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來 這是我第三次來香港
有趣的是 每一次都是在夏天
可能吧 香港永遠存在於我的夏天裡

還記得大一放暑假 也是人生第一次遠途旅行
雖然當時傻乎乎的一個人報了旅行團就出發了
與我同行的團友家庭個個都吃驚又讚歎我的勇氣
也許就是那一刻起 才有一顆永遠希望在旅行的心
以至於那年從東南亞回國也要特地在香港轉機停留上半天
而這個夏天 我又決定再次去香港
為的就是
重新認識香港

當我問起朋友是否願意一起去香港時
得到的回覆永遠都是:
「啊 我不去 香港沒意思 香港啊欣賞不來」 等等
而對於我來說香港卻有著一種說不上來的好感
也許是老香港裡的街道人文
或者比上海還要氣魄的高樓大廈
再或者是一些我都沒有想到的方面
這也成為了三赴香港的一大原因

燈火萬家城四畔 星河一道水中央
看過無數都市的璀璨夜景 也看過鄉村路上木屋頭頂的美麗星空
殊不知它們的差距不僅僅只是一個單位而已
而旅行的意義就是 無論它有多麼的高不可及
但至少這一刻 它可以屬於你

早已成為香港新一代網紅熱門打卡建築之一的怪獸大廈
其實只不過是三座大樓中間分別騰出了相同的距離
而另外一側將其瞭解成了英文字母E
居住與此的居民相對生活水平明顯低於普通市民
他們傾倒著用完的廢水 以及空調水從高處的陽臺低落
就像是悶熱的香港在這裡永遠都在下雨
而依舊還有遊客慕名而來 架著三腳架
相機和頭一起仰望著天空
聽著「雨聲」卻沒有「雨點」

百福花園
今天 沒有灰機

一直 很想拍一張關於下雨卻不需要用傘的體現的照片
終於 我用時間記錄下了雨水如萬千跟針直下的影象

半山扶梯的方向只有單行往上
兩旁分佈著無數的商場 酒吧 餐廳
同樣的著名的蘭桂坊也在不遠處
燈火酒綠 紙醉金迷
聽說這裡還被稱為最容易找到愛情的地方
我覺得不以為然 難道愛情都應該發生在酒吧了嗎?

無論走在香港的哪一條街道
鋪天蓋地的商鋪內在總是充斥著無數的人群
它們的數量甚至多過了餐廳
所以即使行走下香港錯綜複雜的人行道而迷失
你甘願走近一家又一家的百貨 連鎖或是個人藥妝店才是一種解脫
悶熱的街道因為一股寒流以變成了歸宿
似乎在香港購物化成了最重要的話題

旺角的金魚街就像是一個露天的水族館
一家挨著一家的小商鋪都在自家的門口掛滿了自己引以為傲的稀有水生動物
不論是色彩鮮豔的熱帶魚
可愛俏皮的小螃蟹
亦或是一些從來沒有遇見過的海洋生物
吸引著無數人放慢腳步

最有名的絲襪奶茶來自蘭芳園
重慶大廈地下設立了年代最為久遠的門店
經過時代變遷 房屋拆遷 而蘭芳園始終存在於此
即便是當今已經被放置在商場內部
破舊的鐵拉門和純手寫的選單與精益求精的烹飪卻仍在延續
這也是為何這家門店永遠都有顧客在就餐
永遠有人冒著滿頭大汗衝進門店排隊等候
就算一張小小的桌子上要與5個人拼桌也不會覺得委曲求全
這就是蘭芳園古老的傳承

早茶文化起源廣東 而講廣東話的香港人在我眼裡和廣東人沒有任何的區別
早點也被稱之為點心 被好奇的外國人諧音翻譯成Dim sum
以蝦餃叉燒腸粉為主的早點 即便是中午當地人或者遠道而來的遊客都會共同走進早茶店
而這裡一整日供應的早點就像它的名字「添好運」一樣
給它帶來了被評為米其林推薦餐廳的好兆頭
也許吃完一頓點心 也會給人帶來好運喲

