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
關於日本的遊記已經太多太多了,完全不需要我再來重複,所以,我想換個視角來看看日本這個國度,這個佈滿中國漢字的國度,就是在走馬觀花的大街上,來看看日本的設計。要看日本的設計,就要先說起無印良品(MUJI)這個品牌,因為無印良品已經不光是一個產品品牌,而成為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國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是日本設計界的代表佳作之一,其兩任藝術總監田中光一和原研哉都是日本設計界泰斗級的大師,而且無印良品已經在我們國內也開了很多店鋪,已經廣為人知。
無印良品(MUJI)創始於日本,其本意是「沒有商標與優質」。1980年,世界經濟增長陷入低迷,日本也經歷了危機,當時的消費者不僅要求商品品質好,也希望價格便宜,在這種情況下,「無品牌」概念(no brand goods)出現。創世人木內正夫開辦了「無印良品」公司,向市場推出了第一批產品,這些產品包裝簡潔,降低了成本,所使用的口號是「物有所值」。到1983年,公司在東京青山開設了第一家旗艦店,幾年間就在日本開了上百家專賣店。1991年,無印良品在倫敦開設了它的第一家海外專賣店,此後陸續進入世界其他國家。到2005年7月,無印良品正式進入中國,首家上海專賣店正式開業。
(以上圖片源於網路)
無印良品的品牌定位、產品設計和品牌氣質是典型的根植於日本的物哀文化和禪宗文化基礎上的。日本人的審美意識裡面既有本土的物哀精神,也有來自中國的禪宗文化,而禪宗文化在整個漢語區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的。無印良品質樸、自然、淡雅、清新的特質,完全是禪宗文化的體現。
無印良品的現任藝術總監著名設計師原研哉提出了「簡約是空」的概念,而「空」正是日本美學的精髓,這種認識和禪宗理念不謀而合。日本設計中「空」元素的運用非常常見,無印良品運用「空」理念來詮釋對極簡主義的理解。儘管初衷是淡化品牌意識,但是也並非照搬日本的傳統。立足於傳統,運用現代設計手法,遵循統一的設計形象,其產品無不詮釋著「無印良品」的品牌理念,所倡導的自然、簡約、質樸的生活方式也大受人們推崇與喜愛。結果打造出基於日本但更具有世界性的現代日本產品和品牌。
以上圖片源於網路 ▲
無印良品東京旗艦店
我們到東京的第一站就是要來到位於銀座的無印良品東京旗艦店。
無印良品東京旗艦店於2015年9月4日開業,共有 3 層,面積為 3277 平方米,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 MUJI 旗艦店。一共有三層,一樓佔地規模不及上面兩層,主要是自行車和旅行箱等產品。二樓則是無印良品豐富的產品線,包括:Muji Books、檔案、食品、個人護理產品、服飾等,扶手梯入口的側邊就是MUJI Café,有沙拉、現烤麵包、美味的飯和各種飲料、糕點等,但是可能要等位。三樓是家居用品、室內裝飾。在這裡可以一次滿足你在無印良品的所有願望,而且價格比在國內便宜哦 ▼
這個書架是無印良品邀請建築事務所 Atelier Bow Wow 特別定製的,這家設計事務所已有 20 多年的歷史,他們設計了不少木結構的建築 ▼
日本設計起源與發展
由無印良品起由,再放大來看整個日本的設計產業。日本設計,可以說是世界設計屆的一面旗幟,其在建築設計、平面設計、裝幀設計、字型設計、工業設計等方面做的都很出色,同時也誕生了一大批設計領域的大師級人物。
二戰後,日本受到了美國的文化影響,審美上拋棄傳統,山寨西方的形式嚴重,廣為詬病。其後,為了發展日本自己的設計,出現了兩個組織,對日本平面設計領域起到了極大的引導與推動作用,一個是1951年成立的日宣美(日本宣傳美術協會),即現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JAGDA)的前身。另一個是1959年成立的日本設計中心(NDC)。此後,日本的設計教育大規模發展,不少重要的設計學院在此期間成立。可以說,這一階段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期。
日本設計還有很大程度學習和融合西方設計精華的基礎上發展的。從傳統的設計中,可以看到中國、韓國的影子,在現代的主義中,則受到了美國和西方的影響。可以說,日本設計的這種傳統與現代雙軌並行的文化方式,鑄就了日本獨有的設計文化。
更為重要的是,縱觀整個日本設計發展史,它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果,與國家重視兒童的美學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幾年前,日本NHK電視臺特地為兒童開設了一檔設計類教育節目,名字叫《Design あ》,翻譯成中文就是《啊!設計》。節目從設計的角度出發,包含工業、平面、服裝、建築、照明等各個設計方向,雖說是專為兒童設計,每集只有短短15分鐘,但內容簡明易懂,並以獨特的視角,充滿對思維的啟發,不少成年人也讚不絕口。這個片子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4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找來看看。
正是由於從兒童時代就開始的美學教育,使得日本人對設計的認知從小就根植與大腦中,並且對設計目標的追求從未停止過,其結果自然是獲得與之匹配的地位。反之國內的美學教育以前基本是空白,自從把傳統文化包括美學文化打斷之後,對於美學的認識就出現了一個斷層。那時候的報章雜誌和海報等廣宣產品全部淪為了政治的工具。大字報無需美感,一切有設計的內容都是封建糟粕和資本主義生活方式,是要被批判的。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積澱和民國時期已經領先於亞洲的現代設計雛形全部遭禁,是從結束後,才又重新恢復了美學的啟蒙教育,但是美學在一兩代人的思維中已經不復存在了,是近些年才由於與世界的溝通緊密了以後,才又開始湧現大批的青年才俊出來。但是最大的問題是,現在的領導階層就是最缺乏美學思維的那代人,因此才會出現城市中被要求統一招牌樣式這種大煞風景的決策,在一座城市的商業活力火焰上硬是潑了一盆冷水。當我們走在日本的街道上,仔細品味每一處設計的創作元素的時候,不由得對無數美不勝收的設計應用拍手稱讚。
大阪、東京和北京的商業街比較
大阪和東京兩座城市,分別代表了日本關西和關東最繁榮的商業中心,而大阪的心齋橋、道頓崛片區和東京的銀座片區,又是這兩個地方最核心的商圈。
【大阪心齋橋、道頓崛】
心齋橋是一片蓋有頂棚的商業街區,可以不用曬太陽和防雨,出來後和道頓崛相交。「筋」的本意就是中文字意,指可以承重的條狀物,例如鋼筋,在日文裡引申為重要的街道 ▼
心齋橋商業街 ▼
心齋橋商業街 ▼
心齋橋商業街 ▼
Desigual,西班牙時尚服飾品牌。成立於1984年,以大膽亮色的拼接布片為特色,它的logo,已經成了開心,新鮮,反叛,卻又不過分的時尚代言標誌 ▼
大黑屋創立於1947年,長期從事寶石、貴重金屬、鐘錶以及品牌包等的典當、收購和銷售,是日本最大規模的二手奢侈品專賣店,店鋪覆蓋非常廣泛,日本各地都有大黑屋的店鋪 ▼
ATTAGIRL是一家女鞋店,櫥窗的設計為三個女孩兒盪鞦韆,很有創意 ▼
不二家是1910年創業的日本老牌糕餅店 ▼
國民藥妝店,主要顧客都是中國遊客 ▼
松本清藥妝店,為了迎接中國遊客,每家店都有中文標識,店內有中文導購 ▼
迪士尼專賣店裡的卡通形象活靈活現 ▼
心齋橋筋出來就是道頓崛 ▼
道頓堀本意是指運河,以鄰近戲院、商業及娛樂場所聞名,現在是地標級的美食據點,其名字也成為大阪市中央區一個町的名稱。這裡還有上演木偶戲的「文樂座」和表演大眾曲藝──「寄席」等傳統藝術的劇場 ▼
這幅格力高(GLICO)的廣告的已經成為心齋橋地區的經典打卡點,這塊高約20米的廣告牌自1935年首次亮相以來,不斷更新升級,迄今為止已經是第六代了 ▼
這條運河就是道頓崛。1612年,安井道頓、安井道卜與平野鄉的安藤藤次以私人財產興建一條運河,1615年完工。當時的大阪藩王鬆平忠明以道頓的功績,把運河命名為道頓堀 ▼
運河兩岸簡直 ▼
道頓崛的商業街上以美食著稱 ▼
道頓堀食街上的招牌誇張而有序,街道充滿了商業活力 ▼
花燈初上,霓虹閃爍,熱鬧而活力的商業氛圍愈發濃郁 ▼
道頓崛美食街上的招牌店家——大阪王將 ▼
大阪王將於1969年開業,以煎餃著名,據傳從天津傳來,只因選單上有一款「天津飯」? ▼
蟹道樂,1960年創立於大阪,目前已經在全日本開了幾十家店鋪,網紅餐廳中的superstar。螃蟹全是從北海道空運而來,以帝王蟹料理出名 ▼
道樂蟹全年供應松葉蟹、帝王蟹等,烹製的「日式螃蟹酒席」。一隻蟹還有多種烹飪方法,蒸、烤、焗、煮等,算是把螃蟹料理做到了極致 ▼
這隻大螃蟹是會動的,已成為大阪心齋橋道頓崛的招牌,吸引了眾多遊人駐足 ▼
炸串和章魚燒是大阪著名小吃,炸串屆新世界元祖炸串算是頭把交椅 ▼
道頓崛著名的KUKURU章魚燒店 ▼
KUKURU家的章魚燒味道著實不錯 ▼
KUKURU家的盛器也很有特色,別家的就是普通的快餐飯盒 ▼
