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とんぼ
筑波に雲も
なかりけり
每年九月下旬伊始,島國日本便在黃綠交錯的前奏過後慢慢披上火紅的衣裳,進入賞楓的高潮期。無論漫山遍野交錯的色彩,還是廟宇間點綴的一抹紅黃,每一幀都美輪美奐,匯成我心中四季間最美的東瀛畫卷。
雖說賞楓並不是日本獨有,但卻因其獨特的地形而格外出眾。在很多日本人眼裡,紅葉就像是一頭毛色華麗的野獸,當嗅到一絲絲秋的氣息,便以每天27公里的速度從北向南跑遍日本,僅兩個多月的光景,就能將這狹長的國度籠罩在一片火紅之中。熱愛這抹濃烈色彩的人們會像獵人一樣追尋著它的足跡,古人稱之為「紅葉狩」。
日本的紅葉與櫻花的節奏相反,前者自北向南慢慢變紅,後者則由南到北逐漸粉妝。然而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一樣的自然風情,位於日本本島中心位置的中部地區一直邁著特殊的步調,春晚秋早,和東北甚至北海道一些地區的氣候很相像。這裡東鄰關東,西接近畿,南臨太平洋,北達日本海,包括了面向日本海的新潟縣、富山縣、石川縣、福井縣,內陸的長野縣、岐阜縣、山梨縣,以及面向太平洋的靜岡縣和愛知縣,眾多歷史名人都出自於此,可謂日本地形與文化的屋脊。而中部地區的長野、新潟大部以及岐阜、富山、石川、福井等縣的山區,秋天要來得格外早,每年十月就有了秋天的模樣。
旅行の碎片
因為各種原因,一年年錯過了身處長野縣的上高地。在這煙雨縹緲的秋日,我終於來到這片群山圍繞下的被河川與白樺、落葉松等原始森林覆蓋的淨土,近距離接觸一年中最燦爛的時光。
德川幕府統一日本、坐都江戶之後,日本開始了「條條大道通江戶」的驛道時代,並形成「五街道」的道路格局,中山道便是其一。馬籠與妻籠是中山道上最有名的兩個宿場,經歷了江戶時期的輝煌與明治末期的衰敗過後,現如今又因旅遊觀光而重新閃耀於世界舞臺。
松本這座城市,無論什麼時候過來,都給我以舒適感。不同於白天的喧鬧,夜幕降臨後的松本顯得十分安靜,這兒的夜晚屬於神社裡的祈福、護城河裡的天鵝,以及路邊昏黃燈光下的小酒館。
每年八九月過後,新穗高便換掉綠裝、著上了斑斕的衣裳,哼唱起秋天的旋律。然而老天爺的脾氣是最難確定的,晴朗天氣裡,哪怕下面一層的鍋平高原豔陽高照,樓上的西穗高也難免能見度變差,而旅行也正因為這些變幻與不確定而更加有趣。
高山市作為修建於16世紀的高山城的「城下町」,因其儲存完好的古い町並而被稱作「飛驒小京都」,但相比京都,我本人對飛驒高山的喜愛要多得多。在我眼裡,高山的木造建築更為雅緻、街道也更清淨,《萬葉集》中所唱的「不必顧慮重重,請相信,飛驒人劃出的墨線,只有一道」,便是稱頌飛驒工匠的。
作為日本面積最大的城市,高山除了保留了多處歷史古蹟,也是中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是古老與現代並存的化身。
除卻古街那一片,高山飛驒之裡的風光亦不錯,秋季的晚上,還會在篝火前上演一場水上燈光秀。
因為幾年前新海誠那部名為《你的名字》的動畫片,飛驒古川這座小城漸漸被越來越多的遊客所熟知。我本身並非《你的名字》的粉絲,自己來飛驒地區時根本不會考慮這座高山旁邊的城市,然而同行的朋友是狂熱粉,隨便過來走走,倒也不覺得差。
世界文化遺產白川鄉是到達中部後永恆的主題,這座合掌造部落中最為著名的小村莊,不管什麼季節來,都萌萌得讓人滿心歡喜。雖說大家都愛冬季點燈的夜晚,但是向日葵花開或是紅葉染起的季節,魅力也勢不可擋。
可惜的是,2020年可能大部分大陸人都沒法看到白川鄉有厚厚積雪的盛景了,1月期間日本雪荒,白川鄉剛攢出層薄雪就被雨水刷洗乾淨。1月下旬開始國內又因新冠病毒的緣故,很多人乖乖在家做懂事的中國人,二月下不下雪就只能網路上瞧一瞧。此處一月中旬缺雪的白川鄉先亮個相。
幾年前,因為一張白馬行的絕美倒影圖而得知這個名為「御射鹿池」的靜謐之地。不知是否因為畫家東山魁夷以此池塘為參考創作出了經典作品「綠響」,我在推薦給兩三位朋友之後,她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夏季綠油油的時候來此。夏季的御射鹿池固然是秀麗的,然而秋冬兩季也有不一樣的色彩。只是這座日本百大池塘之一,公共交通實在不算方便,加之並沒有白馬、麋鹿、獨角獸之類的活物點綴,坐上幾十分鐘的巴士過來看這麼一座需要特寫觀摩的小池塘對我來說並不值,隔壁輕井澤、戶隱高原、白馬等地的池塘隨便挑一個也不一定比它差,觀感甚至不如同樣交通曲折的莫奈之池。
下為秋季實拍:
插張夏天拍的隔壁岐阜縣的莫奈之池:
御射鹿池所在的茅野廖科高原地區距離諏訪湖並不算遠。這座湖泊本身因為花火大會而聞名,在《你的名字》播出之後,很多人都將此地作為動畫片中糸守湖的原型,然而也有一說,糸守湖是結合長野縣小海町的松原湖以及岐阜縣飛驒市的池原溼原創作而成的。對於並不怎麼喜歡那部動畫片的我而言,選擇非人滿為患的花火大會時期來諏訪隨便走走、吃點蕎麥麵,也是很愜意的選擇。
從大陸地區出發去日本中部,對於身處上海的人民來說很幸福,不僅有多趟飛往中部國際機場的航班,每週還有幾趟飛新潟、富山、小松的航線。如若不直接玩日本海沿線,我自然更偏向於往返中部機場。距離機場最近的大城市是名古屋,畢竟機票更便宜、航班選擇更多。而名古屋市區的旅遊資源雖然不豐富,卻也稱得上是座古老與現代並存的繁華都市。
【DAY 1,馬籠宿】
馬籠 まごめ Magome
//www.kiso-magome.com/
中津川 なかつがわ Nakatsugawa
//www.city.nakatsugawa.gifu.jp/
◆秋風起的小時光
九月的一天,空氣稍稍有了些涼意,心裡的小饞蟲就開始作祟了。
踏秋是對最愛的季節的尊敬,每年秋天都會出去幾次。近五年秋季,最有儀式感的出行都是和我親愛的小Y同學一起,此刻自然得髮圈兒@她一下,敲定這第六年的行程。
得益於「臭味相投」,一切決定都很迅速,年假還剩好幾日的小高兒同學也趁興加入:買好機票、開啟地圖草草比劃個圈、訂好酒店,中部行程便在一個多月過後開啟了。
一年當中最容易有好天氣的季節往往就是秋季。沒有颱風雨雪的干擾,飛機提前十來分鐘便穩穩當當降落中部國際機場,順利辦好入境,我們乘坐JR來到了中津川。中津川站僅稱得上中小規模,卻如眾多同等規模的日本車站一樣,乾淨整潔且佈局明朗,旅遊服務中心和巴士站永遠都緊連著JR站。
JR出口左前方的3號巴士搭乘點就是前往馬籠和落合·阪下方向的的巴士停靠站。出發馬籠的巴士上午班次密集一些,在中午到傍晚時分僅1小時一班,整點15分發車,約莫25分鐘的車程即可到終點。名古屋的名鐵巴士站也有直達「中央道馬篭」站的直達巴士,耗時80分鐘左右、2000円,但這個車站距離馬籠宿有1.5公里的距離,大部分乘坐公共交通的遊客還是更適合去中津川換乘。
行駛過一段城中道路,巴士又進入平坦的山路緩行十多分鐘,我們就在落日前到達了馬籠宿。此時的太陽剛剛好停在矮山與天空之間,大朵大朵被陽光暈染的雲彩背後,藍天還未完全掩住身姿,眼前的一切簡直絢爛得不得了。
同車過來的人不多,下車後大家很快就離開了站臺。黃昏下短暫安靜過後,由遠到近又傳來摩托的聲響,一幫身著皮衣、戴著頭盔的大叔沿著山路颯爽地駛了過來,小小的停車場便又熱鬧起來了。
◆石板坡道守護の江戶古韻
沿著巴士站一旁的上行石板路,即可開始馬籠宿的觀光。白天的馬籠宿是喧鬧的,隨著早上九點多第一波旅行團的到來,深山古道的寧靜隨即被打破,直到傍晚時分才會重回安寧。我們下車的時候最後一波旅行團剛剛離開,紀念品商店正欲關上木門。。。大家都儘量壓低了音量,耳邊僅剩行李箱拖過石板路發出的軲轆聲響。從繁華的上海忽然來到這裡,眼前的景象從浮世煙火化作傳承百年的江戶風情,我們自然而然地變得更小心翼翼些來。
◆江戶五街道與宿場的故事
馬籠宿是連線江戶和京都的中山道69宿中的第43宿,也是古信濃境內木曾十一宿中位置最南的一宿,因道路險峻、馬兒很難越過,旅人不得不將馬匹停在驛站內而得名。
眼前的馬籠宿大抵維持了江戶時的模樣。但實際上由於1895年和1915年發生的火災,古街道兩旁的房屋都被燒燬了,現在馬籠宿是後來重建的,僅有腳下的石階梯和被稱為「枡形」ますがた的隘口還是最初的樣子。
既然到了中山道上的馬籠宿,順便聊聊「條條大路通江戶」的五街道和宿場的故事。
稍微有些瞭解日本歷史的人都知道戰國三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大名出身的尾張人織田信長和農民出身的尾張人豐臣秀吉開創了安土桃山時代,尾張三河大名出身的德川家康則統一日本開創了德川幕府時代。
日本當地一直有這樣的傳唱:「織田搗米、豐臣和麵,天下糕則德川一口吃掉。」很多日本人發起的對歷史人物的喜好排名裡,德川家康常常都是最不受待見的前幾位,人們愛戲謔他只是活得比較久、沾了另外兩位和自己能幹的兒孫們的光。然而實際上隱忍的德川家康也是一位很有開創性的政治家,正是因為他,才奠定了德川幕府的百年基石,讓當時的日本安安穩穩度過了兩百多年。他的政績有多方面,包括修建江戶城、將天皇逐出政治圈並區分了公卿貴族所代表的公家以及武士階層所代表的武家、統一管理採礦和鑄幣業、提高農村生產力、強化中央集權、改革稅收以及修建了「條條大路通江戶」的五街道。
江戶五街道分別是沿海岸到京都的東海道、經信濃到京都的中山道、通往日光的日光街道、前往東北地區的奧州道和去往山梨的甲州道。從1604年陸續開始修建,耗時168年才最終完成,而最先完成的是東海道,僅僅花了20年在1624年就投入使用了,最晚則是1782年完成的甲州道。
以東海道為首,每隔7到10公里就會設立一個驛站,也就是所謂的「宿場しゅくば」,以宿場為中心發展出來的街道就是宿場町。宿場會配備一定數量的人和馬,用來負責官員行李的搬運。雖說為幕府和官員提供人馬是各宿的義務,但幕府同時也給了各個宿場食宿的特許經營權,幕府官員之外的商賈們在利用五街道運輸貨物時,便可付費休息吃飯。五街道的建成帶來了人流和貨物的流動,也因此帶動了沿線地方的經濟。
東海道(江戶日本橋–大阪),575KM,58宿場
中山道(江戶日本橋–草津),530KM,69宿場(與東海道併線兩個宿場)
日光道(江戶日本橋–日光),150KM,21宿場
奧州道(櫟木宇都宮–白河),84KM,9宿場
甲州道(江戶日本橋–下諏訪),214KM,22宿場
進入明治時期過後,鐵道運輸和普通公路迅速發展壯大,很多宿場都被高樓大廈與鐵軌代替,逐漸式微。但仍有多座宿場依舊能一窺當年江戶的風情,如同為中山道上的馬籠宿(岐阜縣)、妻籠宿(長野縣)、奈良井宿(長野縣),會津西街道上的大內宿(福島縣)、東海道上的関宿(三重縣)、若狹街道的熊川宿(福井縣)、出雲街道的新莊宿(岡山縣)等。
交通方式
関宿:JR関站步行5分鐘
馬籠宿:JR中津川站或南木曾站乘坐巴士直達
妻籠宿:JR南木曾站或中津川站乘坐巴士直達
大內宿:乘坐JR或會津鐵道到湯野上溫泉站,換乘會津巴士15分鐘到大內下站
奈良井宿:JR奈良井站步行2分鐘
熊川宿:JR近江今津站乘坐西日本JR巴士半小時到若狹熊川站
新莊宿:JR中國勝山站乘坐新莊區間巴士四十分鐘左右到新莊村役場站
另:2020年開年大河劇《麒麟來了(麒麟がくる)》的歷史舞臺就在岐阜,主演是我比較喜歡的長谷川博己,講述的是明智光秀的故事。本來對明智光秀印象並不好,不知道會不會看完之後有所改觀。光秀出生併成長的可児市(明治城跡)、恵那市、大垣市、瑞浪市、山県市、御嵩町、土岐市以及齋藤道三和織田信長的岐阜市(稻葉山城)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都不該錯過。而整個岐阜縣分為北部的飛驒和南部的美濃兩部分,自古便有「飛山濃水」的美稱,這些歷史城市都在南部美濃這一片。
用日本名畫家歌川廣重的畫作,再現一下江戶宿場曾經的風華——歌川廣重以東海道和中山道為主題創作的《東海道五十三次》、《中山道六十九次》連同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合稱日本三大風景畫:
因為良好的自然人文景觀,馬籠宿在1970年之後開始了快速商業化的發展步調,土地經理人開始了土地收購、外部資本紛紛試圖進入。為了避免過度的商業化以及對環境保護方面的考慮,在觀光協會的帶領下,當地居民支援並通過了關於「神阪地區保護」的決議,及時阻止了土地的買賣和過度商業化,並積極募集資金,彌補前些年造成的環境損失。1983年,馬籠觀光協會成立了街道保護委員會,著手景觀建設和改造,並從1988年開始,每年花費1980萬左右的日元來維護這裡曾經的風貌,並提出「中山道場博物館」的構想,將宿場和古道當做一個大型的自然博物館,改善前往妻籠之間的中山道的環境,讓遊客在徒步過程中更能貼近歷史、感受魅力。
從車站去往當晚入住的「但馬屋」僅5分鐘步行路程,但因為一路都是上坡,我們又拖著箱子,還是有些許吃力的。一路走走看看拍拍,待來到旅館跟前時,彩雲褪了不少色彩,路上的散客也更稀稀拉拉,只有一隻三花貓用餘光瞄著我們,似在嫌棄箱子軲轆的聲音擾了她的清幽,直接用殺氣逼得我這枚貓奴不敢對她又半分褻瀆與非禮。
◆阪道中的和式小旅館
馬籠宿不大,目前共有9家旅館,分別是白木屋、但馬屋、馬籠茶屋、巖茸、萬福庵、新茶屋、馬籠ふるさと學校、本三屋和ねどこ,此次下榻的但馬屋就落在中心位置上。
這些旅館的介紹以及部分旅館主頁,都可以在馬籠宿的官網查詢
//www.kiso-magome.com/otomari.html
掀開藏青色的「但」字布簾,緩緩拉開木門,一股暖意隨著一聲「いらっしゃいませ」迎來,前臺的歐巴桑微笑著遞過幾顆薄荷糖,讓我們先潤潤喉。
辦好入住手續,將鞋子放在門口的鞋架上,我們便在歐巴桑的帶領下參觀起了這間依舊保留著古老氣息的小旅館。
緊挨著玄關的是一間類似門廳的房間,正中的地爐十分引人注目,兩米見方的樣子,一早就燃起的炭火還未熄滅,依舊源源不斷地供給著全屋的暖意。地爐據說已有110年的歷史,上方屋頂垂下的鉤子上正掛著很有些年頭的鐵壺,豎起耳朵湊近,倒是沒聽見熱水的咕嚕聲。
地爐也可稱作「圍爐」,我在熱海最喜歡的一家餐廳就叫「囲爐茶屋」,他們家的烤金目鯛和櫻花蝦此生難忘。圍爐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繩文時代,繩文人在高原上挖出一米左右的深坑,用木頭作為框架、用茅草作為屋頂,建造了豎穴居所,並以村落為單位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用柏木之類的易燃性樹木頻繁摩擦硬物,在出現小火苗時迅速將火苗轉移到枯草等易燃物上,火種便取得了。有了火,豎穴居所的正中再放置直徑30到100釐米的爐子,兼顧烹飪、取暖、照明等多種用途,脫離生食的生活。豎穴居所的爐子,也可被認為是日本保留至今的圍爐的原型,烹飪用的圓形圓底的土罐子,則是日本鍋的原型。
門廳一角的鬥櫃上擺放著招財貓、紙傘、達摩之類的物件,還有隻毛髮閃亮的山雞標本雄赳赳地立在一樽木頭上,腦袋扭向一側,有點傲嬌。
但馬屋一共10間客房,最多可接納25名住客。門廳緊挨著的是廚房和餐廳,客房基本都在樓上,下面一層則是浴場,大家洗漱和沐浴都在這一層。
以往在日本入住溫泉旅館或是傳統民宅時,換上浴衣從不覺得過長。不知來此的住客是不是西洋巨人較多的緣故,我一168的「大高個兒」得由衷感嘆他家的浴衣真是捨得用布料,賊特麼長了,上下樓梯時我總要蘭花指一翹提起下襬,昂起下巴像個洋貴族一般優雅而小心翼翼,生怕一腳踩到衣角,摔他個四仰八叉。這事兒我忘了去問和我差不多高的小Y同學,而小高兒這種174的「傻大個兒」我就不去自找羞辱了,省得她又拿自己鼻尖比劃我貧瘠的天靈蓋。當晚旅館的住客也確實以西洋人為主,早晚洗漱時,遇見穿著浴衣的老外也都是清一色不畏寒冷,光著大腳丫子樂呵呵地踩在乾淨透亮卻也冰冰涼的地板上,浴衣的下襬剛好到小腿肚子。怕都是荷蘭來的吧?我的心情基本就是這樣了:
晚飯前的間隙,我一個人跑下來瞎窺探的時候遇到一對法國人,看到我這東亞面孔竟露出十分驚訝的表情(他兩怕是還沒緩過神自己到了亞洲?),問了句「Korean?Chinese?」,在我回復之後,其中一位又從驚訝化作驚喜,問我中國人是不是能看懂所有日本文字。我能怎麼說呢?自然是狡黠而邪惡地騙他「Of course」了,至少他還能分別漢字假名和韓國方方正正的密碼文是不太一樣的,得「鼓勵」。我的回覆引得他直呼棒棒,估計就和我們去很多高加索、巴爾幹國家,發現懂俄文的在當地也能暢行無阻一樣的羨慕吧。
當晚入住的套房裡外共兩間,一間用於睡覺、一間類似於客廳,可以圍著桌子坐下來吃吃零食、玩玩手機、聊聊天。只不過馬籠宿一到晚上就黑燈瞎火的沒什麼店鋪營業了,便利店更是不要奢望,想吃點零食的願望很難滿足。埋怨自己應該提前買一點的,饞蟲對自己伺候得還是不到位吶。
收拾妥當,趁著天還未全黑再出去逛逛。臨出門,歐巴桑告訴我們當晚馬籠宿的旅遊觀光案內所會有歌舞伎演出,欣喜的獲知這個訊息過後,我們出門了。
隨著最後一抹斜陽落幕,山裡的涼氣加重,路上散客也基本沒了蹤影,或自駕離去,或回到自己入住的旅館準備享用熱騰騰的晚餐。由短短800米石板街道鋪就的馬籠宿寬約3間,也就是5.4米,斜鋪的道路與兩側木質房屋之間是淺淺流動著水流的溝渠。腳下的道路並非筆直向上,智慧的古代人還在阪道入口處做了「枡形」處理,用曲折的道路形式來對街道和城堡起到保護作用,既方便防禦,又有利於延長對方的進攻路徑,拖延遭受攻擊的時間。當然這種規劃更多的見於城堡修建。
馬籠宿的枡形設在了南入口位置,距離巴士站不遠。因為這片道路的山手側是斷土,由兩個直角彎組成,形狀恰是像一個「枡」。
雖說馬籠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便利店、柏青哥、卡拉OK之類的現代設施,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道路兩旁除了些民居、旅舍和博物館,也不乏工藝品店、和果子屋、茶舍之類的店鋪,還有立著漆紅色郵筒的老式郵局,伴著水車的軲轆聲,默默扮演著連結古今的角色。
緊挨著旅遊觀光案內所的是島崎藤村紀念館,可惜我們來的時候已經關門。
島崎藤村紀念館
//toson.jp/
【入館料】大人550円 小人(小學生・中學生)100円
【休館日】12月~2月の毎週水曜日(週三)
【開館時間】9:00~17:00(12月~3月為16:00)
這位日本近代詩人是日本新體詩的開創者、亦是明治浪漫主義先驅。他的《暖雨》十分貼合正下著雨的二月,因為新冠疫情宅在家遠端辦公的我的期盼:
進入二月,下起暖雨了。這是一個霾陰的日子。空中低浮著灰色的雲。打下午起,就下了雨,使人驟然感到一股復甦的暖意。這樣的雨,不接連下上幾場,是難以治癒我們對春天無比飢渴的強烈感情的。天上煙雨空濛,我看到行人們打著傘,溼漉漉的馬兒從眼前走過。連房簷上那單調的滴水聲,聽起來也令人心情高興。我的一直蜷縮著的身子開始舒展了,我感到說不出的快慰。走到庭院裡一看,雨點灑在汙穢的積雪上,簌簌有聲。再來到屋外一望,殘雪都被雨水溶化了,露出了暗灰色的土地。田野漸漸從冬眠中甦醒過來,呈現出一副佈滿砂石和泥土的面容。蔫黃的竹林,乾枯的柿樹、李樹,以及那些在我視野之內的所有林木,無論是乾和枝,全被雨水濡溼了。像剛剛睜開眼睛一般,誰都想用這溫暖的春雨洗淨自己黝黑而髒汙的儉孔。流水潺潺,鳥雀聒噪,這聲音聽起來多麼舒心!雨下著,這是一場連桑園的樹根都能滋潤到的透雨哩!冰消雪解,道路泥濘。在冬天悄悄逝去的日子裡,最叫人高興的是那慢慢綻放幼芽的柳枝。穿過樹梢,我遙望著黃昏時南國灰色的天空。入夜,我獨自靜聽著暖雨淅淅瀝瀝的聲響。我感到,春天確乎來臨了。
黑幕中閃著暈黃色暖光的凹形建築就是馬籠的旅遊觀光中心,也正是當晚要看錶演的地方。距離歌舞伎表演還有不少時間,踩個點我們就先回去用餐了。
下坡的道路由路邊屋子裡映出的光和微弱的路燈照亮,雖說路上沒什麼人影倒也一點不覺冷清,更不像我和小Y同學走在天黑過後的屋久島、河口湖、輕井澤之類的郊外那麼陰森可怕。
回到旅館,門前的燈光比傍晚時分更突出,屋內也已經傳來歐巴桑們安排著端菜的聲音。下午見到的那枚三花還沒走,這會兒直接大喇喇地趴在石板路中央,一副「老孃天下第一的」模樣。小Y忍不住要上前擼一把,結果被她一後空翻外加喵爪手給鎮住了,尷尬一笑:行,娘娘您繼續肩負管理宿場的職責,我們去米西米西了。
大廳裡餐食已經準備好,住客們陸陸續續來到,不一會兒功夫,坐在大廳正中的我們就被各式各樣的西洋人給圍住了。之前樓下遇到的兩法國人進來時用蹩腳的日語對我們說了句「こんばんは」,他大概以為中國人既然能看得懂日本字、也是能聽懂日本話的吧。而我,自然是要蹦出自己畢生所學唯一會說的一句法語了:Bonjour~
用餐的桌椅比較矮小,我們幾個尚且覺得有些低,洋人們過來之後更有點大齡兒童排排坐在幼兒桌椅前的架勢。
一泊二食的晚餐談不上豐富,但好在都是我喜歡吃的,清淡口為主,白米飯、日式煮菜、天婦羅、魚、壽司、鍋子、豆腐等等都有。
蕎麥麵是日本傳統美食之一,日本人偏愛它獨特的勁道,以長野、島根、巖手的蕎麥麵最甚,尤其是長野的信州蕎麥麵,一直都算得上是高階蕎麥麵的代表。不知道是不是受其影響,緊挨著長野縣的岐阜,蕎麥食品也很常見,當晚但馬屋的餐桌上就擺放了簡簡單單卻清新爽口的冷汁蕎麥,以及刀切得整整齊齊的、以蕎麥麵代替普通米飯的蕎麥壽司。
和傳統米飯壽司一樣,蕎麥壽司裡的蕎麥麵也經過壽司醋的浸潤,合著鬆軟的雞蛋、清脆的黃瓜和緊彈的火腿,一起捲進鮮香的海苔中,緊緊實實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蕎麥香。
◆壽司的酸味進化論
有一些朋友不喜歡壽司的酸味,覺得不加醋、只是簡單蘸些甜醬油更好吃。如若那樣,和壽司的「初衷」就相差太遠了。不同的食物,總得先去認真品味它那樣製作的原因,改良太多,就得換個名、算作別的品種。
壽司本身是「酸」的意思,日文漢字寫作「鮨すし」,這個漢字在我國指的就是鹹酸味兒。壽司最開始是不加米飯的,而是一種將魚、肉、貝類鹽漬之後壓緊,待其成熟後帶出自然酸味的食物,以方便儲存。公元十世紀,有各國將壽司作為稅金來繳納的規定,伊勢的鯛魚壽司、近江筑紫的鯽魚壽司、若狹的鮑魚甜壽司、讃岐的鯖魚壽司等高階壽司都被上供給朝廷。這類壽司將魚和肉夾在放了鹽的米飯中間,經過米飯的乳酸發酵過後,食用其間發白的帶有酸味的魚、肉。這種壽司也被叫作「熟壽司」,米飯僅為了儲存發酵,是不吃的,其做法在公元927年完成的平安時代法典「延喜式」中就有記載。
日本最大淡水湖琵琶湖周邊,熟壽司曾作為家家戶戶的主食以及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流傳至今的近江鯽魚壽司,也是將鯽魚鹽漬幾十天,再脫鹽,在桶內一層鯽魚一層米飯的交叉重疊堆放,然後蓋上重物醃製許久而成。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要運送新鮮食材去遠方,就必須要運用智慧、使出應對長期儲存的手段。
到了室町時代末期,壽司的吃法有了變化。本來製作熟壽司的米飯因為發酵變得酥爛而不能食用,後來人們試著不將米飯發酵那麼久,在米飯剛帶有酸味的時候就將其取出,和魚貝一起食用。這種帶有酸味、米飯魚貝一起吃的新型壽司被叫作「生成」或是「生熟」。我們現在經常吃到的壽司,就是從「生熟」譜系裡引申而來的,替換了舊時熟壽司的做法,又稱作「早壽司」。
有了冷汁蕎麥,自然少不了天婦羅,就如同大餅和油條是絕配一樣,蕎麥天婦羅也是很好的搭子。山裡人家剛剛炸好的天婦羅沒有使用蝦蟹之類的水產,用的是應季蔬菜,金黃面衣下包裹的滿是新鮮與酥脆,不油不膩。大部分天婦羅蘸料都是金黃熱乎的天婦羅清汁和蘿蔔泥,這裡的蘸料卻是抹茶鹽,和我在宇治、甲府等地的店家裡吃的一樣,僅是稍稍蘸一點就極提味兒,令天婦羅的滋味番了好幾番來。
烤魚、味噌豆腐、蔬菜、魔芋煮等等都是下飯的好菜,我是極其吃得慣的。小菜的味道並不單一,有味噌的鹹、醬蘿蔔的酸、烤魚的鮮、魔芋的甜,滋味豐富得讓我一口氣便扒弄下了一整碗香糯的米飯,即使沒有肉蛋白加入亦不覺寡淡。不過這些小菜也不至於好吃得讓我驚呼,畢竟去哪兒吃這些食物,都是不容易出錯的。
土製爐子上各種菌菇蔬菜和雞肉丸子燉成一鍋,待爐內火苗殆盡,食材就在熱力作用下化成了一碗鮮香。盛一碗、稍涼之後囫圇喝兩口,鹹而不齁的湯汁瞬間暖了胃也舒服了身體,再細細品嚐,蔬菜透著點甜、菌菇還有些韌勁,Q彈多汁的雞肉丸子更是包裹了無限的鮮嫩,瞬間穿透每一顆味蕾。
日式茶碗蒸很難不好吃(我們公司附近那家日料店用了大概是過期雞蛋做出來的除外),加了銀杏、蝦仁、蟹腿肉的嫩雞蛋羹上撒了幾顆豆香四溢的毛豆,給順滑的口感加了些許調劑,稱得上是不錯的收尾了,只是貪心的想到如若能再加一份甜點水果什麼的會更佳,僅盤子裡那一小片蘋果是很不夠的。
◆深山古道中的素人歌舞伎
吃了晚飯,摸摸肚皮,三人就慢悠悠地朝觀光案內所走去。到了目的地,凹形建築前的空地上已放上了成排的地燈,不時有觀眾朝著明亮的大門走去。
馬籠座歌舞伎表演並非天天都有,2019年的秋季公演分別是10月12日(土曜日,也就是週六)、10月26日(土曜日)、11月9日(土曜日)和11月23日(土曜日及祝日,也就是節日)。我們這次來得很巧,剛好趕上秋季公演第二場,19:30開場,正式演出為20:00。
除了歌舞伎表演,馬籠還有歌舞伎化妝體驗,至少3人起訂,12000日元,15:00開始到17:30,時間與歌舞伎表演同步。
入場先要繳納500日元的費用,你可以理解為觀賞費,更可以理解為獲得小禮品的費用,因為散場之後是可以領取一些小禮物的。並且相比一場正式的歌舞伎表演,這500日元實在是不足為奇,去東京歌舞伎座看一小幕表演都要一千多日元了,當然啦,素人與歌舞伎演員的表演水準也是不一樣的。
付好款,領了一包裝了紅白紙片以及日元硬幣的小袋子,就可以進去落座了。一開始不懂給我們一袋錢幹嘛呢,經過工作人員的解釋之後才知道,紅白紙片是用來包住硬幣做成類似毽子一樣的東西的,在演員擺出「見得」的動作時,丟到他們腳下表示喝彩。這所謂的賞錢也可叫作「花」,丟在演員行走的路上也就形成了花開的景象了。另外,每個人的椅子下方都有個小機器,開啟之後選擇自己的語言,也可以看到相關介紹。
開場前根據圖示,提前做好一些「花」,避免觀看演出時來不及。
