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前行

引子

美麗寶島臺灣,搖曳著鮮花和一泓碧水,縈繞在或遠且近的夢裡……

停頓下腳步後的幾個夜裡,我嘗醒來。緊張的情緒還未散卻。我在哪裡?又將去向何方?

啟願

我不是純粹的騎手,我只是個騎遊愛好者。所以,我展開著這篇遊記,而不是騎行筆記。

而自行車,於我卻是一個註定的邂逅。雖然一直喜歡,卻未有深入嘗試。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一輛近乎淘汰的山地車,才發現,一部真正的車子竟如此有力。半年之間,從小長途到參加毅行200的活動,信心和力量的積累,腳下的路逐漸飛騰起來。十一臺灣旅行時,望著淡水如火的夕陽,我心中升騰出單車環島——一個驚訝卻又立即令我期待、久久難以平靜的夢想。

臺灣

我喜歡臺灣,一個我心中單純和美好的地方。

這是我第三次入臺。我將行遍它的鄉野田間、大街小巷,光顧它的歷史、沉溺它的小吃,遇見各色可愛的人們。我想應當是這樣的,以我的真誠去迎接充盈世界的熱情。

這將是一次充分的旅行。我將呈現旅行的真情實景和騎行路上的苦樂艱辛。奉獻給將自由行走在寶島路上的朋友們,並激勵和我一樣能力平常、卻懷揣著征服理想的騎車人。

臨行忐忑,準備的似乎無以復加。僅把主要的旅行手段列示如下:

1、必要證件:

a、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大通證),公安局辦理並簽註,簽註僅限一次,半年有效。最新證件已經是卡片式,可以通過指紋驗證走自助渠道,但未完全普及。

b、入臺證(「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可通過攜程等旅遊網站或淘寶等辦理。要點是:儘量提早;價格越便宜的,準備材料等要求越高。

c、機票行程單。最好列印隨身攜帶,出入境都會檢查,雖不絕對必要但省卻很多麻煩。酒店行程單不如機票行程單重要,可在手機裡備查。

其他如身份證、護照、港澳通行證(考慮從香港、澳門經過的)不必要攜帶。

2、現金:臺灣櫃員機銀聯卡自取。匯率好過大陸銀行櫃檯。機場出海關後可以取到,因此可不必攜帶臺幣入臺。

購物場所大多可以刷銀聯卡,匯率都還不錯。但吃飯基本都要現金。

3、行動網路:淘寶等提前購買臺灣資料卡,到臺灣後插卡。我這次在臺12天,購買12天卡,92元,無通話時長。所以教會了老媽微信音訊電話。

4、火車票:在臺鐵官網和高鐵官網提前14天內預定,使用大通證。主要幹線最好提前預定,短途可以不預定,有短途區間車,不緊張。

PS:關於臺鐵敬老票,雖然明確只對本地區老人優待,實際上並不查驗證件,所以儘管買無妨。但取票時儘量到自助取票,人工售票視窗會問。

5、導航:百度地圖。雖然難用,但是能用(高德目前就不行)。又不習慣google。

6、民宿:愛彼迎

7、騎行軟體:黑鳥單車

8、騎行認證:「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App:i-Tracing。

計劃

行前制訂的騎行計劃:

序日期農曆行程距離路程

D11.30廿五臺中→苗栗5555

D21.31廿六苗栗→新北110165

D32.1廿七新北→福隆110275

D42.2廿八福隆→南澳115390

D52.3廿九南澳→花蓮75465

D62.4除夕花蓮→花蓮0465

D72.5初一花蓮→臺東170635

D82.6初二臺東→恆春120755

D92.7初三恆春→屏東118873

D102.8初四屏東→永康94967

D112.9初五永康→臺中1551122

我選擇逆時針環臺,這可能和大部分人不同。冬天的臺灣是東北信風,希望在東海岸海邊時能夠順風騎行。同時也契合著心中的佛陀理想,轉山是逆時針,環島也該如此。

線上路的制訂上我參考了之前看過的一本書:《臺灣單車環島筆記》,作者葛磊,記述了作者參加臺灣寶哥「鐵馬家庭」組織的環臺活動情況。讀此書時僅有敬仰,卻沒想到自己有天也能夠扶車上路。「鐵馬家庭」的活動在網上很容易找到,但因為時間關係我沒有考慮參加。

我甚至還沒有合適的自行車,而臺中正是捷安特總部所在地。早早在官網上挑好了2019款「excape1」,這是平把公路車,也算是旅行車。買輛新車騎行豈不爽哉。

關於於行程、目標、騎行線路、景點、時間控制、重要資訊,我準備了近萬字的路書。

還要說一下我所報名的騎行認證,這是臺灣「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提供的一項為環臺人士進行認證的服務,捷安特臺灣官網有連結。這個偶然發現的渠道令我十分驚喜,「鐵馬家庭」環臺就是有認證的,而這裡則給了個人環臺的一份有意義的證明。具體方式就是在手機上安裝App跟蹤行程,但是要求單獨的手機、單獨的資料卡,加之兩岸間溝通仍不夠便捷,區區報名、繳款(往臺灣轉賬真是不易)、藉手機、找回賬號安裝App、測試,竟然各用了一天(幾乎只能用蘋果手機,我不是果粉是果盲)。所謂好事多磨,這認證對我的折磨持續到拿到認證那天為止,此為後話。在此感謝多位被我因此叨擾的諸位兄弟們。

母親

有感於去年沒有陪媽過年。行前,我問媽:我過年去臺灣騎車,一起去吧?媽說,不去,花錢。我又說:去吧,你可以幫我背行李、洗衣服,兩個人又可以照應。媽說,那好吧。

我知道老媽是喜歡臺灣的。她去過,和老爸唯一的一次「出境遊」就是去的那裡,至今還念念不忘。希望這次能讓她重溫美好印象。

沒有想到,我本是想帶她去玩,她卻給了我此行極必要的幫助。感謝媽媽!

第二部分 路上

D0 香港機場之夜

D0,深圳——香港機場

再充分的準備,臨行前都是手忙腳亂。出發的幸福感覺總是那麼慌張和不真實。

晚上9:40,終於趕到福田口岸過關。有點著急,儘管我知道時間還早。

30號早晨的飛機。我們29號晚上就奔赴香港機場。

到機場的路線我輕駕輕就熟:東鐵線坐一站到上水,出去就有九巴A43,一個小時左右到機場,十一假期剛走過的。港幣56元左右,最經濟快捷。

老媽看到香港的公交也蠻好坐的,心情不錯。我說,拍張照片哈,老媽難得的態度中性,而不是拿出經常會說的那句——「不拍不拍」。

香港機場可以提前24小時值機(還有人說是從當天的零點開始),候機廳休息的條件比外面好多了。畢竟在機場過夜這種事我也沒少幹。

老媽說:這裡好,房子夠敞亮。

可不是,兩百米內沒人。玻璃牆一塵不染反著炫光。

於是她老人家悠閒的艱苦樸素起來。真服了她這出遠門帶著針線還能用得上的人

Tips:

1、過關時替準備走澳門赴臺的親友團打聽了一下:如果買澳門機票出境,是不可以憑此經過香港的。所以想走港珠澳大橋到澳門機場的小夥伴們注意了,多帶上一個港澳通行證(及澳門簽註)吧!

2、廉航櫃檯對免費7公斤的行李標準查的還是比較嚴,超1、2公斤不怕,再多就要求整理。但挎包不算。所以checkin時,可以不要把全部行李都帶到櫃檯前去展示。當然也不能多出太多,否則登機也可能會麻煩。不同的航空公司執行要求也會也不同。

D1 新車,新旅程

D1,香港——臺中——苗栗

7點,太陽爬上了大嶼山。快運航空的飛機看樣子也舒服的睡了一晚。

可它卻還不想那麼早飛,晚點一個小時。

終於,臺灣,我們又來了。

臺中的清泉崗機場小,所以很便捷,沒有臺北桃園那麼多人。事實上,當我們把不能入境的肉包子吃完後過境就只有我們兩個人了。老媽忐忑其餘雞蛋瓜子之類讓不讓帶,檢疫人員熱情又認真的跟她確認了都是熟的,於是放過。我說老媽您真是貴賓待遇呀!

我們應該坐A3機場巴士到逢甲夜市,離捷安特總部最近。但我行前錯過了預訂。現在明白預定不是因為人多,而是人太少不預訂就沒有車。眼巴巴的看了半天只來了一輛A1。

於是坐公交慢騰騰的轉車。臺中的公交10公里以內免費,司機的熱情態度也真是沒得說。

老媽轉車中,狀態不錯。

最後一段走了1.7公里。終於到了捷安特總部大廈。

略帶忐忑的跟工作人員打招呼。我的Excape1_2019款,已經身形款款的立在這裡了。真是太棒啦!感覺就像鋼鐵俠迎來了鎧甲!

這車挺緊俏,提前一週的Email溝通,說只有一輛現車了。很好,這正是為我準備的,不多不少。

捷安特旗艦店,毫無疑問是車迷心中的聖地。可沒時間細看了!

拿上車就出發。原訂的出發時間是3點,可是3點鐘才到店。出發遲了半個小時。美麗的店員小姐姐熱心的給我們拍照留念,祝我們環臺成功!

陽光燦爛,正是出發的好天氣,可是我和媽的內心或許都有一絲絲憂慮。彼此的擔心,都在這長長的前路上……可這又算的了什麼?互道珍重,帶著樂觀,出發吧!

一下子就投入了冬日暖陽和遊絲般的空氣中,輕風拂動,整個世界似乎都在盪漾著、透亮著。

新車新旅程,真是太開心啦

上圖:臺中后豐大橋,過大甲溪。

上圖:苗栗義裡大橋及火炎山,過大安溪,是臺中苗栗的分界。

多麼美麗的天氣!多麼暢快的陽光!

那麼多的期待,那麼多殷切的構想和執著的憂慮,都變成車輪前延伸的唯美畫卷。路雖千里猶在腳下,夢想如夢幻般展開,言說無盡的歡愉!

最開始還是騎的有點亂,導航混亂、沒開騎行軟體,但逐漸校正過來。保持節奏、騎行、前進、速度、踏頻,都還OK。計劃的三個小時50公里,推遲了半個小時開始,也正好延遲了半個小時結束。

18:27,導航顯示前方就是苗栗站了。微信裡知道媽已經到了。儘管才分別三個小時,這可是跨地區相見,還真有點激動呢。

媽一見我就說:嗨呀,還真找到了啊。

苗栗是個不大的城市。夜市在火車站邊。我們住的略遠,走過去1.5公里。

今晚住文發路的一家民宿。這是真正的民宿,在一戶人家的頂樓,獨享一層空間,有個大平臺,老媽開心洗衣方便。

主人家見到的是一對母女,非常熱情,我們到時正在等著我們,遞給我們現煮的薑茶,暖肚又暖心。媽媽經營著理髮,女兒當晚要去火車站上夜班。理髮店客人來去,市井家常,很有生活氣息。

晚餐在附近的一家「時代餐廳」,簡單的菜品:蛤蜊湯、黃牛肉、青菜,再配一瓶地道臺灣啤酒,很合胃口!實實在在的好吃。老闆大姐是苗栗的客家人,她和店裡的人對我們二人一行非常好奇,說我們這叫「雙鐵環臺(鐵路+鐵馬)」,圍著我們問這問那,聊的火熱。

小街靜謐,夜風柔和。折騰了24個小時,現在可以安心的入睡。期盼已久的旅程已經安然的開啟了。

今日小結

Tips:

老媽的一場境遇——關於敬老優待車票

敬老車票的事前面已經說過,我跟老媽也詳細講解了上車不會檢查。但由於時間緊我沒能送她去臺中車站,而她老人家也不會用自助取票機(這個我沒強調,其實也可以找人幫忙),於是她去視窗取票,於是乎很自然的售票員就問她要證件,搞的老媽有點難受,給我打電話。我當然幫不上忙,最後人家折衷讓她上車找車長補票。等檢票進站的時候她跟檢票員說要找車長補票,檢票員都說「不用啦這樣就可以噠要是有人問再補吧」。就這樣,整個鐵路環臺就安然享受了臺灣老人待遇,全程半價(各段票是一次全部取出的)。

關於敬老優待票的情形,我想現在沒有人比我說的更清楚了。還是要感謝臺鐵的同志,規則與靈活兼而有之;而我也不覺得這是鑽了空子,都是老人嘛。

騎行記錄:

今天按計劃走臺13線,記錄了騎行50公里。因為起初忙亂,沒開黑鳥,少記錄6公里,實際騎行55公里左右,與計劃相同。騎行時長三小時,也與計劃相同,延遲了半小時無甚影響(就是沒在苗栗站接到老媽,比她慢了)。今天還如願得到了黑鳥單車50公里一星勳章。

說說這枚勳章,要求是單次騎行50公里,均速20以上。之所以現在才得到這個初級的勳章,除了能力的逐步提升以外,短途的市內騎行提不上速度,而長途都超過100公里進入下一個等級。由於開始階段漏記,到達以後又騎了兩圈,總算收入勳章。

今天路況開闊,陽光宜人,雖有小爬升但難度不大,給環島全程做了個舒服的熱身。但終究開局倉促,騎車裝備未整理到位,並且沒有顧及到任何旅遊內容。過的那條溪,那座橋,都不知所謂,這可不是我的風格。若干日子之後,比對著照片、騎行紀錄和地圖,才認出了自己親臨的那些秀麗山川。

D2 尋訪老街,穿越城市帶

D2,苗栗——新北五股

今天走臺1線,和「鐵馬家庭」的路線有較多重合,可以饒有趣味的去尋訪《臺灣單車環島筆記》中所述的情節和典故。重點是湖口老街。今日計劃行程110公里。

老媽今日行程最為挑戰。因為明天要走北海岸線,所以今晚的落腳點在新北五股,這是此程唯一遠離火車站的住地。因此,給老媽的計劃是先到臺北車站,可以去西門町轉兩三個小時;然後坐幾站捷運到劍潭,再轉小巴到住的小區。我給她一張紙,畫滿了聯絡圖和密碼。

早7:30,陽光刺眼。看著昨晚住的「富芳小宅」,是棟整潔的小樓。

單從「有趣」這點來講,民宿遠比旅店來得多。從訂到的那天起,就在猜想會是什麼樣的環境、遇到什麼樣的人;直到一晚安睡過後,又格外的多了親切。

「渼津早餐店」,芝士炒麵加蛋;起司玉米餅,豆漿,100元(臺幣,以下皆同)。這是我自己的,老媽不吃這些東西。

我搞不懂,起司、芝士,是不是一樣呢?反正味道好就對了。

臨行又有插曲。鎖單車的鏈子鎖的鑰匙不見了。昨晚就跟媽說不用鎖她不同意,這回乾脆找主人家借了工具,兩下砸了(幸好是在民宿,還有不少工具)。我說媽你看,這說明鎖就是不該用的。此後路程無鎖,也就無牽無礙。

昨晚把車身和人身裝備都整理妥當,今天正式迎來第一個全天行程。找鑰匙和砸鎖遲了半小時(主要是找鑰匙,砸鎖5分鐘)。上午8:50,出發!