道頓崛名店之一,四天王拉麵 ▼
四海樓是一家平價壽司店 ▼
著名的金龍拉麵,店外牆上誇張的盤著條金龍 ▼
昭和大眾烤肉店,當地的老字號,整體風格都是很古舊,用的炭火烤肉,超級有懷舊感 ▼
門口的招牌掛只牛的模型 ▼
懷舊復古的廣告牌 ▼
和上面的昭和大眾烤肉相比,這個烤肉招牌就略顯普通,沒有那麼引人注目人,對於商家來說,招牌還是很重要的 ▼
在昭和大眾烤肉店的前面有一家汽車房小吃店,號稱世界第二好吃的菠蘿包。不知道日本的廣告法是怎麼規定的,在國內廣告法規定是不可以稱自己為第一的,估計日本也差不多規定,所以就取了個巧,號稱第二,反正也不知道第一是誰和在哪裡 ▼
中間亦有露天食肆,和風手羽先唐揚也是知名小吃品牌,就是炸雞翅 ▼
公元1660年代開始,在鄰近地區出現了多座劇場,如中座、角座、竹本座、浪花座、弁天座、朝日座等,並開始有繁榮的商業行為,後市更在日本橋北詼東側,立了安井道頓及道卜的紀念碑 ▼
鶴羽藥妝店也是當地著名的藥妝店之一 ▼
道頓崛美食街的旁邊就是千日前商店街,商店林立 ▼
三豐麵館名字的寓意是湯豐、面豐、料豐,合成三豐 ▼
花丸軒也是拉麵館,號稱是當地熱捧的最好吃拉麵,經典的日式拉麵小館,量足湯濃比較地道的店 ▼
日本的餐廳都會把食品做成模型擺放在門口的櫥窗內,食品模型做的很逼真誘人,以吸引顧客進店 ▼
在道頓堀的後面便是大阪有名的「法善寺小巷」,而沿著小巷門對門地一路排開的,則是一間間富有日本傳統特色的飯館。這些飯館每一間都有半個世紀以上的歷史。不少大阪的名人也時常光顧這裡 ▼
這裡面是宗右衛門町,大阪著名的風俗街,位於中央區道頓堀的北側,一走過知名的地標戎橋就可以看到 ▼
【東京銀座】
銀座(Ginza)是位於東京都中央區西部的一個繁華街區。分為銀座一丁目至銀座八丁目,銀座四丁目與銀座五丁目之間被晴海通所分隔,全部8個丁目由中央通貫通。東京銀座是亞洲乃至全世界租金最貴的地方,也是商業最發達的地方,著名的百貨公司、名品專賣店琳琅滿目。這裡的繁華和大阪心齋橋道頓崛的風味完全不同,那裡算是集市和小吃街,這裡高階百貨公司集中地 ▼
銀座最繁華、最有貴族氣質的是銀座5丁目,是日本最貴的地方。查了一下,2016年的地價是3200萬日元/平米(約186.4萬人民幣/平米),2017年飆升至4032萬日元/平米(約234.9萬人民幣/平米)。到2019年7月9日 銀座中央大道地價再次重新整理了往年紀錄,每平方米高達4560萬日元(約265.6萬人民幣/平米) ▼
銀座主路到了週六、日的午後會禁止車輛進入,使這一帶變成步行街。我們去的這天剛好是週日傍晚時分,一輛小麵包警車停在路口,其他車輛都需要繞行了 ▼
道路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步行街 ▼
卡地亞銀座精品店自2003年開幕以來見證了卡地亞在日本的傳奇旅程。全新卡地亞銀座精品店歷經兩年修繕,於2016年9月底重新盛大開幕。其以私人公館為設計理念,巧妙結合了巴黎和平街精品店的精髓與日本文化的特色。精品店由四層空間組成。每一層均擁有特定主題的沙龍:底層「貞·杜桑」(Jeanne Toussaint)沙龍帶來珠寶與高階珠寶作品; 二層的「路易·卡地亞」(Louis Cartier)沙龍和「山度士-杜蒙」(Santos-Dumont)沙龍專為男士及女士腕錶而設;三層的鑽石沙龍呈現豐富多樣的鑽石作品,包括訂婚鑽戒、現代風格的鑽石作品及特別定製的鑽石作品。而地下空間則專為配飾和皮具作品設立,同時也是客人等候送修作品時放鬆身心的休息區 ▼
銀座新地標GINZA PLACE於2016年9月正式開幕。GINZA PLACE的外觀設計,由代官山T-SITE(蔦屋書店)的設計公司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クライン ダイサム アーキテクツ)主持了此次建築體量以及立面的設計,並負責設計可以綜合周邊建築特點並從其交匯中獲得能量的公共介面 ▼
鬆屋銀座是是東京銀座非常有名的百貨店。店內彙集了許多高階奢華的品牌,奢侈時尚品,以及珠寶等。豪華的內外裝修深受女性消費者的支援,是銀座地標式的百貨大樓。巴黎世家、迪奧、珂洛艾伊、路易威登、勞力士、三宅一生等50餘家高檔品牌都進駐其中 ▼
源自珠寶展示櫥櫃的靈感而設計的寶格麗銀座塔,是賣場面積最大也是設有第一家寶格麗餐廳的標誌性旗艦店。一樓以珠寶,手錶為主,展示著高階的最新的人氣珠寶。二樓是皮具,眼鏡,領帶,禮物等的賣場。三樓設有婚禮沙龍,VIP室等,為客人提供最高階的服務。四樓是鐘錶修理工常駐的售後服務中心以及為特殊客人準備的極講究的預約制空間。九樓是全球第一間開放的寶格麗餐廳「Il Ristorante Luca Fantin」,十樓是酒吧「Il Bar」,十一樓是屋頂平臺「La Terrazza Dom perignon」。此外,在八樓還設有私人房間 ▼
日本東京銀座、法國巴黎香榭麗大街、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中國香港銅鑼灣被認為是世界四大黃金廣告地段,海爾在2003年就在這裡豎起了廣告牌,我們還是挺自豪的,畢竟中國企業開始可以和世界其他知名品牌同場競技了 ▼
三越百貨(三越株式會社)是日本著名的大型百貨公司之一,總店設於東京都的日本橋。三越百貨是日本歷史最悠久、最高檔的大型百貨商店之一。 三越百貨裡的價位普遍較高,國際品牌在這裡鱗次櫛比,環境也非常的講究。三越服務很好,有專門針對外國人的導購服務,退稅也十分的方便 ▼
銀座和光(Ginza WAKO)鐘錶珠寶百貨店作為精工控股公司(SEIKO Holdings company)全資擁有的專業零售品牌,在日本有著很高的知名度。除了銷售精工自產的鐘表、眼鏡外,也銷售自己名下(WAKO)的婚禮用品、珠寶、女包等產品,另外還代理銷售眾多其它品牌的腕錶。作為頂級旗艦店的重要標誌之一,其一樓碩大的空間被闢為精工的首個鐘錶沙龍 ▼
【北京王府井】
為什麼這裡要插入國內的商業街呢?因為看完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商業街,就有著非常想對比的念頭,對比下我們國內的商業街有什麼不同。我沒有去找那些被上級要求的整齊劃一的店鋪形象圖片,畢竟那些被市民詬病的案例都是反面樣本的典型,要對比就看下著名的北京王府井大街,應該也算是中華第一街了,地位應該跟銀座是對等的,這樣才有可比性。
王府井大街(照片摘自網路) ▼
王府井大街(照片摘自網路) ▼
王府井大街(照片摘自網路)▼
王府井大街(照片摘自網路) ▼
王府井大街(照片摘自網路) ▼
王府井大街(照片摘自網路) ▼
王府井大街(照片摘自網路)▼
王府井大街也是很漂亮的,人氣當然挺旺的。應該說,現時國內的城市景觀,尤其是燈光景觀,已經是非常高階的了。這幾張王府井大街的夜景照片應該還是前兩三年前的,還是用的射燈,現在上海、深圳及各省會城市的城市景觀已經大量的是LED光景了。但是,感覺和上面日本的商業街總是有些不同,同樣是立式廣告牌,同樣燈光璀璨,同樣人潮湧動,那種商業氛圍和招牌的美感就是差了一些,什麼原因呢?我認為原因就在於對每一塊廣告牌的設計上!看上面日本的招牌,不論是大阪的小商鋪還是東京的高階商場,廣告牌普遍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標準化的logo和文字,而我們的廣告牌多數就是電腦裡常用的幾款中文字,不是說這幾款中文字不好看,能夠在電腦裡常用的字型都是經典,只是沒有整體的設計,而這一點正是日本設計的精髓。
看日本的招牌設計好像都很熟悉,畢竟是以中國漢字書法為基礎的,但是有一點很不同就是這些古老的店鋪招牌的漢字是以傳統的原木材料為載體的,這就說的日本關於「整體的設計」的理解。常用的電腦字型檔的中文字裡面,除了宋體和黑體算是印刷體,楷書、隸屬、行書、草書等都是手寫體,是傳統的書法藝術,傳統的藝術用傳統的載體來呈現出來的效果,當然是最佳配合。我們看王府井大街的招牌總覺得差了一些味道,兩個原因,一是純文字招牌的話,就是文字沒有錯,從電腦裡調出來簡單操作也沒有關係,但是承載他們的是玻璃、塑料、金屬,在加上內發光的光源,這些都是工業化的產物,自然沒有原木的效果好,而且應該用外部光源投射。二是單選擇字型是不夠的,還要有整體的考量。
日本的漢字設計
就漢字來講,日本已經是除了中國以外應用漢字最多的國家了,韓國和越南為了顯示文化獨立而棄用了漢字,而日本則一直傳承的很好。按說漢字我們自己才是正宗的使用者,應該展現的更好才對,但是,很慚愧,據統計日本的漢字設計種類是我們的10倍,而且還在層次不窮的出新中。
看下面漢字的神奇設計,正看是「挑戰」,倒過來後是「勝利」(圖片摘自網路) ▼
這是一組瓶裝水的設計,正看是「強大」「毅力」,倒過來看都是「才能」(圖片摘自網路) ▼
另外還有一組設計,正看是「野心」和「努力」,倒過來看也都是「才能」(圖片摘自網路) ▼
大開腦洞吧!不得不服設計師的這創意。這是日本的90後設計師野村一晟的作品,他的類似設計還有很多。必須承認,以野村一晟為代表的日本設計界對於漢字的設計要比我們祖傳漢字的使用者還用心。在早年間,中國的商家字號都是請書法家來題寫的,後來有了印刷,再後來有了電腦,一般商家因為有了更便捷的手段就不在招牌上用心了,說到底還是對商業美學的認知不足。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國內現時的商業心態太過浮躁,都想著創新個模式賺快錢,沒有傳承,哪來用心。而我們在日本隨處可見超過百年的商家比比皆是,這些百年老店的招牌都是以漢字題寫的。