主持大叔的一番介紹過後,開始當晚的表演。
我曾去過東京歌舞伎座看過正式的歌舞伎演出,那種場合是不可以拍照的,而在這小劇場裡,你卻可以隨意拍照錄影,只要不影響演員和其他觀眾就可以了。
歌舞伎的詞源出自日語動詞「傾く」,意為展示不同尋常的華麗裝束、做出不合常規的言行和舉動。眾所周知,日本歌舞伎演員都如貴族一般的存在,基本都出身世家,而現代日本花上不菲的錢去觀看歌舞伎表演的,也通常都是中老年人。說歌舞伎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藝術也好、是老年人喜歡的過時的傳統藝術也罷,都是十分片面的,它的起源其實就如同現代街舞一般,反社會心態的年輕人文化才是它的主體。不同於一些傳統日本表演,即使不會日語,你也能輕鬆看一場歌舞伎而不覺得懵逼,演員的肢體動作是極豐富的,倘若感興趣,推薦先看一幕試試。
從桃山時代到江戶時代初期的慶長年間,日本街頭出現了衣著怪異、舉止魯莽的無賴漢,人們稱他們為「かぶき者」,發音正如日語漢字歌舞伎。吸收這種風俗和舉止演變而來的舞蹈「かぶき踴り」就是歌舞伎的起源。慶長8年也就是1603年,由出雲大社的巫女組成的阿國戲班在京都公演了一場新奇的舞蹈,作為現代戲劇歌舞伎就來源於此。相傳阿國歌舞的表演「模仿怪異男子、配大刀短刀、衣裝出格」。之後又相繼出現藝伎亂舞的「遊女歌舞伎」、美少年狂言等,但因伴有賣春和男同嫌疑,遭到了幕府禁止。自元䘵時代以降,歌舞伎淡化了其凸顯的反社會性,受到了廣泛歡迎,而現在的歌舞伎叫法則是在明治時期形成的,與「能」、「狂言」、「人形淨琉璃」並稱為代表日本的古典戲劇,又與「能」、「狂言」、「落語」齊名日本傳統藝術,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日本,常能看到「日本一」這幾個字,通常表示日本之最。當晚這場歌舞伎表演時,主持大叔會一直跪在舞臺一側的角落,當演員擺出「見得」動作的時候,他就會舉起「日本一」的牌子,大家在往舞臺上撒花的同時,也會異口同聲喊出大叔開場前教大家說的那句日語「日本一Nipon Yichi」表示鼓勵。
地方歌舞伎在日本各地都有盛行,現有200個團體在進行文化保留活動,其中30個都在岐阜縣,因此岐阜縣作為「地歌舞伎」在日本最為繁盛的地區而聞名。當地很多人從小就開始接觸歌舞伎,看錶演的經驗很豐富,曾經專業的歌舞伎演員都誇這裡的演出很棒。在此介紹幾個岐阜地方歌舞伎的專用劇場:
鳳凰座:下呂市御廄野711-1
交通:JR下呂站乘坐「濃飛巴士中津川行」在御廄野站下車
需預約
日語
費用:300日元
13:00—16:00
//www.city.gero.lg.jp/
東座:加茂郡白川町黑川1584-2
交通:JR白川口站乘「濃飛巴士黑川行」鱒渕站下車徒步2分鐘,週末和節日無巴士
要預約
日語,英語
費用:免費
10:00—17:00
//www.youtube.com/watch?v=L_6Sn74121Y
五毛座:恵那市飯地町字中下185-1
交通:JR恵那站東濃鐵道巴士飯地方向飯地站下車徒步3分鐘
需預約
日語
費用:見學200日元,帶導遊一人1000日元
//www.kankou-ena.jp/
白雲座:下呂市門和佐字宮洞3322
交通:JR下呂站乘坐市營巴士上原線在中村站下車徒步3分鐘
需預約
日語
費用:免費
10:00—16:00
//www.city.gero.lg.jp/
常盤座:中津川市高山1025-4
交通:JR中津川站乘坐北惠那交通巴士付知峽線在高山站下車徒步20分鐘
需預約
日語
費用:見學免費,帶導遊一人200日元
//www.city.nakatsugawa.gifu.jp/branch/fukuoka/post-1.html
相生座:瑞浪市日吉町8004-25
交通:JR瑞浪站乘坐20分鐘計程車
無需預約(英語導遊需預約)
日語,英語
費用:200日元
10:00—16:30
//nakasendou.jp/aioiza/
明治座かしも:中津川市加子母4793-2
交通:JR中津川站乘坐北惠那巴士付知峽線到萬賀站下車徒步10分鐘
無需預約(英語導遊需預約)
日語,英語
費用:免費(團體導遊費用300日元)
10:00—16:00(年末休館)
//meijiza.jp/
蛭子座:中津川市蛭川2198-1
交通:JR惠那站乘坐東鐵巴士蛭川線到蛭川綜合事務所前站,徒步3分鐘
要預約
日語
費用:免費
09:00—17:00(平日)
村國座:各務原市各務おがせ町3-46-1
交通:名鐵薴ケ瀨站徒步30分鐘
要預約
日語
費用:500日元
10:00—16:00(平日)
//www.city.kakamigahara.lg.jp/murakuniza/
當燈光集中在舞臺中央、三味線撥動,觀眾席窸窸窣窣的聲音漸息,我端正了姿勢,開始迎接歌舞伎表演。
當晚表演的是當地最受歡迎的劇目之一《白浪五人男》。「白浪」是小偷的意思,本劇的主角便是五位有著俠義風骨的盜賊。相比正規的歌舞伎表演,這兒的舞臺自然是不大的,佈景也比較簡陋,但是演員的妝容都很精緻,表演也有板有眼。每位演員上臺之後,觀眾都會拋上紅白的花兒在他腳前,引發一波波小高潮。
眾所周知,歌舞伎都是由男人們來表演的。日本演藝圈裡一些電影電視明星同時也是歌舞伎演員,例如我們所熟知的香川照之、《半澤直樹》裡的娘娘片岡愛之助、《東京大飯店》裡的尾上菊之助、《八重櫻》裡的中村獅童、《MR.BRAIN》裡的市川海老藏等等。
歌舞伎家在日本稱得上是名門,通常來說都是世襲制,也就是子承父業。能夠繼承的多為歌舞伎家族裡的逸才,在沒有兒子的情況下才會挑選沒有血統關係的優秀弟子來承襲。而一部劇中的主角往往都是名門之後,普通演員想要往上爬是很難的。下圖就是我曾經看過的九月秀山祭大歌舞伎演員表,全是名家。不過我這種日語渣半吊子,當時只是看了一幕見習,叫《らくだ》。印象最深的就是演員洪亮的聲音和每一個動作都能震撼得我頭皮發麻,以及偌大的劇場裡座無虛席、甚多穿著和服的老人出席。
歌舞伎役者也有自己的屋號和家紋,屋號就是役者一家一門的稱號,家紋則是出身、家族、血統、地位的象徵。上面提到幾位日本演員裡,片岡愛之助就屬鬆島屋、尾上菊之助屬音羽屋、中村獅童屬萬屋、市川海老藏屬成田屋。至於提到的香川照之,別看他一直活躍在影視劇舞臺,他其實也出身於歌舞伎世家,屬沢瀉屋,祖父是大名鼎鼎的三代目市川段四郎,父親是牛逼哄哄的三代目市川猿之助,母親還是都由女性來完成所有角色的寶冢歌劇團雪組首席娘役浜木綿子(原名香川阿都子),「香川」是在父母離婚之後隨著母親姓的(順便提一下,他父親三代目市川猿之助的原名很可愛,叫做「喜熨斗政彥」
)。香川叔在後期進入歌舞伎界之後繼承的是「九代目市川中車」的名號,和在影視劇演員表裡「香川照之」這個名字有所區別。還有位女神級的人物就是松隆子,她同樣也出身於歌舞伎世家,父親是屬高麗屋的九代目松本幸四郎,祖父是初代松本白鸚。
然而和傳統歌舞伎表演不同的是,在馬籠宿山間小劇場的舞臺上還有一位女性的身影,這也從另一方面表現了岐阜人對於「地歌舞伎」表演的喜愛是不分男女界限的。
演員一一上場過後,他們來到櫻花盛開的河岸,不再繼續逃跑,而是決定勇敢面對捕快,並由下面這位髮型極其拉轟的賊老大開始,一一做著自我介紹,並堅定自己行俠仗義的決心。
毛刷頭老三和蘑菇雲頭老大長得倒有點像
整部劇大概進行了半個多小時,待觀眾手裡的「花」都散完了,劇目也就結束了,演員站好位、向觀眾表達著謝意,觀眾也用喝彩和掌聲回報。。
演出結束,主持人上臺讓演員們做一下自我介紹。臺上這些衣著華麗的演員本身都不是專職歌舞伎役者,他們中間有貨車司機、有咖啡店老闆、有技術工人、有公司職員(還有一位恕我日語太爛,聽不懂是個什麼職業),全憑業餘時間積累表演經驗。
待一一做過介紹,演員們擺好造型,供大家拍照和合影。在場的老外們都無比雀躍,爭先恐後上去拍了又拍,還努力做出歌舞伎妝容中那種嘴角下垂不怒自威的嘴型。
出場時,順便拿了本介紹岐阜「地歌舞伎」的宣傳小冊,主持人剛剛好在場,就問了我們關於表演的看法。在得到誇讚之後,開心地拉著我和小Y同學合影一張(嗯,小高兒這種比我更加見鏡頭死的人類見狀迅速溜了)
◆枡與日本酒的大躍進
前面提到入場時的500日元入場費實際上是小禮物的費用。大家會獲得一本精緻的紫式部(ムラサキ式部)限定便籤紙和信封,還有一個小巧雅緻的木質「枡」。
「枡」也有寫作「桝」的,日文假名為ますMasu,常見於酒屋、米店,一些甜品店也有拿它來裝提拉米蘇之類的甜點。
「枡」在日本已有1300年左右的歷史,曾作為古代日本人最常用的測量工具而被廣泛使用。公元702年,他們從中國大唐引進了「石dàn、鬥、升、合gě、勺」這樣的計量單位,而最終統一單位是在豐臣秀吉當政時期,確定了滿滿一枡正好等於1合,也就是現在的180毫升,而10勺等於1合,10合等於1升,10升等於1鬥,按照十進位制依次類推。
當然啦,除了180毫升的枡,也有其它規格的,如三勺枡、八勺枡、一升枡、二合半枡等等,可以用來測量油鹽醬醋米酒等等一切可以測量的物件。
而作為量器的枡和酒又是怎樣扯上關係的呢?
江戶時代的日本酒在運送到江戶城的時候,使用的是木桶。大桶大桶的酒可不是貧下中農可以一下子買得起的,甚至連酒壺這種器物也別想。於是大家就用家家戶戶都有的木枡去買酒,不僅計量酒費簡單,還能買完就暢快地喝起來。
昭和以前,「枡」都是扮演著類似以上的角色。直到昭和30年前後,日本想要和國際接軌,首先要改的就是計量單位。眼瞅著生產「枡」的各家公司工廠就要沒了營生,當時的「大橋量器」公司劍走偏鋒,發出了「用日本獨有的木枡盛酒、酒香更濃」的宣傳語,才讓「枡」作為極具日本特色的盛酒器皿而繼續流行起來。現在商店裡買到的日本酒也依然以枡的倍數來裝盛,前面提到枡裝滿剛好是180毫升也就是1合,而清酒也正是以10合(1800毫升)、4合(720毫升)這樣的單位來包裝的。
現在日本人將酒杯放在枡中再倒酒,和我們「酒滿茶半」是一樣的道理,彰顯的是熱情,所以枡也更多出現在大眾酒場、居酒屋這樣的熱鬧場所,小酒杯無法承擔的量、枡來繼續。酒水溢到枡裡面,既能喝夠,又不會浪費和弄溼桌子,把杯子裡的酒喝掉,再將枡裡剩下的酒倒進杯子裡繼續暢飲。
酒在日語中的發音為さけsake。雖說威士忌、啤酒、梅酒之類的含酒精液體也可以統稱為「酒」,但在日本真正能代表「酒」的還是日本酒,曾作為祭祀上不可或缺的神聖飲品,從神話時代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日本餐館點餐時,不會稱啤酒、梅酒之類的為さけ,而是ビールbi-ru(beer)、梅酒うめしゅumesyu。當然啦,日本人愛喝的梅酒也有叫做うめざけumezake的,但用得很少,點餐時你直接說うめしゅ或是めしゅ更合適,順便還需要選擇加冰塊、蘇打水還是熱水,我個人偏愛熱梅酒,梅香氣更濃。
現在日本,不渾濁的清酒被稱為「酒「,有點渾濁的則被稱作「濁酒「,而在以前,「酒「都是以自家釀造的濁酒為主。當時的酒僅在極為有限的地區內消費,祭祀和重要儀式上也必不可少,是神聖的吉日飲品。從室町時代末期起,日本寺院的僧侶開始開發全新的釀酒技術,用細絹布做的篩子過濾,造出清澈的酒水,清酒便開始在奈良、京都、大阪等地作為商品銷售開來。到了江戶時代,東京一躍成為一大消費地,酒也開始從關西運了過來,尤其是品質好的清酒非常受歡迎,被稱作來自「上方「(也就是京都及周邊)的「下行酒「,深受民眾喜愛。
燒酒是由大米、小麥和山芋等食材蒸餾而成的,酒精度比清酒更高,是日本蒸餾酒的代表。早在室町時代的讀本《御伽草子》中就出現了燒酎(燒酒)這個詞。沖繩地區非常有代表性的燒酒叫「泡盛「,但它的原料不是粳米,而是泰國米,而鹿兒島地區則習慣使用當地產的山芋(紅薯),更因此推動燒酒進入由麥子、蕎麥、黑糖等原料組成的多姿多彩的時代。
「日本酒「這個名稱從歷史角度來講,僅是個年輕人,在二戰之前是沒有這樣的叫法的,誰叫當時國際物流並不發達、日本人還不像現在這樣能享受到各種各樣的外國貨呢?等能喝到世界各地各種各樣的酒之後,為了區別起見才將日本各地的清酒燒酒泡盛統稱為「日本酒「。在經過上世紀80年代的燒酒熱、葡萄酒熱之後,日本人還開始區分辣酒以及甜酒,並在常溫酒的基礎上流行起冰鎮酒來。
不過現在的日本,似乎作為外來貨的啤酒更受歡迎,各家餐館的桌子上,大口享受啤酒的日本人總比小酌燒酒甚至梅酒的更多,作為並不喜歡喝啤酒的我來說,是有些不太理解的啦。
【DAY 2,中山道 妻籠宿 松本】
中山道 なかせんどう Nakasando
//www.kisoji.com/
//www.town.nagiso.nagano.jp/gennkinamatidukuri/tiikisinnkoukyougikai/busdia.html
妻籠 つまご Tsumago
//www.tumago.jp/
松本 まつもと Mastumoto
//www.city.matsumoto.nagano.jp/
◆晨曦中的江戶小調
給圍爐生火,是山裡人家每天早上的必修課。當炭火滋滋燃起,整個屋子漸漸暖和起來,一天的生活也就開始了。
洗漱完畢,餐桌上已擺好飯菜。結合了西式沙拉、香腸、煎蛋與日式味增湯、豆腐、烤魚、牛蒡、玉子燒的這頓早餐安排得中規中矩,比較驚喜的是煎蛋和味增湯,蛋被做成一顆心的形狀,加了菌菇、海帶的味增湯溫暖柔和,筷子攪動攪動過後一口氣喝下去,身體就更加暖和了。只不過這樣的飯菜似乎並不對西洋年輕人的胃口,好幾位僅僅吃了點沙拉、煎蛋,倒杯咖啡就徹底放下了筷子。
這天天氣很好,本來猶豫是坐巴士還是徒步的我們在泡過溫泉、榻榻米上美美地睡了一晚過後,精神氣夠足,吃飽飯便決定早早出發,漫步中山道前往妻籠宿。
清早的馬籠十分安靜,路上暫時還瞧不見行人,各家店鋪也沒開始營業,就連前一天看到的那位貓娘娘也未見蹤影,不知她是否也一反貓態,和當地的人們一樣過成了夜伏晝出的生活,此時正在自家的軟塌上睡著美容覺。
夜裡積攢的涼意並未完全褪去,腳下的石板路依舊微溼,路口的大水車也沒有開始一天的工作,還在遊蕩的潮氣讓我們不得不緊了緊衣裳。空氣中除了偶爾從某戶人家裡飄出來的米飯香,還摻了些朝露落在泥土和葉片上的氣味,氤氳的薄霧也遠遠地打著照面,隨著太陽的升起,才慢慢消散開來。
8:30一到,觀光案內所的員工開始一天的工作,附近的商戶也開啟大門準備招攬第一波顧客。此時阪道上路人漸漸多了起來,大家提著行李紛紛朝著案內所方向奔去,看來都是打算托執行李、輕裝上陣去妻籠的。我們三個也不由加快了步伐,可是又有什麼用?哪裡比得上人家身強力壯的大長腿來得迅速?
每年3月20日到11月30日的8:30—11:30,馬籠和妻籠的觀光案內所都可以承接行李搬運服務,目前一件行李1000日元,下午13:00送到另外一個宿場,讓你輕鬆上陣徒步中山道。
//www.kiso-magome.com/migarunatabi.html
//www.tumago.jp/walk/index.html
排隊依次辦好託運手續,順便買了三張「完步證明」,等到了妻籠提取行李時,可以順便蓋個章留作紀念。案內所的妹子另外送了我們幾個日本紙折的千紙鶴之類的小禮物,這在去妻籠的路上去過的每家店鋪也都有得到,雖然東西並不貴,卻滿載了當地人的一份心意。
◆戴上七張面孔漫步山中古道
原本打算安排好行李再逛逛馬籠宿的,然而那些室內景點還未開放,加上大家也不能確定在中山道上會不會因為沾花惹草耗費太多時間,回首與石板路告個別,便朝著妻籠的方向奔去了。
北出口一家店的歐巴桑剛剛開門,完全經不起這種誘惑的我們三兒自然要進來逛逛。這不,明明打算要輕裝上陣的,還沒走幾米,包裡就裝了一堆小玩意兒,我還買了大大小小好幾個面具,包上直接掛上了一長串,引來路口一老外側目。。
滿足了購物慾,我們自此「盛裝」出發。
阪道一旁的路牌上寫著「木曽馬籠」四個大字,你可能要問:明明是中山道,「木曽」又是何意?
木曾地區是以木曾川上游溪谷為中心地區的總稱,正坐落在處於日本本州中心的長野縣南的西部,是被稱之為中央高原的高山所環繞的山嶽地帶。800多年前這裡養育了一代武將木曾義仲,江戶時代這裡更作為中山道上的一條重要通道,商賈往來頻繁,貿易繁榮,留下了無數歷史遺蹟。另外加上木曾的象徵御嶽山,使得這條道路不僅保留了悠久的歷史與文化,也擁有壯闊的自然風景,是數一數二的「日本原風景」景區。
木曾路以中津川為起點,經馬籠道妻籠,並直接南上直達野尻、奈良井宿,在洗馬收尾。
歌川廣重的名作《洗馬》,展現的就是洗馬宿曾經的景象:
在木曾路上,我們不僅可以經過古道和江戶宿場,還有木曽馬の裡、御嶽山、赤沢自然修養林、阿寺溪谷、柿其溪谷、定勝寺、水木沢天然林之類的景區,更有多座溫泉鄉和酒造。
不同的遊覽方式、不同的季節以及不一樣的天數、出發地,會直接影響你對於交通優惠券的購買判斷。木曾路旅行在不同季節放出了不同的交通推薦。
點選中日本的JR網站://jr-central.co.jp/
輸入「木曽路フリーきっぷ」開始檢索(你想查詢中部甚至其它區域的交通訊息,例如「信濃路フリーきっぷ」、「飛騨路フリーきっぷ」等等,也可以使用一樣的方式)。搜尋之後會出現多種多樣的選項,有木曾路上各種交通、購物、觀光設施的優惠資訊、木曾路自由乘車券資訊、根據春夏秋冬四季推出的線路推薦、特色觀光列車執行資訊等等。你並不需要照搬別人的行程,完全可以在感興趣的行程的基礎上,結合住宿自己去官網研究,做出合理安排。
木曽路フリーきっぷ(中部地區発)
//railway.jr-central.co.jp/tickets/kisoji/
1.這個券可以1-4人共同使用,有效期為3天,不同人數費用參考後面列的價格表。
2.特急電車普通車(我的理解是非特色列車)指定席的往返 、JR線路中中津川~洗馬間的特急、快速、普通電車的自由席可反覆乘坐。
3.包含指定的巴士、計程車、車站租車兌換券合計4000日元。
4.包含宿場町部分商店的代金券2000日元。
5.包含木曾路15個觀光場所的入場券。設施一覽包括:
//railway.jr-central.co.jp/tickets/kisoji/e-free/
本次行程中妻籠的脇本陣奧谷、妻籠宿本陣,馬籠的藤村記念館就包含在其中。
北口出去,過了這個界碑,就算離開馬籠宿、開始山間徒步之旅了。一路上不停能看到指路牌,提醒著我們走了多少路、還有多久才能到妻籠宿。
以馬籠的高札場為起點,距離妻籠有7.8公里的步行路程,按照官網的說法,乘坐巴士沿盤山路過去需25分鐘,山路徒步則2小時左右就能走完。然而對於大部分遊客來講,一路上走走拍拍或是歇歇腳是難免的,僅僅準備2小時自然不夠,像我們三兒,一路蹦躂加上吃飯休息,九點多出發、下午兩三點才到達妻籠。
沿途最高點是距高札場2.2公里的馬籠峠,標高801米。前往馬籠峠的路都是略費力的上坡,雨天前後會比較溼滑,即使一路不做什麼耽擱,也要花上四十多分鐘才能抵達。過了馬籠峠,剩下5.6公里就都是平緩的下坡道了,輕輕鬆鬆即可走到妻籠。反觀從妻籠到馬籠的人,則需要徒步不少上坡路,走完全程臀部提高個一毫米怕是沒什麼問題。
整條中山道不止有一個馬籠峠,還有十三峠、塩尻峠、和田峠、鳥居峠等特眾多特色的「峠」,可惜我們此次的徒步線路很短,一路就只遇到了這一峠。峠這個字,由一山、一上、一下組成,原本發源於中國的漢字,現在反倒在日本用得比較多,難免讓我想到最近新冠疫情期間,網路上關於「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與「武漢不哭」、「武漢加油」之間的討論。
緊挨著高札場的,就是見晴臺,路過這兒的人都會在此稍作停留,或趴在欄桿前眺望,或找個椅子坐下來吹吹風。放眼望去,海拔2192米的惠那山和周圍的美景在眼前擴充套件,雖然此地還未徹底入秋,山上植被的顏色卻已有由綠變黃的趨勢,馬籠的秋天看來也不會太遠了。
一早托執行李時,案內所的員工就提醒我們一路上會有熊出沒、別忘了搖熊鈴鐺。前往馬籠峠的一路雖多為草木掩映的荒涼山路,有些地方甚至還有點原始森林的氣息,然而熊是一頭都沒遇見的。沿途熊鈴鐺倒有不少,每隔百米左右便能見到一個,或搖動起聲、或需要拿起旁邊的木棒敲擊,無聊時撥弄撥弄,倒有點「山間鈴響馬幫來」的錯覺。
過了梨木阪的界碑沒多久,便是水車塚和水車小屋,與阪道之間由一座平直的短木橋相連。此刻一旁的溪流正潺潺不息,慢慢運轉的水車也發著吱吱的聲響,溼潤的空氣裡滿是草木芬芳,對於常年穿梭於高樓與汽車尾氣中的我們來說,難免覺得透氣又舒坦。
一路還能瞧見不少柿子樹,黃透了的柿子掉到地上也沒人撿,就這麼慢慢腐爛,化作肥料孕育來年的生機。
偶爾路過的竹林深處似乎還有破舊茅屋的身影,我問小高兒同學敢不敢過去看看(畢竟她是個連自己住都有點害怕的人類),她瞄了一眼就飛速跑了,我再轉而看向小Y,嗯,你這架勢只會把茅屋裡藏著的東西嚇跑,一點不用擔心你怕不怕:
而我,更是無所畏懼了,就這模樣還需要熊鈴鐺嗎?
不需要的!
走了好一段山路,接近熊野神社時才看到房屋,只是依然不見別的人影。若不是屋前晾曬的食物和木牆前豎著的鮮紅乾淨的郵筒,我還以為自己進入了一片荒廢的古居民區。
熊野神社就在路邊一條短短的階梯上,石鳥居端端正正豎立在階梯頂端的位置。日本神社鳥居看得太多早就有點審美疲勞,此刻我們幾個徒步得正起勁呢,自然是沒有上去看一看的慾望。
繼續走不了多久,就離開岐阜進入長野縣境了,沿途的最高點馬籠峠就在前方揮手。馬籠峠的看板牌旁邊有家小店,也是我們離開馬籠之後遇見的第一家店鋪,沿途甚至連個自助販賣機都沒有,廁所也僅僅見到一個。大家本想進去吃點糰子、喝杯熱茶什麼的,結果店鋪剛開門,一切都沒準備就緒,只有冰箱裡的冷飲可供選擇雖說走山路也不至於會覺得冷,但終究還是熱茶水更暖人心脾。寧缺毋濫,咱們繼續走著~
馬籠峠去往妻籠最開始是一條原始的下坡路,泥濘山路兩側盡是高聳的大樹和佈滿青苔的的朽木。山坡下的一片平地上落著間木屋,為「改番所跡」所在地,靠近「一石栃子觀音」,供往來徒步者歇息取暖。
屋內剛好出來兩位日本大叔,看到我在門口駐足便招呼我進去坐坐,末了順便寒暄了幾句。語罷我招呼早就想喝點熱水的小Y和小高快點過來時,旁邊一小夥兒冷不丁問我「你們是中國人嗎?」,我一個納悶「當然啊」,他說「看你在說日語我以為是日本人,是中國的就太好了,你們哪裡過來的?」。我聽他說「哪裡過來」幾個字時以為是臺灣人(不知是他一不小心發出了臺灣腔還是我耳背的毛病又犯了),沒想也是上海來的,孤身一人先去了四國看瀨戶內海藝術祭秋會場、再來的中部。接下來去妻籠的一路,大家便結伴而行了。
休息所規模不大,進門右側是嵌了圍爐的高臺,靠內區域大概是供大家享用正餐的,榻榻米上擺了矮桌之類的傢俱;左側則由燃著火的暖爐隔開,一邊堆了各種舊時幹活的器具,一邊則是長長的木桌,過客們坐在桌子兩邊的長凳上喝茶取暖。
這兒提供的是熱乎乎的蕎麥茶和糖果仙貝之類的小食,茶水並沒有明碼標價,僅在桌上放了個方便投入硬幣的小盒子,付不付錢、付多少全憑你自願,收來的錢估計也是繼續投入到當地的觀光服務之中。我們三個僅喝了茶,沒有拿糖果什麼的吃,一人投了300日元應該是差不多了,類似路邊買杯甘酒的價錢。
過了一石栃白木,我們繼續遊走在原始森林一般的林道中。
也許是前段時間雨水充沛的緣故,這一路要比先前泥濘不少,空氣也更溼潤。陽光透過參天古樹間的縫隙灑下,溪流、石塊和草地就這麼斑駁起來了。雖說有些溼滑,但步道整體平緩,沿途不同轉角迸現迥異的視野,時而開闊時而細膩,我們大口去呼吸、試圖自此換個新鮮的肺,即使花費了好一段時間才走出去,心裡也還是雀躍的。
大妻籠是進入妻籠宿前一個類似於「村兒」一樣的地方,到了這兒,離妻籠宿也就不遠了。相較之前,這一片的「人氣」明顯旺了很多,不時能看見打掃著戶外的居民、開放的民宿和正在營業的餐館。
坡道口這家「金剛屋」是個蕎麥麵館。出發前看過妻籠宿的官網,這附近還有家名為「音吉」的吃應季菜的店,因而儘管肚子已有些餓,我們還是繼續走了下去。
穿過溪谷旁的林蔭道、跨過一座水泥橋,豎立在一片田園風情滿滿的路口的「音吉」指示牌就這麼展現在了眼前。
◆松茸味是秋天的滋味
從規模上看,「音吉」應該是妻籠當地小有名氣的山家料理店,從1989年開始營業至今,招待食客的食材多用當季的新鮮蔬菜和本地魚肉。我們抵達這邊已是下午一點多,早就過了日本人吃午餐的時間。雖說餐廳外的停車場裡依然停著好幾輛車,裡面的食客卻只剩稀稀拉拉幾桌,無需等位我們就順暢入座了。不過這會兒只能點一些普通定食,會席料理、鯰づくし、豬肉鍋之類的不早早預約是吃不到的。
餐廳玄關放了個迷你圍爐,一旁圍繞的長椅專供食客們坐下換鞋。餐館的服務員會將不同時間過來的客人的鞋放在不同的架子上,順便告訴你編號,方便離開時找到。這會兒哪怕店內用餐的已沒幾個、鞋架上僅剩十幾雙鞋,也依然不忘這個步驟。
大廳緊挨著玄關。陽光從木造結構大廳一側的玻璃窗投了進來,讓這個還帶著木香氣的房間不至於那麼昏暗。大廳右側是個小賣部,出售著當地的土特產,左側有一條長長的走廊,直通品嚐會席料理的區域。
向前正對著廚房入口的,就是未預約的食客們用餐的地方。
一直認為日本是個最適合「一人食」的地方。遊走島國各地,你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家提供定食的食堂(日本人將小飯店稱作「食堂」),味道通常也都不錯,只要你不排斥那道食材。若是讓一個不愛魚鮮、偏愛四川火鍋那種濃烈味道的人去吃日式煮魚、刺身,就另當別論了。
「定食」的日語讀作ていしょく Teishoku,和「套餐」的意思類似,通常都是一個人吃的。點餐過後用不了多久,餐館服務員就會用擦得乾乾淨淨的托盤端上來。和式定食裡通常會有1盤主菜、1盤配餐、一碗米飯和1碗味增湯,有些甚至配菜更多,而洋食定食則另有搭配。
秋季,「音吉」的餐桌上最應景的是松茸。就像松露之於法國人一樣,「松茸」也算得上是日本人心裡最足以代表日本味的菇類。這種菇好生於養份不多而且比較乾燥的林地,一般在秋季生成,常寄生於赤松、偃松、鐵杉、日本鐵杉的根部。松茸的珍貴之處除了它特殊的生長環境和香氣,也在於無法大規模人工栽培,採摘亦比較耗時耗力。我國四川、西藏、雲南等青藏高原一帶是松茸的主產地,如此地大物博的國家況且如此,日本那樣狹小的國度,松茸生長地的稀少更是可見一斑了。用餐結束,收銀臺的小姑娘居然還抱歉地對我們說「因為日本的松茸比較貴,所以這頓飯價格高了些,真是抱歉呢(儘管內心裡,從不認為素菜一定要比葷菜便宜的我們並不覺得貴)」。付完款,小姑娘又問了問「在中國,松茸是不是很便宜?」,嗯。。。要怎麼回答呢?野生松茸都是一樣珍貴吧?
