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直呼紐約為「The City」,因為她擁有許多世界聞名的博物館和餐廳、激動人心的景點、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以及無與倫比的購物場所。紐約是美國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市。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以觀光客的身份在紐約打卡的話,手持一張集交通和景點參觀門票於一身的通票也許是必須的,紐約探索者旅遊通票 New York Explorer Pass 無疑就是這樣的一張經濟實惠的通票。

紐約探索者旅遊通票具有以下的特點:
1.價效比高,通票都包含近57個景點的門票、一日遊、體驗活動的減免或優惠。

2.可以任意組合,根據通票所含的專案個數,可以隨意選擇包含的所有景點和旅遊專案!

3.省心簡單,通票兌換後有一本詳細的中文/英文版通票使用指南,內含通票所有玩樂專案的詳細資訊。不需要排隊買票,直接掃碼入園,方便快捷。

如果是1日遊的話,建議購買紐約探索者旅遊通票的3個景點任選,自由女神遊船+上島,帝國大廈,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其他時間可以繼續步行華爾街,聯合國,第五大道,時代廣場…….

如果打算在紐約遊玩2天時間,推薦您購買5個景點任選,除了第一條推薦的景點,喜歡購物可以選擇去美國東部最大的名品直銷中心 woodbury。 如果不喜歡購物,可以再去登地標洛克菲勒中心,逛逛美國排名第三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到紐約觀光旅遊跟美國其它城市相較,能讓觀光客稱讚之一的是便利的交通。已經超過100年的紐約地鐵,服務了不知多少旅客,也是世界各國地鐵公司學習與仿效的物件,因為百年曆史,很難在建築結構上與其它後起國家相較,但紐約的地鐵卻有很多國家看不到的特殊文化與景象。

如果你沒來過紐約,千萬別期望紐約地鐵有現代都市的乾淨且具有現代感,否則你一定會大失所望。不過,坐一趟紐約地鐵是觀光客的必要行程,因為在地鐵中才能真正瞭解紐約人的生活方式與文化。

紐約是一個充滿夢想、充滿機會的地方,對外來移民來說,它就像個嫩紅脆口的大蘋果,人人都想咬一口,在這裡大展拳腳,實現抱負。而對於大多數觀光客來說,按圖索驥到最熱門的地標去打卡,應該不失為了解和初識這座城市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自由女神像在此。100 多年來,作為紐約和美國的象徵,自由女神像是數百萬通過海路來到美國的移民家庭第一眼看到的美國的標識,她對於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意義遠遠超過雕塑的本身。

前往自由島近距離欣賞自由女神像,需要在曼哈頓的炮臺公園乘坐渡輪。渡輪在此起航後先停靠自由島,再駛往愛麗絲島,最後由愛麗絲島返回炮臺公園。

遊客購買船票後,可根據喜好和時間安排遊覽兩個島。遊輪票價為17美元,其中包括在兩個島上使用電子導遊講解器,有中文供遊客選擇。

自由女神像是法國人民贈送給美國的禮物,如今的自由女神已經成為美國自由精神的象徵。

法國當時一些嚮往美國式自由的人士,不滿意當時的法國統治階層。因此他們在安裝時,選定的位置是讓女神像的目光遠隔大西洋麵注視法國。

自由神像高46米,底座高45米,其全稱為「自由女神銅像國家紀念碑」正式名稱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銅像以120噸鋼鐵為骨架,80噸銅片為外表皮,30萬隻鉚釘裝配固定在支架上,總重量達225噸。

銅像內部的鋼鐵支架是由建築師約維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埃菲爾鐵塔聞名於世的法國工程師埃菲爾設計製作的。 從冠冕處向右還可登上銅像右臂高處的火炬底部,這裡可容納12人憑窗遠望,因顧及安全因素,此處已不再對外開放了。

塑像的基座是一個大廳,1972年美國聯邦政府將其闢為移民博物館。館內設有電影院,為遊客放映美國早期移民生活的影片。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通過視窗向外遠眺,東邊可見有「鋼鐵巴比倫」之稱的曼哈頓島上高樓大廈林立;南邊的紐約灣一望無際,波光船影相映;北邊的哈得遜河逶迤伸向遠方。

自由島現在屬於美國國家公園系統管理,他們在島上設計製作了不少方便遊客的介紹標牌,有時間讀一下能獲得不少的相關的背景知識。

最初進入美國的新移民都要從愛麗絲島入關。當年滿懷希望來美國尋找自由與機會的移民,都在這裡面臨著通過或拒絕的命運安排,因此愛麗絲島被稱為「希望之島」和「淚水之島」。

1892年-1954年的60年移民熱潮中,大約1200萬移民從這裡進入美國。在這當年的移民大廳裡高峰期中,每天有5000人左右接受詢問和健康檢查。據估計,現在40%的美國公民中,至少有一位祖先是從愛麗絲島進入美國的。

數不清的移民在愛麗絲島上踏出美國夢的第一步,其中著名的包括著名喜劇演員鮑勃·霍普、知名作曲家歐文·柏林等人。連知名中國文學家林語堂從美國到德國進修,回到美國時,也被送到愛麗絲島接受檢查。

