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也許國人對越南的印象還停留在買賣新娘上,而我卻已從老電影和書籍中初識它。這裡是安妮寶貝筆下的《薔薇島嶼》,悶熱,破舊,像是色彩過度豔麗的廣西;這裡是攝影師小鵬鏡頭下的「交趾」,奧黛,摩托,街道邊有揹著大登山包的鬼佬;這裡是導演陳英雄膠片中的「印度支那」,佛龕,採荷女,百葉窗縫隙飄來青木瓜之味。
在走過大半個中國後,一心想要奔赴國境之南看一眼。攢錢,約人,磨嘰家長放行。一趟廣西——越南——柬埔寨——泰國——澳門的大環線,差不多是一部iPhone6的錢。拍攝用的是佳能6D+351.4、適馬24-70;尼康D90+尼克爾501.4、18-105。

非常不越南——河內

當南寧——河內國際列車緩緩前進時,當踩著星光走入越南海關大廳時,當在河內的路邊攤狼吞虎嚥一碗牛肉粉時,我反覆地問自己:「我真的來越南了嗎?」
河內像是南寧的表兄,完全沒有想像中的異域風情。越南自秦時便被中國統治,直至清朝仍是中國的藩屬地,越南之名亦是嘉慶皇帝下賜的國名。走在大街小巷上,仍能看到許多中國遺風。文廟是古代越南的最高等學府,相當於中國「國子監」的地位,看著文廟裡龍飛鳳舞的中文對聯,殿堂裡供奉的孔子雕像,儼然是中國書院的模樣。有導遊在用英語逐句翻譯《三字經》,並介紹說古時候越南書生學習的是《大學》《中庸》,金髮碧眼的西方人認真聽著,一臉的崇敬。作為中國人,很自豪本國的文化可以輻射到異國他鄉,並且受到如此高的禮遇。而又略感慚愧的是,當時在場的中國人沒有一位能準確說出四書五經九本書的全名,反而是一位德國人說出了它們的英文譯名。走出境門第一天,還未看清越南的容貌,卻被西方人用英語上了一堂國學課,不得不說是件令人反思的事。
在越南留下印記的還有法國人,他們帶來了天主教和法棍。聖約瑟教堂是越南境內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其哥特式建築風格是仿照巴黎聖母院,灰暗的建築高大而勻稱,高聳尖細的玻璃窗容納在方正敦實的主體石質建築中,走進教堂,陽光透過彩繪玻璃,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倒影,給人祥和的感覺。街道邊的小攤擺著手臂長的法式硬麵包,中間夾上肉片、黃瓜、番茄及特質的醬料,用報紙包裹起來,便是最常見的越南風味。再來一杯冰咖啡,坐在藤椅上望向城西的湖區,把這亞熱帶風情看成塞納河左岸。
隨著下班時間的到來,街道上的摩托車也多了起來,早有耳聞,越南有九千萬人口,六千萬輛摩托車,真正是一個騎在摩托上的國家。在這裡過馬路是沒有斑馬線這一說的,硬著頭皮往前衝,摩托會貼著你的褲腳剎住車,只有這樣才能突破摩託大軍的包圍。十字路口等紅綠燈時,聽著突突突的油門聲,感受到排氣筒噴出的熱浪,這才真切意識到自己的確是在越南。