至公元1868年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蹟,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所以京都的百年老店非常多,由於二戰受到了保護,避免了美軍的轟炸,得以留下眾多歷史古蹟,多處古蹟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京都】寬永堂——近四百年的京都甜點老店,寬永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元和之後、正保之前,由1624年到1643年的這段期間,是我國明朝時代 ▼
【 京都】「五星級米博士」的餐廳,一家以各種「米」為原料的懷石餐廳,京都八代目儀兵衛—米料亭 ▼
【 京都】創業於元龜三年的老鋪,即1572年 ▼
【 京都】始於1689年的聖護院八橋是一家歷史悠久的日本點心店,八橋(八ツ橋)又稱八橋餅,是用米粉,砂糖,肉桂等製作而成的日式點心 ▼
【 京都】位於京都府聖護院的西尾八橋屋本店被主流認定為八橋的發源地,這種糯米製成的八橋是經典的京都禮物 ▼
【 京都】又有兩家八橋店,這種比較著名的特產在產地除了最開始的原始老鋪外,一定有很多借光的同類產品,讓遊客分不清誰正宗與否,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
【 京都】 昭和二年是1927年,也就是距100年還差7年 ▼
【 京都】扇子在平安年代誕生於京都,是京都最著名的工藝品之一。京扇子採用優質竹子作為扇骨,和紙或織物為扇面,所繪圖案一般為傳統紋樣,設計優美細巧,充滿和式風情。創業於1830年的大西京扇堂是著名的京扇子老鋪 ▼
【 京都】這家麵店也是有140年曆史,招牌做的古香古色 ▼
【 京都】創立於明治元年(公元1868年)的御蕎麥 ▼
【 京都】禰ざめ家,烤鰻魚店,於1592年開業,……是的,沒錯,不是1952年,是1592年,至今428年曆史了 ▼
【 京都】七味家是七位胡椒粉的創始店,至今已350年。店內有山胡椒粉、柚子粉、紅椒粉味道的芝士和糖果,別有一番味道 ▼
【 京都】京越是可以租和服的商家,祗園是八阪神社和清水寺一帶的,原是京都花街 ▼
【 京都】東山莊是一家傳統日式旅館 ▼
【 京都】京都到處都是宇治抹茶的店,跟八橋的道理一樣,通識名稱,都叫宇治抹茶 ▼
【 京都】這個應該是龜字,典型的象形文字
【 京都】憩和井抹茶專門店,雖然不是老字號,貴在出品有誠意。被日媒輪番誇讚的鳳凰pancake上用糖粉隔出鳳凰的圖案,吃起來也是鬆軟適度,甜而不膩 ▼
【 京都】京和堂銘菓作為手信合適 ▼
【 京都】迎賓小人托盤上有樣品可以供遊客品嚐 ▼
【 京都】手工筷子專門店,日本人很重視筷子的設計 ▼
【 京都】牛角燒肉酒家是著名的打卡店,香港也有分店 ▼
【 京都】著名小吃天婦羅 ▼
【 京都】韓菜美人餐廳,韓餐 ▼
【京都】洋食店的設計比較現代了 ▼
【 京都】在日本,中餐分為「中華料理」和「中國料理」,兩者有著很大的差別。「中國料理」指的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菜,而「中華料理」指的是為了迎合霓虹金口味「改造」出的「中國菜」,有一些菜名甚至連中國人都沒有聽說過,屬於是日本自創的菜。中國菜早期傳入日本,一般認為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慢慢後來東京、京都、大阪也開始普及中國料理了。到了昭和時期,「中華料理」作為大眾菜在民間流行開來 ▼
【 京都】粟田山莊米其林一星餐廳,是京都大倉飯店(Kyoto Hotel Okura)內的高階料理亭,大倉飯店已經有130年曆史了,慄田山莊主打正宗京都懷石料理。我們剛好住在大倉飯店,樓下停著慄田山莊的的麵包車,車身和玻璃上都印著手書體的店名文字 ▼
【 京都】大倉飯店門口的明治天皇紀念碑 ▼
【 大阪】心齋橋的百年老店,以隸書、宋體和草書三種字型題寫 ▼
【 大阪】 創業於寬永7年的萬菓堂也有近400年的歷史了 ▼
【東京】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 東京最古老壽司店,【笹巻けぬきすし総本店】創業於元祿15年間,即1702年 ▼
【東京】大戶屋創立於1958年,是東京定食類連鎖餐廳第一品牌 ▼
【東京】東京鳴門鯛燒也有幾十年歷史,顧客對產品評價甚高 ▼
【東京】神田達磨的特色是「羽根鯛魚燒」,旁邊還有一家老字號「寬永堂」 ▼
【東京】池袋無敵家麵店,超人氣網紅麵館,每天排隊為吃一碗豚骨拉麵 ▼
【東京】光面家的拉麵湯底耗時8~12小時熬製而成,不同於一般的拉麵小店,店鋪內空間設計獨特,彷彿身臨劇場一般 ▼
【東京】酒館 ▼
【東京】魚民這個名字看上去以為是餐廳,結果是卡拉OK ▼
【東京】崇文莊書店是賣舊洋書的書店,有很多老藏家的藏書,屬於淘寶型書店,跟崇文門和淘寶網沒關係哈 ▼
【東京】早稻田大學門前的招牌 ▼
【東京】早稻田大學的小野紀念館 ▼
【東京】早稻田大學門口的寶泉寺福袋廣告 ▼
中國幌子與日本暖簾
為什麼日本對漢字的設計這麼用心呢?因為字型設計是所有設計的最基本元素,日本的字型設計都很好地以「設計」為核心發展,並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中國被奉為「圭臬」的傳統書法審美的束縛,對文字設計要求的是整體的均衡。這就要說起日本設計的另一特色產物——店鋪的暖簾。
走在日本的街道上,經常會看到商家門口掛著一塊或兩塊布簾,越是傳統的街區和市場,這樣的商家越多。這塊掛在店前的簾子叫作暖簾,在日語中寫作「暖簾(のれん)」,除了可以遮光、防塵、防風,還可以避免外面的人直接看到屋內。此外,暖簾還有更大的作用,像中國古代店家的幌子一樣,可以代表這家店鋪,店家會在暖簾上面印上商號、屋號、家紋,或者其他圖案或文字,是日本店鋪識別表示與廣告招徠的招牌,也是商家家世與實力的象徵。
幌子是中國古代用來招攬顧客的形象性行業標記,可以以商品、圖形、色彩、文字、燈具、旗簾、牌匾等視覺符號傳達商品資訊,輔助經營和招攬顧客。中國幌子的樣式設計以民間文化為基礎,形制繁多且色彩絢麗。「幌「」原意為帷慢,所謂「以帛明窗」。最典型的幌子就是古時酒家用布旗做幌子招攬顧客,也稱「酒幌」。
暖簾和幌子很像,據說在室町時代,即元明朝之間,經由佛教的傳播進入日本。14世紀中葉,日僧無著道忠將禪宗清規做了重修,規定僧堂修行場所,平日用來檔日光用的簾子叫「涼簾」;寒冷時期,在涼簾上又覆蓋一塊布簾,就稱作「暖簾」。而佛教的流行,讓暖簾的使用,進入市井間。此時的暖簾還大多比較樸素和簡單,沒有使用花紋裝飾。後來大家逐漸意識到暖簾也可以起到資訊媒介的作用,於是開始在暖簾上加入一些圖案,但是限於當時的教育普及程度,很多人並不識字,所以暖簾上標註的並不是文字,而是使用動物、植物、或從一些抽象的符號。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江戶時期,已經漸趨和平,各種上層大家貴族使用的家紋進入尋常百姓家,平民商家也開始使用家紋。而家紋和暖簾的結合,既滿足遮風擋雨的作用,又可以成為家族和商家的標識,出人意料的產生了新的功用,印有家紋圖案文字或店鋪名號的暖簾,逐漸成為商家的招牌看板。無論是小門面還是大商賈,都很喜歡這種顯而易見的廣告效應,配合以強烈視覺符號的商品、包裝、服飾及衍生品等,其本質就是現代VI的雛形。暖簾從遮陽擋風的簡單布簾,逐漸演變為日本的文化符號之一,見證了日本文化的變遷、技術的發展。現代暖簾的設計則深受禪宗思想的浸潤,以簡約為第一原則,彰顯了日本藝術樸素的美學品格。
京都小眾米其林懷石料理【鮨 今井】,懷石料理之所以叫懷石料理是因為過去的僧人為了在長久聽禪中抵制飢餓,肚子抱石一塊,稱為「懷石」,後來就有了給聽禪僧人的茶點,再後來有了最負盛名的懷石料理 ▼
江戶時期開始,紮根京都、傳承14代,至今已有 400 多年曆史的永樂屋細辻伊兵衛商店 ▼
歌舞伎十八番,是指江戶時代歌舞伎流派市川宗家作為自己的家藝選定的18種歌舞伎劇目,等於是代代相傳的看家本事 ▼
一蘭拉麵是國人較熟悉的網紅麵館 ▼
店內有包裝產品可以外帶 ▼
麵館的內部設計與眾不同,不是餐檯圍餐式,而是一個一個的小格子,跟傳統的火車售票視窗似的,倒是適合疫情期間舉措,隔離就餐 ▼
日本的面家都非常注重湯料的品質,每家都有自己獨門湯料絕技。而這個勺子的設計很特別,剛好卡在碗邊上,既不會掉檯面上,也不會沉到碗裡,細節考慮周到。一蘭的碗底也有祕密,所有的介紹中一定要強調把湯喝完,就是因為碗底有寫一句金句:「この一滴が最高の喜びです(這一滴是最無上的喜悅)」。商家的意思就是對顧客說,當你看到這排字的時候,我們會很高興。為什麼呢?因為你只有喝完了湯才能看到這排字,而能喝完湯,說明湯底足夠美味誘人,是對商家最好的讚譽,當然會讓商家無上喜悅 ▼