如果要選擇紐約的象徵,答案一定是自由女神,如果要選擇美國的象徵,答案仍然是自由女神,自由女神 (Statue of Liberty) 作為法國為美國獨立100週年送的賀禮,由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1966年通過的法律確定自由女神像、自由島和愛麗絲島一起加入美國國家史蹟名錄。

格林威治村,是 美國紐約 市西區的一個地名,住在這裡的多半是作家、藝術家等。格林威治村代表著另外一種生活方式,是 美國 的反文化。格林威治村是在1910年前後在 美國 形成的,那裡聚集著各種各樣的藝術工作者、理想主義者甚至工聯分子,他們大都行為乖張、和世俗格格不入。在戰後,成為了 美國 現代思想的重要來源。

格林威治村是 巴黎 左岸的 美國 翻版,所以咖啡屋自然也是它不可缺少的傳統所在。在格林威治村,有各式各樣的咖啡、茶、飲料,也有簡單的飯菜和各式蛋糕,供那些想長坐或聊天,或讀書看報的顧客享用。像酒吧一樣,它們得有自己的風格、氣氛和魅力,否則就不可能長存。

格林威治村位於 紐約華盛頓 廣場西邊,原是城裡人逃避黃熱病的臨時住所,這一塊地區道路錯綜複雜,迥異於棋盤式的規劃,自從1831年 華盛頓 廣場建立後,開始出現轉機,許多藝術工作者陸續進駐於此,從艾倫坡、馬克·吐溫、惠特曼到鮑伯迪倫等,這裡的高租金只有混得開的藝術家才住得起。

格林威治村的文化檔次不比百老匯劇場集中的時報廣場商業區低,反而更為高雅。文化人通常認為時報廣場是外地境外旅遊者看熱鬧的地方,而格林尼治村和上西區那一帶才是真正有格調的文化區域。

在格林威治村出現過的「垮掉的一代」,作為一個流派,在美國文學史上是一個比較短暫而奇特的文學現象。它前後只不過30年時間。70年代以後,隨著美國社會生活情況的變化,「垮掉的一代」逐漸曲終人散。

林威治村的標準風景從窄小的街道,到人群不斷的華盛頓廣場;從親密情調的咖啡屋、酒吧,到賣古怪物品的小店,從小型書店,到價錢便宜的小餐館.從搖破樂吧,到爵士俱樂部。然而,基本上,垮掉派們進出過往的60年代,已是格林威治西村波西米亞生活方式的最後一波。如今的格林威治村雖然風貌依舊,但這裡的許多建築都成了富人住宅區,其繁華程度也不如當年了。

SOHO 是 South of Houston 的縮寫,它是和西村、格林威治村以及小義大利合在一起成為曼哈頓島的第二區。1960年代,一代藝術憤青在曼哈頓下城的 SOHO 劃出了他們的版圖,把廢棄的廠區改造成精神與肉體的共同居所。然後,商業不期而至,藝術退出了曾經的舞臺。

這裡很久以前曾是一片農田,由於開發初期地價不高,曾一度成為藝術家們與貨倉的集合地,最盛時期應該是 50-60 年代。進入了 70 年代,地價高漲,藝術家們承受不起,逐漸遷出,商鋪進入,慢慢成為了名店街,遊客的購物區。

與其他時代氣色比較濃厚的購物區相比,蘇豪可以說是非常特別的。它既有古典的優雅(建築,氛圍),也有前衛的一面(藝術,潮流)。儘管,現在的蘇豪除了少數的幾位已經成名的藝術家們還能待得下去以外,幾乎都已商業化,但很多時代的青年人,特別喜愛蘇豪。

蘇豪的變遷,幾乎與世界上很多名區的發展的模式都是一致的,從藝術走向商業。往後的蘇豪究竟會是怎麼一個模樣?大概沒有人知道,但目前來說,蘇豪還是人們心目中的蘇豪,藝術已不是它的形式,而是氣氛。一個不太起眼的,卻十分舒適的商業區。

假如不是很想在紐約到處跑的話,蘇豪區是一個可以待著也能享受生活的地方,進去商店買買東西,挑挑有趣的小玩意,或者去到緊挨著蘇豪區的唐人街和小義大利也不錯,去吃箇中餐或者義大利風味的美食,這樣的旅行也算是自由自在,很愜意了。

高線公園跨過了紐約舊時的哈德遜港口,這裡最初自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曾在路面服務於貨運火車,但因缺少相應的保護措施,為周邊行人帶來了極大的安全威脅,第十大道也因此被居民戲稱為「死亡之道」。在 1934 年,作為曼哈頓西側改造工程的一部分,高線鐵路成為一條連線肉類加工區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遜港口的鐵路貨運專用線,主要為沿線的各個工廠商鋪運送貨物。後於1980年功成身退,一度面臨拆遷危險。

在紐約 FHL 組織的大力保護下,高線終於存活了下來,並建成了獨具特色的空中花園走廊,為紐約贏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成為國際設計和舊物重建的典範。

高線公園中最具特色的一點便是一直陪伴在遊客身旁的完好儲存下來的原始貨運鐵軌。在公園的最北段,為遊客們提供了可以完全近距離接觸感受鐵路的機會。這裡非常值得前往擺造型拍照留念亦或是用雙腳感受鐵軌的力量,跟隨鐵軌延伸的方向繼續前行遊覽。

