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天 抵達舊金山

這是我們第二次去美國,第一次是在年初,去的紐約。紐約不能代表美國,她只是美國城市化的一個極端,美國也再無第二個紐約一樣的城市,所以想要更真實的瞭解美國,應該去到紐約以外的地方,我們這次來到了美國西部,足跡遍佈四個州(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猶他州、內華達州),共計4,100公里的廣袤土地。

從舊金山機場入關,入關的時候邊檢官看到我們護照上有紐約的入境戳,還不忘調侃兩句,紐約那裡是不是很冷啊。紐約和加州是美國最富裕的兩個區域,所以常常互懟、互相比較。
入境後,坐BART從機場到市中心,從離酒店最近的地鐵站步行去酒店。雖說是最近的地鐵站,走到酒店仍然要花費將近30分鐘。一路上拖著兩個大箱子,橫穿舊金山的市中心,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已經開始出來活動了,沿街三三兩兩,確實有點慎得慌。
舊金山的住宿確實是太貴了,像這個洲際(IHG)集團下的Kimpton子品牌,一晚正常的酒店價格是3200元,但是如果用洲際會員的積分預定,價格折算下來大概只有市場價的1/2,所以之前是通過購買別人的積分支付的。但是因為入住資訊裡沒有我老婆的名字,所以我先獨自辦理的入住,入住完成後,再佯裝出去把房卡和房間號交接給我老婆,讓她順利進來。

第2天 舊金山漫步

第二天一早按照老習慣,我負責去附近的星巴克買早點,因為時差的原因,很早就起來了,又體驗了一把凌晨五點在美國城市遊蕩的感覺。後來才知道我們所住的地方叫做日本城(Japan Town),怪不得周邊的建築及景觀裝飾都是日式風格。回到酒店後,等天亮開啟窗簾,才發現這間房間的陽臺連線著一個共享的庭院,庭院搭配了色彩鮮亮的幾何圖形,顯得很有設計感,特別是舊金山清晨的空氣非常的清新,仍不住做了幾組俯臥撐。
加州的陽光非常的強烈,強烈到不戴太陽眼鏡是萬萬不行的。今天的第一站是The painted ladies,就是一排在斜坡上的彩色小房子,不知道怎麼就成了網紅打卡點。住在裡面的住戶估計也深受其擾,總有遊客前來拍照,害得他們都不敢把窗簾給拉開了。

旁邊的綠地是主人和狗狗歡愉的地方,很多人在此處遛狗。綠地旁邊的水泥地上有人用粉筆畫出舊金山的招牌特色,比如Bistro,比如金門大橋,比如九曲花街。

舊金山的陡坡很多,很容易看到這種起伏的路面。很有意思的一個細節,就是由於路面坡度往往較大,停靠在路邊的車輛前輪都是打著方向停的,我們猜測這樣是增大摩擦力,保證車輛不易滑坡。回來後才知道,舊金山的法律是有規定的,對於坡面上停靠的車輛必須按照要求打滿方向才能停,否則是要被罰款的。


再往Bistro走是經過一片幽靜的居住區,這感覺有點像倫敦的肯辛頓(Kensington),房屋、植被都非常的精緻,跟昨晚市中心臟亂的風格完全不一樣。迎面跑來一個赤裸上身露出八塊腹肌的小哥哥,果然身材好就是可以這般任性的。

Castro是舊金山的同性戀聚集區,飄揚的彩虹旗已經很明顯的昭示了這個地區的特色。為了找尋這個彩虹斑馬線,甚至在google map上開啟了衛星模式,挨個放大路口來找尋彩虹色的那個。整個Castro應該就這一個路口是彩色的斑馬線,大概位於Castro的中心位置。

Castro的垃圾桶,基本都是彩虹色的,印有Castro的logo。

走到聯邦廣場,旁邊有特徵明顯的上坡路,坡上面是諾比山(Nob Hill),我知道在那裡可以找到那條很有名的加利福尼亞大街(California Ave),有著直通碼頭的俯瞰視角。只不過這上坡實在是爬著氣喘,頗有重慶的感覺,但對於來自上海的我們,No,太累了。

和香港很類似的叮噹車,上面的乘客看我在拍他們,也迴應的跟我招招手。

這輛叮噹車一直停在這裡,上面的乘客都陸陸續續下車來拍California Ave向諾比山下俯瞰的照片。很納悶這裡的公共交通這麼隨性的嘛,怎麼能一直停著不走,後面才知道原因。