我們幾個點的都是松茸釜飯土瓶蒸しセット,每份稅後4320日元,包含了松茸釜飯、土瓶蒸熟的原味松茸湯、幾款小菜和魔芋松茸味增湯。松茸最常見的烹飪方法是炭烤和煮飯,這個套餐就包含了第二種。
待釜飯加熱的功夫,可以先喝湯,既暖心又養胃。土瓶裡的松茸湯僅用一點點鹽和幾片芹菜葉調味,大大保留了松茸的原始香氣,另又放入白果和一枚新鮮Q彈的蝦仁,提了鮮度也增添了美觀。將湯直接倒進小碗裡慢酌,林間鮮有的味道就這麼在舌尖縈繞開來。待湯都喝盡,再將瓶裡的食材都撈出來吃掉,整個人就都融化在秋的氣息裡了。
剛端上桌的釜飯並未全熟,八成生的米飯上面加了不少松茸和原汁,這時候是不能吃的,得蓋上蓋子、待下面的火燒盡方可享用。
釜飯的假名叫作かまめしKamameshi,是用砂鍋、金屬鍋之類的器皿盛著飯和食材用炭火慢慢地蒸熟得一種飲食,類似我國的砂鍋飯。我去日本吃釜飯的次數比較少,印象較為深刻的是冬季裡貴船神社附近那一碗,店雖不出名,卻比志津香之類的名店要好吃得多。
待下面的燭火慢慢燒盡,香氣也從縫隙中溢了出來,揭開蓋子,撲鼻的菌香惹得我這菌類愛好者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不同於平日所吃的釜飯,音吉的松茸釜飯溼潤度更高,只有見底的那一層米飯有脆脆的焦香。松茸本身的氣味並沒有因為過水之後而流失多少,米飯也在飽飽吸收了湯汁過後越發馨香,隱隱泛著琥珀色的光芒。攪拌過後送入口中,鮮嫩爽滑的口感下滿是香糯氣,每一口米飯都在口中自然散開,快要溢位來的程度剛剛好。要是覺得淡,再配上煮菜和米糠醬菜,那又是另外一番滋味了。
味增湯也很妙,裡面不僅加了蔬菜、松茸和金針菇,還放了類似魔芋一般口感的QQ的食物,我本身相當喜歡。這玩意兒在山形等地很常見,不過那邊都是切碎放蕎麥麵裡或是像糖葫蘆一樣串起來、蘸著黃芥辣吃的,名叫玉こんにゃく。
填飽肚子,腿上就又有了力氣。離開「音吉」走上一小段平坦路,我們便到了妻籠宿。這裡是中山道69宿中的第42宿,相傳由於日本古代山裡新娘出嫁時,會將這裡作為等待新郎迎娶的地方而得名。
大概是正值下午的緣故,穿梭於妻籠街道上的遊客很多,更有大批大批的旅行團聚集於此,世界各地的話音不絕於耳。相比前一天入住的馬籠宿,這兒的店鋪更多、商業氣息更濃,且作為中山道和伊那街道的交通要衝,妻籠自古就是個官商往來頻繁的場所,隨著旅遊業的發展,現如今更是熱鬧非凡了。
不同於馬籠陡峭的石板坡道,妻籠的道路較為平緩,若是拉著行李箱來這裡找住宿,也會輕鬆得多。根據妻籠宿旅遊官網介紹,這邊的店鋪也都會在下午5點左右關門,宿場裡的住宿都可在官網預訂,沒有自帶浴室和安裝電話、電視的房間,和我們前一晚下榻的但馬屋旅館很是相像。
住宿預訂詳情:
//www.tumago.jp/stay/index.html
彼此間僅8公里山路相連的妻籠宿和馬籠宿的佈局相近,用於商業目的的木質房屋分佈在道路兩旁,整體業態也很相似。不過兩地的風貌略有不同,馬籠陡峭的阪道上鋪就的是大小不一的石板,與沿街店鋪之間還有三四十公分寬的溝渠相隔,經過南入口的枡形之後,基本就是一路上坡直達北出口附近的高札場。而妻籠的道路多以瀝青鋪就,平緩並更偏向於「之」字形走向,「枡形」處在宿場中心位置。且不同於前者的「破壞之後再去保護」,為了守護妻籠宿的古老建築,當地人堅守「不轉賣、不出租、不破壞」的居民憲章原則,所有商業形式都以自營為主,從1965年就開始研究保護計劃,1968年著手解體復原、修景,以藤村文學中展現的風貌和自然景觀為核心進行修整,是上世紀中期全日本第一個按照原貌進行復原和儲存的傳統村落。如若再走一次木曾路,我應該會以妻籠為起點,住上一晚去好好體會她寧靜祥和的一面,再北上去往奈良井宿和洗馬。
這一天我們的主要目的就是徒步,加上抵達妻籠的時間比較晚、遊客又略多,並不打算一一參觀這兒的景點,宿場裡隨便溜達溜達便好。
//tumago.jp/highlight/index.html
下嵯峨屋附近就是石佛「寒山拾得」像和延命地藏建築,此時一幫旅行團排隊在那裡拍照,出於禮貌,不好亂拍別人又等不及的我就沒有給那兩來張紀念照了。
「寒山拾得」一旁的凹處是妻籠宿的「枡形」,轉過去迎面看見的是忠魂碑,緊挨著它的就是觀光案內所。
觀光案內所通往「脇本陣奧谷」的路相比之前那一條,環境略有不同,房子矮了點、綠植多了些,色調也不太一樣。對比了下,發現前半段房屋的外壁多以木質結構為主,後半段則多了些白泥牆,不知道這部分建築是不是和馬籠宿一樣,後期修復得比較多。
原本想著這一片的景點都可以不參觀、國家重要文化財產脇本陣奧谷總要看看的。沒想此時正欲進去的旅行團大軍剛好堵在門口,加上還要趕去JR南木曾站,探頭望了眼就又作罷了。
繼續向前瞎逛噠,一喵大人正伸直前爪翹起屁股、抖動著身軀伸懶腰,我剛要蹲下來拍下那幅模樣,它便謹慎地立起了身子,腦袋撇向了一邊表示抗議,主子對儀態保護得真是穩穩的。
◆糯米糰子不是「餅」
道路邊被塗上面孔模樣的小葫蘆吸引了我的注意,全是我喜歡的丑角,正拍著呢,鼻子裡飄來一陣陣的香氣。。。
噔~
噔~
噔~
餓了!
香味兒是從一旁的やまぎり飄出來的,這家主要販賣各種土特產和小玩意的店鋪也經營五平餅、牛肉串之類的吃食,店家正熟練地在類似我們烤串兒的爐子上翻烤著食物。
一人點了一串牛肉一個五平餅進去落座。待食物端上來時,早已饞得不行了。
我第一次吃五平餅是在日本新年期間關東的某個廟會上。那個五平餅的個頭比較大,是在扁平的木頭上穿上壓好的橢圓形的年糕再刷上甜甜的醬料烤制的,作為一個特別喜歡糯米食品的人,我當時覺得簡直好吃極了,並一度以為自己吃到的就是正宗的日本五平餅。直到後來吃過幾次不一樣的口感的五平餅之後,才知道這種木曾、伊那地區的地方鄉土料理實際上應當是米飯做的,由於外形極似奉獻給神明用的「御幣」,故而得名五平餅。它用的不是糯米而是粳米,壓扁之後串在木棒上,塗上醬汁烤出香味後食用。
不同地區,五平餅上的醬料還有些不同,據說有加芝麻、核桃的,我沒吃過,只吃過味噌味的,以及加了醬油砂糖的。倒是秋田地區的烤米棒,我有嘗過塗了厚厚一層芝麻醬、毛豆醬的。
やまぎり家的五平餅,個頭看似不大卻很厚實,形狀也確實像「御幣」,咬上一口,外層鹹中帶點甜,有點點酥,裡面軟糯卻顆粒分明,隱約透著飯香。對於更偏愛第一口不正宗的糯米年糕五平餅的我來說,反倒不會覺得正牌的更好吃。據說在日本,只有保持顆粒狀食用的「粒食」年糕才可以用「餅」這個字,磨成粉之後柔滑的糕餅都叫做「糰子」。「餅」和糰子不同,它繼承的是粒食系的族譜,是舊式穀類加工的樣式,紮根於日本列島古老的食文化中。而糰子這種現在日本隨處可見的、藉助外力搗碎稻穀顆粒的食物,其實最初是外來的,在《和訓栞》就有過記載,放在古代可是相當時髦的吶。
店裡的牛肉串用的是信州牛,沒有隔壁縣的飛騨牛那般出名,但依舊鮮美。牛肉優異的脂肪分佈均勻,炭火以最熱情的溫度融化了表層油脂,一口咬下去,鮮嫩的汁水滿溢開來,嫩而不柴、香而不焦,火候把握得剛剛好,幾乎什麼作料都沒有加,就已經好吃極了。
吃完小吃,時間也差不多了,去觀光案內所提取了行李就朝著巴士站方向走去,順便給提前買的完步證明書蓋個章,留作紀念。
趕到巴士站被嚇了一條,前往南木曾方向的站臺上早已排了長長的隊伍,輪到我們的時候,咱壯碩的身板兒根本擠不進去,更別提一人一隻行李箱了。只能坐下來刷刷手機、靜候下一班,雖然這間隔時間走路也能走到南木曾。
到了南木曾,這JR又要等不少時間,百無聊賴去車站旁邊的小超市買點車上吃的喝的。南木曾站出口左轉向前的那家超市可真是個寶地,我在那裡只花了一百多日元就買到一大包此生吃過的最最最好吃的黑豆仙貝(結果忘了拍,並且從此再也沒有遇到那款仙貝了),還僅僅花了一千多日元就買到一串山梨葡萄,沒錯,我最喜歡的日本葡萄,這個放在很多城市,沒有兩三千日元是搞不定的(儘管我心裡納悶地處長野縣的南木曾為什麼不賣同樣著名的長野葡萄),秋天去日本請一定要嚐嚐這種新鮮的綠葡萄,和國內超市、網路買的外形很像的陽光玫瑰完全不是一個檔次,這種又大又脆又甜,還帶著點奶香,以岡山、山梨、長野等地產的最佳。
待JR終於到站之後,我們便帶著中山道上的多張面孔,朝著松本出發了。
電車搖搖晃晃2小時才到目的地。
七點多的松本早已天黑,但車站附近依舊熱鬧,馬路上車子行人川流不息、居酒屋裡傳來陣陣歡笑。
因為便利,這次的酒店依然選在松本站旁,JR和松本電車站出站過個馬路便是,緊挨著巴士中心。普樂美雅飯店就落在一家便利店和藥妝店樓上,前臺和餐廳同位於頂樓,透過餐廳巨大的窗戶可以看到松本站附近日夜的景象,晴朗天氣裡還能看到遠處的連峰。日本的連鎖酒店普遍小,雙床或是三床間的人均價格往往比單人間便宜不了多少,因而出行時,能多訂幾個單人間我都會盡量以單人間為主,既不需要輪流洗澡、又不擔心睡覺被打擾,空間上也更自在。
將行李放去房間,我們就忙不迭地出去找吃的了,明明下午吃了五平餅和牛肉、JR電車上也吃過各種飲料仙貝的,短短8公里的中山道徒步哪裡會消耗這麼多能量?根本就是自己饞了吧?
來松本旅遊,若平日我都是以山賊燒、信州蕎麥麵之類的特色料理解決,店鋪多、味道好,經濟實惠也不容易出錯。但不知是不是下午小小的一個信州牛肉串燒沒有吃過癮,小高同學說還想吃烤肉,我和小Y這種對紅肉一般般的人類也覺得這提議挺好。tablelog之類的點評網站是懶得去搜尋了,最快的方式是怎樣?自然是跑去問酒店前臺啊。笑盈盈的前臺立馬推薦了車站附近的燒肉店,胃不等人,走起~
◆換件外套也依舊是和牛啊
剛剛在被推薦「Namusan(南山)」時,我心裡就納悶怎麼取了個韓國名兒?待走到店門口才知曉我的懷疑還真沒錯,原來這就是家韓國燒肉餐廳。店鋪坐落在酒店和巴士中心之間的小路上,步行兩三分鐘就到了,樓上是個停車場,附近不算熱鬧,裝飾了朝鮮傳統紅黃藍白條紋的大紅色門框上亮著燈,兩側各放了一樽巨大的濟州島石頭爺爺來凸顯它的「韓式」。
隨處可見的小石像很可愛,對於韓國文化不瞭解也不太想了解的我雖說經常去韓國吃吃喝喝,倒是完全不清楚這傢伙是什麼,像老虎又似貓,臉蛋兒還有點像宋康昊和劉海鎮的結合體。
整個餐廳的佈局和裝飾也十分的「韓」,不同於中山道古宿場那些木質房屋,這兒雖然也以木質構造為主,但從花紋和結構上就和日式明顯區別開了,完全不會讓你感覺有「和風」的氣息。
雖說是家韓式燒肉店,用的牛肉卻是信州峰村牛。
北起能登半島、南至三重縣、西從關西滋賀、東達長野的升龍道區域美食眾多,好牛肉也不少,如日本肉類協會首推的喝著啤酒享受按摩的鬆阪牛、喝著琵琶湖水長大的極受江戶官家喜愛的近江牛、雪花紋如瀑布般流動的飛驒牛、能登地區的能登牛,以及吃蘋果長大的信州牛等等。別完全相信各種好似電視購物推銷員一般所謂的吃貨寫的什麼日本牛大比拼,只要產地好、牛肉的部位選得對、做法合心意,都不錯,畢竟不可能每個人都有靈敏到變態的米其林舌頭,也不是每個人都會覺得高階餐廳就好吃過路邊攤。
長野縣古稱信州,縣內被稱作日本阿爾卑斯山系的山脈盤踞,高原果樹和蔬菜的栽培非常發達,葡萄、蘋果之類的蔬果都很出名。當地飼養的「信州牛」據說就是吃著信州蘋果長大的。最初,本著不浪費、試試看的觀念,養牛戶們低價購買農場裡新鮮度夠卻賣相不好、不適合面向市場銷售的蘋果喂牛,沒想吃了蘋果的牛兒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肉質本身更因此增加了獨特的甜香味兒,一下子變成了日本和牛界的後起之秀,無論是煎、烤、生食,還是做壽喜燒,都不輸其它知名牛肉。
不少人一提到和牛,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神戶牛」,以為神戶牛就是日本第一,然而事實上並不能這麼論斷。日本當地有好幾種和牛排行榜,據我所知,鬆阪牛、宮崎牛、鹿兒島黑毛牛等等都當過日本NO.1,而我,因為偏愛它字首的地名,對於宮崎牛、鹿兒島黑毛牛、石垣牛、飛騨牛、鬆阪牛等等都是格外中意的,米沢、近江、那須牛也不錯,就是不太喜歡佐賀牛,原以為是牛肉並沒有宣傳的那麼好,但後來想想,應該是對自己在當地吃過的幾種牛肉的做法不滿意吧。
和牛(わぎゅう)取名不按出生地,而是按照優質牛犢在層層篩選之後、送去精心養殖的地方來命名,嚴謹定義應該是專指那些「在日本被改良過後的肉牛品種」。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牛」也已變成了品種名,不僅日本本國的「和牛」可以是外國出生但在日本飼養的,很多其它國家的所謂「和牛」很可能都不是日本產日本養,例如我一轉行做微商的朋友就在賣「澳洲和牛」,她也特別喜歡強調澳洲和牛不是日本牛且比日本牛好吃(我怎麼不覺得???)。
被認定為「和牛」的品種一共有4大種類:黒毛和種(くろげわしゅ)、褐毛和種(あかげわしゅ)、無角和牛(むかくわしゅ)以及日本短角種(にほんたんかくしゅ)。
目前市場上所販賣的90%都是黑毛和牛,脂肪分佈更均勻、入口更柔滑,耳熟能詳的鬆阪牛、神戶牛、宮崎牛、近江牛、但馬牛、飛驒牛什麼的都屬於黑毛和牛。而脂肪含量適中的褐毛和牛、東北北海道等寒冷地區養殖的短角和牛因為紅肉部分更多些,咬起來也就更有嚼勁,高知縣的土佐紅牛(土佐あかうし)就是褐毛牛、巖手縣的巖手短角和牛(いわて短角和牛)則是短角牛。而肉質較為粗糙的無角和牛在喜歡吃軟食的日本人中間僅受到熱衷健康飲食的一群人所鍾愛,產量不高,不到和牛飼養量的百分之一,基本只在山口縣的萩市飼養,是山口縣阿武郡本土牛種和國際知名牛種安格斯牛的混血。
根據脂肪分佈、色澤紋理和鬆緊程度的不同,很多和牛商家會從高到低將其劃分為A5,A4,A3,A2,A1五個等級,不少商家會在選單上寫上「A5」來表示自家提供的牛肉是上品。然而「A5」並不能單純的解釋為最高階和牛,A和5其實代表的是不同的意思。「A」是被稱為「歩留等級」的分級標準,共有A/B/C三級,A是最高,C則是最低,意為能從一頭牛上面獲得多少肉;「5」這樣的數字才代表了肉的品質,也就是「肉質等級」,5是最高階別,這一等級的牛肉從光澤、紋理、口感各方面來講,都是最好的。
而「5」級裡還要再細分12個類別,NO.1和NO.2分別是1等級,3等級包含NO.3、NO.4,4等級包含NO.5到7,5等級則包含了NO.8到12。
作為牛肉界的頂級美食,牛肉料理在日本料理中以多種形態呈現,高階和牛比較地道的料理方式通常又生牛肉刺身,蘸鹽、蘸芥末、蘸生雞蛋、卷洋蔥絲、卷蘋果絲等吃法都有。
握壽司
壽喜燒,生田斗真主演的秋季檔日劇《俺の話は長い》裡就有對這種既登得上大雅之堂、又能融入家庭小餐桌的特色料理做過大篇幅討論。
鐵板燒,長青日劇《DOCTOR-X》裡那些醫院大佬們密會聚餐的場所,也往往都是高階和牛鐵板燒店:坐在高階大廈的頂層餐吧,圍著昏黃燈光下的鐵板料理臺,看著裝整潔的大廚用刀叉熟練地翻烤並將牛肉切成大小均勻的骰子狀,可以說是日本料理中最上等的體驗。
歪樓了~我們普通老百姓哪來那麼多對牛肉的講究?去哪兒吃哪兒、吃得開心才是王道。只不過,去日本燒肉店點餐時,面對選單上一堆假名,單是看圖片上的肉質紋理和價格,你可能並不太清楚自己點的到底是什麼,也不是每家店都和潮汕地區一些店鋪一樣,會在牆上掛著大大的牛肉分解圖表,我自己僅在「土古裡」燒肉店有見過。
「南山」包間形式的環境讓我們很滿意,PAD上點好餐,就可以乖乖等著吃了。烤爐燃起之後,最先端上來的是梅酒。我們三兒分別點了黑糖梅酒、紀州梅酒等幾個品種,很棒的是選單上有溫熱選項,這會讓酒勁更足、梅香更醇。梅酒也有加冰塊、蘇打水之類的喝法,酒精本身會被沖淡、梅子味兒也弱了些,悶熱的夏天喝起來才更合適。
緊隨其上的自然是牛舌,上等牛舌在鹽漬過後,僅需放到擦過油花兒的烤爐上烤一小會就可以吃,原味就很鮮香彈牙,蘸上韓式的烤肉醬反倒有些畫蛇添足。
去韓國更多遇到的是蒸雞蛋羹,蛋花湯這種國內常見的東西第一次在日本吃到,我們也搞不清楚它到底在哪國更家常。蛋湯由新鮮雞蛋加了芝麻油、芝麻碎和蔥花烹出,淡黃色熱乎乎的一大碗,在吃膩了食物、酒勁又太足的時候喝一口,倒是挺妙的調劑。海鮮餅的分量特別足,浸潤過醬汁的餅外酥裡嫩,一口下去蝦仁魷魚都在嘴巴里蹦躂開來,我們三個可是拼足了勁才給消滅光。
至於牛肉自是不必多加誇獎了,擁有良好基因的新鮮牛肉蘸上恰到好處的醬汁怎麼能不好吃?大口米西就對啦。
【DAY 3,御射鹿池 諏訪湖】
茅野 ちの Chino
//navi.chinotabi.jp/
御射鹿池 みしゃかいけ Misyakaike
//navi.chinotabi.jp/spot/3076/
諏訪 すわ Suwa
//www.suwakanko.jp/
地處日本中部的長野縣是我在日本最喜歡的縣之一,秋冬季格外迷人。以秋景為例,每年入秋過後,上高地、涸沢、志賀高原、廖科高原、戶隱高原、白樺湖、千畳敷、下慄之裡、富士見臺等地便絢爛了起來,隨便一個都能博足熱愛自然的人們的眼球。
位於長野中部的茅野市,市區本身並沒有什麼好玩的,但它地處八ヶ嶽西側的原野,是被群山所包圍的諏訪盆地一角,作為登往八ヶ嶽的大門,擁有車山高原、白樺湖、蓼科高原等豐富的旅遊資源。
在茅野的奧蓼科,有一座四季景色各不相同的小池塘,名為「御射鹿池」,最初知道這地方是因為網上一張圖,畫面上一匹白馬正在幽靜的池塘邊漫步。後來才得知其靈感來源正是御射鹿池,畫家東山魁夷因它而產生創作慾望,繪出了《緑響く》這樣的畫作來。
前後推薦了好幾個朋友來此,她們不約而同選擇了綠意滿滿的初夏,和《緑響く》所表現的意境倒是很相像。但根據旅遊官網介紹,秋冬季的御射鹿池也是極美的,這次到了松本就決意來看看,畢竟離著也不遠。
◆跟隨東山魁夷的腳步徐行
前一晚的熱梅酒助我們一覺睡到天明。洗漱過後,便利店裡買些牛奶、飯糰,我們就乘上了前往茅野的JR。雖與松本分別處在長野腰部兩側,電車也沒有花費多久就穩穩開到了目的地。
茅野站不大,作為一座不夠發達的小城車站,站臺裡完全看不見人來人往的景象,和同樣屬於長野的松本、長野、輕井澤站差異很大。去御射鹿池需要再換乘45分鐘的「アルピコ交通・奧蓼科渋の湯線」巴士,乘車點就在JR站對面。
大概是去蓼科方向的人多以自駕為主,巴士的班次很少,也沒有搭配JR抵達時間來發車。等候巴士的功夫,我們閒得無聊就去一旁類似商場的地方逛一逛,樓裡沒什麼人氣,除了餐館就盡是些賣老年人衣服和土特產的店,忍不住買了兩罐盒子比較可愛的果茶,反正雙肩包都背出來了,不塞點東西有點對不起它。
去往御射鹿池方向的「奧蓼科-渋の湯線」巴士乘車點位於1號站臺,不同月份的執行時間略有不同。每年四月底到十一月初的週末和節假日全部執行,另外七月中旬到十一月上旬每天都執行。
下圖示識的就是2019年4月27日到11月4日之間的執行時間:
◆表示僅週末節假日和8月13-16日盂蘭盆節期間執行,茅野站出發是9:20,渋の湯站出發是10:30;
●則表示每週末、節日以及7月13到11月4日之間天天執行,茅野站出發分別是10:25和13:45,渋の湯站是11:35和14:55。
大部分日子都是上午下午各一班車,全程需要1小時左右,途經重要站點有繩文考古館、明治溫泉入口等,御射鹿池所在的車站就是「明治溫泉入口」站。
2019年11月4日到次年4月24日之間時刻表又有所改變,僅在週末、節日和日本新年期間執行,上午兩班車、下午一班車。
關於巴士具體資訊,可關註:
//www.alpico.co.jp/traffic/local/
選擇諏訪地區之後進入頁面,拖動就可以找到相關資訊了
我們過來的時候一號站臺上已經等候了很多男中學生,穿著樸素的制服、歡脫地聊著學校裡的事兒。聽到我們幾個外國語音過後似乎又有些害羞,湊成一堆小聲討論著是中國人還是韓國人,這男人們八卦起來也是夠八卦的。原以為他們和我們坐的是同一班車,沒想「諏訪東京理科大學線」到站之後,他們就都跳上車了。想來也沒錯,山野裡的風景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必然是早就看膩了的。
「理科大線」離開,站臺上又聚集了些提著包或是穿著戶外裝備去泡溫泉、徒步的中老年人,待我們那班車靠站,大家依次取了「整理券」坐好,跟著巴士緩緩出發。
沿途大多是修得不錯的盤山路,窗外時而是錯落的樹林、時而是開闊的田野。司機開得很穩,車廂裡暖氣也比較足,乘客間只是偶爾小聲作著交談。難得看到路人,偶見兩位女士在遛狗,其中一隻傻鬥牛在玩草,另一枚活潑的小柴正熱情地看著車上乘客搖尾巴。一路很少有人上下,就連尖石縄文考古館那種地方也只是下去了兩個人罷了。
原本車廂裡溫熱的空氣縱容得我都打起了瞌睡,半迷糊中,車內發出一陣騷動,睜開眼一看:窗外一池塘邊擠滿了人,御射鹿池到了。車廂裡瞬間下得沒剩幾個人,大家有的朝著溫泉旅館方向走去,有的就和我們一樣,直奔池塘邊。
這汪海拔1500米的深山名池,最初只是個服務於農業的小池塘,是昭和初期人工建造的,為的是將八ヶ嶽冰冷的水曬暖、以來灌溉水稻。時至今日,仍能在附近看到稻田的身影,池塘裡的水也依然被附近笹原地區的農戶們所利用。
池塘對面的山坡上,植被已呈現紅綠相間的模樣,直面著碧藍的天空。山腳下那幾株楓樹紅得格外透徹,絢爛熱烈得好像要燃燒起來一般,讓人小振奮了一把,這一抹是我心中秋天最極致的顏色無疑了。
因為是重要的農業設施,池塘目前已被圍欄圍住,攝影愛好者和觀光客們只得站在圍欄以外欣賞。八ヶ嶽上流下的清澈的池水倒映出藍天白雲的明朗,池邊分佈著落葉松之類的植被由綠漸黃變幻著顏色,靠近水岸一側的池水便也襯得豐富了起來。隨著光線的變化、色彩還會略有不同,拉近鏡頭上下連線著一看,確實有點畫卷裡的幽靜感,只是僅僅只能特寫去看而已,周圍開闊的環境和一個個緊挨著的人群會時刻提醒你:這地方只適合存在於攝影師的鏡頭裡,爾等普通凡人單單看個熱鬧就好。
瞧我這種沒有靈魂的攝影渣,努力穩住雙手、傻瓜微單與弱智手機並用,也只能拍出這種狗樣子而已。
回程時我對朋友講,御射鹿池難以給我「真是來對了」的驚豔感,相比青池、蔦沼、雲場池、莫奈之池等池塘實在有些平平無奇,是一個需要特寫才能表現美好的池子,隔壁上高地隨便一汪池水都會比它大氣秀美。或許它的特別除了東山魁夷的廣告效應,也在於它變化的色彩,這才引得不少人趨之若鶩:四季更迭,池塘周圍春天會是新綠,夏天是深綠,秋天是金黃,冬天則是雪白冰封,故而日本人會講出「そうしたそれぞれの季節の風景を御射鹿池の水面が靜かに映し出し、日々違った顔を見せるのが隠れた魅力と言えます」這樣的話來。
池邊的人雖然多,倒是都很安靜守序,除了熱熱鬧鬧的觀光攝影大軍,也有帶著寵物來旅遊的,看到有人誇讚自己的孩子都會特別開心地舉起來供你拍照,寵物也擺出得意的表情,小機靈鬼自然是懂得自己有多招人喜歡。日本人似乎特別熱衷於帶著寵物出行,我去哪兒都能遇見,有些牽著抱著、有些乾脆推個兒童推車裝上一群,貓啊狗啊兔子啊,都有。
以上我對御射鹿池的所有介紹都是我個人的一面之詞啦,至於值不值得來還是要看每個人自己的想法,正可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嘛。況且倘若時間足夠,去廖科高原、白樺湖等地玩的話,順便來這裡看看也不錯,出發前可以瞧一眼官網上最近幾天的實拍圖,心裡好有個數~
//navi.chinotabi.jp/nature-news/?c%5B0%5D=348
御射鹿池很小,隨便拍拍照十來分鐘就夠了,我們完全能趕得上最近一班去茅野的車。等巴士的時候,一旁的老大爺想要看看我拍的圖。大概是看出我對自己拍的圖很不滿意,他送了我一張票,對我說票子上畫的圖就是根據這裡創作的。我一看,這不正是東山魁夷的《緑響く》嘛,只不過展館所在的信濃美術館位於長野市,離這兒可有段距離啦。
同樣要回茅野,大爺一路上就和我攀談了起來。
你大爺就是你大爺,住在松本的他原來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來趟御射鹿池,還掏出手機給我看他初夏和盛夏拍到的對比圖,這是有多執著?翻看他的圖再聊聊天,四十多分鐘的巴士時間也就不那麼難熬了。
因為要坐同一趟車,從站臺候車到坐上JR,大爺又興奮地向我推薦起中部其它景點來,他最最推薦的就是涸沢、白山和千畳敷,還向我描述自己在涸沢徒步那幾天的小故事。好了好了,千畳敷必須GET,至於白山、涸沢暫時就算了,前者不自駕略有不便,後者對有輕微潔癖的我來說還不夠格去完成,沒有達到願意在山上小屋住上兩晚的境界。矯情的人除了去不了印度尼泊爾,也終究和很多戶外活動有著距離呶。
我們的下一站是諏訪湖所在的上諏訪站,距離茅野僅五六分鐘車程,而大爺則直接回松本,根本就沒討教夠呢,車子就到站了,只能道聲別謝謝這位熱情的老爺爺啦。
◆那一口沁人心脾的蕎麥香
小Y是《你的名字》忠粉,回去的路上我們順便就來了趟上諏訪。
除了動畫片,諏訪湖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它的花火大會,只是這會兒並不是大會開始的時節,整個上諏訪不同往日那麼熱鬧,車站裡行人寥寥無幾,顯得尤為冷清。
作為日本高階蕎麥麵的代表,信州蕎麥麵極受歡迎,走在長野的大街小道也很容易就能遇見一家不錯的蕎麥麵館。去諏訪湖前打算先填飽肚子,於是我們便沿著車站右邊的道路探尋。
出於多年覓食的直覺,路口一家名為「いずみ屋」的小店給我感覺必有驚喜。
店裡還未結束中午的營業,我們自然就拉開移門跨了進去。
這家經營著蕎麥麵、馬肉刺身、天婦羅等吃食的小店面積不大,工作日的中午也沒幾個食客,晚上兼做小酒館時估計會熱鬧不少。我們三個找了牆角一張大桌子坐了下來,不約而同的點了同一款熱蕎麥定食。
作為與日式拉麵、烏冬面齊名的日本三大麵食之一,蕎麥麵そばSoba是必須要擁有姓名的。據說日本人早在一萬年前的繩文時代就開始種植蕎麥,吃蕎麥的歷史可謂十分悠久,蕎麥麵之於日本人也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每年大嗨日(12月31日的日本除夕)都愛吃上一碗年越しそば,寓意長命百歲,搬家時也會送鄰居引っ越しそば,希望大家能互相照應、生活圓滿。當然了,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會延續這種習俗,就像春節的儀式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越來越淡一樣。
日本蕎麥麵以長野縣的信州蕎麥麵、島根縣的出雲蕎麥麵和巖手縣的椀子蕎麥麵最為有名,三大蕎麥麵雖原料差不多,卻各有講究、自成一派。
椀子蕎麥麵重在吃法有趣,俗稱「一口面」,通常8到15碗才抵得上普通碗一碗的分量。待碗裡面條吃乾淨後,服務員會一邊大聲吆喝著一遍把新的麵條倒進客人碗裡,直到你吃不動為止。日本一些大胃王比賽裡就經常出現這樣的場面。
出雲蕎麥麵顏色比較深、蕎麥的香氣也很重,是一種風格略微粗獷的蕎麥麵。吃法也很特別,是將麵條盛在被稱為「割子」的小型漆器食盒裡,「割子」共有三層,可豎著堆疊起來,每一層面條都是一種味道,吃完一層就換下面一層口味,小有趣味。
