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度邊純一的小說去欣賞日本的美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遊日隨筆(一)
日本國(Japan),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個大島及6900多個小島組成的東亞群島國家。日本國的名意為「日出之國」。 歷史上日本曾有大和、東瀛、扶桑等別稱。日本的都、道、府、縣是平行的一級行政區。直屬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縣都擁有自治權。
日本全國共分為47個管轄區:1都、1道、2府和43縣,這一層的行政劃分被統稱為都、道、府、縣,與我國的省及直轄市的行政區劃等級類似。1都是東京都,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1道是北海道;2府是京都府和大阪府,是關西的歷史和經濟中心地帶;43個縣則相當於我國的省。除北海道之外,都、府、縣以下分成兩個系統:一個是城市系統,有市、町(街)、丁目(段)、番地(號);另一個是農村系統,有郡(地區)、町(鎮)和村。因此,在日本是縣大市小,所以千萬別以為神奈川縣知事(縣長)的官兒比橫濱市長小。
日本全國還大概分成幾個大的地區,如「關東」、「東北」、「信越」、「北陸」等,東京屬於「關東」地區,新澙縣則屬於「信越」地區。這幾個地區中還有一個叫「中國」的地方,包括廣島、山口等5個縣。
2017年9月29日下午,我和老婆從咸陽機場踏上了前往日本的飛機,開始了國慶日本之旅。
日本於我是童年印象《小兵張嘎》電影中的鬼子、求學時魯迅筆下的《滕野先生》、電影《人證》中草帽歌、《望鄉》中的阿奇婆,工作後電視劇《血凝》患白血病的幸子,卡西歐廣告,索尼錄音機,渡邊淳一郎筆下的《失樂園》,還有就是反對日本政要參拜、修改教科書案、海嘯、核電站、馬桶蓋、藥妝、電飯鍋爆買新聞……
飛機即將降落的廣播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抵達名古屋已是晚上九點,約十分鐘就步行到了下榻的東橫賓館。住的標間很小,但房間裡什麼都有,電吹風、電視機、燒水杯一應俱全。房間中的衛生間很特別,是一個塑料大箱子,一個整體,日本地震頻發,這樣的衛生間可以在地震時躲進去,即使房子垮了,衛生間是一個堅固的大箱子,人可以存活下來。馬桶均有衛洗麗裝置,坐上去熱熱的,非常舒適,衛生紙是水溶性的,用完後直接放入馬桶中用水沖走。躺在床上,我倆發現各自手機時間不一致,原來我的手機因開通國際漫遊,時間自動變成了東京時間,而老婆的時間仍是北京時間,用手調快一小時變成了東京時間。為防止同團成員時間不一致影響次日出行,老婆提醒中國導遊告知其他成員時間調快一小時。

名古屋

第一天(9月30日)
清晨醒來拉開窗簾,窗外是一片大海,一輪紅日從海面噴薄而出,海上波光粼粼, 我驚歎於眼前的美景,日本乃太陽升起的地方,原來果真如此啊!上午七點在東橫賓館用自助餐,賓館的自助早餐很豐富,分為日餐和西餐兩個區域。我想吃碗稀飯,找了一圈卻沒有。後來日本導遊花木桑告訴我,日本人只有生病時才吃稀飯,平時是不吃稀飯的。讓我新奇的是早餐中有蒸米飯、有攪後成絲狀的納豆,還有味噌湯。早餐後還有點時間,就轉到賓館旁的伊勢灣海邊,幾個老人在垂釣,遠處停著一輪船,海面一直伸到天際。

寺前懷舊街

八點乘大巴兩個多小時來到京都清水寺。網上排列此生必遊景點,京都清水寺名列其間。
到清水寺必須經過阪道街(寺前懷舊街),街道幾百米長,蜿蜒曲折,緩坡而上與清水寺相接,地面由石板鋪成。街兩邊是一家連著一家的小店,鱗次櫛比,招牌全是漢字,專門銷售具有當地特色的各種手工工藝品及美食,五花八門,眼花繚亂,讓人應接不暇。穿著色彩鮮豔和服的青年女子,三三兩兩,結伴同行。因時間緊迫,難以逗留,只好兩隻眼睛轉溜著左顧右盼的急步來到清水寺。

清水寺

清水寺位於京都東部音羽山的半腰,因寺中清水而得名,為日本佛教北法相宗的總院。建於公元798年,是全京都最古老的寺院。這座佔地13萬平方米的寺廟由慈恩大師建立,傳說慈恩大師是唐僧在日本的首名徒弟。清水寺還是平安時代的代表建築物,但後來多次遭大火焚燬,現今所見為1633年德川家光依原來建築手法重建,與金閣寺、二條城並列為京都三大名勝,也是著名的賞楓及賞櫻的著名景點。

