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夭折的貴州之行
這趟旅行差點夭折,因為出發前兩天,我突然咳嗽發燒了。
在這種關鍵時期,趕忙去醫院,做了核酸檢測,是陰性,舒了一口氣。
但是害怕病情加重,或者感染別人,而且 喬治 也不和我一起同行。
再三猶豫之下,我還是決定放棄 貴州 之行。
吃了2天藥,感冒似乎沒有好轉。
出發前一天晚上,忍痛把去的機票退了。
第二天安心睡到自然醒,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我的咳嗽竟然好像好了,身體也有力氣了。
於是我又蠢蠢欲動,在 喬治 的慫恿下,重新買了下午的機票。
買完機票,火急火燎開始收拾行李。
我整理要穿的衣服, 喬治 幫我整理要帶的相機器材。
因為時間倉促,內心總是忐忑不安,怕忘記些什麼。
轉念又想,只要證件和相機帶上了,別的都不重要。
合上箱子,出發吧, 貴州 ,最終我還是來看你了!
一座山、一座城、十座寨
貴州 是我無比期待的目的地,看了攝影大神rk拍的千戶苗寨照片,瞬間被種草了。
我猜想,今年的千戶苗寨一定能上榜2020年十大熱門景點之一,往後也會有更多遊客了。
一座山、一座城、十座寨子,這便是我此趟 貴州 之行的全部。
貴州 的自然風光旖旎,少數民族文化濃厚,除了旅遊人愛來,這裡更是攝影人的鐘愛之地。
此次也是我繼 古巴 之旅後的再一次人文之旅。人文的有趣在於那些路上遇到的人和他們的故事。
也許按下快門的時候我只是拍了一張照片,可是在我回看照片寫遊記的時候,對這張照片裡的人和物都會有更多思考和感受。這也許就是人文攝影的魅力和意義。
一座山,是指梵淨山, 2018年梵淨山便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中,被譽為「天空之城」。
當山裡起雲霧時,紅雲金頂在大片縹緲的雲海中,若隱若現,好似天上宮闕。
可惜我們遇到了大晴天,梵淨山褪去仙氣,變成了凡間模樣,僅是一塊巨石立於山頭。
一座城,是 鎮遠 古城。遠觀古城,一半在山坡,一半入水中, 舞陽 河呈S型蜿蜒貫通全城,頗似一幅太極圖。晚上河兩邊華燈初上,流光溢彩,古城夜空光輝而明亮。
十座寨子,包含了苗族、侗族、水族。它們都位於 黔東南 和 黔南 ,這裡是 貴州 的精髓所在,是秀美風光和淳樸人文的完美結合。
有些寨子完全沒有被商業化,仍是這繁華世界中的一片淨土。有些寨子被開發了,遊客也可以更舒適地體驗原汁原味的少數民族生活。古寨逐漸現代化和旅遊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給古寨帶來了收入,提高了寨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習俗的傳承受到了影響,部分傳統文化可能被遺棄。
總之,作為普通人,我們能做的也是多多瞭解和保護少數民族的文化,希望它不要被媾變。
西江千戶苗寨作為苗族的代表,就像一幅讓人驚歎的畫卷,夜晚更是猶如星河般璀璨。
穿苗服是一定要體驗的,做一天苗族姑娘才是真正地融入了苗寨呀。
肇興 侗寨,自2018年作為春節聯歡晚會分會場後,便一炮走紅,走進了大眾的視線。它也是此趟我最喜歡的寨子,全寨都是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從日到夜,星光流轉,每一刻景色都無比迷人。
除了上面兩個寨子,我們還到怎雷水寨的當地人家裡,感受他們的生活環境;在 卡拉 村觀賞編織鳥籠手工藝;在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岜沙 苗寨,體驗了他們的鳴槍迎賓、鐮刀剃頭習俗;在羊查老寨看了一場人聲鼎沸、接地氣的鬥牛大會;在 郎德 上寨體驗十二道攔路酒的風俗,看了蘆笙表演……
最後介紹一下這次和我一起的朋友,張力老師。
首先亮一下他的頭銜,職業攝影師、8KRAW、Kase、華為簽約攝影師。(wb:張力視覺)
這次旅行我的人像照都是他幫我拍的,風格有沒有跟我以前很不一樣?
還有遊記裡所有的航拍也是出自他之手,雖然我帶了無人機,但是我是mavic pro1代,畫質完全不能比得上他的2代,所以我都不想掏出來用,於是都是蹭張力的照片。
除了攝影老師的身份之外,他一路上都喜歡講歷史、政治等等,真的特別像個老師。
他以前做過新聞攝影,所以對人文很感興趣,這次到當地人家裡拍照,也都是他打頭陣,帶我們進去。
他還很喜歡跟當地人合影,擠進一群老奶奶中,照片就有一股「領導視察」那味兒~
————1————
第一天從 上海 飛到 貴陽 ,已經是晚上了,辦理完入住我就休息了。
因為張力提早一天來 貴陽 ,所以已經把 貴陽 市區的景點打卡了一遍,我就用他的照片來給大家看看這些景點,不得不誇,張力的航拍技術超好,向他學習。
還是很可惜,我因為生病錯過了 貴陽 一日遊, 貴陽 有很多奇特造型的建築,可以堪比魔幻 重慶 。
貴陽|奇特魔幻的建築
首先要介紹我很喜歡的【黔春立交橋】,5層立體交叉、11條匝道、8個出入口,最大垂直落差為55米,相當於18層樓高,走錯一條,就是 貴陽 一日遊。
嗯?這介紹怎麼那麼熟悉?因為我今年6月去了 重慶 的黃桷灣立交橋,「黃桷灣立交橋是 重慶 最大、最複雜的立交橋,高達五層、共20條匝道,據說分分鐘就會拐錯彎,讓人又愛又恨」。這樣一對比,好像還是黃桷灣立交橋更復雜。但是因為黔春立交橋是用航拍拍的,所以更震撼。
我們的酒店旁邊,就是【甲秀樓】,這是鬧市中的一處古樓,歷經六次大規模修繕和400多年的風吹雨打屹立不倒,它是 貴陽 歷史的見證,連線了 貴陽 的古今。
拍照機位推薦走到甲秀樓的西側,以後面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做背景拍攝最佳。
貴陽 有一棟造型十分有特色的小區,就像一串烤麵筋,所以被叫做【串串樓】。
一共有四棟高樓,每一棟都是圓柱形,層層交錯。每層樓都有一個超大的露天的陽臺,宛如空中花園,陽臺上鋪滿了彩色的地磚。
地址: 貴陽 市觀山湖區世紀城龍禧苑小區。
拍照機位:串串樓對面,龍禧苑2棟的頂樓,要等住戶刷卡進入。
現在的書店因為裝修好看,也陸續成為網紅打卡地, 比如貴陽 的【鍾書閣】。之前去 重慶 的鐘書閣是不能用相機拍照的,但是 貴陽 的可以。書店設計融入了喀斯特地貌元素,鏡面設計頗具未來科技感。