三大蕎麥麵裡,最為高階的當屬長野縣的信州蕎麥麵,其中又以富倉地區最甚,當地蕎麥麵因為加了一種叫作「雄山火口(おやまぼくち)」的東西而更加勁道爽口,有「夢幻蕎麥麵」的美稱。蕎麥可以在嚴苛的環境中生存,長野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蕎麥的發展,看過雅人叔主演的大河劇《真田丸》,可能就會對其中關於長野蕎麥種植的盛況有所印象。位於長野縣飯山市的富倉,古屬信濃區域,歷史上作為「川中島合戰」的主戰場,也一直有著「豪雪之地」的盛稱,冬季裡常常能積起三米多厚的雪來。新增進富倉蕎麥麵裡的「雄山火口」是一種菊科山菜,葉片中的纖維質豐富了蕎麥麵的勁道口感,只不過這種纖維質提取十分困難,15公斤新鮮葉片裡僅能提取400克,揉搓麵條的時間亦不能短,只有反覆揉搓1小時以上才能保證雄山火口的纖維充分融入麵糰中,然後再擀成薄到透光的麵皮之後方才切成細細的麵條。
當然啦,富倉蕎麥麵雖特別,但長野地區的信州蕎麥總體都是蕎麥香濃且有著獨特嚼勁的,我在當地吃過數家蕎麥麵館,無論冷麵熱面,無一例外都很好吃。
對於蕎麥麵的極盡誇讚,可能在於日本三大麵食裡,我僅偏愛蕎麥麵,評價因此主觀了些。
拉麵 ラーメン Ra-men
蕎麥 そば Soba
烏冬 うどん Udon
日本各地拉麵口味於我大多感覺一般,僅僅對九州地區豚骨湯味道的抱有好感,因而就算很多人說豚骨湯麵代表之一的「一蘭拉麵」一點不好吃、我也依然覺得是值得去吃的。而四國那邊著名的讃岐烏冬就罷了,我本身不喜歡粗麵,香川地區不少城町幾乎家家餐館都販賣烏冬,被粗麵支配的恐懼實在是讓我瑟瑟發抖
。8過秋田的稻庭烏冬除外,可能因為它是切得很細的麵條吧,湯汁大多也比較鮮美。
——來自矯情吃貨的主觀叨叨叨
讃岐烏冬↓
稻庭烏冬↓
蕎麥麵最常見的吃法是將面在開水中煮熟,過涼水後盛進專用的竹盤中,蘸著特製的醬汁吃。這種吃法叫做「盛」,和我們中國的涼麵差不多是一個概念,我遇到的多為深褐色鹹香口的清涼醬汁搭配,偶爾也有新增了各式食材的濃香蘸湯。
另一種常見吃法叫做「掛」,也就是湯麵,我和小Y每次去東京,早餐最愛去的「名代」富士烏冬蕎麥麵館推出的就是「掛」。
不同於「盛」對於麵條勁道的注重,「掛」更在於湯底的風味,並且會根據地域與時節,加入天婦羅、雞鴨肉、山藥泥、秋葵、豆腐、雞蛋之類的澆頭,塑造多樣化的吃法。相比「盛」,「掛」面吃起來更快、口味也更豐富,因而在「立食蕎麥麵」大行其道的日本,店內提供的通常都是蕎麥湯麵。
可能是入秋微涼的緣故,中午我們三個不約而同選擇了「掛」式蕎麥定食,包含了一碗菌菇山菜湯麵、一碗山藥泥雞蛋湯麵,還有一小份鮮蝦蔬菜天婦羅和提味的醬菜。
不知道是不是太餓了,這兩碗蕎麥麵算得上是我在長野吃過的湯麵裡最最好吃的了,根本顧不上去感受天婦羅好不好。即使被熱湯浸泡,麵條也不失它固有的嚼勁,蕎香滿溢。無論是山菜菌菇的樸素搭配,還是雞蛋山藥泥的潤滑口感,都恰到好處。山菜菌菇滿含大自然的質樸,山藥黏密的質地也讓步入「中年養生婦女」行列的我們滿心慰藉。醬油雞湯做成的湯底既不搶面和配菜的地位,又起到了極好的輔助作用,吃完了面,是要忍不住將熱湯都喝得乾乾淨淨的。
吃飽回到車站,好幾輛計程車正候在那裡迎著生意。坐上領頭的一輛,告訴司機去「立石公園」,早已熟知各路遊客心思的司機大叔點點頭,一腳油門過後便載著我們直奔公園展望臺。
◆清風撥動下的蔚藍湖泊
普通工作日的中午,小城是不存在什麼堵車的,更何況這一路都是盤山路。
立石公園位於高處,從車站出發乘坐計程車會比較輕鬆。車費也不貴,僅僅一千三百多日元,八九分鐘的光景就到了。下山不好叫車,可以抄小路步行,路上盡是花草與民居,晴朗天氣裡算是個愜意的選擇。
日本的公園很多,哪怕居民區附近一小塊沙地也可以被稱作「公園」。相比之下,立石公園的規模要大上不少,附近有些民居以及一些遊樂設施,最顯眼的位置還是個類似於下沉式廣場的地方,大家可以坐在兼有階梯功能的長椅上欣賞諏訪湖的美景。八月中上旬諏訪湖花火大會的時候,如若沒有買到湖邊的入場券或是住進可看到湖景的酒店,也有一些人會選擇開車來這裡欣賞花火。
諏訪湖の花火:
//suwako-hanabi.com/
立石公園是欣賞諏訪湖的最佳位置之一,不少人說《你的名字》裡出現的糸守湖就是在這個角度取景的,但也有一說取景地其實是長野縣小海町的松原湖以及岐阜縣飛驒市的池ヶ原溼原。像我這種在影院中呼嚕聲飛起+被看得熱血沸騰的豬萌萌同學極盡鄙視的人類自然是沒有興趣好好探究了,況且我本身也不是個「聖地巡禮」的愛好者。
看過鬆本清張《波之塔》的朋友對於文中發生在諏訪湖邊的重要情節應該不會陌生,輪香子在一個人來到上諏訪的時候,住的就是位於湖邊的旅館:
抵達上諏訪以後也不例外,照樣有嘴角掛著安詳笑容的人前來迎接。儘管還是紅日當空,輪香子卻被立即帶到了諏訪湖邊的旅館。這是一座西方格調的旅館,四周是整潔的草坪,草坪上長著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杉。除去略顯陳舊之外,確是高雅的建築式樣。
而文中對於諏訪湖也有這樣的描述:
湖水碧波粼粼,湖心光影閃閃,湖面上游動著黑色的葉葉扁舟。湖對岸,房屋的尖頂疏落有致,依稀可辨;背景處山勢緩慢,向兩側綿延伸展開去。
輪香子穿過田間小路走到跟前,這才發覺,展現在面前的諏訪湖竟低得出人意料。上諏訪鎮、下諏訪鎮和岡谷鎮盡收眼底,一覽無遺。太陽已經開始西斜,湖面波光閃閃,刺得人幾乎睜不開眼睛。白色的遊覽船在湖中盪漾,導遊廣播和音樂聲隨風飄來。
這一形容對於眼前所見,是再恰當不過的了。順便一提,上午去的茅野市在書中小野木對輪香子的描述中也有出現:「由這裡稍向南,有個叫茅野町的鎮子,那兒有一處尖石遺蹟的豎穴,是個很有名的地方」。只不過小野木提到的豎穴原型來自於「殿村遺跡」,並不在茅野而是位於グレイスフル諏訪附近,上諏訪站走過去得四五十分鐘,落在舊甲州街道上。
公園雖說離車站有點距離,可還是有好幾隊自駕過來的日本人,於是便有了「你站在臺子上拍風景,拍風景的人站在更高的臺子上拍你」:
公園裡也能遇到踏秋的寵物,是我最喜歡的汪星人之小柴。前一秒還因為不能到處飛奔而一臉嚴肅,後一秒看到有人拍照就展露出了招牌表情,笑臉相迎的小模樣簡直可愛到犯規。
陽光下曬夠了太陽、擼夠了狗,小Y小高兩新海誠迷也拍夠了照片,正要下山時,Y同學一定要拉著我陪她還原一下場景。
面對這麼矯情的要求我能怎麼樣呢?
自然是乖乖配合了
看起來是不是很溫馨?
但素
!
!
!
下山時太陽已有了西沉的跡象。
一路彎彎繞繞,小徑兩側錯落的盡是些拾掇整齊的山裡院落和肆意生長的各科植被。甩動著撿到的蘆葦,聊著無關緊要的天,三十多分鐘的下山路就在不經意間走完了。
回到上諏訪站,距離下一班返回松本的JR已沒有多少時間。然而日本各地總有那麼幾個機場、車站,別出心裁地設立個免費手湯足湯的供往來的行人享用,於是。。。
JR一直會有的,錯過了足湯可不行。大家忙不迭脫掉鞋襪,將胖腳丫子伸進溫暖柔和的足浴池裡,拉拉筋骨,享受短途過後的放鬆與舒展。
而當準備回松本時,站臺所向的天空就僅剩最後一抹殘陽了。
◆青蛙與祈願神社
僅是半小時的車程,就讓我們見識了天空從蘊藍到漆黑的轉變。
霓虹燈亮,松本站開始了與早高峰完全不一樣的熱鬧場面。嗜酒的社畜們,哪怕週一的晚上也不忘去居酒屋裡觥籌交錯。
晚餐放棄了車站附近的餐廳,一路瞎溜達,打算尋個眼緣。
從松本出發,周邊可以玩的景點不少,如奈良井宿、千畳敷、白馬、上高地等,但市區旅遊資源並不突出,除了國寶5城之一的松本城,就只有鐘錶博物館、美術館、舊開智學校、舊松本高中、一些不出名的寺廟神社以及繩手通商店街之類的地方了。
松本稱得上「水之都」,城內隨處可見飲水設施,且除了護城河還有女鳥羽川穿城而過。走過幾條安靜街道,不知不覺就溜達到了護城河與女鳥羽川之間夾著的繩手通,門口三位疊疊樂的蛤蟆精大人正耀武揚威審視著三隻肚子咕咕叫的人類到來。
這條以販賣土特產、工藝品和各種青蛙製品的小小商店街白天裡就談不上熱鬧,晚上更是一種別樣的蕭條氣息,才六七點鐘就有好幾家店鋪準備打烊了,偶見的幾家居酒屋和酒吧的生意看起來也不太好。
繩手通也被叫作青蛙街,得名於女鳥羽川上一種叫聲很好聽的河鹿蛙。小小商店街裡亦落著一座小小的青蛙神社カエル大明神。日語裡,青蛙的發音為「かえる(カエル)」,與「帰る」的發音相同,之前小火一陣子的旅行青蛙「旅かえる」就也有旅行歸來的意思。
沒仔細去看這座青蛙神社是保佑什麼的,但日本常常可見「幸福がかえる、若がえる、厄をかえる、お金がかえる、人をむかえる、またかえる」之類的字樣,更有「蛙守 かえる の御神を お守りと、 無事かえる」這類俗語,小小一座路邊神社,應該也是為了保佑大家一切都能平安無事的吧。
要說這一片最為著名的神社,可能就是商店街旁邊這座四柱神社。也正是1879年建造的這座神社,帶動了參拜期間的繩手通得以有了人氣。
晚上來神社裡祈福的遊客不多,身著白衣紅裙的巫女匆匆走過,留下模糊的身影。
大殿裡的人氣旺一些,遠遠望去黑幕中就這一處閃著亮光,身穿正裝的幾名中年男子正跟著神職人員做著法事。
據說四柱神社是當地有名的祈願神社,供奉的是天之御中主神(アメノミナカヌシノカミ)、高皇產靈神(タカミムスビ)、神皇產靈神(カミムスビ)三位造化之神以及天照大神,過來參拜的人多為期望擁有美好姻緣、破鏡重圓和事業有成的,本想也來拜一拜,但是一考慮萬一真的成功了還要一年內來還願就萎了,誰知道自己這一年要蹦躂去日本哪裡、會不會來松本啊?罷了罷了還不如回去好好工作拍老闆馬屁奏效。
繩手通一側的小巷裡也落著幾家餐館,但依舊冷冷清清。隨便推開一扇門往裡面瞧了瞧,一股寒氣襲來,不僅一個食客都沒有,就連個打招呼的人都見不著,看起來像是根本沒打算要開門做生意。此刻即使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興趣不大的我們也還是倔強地走了。
◆松本的夜晚,屬於路邊的小酒館
繩手通距離松本城公園很近。松本城下町錯落著好幾條古樸安逸的街道,街上的建築也和松本城城堡一樣以黑色系為主,民居與商鋪錯落,零零散散能遇到一些酒鋪和居酒屋。
雖說走在路上是感覺不到什麼人氣的,但偶爾經過的食屋裡還是能隱隱約約聽到談笑聲,想必這一塊的小食堂更受當地人的歡迎。
「味自慢」的招牌常出現在自營小餐館的門口,表達的是店主對自家料理的極大自信。晚上特別想喝點酒、吃點魚鮮之類的食物,一路尋下來,便進了「莊助」。這家路邊的小居酒屋居然也有自己的網站,推門迎面就能看到長長的料理臺,食客們三三兩兩坐在圍著料理臺的位置上酌著小酒,偶爾和老闆談笑幾句,看得出都是熟客。料理臺對面是幾張散桌,牆上貼了店主一家的生活點滴以及受到的嘉獎,另一側則是榻榻米區,適合多人聚餐。
店主直接招呼我們幾個坐到了榻榻米上,抬頭一看:喲,扎著小辮子的店主將自己的宣傳畫直接貼在了我叔的廣告圖旁邊吶?難免對這頓晚飯更期待了。
除了選單上的菜,一旁的小黑板上也有當日推薦,以各種刺身和烤物為主。獨自經營的店主大叔稍稍做了介紹,留下紙筆就回料理臺忙碌去了,讓我們將選好的餐點寫在紙上,他過一會兒再來拿。
胡亂選了些食物過後,先拿起筷子嚐嚐眼前的日式煮菜。
簡簡單單的燉菜裡大概是加了味淋和砂糖的緣故,吃起來香甜香甜。魚肉瘦而不柴、蘿蔔軟而不爛,可口且毫無腥氣。雖是免費贈送的,卻足以稱得上是小飯桌上不敗的下酒小菜。
三人分別點了蘋果、桃子、黑醋栗味道的蘇打酒。
「桃子」被店主按照英語發音直接寫作了ピーチ,是小Y最喜歡的水果,就連她自己的貓都給取名為もも(桃子),可見愛之深,而我的三隻貓分別叫豬飯、阿布和Maru(日語的「丸」),我又是要表達怎樣的中心思想?小高兒在開始減肥之後莫名其妙喜歡上了蘋果,認為是既扛餓又健康的水果,被她這麼一解釋,我差點以為蘋果蘇打酒都能瘦身了呢。。。而作為一枚葡萄狂熱分子,我在選單上找不到葡萄蘇打,就只能拿同為漿果的黑醋栗代替了,酸酸甜甜的滋味配合酒精的刺激感一起縈繞舌尖,果香四溢也不辣喉,一大口冰酒下去真是暢快極了。
大概是為了突出不遠千里運過來的牛肉的珍貴?地處信州境內的小酒館裡端上桌的可樂餅用得不是信州牛或是隔壁飛騨牛,而是遠在沖繩的石垣牛。原以為一份就是一個的,結果店主告訴我們一份有兩個,於是果斷將寫好的選單上的「3」改成了「2」。
可樂餅還未上桌就已經從油鍋裡傳出了香味兒。在這種日本常見的便民小吃金黃酥脆的外殼之內,土豆和牛肉也一點不含糊,「喀嚓」一口咬下去,土豆泥綿滑質地烘托著上好牛肉滿滿的肉汁溢位,此時,除了說句「真特麼好吃」還能說什麼呢?
カニ玉拆開來看就是螃蟹+蛋。儘管菌菇很滑、雞蛋很嫩、藏在裡面大塊大塊的螃蟹肉也很新鮮彈牙,但大概是米酒用得太多的緣故,一大口吃下去,酒味兒顯得過於突出,反而掩蓋了食材本身的光芒。
剖開的烤魚足足有兩三個巴掌大小。自從吃過熱海那家圍爐茶屋的烤金目鯛之後,我去哪兒看到類似的烤魚就都要點一條,然而不巧的是,除了銚子的鯛魚味道還過得去,其它地方都差了點火候,不是有點腥就是不入味,或者就是太鹹了。「莊助」用的是特大多線魚(ホッケ),熱火炙烤過後,魚肉的腥氣就全都去掉了,肉厚但不柴,油脂被很好的保留在每一絲纖維中,鹹淡也把控得很好,不加檸檬汁等任何作料,直接去吃就很美味。
日本吃過的最好吃的烤魚第二名Get:莊助的烤多線魚~
刺身無需誇獎,只要是新鮮度足夠、切片厚度適中,是怎麼吃都會很好吃的。原本想再要份信州特色馬肉刺身,但小Y提醒我在同為馬肉刺身盛行的熊本吃過的那些馬肉也並沒有多好吃,於是也就作罷了,還是魚鮮更對我們的胃口。至於特色選單裡的鯨魚肉嘛,皺眉皺眉,實在是不需要去嘗試這種蛋白質。
信州軍鶏炙り焼是小黑板上的特色菜,剛端上來時感覺有點像香川地區的骨付雞,吃下去卻很不一樣,沒有骨付雞那麼鹹,也沒有那麼油,相比骨付雞油花兒滿溢焦香撲鼻的滋味,這軍鶏炙り焼汁水更足也更彈牙,是完全不一樣的雞料理。
即使是加了冰塊的果酒,喝多了出門吹吹冷風也是有點上頭的。三個人趁著酒興決定去松本城公園散個步消食。
日本這國家,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對比很明顯,此時東京大阪福岡札幌名古屋等地的街頭正是熱鬧的時候,松本城下卻已安靜得幾乎看不見一個人影了,偶爾才有一輛車駛過,或是一位遛狗的大媽快速消失在幹道旁的小巷裡。路燈也很微弱,烘托得公園裡的松本城格外明亮起來。
松本城日語讀作まつもとじょうMatsumotojyo,是日本五大國寶城之一,另外四個分別是彥根城、犬山城、松江城和姬路城,也有一種說法沒有將松江城算在五寶之內,但另外四座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除卻歷史因素,個人覺得松本城的天守最好看,姬路城其次,彥根城和犬山好看得是周圍景觀,天守閣實在平平無奇。至於四座天守閣裡面嘛,如果不仔細研究歷史和建築構造,你會發現完全沒意思,其間的展品甚至還不如區區一座島原城。
姬路城↓
彥根城↓
犬山城↓
松本城↓
松本城的前身為1504年信濃地區守護小笠原的島立貞永所建的深志城。
1550年武田信玄攻入中信濃,小笠原家主小笠原長時與信濃豪族村上義清聯手抵抗但最終落敗,不得不投奔越後之龍上杉謙信,深志城自此被武田家佔領。1582年,武田家又被梟雄織田信長所滅,藉此奪取了信濃,但不久信長因為本能寺之變而沒了音訊(更多的說法是他自盡了),信濃國陷入混亂被德川家康趁機所奪,小笠原當時的家主順勢投入德川家的門下,重新佔領深志城並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興建了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等城郭,並改名為松本城。之後的松本城幾經人手,直到明治維新廢藩置縣過後,最終迴歸國有。
松本城本身以黑白兩色為主,又名「烏鴉之城」,是我最喜歡的酷酷的城堡配色。日光下通往城堡的那座紅橋會格外鮮豔,晴天裡藍白紅黑的搭配是極漂亮的。
作為典型的平城式,松本城是以大天守為中心,幹小天守、辰巳副櫓、月見櫓、渡櫓連線成的日本唯一的複合連線式天守建築群。大天守外觀五層,內部六階,近40米高,木質結構。一般4層以下多為軍事作戰防守區域,而五六層則為城主和將領們開會、瞭望軍情的樓層,整體規模都比彥根、犬山、姬路的天守閣顯得壯觀。
若是放在白天,來松本城參觀的各國遊客還是比較多的,而天黑之後,大概是進不了天守裡面的緣故,也就看不到什麼人了,只有城堡前遊過的白天鵝以及水裡的錦鯉和我們打著照面。此時架在護城河上的紅橋也黯然失了色彩,整座城堡都顯得靜幽幽的,透著無限的威嚴。
過一會兒陸陸續續又來了些外國和臺灣遊客,閃光燈不斷,原本幽靜的護城河邊又嘈雜了起來。再看一眼入夜過後的松本城,就去便利店裡買點零食回酒店歇息去罷。
【DAY 4,上高地 平湯溫泉】
上高地 かみこうち Kamikochi
//www.kamikochi.or.jp/
平湯溫泉 ひらゆ-おんせん Hirayu-Onsen
//hirayuonsen.or.jp/
周邊觀光–//hirayuonsen.or.jp/sightseeing.php
宿泊設施–//hirayuonsen.or.jp/stay.php
最近幾年秋天一直想去上高地看看。氮素,偏偏總在十月中下旬的時候加班加到天昏地暗。今年不想錯過最佳時節,終於勇敢而果斷地提前告備好一週年假,雄赳赳氣昂昂奔赴夢想之地~
出發前我說:這幾天哪天下雨都成,上高地那天別下就行。
偏偏現實是每一天的天氣都溫柔明媚如新垣結衣,獨獨上高地這天陰雨綿綿。更更悲哀的是當晚本來訂的是位於上高地河童橋附近的溫泉旅館,但是臨出發,我腦子抽筋改成了更方便次日去新穗高的平湯溫泉鄉,明明第二天雨過天晴,可以一早欣賞河童橋附近晴朗美景的。。。
罷了罷了,多想無益
初夏新綠的時候再去吧,總有一次會遇見藍天白雲~
◆在醉美的季節去往氤氳的仙境
一早離開松本時天空就頗為陰沉,氣溫也低了不少,空中飄著夾帶了些小雨的風,穿著短裙通勤的上班族和中學生紛紛抱緊外套、埋頭前行。
看了看天氣預報,雅虎日本和tenki.jp均顯示上高地上午八九點開始就要下雨。只不過,頭一次期待日本的天氣預報不要太準的我並沒有得願,它還是特別給力地準確無誤了。
隨便選了點早餐,在松本站的自助販賣機上買好前往上高地的「松本電鉄+巴士」套票,我們便跳上了最近一班發往中轉站新島々的電車。
車廂裡遊客與本地通勤的人一半一半,半小時的車程中,窗外閃過的盡是農田民舍之類的景象。到了臨近新島々的時候就只剩換乘去上高地、白骨溫泉、乘鞍高原等地的遊客了。下車後,大家根據車站地面上的指示,依次前往自己要乘坐的巴士停靠點,尤以趕在十一月中旬封山前去上高地一探美景的各國遊客最多。
這個季節,松本電鉄抵達新島々的時間和新島々去上高地的巴士出發時間銜接得是很緊湊的,不過10分鐘間隙,出發上高地的巴士就緩緩啟動了。滿載各國遊客的車子盤旋在水庫溪谷與隧道景象不停切換的山路上,車廂裡有點熱也有點嘈雜,半夢半醒中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就這麼過去了。
新島々直達上高地的巴士會先經過「大正池」站,然後才到河童橋附近的上高地巴士總站,彼此間7分鐘車程。從大正池出發去平湯溫泉更近,專營的線路計程車價格也差了不少,僅需3500日元 ,而巴士總站開出則要4500日元。
大正池計程車↓
上高地巴士總站計程車↓
若不是需要去上高地巴士中心那邊的行李寄存處,我們必然是在大正池站就跳下車的,一路經田代池到河童橋再去明神池,上高地的精華路線就在這一段。但大家一人一隻行李箱,情況不允許我們這麼走,只能先去寄存。
關於上高地的徒步線路可以看看這張圖,非常清晰明瞭:
上高地四月中旬開山,四月末盛大開放,十一月中旬封山。
5~6月的春芽季、7~8月的夏花季以及10月的秋葉季是最佳觀賞時節。
通往上高地的山門會在每天晚上封閉。春秋季為晚上7點,夏季則為晚上8點。冬季封山期間,所有商店、酒店以及其它設施都會關閉。出發前切記看一下官閘道器於封山的通知,景區官網做得是相當好的,有中英日韓文四種文字:
//www.kamikochi.org/cn
當地非常注重環保,除非入住酒店,否則垃圾都是要自己帶走,包含女生的生理用品。去那邊不能帶寵物,廁所也很少,我只在巴士中心、明神池、大正池看到過。巴士中心的廁所需要付費,這也是我第一次在日本上付費廁所。
其它各種相關問題可以看下面:
//www.kamikochi.org/cn/basicinfo/faq
自駕的遊客是不可以將車子停在上高地的,只能停在附近的沢渡停車場(松本方向)或是平湯停車場(高山方向),然後換乘巴士或者路線計程車過來。
到達巴士總站的時候,雨水已經有點歡脫的趨勢。寄存好行李,先去商店裡買點飲用水和零食,以及不得不準備的雨傘。商店也出售雨衣,印了上高地圖樣的雨衣不僅有特色、質量還特別的好,只不過穿雨衣拍照實在不方便,一早在鏡子前辛苦畫好的皮也會被雨水弄花,還是雨傘更為實際。順便入了幾個當地生活的禽鳥徽章,即便不是個徽章控,看到這些東西也是很難把控。
一條鋪滿黃葉的林蔭道連線著巴士總站與河童橋。
河童元素在日本很常見,別看大多一副Q萌的模樣,它們的原型其實是比較恐怖的。
河童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頭上頂個碟子,要想保持自己的力量與精力,就必須保證頭頂的碟子裡隨時都裝滿了水。這種神話中的妖怪最早出現在日本民間傳說中,是一種水鬼,經常嚇跑河裡的小孩,讓他們遠離水中潛在的危險。他們一般被認為是個喜歡惡作劇的妖怪,惡作劇五花八門,從放個響屁、偷窺女性和服內部等相對無害的惡作劇,到偷莊稼、綁架小孩等比較惡劣的壞事,都幹得出來。而貪吃的河童最愛的美餐之一就是小孩,當然也吃成年人,唯一勝過小孩的食物就是黃瓜了。
眼前這座橫跨梓川長36.6米的木製吊橋就因河童喜水、此地又一直流傳著河童出沒的傳說而得名。此時橋上已站了不少人,陸陸續續也有各國的觀光客趕到,吊橋一側的商店裡包子饅頭正熱乎著,不少人就此喝杯咖啡、吃個牛肉包子,開始接下來的徒步之旅。
松本站前有座「播隆上人」的雕像,每晚回酒店都有經過,據說這位來自富山地區的佛教高僧就是第一位登上上高地的人。從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的諸多文獻中,詳細記載了各種出於精神追求而進行的登山遠足活動,也印證了當時的登山活動主要是出於精神方面的追求。而數百年後的1828年,播隆上人成功登上槍嶽,並在那裡建造了一座寺廟,自此聲名遠揚。
古代的日本,登山是一種向大自然表達崇敬之意的修行活動,直到進入明治時期,在一些西方人士的推崇下,登山才在日本人中間普及。1878年,受僱於明治政府的英國勘測員威廉・高蘭成為第一位登頂槍嶽的外國人。高蘭登山的主要動機是出於冒險與探索,而不是某種宗教開悟活動,從這一點來看,可以說他開啟並引領了休閒娛樂型登山活動的浪潮。追隨高蘭的腳步,以阿爾卑斯文化而聞名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優雅紳士沃爾特・韋斯頓也於1891年成功登上槍嶽,他在《日本阿爾卑斯的登山與探索》一書中描述登山經歷時,也選用了新奇的名字「阿爾卑斯」。這本書作為一部經典旅行著作,極大地推動了當時尚處於襁褓階段的日本高山文化傳播到其他國家。由於他的功績以及他在此領域達成的其他成就,沃爾特・韋斯頓被尊為「日本登山之父」。
時至今日,在每年舉辦的韋斯頓祭上,人們都會在河童橋附近的韋斯頓紀念碑處獻花圈並舉辦各種紀念活動,向這位給大家留下寶貴遺產的紳士表示敬意。
上高地曾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就被提名為日本八景中的「最美山谷」,並同時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與名勝。流傳日本的神道教相信,神明存在於大自然的任何一個角落,「山」在通神方面顯得尤為突出,因為它距離上天更近。從日語發音來看,Kamikochi有著「神降之地」的寓意,尤可見上高地在日本人的心裡是怎樣一種神聖的存在。
站在河童橋上眺望,深秋蘊寒的溼氣遊走在金黃色的白樺林與落葉松之間,梓川的水呈現出寶石般的色彩,遠處的穗高連峰在雲霧縹緲中若隱若現,恰有幾分張九齡筆下「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的意味。原本遺憾天氣不利的我們反倒有點慶幸起來了。
十點過後,聚集在橋上的人越來越多,還有一隊泰國旅行團以及一隊臺灣旅行團正浩浩蕩蕩走過來,亢奮地叫嚷著、拍著照,引來側目。為了避開人流,我們加緊了步伐。
上高地以河童橋為中心,一邊去往田代池、大正池方向,一邊則去往明神池方向。到大正池和到明神池的時間差不了太多,走走拍拍,一個多小時就可以走完單程,加上大正池、田代池那邊還有多趟返回巴士總站的車,花上一天欣賞精華路線完全沒問題。明神池繼續向前是德沢、橫尾、涸沢,要是登山就得預備好幾天的時間。
對比了一下兩個方向的人流,我們決定先去人比較少的明神池,而這一線的道路也要更泥濘些。
一路能遇見各種妖嬈造型的樹木。在這片海拔1500米的盆地峽谷之中,孕育了各種稀有的動植物,即使天上飄著雨、氣溫也有些低,徒步者的臉上也依然藏不住欣喜的表情。
途經一座被白樺落葉松與各種灌木包圍的小池塘。雨滴濺出朵朵水花,浮出水面的枯木與一旁白樺樹光禿禿的枝丫輝映,預示著山裡滄寂冬季的到來。遠山間的雲霧飄過,即使沒有陽光的加持,池水也依然顯露出黃綠相間的色彩,讓我不由想起在古巴遇到的那位來自千葉縣的大學畢業生,交談中他說自己最想去的中國景點就是「九條龍」,後來經過描述才猜到他指的是「九寨溝」,不知道那小夥兒有沒有來過被稱作「日本的小九寨」的上高地,同他口中的「九條龍」也是有幾分相像的。
路上不時經過的指示牌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哪怕手機在山林裡完全沒了訊號也不必擔心迷路。梓川兩岸多為金黃色的落葉松與白樺樹,而前往明神池的徒步道上則多了各種綠植,偶爾也能遇見火紅的楓葉,在山裡寒冷空氣的催促下,早早地離開枝丫,與泥土融為了一體。
因為步調的不統一,埋頭苦走得小高、一路拍景拍自己不停歇的小Y和偶爾哆嗦著將手伸進口袋裡、掏出手機喀嚓一張的我最終在路上走散了。手機訊號時斷時續,終於在大家都能看到訊息的時候約好,待會兒明神池集合。
當我趕到明神池的時候,小高已經等候在了御手洗一旁的休息處裡。雨水順著屋簷向下滴,半敞開的休息所雖不至於風吹雨淋但也冷得夠嗆。
附近只有一家小飯店,為了避免錯過溝通不上的小Y,我努力剋制自己沒有立馬鑽進餐廳裡吃頓熱乎的,在小高兒旁邊找了個位置坐下。一邊眼巴巴地瞟著周圍那些自帶便當的大爺大媽暢快地喝著熱茶啤酒、吃著山芋雞塊煮菜之類的美食,一邊哆哆嗦嗦朝著小Y走過來的方向張望。
◆嘉門次小屋の暖心おでん
千呼萬喚始出來,我們這位完全控制不住自己攝影洪荒之力的Y同學終於到了。又冷又餓的我們忙不迭鑽進一旁那家「嘉門次小屋」,在門口的自助販賣機裡選了些食物,坐到裡間的餐桌前摩拳擦掌地盼起來。而不少老外,居然端著食物直接坐到了外面雨棚下的座位上喝著冰啤酒嗦麵條。。。。吃牛肉長大的人類就是抗凍!