從諾比山向下俯瞰,能一直看到東邊的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Bay Brg),剛剛纜車的停擺也讓我們得以有機會好好的站在馬路中央拍個夠。

旁邊的中國城,也沒太有興趣進去逛。

沿著剛剛的坡道往下走就能來到舊金山的金融城,這就是剛剛叮噹車停在那裡的原因,有一場有關綠色環保的遊行活動,把整條道路的交通給切斷了。

再往下一個街口,一眾人躺在地上對著天空擺出各種pose,抬頭一看,一個無人機正在他們的正上方進行拍攝,全方位的記錄著這場活動的全過程。在組織者的帶領下,示威者哼唱著奇怪的旋律,表達著訴求。

可愛的日本拉麵外食餐車,很多上班族在餐車門口鬆散的排著不成形的隊伍。

他們把油桶推倒在路邊,讓石油潑灑在金融城的路面上(當然他們使用塑料紙保護著路面不被真正的汙染),譴責那些為石油企業提供信貸的金融機構。我接過他們散發的宣傳材料,首要抨擊的金融機構就是摩根大通(JP Morgan)。

正值午休時間,附近寫字樓的上班族們拿著午餐,坐在這樣盆景錯致的臺階上享受午休時的短暫閒暇時光。

碼頭邊的鐘樓,讓我想起了香港的那個。

一號碼頭有個很熱鬧的集市市場,裡面有各式的餐食店。

站在碼頭這一側,回看金融城。

碼頭這邊最有名的當屬第39號碼頭,在烈陽當天的正午,要硬生生的從1號碼頭走到39號碼頭,沿途沒有一點遮陽物。

一路上也沒有特別值得停下來玩的小景點,只有幾處有點意思的雕塑。這是一個在兩處遙相呼應的有點像聲波傳話筒的裝置(我自己臆想的)。

遠處這個孤伶伶的小島就是被稱為惡魔島的阿爾卡特拉斯島(Alcatraz Island),曾是舊金山關押重犯的監獄,也是電影《勇闖奪命島》的原型。

走到39號碼頭,儼然正常的碼頭已經演變成遊客勝地的模樣,各種飲食店、商店,好不熱鬧。但是最最著名的當然要屬於它們帶來的,這群嗷嗷嗷嗷叫的海獅,構成了這裡最靚麗的風景線。

這裡提一下舊金山的一個特點,就是整個城市的綠化都是像是精心修剪過的景觀,這裡的樹木不像是那種放養式的隨意生長,而是被修剪成各種規整的幾何造型。此外,品種方面也不是採用那種統一的易存活的品種,而是極具觀賞性和極具多樣化的。

繞過漁人碼頭,再爬幾個大坡就能找到這裡。九曲花街(Lombard Street)是舊金山很著名的「景點」,也是這裡最「繁忙」的街道。凡是自駕的遊客估計都要將車開到這裡體驗一下連續打彎的獨特感覺,基本上穿過這條街的車輛無一例外都是手持相機,不停的拍拍拍,彔彔錄。

從九曲花街頂端向下俯瞰。

濱海大道(Marina Blvd),一邊是濱海別墅,一邊是遊艇碼頭。我臆想的這些人的生活,是不是週末醒來就開著遊艇出海了嘛。。

舊金山的騎行環境特別好,處處都有為騎行者單闢出來的車道,既不與機動車衝突,也不與行人衝突。

遠處的金門大橋,水霧從海面泛起,像純淨的面紗。

餘暉灑在海面及人們的臉上,印染了它們無比閒暇的生活。

在趕去看金門大橋之前,先折返到旁邊的藝術宮,這座原本為了萬國博覽會而建的建築已經融入到舊金山人民日常休閒的公園之中。

這座在各類電影中傾覆了無數次的大橋,這座整個舊金山最具象徵性的建築,就在我面前。我們趕路式的往大橋橋下趕,想一覽夕陽西下時的大橋美景,結果沿海邊是不能從橋的東側穿到西側的,要從上面繞過去。

因為不可能再有時間用步行的方式走到橋對面,再加上今天全程步行實在是走不動了,只能在東側一睹她在陽光灑盡後的最後模樣了。

略有遺憾,下次再來。今天發了條朋友圈,人生第二次40,000步獻給了舊金山,第一次是在倫敦。

第3天 斯坦福 蘋果公園 達文波特 17英里

今天的主要行程是從舊金山出發自駕去卡梅爾(Carmel),一種選擇是一直沿著海邊,經過半月灣,另一種選擇是經斯坦福大學、矽谷,再南下到海邊。想想一直看海也沒什麼太大意思,選擇了後者。這次租車是通過瑞安航空預定的,實際租車服務的公司是Thrifty(Hertz旗下的),後面有點小坑。