拍攝建議使用超廣角低角度拍攝。因為書店整體偏冷色系,拍攝時可以找滅火箱,木製隔板等暖色系進行搭配,穿衣也最好是紅色和橙色,對比強烈, 比如 張力穿了一件紅色的衝鋒衣,很顯眼。
————2————
第二天就開始我們正式的行程啦,自駕出發。
雲上丹寨|鳥籠編織藝術之鄉
貴州 之行的第一個寨子,就是 丹寨 縣的 卡拉 村,在苗語裡「 卡拉 」是好的意思。 丹寨 縣地處都 柳江 、清水江上游,融合了都 柳江 系、清水江系苗族文化的特點,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和文化底蘊。
卡拉 村是現存的、為數不多的傳統手工編織鳥籠專業村寨,其編制的鳥籠遠銷國內外,編制技藝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該村的151農戶中,有125戶都在從事鳥籠製作行業,年生產鳥籠達10萬個,鳥籠生產已成為 卡拉 村收入的主要渠道。
卡拉 村是不需要門票的,在停車場下車,便能看見山頂上有一個大大的鳥籠,用無人機幫我們去看一看。在山下看的時候覺得這個鳥籠土土的,但是無人機拍出來竟然還不錯。
不飛無人機還不知道,山後面竟然有如此一番「 中國 特色」的景象。一條高速縱穿山間,一邊是已經收割完的梯田,一邊是一個小型水池,寫著「愚公移山,改造 中國 」。因為 貴州 多為山區,生活條件相對貧苦落後,但是近幾年也在大力發展,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要致富先修路」,路好了,旅遊業也發展起來了,綠水青山也成了金山 銀山 。
拍完往裡走,看見一棵柿子樹,長得太誘人了,好想摘一個吃吃。
卡拉 村非常原始,並沒有被商業化,幾乎沒有遊客到訪,來這裡的主要都是人文攝影愛好者,所以除了鳥籠的收入,攝影費也成了這裡旅遊業的一筆收入。 比如 ,我們想拍攝鳥籠編織的場景,就花錢請了兩個當地人來當模特,說得不好聽這是擺拍,說得好聽一點是攝影的 「場景還原」 。
我更偏向於後者的說法,雖然人文攝影講究拍真實的場景,但是因為一些傳統工藝,我們可能拍不到原汁原味的感覺了,通過 「場景還原」,我們可以將這些珍貴的畫面記錄下來,我覺得這也是人文攝影的一種方式和魅力。
拍完了模特,我當然也要充當一回「鳥籠少女」,坐在鳥籠中擺拍。別看照片裡有很多鳥籠,其實只是集中在一小塊地方,通過攝影的藝術,利用中長焦切掉多餘的邊緣,拍出密集的感覺。
揭祕真實的攝影場景,是不是突然覺得上面的照片都是「照騙」?
仔細看看那些精雕細琢的鳥籠,還真是挺精緻的。 卡拉 鳥籠製作工藝複雜,要經過砍竹、破竹、除溼、定型、編織、上色等十幾道工序。儘管鳥籠工藝已有上百年,但是由於鳥籠的製作材料——竹子不易儲存,所以沒有流傳後世的鳥籠實物,因此傳統手工藝的傳承也變得尤為重要,希望 卡拉 村的鳥籠編織工藝也能一直傳承下去。
雖然我沒有逛完整個村子,只是為了拍攝鳥籠而來,但是也希望通過我的照片和遊記,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特色的村子。
午飯在村子門口的餐廳吃,當地特色的戰鬥雞烙鍋,邊煮邊吃,因為是鬥雞,雞肉很有嚼勁,但是肉質比較老,並不是我喜歡的。
羊查老寨|泥坑裡的鬥牛盛會
下午繼續出發趕路,半途突然看見很多穿著民族服飾的人,路邊停滿了車,彷彿在舉行什麼盛會。我們帶著好奇心,立馬決定停車去一探究竟。穿過熱鬧的人群,才發現原來是在舉辦鬥牛大會。我還是第一次現場見到國內的鬥牛大會,很興奮,旅行真是處處充滿驚喜。
聽當地人說第一名有兩萬元的獎勵,獎金還挺豐厚的,但是養這樣一頭鬥牛也很費錢。每頭牛身上都有名字或者數字,我們看的這場叫「臥虎」的鬥牛贏了。
比賽就在一個泥坑裡面進行,據當地人說一年舉辦一次,時間不固定,過兩週另一個寨子有更壯觀的鬥牛大會。
結束比賽的鬥牛要回家了,張力穿的是件紅色衝鋒衣,我說趕緊走開呀哈哈哈。
其實看起來並沒有像電影裡的那樣兇狠,被主人牽著的時候也挺溫順的。
飛無人機的時候,周圍的大朋友、小朋友都非常興奮,很多都沒有見過無人機。
有一個小男孩特別可愛,我想跟他聊天,於是問他:「你會講普通話嗎?」
他搖搖頭。
我說:「那你怎麼聽得懂我說話?」
他睜大眼睛看著我,一言不發。
我被逗笑了,所以這小朋友到底會不會說普通話呢?至今仍是個謎。
這裡的少數民族都很熱情,我們拍攝到了最真實、最地道的人文,有些看到鏡頭很開心地和我們打招呼,有些小朋友有些害羞,把臉埋到媽媽背後。
這裡的小孩幾乎都是被大人背在身上,然後跟著大人一起幹活。
遇到一群穿著統一民族服裝的阿姨們,非常熱情歡迎我和她們一起合影,我的衣服彷彿融入了她們,沒有違和感。
趁著鬥牛大會的舉辦,這裡也組織起了一個小集市,擺攤售賣水果、小吃等,都很便宜。
怎雷水寨|僅存40多萬人口
由於路上被鬥牛大會耽誤了,到達怎雷水寨的時候已經快傍晚了。去寨子的路是盤山公路,車子並不多,所以不難開,只是容易暈車。我們來的時候沒有別人,是唯一到訪的遊客,不需要門票。
怎雷水寨真能稱得上是 貴州 的祕境,只有50多戶水族人家生活在這綿延不絕的苗嶺深處,一代又一代繁衍了300多年。這裡的原生態保留得十分完好,是 黔南 一個十分低調小眾的世外 桃源 。
現存水族僅有40多萬人口,真正的人口「少數」民族。他們有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文字,水族古文字型系保留著圖畫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相容的特色。水書是夏商文化的孑遺,屬水族的精神支柱。魚是水族的圖騰,飯稻羹魚是水族的重要社會習俗。
怎雷水寨分為3個寨子,上、中、下寨,以坐落於山間從上到下的位置區分。用航拍可以把三個寨子拍在一起。在水族人的眼裡,最好的土地都應該用於耕種,所以他們的住房都修建在山頂上,而相對平坦的地方,用於修築梯田,彷彿大地的調色盤。我們去的季節水稻已經收割了,所以景色沒那麼美了,再早些日子如果能看到金色的稻田,那一定是絕美的。
入口處是通往上寨的路,在入口處往左邊山上走一小段就能到達觀景平臺,適合沒有航拍的遊客拍全景照。這個角度也很適合用長焦拍攝,可以拍到穿梭於上寨的一條小路,有些人家已經開始做飯,屋頂上飄出淡淡的炊煙。放眼遠望,山巒重疊,雲海茫茫,歲月靜好,恍如避世的山村。
往日落的方向看去,厚重的雲層透出一絲夕陽的餘暉,一片綿長的雲朵散落到人間,一時分不清這是人間的煙火氣還是天界的飄渺仙氣。