高架公園為重振曼哈頓西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當地的標誌,有力刺激了私人投資。2005 年紐約市對高架周邊地區進行了重新分割槽,在鼓勵開發的同時保留社群特色、已有的藝術畫廊和高架鐵路。新區和公園的組合使這裡成為紐約市增長最快、最有活力的社群。從 2000 年到 2010 年,新區人口增長了60%。

這座神奇的線型公園已成為肉品市場區和西切爾西地區的標誌。2011 年 5 月份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市中心新館在附近開工,這裡現成為高線公園南段的主要文化中心。

在 15th 街和 16th 街之間,是高線公園連線切爾西市場的部分,以延伸的一個空中走廊的形式將市場與公園融合在一起。這裡在夏天會經常舉行一些活動,畫展,美食節等等,這裡還有很多充滿文藝氣息的咖啡館,大概是因為切爾西市場就是很多文藝分子紐約必來的一站。

西點軍校 (USMA West Point),1802 年創辦的美國陸軍軍官學院, 常被稱為西點軍校,是美國第一所軍事學校,位於紐約州西點鎮,哈德遜河西岸,距離紐約市約 50 英里,離紐約市內僅一個小時的車程。

美國西點軍事學院校徽的含義是:象徵著美國武裝力量的盾牌。盾牌上有象徵著智慧與知識的,古希臘智慧女神雅典娜的頭盔。頭盔下面有一柄象徵著軍事職業的希臘短劍。頭盔與短劍表示西點軍校的軍事與教育職能。盾牌頂端,繪有一隻張開翅膀的美國之鷹,鷹爪緊握 13 支利箭和橄欖枝,象徵著戰爭與和平。鷹右邊的飾帶上,刻有西點校訓——責任、榮譽、國家。鷹左邊的飾帶上,刻有西點1802美國陸軍軍官學校。

該校也是美國歷史上最悠久的軍事學院之一, 在其200多年的歷程中,該校培養和造就了眾多的軍事人才和政治家,如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以及一批著名的將領。

早在1776 年,大陸會議就授權一個委員會計劃建立一所軍事學院,華盛頓、諾克斯和約翰·亞當斯都渴望消除美國在戰時依賴境外工兵和炮兵的狀況,極力主張建立一個致力於戰爭藝術與科學的機構。

但出於對歐洲職業軍官和極權主義的恐懼,這個計劃一直未能實現,只是於1794 年開始在西點要塞的工兵和炮兵中設立了學員軍銜。

自 1898 年西點軍校把「職責、榮譽、國家」正式定為校訓以來,西點軍校特別重視對學員品德的培養。他們反覆強調,西點僅僅培養領導人才是不夠的,必須是「品德高尚」的領導人才。為此,學員從進校的第一天起,就被灌輸西點的基本價值觀,即正直誠實和尊敬他人的尊嚴。

《學員榮譽準則》明確規定「學員不得撒謊、欺騙和行竊,也不得容忍他人有上述行為」。西點軍校公關部主任詹姆斯·威利中校舉例說,學員在撰寫論文時,如果不在腳註中對一些被引用的觀點和文字加以說明的話,一經查出,輕者要被嚴厲批評,重者則被勒令退學。

至於尊敬他人,西點告誡每位學員,如果自己想得到別人的尊敬,就必須以同樣的尊敬和尊嚴對待別人。

在西點軍校的巴克納爾訓練營,高年級學員對低年級學員進行野外訓練科目。這是西點的傳統,目的是培養學員的領導才能。在障礙訓練場上,每當低年級學員因未掌握好動作要領而出現失誤時,得到的不是批評、責罵或是不屑一顧的嘲笑,而是激勵的掌聲和諸如「加油!你一定能行!」的鼓勵聲。低年級學員在這種氣氛下,不僅完成了動作,更主要的是增強了自信心,這也是西點野外訓練的主要目的之一。

西點軍校號稱「美國將軍的搖籃」,許多美軍名將如格蘭特、羅伯特·李、艾森豪威爾、巴頓、布萊德利等均是該校的畢業生。這些名人在校期間的許多軼事還被以後的西點人所津津樂道。

美國內戰時,約 400 名南北雙方的將領是從西點軍校畢業的。其中最有名的是統帥北方軍的尤利塞斯·格蘭特將軍和領軍南方部隊的羅伯特·李將軍。這兩位西點校友因各為其主而成為戰場上的對手。結果,格蘭特技高一籌,最終迫使李將軍俯首稱臣。

第二次世界大戰名將巴頓將軍也是西點軍校的畢業生,並以作風嚴厲、作戰勇猛、善於捕捉戰機、擴大戰果,而被譽為「血膽將軍」。

但巴頓在校的學習成績卻不敢令人恭維,因為他是花了五年時間才從西點畢業,比同期學員多出了一年。一次,一位記者追問其原因,巴頓俏皮地回答說,他學習期間沒有找到學校的圖書館。對此,西點人則以自己的幽默來回答和紀念這位1909年的畢業生。1950 年,他們在校圖書館對面立了一尊頭戴鋼盔、身著戎裝,手持望遠鏡的巴頓將軍塑像。寓意幽默:不是找不到圖書館嗎?你可以手持望遠鏡,天天站在圖書館對面,這下總可以找到了吧!