穿過寺前懷舊街,便看到高大的清水寺山門仁王門,山門的兩根柱子和門簷是菊紅色的,門簷匾額上有草書清水寺三個字。山門前階梯兩旁駐立著一對石獅,迎接著八方遊客。山門前左邊是馬駐—-古時候騎馬到清水寺的參拜者栓馬的馬廄,是室町時代遺留的建築物。仁王門右邊是念彼觀音力碑雕。過了仁王門,爬上階梯便是西門。西門的左邊是鐘樓,後面是三重塔。

三重塔內一層中央,供奉著真言密教的本尊大日如來像,四周牆壁上畫有真言八祖像,天井、柱子上繪著色彩豔麗的密教佛畫和飛天、龍等圖案。往裡走依次是經堂、開山堂(田村堂)、轟門。轟門是清水寺的中門,門上牌匾有普門閣三字,此處是遊客購票到正殿的入口。過轟門、穿迴廊,就進入清水寺正殿—本堂。本堂是清水寺的主要建築,也稱「大悲閣」,1633年建。本堂內由幾排巨大的圓柱分成「外陣」、「內陣」和「內內陣」三部分。進入本堂需要脫鞋,殿內燈光昏暗,充滿神祕感,「內內陣」的大須彌壇上有三座佛龕,供奉的是本尊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和作為脅侍的地藏菩薩、毗沙門天。內內陣每隔33年方開放參拜,最近開放的一次是公元2000年,下次開放要等到2033年。外陣為千手觀音畫像。正殿旁供奉著日本財神「出世大黑天」神像。本堂後面小殿有一牌匾,上書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書寫者是江戶時代一位著名的日本禪僧,白隱禪師。

正殿外懸空的平臺被稱為「清水舞臺」,由139根數十米長的大圓木榫卯法銜接支撐,氣勢巨集偉,結構巧妙,未用一根釘子。「舞臺」與本堂一起,被定為日本國寶。從平安時代起,不斷有從清水舞臺躍下的人,他們堅信音羽瀑布的源流與南印度普陀洛迦山麓相通,以此求得往生觀音淨土。到幕府末期,因生活失意而從舞臺上躍下求死的人也越來越多。明治初年,京都府將其作為迷信陋習嚴加禁止,並在舞臺欄桿外張掛竹籬笆,加以制止。在日本有一句家喻戶曉的成語:「從清水舞臺跳下去」。意喻一個人不顧一切豁出去做某件事的決心。

本堂斜對角的奧之院觀景臺和崖下小路上,能看到突出在懸崖之上圓木橫堅交錯的清水舞臺結構,參觀時清水舞臺上面罩著帆布,下面搭有架子,正在維修養護,遺撼的是不能看到清水舞臺全景。奧之院是清水寺的本源,比本堂小,供奉著千手觀音、毗沙門天、地蔵菩薩、風神雷神等。

繞過正殿往左手邊一路拾階而上, 鳥居門旁大書「地主神社」、「良緣祈願」,後面高懸斗大的「緣」字,心裡納悶神社怎麼還供奉地主的?走近門來才明白是日本年輕人祈求婚戀之處。神社很小,名氣很大,歷史早於清水寺。神社主祭神是姻緣之神——大國主。還供奉有掌管良緣、長壽、受驗必勝、安產、商売繁盛、勝運、交通安全的大國乙羽竜神,知惠和才能的思兼大神等等。神社本殿、拜殿和總門已被註冊為世界文化遺產。神社正殿前有一對相距18米的繩文時代的戀愛占卜石。戀佔の石,相傳只要蒙起眼睛,口中念著愛慕者的名字從一個石頭走到另一個石頭,若能到達日後就能成美滿姻緣。

站在奧之院前小路上,可以看到京都市區遠景。沿小路走到南端,是一座紅色的三層寶塔—「子安塔」,它比三重塔小很多, 通體硃紅色,斗拱式建築,在綠樹叢中分外顯眼。它是祈求分娩順利、保佑女性安產的寶塔。

出子安塔沿小路下行約500米,便是音羽瀑布處,流水清冽,終年不斷,被視為可清淨六根的聖水,因觀音信仰的靈驗又有了「延命水」、「黃金水」的美譽。泉水從山上流下之後,接近山腳的地方形成了一個小瀑布,這瀑布之水從一個小亭子的三條飲水槽落下,據說它們分別代表長壽、智慧和愛情。這裡備有長柄竹筒接水器。看著排隊接水喝的人很多,我也把手伸進下面小溪裡沾點靈氣。
沿小道下山路上,綠樹環抱中有座十一重石層塔,旁邊黑色大理石碑刻著南無觀世音菩薩 。
導遊說,清水寺春天櫻花爛漫,秋季紅葉似火。但我們來的不是時候,櫻花、紅葉均失之交臂。

