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一個月的日本之旅開始

2016年的春天,我開啟了第一次日本之旅,那次旅行讓我徹底迷上了這個國家。在這之後的4年中,我在東京、千葉 、靜岡 、山梨、滋賀、大阪 、京都 、奈良、兵庫、島根、鳥取、廣島、山口、岡山 、北海道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並且從中感受到了日本四季的不同魅力。雖然日本的四季,魅力各不相同,但是在我心目中,只有櫻花季和紅葉季才能把日本這個國家的美展現到極致,而且五彩斑斕的世界才是我心之所向。於是我利用這次「超長」的休息時間,從10月到12月分三次進行前往了日本,在濃濃的秋意中去探尋人文自然美,而且在這三次旅行結束後,我將完成日本旅遊「小」目標,至於小目標是什麼,文章最後揭曉。

我的遊記和馬蜂窩裡大部分的日記不一樣,我更注重對景點的介紹,而對其他遊記裡喜歡關注的便利店點心、飲料、所住酒店如何以及所謂的網紅美食店都不太關注。

行前準備和行程總安排

接下來我大概介紹下三段行程的安排,第一段旅行,我選擇了10月下旬就能看到紅葉的櫪木縣作為目的地;第二段旅行,我前往了 石川縣 、富山縣、 岐阜縣 、 京都府和奈良縣;第三段旅行,我抵達了福岡縣、 熊本縣、 宮崎縣、大分縣和鹿兒島縣。三段行程總計花費接近一個月的時間。我也會和大家分享這次旅行中的心得和見聞。

簽證:我是三年多次往返簽證,現在辦三年多次往返簽證很容易了,只要你過往三年內有兩次及兩次以上前往 日本 自由行的記錄,提供基礎資料就能辦理。

支付:準備了35萬日元和Visa,在東京、大阪、京都、奈良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寶的店很多,但是去小眾線路,信用卡的實用性很高。

天氣:栃木段的行程由於受雙颱風的影響,所以天氣變化劇烈,每天都是根據第二天的天氣預報來選擇出行目的地。北陸 關西 段行程期間,晝夜溫差較大,白天穿兩件衣服會覺得比較熱,而夜晚穿兩件衣服則覺得寒冷。九州段行程雖然是在12月進行的,但是因為地理位置更靠南,所以的氣溫和北陸關西段一致。

交通:在交通選擇上,栃木段行程儘量避開了受颱風影響很大的東武鐵道,主要使用了日光線、東北新幹線、東北本線,我購買了東京廣域3日周遊券。北陸關西段的旅行則選擇了高山北陸五日券和關西周遊券搭配使用。 九州段旅行因為大量乘坐 新幹線,所以選擇了全國JR PASS券,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這個券不能乘坐新幹線希望號和瑞穗號。

吃飯:由於我是一個人,所以沒有特別安排,到了任何一個地方都是換著各種日料吃,沒有刻意去打卡網紅店。

住宿:住宿的原則就是離JR站近為原則,第二段和第三段旅行的第一晚都住在了關西日航機場酒店,在宇都宮、金澤和福岡都選擇的是大和魯內酒店, 奈良 選擇的是廣場酒店, 鹿兒島選擇的是東急RUI酒店,鬼怒川溫泉選擇的是鬼怒川日光酒店。

怎麼確定紅葉季的行程最穩妥

我們知道無論是楓葉季和櫻花季, 日本每年都會做出預測,因為氣候的不同,會和去年的時間有所出入。一般 北海道 的紅葉季是從10月中旬開始, 東北 六縣的紅葉季從11月初到11月中旬,北 關東 區的紅葉季從10月下旬開始到11月下旬,中部地區大概從10月下旬開始到11月中下旬,我們熟悉的關東 、 關西 、 山陰山陽 、四國 、九州的紅葉季基本都集中在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如果大家要查詢每個地區的紅葉季的詳細資訊可以點選 //www.nihon-kankou.or.jp/kouyou/ ,裡面的介紹很詳細,點開對應的縣,裡面都有這個縣賞楓勝地的預測日期。

如果你想提前很久就確定行程,建議先在攜程上選擇可以免費退費的酒店,臨近了再根據實際紅葉季的時間來進行調整,然後再確定飛機票。

在北關東的栃木探尋祕境

DAY1:抵達成田機場,入住宇都宮酒店
DAY2:遊玩 日光 東照宮、二荒山神社、大猷院、 日光 山輪王寺
DAY3:遊覽那須高原
DAY4:遊覽中禪寺湖
DAY5:埼玉縣動漫之旅
DAY6:遊覽足利鑁阿寺和鬼怒川溫泉
DAY7:遊覽 日光 江戶村

從成田機場前往宇都宮

為什麼會選擇 栃木 作為第一站行程,是因為縱覽了各位旅行達人的日本遊記後,發現關東區被國人探訪最多的就是東京都和神奈川縣 ,而位於東京都北邊的栃木縣、 群馬縣和茨城縣,並沒有多少人會選擇前往遊玩,最多就是去栃木縣日光市區走走。而10月中下旬能在關東區看到彩林的地方也只有栃木 縣和群馬縣的山區,而颱風海貝思對群馬縣造成的影響更大,所以我在最後時刻才臨時決定改變行程來到了 栃木 。

由於10月份,日本天黑得比較早,我趕時間去宇都宮,所以過了海關後,我就直奔售票處買票,沒有在成田機場多逗留,所以也沒法給大家展示成田機場第一航站樓的售票處的實景哈。我在成田機場的網站上給大家截了圖,如果需要詳查的朋友點選這個連結: //www.narita-airport.jp/ch2/map/official_guide/ 即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是從成田機場前往其他城市,那麼一定要在售賣JR票的地方去排隊,有一個視窗是專門排京成電鐵的票,一個是兌換東北JR周遊券的視窗。

東京站的面積很大,從京成電鐵出來,在一路狂奔的情況下,我花了15分鐘才衝到對應新幹線的乘車口。去宇都宮除了乘坐東北新幹線以外,還可以乘坐東北本線的普通列車,不過我建議大家多花錢坐新幹線吧,我體驗了東北本線的普通車,不僅所需時間很長,而且人滿為患。

先從日光怎麼去周圍遊玩說起走

說到栃木縣,肯定不能繞開日光市,日光之所以會成為栃木縣的旅遊勝地,那是因為無論是日光市區亦或是市區周圍都有很多觀光景點,包括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日光東照宮建築群,風景優美的中禪寺湖以及霧降高原等,同時這裡也流行著山嶽信仰。從栃木縣縣府宇都宮前往日光市,只要搭乘日光線即可,票價是770日元,單程時間大概是40分鐘。

別小看日光站,這座頗具西洋風味兒的建築是大正時期建造的,用以接待天皇。室內配套設施很齊備,你可以通過站內的電子屏檢視日光 、中禪寺湖、宇都宮、 東京當日以及未來三天的天氣以及栃木縣的紅葉情報,同時也提供行李櫃放置行李。前往日光周圍景區的兩日券也在這裡發售,我個人推薦購買兩日券,價格實惠。

下面是從JR日光站往返湯元溫泉的發車時刻表,建議大家買了票,早早就去JR日光站排隊,不然沒有位置坐喔。

我抵達日光站的時間挺早,所以在附近簡單逛逛,整個日光市區內的西式建築還挺多的,這點出乎我的意料。不過我對這些西式建築或者小店都沒有興趣,我來這裡只為隱藏在日光群山中世界遺產。

每次看到這種警用巡邏車和警用K-CAR,我都覺得日本警察的工作硬體真的太普通了。

看著時間差不多了,我返回了JR日光站。從 日光站坐巴士出發去日光輪王寺、 日光東照寺和二荒山神社需要在西參道入口下車,記得在西參道入口的前一站按下巴士上的按鈕,提醒司機你要在下一站下車。

因源賴氏而興旺的日光輪王寺

10月, 日光市區內的氣溫適宜出行,平原地區的杉樹還是鬱鬱蔥蔥,只有少量的樹木開始有轉黃的跡象。日光市是一座充滿了濃厚山嶽信仰的城市,所以對於參拜道左右比比皆是的參天古樹,我並不覺得驚奇,況且這還是日本最出名的一條「綠道」。

這條面向日光的美麗杉樹林是效忠德川家族的功臣鬆平正綱種植的,樹木自種植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大約400。整條綠道從橫跨日光街、例弊使街、會津西街的日光神領境內出發直到日光東照宮的綠色長廊達長達37公里,兩旁種植了13000株的杉木,是世界最長的林蔭道。在松尾芭蕉的《奧之細道》中,就有這麼一句話是歌詠這條綠道的:「あらたふと青葉若葉の日のひかり」

想想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就散落在這片綠色的海洋裡,千百年來被這些大自然的精靈「呵護」著,我已經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快步向日光山輪王寺走去。

長長的參拜道帶給我很強的儀式感,能有這樣的感覺要歸功於兩旁挺拔的杉樹。走在其中,彷彿是被夾道歡迎一般。

參拜道兩旁小溝裡的水都來自於日光連山,純淨的山泉水滋潤著青苔茁壯成長,看上去生機勃勃。

路旁時不時都能看見表情嚴肅的地藏小菩薩,在歲月流逝中,佛身已經佈滿了青苔。他們也許很容易被遺忘,但是他們依然是這座靈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知不覺中就來到了輪王寺的山門前,日光山輪王寺於天平神護二年由勝道上人開山。鎌倉時代,由於源賴朝公的扶植而興旺起來,眾多修行者和僧人來此修行,使之成為了關東第一大靈場。到了江戶時代, 日光東照宮和大猷院興建起來,它們和輪王寺裡的三仏堂一起成了「鎮山之寶」。輪王寺這個名稱的來源,源自公元1655年,日光山主——守澄法親王被迎接至此,作為門跡寺院的輪王寺被賜予了「輪王寺宮號」,並且被代代繼承了下來。

從黑門進入走一小段就能看見三仏堂,三仏堂的正殿是東日本最大的木造建築,修建於平安時代,同時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 天台 密教形式的佛堂。現有的建築物在正保2年由德川三代將軍家光公重建。三仏佛堂前,種植著據推測樹齡為500年的天然紀念物「金剛櫻」。進入殿內,三尊八米高的塗漆金像讓人歎為觀止,它們是日本最大的木製佛像,位於中間的是阿彌陀佛,兩側分別是千手觀音和馬頭觀音,它們分別是女峰山、太郎山、男體山的守護山手神。通往側門的佛堂供奉著一尊藥師佛。

三仏堂後面的大護摩堂是 日光山第一的護摩祈願所。這裡每天舉行三次護摩祈願,時間分別為早上7點30分,上午11點,下午2點,想進行祈禱的人,請在祈禱時間的10分鐘前,到大護摩堂前臺,祈禱所需時間約為50分鐘,祈禱費從3000日元開始。

在大護摩堂的內部供奉著以本尊「五大明王」為中心,「七福神」、「十二天」等30尊身體的佛像和祖師像。天花板上畫著吉原北宰歷經2年半時間完成的《大升龍》。可惜堂內不能拍照,無法給大家展示金碧輝煌的景象,但是這裡很值得大家到此一遊。

三仏堂和大護摩堂是日光山輪王寺的一部分,而日光山輪王寺的另外一部分就是即將登場的大猷院。

作為德川第三代將軍家光公之廟所的大猷院

大猷院和輪王寺並沒有修建在一起,它離東照宮的也有一段距離,是德川第三代將軍家光公的廟所。作為世界遺產,它保留了總計22件國寶和重要的文化財產。整個建築中,總計315座燈籠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家光認為自己不應該超越祖父「家康公」(東照宮),所以整個建築採用了採用金色和黑色的配色組合。

從走進大猷院開始,你就能感覺到這裡的確不同於熱鬧非凡的東照宮。從入口的「仁王門」到「拜殿、正殿」,整個路程一直向上。下面這張照片裡就是第一座仁王門。兩位「金剛力士像」中,一位張著嘴(阿形),另外一位閉著嘴(吽型)。據說阿吽の呼吸就是從這裡來的,「阿吽の呼吸」的意思大意為比喻兩人以上共同做一件事時配合默契。

第二道門因為供奉著二天,所以被稱為「二天門 」。正面的匾額是第108代天皇「後水尾上皇」親筆題寫的。

夜叉門放置著阿跋摩羅,毘陀羅,烏摩勒伽和犍陀羅,它們的職責是守護陵墓。其中,烏摩勒伽在日本 全國範圍內很少見。由於夜叉門上雕刻著牡丹花,所以又叫牡丹門。

在大猶院的中心建築物中,與拜殿、相間、本殿相連的獨特建築物結構叫做權現造,這座建築被指定為國寶,由於使用了很多金彩,所以別名叫做「金閣殿」。內部有狩野探幽所畫的唐 獅子 ,天花板上有140幅龍的畫,家光公所穿的盔甲也放置在內。

皇嘉門相當於奧之院的入口,是明朝樣式的龍宮建築,別名「龍宮門」。在這扇門的前方,有家光公的墓地。

在二荒山神社虔誠參拜

架在日光山內入口的木造朱漆橋被稱為「神橋」,它是二荒山神社的一部分,橋長28米,寬7米。傳說勝道上人在此地無法渡過大谷川,祈求神佛加護時,出現了兩條蛇變成了這座橋。

二荒山神社位於東照宮附近。公元766年,勝道上人開啟日光諸山。將象徵的二荒山(男體山)作為御神體祭祀。其境內擁有日光國立公園的日光連山,面積達到3400公頃。

拜殿是祭拜神明的建築物,修建於1619年。這種充滿歷史厚重感的建築物,散佈在日本很多古都。

神樂殿祭祀的是和音樂相關的神明,殿堂前面的狛犬則是保佑良緣的。

化燈籠製造於鎌倉時代。

神與舍內有三座彌生祭上用的神轎。

日枝神社的御祭神為大山咋命,是山神以及健康之神。

大國殿是祭祀保佑生意興隆的神明之處。

朋友神社祭祀的是少彥名命,它是主管醫藥和智慧之神。

眼前這顆巨大的「御 神木 」據傳是在弘仁11年(公元820年)空海蔘拜時親手種植,樹林已經超過了1000前年。在日本這樣的參天古木真不少,站在它們面前不得不佩服「生命」的偉大,人生短短數十載真的是彈指一揮間。

眼前這股「靈泉」分別是「智慧之水」、「酒水」和「返老還童之水」,泉水可以直接飲用。

在神社的深處,還可以祭拜日光連山。對於日本這個多山的國家來說,山川賜給了當地人民很多「寶物」,水從高山上彙整合河流滋潤著生活在平原上的人類,於是很多山川成為了當地居民的精神寄託。

作為 日光二寺一社的一部分,二荒山神社和大猷院一樣,相對清幽,讓人可以在這靜靜得參拜,去感受山川的靈氣。

祭祀德川家康的日光東照宮

如果說日光輪王寺、大猷院和二荒山神社都是可口的「前菜」的話,那麼日光東照宮則是絕對的「主菜」。它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而且主祭神還是大名鼎鼎的德川家康(東照大權現)。現在的社殿群基本上都是3代將軍家光在1636年的寬永大造替中重建的。境內除陽明門外,還有匯聚了當時技術精華的國寶建築等總計55棟建築物。各建築物均由全國各地召集而來的能工巧匠建造,總工費以現代金額計算高達400億日元到1000億日元,堪稱絢麗豪華之極致。

從輪王寺出來沿著參拜道走幾百米,就能看到東照宮的入口,即便是早上9點過點,這裡的人氣已經很旺了。矗立在參拜道兩旁的參天大樹迎接著八方而來的遊客,把我們帶到了鳥居。

東照宮依山而建,利用地勢高差修建的參拜道。以石階為中軸,境內的神殿群均衡佈局,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氛圍。全體建築色彩斑斕,並裝飾了大量雕刻,這樣做不僅僅是出於設計上的考慮,更是出於表現信仰形態、學問以及思想的需要。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鳥居更加莊重,彷彿自帶威嚴,不容我腦中有絲毫褻瀆的雜念。

過了鳥居就是高聳的五重塔。此塔於慶安3年由若狹國(今福井縣)的小浜藩主酒井忠勝捐贈。文化2年,五重塔在火災中被燒燬,其後文政元年由小浜藩主酒井忠進再建。一層環繞塔身四周雕刻著異彩紛呈的12干支。上承塔剎的芯柱採用懸垂式,在塔的四層處用鎖鏈懸吊直徑60cm的芯柱。這樣的結構一來可以避免塔身下沉時芯柱貫穿塔頂,二來通過柱與塔身分離可起到免震的作用。這是江戶時代的工匠們構想出的抗震結構。

從表門開始,東照宮的金碧輝煌就將逐漸呈現在遊客眼前。

下面三座宮殿為上神庫、中神庫和下神庫,收納著節日祭典用的馬具和演出服裝等。

輪藏是傳統寺院專設藏放經卷的殿宇。

神馬廄位於五重塔前,原是餵養牛馬的簡陋小屋。這座小屋上面雕刻的猴子讓它立馬備受矚目,猴子自古以來就被當作馬的守護神,如今只剩下馬廄上方的八塊雕刻:「結婚猴」、「懷孕猴」、「母子猴」、「蹲坐猴」、「仰望猴」、「俯視猴」、「沉思猴」、「三猿猴」。這些雕刻表面上描繪的是猴子的一生,實際上影射了人的一生。

如果說東照宮裡最美麗的建築當屬陽明門。由於明代大儒王陽明是德川家康最為尊崇的學者,所以 日光 東照宮的標誌性建築因此得名。門上裝飾著靈獸、花鳥、人物共計508處雕刻,是 日本 江戶幕府時代雕刻作品中的最高峰。陽明門雕刻之細膩、鑲金包銅的華麗程度令人驚歎。故而有種說法:陽明門憑藉其繁縟而精湛的外觀,即便讓人們從清晨看到傍晚,也不會覺得厭倦,因此陽明門又得名「日暮之門」。

陽明門的正面中央雕刻著銀色蛟龍。龍是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屬相,而龍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皇帝的象徵。透過東照宮中眾多龍飾的存在,人們得以窺見德川家族在當時的顯赫地位。

既然來到了 日光 東照宮,那我在這裡也簡單介紹下德川家康吧。德川家康生於 名古屋 附近的岡崎城, 日本 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江戶幕府首任徵夷大將軍, 日本 戰國三英傑之一。德川家康在桶狹間之戰後與織田信長結為同盟,本能寺之變後先與豐臣秀吉敵對後又向其臣服。小田原之戰後被秀吉移封 關東 ,得到了豐臣政權下外樣 大名 中最大的領地。在關原合戰中率領東軍戰勝西軍,公元1615年打敗豐臣氏,建立了德川幕府。

德川家康開創的德川幕府在 日本 歷史上維持了長達260多年的 和平 統一局面,這給 日本 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比莊園制時代略好一點的社會環境。但是,德川家康所改組和強化的 日本 社會制度,仍然是建立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嚴格的身分制度把每個人都固定在一個狹窄的框子裡,阻礙了社會的進步。他推動海外貿易並非是要發展民間自由貿易,而是出於維護自身統治的需要。只有極少數幕吏、 大名 、特權大商人可以把持官方貿易,一旦超出幕府的政治需要,就立即加以取締或限制。1612年頒布的禁教令,從1615年開始對朱印船貿易的限制。此外,德川家康晚年推行儒佛合一的思想統治,這種影響甚至一直延續到明治維新以後。