當南寧——河內國際列車緩緩前進時,當踩著星光走入越南海關大廳時,當在河內的路邊攤狼吞虎嚥一碗牛肉粉時,我反覆地問自己:「我真的來越南了嗎?」
河內像是南寧的表兄,完全沒有想像中的異域風情。越南自秦時便被中國統治,直至清朝仍是中國的藩屬地,越南之名亦是嘉慶皇帝下賜的國名。走在大街小巷上,仍能看到許多中國遺風。文廟是古代越南的最高等學府,相當於中國「國子監」的地位,看著文廟裡龍飛鳳舞的中文對聯,殿堂裡供奉的孔子雕像,儼然是中國書院的模樣。有導遊在用英語逐句翻譯《三字經》,並介紹說古時候越南書生學習的是《大學》《中庸》,金髮碧眼的西方人認真聽著,一臉的崇敬。作為中國人,很自豪本國的文化可以輻射到異國他鄉,並且受到如此高的禮遇。而又略感慚愧的是,當時在場的中國人沒有一位能準確說出四書五經九本書的全名,反而是一位德國人說出了它們的英文譯名。走出境門第一天,還未看清越南的容貌,卻被西方人用英語上了一堂國學課,不得不說是件令人反思的事。
在越南留下印記的還有法國人,他們帶來了天主教和法棍。聖約瑟教堂是越南境內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其哥特式建築風格是仿照巴黎聖母院,灰暗的建築高大而勻稱,高聳尖細的玻璃窗容納在方正敦實的主體石質建築中,走進教堂,陽光透過彩繪玻璃,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倒影,給人祥和的感覺。街道邊的小攤擺著手臂長的法式硬麵包,中間夾上肉片、黃瓜、番茄及特質的醬料,用報紙包裹起來,便是最常見的越南風味。再來一杯冰咖啡,坐在藤椅上望向城西的湖區,把這亞熱帶風情看成塞納河左岸。
隨著下班時間的到來,街道上的摩托車也多了起來,早有耳聞,越南有九千萬人口,六千萬輛摩托車,真正是一個騎在摩托上的國家。在這裡過馬路是沒有斑馬線這一說的,硬著頭皮往前衝,摩托會貼著你的褲腳剎住車,只有這樣才能突破摩託大軍的包圍。十字路口等紅綠燈時,聽著突突突的油門聲,感受到排氣筒噴出的熱浪,這才真切意識到自己的確是在越南。

順化皇城 順化市位於越南首都河內與第三大城市峴港之間,順化皇城是越南最後一個王朝的都城,地位相當於北京的故宮和天安門。皇城採用了北京故宮的建築圖紙,內有紫禁城。二戰時幾乎被夷為平地,現存多為殘垣斷壁。

摩托日記——峴港

看著街道上川流不息的摩托車,我也想體驗一把飛馳的感覺,苦於不會騎,租摩托時索性把車主也租來。帶上粉色的小頭盔,我的專屬座駕就發動了。
摩托車一路向南,左手邊白浪花拍打著路肩。司機伯伯向我介紹說,最美的海岸線最好乘小火車在海雲嶺的半山腰欣賞,山間雲霧繚繞一直延伸到大海里,終日海水和雲彩不分離,大概這就是海雲嶺名字的由來。的確,我也是慕名而來,雖不能乘火車一覽美景,但卻可以親近這片海。車尚未停穩,我便飛奔向美溪海灘。無人的白沙灘上安靜得只聽得到海浪聲,波濤洶湧的撲面而來。偌大的海灘,放眼望去再無別人,我拎著長裙趕海,撿拾海灘上的小海星,如雪山一樣的海浪拍打著礁石,有種「心有猛虎嗅薔薇」的微妙感覺。
再次跨上摩托,我和司機伯伯嘮家常。他已經50多歲了,隨著越南國際遊客的增多開始學習英語,這樣賺的會多一點,供女兒在河內讀大學。像我這樣包半日的車,付給他人民幣80元,已經是收入頗豐的一天了。
不同於國內四通八達的高鐵和高速公路,越南1號公路便是貫通一國南北的唯一動脈。並不寬的道路上行車極少,溼潤的海風撲面而來,吹著長裙飛舞。道路邊不時有上了年份的彩色院落,門口立著瓷獅子或麒麟,有的還掛著中文牌匾。伯伯介紹說這些是佛塔或祠堂,現在仍有人蔘拜。像這樣的建築在越南比比皆是,大多是宗族祈福的場所。
既然是私宅,就不便登門參觀了。伯伯看我面露遺憾,眼睛一眨說帶我在峴港城區兜一圈,話音未落一加油門,摩托車嗖的躥出老遠。果然市區裡的摩托才能顯出威風,再小的衚衕都能憑矯捷的身姿拐進去,帥氣的甩尾,急剎車,U字拐,只見路邊帶有羅馬柱的越式洋房如色塊般略過,耳邊只剩馬達突突突的轟鳴。仰頭看著劃過天際的那些電線,恍然間記不清中國的城貌。
多年以後,或許再記不起在海灘的名字,但勤勞淳樸的司機伯伯的背影也會浮現在腦海裡。藍天下的靜海,友好的越南人民,窄卻整潔的街道,都是我摩托日記裡濃墨重彩的風景畫。