祇園

12點多,大巴停靠在八阪神社東面一個大門外的側道上,導遊催促大家快點下車 ,因為這裡不是規範停車點,超過一定時間要罰款的。為了方便大家,車先離開 ,待會在來此接。步行到京都八阪神社對面街上清老鋪餐館二樓吃日本料理團餐的一個火鍋店。在餐館門口等待用餐和吃完午飯的間隙,就近遊覽了祇園附近的街道。祇園位於八阪神社前,是京都有名的藝伎區。這裡的街道和建築大多維持著舊時的樣貌,建築很多都是兩層式,很有韻味,街兩邊是小店,餐館,每家店的建築各有特色。京都作為首都的時間長達1075年,是公元794年仿照中國唐朝的長安建造,貫穿南北的朱雀大道將城市分為左京和右京。唐長安城毀於胡人入侵,京都是現存原汁願味的長安城。

大阪城

下午兩點來到大阪城。大阪城位於大阪市中央區的大阪城公園內,是由石城牆、護城河、天守閣組成的城堡,分成內城、中城與外城。大阪城築成於1585年,是日本古代三大名城之一(另兩處是姬路城與熊本城),系由日本戰國末期統一全國的名將豐臣秀吉所建。步入大阪城,一座由大塊的石頭堆砌而成的古城出現在眼前。它的外護城河寬達70-90米,河面開闊,離河堤很遠,護城河兩側聳立著用巨石砌築的堅固厚實的城牆,長12公里 ,每塊石頭,都有3米見方,重達百噸以上,十分雄偉,略向內傾斜,並呈一定弧度,人稱「武士返」。寓意武士攻城也無法攀登,只能無功而返。走過石橋就進入大阪城內城,循著步道經過一片有六百株的櫻花林,即可達天守閣。天守閣是城堡的中心建築,巍峨巨集偉,鑲銅鍍金,白色的牆面配以綠色的屋瓦,每個飛翹的屋簷末端都裝飾著用金箔塑造的老虎和龍頭魚身的金鯱造型,金碧輝煌。他不僅是堅固的軍事防禦設施,也是城主政治權利和地位的象徵。天守之名意指城主代天統治,履行著上天的職責。現在的天守閣則是經過1931年模仿豐臣時代的天守閣外觀所建造的。它外五層內八層,周圍環繞著堅固的城牆和護城河。高54.8米,7層以下為資料館,8層為瞭望臺。內部儲存有豐臣秀吉的木像、使用過的武器及繪畫等。登上「天守閣」頂層就能俯瞰到大阪周圍的美景。

天守閣前方有一直徑一米鍋蓋狀的金屬墓,叫時間膠囊,是1970年大阪世博會時埋下的,「金屬墓」分為上下兩層,兩個「時間艙」均由堅固的不鏽鋼材料製成。「艙」裡分別用29個箱子存放了2098件物品。這些被收藏的物品,作為20世紀現代文明的標誌性作品,來自社會、文化、藝術、自然、科技等領域,不僅有植物種子和布匹材料,還有能夠代表當時最先進技術的產品。 「時間艙1號」被放在最底層,它要等候6970年的人類來開啟。「時間艙2號」,在2000年進行第一次開封,此後每隔100年將開封一次,方便人們查驗被埋入物品的狀態,同時也是為下一個世紀的人們提供試驗參照。 1970年我才是幾歲的孩子,中國正在進行,哪裡知道在鄰邦日本,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代,發生瞭如此高瞻遠矚的事情。在今後的漫長歲月裡,當下的人早已往生,可時間膠囊卻生生不息,它是現代人留給未來世界的珍貴禮物。

心齋橋 、 道頓崛

下午四點來到大阪著名商業區心齋橋和道頓崛(ku)。道頓堀是大阪一條運河的名字,以鄰近的戲院、商業及娛樂場所聞名,現演變為一大繁華街區。剛走進道頓崛,映入眼簾的就是一隻大螃蟹招牌,螃蟹的幾隻腳正上下不停擺動著,眼珠也咕嚕咕嚕地在轉,活脫脫像只真正的大螃蟹。街道兩旁沒走幾步就是一個藥妝店。進到一家叫松本清的藥妝店裡,才知道店裡賣的是化妝品,洗護用品、藥品、日用品。同團的都在掃貨,我不知道有什麼可買的,就出來在街上溜達。整條街遊客熙熙攘攘,特別熱鬧,我被一家家奇妙的商店招牌吸引住了,幾乎每家大店上都有立體的雕塑,非常有創意。道頓崛是號稱「日本廚房」的大阪美食代表地點,章魚小丸子,拉麵,河豚,大螃蟹……各式各樣的日本美食都聚集在這裡。
從道頓堀過一座橋,望見大大的一個人在奔跑的格力高廣告牌,就來到了心齋橋。心齋橋原本是長堀川上的一座橋,昭和39年(1964年)長堀川被填平,橋被拆除。現今的心齋橋是以帶有拱廊設施的心齋橋筋商店街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封閉的透光拱廊,即便颳風下雨也可以放心逛街購物。這裡集中了許多精品屋、專賣店、餐館和大型購物中心,大型百貨店、百年老鋪到平價小店鱗次櫛比。石板人行道、英倫風格的路燈,以及成排的磚造建築物等格調高雅,被人們叫做「歐洲村」。流行時裝、藥妝、箱包、首飾、雜貨、食品等應有盡有。