雖然是輛經濟型的小車(Kia Rio,不是這臺M2,哈哈),但整體配置該有的都是有的,上手還比較容易,取車後先回酒店取行李。第一站是斯坦福大學,按照導航,沒開幾分鐘就進入了高速路的路口。不像國內,出城要經過很久才上得了高速,這裡感覺從市中心拐個彎就上去了。初上高速確實速度有點快,很快就來到65miles/h的區間,有點略不習慣,當中還走錯一個路口,還好條條大道通斯坦福,也沒多繞路。
美國有很多這種能自定義的車牌,與常規的車牌不同,通常是黑底金字,往往是一些有實際意義的單詞構成,例如這輛M2的The Risk。詢問了其他旅遊達人,這種車牌只要花錢就可以辦。

我們發現導航到的停車場雖不收費,但停車需要有permission,我們自然是沒有的。停車處逮到一個華裔的小哥,居然不會說中文,whatever,小哥告訴我們這裡遊客是不能停車的,旁邊的高爾夫球場停車場可以停,但實際上也只有高爾夫球場的會員或者顧客才是可以停。
斯坦福大學座落的地方非常的僻靜,我們都覺得雖然這樣與世隔絕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學習,但比起劍橋大學更具生活氣息的氛圍,前者沒有後者來的方便。

校園食堂附近的一角有個小型的宴會,感覺像是新生的開班動員會。我一度以為當年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那次著名演講就在這裡,實際上後來查閱了相關資訊,並不在此。

細細讀這段話,嚇不嚇人?我就過來上個洗手間而已,你卻警告⚠️我可能會致癌。

海報欄是大學裡最具特點的物件了。

截止目前,也去到過不少世界名校了,公認Top10榜單上的像是劍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畢竟全球最優秀的大學都在美英兩國。
這家店怕是我們此次在美國吃的最好的一家了,非常地道的韓式料理。

這裡並不是真正的Apple Park,而是蘋果公司專門為參觀者設立的Apple Park Visitor Center,為的是不讓擁躉們湧入辦公區域,干擾他們正常的辦公秩序。展廳使用類石膏的材質勾勒出Apple Park的三維立體造型,乳白的表面並沒有過多的細節,但神奇和充滿科技感的地方就在於,每名參觀者都會配備有一臺iPad,通過iPad展現的增強現實(AR)功能,可以看到整個Apple Park的實景模樣。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選項的切換展示出有關整個建築的供能、風阻、溫度等情況的動態介紹,科技感滿滿!

走到二樓,可以從開放式的平臺遙望真正的Apple Park,它像一座巨大的環形飛行器,降落在整個森林的中間。你可以想像蘋果公司的員工在工作間隙,走出辦公區域,漫步於天然的森林氧吧,汲取著天地賜予的靈感,為下一代蘋果產品以及整個人類的生活貢獻出新的創意。

我之所以驚訝於這個訪客中心的設計,倒並不是因為建築內部的展示有多奇特(其實產品展示區域跟常規的蘋果商店並無太大的差別),而是整個建築和周圍的環境是非常雅緻和和諧的。無論你處於訪客中心的何處,都能透過無柱的玻璃幕牆,欣賞到外圍砂石地上聳立出的一棵棵清秀樹木,整個建築異於自然,又融於自然,甚是喜歡。
愛馬仕和蘋果的聯名款Apple Watch(啊,Paris,我的下一個目的地)。

這是方便殘障人士的門開關。

接著是南下到達文波特(Davenport),這裡有個著名的海上鞦韆,三座巨大的鞦韆從海灘一直延伸至海中,非常的奇特。
由於海上鞦韆位於我們停靠車輛的另一邊,而馬路上根本沒有紅綠燈,為了表示對本地交通規則的尊重,我特意找了旁邊一個準備騎摩托出門的大爺詢問如何過馬路。大爺很一本正經的招呼著我們慢慢走到馬路邊,一邊觀察著左右來車,一邊還煞有介事的默唸我的問題,How to cross the road,然後在左右來車距離都很安全的剎那,對我們喊出了「Run!」,直接把我們逗的笑岔氣了。