光傾城——會安

到達會安,下車遇到熱情的村民邀請我們到他家住宿。這是越南旅遊的一個特色,選擇民宿而不是賓館,租下當地房主的一間客房,與房東一家住在同一屋簷下,有更多機會接觸本地人的日常生活。看到他家的白籬笆小院兒,以及木質百葉窗裡透出的陽光,便一下子愛上了這裡。房東很貼心的幫我們搬進行李來,微笑著說:「Welcome to my home, my friends!(歡迎來我家做客!)」
如果說希臘用光了世界的藍色,那麼上帝一定把陽光的金黃色灑在了會安。整個古鎮的房子,都塗上了深深淺淺的黃色。街道上戴斗笠的村民多了起來,賣奧黛的裁縫店一個挨著一個,這種像極了中國旗袍的衣服,絲綢面料,開衩至腰,一定要配上純色薄料的長褲,才能襯出姑娘婀娜的身姿,走起路來裙襬翩躚,身形款款。
沿著曲折的小巷向河岸走,夾雜在黃房子間的還有中國的幫會會館和關帝廟。這裡曾是越南最早的華埠,與馬六甲同等重要的貿易口岸,那些終日香火繚繞的祠堂,便是早時華人留下的痕跡。
雕龍畫鳳的中國風建築旁邊,是一座日式廊橋。走過廊橋,秋盆河展現在眼前。那些有著高高桅杆的木船,船尾尖而翹起的扁舟,靜靜的躺在港口裡。夕陽西垂,河流裡漂著彩色的河燈,寓意吉祥幸運。華燈初上,那些綢緞或真絲質地的燈籠,繪著梅竹,照亮了古鎮。整個古鎮變成了燈籠的盛會,燈光透過絹絲變得朦朧而溫柔,連河水的流動都放緩了。
景色這麼美,晚餐一定要伴著無盡燈籠的光輝享用最地道的越南美味了。李小姐的店是一家土黃色的小瓦房,這位越南女士仍在後廚親自烹飪,她的法國丈夫在前臺接待,併為我們推薦了幾道招牌菜。春捲用半透明的米皮捲上餡料和薄荷葉,搭配酸辣的蘸汁;炸雲吞並不是預料中的餛飩模樣,居然是薄脆的玉米餅撒上蝦仁、菠蘿、洋蔥、番茄和醬汁;白玫瑰倒是真如其名,秀氣潔白的一小朵一小朵,還撒上炸蝦皮及紅椒圈裝飾,仔細品嚐才知道是米皮包裹著肉餡。
奧黛,燈籠,白玫瑰……再沒有哪裡可以像會安一樣匯聚著這麼多越南元素,在越南的版圖上熠熠生輝。

當青春遇上大海—芽莊

24歲前要做的事:潛水,聽露天搖滾,大醉一場……
萬萬想不到這三個心願在一天裡完成。
起初只感覺視野所及盡是藍色,我四仰八叉地被拽向更深的海域,水壓堵著胸腔,呼吸噴出的氣泡阻礙了視線,很是狼狽。經過最初的不適後,終於平靜下來,驚奇地發現自己被珊瑚叢包圍了。蔚藍的大海在陽光下折射出晶瑩的光,大如碗口的海葵吞吐著海水,長長的觸鬚像頭髮一樣,五彩斑斕的小魚在珊瑚叢間穿梭,礁石上躺著大大小小的海星。腳趾踩到堅硬的珊瑚礁,一群銀色的小魚從我指縫間穿過;小丑魚隔著面罩與我四目相對了一會兒,擺擺尾巴調頭遊走了。
當我意猶未盡的從海里探出頭,甲板上已經High起來了。船員們操起傢什,鍋蓋為鑼,鍋底為鼓,破吉他一掃弦,搖滾音樂節開始。首先上臺的是英國遊客,被DJ鼓動著吼一曲《Hey Jude》,泡麵頭隨著鼓點甩的帶勁,頗有披頭士的遺風。隨後一個船員滿臉深情地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在場的國人不少,獨唱分分鐘變大合唱。接下來是韓國大叔團,每人一副大墨鏡,大印花沙灘褲,配上經典的「Oppa 江南Style」,都不用觀眾起鬨,一齊跳起了騎馬舞。不得不佩服韓國人的自娛自樂精神,臺上跳的起勁,臺下的韓國人也搔首弄姿隨著迎合,不一會兒整船人都加入了熱舞大軍。
氣氛熱起來,船身都隨著節奏晃動,膀大腰粗的船老大「砰」的跳進海里,船上遞下冰桶和葡萄酒,他揮舞著滿是紋身的胳膊高呼要請全船的人喝酒。得,我頭髮未乾,又一個猛子扎進海里,套著泳圈在水裡撲騰了一陣總算靠近目的地,遊得快的漢子們已經舉著瓶子對瓶吹了。姑娘們總是含蓄些,要來紙杯象徵性喝一口,葡萄美酒夜光杯,酒不醉人人自醉,海風一吹居然有點兒頭暈。
酒量不好就不該逞能,船行至海島我已經臉紅到脖子根了。據小夥伴們回憶,那天的小島水清沙白,而我在沙灘上長睡不醒。酒勁過後,見太陽西斜,海邊的人們都鑲上一層金邊,頭髮,衣服,都隨著海風飄逸。