「吳服」這個稱謂源於中國三國時期,當時的東吳,也就是孫權的吳國,因為整個江南地區都屬於吳國,包括現在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和珠三角,所以吳國在當時就有開展海上貿易活動,與日本的商貿活動將紡織品及衣服縫製方法傳入日本,始稱吳服。和服的稱謂是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是西方人對吳服的叫法。現在在日本,吳服一詞是專指以蠶絹為面料的高階和服 ▼
日本的花魁是作為最高等級的遊女在日本社交場所用於接待客人來尋歡作樂的。花魁不僅容貌姣好,還要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作為才色兼備的明星,她們擅長樂曲、茶道、花道、詩歌、書法及舞蹈等傳統技藝。這裡的花魁體驗是指扮成花魁的樣子拍寫真 ▼
京都以前是都城,佈局名稱都是仿中國而制,在作都城的規劃上,沿中軸線而分為左京與右京。右京稱作長安,左京稱作洛陽。由於右京長安選址的風水不怎麼好,地處沼澤低窪地帶,很快就荒廢了。而左京洛陽地勢較高,更適宜居住,故而,左京便日益繁榮。因而,日本人便稱京都為「洛陽」或「洛都」。既然左京被稱為「洛陽」,京都的別名也就成了「洛陽」。地方大名上京也就被稱為「上洛」,京都內外則被稱為「洛中洛外」。洛風扇我就是見文起意為洛陽風格的扇子 ▼
以下這些暖簾都是街上隨拍的,大多是日文假名看不懂,只知道其中的漢字「麵」就是指麵條,「鮨」就是指壽司 ▼
暖簾怎麼看都是一幅店家廣告,上面除了文字商號就是圖形商號,也就是現在的企業logo,在配合以全面、系統的應用標準,就是現在企業的VI了。
日本的VI設計
VI全稱Visual Identity, 即企業視覺設計,是靜態的識別符號具體化、視覺化的傳達形式。VI設計在CIS系統佔有主導的地位,Logo設計是VI設計的核心,平面設計則是VI設計的具體應用。日本的VI設計在全球設計界的地位都是領先的,我國改革開放後,這套方法逐漸傳入,但是可以這麼說,至今為止應用的比較好的企業佔總數的比例都是比較低的,即使是已經在執行中的的,直接抄襲、改頭換面、照貓畫虎、形式大於內涵的比比皆是。在VI的設計與執行中,日本確實是算的上我們的榜樣。
VI系統應用最典型的就是各種型別的連鎖店,包括便利店、餐廳、銀行等,當然背後還有看不見的經營理念和管理能力。日本的便利店非常發達,在城市裡基本上可以做到百米之內必有便利店,最知名的是7-11、FAMILY MART(全家)、LAWSON(羅森)這三個品牌,7-11是最早進入我國的,現在全家和羅森也都來了,對國內的便利店的發展會有衝擊。
早稻田大學的FAMILY MART(全家)便利店 ▼
羅森便利店在國內是從北往南發展的,已經進入武漢等長江地區城市,現在廣州深圳都還沒有 ▼
連鎖快餐廳最知名的是鬆屋、吉野家和食其家牛丼飯這三家 ▼
吉野家已經在國內遍地開花 ▼
丼字為古漢字,古同「井」,有兩個讀音,分別為jǐng和dǎn。現在基本上只出現在日語裡,原意是盛器的意思,牛丼飯就是牛肉蓋澆飯。但是在國內的這家店的分店店員都告訴這個字的讀音為「動」的音,跟日語的讀音也只是類似,但是打字只有dan才能打的出來 ▼
這家天丼的店名也是同樣的,整體店面VI看的出來還是精心設計過的 ▼
這是一家租車行的門店,簡直就是門店VI應用典範 ▼
這家藥店的用色很特別 ▼
這家比較西式的甜品店也有90年曆史了 ▼
品牌設計及應用
日本的品牌設計的起源可以從上面說到的家紋追溯,即使現在日本的很多著名品牌如果追溯源頭,也都是家紋演化而來。家紋,就是一個家族的標誌,也可以叫紋章。先在公卿貴族中問世,後來逐漸進入市井商家。中國和歐洲也是一樣,都是從氏族部落的「圖騰」到族旗、族徽,然後先是應用於祭祀與戰爭,後來成為廣泛的標記。中國自古以來的作坊店鋪,就伴有招牌、幌子等標誌,在唐代製造的紙張內已有暗紋標誌,到宋代,商標的使用已相當普遍。在古希臘,Logo也已廣泛使用。在羅馬和龐貝以及巴勒斯坦的古代建築物上都曾發現刻有專用的Logo,如新月車輪、葡萄葉以及類似的簡單圖案。歐洲中世紀士兵所戴的盔甲,頭蓋上都有辨別歸屬的隱形標記,貴族家族也都有家族的族徽。
日本的logo設計和歐洲人不同,歐洲的族徽崇尚獅子、鷹等猛獸、猛禽,喜歡以這類動物的圖案製作徽章來顯示權力與威嚴,日本的圖案大都比較溫和典雅,多以植物花鳥為圖。例如日本皇室家徽十六菊紋、德川家的三葉葵紋等。日本人以親和的態度去關注自然,成為日本人審美意識的象徵之一,並延續至今。也許德國的PUMA和日本的MIZUNO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吧。
世界知名體育品牌德國彪馬(PUMA)的形狀是美洲獅,以紅色為標準色,這是大阪的PUMA專賣店內景 ▼
阿迪達斯(ADIDAS)以黑色為標準色,和彪馬(PUMA)的創始人是親兄弟 ▼
日本第一運動品牌美津濃(MIZUNO)的logo形狀是飛鳥,它的另外一個拼法就是RUNBIRD,只是現在很少應用,中國女排1981年第一次奪得世界冠軍的時候就是穿的美津濃的領獎服和比賽服,那時候國內的運動品牌還沒有贊助的意識。如今,國內品牌安踏和李寧等崛起,美津濃已經在中國節節敗退快退出中國市場了 ▼
美津濃的足球鞋因為腳型符合亞洲人,在國人裡有一定剛需 ▼
美津濃在棒球專案上佔有絕對的領先優勢,日文「野球」就是棒球的意思 ▼
在東京美津濃大廈裡,展示著著名選手的裝備,因為中國棒球開展幾乎是零,所以並不熟悉 ▼
店內有可以試打球棒的區域 ▼
日本體育用品的另一國民品牌亞瑟士(ASICS),以前都是翻譯成愛世克斯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成亞瑟士了。耐克(NIKE)的老闆奈特最先是這個日本品牌的美國代理商,因為奈特是短跑運動員,他知道這個日本品牌的跑鞋做的又便宜又好,後利用當時日本廉價的勞工和技術,那是指上世紀70年代時期,開創了耐克的傳奇。所以,亞瑟士至今在慢跑鞋品牌中都佔有一席之地。無論是世界8大跑鞋品牌還是4大品牌,都少不了亞瑟士的位置 ▼
北面(The North Face)是美國著名戶外品牌,成立於1966年。這個名稱源於加利福利亞州Yosemite National Park(優勝美地國家公園)裡山峰中最冷、最難攀爬的北坡,商標形象來源是Half Dome(半圓頂,這個國家公園的象徵),意味著探索最難最險的戶外精神。1997年採用全新的宣傳標語——「探索永不停止」,從此成為品牌最重要的精神口號 ▼
日本明治乳業株式會社(簡稱「明治乳業」)成立於1917年,圖為位於東京京橋2丁目中央區的明治大廈,亞洲最大的乳製品企業。以「乳品」為中心多元化經營,產品包括牛奶、乳酸菌飲品、酸奶、冰淇淋、乳酪、黃油、植物性黃油、嬰幼兒奶粉、嬰兒食品、營養食品、冷凍食品等 ▼
平面設計應用
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是: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也稱為視覺傳達設計,是以「視覺」作為溝通和表現的方式,透過多種方式創造和結合符號、圖片和文字,藉此作出用來傳達想法或訊息的視覺表現。平面設計的常見用途包括標識(商標和品牌)、出版物(雜誌,報紙和書籍)、平面廣告,海報,廣告牌,網站圖形元素、標誌和產品包裝等。
其實工業、建築、環鏡、裝潢、展示、服裝等各領域設計最基本的都是平面,如果品牌和字型是要素,那麼平面就是基本面,其他都是表現形式,比如以下的服裝。這些騎行服運用地域特徵作為設計元素,使用數碼印花的工藝,製作出別具特色的、地域特點鮮明的騎行服,應該會深受騎行愛好者歡迎。我不參與騎行運動都很喜歡這些設計 ▼
近些年看運動裝比較多,都很少看女裝了,不過這件陳列在銀座高階商場裡的女裝還是引起了我注意,除了在正面開一道簾的設計比較新奇外,無袖搭皮草的混搭方式也很出新,一般品牌可駕馭不了 ▼
設計的看點除了為目標服務以外,需要引人注目,我認為創新顛覆、藝術唯美、記憶深刻、價值合理是一篇好設計的基本要求。可能很多人認為日本的設計都是無印良品風格的,其實不是的,日本的設計非常多元化,只是設計師給無印良品的定位是這種風格的,無印良品只代表了其中一種風格,因為影響力大,傳播廣,會使人感覺這就是日本的設計風格。有專家把日本的平面設計總結了10條規律,即:1、明亮的顏色;2、.混合的語言;3、定製的字型;4、使用毛筆繪畫;5、漸變的應用;6、有機統一的花卉圖案;7、圓形的應用;8、可愛型文化;9、資訊密集的平面設計;10、使用拼貼和分層。試一下,我遇到的廣告能跟哪一條對上。
京都不死鳥足球俱樂部的廣告,符合第2條,其實日本因為受西化影響較深,多數平面都是多種文字混搭的。京都不死鳥這個俱樂部的球衣贊助商很有意思,不是常見的體育品牌,而是日本的女式內衣品牌華歌爾(Wacoal),不知道這是品牌商準備開發什麼市場的需要,難道是鼓勵球迷們去給老婆和女朋友買內衣? ▼
這幅牆面廣告的算是定製字型和拼貼嗎? ▼
可愛文化的應用 ▼
似顏繪是日本用語,是通過繪畫的方式,將真人的相貌和心情結合起來,在紙上畫出接近真人的頭像。最初起源於歐洲,傳到日本後,結合日本的浮世繪演變而來,後來不侷限於浮世繪,只要是抓住人物容貌,特徵的人物畫,均可以叫似顏繪。似顏繪在日本非常流行,廣泛的被用於指具有諷刺意味的肖像漫畫 ▼
這幅餐飲店廣告就是資訊密集的應用,圖中的美女在大胃王挑戰中用時41分21秒吃完7大碗麵,總計6.3公斤 ▼
這家店鋪的外牆畫的圓形算是很多了,有點牽強哈,不過牆面設計成這樣也算是很可愛的了,估計國內的城管不會批准吧 ▼