懸崖邊幾個少年橫拉出搖床在閒聊,我去問他們如何下到下面的鞦韆,他們表示不知道,也不敢。
在我們自己的探索下,最終找到了下到海邊的路,但是確實非常非常的陡峭,那幾乎是拿繩命在盪鞦韆啊。因為天色也不早了,同時也給自己找了個合適的藉口,決定就不冒險下去了,趕路要緊。

由於白天路上耽誤了過多的時間,等趕到17英里的時候已經離太陽落山的時間點很近了。
在17英里,囫圇吞棗式的刷了個別景點,基本後半程就是在夜幕中行進的,沒有看到太多東西。只記得頗有特色的柏樹林,和之前想去的Cypress tree tunnel(位於舊金山北邊45英里左右的地方)的感覺很像,也慶幸自己沒特意兜個百餘公里去看。

晚上入住Colonial Terrance的時候,在停車時偶遇一對杭州來的情侶,男生在加州生活過很久,帶著女朋友故地重遊,對卡梅爾非常熟悉,硬要拉著我們去吃這裡的中餐館,還非常熱情的給我們介紹了當地的很多特色和見聞。

第4天 一號公路 赫氏城堡 丹麥小鎮

清晨起來,海風中透著陰天帶來的清涼,反倒使得這鬱鬱蔥蔥的小庭院變得非常的舒爽。大顆的繡球和各種叫不出名字的植物顯然是被精心裝飾過。庭院雖小,但非常的有層次,年邁的柏樹枝搭配蔥鬱的植被,古老而又清新。

一位不知是住客還是店員的大叔正愜意的坐在石階上看手機,我趁他不注意準備咔嚓幾張,引起他注意的瞬間按下了快門。我有點擔心別人介意,很主動的給他看我拍的照片,他很打趣的說拍的好傻,問我會不會發到社交媒體上。

這個旅店距離就坐落在海邊,走兩三分鐘就能看到海。天還沒亮透,海灘上已經有很多人玩耍起來了。不過說實話,這裡的海灘並不美,沿岸的海浪上,有些髒東西隨海浪起伏,沙灘上也零零落落聚積著海藻。


出發前在旅店打了兩杯咖啡外帶,以免路上犯困。車剛開出去沒多久,後面一輛車不停的閃著遠光燈,難道是我開的太慢惹怒了當地的老司機?反正我壓著限速開的,問心無愧,也沒搭理他繼續開。駛到稍大點的馬路上,後車一個加速開到我並排處搖下車窗對我吼著什麼,我在想,擦,遇到壞人了,只能猛一個急剎車把車停下,誰知道剛剛被我遺忘在車頂的咖啡因為慣性全灑下來了。
以自己的愚笨誤解了他人的善意,這個世界是需要多溝通的。
被很多人譽為最美公路的加州一號公路,在來之前就已經降低了預期,加上這兩天的陰雨天,沿途並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直觀感覺上遜於澳洲的大洋路、塔斯馬尼亞環島路、冰島1號公路、蘇格蘭A82和A87中的任何一條。

唯一值得可圈可點的地方就是駕駛體驗,由於要在保持一定車速的情況下過很多S形彎道,部分路段的駕駛感受和打遊戲有點相似,略爽。

赫氏城堡建在離海象海灘不遠的山頭上,需要乘坐固定時段的擺渡車從山下的遊客中心驅車前往,直接導致這個景點的耗費時間大大超過計劃時間。

這張照片被我戲稱為最奢華的番茄醬廣告。

整體參觀下來,赫氏城堡就如同是暴發戶的別墅,把他所鐘意的各種要素野蠻的拼湊在一起,並沒有整體的和諧,以至於我在城堡的外圍都沒有拍照的慾望,總之就是怎麼奢華怎麼來。
丹麥小鎮(索爾萬)是個很小的小鎮子,步行環繞小鎮也不用一刻鐘,雖說叫丹麥小鎮,但我看到更多的是荷蘭的元素,像是風車、木鞋,一度我以為這裡的命名是將錯就錯了。

一路上住了不少洲際旗下的酒店,這家Kimpton算是此次全程最好的。酒店裡還有如此可愛的留聲機,甚至還配了幾張唱片。

這個泳池滿足了我對美國派對泳池的全部想像,就只是缺少了盡情嗨翻天的高中生。旁邊的酒吧也是非常的熱鬧,因為酒店送了10美金的飲料券,我去酒吧要了杯看不懂的洋酒。

第5天 進入洛杉磯

一大早從聖巴巴拉開車趕往洛杉磯,初晨烏雲散去,大塊的雲朵掛在藍天下,陽光灑在寬闊的高速路上,特別是開到旁邊就是海的地方,那感覺就一定屬於加州的陽光海岸。可惜沒維持多久,越往洛杉磯開就越陰雲密佈,甚至在常年不下雨的洛杉磯還遇到了一段不小的雨。