左手法蘭西,右手西班牙–大叻

一路走來,大叻是越南最乾淨、最漂亮的城市。原本只是中途停留的小鎮,卻因為街心噴泉和別墅群流連忘返,特意多住一晚。包下小別墅的頂層,一共只花了15美金。
大叻坐落在綠樹環抱的深山裡,依湖而建。我與同伴坐在湖畔的咖啡館裡,點了手工酸奶及金黃色茶湯的Atiso香茶,欣賞沿街的風景。也難怪這裡被稱為「大山深處的法蘭西」,尖頂帶煙囪的木屋,粉色羅馬柱的歐式院落,玫瑰花為牆的藍屋,真是處處都流露著法蘭西風情。
如此復古的城市,還有蒸汽式火車在執行。笨重的火車頭煙囪「嗚嗚」冒著白氣,木板拼接的車廂還有可推拉的玻璃窗和香檳色的窗簾。穿著老式制服的列車員探出身子來喊乘客們上車,剛一坐穩,火車就咣裡咣噹地前行了。我跑到車廂末尾,看著列車經過的鐵軌延伸到遠方,小火車慢悠悠地鑽過橋洞,路過村莊,拐過擁擠的街道,農田裡的孩子大聲喊著「Hello」向火車打招呼,連水牛的跟著「哞哞」叫。窗外的綠樹紅花飛快閃過,兒時坐綠皮車的回憶浮現在眼前。
不問目的地,不問歸程,僅僅因為迷戀古老拙樸的小火車就一時衝動買票上車,說到底也算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了。
沒想到大叻給我的驚喜還遠不止這些。
作為「世界十大最瘋狂的賓館之一」,瘋狂屋只能用crazy來形容了。需要多大的想像力才能有如此奇思妙想, 撥開茂密的爬藤植物,眼前的一切簡直無法稱之為建築。盤根錯節的巨大「枯木」、碩大的蜘蛛網、七彩的溶洞、抽象的樹精靈,都誇張變形成一間間客房。看介紹得知,這片怪誕而奇趣的建築靈感來自西班牙藝術家:近代最偉大的建築師高迪。放眼望去,牆壁、玻璃窗、樓梯,連一條直線都看不到,的確是西班牙典型的扭曲之美。
站在瘋狂屋鮮花簇擁的天台遠望,剛好可以將大叻美景盡收眼底,五顏六色的小別墅像一顆顆奶油蛋糕一樣可愛,霞光映在湖水中,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法式柔情與西班牙奔放在東方國度完美融合,若非親眼所見,真讓人難以置信。

滴漏咖啡 在滴漏咖啡杯裡面放上咖啡粉,再加入熱水沖泡,咖啡會滴到底下的玻璃杯內,最後加奶加伴侶。喝這種咖啡需要耐心,大概一二十分鐘看著咖啡在眼前滴著,就像沙漏在計時。這種慢生活的節奏。就像溫和悠閒的越南人。

瘋狂屋被評為「全球No.9的神奇賓館」,設計師是越南前總統的女兒。它的外形像一棵枯死腐爛的巨樹, 由樹洞進入,內裡是一間間風格迥異的現代化客房,結合了動物,蘑菇和洞穴雕塑等設計元素,現在仍為世界遊客提供住宿。