之前河童橋上講到沃爾特・韋斯頓的時候提到了上條嘉門次。從小就在上高地做獵人的嘉門次據說臂力極強,捕獲羚羊、熊之類的獵物無數。多年的捕獵經驗讓他對上高地到立山黑部一帶的地形瞭如指掌。到了明治時期,外國工程師和教士們開始進入日本的山中,品質優良的上條嘉門次因為寬泛的山野知識和登山技術而作為導遊活躍其中,成了韋斯頓的帶山人,並被後人稱作「日本近代登山之父」。眼前這座小屋的雛形就是他在32歲時修建的,為的是供來往明神池附近的人歇息。
歷經四代,如今經營這裡的是上條嘉門次的曾孫,四代目上條輝夫的妻子上條久枝。小屋提供住宿和餐飲服務,官網可以預約。餐廳裡販賣各種蕎麥麵、米飯套餐和關東煮,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圍爐烤制的鹽烤巖魚,既然這麼有名,必然是要嚐嚐。
小高和小Y對蕎麥麵比我更執著,繼續點了麵條+巖魚,想吃米飯的我則要了份鹽烤巖魚套餐,搭配的魚都是一樣的做法,現烤起來耗時有點久,等了好一會才上桌。
在日本吃到的魚裡,更多為海魚,淡水魚相對沒有那麼多見。原本以為生活在四面圍海的島國人喜歡吃海魚是自古就有的事,但其實一直到鎌倉時代為止,日本人都是把河魚當作比海魚更高階的食材的,例如吉田兼好的《徒然草》裡就有關於鯉魚羹的敘述,把鯉魚當作了相當優良的食材來看待。
我本身其實弄不太清楚「巖魚」到底是魚的名字還是生活的區域,按照推測,應該是指在清澈的溪流中捕撈的小魚吧。這種魚我常在山裡遇見,做法也基本都是鹽烤,例如去甲府昇仙峽的時候,就在一家設在懸崖溪谷邊的名叫「金溪館」的餐廳裡吃到了,餐廳正對著溪谷,可以看到瀑布和下面的溪流。當然一些新年廟會之類的活動上也是能見著鹽烤魚的身影的。有些用的是普通烤架,有些則是簡易圍爐,都不像日本寒冷地帶的鄉里山間那樣有「儀式感」。
該如何評價鹽烤巖魚呢?
非常喜歡吃魚蝦的我在嘗過之後並不覺得特別驚豔。魚皮因為在炭烤的過程中加了很多粗鹽,又幹又鹹是難以下嘴的,只能剝開皮吃裡面的魚肉。粗鹽的鹹味經過熱力作用微微滲入到了魚肉中,讓河鮮味為主的魚肉略微帶了點鹹,整體仍感覺滋味不夠。烤魚外面看起來幹,裡面倒是十分溼潤,魚皮很好的鎖住了魚肉的汁水,口感上算得上贏得一局吧,但還是敗在了魚刺和寡淡上,若是室內溫度能再高些,我可能更能用心品嚐這份鄉土料理的滋味。
關東煮倒是讓我驚豔,剛端上桌我就抱起來喝了一大口湯汁,好讓凍得不行的身體暖和起來。
關東煮日語寫作おでん Oden,和拉麵一樣,是平民百姓的便餐,不少日劇和電影中也會頻頻出現關東煮的畫面。它最大的特色便是「出汁」,不放任何醬油等調料,僅由昆布、鰹魚以及食材本身的味道便能慢調出美味的高湯。如今日本料理中的湯汁類料理多為鰹魚乾和昆布的組合,穀氨酸和肌苷酸的結合產生了滋味上的相乘效果,演繹出了絕妙的日本之味,既不搶主角的風頭又錦上添了花,反觀國內便利店裡那些加過太多調料的所謂關東煮,倒是失了食材的本味了。關東煮大軍裡我最喜歡的就是蘿蔔、魔芋和豆腐製品,尤以湯葉(豆腐皮)最甚,無論怎麼吃都是好吃的,若是想吃重口一點的時候就加些黃芥辣,日料中的平衡感自此便在舌尖展開。
◆展開一幅平安畫卷
明神池位於穂髙神社的奧宮之中,需要購買門票才能進去。
門票很便宜只要300日元,售票處就在入口,緊挨著一座迷你神社,兼帶賣些御守之類的物件。奧宮裡有「明神一之池」和「明神二之池」兩處池子,彼此捱得很近,只是匆匆看一眼,花不了多少時間就能出來。據說散步道那邊還有三之池,我倒是沒有瞧見,來這兒滿眼都是仙氣滿滿的風景,根本顧不得一個個去定位到底都是哪裡,一個字「美」就對了。
這裡位於梓川古老的河道低地,是由明神嶽湧出的泉水形成的。流水源源不斷,使得寒冷的冬季池水也不會完全凍結,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都容易產生靄霧,透明感溢位的水面映照出四周圍的景象,幽靜便在眼前擴充套件了開來。
一之池旁邊有一條伸向水中央的木棧道,一旁停靠著兩艘紅船。
每年10月8日,穂髙神社奧宮的「明神池お船祭り」會在這裡舉行,兩艘船作為祭典中行使神事的「御船」而被使用。鎮守在明神池畔的穂髙神社奧宮的祭神是穂高見命(ほたかみのみこと),作為北阿爾卑斯山脈的總鎮守、海陸交通的守護神、結緣之神而被人所敬畏,因而自古以來這裡便是祭祀神靈最適合的神聖場所。每年的お船祭り,在神官祝詞、巫女舞蹈過後,身穿平安裝束的神官和巫女們會乘著船遊覽明神池。優雅的樂曲之下,被落葉松包圍的明神池與遠山輝映,上高地的秋天就像一幅平安時代的畫卷,自此展了開來。
被落葉松所包圍的高聳著的山峰是明神嶽的南峰,山體因遊離的暮靄而變得模糊不清。綠藻、山石錯落的二之池相比一之池的清幽要更顯活潑,視野也更為空曠,和梓川附近藍黃相間的景象更是差異不少。
上高地的風景,果然是怎麼都看不膩的。
離開明神池,雨水似乎有要停下來的意思。然而山裡的天氣最難琢磨,誰知道待會兒會不會繼續淅淅瀝瀝?
小Y依然沉迷於拍照,步子移動得很慢。凍得連傻瓜相機都塞了起來、全程只是偶爾掏出手機喀嚓兩下的我在明神橋這邊稍作停留過後,決定緊跟「浦東競走王」小高兒女士的步伐,快速返回河童橋。
果不其然,路過一處淺灘附近,雨水又嘩啦啦地下了下來,趕緊撐起雨傘加緊步伐。
回到河童橋,天空依然發著時晴時雨的脾氣。我和小高眼瞅著距離行李寄存處關門還有段時間,想要直奔大正池。可是始終聯絡不上小Y,怕她找我們著急,於是就在河童橋上等啊等、等啊等,等到這位自拍狂魔趕到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去大正池了,最多走到田代池便得折返。
通往大正池的散步道相比去明神池的那一條要開闊很多,與梓川的距離也更近,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沿著河岸漫步。川流依舊藍得醉人,兩岸的白樺樹與落葉松夾在縹緲的穗高連峰與寶石般的河床之間盡情釋放秋的魅力。這樣的景色,哪怕讓我坐這兒看一整天,也是不會膩的。
我一毫無藝術細胞的人類尚且於此,熱愛藝術的人們怕是更難不被此折服。西洋畫家安井曾太就曾長期居住在上高地,多次描繪了霞沢嶽、燒嶽等上高地風景。師從安井曾太郎的加藤水城受到師傅的影響,也繼續繪著上高地群山的美景,以「上高地畫家」的美稱而深受人們喜愛。此外還有很多文人墨客都以上高地為題材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對於這些藝術家來說,上高地絕對算得上是喚起感性的場所嘛~
穗高橋、田代橋位於大正池與河童橋的中間,站在橋上放眼霞沢嶽與六百山,再靜靜聆聽腳下梓川水的流動,小高兒居然忍不住說出了「清源流入心底,內心已被洗滌」這種矯情話來,擁有詩人靈魂的「心靈旅者」真是讓我等摳腳大漢有些措手不及。
相比河童橋和明神池的清幽,田代溼原與田代池的色彩就顯得格外濃烈了。前者若以莫奈的畫來比喻,後者就要用梵高的圖來作形容。
這裡是被稱作「隠された穏やかな池と溼原」的一片境地。從河童橋沿著梓川下游漫步,穿過一片密林就來到了這裡。走出密林的片刻,視野也就忽然開闊了起來。
「八右衛門沢」等地的泥沙阻止了高山水流的大量湧入,使得田代池僅僅形成眼前這般的淺池。池塘裡錯落著幾座島嶼模樣的泥草地,好像水田地帶一般平靜。據說再過些日子來這裡,晚秋的霧冰也是超級推薦的光景。
聽說沃爾特・韋斯頓在離開上高地時,最後駐足的一處就是田代池。他在自己的著作中也留下了這樣的話:
清晨,水流清澈,我們無精打采地穿過梓川穀,穿過沒有人煙的田代池。沼澤如鏡子般的表面靜靜映照著穗高連峰灰色的崖壁和閃爍著的雪光。。。
很多人都說要眺望穗高連峰,最適合的地方就是田代池一帶,估計韋斯頓也是這麼想的。只可惜這天的能見度實在是不行,雖然仙氣十足,但也妨礙了看到清晰可辨的群山,六月新綠的時候再來一次吧,到時連著此次未去的大正池一起走一遍。
一日的上高地觀光結束,我們返回巴士總站,提著行李踏上了最近一班去平湯溫泉的巴士,感受奧飛驒溫泉鄉的靜謐與溫存。
◆奧飛驒裡溫泉郷
平湯溫泉距離上高地很近,巴士開不了多久就到了。作為一個便捷的中轉站,這處溫泉鄉是很多徒步愛好者出發新穗高、上高地、乘鞍嶽等山區的必經之地,去高山也有直達巴士。如若假期與預算都很充足,每天去附近徒個步再回來美美泡個湯自然是最舒適的選擇。
作為奧飛驒地區最古老的溫泉鄉,傳說在450年前的戰國時代,武將武田信玄被一隻老白猴引導而發現了此地,江戶時期各個封國的領主在前往江戶的途中,都會在此住宿休息、緩解旅途勞累。平湯溫泉大約有四十來座湧泉,每分鐘的噴出量足有13000升,溫泉水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和碳酸氫鹽,對腸胃病、風溼病都有獨特的療效。
或許有些人弄不清「奧飛驒」到底是個什麼意思,不是還有個「飛驒」嗎?
飛驒的日語飛騨(ひだ)讀音很簡單—Hida。
之前講中山道的時候提到過,岐阜縣由北部多山的飛驒地區與南部多平原的美濃地區兩部分組成,過去曾是飛驒、美濃兩個古令制國,境內風光無限,自古就有「飛山濃水」的美稱。飛驒國屬東山道,眾所周知的高山市就是國府所在地,它與舊時美濃國的交界則是鷲嶽和飛驒川。
「奧」是裡面、深處的意思,「奧飛驒」結合起來看,就是指飛驒地區的深處,是神通川上游的高原川流域的總稱,屬於一個寬泛的概念,著名的溫泉鄉有平湯、福地、新平湯、櫪尾、新穗高這五個。
而「飛驒」則是一個城市名,距離高山市很近,《你的名字》裡著名的「飛驒古川」站就位於飛驒市的古川町。至於「飛驒高山」,有些人會說你說錯了,飛驒是飛驒,高山是高山(たかやまTakayama),其實在日本本地也有將高山地區直接稱作「飛騨高山」的說法的,這在高山古町一些標牌與標記上就能發現一二:
「飛驒」二字更像是個字首,表達了高山與飛驒國密不可分的聯絡,「飛騨高山」也有屬於自己的觀光官網:
//www.hidatakayama.or.jp/
飛驒市旅遊官網:
//www.hida-kankou.jp/
平湯溫泉街不長,其間錯落著大大小小好幾家溫泉旅館。從巴士站走過去都不會太遠。
溫泉街的旅館介紹:
//hirayuonsen.or.jp/stay.php
大部分旅館規模較小,能容納100人以上的僅有平湯プリンスホテル、ひらゆの森、中村館、深山櫻庵、穂高荘 山がの湯、岡田旅館和平湯館這七座。本來想住深山櫻庵的,結果因為臨時換作入住平湯,櫻庵早就沒了空房,改成了還剩幾間房的岡田,有飛騨牛晚餐可選,還有露天風呂,倒也小幸運。
下了巴士,沿溫泉街步行三四分鐘就到了岡田旅館,規模看起來比沿途經過的那些旅館都要大,環境更清幽的櫻庵則在溫泉街更下面一些的位置,岡田的斜對面。
據說溫泉街裡很多旅館都是家族生意。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大叔一位大媽,一個去影印護照,一個則給我們做著介紹。正對前臺的是個大堂模樣的區域,一側則有賣土特產的,飛驒猴寶寶之類的玩意兒都能買到。
慢吞吞的入住手續完成過後,我們三個就在一名中年服務生的帶領下去房間了。看我們是中國人,他便一路都在以日式英語+純粹日語的模式給我們做著介紹,講得都是所有溫泉旅館的老生常談,例如幾樓是餐廳、需要幾點開始早晚餐、幾樓是溫泉、清掃溫泉的時間云云。
由於預訂太晚,我們這次僅住到了一個很小的套間,布團鋪好後,就只剩一張桌子和三隻行李箱統統攤開的位置了,和以往住過的溫泉旅館面積差異很大。好在朝南一側有個陽臺,能稍許顯得空間大一些;房間裡也有獨立的衛生間,洗漱倒是極方便的。
收拾妥當過後,先去樓下用餐。被年輕漂亮的女服務生迎到我們的包間時,提前訂好時間的飯菜就已經擺上桌了,榻榻米一側的木牌上還用漂亮的文字寫著我們幾個的名字。
晚餐雖談不上豐盛,但也還算可口,兩千多元一晚的半食宿溫泉旅館大多是不能期待太多的。生食熱食和甜品都有提供,餐前酒還是用本地產的葡萄自家釀造,甘潤可口,透著股悠然的葡萄香。獨獨不滿意的是,我明明訂了三份飛騨牛料理,結果Booking或是店方備註出了錯,將其中一份牛肉改成豬肉,服務生還特別問了我們一下到底是哪位需要豬肉鍋。。。。嚶嚶嚶,分明是牛肉要好吃得多嘛。最後我和小Y一人一半給平分了,對比牛肉,豬肉可真是柴了太多吶。
沙拉里有苦菊、生菜、菌菇之類的小菜,加了點鹹鮮Q彈的魚子在上面,配上日式醋汁還挺可口,就是點綴的不知道是菊花還是什麼的東西味道怪怪的,全部弄到一旁過後,才敢大口大口去吃。
刺身非常棒,三文魚入口溫潤,赤貝超有彈性的口感止不住新鮮,除了量太少真是沒毛病。天婦羅的火候也正當時,蘑菇、大蝦、小青椒都是我喜歡的食材,脆而不油,保證了天婦羅最基本的素質。樸葉味噌燒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鹹,就著那一小杯葡萄酒恰是剛剛好。
飛騨牛是以壽喜燒的形式呈現的,雖說花紋上就能看出來這裡用得不是飛騨牛的最佳部位,但也妨礙不了它的好吃。
日語中的「壽喜燒」也叫作「鋤焼き」,原為農民們繁忙之餘,利用手邊鐵質農具的扁平部分在炭火上烹飪肉類、豆腐以果腹的一種火鍋料理,現在很多日本家庭也愛準備一堆食材,佐以壽喜燒料汁,一家人和和美美吃上一頓。飛驒牛肉與脂肪的配比非常精妙,一直以來都是是日料舞臺上一枚耀眼的明星,這樣的牛肉配上甜甜的壽喜燒汁,美味自不用多說,單吃就很嫩滑,肉香中還帶了些奶香,和著入味的大蔥、豆腐,就很下飯。
新鮮的雞蛋毫無蛋腥味,即使配上米飯做成生雞蛋蓋飯也很好吃,而將煮好的牛肉放入攪拌均勻的生雞蛋裡,金黃色的蛋液浸潤肉片,金牌配角讓這款以肉為主角的料理口感上便更昇華了幾層,用「入口即化」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就著米飯一起吃,哦嚯!!!
◆自導自演的山間小劇場
平湯的晚上極安靜。
土特產店都打烊了,街燈開得很暗,路上壓根看不見一個人,只有兩側溫泉旅館亮著燈的窗戶裡能看到人影的走動。雖說雨已經停歇,走在戶外也還是冷颼颼的,於是改回旅館商店閒逛著消食。
待消化得差不多過後,便提著毛巾和浴衣,下樓泡湯去了。
如果說對岡田旅館的房間(太小)和晚餐(不夠豐富)都不夠滿意,他們家的設施和溫泉我們還是不太能挑得出什麼毛病的。
浴場面積不小,能同時容納不少人,有室內室外多個湯池,室外的高處還有個大船模樣的溫泉湯,幾個日本女生正泡在裡面細聲細氣地聊著天。我們去露天大湯池浸泡的時候,六七個臺灣大媽已經在那兒待了很久,一邊嚷嚷著熱得受不了一邊浸在水裡聊得熱火朝天,我們三個也就非常自覺而八卦地聽著他們講述自己在日本的小故事。幾個人直到熱得扛不住了才舒展著紅彤彤的身軀離開,那一刻我們終於能徹底將整個身心都融化在柔和的泉水裡,看著緲緲的煙霧升起,享受起片刻的寧靜。
美美地泡過湯,提著小酒回到房間。
在這月黑風高的深山小旅館裡,我們還能幹嘛呢???
於是一場無聊戲劇就這麼展開了。
開始你們的表演
【DAY 5,新穂高 高山】
新穂高 しんほたか Shinhotaka
新穂高纜車(ロープウェイ)
//shinhotaka-ropeway.jp/
新穂高溫泉観光協會
//shinhotaka.com/
高山 たかやま Takayama
//www.hidatakayama.or.jp/
//kankou.city.takayama.lg.jp/
改成直接從平湯出發新穂高過後,這天早上的時間就更無需緊張了。若不是在前一晚溫泉和酒精的雙重作用下睡了個懶覺,都想再泡個晨湯才去用早餐。
相比夕食,岡田的朝食更是平平無奇。只有冷盤、米飯、樸葉燒、味噌湯、鍋物等簡單幾道料理。
火鍋由雞蛋、魚肉、蔬菜之類的食材混合,稍稍加了點鹽提味。新鮮雞蛋打下去之後,待到下面的火慢慢燃盡、水分蒸發得差不多就可以吃了。略微有些像蛋餅,清清淡淡的滋味,對於晨起的胃還算友好。
樸葉燒相比前一晚那份要鹹得多,估計是使用的味噌種類不一樣的緣故。我曾在京都一家小酒館吃過大份的加過魚肉的樸葉燒,可以伴上米飯一起煮,極大緩解了味噌的重口,這一小份估計正是當作鹹菜來吃的,不大口大口就著米飯,實在難以下嚥。
好在有怎樣都不容易出錯的味增湯和酸甜沁涼的水果凍收尾,山裡旅館這頓普通的早餐也就顯得不那麼糟糕了。
平湯溫泉街的早上依舊延續著前一晚的寧靜。
一夜過後,地上的溼氣基本消散,太陽也重新探出了頭。
陽光落在群山之上,揮灑出大片金色的光影。
九點過後,街道上稍稍多了點人氣,行人開始多了起來,路邊的工藝品商店也在準備著營業,還有一隻長得很像2哈的小柴蹦躂蹦躂地吸引著我們的注意,一會試圖上前舔舐,一會又傲嬌地後退,反反覆覆欲拒還迎。
走到平湯溫泉巴士站,站臺這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大多是排隊乘車去上高地的,往新穂高、乘鞍嶽、高山等地的相對少一些。自售機上買好三張去新穂高纜車站的單程巴士票過後,小高兒和小Y兩咖啡鬼子想去對面咖啡館買杯咖啡,結果人家還沒營業,只能去車站商店隨便買個罐裝的湊合。
跟著湊熱鬧的我忍不住買了幾個飛驒猴,這玩意兒大大超越了網紅熊本熊、鹿兒島豬之類的傢伙,成了我每次到飛驒地區必買的物件。造型各異,自留就一大堆,作為伴手禮更是超級搶手。
去新穗高纜車口的巴士需要開上三四十分鐘,過了新穗高溫泉沒多久也就到了。
此刻各方過來的遊客已經擠滿站臺一層,都是想要趁著好天氣上山的。
去一樓的行李儲存櫃存了行李,上樓購買往返的纜車票準備上山。
纜車一共包含兩段。
一段是「新穂高溫泉駅」往返「鍋平高原駅」的,單程4分鐘,為單層纜車;
一段則是白樺平「しらかば平駅」往返山頂展望臺所在的「西穂高口駅」的,單程7分鐘,為雙層纜車。
鍋平高原站與しらかば平站緊挨著,一個是單層纜車的站臺,一個是雙層纜車的站臺,彼此間步行也不過1分鐘的距離而已。
纜車的起始站雖然名叫「新穂高溫泉駅」,但其實是巴士的「新穂高ロープウェイ駅」,巴士所停靠的「新穂高溫泉駅」距此還有一小段距離,如若是乘坐巴士過來,千萬別提前下錯了車站。
開啟新穗高纜車官網,可以看到山頂的實況轉播,每隔15分鐘就會更新一次,山頂的能見度如何一目瞭然,例如此時此刻山頂展望臺的溫度只有零下10度:
//shinhotaka-ropeway.jp.t.uk.hp.transer.com/livecamera/
能見度差到無敵的時候,如果不去附近山林雪地裡徒個步,我覺得來展望臺觀光的意義不大,只會凍成個小癟三兒,例如我剛上去那會就是如此。倘若前後幾天都是晴天的明朗日子裡過來,景色就相當8錯了:
PS:
新穂高ロープウェイは令和2年(2020)5月26日~7月14日、リニューアル工事のため休業。
這期間想要去新穗高的朋友切記切記,纜車因為改建工程停運啦~~~
◆山頂凍出個小癟三
不同於前一日的陰雨綿綿,這天天氣看起來極好,頭頂藍天,大家從心裡就明朗起來。纜車裡占上觀景位的人們更是掩藏不出滿心歡喜,眼裡閃現的就兩個字:期待。
纜車很快就到了鍋平高原,半山腰的秋葉已經有了顏色,藍天白雲也正當時,大家忙不迭趕往一旁的白樺平站,想要快些接近西穗高頂。
然而剛進入白樺平站就受到了一輪暴擊。此時西穗高頂的能見度並不高,白板上大大的「不良」二字刺激著大家的神經。納尼?滿心期待的群山峻嶺又要失之交臂了嘛????
心
裡
真
的
好
慌
啊
!
趴在玻璃窗前仰望上空,欺騙自己也無濟於事。。。山頂天氣果然是不太好,烏雲黑壓壓一大片,前一日的雨團怕是還沒有完全滾蛋,留了些「餐後甜點」給大家。
誠不欺我,當我們頂著風走上展望臺的時候,眼前完全就是蒼茫一片如同一幅水墨畫。空氣中都是水汽,風還很大,只有幾度的展望臺上,穿著秋裝的我們被完全凍成了個癟三。。。。。
山呢?
谷呢?
藍天白雲秋意盎然呢???
MLJ實在是太冷了,貼上暖寶寶、繫緊圍巾,將手塞進袖子裡哆嗦取暖都沒用,我們灰溜溜鑽進室內,決定吃點東西暖和暖和。
此刻身處的西穂高口駅正坐落在海拔2156米的山上,一共五層。頂層是展望臺,1/2層為車站,3/4層則分別是商店和用餐的地方。商店和餐廳的面積都不算小,但相比商店裡貨架上的豐富度,餐廳提供的飲食單調了很多,只有咖啡、蕎麥、咖哩飯、關東煮之類的東西。
或許是我點的食物不對?不同於藏王山等地的纜車站,西穗高站的食物實在是太難吃了,僅僅可以用餬口來形容。除了齁甜的點心,一切都寡淡無味,關東煮敷衍得就好像是用淡鹽水煮的一般,稱得上是我在日本吃過的最難吃的東西,沒有之一。
勉強塞飽肚皮,百無聊賴的我們尋思是不是可以去徒步?從西穗高站出發,經「西穗山莊」後北上到丸山,就可以接近西穗獨標,一路景色會比較美,西穗山莊南下還可以到達上高地。但是走到外面山地裡看了看,山林間能見度依舊很差,不少和我們一樣裝備不太齊全的日本人都從迷霧中搖著頭返回了,看來當天走這條線安全度和景觀度都不高。
我們乾脆放棄了徒步的念頭,再次回到展望臺朝著遠方張望,期待烏雲散開的一刻。
等
搓搓小手等
等
跺跺雙腳繼續等
鐺
鐺
鐺
!
