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香港,這是個很特別的地方,你既可感覺到純正華人社會的鄉土氣息,也能感受到一種英倫異國風情。我對香港有好感,親情的,朋友的,還有一段扯不開的職業經歷,所以常來香港。每一次的感覺雖然有不同,但一定要來尖沙咀海濱,坐在海邊,感受大海的呼吸,欣賞維多利亞港灣美麗的風景,還要拍照,拍得很多,希望自己一次比一次拍得更好。

此時就要想起一個人,他姓鄒,我們曾一起共事,他是香港公司的中國業務部總經理,也兼任北京公司的總經理,他不是老闆,卻是我的頂頭上司。他也喜歡拍照,常常拿出一疊維多利亞港灣的彩照給我欣賞,有清晨,有黃昏,有夜景,跟我講他常在海邊呆上一天,捕捉各個時光段,他帶一副金絲眼鏡,眼鏡後面有一雙小眼睛,總是咪咪地笑。他也有痛苦的時候,嚴重的胃病,痛起來縮在沙發裡,手頂著肚子,鎖著眉頭一聲不吭。最可怕的是老闆來了,常常有飯局招待客戶,有一次老闆喝到興頭上,非逼他給 客戶敬酒,每人一杯,我看出他面有難色,但仍然爽快,推杯換盞,在衛生間,我看到他大把吃止疼藥,蠟黃的臉上滾著汗珠,我就想人即便做到總經理,老闆面前也還要忍痛生存在唯諾之間,人活著真的很艱辛。後來他回香港了,再沒有回來過。再後來,聽說他患胃癌去世了,才42歲,留下沒有工作的妻子和3個孩子。

他送我的維多利亞港灣彩照還留著,以後來香港,想起他就滿心的惆帳,當然時間久了,慢慢淡化了,我也不想讓這傷感的記憶蔓延。但是到維多利亞港灣拍照,卻成了習慣。我也是常常在海邊待上大半天,坐在那裡等,等風來,等雲散,等天黑,等燈亮,有時白天還是晴空萬里,陽光明媚,到了黃昏,又是陰雲密佈,總是覺得遺憾,拍的不滿意,無奈啊,忽然我又想,也不必詛喪,至少我還活著。

依託張保仔海盜船拍攝維多利亞港灣

由於回憶而傷感,也不是本意,出來玩當然要快樂。香港雖然出了那麼多事情,但仍然很繁榮,很熱鬧。特別是在節日期間,從感恩節開始,各種華麗的聖誕裝扮紛紛登場,最惹人眼球的是海港城和1881廣場,這兩個香港奢華的購物中心,都不約而同以雪人為主題,海港城金碧輝煌,燈光效果顯得華麗紛呈,1881則要冷峻一些,但都吸引大量的遊人,十分熱鬧。由於都在尖沙咀一帶,很近,逛起來也很方便。

我旅遊很少購物,除非必需品,在香港一般商品比起價格和北京看不出有什麼特別優勢,只是奢侈品名牌價格要便宜些,且質量信譽靠得住。香港商品豐富,你在超市幾乎可以買到世界各國吃的用的。這些商場文化絢麗多彩,基督教的節日很流行華麗裝扮,感恩節、復活節、萬聖節、聖誕節等等,添上東方的色彩,佈置的很精緻,氣氛熱鬧非凡,逛一逛也是一種文化體驗吧。我感覺港人信基督教的人也不多,很多人還是去黃大仙廟,或者天后宮去拜。

海港城各種裝扮金碧輝煌,燈光璀璨。

1881卻顯得冷峻一些,冷色調錶現了另一種美感。

晚餐吃日本料理,有各種壽司、刺身、烤魚,還有清酒,我女兒喜歡吃生蠔,我卻連看都不想看一眼。我看過法國電影《阿黛爾的故事》,導演通過人對吃食的選擇分出不同的階層和境界,吃生蠔的檔次似乎更高,談哲學,談藝術,而低層次的人喜歡義大利麵,嘿嘿,義大利人躺槍了。我大不以為然,我既喜歡吃海鮮,也喜歡炸醬麵,只不過生蠔真的吃不下,正像電影裡所說的,它好像一灘鼻涕。

