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的落泊故事
某天乘巴士經過皇后大道東,望見東美中心,猛然想起一段往事,今天就來個舊地重遊。
不短的日子以前,我失業了。往黃大仙求籤,得一下籤 ~~ 「白居易嘆情」,真黑!我當然不服輸,發了很多封求職信,終於一家職業介紹所約見,地點是灣仔皇后大道東的東美中心十幾樓。
鬼婆坐在房裡 interview 我,她揹著窗,忽然寫字樓內的OL很鬨動,我以為自己很靚仔,她們要看看我。當我把目光往鬼婆背後那舊樓一看,我呆了!我見到真理!
一個年輕的女人在窗前曬太陽,展示真理!那班女孩高呼:「又來了!全裸,全裸,快來看!」 看來那女人每天都展示她的真理。鬼婆著她們不要吵,我想,「怎麼這樣黑?真理也得看見?」 結果三個月沒工作。
典故:真理與謊言一起去澡堂,謊言很快衝完涼,著了真理的衣服。從此,謊言披著美麗的外衣,而真理是赤裸裸的。(這是國內一位作家的文字,忘了是誰,蔣子龍?)
中學時有同學說,「光天白日見女子裸體,很黑,會輸馬。」
「我見真理之屋」已經變身新大樓了,十年人事幾番新。
灣仔的原由
灣仔早在英佔前已有人居住,他們多是漁民。
灣仔原意:仔=細小,灣仔=小海灣。
1843年時稱「下環」,與上環,中環一起是海岸的地方。那時的海邊是上圖的「洪聖爺廟」之前,亦即皇后大道東也是海呢!後來香港人口漸多,填海是當時擴充套件的方法,經過百年,海岸線往北推了幾乎一千米,龐大的商業區就在海傍。
山腳的老區也不斷興建新式高樓住宅,在這華洋新舊之間,確乎非常吸引有心的旅人的。
上圖來自維基百科,洪聖爺廟建於1841年英佔之前。
這株百年老樹靜靜地看著灣仔高速發展,往事只能回味了。
行程與交通
遊程:順序星街,月街,聖佛蘭士街,大道東,大王東街,莊士敦道,廈門街,胡忠大廈,灣仔郵局,灣仔峽道,石水渠街,隆安街,堅彌地街,時代廣場。這是一條在灣仔老區遊走的行程,於古老與時尚之間穿梭,特別在聖誕節這個華洋共慶的日子裡,倍覺浪漫。
地鐵金鐘站,太古廣場三期出口,在大廈內往上走,一出大廈便是星街。之後,便隨意之所至,任你行啦!
大樓是太古廣場第三期,沿那扶手電梯上到頂便是星街。
星街,月街,優皮士的居庭
星域軒,住在星空,你不覺晃盪麼?
星街是個「旺中帶靜」的好居停,上了小丘,住宅享受著寧謐的生活。下皇后大道東,再往北便是繁華世界。
那天我從「繁華」走上「寧謐「,漫步…
我還是嫌星街久不久有車駛過,走到日街再轉右…啊!月街,都市中的隱居。
那天是聖誕後,街上沒有一個行人,只得我們三人。
想像一下傍晚六點這兒的跳躍吧,每一度門內和街外都是燈紅酒綠,華洋雜處呢!不明為什麼老外總喜歡在街上喝酒的。
這些樓少也有五十年了。
星街再上的電氣街,豪宅林立。在此也回頭往聖佛蘭士街去。
聖佛蘭仕街
St. Francis’ Street,上面有修院和學校英文名都是St. Francis 的,街也因此為名。這兒是灣仔老區,一切與海傍的兩樣。樓,五十年以上的多。特色小店也不少,咖啡廳,酒吧,時裝店,古董…。
來到聖佛蘭士,一切都要慢!