吃麵

晚上住岐阜縣羽島市福壽町平方6-25ホテルKOYO別館 。晚上自行用餐。放下行李,出賓館約一公里就到了羽島車站旁有幾家小餐館,隨便進去一家,店裡有三個夥計,一個年輕的出來招呼我們,由於語言不通,不知道吃什麼,年輕店員就給我們指價格牌,可不知道吃什麼?如何交錢?恰在這時一日本人進來吃飯,我們看了付款方式才明白。把錢放進付款機,然後點價格牌上的麵條名稱,機子找零後小票就出來了。不知道麵條味道如何,我倆要了兩碗叉燒面共1900日元。麵館面積小,操作間在中間,四周用擋板圍著,桌子和登子圍著操作間一圈,等飯的時候,可以看到操作過程。煮麵的不是鍋,而是一個不鏽鋼大盒子,水在大盒子裡沸騰,盛面的摟子放在沸水裡煮,一會兒面好了,加上調料就端來了。面的味道還不錯,就是有點鹹,吃完飯我向店夥計要麵湯,但他們聽不懂,比划了一會兒還是不行,就自己動手,發現麵湯也是鹹的就作罷了。走出這家路邊店時,有種與中國不一樣的感受,店面乾淨整潔、沒有一個蒼蠅。後來在日本的幾天中,在所有的場所也沒見到一個蒼蠅。

白川鄉合掌村

10月1日,第二天,晴
上午8點在羽島KOYO賓館乘車,大巴穿山越嶺一個半小時來到了白川鄉合掌村—日本中部岐阜縣白山山麓的一個小村落。合掌村因保留了古代民家建築而聞名,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村子在四面環山的中間小盆地上,大約一百來戶人家,地形地貌像我老家阜川,面積比阜川小多了。
走出停車場眼前有一條河,這是流向日本海的莊川河,河水清澈見底。河上有一座吊橋——相逢橋,是進村必經之路。站在晃晃悠悠的懸索橋上,橋下淺淺的流水,東岸的農舍,四周起伏的山巒,讓我想起了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

來到東岸,村間小道兩旁是大小不一、高矮不等的合掌屋。屋頂以草覆蓋,呈人字形如同雙手合十,故稱「合掌造」。 因為合掌村位居於山巒腹地,夏季多雨水、冬季多大雪,這種建築適應了山谷環境,夏天通風蔽日、冬天抵禦寒風。合掌造比我小時候住過的草房屋頂角度大,頂為等腰三角形,60度銳角夏天可使大雨的雨水自然流走,不會積水,冬天可使屋頂的積雪自然滑落。
最早發現合掌村的是德國建築師布魯諾·陶德。1935年布魯諾來到日本進行傳統住宅樣式的調查,發現了這座美麗鄉村,他被自然環抱的合掌建築村落的景觀深深感動,讚譽「合掌造」是「極端合理」和「相當罕見的傳統庶民建築」,堪與京都「桂離宮」建築美學相提並論。回到德國寫了《日本美的再發現》一書,向全世界介紹白川鄉合掌村的茅草屋建築,白川鄉合掌村建築從此世界矚目。

合掌造外表看起來只是一個茅草屋,進入內部基本都是兩層結構,一層為一家人起居,吃飯用。二層則為存放各種糧食和農具的場所。整個合掌屋使用結實的繩子捆綁固定,蓋頂的茅草足有60-70公分厚。
我們信步在村子裡轉悠,田園、農舍、水車、溪流、小道、竹林、景石、花壇、座椅等穿插在其中。村民開的餐館、咖啡館靜靜的開著,房前掛著招牌,門面的裝修和村子的整體風格融合在一起,一點不覺得凌亂。村後山腳下有一條大道直通村落北端高處觀景臺—城山天守閣展望臺。展望臺是一塊平地,中間立一大石碑,上刻「白川鄉合掌造集落」以及世界遺產的徽章。站在展望臺上,居高臨下,倚欄俯瞰,一座座三角型草屋頂的木造屋舍星星點點,散落在山谷之中,房舍排列有序,舒緩有致,田地道路交錯,四周山巒起伏,色彩斑斕……「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裡儼然就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高山三町古街

下午2點來到高山市區。高山市位於日本岐阜縣北部(飛驒地方)。高山市保留著很多江戶時代的木建築,整個城市散發著古典的風韻,並因而享有「飛驒的小京都」之稱,是日本最受推崇的懷舊都市。
走下停車場沿街道向北不到五分鐘,門前有兩棵樹的古建築吸引了我,定睛一看,上面寫著高山市政記念館,告示牌上寫著參觀無料,無料就是免費參觀。脫鞋上到二樓走廊,可遠望並排的古街。記念館建築是由高階的官家用材──絲柏木所建,在高山是第一個引進玻璃拉門的。明治28年(1895年)到昭和43年(1968年),這裡是區公所及市政府。整個博物館並不大,庭院非常整潔。二樓有兩個展室,大展室分不同主題把高山市不同階段的發展娓娓道來,講述這裡的歷史和風物,小展室陳列的是介紹高山市的書籍,一本很厚的書引起我的關注,封面是用漢字隸書寫的高山志三字,我以為是漢字翻開卻是日文 。一個個展品看下來,不光文字,還有民間習俗,節日聚會,工藝品……都和我們很相似。