這是一家印字店,用轉印紙刻出來文字,用熱轉印的方式印在服裝上,主要是運動服裝。店鋪招牌連同外牆顏色都很鮮豔 ▼
這個停車場的藍色也非常鮮豔,不同於我們的交通牌的藍色,加了紫色,非常醒目 ▼
這些牆面廣告顏色眾多,也夠密集了,可是看上去還是很舒服的,沒有凌亂和突兀的感覺 ▼
這樓宇的外牆能用的地方都用上了,雖然日本戶外廣告非常密集,但是管理和規範的很好,對尺寸和樣式都是有要求的 ▼
日本的產品設計中有很多可愛文化 ▼
這些傳統的點心包裝,在字型上下功夫比較多 ▼
日本對包裝要求很高,每一個蜜柑都要包裝起來裝進禮盒,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
毛筆書法的應用 ▼
京都定製可口可樂,獨立設計的京都專用包裝瓶 ▼
散裝糖炒栗子,現炒現賣。超市中很多日本品牌的包裝板栗,寫的都是天津板栗,其實是天津出口,原產地是河北遷西,那裡產的板栗又大又甜 ▼
超市裡這款豆芽能培育出這個顏色也算是很可愛了 ▼
日本流行的健康飲品野菜飲料 ▼
這些酒的易拉罐包裝已經突破了在色彩和畫面進行創新設計的範疇,運用了凹凸面反光的材質突出產品陳列效果 ▼
在這樣的貨架上,怎麼能從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是個燒腦的問題 ▼
日本超市中的半成品非常多,回家開啟袋熱下就可以吃了,不過在貨架前有密集恐懼症的估計要昏了 ▼
大米的包裝都採購的比較環保的紙袋,配合毛筆書法字型,比較有原生態的感覺 ▼
海鹽的包裝則使用透明袋,簡練純白,突出鹽的晶瑩通透,特別是袋口的設計都是開啟後還可以把骨位收緊的設計,非常人性化 ▼
荏胡麻油是日本對紫蘇籽油的稱呼,富含α-亞麻酸,是陸地植物中α-亞麻酸含量最高的食品,被稱為「陸地深海魚油」 ▼
抹茶年輪蛋糕看上去就那麼有吃的衝動 ▼
麻薯的賣相可以做到這麼漂亮,實在是體現商家的用心 ▼
壽司我一直不感冒,覺得就是冷米飯圖案加生魚片,沒有一點味道,全靠佔醬油和芥末,所有都是一個味,就是醬油芥末味,哪裡能和我們做魚方式比,也就是擺上去五顏六色的比較好看,中看不中吃的食物 ▼
京都宇治市日本最有名的抹茶產地,所以京都到處都是抹茶店,辻利是京都抹茶的著名老店,誕生在江戶時代萬延元年,至今160年。辻利在日本有多個茶園,在京都府宇治市也有自己的茶廠,抹茶粉是京都宇治本家產的,至今仍承襲著老鋪的製法,使用傳統石磨將現採新鮮茶葉研磨成綠玉色的粉末 ▼
京都特產宇治抹茶的品牌有很多,感覺味道都差不多
還有吃薯條需要蘸用的抹茶調料 ▼
又是可愛文化的包裝,除了著名的熊本熊,日本的可愛熊還真是有很多 ▼
KitKat的日語發音是キットカット「kitto katto」,和きっと勝つ「kitto katsu」發音非常相似,有「必定成功」的意思,所以KitKat的巧克力在日本賣的超級好,日本的學生考試前都要大買特買來飽口福。而且在日本還經常推出來日本限量版,都是極具日本特色的產品
筷子在日本被稱為「著」,日本人對著的研究既尊重又變態,幾乎達到極致的境界,有百年老店手工做筷子,有注重應用細節的,有做成工藝品的,也有包裝成伴手禮的,價格都不菲,使用中也特別注重禮儀 ▼
車輛廣告和車
這個主題是關於車輛的,箱式貨車的貨箱可以做移動的平面廣告使用,同時因為日本是汽車製造強國,日系車以經濟省油立足於世界,汽車品牌眾多,就把日本的車和火車都放上來看看。日本大街上的車輛多是本國品牌,歐美品牌的車不是沒有,數量不多。
日本北海道有個著名伴手禮品牌是「白色戀人」,這個冷藏箱式貨車的廣告是「褐色的戀人」,日本的戀人可真多,看上去應該是咖啡或冰激凌之類的產品吧 ▼
漫畫在日本廣告中應用很常見,廣告主就要求他們就這麼開著大型貨車在市中心轉,便宜的移動廣告 ▼
這輛冷藏車的的車頭掛著一面黃色三角旗,看來日本也搞運動,但是他們這車輛的設計還是具特色的 ▼
這種大發微型貨車很是實用,早年間京津地區都是使用這種大發麵包車做的士,並統一刷成黃色的,被稱為「面的」、「黃面」,就是黃色麵包車的士的意思。現在面的已經是歷史了,大發汽車在國內也不見蹤影,但是在日本本土還是很常見,大發汽車公司在日本微型車市場上佔據頭把交椅。這種箱式貨車都可以將後廂當成廣告看板,日本的廣告很多這種動漫型的 ▼
Hino(日野)汽車已經成為了日本最大的商用車製造企業,包括貨車和客車。日本車輛設計中把整車作為一個整體來設計的情況很常見 ▼
Isuzu(五十鈴)和Hino(日野)兩個汽車品牌在1942年以前還是一家企業,1942年之後,Hino成為獨立的公司並於1946年啟用Hino名稱,1950年,Hino開始專注於商用車輛的製造。Isuzu(五十鈴)汽車公司的前身是1916年在東京都品川區成立的東京石川島造船所,汽車公司成立在1937年。五十鈴進入國內比較早,在重慶和江西設了兩個合資廠,簡稱「慶鈴」和「江鈴」 ▼
京都的公共巴士倒是跟我們國內現在的差不多,應該是很多年前至今就沒有怎麼變化過。國內的巴士車輛在上世界80年代還沒有前門在車頭的,後來是從深圳開始學習香港,公交巴士開始無人售票的投幣模式,車輛的車門也像日本一樣改在車頭了,也就是前輪的前面 ▼
京都的巴士都是這種簡單樸素的樣子,車輛品牌沒有見過,猜測應該是為城市巴士單獨設立的品牌 ▼
少量的廣告已經算是比較花哨的了 ▼
富士急行株式會社主要以運輸和觀光為中心的綜合型企業,富士急行巴士和鐵路是較為著名的,現在企業有涉及和發展到運輸、觀光、流通服務業、房地產、土木建築、情報等六個領域 ▼
駛進校園的酒店接送車 ▼
馬自達Roadster MX-5 RF是馬自達旗下的一款跑車,自1989年上市以來,受到眾多汽車愛好者和汽車媒體的好評,而且獲得過很多獎項,包括「2005-2006日本年度車型」、Wheels雜誌「2005年度車型」、BBC Top Gear雜誌「2005年度跑車」、Car and Driver雜誌「2006年度十佳車型」等 ▼
大發汽車公司旗下的Mira Cocoa女性轎車,它的名稱寓意為「喝可可時舒適的感覺和輕鬆的氣氛」。在外形上,一款典型的日本K-Car,有著方正的輪廓和幾乎垂直的立面,為了迎合女性顧客的口味,在邊角上進行了圓潤化的處理,使之更平易近人 ▼
針對年輕使用者的豐田(TOYOTA)小型SUV車型C-HR,它的專屬特質是整車外觀和內飾對於「Sexy Diamond」設計風格的運用。無論是正面的格柵網,還是側面的腰線、車身輪廓等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出豐田在這款車上所想表達的菱形魅力鑽石的設計風格 ▼
克萊斯勒Ypsilon是一款小型掀背車,小排量車的優勢應該日本,怎麼會有日本人買美國的小排量車,這是什麼動因不得其解 ▼
的士、警車、私家車 ▼
京都警車,車頭用的不是汽車品牌,是警徽標誌 ▼
東京警視廳的警車 ▼
東京消防車 ▼
東京小型巴士 ▼
大阪大倉酒店門口排隊的計程車有皇冠、英菲尼迪等豪華轎車 ▼
日本的計程車很貴是盡人皆知的,但是到底是貴到什麼程度呢?我拍了一輛京都的普通計程車的標籤來算一下。日本的計程車分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種,這種小型車起步價是1.7公里590円,折算人民幣35元左右。單價是每324米是80円,折算每公里單價14.5元左右。為什麼他們的單價以324米為單位很奇怪。大阪的中型車的起步價是680円,每公里單價也就更貴一點。我們國內最貴的計程車價格應該是北上廣深,每公里單價都在2.6元上下。這樣對比就知道貴多了,而且還有晚上11點後要再加30%,如果從東京城裡打車到成田機場,單程就要3萬多日元,比東京到北京的單程機票還要貴 ▼
京都的計程車這種老皇冠很多,以前香港的計程車都是這種車,連顏色都類似 ▼
京都的計程車還有日產公爵,看上去都有年代卻保養的很好 ▼
大阪的皇冠計程車 ▼
這些計程車幾乎都是豐田的皇冠,外形方正,與舊皇冠類似,卻又不是舊皇冠,它們實際上是皇冠金豐Crown Comfort,是豐田針對計程車市場的車型。豐田針對計程車市場推出有小型計程車金豐Comfort、中型計程車皇冠金豐Crown Comfort和大型計程車Crown Sedan ▼
東京的出則車也是一樣的車型 ▼
東京的計程車有多家公司,分別適用不同的顏色 ▼
這些上路的卡丁車都是有車牌的 ▼
亮相於銀座尼桑展廳的日產2020VisionGranTurismo概念車 ▼
該車型是PlayStation3專用軟體「Gran Turismo6」與車企合作專案「Vision Gran Turismo」而產生的賽車。研發概念為,「未來2+2佈局的超級賽車」 ▼
JR,即日本鐵路公司(Japan Railways)是日本的大型鐵路公司集團。其前身為日本國有鐵道(簡稱「國鐵」,常用的縮寫名稱為「JNR」)。日本國鐵於1987年分割為七間公司,並將原本國有的經營權移轉為民營(國鐵分割民營化),其所分離而出的各公司即合稱為「日本鐵路公司」 ▼
京都稻荷站是個小車站,車站有年頭了,像國內小縣城的火車站一樣 ▼
去往城陽站方向的JR列車 ▼
日本的列車車廂和駕駛室隔著的是透明玻璃,可以隔著玻璃站在駕駛員後面看司機開車 ▼
因為是透明玻璃,不像我們的列車都是封死的,所以可以透過駕駛室看見列車前面的景象 ▼
日本的鐵路系統非常複雜,又公用站臺,所以要特別注意電子預告牌和車輛標誌,不然很容易坐錯車而耽誤時間 ▼