沿文發路北行,右轉檯6經國路5段,左轉北勢大橋上臺13甲,穿過後龍溪。

9點半左右,來到此行第一個可以去參觀的車站——造橋車站。

臺灣鐵路起源於清末劉銘傳,在日據時期大為發展,可以說臺鐵就是臺灣現代化的標誌。現有的很多臺鐵的車站,都是百年前設立並發展至今的,成為了兼具功用、歷史和文化的人文景觀。我既對歷史充滿興趣,又因從小長大在鐵路邊,對車站有著不解之緣。小時候走在鐵軌上,總覺得火車連線外面的世界,通向天邊。

眼前的這座世紀小站,簡潔質樸,又清新灑脫,不似百年的老婦,卻像生長在這鄉間的小姑娘,絲絲小花點綴,充滿生活的魅力。人們給她一點點精緻用心又決不浮誇的裝點和修飾,呵護、延續而又不僭越這份歷史。銘牌上的文字,展示著人們對家鄉的責任和熱愛。

站內沒見到工作人員,沒問到蓋紀念章的事。

單車就這樣自己待在外面,沒有鎖,很自由。

之後我去過那麼多車站、景點,它都這樣閒適的等待著。

到新竹了,內湖國小。

我以為這是《臺灣單車環島筆記》裡記錄著的,就注意了一下。但回頭查閱,記錄的是高雄的「湖內國中」。記錯了。

但可見書籍的影響之大。循書旅行,不啻幸事!

過了內湖國小不久,就從臺13線接到了臺1上。臺1是真正的南北縱貫線。

主要公路的右側,依次是機車和單車線,非常規範。

新竹站到了,這是一個大站,也是百年老站。站廳裡有專門的「旅遊服務中心」,可以蓋車站紀念章。我把它蓋在專門準備的旅行日誌本上。第一次蓋還欠缺經驗,蓋反了一個。但這圖章太棒了!

第一次見到路上的車友,貌似一對夫妻。

12點半,到達湖口老街。這是寶哥「鐵馬家庭」車隊線路上的地點了。書上說是「一條老街,一頭是教堂,一頭是寺廟……兩邊是連廊」。但直到在這個教堂前,我也沒發現老街在哪裡。

有點餓了,就先出來吃飯。回到大路邊的這家牛肉店,這個名字該怎麼讀呢?我猜第一個字可能是廣東話裡的「mou(二聲)」,沒有的意思,第二個字呢?真不認識。

老闆問我燙什麼青菜,報上的菜品名中有一「大陸妹」,我說啥是大陸妹?一看是生菜。哈哈,算了不要這大陸妹了。被她這一岔,我也忘了請教這個店的名字了,不幸留下了巨大懸念。

臺灣美食尋覓之旅就從這不識店名的大碗牛肉麵開始:牛肉大塊香滑,麵條軟韌適中,湯料濃而不膩,真是大快朵頤!

吃完麵,經人提示,回到了老街。原來就是沿著教堂這一側再往前走。我還以為是教堂和寺廟面對面,但其實它倆在同側而已,這樣個兩頭法。讀到的、想像的,都代替不了親眼所見。

老街帶著近代古早的味道,卻有些蕭條。我走進一家燒製瓷器的店鋪,頗有古趣。老闆告訴我,這裡以前就是縱貫線,商賈雲集。現在的縱貫線變成了大路和鐵路,這裡便成了百年風情的留守地。

老闆用自製的茶壺給我填了一杯熟普洱茶,真美!香冽的普洱驅散了正午28度的燠熱,留下了一份屬於老街的醇厚之情。

到了寺廟,我就因為書中疑問專門去找人問「乞丐凳」的事,原來就是這門口的門檻石,做的長了一些。當年這老街繁華之時,北富南窮,南方的人沿著縱貫線去臺北討生活,就是坐在這乞丐凳上。這延長的一點點石凳,是包容和善心。

下午進入桃園,品嚐臺灣「土特產」——85℃。一杯「海鹽清茶」,淡淡的鹹爽和清香,35元。

中壢車站,紀念章就擺在小桌子上。站廳好似上我上大學時的感覺,有點懷舊。

新竹——桃園——新北,已連成密集的城市叢集,桃園與新北間只有很小的空曠空隙。我被捲入汽車和機車的洪流,一齊湧動向前。

18:21,到達德音國小,今天騎行完成。愉快的找人幫忙拍張帥照。

今天收穫的車站紀念章,真漂亮!美美噠!

衝個涼,帶老媽到騎行路上一眼相中的「尚井涮涮鍋」。臺灣啤酒配日式涮鍋,聊著一天的見聞,騎行後的疲憊,一下子都卸下來了。身體和心情都說不出的舒坦!

老媽今天經歷了最難路線的考驗。她說到了臺北車站內下車,有個比她年紀還大的70多歲老人家,一路把她送到懷寧旅店(幫我送車票),她都被感動的哭了。與上次來臺灣一樣,她處處都感受到別人的尊重和照料,她說這是她最喜歡臺灣的地方。

不過她還是沒去成西門町,並且在從臺北到新北五股的行程頗費周折。老媽也經歷了不小的鍛鍊!

今天還有另一個好訊息,親友團發起了為我加油的微信群,大家給了我莫大的讚許和鼓勵。這樣的陣仗真讓我有點不好意思呢,但這無疑給了我強大的動力。我們有實時的分享、交流,還有每日的騎行小結,感覺竟有點像個旅遊節目了。

這是一家半自助的涮鍋小店,環境親切溫馨。跟昨天一樣,老闆娘熱情的跟我們聊天,說她老公在東莞做生意。老媽還跟她留了電話(我心想您老也不會打國際電話吧)。這裡點粉可以不限量,但當我知道點米飯可以隨便加滷肉臊子後就不停後悔了!老闆娘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拿來一小碗請我嚐嚐,「自家做的呀!」可惜我實在吃不下了!她又說:那就去吃冰淇淋吧,裝幾個球都可以呀!(真的嗎?)

真是孩子般的開心呢!看好了,這是三個球呢!

關於民宿

今天的民宿在居民小區裡,相比於昨天苗栗小城路邊的獨棟,這裡更加市井熱鬧。民宿的位置有時不太好找,儘管有門牌號,以我比較傑出的找路的能力,摸索半晌將信將疑的才到這個僻靜的門前。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自助:進門是自助,到房間以後的一切也都是自助,見不到人,老媽覺得會比較冷淡,但我覺得挺好,這才體現了自由和信任。不用入住登記,不用結賬,大家都守規則就好了。

其實這間的Abby阿姨還是蠻好的,都有接送我媽。

房間內的設計比較有趣,仔細看其實就是把正方形的空間分隔了幾塊。我都不知道當時預定是不是被這個高低床所吸引,反正睡在上鋪極為滿意。

外面的功能區是極為齊全的,主人的創意、風格都得以表達,我想這也是很多人從想住民宿、到想開間民宿的原因吧。至少這是我的夢想。把旅遊做得精彩——讓更多人感動、欣賞。

於是我就在這間小桌上寫旅行日誌、做騎行小結。沒有人打擾,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空間。

今日小結

Tips:

臺灣的單車道

對於騎友來說,臺灣的單車道真是太舒服了。這也是我騎遊臺灣的吸引之一,今天果然深刻體會了。

無論市際快速道路,還是市區街道,最右兩排都是機車道和單車道,按速度各行其道,非常規矩。

相比之下,深圳自行車是不讓上公路的,算是違章。而自行車走人行道?我覺得自行車在人行道上應該推行而不是騎行。

當然,除了社會發展的差異,深圳的人口密度高得多。臺灣3.6萬平方公里,人口兩千餘萬;深圳2000平方公里,人口也差不太多,道路自然擁擠。現在深圳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綠道,聽說還要推出「藍道」,令人期盼。

臺灣人打招呼

路上總有人熱情的問我從哪裡來。有人問我:從中國來嗎?我說,從大陸來。對方聽出意思,忙說,哦,對的,很好!再有人問時,我直接答:廣東,感覺這樣更直接,而且對等。我再問回他們:有沒有去過呀?很多人都說去過呀,廣州深圳中山江門……這多好,有來有往,挺和諧。

當我環了大半圈之後,我已經明白,臺灣人把大陸叫「中國」自己叫「臺灣」已經是習慣,既成事實不必芥蒂,關鍵是彼此認同和向前看。最重要的是交流——唯有交流,才能融合。

騎行小結:

今天騎行103公里,比預想的110公里還少些。經過桃園市時比較擁擠,略有翻山。

但今天上午騎行開始的時候膝蓋疼,心裡一驚!不會就頂不住了吧!沒辦法,只有堅持騎。過了中午不疼了,熬過去了,真是謝天謝地!晚上就塗黃道益,給膝蓋上上油。

今天覺得騎的零碎,不太滿意。殊不知艱苦的考驗還在後面。

D3 誘惑淒冷北海岸

D3,新北五股——新北福隆

繞行北海岸,不是環臺的常規選擇。

一般都由臺北出發,逆時針向南。回程由宜蘭翻越北宜公路作為收官。

我卻一心想去看最北角,去追尋那條曾經經過、卻未經歷過的海岸線。那個昏黃的風雨交加的夜晚對我有著別樣的誘惑,也許,那正是夢想的起點。

7:30,出發。

昨日的悶熱正是變天的前兆。再次北海岸,再一次的陰雨天。

八里水岸。

關渡大橋。(沒有錯,不是官渡)

淡水捷運,十一旅遊時的據點。

淡水老街、阿婆鐵蛋……又來到曾經逡巡的地點。

溫州餛飩店的「傑倫套餐」,雞腿配湯和米飯,靜靜很喜歡。剛剛年休打烊,沒法來一碗餛飩當作早餐。

整條老街卻沒有什麼吃食,溼雨的清晨略有點惆悵。

於是只好再爬上大坡,去真理街。

還是這家文化阿給。早餐時分,人很少,老闆見到我挺開心的說今天來的都是關門客人,下午就年休了,充滿年終的喜悅。

還是經典套餐,阿給配魚丸湯。多了一包巧克力奶茶。80元。

可阿給卻是臺灣出名小吃中我唯一覺得不怎麼好吃的。

從真理街到漁人碼頭。是專門去再看一遍的。

行走在淡水河邊,湧起絲絲感慨。幾月前只是想找一輛單車岸邊走走,今天一個人一部車,已經可以把這裡輕鬆的一帶而過了。

情人橋上,彼時夕陽如火,今朝清寂淡泊。

一路向北,頂著風,空氣中說不清是霧水、雨水還是海水。

在上述某個圖的瞬間,我在想,如果有人,或如平時的我,看到現在這樣一個躑躅風雨裡的騎車人,會不會在想:這人有病吧?

可是此時,只有我自己,知道這份旅程的意義。只有對於自己生命的意義。

石門區。

這就是曾只是在想像中的石門婚紗廣場。

狂風冷雨不搭這裡。婚紗廣場應該是風和日麗的。

富貴角遠望倒是壯觀。

穿過富基漁港,走向最北角。犀利的東北風穿透了厚騎行服,還躲避了幾條突然閃出的野狗。這就是北方。相對於南方的燠熱,它一定是冷峻的。八角形的富貴角燈塔,在強勁冷風中顯得凝重堅強。

在燈塔轉了一圈,感覺冰冷,趕緊退出海角,來到路邊的一家窯烤披薩店裡來。一進屋,首先感覺到的不是食慾,而是溫暖。而飢餓也接踵而來了。

一杯奶泡咖啡,一份現烤披薩,簡直是大大的滿足。

這間店背山臨海,環境真是不錯。

向前不遠,就是石門洞。石門區的名字顯然由此而來。回望去,這是海浪打穿的沉積岩。

騎速很慢,只有奮力向前。可是這海太寬闊,顯得人那麼小,路那麼遠。這是魔法學院的氛圍嗎?

又一個網紅打卡地——洋豆子咖啡屋。

旅遊車無法顧及的,被自行車一一採擷起來。環境不錯。這樣的天氣,顧客數量也還好。

過了金山,能遠眺野柳地質公園了。

雙腳的旋轉打圈帶動著回憶。十一從臺北到野柳,再從野柳到淡水。本想乘坐皇冠北海岸線瀏覽金山與石門的風景,卻趕上一路怒濤的颱風天。野柳是青灰色的,海岸是昏黃色的。

而這傍晚昏黃的海岸,似乎變得更加誘惑,也更加清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朦朧起來,說不清是愛是怨,是依偎還是遷倦。總之在朦朧中一路走去,慢慢地不在乎風雨還是豔陽天。

江間波浪兼天湧。一路到基隆。

基隆是個山城,感覺像重慶。坡路很陡,平路擁擠。可愛的導航把我引向一排大臺階;在基隆站也走錯了方向。已經是下午四點半了,距目的地福隆車站還有40公里,難了。

基隆也是很多遊客赴臺的重要起點,我卻無感。

導航顯示從基隆到福隆,走經過十分(地名,參考九份)的2丙路線。這顯然是糟糕的——十分在大山裡。我繼續走臺2,沿海濱向前。

這裡是瑞濱海灘,對面是深澳岬角,象鼻巖。

濱二路口,前方山上燈火通明的一片,就是山城九份景區了。15年來過,曾經在上面看到壯觀的山海,現在知道了原來這就是東北海岸。

右前方最遠處,基隆嶼。

渾黃的海浪撲向路邊。天色遠比手機拍下來的陰暗。

一邊是幽暗暗的海,一邊是黑黢黢的山。蝙蝠洞、陰陽海,這名字也忒瘮人。我滿心驚恐,感覺山海都向自己逼來,山壓著,浪湧著,肉跳心驚。

危難之時,我想起一位導師教的口誦佛號的法門,便依法默誦起來。慢慢的,平復了心跳,節奏也更堅定起來。

六點,到達鼻頭角,路呈直角由東轉向正南。基隆出來走了一半,喘口氣,還有19公里。

晚7:15,終於到達福隆車站。民宿就在車站旁邊,媽下來接我。又是一天艱苦的勝利了。

媽從五股坐小巴轉捷運到臺北車站,再坐火車到福隆,既比我車速快,又比我走的路線直,很早就到了。

入住的民宿「一間屋揹包客棧」,就在福隆車站斜對面,樓頂望著站臺。這是此行最貴的一間客棧,因是週末,要人民幣400大元。定價如此,但卻十足冷清,整層的客棧只有我們一家人。看來這是包場價,挺好,自由舒展。

靜夜中偶爾傳來車輪的轟響,這隻會讓夜更深,夢更沉。

今日小結

Tips:北海岸,臺灣唯一能感受風浪的地方。冬季到來,要懷揣一顆滄桑的心。

騎行小結:

今天計劃110公里,實際騎行112.32,看來計劃做的挺好。

在我的順時針環島行程方案中,淡水——石門段是唯一一程正頂風的,偏偏今天風大有雨,上午時常覺得風貫穿了前胸後背,又冷又累,體力消耗較大。今天和昨天,簡直是跨季節考驗。

今天的總騎行時間更長了。昨天第一個全天,總騎時間9.5小時;今天是11.5小時。傍晚5點以後在海岸和山中的暗夜前行,攝人心魄,震懾心靈。這是艱苦的一天,這是騎行必定的歷練!闖過來,就戰勝了自我!