以陽明門為中心,左右兩側延伸開來的是東西迴廊,迴廊全長220米,外壁飾有豐富多彩的精美透雕,可惜雕像想表達的內容都不大明白。

東照宮的鼓樓都修建得無比華麗,各種精緻的雕刻在 日光 的照耀下顯得金碧輝煌,朱漆圍欄城了最好的點綴。

鼓樓附近的藥師殿也有很多人前往參拜,不得不說, 日光東照宮是我去過的 日本 景點裡,人氣數一數二的。

唐門是通往最重要的總神社的正門,穿過陽明門就映入眼簾。現在只有在正月和大祭等中等規模以上的祭典、或者國賓 和政 府貴賓前來參拜時才能由此門入內。整個門用白鬍粉以及貝殼粉製成的顏料塗成白色,華貴典雅秀麗精巧不遜於陽明門。僅有3米寬的門上,就有包括小花紋等在內的611個精美的雕刻。

」睡貓」相傳是活躍在江戶時代初期的名雕刻師左甚五郎的作品。細細觀看可以發現黑白相間身形略瘦的睡貓緊閉著雙眼。不過貓的姿勢與其說它在睡覺,更像蓄勢待發、正靜悄悄伺機捕獵。在貓的背面雕刻有在竹林中嬉戲的鳥雀。與其他神社寺院類似雕刻顯著不同的是東照宮的貓兒沒有捕食鳥兒,卻在牡丹花叢中自顧自閉目睡覺,因此也有說法說睡貓是 和平 的象徵,表明由德川家康統一的天下從此擺脫戰亂進入了和平安寧的時代。

穿過睡貓下面的通路再登上207級陡峭的石階,就能抵達德川家康的墓地所在的內神社。這一路上,兩邊的杉樹真的是無比挺拔,它們和家康之墓一樣,已經成為這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供奉德川家康的奧宮真的是無比的簡樸,和外面的殿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這裡完全看不到富麗堂皇之像,略顯陰森。德川家康開啟了家族的輝煌,我也是從參觀瞭解德川家族的史蹟開啟了這段旅程。而我行程的終點—— 鹿兒島 ,那裡的武士則是推倒德川家族的中堅力量,不得不說是一個奇妙的巧合。

毫無疑問, 日光東照宮是我見過的 日本 最富有藝術氣息的一座建築群。無論是從建築規模亦或是精緻程度還是雕飾的意義都透露著德川家康作為一國的實際統治者無比尊貴的地位以及他的思想對這些建築的影響。

在離開東照宮時,我特意去買了一本御朱印賬,正式開始收集御朱印。在 日光 東照宮的御朱印上還出現了葵紋。葵紋本來是 京都 賀茂神社的神紋。慶長十六年以後,成為德川(鬆平)家的專用紋章。準確地說,德川將軍家的家紋是「三ツ葉葵」,有時也稱為「三ツ葵」。《德川實紀》裡把「御紋」叫作「葵鞆繪」。在 日光東照宮中,只要你細細品味,總能在細節處發現「三葵紋」的身影。

和彩林交相輝映的中禪寺湖

離開日光東照宮,乘坐巴士繼續向山上走,經過著名的「伊呂波阪」山道,就可以抵達明智平。我個人推薦大家先在這個站下車搭乘纜車去欣賞中禪寺湖和華嚴瀑布的美景。

這個時候的中禪寺湖周邊的樹林已經開始變為彩林,但是沒有到紅葉的全盛季。

站在瞭望臺上可以遙望被群山包圍著的中禪寺湖和華嚴瀑布。建議大家一定要選晴天來此,在大霧和大雨的情況下,你沒法欣賞中禪寺湖的美景。另外,大家可以通過 //www.chuzenjiko-cruise.com/timetable.html 這個連結來檢視,當天遊船是否開放。

在明智平除了可以遠眺中禪寺湖和華嚴瀑布外,也別忘了看看另一邊的美景,同樣不會讓你失望。開闊的視野讓我在都市生活中所積存的疲憊一掃而空。

在明智平拍了照,繼續坐巴士向中禪寺湖進發,在中禪寺湖溫泉站下就OK啦。走進小鎮,發現中禪寺湖周圍的建築更具歐洲味兒。整個小鎮沐浴在秋日的陽光中,傳達出一股慵懶感,這裡的生活節奏似乎很慢,即便天已經大亮,但是很多小店都還沒開門營業。

穿過二荒山神社的鳥居,就算正式進入了中禪寺湖區了。

我迫不及待得衝到了湖邊,給它拍了一張照片。遠處的遊船9:30發船,我剛好趕上了這一班。

我來到遊艇的最上層,享受著這次旅行中不多見的陽光,不斷映入眼簾的美景促使我頻頻按下快門。

遙望遠處,中禪寺湖被低矮的小山包圍著,就像一個「嬌羞的少女」被男神們保護著,湖水由 西北 部小河補給。

掩映在楓林中的別墅想必是富人的私家住宅,能在這裡度假真的是人生一大享受。

清澈的湖水是日本各大湖泊的一大共同特點, 北海道的摩周湖也是透明度極高。清澈的湖水讓我根本捨不得伸手去攪動湖水,打破原有的寧靜。

欣賞中禪寺湖的美怎麼只能靠遊船呢,坐了兩程遊船後,我選擇了棄舟登岸,沿著湖邊的步道,慢慢去品味彩林之美。

便道上已經被落葉覆,踩在上面軟軟的,每前進一步彷彿就是在和大自然進行深入「交流」。

這樣的步道,我多麼希望它能一直蜿蜒下去沒有盡頭,因為只有在這樣的漫步中,我才能找到旅行的快樂。

穿出樹林,眼前豁然開朗。站在湖邊,輕柔微風吹拂著我的臉龐,坐在湖邊的椅子上,發發呆,休息一下,感覺真的很棒。

一棵又一棵的樹木在夜晚秋風的吹拂下,已經披上了「金色」的外衣,靜靜得矗立在那裡迎接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隨處可見情侶或者夫妻在這裡享受羅曼蒂克的時光。

從這個位置欣賞男體山,真的是絕妙之至。男體山是日本百名山之一。作為世界遺產日光二荒山神社的禦神體,在男體山山麓和山頂分別有中宮祠和奧宮鎮坐。前往山頂差不多4公里、專業人士花3〜4小時可以登頂,每年5月5日〜10月25日可在此登山。

對於10月中下旬能在 關東 區看到彩林甚至是紅葉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以往看紅葉要不得搭配著 日本 傳統建築,要不就是在山林之中,但是坐著遊船徜徉在湖泊中欣賞彩林還是頭一遭,個人十分推薦國內遊客來此自由行。至於住宿,你可以選擇住在中禪寺湖湖邊,也可以選擇住在 日光 市區或者湯元溫泉,甚至是鬼怒川溫泉。

埼玉動漫一日遊

在宮崎駿的動漫中,我最喜愛的是《千與千尋》,其次就是《龍貓》。這次去了下龍貓的取景地,不過真的是太失望了。從宇都宮出發穿過首都圈複雜的交通線,我終於抵達了西武球場前站。整個車站相當冷清,這個場面讓我心裡頓時忐忑不安,沿著鄉間小路走到了龍貓森林,我心裡徹底涼了。怎麼看,我都不能把這裡和動畫裡漂亮的森林聯絡在一起,而且這個地方一個人都沒有,不是有那幾個牌子,我都懷疑這裡怎麼會是龍貓取景地。

在這裡小逛了一圈,真的是十分陰森,要是下雨天,那真的會讓人瘮的慌。

在龍貓森林短暫停留後,我來到了野原新之助的家鄉——埼玉縣 春日 部。無論是站臺裡面還是出站口都有著蠟筆小新的「身影」。

看到伊藤洋華堂就能想到小新的媽媽為了搶便宜貨,時不時都要來這裡搶便宜貨。雖然 日本 是發達國家,但是去旅遊過的朋友都知道日本的物價可不低。美伢作為家庭主婦要把有限的工資更好的分配到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環節,不搶便宜貨還真不行,32年的房屋貸款是很沉重的。

蠟筆小新的展覽館在這座商場的頂樓,從JR站走過去,不需要太多時間。

作為85後,在我的童年, 日本動漫被大規模引進國內,而且那時候的管制並不嚴苛,不然像蠟筆小新、灌籃高手這種動畫,恐怕現在都審批不過吧。如果說灌籃高手是勵志的話,蠟筆小新真正就是展現家庭幸福生活和搞笑的動畫了。小新真的是太成熟了,而且撩妹水平之高,成年人也拼不過吧。

幸福對於每個家庭標準都不一樣,但是一家人能在一起開開心心生活,哪裡還有比這個更重要的呢。

每次這個動作之後,小新都會發出「哈哈哈哈哈哈」的笑聲。

能把自己的屁股訓練到蠟筆小新那種水平的人應該沒有吧?

蠟筆小新的好朋友們各有特色,風間很優秀,但是是媽寶;妮妮溫柔背後透露著暴力的本性;正南膽小懦弱;阿獃深藏不露。

小新的爸爸展示了日本男性上班族的艱辛和不容易。

肥嘟嘟左衛門是蠟筆小新TV版和劇場版裡出現過動漫角色。

小新的屁股英和小葵的手印。

野原美伢的巴掌和野原廣志的臭腳。

野原小白的足印和肥嘟嘟左衛門的印記。

動感假面的手掌和康達姆機器人的印記。

蠟筆小新劇場版我還是看了很多部,各種劇情還是腦洞大開。

看到扭蛋機忍不住玩了三次,第三次才扭出了小新。

以東京為中心的首都經濟圈覆蓋到了春日部,得益於發達的鐵路交通,使得很多像野原廣志那樣的上班族可以在郊區購房,每天坐車往返位在東京的公司。

坐落在深山峽谷中的鬼怒川溫泉

在關東區,知名的溫泉很多,例如箱根和草津。雖然鬼怒川的名氣不如前兩者,但是它所擁有的風景更為獨特。

從 日光 站走到東武日光站就可以買票前往鬼怒川溫泉,至於是在鬼怒川溫泉站下還是鬼怒川公園下,那就要看你酒店所處的位置。

鬼怒川溫泉的起源為江戶時代在鬼怒川西側發現的瀑布溫泉,之後鬼怒川東側亦湧出溫泉,名為藤原溫泉。兩處溫泉合稱為鬼怒川溫泉。以面朝鬼怒川溪谷,擁有開放露天浴池的近代大型酒店為中心,建立有80間以上酒店及旅館。鬼怒川溫泉水自古就有「火傷就找鬼怒川」的說法,因具有治療燒傷功效而聞名。

眼前的「鬼怒太」,其實是夜叉鬼王。頭頂兩隻尖角,血盆大口,獠牙外露,以一根大狼牙棒當武器,看起來非常兇狠。然而就是這樣兇狠的角色,居然成了這裡的「吉祥物」,小鎮請藝術家們設計了七座造形各異的鬼怒太陶像。

走出車站就有足湯,如果你在這裡玩了一天,又沒有打算在此住宿,不妨來此泡泡腳,小憩一會兒。

這次我在鬼怒川溫泉入住的是鬼怒川日光酒店,酒店的位置離車站大概900米,步行10多分鐘就到了,最棒的一點就是從我在酒店的房間就能看見鬼怒楯巖大吊橋。

房間面積挺大,一個人住很奢侈;酒店晚餐和早餐都是自助餐,品種也比較豐富;溫泉都設計在了酒店二樓,露天浴池挺大的。由於是修學旅遊時期,這家酒店也住了不少學生,學校安排了包場讓學生泡湯,這樣的待遇真好啊。

從我的房間可以俯瞰吊橋,從這個吊橋走過,看著兩側的風景,還覺得蠻有新意的。橋上也沒有人故意搖晃,拍照方便多了。

沿著索橋穿過鬼怒川,走上觀景臺,極目望去,小鎮被兩旁充滿綠意的小山所包圍,整個小鎮沿著河谷而建,和我去過城崎溫泉的溫泉小鎮相比,鬼怒川溫泉小鎮感覺多了一絲現代味兒。

之所以說鬼怒川的景色有新意,看下面的圖片就知道了。這樣的美景是靠著2200萬年前噴發的火山岩侵蝕鬼怒川河流而來。巨大的奇巖怪石交織在一起,彰顯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龍騰翻滾的河水還是第一次在日本見到,鬼怒川兩岸樹木茂盛,風景美如畫。我因為時間和天氣關係,只走了一小段步道,整個峽谷真的有點長江 三峽 的味道。

10月下旬去的時候,溫泉小鎮附近海拔低矮的地方還是以綠色植被為主,但是在海拔高的位置已經能看到比較漂亮的彩林了。

玩忍者體驗讓我尷尬的日光江戶村

在鬼怒川舒舒服服泡了湯,我就乘坐巴士前往了 日光 江戶村遊玩。 日光 江戶村是一座再現江戶時代文化和生活的主題公園。園內按照當時的樣子再現了街道、關卡、旅館街、下町、武士官邸街等建築,穿過入口就彷彿時光倒流至江戶時代。為了讓這座公園更有可玩度,這裡還會舉辦江戶時代起一直流傳的水藝表演、華麗的花魁遊行等很多活動,在「大忍者劇場」、「忍者烏鴉屋敷」等處還可以近距離觀賞頗為真實的忍者表演。

走進村落,感覺這裡相比北海道的登別依達時代村略顯粗糙了一些,更貼近古代平民的生活場景。由於我是一個人還揹著照相器材,所以就沒有去更換古裝了,如果你是輕裝上陣,那就可以換上 日本 古代服裝,男子可以佩戴日本刀,女子可以穿上和服在小鎮中閒逛,別有一番風味。

走在日光江戶村內,很多場景是我熟悉的風格,小橋流水、綠樹成蔭,小巧的神社以及天滿宮真的是一應俱全。

在江戶村裡走不了多遠就能看到忍者體驗館。我覺得這是整個江戶村的精華所在,裡面的設計真的很有意思,不過各種機關障礙,讓我這個大個子吃盡了苦頭,這時候我覺得自己長得高就是個錯誤。

地獄寺完全可以看成是另類版的鬼屋。

體驗完忍者修行和鬼屋過後就來到了江戶村的核心區域,這裡的熱鬧程度就像古代的城下町一樣,遊人如織,時不時還有藝妓出現,街道兩旁各種體驗專案很適合女性朋友,而且還有很多小吃店和餐廳供遊客休息,據我觀察, 日本小孩和中國小孩愛好差不多,都對燒烤最有興趣。

除了忍者修行外,我最喜歡的體驗當屬劍道了,這還是我第一次玩,優勢嘛就是我的臂展夠長,不過移動起來沒有別人那麼靈活,而且體力很一般,玩一會兒就旁邊休息去了。

走到江戶村的盡頭就是生活文化館,主要展示了江戶時代 日本 人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一些物件。

一進入文化體驗館,我就被小小的庭院所吸引,池塘裡小錦鯉悠閒得享受著「它們」的生活。

眼前這個小人偶名字叫長壁姬。它是日本的女性妖怪,傳說居住在姬路城中,另外有小刑部姬、刑部姬、小阪部姬等別名。傳說長壁姬隱居在姬路城的天守中,每年與城主會面一次,並告知其姬路城的命運。長壁姬的真面目一般被認為是一隻老狐狸,也有其實是井上內親王和兒子他戸親王之間誕下的孩子,曾受伏見天皇寵愛女房的靈魂、姬路城的所在地姬山的山神等各種說法。

小町紅是日本流傳了將近200年的傳統口紅,據說當年由中國傳入,現在中國已失傳,全日本只剩下兩位職人會做,可見它的珍貴。這種口紅上脣後很是嬌柔,幹了之後就有有一種類似金屬的光澤 ,在古時候被稱為「玉蟲色」。由於不新增任何防腐劑和新增劑,所以內含的小町紅使用期只有3-4個月。

手毬也是很好的裝飾品,不過價格都不便宜。

現在這種採用天然植物作為原料的藍染在中國也能經常看見,並不稀奇。

江戶切子值得給大家重點介紹下,「切子」顧名思義與「切」有關,是硝子冷加工工藝中通過金屬砂盤或磨石切割打磨成型的工藝,今日的玻璃雕花工藝便來源於此,其中切子又分江戶切子與薩摩切子。從長崎經由大阪至江戶,硝子橫貫日本本州迅速普及,最初以吹製為中心,相對切割所需的壁後質優的硝子,直到19世紀初才出現,江戶切子就是在江戶末期的江戶逐漸形成的加工工藝。天保5年。 日本橋附近的小傳馬町經營硝子製品的「加賀屋久兵衛」,將從大阪學到的技術應於仿英國制的切割硝子,用金剛砂雕刻切制,工法細膩歎為觀止,成為江戶切子的開始。明治後期經過英國技術指導,匯入了西式切割技法,流傳至今的多為此時成熟的技術。

團扇期初是由中國發明的,在奈良時代由唐朝傳入日本 。在日本最初使用團扇的是宮廷貴族。到平安時代末期,才允許一般庶民百姓使用。江戶時代後期, 日本的城市居民使用團扇扇風取涼日益見多。隨著日本夏季祭祀、盂蘭盆節的興盛,團扇大為普及。

其實整個文化館還是能讓普通遊客對日本的傳統技藝有著一定的瞭解,小紅町、團扇和江戶切子尤其能勾起我的興趣。雖然我已經去過了北海道的依達時代村,但是我依舊在 日光 江戶村玩了半天的時間,用心去體驗每個專案和去了解日本的傳統文化。

來自室町幕府時代的足利鍐阿寺

離開日光了地區,我乘坐東武電鐵前往了足利,由於東武電鐵部分割槽域中斷,需要在下今市換乘巴士,抵達時間比預期的晚,加之颱風所帶來的大雨實在是不方便出行,所以我在足利只參觀了最重要的鍐阿寺。

和栃木縣的旅遊觀光勝地日光不同,足利的旅遊旺季是春天,而初秋時節的足利真的是十分清淨,鮮有遊客來訪,更別說在下雨天。我深一腳淺一腳的來到了寺院的門口,路上沒有碰到一個行人。

整個寺廟的面積並不大,其原本是足利氏宅邸所在地,現在是真言宗大日派的總寺院,大正11年被指定為國家歷史遺蹟。武士家族足利家的第二代義兼於1196年在自家宅邸內建立了持佛堂,供奉大日如來,平成25年8月本堂被指定為國寶。

進入寺廟內,就有日本人向我求助救救這個貓咪,終於在爬上梯子後,才把這個小乖乖救下來。

在這裡,我也給大家簡單介紹下室町幕府的歷史。室町幕府是由足利尊氏建立的政權,到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時,政權才穩定下來。1573年(天正元年),第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驅逐,室町幕府時代結束。

繼續深入寺廟內部,古樸靜謐的氛圍包圍了我,我個人很喜歡這種少有遊客到訪的古寺,沒有喧囂,可以靜下來慢慢品味幾百年傳承所帶來的歷史厚重感。即便是一株銀杏,它都有著其他同類所不具備的意義,因為它是由是由足利義兼親手栽種。

院內同時還保留著很多鎌倉時期的建築物。其中,大御堂、鐘樓、一切經堂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產。

在栃木,德川家族的光輝足以吸引眾多遊客前往日光旅行,而足利家族似乎已經被人所遺忘,這個家族留下來的印記,靜靜得矗立在這座小城內,鮮有人問津。

在那須高原徒步品味自然風光

櫪木段行程中只有兩天天氣晴朗,其中一天去了中禪寺湖,另外一天我去了那須高原。那須高原遠離 栃木 縣的中心地帶,是一個陸客很少來到的旅遊地。乘坐JR列車到那須鹽原站下車,然後換乘巴士就可以直達那須高原的索道口。巴士停車處是位於JR站西口的3號巴士站臺,下方的乘車表只是今年的時間,另外不需要預約。

