加身,太陽一出,便也隨即融化,與大自然常規剛好相反,十分神奇。從空中俯瞰,一條由冰川剝蝕而成的S形山脊分外奪目,薄如刀刃。

此外,南側山體那一道道水平紋理的岩層,仿如直通天庭的階梯,與中間那條縱向貫穿、深邃幽然的巨大溝槽恰巧構成了佛教的萬字紋,更是玄妙至極。據說在秋高氣爽時節,旭日或夕陽下的他更會漫射出柔軟神聖的紅光,頗為旖旎。

其次,從宗教文化的層面而言,千餘年前發生在 岡仁波齊 的歷史徹底改變了 西藏 ,乃至整個 中國 的宗教格局。前文在講 阿里 地區歷史的時候提到過,公元840年,朗達瑪滅佛的舉措引得吐蕃王朝大亂,從此陷入長達數百年的小邦混戰局面,藏傳佛教「前弘期」至此結束,曾經佛法昌盛的青藏高原隨之萬佛齊喑。

而此時,作為佛教發源地的 印度 宗教界,也同樣面臨內憂外患的困境。內部 印度 教的發展勢頭逐漸壓過佛教,外部伊斯蘭教的風頭更甚,使得 印度北部 許多古國相繼轉為清真之國,甚至在 中國新疆 境內的諸佛國也被伊斯蘭勢力攻滅,佛教受到來自內外南北各方的夾擊。

就在佛教面臨如此夾縫求生的不利情況下,地處 阿里 南隅一角的 岡仁波齊 反而成了佛教徒們的避難所。一支 崇信 佛教的吐蕃王室後裔來到 岡仁波齊 腳下的 普蘭 縣境內,建立了 西藏 歷史上著名的古格王國,隨後統治範圍逐步擴充套件到 阿里 全境。

古格王朝大力復興佛教,並請來 印度 佛學中心超戒寺的住持阿底峽尊者宣揚佛法,阿底峽尊者的到來讓衰敗的佛教開始在 岡仁波齊 周邊重興,更引得 西藏 、 印度 等地的僧侶紛至沓來,包括後來首開 岡仁波齊 轉山路線的郭倉哇· 貢布 多傑。古格王朝開啟了藏傳佛教後弘期的序幕,推動雪域高原進入長達千年的全民信佛時期,並延續至今。

為了鞏固在 岡仁波齊 取得的影響力,藏傳佛教不僅吸收了 印度 教的世界中心說法,將 岡仁波齊 視為佛教經典中的 須彌山 ,它還將本教中的「卍」字作為對 岡仁波齊 山體上溝槽的解讀。隨後,逐漸在 岡仁波齊 周邊穩腳根的藏傳佛教,與西康等其它邊緣地區儲存的佛教一道掀起了全藏範圍內的佛教復興運動。至此,藏傳佛教成了青藏高原上佔據絕對優勢的宗教,並向 尼泊爾 、、 蒙古 高原、 甘肅 、 雲南 等地傳播,佛陀之光重燃於邊緣地帶。

最後,從地理環境的層面而言, 岡仁波齊 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發育出了四條世界級大河,人們分別用馬、象、孔雀、獅這四種天國神物來為之命名,這些河流所孕育的文明和宗教沿河上溯,均以 岡仁波齊 為精神之源。

東面的馬泉河,是 西藏 的母親河—— 雅魯藏布江 的源頭;西面的象泉河,不僅孕育了象雄文明和古格王國,其下游還是 巴基斯坦 主要河流 印度 河的支流;南面的孔雀河,是 印度 恆河 的上游源頭之一;北面的 獅泉河 ,則是 印度 河的正源,為古代 印度 文明的誕生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地給養。如此燦若繁星的文明,最終都在 岡仁波齊 找到了起點,好像冥冥之中昭示了 岡仁波齊 「萬水之源」、世界中心的尊貴地位。

論及種種, 西藏 再沒有一座神山,能與 岡仁波齊 的歷史地位相提並論,「第一神山」、「世界中心」的讚譽當之無愧也!

當我站在路旁靜望著這座神山時,幾小時前遇到的那位朝聖者的身影倏地又浮現眼前。我沒辦法深切體會他這一路上的每一次俯身和起身要付出多少氣力,更沒辦法準確計量匆匆一瞥間他到底磕了幾個長頭、唸了幾句真言,但那種呼之欲出的、流淌在血液裡、鐫刻在脊骨上、融化在軀體中的虔誠信仰,卻早已叫我的四肢百骸都為之震撼與稱頌。

都說為這 岡仁波齊 峰轉山1圈,可以清洗今生的罪過;轉山12圈,可免受輪迴中的地獄之苦;轉山108圈便可在今生成佛。但懷揣著各自希望的信徒,也許不為覲見成佛,只為以血肉之軀去感受他的心跳和溫柔。信仰賦予一個人最重要的意義,大概便是如此吧——僅憑肉體凡心,便能定義幸福之所在。

去往瑪旁雍措標誌性觀景點的一路上,喜馬拉雅山脈綿亙天際,納木那尼峰更以其卓絕桀驁的身姿引得嘖嘖稱歎。而直到聖湖那抹湛藍真真切切地、毫不遮掩地衝擊進眼球時,我方才後知後覺道:「我是真的到了曾經魂牽夢縈的地方。」

位於崗仁波齊峰之南的瑪旁雍措在藏語中為「永恆不敗的碧玉之湖」之意,湖面海拔4587米,自古以來與 岡仁波齊 一道被藏傳佛教、本教、 印度 教崇奉為「世界中心」,信徒們認為,瑪旁雍措是佛主賜給人們的甘露,它能清除人肌膚上的汙穢、洗淨人心靈上的五毒。此外,它還是 中國 蓄水量第二、湖水透明度第一的 淡水 湖,是「 西藏 三大聖湖」中的聖湖之母,與因是 亞洲 四大河流的發源地而被冠以「世界江河之母」的稱譽。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描寫的「西天瑤池」指的便是瑪旁雍措。

據說瑪旁雍措圍繞有8座寺廟,東有直貢派的色瓦龍寺,東南有 薩迦 派的聶過寺,南有格魯派的楚古寺,西南有噶舉派的果足寺, 西北 是以五百羅漢修行的山洞為基礎建立的迦吉寺,西有齊悟寺,北有噶舉派的朗那寺, 東北 有格魯派的本日寺。

關於瑪旁雍措的傳說有很多, 西藏 早期的本教徒稱它為「瑪垂措」,傳說湖底聚集了眾多的珍寶,於是以龍王之名「瑪垂」命名。曲尼多吉所著《瑪旁雍措概說》中是這樣介紹湖的形成的:瑪旁雍措誕生之前,曾有一位 菩薩 心腸的國王木崩,在去往叢林的路上看到了人們生老病死的苦狀,便求教於其師:這些痛苦應屬賢明君子嗎?答道:應屬於所有芸芸眾生。國王便請教解除痛苦之法。答道:惟有佈施。於是國王令人修了許多房子並邀請了所有貧苦受難者為他們提供為期12年的溫飽。隨著燒飯的淘米水愈聚愈多,12年後便成就了一個湖泊。

而在 印度 經典中也曾有過這樣的記載:凡是身體觸到瑪那沙羅發爾(即瑪旁雍措)的土地,或在它的浪潮中沐浴過的人,將走進勃拉馬的天堂;凡是飲過它的水,則將升上溼婆的天宮裡,並解脫百次輪迴的罪孽。

雖然因立身之處與湖面的高度差並不大,使得無法覽盡聖湖全貌,但深藍如寶石的湖水依驚豔得讓人挪不開眼。一側是聖潔無比的 岡仁波齊 峰,一側是巍峨陡峭的納木那尼峰,其間經幡飛舞、草甸蔓延,便是不飲那聖湖水,也已感覺脫離了輪迴。

如果說俯瞰的瑪旁雍措是一塊嵌在神山腳下的耀眼寶石,高貴而韻味知足;那近觀的她則似一匹極富紋理性和色彩感的綢緞,靛青、湛藍、湖藍、淺藍、水藍依次暈染,和諧至極。更有成群的紅嘴鷗嬉戲其間,平添了絲絲縷縷的靈動氣息。

而位於瑪旁雍措西側人稱「鬼湖」的 拉昂 措,就又是另一番妙趣景緻。 拉昂 措,藏語意為「有毒的黑湖」,海拔4574米,雖然他與聖湖僅一堤之隔,但因其為鹹水湖,湖水不能飲用,且偌大的湖區內不見一人一畜,空曠得像獨站於世界邊緣,又好似孑立於洪荒之源,故而冠以「鬼湖」之名。

但其實聖湖和鬼湖本為一湖,只是由於億萬年的地質運動和氣候變遷,使得 大湖 面積萎縮,湖泊水位下降,中部地勢被抬高,形成一條狹長的山丘,最終導致 大湖 一分為二,演變成如今這種「正邪兩立」的風貌。可當地百姓認為,兩湖底部其實是相通,至今兩湖間還有一河相連,聖湖的水可以流到鬼湖中。

到了 拉昂 措,已時至傍晚,斜陽懸山頭,但天卻依舊透亮。儘管微波盪漾的湖面無法倒映出納木那尼峰的全貌,可仍叫人產生一種「行雲卻在行舟下,俯仰留連,疑是湖中別有天」的錯覺。而隨著日頭的逐漸墜落,西邊的湖面竟不知何時泛起了層層鱗浪,一時間分不清那閃閃爍爍的的究竟是夕陽餘輝還是從九天銀河灑落的細碎星辰。

就這樣,我在這無人打擾的湖邊或坐或立呆了許久,久到耳畔的晚風涼了,湖裡的星辰暗淡了,才依依不捨地鑽回車子裡。我想,許是老天想私藏這美而不俗、豔而不妖的 拉昂 措吧,否則怎麼忍心以「鬼湖」之名讓世人對其懼之厭之?

今天的目的地是位於 岡仁波齊 峰南面山腳下的塔爾欽(海拔4560米)。塔爾欽,藏語意為「大經旗」,這裡是轉山的起點和終點。儘管在村子裡無法看到神山全貌,但卻可以飽覽納木那尼峰的景緻。

儘管村子裡目前已經開始修路、興建各種旅店及配套設施,但基礎設施裝置還非常簡陋,半夜斷電、訊號不穩的情況再正常不過。可如若是奔著轉山而來,那這一切都無所謂了,精神的富足遠比肉體的享受更讓滿足和人刻骨銘心。

晚安,全世界。

【Tips】 岡仁波齊 轉山路線
正常情況下,轉 岡仁波齊 需要2天時間,其中一晚住在途徑的止熱寺,方便第二天看日出。同時儘量輕裝上陣,帶上必要的水、食物、保暖衣物即可。具體路線如下:
D1:塔爾欽—8km—曲古寺—15km—止熱寺(海拔5080米):累計徒步23km,海拔上升 500米,止熱寺住宿條件差且夜晚寒冷,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D2:止熱寺—5km—卓瑪拉山口(5650米)—5km—門曲—10km—祖楚寺—12km—塔爾欽:累計徒步32km,海拔上升500米,下降950米;因行程較長基本凌晨就要出發,沿途經過天葬臺,翻過山口後就一直坡度較陡的下坡路,之後基本以平路緩坡的大路為主;過了祖楚寺後再爬升幾個小山口,下山后平路抵達塔爾欽。

岡仁波齊神山

D6:蒼茫與孤傲中的不朽

【大致行程:塔爾欽— 札達 土林—古格王朝遺址— 札達 縣】

「在前面的路上,遇見更好的自己。」——《 岡仁波齊 》

為了彌補轉不了山的遺憾,前一天晚上我們幾人決定今天一早去看神山日出。隨便洗了把臉後,我就頂著厚重的黑眼圈往經幡廣場出發,這裡是近距離瞻仰 岡仁波齊 的最佳位置之一。

但5-6月, 阿里 地區的天氣十分陰晴不定,雲層也普遍較厚較低,因此並非欣賞神山聖湖日出的黃金時節,即便如我們一般掐著點來到神山腳下,也無緣一睹「 日照 金山 」的絕代風采,只能依靠長焦鏡頭艱難地捕捉山體一側那淺到轉瞬即逝的粉金色。

此時,位於神山對面的納木那尼峰則顯得「大度」許多,任由旭日為其雪白的嫁紗鍍上一層溫柔的暖橙色。而霧氣籠罩下的塔爾欽像極了半夢半醒的孩子,既貪戀於氤氳朦朧的美夢,又迫不及待地想在這煙火人間鬧騰一會兒。

原以為,當我實實在在、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地看到 岡仁波齊 時,即使不至於喜極而泣,也好歹會熱淚盈眶。可當我於晨曦微露、寒風裹身中靜佇於神山跟前時,心中油然而生的不是預料中的興奮難耐和慷慨激昂,而是一種難以言說的複雜滋味——一種讓人的心神歸於平靜、但血脈湧動的滋味,一種讓人深知自己渺小、卻毫不畏懼的滋味,一種讓人心甘情願五體投地、可不覺卑微的滋味。

也許就如《 岡仁波齊 》海報上所說:「我們都在朝聖的路上。」只是在這場近乎禪定的修行中,有人迷路了,有人走丟了,有人再也醒不來了。誰也不知道,腳下的路還有多遠,更不知道,下一個俯地起身後,自己會如何選擇,身邊的人安在否。前方沒有盡頭,腳步不曾停留,內心虔誠依舊。

直到天完全透亮、我們啟身往扎達土林出發後,我也沒有和 岡仁波齊 說一句告別的話,不是忘記,只是不願——不願因我的貪戀而打擾到聖潔、 平和 的他。不願用簡單的「再見」二字許下一個虛無的承諾,誰知道下一次再見會是什麼時候?不告別,是我對自己的欺騙和安慰,更是對 岡仁波齊 的留戀和不捨。

車子在新藏公路上飛馳著,原先還能瞧見點綠色,隨著逐漸向 札達 縣靠攏,周遭的色彩愈發單一,除卻枯黃,便是灰褐。但在這無邊的蒼茫之中,卻出現了許多令人意外的小驚喜——三三兩兩的藏原羚、靈動活潑的土撥鼠、單槍匹馬的騎行者、一望無際的連天路……

沿219國道在阿伊拉日居山脈間穿行,早起帶來的困頓因為車窗外毫無變化的景緻而愈加濃烈,直到海拔5166米的龍嘎拉達阪映入眼簾。龍嘎拉達板位於 西藏阿里 地區 札達 縣境內,以山體色彩斑斕著稱,又稱「五彩山」。許是這色彩惹得烏雲嫉妒吧,不僅擋住了陽光,還自私地將遠處的雪山藏於身後,令眼前這本可以更加絢爛的景色略顯暗淡。