洛杉磯有三個著名的海灘,分別是Malibu,St Monica和Venice。第一站,也是離市區最遠的,是馬裡布海灘。Malibu Beach是得天獨厚的衝浪勝地,主要是衝浪愛好者聚集地,如果想要拍一些衝浪者的照片,這裡絕對不能錯過。停車的話,大家都是在沿街處停車,不收費,只要逮到快要離開的車輛,等他駛離後就可以停了。

這麼一個很平常的日子,蓋蒂中心的參觀者也是基本做到了人滿為患,光是停車就下到了地下5層,還別說20美元一次的停車費,不過按照門票免費的設定,這個停車費在物價高昂的洛杉磯也還算經濟實惠的了。蓋蒂中心(Getty Center)是保羅蓋帝(J. Paul Getty)這位石油大亨出資建造的藝術館,整個藝術館建築群都很素雅,色彩主要就是乳白色的石頭和蔥鬱的植被。

據說這裡的石塊都是一塊塊從歐洲運過來的,而且每塊都是按照固定尺寸規格進行切割,仔細觀察會發現牆面和地面的石材拼接處,每一處都是對齊的。多麼怪癖刁鑽的大亨啊,對細節的要求如此之高。

全程跟著這個銀髮老太太,聽她講解發生在蓋帝中心裡外人所看不到的故事。

這個平臺下是個蓄水池,用於在發生火災的時候應急使用,平臺上還放養著幾隻小鹿。

聖莫妮卡海灘著實有點失望,棧橋上面充斥著各種小商販,售賣著拙劣的紀念品,還有一個很山寨的遊樂場,配著一座我見過最沒有感覺的摩天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還傳來了《月亮代表我的心》的背景音樂。好在在夕陽落下的那一刻給了我們些許撫慰,雖說沒有等到我們期待的漫天霞光,但也好歹欣賞到了海上落日。

欣賞洛杉磯夜景最好的去處就是格里菲斯天文臺,這也是我們把它安排在晚上的原因。但晚上天文臺停車非常緊張,路邊沿山路停車10美元1小時。山下有個免費停車場,但是走上去卻要耗時半小時。

在這裡有很多介紹天文景觀的互動模型,比如這個,上面是一顆在轉動的月球模型,下面則是展示模型旋轉時實時的月相影象。

這是自然元素週期表,當你按下按鈕時,比如human,它會將該物體所包含的元素點亮,而將沒有的元素熄滅。

木星及擁有光環的土星。

這個所謂夜景嘛,看看就好了,別太當真。

第6天 告別洛杉磯 駛入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洛杉磯依舊住在Kimpton,正好位於洛杉磯藝術博物館附近。早上決定先不退房,先出來逛一圈,首先當然要看看這個目前淪為網紅打卡點的LACMA,主要是門口這排網紅柱,其實拍來拍去也沒覺得特別亮眼,算是到此一遊吧。

這個Paul Smith的網紅粉牆,本身也就是一家商店的外牆,只因全身粉嫩激發無數少女心。不過雖不懂的欣賞,但這粉牆藍天白雲,確實有幾分姿色。

胸口的這個NEW YORK著實有點違和啊,明明是在Los Angeles。


這條街有很多有趣的塗鴉牆以及特色商店,有耐心的話可以慢慢挖掘。

返回酒店的路上穿過一個社群,兩邊都是當地人的住宅。修剪整齊的植被牆、裝扮精緻的庭院、以及停放在庭院裡的名車,都透露著這是一箇中產階級生活的社群。
回到酒店幾乎快到12點了,匆忙收拾了房間,辦了check out。驅車從比弗利山莊繞行,見識了一下那裡的居住社群。草草經過,便對美國的階層劃分有了更深刻的印象。更大的房子、更寬闊的庭院、更寬闊的大馬路、更錯落有致的綠化帶,無一不彰顯出比剛剛經過的中產階級社群更為高檔的環境。階層之間通過社群進行劃分,既不衝突又頗具衝擊,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直觀可見。