D4 迷茫浪跡東海岸

D4,新北福隆——南澳

晨起,在火車的悠悠笛聲中甦醒著知覺。我知道自己身處一個傳奇的小站,循著幽香和煤煙味,我該去探尋那車那隧那橋,那堪稱殖民時代建築奇蹟的舊草嶺隧道。

微陰的天氣,精神爽朗,這是一次早餐前的專門旅行。休閒裝,開心的挎上單反。

舊草嶺隧道是溝通臺灣東部南北交通的要衝,是上世紀早期臺灣著名工程,已建成106年,服役超過70年。

主持工程建設的吉田茂七郎,隧道竣工前、34歲的年紀,因熱病葬在這異國的鐵軌旁。侵略者也是建設者,這是曲折的過往,當歷史煙雲散卻,這裡留下的只是一位年輕工程師關於偉大建築的夢想。

「制天險」

這條單軌的鐵路,就是百年前臺灣交通的天險。

而廢棄以後,長時間洞口淤塞、雜草叢生。05年以來改造成自行車道,變成懷古與騎趣的樂園,又成為了福隆旅遊的著名景點。

我來的太早,隧道還有近一個小時(8:30)才開。只能隔著鐵網朝裡面望一望,貫穿騎行的想法作罷。

這張地圖的奇趣之處在於:它是反的——下北上南右西左東。這也是我在臺灣唯一所見,不知為何。正常地圖參見如下民宿牆上的手繪圖:

又插一句:這張手繪圖上看到「核四」離福隆很近。這裡也確實有很多廢核四救灣灣的標語。

早8:30,告別福隆站。向臺灣最東角出發。

因臺灣島南北走向,南、北端海角比較突出且重要,東、西兩端不出名,尤其最西端不明顯。

我也可以通過舊草嶺隧道,直接穿過半島不走海角,這樣還省些路。但既然是環島,還是想走到頂點。況且也不算太遠。

從福隆車站東行約11公里,到達臺灣東海角——三貂角。這裡無明顯標誌,三貂角燈塔也建在山上。

這個小站,是道路能到的最東端。東面,是真正的外海,真正的太平洋。海面上透撒著耶穌光。

我拿出專門記錄軌跡的手機檢視位置並作紀念。心想著轉過東海角,就該是東北風順風了。

可是這一刻,卻成為幾個小時後的痛。

繞過燈塔往前,有個觀景臺,遠遠的、第一次望見了龜山島,確實彷彿一個昂首向東的大龜一般。

一個放鴿人,閒適的看著海面。隔不久開啟籠門,剛好出來兩隻鴿,在頭頂撲稜稜振翅畫圈之後,便沿著海岸向南全力飛去。我問它們去哪兒?放鴿人用眼神淡淡的挑向遠方:「回家」。

我仔細看去,右前方,遠遠的海岸上,依稀看得見城市。那是宜蘭,我中午要趕到的地方,看起來那麼遙遠!

此刻,我多麼羨慕那些鴿子啊!

接下來的上午一直有免費節目——欣賞龜山島。但一路的風很大,風向雜亂,騎行困難。

海岸鐵路線、車站,都在公路的下方。這個俯瞰的角度挺好。自行車就在這裡待著,等我一下。

石城車站不知怎麼錯過了,這是大里站,舊草嶺隧道的南面。旅遊導覽圖做的一貫的好。

圓章是「小站巡禮」紀念章,是統一製作各站都有;其他的則是各具特色。「草嶺古道」這枚挺喜歡。

當視野裡不再有龜山島,眼前閃現了美麗的濱海宜蘭。如果說基隆讓我想起重慶,那麼宜蘭便瞬間讓我想起珠海。

沒看錯吧?身邊突然出現一位騎場地競速自行車的選手!過一會兒有機會問他,說是早上想騎九份,但風大又回來了。他也說這種車對路面和風速的耐受很差,不習慣的在公路上根本騎不了。

但是當他啟動起來,我馬上彈出「風馳電掣」這四個字,與我們普通單車比,好比動車之於蒸汽機一般。

進入宜蘭前的小鎮——頭城。已經是年二十八,一路來才剛剛看到些過年的味道。

從這裡我離開臺2,轉上臺9。臺2走海邊,臺9過宜蘭,還是進城去看看。

重點來了,這是一張看到就由衷感覺香甜爽口的照片。

這是「杏仁豆腐」,爽滑、香甜、清涼,杏仁特有的清香和恰到好處口感,對騎行人簡直是沙漠中的甘泉。這也是我從未吃過、而為之驚豔的第一份臺灣小食,寫到這裡,我便決定列出這樣的榜單。杏仁豆腐,「臺灣驚豔小吃」打榜順位第一名~。

礁西中學。

著名的汽車旅館,以設計感和私密性聞名。

到宜蘭沒有想法,我只想吃麥當勞。還專門看了一下,臺灣的麥當勞不叫金拱門。價格與深圳相似。蔬菜沙拉一掃而光。

發現出問題了。

騎行認證軟體i-Tracing,沒有開啟「訊號上傳」。

這個撞鬼的軟體,這麼簡單的一個app,卻有那麼多的說道,要注意這注意那,原始!落後!不人性!為什麼不開機自動上傳?為什麼還要一直保持螢幕常亮?

太多的注意事項,以至於我在東海角還在看螢幕和位置,卻也沒有顧及到資料開關這個事!難道我的騎行軌跡要有一個缺口?這樣還能申請到環島認證嗎(要求嚴格,必須首尾相連)?

可是,沒有認證,就意味著失敗嗎?真正有意義的是環島的事實,而不是形式。我做過了,做到了。我沒有時間去懊惱。

宜蘭車站;幾米公園。

這裡是網紅打卡地,著名的「療傷公園」。這麼應景,是看到了我的傷嗎?

這間小站叫「二結車站」。趁工作人員找章的檔口,拍了一下站廳和列車。

一箇舊廠房改成的文創產業園,感覺不錯,臺灣的文創事業也是一流。

這兩張都是羅東車站,時間分別是14:39、15:10,相差半個小時。這麼寶貴的時間,我在幹啥?

我視如珍寶的隨身記錄本子不見了。在羅東站蓋章時,手伸到腰包裡沒摸到,頓時魂飛魄散。

再一次犯蠢,我都不好意思用感嘆號了。可是,啊!啊!啊!我寧願不要環島證明,也不願失去我的本子!除了車站紀念章,還有每天的筆記和心得。旅行的記憶,幾乎和旅行本身一樣重要!

冷靜。我想了想,不大可能騎車時掉在地上。順著來路回憶,對,一定在二結車站!我飛也似的回跑,心中祈禱。到了車站,服務人員笑盈盈的遞給我本子,說已經給羅東站打電話了,通知有位會去蓋章的客人落下了重要的東西。

哈哈,感謝,千恩萬謝,太感謝了!臺灣人民真好!這位阿哥又說,剛才沒給我找到章,這會兒找到一個,鄭重的遞給我。這枚是普通的「小站巡禮」章,但這是失而復得的紀念,彌足珍貴呀!

當我再來到羅東站,妥妥的蓋好了章。出門再拍一張照片,我發現,半個小時,區別就是車站上方的天空晴了。

除了磨損的很舊的「小站巡禮」章,站員甚至還把車站日期戳拿給我蓋,看出我是誠心可鑑啊!

經過這樣一番折騰,精神振奮了不少,可時間不多了,我還要從蘇澳翻山去南澳。

離開羅東45分鐘,進入蘇澳鎮。天色亦雨亦晴。

蘇澳新站離鎮中心還很遠。一位專業騎友,幫我補了一些車胎的氣。行動式氣棒很考驗臂力。

蘇澳離南澳還有20多公里,東澳正在中間一半位置,前後各是一座不低的山。

這裡是新路,只能走汽車,自行車還是要走老的蘇花公路,起點在鎮中心。

蘇澳老站到了,打扮很喜興。門前的一處紀念碑,訴說著臺灣交通在太平洋西岸最高絕壁上的奮鬥史。在火車開通以前,這是有關於雄壯、樂觀和犧牲的故事。照片中的四位70年代「金馬小姐」,爽朗自信的笑著。

我被鎮中心一家滷味店吸引,乾脆坐下來。趕到南澳吃晚飯既然來不及,還不如墊墊肚子再走。就再走一次夜路唄,爬山就爬山唄。可要是在山上癟了肚子,體力和膽氣可都沒了,那才遭呢。

這真是個英明決定,何況魚子豆腐味道極贊。

好了,邊吃這碗牛肉湯配面(不是牛肉麵,主題是湯),我們該聊聊蘇花公路了。

蘇花公路,由蘇澳至花蓮,千辛萬苦開鑿在臨太平洋的絕壁上,風景壯美,事故頻仍。其美豔與危險,去過的人都不消與說。

蘇花公路,更是自行車環臺的真正難點。汽車都怕墜崖、落石,何況肉體之軀?何況狹窄路面、坡陡彎急?還有狹窄、幽閉的隧道?在環臺認證中,這一段都是允許、乃至建議大家坐火車通過的。

但是我更願意相信,書中關於鐵馬家庭環臺的一個感人故事。我在親友團微信群中寫到:「一個弱視的騎友,在暗處幾乎無法視物,就憑藉聽隊友的哨子聲騎過了蘇花。我們正常人不必退縮。」

臺2到南方澳就是終點。臺9右轉,蘇花起。

距離南澳26公里,翻兩座山。

這裡就是起點了。時間:17:12。

這一段的路書我已經爛熟於心:蘇澳到東澳、東澳到南澳各約10餘公里,都要翻山,其中蘇澳到東澳翻越的南蘇澳山,是蘇花公路的最高點,從海平面爬升約370米。路書上還抄了這樣一段:「全線沿中央山脈東側斷層海岸修築,蘇澳至南澳之曲折迂迴可比擬九柺十八彎」。

蘇澳港,古稱「東港」,臺灣朝向太平洋的天然良港,由南方澳、北方澳和蘇澳三個小港組成。這邊是南方澳。

南方澳旁,「情人灣」。

17:31,還有點光亮,此程與蘇澳最後合影。

道路溼滑,我正憑著雙腿和一隻膽,向籠罩山頂的黑暗雲霧中衝去,就像堂吉訶德一般。

手機的自動光圈比肉眼亮,此時視野已經是一片黑暗,只有天上的雲還微微照著路面。

喘氣和躲車的當兒,藉著汽車燈光,拍下登頂前的最後一張照片。

接下來的時刻,兩邊都是深山。路上間或有老式的黃色路燈,我的車燈也能照亮兒。經過昨天的心驚,我今天穩定多了。佛號念動,我心即為佛,保持住穩定的心境和踏頻。

手機的海拔不斷攀升,距離也都可以看,這是現代社會的便利。如果沒有這些,是否還有信心,如那些飽含毅力、在不見目標的黑暗中探索的偉人一樣,相信終點在前?

而最大的溫暖,是偶爾經過的小汽車,有那麼兩三次,有女聲對我呼喊:加油!我也飽滿的大聲回喊:加油!這是鼓勵和感謝,在暗夜中人與人的支援,和對勝利共同的情懷!

終於看見山頂的燈光。海拔385米。

下山很順,慢溜了幾公里就到了東澳。在火車站,和一位大哥還聊了挺久。這張拍花了的照片,是為了享受這短暫的光明和溫暖。

東澳到南澳,安慰是比之前一段短、緩。但還是同樣一直在上坡,終於到了最高處的隧道,海拔也來到了300米。

新澳隧道,蘇花公路第一遂。沒想到吧,這卻就是最難的隧道,猝不及防。

這是個單向的隧道,狹窄幽閉,比較直,有下坡。

單向意味著車都是從身後來。

當有車過,情景驟變:一陣轟隆隆的巨響從後襲來,這是車的聲音嗎?這是火車頭的碾壓!是轟炸機的轟鳴!絕不過分!太攏音了!不敢回頭,甚至也不敢減速,都是怕車把失控——也一半是嚇的不敢做動作。路邊的白線肯定不夠一米的安全距離,騎在白線外就踩著下水蓋,隧道壁也是直直的沒有任何躲避空間!每過一輛,就是一次「聲浪轟炸」,讓從未見識過這般隧道、未有預料是這般效果的騎車人,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這完全是膽略的考驗!

這,就是蘇花的隧道,我在。

過了隧道,就是長下坡了。更加黑了,我循著車頭燈的微光找著路中間的白線,緊緊沿著它走著。燈光只有兩米遠,所以根本不敢騎快;有一下子,突然車子一顛,燈被震的向上照了,頓時路面一片漆黑,馬上剎車、調整燈具——幸運的,這是唯一的一點小意外。

終於,看到一點燈光了,然後就是一大片。當我衝進了宜蘭南澳鄉的這一片光亮中,我情不自禁的揮拳狂吼慶祝!

我成功了!19:19,兩個小時,在濛濛雨夜走過了蘇花首段兩座大山。

一下子就看見了著名的南澳冰店,明天……麼麼麼

東看看、西看看,泰雅族部落和南澳鄉的標記、車站、水果攤、雜貨店,一切都感覺新奇美好,充滿著成功的喜悅。在鎮上吃點便當。

有筆記就是好。差點忘了這個叫「仙桃」,賣水果阿媽說今年臺風少才有,南澳一帶特產。這一隻手掌大小,熟透了,嚐了個鮮,味道卻一般,以至於忘了是什麼感覺了。

水果和給媽打包的宵夜便當。

媽在民宿門口等我,有媽的地方就是家。

媽從福隆到南澳,兩個多小時火車,大概睡一覺就到了,對我經過的艱險無感,不用為我擔驚受怕。

「南澳水田屋民宿」,是在水田間的幾棟房子,很有南澳鄉間風情。還是那句話,民宿永遠神祕,沒有去到之前很難揣測出它真實的樣子(儘管有圖)。這裡的夜晚簡單寂靜,挺滿意。

老媽傍晚吃點主人家給做的麵條,便當宵夜味道也滿意。

給膝蓋上油,黃道益。圖是昨天福隆的,但每天都雷同。晾著腿的時候就做做紀錄,在親友團裡分享今天起伏的心情。

今日小結

1、Tips:

舊草嶺隧道開放時間:早8:30—晚5:00,6-9月為晚5:30。

2、今天經歷了心情的激盪。清晨參觀舊草嶺,是此程唯一在騎行之外專門去的景點。中午,既丟了資料,又差點丟了本子。晚上,成功翻山越嶺來到了南澳民族之鄉。迷茫與喜悅交織,這正是旅行的味道——清新的舊草嶺,甜美清涼的杏仁豆腐,海市蜃樓般的海邊宜蘭,還有暖情的車站紀念章。一切過往,當在歲月中沉積,便釀成了美好。

蘇澳新站紀念章:

騎行小結:

今日騎行111.1公里,計劃115公里,計劃不準,騎行也有偏差,沒有騎舊草嶺往返5公里,而羅東——二結往返耽誤了10公里。總時長12小時40分,再次拉高了單日騎行時間,但早晨有一個小時多點的遊玩,晚上到目的地後也有拖沓。不過,今天的騎行均速16公里/小時比昨天的19低了不少,說明今天騎的更辛苦。

繞過東海角後並沒有想像中的順風,還是雜亂的逆風,讓我感受到海邊的風對騎行並不友好。雖然氣溫很合適,但上午騎的仍然掙扎。

關鍵的路線設計問題。之前我也想到了南蘇澳山,但依然沒有退讓,把它放在一天的最後收官,我更注重安排距離。或許在蘇澳落腳更合適?但我否定了這個想法,計劃在困難的彈性範圍內,而且也執行的不錯,不必糾結。這樣明天騎完蘇花全程就更充分些。

D5 蘇花!蘇花!