當天的天氣最終給了點面子,在我們能頂得住風抗得住凍的時間裡,雲霧漸漸消散開來了,就算天空沒有藍得徹底,也好歹讓展望臺的人們不會一直鼻涕眼淚一大把地迷茫失措。
◆高原上唱響秋的旋律
不同於西穗高頂的惡劣,纜車回到樓下鍋平高原的時候,竟然徹底放晴了。足湯池裡湧泉水發出突突的聲音,藍天下滿眼盡是紅黃相間的「秋」的色彩,心中最美的景色就這麼華麗麗的地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手機隨便拍拍都很絢爛。
作為新穗高纜車的中間站,海拔1305米的鍋平高原除了有可以觀賞到尼龍、白蘭花、佐佐百合等珍貴高山植物的山野草花園,本身也是個徒步勝地,附近有條2.3公里的自然散步道,走完大概要花費一個多小時,據說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羚羊~我們幾個懶蛋沒有偶遇羚羊的心,打算就在這一片大好陽光下隨便蹦躂蹦躂。
小Y徹底拋棄了不高興施展自己渣爆了的攝影技術的我,讓小高幫她N連拍。
而不甘平凡的我卻願意模仿著她魔幻的步伐、華麗麗的地闖進畫面之中。。
玩夠了繼續下山路。相比上山,下山時的風景要豔麗得多,連我這種一點都不喜歡拍視訊的人類都忍不住拿出高階裝置——手機,一路拍了下來。
重返新穗高溫泉站,眼看著回高山的巴士還有段時間,我們就去商店裡閒逛了一番。日本各地特色的蘇打水總是不容錯過的,在白川鄉從未見過這款蘇打水的我居然在新穗高碰了個正著~
新穗高回平湯、高山方向的候車點在三四點鐘的時候就已經排了老長的隊。
萬幸並沒有淪落到乘坐下一班,我們跟隨著最近一趟巴士在秋味十足的公路上飛馳,一個半小時過後抵達高山。
高山幾日住的田園酒店正對著濃飛巴士站,交通極其方便。
下車後去巴士中心兌換好提前預約的白川鄉巴士票,過個馬路便去了酒店。
原本天還很亮堂,辦好入住去房間裡收拾磨蹭了會,一下子就黑了,切換彷彿只是瞬間。
墨跡患者本來還可以繼續墨跡很久,按摩按摩大象腿、喝點飲料、蹲坑刷個朋友圈什麼的,但飢餓督促我們邁出了前進的步伐,中午在西穗高頂吃的那些東西實在是太對不起自己,回到高山我們得吃肉,必須要吃肉!!!!
◆肉香滋動,細品飛驒之味
酒店出門,最近的兩家飛騨牛專營店分別是「丸明」和「味藏天國」,兩家在當地都很著名、這個點排隊也都要很久。肉的品質和價格我分不出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就烤肉來說可能丸明稍便宜些),一個步行要4分鐘,一個則步行3分鐘。連多邁幾步路都不願意的我們,很自覺地就選了距離我們更近的味藏天國。
不出所料,到了店裡已經有不少食客在排隊了。簽字簿上登記好姓名和人數,乖乖坐在一旁等候。輪到可以用餐時,已是一個小時之後。
端端正正的服務生將我們引到了裡面的包間,以最快的速度選了些酒肉,眼巴巴盼了起來。滿眼放光垂涎欲滴表達的大概就是我們現在的心情。
晃盪著冰塊的清亮梅酒端上桌時,醇香的味道瞬間撲鼻而來,我和小Y忍不住拿起來幹了一大口。青梅的酸甜味與酒味一齊縈繞舌尖,入喉溫潤不刺激,回味時酒味便消散的差不多了,留下的都是梅子的香氣。而小高說這幾天喝了太多的酒身體已過敏,單選了杯可爾必思自己在那吧唧吧唧。
嘩啦啦點了一堆肉,每每端上一盤就忙不迭地烤起來。
飼養於飛驒地區的「飛驒牛」是指在岐阜縣內經過14個月以上肥育的黑毛和牛,依日本食用肉等級認證協會實施的認證體系,可食用率為A級或B級,肉質等級為5級、4級、3級,經飛驒牛品牌推進協議會事務局確認並認可的,才能有此稱謂。不合此標準的,則被稱為「飛驒和牛」。是的,你看的沒錯,多了一個「和」字反而品質降了級。
飛驒牛品牌的出現,緣於昭和56年與一頭名為「安福號」的公牛的邂逅。安福號持有易於生育肉質優良子孫的遺傳基因,據說一生共生育出39000餘頭小「安福」~不愧是行走的牛角播種機。
這種牛肉的特點集中於優異的脂肪分佈,圖案狀如幼鹿遍佈,非常美觀。除了烤肉,刺身製作也不限於上等裡脊,肋肉、肩部及腿部等處都可取用。
牛肉不需要提前醃製,炭火上稍稍烤一會就可以吃了,撒稍許鹽粒或是胡椒,亦或薄薄蘸層烤肉汁就十分誘人。因為肉的品質好,無需太擔心是否烤熟烤透即可享用,通常七八成熟的口感是最好的,炭火上放太久反而容易烤出油膩感。以前我不太懂這其中的奧妙,吃高階和牛都會烤上很久,結果把自己膩了個不行,還納悶為什麼去和牛烤肉蓋飯店或是吃和牛握壽司會很好吃,自己烤反倒沒了那種風味?分明是用力過猛的自己給牛肉太多壓力了嘛。
飛驒牛優異的脂肪分佈均勻,炭火以最熱情的溫度完美融化了表層油脂,入口過後稍作咀嚼便很快化開,肉的嫩香中還帶著些許奶香,即使沒有那麼喜歡吃紅肉的我都愛以「一口入魂」來形容那般滋味,小高這位牛肉發燒友更是吃得歡脫了。
沙拉是吃和牛烤肉的必點單品。大快朵頤過後,來點調配上酸甜醋汁的蔬菜,慢慢有些累積起來的油膩與罪惡感彷彿又給打散,讓人能繼續拾起「吃」的興趣來。
而味藏天國的餐桌上最棒的收尾不是冰涼的梅酒,也不是爽脆的沙拉,最是那一碗熱乎乎的牛肉湯泡飯。湯飯選用的是飛騨牛背肉,加了蔬菜、雞蛋等材料,用韓式牛肉湯的做法呈現出來,屬鹹鮮口,微微透了那麼一點點辣。因肉內含脂,與蔬菜混煮時脂肪外包,不僅防止了肉汁與肉香外流,還很好地保持了肉質的柔軟。不同於烤肉的嫩滑,牛背肉會更有嚼勁,即使肚子裡塞了不少霜降紋美呆了的牛肉,我還是忍不住盛了兩碗呼嚕呼嚕裝進肚子。
肉、湯、米飯組成的無敵鐵三角就在這一瞬間大大滿足了我的味蕾,打個飽嗝:唔,就是這個味兒~
中年養生的必備技能之一便是飯後消食。被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塞了個飽過後,我們沿著回酒店的路亂逛起來。
高山到了晚上是沒有太多遊客走動的,若是往古町那片走還會覺得過於安靜。高山站附近稍好一些,車站對面一些商店到八九點鐘還會營業。去那裡閒蕩悠時,我們順便買了些亂七八糟的小東西。每次來日本不會去商場藥妝店血拚,倒是很容易帶上滿滿一箱小玩意兒回家。
回來把自己這一天買的飛驒猴寶寶排排坐拍個照,從顏色上就可以看出我最期待的是什麼了,是發財啊!!!!
飛驒猴寶寶玩偶自古以來作為去病消災的吉祥物與護身符深受飛驒地區人們的喜愛,順便介紹一下不同顏色的猴寶寶的寓意:
紫色:長壽
綠色:健康
紅色:家族運
黑色:除厄運
粉色:戀愛運
白色:淨化心靈
藍色:工作、學業運
橙色:旅行、友情運
黃色:發財發財,金色也算作黃色~
【DAY 6,白川郷 飛騨古川】
白川郷 しらかわごう Shirakawa-go
//shirakawa-go.gr.jp/
飛騨 ひだ Hida
//www.hida-kankou.jp/
飛騨古川 ひだふるかわ Hidafurukawa
飛騨古川町並み半日散策
//www.hida-kankou.jp/model/1000000146/
飛騨古川駅周辺観光名所
//www.tripadvisor.jp/AttractionsNear-g1019684-d4483834-Hidafurukawa_Station-Hida_Gifu_Prefecture_Tokai_Chubu.html
◆永遠萌萌の山間小村莊
得益於提前一個月上網預訂了高山往返白川鄉荻町的巴士票,才免於我們一早頂著寒風在高山濃飛巴士站點排隊。同樣是往返4600日元的價格,提前預訂可以早點出發不受凍不排隊,何樂而不為?
坐上巴士,看一眼下面一長排早早就排起的隊伍,在司機輕踩油門過後,出發~
離開高山時天氣有些陰沉。瞧了眼手機,明明顯示是晴天啊?再看一眼白川鄉的天氣,預報9:00之後放晴,過不了多久就要9點了,瞧這外面這烏雲密佈的樣子,能可靠嗎??
臨近九點,巴士駛入一條漫長的隧道,車廂裡一下子就暗了下來。待車子駛出隧道的瞬間,一縷強光刺入我的眼睛:我勒個去,還真的瞬間放晴了喂!
高山出發50分鐘的車程過後,巴士穩穩當當停靠在了荻町遊客中心前的巴士站。
Q萌的小村莊,我宣漢三又回來啦~
上午九點多的白川鄉遊客還不算多。排隊乘車過來的散客和旅行團基本都要十點鐘過後才會陸續趕到,此時正是遊覽這裡的好辰光。
這座位於岐阜西北端的小山村由113棟房屋組成,目前生活著六百多名村民,儘管已經成了文化遺產,也仍然保持著勤於耕作、歲月靜好的模樣。村裡錯落著的大大小小合掌形態的房屋,是從江戶時代後期到明治時期就開始建造的,因而即使是一座萌意滿滿的小村莊,也掩不住東瀛古情古調的文化。
緊挨著遊客服務中心的就是荻町城跡展望臺和天守閣展望臺,兩個展望臺距離很近,若是要好好拍照,去天守閣展望臺會更好一些。冬季點燈的夜晚,眾人都會湧向那裡,去欣賞白雪覆蓋下的白川鄉星星點燈的夢幻景象。
既然溜達到了登山口,我們就決定先上去瞧瞧,雖然待會下山時,村子裡肯定不會像這會兒一樣清淨了。
只要不是雨雪天,登上展望臺的道路都是極好走的,上坡路雖說略微有些長,我們三枚虎背熊腰的「競走王」還是不費吹灰之力就上去了,途中僅遇見了一對下山的老夫妻,以及一朵並未褪色的紫陽花,這種初夏才會盛開的植物竟然能在寒冷的山裡保留至今,著實有些讓人驚歎。
不同於以往的清透,這會兒從展望臺望下去有些逆光。放眼望去,幾乎所有合掌造的山牆面都是南北朝向,更而加倍了白川鄉聚落景觀的賞心悅目。
「合掌造」部落並不限於白川鄉一處,附近北陸地區的五箇山合掌造也同白川鄉一樣,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而遠在福島地區的大內宿,房屋形態與眼前這些小房屋也是有幾分相像的。所謂「合掌造」,顧名思義就是茅草覆蓋的屋頂呈「人」字型、如同雙手合十一般的房屋。這種建築樣式同當地的氣候條件密不可分,常見於豪雪地帶,陡峭的屋頂有利於積雪滑落,避免了巨大的雪量將房屋壓垮。60度斜角的屋頂架著厚厚的茅草,草屋頂不用一根釘子,全靠卡榫和繩結固定,既能抵禦風雪,又能在夏天紓解炎熱,氣候嚴苛地區的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了眼前這一座座萌感十足的小房屋並守護至今。
沒有長槍大炮拍不出漂亮的遠景,手機隨便喀嚓幾張發現效果不佳,用眼睛盡情記錄了一番,我們就下山了。
白川鄉面積很小,以主幹道那條所謂的「商業街」為中軸線,隨意亂走就是它最愜意的遊覽方式。不用太在意移動路線,看看花兒、聽聽流水,站在合掌造厚厚的屋簷下感受茅草殘存的氣息。。。。來這兒就是為了享受這份閒趣的。
我已經很久沒有去過國內的小山村了,最近一次進村還是多年前去古徽州和貴州的苗寨。濃濃的商業氣息下,一切都不再是鄉村該有的歲月靜好的模樣,刻意的展示覆蓋了本該有的自然呈現,「浮躁」氣息殘酷地扯下了宣傳圖裡種種美好的面具,讓一直忙碌在都市中的人們身處其中也難以放鬆心情、難以在發現細微中獲得驚喜。我這話或許有點矯情、有點自以為是的高高在上,可我依然倔強地認為無論社會如何的發展,大家該賺的要賺、素質該提升的要提升、衛生條件該進步的要進步,但曾經最珍貴的、最讓你被津津樂道的那一面不該丟失。
或許是我去的地方太少才讓我產生這種抗拒心理,不再愛去各種鄉村古鎮、害怕一次次的失望。可直面眼前的景象,同樣是早早「商業」起來的白川鄉,卻能讓我來過多次也不會膩,這其中對於「質」的把控是否有該學習的地方?住在這裡的人們都默默守護著山村人家的生活法則,農田還在、莊稼還在、鄰里間的紐帶也還在,「旅遊界的地位」即使鼓起了他們的錢袋子也沒有膨脹山裡人家的心。在白川鄉,你不會看到某家某戶為了方便而大肆改造房屋添置裝置、不會在街頭巷尾看到亂七八糟擺放著貨品的攤鋪,更不會遇見肆意設立的收費場所創造營收。。。
如果將白川鄉當作一個大型的博物館,裡面一座座小房屋則可以算作是博物館裡的小展廳。除了一些民宿,長瀬家、明善寺鄉土館、神田家、和田家等等也是可以進去一探究竟的,如若駕車還可以去附近的舊遠山家住宅等處參觀、體驗合掌便當。
合掌造裡的陳設與構造大同小異,但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並不排斥多進去兩家,畢竟門票都不貴。眼前這個明善寺鄉土館是村子裡的寺院,它獨特之處在於大廳、倉庫以及鐘樓都是合掌造的建築形式,是其它地方很難看到的特色寺院。
進入玄關之後是鋪著地板的起居室,中間有個圍爐,往裡似乎還有幾間鋪著榻榻米的房間。因為有「順路」參觀的指示,我就先上樓看了看。
沿著坡度很陡的木質樓梯上去,經過天花板低矮的中二層,就到了被稱作「天棚」的閣樓。這一處空間很大,沒有柱子阻隔,屋頂內側可以看到暴露在外的屋頂建材,材料之間僅用草繩和金縷梅的枝條捆綁,完全看不到一根釘子或是其它金屬配件。那些用來支撐合掌造屋頂的傾斜原木已呈現出燻烤過一般的黑色,下端都是尖頭的,僅通過一個點與下面的橫樑相連,想必正是因為這樣的結構才使得龐大的屋頂能夠承受的住強風暴雪和地震的衝擊。
天棚裡沒有放置多少光源,整體環境卻也想像中那麼陰暗。合掌造山牆一面有開口,能讓自然光灑進樓內,站在開口處還能看到鄰里間的景象。
地板留有一些縫隙,一樓圍爐裡散發出來的熱氣會因為「煙囪」效應緩緩上升,透過天棚的地板再從山牆開口排出去,可以說是一種將光、熱和空氣迴圈魚空間設計完美結合在一起的生態模式。
「天棚」不是給人住的,而是用於養蠶。樓裡的溫度和通風條件非常適合蠶寶寶的生長,舊時的人們就在這裡培育蠶蟲。雖說現在已經沒有養蠶的人家了,但在村裡幾家對外開放的人家裡還是展示了過去養蠶的工具,指引著我們這些遊客去聯想昔日部落裡的人們生活的場景。
離開天棚,一樓深處才是明善寺的佛堂。鑑於寺廟裡並不適宜拍攝佛像等等,加之我自己也不信佛,就沒在這裡停留太久。倒是大廳內掛著由著名畫家浜田泰介所繪的壁畫很值得一看, 京都的東寺、醍醐寺裡也有同樣的壁畫。
臨出門時會經過一間類似於寺廟裡的僧侶們平日起居用的房間,正中間設了一個圍爐,爐子上放著兩隻壺,正「突突」地燒著什麼,右側一角,兩位和尚模樣的人正在看書。
這種在日本被叫作「囲爐裡」(いろり Irori)的物件在此行這一路已經見過不少,常見於寒冷地帶的人家。它在舊式合掌造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夠取暖、做飯,還兼具除蟲、防潮、防黴的使用功能,對於木造建築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閒逛還在繼續。
雖說不時湧進村子裡的各國遊客越來越多,但小村莊的寧靜並未被徹底打破,大家主要集中在主幹道的商店街兩側,而隨便拐進一個角落,悠然祥和的景象仍然能大片大片的呈現在眼前。
路過村落一角,年輕的男子們正在屋頂上做著修葺工作。
合掌造這一獨特的結構,每隔30-40年就要更換一次茅草,巨大的工程量單靠個人或是家族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用「結」即全村人同心協力來共同完成。歲歲年年,村裡人用有力的雙手和淳樸的心,日積月累守護著一座座舊建築結構的民家。
隨便亂逛這又走到了長瀬家,規模不如明善寺那麼大,但作為家族生活的地方,生活氣息會比寺廟更濃一些。
民家1樓擺放著相傳有500年曆史的佛壇、美術品及醫療用具等。3、4樓則展示其他舊時曾使用過的擁有歲月痕跡的生活用具。
相比明善寺,這兒的天棚上放置的各式用具和養蠶用品也會更加豐富。
樓上還有坐在視窗抱著猴寶寶拍照的服務,我獨自路過時被熱情的員工拉住拍了一張,並告知離開這一層的出口處可以看看自己的照片、不喜歡可以不要。旅遊時我還是挺少去拍自己的,最終我買下了那張照片留作紀念,儘管圖片裡原本膚黃的我被拍出了藝伎一般的慘白。
整個村落最受歡迎的區域當屬這幫稻草人站崗的農田前。陰雨天的時候稻草人都會躲進屋簷下避雨,只有晴朗天氣裡才會跑到外面曬太陽,這也就引得每位路過的遊客都會忍不住拍幾張照。
就連活潑的小柴也會因為稻草人而欣喜不已。
相比撲克臉蠢萌的稻草人,明明是你更可愛嘛,忍不住擼拍了一輪,就此與白川鄉再一次告了個別。
◆家康與天婦羅的故事
回到高山還不到一點。
下午要去飛驒古川町溜達,然而去「飛騨古川」站的車次並不頻繁,下了巴士大家便先去附近覓覓食。
正對著高山站的小路上零零散散錯落著好幾家餐館,小Y看中了眼前這家「飛騨そば-小舟」,我猜想她大概是又饞蕎麥麵了。
這家店似乎被不少日本名人光顧過,從牆上懸掛著的漫畫上,我大概能分辨得出小林薰、內村光良、大竹忍和桑田佳佑。揮舞棒球棒的不知道是不是高倉健,而第二排最左邊的也不確定是不是阿部寬。
一路巴士坐過來有些熱,未進入盛夏我也依然選了份天婦羅蕎麥「盛」。
上菜有些慢,即使此刻用餐的人並沒有多少,廚房裡和服務員也依然忙得熱火朝天。我猜想端上桌的食物大概都是現炸現做的吧,否則實在沒理由會等這麼久。
幾杯茶過後,來自「小舟」家的蕎麥定食終於放在了我的面前,服務員看我們是外國人怕是不會如何吃蕎麥,還特別叮囑了一下淺色的是天婦羅蘸汁、瓶子裡的深色液體則是蕎麥蘸汁。
將黑褐色的冰涼料汁倒進杯子裡,加點芥末姜蔥攪拌攪拌,夾起幾根蕎麥麵蘸一蘸放進嘴裡。。。不如信州蕎麥麵的勁道,岐阜吃到的蕎麥要略微「糯」一些,蕎麥似乎也沒有研磨得特別細緻,些許的顆粒感依然能被感受到。
相比蕎麥麵,他家的天婦羅反倒更讓人稱道。
「天婦羅てんぷら」源自葡萄牙語「temporas」一詞,在葡萄牙語中意為「四季齋日」,原本是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在齋戒期間的一種食物。公元16世紀,葡萄牙商船在長崎停靠,天婦羅隨之傳入日本。在當時的日本,人們只能夠使用珍貴的燈油來製作天婦羅這種別出心裁的高階料理,直到進入江戶時代,隨著油的產量逐漸增加,天婦羅才作為大眾料理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總被誤以為「都很清淡」的日本料理實際上包括了不少油炸食品,天婦羅就是其中的代表,只不過它僅僅是外觀看起來金黃、實際吃著並不油膩。
一開始,天婦羅都是以路邊攤的形式流行於日本大眾之間的,直到明治時代,職人經營的天婦羅料亭才開始出現,而關東人和關西人也會用各自喜愛的方式來製作這道美味。關東一帶靠海吃海,從東京灣捕獲的鮮魚成為人們鍾愛的食材。蛋液混合著面衣包裹住魚鮮,為了更好地去腥,會在芝麻油中炸至金黃,品嚐之前先蘸上一種叫做「天つゆ」的傳統醬汁再享用。而在關西一帶,尤其是京都地區的人們居山野喜農耕,各種蔬菜自然被當作天婦羅的首選,為了將食材的美味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會在油炸之前裹上不加蛋液的面衣,最後沾鹽品嚐。
製作天婦羅的面衣通常選擇低筋麵粉,麵粉和水的比例考驗的都是廚師的經驗。利用油的高溫,讓水分在瞬間蒸發,食材脫水之後原本的味道自此牢牢鎖住。此外,油的不同也會帶來不一樣的口感,芝麻油、棉籽油是最為常見的,一沾、一翻、一夾,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都是歲月的沉澱,料理職人的利落嫻熟背後,是無數次不苟的重複。
談到天婦羅,隱退到駿府的德川家康和天婦羅之間還曾流傳了這樣一個故事。
家康從京都過來的商人茶屋四郎次郎那裡聽說了京都大阪地區流行吃「天婦羅」這一南蠻料理,於是就用芝麻油炸了鯛魚肉,拌上搗碎的韭菜吃,結果吃壞了肚子最終送了性命。當然這因果關係急促發生的事件只是流傳,實際上家康去世是在吃完天婦羅三個月之後的事情了,畢竟他一直堅持只吃少量的粥和葛粉麵疙瘩湯這樣的養生習慣,把吃天婦羅和德川家康的死掛上等號是不妥當的,患上胃癌的他在吃了不適合他食用的油炸天婦羅和韭菜才導致病情惡化才是更有力的說法。
◆當工匠劃出手裡的墨線
因為新海誠的動畫片,原本不太受到關注的飛驒古川町一下子就成了遊客中間的香餑餑。
一腔熱血的人們會為了拍攝電車停靠在車站的那一幕而聚集此地。到站之後火速跑到車站一旁的空中過道上喀嚓幾張電車尚未離去的畫面,緊接著再匆匆趕往飛驒圖書館、氣多若神社等地打卡。。。
作為一個內心對《你的名字》沒有激起絲毫漣漪的人類,我來古川町除了陪小Y和小高,更可能的理由還是隨便走走逛逛這座擁有1600多年曆史的工匠之鄉。
飛驒古川站很小,離開車站,右側一個向上的人行通道上是拍攝站臺鐵軌的最佳位置,大家所鍾愛的取景畫面也正是站在那裡拍攝的。既然來了這裡,我自然也就喀嚓了兩張:
電車換個鐵軌,差不多就是動畫片裡呈現的場景了↓
慶幸小高和小Y對於聖地巡禮不至於太過痴狂,拍完了鐵軌,她兩沒有繼續去圖書館和神社等地的念頭,而是願意沿著車站前的道路朝瀬戸川和白壁土蔵街方向亂逛。
飛驒古川町被稱作「高山的內廳」,是飛驒市保留完好的一條古老街町,町裡整潔有情趣的街道很適合散步。同高山城下町的佈局一樣,作為増島城的城下町,古川町的東邊是武士居住的地方,西邊是商人住宅區,南邊是城堡,北邊則是寺院神社。車站過來的一路行人不多,處處都如一座日本小城町最尋常的模樣,寧靜而祥和。偶爾經過的寺廟神社裡也沒有什麼人,僅有蒼勁古鬆微微晃動的樹影與我們作伴。
走不了多久就能到瀬戸川和白壁土蔵街一片。
所謂瀬戸川,實際上並非什麼河川,而是一條僅僅1.5米寬的溝渠,在1589年築城時就已挖好。曾經這條溝渠作為供水系統,是為街町里居民的生活所服務的,然而在日本戰後那段漫長而艱難的歲月裡,因為古川町的發展滯後,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造就了環境汙染的日益嚴重,原本清澈的瀬戸川逐漸變成了一條人人掩鼻而過的臭水溝。
為了改善這一境況,古川町政府不僅逐漸改正了大家亂丟垃圾的壞習慣,還在1968年的時候往瀬戸川中放養了3230條錦鯉,逐漸淨化這裡的水源。眼前的池塘裡依舊慵懶地生活著很多錦鯉,在11月下旬到4月上旬的越冬期則會短暫搬家去増島城跡的池塘裡。
現如今走在瀬戸川邊,完全不會聯想到曾經狼狽的模樣,看著各色的錦鯉在池水中嬉遊,滿眼只會是「歲月靜好」。日本人也愛將此地當作自己撫慰心靈的場所,落雪或是「三寺まいり」時聚在瀬戸川邊祈禱的景況更是無法形容的美好。
同每年春秋兩祭各舉辦一次的「高山祭」一樣,不遠處的飛驒古川也有自己的盛大祭典,最著名的就是「古川祭」,和「高山祭」春天舉行的山王祭時間差不多,山王祭是4月14、15日,古川祭則是4月19、20日。喜歡祭典的朋友可以參加了高山春之祭典之後再來感受古川祭的氛圍。
高山春之祭——山王祭:4月14日,4月15日
高山秋之祭——八幡祭:10月9日,10月10日
古川祭:4月19日,4月20日
三寺まいり:1月15日
「古川祭」由神轎出巡、屋臺佇列、起太鼓三部分構成,動靜交織的祭典內容已經登入進了「日本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產」以及「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寺參拜「三寺まいり」是每年1月15日為了追思淨土真宗創始人親鸞聖人的恩德,前往圓光寺、真宗寺、本光寺參拜的傳統活動,當晚巨大的雪蠟燭和千根蠟燭將會照亮瀨戶川。
沿著瀬戸川向前,轉角處的兩層黑白建築就是「飛騨の匠文化館」。
飛驒自古以來就作為「匠之鄉」而繁榮,現在從事建築業的人比例也很高。
《萬葉集》中就有過這樣的傳唱:不必顧慮重重,請相信,飛驒人劃出的墨線,只有一道。
據傳,奈良時代以後,擁有高超技藝的飛驒工匠們被派往京城,參與了藤原京、平城京、平安京等建築的建造。這些活躍於京城的妙手工匠們以精湛的技藝贏得了「飛騨の工匠」的美譽,並將技術流傳至今。不僅《萬葉集》,《今昔物語》、《源氏物語》等作品中也都對飛驒工匠們專心致志的工作態度和高超的技術倍加稱讚。漫步古川町,一路都可以看到很多寺廟和人家的屋簷下方都雕刻有被稱為「雲」的各式圖案,這就是飛驒古川工匠所特有的簽名之印。
遺憾的是當日飛騨の匠文化館剛好閉館,想要近距離欣賞飛驒匠人的精湛工藝的願望也就無法得願,只能網上先看看解饞吧:
//www.hida-kankou.jp/spot/21/article/
正對飛騨の匠文化館的廣場上,一些當地的孩子正在玩耍。廣場一角的小木屋裡擺放了古川祭所使用的「起し太鼓」。被稱為「日本三大裸祭」之一的古川祭在每年四月19/20兩天舉行,由光著上身的男子們抬著巨大的太鼓奮力鳴擊,那場面單單想一想就很震撼了。此時沒法感受古川祭的熱鬧場面,但可以爬上鼓臺拿起木棒敲擊幾下,體會一番鳴鼓的暢快。
旅行的途中總是餓得很快,然而古川町當天正在營業的餐廳並不多,連小吃鋪都找不到,我們幾個於是打算自此折返,早些回高山吃晚飯。
◆古町裡的洋食奏鳴曲
回到高山天已經黑了一半。車站裡「高山祭」所用的屋臺吸引了往來人們的目光,屋臺上各種雕刻精美的萌物正以不同的姿態與大家打著照面。
原本嚷嚷著餓的三個人,回來過後反而淡定了。車站出來那一路的餐館都沒入我們的法眼,瞎溜達著打算繼續以「一眼心動」的方式來尋找食物。
大概是「包治百餓」,經過一家名叫「A-Z」的戶外用品店時,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腿,三個人進去就是一頓蒐羅,在個個包都只是孤品的小店裡,一口氣買斷了老闆好幾款。其中有幾款的樣式實在是喜歡但顏色不合適,便問老闆第二天是否有貨,結果很開心打烊前還能有波生意的老闆抱歉地表示總店在東京的目黑,需要三天時間才能進到貨。。。。。。行吧,及時拯救了自己的錢包,一人提著幾包戰利品繼續遊蕩在街頭。
沿著「丸明」所在的主幹道一直向南有個購物中心,在這可以遇到優衣庫、ABC、食品超市之類的店鋪,一角緊挨著馬路的還有家名為「いきなり-ステーキ」的牛排店,它在富山、金澤、高岡等地也都有分店,是一家以牛排、漢堡肉為主的洋食餐館,整個餐廳的氛圍也都是偏美式風格的。
當下的日本人,開始逐漸遠離長年習慣和喜愛的魚食文化轉為青睞肉食文化,在年輕人中間,肉食文化的滲透也格外徹底一些。
有人說,因為西歐文明的傳入而復活了日本人的肉食文化。
狩獵與採摘文化長期存在的日本,在以往是理所當然的食用著野豬肉和鹿肉的,但在公元552年佛教傳入以後,就禁止食用牛、馬等肉類了。公元791年還頒布了禁止伊勢、近江、若狹、越前百姓宰殺牛、祭奠漢神的禁令,公開拒絕獸肉的攝取。在這之後的1000年悠長歲月,直到美國人到了下田、在玉泉寺境內屠宰了牛之後,普通大眾才嘗試著去吃牛肉。明治維新過後,「文明開化」的象徵之一就是牛肉,牛肉被賦予了高度的關注。不過,當時的日本人並未立馬開始普及吃牛排,相反,牛肉文化孕育出的是無法脫離火鍋或是烤肉模式的、日本固有的牛肉料理。它汲取了和洋折中的形,又在日本料理的範疇中進行了牛肉的改良替換。
讓日本人飲食發生戲劇性改變的首先是在日朝鮮人中流行的烤肉,其次則是美國傳入的漢堡肉餅。肉類本身被日本飲食文化所逐漸包容、在這過程中起到很大作用的竟然是在日朝鮮人,這是我有些始料不及的,畢竟從歷史角度上來說,更應該是日本人去同化朝鮮人才對。瞭解到這一點,也就不奇怪去日本很多烤肉店為什麼會發現韓式食物的身影了,例如前一晚去的「味藏天國」就是如此。在日本針對朝鮮進行殖民統治的時代,不少朝鮮人不得已向日本移民,這雖然是一段不光鮮的歷史,但卻讓韓式的烤肉文化成了媒介,令日本飲食文化更接近肉食文化。而日本最早的烤肉店據說就是1946年在東京新宿開始營業的「明月館」,距離現在朝鮮人在東京的大本營大久保不遠。
肉類佔據日本人餐桌的時機是在二戰之後,更準確的說是20世紀70年代之後,不過吃牛排還是到了近年,經濟快捷口感鮮嫩的漢堡肉餅被家庭餐桌所容納、並站在了接受肉食文化的浪潮之後,才有了牛排文化的到來。
「いきなり-ステーキ」最受追捧的就是各式牛排。自己去視窗選擇你要的牛肉種類過後,工作人員會拿出一大塊肉,問你需要切多少、要哪個口味、需要幾成熟。過秤後就可以拿著小票去座位等候。
他們家的牛排毋庸置疑是非常好吃的。7成熟的牛肉很好的鎖住了鮮味,主廚特調的醬汁在熱力作用下流經牛肉的纖維滲入其中,只需切開嘗一口,就能忍不住繼續大快朵頤起來。最關鍵的是,如此一份牛排僅需一百多元人民幣,放在上海同等規模的店鋪里根本難以想像,實在是太便宜了好嗎?