對九龍公園一直印象很好


九龍公園也是我喜歡來玩的,進門階梯很有特色,一幅立體的山水畫,拱橋、睡蓮、天鵝,很美的感覺,旁邊的清真寺在香港也是很有特色的建築。

公園裡的鴿子和火烈鳥(也叫紅䴉)是我最愛,每次來香港都要看望它們,這次發現紅䴉的數量少了一些,好像也不如以往活躍,大概是年齡大了,歲月不饒人,跟我們這些人類一樣,行將老矣,動作也遲鈍。我儘量給它們拍的漂亮一點,不知下次還有沒有再見面的機會。

一隻鴿子忽然腮嗉鼓了起來,眼珠變紅了,盯著我們,我以為它生氣了,是我佔了它們的領地?我向它表示歉意然後離開了,後來才聽說這是一種疾病,跟情緒沒有關係。

火烈鳥展示那豔麗的翅膀

發現紅䴉的數量少了一些,好像也不如以往活躍,大概是年齡大了,歲月不饒人,跟我們這些人類一樣,行將老矣,動作也遲鈍。我儘量給它們拍的漂亮一點,不知下次還有沒有再見面的機會。


香港這幾年文化設施漸漸多了,比如位於尖沙咀的香港文物探知館,過去的軍營,後來改為香港博物館,二十多年前到這裡看很一般,現在安排佈置藝術氣息很濃了,香港政府也捨得在這方面花錢了,聲光電華麗麗,介紹和展品也豐富多了,印象深刻的瓷片展廳,把出土瓷片堆放在玻璃地面下,用青花瓷的光影,把古樸和現代融合的非常好。

這棟樓的外裝很別緻,很新潮

旁邊還有伊斯蘭教的清真寺,我看到來來往往的穆斯林真的不少,香港這些年湧入很多印尼傭,特別在休息日,她們穿戴花花綠綠的長袍和圍巾,乍一看以為到了異鄉。

現在安排佈置藝術氣息很濃了,香港政府也捨得在這方面花錢了,聲光電華麗麗,介紹和展品也豐富多了,印象深刻的瓷片展廳,大概是明朝的青花瓷碎片,把出土瓷片堆放在玻璃地面下,用青花瓷的光影,把古樸和現代融合的非常好。

香港出土文物一般般,但有些展廳佈置藝術味濃濃的,選兩張留此存念。

在街頭拍照玩耍的印尼傭

有些建築外裝修很新潮,屯門的地鐵走廊很雅緻,真的不錯。

旺角街頭的夜晚,繁華熱鬧

旺角街頭夜晚繁華和熱鬧,主要體現在它的平民化,比尖沙咀和銅鑼灣更接地氣。特別在步行街上,有很多作怪的節目,比如你會看到一幫年輕人在香蕉上抹芥末品嚐,帶著五彩頭套的怪異男人在人群中穿行,掛著黃傘的政治訴求大家都會懂得,滿處做形象藝術的鬼佬藝術家,還有一群群唱歌的場子,英雄兒女的歌聲滿大街飄,香港仍然是言論自由的地方,你會感覺到空氣中人性飛揚。

街頭一年輕人在做雕塑,很性感的樣子

一幫年輕人在香蕉上抹芥末品嚐,被辣的扭曲了臉,它們好像在展示什麼,感覺真是好奇怪

旺角的小吃還是挺棒的,各種擼串,吃貨們的天堂

這種肥腸串真的好好吃

吃貨們的天堂

帶著五彩頭套的怪異男人在人群中穿行

特別有很多唱紅歌的,英雄兒女的歌聲滿大街飄,

在這裡特別碰到一對情侶,揹包旅行環遊世界,已經去了35個國家,如今沒錢了,在香港街頭賣照片簽名乞討,希望大家幫他們完成環遊世界的夢想,真的很多人支援,我在街頭轉來轉去眼看著他那盒子裡的錢上漲。