1945 年 8 月 14 日,日本裕仁天皇向議會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第二天,裕仁天皇向全國進行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並且頒布無條件投降詔書,宣佈向盟國無條件投降。

1945 年 8 月 28 日清晨,首批美軍分成空中和海上兩路在日本本土登陸。盟軍最高司令麥克亞瑟隨即率美、中、英、蘇、澳、加、法、荷、新等國的代表赴日本受降。

溫馨提示:西點軍校是不允許私自進入的,所以想要參觀,只能在校門口的遊客中心(Visitor Center)報名繳費參加有導遊帶領的參觀團才能進入,而且不能擅自離團。

西點軍校巴士觀光團上車地點:
GPS點位: 2107 New South Post Rd,Highland Falls,NY 10928

團友需不少於30分鐘到達西點遊客中心並在西點旅遊服務檯辦理乘車手續,出發前10分鐘未辦妥辦理乘車手續的客人可能會失去在該次旅行中的席位。

費用:1小時觀光團成人$16

遊覽車在第一個景點前停下,西點軍校教堂,名字叫做 Cadet Chapel。它建於1910 年,是典型的十四世紀英格蘭的哥特式建築。教堂坐落在小山丘上,居高臨下,俯瞰著整個西點。後來,我到西點的大操場上看西點,教堂則成了西點最高的建築,它與整個建築渾為一體,並構成了其靈魂。

這座教堂建成於1910 年,那些大石頭,一塊疊在另外一塊之上,雄渾,厚重,充滿了力量。教堂正門上方的十字架內,鑲嵌了一把古代的利劍,象徵著在全能的上帝面前戰勝邪惡,維護神聖和正義。

一進到教堂內,我的注意力就被一個圖景全部抓住了,那就是教堂內放的聖經和詩歌本,全是紅色的,兩本靠在一起,一排接著一排,豎看是一條直線,橫看是一條直線,斜著看,也是一條直線。

祭壇後面的巨大彩色玻璃,是1910 年教堂建成時安裝的第一塊玻璃,主題就是「創世紀和西點精神。」它們分別用聖經中不同的故事解釋了西點校訓 Duty(責任)Honor(榮譽)和Country(國家)所代表的品格。

在美國,宗教不僅是凝聚軍心的靈魂,而且是密切軍民關係的紐帶。因此,宗教在美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1775 年 6 月,美國第二屆大陸會議決定成立「大陸軍」時,就確定了「隨軍牧師 20 美元」的薪酬,並由此形成了隨軍牧師制度。

隨軍牧師被稱為「上帝的使者」,他們在戰場上和軍營中為宗教信仰和國家利益而忙碌。在隨軍牧師的主管下,美國軍校的教堂既是學員和教工尋求精神寄託的地方,也是傳播其核心價值觀念的重要場所。

在西點人看來,領導力的關鍵並不是讓其他人簡單地服從命令,而在於引導、激勵部下,讓他們跟你的思維、理念同步,跟隨你為事業一起奮鬥。西點軍校領導力培訓專案的託德·亨肖中校指出,一個好的領導人,要懂得如何保持團隊的價值,並通過團隊建設使之增值。

西點軍校所在的西點鎮曾是美國獨立戰爭中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據研究西點軍校歷史的斯蒂溫·格羅夫博士介紹,西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主要是哈德遜河在流經西點時程「S」狀,且彎度很急,過往的大型船舶經此必須減速,來犯敵船則因減速而易受攻擊。更主要的是河西岸的高地具有居高臨下的控制作用,如果在此設立軍事要塞,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當時的大陸軍司令喬治·華盛頓將軍認為西點是美國最具戰略價值的一塊陣地,是「開啟美國的一把鑰匙」。而華盛頓本人也曾在 1779 年把他的司令部搬至西點。實際上,西點要塞自 1778 年 1 月 20 日屯兵以來,是美國一直在使用的軍事設施,它也是西點軍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紐約中央火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位於美國曼哈頓中心,始建於1903 年,1913 年 2 月 2 日正式啟用。紐約中央火車站是由美國鐵路之王範德比爾特家族建造,是紐約著名的地標性建築,也是一座公共藝術館。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一定有許多人都難以想像,如此恢巨集精緻的紐約大中央火車站會是在1913 年建設的。見證了歲月流逝的大中央火車站,雖歷經百年風雨的洗禮,依然屹立在繁華的 42 街上。

中央火車站和上個世紀的許多美國人一起走過了屬於各自的黃金時代,但今天在這裡,仍就是每天人頭攢動——有自本國和世界各地的遊客…..