行走在香港的街道上
不論穿梭於哪 彷彿永遠都有抬頭仰望到脖子痠痛都數不盡的市景高樓
即使川流不息的人群也只不過是高樓裡渺小的吊墜存在
有時候香港會有一種莫名的距離感
即使在你眼前就是你所要前往中央大樓
而你總是會恍惚的環顧四周卻不知所措
這就是香港裡的一種迷失

相比香港的其他目的地 油麻地並不顯得突出
它沒有旺角那麼極具「港」風
但正如它的名字油麻地一樣 這裡更具本土氣息
比起絡繹不絕的遊客來訪
這裡任然保持著香港傳統的生活方式 是香港舊日生活的探詢地

下面是單方面認可的自我介紹:

P.S. 這將會是一篇不按牌理出牌 順序不分天數 不為行程所屈服的遊記
完全按照個人的感覺把它按照各個地鐵站為中心
每一個地鐵站附近周圍擴散開 所聯絡到的景點 街道以及個人的美食推薦

上環

香港的地鐵也保留了自己的城市特色
每一個不同的地鐵站都採用了不同的顏色
同時除了在過道內打上宋體式的站點名稱外
還會書寫上一種獨特的毛筆字型
當然這隻僅限於香港島上的地鐵站點(據我所知 哈哈哈哈口)

除此之外香港地鐵的設計師貌似酷愛馬賽克
把每個站點的顏色統一以外
還用馬賽克式的影象作為藝術感的展現
(大概設計師是處女座吧?)

“瑞記” 老闆 西多士你不賣了嘛?!

按照我的個人旅行方式
我並不是一個會被網上的美食攻略吸引
非要捨棄眼前琳琅滿目選擇的餐館去花掉半小時坐車 15分鐘尋店的懶人
而這次在香港待了幾日 我試著去嘗試了這種沿著美食攻略走過的路的方式
令我意外的並不是它們的美食是否真的如網上所云的那麼驚豔
而是花時間去找這家店的路上 才是最讓我感到意外的

很多人不敢看生肉生鮮未處理的樣子
你問我?你都拍了 你說我呢?:)
能讓我怕的還有啥???(你是魔鬼嗎?!!)

比如 我完全沒用想到的是 這家以「西多士」出名的瑞記
它會放置在一棟一樓菜場賣肉 二樓老式「美食廣場」之內
我能想到的是這樣的一家老字號餐廳 也許會像一家陳舊的雜貨鋪或是老街巷的轉角處
在尋找香港美食的路上 一次又一次顛覆我的想像

當我屁顛屁顛地在二樓的廣場走了一圈
好的 我怕的事情還真有 而且來了!!!
沾沾自喜地認為 咦? 這裡是不是大家(遊客)都不知道 所以人這麼少呀
內心OS著 終於不需要和別人拼桌的喜悅感讓我在「瑞記」門口愣了半天
好像有一種很奇怪的預感…
後來後面的大叔 操著廣東腔的跟我說:今天休息啦 哈哈哈 明天再來嘛
我:????@#¥%。。。

雖然在探索美食的路上也踩了不少的坑
但完完全全沒有想到的是 還會有周日休息這麼一出
我只想說香港人的做生意思維方式 不能和我們溫州人相比較
(自賣自誇了一把我們溫州人一天24小時全年無休的勤奮精神)

帶著飢餓與失落感離開「瑞記」
沒辦法只是在這條街上隨便的尋找另外一家代替的店鋪

中藥與涼茶是一種很奇妙的玄學
明明不喜歡喝 卻很愛聞這樣的氣味
特別是中高度的火候將鍋中水燃燒著發出神祕的沸騰感
熬的越久 精華卻不會隨之沸騰流失

「咪咪茶餐廳」 1位!VIP座席!


