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東人,特別是在廣州生活了二十多年,港澳通行證也辦了很久,然而我卻從未去過港澳,似乎總是提不起興趣。尤其是香港有部分人總是罵國人是「蝗蟲」,很不友善,我還不稀罕去呢。澳門則客氣得多,而且它有個歷史文化街區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作為離廣州最近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另一個差不多近的是開平碉樓與村落),自然不容錯過。去年11月給全家辦了去澳門的簽註,今年的金秋十月,陽光爽朗,天氣宜人,選了個週末,終於實現了澳門之行。

10月20日週五

香港澳門的酒店都比較貴,隨便都會達到1500元/晚,低於這個價位的則很不怎麼樣,所以我決定提前一天到達珠海,在珠海住一晚。不過珠海也不好對付,我選的是珠海城軌站與拱北口岸東邊幾百米遠的麗楓酒店(珠海拱北口岸輕軌總站店) ,不論是坐城軌還是過關都比較方便,然而因此也要442元一晚,這是我自己掏錢住過的單價最貴的酒店。

廣州-珠海

這一天本來預訂了19:20廣州南-珠海的票,20:30到達。因為孩子17:00才放學,只能趕上這個時間的車。後來孩子因故請假沒去,我立刻改簽了16:20的票,這樣可以在17:30到達珠海站,此時尚未天黑。
珠海站前的出
租車
上客區:

這裡有工作人員巡視,只能到車隊的最前方才能上車。上圖中部的一群乘客想就近找一輛空車上去,立刻遭到了工作人員的制止。我們一看出
租車
隊挺長,走到隊頭還要花好些時間,還不如到馬路的左邊上公交車。下圖便是公交車站:

線路圖:

坐兩個站到了酒店,其實步行也沒多遠。
吃過晚飯,因為從來沒有去過港澳,無通關經驗,所以我單人到拱北口岸偵察情況。

左邊是入口:

我們兩個大人是新式的卡片式通行證,可以自助。小孩的是紙本的,不能走自助通道(第二天看到拱北口岸的牆上貼著告示,說11還是13歲以下的小孩,即使有卡片式通行證也不能單獨過關),所以我盯上了混合通道。
這條長廊還挺長的:

有這樣一條長廊,排長隊時可以避免風吹雨打。

廣場另一側有官方認可的貨幣兌換機構:

圖片右邊那條街上還有幾家官方認可的貨幣兌換機構,我就是在那裡以1:1.18的匯率換了350澳門元。這些機構還要求祟身份證,十分正規。雖然澳門也可以用人民幣,但它是按照澳門元的標價收取人民幣,例如一件商品,標價為50澳門元,商家就要收取50元人民幣。人民幣比澳門元值錢,這一下就虧了。我不想慣澳門人這種毛病,所以先換點錢再說。
拱北口岸對面的拱北汽車站旁邊有很多小店,經常在門口掛個「貨幣兌換」的牌子。這種非正式的機構我是不會去換大面額鈔票的,但我找他們把一張50元的澳門元換成了硬幣零錢。因為澳門的公交車居然有3.2元的,我又沒有IC卡,只能投幣,所以事先換點硬幣。

拱北口岸的右邊(西邊)便是珠海站:

斜對面(東北方向)則是拱北汽車站:

拱北口岸的左邊(東邊)則是「拱北口岸」公交站場:

10月21日

頭一天廣州與珠海都是多雲天氣,天空中的烏雲一度很厚。今天起來,天空睛朗,預示著行程順利。

在拱北汽車站旁邊的肯德基吃過早餐,於8:30來到拱北口岸。

拱北過關到澳門

從頭一晚偵察好的混合通道進入,沿著長廊走到拱北口岸的大樓前,牆上有很大的字與箭頭,說是「出境往澳門向右走」。按照指示,往右進入大樓,把大人是自助式通行證、小孩是紙本的情況告訴一個工作人員,他指示我們去21號通道排隊。我看了看,每條通道排隊的人都在10人以內,很快就過去了。工作人員會問小孩的名字與父母的名字等問題,以確定小孩的身份。
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邊的關卡後,要沿著一個有頂篷的走廊走300多米,來到澳門一方的邊檢大樓。每條隊的人數也不多,很快便過關了。拱北口岸的工作區是不讓拍照或錄影的,所以不敢拍照,所有的流程全靠大腦記憶,以致於到了澳門這邊也懶得拍照。很多人有去港澳的經驗,但也有不少人從未去過,所以我把過關的程式寫下來,希望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
出來之後是一個廣場,有各種交通工具。8:30到達拱北口岸的入口,8:47已經來到了這個廣場,速度相當地快。如果是9:00以後才到拱北的入口,可能人流會明顯密集一些。
下圖是左邊的停車場:

乘坐賭場大巴與旅行社大巴的在此上車。
據說不管你是否參與博彩業,都可以乘坐賭場大巴。然而它也有自己的準則:未成年人不準上,因為未成年人不能參與博彩業的活動。這也算是盜亦有道了。另外,我也不打算去各大酒店,所以賭場大巴對我沒用。
指示牌很明確:

由於孩子的身體還沒有完全復原,所以我選擇了的士。按照箭頭往前走幾十米到了的士站:

這裡有工作人員維持秩序,沒有爭先恐後的現象。

很快乘上了的士,跟司機說去「東方基金會會址」,不料司機根本不知道這個地方,於是改口說去大三巴牌坊,這下司機當然知道了。從關閘到大三巴,出
租車
走了整整20分鐘,計價器上顯示為75澳門元,摺合成人民幣60多元。路程也就五六公里,真貴啊。

我這次就是衝著澳門歷史文化街區來的,帶著孩子吃吃逛逛。
25個世界文化遺產點分佈圖:

上圖借用自同樣來自廣州的「Quincy啟越」的遊記《時光旅行 ★ 澳門》://www.mafengwo.cn/i/3317188.html他寫得很詳細,對我的幫助很大。
我把這些文化遺產點分成了幾個區域,用黑色的圈或線表示,以便一目瞭然。也有幾個孤零零的,幸好相隔也不太遠。

我本來想按照上圖,從上往下走,第一個去東方基金會會址。不料司機不知道這個地點,所以改為先到大三巴,然後再返回東方基金會這一帶。
接下來基本用圖片說話,因為我對澳門歷史文化街區缺乏瞭解,來這裡純粹是為了填補空白。在我看來,有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專案,雖然本身有一定的價值,但能夠入選,或者很早就得以入選,是因為有別的因素在起作用。就以澳門歷史文化街區為例,它的入選時間是2005年,開平碉樓與村落則是2007年,正好把2006年的殷墟夾在中間了。然而這兩者跟殷墟相比,價值明顯要低得多。我估計,澳門歷史文化街區得以早早入選,是因為中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與澳門,那時還沒有世界遺產專案,所以優先入選了。開平碉樓則可能有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這種可能也是優先照顧的,不然它怎麼比五臺山佛教建築群(2009)、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2010)、杭州西湖(2011)還早入選。再看看近年來入選的一些專案:元上都遺址(2012)、元陽哈尼族梯田(2013)、土司遺址(2015)、花山岩畫(2016),這些都有少數民族的背景,估計是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優先。2017最新入選的廈門鼓浪嶼也有中西合壁的因素。總之,「一帶一路」(中外文化交流)與少數民族文化成了主流。相比之下,一批遼代的建築,如山西應縣木塔、大同華嚴寺與善化寺、天津薊縣獨樂寺、院寧義縣奉國寺等,因為沒有套上這些「光環」,鬼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入選。澳門歷史文化街區是我不太重視的,否則離廣州這麼近,我不會遲至今日才去。反正我擁有在古城古鎮古村活動的經驗,一天內搞定二十幾處文化遺產點不是什麼難事。

一、大三巴片區

(一)大三巴牌坊

這地方成了澳門旅遊的標誌了。

上午9:25,此處的人已經很多了。

這批雕塑非常精美。

這傢伙是聖保祿教堂的前壁,教堂經歷了三次失火,最後基本燒得精光,只剩這個前壁了。
牌坊後面還有一個展覽館:

只是陳列了一些宗教物品:

大三巴牌坊的背面:

大三巴牌坊的西面是舊城牆與哪吒廟。

(二)舊城牆遺址

就是這樣一堵牆:

(三)哪吒廟

就是這樣一個小廟:

二者是連在一起的:

接下來向白鴿巢公園那邊的東方基金會等行進:

從大三巴牌坊走到聖安多尼教堂也就200多米,途中經過了老人院:

老人院的建築還挺漂亮的。

二、白鴿巢前地片區

首先來到聖安東尼教堂,這個詞在大陸一般譯作「聖安東尼奧」。

(一)聖安東尼教堂

這教堂朝西,上午處於逆光狀態。不過看得出來,還挺巨集偉。

內景:

裡面也挺亮麗堂皇的。

對面的普通民居:

旁邊是白鴿巢公園:

公園東側是聖公會的馬禮遜堂:

這個教堂規模比較小,基督教墓園就在這個教堂的後面。

(二)基督教墓園

下圖這個門口的左邊有塊牌子,寫著「內有惡犬,非請勿入」:

我一看這麼凶,只在門口拍兩張。

這個墓地相當於少林寺的塔林了,還是不要打擾教士們身後的清靜為妙。
教堂的另一側是東方基金會會址。

(三)東方基金會會址

開頭它是關著門的,後來居然開啟了。跑到裡面拍了幾張:

不過沒有進到室內。

從東方基金會走另一條路返回大三巴:

再從大三巴上大炮臺,在小山頂上的花園繞一圈,看完澳門博物館再下來。

三、大炮臺與澳門博物館

(一)大炮臺

從大三巴沿著山坡上朝南的臺階一直向上走,可以來到大炮臺的正門(南門)。
還剩了點城牆與古炮:

從正門進去還有聖母抱聖嬰像:

向東的大炮:

向西的炮:

東望洋山燈塔可能沒時間去了,先在這裡向東遙望一下:

北面的城區:

西面的城區:

遠處的水道對面的樓,及其背後的青山,屬於珠海的橫琴區域。
大三巴牌坊就在山下:

這孩子上週末去丹霞山感冒發燒了,後來一個星期精神都不太好。本來說這周在家休息就算了,然而她力主繼續前來澳門。可是來了後卻無精打采:

(二)澳門博物館

外觀:

從上圖的正門進入之後,要乘電梯下一層,才能到到售票處與入口。

門票:15澳門元,小孩免費。

官網:www.macaumuseum.gov.mo

澳門的早期歷史 (一樓展區)
一樓展區展示澳門早期歷史、華人與葡萄牙人在澳門的貿易、宗教和文化的接觸,以及數百年來逐漸形成的澳門文化。

一進門是一些世界史的概況介紹,這些就沒必要看了。
後面有一些澳門本地的考古情況介紹,這才是值得看的。

黑沙遺址的出土物:

葡萄牙人最先上岸的情形:

中國的外銷瓷器:

絲綢:

蓮峰廟:

這蓮峰廟比哪吒廟像樣多了,不知為什麼沒有入選到世界文化遺產點裡面了。可能它強調的是連成一片的街區,而蓮峰廟孤懸在澳門半島的北部,與那片街區的關係不大。
由於沒有專門去蓮峰廟,在這裡看看也算可以了。

後來發現聖老楞佐堂進不去,在這裡看看模型也好。

朱元璋洪武年間的瓷瓶:

葡萄牙人的大炮:

勳章:

描金漆屏風:

用中國的傳統工藝來描述葡萄牙人的故事,顯然又是中西合壁的典範了。

澳門民間藝術與傳統 (二樓展區)
二樓展區展示澳門傳統文化,包括民間藝術、宗教儀式和民俗慶典。

一樓到二樓的路上,先是一批中西合壁的民居。
中式民居的木雕:

西式建築:

二樓有一大批各種鋪子展。
中式茶葉鋪:

麵粉公仔(小人)鋪:

爆竹鋪:

這裡還有個模型,按哪個鋪子對應的鍵,模型裡的鋪子就會亮起來:

孩子把這當玩具玩了好一會兒。
香業鋪:

雜貨攤:

木偶戲表演:

各類玩具:

壽俗:

婚俗:

迎親儀式:

中式廳堂:

土生葡人居住的西式廳堂:

西式住宅的走廊:

豐盛的食品:

當代澳門 (三樓展區)
三樓展區展示澳門今天的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特色,也展示了以澳門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和藝術品。
不過三樓展區在裝修,無法參觀。

攜程網上的點評,有一些把澳門博物館罵得狗血淋頭,認為既要收費,就應該多擺一些文物,而不是以復原展覽為主。我則認為,復原陳列也是博物館展示的重要部分。類似澳門之類的地區,其文物不能跟國內相比,特別不能跟黃河流域的省份相比,那麼更應該把重點放在復原陳列上。認真品味一下,澳門博物館還是不錯的,其布展水平與南海、順德博物館差不多。來這裡瞭解一下澳門人近四百多年來的生活,也是有點意義的。