出紀念館向南過紅色的中橋便是 「高山陣屋」, 當年豐臣秀吉的家臣「金森長近」被分派到此地後所建立的行政官署,也是日本現存幕府郡代時期唯一的衙門。始建年代為1615年,現存的屋舍,只有穀倉是始建年代時的建築物,其它的建物是在1816年至1841年之間仿原樣重建的。陣屋是日本江戶時期的地方官、郡代及代官施政辦公的地方官府,依照現代的制度綜合了市政府、警察局、消防局、法院等。正殿入口處厚重的御門建於1832年。沿著正門進入玄關最先遇到的房間是「玄關之間」。這個房間儲存了1816年當時的模樣。進入玄關,正面牆壁有顯示郡代地位的「青海波花紋」。御役所是郡代官的辦公處所、辦公室以榻榻米邊緣不同顏色的線,區分等級和使用者,室內有乾淨的水沖式男、女廁所。大廣間是會議廳。傭人房緊鄰大廚房。御白洲、吟味所是日本古代解決民事糾紛、審訊犯人的房間,房間裡陳列有鞭子、壓腳用的石頭等刑具。正殿後面則是大藏,是日本最古老最龐大的役所倉庫,集高山木結構建築工藝之大成, 「大藏」的巨集偉雄姿向遊人展示了多種多樣的木結構建築工藝。這些建築可以看到日本幕府時代代官所的全貌,欣賞古建築之美,體會前人的生活智慧。

走出高山陣屋,對面朝市已散,左邊硃紅色中橋非常醒目,橋的一邊是兩個歐州人在照相,一邊有個人力車和它的主人在等生意,站在橋上,宮川河河水流過,清澈見底,近處的河畔及遠山腳下,到處都是掩映在叢林中的傳統建築。

過中橋,便是有名的三町古街。町就是街道, "三町"是一之町、二之町、三之町的總稱,是三條近乎平行的南北走向的古街。早在江戶時代,此地已房舍林立,富商聚集,繁華興旺。古街並不寬,全長約400多米,漫步在古街上,兩邊的木質老房子一家挨著一家,低矮的屋簷、格子窗、拉門、拉窗,古樸的建築保持著日本傳統下層市民生活色彩。整體的街道佈局可以想像出昔日的擁擠和繁華。沿街酒坊、小旅館、小酒館、雜貨鋪、茶館、記念品店,味噌店、咖啡館,精緻的小店一個接一個,建築面積都不是很大,沒有華麗的門面,走進去才發現別有洞天,各有特色。街兩邊小溝裡清澈的流水,更增添了古街的活力。途經一家飛驒牛三種握壽司店,店門口排起了長隊,為吃壽司排隊耽擱時間,我感到是不值得的,事後聽同團人說這家店的牛肉壽司非常好吃,霎時後悔。穿梭於老街巷弄,放眼望去盡是古樸風情。黑色木質的格子窗櫺、古意頗深的店家、獨具造型的廣告,穿梭於巷弄間的人力車,營造了高山獨有的古意氛圍。在這裡,時光變得緩慢,心靈得到放鬆。

平和公園

10月2日,第三天,晴
清晨坐上大巴,花木導遊便徵求意見,今天的第一站是松本城,由於昨晚住的地方(諏訪市四盒跨諏訪幹道酒店)距松本城較遠,為不耽誤時間,換一個路過的和平公園,全團都同意這樣更改。二戰後日本建有多處世界和平公園為世界和平祈禱,導遊帶我們去的是靜岡縣和平公園。公園依山而建,公園牌坊式大門兩柱和橫樑為白色,正面書:「富士佛舍利塔,日本山妙法寺。」背面書:「祈國土安穩,祈世界平和。」進門左手牌子上寫著「御殿場市觀光12選平和公園」。平和在日語中就是和平。沿坡道而上,路兩邊是石塔燈,佛教法器,叫獻燈,別具古韻。半坡右側是一座寺院,寺院前石碑上書寫「南無妙法蓮華經」旁邊一座觀音雕像。寺院門匾上寫著「金剛力士門」,門兩邊是兩大金剛力士。門內是日本庭院風格的園林。園林中有一座日本山妙法寺。另一側是 「福聚觀世音」石刻,後面樹立著觀世音的金像,底座寫著「南無觀世音菩薩」。轉出妙法寺,沿坡道繼續上行,左側山邊聳立著一座高大的鐘樓。裡面懸掛著「和平之鐘」。旁邊有一座較小的鐘樓,可供遊人撞擊。我也撞擊了三下,悠遠、深沉的鐘聲,在大自然間迴旋飄蕩,傳達了我這位異鄉遊客心中祈福的願望。再向上走,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白塔,塔內安放有印度贈送的佛祖舍利子,塔內供有金色的佛像。塔前由來自中國、印度、泰國等國捐贈的石獅。站在公園高處遠觀,可以看見富士山,可惜當天富士山被雲霧遮蔽,沒能遠觀其風彩。