瘋狂的山風在耳邊叫囂著,繞過山口那被吹得狂亂的經幡後,不覺一陣驚訝——在那五彩的山巒之間靜臥著一個晶瑩剔透的藍綠色湖泊。這個名曰龍嘎措瓊(亦稱珍珠措)的小湖像極了一塊鑲嵌在五色錦羅上的寶石,在曠野中姿意綻放著獨屬於它的驚豔。而在龍嘎措瓊邊上,則是一個只有在夏秋季節才會出現的淺綠色水窪,兩潭湖水彼此相伴、交相輝映、形如淚滴,故而被人形象地稱為「天使之淚」,這不禁為本就美得妖冶的龍嘎拉達阪增添了幾分柔情。

札達 ,意為「下游有草的地方」,位於 阿里 西南地區的象泉河流域,地處中印邊界中段,是全國人口最少的縣。龍嘎拉山口出發一個半小時後就是 札達 邊防站了,而過了檢查站再行駛半小時有餘,便是土林觀景臺。就這樣, 阿里 地區的一大奇觀—— 札達 土林,第一次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展現在了我們眼前。

札達 土林地貌在地質學上叫河湖相,成因於遠古時期的地質變遷。大約500萬前,象泉河流域還是一片方圓500公里的 大湖 ,後隨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進行,湖盆升高、流水乾涸、大地出露,形成 札達 盆地,在此過程中,湖泊以及周邊河流帶來的泥沙物質大量沉積在底部,形成厚達800米的沉積地層,加之百萬年的流水切割和風化剝蝕,最終雕琢打磨出眼前這千溝萬壑、瑰麗恢弘的 阿里 獨特地貌—— 札達 土林。

在 中國 廣袤的國土上分佈著 石林 、土林、冰 塔林 等各種特殊的自然景觀之「林」,但若以景色壯觀、氣勢龐大而論,似乎沒有一處能超過 札達 土林。這條長175千米、寬45千米、面積達2400平方千米的土質莽林,沿象泉河谷浩浩蕩蕩地鋪陳於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或簇擁向上直指蒼穹,或鱗次櫛比巍然而立;或整齊如林立羅漢,或巨集大似通話城堡,各色土柱、土塔、土牆不勝列舉,綿延無盡。

離開土林觀景臺後,海拔不斷降低,穿梭在形態萬千的土林之中,既感慨於岡底斯谷地風光之獨特,又驚歎於造物主鬼斧神工之精妙。這種蒼茫中夾帶著粗獷,恢弘中盪漾著大氣,獨樹一幟但不顯突兀,沉默寡言但不拒人千里的氣質,恐怕只有「世界屋脊的屋脊」 阿里 才孕育得出吧。

如果說扎達土林是 阿里 極具代表性的表徵之一,那麼,被土林層層包圍的古格王朝就是 阿里 獨一無二的精魂。

前面反覆提到過,古都王朝是吐蕃王室的後裔在 阿里 地區建立的地方政權,而古格王國遺址便是這個曾經盛極一時的王朝所在地。這座高原古城位於海拔3700米的 阿里札達 縣不讓區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四面峭壁懸崖,險峻非常,這裡曾是喜馬拉雅山區最繁華的王國,有著「東方 佛羅倫薩 」之美稱,其統治範圍最盛時北達今克什米爾境內的斯諾烏山、南對 印度 、西鄰拉達克、東抵岡底斯山麓。

在雄踞 西藏 之西的這700餘年中,古都王朝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它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更通過積極弘揚佛教使佛教在吐蕃王朝瓦解後重新找到了立足點,並由此逐漸達到全盛,在 西藏 歷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就在300多年前,這個擁有成熟文字型系、濃郁宗教氛圍、燦爛文化底蘊、十餘萬人口的王朝卻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於茫茫沙海,偌大的王朝僅留下恢弘的遺址孑立於蒼茫之中。最為神祕的是,對古都王朝為何憑空消失並無任何文字記載或口述資料,這導致在其消失後的幾個世紀裡,世人幾乎不知其存在。直到20世紀初,這個總面積達72萬平方米的遺址才逐漸被髮掘,經過考察隊的實地勘測,這裡保留有房屋遺蹟445間、窯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條、各類佛塔28座、防衛牆10道、洞葬1處等等,規模大於布達拉宮以外的任何宗堡建築。

儘管如今在古格王朝遺址附近,還住著十幾戶村民,但他們並非古格人後裔。所以,古格王朝的消亡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當年十萬之眾的古格人如何憑空消失?他們是否有後裔尚存世間?其後面臨外來勢力入侵的情況,為何古城的精美壁畫和文物得以倖存?

對於上述種種疑問,史書並沒有給出準確的答案,一切迷霧,如這漫漫黃沙一般,始終揮之不去。但皇城腳下萬人藏屍洞裡的森森白骨和無頭乾屍,卻似乎在無聲控訴這什麼。目前關於古格王朝消失的原因,有兩種比較盛行的說法。

一說古格王朝是1630年被與古格同宗的西部鄰族拉達克王僧格南傑所滅;另一說是1840年亡於 印度 道 格拉斯 王朝。但縱觀 西藏 歷史,古格王朝的覆滅與鄰國拉達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公元9世紀中下葉,朗達瑪的滅佛運動成為覆滅吐蕃王朝的最後一把火。在他死後,兩個兒子云丹和維鬆為爭奪王位自相殘殺,雲丹佔據 拉薩 後建立了 拉薩 王系,維鬆則被排擠到 山南 東部。公元930年,維鬆的孫子尼瑪袞走投無路,率領3名大臣和100名士兵,逃亡至藏西。他們從瑪旁雍措和 岡仁波齊 周邊開始,逐步向 普蘭 地區擴張,而後又用武力征服了其他地區,這片土地因此稱為「 阿里 」(意為領土),表示是吐蕃王室後裔尼瑪袞的領地。

尼瑪袞在世前,將自己的領地一分為三,三個兒子各轄一地: 長子 統治湖泊環繞的拉達克;次子統治雪山環繞的 普蘭 ;幼子統治岩石環繞的古格。所謂 阿里 三圍,就是把 阿里 地區分為拉達克、古格和 普蘭 三部分(如今的 阿里 三圍,指的是 日土 、 札達 和 普蘭 )。如此,尼瑪袞的後裔在 阿里 地區形成了三支王系:拉達克王系、 普蘭 王系和古格王系。其中又以尼瑪袞的小兒子德祖袞建立的古格王朝最為強盛。

到了17世紀初,受 葡萄牙 傳教士傳播天主教等影響,一場爭奪國王信仰的鬥爭在佛教僧侶集團和天主教勢力之間激烈展開,古格國王與其胞弟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與此同時,和古格同宗的鄰族拉達克王趁著古格內部的混亂聯合古格王弟弟,伺機對古格王朝宣戰,以報復古格王對他家族榮譽的侮辱(據說因為古格王曾經拒絕了與其妹妹的婚事)。

由於古格王宮建在山頂,易守難攻,控制了山下區域的拉達克軍隊就迫使百姓為之修建 石樓 ,長時間的據守不出使得古格王室彈盡糧絕,雙方僵持數月後,古格國王因不忍百姓受到拉達克人的欺壓,故而投降,最後古格王國和整個王室都被俘虜,押回拉達克首府 列城 囚禁(另一說法是國王當場跳崖身亡),古格王朝從此覆滅, 阿里 地區被納入到拉達克王國的統治之下。

直到五世時期,清廷派兵進入 西藏 ,並於1683年打敗了拉達克軍隊,才得以收回這片被佔領了半個世紀的領土。但遺憾的,城堡內幾座佛教寺廟裡的壁畫及佛像,在WG期間被大肆破壞。直至近三四十年,古格王朝遺址才真正引起國家層面的保護和重視。

但從目前有限的記載和考察的結果上看,300年前那場戰爭造成的屠殺和掠奪並不足以毀滅古格文明,也不能解釋為何它會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不見。近些年來,有科學家提出,環境惡化(尤其是沙漠化可)可能是古格王朝消失的主要原因。但私以為,「可能」二字非但沒能讓人有撥開雲霧見青天的釋懷感,反倒更為其添了幾分神祕感。

雖然扎達土林是完全開放式的景點,不用門票,但古格王朝遺址需要(65元/人)。我們到的時候已經下午五點多了,剛好碰到了一幫同樣自駕的小夥伴,於是八九個人一起請了個導遊小姐姐幫忙講解裡面的四個寺廟(10人以下100元/場)。事實證明,除非你對古格王朝這段歷史爛熟於心,否則最好請專人講解遊覽,要不然無法深切感受到其魅力之所在。

遠眺之,混黃的城堡與周遭的土林渾然天成,像是從中長出來一樣。王宮、窯洞、佛塔、碉樓、廟宇自下而上,依山迭砌。這座龐大的古建築群大體分為三層,山崖之巔孑立著的是王宮,山腰及山腳那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窯洞則分別是僧人和百姓的住所。從山腳到王宮只有一條人工開鑿的暗道,幾乎無遮無攔,懸崖即在一步之遙外。這種建制也是當時拉達克軍隊久攻不下古格的一大原因。

在古格王朝遺址建築群中,六座佛教建築不容忽視,分別是山頂上突兀而出的壇城殿、山坡上兩相輝映的紅殿和白殿、高低錯落的大威德殿和度母殿以及山坡 西北 側高聳的佛塔。而從山腳的入口沿著小徑往上,首先經過的便是有500多年曆史的度母殿。度母殿內的壁畫採用天然的礦物原料繪製而成,屬典型的克什藏風格,也是壁畫被破壞得最嚴重的一座。

論及規模,4間古殿中以白殿為最,內有一幅吐蕃歷代贊普和古格國王世系的壁畫,非常珍貴。面積次之的為紅廟,廟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1038年 阿里 王意希沃迎請古 印度 佛學大師阿底峽的壁畫,畫中一隊舞女翩翩起舞,旁邊有人擊鼓吹號,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大威德是藏傳佛教中最重要的護法神之一,大威德殿原來主供的就是這位護法神,遺憾的是內部的塑像已全部被毀,成為一座空殿。

山頂臺地是古格王國的王宮建築所在地,平面形似不太規整的「S」,四周全是懸崖峭壁,險不可攀。而過了寺廟區,我們便沿著那唯一一條侷促且坎坷的小道繼續前進。看似不長的一段路,卻因七拐八拐的形制而叫人略感吃力,尤以最後那段修建於洞穴中的上坡路最為辛苦。但當跨出小道盡頭的那扇小門,直面這神奇又神祕的殘垣、俯瞰那蒼茫又遼闊的遺址全貌時,覺得一切都值了。

山頂區四周的崖邊環繞著一圈夯土或土坯砌築的防衛牆,南端是只剩下四壁的集會殿,即便是王宮(夏宮)也無法避免被掀頂的事實,現在的屋頂是1997年維修加蓋的。山頂上唯一儲存有屋頂的建築就是坐落在中央的壇城殿了。雖然它的面積很小,但內部結構巧妙、裝修考究,壁畫和天花板彩繪藝術更是整座建築群中的一顆明珠。

僅現今殘存的宮牆斷垣就已叫人驚歎,那極盛時代的它又究竟會是怎樣一派繁華?古格王朝輝煌的歷史如同偶然飄至顱頂的一片浮雲,漸行漸遠,神祕莫測。如今,風靜雪息,廢墟以其獨特的悲愴和蒼茫,在輕喚喜馬拉雅雪幕下那段曾經奪目至極的絢爛。這一切,會一直成謎嗎?興許,只有這蒼茫與孤傲的土地,才能回答吧。

其實古格王朝遺址是最適合看日落的地方,可鑑于山下有小夥伴在等著,且日落時間在九點以後,這意味著我至少還要在這無人的廢墟中再等2小時,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可也許老天垂憐吧,在吃過晚飯回到酒店後,無意間拉開窗戶,竟看到了窗外一片熱烈的日暮景色——

此時,藏地特有的湛藍與皓白都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子濃烈的緋紅,且大有將這天地都燒透的意思。而面對身後的這團「熊熊烈火」, 札達 土林顯得愈發蒼涼與孤寂。

一切都在燃燒,一切終成灰燼;一切都在吶喊,一切終將被暗夜吞噬。唯有那矗立了千千萬萬年的土林,唯有那散發著重重迷霧的王朝,在堅守最後一絲不朽,它們始終沉默,也只能沉默。

晚安,全世界。

扎達土林

D7:請允許我為你下場雪

【大致行程: 札達 縣—託林寺(沒開)—皮央石窟群—那木如— 獅泉河 】

「我們是夏天的愛人,冬天只是一個童話。」——顧城

在 札達 的這一晚,大概是這麼些天下來睡得最踏實的一晚了,並非住宿條件有多優渥,而是這裡的海拔相對較低,加之累積了太久的睏意徹底爆發,難得一覺到天亮,醒來更覺神清氣爽。可此時 札達 的「臉色」,看上去卻像熬了個通宵一樣,陰沉蕭瑟得不忍直視。

今天的第一站原本是距離酒店僅5分鐘車程的託林寺,可出於疫情防控的需求,寺院當時並未對外開放,我也只能望門興嘆了。但是,本著「攻略要詳細,內容要豐富」的碼字宗旨,霸霸還是要說下與託林寺相關的知識點。

託林寺坐落於 阿里 地區 札達 縣城 西北 的象泉河畔,由古格王國國王益西沃和佛經翻譯大師仁青桑布仿照前藏的桑耶寺設計建造於公元996年,作為古格高僧及仁欽桑布譯經授徒的場所,是古格王國在 阿里 地區建造的第一座佛寺,也是藏傳佛教後弘期的代表性寺廟(前弘期的標誌是桑耶寺—— 西藏 第一座正規佛寺),更是 印度 、 尼泊爾 和拉達克建築和佛像風格的集大成者。

前文多次提到過,由德祖袞建立的古格王朝 崇信 佛教,並致力於推動佛教復興。但朗達瑪滅佛後的近百年間,藏傳佛教在 西藏 受到嚴重打擊,藏地的佛法經教、論理口訣等儀軌的傳承幾乎完全中斷,且派別林立,十分混亂,加之古格屬地本就深受象雄本教文化的影響,因而在剛開始復興佛教時,頗受阻撓。

為了促進佛教復甦並整肅教規,德祖袞之子鬆埃開始著手託林寺的建設。相傳他以一根飛翔的甘指確定了建寺的位置,因而寺廟取名為託林,也就是「在高空中飛翔、盤旋」之意,所以託林寺又被人稱為「飛翔寺」或「懸空寺」。由於篤信佛法,鬆埃將王位傳給弟弟後自己就出家了,取法名為益西沃。

除了建託林寺、支援譯經,益西沃晚年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從 印度 迎請阿底峽尊者來古格弘法。在古格的這三年,阿底峽尊者主要住在託林寺,當時這裡學者如雲、門庭若市,一度成為 西藏 的佛法中心。除了講經和翻譯經典外,阿底峽尊者還寫了一部名曰《菩提道燈論》的著作,在 西藏 佛教歷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札達 縣城很小,而託林寺就佔了三分之一。整個寺廟依照佛教的世界觀「壇城」(或稱曼陀羅)的佈局而修建,包括殿堂、僧舍和 塔林 三部分。完好時的託林寺由迦薩殿、白殿(尼姑殿)、十八羅漢殿、 彌勒 佛殿、護法神殿阿底峽殿、仁欽桑布譯師殿以及眾多僧舍、佛 塔林 構成,規模巨集大,而今已很難從遺存的斷牆殘塔窺見當初的規模格局。但簡陋的外表下有著整個藏地絕無僅有的曠世瑰寶——壁畫,其中最瑰麗部分儲存在祖拉康(集會殿)和拉康嘎波(白殿)之中。

寺院西側有兩條沿河谷平壩排開的塔牆,由108座小塔組成,傳說每座塔中都放著仁欽桑布的一顆念珠;寺院周邊則散佈著83座大佛塔,現在最為顯眼的當屬廣場東邊的天降塔。因處於土林的峽谷中,寺院紅牆與混黃土林相映生輝,據說在土林的小道上時常能見著手搖動經筒的信徒。

此外,託林寺藏有「三寶」,分別是麋鹿角(據說是阿底峽從 印度 帶來的,也有說是當年佛祖講經地的一隻麋鹿角)、象牙質五佛冠(象徵著五智如來的寶冠,據說是託林寺第一任堪布戴用而流傳後世,該寺每任堪布在佛事活動中都戴此冠)、黑色大鏇石(上面凹進一個清晰的腳步印,深入石內寸許,掌紋很清晰,據說這是阿底峽尊者留下的)。

【Tips 1】什麼是「曼陀羅」?

