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探親
2016年7月17日,下午準備去波士頓西北卡納爾的姐姐姐夫家。從西南的J小姐家出發,路線如下圖所示,一直向北。
姐姐的兒子們在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隨當時的出國留學潮,一個跟一個全都到了北美,老大在加拿大,其餘三個在波士頓。兄弟四人全是有數個碩士學位甚至博士學位的人,經過多年艱苦努力,在北美生根,開花,結果。
姐姐姐夫退休後住在北京很安逸。但隨著年齡增長,兒子們都不在身邊,人老了都會有失能的那一天,這將是非常殘酷又無法迴避的事實,到時怎麼辦?猶猶豫豫,最終不得不在退休十多年以後移民。
我們幾點能到,無法預料。走了個多小時,女婿把車子開進路邊一個院子,說「 到啦!」 我們下車,看見眼前這座房子。
姐姐姐夫不是住在老年公寓嗎?這房子這麼漂亮,怎麼看起來像民房呢?不對吧。女婿再次核對地址、門牌號碼,這次GPS沒有騙人,確切無疑,就是這兒。
我並不知道姐姐姐夫住幾樓幾號房間。圍著房子轉一圈,不見一個人影。要在國內,站在樓下,拉開嗓子大喊幾聲就解決問題。在這裡,不敢這樣胡作非為、公然造次。找到正門,鎖著。正巧裡面出來兩個人,我毫不猶豫蹭進去。大廳裡沒有人,走廊迎面走來一個大概80歲左右的白人老頭,姐姐說過這老年公寓只有兩家中國人。於是我跟老頭說:「打擾啦,我是中國人,來看我姐姐姐夫,你知道他們住在哪個房間嗎?」老頭想一想,搖搖頭,回答:「 Sorry,I don’t know.」 四顧無其他人,只得走出來。後來姐姐告訴我,第二天她在走廊碰到個老頭,嘰裡咕嚕對她說了很多,她聽不懂。我猜想老頭見到我姐姐,突然明白過來,跟她說:昨天你妹妹來找你,我居然想不起來等等,諸如此類。其實他們平常見面都會打個招呼的,人老了,這不奇怪。
女兒說她打電話,樓下打到樓上,居然要用越洋電話!姐姐急忙下樓迎接,原來他們下午已經兩次下樓等候,不見人來,剛剛上去休息一會。
一別經年,異國相見,說不盡的欣喜,聊不盡的親情。
卡納爾鎮是波士頓最富裕的地區,開發商建的這家老年公寓是面向富人的。這座房子沒有像一般的老人公寓那樣,設計成傳統的長方體形狀,而是吸收了北美民居的外觀元素,外面看起來就像三棟連在一起的民居,非常新穎美觀,為此還獲得了設計獎。
這家老年公寓對申請入住的客戶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必須是知識份子,在銀行有不低於20萬美元的存款,即便達到上述標準,也還要面試,面試不過關還不行。住進來的客戶根據所住房間面積大小,每個月要交1000——2000多美元不等的租金。地方政府一開始就要求安排幾家窮人住進來,每個月只繳納幾十美元的房租,開發商拒絕。政府不依不饒,開發商最終妥協,同意安排兩家窮人入住。
姐姐姐夫移民前就提出兩人單獨居住的要求,到波士頓以後,兒子們兌現承諾。三姨侄得到這家老人公寓要接受兩家窮人入住的訊息,徵得父母同意後,第一時間提出申請,得到批准。另一家窮人是來自江西的一對高階教師夫婦,丈夫退休前是高階中學的校長。
在美國沒有合法收入的就是窮人。美國人不認為子女有錢父母就有錢,在他們看來,子女沒有贍養父母的責任,父母年輕時就是納稅人,老了有退休金的靠退休金生活,沒有退休金的就由政府提供補助。
姐姐姐夫住的是二樓一套兩居室(單身老人只能申請一居室),廚房、餐廳、客廳就設在一間大房子裡,廚房是開放式的,自己裝上了抽油煙機。兩個臥室,一個衛生間,一個衣帽間,一個小雜物間。
這棟房子一共三層樓,內部結構如下圖。走廊像一個「[」,兩側是一套套的房間。走廊地面鋪有地毯。
走廊中間有一段是懸空的,下面是一個大廳。每層樓都有洗衣房,裡面裝有多部自動洗衣機和烘乾機,一次投幣1美元。洗衣房裡放置有座椅、茶桌以及報紙,方便老人在等待洗衣期間休息和閱讀。走廊兩側還設有若干寬敞的公共衛生間,裡面的地板、牆壁、鏡子、馬桶和洗手池等一塵不染,馬桶旁邊的牆上裝有扶手。當然,公共衛生間裡一定配有衛生紙,並且沒有異味。
每層樓都有寬敞明亮的休息室,裡面有電視機,圖書等。
