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 4 :抽象靈魂
以抽象和世界對話,這種世界語言恰似生命深處的靈魂呼喚,既縹緲又捉摸不住。它打破了繪畫以精準表現物件為尺規的視覺禁錮,同時為現代人的感官、思想提供了新的階梯。藝術作品的抽象語言運用,是藝術家從所渴望表達的事物的本質屬性中抽離出其非本質屬性的形式和方法。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葡萄牙藝術家作品頻繁地於澳展出,因此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思潮進入澳門,1985年,路易士•迪美第一次回澳舉辦大型回顧展,為澳門畫壇投下一顆重磅震撼彈。同年,繆鵬飛作品展為澳門現代藝術揭開了序幕。期間多位來自中國內地及葡萄牙的畫家先後定居澳門,與本地華人、土生葡人藝術家一起發掘創作靈感,在澳門中葡文化並存融合的環境中汲取養份,互相啟發,進一步豐富了澳門抒情抽象畫。
無題
梅內斯(1926~1995)
孔版-絲網版 56×66 cm 1980年
無題
羅吉利奧(1930~)
孔版-絲網版 38.2×48 cm 1978年
無題
繆鵬飛(1936~)
混合媒材 200×230 cm 1992年
無題
阿杜·布奧(1926~1999)
混合媒材 200×230 cm 1992年
無題
樑慕潔(1968~)
混合媒材 54×59 cm 2009年
無題
樑慕潔(1968~)
混合媒材 53×59 cm 2009年
無題
白堅利(1940~)
孔版-絲網版 58.7×48.4 cm 1970年
無題
白堅利(1940~)
孔版-絲網版 62.3×47 cm 1970年
戀人們
紀若瑟(1939~)
孔版-絲網版 47.2×70 cm 1981年
馬戲團
紀若瑟(1939~)
孔版-絲網版 50.5×37.2 cm 1980年
無題
羅卓英(1965~)
混合媒材 139.8×120.3 cm 2000年
秋季
蘇沛權(1959~)
混合媒材 125.3×124.5 cm 1995年
無題
李振富(1963~)
混合媒材 121.5×121.5 cm 1989年
構圖
阿爾巴·西門斯(1955~)
布本丙烯 80×100 cm 2003年
無題
李振富(1963~)
混合媒材 121.5×121.5 cm 1989年
親筆的
貝禮道(1941~2009)
孔版-絲網版 35×41.6 cm 1976年
無題
貝禮道(1941~2009)
孔版-絲網版 39.2×49.2 cm 1980年
無題
魯奴·聖地牙哥(1955~)
混合媒材 53×87 cm 1998年
無題
魯奴·聖地牙哥(1955~)
混合媒材 82×55 cm 1998年
水晶鏡
晴蘭(1945~)
混合媒材 146×110 cm 2003年
裁縫瑣記
晴蘭(1945~)
混合媒材 110×146 cm 2003年
秋天
王禎寶(1945~)
布本丙烯 130×400 cm 2001年
凌谷
凌谷,澳門詩人、專欄作家。2000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大學期間創立如一社,任社長,出版合集《如一》。先後任職澳門日報、澳門藝術博物館、文化產業基金、文化局。出版詩集《新悅集》(澳門日報社,2007年)、《無邊集》(作家出版社,2014年),譯作有《世界和平飲食》。
《市政廳》凌谷
坐在綠色排椅上
感受
一個海洋帝國
走向衰落所需的勇氣
時光忠誠不渝
我確信無疑
你的目光沿石卵花紋
刻畫
我心中憂與喜的波動
四百年來
地球依然符合
地球儀的想像
戀人依然
依戀讓一切旋轉
最終讓依戀翻覆的
時光
這裡是
我們相遇相愛的城市的
起點
這裡有你
離去後的虛無
在這個虛無的海洋中
我一直探索
讓一切翻覆的
波動
黃文輝
黃文輝,澳門詩人、專欄作家、文學評論家、攝影師。出版詩集、散文集及文學評論集,包括《歷史對話》《偽風月談》《穆旦詩學論》等。攝影作品獲日本「第十一屆理光攝影大賽」一等獎(2011年)。舉辦「死亡的姿態 — 詩•相•黃文輝」攝影展(澳門藝術博物館,2014年)。攝影作品獲澳門藝術博物館收藏。
《在里斯本賈梅士廣場》 黃文輝
在標著你名字的廣場
我點燃了一支迷你雪茄
跟一個敞開胸口衣服的
漢子和他的狗一齊
曬里斯本的太陽,旁邊還有絡繹不絕的
言語走過
我們始終是資本奴隸
隨貨幣的波濤飄浮於
大洋東
大洋西
可惜語言的金幣無法
等價交換,於是
我只認識一座公園,在澳門
你成為一個廣場,在旅遊指南
你我的靈魂
只能在繆斯神殿對話
隔著經濟全球化的匯率
單元 5:大師漣漪