在藏傳佛教中,曼陀羅意譯壇場、壇城、輪圓具足,是密教傳統的修持能量的中心,是各個宗教為了描述或代表其宗教的宇宙模型,用以表達宇宙真實 永珍 森列、融通內攝的禪圓。作為表達佛世界精華的地方,修行者可以通過將自己、眾生和外在環境的普通形象想像為曼陀羅的聖潔形象來萃取生命的精華。壇城的一切在本質上都是大樂與空行的智慧。密乘行者以壇城作為冥思的物件,進而將自己之身觀為壇城,本尊安住自心蓮座上,即身為本尊觀,片刻不離,日久功深而身語意與本尊無二,達即身成佛之最高境界。

早期的曼陀羅是古代 印度 密教行者修法時防止魔眾侵入,在修法場地修築起一個圓形或者方形的土壇,在土壇上修法,邀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親臨作證,並在土壇上繪出他們的影象,由此構成了後世壇城的基本框架,演變出多種形式和類別的曼陀羅。壇城作為象徵宇宙世界結構的本源,是變化多樣的本尊神及眷屬眾神聚居處的模型縮影。

而在藏傳佛教藝術中,曼陀羅蹤影亦是隨處可見,尤其是在唐卡中,其特色是中心有一個明顯的主體,圖形與花紋向外發散呈對稱狀,看起來繁複,但卻十分有秩序,就像是宇宙的執行一般。

【Tips 2】何為三世諸佛?

三世諸佛乃統稱全宇宙中之諸佛。即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之眾多諸佛,又作一切諸佛、十方佛、三世佛。大乘佛教認為,宇宙有三劫(劫就是佛教的時空觀念),具體而言之,分別為過去之莊嚴劫、現在之賢劫、未來之星宿劫,每一個劫中都有一千佛出現,亦即三世有三千佛出現。

三世佛又可分為橫三世佛和豎三世佛(又稱三時佛)。前者更多強調的是空間概念,後者則從時間上體現佛的傳承關係,表示佛法永存,世代不息,「豎三世」的「世」指因果輪迴遷流不斷的個體一生中存在的時間。「豎三世」和「橫三世」共同構成了佛教的核心體系,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教派。

1. 橫三世佛
1)西方過去佛:即阿彌陀佛(燃燈古佛)主管的西方佛國極樂世界,有兩位脅侍,左右分別為「大悲」觀世音 菩薩 和「大勇」大勢至 菩薩 ,此三者合稱「西方三聖」或「阿彌陀三尊」。
2)中央現在佛:即佛陀(釋迦牟尼)主管的中央娑婆世界,有兩位脅侍,左右分別為「大智」文殊 菩薩 和「大行」普賢 菩薩 ,此三者合稱「釋家三尊」 。
3)東方未來佛:即藥師佛主管的東方淨琉璃世界,有兩位脅侍,左右分別為 日光 普照 菩薩 和月光普照 菩薩 ,此三者合稱「東方三聖」或「藥師三尊」 。

2. 豎三世佛
1)過去佛:是一個統稱,有時單指阿彌陀佛,即燃燈古佛。佛經說他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亦說釋迦未成佛時,燃燈佛曾為他「授記」,預言將來成佛的事。
2)現在佛:佛陀,即釋迦牟尼佛。
3)未來佛: 彌勒 佛。佛經講他將繼承釋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來佛。

根據大乘佛教的說法,人人可以成佛,佛的主要任務是度化眾生超越輪迴成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派觀世音 菩薩 前來協助釋伽牟尼普度眾生,當眾生成佛後,釋伽牟尼將涅盤迴歸西方。但因為十八層地獄下尚有永世不得超生的惡鬼,這個世界尚未成為淨琉璃世界,因而未來佛不來接收。而身處地獄的「大願」地藏王 菩薩 則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直至所有生靈往生西方,這個世界成為沒有任何生靈的淨琉璃世界,否則他將永不離地獄。

所以三世佛和四大 菩薩 (觀世音 菩薩 、文殊 菩薩 、普賢 菩薩 和地藏王 菩薩 )是大乘佛教,尤其是漢地佛教的主要崇拜物件,亦是 中國 廟宇中的主要神像。

從 札達 縣去皮央石窟群遺址,要走1小時多的 盤山 公路,本就沉悶的天氣隨著海拔的上升,愈發呈現出一派「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壓迫感十足。而原來沉寂的土林,在這鋪天蓋地的黑雲之欺壓下,雄渾得更顯蒼涼與無邊無際。不多時,那囂張無比的烏雲便攜風帶雨壓到了我們頭上,大有吞噬一切的駭人氣焰。很快,這場毫無徵兆的「夏雪」愈演愈烈,從「撒鹽空中差可擬」一直到「未若柳絮因風起」,最終在皮央石窟群遺址那裡達到巔峰。

東嘎—皮央石窟群是 西藏 高原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一處佛教石窟遺址,也是國內年代最晚的一處大規模石窟遺存,素有「 中國 第二 敦煌 」的美稱。洞內壁畫栩栩如生,造型優美,題材主要為佛教典故、密教曼陀羅、佛祖 菩薩 像等。其中數量可觀的曼荼羅圖形常常繪製於石窟中心部位,為東嘎皮央壁畫最精華所在。

東嘎石窟群散佈在東嘎村北面斷崖上,路上能看到山體上密密麻麻的150餘座洞窟,延綿2千米,儼如蜂巢。其中繪有精美壁畫的3個窟洞,集中在東面一片呈「U」字形的山崖上。而位於東嘎石窟群以北的皮央石窟群,是一處由寺院,城堡,石窟和 塔林 組成的大型遺址,山上散佈約900個洞窟,總規模比東嘎還要大。

各類文獻對東嘎-皮央石窟的記載極少,因此它的具體修建年代暫無法確定,不過大致推算皮央寺始建於公元十世紀,為當時仁欽桑波所建古格八大佛寺之一,七十年後又有過一次規模較大的改建,曾是古格王朝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說實話,大雪中的石窟群,像蒙上了一層灰色模板,叫人看得並不十分真切。加之周邊環境太過雜亂蕭瑟,竟然讓人產生不了面對 敦煌 莫高窟時的那種崇敬與膜拜感。山坡頂部那隻剩下斷壁殘垣的建築,因這場肆無忌憚的風雪而更顯悲涼,似在靜訴,更似在悲泣。

離開皮央石窟群往那木如的這一路,盡雨雪消停,但天氣陰沉依舊。不過,雪似乎天生就有一種魔力,就是不管下在哪兒,最終都能讓人歡喜與留戀起來。尤其是在天地蒼茫的 阿里 地區,這種魔力更甚。

我們原本的計劃是從皮央石窟離開後不走回頭路,直接翻越幾個山頭、經那木如邊防檢查站直接去往 獅泉河 ,但也許是老天想讓我們多欣賞下自己的「冰雪傑作」吧,到了那不如檢查站,被告知因大雪封山而無法放行,無奈只能往回走,重新回到 札達 縣再上G219去 獅泉河 。如此一來,生生浪費了兩個多小時,午飯變晚飯,司機師傅為此罵罵咧咧了一路。

從 札達 縣城到 獅泉河 這一路,叫人領略了 阿里 地區的天氣「翻臉比翻書還快」的特點。前一秒還是藍天白雲、陽光普照,下一秒就是陰雲密佈、山雨欲來;前一秒還是白雪紛飛、一片靜謐,下一秒就是狂風四起、濃霧鎖山……實屬任性也。

獅泉河 鎮地處 噶爾 縣境北部、 獅泉河 盆地北部偏東的紅柳灘上,是 阿里 地區行政公署和 噶爾 縣政府駐地鎮, 獅泉河 繞鎮而流,整個城鎮以環島為中心,有四條馬路向外延伸,其中北面是通向 日土 縣及 新疆 方向的新藏公路。

儘管小鎮面積並不大,但在 阿里 高原空曠的荒野戈壁上卻算得上繁華,在這裡可以買到各類物資,又因小鎮位於 阿里 高原的西部,其東部就是高原無人區(羌塘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因此成為 阿里 北線的必經站和重要補給點。

乍一走在鎮中心那不算寬闊的商業街,看到人來人往、汽車穿行的「現代化盛況」,竟讓我有種「走出貧窮,邁向小康」的莫名歡喜和感動——嗯,可樂炸雞真好吃,車水馬龍真好看,連紅綠燈都順眼了不少。

晚安,全世界。

皮央石窟遺址

D8:尋我於天地空白處

【大致行程: 獅泉河 —班公措—瑪嘎爾草場— 獅泉河 】

「生命本身即是一種節奏。它是在一切萬有心中的一個波動、一個震動、一個脈動。」——《與神對話》

今天的行程其實很輕鬆,從 獅泉河 鎮沿著新藏公路直達120多公里外的 日土 縣,去看位於中印邊界的班公措,而後再返回 獅泉河 鎮。

從 獅泉河 出來後經過的第一個山口,就是海拔5191米的拉梅拉達阪,翻過這個埡口算是正式進入 日土 縣境內了。 日土 ,藏語意為「槍叉支架狀山下」,屬高原湖盆區,南北高,中間低。喀喇崑崙崇山峻嶺和岡底斯山支脈橫穿全境,全縣平均海拔在4500米左右,最高海拔達6800米。由於這裡氣候乾旱,流水作用弱,因此較為完整地儲存了高原面貌。

個把小時下坡路後,原先周遭的荒原景緻逐漸被溼地景觀所代替,尤其是途徑一個邊防檢查站(sorry我忘記名字了)時,路兩側的雪山、草甸、野鴨、牛馬或倒影在微波盪漾的湖水中,或印刻在平滑如鏡的水窪裡,風不動,雲不動,我的腳步更不想動,竟心生「慢點檢查吧,好讓我在這裡多呆會兒」的念想。

在去往班公措的路上,會在 日土 縣境內的日木棟、魯日朗卡、阿壟溝、康巴熱久等地,尤其是新藏公路一帶,看到很多刻在岩石上的古老壁畫,這便在 西藏 極具代表性的 日土 巖畫。藏族人把信仰溶進了廣袤高原的山山水水,這些巖畫是用銳器在巖壁上刻鑿而成,線條古樸,造型生動,色調簡約而鮮明,記錄了象雄古老民族的經濟生活、社會活動和宗教信仰。但可惜的是,不知是否還在為昨天多走了200多公里而生氣,司機師傅並未給我們下車的機會,而是直奔今日的目的地班公措。

班公措,藏語為「錯木昂拉紅波」,意思是「長脖子天鵝」,在 印度 語中意為「一塊小草地」之意,湖面海拔為4241米。這個曾位列CNN「全球自然奇蹟Top50」榜單第9位的湖泊,是 中國 最長的湖泊,也是 中國 與印控克什米爾的界湖,總面積達604平方千米,其中413平方千米在 中國 境內,剩下的191平方千米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

作為一個構造型湖泊,班公措總體呈東西狹長走向,兩端水面開闊,中部為河道型水體;該湖最奇特之處在於它是一個由東向西水中含鹽量不斷增加的湖泊,即在我國境內的東部湖泊為 淡水 湖,中部為半鹹水湖,西部則為鹹水湖。這是因為東西延伸的狹長走勢使得湖中各處補給水量不同,進而鹹淡各異。

班公措北側是 西北 -東南走向的世界第二高山脈喀喇 崑崙山 脈,南側被同樣 西北 -東南走向的「世界之軸」岡底斯山脈的餘脈所環峙,這使其雖然身處乾燥的藏北高原,但周邊卻是一派水草豐美、牛羊成群的生動景象。

據說整個湖區有十多個大小不等的島嶼,其中包括世界 上海 拔最高的鳥島,島上多為遷徙的候鳥,數量最多時可過萬,它們冬季從班公措鳥島飛往 南亞 大陸避寒,次年5-9月又飛臨至此棲息。從岸邊乘船遊覽至鳥島大約30至40分鐘(100元/人),但由於當天湖邊風太大了,遊船不開往鳥島,因而我們也放棄了乘船打算,只在不太寬闊的湖岸上略略逗留。

其實在來到班公措之前,我們已經看了大大小小不同藍調的湖泊,但似乎沒有一個湖泊能藍得如班公湖這般不管不顧。且與藏區其他湖泊相比,班公措雖無宗教意義上的神聖與神祕,但只它那色塊漸漸推進、絲帶徐徐寬廣的幽藍模樣,已足以叫人貪戀與驚豔。而那些或於天空盤旋、或在水中休憩的紅嘴鷗,則又為他增添了幾分難得的生氣。

【Tips】班公措岸邊有一個度假村,應該可以提供臨湖木屋住宿,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聯絡下哦。

其實在快到班公措的時候,我們便被公路旁的一片草原溼地所吸引,因此回程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停車盡情撒歡。這個與班公措接壤的溼地叫作瑪嘎爾草場,平均海拔4260米,是 阿里 地區著名的草原溼地。因新藏公路從中穿越而過,使其成為去往班公措的必經之地,但近年來隨著班公措水位上漲,部分瑪嘎爾草場被湖水淹沒。