雖然說陸客很少來,但是現在正值那須嶽呈現一片「彩色」的黃金季節, 日本 當地人可不會錯過這樣的美景,看看這車水馬龍的景象,我覺得我是來對了地方。由於當天上山的人太多,我們只能提前下車步行往索道口走去。

隨著海拔越來越高,路邊的樹木已經都被秋風染成了金黃色。

乘坐纜車上山的時候,建議站在窗邊位,不然根本看不到窗外的風光,如果要拍攝彩林的話,建議下山的時候拍攝,這時候纜車裡沒有多少人,可以好好拍照。

下了纜車,如果你很喜歡爬山,那可以去挑戰登頂那須嶽,但是對於我這樣的爬山白痴,再加上去的當 天山 頂濃霧密佈,所以我決定沿著步道繞山一圈,欣賞美景。

環繞那須嶽的步道很有日本特色,給人的感覺就是「腳下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有路」。不過這條步道相對平緩,對普通人來說沒有多大的難度。接下來就請大家跟隨我的鏡頭欣賞美景吧。

走出一段過後,站在路邊,放眼望去,隨風變化的雲朵真的是太美了,彷彿觸手可及。隨著高原上吹拂過的大風,這些雲朵快速移動著。

那須高原的「彩色」真的是與眾不同,在大風的干預下,大部分植物匍匐在地上,把大地裝扮得多姿多彩。

時不時路上能看見一些被風侵蝕的石頭,也許千百年過後,經過風蝕,它們也會變成一堆碎石。

回頭望去,絡繹不絕的人朝那須嶽山頂攀登著。

山上的天氣真的是變化多端,一邊是藍天白雲,另外一邊則被大霧籠罩。

今天的那須高原山風大作,每走一步都要格外小心,對於我這種很少徒步的人來說還是感到挺刺激的。

相比日光和鬼怒川溫泉,那須高原對於陸客來說屬於一個小眾旅遊點,但是來此旅遊的日本人和歐美人相當多,坐巴士上山的時候,還遭遇了堵車。我沿著步道走了一大半的路程,美麗的風景讓我感覺不虛此行。如果有想來此旅行的朋友,還可以乘坐巴士返回半山腰的那須溫泉泡湯休息。如果對徒步沒興趣,那麼我推薦那須動物王國看看,那裡是親子游的好去處。

栃木縣最出名的B級美食宇都宮煎餃

第一次知道宇都宮煎餃還是看蠟筆小新才知道到的,這次在宇都宮住了幾晚,每天的晚餐都和餃子分不開。查了下資料得知,在1990年,宇都宮市為了宣傳,選擇了餃子作為觀光的首推產品。第二年,市內開設餃子店鋪的成立了「宇都宮餃子會」。如今在宇都宮有200多家的餃子店,售賣水餃、炸餃、煎餃、湯餃等,遊客到了宇都宮可以品嚐各種各口味的餃子,各種餃子一份的售價在350-500日元之間。

下面這種和拉麵煮在一起的餃子帶著一點辛辣味,吃上去少了一絲脆的口感,賣相也一般。

外賣帶走的煎餃,味道是傳統餡,和王將的煎餃差距挺大。

這是我幾天以來吃得最好吃的一頓傳統口味的煎餃。

煎餃搭配米飯是我第一次嘗試,裡面還撒上了韭菜丁作為打底,味道真是不錯。這一頓飯是我這幾天在宇都宮吃過的最棒的一頓晚飯。

這種煎餃的味道相當濃郁,我吃一口就要搭配一口冰水。

水餃的做法和我們國內差異挺大的,水餃依舊做成了煎餃的樣子,別看著是清湯味兒,其實還是帶有辛辣的口感。

這次在栃木縣,我並沒有停留太長時間,主要原因是因為天氣實在是太糟糕,兩個颱風前後夾擊的確是讓我很頭疼,不過我依然完成了當初制定的旅行目標。首先前往了日光市區欣賞了世界文化遺產的風采;接著在奧日光細細品味湖光山色和彩林的完美組合;到鬼怒川溫泉放鬆身心,並前往日光江戶村體驗古日本人的生活;室町幕府時期留下來的鍐阿寺讓我又一次體會到了小眾祕境的與眾不同;最後抵達那須高原,在徒步中,去感悟旅行的真諦。

秋之強音——在北陸關西欣賞醉人紅葉

DAY1:抵達關西機場 入住關西日航酒店
DAY2:抵達金澤 遊玩金澤兼六園、金澤城和長町武敷家
DAY3:前往富山縣黑部立山峽谷
DAY4:前往飛騨高山遊玩
DAY5:前往京都遊玩龍安寺、金閣寺、京都御苑、北野天滿宮和伏見稻和大社
DAY6:前往白川鄉合掌村遊玩
DAY7:前往金澤二十一世紀現代美術館 東茶屋街 近江町市場和瑞龍寺遊玩
DAY8:前往清水寺、三年阪二年阪、高臺寺、南禪寺、寧寧之道、永觀臺、東本願寺和西本願寺遊玩
DAY9:前往東福寺、貴船神社和琉璃光院遊玩
DAY10:前往吉野山、唐招提寺、藥師寺和橿原神宮遊玩
DAY11:嵐山片區、二條城和三十三間堂遊玩
DAY12:前往東大寺、春日大社、若草山、興福寺、平等院和法隆寺遊玩
DAY13:前往醍醐寺遊玩

北陸段旅行拉開帷幕(附市內交通介紹)

在家裡休整到11月16號,我開始了第二段行程,我將先抵達北陸地區,前往金澤、飛騨高山、北川鄉合掌村、黑部立山峽谷、瑞龍寺遊玩。從這一段開始,紅葉成為了絕對的主角,同時,我也將會前往柯南動畫版以及劇場版中亮相的部分景點,第一部就是814集和815集《加賀百萬石推理之旅》。

從關西機場出發到金澤的路程不算近,先要坐HARUKA號到京都,然後再轉車去金澤。從關西機場到大阪有三種交通方式,一種是坐南海電鐵到難波區;第二種是坐關空快速線到JR大阪站,也就是梅田商業區;第三種是乘坐HARUKA號到新大阪站。

我對日本火車的好感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們把一些熟悉的卡通人物融入了進去,而且限制了班次數量,提升了遊客的興趣,也會讓旅遊更有帶入感。

從京都到金澤的前半段行程一定要選擇列車右邊那排座椅,天氣好的話,可以欣賞到琵琶湖的美景。琵琶湖對於關西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們的飲用水來自於此,而且湖邊的農作物也靠著琵琶湖的水滋養。聽著《琵琶湖周航之歌》幻想著令人神魂顛倒的琵琶湖八景一路北進。

仲秋時節的北陸重鎮金澤

金澤在日本自由行的線路中並不算小眾,它是「升龍道」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北陸新幹線的起始點。之所以被稱為金澤,是因為流傳著芋掘藤五郎在這裡洗掏砂金的事蹟。本能寺之變後,前田利家遷入金澤城,大力發展城池,傳至第三代時,城下町修建完成,後來領地又逐漸增加,極盛時期,加賀藩擁有加賀國、能登國、越中國的大半領土,後來近江國弘川村(現在的滋賀縣高島市今津町)也成為加賀藩的領地之一。

在歷史上,前田氏和德川將軍家有很深的姻戚關係,因此後來以準親藩的地位被賜予了苗字鬆平和葵紋。從四代前田光高開始以後的藩主都拜領了將軍名字中的一個字。同時,加賀藩領一百零二萬五千石,是所有大名中最多的一個,其享受的待遇和德川御三家是一樣的。到明治維新為止,前田家共傳14代藩主,統治了金澤城和加賀地區長達290年。

雖然金澤的城市規模無法和東京、京都、大阪相比,但是這裡的人氣真的相當高,各種膚色各國遊客隨處可見。車站前的鼓樓算得上是金澤的第一個必看景點,而且也在柯南的劇情中出現過。從車站到我入住的金澤大和魯內酒店大概就100多米的距離,相當方便。放下行李,我就乘車前往了日本三大園之首的金澤兼六園和金澤城。

大家可以在JR金澤站的遊客中心購買旅遊巴士一日券,價格為500日元。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券只能用於乘坐旅遊巴士,普通巴士不能使用。同時,工作人員會給你一份巴士導遊圖,只要看一下就能發現金澤這座城市並不大,而且旅遊景點以兼六園和金澤城為中心很集中,遊玩起來很方便。

至於選擇哪路巴士乘坐,就看你的行程安排,如果先去茶屋街就坐城下町金澤周遊巴士左迴圈線,然後可以繼續乘坐此路巴士到兼六園,如果先去兼六園,那就直接乘坐兼六園區間巴士即可。

無論乘坐哪路巴士,都會先後經過流經金澤的兩條河流,一條名為犀川,一條名為淺野川,前者被譽為男性之河,後者被譽為女性之河。要區分兩條河很簡單,靠近茶屋街的就是淺野川,對應的另外一條河就是犀川。在枯水季,這兩條河給我的感覺差異不大。

11月中旬的金澤已經進入了仲秋時節,路邊隨時能看到樹葉變黃的銀杏樹,但是,這個時節,金澤的空氣中依舊充滿了暖意,秋日的陽光曬在身上很舒服。

熙熙攘攘的遊客,有的坐在茶室高談闊論,有的則和同伴一起,邊散步邊享受著秋日的大好時光。

我這位斯巴魯車主在路口發現兩臺斯巴魯並排停在一起,相當興奮,趕快拍下來。

走到路口的另一端,街道兩旁樹木的樹葉已經徹底變黃了,而且有一些已經隨風飄落到地上。

金澤雖然是北陸地區的重鎮,但是人口數量是無法和日本一線城市相媲美,在這些無人的街道上,我可以靜靜得欣賞秋之畫卷。

飄落的樹葉不像在國內有人打掃,在這裡它們有機會隨風飄向遠方。

在金澤這座儲存不錯的古城中,有著不少的神社寺廟。眼前這種石浦神社歷史就很古老。它在古墳時代被草創,作為金澤最古老的神社,最早被稱為三輪神社。奈良時代,在神社和佛教的命令下,被改名為石浦山慈光院長谷寺,在明治時代,神佛分離,根據石浦郷的地名,改名為石浦神社。

除了能這種叫得上名號的神社和寺廟外,也有很多不知名的小寺廟隱藏其中,不過大部分都沒有對外開放,彷彿被人們遺落在了角落裡,但是卻被收拾得十分乾淨。

日本很多城市都有知名的市場,金澤也不例外。金澤的近江町市場有著金澤「市民廚房」之稱,是以販售生鮮食品以及生活雜貨為主的市場。

到了秋冬季節,正是吃螃蟹的時候,市場上很多攤販都在販賣螃蟹。

在市場周邊也有很多售賣海鮮大餐的餐廳。對於我這種一人出行的人來說,來一組3000日元的十貫壽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中海膽壽司、螃蟹壽司和魚籽壽司真的是相當美味。相比我家鄉四川那些重口味的料理,壽司可謂追求的是材料的本味,只需要用芥末和醬油輔助,這些食材就能讓我胃口大開,再配上一杯濃茶,相當完美的體驗。店內的電視還在播放相撲比賽,還真想有機會去兩國國立競技館去看一次相撲比賽。

除了海鮮壽司,金澤市區內西餐店售賣的海鮮披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味道也相當不錯。像這樣的西餐店內,日本人少了很多,歐美人到是很喜歡。

在商場裡吃的超大份豬排飯,直接把我吃來悶著了,真的是好奇害死貓,接下來在日本的日子,我都沒碰過豬排飯了。

金澤兼六園不愧是日本三大園之首

如果說岡山後樂園因為大片草坪帶給我一絲「另類」感的話,那麼金澤兼六園就是十分傳統的日式庭院。作為日本三大名園之首,其建於1676年,直到1871年才完工對外開放。原來只是金澤城藩主的庭園,經歷代藩主的整修擴建,而成為一座美麗的迴游林泉式庭園。兼具巨集大、幽遼、人力、蒼古、水泉、眺望等六大勝景。兼六園的名字取自於中國宋代詩人李格非所著的《洛陽名園記》,兼備李格非所提出的「巨集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的名園條件,所以命名為兼六園。

說到「巨集大」,開啟兼六園的旅遊指南就能看出來,園內有著霞池和瓢池兩個池塘供遊客眺望,除此之外還有櫻崗、常磐岡、千歲臺、梅林等區域供遊客參觀,無論你是什麼時候來到兼六園,這裡的盛景和意境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在園內逛了一會兒,發現兼六園內的紅葉和黃葉都不算多,但是在綠色植物的襯托下,它們都顯得更加迷人。

幽邃這個意境在旅遊旺季就別指望了,兼六園內到處都是人。停下來拍照,還得看看是否會妨礙其他遊客參觀。

霞池是兼六園最大的湖泊,從虹橋上走過,可以一眺湖中美景,體會「遠眺」的意境。「水」真的是庭院裡不可或缺之物,它的存在讓園林多了一絲「靈氣」。

湖中的蓬萊島在日本的山水庭院中出現的機率很高,包括在枯山水之中。可見古代,日本的確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在秋色映襯下的琴柱燈籠顯得更有韻味。

在霞池邊種植的唐崎鬆是第13代藩主齊泰從琵琶湖畔的唐崎取得種子培育而成的黑松。而罩著雪松的裝置稱為雪吊。在北陸地區,從11月1日開始,獨特的「雪吊」裝就成為了北陸地區的一道風景線。

由於地勢較高,從兼六園也能遙望金澤城,所以在兼六園中,可以體會「遠眺」意境的地方不止一處。

在園內偶遇了加賀友禪大使正在拍照。友禪的名稱來源於始創者江戶時代的扇繪師「宮崎友禪齋」,在京都創作出友禪染後命名為「京友禪」,隨後又將這一技法帶到了加賀藩的金澤地區,並發展形成有別於京都的獨自樣式,成為「加賀友禪」。京友禪特徵是華麗且古典,加賀友禪則是以寫實的繪畫基調為特色。兩者的差別被認為是京都貴族文化和加賀武士文化的差異。

在日本大型庭院中,一般都會有些特殊有趣的設計,例如下圖中的雁行橋。設計者使用11塊赤戶室石擺成雁隊飛翔的式樣,而且每一塊石頭都形如龜甲一般,又稱龜甲橋。

作為一個武士聚居的城市,兼六園裡豎立著明治紀念碑(日本武尊之像)。武士在古時候的日本地位頗高,簡單舉個例子,古時候的日本普通百姓是沒有姓的,只有武士和貴族才能有姓。

個人認為「蒼古」的最好代表就是園內的根上鬆了。相比那些參天大樹,它帶給我的感覺就是「穩」,隱隱有著唯我獨尊的霸氣。

無論在日本的哪個庭院裡,石燈籠和石塔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說到兼六園內「人力」的代表,就不得不提「辰巳用水」。據傳,公元1631年,金澤發生大火。次年,奉第三代藩主利常之令,商人板屋兵四郎從犀川的上游引水作為金澤城的防火用水,這就是辰巳用水的由來。沿著園內流動的曲水小溪就是利用了辰巳用水的豐富水源。兩岸種滿了櫻花樹,春天特別漂亮,而紅葉季的楓葉掩映其中也令人陶醉。

夕顏亭同樣是反映「人力」的作品。它是一座建於1774年的茶室,是園中最古老的建築物。在茶室兩旁的牆壁上刻有夕顏形狀的雕刻。坐在亭裡,一邊品茗一邊欣賞美景,這是多麼風雅的一件事啊。

在兼六園裡,噴泉被看作是「水泉」的代表之一。噴泉的泉源來自於上方的霞池,其利用了自然的水壓,噴泉高度大概為3.5米,隨著霞池水位的變化而變化。

除了噴泉以外,小瀑布的點綴也讓園林更有活力,淙淙的流水聲十分悅耳。

現在在日本各大景點穿和服的人一般都是遊客,但是這一對拍結婚照的新人卻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女的挺美,男的就很普通啦,要結婚了,笑得真的開心啊。

雖然沒有去過水戶偕樂園,但是就後樂園和兼六園來說,兩者的構思各有妙處。後樂園和岡山城組合在一起看上去別有一番風味兒,兼六園勝在了四季輪轉皆有看點。

見證金澤輝煌的金澤城遺蹟

從兼六園出來,對面就是金澤城。其前身是天文年間一向宗徒所建的本願寺別坊——金沢御堂。天正八年,勝家部將佐久間盛政在原御坊的基礎上築城,取名尾山城。天正十一年,前田利家將居城從七尾移到此處,模仿豐臣秀吉所建的大阪城大肆整修後稱為金澤城。此後直到「明治維新時,金澤城都是前田家的居所。江戶時期加賀百萬藩就是以此城為中心而形成的城市。1881年的一場大火,幾乎將金澤城全部燒燬,僅剩石川門和五十間長屋等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這些古建築最為特別的一點就是屋頂上使用的是鉛瓦。

在紅葉和藍天白雲下的襯托下,白色的建築看上去更加迷人。

五十間長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挺壯觀的。那走進其中,會是什麼樣呢?