D5,南澳——花蓮

刺眼的陽光映透窗欄,昨夜黑暗已是遙遠的夢魘。衝破迷霧,迎來新一天的碧空如洗,無限蔚藍。

今天還是要悠閒。八點出發,流連著山間的美景。八點半,如約而至——建華冰店。

建華冰店早已大名鼎鼎,這不是偶然的豔遇,而是盛名之下的考驗。

好了,我也不賣乖了,這一碗晶瑩剔透的「冰」,好吃,確實好吃!好吃到我發現文字是無用的,別人筆下的好吃遠不如自己的嘴,自己的胃,所忠實帶給你的複雜、豐富、細膩、濃烈、百感交集五味雜陳的激烈感觸和單純知覺。

我點的最招牌的傳道冰+蛋,所謂「冰」,不是硬的塊、碎的渣,而是軟軟糯糯的、冰涼卻又寵溺的,絲絲寒氣中似乎又有著飽滿的能量,挾著甜香的紅豆、花生碎,更裹著一隻靈動的鮮雞蛋。老闆阿姐說,攪一下哈,蛋就熟了。我說,這是冰誒!她說:對嘛,冰熟!

輕輕攪拌,那柔和的質感已經打動人心;擷起入口,清涼柔潤,冰的軟嫩和蛋的馨香隨而彌散開來,大抵冰的涼摑住了蛋的膩,又最大的發揮出香味的精粹來。我沉默了,這真是美食的精華!臺灣人民,我向您致敬!

配一小碗的滷肉飯,幸福滿滿、滿滿的滿足感。

帶著謝意,我跟老闆阿姐攀談起來。我覺得她很有氣質,就問她是不是本地人、這麼好吃的冰的由來。她說她是漢人,生在臺灣,父親山東人,曾以教書為業。冰店是父親創立的。她還問我環島的進展,說環島人都會來她家的店。

她訴說的懇切悠然。我望向她,湧起幾許親切感。

9點整,出南澳鄉,鐵路向山裡,公路向海邊。

上下一個坡,看到了海面。蘇花公路設施極為齊全,清楚示意每一段、每一停靠點。除了和平鄉拐進山裡,其他段都行走在海邊的懸崖峭壁邊。

然而,這一段雖然險阻,卻比昨天有個明顯優勢之處——掛壁公路基本是平的,沒有翻山那樣的起伏。

大洋,雄渾壯闊。

向北回望,那個俏皮的鱷魚鼻尖,該就是昨天經過但看不見的東澳的烏石鼻了。

遠處是漢本。又使我想起了家鄉的比擬,那麼這個就像是——天津(塘沽)吧。

我喜歡這樣藍色的海,深邃。

這樣的均勻的藍,說明海底極深。巨大的翡翠般的水體,表面泛著細膩的肉紋。

海岸峻峭,單車也同此美景。

漢本到了。這裡只有少數房屋和一間店鋪,要抓緊補充給養。冬瓜露清甜,臺幣10元。

過澳花隧道,就是南澳和花蓮的交界點。後面是宜蘭縣南澳鄉;前面是花蓮縣秀林鄉。中間隔著和平溪。

和平站。整理。

和平隧道。雖然陳舊,但好歹是雙向隧道,沒有昨天新澳隧道那麼逼旮。隧道內的照片是騎車行進中拍的。

終於碰到兩位長途騎手,身上揹著行包,騎公路車,隊形整齊速度快。我沒有揹包,車子是平把公路車(旅行車),他們騎行的味道多些,我的旅遊的味道多些。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環島,但是這一路騎行的人真的是不多。

跟了一段,有點累,還是得按照自己的節奏,到了停車點就不跟了。

過了大清水隧道和錦文隧道,終於看到了清水斷崖!

這已經是回望來路。之前一直在鑽隧道,就是從這個山體看不出從哪兒過來的。

600萬年前,菲律賓板塊插到亞歐大陸板塊下,臺灣島形成,板塊撞擊最強處便形成清水斷崖。斷崖在海面以上部分連續上升兩千餘米,海面以下還有幾千米的陡坡,是一整塊相對高度幾千米的陡峭巨山。一條蘇花公路,就像縫在巨人腰上的一根細線。

到此一遊。到此也不得不遊,路就是景點,這是此程第一個熱鬧的景區。

正因為人多,車沒撐好,結果摔向外側,後變速器出了點問題。

俗話說,十次事故九次快,還有一次零速摔。可我這是自己沒摔卻把車摔了。

進隧道還沒有雨,出隧道口就被雨堵住了。

下一個觀景點。大清水山罩在雨霧之中。遊人紅衣奪目,剪影朦朧。

前方的海灘是立霧溪沖積扇。絕壁斷崖行將結束,蘇花公路也不再驚險。一路美好,朝向花蓮。

過崇德、新城、北埔。山脈終於退讓了一步,出現了大片的平地,好一片田園!車輪也轉的飛快!

新城車站遇到一位詩人,非要加我的微信,分享了大段他的詩,我可沒時間細看;路上還避了一陣雨。

16:16,到了花蓮市區「日出香榭」民宿,今天騎行早早順利結束了,開心吶!環臺行程完成一半,明天在花蓮過年,親友團也來相聚了,下半程就是大隊人馬了!

這真是一個有意又有趣、令人期待的團年!

騎行小結:

今天是環臺以來騎行最短的一天,不到80公里、8個小時。騎完了蘇花公路全程。今天的難度比想像的小,看來蘇花難度大的還是昨天蘇澳到南澳段。今天的難點是車比較多,還有一些雨,但除了開始越過一點坡度到達海邊,後面的掛壁公路基本是平的。這樣先抑後揚的安排挺好,賜予我南澳清澈的早晨和花蓮迷人的黃昏。

騎行告一段落,「花蓮跨年自由行」卻開幕正當時。

接下來的這一段難得的閒適,我還是踏著車,去探索這座美麗的城,尋訪幾多網紅的店,為親朋的到來準備豐盛的年夜大餐。

從這個傍晚到明天、到除夕過後的新的一年,徹底的放鬆、狂歡!

花蓮市區街景。出門就看到「曾記麻糬」和「戴記扁食」。

著名的「花創」——花蓮創意產業園。

一棵佔道的古樹,樣子妖嬈重心奇觀。旁邊有銘牌把它專門保護起來,體現了城市對自然的尊重和熱愛。

路過著名的「公正包子鋪」。

中山路,不算多氣派,規模也不大,但一串串傳統的紅燈籠,熙攘又不擁擠的人群和車流,漸漸的填滿了我這個遊子的心,讓我在異鄉感受著溫暖和繁華。

循著功課,按圖索驥,明天年夜飯的理想地點——大名鼎鼎的「鵝肉先生」,卻拋棄我自己去過年了。

店面這麼小。上圖是中山路老店,下圖是林森路新店,離得並不遠。

好在修自行車的捷安特店還有一家開門,看好了地址時間。去「戴記扁食」吃飯。

這爿瓦小店飽蘸歷史,印證著花蓮的移民、建設和抗爭侵略的歲月。蔣經國先生來花蓮曾多次光顧這家小店。

店裡只有一碗餛飩(扁食,請允許我這麼通俗)這唯一的一件單品,而且數量有限賣完即止。也許這就是傳承之道,但還是令人驚訝。我運氣還行,吃完剛好店家在朝門外宣佈排隊的截止位置。

味道自然是鮮美。分量不大,我又擔負著彌補每日百公里騎行能耗的寄託,以至於沒怎麼嚐出味就吃完了,也不好再去排隊;幸好還有諸多美食遞補。

同桌年輕貌美的男女看我是外來的(普通話標準,沒有臺灣腔),忙推薦我去吃海埔蚵仔煎,就在不遠。這個也是我拔草的目標,欣然前往,然而也休假收了,遺憾。夜幕中的店面也是小小的,就像菜市場的一個攤位一般普通,拍了照片,實在覺得不好上傳。

小街口挨著的兩家包心粉圓,右邊的「五霸」是網紅店,像我這般只吃一次的,當然要打卡名氣了。

功課做的不足,以為粉圓是湯圓之類的甜品,沒想到是冰點(看選單,我點的是招牌第一,也可能這個是額外加刨冰的)。總之半空的肚子又吃了一大盤冰,這可是冰渣,不是南澳那種綿綿的「冰」。粉圓之為何也不知所以然,這份名產是算是被我吃瞎了。

花蓮東大門夜市,號稱臺灣最大的夜市,由幾個夜市合併而來。路過踩點。

最後還是排隊吃包子吧!大名鼎鼎的公正包子,堆成小山,看著就饞。這麼實誠的包子大概人民幣1塊錢多點一個,物價確實有點「小確幸」。各買了幾樣,還有青草茶,回去陪老媽宵夜。

一晚的美食發現,結果還是包子好吃呀!

民宿在鬧市旁,卻也很靜謐,有情侶風。

晚上可以躺在床上,聆聽著親友團深夜抵達臺北的行程,還看完了一場球賽。緊張奔波的閒暇和異域他鄉的節慶,值得伸個懶腰,舒展舒展!

今日小結:

花蓮是座美麗的城。

它與臺中隔著臺灣的高山相對,是東西線各自的中點,也是我環臺的半程。當我黃昏輕鬆地穿越這座小城熱鬧的街頭,一切高山海岸、一切長路漫漫皆已忘卻,一切吃苦和冒險的經歷,都讓我覺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花蓮美食無數,也名實得當。只可惜年關休假,好幾樣嘗不上了。這樣自由的且吃且行,自是心旌激盪,但卻奈何感覺沒有吃得過癮。也許,我還在難以忘懷的,是驚險山路那一端,南澳亮麗早晨,青山白雲下,那傳奇的建華冰店。

D6 花蓮的年俗與年味

D6,花蓮

早晨慵懶醒來,今天大年三十啦!

昨天看的捷安特店上午還開門,趕緊過去修車。清水斷崖摔過後,後變速總跳檔,小哥給重新拆裝了一下,終於好用了!

繼續逛街。這家著名的「黃車炸彈蔥油餅」也收檔了,我攻略裡的早餐啊!

花創離住處很近,來逛逛買點紀念品。實際上考慮我的負重,我幾乎增加不了任何額外的東西。

花蓮出產瓷器,就買兩個精美的茶杯不錯!

不得不說,臺灣的文創產業園的主題、特色都很棒,環境更是舒服。文創或許關乎藝術或天賦,但是我深深體會到的,是臺灣人的用心才是第一條著重和顯著的。

中午吃完飯、退房,我騎車,媽打車,我們又來到今天的民宿——位於市區西北部靠近火車站的「flyhouse」。

這間民宿是偏賓館風格的客棧,寬敞清新,靠近慈濟大學。民宿的名字很討喜,既可以音譯為「福來好事」,又可以意譯為「會飛家」,都很傳神。百度地圖可以找得到。

安頓好後,跟隨大家建議,特地帶媽媽去看看慈濟。大學、醫院、靜思堂都在一起,我們只去參觀靜思堂。

媽騎著民宿的單車樂呵呵的出發。

莊重美麗的靜思堂。

思維超越物質的範疇;而世界的本理單純普遍如在一粒沙中一般。

可以這樣理解嗎?

這位阿姨,拉著媽媽的手,熱情的簡述慈濟的精神和作為。媽媽雖然不鑽研佛教,她卻是個淳樸至善的人,對慈善事業開心感動。

兩個70歲的老人,孩子一般的單純和真情。

我很喜歡這尊釋迦摩尼佛像,令人敬畏、靜默。

從靜思堂出來,我和媽媽都被慈濟的精神所深深感動。

一路走來,媽媽都有感於臺灣人的熱情助人,其實,媽媽自己有何嘗不是呢?每一次住宿,她都會收拾得乾乾淨淨,垃圾帶走。在愛彼迎的互動留言上,沒有一間房主人不對我們進行稱讚。每一份真心的與人為善,都營造著心心相映的世間大愛。

單車無鎖的放著,老媽說,這裡真好。

晚上團年的準備:

民宿大姐推薦了「三番兩次當地人民風味餐廳」,還提前幫我們訂好了菜。下午去看了下,環境很贊。菜品新鮮奇特,八菜一湯,很是期待。

路上有賣煙花鞭炮的,價格便宜,買了一堆。超開心。

晚上六點,花蓮站。

蓋戳啥的不能放過。

歡迎花蓮的「陸客」親友團!

團圓,團年!

熱鬧的花蓮夜市和廟會,眼睛和胃口都不夠用啊!現在是比誰能吃得下的時候!不吃個帶勁兒怎麼叫逛廟會呢!

好久沒有在廟會過年了,大家興高采烈,不時的微信互動。手機裡也可以看春晚,接受祝福的「臺灣同胞、海外僑胞」總是排在前,我們能不能算一份哩?

這種慢悠悠、走著走著、大家招呼著這呀那呀的世俗情境,將人慢慢吞沒、融合,讓我不知何處,心思彌散在這夜色中。

老少皆開顏,煙花劃出圓圓的圈,祝福一個幸福美好的新年!

今日小結:

只有吃、玩、親友團聚和歡慶新年的時光是純粹的。

微笑交好運。我的手機落在去廟會的計程車上,這可急壞了,又沒有電話打,車子卻奇蹟般的掉頭回來再兜客,失而復得。

第一次來臺灣時的導遊早已是微信互動的好友。這位名導此時正在花蓮帶團,在夜市自拍個小視訊給他拜年,他驚喜又欣慰:年輕人就是要環臺!又是在臺灣過年,真好!

確實,我也沒曾想到,能在花蓮這樣一個質樸美好又充滿濃烈生活氣息的小城過這樣一個精彩和非凡的新年。

D7 穿行花東縱谷

D7,花蓮——臺東

騎行路書在這一天寫著:初一創造奇蹟!

己亥豬年的第一天,我計劃騎行170公里,穿越景色優美的花東縱谷。並且,我要在這平坦的景觀大道上衝刺每小時25公里的平均時速,得到黑鳥騎行百公里三星勳章。

過了個年,馬上就迎接一個巨大的挑戰!

六點半,親友們還在守夜過後的酣睡,我已經整裝待發。窗外的城市也在甦醒。

晨光給萬物披上柔和的紅霞,這嶄新的世界真美!

出了城,就見到了花東縱谷的標識。

180公里長的花東縱谷,穿行於海岸山脈和中央山脈之間,如同兩個大哥哥呵護著的俊俏小妹,肆意的花枝招展著。大山為她遮風擋雨,草木河流,鮮花農田,在這裡舒展綿延。這又是一個大自然賜予寶島的雋秀綺麗之地。

車輪飛轉,我也情不自禁的大口呼吸,眼睛和心情都跳躍起來。

騎行一個小時後,在壽豐享用豐盛早餐:招牌蛋堡、包子、飲品,這個蛋堡味道贊!