個人覺得,相較於名聲赫赫的班公措,「養在深山人未識」的瑪嘎爾草場,在景觀層次性及驚豔度上,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洗的天空、綿延的群峰、豐茂的草場、澄澈的湖水、賓士的駿馬、飲水的牛羊、嬉戲的野鴨、翱翔的水鳥……這幅絕美的藏區山水畫,叫人一輩子都不忍、不捨、不會遺忘。那一刻,我甚至覺得,所謂世外 桃源 ,大抵也不過如此吧。

關於「期待」,有人說它是所有心痛的根源,心不動則不痛;有人說它是「一種半清醒半瘋狂的燃燒,使焦灼的靈魂幻覺自己生活在未來」;也有人說它是驅散迷霧、照亮前方路的萬丈光芒。但其實,「期待」這件事本身並無好壞苦樂之分,由「期待」帶來的情緒亦無絕對性。

「千里尋覓空期盼」不見得一定叫人難受,也可能是徹底釋懷;「跨越山海得相見」亦不見得令人慰藉,也可能是敗興而歸。一切的情感波動,實則皆源自你我那顆沉浮不定的人心在某一剎那產生的感覺。但矛盾的是,有時這種飄忽的、一剎那的「感覺」十分美好,有時卻最不值得相信,反倒是隨之產生的「感受」更值得被銘記。

晚安,全世界。

班公措

D9:在半睡半醒中,寄一片曠野的蒼茫給你

【大致行程: 獅泉河 — 革吉縣 —雄巴鄉—亞熱鄉一仁多鄉】

「如今,找熱鬧的地方容易,尋清淨的地方難;找繁華的地方容易,尋拙樸的地方難。」——賈平凹

獅泉河 算是整個 阿里 大環線的轉折點吧,這之前的行程,即從 拉薩 一路向西,經由 日喀則 在喜馬拉雅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穿行,最終到達 獅泉河 ,算是 阿里 南線;而這之後的行程,即從 獅泉河 所在的藏北高原一路向東穿過羌塘無人區,沿岡底斯山脈、 崑崙山 脈、念青 唐古拉山 脈回到 拉薩 ,才算是真正的 阿里 大北線。在這段路上,目之所及,除卻廣袤無垠的曠野和荒原,便是數不勝數的野生的動物和冰川湖泊,這才是 西藏 最原始的樣子。

既然談到了羌塘,先和大家嘮下相關概念。羌塘,在藏語中意為「北方的高地」,是羌塘高原的簡稱,亦是藏北高原的藏語稱呼,它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歐亞大陸的最高階,這裡不僅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也是植有累累文化碩果的沃土。

廣義上的「羌塘」,即指羌塘高原,包含岡底斯山、念青 唐古拉山 脈以北, 崑崙山 、 可可西里 山脈以南的遼闊區域,總面積59.7萬平方公里,佔青藏高原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位於北緯32°的301省道從這片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區域橫穿而過,公路以北約100公里,即 崑崙山 南坡、羌塘高原 西北 部,坐落著 中國 最大、世界第二大(僅次於格陵蘭國家公園)的自然保護區——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狹義上的「羌塘」,指的就是這片總面積達29.8萬平方公里的保護區,包括 阿里 和 那曲 的部分地區。因此地常年大風, 日照 極強,寒冷又幹燥,人跡罕至,故而又被稱為「羌塘無人區」。

這裡地勢 西北 高,東南低,低山緩丘與湖盆寬谷互相間隔;寒凍風化與凍融活動等形成的冰緣地貌十分普遍,凍土面積非常遼闊,是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帶多年凍土發育最好的地區,也是高原形態最典型的區域。

【Tips】 中國 四大無人區

1. 阿爾金 無人區:位於 阿爾金 山南 部東 崑崙山 北部,西起 若羌 和 且末 兩縣分界線, 東至新疆 與 青海 兩省交界處,北到 阿爾金 山南 部的祁 曼塔 格,南為 新疆 與 西藏 分界的東 崑崙山 脈,總面積為4.494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一個高山自然保護區,同時也被人們稱為「生命禁區」、「 亞洲 乾旱中心」。

2. 可可西里 無人區:位於青藏高原中部、 青海 省西南部的 玉樹 藏族自治州境內,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其範圍為 崑崙山 脈以南, 烏蘭 烏拉山以北,東起青藏公路,西迄省界,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是最為我們所熟知的一個無人區。

3. 羅布泊 無人區:位於 新疆塔裡 木盆地東邊,「 羅布泊 」在 蒙古 語中有著「多水彙集的湖」之意,曾是 中國 第二大的鹹水湖,後因氣候變遷和人為破壞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慢慢乾涸成寸草不生的無人區。其中 羅布泊 沙漠大峽谷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唯一的沙漠大峽谷,堪稱「沙漠中的世界奇觀」。

4.羌塘無人區:位於 崑崙山 南坡的羌塘高原 西北 部,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地形複雜,地貌奇特,方圓百里荒無人煙,總面積29.8萬平方公里,是 可可西里 無人區大的6倍有餘。

我們的計劃是沿著G317自 西北 向東南橫穿 革吉縣 (途徑雄巴鄉和亞熱鄉),最後到達 仲巴 縣仁多鄉。其中 獅泉河 到亞熱鄉這280公里的柏油路比較好走,但從亞熱鄉到仁多鄉這120公里的路,基本都是砂石路或土路,顛簸到像在坐搖搖車。

革吉,藏語意為「美麗富饒的土地」,縣境地處羌塘高原 大湖 盆區、 獅泉河 源頭,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儘管今天只是在廣義上的「羌塘」,即羌塘高原上穿行,並未進入真正的羌塘無人區,但目之所及處那鋪天蓋地的蒼茫感和曠野感,已叫人知足。

在還未進入 革吉縣 之前,儘管眼前景緻的色調已逐漸往暖黃的色調偏移,但多多少少還有些綠色元素,牛馬羊群也不在少數,土撥鼠的家尚能安在綠草中,甚至還出現了令人驚喜的一塊溼地。

一條不知發源於何處的溪流如素淨綢緞般蜿蜒在黃綠交織的草地間,藍天白雲以靈動倒影裝飾它,當空豔陽以細碎光輝點綴它,連綿群山以巍然身姿守護它,這究竟是無名溪流的幸運,還是萬里曠野的幸運?

從 獅泉河 鎮出發行駛了2.5小時後,就是 革吉縣 檢查站了,這裡的邊防檢查較之前幾地要嚴格些。革吉雖為縣,但縣城卻小到一眼望盡。不過,這裡的藏族風情倒是比之前去的那些鄉鎮都濃郁,僅從滿街身著傳統藏服的行人中便可探視出一二。

在 革吉縣 城簡單用過午餐後,我們就繼續沿著317國道往雄巴鄉方向出發。隨著車子逐漸靠東前進,車窗外不斷倒退的景色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綠色幾不可見,灰黃愈演愈烈;藏羊群再難尋得,藏野驢成群結隊。尤其是到了雄巴鄉之後,眼前沒了溫柔潺潺的溪流,卻多了或虎視眈眈、血腥分食,或凌空盤旋、尋找獵物的禿鷲,屬於藏北高原的獨特氣息呼之欲出。

【Tips】雄巴鄉:屬 革吉縣 轄鄉,處在 獅泉河 鎮至改則公路上,海拔4600米。雄巴鄉有執熱寺、象魯康寺、加吾魯康寺三座寺廟,是 革吉縣 寺廟最多的一個鄉,每逢藏曆十月,各寺院均舉行瑪尼法會。

經革吉,越雄巴,在距離亞熱鄉還有十公里不到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進入藏北高原後的第一個湖泊——錯吶措。錯吶措,藏語意為「黑湖」,亦稱「措那」、「茶裡措」等,湖面海拔4796米,面積51.7平方公里。錯吶措附近雪山林立,山脈縱橫,一派「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的景色,但湖濱地勢卻平坦開闊,且常有野犛牛、藏野驢、藏羚羊等野生動物出沒。湖的東面有公路通過,因此它也成為 阿里 北線上的必經之地。

不過說實話,不管是與之前在 阿里 南線上看到的幾 大湖 泊相比,還是與接下來即將前往的北線眾湖泊相較,錯吶措似乎都顯得太過於平平無奇,非要找一個亮點,大概就是它的湖水並非清一色的湛藍,而是夾雜著奶色的水藍。

亞熱鄉, 革吉縣 轄鄉,位於 革吉縣 東南部, 岡仁波齊 峰東側,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成為野生動物的天然樂園,數量最多的是野犛牛和藏羚羊。令人意外的是,這個面積不大的高原鄉,有一所特別好的小學,據說是周邊鄉鎮主要的教育場所。剛駛出穿過亞熱鄉的那條柏油路,迎面而來的就是砂石路了,這之後3小時不間斷的顛簸,著實叫人「震」……撼。

也不知道自己的討好點和滿足點長在哪裡,對於戈壁、荒原這種看似千篇一律的「荒涼景色」,我都會忍不住多看幾眼。以至於剛出亞熱鄉沒多久,我就趁著司機停車休息的空檔,在這茫茫無人區開始可勁兒地撒歡,跑跳轉圈不帶喘氣的。就連之後坐上車裡,和草原上的馬兒賽跑,都讓我迷之興奮,怪人也。

坐了3小時的「搖搖車」後,我們終於在日落前到了位於 日喀則仲巴 縣北部的仁多鄉。細細想來,這一天中我們居然只見到了一個牧 民和 兩輛自駕車,可見人跡之罕至。

從南線往西時,我們曾途徑 仲巴 縣,現在繞了個大圈,從北線往東走,怎麼又會經過 仲巴 縣?沒辦法,誰叫這裡是地廣人稀的 西藏 呢,一個縣就可以這麼大。仁多鄉境內地形復 雜多 樣,既有岡底斯山的群峰林立,又有 雅江 源的雄偉壯觀,更有南北兩區的豐盛草原。

此外,這個只有一條馬路的迷你鄉村的藏族風情,相較於 革吉縣 城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地藏民基本聽不懂普通話,基礎設施也十分落後。換言之,今晚的食宿問題必定又要在反覆自我洗腦中解決:「將就將就就過去了。」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村裡居然有藏著一個寶藏超市,裡面的商品應有盡有。於是乎,在司機師傅的鼓動下,我們東拼西湊借了炊具,整了頓味道居然不錯的紅油火鍋。現在想來,一群人圍著藏民家那以羊糞作為燃料的暖爐,等著火鍋燒開的場景,仍覺得十分奇妙且「有味道」……

在羌塘,我們面對的是茫茫荒原,可心靈卻異常富足清明。在半睡半醒中,寄一片曠野的蒼茫給你,只願回到那車水馬龍的鬧市後,心靈不要再幹涸回無邊荒原。

晚安,全世界。

革吉縣

D10:做個不動聲色的大小孩

【大致行程:仁多鄉—仁青休布措—扎布耶茶卡—達瓦措— 措勤 縣】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想擦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顧城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耶。」
「所以,關我們什麼事?」
「也對,我們只配過重陽節。」
「……那五四青年節還是可以再過十幾年的。」

在一大早和朋友的一頓胡扯,拉開了今日份繼續在羌塘高原放飛自我的序幕。但今天這場「大戲」的佈景和色調,卻和昨天的不盡相同。若說昨天那場「荒野求生」是野趣十足的硬漢劇,那今天這場「一措到底」就是柔中帶剛的大女主戲。

如果你是一個愛做路書的人,想必在看西部地圖的時候,一定會被那些星星點點的碧藍所吸引。作為我國最大的湖區,青藏高原湖泊總面積達4.49萬平方公里,佔我國湖泊總面積的52%。若非親眼所見,實難想像,我國湖泊最密集的地方,竟是以高寒著稱的青藏高原。這數以千計的湖泊,或成因於遠古的地殼斷裂,或緣起於近代的冰川活動,或只因一次暴雨引發的泥石流堵塞了原本奔騰的河流。

在青藏高原中,僅 西藏 一地,目前就有大小湖泊1500多個,數量居全國之首,總面積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其中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有612個,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4個。

而隨著繼續放大地圖,你又會發現,在岡底斯山脈、念青 唐古拉山 脈以北的山麓與羌塘高原南緣交接的這個區域,湖泊更是星羅棋佈。這條長約1000多公里、總面積近2.5萬平方公里的湖泊帶,從 那曲 地區 班戈 縣與 拉薩 市共有的聖湖納木措開始,一路向西,直到 阿里 地理 日土 縣的班公措為止,是名副其實的「多湖地帶」和「 大湖 地帶」,更是世界上罕見的湖泊「走秀場」,讓人忍不住「一措再措、措上加措,索性一措到底」。

【Tips】「措」或者「錯」在藏語中本意為「大海」,藏區先民將其給湖命名,是為了凸顯其浩渺無邊,因此現在的「措」意即「湖」。

【附: 西藏 自治區境內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
A 阿果措、阿魯措、阿木措、阿翁措、埃永措、安覺措、昂達爾措、昂古措、昂拉仁措、 昂仁 金措、昂孜措
B 八鬆措、巴糾措、巴木措、捌幹措、拔度措、白灘湖、拜惹布措、 班戈 措、班公措、半島湖、 邦達 措、北雷措、北於湖、崩措、崩則措、畢洛措、別苦則措、布林嘎措、布若措
C 才瑪爾措、倉木措、查波措、查芷措、長措、 朝陽 措、沉措、衝巴雍措、措鄂、措鍔、措母折林、措那、措那措、措尼
D 達爾沃溫措、達馬孜壤措、達熱布措、達如措、達瓦措、達雜迪扎措、達則措、打加措、大鵬湖、當穹措、當惹雍措、得雨措、蒂讓碧措、丁木措、定結措、東恰措、東月湖、懂布措、懂措、凍果措、洞措、獨立石湖、多爾索洞措、多格措仁、多格措、仁強措、多瑪措、多慶措
E 鄂雅措
G 嘎爾扎茶卡、嘎拉措、嘎弄措、嘎仁措 、崗瑪措、崗塘措、戈木茶卡、格仁措、公珠措、古 波克 措、郭扎措、果根措、果忙措、果普措
H 浩波湖、荷花湖、黑石北湖、恆樑湖
J 加措、甲多措、甲諾措、甲熱布措、鹼水湖、江措、江尼茶卡、姜拆措、傑薩措、結則茶卡、金美措、久如措
K 喀湖措、卡芒措、卡條措、空母措、孔措、孔孔茶卡、孔納木措、昆 楚克 措、昆仲措
L 拉昂 措、拉布措、拉果措、拉木措、拉相措、拉雄措、朗措、浪強措、令戈措、龍戳措、龍木措、龍尾措、魯瑪江冬措、駱駝湖
M 馬爾下措、瑪爾蓋茶卡、瑪旁雍措、瑪瓊扎木措、麥窮措、曼冬措、芒措、美菊措、美馬措、美日切措、米提江佔木措、明彥措、姆措丙尼、木地達拉王措、木多茶卡、木糾措
N 拿日雍措、納江措、納卡措、納克茶卡、納木措、納屋措、乃日平措、南扎措、聶爾措、諾多措、諾爾瑪措
P 帕龍措、佩估措、蓬措、琵琶湖、坡孜措、普爾措、普嘎措、普莫雍措、瀑賽爾措、齊格措、其香措、恰爾嘎木措、恰貢措、恰規措
Q 淺水湖、清澈湖、瓊漿湖、確旦措
R 然烏措、熱幫措、熱覺茶卡、熱那措、仁措貢瑪、仁措約瑪、仁青休布措、日子配措、若拉措
S 賽布措、 三島 湖、色林措、色執喀措、森裡措、申措、時補措、雙蓮湖、松木希措、嗩吶措
T 它月措、塔若措、太 平湖 、桃措、吐波措、託 和平 措
W 萬安 湖、萬泉湖、圍山湖、溫泉湖、窩爾巴措、臥莫措、吳如措
X 蝦別措、嚇嘎措、嚇嘎措、夏賽措、仙鶴措、先且措、顯民得措、向陽湖、肖茶卡、心湖、徐果措、許如措、雪環措、雪景湖、雪梅措、雪源措
Y 雅個冬措、雅個根措、雅根措、亞克措、羊湖、羊卓雍措、洋納朋措、依布茶卡、易貢措、銀波措、飲龍措、映天湖、傭欽措、永波措、湧波措、攸布措、 玉環 湖、玉盤湖、玉液湖、園湖、月牙湖、越恰措
Z 澤措、扎布耶茶卡、扎倉茶卡、扎日南木措、扎西措、張乃措、哲古措、振泉措、直諾措、孜桂措、茲格塘措