聯合國總部大樓(亦稱聯合國總部大廈)是聯合國總部的所在地,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區東側,這塊領土的所有權已經不屬於美國以及任何一國,而是聯合國的——世界上唯一的「國際領土」,因此只要是會員國國民持有護照就可以進入

每一位遊客必須通過安檢進入聯合國大廈。請在您在參觀時間的 60 分鐘之前到達,進行安檢。請先前往位於 801 第1大道 (聯合國45街的正門對面) 的訪客登記處辦理來訪登記手續,然後從 45 街的大門進去進行安檢。

這面彩色玻璃位於公共前廳的東邊,這是聯合國工作人員和馬克·夏加爾本人於1964 年贈送的禮物,以紀念聯合國第二任祕書長達格·哈馬舍爾德和1961年飛機失事時與他一起罹難的其他 15 個人。

這座槍雕塑矗立在聯合國總部公眾入口的廣場,是由盧森堡所贈送。彎曲打結的槍管表示了人們對非暴力的嚮往,以及呼籲國際裁軍行動。

貼士:
1.聯合國總部內每天都安排有導遊帶領參觀講解,有中文導遊,但一週只有一次,需提前在官網查詢好中文導覽時間。導遊講解的起點在大會公共前廳,並向遊客解釋聯合國及有關組織的工作。
2.部分議會場所可能會因會議停止開放,前往參觀的遊客需做好準備。
3.進入聯合國總部參觀,不得身著無袖衣服及短褲,任何液體不得入內,大包需要寄存。

洛克菲勒中心( Rockefeller Center)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是一個由19 棟商業大樓組成的建築群,各大樓底層是相通的。其中最大的是奇異電器大樓,高259米,共69層,中心總佔地 22 英畝,在1939 年完成全部建築。

這座現代主義建築是體現資本主義的地標性建築。位於洛克菲勒中心頂層的峭石之巔觀景臺被《Time Out New York》雜誌評選為「全紐約第一觀景點」,被譽為紐約之旅的「必遊之地」。

在 80 年代末,洛克菲勒中心被日本三菱財團買走,這似乎成為日本興起、美國衰落的象徵。所幸後來美國人趁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又把洛克菲勒中心買了回來。「9·11」以後,世貿大樓的倒塌使人們失去了一個鳥瞰曼哈頓的地方。於是觀景臺不失時機地得到修復,於2005年重新開放。

峭石之巔觀景臺的四周是2米多高的玻璃安全圍牆,從這裡望向世貿中心雙塔的原址,心中不免升起一種滄桑的感慨。

洛克菲勒中心是美國繁榮和經濟實力的象徵,也是都市建築學方面頗具興趣的商業與娛樂中心。登全紐約最佳觀景臺洛克菲勒中心,整個紐約盡收眼底!

帝國大廈是紐約最著名的摩天大樓。電影《西雅圖不眠夜》的浪漫愛情在這裡相遇,《金剛》從帝國大廈頂端摔下……乘坐電梯直達 86 層觀景臺,大部分時間這裡都擠滿了遊客,可以隔著防護欄從不同方向眺望到華爾街、中央公園和自由女神像。

帝國大廈既是一座多功能的寫字樓,同時也是紐約市的旅遊景點之一,大量遊客每天在該處排隊等候電梯登頂觀景。如果到達102層室內觀景臺,就可以一覽無遺地鳥瞰整個紐約市景。

20 世紀初,美國就已經有了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建築技術,再加上建造摩天大樓本身就是一項很好的投資,於是,資本家們比拼式的建造摩天大樓和高層建築,使得美國的高空觀景平臺比比皆是。

帝國大廈有 86 層和 102 層兩個觀景臺。相比86層,102 層的票要貴出 20 美元(80 層觀景臺成人票 32美元,102 層觀景臺成人票 52 美元)。因為高度差不多,導致看到的風景幾乎無差,再加上102 層的環境略簡陋,所以多數觀光者會選擇 86 層觀景臺。

每逢提及帝國大廈,不論《西雅圖不眠夜》裡一對在大廈頂層見面的情侶間曲曲折折、忽分忽合的感情糾葛,還是《金剛》結尾處,從大廈塔尖墜下的大猩猩投向意中人最後的一瞥,都讓無數人揪心不已。事實上,這裡已經成為全球數以萬計的情侶定下終身的浪漫之地。

自 1994 年以來,帝國大廈已成為青年人到頂層舉行婚禮和紐約人慶祝情人節的傳統場所。在這裡舉行過婚禮的人,就能成為帝國大廈俱樂部的成員,每年情人節都可以免費重返帝國大廈。

華爾街位於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長不超過 1 英里,寬僅 11 米。紐約證交所、納斯達克、美國證券交易所、紐約商業交易所和紐約期貨交易所總部都在華爾街。

在百老匯大道的街口有著代表紐約金融業的華爾街銅牛,位於曼哈頓下城的華爾街,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金融街。這裡聚集著眾多影響美國乃至全世界的金融機構,包括紐交所、聯邦儲備銀行等,每天都上演著真實版的《華爾街之狼》。

1792 年荷蘭殖民者為抵禦英軍侵犯在此建築了一堵土牆,街道因而得名 Wall Street。後拆除了圍牆,但「華爾街」的名字卻保留了下來。

現在的華爾街只是一個旅遊勝地,經常有成群結隊的境外人帶著敬畏的表情到此一遊,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麼樣子;然而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荒廢的商業區,幾棟陳舊的摩天大樓,以及許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館。紐約證券交易所現在已經不允許遊客進入了,所以華爾街的旅遊價值也殘存無幾了。

這塊位於曼哈頓西 42 街與百老匯大道交匯處的三角區域,就是享譽全球時代廣場,站在紐約最繁華的時代廣場,看街頭人來人往和耀眼的霓虹燈廣告牌不停閃爍,會有一種莫名的真實感,「啊,我來到紐約了!」