抱著今天一定要吃到西多士的念頭
終於物色到了一家「咪咪茶餐廳」
其實在去「瑞記」的路上我就物色到了這家
但是想著「瑞記」就在眼前了 我何必不去的作死想法
站在「咪咪茶餐廳」的門口
彷彿能聽到它說:喲 小夥子 你還不是來了嘛?~

咪咪茶餐廳門店不大 裡面望到的作為屈指可數
我跟收銀員阿姨說了一位後
沒想到的是她竟然起身 望向房間內部 大喊:1位 VIP座!
我又是暗喜又是慌張 什麼鬼 VIP是啥?
後來才發現原來餐廳裡面延伸出來還有非常多的座位

餐廳裡此刻放映著賽馬比賽的直播
與其去選擇網紅那種每個角落都早已就被遊客拍個360度遍的餐廳
誤打誤撞的進入一家當地人常訪的餐廳顯得更加的有「香港味」
只不過我沒想到的香港人還保留了看賽馬賭注的情節
要不是因為這家店 我想我因為不會知道吧

西多士絕對是西方人留在香港最成功的外來美食
早在幾年前第一次來香港 吃慣了跟團的減肥餐
因為偶然走進一家和香港人拼桌的茶餐廳
那時候這裡和當年一樣的忙碌著
我點了一份和對面客人一樣的吐司
後來才知道那就是傳說中的西多士
吐司裹上雞蛋 配上順滑的花生醬 平淡無奇的吐司被滲透地每一口的都是甜的
如果你不愛甜食或者覺得油膩
一口微苦的絲襪奶茶是它的完美伴侶

講真 不能從這裡黑我的胃口小
一個人吃掉一整個西多士真的是要命 因為真的太aaaaaiiiiiiii甜了
吃完整個人竟然莫名有種想吐的感覺 = =???
好在微苦的絲襪奶茶可以做到很好的平衡
這大概就是我愛喝絲襪奶茶的原因吧

此圖 完全是為了記錄我在香港遇到最最最尷尬的一件事
面前的這個透明杯子是服務員阿姨在我點完餐之後送上來的
我摸了摸杯子 裡面的水是熱的
當時我是暗喜的 我很「欣慰」這家餐廳竟然給的是溫水而不是冰水(我是那種夏天也不能喝冰 腸胃不好的人 T T)
萬幸的是 還好我就喝了一口!
因為阿姨上餐具的時候 乾脆利落的把刀叉丟到了杯中!
此刻我才驚覺 原來這是給我熱水消毒的杯子!!!WTF???
好笑嗎

在香港的茶餐廳裡總會看到黑白淡奶的硬廣
80%的茶餐廳用的都是他們家的奶和他們家的杯子
對於我們這種什麼都想帶回家的收藏控
很想問一句 哪裡有賣這樣的杯子呀?

不得不說把香港算在東南亞的範圍內也不足為過
7月初的香港沒見到太多的太多萬里無雲的好天氣
要麼就是晴天伴著陰天 或者陣陣細雨
死命不妥協帶傘的我 在香港被受到了支配…

一直 很想拍一張關於下雨卻不需要用傘的體現的照片
終於 我用時間記錄下了雨水如萬千跟針直下的影象

我就這樣被困在了燒臘店的門口
可惜的是 當時的肚子是飽的
最令人後悔的是 我來香港竟然沒有吃燒臘 燒鵝也沒有吃

看著店門口的標牌經過一次又一次貼紙的更改
我想香港的物價仍在不斷的攀升吧
想起我在藥店買藥品的時候 結賬時老闆問我老家在哪裡呀?
我說浙江的 他笑了笑說 自己也是浙江的 我聽出了他言語中一絲絲想家的味道
雖然香港不遠 但是想要在這座小小擁擠的都市立足
需要花費比平時雙倍乃至3倍的努力
這就是住在香港換來的一種代價
我聽說過一句話 說 「遊走世界各地 我唯一的行李就是我的母語」
而無論身在於哪兒 生活時長 我們都不無法忘記家鄉

IFC 國際金融中心 你想要的夜景都在這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簡稱IFC)是香港世界級金融中心的重要地標
根據前人留下的路 找到這個大眾機位拍攝點
位置就在上環站E方向出口 出來後沿著人行天橋方向
抬頭能夠望見金融中心的一期和二期建築位置

由於我晚上還有其他的安排 你絕對想不到我是11點半之後才來到這樣
所以並沒有拍到高峰時期車流不斷的場面 稍有可惜
因此可見即便是大都會的香港CBD 同樣也會有偶爾不忙碌的時候吧

就像是那首歌裡面唱到的
十點半的地鐵 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難料小小的香港島上住著700餘萬人
你休想在地鐵上找到一個安逸的座位 甚至你找不到一節相對不會擁擠的車廂
的確如此 在24小時永遠忙碌的香港 停歇腳步
看到地鐵上的人流漸行漸遠 多少顯得不那麼香港了些

中環

中環是被稱之為最接近香港的地方
它是香港的政治及商業中心 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
否則怎麼會加上一個「中」字呢?