美奈是位於越南東南部美奈半島上的一個漁村小鎮。這裡有長約50公里的綿長海灘,椰風海浪,水清沙白。美奈平均氣溫27°C,全年溼熱,盛產海鮮,小臂長的新鮮烤龍蝦只要人民幣100元一隻,味道極其鮮美。

《孤獨星球》之外——美奈

《孤獨星球》是風靡全球的旅遊攻略書,被揹包客們奉為「窮遊聖經」,越南之行經常可以看到鬼佬們按照書中給出的建議走街串巷尋找最正宗的美味和最實惠的住宿。這些書版本不一,卻都有著同樣的封面:頭戴斗笠的漁民在晨光裡只剩剪影,身後是一灣波光粼粼的大海,海港裡是滿載的漁船。這張著名的照片就拍自美奈漁村。
「美奈有越南最美味的海鮮,最美麗的海灘,最廉價的海景房。」《孤獨星球》這樣的介紹,似乎並不足夠吸引我。凌晨4點坐在敞篷吉普里看星星不得不說是難得的體驗。無人的馬路上,我們的座駕以80邁的速度轟鳴。天空可以清晰的辨認出獵戶星座,橫跨天際的冬季銀河並不璀璨,但這樣明亮的大粒星星已是多年未見。海風裹著沙礫吹著亂髮,耳機裡剛巧放著一首關於星空的歌,當繁星在絲絨般的天空上閃爍,我們投入大海的懷抱……
直到吉普車在潔白如雪的白沙丘上馳騁時,U型彎甩起霧樣的沙塵,我才有點理解越野車迷的痴迷。如此野性陽剛的車,在無路的沙海里硬生生殺出一條活路,金色的陽光照著寬大的車轍,那是我們開拓的大道。
驕陽初升,熬不過高溫,我和同行的姑娘溜進了山谷。紅色砂岩山谷裡有一條溪流,溪水裹挾著山上細膩的紅色砂土汩汩流動,紅紅的溪水十分清涼,我們光著腳一路涉溪前行,好不快活。走至源頭,原來這流水還有個好聽的名字「仙女溪」,如絲綢般的溪水可不就像仙女的霓裳羽衣嗎。
開輛吉普遊美奈,不知下一版《孤獨星球》會不會介紹這種新玩法呢?

《情人》是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一部自傳小說,後被改編為電影,導演是拍攝《狼圖騰》的法國導演讓 雅克 阿諾,男主角是梁家輝。該書講述一位法國少女與中國闊少在西貢發生的淒涼動人的愛情故事,隨著《情人》的熱播,西貢也聞名於世。

我更愛你備受歲月摧殘的面容–西貢

關於西貢我想的全是你,杜拉斯。
十年前初讀她寫的《情人》,開場白一句「我已經老了」,穿過漫長的滄桑歲月,把我帶到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西貢。杜拉斯筆下的湄公河風情萬種,老舊的街道上藍房子緊閉著百葉窗,她和中國少爺曠日持久的愛情悲劇,那些潮溼的夏天,清淡、緩慢、嘈雜、悶熱、東方。縱使這裡已改名為胡志明市,但她喃喃自語的「Sai Gon,Sai Gon」,已經是越南抹不去的標籤,因此我更想稱這裡為西貢,杜拉斯的西貢。
夜色漸濃,車窗外顯出城市的輪廓。色彩越來越豐富,摩天大樓被霓虹燈勾勒出邊緣,再被追光對映,更顯高大。巨大的廣告牌流光溢進西貢河,把河水染成了油彩。寬而直的大馬路上馳騁著進口的豪車,初見西貢,竟覺它繁華而驚豔。
看著道路邊越來越多的酒吧客棧,奇裝異服的洋鬼子,估摸著範五老街到了。
這裡是揹包客的發源地,西方年青人嚮往的「東方烏托邦」。
如前人所言,範五老街是越南分貝最高的街道,近處薩克斯的樂音,遠處搖滾live的喧鬧,混合著摩托車轟鳴的馬達聲。紋身,酒精,髒辮,馬殺雞,空氣裡瀰漫著潮溼曖昧的熱帶氣息,穿著暴露的站街女挽住男遊客,大聲調侃:「Come on boy,don』t be shy.(來嘛,別害羞)」大醉不醒的胖老頭被酒保們抬出酒吧扔在道路中央,也沒有人過多關注。
西貢的中央郵局是個印度支那時代留下的龐然大物,從這裡寄出一張明信片幾乎是每個旅行者都要完成的儀式。坐在大廳中央的暗紅色木椅上,把密密麻麻的思念寫進明信片。郵局隔壁是赭紅色的天主教堂,法國殖民者留下的印記。膚色各異的世界遊客拍照紀念,小販們說著流利的英語,若不是街道上偶爾經過穿奧黛的東方姑娘,我竟不知身處哪國。
幾個世紀的殖民,戰亂,讓西貢飽受疾苦,而時光留下的印記,卻是這裡最美的風景。
《情人》的最後,杜拉斯經歷了戰爭、飢餓、婚姻,滄桑歲月染白了她的頭髮。她的中國情人遠赴重洋告訴她:「我更愛你備受歲月摧殘的面容。」