在我進去過的所有的天守閣內,其內部設計都很簡樸,一切以實用性為主。這個季節穿著襪子走在上面,感覺涼涼的。內部還有介紹城樓整體結構和特殊構造的文獻資料,不過都是日語的,不太能看懂。

從金澤城眺望出去,可以發現金澤也是被群山包裹著的一座城市,這在日本很常見,畢竟是地理因素決定的。

相比兼六園,金澤城的遊客明顯少了很多,但是紅葉多了很多,想要拍紅葉,金澤城不容錯過。對於我這種獨行的遊客來說,除了拍照以外,更想充分利用晴天,好好感受下難得的愜意時光。

坐在樹下談情說愛的年輕人,此刻正享受著美好的浪漫時光。

為網紅游泳池去金澤二十一世紀美術館

金澤二十一世紀現代美術館離兼六園和金澤城並不遠,它之所以在國內出名就是因為那個網紅游泳池。這座圓形的建築是由姝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兩位建築師設計,整個建築物沒有正面和背面之分,採用的是玻璃圓弧牆,還設計了天窗和光庭。

美術館外面有著很多獨特的「藝術品」,例如下面這件,是朝多個不同方向突出的兒童遊樂作品,與美術館的設計與環境相呼應。

根據藍、紅、黃三原色玻璃的不同組合、環境的變化以及參觀者的移動而演繹出不同色彩的風景。

12根喇叭形的管道分佈在室外,這些管道在地下兩兩成對,可將聲音傳向意想不到的地方。這位日本小哥玩得正開心呢。

從眼前這個藝術品的每個球中都能映出相同方位的景物。

館內設計了很多展覽室,不過大多數都是頗具未來感的設計,對於我這種藝術細胞不太強的人來說,就是看看熱鬧。

就連椅子都設計得很有藝術感,像兔子耳朵一樣可愛。

這件「藝術品」是由不要的布條組成的,前面兩隻的小鳥看上去很可愛。

這件藝術品可以想像成裙子,真的是腦洞大開。

裡面展示著適應金澤氣候的植物。

這是想像的未來城市軌道交通,看得我都想在自己家裡擺上一個。

網紅游泳池是金澤21世紀美術館最有人氣的一個館。從地面向下俯瞰宛如盛滿水的深水池,以水面為界演繹出人們在地上與地下的邂逅。

穿行於茶屋街中感受金澤古之氣息

看完了現代美術作品,接下來我們不妨回到古代去看看曾經的金澤是什麼樣。說到金澤的古街,就不得不提到三條茶屋街,分別稱作東茶屋街、西茶屋街、主計町。東茶屋街設於1820年,如今被選為重要傳統建築群儲存地區。石板路的兩側茶屋鱗次櫛比,是保留著昔日繁華的高檔飲食街。

遊客對茶屋街的喜愛從這裡的人氣就能看出來,在這片小小的區域內,隨處都有人在拍照,也有不少的遊客坐在店內喝茶品嚐甜點。

在這個季節依然有著金箔冰淇淋銷售,味道不錯,但是只能在店內食用,這樣的安排挺好,以免弄髒街道。

位於淺野川南岸的主計町,主路上排列著日式餐館和酒吧,路邊小道和豎格子門一個接著一個,因其古雅的街景而知名。紫紅牆壁的客廳內擺放著塗漆的日常器具,可以感受到古雅的歷史和高格調的傳統文化。說到漆器, 石川縣 的輪島漆器相當有名,價格不菲。

西茶屋街小巧而整潔,100米左右的石板路一直延伸,是最具有庶民風格的茶屋街。「檢番所」遺址的懷舊建築引人注目,如今是藝妓的習藝館,有時會傳來三絃、大鼓的聲音。運氣好的話,還會撞見前往宴會的和服裝扮藝妓。

金澤的茶屋街雖小,但是值得進去一逛,坐下來喝喝茶,放鬆疲憊的身心,享受時間從指間流逝的愜意,不是挺好的嗎。

中上層武士的聚居區長町武家敷跡

金澤是一座熱鬧的旅遊城市,但是長町武家敷跡卻是這座城市中的「一片淨土」。蜿蜒曲折的小巷把我從之前的喧囂中「解救」了出來。真的很難想像這片清幽之地是曾經武士居住過的地方,畢竟在我心目中,武士還是相對粗糙的,沒有文人骨子裡所擁有的「雅」。

作為曾經中高階武士的聚居區,這裡完整儲存了土牆和石疊路。走在其中,兩側建築的規模和精緻感完全符合當時中高階武士的社會地位,普通百姓和低層武士是不可能住在環境這麼優美的地方。

夕陽真的是烘托歷史感的最好點綴,它把那種「古」味兒凸顯得更加濃烈。

相比夏季的翠綠,這個季節特有的彩色,更能吸引我的眼球,枝頭上的樹葉隨風飄落在石板路上,為單調的「灰色」曾色不少。

沿著小河慢行,可以欣賞到對岸院子裡種植的樹木,透過這些樹木,能感覺到院內應該相當雅緻。

除了石垣和土塀以外,在這片安靜的區域內還有我們熟悉的町屋。一些小店穿插其中,可以購買一些碗碟和編織品。

長町很多武士的住宅都沒有開放,唯獨野村家是一處開放的武士住家,從中可以看出曾經的高階武士所處的社會階層。

進入住宅內,可以發現這間町屋的面積並不小,展示著古代武士穿著的盔甲(房間裡我最怕的物品),隔扇上有著精美的圖畫,房間裡也掛有字畫作為裝飾,坪庭的面積也不小,也不是普通家庭能擁有的,可見當時的高階武士應該是日本的中產階級。

這座宅子的庭院已經比常見的坪庭大了許多。石板橋、雪吊、石燈籠錯落有致佈置在這座庭院裡,各類綠色植物豐富了視覺效果,看著讓人賞心悅目,而且水的加入更是提升了庭院的靈氣。

在金澤,我只挑選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點。這座小巧的城市比之後去的 奈良 還要熱鬧和時尚,讓我有些驚詫,我之前完全低估了金澤的魅力。

隱藏在立山中的美麗峽谷

立山黑部 峽谷是我這次旅行中臨時增加的一個景點。我本來打算去下呂溫泉 ,但是考慮到我在北陸地區旅遊期間一直住在金澤,下呂到金澤之間的距離很長,加之聽說黑部峽谷秋天很美,所以臨時決定來此看看。

從金澤前往黑部峽谷,建議坐北陸 新干 線到黑部宇奈月溫泉站(北陸新幹線時刻表 //ekitan.com/timetable/shinkansen/line/501?ts=3467 ),然後出站走到新黑部站轉乘富山地方鐵道本線到宇奈月溫泉站。出站步行到宇奈月站從新買票,至於需不需要網上訂票,我個人覺得不需要,車上的空座位挺多,至於選擇哪種車廂就看你的需求了。如果你喜歡拍照,又耐寒的話,可以選普通車廂,如果你怕冷,對拍照需求不大的話,那就選休閒車廂。

如果你打算在宇奈月住一晚也是可以的,而且這裡還是溫泉之鄉喔。

前往黑部立山峽谷的那天,天氣很好,大部分時間都是藍天白雲。我購買了宇奈月往返櫸平之間的普通往返車票。提醒大家,剛開始可以坐在車廂的左邊,之後就一定要換到車廂右邊的位置,美景基本集中在去程的右邊。

從火車啟動的那一刻開始,我的相機快門也沒有停過,峽谷的美景深深得吸引了我。

峽谷前半段的山水組合出乎我意料的漂亮,眼前的畫面到是和四川的九寨溝有點相似。

由於今年日本是暖冬,所以這個11月中旬進入峽谷內,還能看到不少紅葉,配合著藍天白雲,真的很美。

越往裡走秋天的氣息愈加濃厚,山風把這種峽谷染成了金黃色,樹葉隨風飄落在山谷裡,腐爛的枯葉為山林裡的樹木提供營養,周而復始。

從宇奈月站到櫸平站大約需要1小時20分鐘,除了隧道以外,坐在這種開放式車廂,享受著秋日的暖陽很舒服。長55米的後曳橋的時候,算是整個行程中的一個亮點,因為它架在高56米的峽谷最深處。

櫸平是峽谷列車的最後一站,本來周圍有一些可以逛的景點,但是到了11月中旬,很多景點都關閉了。不過能在這麼美麗的地方拍拍照,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放棄下呂溫泉,去黑部宇奈月溫泉是個正確的選擇,作為北陸線上的一個小眾景點,來黑部立山峽谷遊玩的基本都是日本人,而且整個山谷內,美麗的彩林讓人眼前一亮,值得大家來此一遊。

魅力無窮的古飛騨國中心高山市

在來北陸地區之前,我對高山十分嚮往,這要歸功於日本政府對升龍道的造勢宣傳。高山是修建於16世紀的高山城的「城下町」。整個高山市以木建築為主,精湛的木工手藝使得整個高山市充滿了古色古香的韻味兒。自古以來,飛驒木雕工藝技術就居全國之冠,飛驒的木匠一直被徵召為 日本 皇室建築宮殿屋舍, 京都奈良地區的寺院也大多出自飛驒工匠師傅之手,至今這些傳統工藝仍然歷久不衰。

從金澤到高山,我選擇了早上7點23分出發的列車,在富山轉車,早上9點29分抵達高山。下午15點12分從高山坐車返回金澤。

11月中旬正直高山市的仲秋季節,紅葉和黃葉把這種城市點綴得異常美麗。相比 京都 ,高山因為城市規模不大,反而更適合用自己的雙腳去慢慢品味。

「秋」的畫工實在是一流,無聲無息地把原本翠綠的植物染成了五顏六色,而我們只需要默默欣賞就好。


在流經高山市內的宮川河東岸,有一條古老的街道。這條古街中段的三町保留有源自江戶時代的古建築。雖然這裡遊客頗多,但是依然談不上喧囂,不像我們國內的古鎮古街充滿著濃濃的商業味兒。


這家對外開放的民宅也是我們熟悉的町屋,穿過房間,同樣有一座小園林。日本人對園林的喜愛真的是達到了痴迷的水準。從住宅的園林也可以看出主人家的品味。

宮川朝市是高山市區內的重要旅遊點之一,早上的人氣很旺,當地居民會來此購買蔬菜、魚肉之類的產品,而遊客更多的是來此感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

宮川河在深秋季節顯得十分平靜。它是這座城市居民賴以生存的源泉,千百年來滋養著棲息在這片土地上的生靈。

想要欣賞高山市的全景,可以前往城山公園,這裡的遊客明顯少了很多,想在這裡拍美照的小姐姐們可不要錯過。

踏在鋪著樹葉的道路上,腳下感覺軟軟的,很舒服。紅葉隨著微風紛紛落下,拂過面龐,秋的氣息讓人陶醉其中。

在路旁的水溝中,紅葉已經堆積起來,和青苔的搭檔真的是絕美的組合。

如果你想詳細瞭解飛騨高山的歷史,那麼絕對不能錯過飛騨高山歷史美術博物館。博物館是從公元1600年左右木材商 矢島 家和擁有高山地區最大的酒坊的永田家的倉庫改造而來的。第14展廳展示的是高山廟會、民居和城鎮誕生的歷史以及和本地頗具淵源的文人、美術作品等不同主題的內容。由於裡面不能拍照,所以我不能給大家詳細展示。

因銀杏而聞名的飛騨國分寺

除了美麗的街景,高山市也隱藏著很多古建築,首先登場的是飛騨國分寺。它可以稱得上是高山市的第一名剎,不過這座寺廟的面積很小。據說飛騨國分寺於天平18年建成。院內聳立著樹齡超過1200年的大銀杏樹與三重塔,還有據說從高山城遷建至此的鐘樓門,以及1200餘年前建立時的塔基石。正殿是高山市內最古老的建築物,建於室町時代,供奉著藥師如來坐像等。

銀杏在我的故鄉成都並不少見,但是卻很難找到這麼一大棵銀杏樹,主殿在它面前都顯得特別袖珍。

作為秋之高山祭中心的櫻山八幡宮

和飛騨國分寺一樣,櫻山八幡宮的面積也不大,整個建築的配色也是日本傳統建築的組合。整個建築群建於公元377年,依山而建,擁有祈求生意興隆的稻荷神社等五座小社。八幡作為日本神道教信仰的一個神明,能夠鎮守國家,去除災厄,自鎌倉時代以來也被當作武神,祭祀八幡神的神社就被成為了八幡宮。櫻山八幡宮主殿祭祀的是應神天皇,神社後面有著許多參天大樹保護著古老的建築。在秋之高山祭的時候,這裡是主會場。

高山廟會分為了兩次,一次是告別漫漫雪國,迎來春暖花開的的春季廟會,時間為4月14日和15日,另一次是在告別秋收,迎來紅葉的秋季廟會,時間為10月9日和10日。期間,神社要舉辦一些古老的傳統祭祀活動,神社附近的所屬居民要列隊上街遊行,在鬥雞樂、大太神樂和雅樂等各方隊的鼓樂伴奏下,在頭戴一字型斗笠、身著武士禮服的護衛下,神旗、臺名旗、神車相繼排成長隊, 獅子 舞則在街道居民房前挨家挨戶起舞,祈望所有居民共同繁榮。

櫻山八幡宮雖然紅葉不多,但是從細節入手,依然發現它的美。

在櫻山八幡宮內的屋臺會館,儲存著秋季高山祭巡遊時使用的11臺神轎彩車(屋臺)。分別是神樂臺、 布袋臺、金鳳台 、大八臺、鳩峰車、神馬臺、仙人臺、寶珠臺、行神臺、豐明臺、鳳凰臺、神輿車。

擺在會館裡的神轎彩車不能拍照,我只能通過介紹書上的圖片給大家展示了。但是從那些彩車的精美度真的可以感受到古飛騨國能工巧匠的手藝之高超。

日本獨一無二的高山陣屋

在高山最重要的建築當屬高山陣屋,因為它是日本唯一剩下的陣屋。元祿5年,德川幕府把飛騨作為幕府的直轄領地。從此之後,一直到明治維新的176年間,總共有25代官吏接受派遣,負責管理幕府的直轄領地的各種事務。他們主持政務的地方就叫高山陣屋。

在進入正殿道路兩旁用白砂石勾勒出了波浪圖案,看上去很像浮世繪上描繪的海洋。

御役所是以前高階官員辦公的地方。

連線房間的走廊在沒有人的時候,還真有點幽玄的意境。

居間是代官的書房和休息室,從這裡可以欣賞庭院景色,不過高山陣屋的庭院看上去的確不怎麼樣,但是結合房屋看細節,視覺效果挺好的。

大廳分為三個房間,正式會議在此召開。從這個自古流傳下來的「書院式」房間同樣可以飽覽庭院景色。

吟味所是進行案件調查的地方,其特徵為地面上鋪有一層石子及有房頂。

御藏就是糧倉。元祿8年,從高山城三之丸移築而來的的糧倉,用來儲藏地租米。是日本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的糧倉。

走累了,想在高山尋找美食對的話,飛騨牛肉絕對不能錯過。飛騨地區的清新空氣和甜美的川水養育了肉質鮮美的飛彈牛。據說,飛騨牛是岐阜縣 內經過14個月以上飼養的黑毛和牛。由於我是一個人出行,所以選擇了牛肉飯,吃法真的很特別,把蔥、芥末和湯倒在飯上,味道很棒。

吃了飯,在古街又買了四串牛肉串。這是我吃過的僅次於神戶牛肉以外最好吃的牛肉了。

在高山的一天,我去了市內的一些代表性景點,還有一些小眾的地方沒有去到。如果打算在高山遊玩的兩天的朋友,還可以好好去這個古城的角落慢慢品味。下次來高山,也許就是高山祭舉行的時候。

一年四季都值得一玩的白川鄉合掌村

白川鄉合掌造村在中國絕對是高人氣景點。它位於岐阜縣北部莊川的源頭,1995年十二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在成為世界遺產集落之中,保留最多合掌屋的地方是荻町。

白川鄉 合掌村作為北陸線上的重要景點之一,可以分別從高山、金澤、和富山乘坐巴士前往,大部分的巴士需要預定,如果是旺季,至少需要提前四天以上預定,如果購買了北陸高山五日券,那麼只有選擇日文頁面預定,如果是採用 日本 巴士預定網頁預定,當時就需要用信用卡支付交通費用。如果是喜歡拍照和深度遊玩的朋友,建議留夠3-4小時的時間。

由於秋季的北陸地區陰晴不定,所以我是確定好天氣後才預訂的巴士,但是這時候從金澤出發前往合掌村的北鐵巴士已經滿員,我於是選擇了從富山出發的巴士,人少多了。預訂網址: //japanbusonline.com/zh-cn ,裡面可以自己選擇各地的線路,選擇你要乘坐巴士的時間,至於選擇什麼樣的支付方式,我建議是信用卡,真的很方便。

預訂 成功 後,你留下的郵箱裡就能收到預訂通知 成功 的郵件,裡面會告訴你在哪裡集合,你的座位號是多少。

到了合掌村,我首先去展望臺欣賞這個村落的全景,這個季節的合掌村可是彩色的喔。

白川鄉之所以出名最重要的原因是這裡擁有最多的合掌造傳統建築。合掌建築指的是將兩個建材合併成叉手三角形狀且用稻草蘆葦來鋪屋頂,在白川地區又被稱為切妻合掌建築。其特徵是兩邊的屋頂像是一本開啟的書一樣,成一個三角形狀,這也是因應白川地區雪茫的自然條件而發展出來的。另外,合掌屋大多面對著南北方向,其原因是考量白川的風向,減少受風力,且調節 日照 量,使天氣得以冬暖夏涼。而合掌村的得名,來自於其建築型式,呈人字型的屋頂如同兩手合握一般,於是房子被稱為合掌造,而村莊就被叫做合掌村。

除了合掌造房屋外,各色民居也錯落有致得分佈其中。遊客們紛紛沿著鄉間小徑深入到村落中去探尋當地人的生活。我也一頭「扎」了進去。

即便是仲秋時節,但這裡依然有水稻在茁壯生長,嫩綠的植物為金黃時節增加了一絲不同的色彩。

鮮花同樣是秋季很好的「點綴」。

以往平時毫不在意的青苔,無論是在日本庭院裡還是民居的屋簷下都顯得那麼的美麗和富有生氣。

能從自家的窗戶望出去看到雪山,真的是很浪漫愜意的一件事。

路邊時不時就會出現一家販賣紀念品和小吃的雜貨店,不過看樣子生意都不好。

田間的稻草人太喜感了,形態各異。

在這個季節,紅葉是另外一位主角。

在任何時候,人類的生存都離不開水的滋潤,流經白川鄉合掌村的莊川滋潤著這片深山裡的「寶地」,被這條清澈河流的水滋潤出來的農作物應該相當美味。

在合掌村有4家民房對外開放,分別是和田家、神田家、長瀨家和明善寺庫裡鄉。和田家是遊客進入合掌村後第一個可以進入的民居。據說其建於1800年左右,是白川鄉最大規模的合掌家屋。因庭院、格柵、周圍稻田及水溝等周邊環境的儲存狀態良好而家喻戶曉。主屋以及包含土藏及廁所在內的建築物皆被指定為文化遺產,現在1樓的一部分及2樓對外開放,展示著和田家代代使用過的物品。

神田家是從和田家分離出去後形成的新家庭,家庭成員從事釀酒業。本合掌屋據說是江戶後期由石川縣的宮殿木匠經10年的歲月建造完成的。雖然繼承了從前合掌屋的結構,但是也進行了改良。

進入屋內,可以發現很多彰顯日本人智慧的設計,例如這個大正時期的防火器具。

從二樓的小窗可以看見一樓的爐火是否正常燃燒。

這根橫樑是用來預防雪的重量對房屋結構造成損壞而設計的。

這些農具又什麼作用,我真的就不太瞭解了。

由於合掌造建築的屋頂是由灌木組成的,所以需要定期進行維護,而且維護的工程很大,所以需要全村人一起行動,這也使得這個鄉村形成了一個慣例,大家互相幫忙修復屋頂,而這些木質的針,就是用來修復屋頂用的。

味噌筒的體積還真大,對於日本人來說味噌湯是三餐必備的食物,可以說是日本料理中的「靈魂」食物之一。

在房屋的底部還挖有地洞用來製造火藥。

長瀨家家屋於1890年由第五代主人民之助所建。選用在白川鄉嚴峻氣候中生長,樹齡為150-200年的天然檜木作為柱材,這棟五層樓高的合掌造家屋堪稱白川鄉最大規模的建築。長瀨家從初代到第三代皆為醫生,因而儲存且展示著許多江戶時代的醫療器具。

明善寺庫裡鄉土館於1748年建立,1800年左右庫裡、鐘樓門、本堂依序建造完成,而且因日本紅豆杉而聞名。庫裡是作為僧侶廚房以及住居的建築物。現在庫裡的內部有對外開放,展示從前的民生用具等。

很多網友說白川鄉已經嚴重商業化了,不過我個人覺得並不嚴重,沒有中國古鎮那種喧囂,也不會讓人覺得俗不可耐。秋季的白川鄉合掌村多了一絲色彩,同時也多了一絲淒涼。如果是春天來,合掌村的櫻花會和這裡的建築交相輝映;如果是夏天來,則是在一片翠綠中穿梭;冬季的點燈儀式美輪美奐。

升龍道上的國寶瑞龍寺

瑞龍寺是升龍道上的國寶級寺廟,但是對於喜愛拍照的小姐姐來說基本沒有吸引力,而且來這裡的日本遊客也不多。

瑞龍寺屬於曹洞宗,是加賀第三代藩主利常公為了祭祀第二代藩主前田利長而建造的寺院。寺廟從正保年間開始,直到1663年建成,前後花費了20年時間。要前往瑞龍寺,建議坐車到高岡站,這樣到瑞龍寺的距離更近。

說到瑞龍寺不得不提伽藍。伽藍是鎌倉時代日本廣泛流行的模仿中國寺院建造的建築群。大門、山門、佛殿、法堂排成一條直線,左右設定禪堂和大庫裡,四周以迴廊連線,構成莊嚴肅穆的伽藍。