最好是上到頂,再走到前面的街往下。這樣曲折來回的走,享受舊灣仔的小資氛圍。
這間酒吧西餐廳真夠「偽小資」,在正午的陽光下,有點透亮的白檯布,加上紅白酒,沒有行人的樓梯,五六十年的舊樓,那小資氛圍真個煞人。
Himalaya’s 尼泊爾餐廳
在灣仔吃飯,真個令你有選擇困難。什麼「龍鳳冰室」(茶餐廳),The Pawn (和昌大押,文物,現在是高等食肆),權記雲吞麵…直是眼花繚亂,不知所從。很多時,你只有走得累啦,隨便吧!就走進去光顧了。
那天我光顧了大王東街的「喜瑪拉雅」尼泊爾餐廳。
先來烤薄餅,配紅綠二醬來吃,美味,特色。
偽文青在凝望。
對面的「文鼎酒家」,吃的是江南菜,朋友的公司請我吃過一次,有特色,不過很貴,不推薦給你。
我們要了烤雞,尼泊爾炒飯,烤餅,特色飲料(芒果,白色的忘了是什麼)。烤雞和飯是典型南亞(印度,尼泊爾)風味;烤餅是中東至南亞的主食。大概280港元,滿意!
有一次再來,要了一個套餐,80港元,也不錯。
吃飽了,奉上薄荷,糖。不知是否尼泊爾風俗。
上:和昌押,名店啦!
下:喜瑪拉雅,很好很好!
灣仔的新舊之間
吃過飯,繼續行程。皇后大道東傍的利東街(喜帖街)曾經掀起了不少風波,也令一些人忽然念舊起來。香港人就是那樣,什麼也一窩蜂。之前不見人談什麼喜帖街,因為人們結婚已經開始不用喜帖,用電郵,用FB了。現在起高樓豪宅,仇富啦!
下:這裡看到新與舊混在一起,有十年的,三十年的(右前),五十年的(右中)。
還有,五十年與今年的。
這株樹的後面便是豪宅的界線。
灣仔郵局,你是文物,也是博物館了
舊灣仔郵局於1915年啟用,香港現存最古老的郵局,是香港法定古蹟。
這些郵箱應該不再用了,成了文物。
一角錢的自動售郵票機,少也有45年吧?
它被活化,也是好事。
藍屋,黃屋,玉虛宮,中西文化交流之地(石水渠街)
因受」藍屋「的影響,區內很多舊樓都塗上不同顏色,綠,青,橙,黃…
藍屋
藍屋位於石水渠街72至74號A,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72,72A 和74被髹上藍色,74A(最右)乃私人擁有,外牆一直是灰色。
為什麼塗上藍色?1990年代,香港政府為它維護時,因物料供應處只有藍色漆油,所以只得塗上它,從此大家叫它「藍屋「,政府還敢髹其他顏色嗎
歷史:
藍屋建於1872年,原兩層高,註冊名為」華佗醫院「(亦稱灣仔街坊醫院)。現在地下左邊的」林鎮顯醫館「1886年時是華佗廟,1950年代」豬肉榮「林世榮的侄兒林祖在哪兒開武館,1960年代由他的兒子林鎮顯轉為中醫館。它的上一層當時是」鏡涵義學「,第二第三層是」一中書院「,二戰前灣仔唯一英文學校。
1920年,原有的兩層高建築拆了,興建四層高的唐樓,儲存至今天。藍屋的樓梯間的牆壁,單位內的窗戶皆用木材製造;露臺則用鋼筋水泥。
那」香港故事館「是」聯興酒莊「舊址,1980年代結業。
這屋有點像「我見真理的屋” ,明顯二,三樓沒人居住了。
這裡已有一些新浪潮的店子,顯出舊灣仔的中西文化交流。這也是保育的招數,有人用就活。
上面黃色的屋和橙色的屋都不是」黃屋「或」橙屋「,二者皆另有其屋。
玉虛宮
由藍屋一路往上走,到頂便是玉虛宮。
玉虛宮就是北帝廟,建於1863年(同治二年),是」一級歷史建築「。大門的對聯是光緒九年(1883年)歲次癸未仲冬(農曆11月)吉旦書寫:「廿八星宿週天北辰君其而不動;卅六度出地上帝位乎極以無為。」
三寶殿,為啥不開門啊?
斜陽下的印度榕樹,那些透進的光像告訴我今天行程快結束啦!
夕陽照得隆安街的舊樓有點活力起來,二樓的裝潢還很西洋呢!可惜,那時經濟已亮起警號了,看看那些招租廣告。
時代廣場,世紀人流之最
末了,來到時代廣場,看到同胞們的踴躍,新舊,憑誰問啊? 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不是今天。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