對於仁多鄉這個小村子,直到今早離開時才算認真地看了一眼,一間間磚石疊起的矮房飄著屢屢炊煙,靜臥於青天白雲之下,像極了賴床的孩子。而身著藏族服飾的大人小孩或席地而坐,於路邊閒談,或嬉鬧歡笑,於路中追逐。這前一晚還讓我無奈、看似貧窮落後的村子,此刻竟叫人有點不捨離開。看著打鬧的孩子們漸漸消失在車窗裡,我在心裡自言道了一句:「祝我們六一快樂!」

出了村子沒多久,便徹底進入無訊號的狀態了。正在我以為在到 達仁 青休布措之前都會如眼前這般蒼茫灰黃時,一個不知名且不足以被稱為湖的小水潭瞬間抓住了我們所有人的眼球。當時「潭面無風鏡磨」這句詩毫無徵兆地出現在我的腦海裡。

這看似不起眼的水潭,彷彿擁有鬼魅的魔力,憑一己之力,網住了天,網住了地,網住了雲,網住了山,網住了這茫茫天地間的一切,包括我的眼、我的心、我的人,讓人頓覺「郡古湖如鏡,照人心膽清」。許是這一路見多了或銀裝素裹的雪峰,或玄似黑鐵的高山,或黃綠交織的低丘,乍一看水潭邊上那從沙黃過渡到金黃的起伏山丘時,竟恍惚生出一種「那是沙漠」的錯覺。

我想,這大概是我這個大小孩收到過的最好的六一禮物了吧。

隨後沒過十多分鐘,便在砂石路的拐彎處遠遠看到了今天的「第一措」——仁青休布措。這個隱藏於高原斷陷盆地內的封閉型內陸鹹水湖,由岡底斯山北麓的冰山雪水融匯而成,湖面海拔4756米;巍巍隆格爾雪山矗立於其南岸,終年積雪不化,猶如一位戴著白帽的長者,將眼前這塊寶石捧於手心。

初次露面的仁青休布措,湖水淡如奶綠,唯有遠處雪山腳下那絲絲縷縷的藍,在傲氣地告訴我們:「好戲在後頭呢!」除卻鋪陳於 湖西 南岸的祝地臧布三角洲平原,其餘湖岸皆為山地,而我們正是沿著山地上顛簸的碎石路,順時針沿 湖北 岸不斷前進的。

繞過之前那個彎、沿碎石路爬了一會兒坡後,先前對於仁青休布措的「偏見」就徹底消失不見了。隨著視野的逐漸開闊,眼前的景色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湖水從水藍過渡至寶藍,加之晨光點綴,如星辰遺落凡間,妖嬈而嫵媚;遠處,雪峰與白雲纏綿,若隱若現;清風與青空相戀,無聲無息。

而那座拖著彎月形尾巴、往湖心方向伸出的小島,便是仁青休布措的標誌了。此時此刻,它孤傲、清冷得彷彿一位隱居閒坐於此的智者,再不理那凡塵喧囂種種。

從仁青休布措往 西藏 的天空之鏡——扎布耶茶卡去的這一路,先是在僅一輛車可同行的山間碎石路穿行,一番七拐八拐、驚險刺激的飛車環湖後,終於得以見到平地,雖然腳下依舊是望不到頭的搓板路,但眼前一望無際的荒野卻讓我產生了如入無人之境的輕鬆感和暢快感。

看似近在咫尺的高山,開足馬力也無法到達跟前;看似觸手可及的白雲,踮起腳尖也不能纏繞指間;而不遠處昏暗籠罩下看似席捲而來的風雨,也始終沒有息鼓於天地間。這就是藏北,任性又肆意,灑脫且不羈。

沿途遇到了兩位從 新疆葉城 一路翻山越嶺騎行20多天至此的小哥哥,不為跟風,不為噱頭,只為證明自己還活著;無關乎宗教,無關乎信仰,只關乎夢想和自由。

青藏高原上鹽湖眾多,但特種鹽湖卻十分稀少,位於仁多鄉境內、仁青休布措以東70公里處的扎布耶茶卡就是其中之一。扎布耶茶卡,也叫扎布耶措,是世界三大鋰鹽湖之一,鋰的品味位居世界第二位,全國第一。也許論及驚豔度和通透度,扎布耶茶卡不及 格爾木 的察爾汗鹽湖和 東臺 吉乃爾湖,但論色彩感和層次性,它絕對擔得起「 西藏 天空之鏡」的名號。

扎布耶茶卡分為南湖和北湖,南湖固液並存,北湖為滷水湖,因結晶物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翠藍、乳白、紫紅、金黃相間,活似上帝遺落在荒原上的「調色盤」;加之湖周圍那綿亙的群山相繞相擁,層次感十足。遺憾的是,當時湖邊的風超級大,雲層也很厚,沒能一睹「天空之鏡」的風采。

【Tips】在扎布耶茶卡南部,與其僅一山之隔的便是海拔4572米的塔若措。塔若措深藏於岡底斯山腹地,是個正兒八經的內陸 淡水 湖,雖為 西藏 第八 大湖 ,但知之者甚少,人跡罕至。

離開扎布耶茶卡之後的一段路,山坡、土地幾乎不見植被,也正因如此,地表得以裸露出原本的色彩,反倒叫人驚歎大自然的無窮魔力。加之不斷出現的藏野驢、野狼、藏馬等野生動物,一時間竟忘卻了一路顛簸帶來的疲累。

在經過近7小時的搓板路加無訊號的雙重摺磨後,終於在距離達瓦措還有半小時不到路程的時候,見到了水泥公路,全車歡呼。達瓦措亦稱「達娃措」,意為「月亮湖」,是位於 阿里措勤 縣 西北 部的鹹水湖,湖面海拔4626米,周圍有天然牧場分佈。

措勤 縣地處 阿里 地區東南、岡底斯山中段北側,境內草原廣闊、江河湖泊眾多,魚類資源較為豐富。但因當地居民大多信仰藏傳佛教中的白教,嚴禁殺生,故而沒有捕食的習慣。

小時候想快快長大,長大了卻想回到小時候,這似乎是所有人都經歷過的自我矛盾。對於成年人而言,這種「想回到小時候」的想法,似乎會隨著身處不同年齡段而發生相應的變化。 比如 ,對目前的我而言,這種念頭的存在感已是微乎其微。

不會再因為被叫「阿姨」而裝作不開心,不會再「恬不知恥」地在兒童節去點兒童套餐,更不會再因為「三十而立」而莫名心慌。不可否認,年齡在某個層面,確實起著「規範個人行為活動」的作用,但也僅此而已。它不該成為我們束縛自己的繩索,更不該成為我們詰難他人的鞭子。

儘管在聽到長輩喚我們「孩子」時,心中依舊會生出一種幾不可察的舒適感和愉悅感。但這種愉悅感,並非源自「看來我真的還小」這樣的自我欺騙,而是「真好,還有人願意把我當小孩」的自我感慨。

也希望堅持看到遊記這裡的你,能一直做個不動聲色的大小孩。

晚安,全世界。

阿里

D11:最狂的風,最靜的海

【大致行程: 措勤 縣—扎日南木措—當惹雍措—文布南村】

「我吹過你吹過的風,這算不算相擁。我踏過你走過的路,這算不算相逢。」——網路匿名

在大晴天下享受完半小時柏油馬路+半小時砂石路+1小時無訊號的「 阿里 尊貴套餐」後,終於到了深藏於岡底斯山群峰中的扎日南木措。由於觀景臺位於湖邊的高地上,上帝視角下的湖泊全景展露無餘,以至於我們腳還沒邁出車門,就已經被眼前的景色徹徹底底地吸引住了,除卻驚歎,只剩下呆望。

扎日南木措,又稱塔熱措、特里納木措,屬於東西走向的構造斷陷鹹水湖,南北兩岸較窄,東西兩岸開闊,是 阿里 地區最大、 西藏 第三大的湖泊(面積102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613米。

億萬年前劇烈的地殼運動、 印度 板塊的不停撞擊,使得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等高大山脈逐漸隆起,並加快了藏北高原的抬升,在此過程中,沿東西斷裂陷落而形成了一個大型構造盆地,加之四周高峰的冰川 融水 源源不斷的注入,最終造就了今日的扎日南木措。其中,措勒藏布因彙集了岡底斯山北側的許多支流,水量大增,成為扎日南木措重要的補給水源。

但是,隨著地殼運動的抬升作用,這個曾經的遠古 大湖 如今正在不斷縮水退化,湖盆邊沿逐漸變成了沼澤、溼地和草場,唯有北岸、西岸那10餘道清晰可見的古湖岸線,在向世人靜訴地球最深處的記憶。

關於扎日南木措,有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這裡是一片水草豐美的大草原,但附近村子的一口井裡卻住著一隻兇殘的水怪,因此村民們每次打完水後,都要馬上把井口蓋上。一次,一名女子因迎接回家的丈夫而忘記蓋井蓋,引得水怪出逃,漫出的井水將村莊淹沒。幸虧蓮花生大師及時趕到並請四大天王搬來四座大山,壓在了扎日南木措的四個角上,方使井水退去,村民倖免於難。而那些被引出的井水就聚整合了扎日南木措。

措勤 有一首古老的歌謠:「東邊的黑鐵圍山(多拿山),南邊紅土銅山(朵瑪山),西邊仙谷褐石山(拉隆山),北邊白色水晶山(木如山)。」唱的便是這四座神山。而欣賞扎日南木措的最佳位置當屬位於正北方向的木如山孤峰了。

這座經幡飛揚的孤峰由幾億年前形成於海底的紅黑石灰岩構成,海拔5174米,攀上山崖,扎日南木措盡收眼底。儘管當時山頂大風肆虐、寒冷刺骨,但眼前光影浮動、美輪美奐的湖景卻叫人忘卻了所有。

只見整片湖區煙波浩渺,水天一色,如同上帝遺落在羌塘高原的一方幽藍魔鏡,充滿著魅惑。湖岸線或優美流暢,似漣漪盪漾岸邊;或千迴百轉,如彎刀曲折迂迴;或乾脆利落,攜岬灣沙島直指湖間。遠山含黛,近水如玉,皚皚雪峰藏雲間;水鳥啼鳴,羊群點點,茫茫草甸向天際。這份大氣磅礴,這份原始蒼涼,這份湖光魅影和明暗交織,這份浟湙瀲灩與浮天無岸,正協同吟唱著一首獨屬於藏北的讚歌。

滄海桑田,當年的浩海如今已成為地球之巔,而孑立其間的扎日南木措,始終如一的遺世孤豔。曾經的波瀾壯闊早已沉入地底,化作湖面上微微泛起的一道痕、一圈紋,平靜、柔婉又寂寥。彷彿在這婆娑世間,已無外物能令其為之動容,唯有那偶爾響起的幾聲野驢嘶鳴或鷗鳥低吟,才能略略撥動她亙古的心絃。

在山風把我吹面癱之前,終於頗為不捨地回到車內,沿湖的北岸繼續前進,而平行視下的扎日南木措也別有一番風情。尤其是當奔跑的藏野驢進入到眼前這群山環繞、雪峰巍立、白似棉絮、水如綢緞的畫面中時,靈動之氣更是呼之欲出。

【Tips】從2018年6月下旬開始,扎日南木措在北岸必經的土路上,豎起了一座崗亭和一條路桿,開始收門票(120元/人)。但我們6月初去的時候,大概因為疫情剛解封,崗亭處並無工作人員收門票。

從扎日南木措離開半個小時有餘,周遭原本以黃、藍為基調的景觀不知何時竟悄無聲息地被綠、藍所取代。抬頭昊天茫茫、白雲悠悠,低頭芳草萋萋、倒影重重;遠處雪峰綿亙、湖水鋪陳,近處野鴨嬉戲,牛羊食草。恍惚間,猶如置身於千里之外的草原,一碧萬頃,蒼翠無邊。

上帝這看似不經意的一筆一劃,是畫匠們傾盡畢生卻依舊無法表達完整的畫卷,是詩人們翻遍書海卻永遠也歌頌不完的聖詩。這就是大自然的偉大之處,也是「世界屋脊」的傲人之處。

措勤 至文部南村這段搓板路,算是 阿里 大環線中最磨人的「小妖精」了,全憑前人的留下的車轍痕跡辨識道路和方向,要不是師傅是個縱橫車場十餘年的老司機,我們今日怕是要吃一番苦頭了。直到距離當惹雍措只有幾公里的時候,才見到了柏油路。

一天中最熱的時候,我們見到了最美的湖。也許很多人在走完 阿里 大環線之後,和我一樣,會把扎日南木措和當惹雍措並列為「最美的湖泊」。前者美得低調但驚豔,幽藍得如同一塊深邃勾人的魔鏡,叫人挪不開眼;後者美得聖潔且脫俗,瓦藍得好似一面飄落山間的經幡,叫人慾罷不能。

如前所述,在藏區絕大多數湖泊都帶「措」,但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有的湖泊是以「雍措」為字尾的? 比如 瑪旁雍措、羊卓雍措、當惹雍措等。這就需要我們好好「咬文嚼字」下。