御殿場奧特萊斯

11點來到御殿場奧特萊斯,這是日本品牌店最多的折扣商場,,聚集了包括時裝、運動服、內衣、生活用品、童裝、皮包及皮革製品、鞋類、項鍊寶石及手錶、飲食8個領域世界級和地區級品牌210家商店。「奧特萊斯」專指由銷售名牌過季、下架、斷碼商品的商店組成的購物中心,被稱為「品牌直銷購物中心」,以名牌和低價著稱。世界一流名牌每天均以七五折至三五折的優惠價出售。由於沒有購物計劃,我大致流覽了一圈大商店,不知道打折的東西到底是貴還是便宜,只為女兒買了一件風衣。貨款是用手機通過支付寶付的,我感嘆世界變小,支付渠道無國界的融合。返回停車場的路上,富士山露出了半截,急忙抓拍了兩張。

富士山

吃完午飯去的是富士山。富士山橫跨靜岡縣和山梨縣,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的山峰,也是一座睡火山,被譽為「聖嶽」。「富士不知時令改,終年積雪滿山頭。」這是出自日本古代文學經典《伊勢物語》裡的一句詩歌。富士山整個山體呈圓錐狀,一眼望去,恰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詩人讚美其為「玉扇倒懸東海天」。從御殿場到富士山,大巴順著盤山公路不斷上行,沿途林木茂密,路邊不時有「一合目、二合目……」的標誌閃過。「合目」是日本古代沿襲下來的山高計量方式,古時候,日本和尚經常燃香登山朝拜,每燃完一炷香的距離就稱之為一合目,從山下到山頂的路程,共燃盡了十炷香,以此定富士山高為十合目,延續至今。大巴停在了「五合目」,再往上,就只能徒步攀登了。富士山的天氣說變就變,山下還是晴天,到了五合目卻起了霧,飄起了小雨。儘管漫天的雲霧,我還是提起相機,走進了霧中的五合目…… 
五合目廣場上,有一座大餐廳和許多小商店,形成了小商業區。 廣場邊一堵牆上電子屏「富士山2017年10月2日」赫然醒目,我們在此留下了身影,作為到此一遊的紀念。廣場一側有一座人物雕像—–一位老者彎著腰、目視前方,擺出一副登山的姿勢。據介紹這是一位105歲的老先生,不畏艱難,經過「努力」終於登上了富士山。這一雕像,激勵著登山的人們。廣場上有一個小郵局,橘紅色的郵筒立在門前,旁邊一前一後佇立著兩個人物雕像,一個是古時的行者,另一個是現代遊客。在郵局裡人們可以花上70日元購買一張帶有富士山紀念戳的明信片寄往世界各地。遠望山頂,雲遮霧罩,實在是看不到富士山頂一團白雪蓋群峰的「芙蓉景觀」,也只能讓思緒透過雲靄,幻想著那「倒掛玉扇」般的美景了。

忍野八海

下午五點,旅遊車七彎八拐下富士山後開進了一片居民區停車場,步行約一公里來到「忍野八海」。 忍野」是個村名,位於山梨縣的山中湖和河口湖之間,因散佈著八個清泉而得名,是指定的國家自然風景區,入選「日本名水百選」。說是八海,其實是八個彼此獨立又暗通款曲的水池,分別是:御釜池、底無池、銚子池、濁池、湧池、鏡池、菖蒲池和出口池。池水清澈無比,遊人、石頭、木頭、水草的倒影,清晰可見。有個池子雖七八米深仍可清澈見底,有數尾魚兒在遊動,有的呈黑色,有的呈紅色,魚長尺許,身形優美,或怡然不動,或俶爾遠逝,往來翕忽。通過商店內小道,來到水池的另一邊,走上了小橋,來到水池中間的平地,從這裡往四周望去,周圍的景色盡收眼底。一排臺階上有許多水管在流水,這些水是無償供客人飲用的。水清潔無比,清冷甘甜,是富士山的雪水融化後滲入地底然後成為泉水流到這裡來的。
花木導遊介紹日本鄉村搞一村一品,忍野八海的一大特產就是「巨峰葡萄」,個頭大沒有籽,最重要的是味道像泉水一樣甘甜爽口,綠色的更甜也更貴一點。我們在導遊帶領下來到村中,一戶門前擺著葡萄,我買了一公斤綠葡萄花了1900日元,吃著味道的確很好。
漫步在忍野村裡, 「鄉間別墅」錯落有致,都是木質和玻璃相結合的民居,精心修剪的灌木籬笆將房屋與道路隔開,院落整潔乾淨,樹枝花草修剪猶如放大的盆景,家家閣樓,庭院,籬笆;戶戶綠樹,青藤,鮮花,可謂「新霧田園處,夕陽禾黎明」「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水鄉田園景色。
忍野的泉水池、民居,給人留下一種別樣的美。忍野只是日本許許多多鄉村的代表,在日本的幾天,鄉村的乾淨整潔是普遍的,不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典型。村民們的衣著,精神面貌,沒有城鄉區別,反而農民比城裡人富裕。中國農民是最勤奮的但卻是最窮的,中國農民的窮根是什麼呢?我們的鄉村要趕上日本還有多少路要走?坐在大巴上我有了些許的思索。