原來可以從這個電梯出入:

電梯有好幾層,可以直接上到澳門博物館的售票處及山頂花園。下來後則直接面對大三巴牌坊,十分方便。
大三巴牌坊下面的建築:

這裡好像搞成了咖啡館。
牌坊南面的大三巴街人非常多,擁擠程度高,接近蘇秦說的「連衽成帷,揮汗成雨」。往南走了幾十米,前面有個女媧廟:

旁邊有個棕櫚樹茶餐廳,有工作人員在路口派餐單,拉生意。我們一看主街道人多,而棕櫚樹在西面岔路口之外10米的地方,顯然清靜得多,所以走了進去。
順手拍了一下餐單:

可以看出,價格並不高,跟廣州市區內的許多港式茶餐廳差不多。夫人與孩子各要了一碗麵,我要了咖哩雞飯,一共95澳門元,摺合成人民幣80多元,在澳門這種地方不算貴了。
吃完飯向玫瑰堂與議事亭前地這一帶行進。

我在澳門活動非常從容,因為這裡還是粵文化區,文化與語言與廣州非常接近,廣東方言在這裡暢通無阻。

四、議事亭前地片區

(一)玫瑰堂

挺喜歡這種明黃色:

內景:

這裡不僅豪華,更顯莊嚴。

樓上好幾層都是寶物庫:

這裡向東可以到達大堂與盧家大屋,向西南則是三街會館與仁慈堂:

我們選擇先去三街會館與仁慈堂。

(二)三街會館

三街會館其實就是關帝廟:

這種小廟在珠三角一帶很常見,它只是作為中西合壁的因素入選了澳門歷史文化街區,從而進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實際上,它根本不能與承德避暑山莊、武當山古建築群、雲岡石窟、曲阜三孔等相比。

(三)仁慈堂大樓

正面:

側面:

它的一樓現在搞成了一個藥店,所以沒有進去了。

(四)議事亭前地

它具體指哪一座建築物,我也不清楚,反正把這一塊街區從北向南拍下來了:


經過這一段的觀察,發現澳門歷史文化街區的風格與廣州的沙面比較接近,都有一批教堂及西式近代建築。所不同的是,沙面沒有中式的廟宇及傳統住宅。

接下來往東去大堂。
回到玫瑰堂前,向東走百餘米,再向南拐上山坡,盡頭有這樣一個明黃色的建築物:

大堂的對面的建築(好像是郵政局):

上述兩座建築同框:

大堂西面的小廣場:

(五)大堂

外觀:

大堂是朝北的,午後很容易逆光。
從西面看大堂:

這時候發現盧家大屋走過了,所以回頭去找。向玫瑰堂方向走到這個路口:

盧家大屋前的巷口在建房子,所以擋住了路牌。拐進去一看,有一個店子十分火爆,排隊的人圍得水洩不通:

(六)盧家大屋

外觀一般,雜人又多,沒有拍。

廳堂:

側樓:

這樣的大屋在廣州西關很常見,拿到這裡居然當作寶了。不過還有幾分古韻。
孩子依舊昏昏欲睡:

(七)民政總署大樓

它前面搭了個棚,有礙觀瞻。而且它也是朝北的,午後逆光。

裡面有個小庭院:

接下來前往崗頂前地一帶:

六、崗頂前地片區

從民政總署大樓西邊的小巷向南走,經過一個不知名的建築:

然後上了這樣一個大斜坡:

來到了崗頂前地:

(一)聖約瑟修道院

綠色建築是聖約瑟修道院:

鐵門是鎖著的,在門縫裡拍了一張:

(二)何東圖書館

旁邊的黃色建築是何東圖書館:

孩子還是沒精神:

裡面還有閱覽室,與普通的圖書館沒什麼兩樣,就是人少。

(三)聖奧斯定教堂

「聖奧斯定」在大陸一般譯為「聖奧斯丁」,這教堂正在大規模維修:

(四)崗頂劇院

對面是崗頂劇院:

正門:

沒有進裡面。

一路向南,接下來幾個點都比較零散,相隔的距離都有200-350米。

七、聖老楞佐教堂

「聖老楞佐」,大陸一般譯作「聖勞倫索」或「聖洛倫索」。
外觀:

這個教堂的內部在裝修,所以無法入內,只能看看外觀。

八、鄭家大屋與亞婆井前地

(一)亞婆井前地

小廣場:

有兩座建築物:

馬路西邊是鄭家大屋。

(二)鄭家大屋

大門:

上圖是個當地的導遊,正在講解。

從上圖的圓門回望出去挺有意思。

整個建築的西牆:

一樓大廳搞成了民樂演奏場所:

一樓的院子:

這批木屏風很精美。

另一批雕花窗子:

二樓:

這些窗子的花紋挺典雅的,令人想起了《古詩十九首》的「交疏結綺窗」。

從二樓看院子:

又下到了一樓:

這座住宅挺不錯,精緻之餘又不失大氣,同時不顯得過分奢華。

九、港務局大樓

這大樓在山坡上:

走上山坡看外觀:

二樓長廊顯得深邃:

盡頭的柱子很有力度:

另一條長廊:

這辦公大樓建得真不錯。

十、媽閣廟

正門:

進門後的牌坊:

背面:

第二道牌坊的背面:

這個可能算是正殿了:

大門南邊還有另一組建築:

灰塑挺精美:

正門、牌坊、正殿的全景:

這個廟內的摩崖石刻比較多:

半山有個小廟:

一路往山上走,都是摩崖石刻:

最上方有個「太乙」石刻:

旁邊還有「海覺」二字:

這個廟是最具有文化內涵的廟了,沿海地區的媽祖崇拜不用多說了。據說葡萄牙人上岸後問路,當地人答曰「媽閣」,葡萄牙人根據這個音,以為此地叫”Macao” 其實這兩個詞的發音還是有明顯差別的,不知道是葡萄牙人的耳朵有問題還舌頭有問題。
媽閣廟前地:

此處很難看到的士,於是過馬路走到對面的「媽閣廟」公交總站乘車。澳門的車輛是靠邊左行駛的,靠近媽閣廟這一側的公交車站是向南行駛的。我按照國內的習慣,還以為是向北行駛的,等了一會兒才回過神來,趕緊過馬路到對面去。對面只能去公交總站了,這裡的公交總站有好幾條線路,車都停在廣場裡,發車位只有一個。輪到哪路車發車,該車則從廣場開到發車位上客,秩序較好。
孩子體力已經不支,所以讓夫人帶著她上1路車前往關閘廣場,先回珠海。我則隨後上了2路,自行前往東望洋山炮臺,這回硬幣派上了用場。不料澳門的公交車多是單行線,來回的站點不完全一樣。我只查到從東望洋山西邊山腳可以乘2路車到媽閣廟,沒想到反方向不行,只能在前一個站或後一個站下車,步行一站路。澳門的街道窄,走走停停,很久才走了四五個站。我一看不妙,此時已經接近16:20,回程車票是18:35的,要預留過關的時間,還要南轅北轍地去酒店拿寄存的行李,一算之下,如果堅持去東望洋山,時間很緊張。加上不放心孩子,於是放棄了前往東望洋燈塔的計劃。掏出地圖一看,2路車的終點離關閘廣場也就300米左右,這就更好辦了。我每到一處都要購買當地地圖,這從澳門地圖花了25澳門元,這下派上了用場。澳門街道不寬,2路車用了近50分鐘才走完全程。夫人說1路車的用時也差不多。
在關閘廣場跟著人流往前走,這次我一個人,可以走自助通道,無論是在澳門這邊還是拱北這邊都很快,前面都只有三四個人,幾十秒便搞定了。在澳門邊檢與拱北口岸中間的走廊裡,有幾處貨幣兌換點,可以把澳門元換回人民幣,但低於700元人民幣的每筆交易要收5元手續費。我身上還有90多元澳門元,趕緊換回人民幣,5元手續費就5元吧。

總結澳門的24處(欠東望洋山炮臺與燈塔)世界文化遺產點,屬於中式的有六個:媽閣廟、三街會館、鄭家大屋、盧家大屋、哪吒廟、舊城牆,其中媽閣廟、鄭家大屋、盧家大屋有些看頭,但與內地知名的古建築、古民居相比則差得太遠。其餘三個三街會館、哪吒廟、舊城牆則差得更遠了。倒是那些教堂或西式辦公建築,色採華麗卻不過分眩目,給人以明朗大氣的感覺,值得一看。總的來說,澳門歷史文化街區,如果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沒有問題的,弄成世界文化遺產則誇張了點,顯然有政治因素在起主導作用。

更多遊記請看:《我的中國遊——行程與遊記目錄》//www.mafengwo.cn/i/3540555.html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