在藏語中,「措」意為「湖」,「雍」則有「綠松石」之意,因此「雍措」可理解為「像綠松石一樣的湖」或「碧玉似的湖」。從這個層面講,湖水是碧綠色算是「雍措」的特質之一,一般的湖泊不能隨便冠以「雍措」之名。「雍措」在藏文化中具有崇高聖神的地位,是藏民對聖湖的專稱,所以在藏區數千個大大小小的湖泊中,也只有六個得此殊榮,連如今「 西藏 三大聖湖」之一的納木措都沒能躋身其中,由此可見「雍措」地位之尊貴。

1. 羊卓雍措: 西藏 三大聖湖之一,位於 山南 地區。在藏語中,「羊卓」意為「上面的牧場」,而羊卓雍措可解釋為「上面牧場的碧玉之湖」; 湖西 矗立著藏區四大神山之一、後藏地區最重要的神山、拉軌崗日山的主峰——海拔7206米的 寧金抗沙峰 。

2. 「瑪旁雍措」: 西藏 三大聖湖之一,位於 阿里 地區。藏語裡「瑪旁」就是不敗,無不勝的意思。意思為「不可戰勝的碧玉之湖」。自古以來與 岡仁波齊 一起被藏傳佛教、本教信徒看作「世界中心」。

3. 當惹雍措:位於 那曲 地區,與其南面的達果雪山一起,被 西藏 最古老的雍仲本教徒奉為最大的聖湖和神山,它也是 西藏 第四 大湖 。「當惹」是古象雄語,意為「湖」。

4. 普莫雍措:位於 山南 地區,「普莫」在藏語中是「少女」的意思,所以又名「少女湖」,其背後的雪山是著名的神山之一——海拔7538米的庫拉崗日。傳說普莫雍錯曾被蓮花生大師所加持,從而有了神聖的氣場。

5. 拿日雍措:位於 山南 地區,是 山南 地區 錯那 縣最大的湖泊,藏語意為「湖的前面」。 錯那 縣的相對高差達7000多米,是六世喇嘛倉央嘉措的出生地。

6. 衝巴雍措:位於 日喀則 地區,是六個「雍措」中面積最小(僅12.3平方公里)、但湖水顏色最綠的湖泊,它是 雅魯藏布江 支流年 楚河 上游的源頭湖泊,其身後就是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脈,湖泊就像是上面的冰雪掉下來一樣,所以又被大家稱為「天使的眼淚」。

在六大「雍措」中,即便面對的是瑪旁雍措這樣的頂級聖湖,當惹雍措也絲毫不顯遜色。作為 西藏 第四 大湖 、 中國 第二深的湖(最深處214米,僅次於373米的 長白山 天池),當惹雍措位於岡底斯山中段北麓、萬里羌唐無人區西部的文布荒原上。在這片每6平方公里才有一個人存在的曠野中,當惹雍措如天外之物般叫人過目不忘。

他形成於洪荒之力的自然造化,形如鞋底,南北走向,三面環山,湖岸蜿蜒,群山林立,據說此湖在一天之中能變換三種顏色。湖東岸是連綿不斷、屏風般矗立的褚紅色山壁,它們清晰地記錄了當惹雍措湖水一次次下降的歷史。

當惹雍措被 西藏 最古老的雍仲本教奉為最大的聖湖,曾是古象雄王國政治軍事核心之一,湖邊的玉本寺是一座建於懸崖山洞的寺廟,據說是雍仲本教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寺內供奉著狼面女神,香火依舊旺盛。

而南面的達果雪山傳說是古象雄諸神的的聚集處,也是象雄地三百六十座山峰的主脈,一列七峰,黝黑的山體與純白的峰頂形成鮮明的對比,它與當惹雍措一起被雍仲本教奉為神的聖地,地位如 岡仁波齊 與瑪旁雍措在藏傳佛教中一般尊貴。常以「上部的 岡仁波齊 和瑪旁雍措,中部的達果雪山和當惹雍措,下部的念青 唐古拉山 脈和納木措」相稱,是早期 西藏 的三大神山聖湖。(註:如今三大聖湖是瑪旁雍措、羊卓雍措和納木措。)

儘管歷史上當惹雍措曾輝煌一時,但在與藏傳佛教長達數百年的鬥爭中,逐漸失去主導權,其作為聖湖的宗教地位也隨之受到嚴重衝擊,加上位置偏遠、道路艱險、生存環境惡劣,前來朝聖者漸少,使明珠蒙塵,被世人遺忘於荒野中。

當惹雍措所在地區是迄今藏北象雄遺蹟最集中的區域之一,而今,這裡由一個在 可可西里 無人區邊緣的部落堅守,這個部落便是文布,被世人稱為「最後的本教部落」。儘管在與藏傳佛教千百年的較量中,本教最終被遠逐他鄉,但還是頑強地生存了下來,且不改本次,無論轉山、轉湖、轉經筒、放瑪尼堆,皆與藏傳佛教相反,即均為逆時針,這種「對抗式」的存在,神祕莫測至極。而作為本教的發祥地、象雄王國的腹地,時至今日,文布南村的村民依舊是虔誠的本教信徒。

原以為進入文布南村這個位於當惹雍措北岸、與世隔絕的小村子,必定要經歷一番顛簸,可令人驚喜且欣慰的是,靠近村子的這段環湖路,居然是有路燈、有地標的公路。後來才得知,這是去年為迎接班禪來此而趕工修建的。

在這個面朝聖湖而建的神奇村莊,散佈著白牆平頂的藏式矮房,不管是臨湖,還是倚山,皆有一扇玻璃窗是對著深邃夢幻的當惹雍措,憑窗遠眺,五彩經幡隨風飛舞,粼粼聖水微波盪漾,巍巍神山白雪綿綿,尤其是金烏西沉時,更覺人間恍惚。

獨自走在狹窄村道上,迎面而來的,時而是蹦蹦跳跳、頂著高原紅的小孩,時而是住著柺杖、步履蹣跚的老者,時而是身著藏袍、拖家帶口的婦女……那一刻,時間慢到近乎停止。傍晚時分,我們閒坐在一家臨湖的藏式茶館中,屋外霞光漸染、空曠寂寥,屋內卻是溫暖如春、笑語盈盈。

這個歷史悠久的小村落,是藏北唯一一個可以種植青稞、蔬菜的地方,有著傳承千年的農耕文明。據說在文布南村與北村中間的谷溝裡,有一片面積百多平方米的小樹林,這對於水草稀疏的藏北而言,已然是神蹟。興許正是因為如此種種,暗合了我們的文化基因,慰藉了我們風塵僕僕的身軀,才讓文布南村成為「藏北唯一能勾起鄉愁、成為故鄉的地方」。

【Tip 1】文布南村目前不通水不通電,水是村民用抽水機抽上來的,電則是發電機發的,所以有電的時間很短。且村子裡的住宿條件不是很好,不過目前基礎設施在逐步完善, 比如 正在修建各種酒店、民宿等,據說今年應該能通電通水。對此,不知該是欣慰還是嘆息,因為所謂的「現代化」也意味著,它「與世隔絕」的狀態即將被打破。

【Tip 2】文布南村最佳拍攝角度在經塔和經幡處,那裡可以俯瞰整座村子和遠方的當惹雍措。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去二十公里外的的瓊宗遺址看看,據說那就是曾經的象雄古國王宮和本教最早的寺廟,也是拍攝當惹雍錯的最佳角度。

【Tip 3】象雄王國遺址
象雄,在當地語言中意為「大鵬之地」,是 西藏 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其鼎盛之時,正值中原大唐盛世,當時它被稱為「大羊同國」。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象雄並非國家,而是一個體系龐大的部落聯盟,儘管其興起年月尚且成謎,但據推算,至少先於吐蕃六部結盟兩個世紀,且它所創造的文明也是有目共睹的。例如早在松贊干布創造藏文前,象雄人就已用自己的文字書寫經書了;只是後來吐蕃征服象雄地區,推廣佛教與藏文,象雄文才失傳;再如鼎盛時期,象雄國具有極強的軍事力量,勢力範圍不僅幾乎囊括了整個青藏高原,還包括 青海 、 四川 的部分地區,以及西部的克什米爾和拉達克。

但隨著蘇毗、吐蕃先後興起於藏北與 山南 ,象雄一方獨大的局面才終被打破,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最終在公元8世紀,這個繁極一時的古國還是被吐蕃王朝所取代。且從那時起,象雄王國及其文化就突然消失,而其文字文獻、宮殿遺址等至今仍無從考證,為世人留下了千古之疑。

建於山腰的象雄王國遺址距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規模十分巨集大,背依達果雪山,西臨當惹雍措,地勢雄奇。據本教傳說,象雄的都城是在被稱為「穹隆銀城」的地方,即如今 阿里 扎達境內。而象雄又被分為裡、中、外象雄三部分,分別為以 西藏阿里 地區扎達縣穹隆銀城、 那曲 市尼瑪縣當惹窮宗、 昌都 市 丁青 縣瓊波孜珠山為中心的歷史疆域。

我們時常聽到有人抱怨:「人生無趣。」
對此,我不禁問好三連擊:「居然有覺得人生無趣?!人生它怎麼就無趣了?怕是對人生有什麼誤解吧?」

在這三千大千世界,有最狂的風,最靜的海;有最熾熱的沙漠,最寒冷的極地;有最寬闊的草原,最深邃的峽谷;有最巍峨的高山,最低矮的盆地;有最洶湧的江河,最平靜的湖泊;有最平坦的大道,最顛簸的小路;還有最廣闊的胸懷,最狹窄的人心。

如此人生,怎會無趣?只怕無趣的人,而非人生。

晚安,全世界。

當惹雍措

D12:西藏,到底向我們隱瞞了什麼?

【大致行程:文布南村—當穹措—文布北村—尼瑪縣—達則措—雙湖無人區— 雙湖縣 】

「一群在山坡上吃草的羊,過來了一輛車,所有的羊都抬起頭去看,那隻仍然低著頭吃草的羊就顯得特別孤單。」——《左手倒影右手年華》

其實之所以選擇住在文布南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看這裡的日落、日出和星空。但如之前一樣,我的期待還是落空了,厚重的雲層不依不饒地從白天糾纏到黑夜,藏起了晚霞、奪走了星辰、暗淡了 朝陽 。然而,微涼晨風籠罩下的當惹雍措,卻是靜謐不減半分,聖潔不失分毫,反倒因那絲絲縷縷的旭 日光 芒而愈顯寧靜入心。直到這一刻,我才算真正明白「靈魂歸故里」的深意。

從文布南村去在去文布北村,會經過同樣位於當惹雍措北部、湖面海拔4475米的鹹水湖——當穹措。不同於其他高原湖泊的深藍或湛藍,當窮措的湖水呈青翠色,尤其是站在山上俯瞰時,它就像一塊雕琢在藏北高原的絕世翡翠,天氣好時,還能看到湖水中夾雜著如絲綢般的紅色帶狀區域,非常奇特,不愧是藏區最著名的變色湖。它原是當惹雍措的一部分,藏語裡「當穹措」即「小的當惹雍措」之意,後因湖面降低而「自成一湖」,湖泊西部有一座高出湖面約48米的小島,為遊人留下了驚鴻一瞥。

在晨光的照拂下,那附著在湖面的青天色略顯寡淡,波光粼粼的湖面像極了一塊打碎的明鏡,但這種脫俗且恰到好處的「破碎美」,卻叫人怎麼也挪不開眼,多一分是矯揉造作,少一分是顧影自憐,一切都剛剛好。

文布北村是文布南村的姊妹村,二者雖相距不遠(40公里不到),但信仰卻不同,前者信奉藏傳佛教,後者則是本教的忠實教徒。這裡的房屋面湖而建,背靠山巒,白牆白頂,層層疊疊;道路則是逶迤曲折,似無盡頭,有人因此將其戲稱為「藏北的 聖托裡尼 」。至於是否言過其實,仁者見仁。

【Tips】逆時針的「卍」字元 和順 時針的 「卐」字元有什麼區別?

「卐」字元為一種宗教符咒,在梵文中意為「吉祥之所集」,最早出現在 印度 ,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起初 印度 人只是把它當作一種期盼吉祥如意的咒符,後成為婆羅門教和佛教的標誌,並隨佛教傳入 中國 。佛教認為它是佛陀三十二相之一,即是釋迦牟尼胸部所現的瑞相,有吉祥、萬福、萬壽、堅固、永恆不變之意;唐代武則天採用漢字,讀作「萬」。

在佛教中,旋迴是表示佛力無邊,向四方無限地延伸,無盡地展現,無有休止地救濟利益十方無量的眾生。而作為其一大標誌的「卐」字元歷來有逆時針(左旋)「卍」 和順 時針(右旋)「卐」兩種寫法,但諸 多佛 教經論都指出,應以順時針(右旋)「卐」為準。因為佛教以右為正道,如禮佛必須右繞三匝,佛眉間白毫,也是右旋宛轉,所以,佛教當中使用的萬字元是順時針(右旋)的「卐」。(文布北村房子的牆面上畫的就是順時針的萬字元。)

「卍」字在 西藏 雍仲本教中代表太陽,而太陽神又是本教最大的神靈之一,所以雍仲本教卻以逆時針(左旋)的「卍」作為崇奉的符號。其實,這種順逆之別不僅體現在萬字元上。前文有提到過,在藏傳佛教的諸多儀軌均從本教中兼收幷蓄所得,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轉山轉湖習俗的承襲。不過,藏傳佛教在轉山、轉湖、轉經時都是按順時針方向的,與本教徒的逆時針恰恰相反。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萬字元的方向,快速判斷出這個地區人民的信仰,究竟是藏傳佛教還是雍仲本教。

註:佛教當中的萬字元,不管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整體形狀都是正方形的。但納粹的萬字元,是傾斜45度、整體呈菱形的逆時針形態。

從文布北村翻山越嶺1小時後,就到了尼瑪縣。尼瑪,藏語意為「太陽」,是 西藏那曲 下轄縣,地處羌塘高原 大湖 盆地帶,北有 崑崙山 、 可可西里 山及無人區,南有岡底斯山,地勢北高南低,地形以高原、丘陵、平地為主,全縣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

按照正常行程,今天在尼瑪縣城吃了午餐後,會繼續往東走,經色林措後直接去 班戈 縣的聖象 天門 。但經商定,我們決定從尼瑪縣北上,去位於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的 雙湖縣 ,看看是否有機會去一趟有「世界第三極」之稱的普若崗日冰川。

作為是世界 上海 拔最高的縣級行政區, 雙湖縣 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被大自然賦予了別樣的神奇。這裡因湖得名,卻不止兩個湖,面積近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僅散佈著471個面積超過100平方米的湖泊,還有世界第三大冰川普若崗日冰川。這裡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卻也是「人類生理極限試驗場」。值得一提的是, 雙湖縣 的名稱,是整個 西藏 地區唯一一個使用漢語而命名的地名,其他城市的命名均是藏族音譯過來的。