慕名來看這塊Hollywood Sign的人特別多,可以沿街免費停車,但是停車難度不小,都是沿著陡坡側方停車。本來執著於無人機上去來段近距離推進標牌的鏡頭,等真的走進這塊標牌時,又被山頂貌似是警察的廣播震懾了,作罷作罷。

所謂的好萊塢星光大道不過是條普通街道兩邊印有明星們的簽名或手印,倒是這款塗鴉有點意思,卓別林、夢露在銀幕前看著你,此刻,你才是明星。

那塊塗鴉牆的轉角處有家咖啡館,這句Life begins after coffee 絕對引起我的共鳴。

威尼斯沙灘可謂是炙手可熱,害怕附近沒有停車位,我們在離沙灘一段距離的路邊停的車,本來預計的差不多一小時,也就交了一小時的錢,回來時晚了20分鐘,擋風玻璃夾了張罰單,65美金沒的了。
洛杉磯的停車費非常貴,細算一下,蓋蒂中心20美元,聖莫尼卡沙灘15美元,酒店一晚42美元,威尼斯沙灘罰單65美元,兩天光停車費就是1000大洋了啊。

Venice Beach才是我想像中的加州海灘,帆船、衝浪、比基尼。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運動設施,簡直就是運動愛好者的天堂。

從棧橋沿著海岸往西北方向走,會遇到一片滑板公園、足球場、籃球場、溜冰場、拳擊裝置等等等等。各類運動都是高手雲集,所以說在美國,運動是屬於大眾的,在中國,運動是屬於運動員的。

回去時遇到一個正在塗鴉小丑電影海報的藝術家,傑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版本的。這海報畫的真是絕了,又勾起了我在美國看小丑的慾望,可惜最後幾經安排,都是擠不出合適的時間,有點遺憾。

倒黴吃了罰單,晚上開夜路趕往約書亞樹。路上遇到很奇怪的事情,幾輛警車🚓開在所有車最前面,通過繞S形的方式截停了整個車流,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不一會兒又回覆了正常。
駛進約書亞樹村後,就開始進入了典型的美國西部小鎮,以幾個加油站、快餐店為中心,一個個小小的鎮子就形成了。
跟著導航駛進通往民宿的小路,沒有一點亮光,純靠著車燈照亮前方的路。漸漸的,道路上全是沙子,眼前的一切變得越發的恐怖。就在我們跟著導航準備拐向一個小路時,前面有一輛車正陷在沙坑裡出不來了。原來這輛車也是要開往那家民宿,只不過導航導錯了,領著他們入了坑,最後還是民宿的老闆(一個黑人小哥哥)趕來把他們從沙坑裡拖了出來。
黑人小哥交代好房間的使用規則和方法後,我們裹著幾層厚衣服出來了。在現學了拍攝銀河的幾條要領後,憑著我那顆光圈(F4)不算大的小廣角頭,將就的拍出了這兩張照片。
「第一次遇見銀河,她像一條巨大的眼睛撕開整個暗夜蒼穹,凝視著渺小的我們,有點發怵」,這是我當晚在朋友圈發的一條。

用手機的閃光燈作為光源,玩了下長曝光。也不知道寫點啥,明天是祖國媽媽的70歲生日,寫個70,祝祖國生日快樂。

第7天 探祕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到了清晨,才看清這片土地的真面目,荒蕪。太陽光照射到的地方還算暖和,但是陰涼處還是透著昨夜的冰冷。
民宿無需check out,直接開車走人。加油、早餐、購物,每天必做的三件事一氣呵成。在漢堡王解決了早飯,幾個胖嘟嘟的美國人也在吃著漢堡,又聯想到漢堡是窮人的主食,脂肪是窮人的專利。
國家公園入口處有遊客中心,可以免費領取國家公園的地圖,看到一則尋人啟事,兩個入園遊客的尋人啟事。。

約書亞樹,學名為短葉絲蘭,是這裡的特色植物,所以整個國家公園也以其命名,約書亞樹國家公園。雖然離棕櫚泉奧特萊斯不算遠,但是目前還算小眾景點,來的中國人並不多。
但實際上,我極力推薦來這裡,因為這裡出片率實在是太高了,隨便一拍,方寸間都透露出美國西部的荒蕪。

