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因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屬於「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語中,它又叫做”著物.きもの”。和服除了保暖、護體外,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豔麗,式樣美觀,腰部還配有漂亮的寬幅帶子,簡直就是一種藝術品。
和服的起源
奈良時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中國,受到唐王的接見,獲贈大量朝服。這批服飾光彩奪目,在日本大受歡迎,當時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羨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舉國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樣的服裝。到了14世紀的室町時代,按照日本的傳統習慣和審美情趣,帶有隋唐服裝特色的服裝逐漸演變並最終定型,在其後600多年中再沒有較大的變動。至於腰包則是日本婦女受到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繫腰帶的影響,而創造出來的,開始腰包在前面,後來移到了後面。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維新之後,上層社會中的男士開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稱的”洋服”。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由於當時的婦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動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殘傷。此後,日本婦女才逐漸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裝。不過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愛,無論是在節日慶典、畢業典禮、婚禮、葬禮或是在慶祝兒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場合之上,隨處可見身著傳統和服的人們。
和服的種類
代表日本傳統服裝的「和服」在世界上也很有名。雖然它已很少作為日常服裝而存在,但是在正式的宴會,婚禮,新年等特別的機會裡,穿和服的女性還是很多。還沒結婚的女性穿的是長袖的「振袖」和服,已婚女性則是穿著印有黑字圖紋的「留袖」和服,根據年齡的不同,該穿哪種和服都有規定的。另外,系在和服上的腰帶因年齡和場合的不同,系法也不同。而男性不管是未婚的還是已婚的都穿黑色的裙褲樣的和服(名為「羽織袴」)。
畢業時穿 「袴」
「浴衣」是夏季穿的沒有襯裡的棉質和服。其具有輕鬆不受拘束的特點,作為普通服裝,受到人們的喜愛。即使在穿和服的機會比較少現代社會裡,每當煙火大會,盂蘭盆會舞,或是參拜神社的日子,穿浴衣的人還是很多。另外,人們在溫泉裡洗好澡後,也會在房間裡穿浴衣,作為寬大的休閒服,也有人把浴衣當睡衣穿的。穿浴衣的時候,一般是赤腳穿木屐而不穿布襪子的。這是會給人帶來視覺上清涼感夏季裝束。
振袖 ふりそで 未婚少女穿的,成人節上穿的就是這種
和服的製作工藝
著物KIMONO(和服)
「和服」,是日本人的傳統民族服裝,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誇耀的文化資產。和服的穿著巧技,乃是隨著時代的風俗背景,琢磨考驗,蘊育而生。高雅而優美的色染,纖細的綾織,源自於日本民族對於山水的愛顧,及對於風土的眷戀,乃至於對人本精神與情境的細膩感受。
和服不僅融合了優雅氣度與深層內斂之本質,更反應了穿著之人的「心」與「動」。每一套優美的和服,都經精心裁製,講究穿著時的每一個細節及步驟。因此,不論是坐姿或站姿,都需經由完整的學習訓練,而成為內外在兼具的完美禮儀。和服又有另外一個名稱:「賞花幕」,此乃因為和服的圖案與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體意象,當人們穿著和服走動時,會因為晃動而產生栩栩如生的良好效果,使得和服如同一塊動態的畫布般引人入勝。
一本の布IPPON NO NUNO〈一塊布〉
和服的製作方式,須先決定布料所需的寬度,再以一標準化的模矩單元,決定各部份的長度,男性與女性的和服寬度是不一樣的。在製作時布料之反面朝上,這塊反面的布,在日文中便稱為「反物TANMONO」。
做好布料的裁製分配之後,以直線裁成一塊塊直條的布,再一片一片加以組合,製作過程中不會有多餘的布料。孩童的和服,則是在丈量布料時,便事先預留一部份縫份,以便隨著成長過程,適時地加長放寬,而修正成合適的尺寸。和服之所以採取這種設計與製作方式,其精神就在於符合日本民族「不浪費、代代相傳、多人能穿」的傳統風俗。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