從尼瑪縣城出來後,沿G317走了沒多久,就看到了位於道路左側的木嘎各波雪山下的那一大片碧波盪漾——達則措到了。達則措又名達克次湖、達格濟錯,藏語意為「虎頂湖」,位於羌塘高原北部的一個斷陷盆地內,東西兩岸地勢平緩開闊,南北岸則山體陡峭,湖岸上分佈著多條非常明顯的同心古岸堤。

湖泊近在眼前,卻因公路的阻隔而只可遠觀不可褻玩。另一側,則是自顧自低頭吃草的羊群和走在它們身側的牧羊姑娘。而她,竟這成為接下來半天中,我們看到的最後一個人。

走出G317從一條岔路北上後,等待我們的就是無休止的搓板路。首先經過的是 那曲 縣轄鎮羅瑪鎮,羅瑪,藏語為「南方」之意,這個看似不大是鎮,因處於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沿線,具有明顯的區域優勢,故而近幾年發展較快。

過了羅瑪鎮沒十幾分鍾,一車人像是突然被什麼點燃了似的,發出了陣陣驚呼。是的沒錯,這把火正是藏地精靈藏羚羊點的,真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

藏羚羊體形與黃羊相似,但比黃羊健壯。雌獸無角,雄獸則有細長似鞭的稜角,角上有20多個明顯的橫稜,從頭頂幾乎垂直向上,僅光滑的角尖稍微有一點向內傾斜,因兩隻角長得十分勻稱,由側面遠遠望去,好像只有一隻角,所以被稱為「獨角獸」或「一角獸」。

每年4月底,公母羚羊開始分群而居,到了5-6月,母羊與它的雌仔遷徙前往產羔地產仔,然後母羚又率幼仔原路返回與雄羊匯合,完成一次遷徙過程。

甲熱布措是位於 雙湖縣 西南部的一個鹹水湖,顏色與之前的幾個湖泊相比,並不算藍,但卻十分透亮,仿如一塊剔透晶瑩的綠琉璃,鑲嵌於這茫茫無人區。另一側山體在光影的塑造下,更是變幻莫測。

約莫又過了半小時,一派直擊眼球的溼地景觀,自這無盡的荒蕪中兀自生出——諾爾瑪措,她來了!和之前經過的幾個湖泊相比,諾爾瑪措有著自成一體的完整生態系統,遠處雪山相伴、野驢奔跑,近處牧民悠然,藏獒隨行;水中野鴨遊嬉、水鳥滑行;岸邊羊群食草、犛牛漫步,仿如黑白珍珠灑落玉盤。世外 桃源 ,如斯乎?

「道路迷離,終日暝行,無里程,無地名,無山川風物可記。但滿天黃沙,遍地冰雪而已。」這是 湘西 王陳渠珍在《艽野塵夢》中描述當年兵退 西藏 ,誤入羌塘草原時的經歷。而離開諾爾瑪措後的這100多公里路,則讓我們深切體會到的這種無處不在的寂寥。

靜穆深邃的雪峰,風吹不動的白雲,一步三回頭的藏羚羊,粗野但羞澀的野犛牛,溫順卻狂野的藏野驢,孤傲又謹慎的灰狼,狡猾且不羈的藏狐……一左一右漫步的母子野馬,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影子被拉得老長;在草原與天空的交界處,一頭雄羚羊孑然而立,身後是如棉絮般鋪陳開的雲層,只有當車輛駛來時,它才偶爾轉過頭,打量著眼前奇怪的入侵者,而後又慢悠悠地繼續發著自己的世紀長呆。

普若崗日冰川位於 雙湖縣東北 部90公里處,是除了南極、 北極 之外的世界第三大冰川,冰原面積422平方公里,呈 西北 -東南走向,被譽為世界第三極。其四周高山聳立,岡底斯山脈和念青 唐古拉山 脈橫臥南部, 崑崙山 脈橫亙北部, 唐古拉山 脈和喀喇 崑崙山 脈分別鎮守東西兩端。

相比南極 北極 ,第三極更富有色彩,冰川、湖泊和沙漠相互伴生。湛藍的湖泊和銀白冰源之間,分佈著大面積的沙漠,接近冰原處還有連續的新月型沙丘,這種冰川型沙漠是同緯度地區已發現的首例冰川前沿風沙地貌,也是世界上發育程度最高的沙漠。光看照片中那形態各異的冰塔、鱗次櫛比的冰稜、巧奪天工的冰洞,我就已被深深震懾,遑論身臨其境?但可惜的是,從2018年6月1日起,普若崗日冰川就暫停了各類旅遊接待服務。我們也只能遺憾地與這真正意義上的淨土擦肩而過。

隨著一路北上,過了今天最後一個湖泊——鄂雅措後,原本暖意融融的景緻像被氣泵抽走般,瞬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滿目霜白和滿腔冰涼,就連Animal World大戲也隨之落幕。興許是老天眷顧吧,用眼前的冰天雪地來彌補我們無緣前往普若崗日冰川的遺憾。

今天抬頭望了二十四次雲,看了幾十隻藏羚羊,發了無數次呆,才想明白:雙湖不是詩,而是遠方。一個來了不想走的遠方,一個藏了太多祕密的遠方,一個厚重、神祕、荒蕪有生動的遠方。

今晚,不想說晚安。

雙湖縣

D13:跋涉千里,只因聽聞遠方有你

【大致行程: 雙湖縣 —色林措— 班戈 縣—納木措(三聖石+月亮灣+聖象 天門 )—那根拉山口—念青 唐古拉山 口— 當雄 縣】

「你眼中倒映的星河爛漫,是我不曾見過的世外 桃源 。」——網路

出門的那刻,只見漫天飛雪落九天,一片飛來一片寒,我又開心得像個缺心眼的傻子。但這只是個序曲,洶湧澎湃、肆無忌憚的還在後頭。

沿著208省51縣道往色林措方向走的時候,雪勢越來越大,給本就不寬的小道披上了一件光潔厚重的皮襖,叫人分不清車是在路上開還是在雪裡遊。看著眼前煙霏霏、雪紛紛的樣子,頓覺睏意全無,四月雙湖雪,無花只有寒,六齣飛花入目時,萬里青山變瓊樓。

此時,藏羚羊早晚覓食的特點也顯現無遺——每隔幾分鐘,就能於這冰天雪地裡瞧見或三三兩兩或成群結隊的藏地精靈們。說來有趣,車子經過時,它們只是象徵性地抬抬頭,然後就低頭自顧自地繼續覓食,孤高勁兒十足;可等到車子揚長而去後,它們反倒像送別友人似的,盯著我們離開的背影久久不動,尤其是在漫天飛雪中,更顯清冷與孤寂。

越往南,雪下得越是猖狂,像個撒潑打滾、無所顧忌的小孩兒,可見度降至10米不到,加之雙湖本就不是常規旅遊路線上的點,因而一路行來,路上不見一條車轍和一縷人煙,恍若身處世界盡頭。偶爾開個窗戶拍照,大風夾冰帶雪,沒頭沒腦地撲面而來,直躥入身體的每一個毛孔。

就這麼恍恍惚惚地在琉璃世界中穿梭了近2小時,大雪終於消停了會兒,天地茫茫一色中逐漸出現了點煙火氣,多瑪鄉到了。作為 雙湖縣 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多瑪鄉位於果根措邊上,到此要進行身份證、邊防證檢查。從這裡開始,雪算暫時停了,天也不再如素描紙一般看得人眼花,源源不斷的烏雲翻湧著、囂張著,只留出一絲一縷天空的本色吊著我們的胃口。

離開多瑪鄉大約1小時後,色林措終於露面了。它位於羌塘高原南部、扎加藏佈下遊終點,海拔4530米,湖水面積2391平方公里,是 西藏 最大、 中國 第二 大湖 泊。流域內河湖串通,組成了一個大型深水內陸湖群,主要湖泊除色林措外,還有格仁措、吳如措、仁措貢瑪等23個衛星小湖。色林措流域四面群山環抱,湖盆面積廣闊,湖濱水草豐美,是藏北重要的牧業基地之一,也是保護黑頸鶴及繁殖區生態系統的申扎溼地自然保護區所在地。

傳說,色林是以前居住在 拉薩 西面 堆龍德慶 的大魔鬼,他每天要貪婪的吞噬千萬生靈,後被一路降妖除魔的蓮花生大師找到,於是在蓮花生大師的緊追下,色林逃到崗尼羌塘南面的一面浩瀚渾濁的 大湖 裡。大師命令色林永遠不得離開此湖,在湖中虔誠懺悔,不許殘害水族,並把這個 大湖 名為「色林堆措」,意為「威光映復的魔鬼湖」。但其實,這個名字和它的成因不無相關,據說色林措以前所在的地方是9個小湖泊,後來的地質運動使得湖水漸漲,湖泊合併,成就瞭如今這個 西藏 規模最大的湖泊的樣子。

儘管沒有陽光和藍天加持的色林措失去了一半芳華,但大雪裹身的她仿如一位身著霓裳羽衣的貴婦,傾城傾國之姿、雍容華貴之色呼之欲出,加上那三頭羚羊幼崽的裝點,竟愈發生動可人。色林措的美是妖冶、冷豔的,興許是那個關於色林魔鬼的傳說過於真實,興許是沒有神山的加持,這裡的湖水從近岸的湖綠延伸至遠處幽然深邃的魔鬼藍,最終戛然而止於那巋然雪山腳下。

與色林措僅650米之隔的措愕措,意為「藍色的湖」,在這個「魔鬼」野心勃勃的「擴張計劃」中倖免於難,相較於色林措的大氣與華貴,措愕措多了幾分秀美和靈動。【Tips:其實欣賞色林措和措愕錯的最佳位置應該是湖邊的一個山頭,但由於當時功課沒做到位,只是在湖邊傻兮兮地玩雪,沒有登高望遠。】

而位於色林措東邊的 班戈 措,則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硼砂的著名產地,意為「胸膛湖」。作為一個鹽湖,它的湖水呈純淨的綠色,微風吹拂,彷彿琉璃漾水波。儘管色林措和 班戈 措之間只隔了一條301省道,但景緻卻截然不同,西側的色林錯浩渺無邊、生機盎然,東側的 班戈 措則是鹽灘成片、微光閃閃。

到這裡為止,基本上就要和一措再措的藏北揮手告別。那一望無垠的荒原湖泊、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閒庭信步的藏驢羚羊、雪雨風吹的殘垣斷壁、迎面而來的漫天塵土,正一點一點地消失在後視鏡裡。雪裡溫柔,水邊明秀,眼裡純淨,心裡清明。

在 班戈 縣吃了午餐,就繼續沿著317國道往位於納木措北岸的聖象 天門 前進。2個多小時的車程中,前半段為柏油路,後半段則為土路。在顛簸中,納木措一點點地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中。

納木措, 蒙古 語為「騰格里海」,藏語為「天湖」之意,面積196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718米,不僅是 西藏 三大聖湖中海拔最高的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鹹水湖,同時還是 西藏 第二 大湖 泊、 中國 第三大的鹹水湖。整體湖型規整、岸線平直,水質清澈透明,純淨的湖水與遠處的念青 唐古拉山 交相輝映。

納木措誕生於6500萬年至260萬年間,受地質構造控制,是第三極喜馬拉雅運動凹陷而成,為斷陷構造湖,並具冰川作用的痕跡。起初它與色林措及周邊的湖泊連為一片超級 大湖 ,名為「古羌塘湖」,近年隨著色林措水位迅速上升,湖水面積增大,納木措讓出了第一 大湖 的寶座。

傳為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納木措是藏傳佛教的著名聖地,三大聖湖之一。相傳「納木措是帝釋天的女兒,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因此不管是在 西藏 古老的神話裡,還是宗教傳說裡,亦或是世俗民歌中,念青 唐古拉山 和納木措不僅是 西藏 引人注目的神山聖湖,還是生死相依的夫婦。念青 唐古拉山 因納木措的襯托而更顯巍峨挺拔,納木措因念青 唐古拉山 的映襯而愈加綺麗動人。

納木措的形狀像靜臥的金剛度母,湖的南面有烏龜樑、孔雀樑等18道樑,湖的北面有黃鴨島、鵬鳥島等18個島,其中,湖中五島兀立於萬頃碧波之中,傳說他們是五方佛的化身,而另外五個半島則從不同的方位伸入水中,其中位於湖面東南端的扎西半島便是這五半島之冠。扎 西藏 語意為「吉祥」,扎西半島向北延伸到湖中,約10平方公里,最北端紛雜林立著無數 石柱 和奇異的石峰,峰林之間還有自然連線的石橋;加之長期受天湖水侵蝕,島上分佈著許多幽靜的巖洞,洞裡布滿了鐘乳石,形成了獨特的喀斯特地貌。

而我第一次見納木措,便是四年前在南岸的扎西半島。當時一個人坐在湖邊吹了好久好久的風,久到幾乎忘卻了一切。那碧藍晶瑩的湖水,那翻湧不停的白浪,那綿亙起伏的雪山,彷彿都不該是人間之物。無論在別人口中他是何等遼闊無垠,也不管在照片上他是何等攝人心魂,唯有身臨其鏡,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種純潔無瑕、浩大無邊的靜謐與聖潔。

【Tips】扎西半島上幾個攝影機位

1. 迎賓石:沿著半島的轉經路到湖邊,首先看到的就是迎賓石。迎賓石又稱夫妻石,是納木措的門神。相傳納木措是一位女神,她掌管著藏北草原的財富,所以當商販外出做生意時,必先來到此地祈求門神,在得到門神的同意後方可朝拜納木措,以保證生意 興隆 。兩塊溶蝕巨石上常年懸掛著五色經幡,四周擺滿了瑪尼石和犛牛頭骨,為拍攝湖景提供了絕好前景。
2. 合掌石:合掌石也叫做父母石,相傳是藏傳佛教寧瑪派創始人蓮花生大師修行時合掌祈福萬物的顯像。
3. 善惡洞:距合掌石很近,也是沿順時針方向轉扎西半島的必經之地。
4. 扎西半島小山頂:山頂上是拍攝念青 唐古拉山 和納木措的制高點,尤其適合拍攝日出和日落大場景。

鑑於我們一車人都去過南岸,因此這次針對納木措,只安排了北岸的聖象 天門 行程。沿著湖邊的砂石路逐漸向目的地靠近,天幕下的念青 唐古拉山 白雪加身雲纏繞,彷彿一位急欲為妻子披上嫁紗的丈夫,陪伴著納木措。而不遠處那由三座獨立巨石組成的「三生石」,並排聳立在湖邊,遠遠望去好似三位英勇的武士,守護著念青唐古拉和納木措,以及他們之間的愛情。傳說今世夫妻可來此求得三生三世的姻緣,這也是觀賞念青 唐古拉山 主峰的最佳角度。