繼續走進寨子,才看清這些錯落有致、蓋著小青瓦的幹欄式木樓。欄桿建築被國內眾多研究專家譽為「 中國 民族建築活化石」,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
儘管遠眺的時候對村寨的嚮往很美好,但是靠近後認清現實,居住條件比較落後,我是萬萬不想住在這的。
看到一戶人家虛掩著門,在張力的帶領下,我們進入了村民家裡。以前我是不敢去人家家裡的,這次有了張力的探路,拍到了很多當地人真實的生活環境,很難得也很珍貴。
這個時間,正巧是他們晚飯的時間,看到他們廚房的灶臺,比我小時候老家的更破舊。客廳的燈光非常昏暗,廚房僅有一盞並不明亮的燈。燒柴依舊是他們烹飪的主要方式,一家子圍在鍋爐邊吃飯,一鍋亂燉是他們唯一的食物。柴火堆旁邊還躺著一隻小奶貓在烤火,老奶奶和小奶貓在一起的畫面很溫馨。
第二戶人家是邀請我們進去的,爺爺奶奶和孫子一家三口,爸爸媽媽都去外面打工了,村裡還有好多戶人家也都是這樣,算是留守兒童吧。小男孩特別開朗,衝著鏡頭笑,胃口也不錯,吃完一碗米飯,又去盛了一碗。
陽臺晾著水族特色的服飾,我趴在欄桿上,拍了一張很人文的人像照,和我以往的人像照片風格都不同。
水族的服飾非常素雅乾淨,因為他們特別禁忌紅黃這樣的暖調色彩,而喜歡藍、白、青三種冷調色彩。日常服裝的款式設計都非常簡單,頭上只包著一塊白布,沒有繁重的配飾,只有節日和婚嫁盛裝時才戴著各種銀飾。
路上看到另一家的陽臺,曬滿了鮮豔的服飾,這些已經是小朋友們穿的現代運動服了。
看見一個年代久遠的糧倉,晚清時期修建的,很有歷史感。
其實水族很有意思,他們有很多自己獨特的習俗, 比如 自己的文字、曆法、神話故事、藝術、樂器等等,僅僅來到怎雷水寨是無法感受到全面的水族文化的,對於少數民族感興趣的可以深入瞭解一番。
下山的時候,天已經快黑了。山下是 三都 水族自治縣,晚上我們住在縣城的酒店。
縣城的設施都還挺不錯的,酒店旁邊就是一條小河,晚上 三都 大橋的夜景很不錯。
晚餐吃的酸湯魚鍋,很開胃。
————3————
岜沙苗寨|最後的槍手部落
今天早上繼續往東行駛,要去一個非常獵奇且有「觀賞性」的苗寨,那就是 岜沙 苗寨(苗語念biā shā,意思是草木繁多的地方)。它被譽為「陽光下最後一個槍手部落」,至今佩戴著火槍(獲得特別批准)。
岜沙 苗寨位於 從江 縣丙妹鎮 ,海拔高500米。村寨由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莊5個自然寨組成,全寨500餘戶2500多人口。
岜沙 人仍保持著兩千多年前古老的生產方式,堪稱苗族傳統文化的「活化石」。其鮮為人知的槍手文化、鐮刀剃頭、鳴槍迎賓、樹葬習俗、樹木崇拜更為獨特神祕。
岜沙 苗寨已經是個成熟的景點,商業氛圍還不是很濃。
門票20元,門票+表演套票60元(含三場雷打不動的表演,蘆笙舞、祭祀神樹、鳴槍儀式,演出時間9點/11點/15點),接駁車20元。
景區開放時間:8:00-18:00。
車子統一停在遊客中心的停車場,坐接駁車進入寨子門口。
岜沙 苗寨最大的看點是 岜沙 男人,他們髮髻高盤,肩扛長槍,無疑成為了攝影愛好者鏡頭下的「最佳主角」。用張力的話說,我們是「攝影扶貧」,因為花錢拍攝當地人已經是 岜沙 苗寨的一項旅遊收入。
我們請了3個 岜沙 男人來當模特,為了近距離拍到這些有趣的民族風俗。如果寨子裡碰到小朋友,不要給錢,會讓他們養成伸手向遊客要錢的壞習慣,如果要拍他們,可以給點糖果零食。
岜沙 苗寨視野最好的地方便是模特帶我們去的一個小山頭。進入裡面的寨門後看到一個小廣場,左手邊有一條小路下去,得走上10多分鐘才能到這個山頭,建議在廣場拿著照片問一下當地人,不要走錯了。
路上看見一條捕完獵物的蛇,嚇得我頭皮發麻,然而作為啥都要拍照的我,還是哆哆嗦嗦按下了快門。
這個山頭能看到整個寨子,以層層疊疊的房屋為背景拍照,既乾淨又有特色。我們用航拍拍了全景,還是挺震撼的。 岜沙 的古木和梯田也是很有特色的,一年四季皆有不同景色。
傳說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個兒子, 岜沙 人就是第三個兒子的後裔。當年蚩尤被黃帝打敗後,向西南地區撤退。 岜沙 苗族的祖先就是大遷徙的先頭部隊——九黎部落的一支。 岜沙 祖先為了讓後人記住「逃跑」的恥辱,改姓為「滾」,所以如果你問他們貴姓?答:「滾」。
岜沙 男人崇尚武力,平時都是穿當地特色布料做的的無領右開衫銅釦青布衣,直統大筒褲,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槍,上山打獵,下河打魚都不在話下。
我們可以看見三位大哥身上穿的青布衣,看起來像塑料,鋥亮得反光,摸起來很硬,這就是侗布。侗布是侗族的特色衣料,當然別的民族也會用。在 岜沙 苗寨和佔裡侗寨,我們隨處都能看見很多在製作侗布的婦女。
侗布非常結實耐穿,製作過程也很複雜,白布織好後,放在藍靛染桶中浸泡除白,反覆浸泡、曬乾數次,布就成了青黛色。然後再用牛皮汁浸泡一次,布變成硬質。之後置於平板上捶打晾曬,反覆塗抹蛋白液,繼續漂、染、晾、捶,最後才算製成。蛋清塗抹和敲打是祕訣,太讓人驚訝了,蛋清竟然還能做到衣服裡面。
槍原本是 岜沙 男人狩獵和防身之用,現在更多意味著民族圖騰,並且成了遊客擺拍的道具。槍裡面裝的不是真子彈,只是火藥,但是聲音非常響。如果遊客想自己打槍,20元一發,可以體驗。
我和3位大哥坐在一起,踐行拍人文,就要融入人文的理念,哈哈。
我來表演一個「這個殺手不太冷」。
岜沙 男人非常重視他們的髮髻,髮髻在苗語中稱為「戶棍」,是男性裝束最重要的部分。剃掉四周大部分的頭髮,僅留下中間的盤發為鬏髻,並終生保持這種髮式。據說,這種裝束是從蚩尤老祖時代傳下來的,也是迄今為止在 中國 所能見到最古老的男性發式。
但是這種髮型還不是最有特色的,他們的剃頭工具才是一絕——鐮刀。本來還很好奇,我見過的鐮刀又大又鈍,怎麼能剃頭呢?現場看見的時候,才發現他們的鐮刀磨得很鋒利,手法嫻熟,嗖嗖幾下就剃掉了一大片,而且也不會傷及頭皮,真不愧是 岜沙 獨有的鐮刀剃頭手藝。
我也想假裝用鐮刀剃頭拍照,沒想到大哥一撩就撩起我的劉海,真怕大哥手一抖,我稀少的髮際線就要遭殃了,哈哈哈。
這個山頭也很適合拍人像照,看完大哥們的表演終於能安安靜靜拍幾張個人照。
拍完模特,我們開始逛寨子。寨子裡可以看見很多曬著的糯禾,糯米是很多 貴州 少數民族的主食,因為特別耐餓。由於山裡潮溼,人們把糯禾曬在高高的欄桿上,以此來儲存數月。