瑞龍寺的山門建於1645年,1658-1660年遷址重建。1746年因火燒燬,現在的建築物於1820年建成。採用當時非常少見的日本傳統數學方法設計。左右安置著金剛力士,樓上供奉著釋迦牟尼如來和十六羅漢像。

這個角度拍過去,整座建築的穩重大氣彰顯無疑,這也是我這次旅途中拍得最工整的一張照片,要是天氣再給力一些就更好了。

大庫裡是烹調膳食和寺務運營的場所。考慮防止結露的問題,天棚用泥灰噴塗成曲線。

禪堂雖然是打坐修禪時使用的建築物,同時也是用餐、睡眠的生活空間。禪堂在1746年被燒燬,幕末時期將其規模縮小為三分之一。本次修理時再次恢復成建立當時的模樣。

佛殿為山上善右衛門嘉廣投入心血最多的力作之一,全部為櫸木結構。屋頂採用鉛板鋪設而成。這在 日本 全國也僅能在金澤城石川門方能看見。上層屋簷是純粹的禪宗建築式結構,屋頂裡面的扇形椽子和海老虹樑等則採用了複雜的形狀以及獨具匠心的架構方法。作為本尊,供奉著中國明代的釋迦摩尼、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 。

法堂是寺內最大的建築物,全部為檜木結構。構造上再方丈建築中摻入了書院建築要素,由六室構成。中央最裡面的內殿安置著第二代藩主前田利長的牌位。

烏瑟沙摩明王像高度為120釐米,本來供奉在東司,被譽為下之佛、平安分娩之佛。

​升龍道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我在這裡只停留了短短5天的時間。其中,金澤、高山和白川鄉的知名度最高,陸客去的最多,景點也很有代表性。 立山黑部峽谷和瑞龍寺這明顯小眾的多,秋季的立山黑部 峽谷值得一遊,至於瑞龍寺就要看個人興趣了,我相信大部分陸客都會忽略這裡。

我在京都如何移動(京都市內景點位置簡介)

11月下旬的京都 ,絕對可以用人氣爆棚來形容,我乘坐早上第一班5:35從金澤出發到京都的列車,半道上,自由席就沒空位了,這還不算最誇張的,我不到8點就抵達了京都站,發現整個JR站全是人,我就這樣被後面的人擠出了JR站。提著行李到B1樓行李寄存處,寄存好行李,我的關西之行正式拉開了序幕。對於京都 ,我想很多小夥伴都太熟悉了,在名偵探柯南里,動畫版裡的《紅色修學旅行》和劇場版裡的《唐紅的戀歌》都是以紅葉季的京都為背景拍攝的。

對於京都的歷史,我就不多介紹了,小姐姐一般沒興趣,有興趣的朋友,恐怕比我還熟悉。 京都在我去過的日本縣府中,絕對排名第一,尤其是春秋兩季的盛景更是讓我念念不忘,上一次去京都是初春時節,只有新綠,櫻花都還處於含苞待放中。另外,因為是跟團所以去的地方很少,只有八阪神社、花見小路和金閣寺。這一次的紅葉季之行,我利用四天時間去到了很多景點去體會這座城市特有的「禪意」,不過用四天時間遊覽這座「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也實在是有點趕了,眾多古蹟都沒有去成,只有留到下次再來造訪。

對於時間有限的朋友可以在 //www.mafengwo.cn/gonglve/mdd-11042.html 這裡面下載攻略,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去看看。

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去更多的地方看看,所以在京都市區,我的移動主要是靠計程車、步行以及乘坐列車,所以並不會有巴士乘坐的記錄。從京都站出來,走到計程車等待點,就看到了專門的遊客乘車點。在京都 ,計程車也是以皇冠為主,偶爾會有普銳斯夾雜其中。計程車司機的開車水平都不差,尤其是下面這位老爺爺,開車很生猛,甩盤子很熟練,佩服!說到計程車支付,現在部分京都計程車在後座設定了支付終端,可以使用信用卡。如果使用現金,車費較少的話還是多給零錢吧,你給司機10000日元,他們經常找不開。

除了計程車外,私鐵和JR列車都有乘坐(包括京阪電車、睿山電車和山陰本線)。從奈良乘坐JR首先抵達的就是稻荷站,去伏見稻和大社就在這裡下車。

接下來就坐車抵達東福寺站,可以步行去東福寺賞楓。

從東福寺開始轉京阪本線在七條站下車可以去三十三間堂和京都國立博物館。

到了清水五條,建仁寺、清水寺、三年阪二年阪、圓德院、 高臺寺和寧寧之道就能輕鬆到達。

四條和三條兩個站捱得很近,這裡可玩的地方很多,包括八阪神社、花見小路、南禪寺、平安神宮、永觀堂、銀閣寺都能去到。

下鴨神社、 京都御苑和二條城離得並不遠,這三個地方,我是打車前往的。

龍安寺、金閣寺和北野天滿宮在一片區域內,也是打車前往的。

東西本願寺離京都站很近。

前往嵐山的路線很多,山陰本線、阪急嵐山線和京福電鐵嵐山本線都可以抵達,可以根據你的具體情況來選擇路線。

前往貴船神社和瑠璃光院都要利用到睿山電鐵,其中貴船神社離車站還有2公里多的距離。

如果旅行預算有限,當然也可以利用市區巴士來移動,不過花的時間可能比較長。

以枯山水而聞名的龍安寺

我在京都的第一站是龍安寺。龍安寺原為德大寺家別墅,1450年細川勝元將其改建成禪寺,應仁之亂中龍安寺曾一度被燒燬,後於1499年重建。到了龍安寺,發現這裡真的是異常清淨,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因為這個時節是京都的旅遊旺季嘛。

一進入山門,可以見到有一個蓄水充盈的池塘。這個池塘是鎌倉時代的庭園遺蹟,原名鏡容池,另外還有一個別名「鴛鴦池」。江戶時代,由於四季景色變化多彩多姿,所以遊人絡繹不絕,非常熱鬧。

而鴛鴦池這個名字的由來是緣於一個典故。有一天,池塘裡飛來一對鴛鴦。獵人一看到鴛鴦,立刻射擊,鴛鴦察覺急忙振翅高飛,但雌鳥不幸被擊中直墮池中,在空中見到這個情景的雄鳥,一直高亢地尖聲哀鳴,不肯離去,最後終因耗盡力氣,掉落到深山裡。獵人在深山裡找到了這一對鴛鴦,就在池塘邊將它們合葬在一起,並建立一座小祠堂祭祀。從此以後,人們就把這個池塘叫做鴛鴦池。

作為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龍安寺最出名的當屬石庭。龍安寺的石庭簡單出彩,東西長約25米,南北約10米。這個長方形的禪院與建於中世紀的那些豪華貴族庭院風格迥異。不借一樹一草,僅有15塊石頭與白砂組成,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都會有一塊礦石隱藏。石庭四周圍有一圈用土砌成的矮牆,可以說是禪家藝術的典型。矮牆由混有菜籽油的土壤砌成,時間久了就會從中不斷產生油脂,形成自己獨特的造型。

京都大學的科學家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通過對稱計算髮現,龍安寺庭園內5組岩石之間的軸對稱線組成了一棵分出枝椏的樹的圖案。此前曾有研究發現,人腦會利用抽象的對稱線來獲取對事物形狀的認識。科學家認為人在觀看龍安寺庭園時,會無意識地通過岩石間的對稱「看」到這棵隱藏的樹。 對比計算髮現,隨機擺放的岩石無法產生這樣的圖案。這棵樹的「主幹」經過方丈的中央附近,即傳統上觀看庭園的地點。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想像出來的解釋,例如「母虎帶子涉水過河庭園」和「7.5.3之庭」。

日本之所以儲存和發展枯山水庭園,是因為日本人生活在四周被海包圍的島嶼上。大海養育著日本 人,因此人們總想與大海同呼吸、共命運,所以發明創造出寓海於石、砂,賦予無生命之物以生命,給不動之物以動之感,用以滿足精神上的寄託。我花了30分鐘細細觀察龍安寺的枯山水,雖然沒有讀出多麼深刻的含義來,但是讓我對枯山水的興趣迅速高漲。

庭院旁邊的方丈室面積頗大,隔扇上繪有山水畫。這些畫無論是精美度還是畫中所蘊含的磅礴氣勢,一點也不輸給我們的國畫。

相比那些人氣爆棚的寺廟,龍安寺真的是太清淨了,幽靜的小徑也是彰顯禪意的一小部分,這份「安靜」在旅遊旺季的京都算得上一種奢侈吧。

更有一些小院不允許遊客進入,只能在門外駐足觀看。

龍安寺算不上欣賞紅葉的勝地,但是如果你有心的話,依然能拍到很多唯美的照片。

如果說紅葉是大自然在秋季賜給我們視覺上的「珍寶」的話,那麼這些樹上的果實就是大自然在秋天賜給一年辛勤勞動者的禮物。

龍安寺在大陸遊客心中絕對是個小眾去處。之所以那麼少的人來遊玩,首先是因為名氣有限,而且枯山水擁有的深厚奧義不是所有人都有興趣,所有人都願意去了解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對 京都 痴迷,有人對 京都 無感的原因。

二刷金閣寺 在喧囂中品味金閣之美

第一次來金閣寺還是櫻花初期,當時那座金碧輝煌的建築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秋天來,在紅葉的配合下,那座金碧輝煌的建築顯得更加美麗動人。

鹿苑寺對於很多遊客來說並不陌生,它是一座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院,其名稱源自於室町幕府時代著名的幕府將軍——足利三代將軍足利義滿之法名,但因為寺內主要核心建築舍利殿的外牆全是以金箔裝飾,因此得到金閣寺的暱稱。這座金碧輝煌的殿閣也在一休和尚的動畫中出現過。相比美麗金閣本身,金閣寺的門票是我的最愛。

相比龍安寺,金閣寺的名氣可就大多了,即便才早上9點半,已經有很多遊客了。和金閣寺有著深厚淵源的足利幕府。

這次不趕時間,終於可以好好給這座美麗的建築物拍照了,從各個角度都來一張。

僧侶們修建的白蛇之冢也是第二次看見了。

金閣寺的紅葉規模還不錯,但是沒有達到遮天蔽日的視覺效果,它們更像是分立兩側的「使者」在此迎接遊客。即便這樣,我都已經很興奮了,畢竟對京都的秋景,我已經期待了太久。

金閣寺的這座茶園,勝在了環境優雅,紅葉彷彿很「懂事」一般向坐席這側生長,坐在傘下一邊品茗吃點心,一邊欣賞紅葉的感覺,相信一定很棒。

第一次來金閣寺,領隊推薦我們去吃了黑芝麻冰淇淋,味道不錯,心心念唸了四年,終於又再一次吃到啦。

金閣寺是很多遊客來京都必去的景點,建議還是早點前往,以免因遊客太多不好尋找機位。

日本孔廟北野天滿宮

從龍安寺到金閣寺再到北野天滿宮,就是在清淨和熱鬧之間轉換。北野天滿宮和龍安寺一樣,人氣一般,畢竟沒有多少中國人會來日本參拜學問之神吧。

創立於947年的北野天滿宮與福岡太宰府天滿宮齊名。這裡祭祀的是擁有大和精神並通曉中國知識的菅原道真。而他喜歡的梅花和象徵他使者的牛在北野天滿宮裡也有一席之地。很多學生來到北野天滿宮,都會摸摸隨處可見的牛像,希望自己頭腦就此變得聰明考上好學校。

而北野天滿宮另一半屬性則和文鄒鄒的學問教育完全不同。慈眉善目的學問之神菅原道真同時還是日本的雷神。在日本,鳥居不僅僅有隔絕人界與神界的意義,它同時也可以困住神。而天滿宮僅僅主參道便足有三層鳥居,若是加上兩座樓門,便是五重結界,可見這裡的神的實力絕對不一般。

在北野天滿宮裡看不到如織的遊客,又可以細細品味古建築所擁有的迷人「氣質」。大到建築結構,小到一個燈籠都相當考究。

北野天滿宮除了可以祈禱學業外,也是京都著名的賞櫻勝地和賞楓勝地,但是看楓葉的庭院需要另外付費,價格為1000日元。最可惜的是北野天滿宮的紅葉還沒紅透。

眼前這棵大樹正在進行從綠到紅的轉變,細看樹葉大部分還是綠的,而邊緣已經在變黃。誠然,美麗的紅葉的確讓遊客飽了眼福,但是也代表它們的「生命」即將走向終點,想到這裡不免多了一絲傷感。

相比金閣寺,北野天滿宮的人氣同樣無法相比,畢竟來這裡參拜的人主要是學子和他們的家人。不過金秋時節,園林的紅葉值得一看,而且蠻適合拍照。

明治維新之前天皇居住的京都御苑

京都御所是我一直都想去參觀的景點,畢竟它是明治維新前日本天皇的居所。自桓武天皇從奈良的平城京經長岡京於延歷13年遷都至平安京開始,一直到明治維新前,歷代天皇都居住在此。我仔細看了下 京都御苑的規模,相比金碧輝煌的紫禁城,真的是遜色了不少,而且宮殿也不多。

現在的京都御所外圍是用泥牆建造,南北長約450米,東西長約250米,呈方形,面積約11萬平方米。在京都御所可以看到日本自古以來的宮殿建築的歷史和文化。在御池庭可以欣賞四季交替之美。

下面這張照片拍的是御車寄,其是公卿等高階貴族在舉行儀式或覲見天皇時所使用的玄關,通過走廊與諸大夫之間、清涼殿、小御所相連。

諸大夫之間是朝臣與將軍家的使者在覲見天皇前的等候室。房間是根據身份高低來使用,依照隔扇拉門上的圖畫分別叫虎之間、鶴之間、櫻之間,虎之間是身份最貴重的人使用的。

新御車寄是1915年在紫宸殿舉行即位大典時,新設的天皇馬車出入口。根據傳統,天皇從御所南面出入,因此新御車寄是也向南建造。

紫宸殿是京都御所中規格最高的正殿,在這裡舉行即位大典等重要活動。此建築是安政2年,按平安時代的建築樣式而建的能舉行傳統典禮的建築,也是應慶4年發表「五條御誓文」的舞臺。從紫宸殿看過去,左邊是左近之櫻,右邊是右近之橘。

在紫宸殿內,放置著天皇的御座——高御座,高御座頂蓋為八角形,由8根圓柱支撐。頂蓋上立1羽大鳳和8羽小鳳。在高御座的旁邊放置著皇后的御座——御帳臺,其構造和高御座基本相同,只是要更小一些。在上面的介紹中,大家可能會注意到「8」這個數字,在日本人看來,「8」是0-9裡面最大的偶數,所以使用它。這兩件藝術品是大正時代的產物,它們只有在即位大典時才會被使用。

紫宸殿外面廣場的面積很大,不過相比故宮裡面的廣場同樣遜色多了。下圖的三座門,分別是月華門、承明門和日華門。

春興殿是大正天皇繼位時,為了臨時安放神鏡而建造的。

小御所是鎌倉時代以後建的御殿,江戶時代這裡用來舉行各種儀式,也是天皇與將軍、諸侯等武家會面的地方。主屋分上、中、下三間,周圍環繞著寬敞的鋪地板房間。

這裡是日本古代皇室玩蹴鞠的地方,想當年我們宋朝高俅的球技應該是遠遠超過他們的,不過現在國足的水平嘛就相當垃圾啦。

御池庭是以大池塘為中心的迴游式庭院。右面建有「櫸橋」,前方砂州內建有踏腳石,通往泊船點。而御內庭作為皇家園林,曲水流淌,精緻風雅。土橋和石橋相得益彰,石燈籠和庭石錯落有致,不過一般遊客的不能深入御內廷遊玩。

御常御殿是天皇的居所,而南面有上段、中段、下段,所以也用來舉行儀式和召見大臣。殿內設有放有神器的劍璽之間,天皇就寢的御寢之間等15室,全部鋪設榻榻米。

御學問所原來是清涼殿的一部分,慶長18年營造時,成為獨立的殿,是舉行學問儀式和歌會等活動的地方。慶應3年,親王和大臣在這裡參見明治天皇,明治天皇釋出了「王政復古大號令」。

如果是對日本傳統文化有興趣的朋友, 京都御所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去處,這裡也是日本少有需要安檢才能進入的景點。從建築的豪華感和規模來說,不愧是天皇居住的地方,但是和我國的皇家建築群相比,明顯遜色不少。

被國人「承包」的伏見稻和大社

今天去的最熱鬧的地方當屬伏見稻荷 大社 。無論是跟團旅行還是自由行,伏見稻荷大社是絕大多數大陸遊客都會去到的景點。

作為京都市內最古老,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伏見稻荷大社建於8世紀,主要是祀奉以宇迦之御魂大神為首的諸位稻荷神。伏見稻荷大社也是遍佈日本全國3萬餘座稻荷神社的總社本宮。它稻荷神是農業與商業的神明,香客前來祭拜求取農作豐收、生意興隆 、交通安全。從京都坐JR奈良線兩站後就到了稻荷站,步行一會兒就能到達。

狐狸作為稻荷大神在凡間的使者,其雕像遍佈於伏見稻和大社內各處,只要你仔細觀察就能看到形態各異的狐狸雕像。

根據《山城國風土記》的殘文,伊奈利社(稲荷社)的興起是因為秦氏之祖伊呂巨以餅為靶射箭。射中之時,餅化作百鳥而飛至附近的山上。待伊呂巨抵達山峰時,發現百鳥化作稻穀。伊呂巨以此為神蹟,建神社,賦名稻荷,此為稻荷之始。和銅4年,因秦氏勢力強大及當時佛教密宗的傳播,全國都接受了稻荷信仰。中世紀之後,因工、商業發達,稻荷神除了被奉作農業神,還作為工業神、商業神、房屋守護之神、及福德開運的萬能之神。不僅在農村,而且在士人武家間也十分流行。

千鳥居絕對是伏見稻和 大社 最吸引遊客的地方,當我看到這麼多鳥居,我只能說信仰的威力還真是大,大家對「神」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般連綿不絕。如果大家想要拍到完全沒人的鳥居,那一定要一大早來,不然就只有憑運氣等人少一點的時候再拍或者朝山上多走一些,畢竟跟著旅行團來的遊客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爬山。

伏見稻和大社的千鳥居也出現在了《藝妓回憶錄》裡,不過個人認為讓中國女性飾演藝妓,始終感覺怪怪的,沒有日本女性那種特有的氣質。

穿著和服,在這裡拍照的確很有韻味兒,不過穿和服拍照的人,大部分都講著中文,後來也和日本朋友溝通過, 日本人只會在一些節日中穿和服出行。至於怎麼租賃和服,很多小姐姐寫的遊記中都有記錄。

伏見稻和大社除了那令人流連忘返的千鳥居外,山上散步很多小型的神社,小巧玲瓏看上去蠻可愛的,一路走一路參拜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體驗。

走出伏見稻和大社 ,旁邊就有一條小吃街,在旅遊旺季也是人生人海。我隨便來了兩樣小吃,大號的章魚小丸子味道不錯,豬肉串稍微有點油膩了一些。

伏見稻和大社不愧是熱門景點,不僅中國人多,就連很多日本人都會到此旅遊。對於有意前往伏見稻和大社遊玩的朋友還是建議一早前往,拍照的效果會更佳。

人山人海 紅葉密佈的東福寺

從稻荷沿著JR奈良線就能抵達東福寺站。東福寺被譽為「 京都 五山」之一的著名禪寺,由鎌倉時代的攝政關白九條道家所建。「東福寺」以 奈良 兩大寺院——東大寺和興福寺的「東」和「福」二字命名,佛殿內安放有15米高的立佛像,並由此營造了京都的「新大佛寺」。東福寺作為京都最大的禪寺,臨濟宗東福寺派的總院,佔地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其第一代主持是之後被贈予「聖一國師」稱號的円爾弁円。東福寺繼承了中世紀以來的禪宗建築,擁有京都首屈一指的巨集大殿堂、佛塔和伽藍。