日本新幹線發展的比較早,1964年10月1日東京奧運會前夕新幹線就開始通車營運了,第一條路線是連結東京、名古屋和大阪之間的東海道新幹線。現在新幹線仍然是世界領先的高鐵技術之一 ▼
日本著名網球選手錦織圭已經是偶像級明星,被印在了日本航空公司東京至倫敦的航班上,僅此一架,剛好在機場碰上 ▼
建築和街道
【東京】
東京也是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師的傑作,銀座地區是建築師作品較集中的地區之一,相關書籍也有很多 ▼
東京CBD叫做丸之內,位於東京千代田區與東京火車站之間,就是東京的中央商務區,跟北京國貿CBD是一樣的,只是這裡的樓沒有這麼高 ▼
這一帶都是方方正正的樓,高度不是特別高。丸之內因為就在皇宮邊上,高度上都有限制。這些樓的設計看上去方方正正的並不出奇,但是非常精緻與有品質感,也很耐看,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過時 ▼
東京擁有的世界五百強總部數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北京。丸之內和銀座是東京的中心,彙集了幾乎所有的頂級公司總部和頂級品牌旗艦店,是日本的金融、經濟、商業中心 ▼
這些大廈沒有過高的高度,不過每一幢的細節都做得很好 ▼
銀座的不二家大樓。不二家(FUJIYA)為1910年創業,1922年成為日本第一間販賣鮮奶油水果蛋糕的店;1923年在銀座設店開始進軍東京並拓展加盟事業;1950年品牌形象吐舌頭的牛奶妹Peko誕生。「不二家」的名字源於作為創始人藤井林右衛門,以自身姓氏「藤井」和日本代表「富士山」為名,富士山意為獨一無二山,表達了藤井想成為獨一無二的意義。設計師是Raymond Lowy先生,他是法國出生的工業設計師,其設計理念是,「精美而簡單的設計將持續很長時間」。不二家標記中的「F」除了代表FUJIYA,並有五重含義,「 Familiar」、「 Flower」、「 Fantasy」、「 Fresh」和「Fancy」的這五個「F」 ▼
銀座東急廣場(Tokyu Plaza Ginza)是一個建築50000平方米的大型商業建築,坐落在有樂町和日比谷區的交界處,被稱為「銀座之門」,毗鄰繁忙的數寄屋橋交叉路口(Sukiyabashi Crossing)。基於「光之船」的概念,在日本傳統玻璃切割工藝「江戶切子」的啟發下,建築被打造為一艘」玻璃船「。在晚上,整個立面會被內部鋁豎框中的燈照亮。2016年4月7號下午6點30分,Bally全新銀座旗艦店在此盛大開幕。Bally 再度攜手 David Chiperfield建築事務所設計這間旗艦店,現代主義先鋒建築師 Marcel Breuer 於 1921 年為 Bally 設計了第一家專賣店,這一設計作品如今再次成為了 David Chiperfield建築事務所打造旗艦店的靈感來源,同時致敬當年的設計大師 Marcel Breuer ▼
煥然一新的銀座LV旗艦店,由著名設計師青木淳打造。外牆結合傳統「江戶小紋」和LV獨有的「Damier」方格圖樣,夜間點亮裝飾燈,又會呈現不同觀感 ▼
朝日新聞大廈,《朝日新聞》(Asahi Shimbun)是日本三大綜合性日文對開報紙之一。1879年1月25日在大阪創刊,創辦人是木村滕、村山龍平。草創時期為插圖小報,以「不偏不黨」為辦報方針。1888年實行產業化管理,以《東京朝日新聞》打進東京出版。1930年前後,與《讀賣新聞》《每日新聞》在東京形成三報第一次鼎立競爭的局面(摘自百度) ▼
普利司通(BRIDGESTONE)舊稱石橋,其實就是意譯,現在是音譯,是由石橋正二郎於1931年在日本福岡縣久留米市建立的輪胎製造廠,現在在2018世界品牌500強的榜單裡排名第320位 ▼
驪住集團(Lixil Group)是一家日本建材和住宅裝置廠商,總部位於東京。該公司成立於1923年,公司產品包羅永珍,涵蓋窗戶、瓷磚、門窗、廚房、衛浴裝置等室內外建材,廣泛應用於辦公大廈、車站等商業設施、公共設施 ▼
兄弟(Brother),1908年創立於日本,最初時生產安井縫紉機,到後來涉足編織機、家電,再後來有了今天的兄弟印表機。Brother作為一個擁有100多年曆史的國際化知名品牌,目前在全球44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6個生產基地和52個銷售公司 ▼
所謂信用金庫就是信用合作社。日本現在的信用金庫(簡稱信金)是以1951年6月成立的「信用金庫法」為準則的地區性信用合作金融組織。和一般的銀行相比有以下特點:信金是非營利性組織,和銀行不同;信金的宗旨是為地區經濟發展服務,所以它的營業範圍有地域限制;信金的服務物件是中小企業和個人,不對大型企業開放 ▼
東京體育用品一條街,跟我們國內不同的是,這裡售賣冬季運動產品的商家非常多,也見證了日本冰雪產業的發達 ▼
美津濃大樓旁邊的APA就是那個爆出在客房擺放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右翼言論書籍的酒店,書籍的作者就是APA酒店董事長元谷外志雄,記住這個名字APA,很好記,APA……APA……APA……,記住是為了再也不要理它,不要住它家! ▼
VICTARIA東京的一家體育用品商場,規模不小,各種運動專案應有盡有 ▼
池袋地區晚間街道 ▼
【京都】
京都是根據歷來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本式唯美意識所構建的,以神社、佛閣等歷史建築物、庭院、繪畫、傳統活動、京都料理為代表,被稱為「千年古都」。這座古都的最初設計是模仿中國唐朝時期的長安和洛陽,整個建築群呈長方形排列,以貫通南北的朱雀路為軸,分為東西二京,東京仿照洛陽,西京模仿長安,中間為皇宮。
京都塔(きょうとタワー)是一座位於日本京都市下京區的瞭望塔,與京都車站烏丸中央口隔街相望,是車站地區知名的地標之一。造型是由建築師山田守操刀,結構部分則是由京都大學工學部建築學教室負責,在1964年(昭和39年)12月28日啟用 ▼
京都站出來就可以望見京都塔 ▼
京都站(Kyoto Station)是多條鐵路線的總站,有多條巴士、地下鐵等公共交通機關提供前往京都市內觀光名勝的交通服務。是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東海旅客鐵道(JR東海)、近畿日本鐵道、京都市交通局的鐵路車站。東海道新幹線所有列車皆在此停靠 ▼
町屋是日本傳統的連體式建築,始於十七世紀,當時的商人和手工藝者將町屋作為他們工作和居住的場所。町屋是木格子架結構,用傳統的泥土磚徹頂,維護起來很費時費力。每年有500座町屋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現代樓房和高樓大廈 ▼
在通往清水寺的路上有很多町屋,應該就像北京的衚衕和四合院一樣被保留下來 ▼
京都建築大倉飯店 ▼
飯店後面木屋町通是和鴨川平行的一條小馬路,從二條一直到四條 ▼
旁邊也有一條水道,河岸邊種滿了櫻花,到了櫻花開放的時間就會綻放。這條水道叫「高瀬川」,原來用作商家水運,現在不能通船了,水質清澈透底 ▼
水道兩邊都是日式傳統房屋,基本都是餐廳 ▼
京料理(きょうりょうり)是日本關西地區京都口味的烹調方式,在日本人心目中是地位最正統崇高,歷史也最久遠的地方料理。京料理的食材選擇方面講究時令,以豆腐、竹筍及蔬菜為主,味道偏淡,而且菜餚賣相精緻,跟懷石料理相類似,以小碟方式呈上,一餐二十道菜以上屬非常普遍 ▼
水道上面的一座橋樑叫做御池大橋 ▼
青山洋服的西服銷量號稱全世界第一,因為日本是一個西服消費大國,一般職場必須穿西服,無論男女,連出租司機都是西服領帶。每個人初入職場第一件事,就是為自己購置一套正裝西裝。青山洋服是日本人的第一選擇。我國沒有西裝文化,現在職場的年輕人都是運動裝 ▼
京都河原町教會 ▼
京都市政廳 ▼
京都街道 ▼
神社、寺廟和皇居
東京是欣賞現代建築的地方,除了高樓大廈,還有幾處建築藝術的瑰寶都沒有去,比如舊巖崎邸庭院、丸之內車站廳、自由學園明日館、東京都庭院美術館等,而京都是欣賞古代建築的勝地。京都作為日本的國都歷時1000餘年,是全國的佛教中心和神道教的聖地,因而擁有各種歷史遺址和古代建築。這些建築風格在國內已經看不到了,但是可以在京都和奈良體驗到唐代遺風,尤其是在神社和寺廟裡面。
伏見稻荷大社是遍佈日本全國3萬餘座稻荷神社的總社本宮。也是京都市內最古老的神社之一。伏見稻荷大社建於8世紀,主要是祀奉以宇迦之御魂大神為首的五大稻荷神,另外四位分別是佐田彥大神、大宮能売大神、田中大神和四大神。稻荷神本司五穀豐登之職,後來隨著歲月流轉,如今作為工業神、商業神、房屋守護之神、及福德開運的萬能之神等被人們信仰。神社的側面立有石狐狸,它是京都地區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
伏見稻荷大社的入口,矗立著由豐臣秀吉於1589年捐贈的大鳥居,後面便是神社的主殿及其他建築物。在神社裡,還能見到各式各樣的狐狸石像,這是因為狐狸被視為神明稻荷的使者 ▼
穿過鳥居,就來到了此行的第一個景點「樓門」,伏見稻荷大社的樓門是日本最大規模的神社樓門。樓門顧名思義是一座可以通過的門,會誤認成大殿 ▼
大鳥居旁邊是1300年來的捐助者功德牌 ▼