藝術是一場無止境的追求,藝術像是信仰,大師們傾盡一生要去尋求藝術的真諦,更像是一場心靈之旅。葡萄牙藝術家親身經歷了歐洲現代主義運動的創新和實驗精神,如新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幾何抽象派和感性抽象派等等。藝術作品是一場對話,首先是和創作者自己的對話,然後是作品和觀者的對話,而大師作品也在展場互相對話和碰撞,漣漪不斷,激發著人們的思維。在展廳裡,觀者也透過作品,猶如近距離和心中仰慕的藝術大師交流、對話,期望感受大師們的細膩或狂野,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
八十英里以外
勃度羅(1931~2008)
凹版-蝕刻法、照相蝕刻 44×54.7 cm 1979年
風景人物
勃度羅(1931~2008)
凹版-蝕刻法、細點腐蝕法 39.5×41 cm 2000年
中國戲曲
馬若龍(1957~)
布本丙烯 124×400 cm 1993年
無題
寶祖禮(1926~2018)
孔版-絲網版 76×56 cm 1974年
珠江
路易士·迪美(1928~2014)
布本丙烯 54×37 cm 1985年
水底之城
路易士·迪美(1928~2014)
布本丙烯 97.3×130.5 cm 1985年
海島日記之一
郭恆(1940~2003)
裝置/環保廢料 150x120x15 cm 1998年
黃文輝
《在里斯本街頭遇見佩索亞》黃文輝
你像東方的孫猴子一樣
有七十二個變身,不過
「你是誰?」
只是歷史決定論的玄學
在喧囂遊客伸出長長的自拍桿
面前,你是里斯本街頭露天茶座的一尊工具
足以在社交網站上獲得幾個讚
你姓甚名誰,自拍鏡頭不會在乎
當世界發神經的時候
分裂,是詩與詩人的
本份,恰似你的七十二個變身
是歷史街頭的映象
地中海
維艾拉·達·席爾瓦(1908~1992)
孔版-絲網版 64.7×49.5 cm 1970年
無題
維艾拉·達·席爾瓦(1908~1992)
孔版-絲網版 64.8×49.8 cm 1970年
古代婚禮
繆鵬飛(1936~)
混合媒材 200×135 cm x 3 1998年
藍
賈加尼路(1927~)
孔版-絲網版 24×18.3 cm 1980年
無題
賈加尼路(1927~)
孔版-絲網版 18.4×13.1 cm 1979年
袁紹珊
《無題》袁紹珊
凌空折下一根宇宙的枝椏,
沈默是最安然無恙的對話。
閃電軟柔,人們在光中劈柴餵馬。
以山嶽為師,對井的陰翳一無所知。
去當自由的粒子,做幸福的無名氏。
大海飄著逼真的冰塊,
生活是一連串混沌的無解。
時刻凝視深淵的漆黑,
生之圓滿,在於巨大地留白。
善意無形無色,
宇宙某個深處的水龍頭又掉下水滴。
唯獨惡意不可能是抽象的。
單元 6:旅途中
眾多葡萄牙藝術家千里迢迢從大西洋彼岸來到稱為「天主聖名之城」的遠東小城 — 澳門。人在旅途中,藝術家彷彿已勾畫出想像中的澳門輪廓:客輪即將靠岸,眺望風平浪靜的海灣,最美的海岸線盡入眼簾;晨光下的中式帆船在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岸邊的海鷗正在展翅飛翔,一幅幅美麗而寧靜的畫面浮現在藝術家的腦海中,充滿詩情畫意。感受詩意,是旅澳藝術家創作和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元文化相容幷蓄的澳門成為藝術家們重要的感情寄託,而他們也成為了這座不斷變遷的城市美學面貌的見證者。
時間之二者
喬治·馬丁斯(1940~)
布本油畫 140×140 cm x 2 1998年
女武神
海利·庫亞(1948~)
木板油畫 46.4×34.9 cm 1987年
海邊市場
澤先度·路懿思(1945~)
布本丙烯 130×97 cm 1990年
舊日的復起(恢復)
龔嘉恩(1919~1999)
布本油畫 50×60 cm 1976年
漁港風情
郭士(1919~1999)
布本油畫 15.7×20.8 cm 1964年
旅程
龔嘉恩(1919~1999)
布本油畫 60×50 cm 1972年
主教山晨曦
郭士(1919~1999)
布本油畫 14×29 cm 1964年
中國帆船(漁港風情)
甘長齡(1911~1991)
紙本水彩 37×55 cm 1977年
澳門西灣海景
甘長齡(1911~1991)
紙本水彩 27.5×76 cm 1970年
中葡合體船「澳門號」1988年7月首航日本
趙紹之(1934~)
布本油畫 52.1×76.3 cm 1988年
環球旅行者與作者的對話
《一九七三年六月在慕尼黑工作室中環球旅行者與作者的對話》
白高德(1932~2015)
孔版-絲網版 65.8×46.8 cm 1974年
宇宙層中的環球旅行者與我
白高德(1932~2015)
孔版-絲網版 49.5×67.8 cm 1976年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