寺內的通天橋是觀賞紅葉的景區,但是在旺季,真的是人生人海,想要好好拍照都沒法,很多地方都不能停下腳步拍照。加上今天是陰天,所以拍出來的照片,看上去也很一般。

東福寺不愧是賞楓勝地,吸引了大批遊客而來,沒辦法好好拍照,就用自己的眼睛去「記錄」下美好的畫面吧。

東福寺除了紅葉迷人以外,它的庭院也充滿了寓意。東庭的主題為北斗七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 、瑤光組成。

方丈庭院是東福寺最有名的庭院,其又名八相之庭。所謂八相,指的是釋迦牟尼出現在這個世界以來對眾生顯示的八種相: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滅。四組高大的石頭分別為 蓬萊 、方丈、瀛洲、壺樑四個主題,展現出威武雄壯的力量,配合著東福寺大氣的建築風格,塑造出了禪意的抽象世界。

庭院也營造出了八海。八海源於印度佛教的世界形成說,在佛教的宇宙觀中,佛聳立在一個小世界的中央,周圍有四大洲、九山八海環繞。

下圖為五山,源於中國的五山十剎。

北庭、西庭採用了同一個主題為井田市鬆,井田指的是具有一定規劃的方塊田,西周時很盛行。

自建成以來,東福寺分別於1319年、1334年和1336 年遭遇三次火災,山門被燒燬。現在的山門是火災發生不久後重建的,於1425年完成重建。自二次面世之後,人們還對山門進行了部分小幅度的修葺。1969年,在山門初建約600年後,文化部開始對其展開大型的拆修工作。1978年3月,歷經八年又九個月,耗資250萬美元,山門終於完成翻修。

佛殿在三門北側,明治十四年曾毀於大火,後費時17年於1934年4月17日重新建成。殿高25.5米,長41.4米,寬33.3米,是 日本 昭和時代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所用木材均為臺灣阿里山柏,立柱是由日蓮宗信徒捐獻的。殿內正中是本尊釋迦立像,左右分別是觀音、 彌勒 兩 菩薩 ,兩邊各為梵王、帝釋及地藏菩薩像等。藻井上繪有巨龍,體長達54米,是著名畫家堂本印象的代表作,巨集大精美,栩栩如生。

相比通天橋的超高人氣,來佛殿看看的遊客明顯數量少了很多。對於想要去東福寺的遊客,我還是建議在天氣晴好的時候一早就來,這樣你才能拍到美美的照片,也才能慢慢欣賞紅葉之美。

得到德川家康支援修建的東本願寺

相比紅葉密佈的東福寺、永觀堂、琉璃光院等,東本願寺和西本願寺的銀杏明顯吸引力有限。東本願寺為佛教淨土宗大谷派總寺院,位於京都下京區。因教如上人得到德川家康的支援而修建。在此之前, 京都只有一座本願寺,也就是西本願寺。

眼前這座東本願寺的正門——大師堂門,高76公尺,寬58公尺被稱為京都三大門之一。

東本願寺的正殿建於1602年,大師堂建於1658年。因遇火災,現今存留的寺院重建於明治二十八年。大師堂相當於中國佛寺的大雄寶殿,南北76米,東西58米,高38米,高度僅次於奈良的東大寺。

位於中心的御影堂是世界最大級木結構建築物。

在京都除了紅葉以外,也有不少賞銀杏的名所,例如東西本願寺。

作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大本山的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離東本願寺很近,步行即可到達。西本願寺是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大本山,正式名稱是龍谷山本願寺,開山祖師是親鸞聖人。之後,親鸞聖人的女兒覺信尼聯同眾人,在東山大谷修建了簡樸的墓所,這就是本願寺宗門的根基。到了天正19年,豐臣秀吉對 京都 進行改造時,把堀川六條這塊地贈送給顯如上人,於是本願寺的寺基就確定在這裡。

走到入口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昭和時代修復過的阿彌陀堂門。穿過大門,進入寺內,映入眼簾的不是紅葉,而是逐漸變黃的銀杏。

西本願寺作為京都十七處世界遺產之一,是京都也是整個關西地區觀賞銀杏的名所,特別是位在御影堂前,樹齡約400年的大銀杏,擁有橫向生長的特徵。本願寺遭逢火災時,相傳這棵大銀杏曾經噴水協助滅火,因此又有「水吹銀杏」之稱。

西本願寺現在的御影堂是1636年重建完成的,總共使用了227根木柱。內陣中央置放親鸞聖人的木造坐像(御真影)。內部空間莊嚴氣派,裝飾金碧輝煌,是典型的桃山時代的藝術風格,可同時容納1200名信眾參拜。

在西本願寺裡,到處都能看見六角型菱燈籠,細細看上去,做工相當精緻。

西本願寺的本堂在1760年重建完成,內陣中央安置阿彌陀佛立像,天花板上有關於24孝的雕刻圖案。

位於西本願寺的飛雲閣與金閣、銀閣並列為京都三名閣的國寶建築物,最大的特徵是建築的全體景觀以左右不對稱的方式配置,可惜的是現在不能參觀。

東西本願寺猶如一對孿生兄弟一般存在,兩個寺廟的建築風格完全一致,單體建築尺寸之大在京都絕對排得上前列,不過,這兩座寺廟都沒有提供御朱印。

被楓葉映襯的更美的清水寺

從東福寺乘坐京阪本線電車到清水五條站後,就可以步行到清水寺,對於大陸遊客來說,對清水寺絕對不會陌生,大部分旅行團都會來此一遊。秋季時分,清水寺的三重塔被楓葉映襯得更美。

清水寺位於京都東部音羽山的山腰,始建於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數次被燒燬並重建,後於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本堂前懸空的清水舞臺是 日本 國寶級文物,四周綠樹環抱,春季時櫻花爛漫,是京都的賞櫻名所之一,秋季時紅楓颯爽,又是賞楓勝地,可惜這次去的時候,清水舞臺在維護。

考慮到清水寺是超級熱門景點,於是我一大早就來此遊覽。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仁王門,它是清水寺的正門,因戰爭而燒燬,16世紀初重建,2003年重修。寬約10米,內長約5米,高14米。

西門現有的建築是1631年再建的,從這裡可以觀看夕陽西下。

鐘樓是平安時期建造的,江戶時代中期1607年在現有的場所再建移築而成。凝聚了桃山建築樣式的精粹,牡丹雕刻的懸魚和菊花雕刻的墓股,在四個支柱上清晰可見獏和象的木鼻雕刻藝術。

清水寺的三重塔高約31米,是日本國內最大的三重塔。在京都街頭抬頭仰望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儼然成為清水寺的象徵。

在紅葉的襯托下,清水寺的三重塔更加亮眼。

早晨的清水寺很安靜,我充分利用了這段時間,好好欣賞被 朝陽 「眷顧」的古建築。

隨求堂是1718年再建的建築。供奉了實現眾生的願望和祈求的大隨求菩薩本尊,也可以祈求姻緣、安產、育兒等。

本堂斜對角是奧之院,通過這裡的觀景臺,能看到突出在懸崖之上的清水舞臺全景,可以拍到舞臺的經典角度。奧之院是清水寺的本源,比本堂小,供奉著千手觀音、毗沙門天、地蔵 菩薩 、風神雷神等,但與本堂的本尊有所不同。

如果能拍到清水舞臺的全貌,真的就完美了。

從這個角度無論是俯瞰京都還是遠眺清水寺建築群,都是絕妙。

順著奧院的石階流下的便是音羽瀑布,清泉一分為三,分別代表長壽 、健康、智慧,被視為具有神奇力量,遊客路經此地一定會來喝上一口水,據說可以預防疾病及災厄。

每次看到寺廟和神社裡的這些小菩薩 ,我都覺得好可愛,都會很虔誠得拜拜他們。

相比金閣寺,清水寺的紅葉更加誘人,加之這個時間段遊客還不是很多,可以好好拍幾張照。

清水寺成為旅遊團必來之地,一方面是因為這裡的建築搭配上櫻花和紅葉都很美,另外一方面,依山而建的建築群,看上去更有層次感,也可以從這裡俯瞰京都 。

充滿著濃郁京都氣息的三年阪二年阪

從清水寺出來走不了多遠就是三年阪二年阪。「阪」在日本指的是坡道之意。石板坡道兩旁修建了很多擁有古京都建築特色的町家式建築。這些町家式建築成了兩排的商家,販賣日式和風小物紀念品、造型的髮簪、雜貨、以及各式京都點心、土產紀念與伴手禮。即便時間還早,但是三年阪二年阪已經聚集了很多遊客。

二年阪有各種日式小吃店、和風雜貨店、 宮崎駿動畫周邊的「橡子 共和 國」,三年阪有玩偶店、和服店和清水燒瓷器店,是京都買手信的好地方。由於我的時間有限,沒有在這裡逛太久,跟著人群,順著路朝高臺寺前進。

對於愛逛小店的朋友,三年阪二年阪值得慢慢閒遊,一家一家走過去品嚐不同的美味食品。

和豐臣秀吉有緣的高臺寺、圓德院和寧寧之道

在寧寧之道的兩側隱藏著和豐臣秀吉、北政所寧寧有著密切關係的高臺寺和圓德院。當豐臣秀吉去世後,夫人北政所為了給秀吉祈禱冥福,決定安養修佛,於是在慶長十一年修建了寺廟。寬永元年,迎請建仁寺高僧三江紹益開山主持,號稱高臺寺。營造之際,德川家康為了拉攏豐臣秀吉的舊部,給予了極大的財政幫助。

方丈前庭的枯山水是我見過最特別的,裡面有部分是彩色的,在《唐紅的戀歌》的片尾曲中,拍攝這個庭院時正是夕陽西下的時候,同樣很漂亮。楓葉季時,這裡還有燈光秀。

開山堂供奉著開山祖師三江紹益禪師的靈位。左右壇上放置著木下家定(寧寧的兄長)和雲照院(德川家定的妻子)等人的雕像。堂內前方天井與後方彩繪天井分別嵌入了豐臣秀吉御船及北政所御車天井而成,左右兩側人面鳥身等彩繪相當華麗。

庭院是園藝建築巨匠小堀遠州的傳世佳作。臥龍池、偃月池、龜鶴島借景東山,相容大和疊石法與中華蓬萊山水園藝建築風格,為日本庭院建築代表之作。

傘亭正式名稱為安閒窟,系依據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意匠建造的茶室。原建於豐臣秀吉舊居伏見城內,後遷址高臺寺。亭頂竹木傘狀結構匠心獨具,故稱傘亭。時雨亭和傘亭對稱相連,為日本唯一的二層茶室,是北政當年遠眺、納涼、品茗的去處。

相比嵐山的竹林小徑,我更喜歡高臺寺竹林小徑,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十分幽靜,作為點綴,豐富了視覺效果。

秋日的寺院隨處都有紅葉的蹤跡,在這寂靜的步道上散步,聽著風吹拂紅葉發出的「沙沙」聲,真是悅耳。

從高塔寺出來走不了多遠就能看到圓德院,它是1605年由豐臣秀吉之妻——聞名天下的「北政所寧寧」為祭奠豐臣秀吉而建造的,她的晚年生活就在此度過。圓德院是高臺寺的塔頭,是將伏見城的一部分移築而成的。

眼前的南庭由當代作庭師徳村宗悅設計,以白砂波紋作為主體,四周環繞山石和綠木,四季庭花不同,庭園表情各異。

下面這張「山水隔扇圖」是長谷川等伯在51歲左右繪製的隔扇畫,他把故鄉畫進了造幅隔扇畫中。畫這幅畫的長谷川等伯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畫家,長谷川畫派始祖。其傳世作品有兩種風格︰一是豪放風格,氣勢雄勁,代表作有《花木圖》(現藏智積院)和《柳橋圖》(現藏村上家);一是枯淡的風格,在水墨畫中表現出來,如《松林圖屏風》(現藏東京國立博物館)和《竹林猿猴圖屏風》(現藏相國寺)。

這幅「雪月花」表現了美麗的自然風景。

「松竹梅」象徵吉利。

北庭是圓德院的精華。1605年由伏見城的化妝殿前庭移築,原本的庭園是池泉迴游式設計,在小堀遠州的精心修整下,北庭變成了池泉迴游式的枯山水,基本保留了伏見城庭園的原貌。相比南庭的波紋,北庭的枯瀑、石橋、苔蘚、紅葉才是主角。

眼前的「大黑天」是指具有三張面龐的佛像,據說因為這座佛像的保佑,豐臣秀吉取得了勝利。

寧寧之道的名字源自於豐臣秀吉的正室夫人北政所寧寧而得名,有別於三年阪二年阪的人頭攢動,寧寧小路比較清幽僻靜,兩側的店鋪以老店為主,保留著許多歷史風情建築。

對於我這種喜歡清淨的旅客來說,寧寧之道的確更符合我的調性。兩旁的古建築對我真的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它們自帶的歷史厚重感讓我陶醉。

雖然豐臣秀吉統治日本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在關西一帶,到處都能看到和他有關的建築,對於愛好歷史的朋友,值得靜下心來慢遊。

適合登高望遠的南禪寺

「南禪寺」是京都名剎之一,為臨濟宗南禪寺派的大本山,正式名稱為「瑞龍山太平興國南禪禪寺」。南禪寺始於鎌倉後期的正應4年,是開山祖師無關普門將位於東山的開基人龜山上皇的離宮改建的禪寺。在前往南禪寺的路上,就已經能看見黃葉的身影了。

作為天皇中首位皈依禪宗的法皇親撰願文「禪林禪寺起願事」,規定「日本最優秀的禪僧」才能成為南禪寺住持,故「南禪寺住持」成為超越法系、流派的最高禪僧的代名詞,夢窗疏石、虎關師煉、春屋妙葩等高僧大德前後被委以歷代住持。

南禪寺三門代表了佛法修行大徹大悟的三座門:「空門」、「無相門」、「無作門」,而且號稱「天下龍門」,是上層樓閣名為「五鳳樓」,高22米,為日本三大門之一。

遊客也可以另外買票登上五鳳樓登高望遠,由於人比較多,樓梯比較陡,所以要注意安全。今天天氣很好,登高望遠所看到的風景真的很棒。被楓葉掩映著的寺院建築靜靜得矗立在那裡,關著的大門把彷彿把紅塵和淨土徹底分開來。

從一進入南禪寺開始,紅葉撲面而來,當然超高的人氣也讓照片充滿了喧囂感。

南禪寺的方丈由大方丈和其背後連線的小方丈組成。 大方丈內包含了御白天之間、鳴滝之間、麝香之間、鶴之間、西之間、柳之間、六席、狹店之間組成。小方丈由虎間、三室(九疊、六疊、二十疊)廣緣組成,背面切妻造,正面大方丈連線,呈瓦片狀,昭和28年被指定為國寶。

南禪寺方丈庭園相傳為小堀遠州所作,是江戶時代初期代表性的枯山水庭園。從方丈一側看,巨大的石組配置在左邊深處,前方和右手邊,留有白沙廣闊的空間。另外,將巨大的石頭橫臥配置的手法,脫離了 須彌山 、 蓬萊 山等表現佛教世界觀的庭院的構成,俗稱「虎頭蛇尾」的庭院。

小方丈庭園別名被稱為「如心庭」。昭和41年,當時的管長柴山全慶長老親自指導修建了這座「表現內心」的庭院。正如其名,「心」字形配上庭石的枯山水的石庭,猶如解脫的心,是一個氣氛平靜的禪庭園。

表現蓬萊仙境的枯山水再次出現。

日本 庭院裡的長廊在遊客稀少的時候,看著很棒,會品出一點「幽玄」的意境。在長廊旁邊的六道庭很容易被忽視,「六道庭」中的六道源自於佛家裡的「六道輪迴」。放置在苔蘚中的石頭代表了陷入煩惱,沒有達到涅槃境界的凡夫俗子們。

華嚴庭・龍吟庭是現代新修的庭院,當年在施工時,使用大型起重機將該庭院的主景,原本位於三門西方的巨型鞍馬石運到了現在地。此外,龍吟庭的涵龍池池畔的景石均採用的是十津川石。遠遠看過去,石燈籠十分顯眼,巨石掩映在紅葉中。

水路閣於1885年始建、1890年竣工,是從 滋賀縣大津市 琵琶湖引水到京都市內(被稱為「 京都 市疏水事業」)的線路的一部分。當時西方建築技術剛傳入不多久,水路閣由 日本 人設計、施工,被認為在 日本 土木技術史上有著重要意義。昭和58年(1983年),水路閣被評為「 京都 市指定史蹟」。

水路閣以紅色煉瓦砌成,橋樑形狀。作為 京都 市近代建築的代表,與南禪寺古色古香的伽藍建築形成了很好的互補。

南禪寺的規模很大,紅葉不少,但是相比永觀堂和東福寺還是差點意思。另外,也是一個能俯瞰 京都 的去處。

必須到此一遊的紅葉聖地永觀堂禪林寺

從南禪寺到永觀堂禪林寺並不遠。看到永觀堂門口排起了長龍,我就知道來此一遊絕對沒錯。最早這座寺院被稱為禪林寺,它是由弘法大師的徒弟真紹僧都在清和天皇的支援下建立。

而第七代住持——永觀律師可以說是禪林寺的中興之祖,設立施療院來救濟病人等。也是從永觀律師之後,這裡開始被稱為永觀堂。裡面的阿彌佗佛像與一般佛像臉朝正面不同,而是臉朝左後方看去。傳說是永觀律師有一天繞著阿彌佗佛像唸經作日課時,阿彌佗佛突然走下來和永觀律師一起走起來。永觀律師突然嚇一跳停止腳步。這時阿彌佗佛就頭往左後看唸了一句「永観遅し」(永觀太慢了),之後如來像就成為這樣直至今。

永觀堂自仁壽三年草創以來至今,深受眾多文化人士的喜愛,被譽為「楓樹的永觀堂」。其擁有千百餘年輝煌歷史,是京都屈指可數的古剎。

永觀堂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代。最初是從真紹僧都到永觀法師成為住持為止的約220年間,是真言密教的寺院時代。其次是從永觀法師到靜遍僧都的140年,這個時代是盛行於真言密教和奈良的三論宗系淨土教寺院。之後成為了淨土宗的寺院。

從中門進入後就能看見無數遊客在給放生池和弁天社拍照。好不容易擠進去,拍了兩張照片,就退出來給別人讓位。

對於永觀堂,我就不介紹太多了,因為一切的注意力都被紅葉所吸引。

如果你在紅葉季來京都 ,而且今天的行程中有永觀堂,那麼請一定把它放在第一位,絕對值得。

有著一千零一座觀音的三十三間堂

三十三間堂在 京都 是一個冷門景點,它附近有著 日本 第二大國立博物館—— 京都 國立博物館。我來這裡一方面是因為其中矗立著1001座觀音,另外一方面是因為三十三間堂在柯南里出現過。

三十三間堂的正式名稱為蓮花王院。長寬2年,由平 清盛 在位於烏邊山麓的後白河上皇的院政廳「法住寺殿」內營建而成。後因火災被燒燬,文永3年重建而成。此後,經過室町、桃山、江戶以及昭和年間的4次大規模整修,至今已儲存了700年。長型佛堂採用了日式歇山頂形式——正規鋪瓦屋面的「全絲柏建造「形式,全長約120米。因正面柱子分割成三十三間,故稱為三十三間堂。