其實我很煩這樣的鬼佬,旅行是一種有品味的人生追求,靠著乞討,寄生蟲式的旅遊,我在西安也見過,裝可憐,當乞丐,不勞動者不配做旅行者,人首先要靠勞動生存,寄生蟲是很卑劣的行為。

從旺角逛街回來,夜已經深了,抬頭突然看見白花花的殭屍列隊,真的讓人心驚肉跳,悲催的鵝們,幽怨的眼神,可惡的商家。

南丫,美麗的海島風光


南丫島是香港最大的離島,從中環碼頭乘船30分鐘可到榕樹灣,通常的旅遊路線從榕樹灣后街步行翻過一道山,經過洪聖爺海灘,到達索罟灣。我們先在榕樹灣大街閒逛,吃了鐵板燒牛肉麵,這裡賣小工藝品很多,印象深刻的一隻看攤狗,那眼神很亮,祈求的樣子,似乎在說:快買點東西吧,你看我多累。

沿著登山小路,周邊各種植物茂盛,清風送爽,雖然有點累,但很舒服。洪聖爺海灘還算漂亮,很多老外曬太陽,既然她們都很開放,那就選一張重口味的。從山頂觀賞海灣絕對是一種享受,海島青翠,海水碧藍,水天一色 ,爽氣從天來,那感覺十分美好。

島上還有很多神風洞,我們見到一個,岩石嶙峋,清水潺潺,很神祕的樣子。有介紹說二戰時日本在這些洞裡藏匿快艇,埋伏襲擊路過的美國軍艦,我倒詫異了,這個洞藏快艇?怎麼可能呢?

這裡賣小工藝品很多,印象深刻的一隻看攤狗,那眼神很亮,祈求的樣子,似乎在說:快買點東西吧,你看我多累。

榕樹灣后街,沿著登山小路,周邊各種植物茂盛,清風送爽,雖然有點累,但很舒服。

洪聖爺海灘還算漂亮

熱戀的情侶在這休閒,幸福滿滿的樣子

洪聖爺海灘還算漂亮,很多老外曬太陽,既然她們都很開放,那就選一張重口味的。

從山上觀賞索罟灣,很漂亮的海灣

幸福的金童玉女,讓我吃驚的是這位金髮女郎說一口流利的粵語

島上還有很多神風洞,我們見到一個,岩石嶙峋,清水潺潺,很神祕的樣子。有介紹說二戰時日本在這些洞裡藏匿快艇,埋伏襲擊路過的美國軍艦,我倒詫異了,這個洞藏快艇?怎麼可能呢?

南丫島的黃昏

登太平山頂觀覽香港全景,很過癮的感覺


到太平山頂觀覽香港全貌是很過癮的事,海島都市風光盡顯眼底。香港城市規模具有國際大都市的風範,風格各異的高樓大廈林立於藍天碧海之間,很多世界著名的建築師都有作品在此,也可以說是建築藝術的長廊。

我們是坐大巴上山的,也有纜車,但是排隊人太多,其實步行遊覽更有味道,太平山也是有歷史的,清嘉靖年間曾經是海盜張保仔的瞭望塔。由於這裡風景優美,氣候涼爽,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鬼佬獨佔,禁止華人上山居住,二戰結束後才廢除歧視華人的制度 。如今從半山到山頂大都是富人居住區,常常可以看到很漂亮的別墅和園林風光。

從山頂下來正好是香港的摩天輪,應該是兩年前新建的,規模不很大,僅僅60米高,世界最高的摩天輪在莫斯科麻雀山,約170米高,一圈要半個小時,觀光球艙裡竟有小吧檯,管吃管喝。但最有名的摩天輪在倫敦,135米,為迎接21世紀建造的,被稱為倫敦眼。