走進一戶人家,一大群老奶奶們正在吃午飯,看他們桌上的食物,都是用臉盆裝的,吃得比較簡陋。
好多戶人家家門口就是豬圈,這味道簡直此生難忘。張力帶著我穿梭在這些房子和豬圈中,我快窒息了。我從來沒來過這樣的地方,於是只好心裡暗示自己,這就是感受當地人民生活的方式吧,視覺嗅覺全方面地感受了。
這個小女孩是我們遇到最特別的一個,遠遠就瞧見她坐在門口,光著腳,臉上沒有一絲表情。本以為她是不開心,所以我們拿出糖果想哄她,但是她沒有理睬我們。
她媽媽請我們去家裡,我一眼就看見滿牆的老照片,原來他們也愛拍照記錄。
我對小女孩說:「我可以和你一起拍個照嗎?」
她什麼都沒說,走過來坐到我旁邊。
我說:「我們擺個姿勢吧。」
她還是很冷酷地看著鏡頭,她媽媽跟她說,做個和我一樣的姿勢。
然後便有了這張,我們比著耶,我笑得很開心,而她一臉嚴肅的照片。
後來我想,小女孩是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亦或是冷酷大概就是她的性格。
這是他們家裡的樣子,很破舊,這裡每戶人家差不多都是這樣子。張力讓我坐在小板凳上,他說這樣的房子平時都見不到了,我在這樣的畫面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我看到照片的時候,覺得我的紅裙子像鬼片裡的新娘,有點嚇人,哈哈哈。
這家房子最好的位置,就是這個觀景窗戶,視野非常開闊。張力說如果這在我們老家 浙江 的山區,估計很多房子都會被改造成民宿,然後發展旅遊業,那當地人也不會這麼拮据了。
我們參加了15點在寨子門口的迎賓儀式,在門口完成鳴槍迎賓之後,跟隨講解員沿著林間小道沿途觀光,最後到達蘆笙場觀看演出。
岜沙 人自古就非常崇拜樹木,他們會在出生的時候種一棵生命樹,等到人離世,這棵樹就成了棺木,而且逝者的親人不會豎立墓碑,只會再種一棵樹來寄託哀思。
繼續走便到了香樟紀念亭。1976年, 北京 修建毛紀念堂,懷著對無限敬重的 岜沙 人,毅然決定將寨前小山頭一棵全寨視為林中大神、直徑1.2米的千年香 樟樹 敬獻給毛紀念堂。為了紀念,於樹址處建造了一座八角紀念亭名為「敬獻毛紀念堂香樟紀念亭」。
最後的行程是蘆笙場演出,包含鐮刀剃頭和結婚儀式的展示等等,全程半小時左右。因為這些都是 岜沙 苗寨最特色的習俗,所以還是很值得一看的。
我們又看了一遍鐮刀剃頭,所以不花錢請模特拍照也是可以看見鐮刀剃頭的場景。
這裡的特色小吃是糯米飯,可以在裡面加烤香腸或者五花肉,張力說還挺好吃的。我吃了一碗米粉,10元,對於我來說物價很低。其他沒有什麼好吃的。
佔裡侗寨|換花草的祕密
傍晚繼續趕往佔裡侗寨,這是我們此行的第一個侗寨。接下去我們要去的寨子也都是侗寨,以前對苗寨比較瞭解,這次到訪了很多侗寨,被侗寨文化深深吸引了。相比於苗寨,侗寨更少人知道,很多也未被開發為景區,所以少有遊客涉足,至今還保留著百年前的傳統生活方式。我也很矛盾,又想這些寨民能有更多收入,也希望這種原生態的祕境不要被破壞。
辨別寨子是不是侗族,最簡單的就是看有沒有鼓樓和風雨橋,因為鼓樓和風雨橋是侗寨特有的標誌。鼓樓從外觀看像一座寶塔,比房屋都要高,所以一眼就能看見。鼓樓全部以榫卯結構銜接,歷數百年風雨而不朽,可以堪稱「建築藝術」。
佔裡侗寨並不大,一共有2座鼓樓,不需要門票。
佔裡侗寨全寨150多戶人家,全部為吳姓侗族。這個寨子有一個非常大的特色,那就是人口自然增長率幾乎為零。因為佔裡村的祖先吳公力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長的要求,訂立了一條寨規:一對夫婦只允許生兩個孩子,多生依寨規進行處罰。
而另一個更加匪夷所思的現象,就是幾乎99%的家庭都是一男一女,很少有雙男雙女的現象。據說佔裡侗寨有一種神祕的草藥,名叫「換花草」,可以用來平衡胎兒的性別。倘若第一個生的是男孩的,那麼換花草會讓第二胎是個女孩,反之亦然。並非每個人都知道「換花草」的 廬山 真面目,有資格知道的也就只有一人,這個人被寨里人稱為「藥師」。寨子裡還有一口井,據說喝了井水也能有「換花草」的功能。
相信科學的我當然是不信的,找了當地人詢問是否真的都是一男一女,寨子裡的人都是笑著點點頭。問他們原因,都說不能說。但是照我在路上的觀察所得,這個「換花草」的祕密不可信。
到達寨子已經天色漸暗,我們開始四處閒逛。爬上一個比較高的地方,在鼓樓附近,可以俯拍房屋,但是這個位置並不是很好。
河邊一排的禾晾群,我很好奇,建在水流之上,難道不會越曬越潮溼嗎?
之前看到 岜沙 苗寨的禾晾架很高,周圍也沒有人可以站上去的地方,不知道是怎麼晾的。
來到這裡,看見河邊正在晾糯禾的寨民,才發現,原來人就是像爬梯子一樣一層層爬上去的,下面的人把糯禾扔給上面的人。因為身上沒有安全措施,所以上面的人得站穩了,還需要點技術。
下圖這家水泥房的人家應該是條件比較好的,還有防盜門,其他寨子裡的房屋基本都是木製的。
寨子裡唯一一家燒烤店,聚集了很多人,在全寨幾乎已經黑燈瞎火的時候,這家燒烤店是唯一光亮的地方,寨子的夜生活如此簡單樸素。
今天我們將住在佔裡侗寨,因為佔裡侗寨也是毫無商業氛圍,所以食宿條件非常一般。我們住的房子就是當地人的家裡,全部是木結構,走起樓梯還會「吱呀吱呀」得響,完全沒有隔音效果。佔裡侗寨的公雞大概半夜3點就開始打鳴了,一直斷斷續續叫到7點。幸虧我半夜的睡眠質量還算好,第一聲雞鳴是6點才聽到的。
————4————
早上起來,去寨子裡的觀景臺,在入口處往坡上走。這裡是唯一一個視野比較好的地方,在沒有無人機的情況下可以拍到寨子全貌。錯落有致的侗族房屋,素雅古樸。
從觀景臺下來,時間還早,便沿著小溪走走,悠閒的鴨子們正在嬉水,走到石板搭建的小橋上,留下照片。
黃崗侗寨|最燦爛的笑臉
今天第一站是黃崗侗寨,也是不需要門票的,這個是我第二喜歡的侗寨。
黃崗侗寨由5座鼓樓及純木質幹欄式結構建築組成,依據侗族的民俗, 一座鼓樓為一個支系或一個姓氏的象徵,所以鼓樓多也表示寨子的人口多。
黃崗侗寨是 貴州 省內保護得最完整的侗寨,寨內的房屋、水碾、穀倉錯落有致,佈局合理。民族風情濃郁,侗族大歌源遠流長,小到學語孩童,大至耄耋老人均會唱歌,有「侗族大歌之鄉」的美譽,侗族大歌也被評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入口處有一大片荷塘,有些已經枯萎了,夏天會更有生氣一些。
在寨門口的超市買零食吃,暴露年齡的時候到了,看看圖中的零食你小時候吃過嗎?