無論走在香港的哪一條街道
鋪天蓋地的商鋪內在總是充斥著無數的人群
它們的數量甚至多過了餐廳 所以即使行走下香港錯綜複雜的人行道而迷失
你甘願走近一家又一家的百貨 連鎖或是個人藥妝店才是一種解脫
悶熱的街道因為一股寒流以變成了歸宿
似乎在香港購物化成了最重要的話題

除此之外 置地廣場、嘉軒廣場、太子大廈、歷山大廈及國際金融中心商場等熱門購物中心
雲集了設計師品牌和國際殿堂級品牌專賣店
中環的景觀是殖民時期的建築與現代高科技大廈的混合體
立法會大樓、中銀大廈、中環IFC國際金融中心等香港標誌性的建築也坐落於此

一條平凡天梯 石板街

石板街還有個名字叫做砵甸乍街
它位於中環高低起伏無數條交錯小街中的一條
因首任港督而得名 因地勢傾斜且路面鋪有石板而聞名
說來平凡的一條路 卻因無數的香港電影《龍鳳鬥》、《無間道》、《港囧》取景而變得有名

嘉鹹街的塗鴉

不知道從何時起 網上突然就開始流行起網紅牆的概念
說白了就是找一面牆 在這片「待開發」的牆上以自己的藝術靈感創作一番
只需要得到一小部分人的認可和傳播 立馬就可能掀起一番瘋狂的照片鬥爭
香港的嘉鹹街也是如此

當天是週末的下午 可見能看到一處沒有遊客的場景非常的難
嘉鹹街的塗鴉畫在位於一條窄街道帶坡度的牆面上
圖畫的漆面隨時間開始脫落 正如畫面中的香港老舊時期的房屋一樣

與其跟著攻略尋找手機裡一模一樣的網紅拍照點
我建議不如就直接導航到上環與中環處交接的荷里活道
隨意的遊蕩在各式各樣的分叉路口
你會看見更多新奇的建築和街角 而你卻因為埋頭看導航而錯過了

未到「半山」卻已醉

來到半山扶梯 多半都是因為《重慶森林》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每一個東西上面都有個日子,秋刀魚會過期,肉醬也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我想這應該是電影裡最經典的一句自白

每天你都有機會跟別人擦肩而過 你也許對他一無所知
不過也許有一天他會變成你的一個朋友或知己
影片中梁朝偉就是在這裡經過 看到了閃閃躲躲的王菲
扶梯從中環租庇利街開始 經閣麟街、荷李活道、些利街、摩羅廟街、羅便臣街,到幹德道終止
整個系統全長800米 搭乘全程約需20分鐘

半山扶梯的方向只有單行往上
兩旁分佈著無數商場 酒吧 餐廳
同樣的著名的蘭桂坊也在不遠處
聽說這裡還被成為最容易找到愛情的地方
我覺得不以為然 難道愛情都應該發生在酒吧了嗎?

就你家「星巴克」賣菠蘿包!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 每到一個城市看到熟悉的綠色海妖的Logo
明明不足以為奇 卻總是意外的驚歎 「咦 這有一家星巴克唉」 或 「這裡竟然會有一家星巴克?!」
所以每到一個國家或是陌生的城市總會選擇去一家星巴克
點一杯全球連鎖店都會共有的咖啡
我想這應該是一種「星巴克情懷」吧

都爹利街是香港其中一個最浪漫的地方
無數電視、電影裡的愛情故事 都曾經到這裡來取景拍攝
這條10餘米花崗石建造的石階上這四盞 是香港僅存的煤氣街燈
在電路普及的現代化城市裡 任然保留煤氣發亮的路燈不多
但如有 都將會與復古文化相掛鉤
這裡的燈每晚6:00準時亮起 為這條寧靜小街輕輕抹上了一層柔和的淡黃