世界前十名中國就佔了7個,我覺得廣州那個不能算,它建在450米的電視塔上,在樓頂平行裝了16個球艙,摩天輪必須是從地面立著算高度,放在樓面算什麼。國內超過160米的在南昌以及安徽淮南市。

香港摩天輪票價100港幣轉三圈,不過十五分鐘。中環周邊維多利亞港灣能拍下來,也算不錯。可以 完整拍到香港最著名的蘋果店,最後可看一眼晚霞中的摩天輪,以及維多利亞海灣。

中環碼頭全景,這是香港最為集中的渡輪碼頭,由10個碼頭組成,海事博物館也在這裡,記住這個地方,旅遊的人少不了到這裡來,到離島通常都從這裡出發。

在摩天輪上拍下的會議中心景色

完整拍到香港最著名的蘋果店

夕陽西下,美麗的維多利亞港灣景色

暮色中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與摩天輪的組合

到荃灣老圍村,觀賞壯美華麗的西方寺

香港荃灣是寺廟很集中的地方,規模較大的寺院就有六七座,有人推薦我們到老圍村三疊潭看看西方寺,還不錯,宮殿式廟宇,很鮮亮,好像新建成的,其實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已形成,後來重建,非常華麗壯美。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七佛殿、五觀堂、萬佛寶塔、觀音群像、藏經樓等等,三疊潭水流滋養著三十三觀音通俗立像。

這裡既是佛教道場,又是仿古園林,難得的是把現代裝飾與古代佛堂融合在一起,很漂亮,也很新穎。很多壁雕精美細膩,也有觀賞價值。這裡不是旅遊景點,少有人煙,幾乎就我們倆人,清淨世界,可以修身養性。七佛殿很少見到,我也是在峨眉報國寺看到一次,除了釋迦牟尼和迦葉,其它名字都很生僻,據說是過去佛,現在很少有人蔘拜。這裡還修了一個五觀堂,是僧人齋飯的地方,但我基本沒看到一個僧人,偌大的餐廳不知是給誰準備的。

七佛殿很少見到,我也是在峨眉報國寺看到一次,除了釋迦牟尼和迦葉,其它名字都很生僻,據說是過去佛,現在很少有人蔘拜。

,後面是三十二觀音應化示現浮雕,都很精美。

三疊潭水流滋養著三十三觀音通俗立像

這尊臥佛很有東南亞佛像風格,據說釋迦牟尼在拘屍那揭羅國收了最後一個弟子善賢之後,便「入寂滅樂,於雙樹間北首而臥」。眾弟子悲慼,釋迦牟尼便「右脅臥獅子床」安慰眾弟子。這情景便是後來的臥佛形象。國內的臥佛造像最多,東南亞泰國、緬甸、寮國也有一些,風格各有不同。

慈善道觀,圓玄學院


在西方寺旁邊有一座道觀圓玄學院,據說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山門有一漢白玉三教牌坊,裡面其實也有觀音和孔子像,所謂儒、釋、道三教皆敬,但主要還是道教。這裡大概是慈善人士投資,辦了很多安老院,三所中學以及若干小學和幼稚園,並註明了是有限公司,看來還是經營性的,但其中的廟堂和神像還是值得一看,也是對香港文化和社會生活的一次瞭解和體察。

太歲殿,仿照北京的白雲觀興建,供奉鬥姥元君及60位太歲的神像,每年農曆新年前後都吸引許多善男信女來參拜。鬥母元君是道教很尊貴的神,被稱為眾星之母,長著3隻眼睛,4個頭,8支胳臂,主管宇宙之星辰,統管60太歲,所謂60太歲也叫60甲子,是指用星辰分出10天干,12地支,從甲子到癸亥共60個組合,用以紀年,我國農曆就是此方法紀年,紀月,紀日,60年為一個輪迴。道教把太歲歸化成每日值神,都稱為大將軍,例如丙申太歲就是春秋時代名相管仲,一共60位皆立像尊崇。此源於北京白雲觀,我覺得比白雲觀豪華氣派的多。