伏見稻荷大社的名字有層意思。一、伏見是地名,為京都市的伏見區;二、稻荷神原本指神道教中主管穀物和食物的神,在農業社會的日本,稻米就是所有的財富的象徵,可以當做貨幣來進行交換物品、支付工資,所以稻荷神就被當成掌管財富的神靈,受到商人的供奉,如同中國的財神廟;三、大社,日本的商人在日本各地進行商業活動,將稻荷神的信仰傳播到各地,在日本有稻荷神社9000處,伏見的稻荷神社是總社,所以稱為大社 ▼
大社廟門的左側有一個懸山頂青瓦紅漆的手水社,這是神社門口的標配,用來洗手和漱口的 ▼
稻荷神有兩個使者,一個是白狐狸,一個是狸。所有的稻荷神社都是用一對石狐狸來代替石獅子的。稻荷神有幾個別名,其中一個名稱御饌津神的假名附上另外的漢字就是三狐之神,因此狐狸就跟稻荷神有緣,成了稻荷神的使者了 ▼
本殿就是安放神靈所在的神體的社殿,一般也稱為神殿。臺階上是一對狐狸,右邊(西邊)的狐狸嘴裡叼著象徵財物權的鑰匙,左邊(東邊)的狐狸口裡含著象徵寶物的玉(日本人叫圓圓的東西都叫玉,其實也有可能是寶珠)。這對狐狸和中國的石獅子的作用相同,但是與中國的石獅子不同,中國的石獅子下面的須彌座往往很矮,我們都可以摸到石獅子的頭。這裡的狐狸下面的石座就齊胸高,上面又有三層石臺階,最上一層的石臺上刻著「奉獻」二字,提醒來往的善男信女不能空手白來 ▼
正殿是有稻荷大神鎮座的神聖建築,祭奠與祈禱都在此舉行。位於內拜殿深處的流造式硃紅色正殿建於1499年,至今已有約500年以上歷史,已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正殿裡奉祀位的宇迦之御魂大神,以及佐田彥大神、大宮能賣大神、田中大神、四大神這五位神明,合成稻荷大神。正面的唐破風以及橫樑上的承重機構「蛙股」都雕刻有華麗的鳳凰或花朵圖形 ▼
屋頂有代表皇室的十六菊紋圖案 ▼
本殿也稱幣殿,顧名思義就是供奉財帛的地方,人們聚集在本殿的門口供奉、許願。本殿的博風門和懸山式主體建築構成了一個丁字形,屋山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單簷耳房。本殿用了青瓦、朱漆、描金、彩繪等工藝。門楣上掛著紙垂和許願的銅鈴鐺,有一根長長的繩子垂下,交了貢獻,許了願,搖動鈴鐺,彷彿就是跟神靈溝通好了 ▼
硃紅色被視為可對抗魔力的顏色,經常用於日本古代宮殿、神社佛閣。還有許多其他也是硃紅塗漆的神社,因為硃砂的原料為水銀,即丹,自古便被用作木材的防腐劑 ▼
在神社裡,還能見到各式各樣的狐狸石像,這是因為狐狸被視為神明稻荷的使問者 ▼
權殿是當正殿進行整修時,暫時移置御神體用的建築物。規模雖略小,只有正殿七成,但是採五間社流造式結構,亦已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目前的建築重建於1645年。權殿左側的石階梯,往上連到稻荷山入口 ▼
鳥居是日本神社建築物。主要用以區分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算是一種結界,代表神域的入口,可以將它視為一種「門」,或者理解為中國的牌坊。鳥居一般有兩根支柱,上面有兩個橫樑,也有上面有題字的匾。一般用木材製造,刷上生漆 ▼
因為稻荷大神是掌管生意是否昌盛的神,因此有許多工商團體會來這裡祈求保祐。在回去之後,可能就會賺了錢,之後就要來還願,所以就會在這裡建鳥居以還願,久而久之,這裡的鳥居就會愈來愈多,到最後,就成了這樣的景觀,綿延好幾公里的鳥居就在稻荷山上,如果全部走完需要三個半小時左右。而每一個鳥居也都有所不同,比較有錢的就做大鳥居,沒錢的就做小鳥居,所以還有的地方會一分為二,由兩條通往同一個地方的隧道所組成,如此可以容納更多的鳥居 ▼
神社裡負責神社的神事活動和神社主體運營的便是這些神職人員,根據時代和場所的不同,對這些神職人員的稱呼也各有不同,比如以前稱呼他們為祝或者大夫。而現在我們一般稱呼神職人員為神主。神職內部的職務等級最高的被稱之為宮司,接下來的順序是權宮司,彌宜,權彌宜,然後最下位的被稱為出仕。職位高低根據他們的穿的褲子(袴)的顏色,能判斷出來。最低階的是白色粗麻布的,是最低階神官的穿著;第二級是水藍色的,一般人常見的神官等級;第三級是紫色的,已經是非常高階的神官了,一般主持大的祭奠的時候才會出現,比較少見;最高階的是白色繡有暗紋的,據說全國也沒有幾個能到這個級別的。圖中就是著水藍色褲子的一般神官 ▼
講務本廳 ▼
常夜燈 ▼
社務所是神社的附屬設施,也是神職人員和巫女工作和休息的地方。這裡可以向參拜者介紹神社,並且可以受理各種祈禱委託,還可以出售護身符、破魔箭和繪馬等等 ▼
面對正殿時位於右側的建築物,是1882年由能樂的金剛流宗家所捐贈的能樂殿。該舞臺現在被用以演奏神樂,也稱神樂殿 ▼
位於石階梯正面的神社祭祀著玉山稻荷,該神社原本所在御所由東山天皇崇祀,天皇駕崩後遷移至別處,後來於1874年遷座至本神社 ▼
和日本其他神社一樣,伏見稻荷大社也是可以求籤的,當然這個求籤也是需要給神社供奉錢的。在本殿外有張桌子,上面擺了籖筒。投完錢後,心裡想著一個想要問神明的問題,在搖晃籖筒,掉落出來的第一根籖就是神明給你的答覆。記住上面的號碼,別忘了把籖放回剛才使用的籖筒內,再到籖櫃找到自己的籖詩 ▼
伏見地區,除了伏見稻荷大社,更以良好的水質出名,是日本清酒的著名產區。在京都五十幾種地酒中,伏見產的就佔了一半,月桂冠、黃櫻、富翁、玉乃光、神聖、蒼空,這些出名的清酒都是產自伏見地區。正殿裡奉祀位的宇迦之御魂大神酷愛清酒,被造酒業者認為是「酒之神」,這是舊時被用於供奉大米與清酒之神的酒罈 ▼
每個神社都有自己獨特的繪馬,狐狸臉形的繪馬是這裡的一個特色,供人將願望寫在木牌子上 ▼
東丸神社,一個祈願學業的神社 ▼
祗園八阪神社是日本所有八阪神社的總本社,參拜人數超過伏見稻荷大社,是京都香火最旺的神社。以前稱作「祇園神社」,以每年7月的祇園祭聞名。祇園是八阪神社的門前町,從鴨川到東大路通,以四條通為主,沿線發展而成。門前町在日本指寺廟、神社等宗教建築周邊的街市。八阪神社一般指的是位於四條通盡頭的西樓門,西樓門是日本指定重要文化財產 ▼
八阪神社侍奉素戔嗚尊(susanowonomikoto),是全日本約三千座八阪神社之總本社,愛稱是祇園さん,祗園以花街聞名。神社的例行祭祀活動叫袛園祭,與東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並稱為日本的三大祭。原本稱作「祇園神社」、「祇園社」、「祇園感神院」 「袛園天神」,慶應4年(1868年)的神佛分離令後,改名「八阪神社」 ▼
八阪神社的正殿祀奉的是素戔嗚尊與櫛稻田姬命(kushiinadahimenomikoto)、八柱御子神(yahashiranomikogami)的三座神像。正殿很特別,是「祗園造」建築,也就是以檜皮茸鋪著同一個屋頂,但其實有兩座建築,神殿和拜殿,在其他的建築物並沒有看過此建築方式,因此被稱為祇園造。現在的這座建築物是1654(承應3)年時,德川四代將軍家綱重新建造過的,現為日本重要的文化遺產 ▼
在本殿前的舞殿是一年四季舉行許多慶典儀式的場所 ▼
舞殿的幾層白燈籠都是當地商家的奉納 ▼
本殿、舞殿的正面為南樓門,穿過石鳥居之後向南前進,在那裡往高臺寺與清水寺 ▼
本殿附近有大約20座的神社,祭拜著各種不一樣的神明。從疫神社向右延伸的參拜道路前進,太田社、蛭子社、大國主社,通過社務所前之後我們可以到達本殿 ▼
在這裡被祀奉的是事代主神(kotoshironushinokami),與七福神的蛭子神是同一個神明,作為海之神、商業之神也為人所信仰,蛭子神像,只要摸一下就能夠讓生意繁榮 ▼
中村樓旁邊的齋館 ▼
中村樓」是知名的餐館 ▼
法觀寺俗稱「八阪之門」(八阪寶塔),它有一座46米高的寶塔,每層都設有優美而傾斜的屋頂,位於清水寺和八阪神社之間 ▼
八板塔為京都最古老塔樓建築,當時的五重塔為592年聖德太子受到如意輪觀音託夢建造的。五重塔為何會叫做八板塔呢?又有一傳說為這座寺院在平安遷都之前就是已經存在的古寺,是由古代豪族八板氏所建立的法觀寺,所以才叫做八板塔,但幾經戰火摧殘目前只剩下五重塔與藥師堂及太子堂,目前所見的這座塔最初由帝國王子於589年建造,於1440年由足利義教所重建的 ▼
普門庵是京都清水寺附近三年阪二年阪小巷中的一家環境超讚的京都甜品店 ▼
清水寺位於京都東山區,是日本最古老及最有名的寺院之一,建於公元798年,屬於日本最古老的佛教 宗派法相宗,佔地大約有13萬平方米,由慈恩大師建立,為日本佛教中最古老的宗派。相傳慈恩大師是唐僧在日本的第一個弟子。現存清水寺是在1633年重修。1994年清水寺被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清水寺正殿旁有一山泉,稱為音羽瀑布,流水清澈、終年不斷,被列為日本十大名水之首,而清水寺也因此而得名。圖為仁王門,仁王門建於室町時代,門前左右兩側各有一座高大的張著嘴形成「阿形」的石獅子,據說這是為了將釋迦牟尼的教誨向世間大聲傳播的原因。山門上有平安時代名書法家藤原行成所寫的「清水寺」扁額,書法優美,如蜿蜒流水狀 ▼
清水寺的「」三重塔」建於承和十四年(公元847年),因嵯峨天皇喜得皇子,特建塔慶賀。經1632年及1987年整修後,內部供奉大日如來,這座樓塔高29.7米,是日本最高的三重塔 ▼
三重塔和經堂 ▼
仁王門後面左手邊的大紅色鐘樓。一般的鐘樓都是四根柱子,這個鐘樓卻有六根 ▼