富士山新星溫泉酒店

晚上住富士山山中湖新星溫泉酒店,酒店在富士山的山腰上,到達酒店需要先在山下專門換酒店的班車,因為上山路陡且窄,大巴車上不去。酒店周圍被樹林環繞,放眼都是大自然的美景,處在一片幽靜之中。酒店看著比較舊,但很乾淨,第一次嘗試和式榻榻米,覺得很興奮。溫泉酒店當然是要泡溫泉的。我穿上房間的和服,汲著拖鞋,從酒店接待室出門,靠左手的小道走下去便是溫泉。溫泉是分男女池的,男池不大,只有兩個池子,一個露天的,一個室內的,比劍閣的天賜溫泉小多了。進入室內,淨身後,我赤條條的進入了霧氣騰騰的溫泉池……

明治神宮

10月3日 小雨轉晴
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天上飄著小雨,吃完早餐雨停了,坐大巴下山,路邊是一片湖—山中湖,湖對面是連綿不斷的小山,景色非常的漂亮。大巴一個小時就到了東京。今天的第一站是明治神宮。明治神宮坐落在東京都澀谷區、地處東京市中心,是供奉明治天皇和昭憲皇太后靈位的地方。
日本之行,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鄉里坊間,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神社。神社是日本人寄託精神信仰之地。供奉天皇和天照大神的叫神宮,供奉其它神靈的叫神社。這就相當於中國,同為埋死人之所,帝王的叫陵,王候將相的叫冢,平民百姓的叫墳。
從停車場步行到神宮有一段路程,兩邊古木參天,綠樹成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綠樹掩映下的12米高的日本最大的木製「鳥居」,相當於中國的牌樓。鳥居是神域和人間的分界,跨過鳥居,前面便是神的世界。穿過「鳥居」,要走一段十米寬的鵝卵石路,鵝卵石清淨、除邪、安魂。沙沙的響聲可以淨化心靈,同時也可以把鞋底的泥土磨走,不會汙染殿內的清潔。當前來參拜的人們穿過鳥居步履於鋪滿鵝卵石的參道之上時,自身也得到清淨,這樣才能通往神聖之所。
穿過第三個鳥居就能看到正殿,左邊是手水舍,有清涼的水池,其上擱置著的水勺。進入正殿前必須在此處洗手漱口,代表淨身,以顯示對神明的尊敬。入正門南神門後是一大院,右側是神樂殿,神樂殿前是一個很大的祈禱臺,一旁的祈福牌架上,重重疊疊,掛滿了許願牌。旁邊是兩棵楠樹,以繩相連,為夫婦楠。明治神宮正殿是不能進去的。北角的「寶物殿」存放著明治天皇的遺物。 御社殿是一個供遊人休息的地方,兩邊牆上掛著紀念明治天皇的圖畫,一邊是宣佈日本明治天皇公佈《五條誓文》的場面,一邊是表現明治天皇一生事蹟的連環畫。
明治神宮也是舉行新生兒命名儀式、成人禮、畢業典禮和婚禮等各種人生重要儀式的場所。
走出明治神宮,明治維新、五條誓文、脫亞入歐……很多很多的疑問不斷出現在腦海。明治維新時期,明治天皇公佈了《五條誓文》:廣興公議,萬機決於公眾;上下一心,盛展經綸;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破除舊有之陋習,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國之基業。正是這五條誓文,將封建專制的貧窮島國送上了崛起之路,短短30多年,日本就成為亞洲第一強國。《五條誓文》被譽為促使日本崛起為亞洲第一強國的「神器」。
回望當年石原莞爾評價中國:官乃貪官,民乃刁民,兵乃兵痞,一百年後我們改變了多少?

銀座

原以為銀座是一座購物的大廈,去了以後才發現銀座其實是一條商業街。 銀座與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紐約的第五大道齊名,為世界三大繁華中心之一,是日本自然(富士山)、歷史(京都)、現代(銀座)三大景點之一。銀座位於東京中央區的西部,因當年銀幣鑄造所在此而得名。銀座是東京的心臟,也可以說是日本的心臟,是許多百年老店和現代本土品牌的發祥地。銀座在新橋與京橋兩橋間,長長的街道分為一丁目至八丁目,兩旁彙集了大型的商場,各大金融公司,有名的企業,各類商店鱗次櫛比。日本城市地址通常由「區–丁目–番–號」組成。 「丁目」是指十字路口,相當於街區的意思。我們在七丁目下了車,不遠處就是著名的白色的銀座和光鐘樓。它建於1932年, 圓弧型的鐘塔上有朝著東西南北的4個錶盤,每天8點到凌晨12點時會鐘鳴報時,它是銀座的符號。銀座以四丁目十字路口最繁華。我們在優衣褲本店買了一件衣服,在錶店買了一對浪琴情侶表。