這個寨子好多揹著娃娃的都是老年男性,還挺少見的,之前別的寨子看到都是媽媽揹著。
村裡的小學建設得也不錯,正好趕上了中午放學,拍到了可愛的孩子們。
在此時,我們遇上了此行最可愛的三個小女孩,最燦爛的笑臉。她們還會面對鏡頭擺姿勢,姿勢竟然都不一樣,比心、比耶、wink。
往山上走,便是視野比較好的地方,拍攝村子全景。不過稻田已經收割了,前景空蕩蕩的,比較一般。
移動的菜場。
肇興侗寨|星河落入人間
接下去的侗寨,是我此行最喜歡的寨子,沒有之一—— 肇興 侗寨。它是「 黎平 第一侗寨」,被遊客更熟悉,因為它已經是一個成熟的侗寨景區。
從黃崗侗寨自駕過來只要1小時,從 貴陽 自駕需要4小時。
高鐵坐到 從江 站, 貴陽 過來90分鐘,很方便。出站後坐大巴到景區25元,或者打車也只有4公里。
肇興 侗寨門票80,3天有效,接駁車往返20。
門口有停車場,30元每天。不管是自駕還是坐車,都只能到門口的遊客中心(下圖)。然後在歸榪觀光車站坐景區的接駁車或者步行進寨,從歸榪觀光車站至 肇興 侗寨寨門大約3公里。
因為開發成了景區,所以進寨子的過程變得複雜了,我們之前去那些小眾的村寨,車子都可以直接開到寨門口的停車場。
下圖是我們坐在觀光車上看到的第一扇大門,但也不是寨門,還要繼續往裡走。
下面就是寨門口,但是去民宿還有一段路要走,因為是石板路,所以拖箱子有點吃力,行李多的推薦住得離寨門口近一點,或者問問民宿有沒有當地人的車子可以接送進去。
我們的民宿在河邊,與主路是平行的,河邊的景色也很不錯。
放完行李,我們就迫不及待出來逛寨子啦。由於今天天氣不好,下著毛毛細雨,石板路還是溼的,遊客也不多,讓寨子更加靜謐了。我挺喜歡這種氛圍,如果不是為了拍照出門,在民宿裡面聽著雨滴落在青石板和屋頂的聲音,一定也很安逸。
肇興 侗寨分內姓外姓,對外全為陸姓侗族,分居五個自然片區,當地稱之為團,分別為仁、義、禮、智、信五團,因此寨中一共有5座鼓樓。而 肇興 侗寨的鼓樓群,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被載入吉 尼斯 世界紀錄。因此我們拍照也是圍繞著這幾座鼓樓,晚上鼓樓有燈光,所以非常有特色,從白天拍到了夜晚,都很好看。
【禮團鼓樓】
禮團鼓樓的位置最好拍,模特可以站在通往它的小路上,以鼓樓為背景拍,攝影師站在路口處。
還有一個機位是去鼓樓背面的樓梯上坐著拍,用超廣角很震撼。
晚上這裡沒有路燈,拍人需要補光,想要拍出星芒的感覺,要用小光圈,那就必須用三腳架。模特手持手機,開啟手電筒,就能得到一張很酷炫的照片。
【義團鼓樓】
義團鼓樓就在禮的旁邊,最好的位置是模特站在兩座鼓樓之間的橋上(看我上面的地圖示識),攝影師站在禮的那條小路上拍。
晚上我是坐在橋的圍欄上拍的,坐穩了沒事,請勿模仿哦。煙花是p上去的,因為我們住的那天晚上23點確實放了煙花,只是我們已經回民宿了,所以有了這個p圖靈感。
義團鼓樓因為被房屋包圍了,所以走近不太好拍照,背景太雜亂了。
晚上這展路燈下,很有氛圍。
【義 團風 雨橋】
5座鼓樓對應5座風雨橋,義團旁邊這座可以順便打卡。攝影師站在之前的石橋上,拍風雨橋推薦用對稱構圖。
【智團鼓樓】
智的特色是可以拍到鼓樓的倒影,因為前面有條小溪,白天倒影不太明顯,晚上亮燈後更好拍。
我們正好碰上了表演,有很多侗族婦女站在鼓樓前,正好當前景。
侗族人民挑著食物準備晚上的聚餐。
【信團鼓樓】
信是離主路最近的鼓樓,找一個避開人群的角度拍。
除了鼓樓附近, 肇興 侗寨的街道也很適合拍照。最火的那條有坡度的街道在義團鼓樓附近,看到美迪精品客棧就是了,利用長焦拍更有壓縮感。
拍完鼓樓已經快傍晚了,我們抓緊時間趕去觀景臺。觀景臺在寨門口,我們經過的這條路上有民族服飾出租,20元一天,但是沒有時間穿侗族服飾啦。侗族服飾比苗族的樸素一些,我覺得更好看。
觀景臺的視野特別好,可以俯瞰整個寨子。一定要在傍晚5點左右去觀景臺,拍落日藍調,看完夜景下來,從日到夜,星光流轉,每一刻景色都無比迷人。我們去的時候稻田已經沒有了,所以前景就空蕩蕩的,不完美了。從觀景臺拍門口的人非常小,所以建議站在門口的側邊拍人像照,觀景臺上純拍風景照。
當燈光亮起的一剎那,我發出了「哇」的驚歎,儘管來之前我已經看過很多照片,但是現場還是被震撼到了。夜晚5座鼓樓亮起,零散點綴在寨中,猶如星河落入人間。
之後,主街兩邊的店鋪燈光也陸續亮起,猶如兩條金色長龍臥於寨中,航拍的視角更震撼。
意猶未盡,快門不想停。但是因為今晚有一場非常熱鬧的活動,我們上觀景臺之前就看到了,所以拍完夜景就馬不停蹄趕往下一場拍攝。
這個活動就是寨飯 (侗族話叫月也) ,是指團之間互相約飯,幾十桌人一起吃飯,就像我們老家辦酒席的感覺。這次是因為一個團幫另一個團割了水稻,為了感謝和慶祝一起吃飯。這種活動是沒有固定時間的,都是團之間臨時舉辦,所以我們運氣非常好,趕上了非常難得的人文場景。聚會就在信團鼓樓前舉辦。
侗寨妹子勸酒中。
鼓樓下面有很多阿姨們在休息,我混入其中,拍了一張照片。正好燒火的煙霧在我前面飄起,騰雲駕霧的感覺,當了一回仙女哈哈。
拍完聚會,我們去看鼓樓的免費表演。
肇興 不僅是鼓樓之鄉,而且是歌舞之鄉。晚上侗族歡聚於鼓樓,舉行文娛活動。歌類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踩堂歌、攔路歌等。侗歌聲調婉轉悠揚,旋律優美動聽,尤以多聲部混聲合唱扣人心絃。
也有固定的付費表演,侗族大歌演出,晚上20:00-21:00,票價88元一張。
忙碌拍攝的一天,看完表演我們又去打卡了一遍每座鼓樓晚上的景色,照片就在前面放了。
晚上的街道拍照也很好看,晚上10點多了,街上人也少了很多。
在民宿門口的河邊拍了2張, 肇興 侗寨真是太好拍了,一天都在拍照,而且拍不厭,人文、風景、人像都好看。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才覺得兩條腿好酸,推薦大家可以安排2天1晚在 肇興 侗寨,拍攝時間充裕一點。
