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19年)春節剛過,我和曉明去中南半島(過去叫印度支那)的越南、寮國旅遊。

我知道越南遊記頗不好寫,因為國人對這個昔日「同志加兄弟」又翻臉成仇的國家太熟悉了,想寫出新意很難,試試看吧。

越南地形南北狹長,約1640公里。一般對越南地理都形象比喻為「一條扁擔挑著兩個籮筐」。扁擔就是指中部狹長地帶,最窄處只有48公里。兩個「籮筐」,一個是北部的紅河三角洲平原,一個是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平原,這兩個三角洲平原都是土地肥沃的豐腴之地,養育著整個越南,而中國諾長的海岸線也只有兩個三角洲平原(長江和珠江)。

從公元前214年(秦朝)開始,越南一直受中國管轄,後來中國曆朝都設郡縣進行管理,使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區完成由原始社會末期向封建社會歷史的跨越。在公元938年(五代十國時期),越南趁中國內亂獨立出去,在此前這一千多年,越南歷史學家稱之為「北屬時期」。這一時期,中國文化大量輸入,對於越南封建化和地區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以後越南仍然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1802年,阮朝遣使到宗主國大清王朝,請求改國號為「南越」,嘉慶皇帝不準,最終下賜國號「越南」,並冊封阮朝國君為「越南國王」。這種宗藩關係一直到越南成了法國殖民地為止(1885年)。1945年,胡志明領導的越共宣佈越南徹底獨立。同年9月,法國再次入侵越南,越南又進行了歷時9年的抗法戰爭和12年的抗美戰爭,1976年7月,越南南北統一,國號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彈獨絃琴的女孩
獨絃琴是越南獨特的民族樂器

身穿「奧黛」的姑娘們
民族服裝「奧黛」,很像帶袖子的中國旗袍,白色,兩側開叉很高,裡面再配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喇叭褲

藝術攝影

仍然愛俏的中年婦女

戀愛中的男女青年

在河內下了飛機,當地導遊接上我們,直接就去了下龍灣。越南旅遊,沒什麼奇特的自然風光,下龍灣大概是唯一能稱奇的景觀。
 下龍灣位於越南東北部廣寧省北部灣區,距河內近二百公里,有新建的高速公路直達。下龍灣面積有1500平方公里,包括三千多個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島嶼,因其景色酷似桂林山水,亦被中國遊客稱為「海上桂林」。我是在觀看007系列電影的《明日帝國》中第一次看到下龍灣的景色。
下龍灣遊船碼頭遊客很多,遊船也很多。遊船大小相差不大,底層有桌椅,去的途中吃午餐,二層是平臺,可以觀光照相。遊船按不同觀光路線,分4小時行程和6小時行程。
我們運氣差極了,在碼頭就黑雲壓頭,到了海上開始飄雨。由於光線弱,遠處的島嶼呈深灰色,在水天一色的大海中,能看到這麼多桂林那種特有的,無角無峰的饅頭山漂浮在海上,總是感覺空間錯位的不真實。我大部分時間都在二層平臺觀景照相,迎海風,冒小雨,相當辛苦。事實是,第二天,我和曉明就感冒發燒了。
海上的島嶼有許多喀斯特巖洞,我們途中登上木頭島遊覽了天宮洞。天宮洞總面積為三千平方米,由三個子洞組成。經數百萬年自然造化形成的多彩多樣的巨型石乳,真像天上宮殿輝煌美麗。
據科學工作者考證,這裡是原來歐亞大陸的一部分,後沉入海中。開船司機告訴我,整個下龍灣水很淺,平均深度只有10米。應該是中國貴州、雲南、廣西喀斯特地貌向南方的大陸延伸。
導遊講,這樣的海上喀斯特地貌奇觀,全世界僅此一處,2000年被聯合國評為世界自然遺產,2011年又被評為「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之一。