皇居外苑 二重橋

皇宮外苑和二重橋是日本天皇居住的地方。遠望去,一條寬大的護城河環繞著一個面積很大的島嶼式的城郭,那就是鬱鬱蔥蔥的皇宮了。皇宮是日本天皇及其家庭成員居住的宮殿。整個皇宮都被護城河環繞著,隱藏在大片樹林和庭園的深處。皇宮的建築風格,古樸、莊重、華麗。大部分都被厚厚的石牆和翠柏古鬆遮隱著。整個皇宮由皇居東御苑、皇居外苑和皇居前廣場三部分組成,日本人都習慣地將它們稱為「皇居」。曾於二戰時破壞,現在的皇居建成於1968年。皇居正門前護城河上有兩座橋,前面的是正門石橋,又稱眼鏡橋。裡面的鐵橋在江戶城的西丸下乘橋的位置,早年曾因護城河水深,舊橋較低,所以在橋上再搭一座橋,為上下兩層,所以叫做『二重橋』。鐵橋是明治21年(1888年)替換上去的。二重橋有警衛站崗,不允許遊客進入,只能看看前面的眼鏡橋了。 

皇宮的外苑前面是一個寬大的廣場,周邊環繞著青松翠柏,綠色草坪,環境優雅。

二重橋皇宮外苑有一尊騎馬揚刀的武士塑像,那便是有名的楠正成塑像(1294—1336),他是日本中世紀的一位保皇將軍,為鞏固日本天皇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43歲因軍事失敗而自殺殉主。是日本家喻戶曉的「軍神」。

臺場

臺場或稱御臺場,是東京灣內一座填海造陸的巨大人工島。江戶時代,美國人貝利司令官指揮艦隊打進東京灣,要求日本對外開放江戶城(即現在的東京),出於防衛上的緊急需要,日本匆匆忙忙在此地設定了5座砲臺禦敵,臺場由此得名。在臺場主要有彩虹大橋、自由女神像、臺場海浜公園、富士電視臺總部大樓、摩天輪、船舶科技館、豐田汽車館、日本最大的海濱購物中心等。

Aqua City臺場商場是日本最大的海濱購物中心。在這裡有300米長的面向東京灣的店面,在購物的同時可以享受到海風拂面的感覺。1~6樓集中了餐飲、購物、文化和遊戲場所,6樓的餐廳層可以盡情眺望東京的景色。

1998-1999年日本「法國年」期間,巴黎市將法國大革命100週年時美國回贈給法國的那尊自由女神像借到日本展出;展出結束後,日本政府於1999年3月申請複製神像,獲法方同意;2000年,神像複製完成並揭幕。

東京灣彩虹大橋是橫跨束京港的懸式結構橋,1993年建成通車。大橋全長918米,跨距570米。大橋為雙層結構,上層為首都第十一號高速公路臺場路段;下層是普通公路和人行道,還有稱為「百合海鷗(Yurikamome)號」的無人駕駛臨海高速列車來往穿梭。東京灣彩虹大橋是臺場的標誌,也是日本偶像劇的拍攝聖地。

東京迪斯尼樂園

淺草寺

淺草是東京的發源地。淺草寺是東京最古老的寺廟,也叫淺草雷門觀音寺,該寺正式名稱為金龍山淺草寺,位於東京都臺東區。

大殿前面的對聯是:「實相非莊嚴金碧裝成安樂剎,真身絕表象雲霞畫出補陀山」。佛教認為,觀世音菩薩所住的宮殿就在補陀落伽山上,也就是普陀山吧。大燈籠上寫的是「志ん橋」,是捐贈者居住地的『新橋』的意思。

五重塔,原建於1648年,基壇高約5米、塔體高約48米,是僅次於京都東寺五重塔的日本第二高塔。原塔二戰美軍空襲燒燬,現在的塔是1973年重建的。

寶藏門背後牆上,掛著兩隻大草鞋,這雙長4.5米的草鞋是800人花了一個月時間用2500公斤蒿草製成。

仲見世古街

仲見世街是由雷門通向寶藏門及正殿的一條300餘米長的參道。道路兩側是一排排自江戶時代延續下來的大小店鋪,出售日本最具特色的各式各樣的旅遊紀念品。伝法院通街位於淺草2丁目,稍微偏離熱鬧的淺草寺,卻是滿含淺草地區江戶特色的好去處。200米左右長的街道各處可看到江戶下町故事中登場人物的雕像立在街邊或坐在屋簷,給人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

秋葉原

秋葉原位於日本東京都臺東區西南部,屬下谷地域。東至昭和通、北至藏前橋通、西接千代田區外神田四丁目、南鄰千代田區神田練塀町與神田鬆永町,是與時代尖端產業同步的電器大街。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