蒞臨壽豐車站。

美麗如公園一般的路面上,有一家三口魚貫騎行。爸爸在前,孩子在中間,多麼美好溫馨!

鳳林車站。

因為縱谷的地形,火車與公路完全重合,我得以輕鬆的參觀南下的每一個車站。這些車站雖然統一管理,但是建築式樣和標識形象各具特色,充分宣揚在地的文化及旅遊內涵,是瞭解人文風貌的出色視窗。包括我喜愛的那一枚枚含義豐富的紀念章,也是在地文化展示的一部分吧。

還是臺9線,平坦暢快!但是也暴晒!

再騎兩個小時。光復鄉。著名的光復糖廠,現在已經改名叫花蓮觀光糖廠。

看著這麼多式樣的冰淇淋,努力騎行三個小時的我,還要忍一下口水,默默決定就吃兩個好了,並且有點埋怨——為什麼還要讓我選!

還是按照攻略,鮮乳冰淇淋。

第二個自由發揮,薄荷巧克力。

麻雀也來湊熱鬧。這不是門可羅雀,而是登堂上桌了。

製糖業曾是臺灣南部的主要產業,隨著產業重要性的下降,很多糖廠都增加了旅遊觀光屬性,我覺得這非常好,遊客的福音。

糖廠出來,又見到一個三人小隊,但似乎有點不對——前面的女生是之前那個家庭的媽媽,後面這兩位則強悍多了。

果然,再往前騎,見到了孩子。我跟他搭話,但也沒搞清楚他們要到哪裡去。

這位父親還是騎在最前面。但他的騎姿實在是不夠好,座位太低,身體太過直立,這樣是很難發出向前的力的。但如此看來,他勇於實踐的精神豈不是更為可嘉?那就加油吧!

瑞穗車站,典型的日本名字。臺灣東部地區原為少數民族聚居,「化外之地」,日據時期開始現代化開發。一路上的豐田、池上、鹿野,就如同深圳的鬆崗、石巖、阪田一樣,都是日據的產物。

北迴歸線標誌公園到了,我將從地理溫帶進入熱帶了,我確實已經被曬的夠嗆了。也沒去那條線跟前。

這裡有冷泡的綠茶和紅茶。幾年前第一次來臺後我就喜愛上冷泡茶了,這次選了一支綠茶。但後來知道錯了,本來就不應該喝冷的,綠茶又刺激胃,喝了之後更難受。反而攤主給我品嚐的一杯熱茶,讓我念念不忘。

一直持續的騎行,下來拍個照、買個茶的功夫,再跨上車子,雙腿就像灌鉛一樣沉,拉不開胯了。騎車與長跑的道理一樣,就是堅持,不要停。

三民車站。站內簡單的佈置襯托著醒目的主題:林肯的三民主義是「民有、民治、民享」,而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是「民族、民權、民生」。

過了玉里鎮的玉里大橋。這條南去的大河床是秀姑巒溪,現在顯然是旱季,臺灣東部的雨量是很大的。

過了中午終於變天不那麼曬了。一列高速火車轟隆隆向南駛去。媽媽她們應該在玉里就超過了我,會先到池上。這應該不是她們的車吧。

歡迎光臨臺東!我已經走了100公里啦!

終於到了池上,著名的臺東魚米之鄉!

媽她們中午到了,去吃了著名的「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體驗了最正宗的池上飯包。

年輕人們去伯朗大道玩去了,媽在車站休息看包,但主要還是等我。一見面,就塞給我一份正宗飯包,雖然有點冷了,但是真的很感動、很開心!

2點多才吃午飯、修整,不過已經走完了一大半,今天看來也沒有問題了!

伯朗大道一定要去看一下,我還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呢。

伯朗大道,美在田野,可是現在秧苗還只有一抹綠。

當然路的本身也是優美,騎個休閒單車很合適,但對於我這已經在車上掙扎了一天、並且還有50公里路的艱苦人兒,這一點就沒有什麼吸引力了。

我來時親友團已經走了,這說明一個事實:今天我還是騎慢了,沒有按計劃中午與大家匯合。

油菜田很美,雨後更顯青翠。

海岸山脈上,雨後的熱氣蒸騰起一條雲帶,像舞者揮動的水袖。我想起早晨也是這樣的,好像這一天之間,那個縱谷的精靈女孩在時時起舞。

鏡頭都快插到水裡了。試了又試。捨不得手機,拍不出好片。

葉子尖尖上挑著好多顆晶瑩的水珠,還真的是很動人呢。

一個好正式的自行車驛站;還有中央山脈雨後傍晚波詭雲譎的壯觀。

六點半,經過12個小時的艱苦騎行終於抵達臺東民宿,家人們還在臺東市區逛街呢。

早早提前預定了的民宿是個挑戰。臺東似乎沒有什麼合適的選擇,就訂了這家原住民民宿。整體風格彪悍、雜亂,很多揹包客,也有不少老外,相當多元。果然老人女士孩子看了都皺眉頭,最好的這間留給女賓,男士去架子床和地鋪了。

晚餐也沒有什麼好去處,小店吃了些鵝肉和特色菜,除夕沒吃上的,初一吃到了。

民宿的主人是排灣族人,健壯的體格、黝黑的面板、一頭髒辮,豪爽健談。他的故事在民宿預定的頁面佔據了主要篇幅,並且基本與住宿資訊無關。

晚間既無事,也無力,一頭睡到了。

騎行小結:

海拔圖雖然也是一波又一波的上下,但是靠考慮到距離有那麼長,所以其實還是很平的。這樣就更加顯得遺憾,騎行均速只有21.73公里/小時,離25的目標還很遠。在這麼長而平坦的路面還不能提升速度,看來還得承認是能力的不足了。

從花蓮到臺東有兩條大路:臺11和臺9,11走海邊,9線走花東縱谷,二者平行無交叉,各有各的風景。我幾乎豪不猶豫選擇了花東縱谷,騎行的經歷也讓我對自己的選擇滿意。

今日距離最長,考慮到路況和節點,這是一個恰當的計劃。對今天來說,騎行完畢就是唯一的任務。而完成任務的祕訣就是持續騎行,這一點我做的還不錯,一路上只有壽豐吃早餐、光復糖廠、北迴歸線紀念園、池上四次休息,其他時間都沒有明顯的停頓。初鹿牧場那些都沒有去了。

不管怎麼說,12小時完成170公里穿越了花東縱谷,還是很不錯的啦。

今日小結:

騎行可以純粹一點兒。當我平穩了呼吸坐定在床鋪上,這樣的行程已經讓我足夠滿意。「最長的一天」,就頗有特色。

如果說到穿越花東縱谷的旅行,我想,沒有什麼比騎一天單車穿越來得更盡興的了,因為這樣深入、全面、自然,節奏也夠慢,更關鍵的是,夠辛苦,讓你印象深刻。縱谷的風景,不是光復、瑞穗、池上這些「點」,而是遠望兩山之間那一片青翠和狹長,一條平直長路,還有山間的白練所組合成的這條「線」。這,才是百分百的花東。

親友團們午間從花蓮乘高速火車到池上,她們秉持著和我不同的旅行理念:吃、看、玩是她們行走的要點。臺東的「火車便當」和池上的釋迦都是驚豔。

下午,由於我沒有提前買到池上到臺東的快車票,她們在站上直接買慢車票,也是很寬鬆。賣票的老人說:不急,趕不上就坐下一班嘍!十足的體會了一下慢生活的節奏。

她們的到來大大分擔了老媽的辛勞,有人揹我的大包,有人注意行程和時間,她老人家終於可以安心的在火車上小睡。她們也讓我看到我騎行背後發生的一面,我只看到了車站,她們對臺灣的火車有直接的體驗;我看的近,她們看的遠;靜靜還告訴我:老媽知道今天我的路線和火車路線並行後,經常望著車窗外,想看到能不能有我的身影。

也許,我眺望的飛馳而過的快車的身影裡,真的也有老媽的目光呢!

Tips:臺灣的少數民族

臺灣東部地區是原住民聚居地,開發的也較晚。從東澳過來,主要經歷的有排灣、泰雅等族。對於臺灣的少數民族,除了一般性的互相尊重、注意禁忌等,還有一條簡單而特殊的注意:不要稱他們為「高山族」。

高山族雖是我國56個民族之一,但卻是一個籠統的說法,是漢民對臺灣少數民族的統稱。原住民各有各的民族自稱,不認同高山族的說法,甚至認為這是在開發民族地區過程中的歧視性用語。

目前,臺灣有16個部族地位獲官方認可,目前存有自己語言和文化的有14個族群,總人數約50萬人。

臺灣火車,初一,人不多,內部整潔寬鬆,還有獨特的卡通風格。

車窗風景。

車到玉里站,對面的一列HelloKitty更加卡通。

池上車站,蠱靈精怪的文創形象。

伯朗大道很酷的四人車,和碩大的釋迦。

D8 翻越壽卡

D7,臺東——恆春

今天計劃到恆春,120公里,將迎來環臺路上最著名的挑戰——翻越壽卡。

7點半出門吃早餐。今天的早餐記錄的詳細,共有5樣:鮪魚蛋三明治、奶酥香烤吐司、手工藍莓(包)、生菜沙拉、咖啡牛奶,臺幣168元,折人民幣大約37.8元。這一大堆是名副其實的「能量早餐」。不用點力氣,還真吃不完。

臺灣的小店點餐紙是塑封的,用可擦筆寫,重複使用不浪費紙。

繞過臺東糖廠,來到馬蘭火車站。這個居於市中心的車站,現在卻已廢棄,成為公園。

大概還是因為糖業的衰落,可能當時正是糖廠配套車站。同樣的,也規劃出很多文創空間。

鐵路被填成了單車道。最後導航引我從這條筆直耀眼的「鐵馬道」離開。

走出城市,中央山脈壯觀延綿,天色蔚藍。

到處是水田,綠意盎然,車輪的影子跳動著,映在田野鄉間。

清爽潔淨的道路。

一所童話般的小學,正在拒絕「顏值」帶來的煩惱。

路過一個釋迦農的田頭店,馬上駐足進來。昨天看親友團吃釋迦就垂涎,並且聽說臺東出產全臺乃至全世界最甜最好的釋迦,這可趕上原生態的了。

看秤的阿媽說釋迦分為土釋迦和鳳梨釋迦,土釋迦長相不好看,但當地百姓都吃它。100元三個,又送我一個,正好一樣給我兩個,囑咐我儘快吃。

我捧起切好的一個小心的品嚐,天吶,太好吃了!又香,又軟,又甜,尤其是實在太甜了,那甜味中帶著獨特的馨香,果肉柔軟又有略微細顆粒的質感。塔狀的果實裡,果肉也細微的分瓣,每一瓣都包裹著滑潤的種子,脣齒攫到最後剩下的是一粒粒滑滑的籽,甜蜜之後又惹人開心。

不得不說,我之前沒怎麼注意過釋迦,好像感覺甜的發膩,價格不菲。現在想想可能在家吃到的都是生的運過去的,失去了這樣的香甜。

剩下的三顆小心翼翼的放在車包裡,我不能帶走這個世界,帶走三顆足矣。

過了著名的溫泉鄉知本,再次來到了海邊,已經兩天沒有見到藍藍的海面了。我知道今天將是另外的一種無敵海景啊!

這一段時間的踩踏感覺很順,我明顯的感到每一步蹬下去效果超出我的預判。我仔細體會,終於明白,我心心念唸的東北順風終於來了,這是標準的「推背風」,看看時速,27公里啦!

一度騎的飛快時,看到前方有警察做停車手勢,心裡一緊,超速了?可我反映很快,揚起手套做了個指指自己的手勢,阿sir看了連忙搖手,又對我做了個「前進」的手勢。這彷彿是對我的肯定加鼓勵,我便全力加速飛快的疾馳過去!

心裡馬上湧起一個念頭:今天能不能衝一下25的記錄呢?可是,今天還要翻越高山呢!

無敵海景到了,這便是號稱臺灣最美火車站——多良車站。

平坦碧藍的大海一望無垠,端莊美麗。

與騎行的帥哥合影。

人流湧動,竟然有點擁擠的感覺,這是太魯閣之後第二個人多的景點了。

多良的美,在於居高臨海,擁海之寬廣,山之雄渾。這樣的氣勢,作為一個小排程站確實浪費,乾脆關停改成了純粹的景點。當有各種顏色的火車沉沉駛過,更增加了前景的驚豔、遠景的壯闊。

這都停留在我的想像。承受著大海之美景,也承受著太陽之暴晒,不能久留,被曬的燥熱起來就更不想運動了。

回望海邊。公路右轉,馬上就進了山裡。壽卡爬升開始了。

截圖作為記錄,時間12點整,海拔38米,均速26.35公里,已騎行64.59公里。前面有60多公里的均速,希望上坡的低速不要拉低太多平均速度。

10公里的路,爬升將近500米,一路上坡,有時候要調到最大力的檔才能踩得動,但一直堅持不要停,爭取一口氣騎上去。

上山的車輛很多,排著隊。只有這一次,趁著避讓的空隙,停車喝水拍照。喘的像開了鍋一樣。我還在擔心著我的均速,所以卯足了力氣。

壽卡鐵馬驛站,環臺的最高點,終於到了!

看看記錄,時間差不多1個小時,里程10.96公里,爬升435米。均速掉到了22.93公里/小時,有點多,但應該也還好吧。

先拍張成功登頂的照片。壽卡幾乎就是環臺成功的標誌,是騎行人的精神家園。可惜的是,驛站也休假了,不能進去參觀。

其實500米高程對於騎行來說真不算什麼事兒,象徵意義吧!

在這扇門外休息。我覺得這門肯定裝載著很多故事,寄託著些許希望。

接點生水喝。對於近乎於野生的騎手來說,這根本不算什麼。還有水,還有洗手間,這就是驛站給予騎手的最大福利了。

沒有什麼東西吃了,一小包稱重滷肉,和釋迦。釋迦依然雪花膏一樣的香軟無比,但還是要配大量的水。看看腿上一層白沫,拍拍掉了一些鹽屑,這是辛苦的結晶。

一群裝備齊全的摩托車手轟鳴著停駐下來,似乎也頗為疲憊。

看到這裡矗立著標界柱,指明我過來的方向是臺東地界,與昨天我進入臺東時的標誌應是一樣的。

修整一個小時,2點整出發。再次留影,顯得精神一點了。

這時有兩條線可以走:繼續直行臺9到坊山,轉檯26;或者走199經滿洲、牡丹直插車城再轉檯26。臺9是大路,199相當於省道,但略近些。我問了騎友,說臺9車多,那就走199吧!本來這也是我的優先計劃,因為可以減少在恆春的回頭路,也能更多的穿行民族地區——某些遊記裡渲染的很不錯。

下山了,滿眼茂密的森林,天氣陰沉,路面溼滑。我按計劃開始搶回速度,但在最後這一圖前的幾百米,沒有控制好車把,前輪衝出了路面衝進路邊的溼滑泥濘中,險些失控翻車。這是第一次的騎行失誤!我停下來穩穩神,意識到這個路還是不能狠衝,加之偶爾還是有車,還是要注意安全啊!