香港法定古蹟:三棟屋博物館


香港清朝時歸東莞管制,1890年英國人強行租借了新安縣的一部分,當時被稱為新的租借,於是就叫新界,荃灣是其中一個鎮。我們從西方寺下來,到了這裡一個叫三棟屋的博物館,據說有200年曆史,原來是個漁民居住的圍村,僅剩的建築陳家祠堂,三進兩院式的民居,現在被立為法定古蹟。

除了陳列一些當時的生活用品,還有展出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紙紮藝術,如紙紮麒麟、舞臺戲呂布戲貂蟬、各種彩燈等等,色彩鮮明,工藝精細,很漂亮。小院子裡古樸寧靜,你可以感受一下200年前的生活環境。

紙紮藝術還是挺有特色,這個紙紮麒麟,用紙摺疊而成,很複雜的工藝過程,民間工匠的智慧。

廟街和天后古廟

香港有個較熱鬧的地方廟街,特別到晚上各種小吃、路邊攤都坐滿了食客。還有一些低檔次的小商品市場,類似棚戶區的感覺,近幾年內地一些紅色文化也悄然顯現。來這兒的大多是旅遊者。這裡還有算命一條街,路邊的小棚子,一眼望不到邊,很是壯觀。很多人來這裡算命,懵懵懂懂的樣子,香港人很迷信的,我一直不理解這事。

廟街的名字源於這裡的天后廟,在榕樹頭後面,好像廟門最少有3座,除了天后古廟,印象比較深的還有觀音樓社壇和包公寶殿。媽祖天神始於宋朝,流行於明清,原是福建湄洲島林姓民女,因善醫術救治童女,特別在海上救人得到漁民尊崇,沿海一帶包括臺灣、福建、澳門及香港等地信奉此神,尊為天后。我在香港看到一般的社群裡都有天后小廟,香火鼎盛。

天后古廟建於清同治年間,也有150多年曆史了,主要供奉的是媽祖天后,道教範圍裡的神。

很多老外也到這裡拜見天后

走近點看看媽祖尊容,香港的媽祖和臺灣媽祖很大不同,港味媽祖清瘦,顯得更尊貴一點。

明白寫著包公寶殿,前面卻擺上關公立像,港人拜神似乎也不講究,擺在桌上都是神,拜誰都為求福祈

廟裡香火鼎盛,拜神求籤,人很多,這裡好像歸香港一家醫院所屬,跟慈善機構也有關係。香港的廟宇大多與慈善事業相連,幾乎都是不收費的,不像內地,廟宇多是斂錢的,不但收高額門票費,其中的香火錢更是貴的嚇人

這是觀音樓裡的觀音像,和我們通常看到的觀音菩薩造像也有很多不同。

看到觀音樓的廟門,大惑不解,第一次聽說把供奉觀音廟堂稱作「樓」的,並且還標明「社壇」。後來聽說這原是一間帶有社團性質的書院,後來請了觀音供奉,就順著叫法「觀音樓社壇」便是了,此時觀音菩薩的寶誕日剛過,張燈結綵,觀音有3個生日,農曆九月十九日是她出家的日子,趕緊叩拜,南無觀世音菩薩。

還有一些低檔次的小商品市場,類似棚戶區的感覺,近幾年內地一些紅色文化也悄然顯現。我仔細看了一下,不是什麼文物,都是內地小作坊粗製濫造的工藝品。

香港貧富差別也很大,有很多的窮人,香港最低工資4000~6000港幣之間,好像剛剛告別了籠民時代,但類似籠屋只能安放一張床的居屋,月租金就2000港幣,窮人的生活艱辛程度可想而知。香港不說富豪,年薪在百萬以上的大有人在,小中產生活過的去的還是佔多數。但香港人似乎都認命,各階層相安無事。港人上街都是為民主自由,不像內地人為了爭福利待遇,為了平等,或者是受冤屈告狀等等。這還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內地和香港是一國兩制,所以去香港旅遊,可以體驗另一種制度下的人文環境和社會氛圍,也是蠻有意思的。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