這張名叫《逃離美軍燃燒彈襲擊的孩子們》的照片,被刊登在美國《紐約時報》的頭版上,成為轟動一時的話題,並隨之興起一場反戰的浪潮。不久,越戰宣告結束,人們說,是這幅照片促使越戰提前結束。

旅行的意義

把越南的下午留給越戰紀念館,是此行最正確的決定。
展廳的大部分奉獻給戰地記者,掛滿他們拍的照片。來自交戰雙方的記者擁有各自的立場和視角,擺在一起,就完成了對戰爭的客觀描述。苦於沒有中文介紹,我只得放慢速度一個字一個字看,一張圖片一張圖片仔細瀏覽。
一個美國兵在給另一個大兵進行人工呼吸。旁邊的註釋說:他的努力最終失敗。
一個雙手被反綁的越南女人,一柄刺刀抵著她的頭。旁邊的註釋說:她正在被審問越共的下落。
一個奔跑的小女孩,渾身赤裸,她的身後是燃油彈爆炸後升騰的黑雲。據說這張著名的照片讓美國總統決定提前結束越戰。
對軍事瞭解的同伴在一旁小聲介紹這段歷史。「如果說這些殺戮只是戰爭的常態的話,橙劑的使用已經是聯合國明令禁止的了。」在一個橙黃色的展廳裡,展示了太多不忍直視的慘狀。這種化學劑造成的傷害延續至今,一出生就沒有雙眼的嬰兒,殘肢斷臂的怪胎,佝僂的年青人,遍佈越南的角角落落。而噴灑橙劑的美國大兵也難逃厄運,回國時帶著終生的病痛。
展廳裡一片死寂,每個人的表情都很凝重,不時傳來女生的啜泣。越戰博物館並沒有連篇累牘地控訴戰爭對自己國家和人們造成的傷害,它的視角是戰爭帶給全人類的共同傷害。在戰爭面前,沒有贏家。
最後一個展廳,展出的是當代越南兒童的繪畫作品。放風箏的孩子,騎白鴿的孩子,跳舞的孩子,他們的笑臉那麼燦爛,彷彿戰爭不曾留下印記。環顧四周,大家的眼睛還都帶著淚花,但是嘴角都帶著輕鬆的笑意。
出口旁擺著留言薄,各種語言,各種字型,寫下的都是同一句話。我們用中文鄭重寫下:
願世界和平。
接下來,把剩餘的越盾兌換成美元,預訂明天去柬埔寨的車票,確認過境籤的細節,聯絡另一國的住宿。嘗試過甜膩的黑胡椒魚肉餡兒包子和各種咖哩後,終於對越南的口味投降了。晚飯同伴憤怒地說再也不要吃硬邦邦的法棍了,端上桌的三明治居然又是法棍夾荷包蛋。
這是旅行中很普通的半天。
十餘日的舟車奔波會疲憊不堪,會被偷被騙,會想家會生病,做好了大哭一場的準備,卻沒有落淚。照片裡穿過樹葉的耶穌光點亮了心情,一杯酸甜的冰激凌就驅走了陰鬱的下雨天。駕駛吉普追逐晨光,承包整片寧靜的海灘,夜色中抵達朝思暮想的西貢,和這些比起來,苦和累又算得了什麼。
那些無法付諸紙筆的觸動,或許就是所謂,旅行的意義吧。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