這裡無論白天黑夜,街道兩旁的霓虹廣告和大螢幕都吸引著人們的眼球,播放著世界各地的廣告和宣傳片。每天約有七萬人次的高密度人流,湧動著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行人,街頭表演隨處可見。

百老匯大道是紐約市重要的一條南北向道路,因聚集著眾多歌劇院而為遊客熟知。百老匯最熱鬧、人流最為密集的地方便是與時代廣場的交匯處,每天這裡的劇院都會上映經典歌劇《歌劇魅影》、《獅子王》、《壞女巫》等。

廣場每年最著名的活動便是新年倒計時,每到辭舊迎新之時,都會有超過 50 萬人彙集於此,共度不眠夜。這裡有眾多百老匯的劇院、大量耀眼的霓虹光管廣告、及大螢幕宣傳板,已經深入人心,成為象徵紐約的標誌,反映曼哈頓強烈的都市特性。

如果想要好好逛逛這條百老匯大道,可以時代廣場為中心,大道的最南端是巴特里公園,裡面有著著名的柯林頓堡。

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佔地面積為 13 萬平方米,與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並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

大都會擁有著紐約最令人嫉妒的絕佳地理位置,隔壁挨著的就是中央公園,走幾步就到了大牌雲集的時尚街區。每年隨著季節變化,這裡的景色不一,人來人往,各宗繁華。所以,每個去紐約的遊客可能都會把大都會作為跟時代廣場一樣重要的景點放進自己的日程安排。

1870 年,一群紐約居民自發構建起了這座偉大的博物館。他們起草了一份《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憲章》,並確立建館的目的——「為了鼓勵和發展藝術在美國公民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推動藝術的通識教育,併為大眾提供相應的指導。」

可以說,這樣的辦館理念一直延續至今。除了每年會策劃大型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的藝術展覽之外,大都會在不同的節日和紀念日,館內也會舉辦各種節日慶典、文化講座、釋出會與放映禮,把公共教育和文化互動作為一個重要職能。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同感,逛美術館是一件高度體力兼腦力支出的事。但去到紐約,卻不造訪大都會美術館,絕對是一大憾事。

希臘羅馬雕塑的光輝,是大都會之中有五個最值得一去的展廳之一,否則真是要留下遺憾。

受傷的亞馬遜人雕像,大都會裡的這是一具大理石雕像是古希臘青銅雕像(約公元前 450-425 年)的複製品。雕像描繪的是一個失去武器的女戰士,她的右胸下的傷口流著鮮血。她的長袍從一側肩膀上鬆開,雖然陷入這樣的慘境,她的臉上卻沒有任何痛苦或疲憊,她輕輕的靠在身旁的支柱上,右臂優雅地放在頭頂,,這個姿勢通常用來表示睡眠或是死亡。

珀耳修斯是希臘神話中著名的英雄,是主神宙斯的兒子,而美杜莎是戈耳工三女妖中最危險的一個,頭髮全是毒蛇,任何人看她一眼都會立即變成石頭;珀耳修斯克服重重困難,找到美杜莎,利用從女神雅典娜那裡得到的一個光亮的銅盾同她作戰,並通過銅盾的反光砍下了她的頭顱。雕像表現的就是砍下美杜莎頭顱的這位希臘英雄。

這些展品來自於西方文明最深、最遠、最精華的地方,帶著歷史的痕跡、時間的著色,各種雕塑、手工藝品、文物器具都在娓娓講述一段來自地中海和其周邊地區的文明傳說。這些潔白的大理石雕像,英俊健美的少男,含情脈脈的少女,各種精美的造型和栩栩如生的故事,這些雕像似乎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沙漏,把一種雋永之美凝結在空中。

羅丹-加萊義民;14世紀百年戰爭時期,英國軍隊即將攻陷法國的加萊市,加萊市被英軍圍困將近兩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經過雙方的談判,英王愛德華三世提出殘酷的條件:加萊市必須選出六個高貴的市民任他們處死,並規定這六個人出城時要光頭、赤足、鎖頸,把城門鑰匙拿在手裡,才可保全城市。這是法國人民永難忘懷的歷史悲劇。

這座展廳也叫賽克勒廳,驕傲地展示著大都會博物館獨一無二的丹德神廟,它是埃及境外最大的、也是西半球唯一的一座完整的埃及神廟。

在一個如鏡面的水池中央,立著一座完整的埃及神廟。神廟的名字叫丹德神廟(The Temple of Dendur),公元前15年建於尼羅河畔的阿斯旺城南八十公里,那時埃及剛剛成為古羅馬的一個行政省。

1963 年,因為埃及政府要修建阿斯旺水壩,於是上升的尼羅河水位會直接把丹德神廟掩蓋。於是處於文物保護的目的,埃及政府主動提出,把神廟作為禮物贈送給美國。

這座名為賽克勒的展廳,驕傲地展示著大都會博物館獨一無二的丹德神廟,它是埃及境外最大的、也是西半球唯一的一座完整的埃及神廟。

巨大的空間給神殿一個舒適的環境,整個場地都為了這座神廟重新設計建造。巨大的格紋玻璃窗給整個展廳提供了充足的光線,人們隔著玻璃就可以望見博物館旁邊的中央公園。四季的景色不同,給展廳裡帶來的色調也不一樣。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主要自然歷史研究和教育中心之一。該館始建於1869年,位於美國紐約,佔地總面積為 7 公頃多,建築物為古典形式。