在我洗漱完剛要睡下的時候,突然聽見外面放起了煙花,我趕緊拉開窗簾,只能用手機拍下了這一刻。看了一眼時間,此時已經是晚上23:50分,希望今晚有個好夢。
————5————
堂安侗寨|一座生態博物館
肇興 侗寨的山頂有一個 堂安 侗寨,更小眾,不需要門票,距離 肇興 侗寨只有6公里左右,喜歡爬山的甚至可以走上去。但是一般推薦坐車上山, 肇興 侗寨內有中巴往返20元,也可以包當地人的車上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堂安 侗寨竟是 中國 與 挪威 政府共同建立的「侗族生態博物館」,是 貴州 四個生態博物館之一。 堂安 侗寨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全村170多戶800多人,以贏、陸兩姓為主。村寨依山就勢,建築沿山體等高線佈置,並以鼓樓、戲樓為中心。
堂安 侗寨三面環山,一面是空曠的梯田,視野開闊,峰巒疊嶂。所以最好看的季節是梯田灌水期和秋季,我們這個時間上去就一般。
我們剛上山就遇到了大雨,所以只能在休息亭躲雨,也沒有出去逛村子。等雨小了,在石梯上拍了幾張就下山了。
從 肇興 侗寨出來後,趕去梵淨山,因為路程比較遠,車程將近5個小時,到達 江口 縣的時候已經傍晚了。 江口 縣位於梵淨山山腳,為了明天的爬山做準備,我們今晚住在山腳的酒店好好養精蓄銳。晚飯後我們在酒店附近的足浴店泡腳做按摩,掃除這幾天的疲憊。
————6————
梵淨山|貴州網紅新秀
不知道大家今年有沒有在網上刷到過梵淨山的短視訊,紅雲金頂雲霧繚繞,宛如仙境,我一下就被震撼到了。梵淨山絕對能被評為今年 貴州 爆火的網紅景點之一。
但是沒想到我們去的時候竟然是個大晴天,並沒有見識到讓我魂牽夢縈、仙境般的「梵天淨土」。
本以為山上非常冷,我準備了一套最厚的衣服穿上,但是到了山上卻被曬得快出汗了。建議大家出門前看看溫度和天氣,山上風比較大,還是建議帶上厚外套,容易穿脫的,方便及時調整冷熱。
關於梵淨山的購票資訊,一定要去官方微信公眾號【梵淨山生態旅遊區】看,索道和山頂景點是否開放等訊息都會在上面。
東山門( 江口 縣黑灣河)入園時間為8-15點。
西山門(印江縣護國寺)入園時間為8-13點。
兩邊山門門票不能通用。
梵淨山門票需要預約,至少提前一天購買,因為每天限流6000人,是實名制的,務必帶身份證。
最好的時間是上午就進景區,越早越好,我們預約到的時間是9點。
第三方平臺購票的時候,是隨機出票的,以景區簡訊寫的時間為準。所以最好去公眾號買票,自己可以選擇時間。
大門票+往返觀光車+往返索道一共是210元, 江蘇 省居民免大門票。
建議一定要買索道票上下山,節省體力,如果要爬山至少6小時,太累了。
停車場有小販賣登山杖和手套,像我們去的時候天氣好沒有必要買。如果年紀大的遊客或者天氣很冷,可以買,因為山上樓梯的扶手是冷冰冰的。建議背點食物和飲料上山,當然山上也有小賣部,但是吃的東西不多。
梵淨山入園簡直像去西天取經,歷經重重關卡。你需要刷無數次身份證進入,記得保管好身份證,放在可以隨手拿的地方,不然真的會被煩死。
大門進口處刷一次,然後排隊去坐接駁車。接駁車排隊入口刷一次,快到坐上車的時候再刷一次。然後到達坐纜車的入口刷一次,快坐上纜車的時候還要刷一次,大概單趟就要刷5、6次身份證,而這段路程其實並不是多遠,但是要反覆驗證,所以要花費很多時間,人多的話排隊就要很久很久,這也是為什麼我說越早進景區越好的原因。下山依舊是如此的步驟,坐纜車下來再坐接駁車,也要刷身份證,比上山快一點。
坐上纜車,終於開始了真正的登山之旅。梵淨山的纜車是 奧地利 產的,纜車速度是根據風速大小調整的,大概15-30分鐘之間,有一段特別陡,看起來快90度了,就是下圖裡面這段。
纜車左邊的大石頭就是紅雲金頂。
從纜車下來後,會有指示牌告訴你上山的路,但是我們走了當地人告訴我們的路線,也就是往左邊走,那是下山的路線,更平緩並且更短。但是這隻適合人少的時候,我們去的時候遊客少,所以不會影響別人下山(樓梯中間有護欄隔開,所以有兩條路),如果遊客多還是要老老實實跟著上山的大部隊走。
往上爬到一個觀景平臺,已經接近了紅雲金頂,我在這裡打卡一張遊客照。
繼續往上走,就到了普度廣場,這裡是塊平地,可供人休息。廣場左邊是紅雲金頂,右邊是蘑菇雲。
我們今天的大晴天雖然很適合爬山,但是對於攝影就少了點層次感,僅僅是一塊藍色的背景板前有塊大石頭的感覺。從攝影角度講,遇上有雲霧的天氣更容易出大片。
紅雲金頂也是可以爬上去的,但是樓梯狹窄又陡峭,大家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量力而行。人多的時候就只能排隊一個跟著一個往上爬,很費時間。
其實離紅雲金頂太近不好拍照,推薦大家往蘑菇雲的方向走,然後遠遠地拍紅雲金頂。
蘑菇雲這裡有條棧道通出來,可以站在這個尖尖角上拍照,避開遊客。因為我穿了黑色的衣服,所以人物不突出,還是推薦鮮豔的衣服。
這就是蘑菇石,上下兩塊石頭錯開堆疊在一起,但是我看著也不像蘑菇呀。
下山後,出口處有賣吃的,還有水果,爬完山吃點水果才是最爽的事情。
鎮遠古城|是記憶中的模樣
我們的下一站是 鎮遠 古城。
6年前來 貴州 的時候,我就去過 鎮遠 古城,當時河兩邊都是餐館和民宿,本以為過了這些年商業氛圍應該更重了,但是彷彿跟6年前還是一樣。每個人對商業氛圍重不重有自己的定義,我反而喜歡有商業氛圍的,因為這樣更適合旅遊,有吃飯的店,更多住宿選擇,完備的設施,夜晚有足夠的燈光,同時有些古城依舊還能保留著自己的特色,很適合旅行。
6年前,我剛剛有了人生中第一臺單反,但是還不會拍照,也沒留下很多照片,很多旅行中的細節都已經忘記了。這次,我終於又有機會來記錄很喜歡的古鎮。
我們下午到達,住了一晚,第二天中午離開,好好感受了 鎮遠 古城的夜景和清晨,拍照真是絕了。
進入古城是不需要門票的。但是景區限行,自駕車不能開到裡面,只能停在停車場,可以讓民宿來接。