在走廊兩端和中間設有樓梯,還裝有很寬大的電梯,電梯內設有扶手。
公寓裡配有專門的管理員,清潔工。整棟樓裡裡外外特別乾淨整潔,沒有人大聲喧囂,非常安靜。
不一會,姐姐二兒子攜家人趕到。二姨侄是他家最先闖美國的,在國內碩士畢業後到美國留學。那時候的自費留學生,有幾個有錢的啊,他邊打工邊學習。美國雞肉比蔬菜便宜,他為了省錢儘量吃雞肉,以致後來很長時間提起雞肉就反胃。就這樣讀了兩個學位,工作後又接妻子來深造。二侄兒是個兼具膽識、才幹和遠見的人,多年打拚終於苦盡甘來,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在紐約華爾街工作,兒子讀小學。08年美國「次貸危機」,大量房屋被銀行收回,低價拍賣,他趁機購進許多房產。奧巴馬時期,房產升值,他們夫婦已經實現「財務自由」。妻子已離職,在家相夫教子,他本人還在美聯儲上班。
姐姐安排大家今晚在餐館聚會。去餐館途中,先順路到二侄兒家參觀。
二侄兒家這棟房子包括房前屋後共佔地一公頃(15畝),房子地上兩層地下兩層,屬於私人永久財產,沒有時效限制。
後院。
姨侄岳父母從武警部隊退休,早已跟隨女兒移民。閒來無事,在後院開闢一個菜園種菜,國內的各種蔬菜瓜果幾乎都有。森林裡的鹿經常跑來啃食蔬菜,所以菜園設定很高的圍欄。
還養了不少雞。
姨侄的小兒子彈得一手好鋼琴,國際象棋還拿成人組冠軍。不是說美國的小孩功課簡單,放學以後沒有作業,只需要玩嗎?侄媳說:我們幾個孩子從小就是用金子堆出來的。大女兒小時候學擊劍,教練是國內來的世界冠軍,十多年以前就是每小時100美元。小兒子學鋼琴,學象棋,還要學帆船。美國的好學校都要求學生在功課之外有體育特長,所以中產家庭的孩子哪個不是從小就忙著學習各種技能啊。至於功課難度,兒子的一些數學題目,連我都不知道他是怎麼解出來的!(侄媳可是學理工的碩士啊。)
全體合影留念。
到達川菜館。這裡有不少川菜館,我看見有網友說「國外川菜館的菜比國內的好吃,不知為什麼?」我想大概是川菜大廚到了國外,為了迎合來自五湖四海的中國人,進行了改進吧。川菜確實不僅在國內大受追捧,在國外也吃香。
三姨侄和四姨侄也都帶家人來了。沒有國內那種可以坐十多二十人的轉盤大圓桌,兩張圓桌拼起來,大家熱熱鬧鬧慶祝團圓。
晚餐後,先去三姨侄家看看,時間不早了,只稍作停留。下圖是他家的房子。
三侄兒在國內讀了碩士,來美國又讀計算機專業的碩士。其後,妻子也讀了同樣的學位,夫婦都在IBM公司供職。三侄才華能力出眾,在公司是一個職位不低的管理人員。有一個女兒正讀初中,她繼承了父親的才華,學習成績優異。而且從小就運動能力超群,拿過很多網球冠軍。一家子其樂融融。
三姨侄岳父母也已移民。老人離開一輩子熟悉的環境,儘管物質生活豐富,但精神孤寂。岳父不喜歡在美國沒有熟人、沒有社交圈的枯燥生活,經常回國,後來乾脆不來了。岳母雙膝關節壞死,在美國從做手術換人工關節,到術後半年康復,自己不用掏錢。
最後到了四姨侄家,因為天氣已經全黑,他家的房子是後來去他家時拍攝的。
四侄兒家的這棟磚房在波士頓市區。我說:「兩個哥哥的房子都在郊外,你的怎麼買在市區?」侄兒說:「這樣將來就不要再去換學區房。二哥的兒子要讀中學了,正在買學區房呢。」原來美國也有學區房的問題啊。
據我姐姐說,美國磚房值錢。我想起前面J小姐的房子,二姨侄和三姨侄家的房子,姐姐姐夫住的老人公寓,全都是木板房。木板房是半成品,建造施工快,造型漂亮。突然一組經常在電視和網路上看到的鏡頭浮現眼前:颱風一來,美國的房子連牆帶屋頂全飛上天,難道因為這些都是木板房?
四侄兒跟哥哥們走的是同樣的路,不同的是他妻子系美國土生土長的華裔,大學畢業在美聯儲下屬單位工作,夫婦有一個兒子還在讀小學。這個小侄兒是個智商和情商都極高的人,處理問題周到細緻,人緣極好,所以他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寬廣。他們也有不少房產,小日子過得幸福而又充實。
因為明天要去考察波士頓大學,所以我們一行人暫時告別姐姐全家,住進在波士頓市區租賃的房屋。(未完,待續)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