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和人類學的收藏在世界各博物館中佔居首位,除採自美國境內的標本外,南美洲、非洲、歐洲、亞洲、澳洲的代表性標本也都有收藏。

博物館分四層參觀。第一層有北美森林、生態百態展覽廳、哥茨曼地球展覽廳、紐約州環境、海洋生物、北美哺乳類動物、哺乳類動物、西北海岸印第安人館、人類生態學與進化、若斯隕石紀念廳、摩根寶石紀念展覽廳、古根亨利礦物展覽廳等。

這裡收藏的研究標本達 3,000 多萬件,化石和昆蟲的藏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之一。所展示的化石恐龍和哺乳動物給人印象尤為深刻。該館進行人類學、天文學、昆蟲學、爬蟲學、魚類學、無脊椎動物、哺乳動物學、礦物學、鳥類學以及脊椎動物古生物學等的研究。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陳列內容極為豐富,包括天文、礦物、人類、古生物和現代生物5個方面,有大量的化石、恐龍、禽鳥、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的複製模型。所藏寶石、軟體動物和海洋生物標本尤為名貴。

現階段,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龐大館藏品中只有百分之二左右展示給公眾,剩餘的仍作為博物館科學家的研究資源。不過,隨著該博物館正在著手進行的館藏品數字化專案的完成,公眾們有望看到那些一直深居幕後的館藏品。

館藏有三千六百萬餘件,具有 42 個展廳,裡面展出了長 12 米高 5 米的恐龍骨架、高94英尺的藍鯨模型、563 克拉藍寶石「」印度之星」;、重31噸的世界最大隕石等。其外,在自然IMAX巨幕影院和天文館內觀覽自然相關的影片和資料。

這條巨大的藍鯨模型懸掛在大廳的正上方,博物館把它的重量、體積都做到了精準地還原,它無疑是該館除去隕石外最「重量級」的展品。這頭近 29 米長,9500 公斤重的藍鯨模型在館中時刻提醒著人們對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態的關注。藍鯨游泳的速度可達 48 公里/小時,他們的聽力驚人的強大,可聽到約 992公里遠的地方。

海登天文館 Hayden Planetarium Space Show位於博物館三層。進入劇院前會有一個專門的展廳介紹放映內容的相關知識。在海登天文館上映《黑暗的宇宙》(Dark Universe),它講述的是關於宇宙的結構和人類認知宇宙的歷史,同時還提到新領域的探索,具有裸眼 3D 效果,讓人們感受到遨遊在外太空的奇妙感受,每一場放映時長約30分鐘,影視效果非同一般的震撼!

小貼士,免費官方APP: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有免費官方APP,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執行該應用程式不僅會顯示展品的簡短介紹,更能隨時定位,幫助找到參觀線路和下一個想要參觀的展品,對安排行程和參觀路線非常有幫助。更多資訊請於 iTunes蘋 果商店美國店進行下載瞭解試用。

林立的高樓、熙攘的人群、來往的車流,無不見證著紐約的繁榮發展;然而在這座城市裡,有一個地方的氛圍卻與周遭的輕鬆愉悅形成鮮明對比——這個地方就是911紀念館。

911 紀念館代表著紐約甚至整個美國的悲劇和眼淚。「這裡或許不是旅行樂園,但卻是一個充滿感動和懷念的聖地。」如果你想進一步感受這段沉痛歷史帶給紐約人的思考,那911紀念館絕對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因為 9·11 事件給美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痛,人們無法忘懷當時的慘狀。這是一次對美國造成重大傷亡的襲擊,2002 年 9 月 11 日美國國防部公佈了 9·11 恐怖襲擊事件的遇難者和失蹤者的統計數字,總數為 3025 人。

正如 911 國家紀念館館長喬·丹尼爾斯所形容的:"這個紀念館會讓人感到強烈的震撼,因為這種虛空和失去的感覺就是當年經歷過這起事件的人們的真實感受。當然,它也象徵著兩棟大樓的消失,是人們看到這種場景時內心感受的一種體現。

紀念館入口處有兩根頂端呈三叉戟形狀的鋼柱,高約 21 米,每根重約 45 噸,是原先世貿雙子樓建築結構中的一部分,在清理世貿廢墟時被找到。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曾表示,七層樓高的世貿「三叉戟」被放置在世貿遺址,象徵著人們克服「9·11」災難的勇氣,也昭示著人們面對未來的希望。

為了紀念 2001 年 9·11 恐怖襲擊事件中的近 3000 名被害人和 1993 年世界貿易中心爆炸案中的 6 名被害人,911 紀念館在原世貿中心的雙塔遺址上建立起來。

在通過一個大斜坡後,就進入了 911 博物館展廳。館內最大的展廳是 Foundation Hall,牆壁一面是防護哈德遜河的槽壁,在 911 襲擊中儲存完好。

從館內的斜坡向下走去,參觀者可以看到那塊在2002年最後從遺址中移走的鋼材。再往下走,一塊扭曲的鋼材會映入眼簾。這塊鋼材當年是受飛機的衝擊力而彎曲損毀的,因此館長丹尼爾斯將其稱為「被撞擊的鋼材」。