古城不大,只是觀光的話一天一晚已經足夠了。
到達後在古城隨意走走,傍晚的時候到新大橋,拍日落和夜景,每天晚上19點亮燈,往 鎮江 閣那個方向拍,那是日落的方向。兩邊的房屋燈火通明,飛簷翹角,波光倒影,恬靜悠閒。
用慢快門拍下遊船經過的軌跡。
晚上有水上遊船,船票78元,不過不是很推薦,因為看到的景色就是兩岸的房子,走路也能看見。
河邊的整條街都是餐館, 鎮遠 古鎮的特色是豆花烤魚,豆花超級好吃,還是免費無限加的,魚肉也好吃。餐廳很多,我們是選擇點評上評分最高的一家,沒有踩雷。
吃完後去橋對面的仁壽巷,這是一條有很多燈籠的小巷,適合拍夜景人像照。橋對面會相對更安靜一些,因為餐館比較少。
往巷子裡走一點就是友悌鴻達古民居,這門口的路燈很有氛圍感,不過需要給人物打光,才能拍出來。
然後去 石屏 山下的街道,晚上 石屏 山上有很多點點的小燈,看起來猶如漫天繁星。
人站在青石板路的街道中間,利用大光圈拍出光斑,這裡太讓我驚喜了,竟然在古城找到這一方夢幻的祕境。
晚上的祝聖橋燈光非常絢爛,橋上的燈光還會變換顏色。山上的「星星」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設計,讓古城的夜晚更加特別、美觀了。
一輪彎月高掛天邊,遊客都回去休息了,古鎮漸漸變得更加安靜,夜晚如此美好。
————7————
鎮遠古城|震撼的雲霧日出
清晨可以登上 石屏 山,看晨霧和日出,這裡是俯瞰全城最好的位置,門票15。如果有航拍的,不如直接讓無人機幫你去穿雲拍照,不用自己爬山了。
早上天還沒完全亮,還有一些路燈亮著。航拍都是張力早起去拍的,他一路都致力於想拍雲霧繚繞的照片,終於在 鎮遠 ,有了這場完美的雲海日出。
早上還有多的時間可以去青龍洞,門票30,或者繼續逛逛各條巷子。
我們選擇在河邊拍照,河水很綠,拍一個背影很文藝。
白天的祝聖橋沒有燈光,與夜晚完全是兩種樣貌。白天古樸的模樣,讓人很難想到夜晚竟然那樣華麗。
其實民宿的窗戶望出去也很好拍,頗有「獨倚闌幹人窈窕」的詩意。
千戶苗寨|千與千尋的世界
西江千戶苗寨是今年大熱的旅行目的地,它是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由10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而成,是一個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博物館」。苗族建築以木質的吊腳樓為主,為穿鬥式歇山頂結構,從苗寨內橫穿而過的小河是 白水 河。航拍下層層疊疊的木房屋,有點「千與千尋」童話故事的味道。
和 肇興 侗寨一樣,一旦成為景區後,進寨路線都是一個模式,車子只能停在遊客服務中心的停車場。然後坐景區的接駁車到達寨門口,再步行前往自己的民宿。而且因為苗寨更大,石板路走得比 肇興 更多,我們的民宿在中心位置,拖著箱子不好走路,很費力,建議換上揹包進寨子。
自駕車建議前往西門,西門在山頂,旅遊大巴車停在北門,北門在山腳。但是自駕車建議提前查一下西門有沒有封閉,如果封閉了也只能去北門。停車費3元每小時,每天30元封頂。
高鐵坐到 凱里 南站,出站後有大巴直達苗寨,也有很多拼車的私家車,很方便,40元左右。
門票+4程觀光車(進出景區與上下觀景臺共4程)一共65元。門口有12道攔門酒的表演。
進出景區的接駁車乘車點在5號風雨橋附近,觀景臺乘車點在1號風雨橋附近。
如果你想多去幾次寨內的觀景臺,可在乘車點單獨購票,5元/次,但是觀景臺建議去一次就夠了,因為視野不是很好,有點遮擋,航拍視角最好。
放完行李我們便出來拍照啦。
路上遇到趕去表演的苗族婦女。
下午可以來民族歌舞表演場,大概2點左右有歌舞表演。現在這個搭建的平臺,某個手遊在打廣告,很格格不入的感覺,有點煞風景。
苗寨裡面很多租苗服的店鋪,這個表演廣場周圍一圈就是,苗服20-30元一小時左右。除了這裡,觀景臺、風雨橋附近都有租賃點。
我們打卡了苗寨所有拍照好看的機位,詳細地整理出來了,快跟著我來拍吧。
一開始我穿了自己的裙子,後來張力覺得還是要穿上苗族服飾更有味道,所以換上了一套藍色的苗服後我們又去拍了一遍。其實我覺得我的裙子也很好看,大家都穿苗服也沒有特色了。
記得裡面穿短一點的褲子,不要露出來,鞋子最好也配上。我穿了自己的小白鞋,比較好走路。
我這套藍色苗服是出嫁時候穿的,非常傳統的苗服,頭飾非常重,靠繩子綁在頭上的,綁帶時間長了我的頭很痛,感覺就像緊箍咒。走路的時候也要非常注意,容易碰到樹葉或者別人。
機位:【5號風雨橋旁的石橋】
特點:最適合坐著拍
這個位置是rk大神拍的,腳下是水流,背景是層層疊疊的苗寨房子,很好看。不過背後的石牆上有很多電線,我p掉了乾淨很多。
如果你穿了苗服,一定要坐在石橋上,把大裙襬擺開,非常好看。
機位:【3-4號風雨橋之間的石橋】
特點:以風雨橋和苗寨為背景
這座石橋一邊是水流,另一邊是沒有水的石堤,中間有一塊小木板可以站著拍照,需要注意安全。
而背後是3號風雨橋和層疊的木屋,攝影師可以站在4號風雨橋上拍。
我和另一個苗族姑娘一起拍了合照,閨蜜照可以這樣拍。
機位:【3號風雨橋】
特點:拍近景人物,框架構圖
這裡適合下午光線很強的時候拍,因為橋上的光線沒有很硬,可以把人照得很好看。而橋的一頭是整排租苗服的店鋪,我拍的時候以它們為背景,正好還是逆光,很當地的感覺。3號風雨橋旁邊有一座平行的小橋,攝影師站在小橋上,拍模特坐在風雨橋上。
機位:【河邊的石頭】
特點:拍河邊的石頭
除了河上的風雨橋,河邊的石頭也很適合拍照,也是以風雨橋為背景,可以用石頭當前景拍或者站在石頭上。正好我們路過河邊的時候有一隻鳥籠,就拿來當道具了。
路過一家小賣部,看到他們的閣樓很好看,徵得同意後上去拍了一張「閣樓小姐」的感覺。
機位:【苗寨街道】
特點:逆光街拍
苗寨街道很有特色,建議清晨拍攝,光線柔和,而且路上遊客很少。傍晚可以拍逆光照片,人物周圍有輪廓光,穿苗服絕美!