站在遊客碼頭,就可以看到海上喀斯特地貌的島嶼

陰天照相,畫面含蓄,有山水畫的效果

遊船載著遊客,向島叢中駛去

香爐石
位於木頭島的東南端,有著纖小的底部,像一隻鼎足香爐擺在海上。對一般越南人和當地漁民的信仰來說,香爐燒香表示希望能夠同天地、祖先心靈相通,因此,香爐形象在當地人民的心目中是很親切的

鬥雞石
位於木頭島的南面。兩塊約12米高的小石山,好像一對展翅的大雞對峙爭鬥。鬥雞石形象獨特,於2000年被選為越南旅遊業的標誌

在海上,可以換乘這種手劃小船,近距離接觸奇景

天宮洞
數百萬年自然造化形成的多彩多樣的巨型石乳,在燈光襯托下,反射著金剛石似的光彩,很像天上宮殿的輝煌美麗

 第二天,我們從下龍灣開車回到了河內。
 河內位於越南北部的紅河三角洲,在古代為中國故地。越南脫離中原王朝後,曾是李、陳、黎各封建王朝的都城。在法國殖民地時期,是「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總督府所在地,1945年越南共產黨宣佈國家獨立,是北越的首都,1975年全國統一後,成為越南現在的首都。
越南人口近一個億,河內有756萬人,全國第二大城市,其水、陸、空交通都較為發達便利。
河內古時曾叫大羅城。傳說,李朝太祖乘船抵達城牆腳下,突見一條黃龍騰空飛起,認為這是吉兆和天意,便將大羅城改稱為「升龍」(導遊說對應下龍灣的「下龍」)。越南最後一個王朝阮朝在越南中部順化建都,這裡就成為陪都了。1831年,阮朝的明命帝見城市環抱於紅河大堤之內,遂改稱為「河內」,一直沿用到今天。
城市因臨近海洋,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這些年,越南搞改革開放,城市建設發展較快,有不少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街道寬闊,綠樹成蔭,有種欣欣向榮的感覺。因法國人在這近百年,很多地方仍流露著淡淡的歐陸風情。
城市中心的還劍湖,被稱為河內第一景區,南北長700米,東西寬200米,湖水清澈如鏡,游魚可見。湖中有一小島,上有玉山寺和龜塔,一座硃紅色木結構的「旭橋」將此寺與岸邊相連通。湖岸周圍樹木青翠,花團似錦。岸邊有很多人,老人散步,孩子玩耍,青年談情,是個休閒所在。市內幾條大道都是從環湖路向四周輻射,附近也有許多可遊覽的景點。
巴亭廣場位於還劍湖西北(巴亭是越南第一次反法起義的地方,為紀念取其名)。廣場長320米,寬近百米,可容納一二十萬人,是舉行集會和節日慶祝活動的重要場所,作用類似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寬24米的雄王大道把廣場分為兩部分,東側是草坪,西側是巨集偉的胡志明陵墓。我看這次特朗普和金正恩這爺倆在河內大街的視訊,就是在巴亭廣場徒步走了半圈。
巴亭廣場是城市的政治中心,胡志明舊居、胡志明博物館、府、越共中央機關辦公駐地以及許多政府部門都在廣場周圍。

還劍湖
原叫水軍湖,相傳黎朝太祖稱王之前曾在湖中撈得一把寶劍,上刻「順天」二字,10年後,已稱王的黎利乘船再遊湖時,見一金龜浮出水面,便拔劍斬去,金龜咬住寶劍潛入水底,王遂命人排水尋劍,但劍、龜全無,人們說這是金龜要回了寶劍,湖名從此被改為還劍湖

還劍湖的玉山寺、龜塔

巴亭廣場
舉行集會和節日活動的重要場所,類似咱們的天安門廣場
高大的建築是胡志明陵墓


雖然叫府,當年胡志明只是在這辦公,並不住在這裡。現在是接見外國友人的地方

胡志明故居
就在府旁邊,是一棟由德國人建的法式別墅,外部豪華,裡邊陳設簡單。一層有一間從外面可以直接進入的屋子,十幾平米大小,門口有一張單人床,另外屋裡只有一個櫃子和一張桌子,我以為是警衛人員用房,導遊介紹,是胡志明的臥室。
這樣的領導人值得我尊敬