一路上有頗多反映原住民社會風情的雕塑等藝術創作,我一直下坡沒怎麼留意上,不過也感覺沒什麼大的奇特處。

牡丹鄉和牡丹水庫。

現代叫「鄉」,清代叫「社」,這裡就是著名的「牡丹社事件」的發生地。1871年,琉球島民遭風浪流落臺灣,被牡丹社原住民殺害,日本卻藉此以琉球方面名義介入臺灣,這是帝國主義日本的第一次侵略企圖,而清政府卻昏庸荒淫的認為臺灣民族地區是「化外之地」,給日人以口實。之後十年,琉球國被日本吞併,臺灣受協。清政府終於認識到海權問題,北洋水師開始籌建。牡丹社事件,就是日人侵華的開始。

到這裡除了認識了歷史,我還認識到自己早已飢腸轆轆。下午三點半,沿路幾乎沒有什麼餐館像是在營業。終於找到一家小店,僅有火腿吐司和咖啡。店裡有一位和煦的老人和一對歡快的少年男女,我問他們民族,答說這裡都是阿美族。我只看出他們年輕貌美,沒有感到與我們有任何不同。

下山了,我又回到了臺灣的西部。中央山脈又擋在了東面。

我看著手機,下山的快速並沒有彌補上山的緩慢,均速正好24多,差的又不多,心有不甘。我甚至想在這條直路上調頭回去再騎一次,但發現反方向的風實在明顯,順風感受一般,逆風就極強烈了。沒有可能再提升均速了。

下午四點半,還有十公里就到達恆春古城——此行的目的地了。

我又趕在了乘坐快速交通工具的親友團前面。此刻,我坐在路邊,喘息中也略感無聊。

25公里的記錄就差一點點,而我已經只能接受失敗。終點在前,卻似乎也不怎麼有吸引力。

其實我知道這個目標無關緊要,但我在失去目標之後,感覺到了疲憊。

找到第一間民宿,很新、很漂亮,就留給女士們吧。民宿的主人是位略顯神祕的大哥,人很爽快,說經常到廣東做生意。他說這裡是新的,還沒什麼人住過,礦泉水那些也隨便用。

另一間民宿,在古城附近,也非常整潔、寬敞、漂亮,就是略有點難找。房間的大露臺很舒服。好在主人親切,在十字路口找我們;也好在微信定位、語音通話跨越了阻隔。

晚上逛街,大家對吃的意見頗不一致,於是各自覓食吃。

古城的夜色很棒。四個城門都保留下來,南門是正門,古樸優美。單反的色覺也比手機強大了太多。

很喜歡這裡對景點的標識和詮釋,幾乎都是精雕細琢,並且恰到好處,不簡陋,不造作。

記得遊灕江,在最美處,插著一塊木牌,上書幾個隨意大字:「黃布倒影」。

騎行小結:

今天已經是我騎的最快的一天。預計125公里,實際騎行121公里,騎行用時僅5小時,總用時9小時。瞬間極速甚至達到了60公里。(可能就是跟警察叔叔互動那一次吧)

儘管接近卻最終沒有抓住百公里時速25公里/小時目標,但其實我怎麼也沒想到,最快的記錄產生在爬最高的山的這一天,生活總是驚奇,看著海拔圖上這一座大山,我著實是覺得欣喜。翻越壽卡,不是問題!

反而是下山時那一滑,令我後怕,積百里於跬步,每一步都是不可分割的連續。堅持!穩定!走下去!

至於目標,就存作希望,留給終將實現的那一次罷!

今日小結:

剛剛經歷了最長的一天,又經歷了最高的一天。人生豐富圓滿。最想要的的風,在最關鍵的時候出現。

可為了騎行,我幾乎耗盡了力氣,以至於出現了那一刻的彷徨。

我的親友們,為我感召而來,我卻無暇給予她們足夠的照顧。只能我走我的,她走她的。只能願她們的行程同樣充滿生氣。

Tips:

1、驛站並不是隨時都開,尤其在關鍵時。我今天就沒有吃上午飯。

2、臺199線是小路,車比臺9少,但是路也窄和多彎。

3、恆春不通火車,但墾丁快線等巴士很方便。

D9 往返臺灣最南端

D8,恆春——鵝巒鼻——屏東

今天要專門到臺灣最南端——鵝巒鼻燈塔往返,將穿梭於墾丁國家公園。這既是安排在美麗墾丁的的單車旅行,也是騎行到臺灣最南點的一部分,一舉兩得。

早晨,在恆春老城的古早味中醒來,又是充滿元氣的一天!

民宿佈置的非常精細,一塵不染,主人家似乎默默又細心地時刻裝點著環境,而又不打攪到客人,沒有酒店的各種煩心事,極盡自由。準備的用品、遊玩指南、手繪地圖,都頗有心意。

出門尋早餐,街頭似乎有點日式風格,陽光美豔。西門外遇到了著名的「恆春冬粉鴨」,這本是晚餐的好去處。

西門內,特別期待的「阿伯綠豆饌」還沒開門。

街口上,有「古早味吳媽媽鹹粿」的小食攤在排著隊,我和媽媽也湊熱鬧去看看。那鹹粿乍看像米糕,每人都買了一大塊,轉眼到快到我們時已所剩無幾了。老闆看到我們娘倆外來的,就說:沒有多少了,就送給這位阿姨嚐嚐了!大家都紛紛贊同。這可是超乎尋常的禮遇!老媽又感謝又激動,要付錢老闆說不用,就非常感恩的收下了。

旁邊有間「古早味綠豆饌」,我們就坐下來,嘗不到正牌就先嚐嘗旁的。這濃濃香甜的一碗綠豆作早餐顯然不錯,既開胃又開心。媽要了一碗不甜的。

那塊鹹粿也拿來吃,原來可不是米糕,是肉湯做的肉凍一樣的東西,是很葷的點心。老媽一點葷油都吃不了,我也一般,但還是挺興奮的吃起來了,還好就著甜香的綠豆饌味道還蠻配。

想想老人出門真是挺不容易的。媽是在所謂「自然災害」的年頭長大的,小時吃不飽,胃口也壞了,葷的、香膩的都不能吃。臺灣這麼多美食,她還擔心吃不好。但我想,越是這樣,就越要帶老人走走,擴大範圍,才有可能、有機會尋到那難得的口福。

恆春到鵝巒鼻大約18公里,一路海景一帶而過,掠過了墾丁灣、船帆石。

鵝鑾鼻公園,是個收費景點,價格沒印象,不貴。

初二的上午,遊人三三兩兩,挺熱鬧,看樣子家庭出行居多。我穿著騎行服,就像是來打卡的,自己也感覺有點不太協調。

在晴朗、炙熱的最南端鵝鑾鼻,我卻忽然想起了6天前到達的最北端富貴角,那時雖然淒冷,但卻有張力;今天有點慵懶和走過場的感覺。我也隱約感到環臺結束已經臨近了,漸漸有點不捨。

吃個很Q的棒冰,穿越樹林,來到了最南端的大海。此時陽光熾烈,海已經看不出是什麼顏色,也收斂了激情和魅力。但這裡是臺灣最重要的海角,扼守著大名鼎鼎的巴士海峽,太平洋進入南海的門戶。

「臺灣最南端」的紀念標識,在鵝鑾鼻公園外。拍照的一切要素都那麼惡劣,但即使這樣,還是見證了我騎行到了最南最南的臺灣。

親友團們也來到墾丁,即使這樣,也沒能謀面,我要趕路的時間,她們要趕車的時間,各自在平行的世界上。

我直接返回恆春。回程方向,能看到「核三」緊鄰著墾丁的海灘,這確實有點直觀的恐怖,為什麼這樣選址呢?難怪「核四」阻力那麼大。

恆春古城城牆的範圍不大,南門、東門、北門,輕鬆繞城轉了半圈,留個完整的紀念。

南門在午間陽光的曝露下,完全沒有晚間頂天立地的氣勢,成了個擺設。同樣的景緻,還要看怎麼樣去看。

終於可以去吃「阿伯綠豆饌」,就為了這,也沒有白在恆春半島轉圈。

叫了一碗熱的原味綠豆饌,和一碗冰的綜合綠豆饌。當這兩碗寶貝的華麗麗擺在了面前,我真的感覺到這幸福是專屬的,能真的吃到這樣的綠豆饌,幾乎就是一種特權。

原味的是熱情的綠豆香,和純粹的恰到好處的甜。香的濃烈飽滿,又能讓人開啟心扉、口腔和鼻翼,完完全全的把所有的感覺佔滿。我吃了一口就在想:其實不是人多偉大,是這綠豆的滋味本來美好,人們只是恭敬的這美味迎請出來。冰的綜合綠豆饌,加了粉條和Q圓。綠豆香又變得孤傲皎潔,接受了你卻又不給你一個滿懷,冰爽爽的就進了肚,讓你讚歎卻緊接著又開始懷念。粉條、Q圓冰涼爽滑,在綠豆香的襯托下也珍貴起來,大搖大擺的也顯出自己有獨特的口感和滋味,和綠豆配著又更加活潑、跳躍起來。我都不知道我是按怎樣的順序吃完這冷酷和炙熱的,餘香嫋嫋,我又想起那個念頭:體味過就好,帶著珍惜,也許今生不會再吃到。

海角七號——「阿嘉的家」,電影誕生地。行前我曾想看看這部蜚喻四海的片子,卻只看了開頭,印象中有著昏黃的椰樹海岸,騎著單車、揹著吉他,追尋夢想的少年。

午後,走出恆春。這是此行中,唯一的一大段的回頭路。

風還是那個風,但今天北行就是逆風了,騎的艱難,保持20公里的時速都要咬緊牙關。

在枋山鄉路邊,看見一排排的路邊燒烤攤。經驗豐富的我,明白這一定是本地特產,瞄著一檔就停了下來。老闆給烤了魷魚,我一邊忍著口水,一邊和他攀談,問他為什麼這裡有這麼多燒烤檔呢?他說,原來這裡山雀多,經常打來烤著吃,是本地特產;後來鳥類都保護起來了,只好改行烤海鮮,名氣倒也保留了下來。我對他這一番清楚的回答十分稱讚,想想很多攤主不但說不出所以然,甚至還有不屑呢。

對了,這隻香噴噴的烤魷魚90元,差不多人民幣20塊錢。

有趣的是,我看到路邊的大牌子展示著這裡是小英的故鄉(在坊山)。那麼這特產可有點不吉利呢。

燒烤的旁邊有小店,坐定叫點冷飲配著燒烤吃,否則要著起火了。

咦?看著大大的「冰烤地瓜」的招牌,這是什麼?店家解釋一番,我還是問:到底是冰的還是熱的?說是冰的。得拿來嚐嚐。

哈哈,原來是烤地瓜放在冰櫃裡冰實了。試吃一口,哇,還是烤地瓜的香味,但口感大大的不同——烤地瓜的香被攫住,沒有那麼濃,變成幽雅的清香;但地瓜的黏黏糯糯的肉,卻變成了軟軟的冰沙,咬在嘴裡甜甜的化著,一種矜持的甜蜜感。我不由得暗贊:好哇!臺灣人民,真是神了!偶遇驚豔飲食,又來一件。

我又琢磨琢磨,這地瓜的肉質一定是很細膩的,既無糠也無絲;蒸和烤過程中的水分也要拿捏,水多太冰,水少太黏;冰櫃的溫度也要控制,不太硬又不太軟;尋思著參透奧妙,回來也能開個小店。

下午四點,馳行在屏東的海岸。今天能不能趕上一起的晚飯?我催促著自己快點,可是頂著熱烘烘的海風,蹬得吃力,看速度20公里時速已是舉步維艱。

這裡已經是臺灣海峽了。一條海峽,就有了這一邊,那一邊。

不期而至的奇遇來了。

我追上一對騎車的男女,在討論著什麼。小哥就住在坊寮本地,黑人女孩跟我一樣在騎長途,但遇到點麻煩。

本地的小哥先帶著我們沿路進城,很熱情的請大家喝東西。路過車站前,三部捷安特,三個往來各異的騎行人合影留念。

那女孩有點騎不動了,說腰腿痛。小哥建議她搭鐵路,但我們去看車站已經暫停了這項服務。她也去屏東,還有40公里,我可以帶她慢點騎回去。

我倆幫她看下,她的車座太低,是騎行吃力的原因。沒有工具,只好求助於附近的捷安特店。我的車也幫我補了氣,去除了後變速器的油塵泥。

那小哥姓潘,是一位玩「鐵三」運動的熱血青年。可惜他們都沒有微信,用的手機即時通訊app叫「line」,我們只好互留e-mail和「國際」電話。我邀請他到有機會深圳來參加騎行活動。

出發了。讓黑珍珠走在前,她的速度是我的一半。正是夕陽,黝黑的面板和路面河流欄桿都塗上一層金色,看起來也是一番美景。

我常期望在旅途中遇見騎友,可以一起騎行、交流;終於遇到的第一位真正同行的騎友,竟然就是一位女騎友——外國女騎友——外國黑人女騎友——比我還慢的騎友;不僅交流騎行,還是中英文混雜、話題環球的跨國跨文化跨語言交流。

為什麼總是這麼不平淡呢

天下騎友是一家。

潘小哥又騎著摩托車(他的單車還不夠快?),追上了我們,說我們要騎夜路,專門買了尾燈、麵包和能量膠,塞到我們手裡。這無微不至的關照,實在是太令人感動了。我也覺得更有責任照顧好艾莉——這個黑女生了。

最後的揮手道別,我們離開了枋寮。

出了城區,太陽正落山。速度從20公里的勉強,一下子變成10公里的休閒,海邊的熱風也消逝了,變成了習習的晚風。看來卓越的目標就是痛苦的原因。40公里兩個小時變成4個小時,9點才能到屏東了。

艾莉說她是英國人,在宜蘭教英文。她的中文也比我的英文好。不過我還是沒搞懂她從哪裡騎過來、今天騎了多遠。她說她只有三天假,可宜蘭到這裡卻很遠。

我看她的騎姿,方向掌控的很穩,這是騎行必備和良好的基本功,她的踩踏頻率應該是可以再增加的,但她就是用著最省力的檔位慢慢騎著。跟女生不能著急——這真是哪裡都不變的道理。

終於,精確的晚上九點,我們勝利到達屏東車站,各自分開。

民宿的主人一直在等著我,我得趕緊趕過去,再接老媽。

主人是一位年輕英俊的帥哥,也非常和善有禮。他等我到這麼晚,然後還要坐高鐵回高雄去。他說這房子是他和新婚妻子剛裝修的,暫時不住就試著在愛彼迎上掛一下,沒想到馬上就被我拿到了。我也看出這房間非常新非常漂亮,趕緊表示感謝並請他放心,一定會關照好屋子。我也抱歉我來的這麼遲,給他講了講路上的偶遇。

安頓好了,想起還沒吃晚飯,突然覺得不知該是好餓好餓,還是好饞好饞!屏東的街市這個時間還琳琅滿目,不像東海岸夜晚的清淡,路上的各色招牌深深引誘著我,我都迷亂該往那邊了!