拍完風雨橋後,我們去1號橋的乘車點坐車上觀景臺。
觀景臺前面有一片房子的屋頂會擋住視野,並不是很好。
離開觀景臺,我們去苗寨今年最火的機位打卡。雲亭全景餐廳就在觀景臺附近,我們拍完之後在這裡吃飯,所以店家允許我們拍了很久。除了這,有很多山上的民宿也很適合拍照,不過要入住才能拍。
機位:【雲亭全景餐廳】
特點:制高點,以苗寨為背景。
傍晚17點左右去最好,可以拍到白天,藍調和夜景三個時間段的照片。
18點之後只能由他們的攝影師拍攝,遊客不能拍了,如果你想請他們的攝影師拍,100元5張精修照片,有很多道具,還有仙女棒,需要提前預約。
必須帶長焦鏡頭,至少70mm以上,我們用85mmf1.8定焦拍的,大光圈夜景很有優勢,能拍出很好看的光斑。
拍了幾張後,張力覺得我還要穿苗服,於是我去觀景臺租了一套紅色的。張力趁我換衣服的時間,又飛起無人機拍攝,此時寨中升起一縷青煙,正好為苗寨營造了炊煙裊裊,歲月靜好的感覺。
換裝回來啦,開始放一大波我的照片。
這個亭子是不能往外坐的,我剛一坐在外面,餐廳的人就大喊一聲,讓我進去,著實把我嚇了一跳,趕緊坐到裡面去。
餐廳攝影師給約拍的顧客準備的仙女棒,送了我們兩根拍照。
當天色完全暗了之後,依借山勢而建的所有房屋,泛起點點星光,整個苗寨猶如星河,我彷彿真的墜入了童話裡的世界。千戶苗寨從日到夜,都是萬般迷人。
————8————
最後一天早上跟著張力去觀景臺拍晨霧,天還是黑的,強忍著睏意架起三腳架。
早安,攝影人們。
但是今天運氣不佳,沒有晨霧。因為周圍山很高,也看不到破曉的日出。只拍到了清晨苗寨陸續亮起燈光,開始甦醒的感覺。
於是下山後在街道上拍了最後兩張離別照,清晨遊客很少,光線也比較好。
機位:【嘎歌古巷】
特點:掛滿油紙傘
嘎歌古巷是一條掛滿了油紙傘的小巷,很有味道,晚上有燈光的時候也不錯。
朗德上寨|高山流水再相逢
最後一站是 郎德 苗寨,它是 黔東南 最早對外開放的苗寨之一,是全國第一個民俗風情村寨遊覽地,後來在各地興起的「民族村」都是在它的啟發下建立的。 郎德 苗寨分為上寨和下寨,上寨對遊客開放,節日期間或旅行團來時會有熱情的迎客儀式和盛大的蘆笙舞、 銅鼓 舞、板凳舞等苗族歌舞表演。
門票50元/人,觀光車往返10元/人。
景區開放時間:8:30—22:00。
十二道攔門酒演出時間:10:30—10:50,16:30—16:50。
銅鼓 場原生態歌舞表演:11:00—11:30,17:00—17:30,雨天無表演。
非遺博物館:8:30—17:00。
講解員:150元/3小時。
車子停在遊客服務中心後,坐觀光車進入寨子。這裡遠離喧囂,非常安靜。寨子坐落在青山中,古色古香的吊腳樓依山而立,一條小溪靜靜流淌於寨門口,一座風雨橋橫跨於溪畔上。
寨門口立著一塊紀念石,這裡曾是「奧運聖火走過的地方」。2008年奧運火炬 貴州凱里 傳遞的起跑儀式,就設在朗德上寨的 銅鼓 坪,這也使得當時 郎德 上寨聲名大噪。
郎德 上寨是「 中國 民間歌舞藝術之鄉」、「全國百座露天博物館」和「蘆笙之鄉」。我覺得少數民族都很擅長歌舞,所以都有這些稱謂。
進 郎德 上寨,首先要飲十二道攔路酒。苗族攔門酒通常有兩種酒,一種是自釀的濃烈甘醇的包穀酒,給男人喝,女人則會用相對溫和的糯米酒。每道酒卡放一張方桌,旁邊站著兩個身著盛裝的苗族姑娘,提壺端杯,向客人敬酒,每道兩土碗,表示福壽雙全。最後一道酒卡是進寨門樓,土碗換成了大牛角。客人手不能碰杯,只有喝完的人才能進寨。
愛喝酒的遊客可以喝完12道,如果你不勝酒力,也可以委婉拒絕,苗族姑娘也不會強人所難。
郎德 上寨的服飾皆以長裙為特徵,不論男女老少,所以又稱為「長裙苗」。
吹蘆笙的表演者中,這位老爺爺最有特色,弓著腰,花白的鬍子,在等待表演的間隙,抽著煙。
小女孩們很乖巧,她們的服飾簡單又有民族特色,我還挺喜歡的。
小男孩也穿著大長褂,走路姿勢很帥氣隨性。
寨子裡流行鬥雞鬥鳥,這就是他們的鬥雞,看起來的確比家雞充滿兩戰鬥力。
經過攔門酒後,跟著表演的人沿著石板小路走進寨子中央的蘆笙場。在這裡可以欣賞到敬酒歌、蘆笙舞、 銅鼓 舞、集體舞等豐富多彩的苗族歌舞。
老爺爺手裡巨大的蘆笙,本以為是擺設,沒想到老爺爺真的吹響了。
郎德 上寨的小朋友們也會出來表演,圍著圈跳舞。
每個表演者在表演前都會分到一塊牌子,作為他們表演完領工錢的憑證。全寨有147戶,500多人,每個人靠著給遊客的表演,為寨裡和家裡帶來收入,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午飯在寨裡吃了一頓長桌宴,苗族的敬酒方式叫「高山流水」,幾名苗家姑娘站在客人兩側,分別將酒罐呈階梯狀往客人酒碗 里加 酒,就像高山上流下泉水一樣,源源不斷的米酒流進客人的嘴裡,真是考驗酒量的時刻。苗家姑娘還會邊唱歌邊倒酒,歌聲不停,酒也不停。當然對於遊客,姑娘們還是會手下留情的。
放一張張力被熱情倒酒的照片。
吃完這頓飯,趕回 貴陽 機場,就要和 貴州 說拜拜啦,我們一定會再相逢~
——攻略在這——
【行程】
一共8天的行程,整條路線是個三角,不走回頭路。全程自駕1000多公里,路況很好,除了有些盤山公路之外,都很好開。由於景點之間都有一定距離,而且有些沒有被商業化的寨子交通很不便,所以自駕是最合適的。如果只去那些被開發了的景區,可以坐公共交通到達。
【花費】
1、機票: 上海 往返1500左右,佔了大頭。
2、租車:費用人均1000多點。
3、住宿:除了佔裡那晚住了當地人家裡,其他住的都是三星級條件的酒店和民宿,人均150左右一晚,都挺乾淨的。
4、吃飯: 貴州 物價也還好,如果只是為了吃飽,一碗粉就夠了。吃好一點,也不貴,人均80左右。
💰總人均4500左右。
【美食】
說起吃的,想必 貴州 最出名的就是老乾媽和茅臺。當然這兩樣東西並不是我要推薦的。
言歸正傳, 貴州 的美食非常多,特色就兩個字,酸、辣。
魚吃得最多,最出名的就是酸湯魚,酸湯非常開胃,酸中帶辣,但是魚肉刺有點多,我不是很喜歡。
我還是更喜歡這鍋豆漿魚,在 肇興 侗寨吃的,不是傳統的當地菜,而是創意菜,我覺得口味更好。
豆花烤魚也是我很喜歡的,在 鎮遠 古城吃的,豆花超級好吃,免費續加,魚肉也很嫩。
還有折耳根、絲娃娃都是 貴州 特色。
我第一次去 貴州 的時候嚐了絲娃娃,不是我喜歡的,所以這次也沒吃。
【END】
這次的 貴州 人文之旅就到此結束啦~
新的一年,還會繼續尋找國內好玩的地方,記得關注我~
全平臺同名:王緣雄壹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