胡志明故居旁有一個清水湖

胡志明紀念館

河內街景

船型屋
過去曾是河內地標性建築

越南歷史博物館
原先是法國人於1926年建的遠東博物院

 河內曾是三朝古都,古時效仿北京佈局,皇城圍著紫禁城,御苑秀麗,樓臺遍地,後因戰事頻發,近千年古建築屢遭破壞,宮殿已蕩然無存,只儲存了一點點城垣和城門。
 我們晚上在河內升龍劇場看了一場水上木偶戲,是具有越南傳統特色的民間舞臺戲,大概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木偶表演方式了。舞臺是一個二十多平米的方形水池子,水池正上方掛著幕布,把水池隔成前臺和後臺,木偶在前臺水面上,表演者站在在後臺水裡,靠一根竹竿和控繩從水下連線木偶,控制木偶表演各種動作。這對長時間浸泡在水裡的表演者要求較高,既要有強勁的臂力,也要有嫻熟的控繩技巧,讓玩偶生靈活現的演出各項傳說故事。
越南貨幣叫「盾」,目前與人民幣的比值為RMB1元=VND3300盾左右。看著剛換回來的越南盾那後面一長串的「0」,立刻覺得自己像個富翁,說話聲高底氣足,按東北人的話講,「老有錢了」。

河內大教堂
又名聖約瑟夫大教堂,是河內最古老的教堂,1886年仿巴黎聖母院而建

獨柱寺
因建在靈沼池中一根大石柱上而得名。據傳1049年的李朝李太宗夢見觀音菩薩手託嬰兒,立於水池蓮花臺上。不久李太宗老年得子,乃下令仿出水蓮花建寺

西湖鎮國寺
西湖是河內最大的湖泊,位於城市西北部

升龍木偶劇院
我們在這看的水上木偶劇

街頭賣服裝的商店寫著「越南製造」,要說明什麼

當年的皇宮,只剩下這個城門了

玉山祠

還有幾天,特朗普和金正恩要在河內第二次會面,街頭燈桿上已掛上了兩國國旗

朝鮮先遣官員已到,韓國記者等在酒店外

導遊換給我的越南盾

 就像歐洲遊看教堂,國內遊要看廟一樣,旅行社給我們在越南每一地都安排了遊覽當地的寺廟。
越南宗教信眾最多的是佛教,有二千多萬人。越南佛教因為我在上面講過的歷史原因,分為南北二宗。公元一世紀從泰、柬傳入越南南部的的上座部小乘佛教,稱為「南宗」,在東漢末年(三世紀初)從中國傳入越南北部的大乘佛教,稱為「北宗」。相比之下,北宗要強勢些。
在越南,雖然北宗佛教同中國同宗同源,但從我們參觀的幾個寺廟仍能看出與國內有很大不同。首先,寺廟建築大都矮小,茅草屋頂,沒有山門、珈藍殿,大雄寶殿,只有一個主殿,一點也不氣派。另外,國內寺廟裡敬的就是佛、菩薩和羅漢,主從有序,整潔乾淨,而在越南寺廟,佛臺上密密麻麻擺著好多大小近似的塑像,也不知道都是誰,問過才明白,有的是歷屆寺廟主持,有的是國王和當地名人,感覺他們認為只要是有德行和有靈性的人都可以往上擺,以佛教為主,佛、儒、道合一,與漢傳佛教相比,味道變了許多。
造成這樣的原因,應該是越南獨立後(968年),和中土內地的佛教交流就停止了。中國佛教在北宋(960年)開始,從彌陀信仰的結社唸佛的寺院教化,出現與禪、淨、教、戒融和的現象,真正融入到了中國文化之中。而越南佛教不再受中土影響,走上了本土化的道路。
越南第二大宗教是基督教。法國傳教士從十六世紀就來越傳教,並不成功,大概越南國王和中國皇帝一樣,對那套「君權神授」的說法不感興趣。到了十九世紀,越南成了法國殖民地,才大蓋教堂,廣招教徒。現在有天主教徒三百多萬,也有不多的新教教徒。