整個公園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這片長滿Cholla仙人掌的Cholla Cactus Garden,這種我從未見過的仙人掌非常怪異,有點像來自外星球的異類植物。
在入口處幾個老外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原來是一個小哥胸前的衣服上粘了幾顆仙人掌球,還有另一撥人家的小姑娘在擔心著怎麼幫他拔出來。園子的旁邊居然很貼心的放著一個救護醫藥箱,裡面有常用的藥物及鑷子等工具,原來管理人員早就料到會有遊客出現這種情況。

沙漠裡最靚的妞。

沙漠裡最靚的仔。

從約書亞樹國家公園出來,本來預計今天會很早到達金曼(Kingman),早點休息。結果,在10號公路遇到一重大交通事故,硬生生的停了1個多小時。期間,好幾輛警車🚓、救護車🚑、消防車🚒呼嘯而過,一些等不及的車輛居然還掉頭下到對面的反向車道,真是騷操作啊。

第8天 66號公路與大峽谷

從金曼前往塞利格曼,特意走的66號公路。66號公路是從芝加哥橫穿美國中部,一直延伸至洛杉磯的重要交通要道,但在州際公路陸續出現後,66號公路逐漸失去了它原本的地位。動畫片《汽車總動員》講述的故事就是以66號公路為大背景,當中的小鎮原型即是塞利格曼。

小鎮距離世界各地的距離,還有大北京。

「這裡埋葬著上個摸了我的EDSEL(福特的一款車)的傢伙,」好好搞笑。

66號公路所穿過的州的車牌,一共是7個。

簡單逛完塞利格曼,直接進入大峽谷的南緣。從遊客中心拿了參觀地圖,因為當晚要住在國家公園的起點處,也就是圖薩揚小鎮,所以決定先去到最遠處的Desert View,再往回看。
憑國家公園年卡進入公園後,道路兩旁的景色與大峽谷的背景「格格不入」。原以為應該是透露著峽谷的古老和蒼老,誰曾想卻如此的清新和蔥鬱,曲折盤繞,高低起伏,像極了寶馬4系官方廣告裡的場景。
雖然整個路途不算長,但由於限速,整整花了40多分鐘才開到最遠處的Desert View Point,這裡有個類似碉堡狀的高塔,反倒高塔外的景色有點那麼個意思。

大峽谷就是因地殼運動形成的斷層,加上水流及風蝕等地質運動形成的,頗為壯闊。

很多人為了拍張好看的照片,涉險攀爬至懸崖邊緣。這種事我是不敢,真的看著都腿抖。

這隻小狗非常的靈巧,隨著主人在懸崖邊敏捷的跳躍。主人還在艱難的爬著呢,它卻早已跳上來等著了。

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晚霞,大概在太陽完全落下去的時候,天空從上至下依次出現藍色、紫色、黃色、紅色,整個天空像一塊巨大的調色盤,美得不可方物。

太陽落山後,大峽谷變得異常的冷,我們連跑帶哆嗦的沿著trail往停車場趕。大峽谷的停車場分為4個,P1-P3是在一起的,P4是單獨在另一片區域,我們的車停在P4,但認路的我只帶了太陽鏡(含近視度數的),戴著吧漆黑一片,不戴吧模糊一片,只能靠老婆在黑夜裡摸索,幾經碰壁最後終於找到了我們的小白車。

第9天 紀念碑谷 美國西部的感覺

從圖薩揚出發去紀念碑谷,路上還要再經過一次大峽谷公園南緣,所以如果沒有買國家公園年卡又得付費一次。昨天特別喜歡的那條路又開了一遍,很爽。快到紀念碑谷的時候,路邊會有一塊大牌子,寫著「Welcome to Utah」,周圍也漸漸出現紀念碑谷地貌的模樣。
我們誤把旁邊的一個商品小店區域當成了遊客中心,就在這裡遇到了這個小可憐。在缺水的亞利桑那州和猶他州交接處,這個小可憐不知道從哪裡跟父母走失了,料想在炙熱的烈日下無助的走了很久,看到我們的時候直往人影的地方躲。我們也只能給它弄點我們自己的水果和水,幫它度過這一小段艱難時光,不知後面是否有好心人收留它。

紀念碑谷全稱是紀念碑谷納瓦霍部落公園,不屬於國家公園的範疇,所以在這裡年卡是沒用的。如果是自駕,遊玩的路線就是在公園內部繞一圈,依次去看指定的景點。
這裡面的路對於我們這種小底盤的車簡直是遭罪,很多路面只能開到5mile/h,生怕車子散架了。