三十三間堂之所以聞名是因為佛堂內供奉著1001座觀音,堂正中供有一尊巨大的木造11面千手千眼觀音坐像,高約3.3米,左右兩側各有500尊高約1.7米的金色觀音立像。主佛後面及走廊兩端有木造28部天神像和風、雷等神立像,可惜不能拍照。從踏進殿內的那一刻起,整個殿內帶給我很強肅穆感,雖然我對佛教沒有那麼信仰,但是心裡不敢有一絲褻瀆的想法。

每年1月15日,這裡都會舉行名為「新開弓節」的射箭活動,參加者大部分為女性。射者從距60米之處瞄準直徑1米的射靶發射,要想射準需要高超的技藝。換成我的話,估計箭到半路就不知道跑哪裡去了。這個節日據說始於12世紀中期,當時的名射手們能夠從三十三間堂的北端射到南端,射程達120m。江戶時期,人們從早6點開始射到次日早6點,最後按24小時內的命中率來比試高低。迄今的最高紀錄是和佐大八郎在1688年射下的8132箭,命中率達62%,可謂驚人。

法然塔是法然上人所修建,時不時有人會來參拜,碑上刻有淨土宗的經文。

夜泣泉是因為夜間清涼的泉水湧出發出了類似於人在哭的聲音而得名。

看到一對老年人坐在凳子上休息,我馬上抓拍下來,這張照片給我的感覺很棒。在日本旅遊期間,經常能碰見攜手出遊的恩愛老年夫妻,不過日本老人旅遊時,比我們的大媽更加文明和內斂。

在秋季的京都,隨處都能看見紅葉,飄落一地的樹葉,總能帶給我一絲憂傷感。

你要問三十三間堂值不值得來,我覺得很值得,相比其他的寺廟和神社,它做到了獨一無二。

見證德川家族興衰的二條城

既然去了京都御苑,當然不能錯過二條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元離宮二條城,是由德川家康下令興建的,築城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德川的族人及武將在造訪京都時,有個休憩的寓所,見證了德川家族的興衰。

唐門是二之丸御殿的正門。門的形狀代表著級別,唐門則是最高階別。屋頂未用銅和瓦,而是採用了檜柏樹皮。門上有4根柱子,雕刻著代表長壽的鶴和松竹梅。雕刻獅子是為了守護御殿。

城內最大的建築群——二之丸御殿於公元1603年完工,之後,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再將本丸內的城域擴建成現在的規模,到了1867年,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皇室朝廷,奉還的儀式就在二條城的二之丸御殿內。

二之丸御殿由東南向西北呈雁狀修建了6棟建築物。內有33個房間,用了800多張榻榻米,裝飾著鬆、鷹、虎、豹等代表著德川家康威 嚴的壁畫,以及描繪櫻花等代表四季字畫的狩野派繪畫作品。由於裡面不能拍照,其中的金碧輝煌只有遊客自己去感受了。

進去過後首先看到的是遠侍 一之間、二之間、三之間。遠侍是用來等候的場所,是御殿內最大的建築物,由於隔扇和牆壁上的繪畫被稱為虎之間。兇猛的老虎圖及巨集偉的空間令人感到德川家權利之大。遠侍之敕使之間是御殿內最重要的房間,用於迎接朝廷使者,有畫著以水為背景的初夏青楓的壁畫。遠侍之柳之間的障壁畫上畫著柳樹,帶著面向朝臣的雅緻風格。與敕使之間、芙蓉之間、若鬆之間一樣,以植物為主題。

接下來就是式臺,式臺之間是大名到訪時的等候室及與將軍的接見室相連的場所,並且是到訪者向將軍獻禮之處。這個建築物分為前方的「式臺之間」和後方的「老中之間」。 大名 與老中在「老中之間」互致問候。障壁畫上的松樹是代表永遠繁華的幸運的象徵。式臺之老中之間是老中(老中是江戶幕府的職名,是徵夷大將軍直屬的官員負責統領全國政務、在大老未設定的場合上,是幕府的最高官職)等候接見的地方。一之間與二之間畫著春、夏、秋季的大雁,三之間畫著冬季的白鷺與柳樹。與御殿的其他房間不同,橫木為白牆,裝飾簡樸、 大方 。

大廣間的三之間與其他房間的裝飾雕刻非常值得一看。特別是厚達35釐米的檜柏格窗兩邊雕刻著不同的圖案。此外,柱子上的花禮籤形的橫木五金件也盡顯奢華。大廣間的是御殿的主室,是將軍接見 大名 及朝臣們的房間。大廣間的主要房間為「一之間」和「二之間」。一之間比二之間的地板高,接見時,將軍在一之間朝南而坐。大廣間的四之間是將軍到 京都 收納武器之處,障壁畫的「鬆鷹圖」是二之丸御殿中最為有名的作品,畫中融入了桃山時代式樣的巨鬆與勇猛的飛鷹。

黑書院是僅次於大廣間的正式辦公場所。將軍與德川家關係親密的 大名 ,高位的朝臣在此見面。因此這是一個充滿親切氛圍的空間。一之間和二之間被稱為櫻之間。障壁畫是狩野探幽的弟弟狩野尚信所畫。

白書院在江戶時代被稱為「御座之間」,被認為是將軍的起居室與寢室。被水墨畫包圍的空間與其他建築物相比,別有一番風情,給人以沉穩的印象。選擇來自中國的題材,一之間與二之間畫的是西湖名勝,三之間畫的是傳說及歷史人物。

在二之丸御殿中,有一個特殊的設計,這個設計就是「夜鶯地板」。這個特別的設計藏於地板下,當人踩上去,就會發出響亮的如夜鶯鳴叫的聲音。那該如何辨別是自己人還是外人走在地板上呢?答案很簡單,他們會指定一個走路速度給自己人,這個速度下地板發出的聲音只有自己人聽得出來,因此當夜鶯歌唱的速度不對時,便可知道走在上面的人可能是外人。

清流園是從京都 豪商角倉家的宅邸遺址獲得建築材料、庭石、樹木,於1965年建造而成。是由香雲亭、茶室和樂庵所在日式庭院與鋪設草坪的西式庭院組成的日西合璧式的庭院。

這座茶室設計得很有意境。遠觀,茶室倒映在水裡 ,坐在裡面,可以仰望賞月。

二條城內的傳統日式建築,處處都透露著皇家範兒,時不時就能看見十六瓣金色菊花。

本丸庭院並沒有對外開放,從外面看不出它的妙處。

天守閣遺蹟是從伏見城搬來的五重六層的天守閣,1750年因雷擊而燒燬。之後沒有重建,現在僅殘留著石牆,從這裡可以眺望到本丸御殿和本丸庭院。

在二條城的外護城河四角建有作為哨臺的隅櫓,平時用來倉庫使用。1788年的大火焚燬了眾多櫓樓,如今僅存東南和西南角的隅櫓。

雖然建築規模比不上京都御苑,但是作為日本當時最高實際統治者的住所和辦公場所,其建築的精緻感以及庭院的規模還是令人驚歎。

求姻緣的下鴨神社

在登上睿山電鐵之前,我來到了下鴨神社。下鴨神社的正式名稱為賀茂御祖神社,建於公元8世紀,是 京都 歷史最古老的神社之一。下鴨神社最初為日本古代豪族賀茂氏的氏族神社,平安遷都後,下鴨神社遂成為京城的守護神社。

下鴨神社的參拜道被茂密的樹木所遮蓋,鬱鬱蔥蔥,十分養眼,可惜樹木還沒有黃。

如果你想在下鴨神社求因緣的話,步驟和方法如下:1.旁邊的小店裡買個許願的牌牌,然後按照自己的方式把牌牌上的紅繩繫上,系的越緊證明兩人就能緊緊連在一起;2.寫好想寫的內容,然後蓋上紅色的紙,這樣內容就不容易被別人看到;3.女子按照逆時針方向繞樹轉三圈,男子順時針轉後,將寫好的牌牌掛在樹後面的木架上;4.按照一禮二拍手二禮的方式參拜一下靈驗的 大樹 ;5.女生拽一下右面的鈴鐺,男生拽左邊的鈴鐺;6.最後求個御守回家。

由於下鴨神社是求姻緣的神社,所以很多新人會來這裡拍照。我也「偶遇」了一對新人及其全家在此拍照,整個過程充滿了儀式感。其實,我個人挺羨慕日本人這種充滿儀式感的生活,覺得很鄭重。

除了東本願寺和西本願寺以外,下鴨神社的銀杏也讓我驚歎。 京都這些「高齡」銀杏樹保護得很好,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看上去相當漂亮。

下鴨神社也提供水籤,將籤放入水裡 ,籤文便會顯現出來,我抽到的籤是小吉。戀愛的那段的大體意思是:不要因為失言而破壞心靈的紐帶。

下鴨神社的規模不大,但是挺適合戀人來此一遊,如果是單身想求姻緣的朋友也一定不要錯過喔。

順利拍到貴船神社燈籠參拜道無人照

我從出町柳站登上了睿山電鐵,第一站去了貴船神社,抵達貴船口,車站美麗的景緻讓我感嘆京都的秋季真的是美輪美奐,它的美不經意間就會進入你的眼簾。

睿山電鐵本線在紅葉季時的載客量相當驚人,除了最早到貴船神社那班車以外,每次乘車,車內都是爆滿。對於喜歡 日本 火車的朋友來說,行駛在睿山電鐵上的列車樣式很多,而且可以一覽窗外的紅葉美景。

由於抵達的時間太早,從JR貴船口站到貴船神社的巴士還沒有執行,只能步行2公里多去貴船神社。沿著鞍馬川向上遊步行,道路兩旁景色談不上絕美,但是依然能看到紅葉的身影,再配合淙淙的流水,帶給人另外一番風味。

越靠近貴船神社,民宿越多,相信夏季會有很多遊客來這裡避暑,品嚐流水素麵。時不時出現在民宿上空的炊煙,喚醒了空靈的山谷。

貴船神社位於路邊,不是眼前的鳥居,你可能會容易忽視它的存在。早晨的寧靜帶給這裡一絲神祕感,尤其是我進入鳥居後對著路拍的那張照片,是不是顯得別有一番意境呢。

貴船神社的出名想必就是因為那張沒人的燈籠參道。一早出發的辛苦總算有了回報,我有幸拍到了「沒人的燈籠參拜道」的照片。

貴船神社是位於京城北面自鞍馬山西麓的古老神社,但具體建立年代不詳,原為供奉山林水澤守護神的神社。天喜3年移至現址,現在的建築物為大正11年的建築。祭神是高龍神和暗龍神,它們都是水神。據說一求可得雨,再求可使雨止。

另外,據史書記載,平安時代的著名詩人和泉式部曾在此祈願夫君冷卻的愛情之心能夠回心轉意,因而貴船神社中供奉結緣之神的中宮又因此而遠近聞名。神社中的靈泉水籤浮在水中便可顯示抽籤者的命運,深受年輕女性歡迎。在離開貴船神社的時候就遇見了一對新人在這裡拍照,穿著白無垢的女方真的很漂亮,男方真的就太一般了。

為了拍網紅照,來得太早了,神社都還沒開始營業,御朱印也蓋不了。在等蓋「御朱印」的這段時間,我到貴船神社四周逛了逛,看了看紅葉,順便去了一趟中宮和奧宮。

貴船神社和我想像中差距挺大的,我以為在這座深山中,會有一種頗為巨集偉的建築群,但是其實整個貴船神社看上去實在是太普通了,不過那條燈籠參拜道除外。

為了瑠璃光院美景 值得等待

當第一波乘坐巴士的遊客抵達過後,我已經步行回到了貴船口,前往瑠璃光院。這一路不僅電車很擁擠,到了售票口更是讓我大吃一驚,上午10點抵達售票處買到的卻是下午1點50分進場的門票,生意真的是太好了,所以打算來貴船神社和瑠璃光院一日遊的朋友要計算好時間和做出一定的取捨,而且這兩個地方都是因為一張照片而出名,所以是不是需要來這兩個地方打卡,大家一定要想清楚。

趁著在外面等待的時間,我到處去閒逛拍照。個人覺得要是在中國 ,這麼好的地方一定會被開發出來,不過日本人還是讓它維持著原始風貌。

瑠璃光院的原址是田中源太郎所興建的別墅,由明治時期太政大臣三條實美命名為「喜鶴亭」。 日本大正時期至昭和初期,別墅進行了大整修,並委請日 知名建築師中村外二與造園師佐野藤右衛門主理,至2005年正式轉為寺院,命名為「無量壽山光明寺瑠璃光院」,屬淨土真宗東本願寺派的寺院之一。因庭院中青苔的綠意、院內光影繽紛,得名為「瑠璃光院」。

瑠璃光院一年僅在春季和秋季開放兩次讓遊客入內參觀。走進去後,其實發現瑠璃光院挺小的,整個建築基本被周圍的植物所包裹,花不了多少時間就能逛完。

來到二樓向外望去,可以發現建築物被紅葉」簇擁」著,十分漂亮。

其實瑠璃光院更適合坐下來,泡上一杯茶,慢慢去品味庭院所傳達出來的風韻,可惜這裡已經是網紅旅遊地,大家為了下面這張照片,蜂擁而至。

既然是寺院,那麼一定就會設計庭院。瑠璃光院內的琉璃庭被十種以上不同的青苔覆蓋,青苔被涓涓細流隔開,勾畫出一道優美的曲線,周圍環繞著各種各樣的樹木和不同型別的植被。在這裡坐下來,小憩一會兒,真的很舒服。

在任何一個日本庭院內,苔蘚都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在 日本 庭院乃至 日本 人的心目中都擁有著很高的地位,就連日本國歌中,也提到了苔蘚。夏天,日本人喜歡在家裡掛一個圓乎乎的「苔玉」。這種日式盆景是用青苔塗抹在土壤包裹的植物根部,渾身青翠,清新清涼。

在瑠璃光院這麼一片小天地中,除了琉璃庭外,還有臥龍庭。它被設計成了「飛龍在天」的意境。水流、庭石和植被都是用來表現這個主題。據說它還象徵著運勢的上升,能為來到這裡的人們開啟心結,帶來好運。靜靜眺望由水、石、苔組成的「臥龍昇天」般畫面的庭園,真的還是很有意境。

為什麼說貴船神社和瑠璃光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是因為兩個景點都是因為一張網紅照片而名聲在外,如果你來京都旅遊的時間的確充裕,那麼可以來此遊玩,如果時間相對緊張,個人就不推薦了,的確會消耗你太多時間和精力。

《唐紅的戀歌》中的嵐山渡月橋

嵐山是京都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嵐山的春季和秋季對於來京都旅遊的朋友來說,千萬別錯過,連我自己也十分期待嵐山的景色,按照慣例,一早我就出發了。平安時代以來的嵯峨野地區修建有大量皇族和貴族的離宮和山荘,至今已成為了 京都 不可不去的風景名勝地, 尤其是小倉山、龜岡、 嵐山山麓等地。

渡月橋毫無疑問是嵐山的標誌性的景點之一,但是現在的這座橋是現代化的建築,是1934年模仿舊橋重建的,並且日常也作為當地人通勤的一座橋。在仲秋時節,橋和嵐山的彩林融為了一體,風景相當優美。同時,這裡也是柯南劇場版《唐紅的戀歌》的取景地之一,電影的片尾曲就叫《渡月橋,思君》。

今天的時間有限,我沒有沿著大堰川走多遠,也沒有去坐船,對比網友夏天拍的照片,秋天的景色更佳。

除了遙望渡月橋,鴨川兩岸的銀杏也不容錯過。

轉身再看渡月橋,它和雲彩的組合同樣是那麼完美。它猶如一把鑰匙可以開啟櫻花季和紅葉季屬於 嵐山 應有的勝景。

嵐山一帶的紅葉在11月下旬進入了全盛季,雖然我還沒有進入任何一間寺廟,但是美妙的「前奏」已經響起。無論走到嵐山的何處,紅葉一直都伴隨著我,這就是我期待的 京都 「紅葉」之旅該有的效果。

嵐山竹林小徑也許夏天才能體會到它的妙處吧。仲秋時節的竹林小徑人潮湧動,到處都是打卡的遊客,毫無清幽感。

我沒有在嵐山去特意尋找吃的名店,因為到處都是人滿為患,而且對我這種不是對吃特別挑剔的人來說,午餐用和果子和肉餅對付就可以了。無意間發現,我自己購買的這款和果子和動畫裡出現的甜點還蠻接近。

寺院和庭院都值得細品的天龍寺

早上9點來到天龍寺,這裡已經是人頭攢動。作為臨濟宗天龍寺派的大本山是1339年足利尊氏為祭祀後醍醐天皇,特邀夢窗疏石國師為開山主持建造此寺。此地原有檀林皇后所創的檀林寺,後營建為後嵯峨上皇的仙洞御所——龜山殿。後醍醐天皇在此度過了童年時代。為了籌集天龍寺的營建費用,足利幕府接受了夢窗國師的建議,向 中國 當時的元朝派出了「天龍寺船」進行貿易。1343年,七堂迦藍落成。國師夢窗疏 石門下流派由此達到了極盛,進而讓天龍寺成為了京都五山之首。天龍寺現存殿堂多為明治時期的建築。

遊客到此主要參觀的是大方丈和書院。 大方丈面向的就是曹源池。

整個方丈室的面積很大,內部陳設相對簡樸,畢竟出家之人,講究的就是六根清淨。

過了方丈庭就是多寶院,春天在櫻花簇擁下的多寶院會顯得更漂亮。

看著紅葉落盡後的枯枝,一絲淒涼和一絲希望湧上心頭。

大堰川的起源地就是在天龍寺嗎?