河內鎮國寺的奉祖堂

峴港的靈應寺

河內圓覺寺山門

順化天姥寺的大雄寶殿

寺廟裡佛臺上面

寺廟裡佛臺上面

永長寺
距胡志明市不遠,是當地著名的佛教寺廟,十九世紀末建,建築整體沿襲了印度教寺廟的風格

永長寺的佛塔與臥佛

 去之前就知道,越南有一個很有名的本土宗教_高臺教,在我的要求下,去順化和胡志明市各參觀了一個高臺教教堂。
 高臺教是在1925年聖誕節那天,由法屬殖民政府兩名公務員在西貢市創立的,並一直在越南南方發展。高臺教的全稱是「大道三期普渡高臺教」,這是因為該教認為人類的歷史分為三個天啟階段。在大地混沌之初,高臺神這位惟一崇高的造物者透過佛、道、儒啟示人類,其後,神又以耶穌為神人溝通的橋樑,但由於兩次的天啟未能達至完美,故高臺教自視為世界最後一個接受天啟的中介。高臺教將越南盛行的各種宗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一鍋煮在一起,主張萬教大同,諸神共處。
1945年日本戰敗後,高臺教開始投身政治活動,並擁有一支二萬多人的軍隊,成為越南南方的一股重要軍事與政治勢力。越南統一時期,曾經幫助過越共。在1975年統一後的越南國會選舉中,它獲得了4個席位。但現在只是一個純粹宗教組織了,並受到政府的嚴密監管。
現在越南高臺教有信眾約三百萬,在歐洲和北美也有少量教徒,但大都是越南人後裔。

高臺教教堂
前面有兩個仿天主教教堂的塔樓,區域性卻是帶有東方文化的裝飾

高臺教教堂內做法事
(源自網上)

高臺教信奉的神
在八卦臺上所供的神臺,分為四級,由上而下,第一級中間為釋迦牟尼,左右分別是老子和孔子;第二級中間是李白,左右分別是觀音和關羽;第三級是耶穌;第四級是姜子牙

高臺教「三聖」:孫中山、雨果(法國近代作家)、阮秉謙(越南古代詩人)

法國人在越南殖民統治近百年,留下許多文化痕跡,如今已經變成社會民俗。根據導遊介紹,我和曉明總結如下。
引進咖啡。越南以前沒有咖啡,法國人發現越南自然條件很適合種咖啡,便從巴西引進。現在越南城市大街小巷裡咖啡館隨處可見,裡面喝咖啡的基本都是當地人。在會安,導遊請我們喝了越南特有的漏杯滴濾的咖啡,不加牛奶和糖,而是加煉乳,味道不錯,我們臨走買了一些,回國送親戚朋友。
建造鐵路。越南的鐵路,一直沿用1936年法國殖民時期修建的鐵路,獨立後,只是在這個基礎上修修補補,沒建什麼高等級的鐵路。法國人建的是窄軌鐵路,兩軌之間為一千毫米,也叫米軌,越南鐵路總里程2700公里,有2200公里是窄軌,且全是幹線,導遊戲稱這是「苗條鐵路」。越南政府很頭疼,火車速度慢,運力低,下不了決心是廢了重建,還是保留。我問導遊,金正恩這次坐火車來河內會見特朗普,中越鐵路不接軌怎麼辦。導遊說,從河內到廣西憑祥修了一段三軌鐵路(就是在中國標準兩鐵軌之間再加鋪一個符合窄軌的軌道),另外,2014年中國又建了雲南昆明到河內的第二條中越國際鐵路線,這樣,金正恩走哪條線,都可以從平壤橫穿中國直到河內了(中朝鐵軌寬度是一致的)。
建立現在的文字。越南早先是部落文化,沒有文字,從秦朝歸屬中土後,漢字隨中原文化進入越南,並且深深影響其一千多年。938年獨立後,越南開始創造自己的文字,把不同語音的漢字打亂重新拼湊起來,形成了所謂的「喃」字,意即「南國之字」。因為喃字的構造與漢字完全相同,本質上是對漢字的補充。尷尬的是,學習喃字必須先會漢字,而且喃字更加難讀、難寫、難記,普及很慢,因此漢字與喃字始終並存。十七世紀,來越南的基督教傳教士為了教化當地人能讀懂《聖經》,在當時拉丁字母(法國是拉丁語國家)的基礎上,按照越南人的語言發音,又建立幾個新的母音字母和註記標號,形成現在越南專有的拼音文字。十九世紀被法國殖民後,強制推行這種文字,廢除了漢字和喃字。鑑於民間仍然大量使用漢字(如史書、族譜、寺廟),1955年,越南政府曾考慮恢復漢字(那時是中越蜜月期)。但是漢字確實難學,而拼音文字只要學會字母及發音,能說就會寫,三年全國減少文盲20%。最終決定,法國人發明的拼音文字為越南官方統一文字,稱為「國語字」,用了不到六十年的時間,就取代了使用兩千年的漢字。不過,現在與歷史有關的場所(遺址、寺廟),仍能看到大量的漢字。
傳播基督教。前面已說過,不再重複。
第五個痕跡就是法式麵包了。越南不產小麥,食物基本以米粉類為主,麵粉做的食物就是法式麵包了,平時逛街,路邊食品店都可見到。我夫人愛吃法棍兒麵包,而且很挑剔,我問味道如何,她說很地道。
我問導遊,越南現在還有法裔後代或帶有法國人血統的混血嗎,導遊回答很乾脆,一個都沒留下,包括抗美時期美國人的血種。