超喜歡這張孤獨的蒼茫感。

第10天 打卡馬蹄灣 羚羊谷 進入賭城

羚羊谷是美西最富盛名的景點之一,據說是1931年一個印第安小女孩發現的這個地方,變成景點後,其收入按比例歸印第安人所有。
雖然報的是正午的團,但是想要看到陽光直射進來還是需要點運氣的,我說的運氣並非天氣方面的運氣,這地方基本是不下雨的,而是timing上的運氣,那個時間點稍縱即逝。

羚羊谷非常的神奇,其岩石表面的曲線非常的順滑。而最特別的地方是,光與谷在這裡交織成了動人的舞曲,她們相互成就,光,有了更具象的形狀,谷,則有了更靈動的層次。
不過說實話,照片遠好看於實景。

從羚羊谷出來,拐去附近的沃爾瑪,這裡有烤全雞,才5刀。後面開往拉斯維加斯的路上,一邊開車,一邊在老婆的協助下徒手撕著烤雞,有種《讓子彈飛》裡面「吃著火鍋唱著歌」的感覺,色一!
剛離開佩吉小鎮時還會經過一個大壩,一開始我誤以為誤打誤撞經過了胡佛大壩,後來才知道這是格蘭峽谷大壩,是僅次於胡佛大壩的第二大水壩。經過水壩後,會看到鮑威爾湖(Powell Lake),可惜實在是趕路,只能瞅兩眼鮑威爾湖的美景,以後有機會還要單獨給她點時間。
中午過後從佩吉出發的,一直到下午六點左右開到拉斯維加斯。拐過一個山口,遠處模糊的浮現出城市的模樣,彷彿沙漠綠洲,確實突兀的有點不真實。

拉斯維加斯簡直就是加強版的澳門,很多主要特徵都是翻版復刻,包括能笨豬跳的電視塔、威尼斯人酒店、各種賭場、燈光秀。
晚上訂了百樂宮的O秀,下榻的MGM酒店距離百樂宮不遠,所以我們步行前往,穿梭於沿途各大酒店的內部,體驗了一把什麼叫做燈紅酒綠、什麼叫做紙醉金迷。所到之處都是金錢的味道、香豔的身影,以及拉轟的座駕。

O秀創意不錯,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創造性的將舞臺的深度通過水的多姿變換給極大擴充了,讓演員以及舞臺效果有了進階性的提升。

第11天 神祕的死亡谷

扎布里斯基角是我覺得死亡谷最好看的景點,米黃色帶有紋理褶皺的岩石,堅毅而又有溫度。

這裡領教了一下國家公園裡的旱廁,顧名思義,就是沒有水衝的廁所。馬桶下面是一個無底洞,裡面全是數以千計的各類排洩物,請自行想像那個光景和氣味,不能寫下去了,我又要嘔出來了。

這裡是美國海拔最低的地方,惡水盆地。常年的高溫炙烤著這片低窪處,將這裡的水分劫取的一滴不剩。象徵著死亡的鹽鹼從土地裡溢位,形成這裡極具特色的地表形態。

極度高溫警告⚠️

在境外駕車累計也有10,000公里了,這次從死亡谷西向出來的190WEST值得銘記,道路曲折,但終點必達!發了這麼個朋友圈,190這裡一語雙關,先按下不表。

第12天 錯過優勝美地的最美景觀點

在Bishop,很幸運的遇到了一場當地居民自發組織的老爺車展會,像是這裡的居民將自家的藏品老爺車都開過來了。見過年紀最長的要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但仍然寶刀未老、神采奕奕的樣子。

這裡談談這十幾天下來的一些集中的感受:美國公路上的標示都非常的簡單且清晰,每塊路牌給駕駛者傳達的資訊都非常精準且可預判,所以整體上在美國開車十分的輕鬆。這樣的交通狀況衍生出一個問題就是,美國有非常好的培育無人駕駛的土壤,道路交通規則統一、且簡單清晰,非常利於實現無人駕駛。
另外就是美國的公路網出奇的發達,無論多小的鎮子都能聯入公路網路,城鎮道路和城際公路沒有明顯的區隔,是通過限速的變換來實現的,所以基本所有的小鎮都可以輕鬆觸達。從另一個方面講,美國人客觀上對高鐵的需求並沒有我們來的大。
發達的交通網路衍生出的一個好處就是,在美國無論多小的鎮子,其超市的規格絕對超過中國一線城市絕大多數的超市,商品其品類豐富程度驚人,確實讓人震撼。所以在美國農村生活的不叫農民,叫農場主。。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