除了牛排,「いきなり-ステーキ」也有沙拉、米飯提供。我們三個又分別點了份沙拉解膩,還共享了一份炒飯,回酒店路上,買了點野菜生活和美味的飛驒布丁,洗個澡繼續美美地享用了起來,反正這麼可愛的食物又吃不胖的咯~
【DAY 7,高山古町 飛騨の裡】
高山 たかやま Takayama
//www.hidatakayama.or.jp/
//kankou.city.takayama.lg.jp/
飛騨の裡 ひだのさと Hida-no-sato
//www.hidanosato-tpo.jp/top.html
//www.kankou-gifu.jp/spot/1232/
16世紀末,金森氏仿效京都所建立高山城以來,這裡一直延續著從前的城町風格和文化,因其儲存完好的古い町並み而被稱作「飛驒小京都」。
◆以和牛之味喚醒高山的記憶
一早酒店出發,沿著右側的道路徐行,開啟高山古い町並み的大亂走。
最先遇見的是飛騨國分寺,這座立在街邊的寺廟不知是不是門口掛了無數猴寶寶的緣故,總能吸引一堆大驚小怪的老外,又或許說,正如我們去歐洲看到各式教堂總會無限驚喜,老外們對於亞洲這些頗為雅緻的大小寺廟也是滿眼新奇的。
習慣了匆匆路過這裡的我,被小Y拉進來看了一看。
國分寺的正殿是室町時代建造的,也是飛驒地區首屈一指的古剎。寺內最為著名的是這株樹齡超過1200年的大銀杏以及高山城遷移過來的鐘樓。這個時節高山還未涼透,高聳著的銀杏樹只是在靠近根部的位置略微泛了點黃,距離最美的模樣還有半月時光。
只是駐足片刻,湧進寺廟裡的遊客就越來越多。我於是拉著她兩加緊步伐離開,此時根本無法沉靜下來感受一座古剎的禪意滿滿,更迫切的是想要去弄點吃的啊~
八九點鐘的高山還未完全進入一天中最忙碌的時間,街上不少店鋪只是剛剛開門。
不管好不好吃、甜不甜膩,作為貓奴,路過稲豊園看到貓饅頭的招牌還是會忍不住買上一盒,誰叫它們長得那麼可愛?
二四三屋的御手洗糰子與日本各地吃到的小糰子並不會有太大區別,同樣的Q糯,也同樣的鹹甜交織,對於喜歡糯米食品的我來說,是通往鍛冶橋的必吃小食,90日元一串,買好就吃十分快捷。但如果有人要將他吹噓上天我可就不同意了,只是醬汁比普通糰子少一些、沒有那麼粘稠而已,糯米質地和口味還是大差不離的,隨隨便便就要封神有點過於誇張。
與分立在鍛冶橋兩側的手長腳長像打個照面,就到了宮川朝市。
有人說想要在一座城市尋找當地人的精神,就要去他們的早市場。
這話放在同屬日本的呼子、勝浦、函館等地,我大抵還是認同的,但是放在高山的宮川朝市,恕我不能苟同。這個從鍛治橋一路延續到彌生橋、沿著宮川綿延三百多米的早市場多以售賣蔬果、醬菜、手工藝品、盆景等商品為主,與其說他是為當地人服務的,更不如說格外受遊客的追捧。你很難在這裡看到多少本地人的身影,多為默默坐在攤鋪後面的商販,以及看到什麼都滿臉新奇的各國遊客。倒是不遠處的高山陣屋早市場,附近鄉里趕過來販賣新鮮蔬菜水果的商販更多、去那兒購買食材的本地人也更多。
宮川朝市的早上也不至於完全吸引不了我。相比古町那邊的「飛騨 こって牛」,我會更青睞朝市入口這家「飛騨牛にぎり壽司」。它兩味道是半斤八兩的,只是不同於三町那邊旅行團大軍數量的龐大,飛騨牛にぎり排隊的人數要少上很多,不會讓我餓到前胸貼後背了才能吃上一口銷魂的壽司。
首推1300日元一份的限量軍艦壽司,都是現烤現握的,入手還能感受到剛剛離開炭火的牛肉的溫度。共有醬油、芥末 、橙醋三個口味,捧上誠意滿滿的一份站在宮川邊,一邊享受風景一邊品嚐,層層遞進給你絕對的驚喜。
為了儘量保持飛騨牛油而不膩的口感,牛肉不會烤制太久,隱約還能看到些許血絲。不厚不薄恰恰好的一層肉片蓋在捏得鬆軟得當的米飯糰上,加了壽司醋的米飯在香糯的基礎上還透著股酸甜,飛騨牛赤身脂肪分佈均勻讓口感變得鮮嫩潤滑。
我習慣最先吃鮮甜口的醬油味,再以甜中帶點酸的橙醋味加擊,最後用芥末味收尾。肉與碳水化合物的組合在清新刺激的芥末的加入下得以昇華,臥槽,一早就能吃到如此精妙的食物,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吃完壽司再去一旁小店裡買瓶飛驒牛奶。
溫熱適宜的牛奶以最綿柔的姿勢滑過喉嚨,還未徹底從晨霧中走出來的身體立馬就暖和了起來,擦擦嘴角:飛驒高山,我又來了~
相比京都大阪東京札幌名古屋之類的城市,高山似乎沒有那麼耀眼,但作為一個市級行政區,它的面積實際上與整個東京都的面積相當,是日本的第一大市。
對比高山城區的「新」,城下町「古樸」的一面自然更讓人津津樂道。從宮川朝市朝市出發,僅僅步行幾分鐘,就可來到「古い町並」。
◆聽人力車伕講述古町的故事
作為高山城下町的中心,以商人町而發展壯大的上町、下町的幾條街道被稱作「古い町並」,顧名思義就是古老的街道的意思。漫步其間,兩側並排著飛驒工匠們運用山區優質的木材資源精心建造的房屋,條條老街上盡是黑色木格窗欄、掛著杉樹球的酒造、透著古韻的門簾、瀰漫著誘人食物香氣的攤鋪。。。。遊人如織,滿懷欣喜地閒逛著一家家工藝品店,品嚐著壽司、五平餅、飛騨牛肉饅頭之類的小食,累了還能乘上一輛人力車,車伕會在一聲響亮的吆喝過後,邁著強有力的步伐,帶著你在條條古街間感受留存百年的魅力。
高山古街有好幾條,「三町伝統的建造物群儲存地區」包括了上一之町、上二之町、上三之町、片原町、神明町4丁目的一部分;「下二之町大新町伝統的建造物群儲存地區」則包括下一之町、下二之町、下三之町、八幡町、大新町1丁目、大新町2丁目、大新町3丁目、大新町4丁目的一部分。
幾條街道彼此間貫穿,閒逛是它最佳的遊覽模式。眼前的上三之町遊客最多,離開這一條往四周溜達,就又容易清淨下來了。除此之外附近還有高山陣屋、八幡宮、日枝神社等一眾景點,無論是喜歡打卡景點還是就想要亂走亂逛,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別給旅行太大的壓力,到了高山,大亂走就對了。
執著的想要景點一覽,可以看看:
//kankou.city.takayama.lg.jp/2000002/2000026/index.html
這家「高山兔子屋」是我在上三之町最喜歡的一家店鋪,裡面有各種造型精美的手工兔子玩偶,也有一些老鼠的。個個都是孤品,價格自然也不算便宜。
緊挨著兔舍的還有個賣各種小工藝品的,他們家的東西就要便宜多了,隨便買買都不會心疼的那種便宜。
高山陣屋距離上三町並不遠,走過一座漆紅橋就到了。每天上午,陣屋前的廣場上都有朝市,相比宮川朝市,這裡販賣的更多以農產品為主,我們三個一人買了個大蘋果,旁邊自來水衝了衝,就大口大口的啃了起來,脆脆甜甜,一改往日我對於「日本蘋果並不好吃」的固有印象。
朝市一旁的陣屋史跡原本是高山城主金森氏的宅邸之一,自從飛驒被德川幕府管轄之後,江戶過來的官員們就將這裡作為了辦公的地方,這種政府機關也被稱為陣屋,進行佈告和徵收年貢等工作。進入明治時期以後,縣政府、郡政府、支廳、縣事務所等代替了陣屋稱為政府辦事機構,陣屋逐漸沒落消失,現在全日本也就僅剩高山這一座。
高山陣屋:
//www.pref.gifu.lg.jp/kyoiku/bunka/bunkazai/27212/shoukai.html
閒逛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肚子自然也就餓得快。幾頓牛肉過後,特別想吃點魚鮮。
古町一片多以簡餐和飛騨牛、樸葉燒之類的食物為主,食客也頗多,離開古町回到高山站附近,鐘意的這家莊や又只是晚上才營業,肚皮一下子就犯了難。
這天原本就是打算大亂走的,我問小高兒和小Y願不願意放棄迴圈巴士、散步去飛騨の裡方向看看。兩位並不排斥走路的女同學瞅瞅附近確實沒有想要吃的,就跟著我朝民俗村那一片碰碰運氣了~
又騙兩枚中年養生婦女陪著我省下一大筆巴士費,真為自己感到驕傲!
穿過高山站鐵軌前的那座橋,迎面見到一家名叫「甚五郎」的拉麵店。
這家店似乎在附近很受歡迎,不僅有路過的歐巴桑推門朝裡面打招呼,門口也排隊等候了好幾個工人,待我們駐足那幾分鐘的功夫,又有幾名青年和一幫學生模樣的加入了排隊的行列。沒想如此僻靜道路上的拉麵館竟然有這般吸引力,要不是肚子餓我們也就緊隨其後排上了。無奈胃不等人,放棄。
繼續向前是個類似於大酒店一樣的建築,本來是想進去看看裡面的餐廳開門了沒,結果餐廳未營業卻遇到了「飛驒物產館」。這裡猴寶寶的顏色和款式算是我去過的店裡最多的,怎麼可能會壓抑自己的購買慾望嘛,必須買起來啊~
飛驒一些土特產和特色飲品也要買起來啊~~
◆飢餓之神指引前進
大概是飢餓之神的指引?
去飛騨の裡的路明明應該向前,我們卻臨時決定右轉,沿著似乎只有汽車才會經過的寬闊馬路直行,然後遇見這家提供各式海鮮日料的餐廳——まるい家(鬼知道自己是不是破罐子破摔望著遠處的大M淪落到試圖在日本第一次嘗試一頓麥當勞)。
大大一個「鮮」字掛在牆頭,讓迫切需要魚鮮安慰的我們如何不心動?幾張美食圖片告訴我們,這裡就是理想的餐廳了。
臨近2點,餐廳裡的食客已經不多,再晚點進來怕是都要因為下午休業而被拒之門外。想要快快填飽肚子的我們選擇了能以最快的速度端上來的餐食:定食。
日本這些遠離熱鬧場地的餐館很容易給人驚喜,不僅能吃到花樣百出的定食,還特別特別便宜,「豪華花かご御膳」僅需2500日元,刺身&天ぷら御膳甚至不到2000,華麗麗的一大份端上來,味蕾瞬間就歡脫了。
壽司、刺身、天婦羅與茶碗蒸不出意外的不錯,小碗裡的牛肉類似長崎流行的角煮卻不像豬肉角煮那麼肥膩,瘦而不柴間帶著甜味,是飛騨牛別樣的誘人做法。
看似不多的「豪華花かご御膳」實際上分量十足,不僅另配了一盤壽司,主食和小菜也是很有誠意。最意外的是中間這盤烏冬面,或許是餓了亦或許久未見?竟然沒覺得寡淡難吃,粗而筋道的口感配上牛肉和海藻,居然還不錯?
飯後還有甜點飲料,喝茶或是咖啡任選,餓得都快有些生氣之後邂逅這麼實在的定食,心情不自覺的就變得更好了。
飯後我們加快了去飛騨の裡的步伐。
一路能遇見不少秋意十足的景象,相比圈起來的景觀,我反而更喜歡這樣的「野味」。
路口還意外的遇到一枚秋田犬。
日本各地常見牽著愛犬散步的,其中小柴最甚,而我在秋田縣以外的地方就很少看到秋田犬的身影了。常有人分不清秋田犬與柴犬,人家分明從體型上就有了差距嘛,秋田可要比小柴大得多,臉也更扁一點,性格智商五官更是有差異。眼前這枚小夥砸才三歲,活潑是活潑得不得了,只一會兒功夫就蹭了我一手一臉的口水,聞起來還臭臭的,讓一直伺候「形無影、嗅無味,清新干淨窩裡橫」的貓大人的我有些措手不及~
對了,這枚激情四射的小夥砸名叫五郎(ごろ),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加耳熟???
◆篝火霓虹中的飛騨の裡
飛騨民俗村(ひだみんぞくむら Hida-minzoku-mura)稱得上是將飛驒地區各種文化融在其中的天然博物館。高山站可以乘坐迴圈巴士到飛騨の裡站,我們步行前往也沒花多少時間,不過半小時就到了。
平日裡,飛騨の裡的營業時間是8:30到17:00,每年特殊的一段時期會在晚上另外開放,那期間就算白天就進來的遊客也要17:00之前離開,於17:30之後重新買票觀賞晚上的亮燈表演。像我們過來的這段秋景期就有這樣的活動,最近冬季1月11日(土)~2月29日(土)期間也有點燈活動。
景區方在寫給遊客的話裡特別提到入館費都會用來維護房屋、器具,以及山村民俗文化的學術調查和研究,認為這筆錢是對「日本未來」的一筆捐款,一定會小心呵護著使用。 短短几個字,卻能讓每一位入場的人感到暖心。
昭和30年到40年代的高度成長期,由於水壩建設和人口的流失,飛驒地區很多村落都在慢慢消失。得益於當地人對於歷史的守護,飛騨民俗村・飛騨の裡儲存了30家左右的古民房和8000件左右的民具。面對眼前這些時代浪潮下努力挽留的物件,我不禁會想:如此執著於過去的這些飛驒人,精心呵護這一塊寶地的理由是什麼呢?僅僅是對曾經的故鄉的懷念嗎?不,這其中更多的一定是一種關於傳承的使命感。
一位一刀雕、燈籠製作等飛驒地區的傳統產業或許在古街那邊表現得並不集中,卻仍能在飛騨の裡感受到它們的傳承。絢爛金秋的襯托下,一棟棟合掌造型的萌萌小屋、悠然轉動的水車、安靜的文學散步道、水中嬉戲的鴨群、若隱若現的北阿爾卑斯山脈。。。。。一些民宅中還展示了生活在飛驒地區的人們生活農作使用的器具,小小一圈田地就這樣將大家帶進了山村生活的畫卷中。
一些房間裡還能看到過去人們的生活痕跡。
飛驒地區自古就是個氣候惡劣且貧窮的地方,人們只有絞盡腦汁,用勤勞與智慧幫助自己生活下來。反觀全日本,這個缺少能源和糧食、多災多難的國家之所以能有如今這樣的世界地位,也得益於人民的默默付出與小心呵護。像《女王的教室》等一眾日劇裡都會提及自己國家的資源貧瘠,提醒大家不要忘記節約與努力的意義,反觀常常出現在我們熒幕上的浮誇,就難免有些唏噓了。
日本各地現在已經很少見到厚厚堆起的茅草屋頂了,這種茅草屋只保留在一些特定區域,例如飛驒地區的白川鄉和荘川町。飛騨の裡展示了不少茅草屋頂的房子,但也有個別房屋沒有茅草屋頂,例如我眼前這一戶就是。
這棟明治時期建造的具有町屋風格的民居曾屬於舊上寶村神阪的前田家。過去飛驒農民的房屋都是自己建造的,町屋這種需要木匠修建的房屋很少,能花錢建起來的都是數一數二的「富農」,從眼前這房子的外觀就能看出前田家的家底定是豐厚。屋簷很高,裝飾著腕木,和之前見過的農家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放在城下町的商店街裡都不會覺得突兀,這分明不像是個農戶、更像是商人之類的住的。
屋子裡面也透著豪氣。室內用得木材都是絲柏材料,有著「囲爐裡」的起居室地面也不是木板,而是榻榻米。六張榻榻米的房間有三間,八張榻榻米的房間也有三間,將門板全部撤掉,足有42張榻榻米大小,無論放在古代還是現代,都可以算作豪宅了。這種寬敞的空間也會在婚喪禮中被使用,裡面那間房間裡就擺放了很多飛驒地區的人們舉辦婚禮的畫面和材料,圍爐一旁的牆角還掛著兩件繡工精美的和服。
參觀完「豪宅」,藉著這股「豪氣」給中午剛剛買的猴寶寶們開開光:
飛騨の裡的茅草頂農家主要有六座,分別是:舊八月一日家、舊若山家、舊富田家、舊道上家、舊吉真家和舊西岡家。
飛騨の裡的木造農家主要有七座,分別是:舊田中家、舊新井家、舊中藪家、舊大野家、舊前田家、舊田口家和舊野首家。
給寶寶們開好光繼續往後山上走。
在日本這座「舉頭三尺有神明」的地方,寺廟神社無處不在。對於生活在山村裡的老百姓來說,信仰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精神支柱。在飛驒,人們也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表達信仰,例如一個萌萌的猴寶寶,也例如一座寺廟或是神社。
階梯上去的這座小小神社名叫「匠神社」,可以說是守護飛騨の裡的「鎮守の森」。石臺階是舊河合村的立保神社遷過來的,鳥居和燈籠是從高山市桐生町移建而來的,正殿前身是舊河合村的鈿女神社,前面的覆殿則是舊宮川村加賀沢的白山神社拝殿。
至於眼前這個鎮守神社的神獸,不看介紹我根本不會想到居然是石獅子,也從來沒有注意過飛驒地區的石獅子都是這個樣子。。。這不是佩奇嗎?前面明明還有個豬嘴啊~
殿內空間不大,過來參觀的人們都細聲細氣的生怕驚擾了神明。大殿裡也都是木造結構,整體呈原木色調。每年6月和11月上旬,飛驒工匠所製作的精美天花板畫會在拝殿展示,一年也就公開這麼兩次,我們過來的時候剛剛好趕上。
近五點的時候,工作人員通知大家散場,他們要整理場地好準備晚上的燈光秀。
我們於是先行離開,去下面的店鋪隨便逛一逛。此時附近除了一家看起來很高階的料理店,就只有這個一半雜貨、一半咖啡的店鋪還在營業,來這裡喝點東西打發打發時間剛剛好。
待到一杯過後,天也就徹底黑了。再次返回飛騨の裡切~
日本人喜歡櫻花紅葉,也愛觀賞夜櫻夜楓。
相比白天陽光下的風景,夜晚的飛騨の裡又是另一番景象。我本身對於這種有些人為性質的景觀並不感冒也不排斥,隨便看一看也還是開心的,畢竟多了更多的色彩嘛,還可以在篝火前取取暖。
◆日本海直送海鮮最高
離開飛騨の裡,眼下最要緊的事情是什麼?
難道不是衝進中午沒有去成的「日本海莊や」乾一杯嗎?
じゃ~
行きましょう
一反中午休業時的冷清狀態,剛走到莊や門口,裡面的熱火朝天聲就傳了出來。玄關處一排日本酒在大漁旗的擁簇下,華麗麗地迎接著推門而進的食客。
餐廳雖說正熱鬧著,卻不像磯丸水產之類的居酒屋那麼嘈雜,有獨立的格子間隔開。
第一口期盼的自然是美酒,小高兒這枚單選可爾必思的酒精弱雞除外。
當晚換個口味,和小Y雙雙選了柚子酒。相比梅酒,柚子酒的果香味兒更濃郁,即使加了冰塊也擋不住柚皮甙略帶上頭的氣息,簡直就是酒精的完美助攻。
沙拉是前奏過後的第一樂章。執著於中年養生的人們總會樂此不疲地在綠葉菜中找尋健康苗條的奧義。以海鮮為主打的餐廳廚師們也不忘在料汁清淡爽口的蔬菜上放上幾朵木魚花和海苔碎,任薄如翼的木魚花在盤尖跳舞助興。
略帶苦澀的沙拉是心裡安慰,滿滿當當這一盒豆腐才稱得上是開胃菜。凝固在「枡」中的豆腐,細膩柔滑中藏著絲絲豆香,單單加點冰涼鹹香的料汁就很美味,拌上香蔥魚籽和薑蓉過後就更無敵了。清新裡微微透著些辛辣,爽滑中夾帶著絲絲脆爽,對於打小就對豆製品沒有招架能力的我來說,這玩意兒真是怎麼誇讚都不為過。
這碗海鮮蓋飯也很妙。雪白的米飯上鋪滿晶瑩剔透的鮭魚籽,閃爍著令人垂涎的橙色光芒。Q彈的魚籽剛一觸碰齒間便在口中迅速爆漿,迸出令人愉悅的大海の味,米飯拌上甜姜、芥末和醬油,就著鮭魚籽一口吃下去,鹹、鮮、辛、香,每一口都在口中自然散開,快要溢位來的程度剛剛好~本以為點了太多會無暇顧及米飯的我們,最終還是將這一碗吃得乾乾淨淨。
甲螺燒永遠不會出錯。
第一次吃這種做法的蟹殼燒是在磯丸水產,加過調料的蟹肉被搗成泥狀放進蟹殼裡,經過炭火加持過後,就著清淡口的海鮮炒飯一起吃,極其下飯。「莊や」的甲螺燒沒有磯丸那麼鹹,滋味更鮮一些、顏色也更偏金黃。蟹肉泥里加了橙白相間的蟹腿肉和青蔥點綴,顏值上更上了個檔次,挖一勺拌進海鮮蓋飯,口感紮實的蟹腿肉配上鮮香綿滑的蟹泥,助攻著原本就無敵了的鮭魚籽飯成就出另一番絕妙風味。
翩翩起舞的木魚花下,齊刷刷擺放著的夾心豆腐和天婦羅一樣,一點都不油膩。油脂很好的被隔離在了豆腐最外層,煎到焦香酥脆的外殼裡包裹著鬆軟多汁的豆腐陷,吹吹涼一口咬下去,鮮香的豆腐汁和著裡面的蔬菜瞬間在口中綻開,外焦裡嫩又有嚼勁。木魚花的鹹鮮也恰到好處的融入其中,普普通通的炸豆腐竟能吃出了高階的美妙。
我和小高討厭生蠔那種腥味和口感,從來不會主動嘗試,眼下這兩都是小Y同學的盤中餐。從她嗖嗖兩下就吸進嘴巴里的架勢來看,應該是鮮甜又可口的吧?氮素,我就看看而已,還是不會吃的~
自從在呼子朝市吃過新鮮烏賊之後,我就一發不可收拾的喜歡上了烏賊刺身那種Q彈嫩滑的口感。也不知是品種不同還是距離大海有了些距離的緣故,有別於呼子朝市烏賊的剔透,這一份要嫩白不少。不過這些並不妨礙它的好吃,僅需一點點芥末醬油就能徹底啟用爽嫩之下的鮮度,一口下去讓我更忙不迭期待富山熒魷的味道了。
烏賊身體之外的部分則選擇了天婦羅的做法,不同於鮮吃,這種做法會更香一些,加上些許的鹽就是下酒的好材料。
最期待的是海鮮盛。
滿滿一大盤刺身端上桌的時候引來我們三個一陣雀躍。金槍魚腩入口即化,一塊入喉滿嘴都是它特有的香醇味兒。赤貝魷魚在芥末醬油的加持過後滿溢特立獨行的勁道。鮪魚鰣魚更帶豆腐般綿滑的口感,放進嘴巴里非常溫潤,即使不加調料也很可口。新鮮甜蝦不同於煮熟後的鮮彈,生吃就很清甜,咬上去像是果凍一般,稍稍加點醬油就更妙,蝦肉自然散發的甘甜在佐料的激發下愈發醇厚。
對比牛肉更偏愛魚鮮的我,在吃光最後一片魚肉、喝乾最後一滴酒過後,必須要給莊や打五顆星:新鮮的魚生料理最高~~
【DAY 8,高山古町 名古屋】
高山 たかやま Takayama
//www.hidatakayama.or.jp/
//kankou.city.takayama.lg.jp/
名古屋 なごや Nagoya
//www.nagoya-info.jp/
◆清晨,是古い町並最好的樣子
準備離開高山的這天依舊是個大晴天
大家依舊決定上午在古町閒逛
依舊會路過這條鍛冶橋(嗯嗯谷歌地圖會倔強地顯示成鍛「治」橋)
也依舊會和手長君、腳長君打個照面。
商店開門前,是白天裡上三町最安靜的時候,遊客幾乎看不見,僅有一些打掃門前道路的居民和人力車伕的身影。
正值八點鐘左右,藍天陽光雖然已經露面,夜裡積攢的涼意卻沒有完全消散,空氣中還有一層稀薄的霧。逆光之下,木造建築的街道顯得格外雅緻。此刻請盡情享受這短暫的寧靜時光,因為不到一小時過後就會有一批批的旅行團趕到,整個古い町並み將會是另一番景象。
隨著陽光愈演愈烈,也隨著隨著這枚「齙牙蘇」的到來,遊客開始從陣屋方向湧入,古町的繁忙開啟了,舊時商業街町的熱鬧場面再次呈現。
◆日枝,杉木守護的山之神社
穿過漸漸熱鬧起來的上三町,我們決定經附近古街町去一下日枝神社。
這幾條路哪怕是白天也不會太喧鬧,這時候更是祥和極了,雅緻的木造格子、素色的門簾、精緻的門前擺放,隨便手機拍拍就很好看。
偶爾會路過藏在兩棟房屋間的一處空地,與附近的古色古香略顯格格不入。附近居民在這裡架起了籃球架,一個簡簡單單的球場就這麼誕生了。
去日枝神社的路上還會遇見一些小神社,最吸引人的就是長長石階之上這座杉箇穀神明社,一株直指藍天的古杉樹幾個人都抱不過來。資料裡對於這座神社的解釋很少,僅僅提及了神社前這個天然紀念物大杉。以前這一帶曾被稱作杉谷,這株杉樹估計就是那時候留下來的吧?