寺廟牆上的「喃」字,看著好像都認識,再仔細看,哪個都不認識

第五天,我們乘坐越南國內航班,離開河內飛到峴港。
峴港是越南中部的一座海港城市,歷史上曾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1858年8月法國軍隊從這裡登陸佔領越南,1965年3月美國海軍陸戰隊也是從這裡登陸入侵越南的,53年後(2018年3月),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仍然停靠在這的海軍基地訪問越南。
峴港受到多次古代皇朝戰爭和現代戰爭,卻沒受什麼影響。但正是基礎差,束縛就小,峴港成了越南改革開放發展最快的城市,尤其近6、7年,依靠旅遊,大力開發建設,已成為一座美麗的旅遊海濱城市。
我們沿著海濱大道先去山茶半島,參觀由越南華人捐資建造的靈應寺。靈應寺絕對是我在越南見到的最雄偉的佛教寺廟了,供奉有68米高的東南亞最高的白玉觀世音菩薩像,佛塔、佛殿都是高高大大,只是新建的,缺少文化內涵,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回程在美溪海灘停下休息。海灘號稱是越南三千多公裏海岸線的1№,綿延十公里的海岸,碧海白沙映照著藍天白雲,有的中國遊客說這個海灘被《福布斯》評為世界最美的6個海灘之一,我覺得一般般,在網上也沒查到任何根據。從峴港至順化一帶,卻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出的「人生必去的50個地方」之一,要知道,諾大的中國也只有一個長城上榜。
美國人的評價應該是綜合的。從峴港北上順化,東邊大海、椰林、沙灘,西邊崗巒起伏,林木繁茂,有許多珍稀動物,另外還有三個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人文古蹟可供遊覽。