在另一個展廳 Memorial Hall,最醒目的是一面由 2983 件水彩作品組成的藍牆,紀念9·11當天天空的顏色。牆上印著羅馬詩人Virgil 的一句話 「No Day Shall Erase You from the Memory of Time」(沒有一天會把你從時間的記憶中抹去 )。

格林沃爾德說:「人性的故事就是我們要講述的故事,9·11 事件就是我們的故事。據統計,全球有 20 億人當天實時觀看了事件發生的過程,佔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有關『9·11』的故事值得講述。」

國家紀念館最獨特的設計,恐怕就是位於世貿雙子樓原址上的兩個陷入地下的方形瀑布池,很好地體現出設計師「倒映虛空」的理念,意在提醒人們反思這裡曾經失去的存在。

因為臨近紐約最大的交通樞紐站,The Oculus,911紀念館的交通非常方便,坐地鐵就能到達。

地鐵 C、J、2、3、4、5線至Fulton St站,地鐵2、3線 至Park Pl站,地鐵R線至Cortlandt St站,地鐵1線至Rector St站。

時間:紀念園 7:30-21:00;紀念館週一至週四、週日 9:00-20:00,週五、週六9:00-21:00。

9·11國殤紀念中心向世人展示的不僅是紐約人堅強的內心,更是一個偉大城市不朽的品格。這裡或許不是旅行樂園,但卻是一個充滿感動和懷念的聖地。」在國殤日當天,位於紐約曼哈頓下城區的911紀念中心網站首頁中醒目的填上了這樣的一句話。

在寸土寸金的紐約曼哈頓,中央公園的存在實在讓人感動。如果想要體驗紐約客的一天,從中央公園晨跑開始就對了!長10公里的環園跑道景色優美,深受慢跑、騎車和遛狗人士的喜愛。

這片長方形的免費公園被稱為「紐約後花園」,佔地約 340 萬平方米。園內設有大片草地、森林庭院、旋轉木馬等,夏天去看露天電影,冬天去溜冰場玩耍,四季都有美如畫的好景色。

佔地廣闊的公園,東西分別為第五與第八大道,南北則橫跨 59 至 110 街。由紐約布魯克林區的 Prospect Park 規劃者所設計,公園內大大小小的湖泊、樹林環繞的林蔭小徑、紀念碑、噴泉、兒童遊樂場、星羅棋佈的雕像,以及卡通馬達加斯加故事背後的動物園 Central Park Zoo,乘載著紐約豐富的人文歷史和絕佳公園景觀設計。

中央公園每年吸引相當多人造訪,不論居民或遊客,都被這座高樓林立中的世外桃源深深吸引。1989 年,紐約時報稱這座公園為「典雅之作,顯然註定成為紐約的榮耀與歡愉。」真是所言不虛!

來到中央公園,從第五大道與 59 街的東方入口踏入林蔭的公園,首先看到的就是華麗的馬車了。多年前的紐約馬車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現在則在中央公園附近儲存下來,是回憶過往的傳統。一趟復古馬車兜風之旅價錢大約為每 20 分鐘 $50,可於現場詢問車伕。

交通方式:前往中央公園西邊,可搭乘地鐵橘線 B D、藍線 A C 或是紅線 1 號線下 Columbus Circle 柯倫布圓環。前往中央公園東邊,可搭乘地鐵黃線 N R W 下 5 Av/ 59 St 車站,一出站就會抵達中央公園的入口了。

布魯克林大橋橫跨在紐約東河之上,是連線曼哈頓和布魯克林區的一座百年懸索大橋。漫步在大橋步行道,可以看到整個曼哈頓天際線,更可以遠眺哈德遜河上的自由女神像。

布魯克林大橋是美國最古老的拉索橋之一,建於1883年,布魯克林大橋不僅是個旅遊景點,對於土生土長的紐約客來說,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管從布魯克林到曼哈頓還是從曼哈頓到布魯克林,不管是開車還是乘地鐵,都會經過布魯克林大橋。

布魯克林大橋在紐約市的歷史上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被認為是繼世界古代七大奇蹟之後的第八大奇蹟,被譽為工業革命時代全世界7個劃時代的建築工程奇蹟之一。著名的橋樑建築師戴維,斯坦曼也曾這樣描寫過布魯克林大橋:「背靠幽光閃爍的城市樓閣,俯瞰中流擊水的過往船舶,美麗的大橋傲然而立,藝術的夢想圓滿寄託。」

紐約作為世界上摩天大樓最多的城市,她也因此有了「站著的城市」之稱。紐約還是美國文化、藝術、音樂和出版中心,有眾多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科學研究機構和藝術中心。

紐約是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都會區的核心,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個多族裔聚居的多元化城市,擁有來自 97 個國家和地區的移民,在此使用的語言達到 800 種。逾一個世紀以來,紐約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發揮巨大的全球影響力。

電影《北京人在紐約》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臺詞:如果你愛一個人,就把他送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也把他送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說白了,紐約不代表美國的一切,但美國的一切你都能在紐約找到。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