離著大杉樹不遠的,便是日枝神社。
位於南部的日枝神社一直以來都和北部的櫻山八幡宮一起,作為守護高山城的鎮守神社而備受推崇,高山祭的春之祭就是這個神社的例行活動,而秋之祭則會交給另一邊的八幡宮。日枝神社的正殿是流造,拝殿是與三方結緣的三間寄棟造。拝殿前高43m、樹齡1000年的大杉樹作為岐阜的天然紀念物,千年來一直默默守護著飛驒的土地,也守望著日枝神社的起起伏伏。
關於日枝神社的建立有個傳說。當時飛驒國的國司平時輔在狩獵中發現了一匹狼,他拿起箭射向狼卻沒有發現狼的身影,而是刺穿了一株杉樹。原來因為山神「大山咋神」為了給自己弄個保護所便使喚了狼去弄這一招障眼法。於是公元1141年,平時輔就向位於近江地區大津市的日吉大社請願,在自家領地的三仏寺城附近建立了一座神社。
之後在1181年,源義仲攻陷了三仏寺城,當時的神社也因此被燒燬。所幸御靈體平安無事,免遭災禍,與片野村的産土神一起被供奉,直到1605年金森長近鎮守高山城之後重建。高山城廢城之後,作為高山陣屋的鎮守,1869年因神佛分離而確名為日枝神社,這個名字也一直沿用到現在。
日枝神社的祭神除了大山咋神、請源的日吉大社之外,也是京都鬆尾大社的祭神,主的是消災、結緣、全家安康、夫妻和睦和生意興隆。聽說《你的名字》裡也有在這裡取景,我一根本不是粉絲的人類就沒有去仔細探究了。
拝殿的右邊是富士社。這個神社屬舊正殿,位於日枝神社的後方。據說神社曾在昭和10年因為一次暴雨而坍塌,現在的正殿是昭和13年重建的,舊神殿也是修復之後移到了這個地方,色彩鮮豔做工精緻,不愧是原正殿啦~
離開神社時,鳥居附近的空地上正在燒火,小Y說是不合格的木頭需要燒掉,但我看到這種堆疊方式和眾人的表情,怎麼覺得是在加工木材呢?哪位懂行的請給我講講,感謝。
日枝神社回高山站,抄小路走會經過河川與一片居民區。過來時,河岸上一位老爺爺正悠閒地灑著麵包屑餵魚,一群衣裝豔麗的魚群聚集在他身下的水域中,爭先恐後搶著食。
這一片的居民區一如眾多日本社群一樣,家家戶戶也都清理得很乾淨,門口或放著一輛擦得浧亮的自行車,或種上心儀的植物增添光彩。民居建築儘管已經比較現代化,但並沒有完全偏離城下町的古韻,我們仍能從屋簷一角或是窗稜上感受到飛驒工匠的木製工藝。
經過一家便利店,一隻小柴正乖乖蹲坐在門口等著進去購物的主人,壓根不搭理我們的挑逗,直到主人出來了才在主人允許下和我們互動一會。胖墩墩的小傢伙實際已有八歲多了,大概是年紀大了一些的緣故,動作和神態都是慢悠悠的,十分佛系。同昨天那枚名叫「五郎」的秋田犬一樣,這枚小柴的主人也是一位老爺爺,取名也同樣非常老派,名叫「太郎」。
午餐選擇的「飛騨手打うどんそば」店距離前兩天用餐的「小舟」很近,都在同一條小路上。離開高山的中午打算吃點湯湯水水熱乎的食物,我們就來了這裡。
大概是剛過十一點的緣故,店裡用餐的人並不多,待到半小時過後,整個餐廳就坐滿了,基本都是日本人,一邊吃還要一邊點頭。島國人對於食物的誇獎真是絲毫不吝嗇,日劇中常常出現的「OISHI」在他們的平常生活中也是頻繁出現,不過都是女性為啦,若是一男的掩著嘴、點著頭,滿臉欣慰地對坐在對面的朋友說句「OISHI」,怕是要被人說成變態。
納悶高山這邊不少蕎麥麵館的屋簷上為何都要掛著鳥巢一樣的東西,於飛驒牛或是蕎麥麵、天婦羅等等,似乎都沒有天然的聯絡,但與周圍的環境和屋內架起的古木一起,倒是搭配出鄉土和諧的一面了。
小Y和小高兒點的都是蔬菜天婦羅與蕎麥「掛」的套餐。這天婦羅一看就超級酥脆,惹得我都想加餐。不過我這份飛騨牛樸葉味噌煮烏冬也很好吃,名為「烏冬」,實際上面條卻不是烏冬面慣有的圓滾滾的狀態,而是有點扁,配著菌菇蔬菜和飛驒牛一鍋燉,整個兒有點像山梨名物ほうとう,吃完特別暖和舒爽。最大的不同是ほうとう沒有樸葉和飛騨牛加持,蔬菜要更多些,麵條也更偏向於刀削麵的狀態。
餐後車站附近的小店裡又逛了逛,我們就提著行李坐上了開往名古屋的巴士。
三個多小時的車程中途會停靠郡上八幡,快到名古屋那會兒還在高架出口遇到了堵車,比原定回名古屋的時間晚了一丟丟。待到下車時,太陽就有些西沉的意味了。
名古屋入住的酒店是我每次首選的B酒店,就在伏見地鐵站旁邊,從名鐵站走過來也不遠,沿著大馬路筆直走著,10分鐘也就到了。
單人間通常7000日元一晚的價格是讓我比較滿意的,房間還算寬敞、早餐也不是特別單調。尤其喜歡他們家的大浴場和按摩房,以及浴場外的自販機裡可以買到玻璃瓶裝的明治牛奶,很多溫泉旅館都沒這個提供。
◆啤酒是手羽的最佳拍檔
收拾妥當過後,大家直奔了酒店附近這家風來坊,一家以「雞」聞名的連鎖餐館。
日本有三大地雞(所謂地雞,基本可以理解為「本地雞」、「土雞」啦),一個是秋田的「比內地雞」,源自秋田縣北部米代川流域,是繩文時代就存在於比內地區的日本特有品種,在秋田經常會遇到的做法就是和特色烤米棒一起燉,肉質紮實有彈性,是我最最喜歡的秋田名物之一:
一個是鹿兒島的「薩摩地雞」,原本是鹿兒島地區的小國雞和軍雞交配而來的一種觀賞性鬥雞,之後又經過了一些改良,便有了現在的薩摩地雞。這種雞血液中流淌著戰鬥基因,雞肉脂肪和水分的配比很好,鮮嫩中帶點點甜,常用於乾燒和炭烤:
第三個就是愛知的「名古屋交趾雞」啦,是名古屋市周邊的本地種與中國九斤雞交配形成的改良種,蛋肉兼用,雞肉的瘦肉含量比較高,吃起來緊緻有嚼頭,名古屋人愛將它做成雞肉串、ひきずり鍋,還有人見人愛的日式炸雞~
日式炸雞翅起源就來自於50多年前名古屋一家名叫「風來坊」的雞肉料理店——噔噔噔,就是下面這位啦。現已普及到日本全國,喜歡炸雞翅(手羽)喜歡到「瘋狂」的名古屋人還專門策劃了「手羽大會」,至今已舉辦好幾屆,每一屆大會上還會評選出手羽界的各類榮譽獎項來。
不知道是不是名古屋炸雞另一個網紅品牌小山醬(世界の山ちゃん)門店更多、招牌更可愛的緣故,我會更偏愛小山醬,來風來坊還是第一次。原本以為此時店裡空空的怕是已經不受名古屋人待見了,沒想只是未到時間而已,落座沒多久,三三兩兩的當地人就相繼聚集在了這方空間不大的餐廳之內。
我們幾個胡亂點了些啤酒、雞翅之類的小食。
該如何評價這一頓呢?
風來坊雞翅的色澤更偏金黃,而不似小山醬有點焦香的顏色。雖也炸得很酥,但主要突出的是雞翅的鮮味,醃製沒那麼久、滋味因而不會太重,反倒是上面那些芝麻起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其它配菜相比小山醬,從品種豐富度到濃郁度上來說也都要弱一些了。我個人會更偏愛小山醬的雞翅與氛圍,非常市井也極入味,但要是從酒的角度考慮,我則要給風來坊加分,幾款啤酒都有甘甜香氣,特別好喝,而在小山醬就沒有這感覺了,不知道是不是我沒有點好的緣故,每次不是過淡就是苦味太濃,差了些氣候。
幾杯過後,大家就開啟了這幾天來從未關注過的活動:商場藥妝店裡買買買!
以大包小包結束燈紅酒綠的名古屋這一晚。
【DAY 9,中部空港】
常滑 とこなめ Tokoname
//www.tokoname-kankou.net/
中部國際空港 セントレア Centrair
//www.centrair.jp/
◆鰻魚三吃與機艙小劇場
雖說下午的飛機讓我們還有一些時間逛逛名古屋或是機場附近的常滑站,但是前一晚的爆買+溫泉過後,根本阻止不了我們睡懶覺的決心,辦好退房手續,距離飛機起飛就只有四小時左右了。
中部國際機場值機樓永遠的熱鬧,忍不住又買了些小玩意,接著解決此行的最後一個任務——到了名古屋必須要吃一碗鰻魚飯啊~
值機層樓上有名古屋鰻魚三吃網紅三人組之一的まるや。我很喜歡他們家的標誌——是一個萌萌得圈兒,英文發音前兩個字也和我家某隻胖貓的名字一樣:Maru。但從味道來講,我卻無法分辨它同網紅店あつた蓬萊軒、ひつまぶし備長相比到底哪家更好(內心且把NO.1留給我一直沒有安排上的うな富士以及一口難忘的日田千屋)。
機場的まるや觀景度不錯,陽光直接從屋頂和一側大大的落地窗照射進來,讓人十分放鬆。位於機場這種人流量大的地方,他們家的上菜速度也很快,落座後無需太久就能吃上一份美味的飯菜。
沙拉大份又可口,但是鰻魚肝不喜腥氣的人慎重,這個腥味是比較重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鰻魚三吃裡中份鰻魚的量不如市區門店,但也不至於少得誇張,味道亦依然可圈可點。鰻魚慣例被烤得酥香,油脂不會太多,一小碗一小碗吃下去完全不會膩,餐廳內也貼心的附上了方便多國遊客參照的三吃介紹圖。
吃飽大家就愉快地過安檢進入候機廳啦~
末了,機艙裡飛驒猴的即興表演來一輪:
劇終~
☻樓主的行程
雖然熱衷於去日本,但我並不是個喜歡燈紅酒綠的繁華都市或是禪意滿滿的千年古都的人,更偏愛自然和人文景觀,以中部和東北地區最甚,南九州、北海道其次。如果說其它季節都是隨性而往,秋天卻總是早早期待的。
我本身不排斥一個地方去多次,尤其一些交通樞紐城市,很難做到不經過,所以這次行程中有初探的景點、也有去過幾次的。每次前去都會遇見不一樣的人與事,倒是一點不覺得膩。秋遊選擇了日本中部,且可算作人們常提到的「升龍道」。
如上圖所示,「升龍道」取名的靈感源於日本中部北陸地區的地形,以緊鄰日本海、同屬石川富山兩縣的能登半島為龍頭,直抵太平洋的伊勢海灣為龍尾,造型極似飛龍昇天。這一路你會領略到雪山碧海的浪漫、享受祕境古湯的滋養、穿梭多條風情古道、邂逅一座座歷史名城。。。。。。
論海景,這裡有能登島、東尋坊、雨晴海岸、越前海岸、志摩半島。。。
論溫泉,這裡有下呂、平湯、新穗高、和倉、宇奈月、加賀、長島。。。
論古道,這裡有中山道、郡上八幡、伊賀上野、各種城下町古い町並。。。
論山景,這裡有上高地、乘鞍嶽、涸沢、白山、廖科高原、立山黑部。。。
論風情,這裡有千年古法鵜飼、熒魷捕撈、素人歌舞伎、各類祭典。。。
論文化遺產,這裡有白川鄉五箇村、各種神宮神社、歷史名城等。
中部地區是來多次都不會膩的,不同季節更是風情不一,可謂濃縮了日本魅力之精華。
關於機票的小貼士
前往中部,大部分人會選擇直飛名古屋附近的中部國際機場,全國各地出發的航班還是挺多的,以上海最甚,日航、全日空、吉祥、東航、國航、南航、春秋等都有,從我的經驗來看:
1. 吉祥航空通常價效比最高,上海往返常常一千出頭就能買到票,座位足夠寬敞、準點率也很高,含足夠多的託運,空姐的服務也挺好的;
2. 日本航空和東航、南航時不時會有一些特價,特價時也能一千多的價格搞定,東航南航時間稍好點,日航晚去早回,對於往返當天還想上半天班的人更友好;
3. 國航全日空價格不穩定,我買的票通常都是兩千多(旺季更貴些),這兩個航空經常聯航,你買任何一個都可能是去程國航執飛配餐、回程全日空,飛東京等地也是如此;
4. 春秋航空我個人不喜歡,一是不含免費託運,二是有一次去四國高鬆的時候延誤22小時,耽誤了我品嚐好不容易訂到的「伊予灘物語」號的美食,空姐空少也不好看、座位還擁擠,對我來說就是個完全沒有價效比的所謂的廉價航空,和樂桃航空一個樣。當然選擇權還是在你手中,我只是表達我個人的觀點。
如果不直飛,也可以考慮飛東京大阪等地,然後轉日本國內航班去富山空港、能登空港、小松空港等,或是通過陸路交通過去。
大陸地區的上海還有個優勢,就是東航開通了直飛富山、小松、新潟的航班,只是並非每天都飛,目前航況是:
往返新潟:週三、週六
往返富山:週二、週六
往返小松:週一、週四、週五、週六、週日
題外話——就最近國內發生的新冠疫情來看,東航已經取消了二三月份飛鹿兒島的航班,據說富山小松也有可能取消,本來訂好了四月份富山入、小松出的機票,去看熒魷捕撈、櫻花和遊覽能登半島的,現在估計有點懸。
此次秋遊我是和朋友一起的,她們都是第一次來中部,所以我不會專門挑選自己沒去過的地方,根據出遊時間選了條比較經典的線路,以減少搬酒店且兼顧秋景、古街與溫泉為主要參考點。
升龍道區域雖然整體來說面積不算大,但因為跨越了多個縣,加之山區交通不算方便,對普通上班族來說,請幾天假就給玩個遍是不現實的,你可以一部分一部分慢慢去玩、也可以花幾天選擇性的玩個大概,具體看你的時間與偏好:例如喜歡人文古蹟,就專門挑選那些景點穿梭、喜歡山川大海就換一種穿梭方式、什麼都喜歡則跳躍著雨露均沾。
DAY 1:上海—中部機場—馬籠宿——宿馬籠宿
DAY 2:馬籠宿—中山道—妻籠宿—松本——宿松本
DAY 3:松本—御射鹿池—諏訪湖—松本——宿松本
DAY 4:松本—上高地—平湯溫泉——宿平湯
DAY 5:平湯—新穗高—高山——宿高山
DAY 6:高山—白川鄉—飛驒古川—高山——宿高山
DAY 7:高山古街—飛驒之裡—高山——宿高山
DAY 8:高山—名古屋——宿名古屋
DAY 9:名古屋—中部機場—上海
交通(有問題提問)
中部機場—馬籠宿: 機場乘坐名鐵到金山站–換乘JR到中津川站–換乘巴士,25分鐘左右抵達馬籠站。(無需預約)
馬籠宿—妻籠宿: 徒步中山道,或搭乘直達巴士。(無需預約)
妻籠宿—松本: 搭乘巴士抵達南木曾站–乘坐JR直達松本。(無需預約)
松本—御射鹿池: 搭乘JR直達茅野站–換乘巴士,45分鐘左右抵達明治溫泉入口站。(無需預約)
御射鹿池—諏訪湖: 乘坐巴士直達茅野站–換乘JR,5分鐘左右直達上諏訪站–步行30-40分鐘或乘坐計程車10分鐘前往立石公園。(無需預約)
諏訪湖—松本: 回到上諏訪站,乘坐JR直達松本。(無需預約)
松本—上高地: 松本站乘坐松本電鐵到新島々站–換乘巴士直達上高地。(無需預約)
上高地—平湯溫泉: 乘坐直達平湯溫泉的巴士。(無需預約)
平湯溫泉—新穗高: 乘坐直達新穗高纜車站的巴士。(無需預約)
新穗高—高山: 乘坐巴士直達高山,途經平湯溫泉不下車。(無需預約)
高山—白川鄉: 乘坐巴士50分鐘直達,有預約和排隊上車兩種,推薦前者。(需預約)
白川鄉—飛驒古川: 乘坐巴士回高山–換乘JR不到二十分鐘直達飛驒古川站。(無需預約)
飛驒古川—高山: JR直達(無需預約)
高山—飛驒之裡: 猴寶寶巴士或步行、計程車(無需預約)
高山—名古屋: JR直達或巴士直達(巴士需預約)
名古屋—中部國際機場: 名鐵、JR、機場巴士等(無需預約)
☻樓主的住宿
Tajimaya(但馬屋酒店)——馬籠宿
一個傳統的和式旅館,距離巴士站和旅遊服務中心都很近,就在馬籠宿中心位置,去巴士站是下坡,步行5分鐘,去旅遊服務中心或者妻籠宿方向是上坡,到旅遊服務中心步行2分鐘。我們訂的房間是套房,一間臥室、一間客廳,廁所就在套房出門左轉位置,浴場則是樓下。配餐也都超出預期,早餐7:30晚餐18:00,服務也熱情,還會告訴我們晚上八點去旅遊服務中心會有素人歌舞伎表演。如果一定要說缺點,就是刷牙洗臉一定要去樓下一層,穿上長長的浴衣走木質樓梯還是挺麻煩的。並且目前付款不可以使用銀聯卡。
位置:馬籠宿中心
費用:9200日元/人/晚(一間三人間)
premier hotel cabin matsumoto(普樂美雅飯店)——松本
就在松本站對面,位置超級好,可以刷銀聯卡很方便。房間比我想像的大,頂樓是前臺和餐廳,觀景效果不錯,走路去松本城也很近,樓下也有好幾家便利店和餐廳。問了前臺附近有沒有好吃的燒肉店,推薦了步行2分鐘距離的南門燒肉,雖然是一家韓式燒肉店,但是用的牛肉是日本的,味道和服務都很棒。
位置:松本站對面
費用:4518日元/人/晚(三間單人間)
okada ryokan warakutei(岡田日式旅館和樂亭)——平湯溫泉
平湯溫泉位於新穗高、上高地、乘鞍嶽三點中心位置,屬奧飛驒溫泉鄉,從這裡出發去那三處都很方便。溫泉街上溫泉旅館比較多且價格適中,適合每天出去徒步、晚上又想舒舒服服泡個溫泉的朋友。本來上高地這天是訂了河童橋旁邊的溫泉旅館的,但考慮到第二天要去新穗高、並且晚上要去高山入住,從交通等方面來講還是平湯更方便,就臨時給改了,不僅房間裡就有衛浴、價格還比上高地更實惠、餐飲也更加豐富。這家岡田日式旅館和樂亭稱得上是溫泉街上規模比較大的,服務態度比較好,衛生環境也不錯,室內室外溫泉都很舒適。唯一不滿意的是,我在訂房時選擇了含有飛騨牛的晚餐,但是用餐時,工作人員告知預訂資訊裡我有備註只要兩份飛騨牛套餐,另外一人的壽喜燒鍋裡飛騨牛需改成豬肉,然而我們三個都不喜歡吃豬肉的,不知道是不是Booking平臺的問題,習慣了使用Booking的我還是第一次遇到。
位置:平湯溫泉街走到底,距離巴士站需步行3-4分鐘,非雪季拖行李箱很方便
費用:9178日元/人/晚(一間三人間)
country hotel takayama(高山田園酒店)——高山
酒店正對高山濃飛巴士站和JR站,稱得上是距離車站最近、價效比最高的酒店。樓下就是便利店,走路去古街、宮川朝市都很近,並且價格相當便宜,是我每次去高山入住的首選。他們家單人間大小還不錯,雙人間相當小,行李多的話要慎重。
位置:高山濃飛巴士站正對面
費用:3415日元/人/晚(一間雙人間,一間單人間)
Nagoya B’s Hotel(名古屋B酒店)——名古屋
每次去名古屋,我的首選都是這家B酒店,雖說距離名古屋站有點距離,但是只要能訂到,單人間永遠是7000日元一晚,包含了自助早餐,有健身房和舒適的大浴場可以享用,泡完湯還可以買瓶瓶裝明治牛奶去按摩椅上舒舒服服按一下。
位置:地鐵伏見站附近,走到名鐵名古屋站10分鐘,走到榮商圈15分鐘
費用:7000日元/人/晚(三間單人間)
☻樓主的餐飲
旅行途中,熱衷美食的我選擇餐廳其實很隨性,很有名的店會去嘗,但更多的是走哪兒吃哪兒、隨眼緣,或是由當地人推薦。本章介紹一下此行的美食:
但馬屋たじまや——馬籠宿
餐廳地址:508-0502 岐阜県中津川市馬籠4266
抵達方式:馬籠宿巴士站步行5分鐘
營業時間:早餐7:30,晚餐18:00,全天營業
餐飲風格:岐阜長野當地傳統日本料理
人均費用:住宿每晚人均9200日元(含稅),包含早晚餐
網頁地址://kiso-tajimaya.com/index.html
美味指數:★★★✩✩
音吉山家料理御食事処——妻籠宿
餐廳地址:長野県木曽郡南木曽町吾妻橋場
抵達方式:馬籠宿徒步中山道近妻籠宿入口附近,巴士吾妻橋場附近
營業時間:平日午前11:00~午後2:00;週末午前11:00~午後3:00
餐飲風格:以菌菇、山菜、魚、鍋物料理為主
人均費用:3000-15000日元(不含稅)
網頁地址://tsumago-otokichi.jp/
美味指數:★★★✩✩
やまぎり——妻籠宿
餐廳地址:399-5302 木曽郡南木曽町吾妻2179‐1
抵達方式:妻籠宿巴士站步行3分鐘,旅遊服務中心、妻籠宿本陣步行2分鐘
營業時間:09:00~17:00,週二定休
餐飲風格:販賣當地土特產與衣物,以及信州牛肉串、五平餅
人均費用:900日元(含稅)
網頁地址://www.shokokai.or.jp/20/204231S0001/index.htm
美味指數:★★★★✩
Namusan南山 松本駅前店——松本
餐廳地址:長野県 松本市 深志 2-2-22 深志パーキングビル 1F
抵達方式:松本站步行4分鐘
營業時間:16:30~23:00,不定休
餐飲風格:韓式料理,以各類燒肉為主,使用的是信州峰村牛
人均費用:5000日元(含稅)
網頁地址://www.youth-g.com/shoplist/namsan/
美味指數:★★★★✩
居酒屋莊助——松本
餐廳地址:〒390-0874 長野県松本市大手4丁目10−10
抵達方式:松本站步行15分鐘,松本城步行3分鐘
營業時間:17:00~23:00,週日定休
餐飲風格:緊鄰松本城的自營小酒館,很多小菜都是店主自創並且自己命名的
人均費用:4500日元(含稅)
網頁地址://www.izakaya-shousuke.com/
美味指數:★★★★✩
いずみ屋——諏訪
餐廳地址:〒392-0004 長野県諏訪市諏訪1丁目2−4
抵達方式:上諏訪站步行1分鐘
營業時間:11:00~15:00,17:00~22:00,不定休
餐飲風格:信州蕎麥麵以及天婦羅等
人均費用:1500日元(含稅)
網頁地址://www.izumiya-suwa.com/
美味指數:★★★★★
嘉門次小屋——上高地明神池
餐廳地址:〒390-1516 長野県松本市安曇上高地明神
抵達方式:上高地巴士總站步行40-50分鐘,明神池入口步行1分鐘
營業時間:08:30~16:30
餐飲風格:巖燒巖魚、蕎麥麵、關東煮為主的餐廳,推薦關東煮
人均費用:2200日元(含稅)
網頁地址://kamonjigoya.wordpress.com/
美味指數:★★★★✩
岡田日式旅館和樂亭——平湯溫泉
餐廳地址:〒506-1433 岐阜県高山市奧飛騨溫泉郷平湯505
抵達方式:平湯溫泉站步行4分鐘
營業時間:全天
餐飲風格:飛驒牛、樸葉味噌燒等飛驒地區傳統日式料理
人均費用:住宿每晚人均9178日元(含稅),包含早晚餐
網頁地址://www.okadaryokan.com/
美味指數:★★★✩✩
Cafe Mount View——新穗高
餐廳地址:西穗高纜車站
餐飲風格:蕎麥麵、烏冬面、咖哩飯、咖啡等簡餐
人均費用:1000日元(含稅)
美味指數:★✩✩✩✩
味藏天國——高山
餐廳地址:〒506-0026 岐阜県高山市花裡町4−308
抵達方式:高山站步行3分鐘
營業時間:11:00~14:00,17:00~21:00,週二定休
餐飲風格:飛騨牛燒肉店,當地比較有名,比另一家名店「丸明」略貴一丟丟,但味道差不多,個人認為吃多了有點膩
人均費用:5500日元(含稅)
網頁地址://www.ajikura.jp/
美味指數:★★★★✩
飛騨そば-小舟——高山
餐廳地址:〒506-0026 岐阜県高山市花裡町6丁目6-9
抵達方式:高山站步行2分鐘
營業時間:11:15~15:00,17:30~19:30,週三定休
餐飲風格:蕎麥麵、天婦羅,很多名人曾經光顧
人均費用:2100日元(含稅)
網頁地址://www.hotpepper.jp/strJ000368877/course/
美味指數:★★★✩✩
いきなり-ステーキ——高山
餐廳地址:〒506-0025 岐阜県高山市天満町1丁目5-8
抵達方式:高山站步行15分鐘
營業時間:11:00~22:00
餐飲風格:西式牛排為主,有米飯沙拉等
人均費用:2300日元(含稅)
網頁地址://ikinaristeak.com/shopinfo/frespo-hidadakayama/
美味指數:★★★★✩
二四三屋(ふじみや)——高山
餐廳地址:〒506-0011 岐阜県高山市本町3丁目1
抵達方式:宮川朝市步行1分鐘,高山站步行10分鐘
餐飲風格:御手洗(みたらし)糰子、五平餅
人均費用:90–300日元(含稅)
網頁地址://fujimiya-honten.info/sitemap.html
美味指數:★★★✩✩
飛騨牛にぎり壽司——高山
餐廳地址:〒506-0845 岐阜県高山市上二之町
抵達方式:高山站步行10分鐘,宮川朝市入口
餐飲風格:多口味飛騨牛壽司
人均費用:1300日元
美味指數:★★★★★
稲豊園(とうほうえん)——高山
餐廳地址:〒506-0017 岐阜県高山市朝日町2
抵達方式:高山站步行8分鐘,宮川朝市步行2分鐘
營業時間:08:30~19:00,週二定休
餐飲風格:以傳統日式糕點、貓形饅頭(ねこまんじゅう)出名
人均費用:600日元
網頁地址://tohoen.com/
美味指數:★★★✩✩
日本海莊や高山駅前店——高山
餐廳地址:〒506-0026 岐阜県高山市花裡町5丁目20 飛騨高山ウィングビル1階
抵達方式:高山站對面
營業時間:16:00~24:00,週一定休
餐飲風格:海鮮日料
人均費用:4300日元(含稅)
網頁地址://search.daisyo.co.jp/shop.php?shop_cd=1639
美味指數:★★★★★
まるい家飛騨高山本店——高山
餐廳地址:〒506-0055 岐阜県高山市上岡本町3丁目180
抵達方式:飛驒物產館步行7分鐘,飛驒之裡步行20分鐘,高山站步行10分鐘
營業時間:11:00~14:00,17:00~21:00
餐飲風格:海鮮日料
人均費用:2000日元(含稅)
網頁地址://maruiya.business.site/?utm_source=gmb&utm_medium=referral
美味指數:★★★✩✩
飛騨手打うどんそば——高山
餐廳地址:〒506-0026 岐阜県高山市花裡町5丁目22
抵達方式:高山站步行1分鐘
營業時間:11:00~17:00,不定休
餐飲風格:飛騨牛烏冬面、天婦羅、蕎麥麵
人均費用:2000日元(含稅)
網頁地址://39hida.com/hidasoba/
美味指數:★★★★✩
まるや——名古屋
餐廳地址:多門店
營業時間:各店時間看官網,定休日「月火水木金土日」分別對應週一到週日
餐飲風格:鰻魚飯
人均費用:3700日元+(含稅)
網頁地址://www.maruya-honten.com/
美味指數:★★★★✩
風來坊——名古屋
餐廳地址:多門店
營業時間:見各門店資訊,一般傍晚開始營業到24:00– 25:00
餐飲風格:元祖雞翅居酒屋
人均費用:2500日元
網頁地址://furaibou.com/
美味指數:★★★✩✩
☻樓主的其它日本遊記
【 關東 】——甲府 伊豆 北 鎌倉橫濱東京 篇:
//www.mafengwo.cn/i/6278567.html
【 關東 】—— 東京橫濱鎌倉 篇:
//www.mafengwo.cn/i/3217876.html
【 關東 】—— 東京 河口湖 鎌倉 篇:
//www.mafengwo.cn/i/5376657.html
【 關東 】——伊豆 銚子 幸手 東京 篇:
//www.mafengwo.cn/i/8922906.html
【 關東 】——観音の滝 鎌倉 野比海岸 日光 篇:
//www.mafengwo.cn/i/9548777.html
【 關東 】—— 東京 下町街道閒逛篇:
//www.mafengwo.cn/i/9798293.html
【 關東 】—— 東京箱根鎌倉 篇:
//www.mafengwo.cn/i/12441734.html
【 中部 】—— 輕井澤 河口湖篇:
//www.mafengwo.cn/i/11130886.html
【 中部 】——岐阜 莫奈之池 犬山 彥根 近江八幡 小牧 名古屋 篇:
//www.mafengwo.cn/i/16943368.html
【 中部 】——馬籠宿 妻籠宿 松本 茅野 諏訪 上高 地 平湯 新穗高 高山 白川 飛驒古川 名古屋 篇:
//www.mafengwo.cn/i/18713290.html
【 中部 】——名古屋 岡崎 名花之裡 高山 白川鄉 篇:
//www.mafengwo.cn/i/18761155.html
【 中國 】—— 廣島宮島 篇:
//www.mafengwo.cn/i/9304661.html
【 關西 】——赤穗 姬路 奈良宇治 琵琶湖白鬚神社 メタセコイア並木 和歌山 比叡山 大阪 篇:
//www.mafengwo.cn/i/8070843.html
【 關西 】—— 京都大阪奈良神戶 貴船神社篇:
//www.mafengwo.cn/i/8223454.html
【 北九州 】—— 長崎 雲仙 島原篇:
//www.mafengwo.cn/i/3457606.html
【 北九州 】—— 福岡熊本 別府 由布院 日田 門司港篇:
//www.mafengwo.cn/i/5346228.html
【 北九州 】—— 佐賀 嬉野溫泉 呼子 相知 虹之 松原 篇:
//www.mafengwo.cn/i/7361390.html
【南 九州 】——指宿 屋久島鹿兒島 櫻島 篇:
//www.mafengwo.cn/i/6626588.html
【 四國 】——高鬆 男木島 松山 伊予 下灘篇:
//www.mafengwo.cn/i/5455479.html
【 四國 】——高鬆 松山 琴平 大步危 德島 鳴門 篇:
//www.mafengwo.cn/i/5655005.html
【 東北 】—— 仙台 鬆島 白石藏王 鹽釜 篇:
//www.mafengwo.cn/i/7146701.html
【 東北 】——秋田 男鹿半島 田澤湖 角館 仙台銀山 溫泉 山形 藏王樹冰 山寺篇:
//www.mafengwo.cn/i/11779846.html
【 沖繩 】——本島
//www.mafengwo.cn/i/5488086.html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