峴港龍橋

峴港海濱

美溪海灘

在海雲嶺觀海
一列火車正好在半山腰從遠處駛來

漁村

靈應寺的大雄寶殿
近處黑的是孫悟空石雕像

靈應寺68米高的白玉觀世音菩薩像

在靈應寺望峴港

在迦南島乘簸箕船穿越水椰林
簸箕船是過去漁民近海捕魚的圓形小船,已不用,現在改為遊客娛樂專案

漁民表演撒網

下榻在峴港皇冠假日酒店

 會安古城位於峴港市郊秋盆河北岸,會安江入海口的附近,16世紀曾是著名的東方大港和東南亞最重要的貿易交流中心,到了18世紀,因受戰爭影響幾乎廢棄,上個世紀8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幫助對會安港進行了大觀模的整修,成了東南亞儲存完好的傳統貿易港。
 古時,中國、日本、南洋,甚至歐洲的商船經常出入會安港,現今會安仍儲存許多古建築、古街道,體現了中國、日本和當地文化與建築風格的融合。在這裡既能欣賞到古老的文化傳統,又能感受到濃郁的地域氣息。但是與國內知名古鎮一樣,商業開發過度,街道遊客如潮,兩側都是賣越南絲綢、木雕、面具和土特產的小店,河邊摩肩接踵的酒吧裡更是坐滿了膚色各異的外國人,讓老居民們眼花繚亂。在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後,會安往日的寧靜慢慢消失了。

會安古鎮的日本廊橋
橋上有一個很小的日本神廟,為日本人1593年(猴年)所建,完工於1595年(狗年),所以,橋的東西兩邊各有兩尊精美的猴子和狗的雕像

春到古鎮

春到古鎮

廣東肇慶人建的廣肇會館
按照中國來此經商不同地區,有福建幫、廣東幫、潮州幫、海南幫和客家幫,分別建起各自會館和作為五幫會館的中華會館。每個會館建築雄偉壯麗,金碧輝惶,供奉著媽祖、關公、伏波將軍等,終年香菸繚繞

 從峴港開車向北,百公里左右就到了順化。
 順化古代曾為中國故地,為漢朝交州(交阯)日南郡轄下的盧容縣。2世紀末佔婆興起,成為佔婆國的烏州,以後不再為中國所有。十五世紀被越南侵佔,後成為越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阮朝的都城。
在越南,全國都陷入在全民經商的躁動下,順化實在是一座秀美寧靜的城市。小城不大,二十幾萬人,整潔乾淨,蜿蜒清澈的香江穿城而過,將城市分為北南兩區。北區就是舊都城,仿照老北京的格局,外城是護城河和環繞城牆的皇城,方圓8公里,設有若干炮臺、旗臺、城門。內城為紫禁城,方圓2.4公里,是一個縮小版的北京故宮。正門為午門,過了午門為上大朝的太和殿,後面是上小朝的勤政殿,再往後是後宮和花園,兩側為太廟。紫禁城南門之外,設有國子監、欽天監、樞密院、都察院、六部部衙以及都統府。總的看,這個紫禁城還算壯觀,宮殿雕樑畫棟,立柱朱漆盤龍,雖然戰爭時期難免遭受破壞,可能因離峴港的美軍基地不遠,大部分儲存完好,是越南現存最大最完整、也最值得越南人驕傲的古建築群,已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第三個世界文化遺產專案美山聖地,是佔婆國印度教寺廟的遺址,因為方向不對,時間緊,這次沒去。

穿越順化城的香江

順化皇城的旗臺

紫禁城的午門

接見文武百官的太和殿

太和殿門內

後宮兩側的宮廊

步行在廊內

牆上掛的紅底金篆

宮殿屋脊和垂脊的飾龍

緊傍香江的天姥寺

天姥寺山門

黃昏
下榻在順化市維達娜潟湖邊的溫泉度假酒店

 順化有6座皇陵,我們遊覽了明命陵,是越南阮朝第二代君主的陵墓,也是順化皇陵最完整最漂亮的一座。陵墓的佈局仿中國明清帝王陵墓格局,中軸對稱,有路兩旁站立石人、石馬的神道,有功德碑、明樓和墓丘,但在具體設計上,有些道家色彩,不刻意去更改風水,而是因景而建,順從自然。總之,這個皇陵少了中國帝王陵園的威嚴、肅穆,多了幾分溫馨、安寧,整個皇陵景色特異別緻,更像個花園。