聖象 天門 位於納木措北部的恰多郎卡島上,隔著聖湖與念青 唐古拉山 遙遙相望,傳說這裡是納木措與念青 唐古拉山 舉行婚禮的地方,世間也有流傳從大象鼻孔中三進 三出 ,便能洗淨一生罪孽的說法。巨大凸起的岩石臨水一側形成了水蝕空洞,因其形似藏傳佛教的吉祥聖物大象,故得此名,象鼻深入湖面,彷彿正在汲取來自雪域祕境的神聖之水。

作為藏傳密宗的一處聖地,千百年間引來無數高僧隱士在此清修,它是老 西藏 心中深藏的天邊祕境,亦是 西藏 美景的終極之地。且不說聖象 天門 是否為通往極樂之門,單眼前這絕無僅有的絕美景緻,已足夠叫人沉醉不知歸路。

艱難地爬上岸邊的一處高崖,聖象 天門 、月亮灣、納木措、念青 唐古拉山 盡收眼底,將納木措獨一無二的神性昭示得淋漓盡致。銀裝素裹的雪山,水天一色的湖面,盈盈如練的波紋,渾然天成的水灣,在藏地特有的藍色的映襯下,共繪出一抹人間絕色。一時間,竟讓人分不清這究竟是湖還是海?此刻,任何讚美的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任何鏡頭也都裝載不下這無與倫比的美麗,唯有默言靜坐才是最好的表達方式。因這一片「海」,才驚覺此生沒白來。

在崖邊足足坐了兩個多小時,一直呆到晚風漸才依依不捨地下山,往聖象 天門 本門去。不過,作為一個需要排隊拍照的網紅打卡點,我覺得在低處看到的景色稍遜色於高崖上之所見。原本遺世而獨立、被風吹過無數次的聖湖聖石,在世人的喧鬧與欽嘆聲中,染上了幾絲煙火氣,於人間一隅細數來自世間的溫情與溫柔。

【Tips】聖象 天門 需要提前一天預約,門票80元/人(只收現金!),一般景區都會要遊客購買包含食宿門票的套餐(價格在350-450元/人之間),但據說食宿等各方面條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如果不是衝著聖象 天門 星空、日出的小夥伴,沒什麼必要留宿於此。儘管對於聖象 天門 的星空我是有執念的,但如之前十幾天遇到的情況一樣,天氣陰沉、雲層過厚,星空無望,抱憾離開,前往 當雄 。

鑑於我們並沒有再去扎西半島的打算,因此離開聖象 天門 後,直接按順時針方向往 當雄 縣去。起初是高差較大的 盤山 環湖土路,而後才是不太寬闊的水泥路,加之天色漸暗,星光暗淡,這搖搖晃晃的3小時頗有野外冒險的既視感。

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是跨過念青 唐古拉山 脈去納木措或回 拉薩 的必經之路,從山口向北望去,納木措已若隱若現,如果你從 拉薩 來,這裡將是你與納木措第一次相見之地;如果你回 拉薩 去,那這裡就是你們最後的道別之地。此外,那根拉山口還是藏區唯一一個刻有倉央嘉措著名詩作《那一世》的山口:「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這無疑為之平添的幾分柔軟與詩意。

在暗夜沉沉中,終於到了今日的目的地—— 當雄 縣。 當雄 ,藏語意為「挑選的草場」,念青 唐古拉山 脈的 西北 橫穿全境,海拔7111米的主峰位於縣轄寧中鄉境內。因這裡的基礎設施十分完善,被作為從 拉薩 往返納木措的一大落腳點。

之前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很多人去過一次 西藏 後,就一直走在『去』 西藏 的路上。」這個擁有巨大魔力、藏著無盡祕密的聖地,總能以意料之外的驚喜與驚世駭俗的驚豔叫世人沉醉、迷戀。跋涉千里,只因聽聞遠方有你;忘記歸路,只因現在眼前有你。

晚安,全世界。

納木措聖象天門

D14:歸人還是過客

【大致行程: 當雄 縣— 拉薩 】

從 當雄 縣回到 拉薩 不過三個半小時的路程,無甚特別,不再贅述。回到 拉薩 後,原本打算再去布宮或大昭寺走走,但或許是這半個月的奔走真的讓身體累了,又或許是這些天的輸入量太豐富,急需消化,總之我一碰到床,就像被下了十香軟骨散般,徹底癱成了一團泥,哪兒都不想去了。不過也無妨,畢竟未來還有第三四五六七八九次讓我繼續去探尋「藏地密碼」。

晚安,全世界。

【Tips】為什麼瑪旁雍措、羊卓雍措、納木措會成為 西藏 的三大聖湖?

在藏族文化中,山、水、塔都是屬靈的,藏人對大雪山帶有雄性崇拜,認為他像嚴父般守護著人們賴以生存的草原牧場和牛羊,所以稱之為「神山」;對湖泊則帶有母性崇拜,認為湖泊是生命之源,具有繁衍生靈、萬物生長的作用,所以稱之為「聖湖」。山川相依,似乎它們已經成為一套不可分割的自然與宗教體系。因此,轉山轉水、祈福唸經,成為藏傳宗教特有的儀軌。

談及藏族聖湖,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瑪旁雍措、羊卓雍措、納木措,但其實在藏傳宗教文化裡,「聖湖」還有很多, 比如山南 的拉母拉措和普莫雍措、 那曲 的當惹雍措、 林芝 的 巴鬆措 等,它們在藏族人心目中都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且論自然景觀也並不亞於「三大聖湖」,可為什麼如今唯獨上述三「措」被冠以「三大聖湖」的名號,並受到如此尊崇的待遇呢?

其實,藏區最早公認的三大「聖湖」和現在的這三大「聖湖」有所不同。之前講到過,在藏傳佛教還未成為藏區的主流宗教前,本教佔據著主導地位,而在本教文化中,三大「聖湖」指的是當惹雍措、瑪旁雍措和納木措。可隨著佛本之間宗教地位的變化,三大「聖湖」也隨之改變,即羊卓雍措躋身其中,代替了原先的當惹雍措。

如前所述,在過去的藏地,因為交通極其不便,為方便祭拜和轉山,各地都有自己「神山」與「聖湖」(簡單概括如下9組),那瑪旁雍措、納木措、羊卓雍措又是如何在眾多「措」或「雍措」中脫穎而出的呢?

阿里 地區: 岡仁波齊 與瑪旁雍措、納木那尼與 拉昂 措
藏北地區:達果雪山與當惹雍措、念青唐古拉與納木措
日喀則 地區:希夏邦馬與佩古措、卓木拉日和多情措
山南 地區:庫拉崗日與普莫雍措、寧金抗沙與羊卓雍措
林芝 地區:比日神山與巴鬆錯

首先對比 阿里 地區的 岡仁波齊 +瑪旁雍措、納木那尼+ 拉昂 措,顯而易見前者勝出,至於原因前文提到過很多次,忘記的同學可以回到Day5複習。簡而言之, 岡仁波齊 被藏傳佛教、 印度 教、本教、耆那教共同認定為世界中心,是萬山之祖,而瑪旁雍措所在地區則是 亞洲 四大河的發源地,是萬水之源,二者地位之尊貴不言而喻,瑪旁雍措位列「三大聖湖」之首更是毋庸置疑。更何況它的對手 拉昂 措,還頂著一個「鬼湖」的惡名。

再來看藏北地區的達果雪山+當惹雍措、念青唐古拉+納木措這兩組。D11的時候講到過,當惹雍措與達果神山在本教中,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歷來是本教所敬拜的聖湖與神山。但後來,本教在佛本宗教地位之爭中不幸落敗,連帶著作為本教聖湖的當惹雍措也隨之沒落,加上其位置偏遠、道路艱險、環境惡劣,前來朝聖者也逐漸減少。

而同區的念青唐古拉與納木措,則憑實力自始至終都位列「聖」班。相傳,念青唐古拉原是 西藏 土著神靈,後來被蓮花生大師收服為佛教護法神,他不僅是全藏著名的守護神,被視為金剛手 菩薩 夏諾多吉精魂安放之地,也是北部草原眾神山的主神,雍仲本教和 印度 佛教也都認為此山是修得正果的諸持明者的修行靜地和歡聚處。另外在地理意義上,念青 唐古拉山 又是將 西藏 劃分成藏北、藏南、藏東南三大區域的重要分界線。而納木措則是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再加上它景色絕佳,靠近 青藏線 ,相對而言交通便利,成為聖湖之一乃意料之中的事。

最後看看寧金抗沙+羊卓雍措、庫拉崗日+普莫雍措。 寧金抗沙峰 是拉軌崗日山的主峰,是 西藏 中部四大雪山之一;而羊卓雍措在藏區被認為是龍女的化身,是藏區女護法,兼具多重功能和神力。另外促使其成為「聖湖」的一大原因是它能幫助人們尋找喇嘛的轉世靈童。圓寂後,由 西藏 上層僧俗組成負責尋找靈童的班子,先要請大活佛打掛、巫師降神,指出靈童所在的 大方 位;然後到羊卓雍措頌經祈禱,向湖中投哈達、寶瓶、藥料等;最後湖中的顯影會指出靈童所在的具體方位。如上述3種儀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馬,尋找靈童。因此,這對距離聖城 拉薩 最近的神山聖水組合,不管是對於當地藏民還是外來遊客而言,都比同區的庫拉崗日與普莫雍措更具吸引力,因而得以躋身「三大聖湖」之列。

綜上所述,由於歷史文化變遷、社會交通發展,尤其是宗教地位變化等諸多原因,如今我們說的三大「聖湖」已非之前藏區供奉的三大「聖湖」。但對於我等到此匆匆一遊的過客而言,誰聖誰非又有什麼關係呢?它們背後的文化內涵才是值得深究和銘記。

D15:容許每個靈魂走它自己的路

【大致行程: 拉薩 — 西安 — 溫州 】

前一晚還癱在床上不願出門的我,今早醒來,又變回可以重走一次大環線的霸霸了。然而手機彈窗在不停地提醒著我:該回家了。磨磨蹭蹭地打包好最後一次行李,終於還是要和 西藏 說再見了。說不留戀是不可能的,因為這裡有不止一萬個理由可以將人留下來。

但說來奇怪,直到飛機起飛,看著艙外那掩映在白雲低下的雪山,我心中對於這片雪域高原的留戀之情也並沒有濃郁到呼之欲出的程度,只是如羽毛撓過心尖那般,癢得輕輕柔柔但卻不可忽視。不是不愛,而是深愛讓我堅信,這次的離開,是為了下次更好地相見。

今天沒有晚安,只有懷念。

拉薩

後記:鎖著你的鑰匙在你自己手裡

寫到「後記」這部分,已經是我從 西藏 回來的第38天了。關於 西藏 ,想說的遠不止上面這洋洋灑灑的近7萬字。你可以把它當乾貨啃,也可以把它當閒文看,甚至可以把它視作一個攝影愛好者的旅行圖片集,但於我而言,這是一份給即將三十而立的自己的最好禮物。

就在昨天和好朋友聊天的時候,還被問及:「你有沒有特別想回到哪個年齡段?」我當時仔細回想了下,答曰:「還真沒有。我覺得現在的狀態我很喜歡。」

馮驥才先生在《靈性》一書中說道過:「人類的悲劇是: 一半得不到自由,一半得到了卻不知做什麼。」對於年齡這個東西,不同階段確實有不同的迷茫,但更有不同的快樂。或許在未到之時,我們會因為他人的描述或者各種源自內心的不確定性而心生慌亂與抗拒,但當直面它時,又會驚奇地發現:原來「可怕」的它,竟藏著如泉如流的溫柔。別人眼中畏之如虎狼的深淵,成了你心中豁然開朗的 桃源 ;別人避之如蛇蠍的誤判誤解,成了你覓跡尋蹤的自我救贖。

四年前離開 西藏 後,我曾對《十戒詩》中的兩句話十分認同:「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可如今想來,這種近乎「逃避」的情緒也確實有趣,就像小時候看恐怖片時,以為自己矇住了眼、堵住了耳,故事情節就不會推進一樣。

如今,清風舞明月,幽夢落花間。一夢醒來,兩眉間,相思退卻,清明盡染。

歲月教會我們的,不是消極地逃避,而是勇敢去經歷;年齡賦予我們的,不是誇誇其談地改變世界、改變自己,而是平心靜氣地對「深淵」道一聲「謝謝」。這樣,下次在面對「你最想回到幾歲、最想當什麼」的疑問時,我能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當此時此刻的我自己。」

這將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任性和自信。

我的願望是:無牽無掛,浪跡天涯。

#Drizzle帶你玩小眾#一萬公里的念想,一萬種「意」想不到( 義大利 南北自駕十萬字超全攻略):
//www.mafengwo.cn/i/19122700.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我以滿天繁星相邀,共赴一場心靈遠足( 梅里雪山 + 雨崩 + 大理 超全攻略):
//www.mafengwo.cn/i/17951128.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但願 西北 的故事,你願意聽、願意懂( 西北 9天8晚大環線):
//www.mafengwo.cn/i/16964056.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 日本 ≠購物,求求你玩點不一樣的吧( 京都 + 大阪 6天5晚小眾行攻略):
//www.mafengwo.cn/i/16919566.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甲」如我們,「曼」慢走( 甲米 + 曼谷 自由行超全攻略):
//www.mafengwo.cn/i/11934674.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衢哪兒玩——溪山田園裡的隱生活( 衢州 柯城3天2晚短途遊):
//www.mafengwo.cn/i/11172378.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川之西,心之所及( 稻城 亞丁 色達 8天包車遊):
//www.mafengwo.cn/i/10961350.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塞上聽風,浪跡疆湖( 北疆喀納斯 巴音布魯克14天大環線):
//www.mafengwo.cn/i/10516394.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瘋雨無阻,寶島有期( 臺灣 9天8玩親子旅拍包車遊):
//www.mafengwo.cn/i/10408238.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生如逆旅,一葦以航(捷奧德13天10晚半自駕自由行):
//www.mafengwo.cn/i/8606478.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只看一眼,許你守望了三千年的十月金秋(大 西北 環線10日遊):
//www.mafengwo.cn/i/7768922.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遇見 西藏 ,遇見每一幀的美不勝收(淺遊 拉薩 +羊湖+ 納木錯 ):
//www.mafengwo.cn/i/7164434.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風花雪月念去去,一米陽光爛漫情( 瀘沽湖 + 麗江 6天5晚自由行):
//www.mafengwo.cn/i/6970523.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你的靜謐我讀懂了( 清邁拜縣 6天4晚自由行):
//www.mafengwo.cn/i/6610256.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 橫著走的青春——不,太完美的 緬甸 :
//www.mafengwo.cn/i/6194582.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島島不休的「島騰」之旅(五一 枸杞島 閨蜜遊):
//www.mafengwo.cn/i/5472235.html

#Drizzle帶你玩小眾#落日的風帆完滿了你我的念想( 長灘島 6天4晚閨蜜遊):
//www.mafengwo.cn/i/5394863.html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