方丈室對面的曹源池是由鎌倉時代的著名禪僧夢窗疏石設計營造。「曹源」一詞源自「曹源一滴水」這句禪語。曹源池的面積挺大,感覺像是大海,池邊鋪滿白沙 ,像是海灘,池中怪石假山模擬了須彌山 、三尊佛、蓬萊仙境,有龜石,鶴石,鯉魚跳龍門等各種造型。曹源池內沒有任何植被,其實根據考古發掘與文獻資料可知,池塘內曾經種植有大量的蓮花,參考當時的佛畫可以發現這些池塘反映了當時日本 人對於極樂世界的一種想像。

除了寺廟和庭院外,天龍寺的紅葉也不可錯過,但是一定要早點來啊。

天龍寺吸引我的最大的點就是庭院,曹源池的規模頗大,借山和彩林使得整個庭院看上去更富層次感,由於有常寂光寺和寶嚴院這種賞楓勝地的存在,天龍寺的紅葉就顯得不是那麼突出了。離天龍寺不遠的弘源寺是天龍寺的塔頭寺院(就是分部)。永享元年(公園1429年)室町幕府的管領細川右京太夫持之公在開山時迎接天龍寺的開山者——夢窗國師的法孫玉岫禪師,並將持之公的院號作為弘源寺的寺號。

雖然說這裡也是一處參觀的紅葉的去處,但是實景很普通。

寺內有昆沙門天的立像和名為虎嘯庭的枯山水庭院,可惜的是隻能隔著玻璃看看。

無論是在京都市區還是嵐山 ,隱藏著很多小的寺廟,它們的魅力雖然比不上那些出名的賞楓之所,但是卻別有一番韻味兒。

鬧市中的清淨之地大河內山莊庭院

在遊客多得讓人吃驚的嵐山 ,大河內山莊園絕對是一個清淨的好去處,我也是無意間才進入的。一走進去, 嵐山的喧囂蕩然無存。大河內山莊庭園是日本昭和初期的名演員大河內傅次郎費盡畢生精力建造的庭園。

迴游庭院的小徑不在是遊人如織,可以清晰聽見從樹叢後傳出的少女的笑聲。

「鋪滿小徑兩旁的紅葉」是這次旅途中難得一見的場景,選上兩個自己認為不錯的機位記錄下「它們」的身影。不過當紅葉隨風飄落在地上,讓這座土地變成紅色海洋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就是那股蕭瑟感,冬天真的已經臨近了。

從大河內山莊庭院可以遙望大悲閣。遠看,整個建築被美麗的彩林包裹,近看,則是被紅葉掩映。

秋季登高望遠,讓人深秋氣爽,遙望京都市區,整座城市顯得那麼低調。

在紅葉下,來上一杯抹茶和一個小點心,稍微休息一下,任由紅葉掉落在自己的身上,這種慢節奏的生活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了。

作為一個小眾景點,大河內山莊庭院被評為米其林一星推薦。個人覺得這裡最大的魅力就是它是 嵐山 紅葉季少有的「淨土」,對於喜愛安靜的遊客會吸引力。

不愧為賞楓名所的常寂光寺

在沒來嵐山之前就聽說常寂光寺是著名的賞楓勝地,這句話果然不錯。常寂光寺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日蓮宗寺廟。其歷史要追溯到慶長年間,來自大本山本圀寺的日禎上人,因為不接受出山為官,所以離開了本圀寺後前往小倉山隱居,建立了常寂光寺。在常寂光寺仁王門的北側,還隱藏著藤原定家的古蹟。

走到山門,並未見紅葉的蹤影,這就是常寂光寺給遊客留下的「伏筆」。而眼前用粗方木搭成格子建造的山門,是江戶後期改建而來的,看上去相當質樸。

從仁王門開始,紅葉就成為了絕對的主角。仁王門原本作為本寺客殿的南門,在貞和年間建成,元和二年移到當山,成為仁王門,是境內建築物中年代最久的建築物,茅草屋頂的設計很少見。

從高處看下去,層林盡染,豐富的層次感也提升了視覺效果。

和很多寺院一樣,在美妙的秋季,寺院裡的主角變成了配角,它們彷彿是為了襯托紅葉而生。本堂是第二世通明院日韶上人代得到小早川秀秋的幫助,移築桃山城客殿作為本堂的。通過江戶時期的文獻和資料中可知正殿的屋頂是瓦房的雙層屋頂。現在的平瓦房屋頂是在昭和七年翻修而來的。

妙見堂供奉的是妙見菩薩 ,他作為北極星和北斗的象徵而被供奉,也被稱為妙見尊星王和北辰妙見菩薩 。

多寶塔於元和六年建成,高度大約為12米,均衡、優美的姿態令人讚歎。後來隨著密宗的發展,多寶塔被用作了祭祀。

鐘樓是寬永十八年,當山第四世照光院日選上人建立的。裡面的梵鍾是昭和四十八年作為古律黃鐘調的新鍾而鑄造的。

作為嵐山又一個賞楓名所,這裡的人氣同樣很旺,接下來就請大家隨我的鏡頭去欣賞吧。

在常寂光寺賞楓實在是太舒服了,在我去的嵐山各個寺廟神社中,這裡的楓葉是最多的,遮天的紅葉讓我流連忘返。

供奉釋迦和彌陀的二尊院

我在嵐山的慢遊,隨機性很大。從常寂光寺出來,一路走到了二尊院的門口,臨時決定進去看看。

承和年中,嵯峨天皇於小倉山山麓建華臺寺及二尊教院,因為所供奉本尊為釋迦、彌陀二尊,故稱二尊院。後來堂宇荒廢,源空至此結草菴,其弟子正信房湛空再建堂舍,後來成為 天台 、真言、律、淨土兼學的道場。和二尊院有關的嵯峨天皇、土御門天皇、后土御門天皇、後嵯峨天皇、龜山天皇的骨灰都收藏於此。應仁年間,二尊院諸堂被燒燬。永正、享祿年間,二尊院完成重建。現存的本堂系永正十八年所建,掛有後柏原、後奈良兩天皇所賜的匾額。明治維新以後,為 天台宗延歷寺所轄。

相比天龍寺、常寂光寺,二尊院也是個安靜的好去處,紅葉也不少。套用宣傳冊上的話:「真正的寂靜,並不是無聲的。穿過筆直延伸的參道的盡頭,融入被紅葉包裹的美景中。二尊院的寂靜引起了好幾個聲音,送到我們這裡。在寺院裡的事讓我心滿的同時,祝您度過美好的時光。」

眼前的這條石子路正是那條筆直的參道,被稱為「紅葉之馬場」,是非常有名的賞楓地點。在這條石子路上,遊客端起相機記錄秋景,而紅葉則分列兩側好奇得「欣賞」著四面八方而來的遊客。

二尊院的紅葉不像常寂光寺那樣鋪天蓋地,但是結合著建築,去看細節,就能從中品出何為美。

弁天堂是祭祀弁財天的化身九頭龍大神宇賀神的處所。其他諸如大日如來、不動明王、昆沙門天等 都被安置於內。

八社宮也是京都指定的保護文物。

二尊院的面積並不大,逛完花不了多少時間,虔誠參拜後,我就去到了寶嚴院。

只為紅葉季而生的寶嚴院

大龜山寶嚴院是臨濟宗天龍寺派大本山天龍寺的塔頭寺院,室町時代是細川賴之公的財產,從天龍寺開山夢窗國師迎接三世法孫聖仲永光禪師建立。本尊供奉著十一面觀音菩薩 ,脅佛供奉著三十三尊觀音 菩薩 ,足利尊氏信仰的寺院傳中的地藏菩薩像,據說等於巡遊西國三十三處。

除常寂光寺外,寶嚴院絕對是嵐山賞楓必去的另外一個勝地。

院內的「 獅子 吼庭」是一處迴游式山水庭園,庭院內有一塊看上去象 獅子 的大岩石,被命名為 獅子 巖。一般是不公開的,只有在春天和秋天賞紅葉的季節才對外開放,可以欣賞到和充滿歷史氣息的庭園配合得天衣無縫的美麗至極的紅葉。夜晚在燈光照耀下的紅葉也是必看的一景,洋溢著浪漫色彩。不過在紅葉的吸引下,我已經完全無視了其他建築。

光透過紅葉所帶來的視覺效果實在是太棒了。

這裡的紅葉完全是遮天蔽日,用任何辭藻都無法形容它的美,只有身臨其中,你才能體會到專屬於 京都 秋季的浪漫。

下圖裡面的嵐山羅漢是釋尊弟子中的崇高修行者,他們的修為已經到了一定的境界。

這裡吃點心喝茶的環境比大河內山莊庭院的環境更好, 日本人把庭院的精緻感展現到了極致。

在寶嚴院內,紅葉是主角嗎,我認為不是,而是眼前這顆參天大樹 。在一片紅葉中,它高大威猛的身姿真的是令人難忘。

寶嚴院是有開放限制的,不過個人認為秋天來遊玩是最美妙的。

嵐山最「冷」的寺院清涼寺

在嵐山這個旅遊勝地,也存在著極其冷門的寺廟,例如清涼寺。從二尊院向深處前進,穿過一處住宅區,行走約10分鐘,即可到達以釋迦牟尼為本尊的清涼寺。以《源氏物語》的主人公光源氏為原型,在源融的山莊舊址上建造阿彌陀堂為開端,也被稱為嵯峨釋迦堂的古剎。被稱為清涼寺式的本尊釋迦如來像,相傳是東大寺的僧人張然從宋朝帶來的。眼睛鑲 黑水 晶,耳朵鑲水晶,繩狀頭髮。每月8日11點以後和4、5月、10、11月是開帳期間,可以參拜本尊。

抵達清涼寺剛好是陰天,涼風和傳統建築的組合讓涼意更甚。

整個寺內並沒有多少紅葉,所以甚少有遊客前來。

不過在日本的寺廟中,總有一個角落隱藏著驚喜,這就需要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對於時間有限的遊客來說,個人就不推薦清涼寺。

遠離京都市區的醍醐寺

雖然醍醐寺屬於京都府,但是已經遠離京都市區,從京都站坐車到六地藏站下車,轉乘京阪巴士到醍醐寺前下車即可。

11月下旬的醍醐寺已經沒有多少遊客來此參觀,空空的樹幹預示著冬天即將來臨,新的生命還在孕育中,明年的櫻花季又會有一大波遊客來此參觀,畢竟這裡曾是豐臣秀吉舉行賞櫻大會的地方。

醍醐寺始建於貞觀十六年(874年)。聖寶理源大師在上醍醐山上遇到山神橫尾明神顯靈指點,得到了靈泉——醍醐水,並建造了一座小廟以供奉準胝和如意輪兩尊觀音像。這就是醍醐寺的前身。之後,由於醍醐、朱雀、村上三位天皇信仰佛教,依照醍醐天皇的願望於延喜七年(907年)又建造了藥師堂。直至五大堂落成,上醍醐的寺院建築就完成了。接下來計劃在下醍醐建造廟宇。延長四年(926年)建造了釋迦堂,而後天曆五年(951年)五重塔的落成,算是完成了下醍醐的寺院建築。

此後,醍醐寺作為真言宗小野流派的中心寺院在佛教史中佔有重要地位。不僅如此,醍醐寺與當時的核心人物也有密切的關係。例如,代替藤原一族掌握了大權的權 門源 浚房家族的人連續幾代都是醍醐寺的主持。並且,在主持勝覺(俊房的兒子)的時期,山上和山下所有的寺院建築都得到了徹底修繕。永久三年(1115年)建造了三寶院,由此確立了醍醐寺發展的基礎。

三寶院是在永久三年(1115年)由醍醐寺的第十四代主持勝覺僧正建造的。 它是醍醐寺的本坊,歷代主持居住於此。其中可以眺望庭園全景的表書院,是採用了寢殿的建築樣式的代表桃山時代的建築物,被指定為國寶。作為特別歷史古蹟、特別名勝的三寶院庭園,是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為「醍醐賞花會」 而親自設計的,至今保留著桃山時代的華麗氣氛。

雖然不是櫻花季來此賞園,但是秋季的風光依然絢麗多彩。要欣賞 日本 庭院,對美學的基礎認識以及豐富想像力都不能少。配合著介紹,我對著庭院仔細凝視,看出了龜島,這個島嶼被枝幹粗壯雄偉的五葉鬆覆蓋,島嶼的形狀宛如烏龜的甲殼,故名龜島。那棵松樹也不是凡物,而是樹齡600年以上的名樹,顯示著龜的「靜寂感」。緊鄰龜島西側的島嶼是鶴島,島上的松樹是五葉鬆,對面左側的石橋相當於鶴的脖子,彷彿仙鶴隨時準備飛向天空,顯示出仙鶴的「躍動感」。想要看出鶴,恐怕得到庭院的正上方才能發現它的妙處吧。

無論是枯石、小瀑布、石橋還是眼前這一片池塘在五彩斑斕的植物的搭配下,感覺真的是妙不可言。

在圖片中的枯山水中央有三塊形狀奇異的石頭。最前面那塊表示 「賀茂川水流湍急」,中間的石頭表示「賀茂川的淤塞狀態」,右側的石頭表示「河水裂開水花四濺的樣子」。

正殿旁邊有著由青苔與白砂構成的品酒庭院,設計者巧妙得用青苔與白砂表現酒葫蘆,酒杯和酒。

三寶院的本尊是出自快慶之手的彌勒菩薩 ,因此別名又叫「 彌勒堂」。作為側位佛,對面右側供奉著宗祖弘法大師,左側供奉著開祖理源大師。本堂的後面有摩護壇,也叫「摩護堂」。

出了三寶院,在去仁王門的路上,看到了豐臣家族的家徽——桐紋。桐紋最早是 日本 皇室御用標識,但是隨著部分武家強勢崛起,他們也被授予可以使用桐紋,而豐臣秀吉可以使用桐紋,完全要感謝織田信長的栽培。其實在不同的時期,秀吉的家徽有很多個,其中最有名的是「五三桐」和「五七桐」。作為織田信長家臣的時候,秀吉使用的是「五三桐」,在改姓「豐臣」以後,得到後陽成天皇的許可,開始使用「五七桐」作為家徽。

穿過正面映入眼簾的由豐臣秀賴重建的仁王門,就能看到廣闊的下伽藍。位於下伽藍中心的 金堂 是奉豐臣秀吉的命令從紀州(和歌山縣)的湯淺移建而成的。主要部分完全儲存了平安末期的風格。主佛藥師如來像和兩側的侍者像是 鎌倉 時代的作品,都被指定為重點保護文物。

仁王門是豐臣秀賴再建金堂之後,於慶長十年重新修建的。在這裡供奉的仁王像(重點保護文物)本來是供奉在南大門的尊像,是平安後期長承三年由佛匠勢增和仁增建造的。像內的墨書與帖子上面記載著尊像從南大門轉移至此的經過等。

穿過仁王門,初冬的蕭瑟感撲面而來,不過往裡走還是能看到不少的紅葉和黃葉。

眼前這座建築物是醍醐寺的金堂 ,它是依照醍醐天皇的願望於延長四年建造的,當時叫作釋迦堂,可惜的是在永仁、文明年間兩度被燒燬。 現在的金堂是豐臣秀吉命人從紀州(和歌山縣)湯淺移建、歷經秀賴時代於慶長五年完成的。 金堂 是醍醐寺的中心殿堂,供奉的藥師如來坐像是醍醐寺的主佛。

在金堂的中央供奉著藥師三尊像(中央:藥師如來;兩側的侍者: 日光菩薩 和月光菩薩 )。可以說這三尊像是模仿平安初期的檀像雕刻的 鎌倉 初期復古作品中的佳品。 在藥師三尊的左右,還有守護四方的四天王的立像(平安時代)。

五重塔為醍醐天皇敬祈冥福而由第一皇子朱雀天皇於承平六年動工建造,於第二皇子村上天皇天曆五年竣工。其第一層內部的壁畫描繪的是兩界曼陀羅及真言八祖,被認為是日本密教繪畫的始祖。五重塔高約38米,塔頂上的相輪約13米。相輪佔塔的三分之一,給人一種安定感。

以這個大講堂為中心,其周圍的林泉以及弁天堂、地藏堂、鐘樓、傳法學院等統稱為大傳法院。這些殿堂是在昭和五年為了紀念醍醐天皇一千周年忌辰,由山口玄洞居士捐贈建造的。大講堂是建立在以石頭堆砌的地基上的寶形結構的大建築物。其中的傳法學院是立志於佛道修行者們的修煉道場。大講堂內供奉著建造於平安朝晚期的醍醐寺最大的木製八尺高的阿彌陀如來坐像。另外還供奉著大日如來坐像、深沙大將、大黑天及地藏菩薩 。

我很喜歡紅葉或黃葉與古建築的搭配,相比櫻花季的燦爛,秋季帶給人更多傷感。

在層林盡染的深秋季節,火紅色的弁天堂倒映在水面,與紅葉交相輝映。在弁天堂內,供奉著作為掌管音樂等藝術及知識而廣為人知的女神弁才天(七福神之一)。

由於時間有限,我沒去成上醍醐,希望能在櫻花季補上。

為看平等院而去宇治

從京都到宇治很方便,坐JR奈良縣到宇治站下就可以了。我來的時間很早,加之天氣糟糕,所以這座小城彷彿籠罩在一股壓抑的氛圍之中。從JR站到平等院,我依然是靠雙腿移動。

來到橋邊,看到了紫式部像,這位女文人的地位在日本的地位可是相當高,因為《源氏物語》就是她的傑作。紫式部,本姓藤原,字不詳,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出身貴族文人世家,父兄皆善漢詩、和歌。本姓藤原,一般認為其名不可考,亦有人認為其本名為藤原香子或藤原則子。幼時從父學習漢學,通曉音律和佛典。公元1004年秋開始創作《源氏物語》。36歲那年冬天,紫式部受召入宮侍奉一條天皇的中宮藤原彰子。「紫」取自物語中主要人物紫之上, 「式部」來自其父兄的官職「式部丞」。

《源氏物語》共五十四帖,約八十餘萬字。各卷都有卷名,如「桐壺」、「帚木」、「空蟬」、「夕顏」、「末摘花」等等。各卷的命名,根據不一,有的以作中人物居住的地方而得名,有的是利用該卷中主要人物所詠的和歌中某一詞語而得名,有的根據貴族的行樂內容而得名。如「空蟬」、「夕顏」、「末摘花」等,既是卷名,同時又作為作品中婦女的代稱。

這部作品,雖然長達八十餘萬字,但實際上類似短篇集錦,以源氏這個主人公貫穿全篇。作品的前四十卷,描繪了源氏的一生,第四十一卷,只有卷名,而無本文,暗示源氏已經不存在於世上。第四十二卷至第四十四卷,寫源氏生後的一些事,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最後十卷,寫的是有關於源氏之子薰大將的事蹟。由於後十卷事件主要發生在宇治地方,所以又稱「 宇治 十帖」。

從宇治站到平等院的路上,兩邊到處都是各種抹茶店,很適合小姐姐們來品嚐。對我來說,平等院的吸引力超過了抹茶。

來到平等院外,首先迎接我的是美麗的紅葉,但是走到門口才發現,我來的太早了,還沒開始營業,不過有不少和我一樣的積極分子,一大早就來排隊了。

平等院建立於永承7年,是時任關白的藤原賴通將其父藤原道長的別墅改建成了寺院。次年,阿彌陀堂建成,堂中供奉阿彌陀如來,此建築現名「鳳凰堂」。以佛經中描繪的淨土宮殿為原型,建築風格優美輕靈。庭院為淨土式借景庭院,被指定為名勝。現在鳳凰堂周邊建有沙洲、直橋、拱橋等。

鳳凰堂是仿極樂淨土的宮殿建成的,由中堂、左右翼廊、尾廊組成,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建築物。堂內彙集了平安時代淨土教美術的最傑出的的珍品。包括由平安時代的造佛師定朝所雕刻的現存唯一一座本尊阿彌陀如來坐像,以及52尊雲中供養菩薩像、繪有9幅阿彌陀來迎圖的壁扉畫等。

來得早的好處就是可以從容不迫得從每個角度來拍照,從這個角度拍過去是最穩重的,配合從堂後湧出的涓流形成的平靜池塘,給人以安定感。

細節看上去也很棒,尤其是屋頂的鳳凰,這隻神鳥在金閣寺也能看見,也出現在10000日元的背面。

除了鳳凰堂外,其他部分的建築就是在日本寺廟、神社裡經常能看見的一些「設定」。光看這些建築會覺得壓抑,但是搭配上粉色的櫻花、嫩綠的樹葉以及鮮紅的楓葉,視覺效果立馬提升。

也許很多人會奇怪,我去了宇治為什麼沒有去探訪各種抹茶店,我就是那種奇怪的玩家,也許抹茶對人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可惜對我的吸引力淡淡的,我也不會像很多美女玩家那樣,不停拍攝吃喝過程。

上一次去京都只停留了短短的一天,去的古蹟只有花見小路、八阪神社和金閣寺,這次花了差不多5天的時間去了很多我之前就想去的賞楓勝地, 京都紅葉季的美讓我驚歎,知名的古詩與神社讓我流年忘返。不過,在我看來此次京都之行離完美還差得很遠,還有很多寺廟和神社沒有去到,只有下次紅葉季或者櫻花季再來品味京都之美。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