明命王陵墓

顯德門

明樓

花園似的陵園

花園似的陵園

後面是陵丘

 胡志明市是我們在越南停留的最後一站。
 胡志明市位於湄公河三角洲東北部,靠海,是越南第一大城市、經濟貿易中心,同時也是越南的中央直轄市,與我國上海、廣州、瀋陽都結為友好城市。
在越南統一前,胡志明市叫西貢,是南越政府的首府,統一後,為了紀念越南,1976年改名為胡志明市。現在的西貢特指胡志明市第一區,但還是有很多人喜歡叫胡志明市為「西貢」。
殖民時期,法國人在這裡用心經營,把濃郁的西方文化烙在了胡志明市的街頭巷尾,教堂、歐式建築、街心雕塑和花園,人們習慣稱它為「東方巴黎」。
到胡志明市的第二天,我們到胡志明市西南70公里的美託,乘遊艇觀光湄公河。湄公河是中南半島最大的一條河,其源頭在我國青海,國內叫瀾滄江,從雲南流出境外,就改叫湄公河了。湄公河曲曲彎彎,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最後從越南南部地區變為九條河流入海,當地人稱之為「九龍入海」。
湄公河因為輾轉近五千公里,沿途匯聚了多條河水,流到美託這裡,河面已有六、七百米寬,水流湍急。河中前後兩排有龍、鳳、龜、麟四個大島。我們包了一個遊艇,先去龍島吃飯。
我們要的米粉、炒鮮蔬和一條湄公河烤魚。
越南主食主要是米飯和米粉。米粉滑滑的,各地做法大同小異,不同的是風味各異的辣醬和魚露(一種類似咱們蝦醬的調味品)。飯後又登椰子島,參觀當地民俗表演,看了手工製作椰子糖,又邊吃著人蔘果、牛奶果、大樹菠蘿等國內不常見的水果大拼盤,邊聽兩個女孩咿咿呀呀唱當地的俚曲小調,最後乘船孃手搖的小船,沿島內的一條小河回到了我們的遊艇。
都知道越南摩托車多,在河內、峴港感覺還不太強烈,在胡志明市我們領教了什麼叫蜂擁而至。從美託回市裡已是傍晚,正是下班高峰,密密麻麻的摩托車爭先恐後地佔滿了整個道路,我們的汽車像一艘小船在摩托車的海洋裡慢慢地向前飄蕩。尤其道路口的紅燈變綠燈時,聚集已不耐的黑壓壓上千輛摩托車,一起發出雷鳴般的引擎聲,咆哮著向前竄出,如過江之鯽,絕對會讓密集恐懼症患者的小心臟受不了。我問導遊胡志明市有多少摩托車,他說有六百多萬輛,而我知道,胡志明市有960萬人。

胡志明市的西貢聖母大教堂
因其使用紅磚建造,又稱紅教堂

中央郵局
法國殖民時期建的第一座郵政局,是胡志明市的地標性建築

郵局內部,胡志明像掛在中央

胡志明市的夜景

在美託,寬闊的湄公河

我們包了一條船遊河

在龍島上吃湄公河烤魚

椰子島內河等待遊客的船工

我們在島上內河遊覽

摩託大軍

以下是按照我們要求安排去農村遊覽照的照片。

按我們的要求,參觀了一個農村
這是離河內60多公里的堂林古村的村口

類似中國南方的老房子

江文明祠堂
其祖上考取過探花

潘姓祠堂

另一個祠堂

把祠堂內,中文和越文混雜,過去與現代同處

越共比中共成立晚十年,咱們1950年開始搞經濟建設,三十年建立起國家工業體系和軍事工業體系。越共卻命運多舛,趕走日本人,又接著在中國支援下忙著抗法、抗美,直到1976年全國統一,才真正搞建設。中國在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越南緊隨其後,1986年也改革開放,包產到戶、以效計酬、招商引資、結構調整,中國每一次改革,越南滯後七、八年,剛好能看到實際效果,連建「試驗區」都免了,一步學到位。所以,中國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越南是「跟著中國過河」。

結束在胡志明市的遊覽,我們又飛回河內,換乘國際航班開始寮國的行程。

抗美戰爭時期,越南政治局會議室,頂頭的位置坐的是當時黎筍

河內的越南共產黨「人民日報」報社

河內的無名烈士紀念碑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