深夜的鐵板燒最吸引人了!我肯定點了超量的份,還好人不多,大廚小哥動作也十分利索。美味的海鮮,啤酒、白飯!一頓狼吞虎嚥

「愛自己到世界末日那天」。

愛的世界不會有末日。這一夜安眠。

騎行小結:

與前兩天縱橫捭闔的騎行相比,今天的行程幾乎毫無特色——如果不是碰上艾莉的話。撿了一個黑人女孩的經歷,肯定是日後回憶中多彩的一筆。總騎行時間12小時47分鐘,也是用時最長的一天。

今天專程往返,到達臺灣最南角。這是最後一次轉向,從此將一路向北,直抵終點了。

今日小結:

騎行人,都是樂觀的人。

一個人,一部車,一條漫長的路。下雨刮風,路況,故障,病痛,一個石子和小釘,都足以毀滅行程。只有騎車人自己相信,車輪編織著遠方。在多少困苦無奈中,已經忘記終點,忽略了身在何處,唯有默默堅持,眼中只有腳下的路。

因此,騎行人最理解騎行人。坊寮的大史兄弟,詮釋著騎行人的熱情,他給我們的不只有物質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勇氣,支援著那位女孩一路前行。

D10 屏東的美女,臺南的古蹟,永康的貓咪

D10,屏東——臺南——永康

今天是完全的休閒騎。

為了組織家屬團的遊玩行程,我更改了我的計劃,今天只有80公里,下午參觀臺南古蹟。原有的行程給到明天,最後一天去衝刺吧。

一覺睡到九點。媽已經跟隨親友團出發了。門縫裡塞了500塊錢。

肯定是昨天我念叨現金不多了,她把零花錢都給我了。當媽的,時刻都在惦心著孩子。

再次參觀一下這漂亮的房子。這哪裡是民宿,這是主人家漂亮的新家啊。房間裡擺著小夫妻的照片,溫馨甜蜜。

昨晚小夥子叮囑我家裡的物品和零食都隨便享用。於是我瞄上了那半瓶紅酒,睡前美美的喝上一杯。冰箱都那麼整潔,學習學習!

早上嘛,自然是要來一杯濃縮咖啡。這麼漂亮的膠囊機還不太會用呢。選一粒顏色中意的,一鍵OK。呀,出的還是冰水,冰爽的espresso,好得意啊!

10點一刻,才慢悠悠的出門,屏東的街道總令我覺得親切。

由於老媽先出發,我的衣服雜物只好自己拿,就拆一條垃圾袋系在車把上,騎得更加像買菜一般悠閒了。頭盔手套也被老媽拿著,今天赤膊上陣了。

隨便遇上一家頗具傳統的「上好」肉粽店,吃一份上好的肉粽,填填復甦的肚子。臺灣的小店售賣「早午餐」,可能指的就是我這個時點的懶貓顧客吧!

11點,屏東車站。

大站都有專門的旅遊服務中心,兩個小姐姐很熱情。我要蓋章的時候她們問我:可不可以拍一張你蓋印章的照片呀?我們可以宣傳用。我說好呀!放在大一點的媒體都不怕的呢!

有來無往非禮也,我說那我也給你拍一張,放在我的遊記裡吧!兩人一驚,隨即笑起來,留下了這可愛溫馨的畫面。

右邊那個女孩說:等我休假了,也要去環遊世界!

告別屏東車站女孩陽光燦爛的笑臉,我離開城市,向臺南去。一路散漫。

城郊一個叫「六塊厝」的小站,還頗找了一番,到了,是一個無人車站,刷卡入閘,就像公交車一般。這種是唯一沒有紀念章的車站了。

很快就進入高雄地界,正夾在屏東臺南中間。這一程我沒有選擇在高雄落腳,忽略了這個「又老又窮」的熱點。

臺糖高雄區處,以及「臺灣糖業博物館」。從花蓮、臺東到這裡,已經是路過的第三家大糖廠了。

博物館沒有看到,總體環境改造的像個大公園。賣糖品的售賣部沒有花蓮光復糖廠的大氣,更大的問題是,在這裡少見的感覺到服務略微有點怠慢,或者只是不那麼熱情。在臺灣久了,對優質服務的期待也變得自然。我心想:這肯定也是國有企業遺留的做派。高雄的風氣,或許還真的如某人講的,該改一改呢。

點了兩個冰激凌,一份挫冰,一點小吃。挫冰太大份了,而且都是冰碴,吃得胃裡逛蕩。還是懷念南澳的綿綿的冰。

橋頭車站也是個122年曆史的老站,原來為糖業貨運,現在改成了臺灣高速鐵路(臺北—高雄)的一個主要站點。

從橋頭開始,又走上了臺1,標誌性的環臺縱貫線。路邊的高苑科大。

路邊的星巴克,吃個小型午餐。臺灣的星巴克更加典雅,不錯的體驗。

二仁溪,高雄臺南界河,終於出高雄了。

臺南,奇美博物館。私人商業博物館,以藝術品為主,其巨集大的規模不是我的時間能消費的起的。

快5點,臺南市區終於到了。臺南火車站前矗立著醒目的鄭成功雕像。

赤嵌樓,荷蘭人於1655年所建普羅民遮城,鄭成功收復臺灣最先攻克的據點。

當時這裡的位置已經是海邊,與幾裡外的安平古堡僅有狹窄的陸峽相連。而現在這幾里路,早已是繁華的臺南市區了。

臺南很「熱」,這是第一次臺灣的城市示人以熱鬧擁擠的景象。火爆的燈會,阻塞的馬路,紅火的飯館……嚒嚒嚒,這牛肉湯一定好好吃!

延平街到了,推著自行車幾乎難以行走了。還沒找到古堡的門在哪兒呢。

天黑前,終於走進了這古堡。

1624年始建的安平古堡,是臺灣近代史的起點標誌。臺南因背靠沃野,坐擁良港,又距離大陸及西方更近,成為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彼時的「福爾摩沙」,是大陸政權閉關鎖國的「飛地」,是西方世界前往東方探險的樂土。而這篇簡介上的話語,難道是暗喻臺灣本有成為美國的潛質?

大英雄鄭成功,才是這片城堡精神上的主人。中國的事情,中國人辦。

與鼓浪嶼的將軍形象相比,臺南的文人形象的鄭成功更像一位胸懷寬廣、深遠卓見的領袖。他是我欽佩的非常有力量的人,是我驕傲的本家前輩。來臺南意即如此,當正式合影留念。

入夜的臺南也極為熱鬧。看見這川菜的巨大招牌讓人垂涎,好久沒有吃過癮的辣椒啦,真想知道臺灣的川菜味道如何?可惜永康離這裡還有十幾公里,要不肯定招呼大夥來圍個臺灣海鮮川菜火鍋了!

科技大學與玉皇上帝的生日壽辰交相輝映。臺灣的高科技,和對本土道教的信仰,蓬勃並行。

9:20,終於到達了永康「日光鄉村」民宿,民宿的風格很好,一樓是寬敞的大廳、廚房和貓咪空間。老闆是愛貓之人,也溫和友善。

今天就沒怎麼正經吃飯。親友團給我打包回來好大一袋牛肉湯,還很香,下午的想法她們幫我實現了。時間不早,趕緊門口吃點快餐回來,不要叨擾大家。

今天親友團的行程比我早,下午早早逛了臺南,回到永康吃飯。雖然又沒能一起晚飯,但至少今天住在一起了。

用衣櫃改成的貓的城堡,還有連廊構建的空中花園,這樣的養貓才是真的精心。

入夜,我實在受不了同伴的巨大鼾聲,便悄悄搬來大廳沙發上,與貓商量著借個方便。我先躺下,再把腳下屬於它們的位置移開。兩隻貓咪抗議了一會兒,便都跳上來隔著我睡了,毛茸茸的體溫和咕咕的呼吸聲,一度讓我很滿意這一對小睡伴。

騎行小結:

今天騎行的距離是第二短,屬意遊樂,輕鬆休閒。但是,真的是凡事不能太樂觀,這一鬆下來,竟然也騎了近11個小時,即沒有看到天明時的安平古堡,也沒有吃上團聚的晚飯。

也沒有關係,沒有目標的騎行,才叫休閒。

今日小結:

今天的核心是遊覽。臺南三大古蹟:赤嵌樓、文廟、安平古堡,沒有怎麼看全。

不過騎行就是這樣,該隨遇而安。早晨,在屏東精緻的房間,我所喜歡的、愜意的,同樣是構成我騎行經歷的美好臺灣。還有笑靨如花的美女,彷彿在心中盛開了蓮。

而今天最難的經歷,是在夜晚。

貓咪的腦量比我小,需要的睡眠比我少。

不知凌晨幾點,它們開始對我感興趣起來,剛開始用腳掌上的肉墊輕輕的拍,其實這時我就已經知覺;而後它便伸出利爪來,輕輕一抓,就令我一個激靈——兩隻貓便砰的一聲跑掉了。

我本來睡覺甚輕。又對不守規矩的霸佔大廳心懷不安,再又對貓咪的那一爪起了戒心。於是開始輾轉反側起來,甚至數念著黎明。休息不好是騎行的一大傷害,我曾經防範著,不想卻在最後關頭終於襲來。

九九八十一難還差一難。沒關係,天亮以後,幹就完了。

D11 最後一戰

D11,永康——臺中

早晨六點,兩隻貓咪晨練了一圈,又在沙發上抱成一個太極圖形安穩睡了。生在一個愛貓的人家,它們是幸福的。

我將從永康大體沿臺1線北上,穿越嘉義、雲林、彰化到達臺中,導航距離160公里。走完即勝利,沒有專門景點。由於這一段縱貫公路和縱貫鐵路基本重線,沿線的火車站我倒是要一一採擷,把最後的旅遊行囊裝滿。

早晨,六點半正,在這間鄉村風格的民宿門口作出發留念。

加油,最後一戰!

10分鐘,到達永康車站。

這是一個著名的好寓意的車站。「永康」顯然就是「永遠健康、康寧、安康」,它與同處臺南的「保安車站」(昨天奇美博物館附近,越過而未路過)之間的車票,合起來就是「永保安康」了。討彩的臺灣人對這樣的好意頭十分喜愛,有人專門買這樣的車票祈福留念,據說車站也推出了票樣的紀念版。

不過我卻沒看到有什麼紀念品,蓋上「永保安康」的紀念章才是正事。

另外一個類似出名的車票是「追分成功」,學子們的最愛,今天也會遇見。

永保安康,以廉為安。

朝日才剛剛生起,火車也是慵懶的樣子。我走上了臺1,想想前日裡沿縱貫線晝夜北行,現在卻來到了縱貫線的最南端,恍恍然有「八十天環繞地球」的感覺。

7:14,新市車站。還是那句話,每個車站的樣子都不同,都讓我覺得新鮮。

新市站紀念章展示的是昨天經過的奇美博物館。「臺日32同名駅(驛)」,是一個系列,顯然是兩地同名的車站的紀念。

晨光掠影。官田工業區的標誌和旁邊那瓶酒都很好看。工業區的建設上,臺灣模式對大陸影響良多。

從新市出來一個小時,到隆田車站。由於公路鐵路不完全並行,中間掠過了幾個小站;而這樣的快速公路旁邊沒有小店,直到隆田車站附近,騎行2個小時後,才熬到今天的早飯。

早餐過後,遇到一位到嘉義的騎友;不久又遇到一群騎車人。那位嘉義的騎友速度快,我儘量緊跟他;但也眼巴巴見到路邊火車站擦肩而過。跟騎了差不多一個小時,這次算是真正的跟上騎友了,直到他停車休息。

我也正好到後壁車站休息。這是一間很漂亮的木製日式車站,「鐵馬家庭」路線也會在此參觀。看了看簡介,這樣的木房竟然已經跨越了三個世紀,期間的地震、水浸、火災大概都不能免,今天還能如此的維持和使用,真是讚歎!

後壁是著名的魚米鄉,但卻自稱為「無米樂之鄉」,說的是沒有米也歡樂,勞動人民的樂天精神。

吃一個路上買的番石榴,這裡叫芭樂。這幾天聽聞,臺灣南部地區的釋迦、芭樂、蓮霧皆是名產,釋迦我是有幸被折服的,手中這芭樂雖也脆甜,但似乎並無驚喜可言。蓮霧則是無緣得見,只是昨天瞟見一眼某地還寫著「白蓮霧之鄉」,但想想既然沒有賣的肯定是不當季,如此釋然。

想起第一次來臺灣,在石門水庫的一頓盛宴,有個阿媽專門給我們拿來這芭樂,說好吃呀,你們沒吃過的!一看是番石榴,啞然失笑,臺灣對大陸之不瞭解,真有一斑。

南靖車站,水上車站,以及縱貫線南段各站圖。到了南靖站,就已經離開臺南進入嘉義了。

紀念章上的後壁、南靖、水上車站。水上車站展示的是路段內的「北迴歸線太陽館」。再走不到一公里就到了。

又見到北迴歸線標誌了,2月5號由北向南,2月9號由南向北,北迴歸線上歸去復來。

臺灣在公路上的著名的北迴歸線標誌有三處,這一處在西部,另兩處在東部,臺9、臺11各一,我上次經過的是臺9的「北迴歸線標」,而據說臺11的「北迴歸線標誌塔」最為壯觀。但此處「北迴歸線標誌」則歷史最久,最初設立於1908年,還是在清朝,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北迴歸線標誌。

萌萌的北迴歸線太陽館,是個大型的科普場館。在裡邊隨便學習一下,就有重大發現:原來北迴歸線是來回移動的,現在正以每年14米的速度向南。這解決了我一個疑惑:地球夏至點真的能精確到地上畫著的一條線?看來果然平衡系統都是擺動的。在量好的地方建一座太陽館,劃一條線,可是等它下一次準確,有可能要等半個週期——兩萬年。

學習之後,再來找那條已經明白了僅具象徵性的線。經過不斷比對,確定就是這個點了,兩腳跨越熱帶溫帶。那個八字形日晷,就完全不懂了。

11點半,空氣溫熱,已經感覺到些許的疲倦。但我還是好奇心不減,又在執迷的想,那麼三個北迴歸線塔,是不是在一條緯線上呢?

12點半前後,嘉義車站。

喜歡這樣的建築,更喜歡這建築百年滄桑的變遷。「凝聚眾力,風華百年」。

共享單車,不普遍。

在嘉義一條普通的街頭,一個小小的鋪面,享用的最正宗、最真實的滷肉飯。除了香,幾乎想不出還有別的什麼味,解餓又解饞。

我想起了大學在西安的油潑扯麵,甭去飯店,越是小攤兒,吃的越香,味道與感覺越健全。

上圖:一碗滷肉飯。

下圖:一碗滷肉飯,一碗豬紅,一個吃完滷肉飯後的碗。

下午一點半,嘉義北門車站。阿里山森林小火車的第二站。當年的鐵路線是日本殖民者為了掠奪阿里山的木材資源,現在成了純粹的旅遊景點,票價貴於普通的火車,但據說景色浪漫壯觀。可即便到了起點,我也不能坐上小火車進山看看。

(看著這兒的景象,總是隱約覺得哪裡會有光頭強,中毒了吧?)