轟門是清水寺的中門、江戶時代初期再建,正面軒下中央的「普門閣」牌扁是月舟禪師的名筆,此門是遊客購票的拜觀入口 ▼
隨求堂裡面有個「胎內漫步」的石階,進去後全程是一條不透光的黑暗迴廊,盡頭是一塊發光且刻著佛字的石頭,據說這是象徵著佛教的基本教義,輪迴。但是要收費的,不能白輪迴 ▼
在日本神社和寺院裡,總會看到某個角落掛滿了畫著漂亮圖案的小木板,這種專門用來祈願的木板,就稱為繪馬,奉納繪馬是日本宗教獨有的祈願儀式。古時候,日本神道教認為,馬是神明的代步工具,因此有奉獻馬匹給神明的習慣,而經濟較差、無法購買馬匹奉獻者,就以木雕、紙紮的假馬取代,隨著時間一久,就漸漸演化成獻上畫著馬的木板,這就是繪馬的起源 ▼
清水寺本坊庭園據說是雪舟的傑作,現在是一處熱門的名勝古蹟 ▼
仁王門的左手邊有個善光寺,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那裡有個小地藏石像,叫首振地藏,地藏的頭部是可以360度旋轉的,據說把它的頭朝向心儀者的方位願望就能成真 ▼
安養寺是日本淨土宗西山派東山流的本寺,位於京都市中京區,山號八葉山,俗稱倒蓮華寺,本尊為阿彌陀佛。此寺起源於寬和二年(公元986年),源信在奈良縣葛城郡當麻鄉所建的華臺院,後來源信的姊妹安養尼繼任該院住持,遂改稱安養寺。天正年中(1573~1591),依豐臣秀吉之命,移至現址。
安養寺內供奉的是一座高約2.7米的木製阿彌陀如來坐像。安養寺近代一次修建是由當代著名建築大師隈研吾主持設計,值得注意的是,牆體採用的是當地的土壤跟秸稈混合之後的土坯牆,而非鋼筋混凝土 ▼
本能寺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中京區的一所佛教寺院,現位於「河原町通」大街,教派是法華宗本門流,本尊是日蓮曼陀羅本尊,規模較小,但曾因「三劫局」和「本能寺之變」而聞名,內有織田信長紀念碑 ▼
東京皇居位於東京千代田區。在明治維新,江戶幕府結束並由明治天皇取回管治權後,日本首都由京都遷移至江戶,並易名為東京,前江戶城則被改成為天皇的居所。由1888年至1948年皇居的正式名稱是宮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皇居曾受到美軍的轟炸,至1968年依據原貌重建。皇居大部分地方均不對公眾開放,只有東面的皇居東御苑開放予遊客參觀。
皇居的位置鄰近東京站,從東京站步行即可到達。皇居東御苑自然環境優美,房屋是日本風格的青瓦白牆,整個建築幽雅、古樸、靜謐,但相較北京故宮卻少了博大和恢巨集 ▼
大手門建於1604年,據說其建造者是以築城而聞名的武將藤堂高虎。當時天下剛剛太平不久,極有可能再次陷入動盪。因此大手門在設計上極為重視防禦功能 ▼
穿過大手門和桔梗門後,可以看到「同心番所」,這是昔日衛戍武士的警備室 ▼
遊客由桔梗門進入 ▼
皇城是用大塊石頭壘成的,據說這些石頭是從日本各地運來的,很多石頭上都能看到都道府縣的印記。高大的城牆裡,古木森森,有近30萬株來自日本各地的樹木 ▼
百人番所,設在大手門內的一個最大警衛室,江戶時期負責檢查從大手門進入的訪客,當時有100位武士負責在此守衛,他們都是從德川家族四個主要分支中的親屬和忠臣中挑選出來的,吃住在此,日夜守護。背後是現代的東京中央商務區 ▼
日本皇宮是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由德川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修築,屋脊兩端的家紋不是皇室菊紋,而是德川家族的三葉紋 ▼
三之丸尚藏館,位於皇宮東御苑大手門內的右側。收藏和展示昭和天皇所擁有的繪畫和工藝品。1996年,還收藏了已故秩父王妃的藏品 ▼
龍頭魚身的造型,是中國古代的神獸螭吻。螭吻由鴟尾、鴟吻演變而來,唐朝以前的鴟尾加上龍頭和龍尾後逐漸演變為明朝以後的螭度吻,一般被認為是龍的第九子。在古代中國宮殿建築中,五脊六獸只有官家才能擁有,部分民居會有小巧的螭吻。螭吻喜歡東張西望,被請到皇宮、廟宇和達官貴族的屋頂上,俯視人間,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以固定之,被稱作「好望者」。據說此物能吞萬物,就叫它負責看護房屋建築橫脊。它喜歡登高俯瞰,因此在民間被視為祈求降雨和避火消防的飾物。螭吻又叫魚龍,度魚和龍的結合體,被認為是來源於印度佛教。相傳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羯魚隨佛教傳入中國後變化而來 ▼
屋脊上的鎮獸是龍頭魚身,兩側刻著象徵日本皇室的菊花 ▼
KAMO足球用品專門店
日本KAMO(加茂)足球裝備專門店,是日本最大的專業經營足球產品的連鎖店,全日本共有23家店分佈在各大城市。KAMO可以說是所有球迷的聖殿,它已經不單單是一個經營足球用品的店鋪了,而是足球文化的博物館,你只需要觀光一下KAMO,就是知道中國的足球現在與日本的差距有多大了。
對於足球用品,外行的可能根本就覺得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而在球迷和發燒友心中自有天地。下面圖片這間店是東京池袋店,不是KAMO最大的店,另外我們還去了大阪梅田店、京都河原町店,因為時間關係沒有拍照,只拍了這家,在店員的許可下隨意拍 ▼
收銀臺背景就是日本國家隊的合影,這些球星是球迷們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那麼就會有大批的孩子從小像他們的偶像一樣去參與足球運動,到了國家隊的級別,選材面就很廣,任何運動的發展一定是成金字塔型,這項運動就會很健康的發展 ▼
日本國家隊不同時期的球衣和紀念品展示,國家隊的隊服和俱樂部的球迷服銷售是專業足球用品店的主要銷售品類之一 ▼
這面展牆是歐洲知名俱樂部的球衣,店內提供印號服務 ▼
這面牆也是歐洲俱樂部的球衣和生活系列 ▼
玻璃隔牆兩面都懸掛這日本各俱樂部的簽名球衣 ▼
ADIDAS的J聯賽簽名球 ▼
2015年日本J聯賽改制,分成兩個階段比賽,浦和紅鑽奪得了第一階段冠軍,但是最後的冠軍被廣島三箭獲得 ▼
浦和紅鑽的隊內球星簽名球衣展示 ▼
這個展櫃是拜仁的專場 ▼
球星們的簽名球鞋 ▼
本田圭佑在AC米蘭俱樂部的主場球衣簽名,亞洲球員能在歐洲一線俱樂部得到10號球衣,一方面說明其能力獲得了俱樂部的認可,另一方面也是亞洲球員莫大的榮譽 ▼
各種紀念品展示 ▼
香川真司在多特蒙德的球衣上簽名 ▼
球星紀念品 ▼
日本各俱樂部的球衣 ▼
各日本俱樂部的紀念品 ▼
球迷圍巾 ▼
日本國家隊的球衣專用號碼和名字,官方授權產品,球衣產品的號碼和人名字型的版權是由國家隊或俱樂部所有的,品牌商只是官方的供應商,銷售也是需要官方授權許可的 ▼
阿迪達斯是日本國家隊的球衣贊助商,為國家隊的提供的球迷圍巾是按照號碼的不同分別生產的,我們做過生產的就知道,這樣的產品必須有一定的起訂量工廠才給生產,一般來講都是整個國家隊用一款球迷圍巾,日本能夠分別按照號碼生產,說明銷量很好才能做到 ▼
後記
這篇關於日本的遊記我想了很久該怎麼寫,究其緣由還是關於日本方面的遊記太多了,實在不知道該從哪個角度入手才好,後來還是決定找一個我喜歡的方向來進行吧。因為以前在微信公眾號上寫過一篇關於泰國的設計,一直想補充一個日本的設計,正好這裡可以補了。後面再把關於泰國設計的內容修改一下就好了。泰國也是國人去的最多的旅遊勝地,走出國門第一站,現在都改道日本的多了,所以在日本遊客很多,遊記也就很多,各方面題材也很多。曼谷生活方面受日本影響非常大,甚至有地區就號稱小東京,設計水平方面也是很不錯的,並且大有超越日本之勢,拿下很多國際設計大獎,近年比日本拿的獎都多,因此泰國設計也是值得留下紀念的。本來今年下半年有計劃還要去一趟日本,但是看這疫情上半年能不能結束還未可知。任何地方有了基本的瞭解之後再去有針對性拍照就更準確,日本還是有很多細節值得去記憶。
以上內容分成了不同的段落,每個段落都有單獨的主題,多少都跟設計相關。從設計的角度入手是因為本身工作相關,鏡頭所到之處,無論是漢字、招牌、廣告、建築、店面、車輛,還是足球店都能看到跟設計的相關之處。有些百年老店其實沒有關注店鋪內容,只是覺得招牌或店面設計有些意思就拍了,現在再一回放,才發現這麼有故事,有點遺憾。尤其是京都,二戰末期,據說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和林徽因夫婦對美軍的建議起了作用,致使那些傳統建築和商鋪得以延續下來。但這畢竟還是遊記,不是設計點評,所以還是景點介紹居多的,只是有些地方是從設計的著眼點來看的。
從春節開始,疫情帶來了生活上的麻煩,也給出來大量的時間,要不是春節後的這段時間整理照片和素材,也就沒有這篇記錄。疫情是人類共同的敵人,中日之間「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歷史名句,來自於鑑真東渡的故事,作者是日本的長屋王。中日只有攜手互助才能最終消滅疫情,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希望明年東京奧運能夠順利舉行。(完)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