嘉義車站、阿里山森林鐵路紀念章。疲憊之中,蓋的也不夠美觀。

下午2點半,循著導航的提示來到主路邊的「嘉義酒類文化博物館」,門口懸掛的是「嘉義酒廠」的牌子,矗立著三排七列巨大的白色高爐(還是酒罐?)酒的博物館還是挺有興趣的,心想不會是像昨天高雄「糖業博物館」那樣就賣賣甜品的公園吧?

幸好,還真不是。接待大廳美輪美奐,功能齊全,最主要的是寬廣深遠的展廳內五光十色、琳琅滿目的美酒展覽,這或許正是我潛意識中期盼的。

接下來,是對酒類愛好者的誘導性展示:

100多萬人民幣一罈的酒,別說不賣,就是白送,我也背不走呢。

繞了一大圈,卻心生不滿,遠甚於對糖業博物館

——展出這麼多酒,怎麼就沒有免費品嚐的呢??

下午四點,雲林縣,斗南車站。

這也是一個很美的車站。曾有個很美的名字,「他裡霧站」。

除了欣賞、蓋章,這樣的一站一站的走下去,就像一格一格的爬梯子,腳下踩實一格,胳膊又伸向另一格。每一站,都是騎行的目標和斷點。

我想買點飲料,又覺得已經喝的太多;我實在太過疲憊,真想靠在站門前,閉目睡上一會兒。

就在這時,微信電話響了,靜靜問我騎到哪兒,要不要等我晚飯?

有人還在等著我!這個念頭讓我明白:我不能等,我要走下去,我必須堅持,唯有堅持。

只要還能踩得動踏板,那就騎吧!

下午5點,濁水溪到了。

這是臺灣最長的河流,臺灣地理和人文的自然南北分界線。這邊是南臺灣,過了河,就是北臺灣。這邊是甘蔗,那邊就是稻田。

溪洲大橋,目測路程至少有兩公里遠。傍晚的風,強勁並且冷颼颼的,沿著橋面掩殺過來,我頂風幾乎剛剛能蹬得動,胸背被吹得透心涼。有幾刻,我差不多是咬牙堅持才沒有跳下車來。

我用了二十分鐘,才走完這兩公里,完成了南北空間變換。

下橋趕快找個人家避風的牆邊,叉腰喘氣,卻見殘陽如血,更覺悽清。

這時有人路過,看見我避風,抓了一下我的臂膀,對我喊著:你穿的這麼少!

黃昏時分路上的情形最危險,人的意志也最消沉。我轉進一家麥當勞店,來一份漢堡,暖咖啡,轉眼就乾淨的吃完。喘口氣,看看還有40公里,如果能堅持,也不算很遠。

跟家人報個平安。不必等我做任何事,就等著我的好訊息吧!勝利就在眼前!今日無論多晚,我都會拿下這最後的一段。

40公里的大部分是穿越彰化,沿路有員林、大村、花壇三個車站。再進入臺中,就是「追分」、「成功」車站。然後就抵近臺中市區了。這樣走略有繞遠,但這是我熟悉的方式,要有信念!

18:43,員林車站。

當夜幕完全降臨,道路上反而顯得沉靜和安全。擁擠和舒緩層疊相見,我已經安定了心思,沉穩向前。

19:25,花壇車站。

斗南、員林、大村、花壇。

8點,過大肚溪,終於進入臺中地界了!

追分車站還略不順路,過橋後要左拐兩公里。我還是去追尋這個大名鼎鼎的小站。

夜幕中的追分車站卻實在是低調平靜,完全不似旅遊雜誌上那般耀眼。簡樸的視窗,高挑的候車廳,我覺得這不就像小時候家鄉的小站?

這裡也沒有賣什麼紀念品。還好我在嘉義北門站「森鐵故事館」買到了「追分成功」的紀念牌。

既能「追分」,還能「追婚」。

「成功」車站!

昨日臺南拜謁的本家先輩大英雄鄭成功大人,此刻給了我無比的信心和榮耀。勝利的喜悅亢奮著我,「成功」車站,對我真是意義非凡!最後一站,是宣告成功的一站!

繼續大步向前。哇,還有「成功嶺」!這大概是成功車站地名的來源。

看著這三個大字鄭重的伸展在前,我儼然覺得這就是為千里征程拉起的終點線,充滿勝利的儀式感。這彷彿就是為我準備的一般,走過去,漫長的環島征程便迎來絢爛焰火,歸於幸福圓滿!

沒法自拍,把這衝線的榮譽頒給我的愛車吧!

回頭看去,寫著「走向成功之路」。我的心情激動不已,環臺不是終點,每一次厚重的經歷,都是人生躍起的新的起點!

我的眼光已經模糊、迷茫,但我的心旌卻止不住的激盪。

車頭燈已經變成紅色,黯淡下來;兩部手機都只有一格電,充電寶已經耗完。我的體力也跟電器一樣,騎一段就沒力了,下車,積攢,但再上車時,我就又全力的拼上一段。

我已篤定,再沒有什麼能把我阻攔。

21:30正。

我終於回到了這裡,夢開啟的地方。

還記得開始時的樣子嗎?

風依然在呼呼吹響。我躲在黑暗的門角里,眼裡湧出一顆淚滴來。

擦拭了這滴淚,我就恢復了平靜。先給媽媽打了個電話,告訴她我騎完全程了。媽很高興,給我熱烈的祝賀,為我驕傲和自豪。

突然想起還有一件重要的事。

略帶麻木的手拿出iphone,點亮螢幕,找到寄意多天、但絕對不敢提前碰的「上傳資料」按鍵,顫抖的按下去,心中默唸祝願。

沒有問題!一個完整的圈!

訊號還是很強的,從哪兒飛過來的都看得見。

還有黑鳥單車的資料,也可申請勳章了,這個要求沒有那麼高,但還是騎行完畢申請,正式一點。

關掉了記錄,導航也關了。我憑著半夢半醒的方向感,向市區走去。目標已經過去,我終於可以放空的隨意的遊蕩了。這種巨大過程之後的輕鬆感,好久沒有過體驗了。

當然,最後還是靠著導航和手機的微薄電力找到了駐地。親友們送給我一陣歡呼。沖涼,換衫,疲憊卻一身輕鬆,不過宵夜大餐也不怎麼吃得下了。

睡前,夾雜著興奮和睏倦,我還是在微信群裡做了今天的激動留言。感念大家的支援,感念上天的眷顧,願環臺的圓滿為所有參與此行的人祈頌祝願。

騎行小結:

最後一份騎行小結。

今日騎行166公里,總耗時15個小時。最後的一天,竟然就是最難的一天,行百里者,半九十。

雖然長度略少於下半程第一天花東縱谷的騎行(兩天的線路正巧也在島上左右對稱),但難度顯然是遠超。因為花東縱谷是平直大路,停車斷點也很少;今天穿越城市,要擇路而行,景點、斷點多,有擁擠停頓。

我選擇路線的戰略上也沒有大的問題,關鍵是戰術上不夠重視,睡的不好,只穿了夏季騎行服,說明心裡還僥倖著正常時間可以騎到。所以下午到傍晚想法調整之前,產生了精神的迷茫和身體的疲倦。最危險的是在斗南車站,如果當時真的坐下睡了,很可能就會變得更危險。再一次驗證:越是難關,越要堅定目標和節奏感。

但是我今天做的仍然非常不錯。沿火車站階段前進的做法分化了困難。在傍晚出現極點的時候應對也比較自然。當夜幕降臨,心態反而緩和下來,狀態又調整起來了(開車時有時也會有這種感覺),騎行時能保持25左右的速度,最後兩個小時的騎行,硬是把均速從白天的最低18公里左右拉到了均速20公里的線上來(最後的斷續衝刺,也有這個想法在裡邊)。成績很滿意,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了!

今日小結:

今天是2月9日,正月初五,在臺的第11天。

付出代來收穫,困難聯結喜悅,永康走向成功。

也許是壓力,我躺在床上,腦子裡還在飛轉。永康站前噴薄的紅日,濁水溪畔冰冷的殘陽,各式各樣的車站,北迴歸線,酒廠。我的車輪覆蓋出了一條連貫的線,印在土地上;但我的思緒卻十分片段,每一天都像是獨特的場景,全然不一樣。

這就是騎行的印象。今天的印象是痛苦,和對最後成功的強烈的渴望。

D12 臺中一日

D12,臺中

今天我和媽媽在臺中逗留一天,把自行車打包,與親友團一起送走;晚上逛兩個夜市。明天上午飛機回香港。

臺中街景。上午騎著單車去捷安特報到。

再次來到這裡,與十幾天前的激動心情完全不同。今天是來享受的。

賣車的小姐姐很細心的幫我把車打包、裝紙箱。我終於得以細細品味捷安特總部的風采。車子很多,很漂亮,但場地卻沒有特別大。我想著大品牌總部的旗艦店一定超級巨大,但臺灣並不是這樣。

我還買了一堆騎行用品,小姐姐不但幫我打了折,還送了我兩件女生的騎行服,真是比我還有心呢!她問起我環島的情況,專門要我蓋紀念章的本子看,說:真是環的很用心呢!

下午到臺中車站,臺中轉運站也在一起。臺中車站的紀念章是完美的收官留念。

親友團是晚上臺北的飛機,從臺中轉運站坐兩個小時的機場巴士到桃園機場。她們幫我託運我的自行車,我自己的廉航沒有免費行李。

送別親友,感謝她們陪伴我度過後半圈環島的旅程。而她們通過火車、汽車,利用7天緊湊的假期,也完成了自己的環臺灣之旅,同樣值得恭喜!

參觀臺中車站附近大名鼎鼎的宮原眼科,買點手信。這裡裝修現代奢華,物品唯美精緻。在這裡逛逛都是美的感受,想多買幾件,又想起行李的限制,更加割捨不得。

出門看到路邊的超級好吃的九層塔(千層餅,好久以後才知道九層塔是裡面加的那些植物,東南亞著名的香料),買一個熱乎乎的在手裡,吃的香噴噴的。

一中夜市,這是我們今晚住的地方,回來就順便逛了。先吃點墊底,放下東西收拾收拾就去逢甲夜市。

一中夜市大概主要是一條街,十分狹長,路就比較窄,夾在高樓的中間,顯得擁擠多於繁華,感覺一般,可能也是因為心裡還惦記著逢甲夜市。但一中在市中心,逢甲就有點偏遠。

逢甲夜市,位於西屯區,就在捷安特總部的西邊。我今天在市內往返跑了兩圈。

逢甲夜市早前源於逢甲大學周邊的小吃街(可見大學生吃貨的恐怖影響力),據說現已發展為全臺最大的夜市(花蓮東大門夜市也號稱最大,但它是由幾個夜市組成的)。逢甲夜市以創新出名(大學生們的又一大貢獻),如上圖一著名的「日船章魚小丸子」,就是全國鋪天蓋地「小丸子」的創世祖先。

逢甲夜市範圍很大,路也挺寬敞。有樓內大店,有街邊小店,更多的是攤檔,吃的玩的買的都有,很是熱鬧,我和老媽都超開心。

每一個攤檔都是爭奇鬥豔。大凡吸引人眼光,都要物品出色,裝扮出奇,小哥也要帥氣大方。

這些小動物糕點,就問你敢不敢吃,從哪兒下口。

騎了十幾天的車,要好好的犒勞犒勞自己!我又要下決心從頭吃到尾了!

老媽說,行,我拿著錢呢,看著你能吃幾樣

想吃就一定要忍住饞!這真是悖論呢!這些看著就流口水的肉食,吃了兩檔就頂不住了啦!

最後只能混些小吃湊數,僅僅吃了十樣而已。逢甲又大,等轉到著名的「大腸包小腸」,實在吃不下,所以抱歉別問我啥是「大腸包小腸」、好不好吃了。

第三部分 尾聲

車之歸程

車子怎麼運回去,老媽一直操心,我大大咧咧的說肯定沒問題,心想大不了像運貨一樣,小三通,海運。

經研究,還是空運的比較好,快速而且免費。難的是上、下飛機前後的事情。

從捷安特到臺中轉運站,打車收了100新臺幣貨物運費。那的哥堅決支援兩岸統一,他說臺灣人都在講一個事:臺灣島每年都在向大陸靠近,所以一定會統一。

臺中到桃園,收了半價乘客的行李費,170,也很OK。

到了香港大都市就麻煩了。寄存價格不菲,280港幣;而機場大巴也收了三倍乘客價錢的行李費——300港幣,這跟臺灣相比就很有差距了。不過好在至少不用打的(可能價格也無差了),也不用擔心擠公交巴士的問題。

進皇崗口岸,海關的同志基本沒理,過了安檢就放行了。估計人家也懂行,這個重量的自行車都不是碳的,或者是其他原因,反正相安無事。

到了深圳就一切便當了,比亞迪電動大巴,寬敞得很,也不用額外的行李費。

自行車運回來的總費用大概560元人民幣。從此在深圳安家了。

回憶

11天,1127.77公里。

有些事情真的值得回憶——純粹自我的回憶。

關於騎行:

最長:2.5,花蓮——臺東,170公里;

最恐怖:2.1,基隆海岸,海天之間襲來的暗夜;

最困難:2.2,入夜翻越南蘇澳等兩山;

最辛苦:2.9,收官騎行永康——臺中;

最危險:2.6,壽卡下山路段;

關於旅程:

開心的城市:花蓮,屏東,臺南

無感的城市:臺東,基隆,宜蘭

最驚豔美食:南澳建華冰店,傳道冰

恆春,阿伯綠豆饌

杏仁豆腐;冰烤地瓜;臺南釋迦

最愛的民宿:屏東,一個嶄新的家

最好的經歷:枋寮遇見的潘大史和Allie

紀念

(一)

回來不久,收到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的郵件,在附上照片後,給我發來了認證證書的清樣。在宜蘭沒有開資料上傳的影響還是有點,那天的起點不準確了。

郵寄到深圳後,由於不是標準的特快專遞,沒有電話聯絡,我自己去郵局找了幾次,才終於拿到了這本證書。翻開看看,一直操心的環臺認證,好事多磨。

老媽說,怎麼還有我啊?我說,這是我們一起完成的嘛。並且這張照片的意義是:開始比結束更重要。

(二)

老媽也經歷了一次環臺。

快70歲的年紀,拖著兩個包,行走在環臺的路上,轉車,問路,風餐露宿。她付出真心,也收穫了幫助。她看到了,她所經歷的完整的臺灣。

並且,她也有她的環臺認證。

(三)

一切完成時,我又想起我在宜蘭,幾乎相繼丟掉數字和書面記錄時的信念:自己做過的事,本身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笨拙的寫著這篇遊記,從二月到九月,斷斷續續。沒有想到,竟然有那麼多事,有清晰的感觸,值得落筆。

當寫到回到臺中,我搞不懂此時的照片為何不給我關聯到臺中的地點。忽然大悟,前面一定是有過臺中的照片關聯。翻翻看,果然是。我的文章也轉了一圈寫回來了,又讓我感受到了一個驚訝的輪迴。

直到這時,我才明白,我為什執著的在寫這篇遊記。這是為了自己,為了再次的前行,也為了更好的記憶。

「一息尚存,從吾所好」——老極。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