而這條路直通星巴克 所以這家應該是全香港最有特色最復古的星巴克分店
唯美的街道與路燈固然重要
但是浪漫的電影情節怎麼能缺少轉角的那家咖啡店
所以這家星巴克幸運的坐擁了都爹利街最好的地段

這家星巴克把老香港的味道搬到了店內
除了咖啡機裝置外我想很難找到21世紀的產物

在星巴克入駐之前 這裡原本就是一家香港傳統的冰室
而香港的星巴克分店說不勝數 僅此這家是星巴克的保留了原本冰室裡地道的「港味」
看過了千篇一律的現代化或當今新寵的性冷淡北歐風
吊燈的風扇 復古的木凳卡位和老土的顆粒紙皮石地板等
處處充滿了懷舊的色彩 給人眼前一亮的衝擊感

在1950s年代 香港本土的冰室是一處讓人碰頭談天、探知社會脈搏的地方
冰室在以前遍佈整個香港 扮演著當今咖啡廳的角色
是人們忙裡偷閒的好地方 可以讓普羅大眾一邊休息
一邊愜意享受咖啡、奶茶、各式凍飲 甚至西化的雪糕等美食

踏入七八十年代 大量美式快餐進入香港
而香港經濟發展進入了凡事追求速度、講究效率黃金的時代
大部分人認為冰室節奏過於緩慢 食物款式不夠豐富
慢慢地從前讓大眾消閒、談心的冰室陸續轉型成為茶餐廳

看過TVB港劇 港產電影電視劇 對於冰室應該不會陌生
為了緬懷這個香港最市井的文化標籤 星巴克引入了本地文化元素
與G.O.D.創辦人楊志超聯合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冰室角落」
保留了上個世紀冰室的裝修風格和概念

這家港西合璧的星巴克為了配合冰室主題
推出厚切牛油菠蘿包、咖啡蛋撻、咖啡雞尾包等傳統的冰室小吃 全球找不到第二家
吃著地道的港式美食 卻有現代的咖啡相伴
伴著一成不變的香港老冰室裝潢
眼前的卡位彷彿就像是時光機
帶你重返香港裡的舊時光

我聽說這是唯一一家在售香港菠蘿包的星巴克
這也是一家港西式混血的成功代表作
不得不佩服星巴克的運營團隊

作為全球最大的連鎖咖啡店
每年推出無數限量版季節性特飲的星巴克
以及無數款不同味道夏日必備的星冰樂
而對於我來 我最心儀的依舊那一杯甜甜的香草拿鐵
喜歡咖啡但不希望如美式那般苦澀
加入牛奶的同時 香草味會沖淡苦楚
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的香草拿鐵的原因吧

看!這是我打下的香港江山!

很多人選擇太平山上的觀景臺凌霄閣
但是正如圖所示 你可以看到上面的人流
稍來晚一步就沒有好的機位
而且人多完全沒辦法安心的拍照 (因為我只想做個安靜的美男子!)

然後只要稍微用點心 就能查到太平山的盧吉道觀景臺
盧吉道的位置比凌霄閣稍低 但差距不大
而且你只需要在中環坐公交到達山頂站
沿著盧吉道的標識徒步10分鐘
圖為盧吉道隔壁的山道 由於特別喜歡這樣被樹葉纏繞的感覺因此記錄下來
小夥伴不要搞錯了位置哦!

盧吉道其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觀景臺
它是一條盤山的外圍徒步山道
所以這裡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最佳點
重點還是需要攝影師根據自己的眼睛和視角尋找自己認為最喜歡最合適的取景點

當天來到香港的第一刻 放下行李後就直衝太平山擼夜景
完全就是為了彌補第一次來香港時沒有來太平山的遺憾

燈火萬家城四畔 星河一道水中央
看過無數都市的璀璨夜景 也看過鄉村路上木屋頭頂的絢麗星空
殊不知它們的差距不僅僅只是一個單位而已
而旅行的意義就是 無論它有多麼的高不可及
但至少這一刻 它可以屬於你

拍完夜景後差不多天色已晚
太平山上可玩性挺大 如果時間充裕可以考慮選擇多停留半天
尋找一家裝修漂亮的餐廳吃晚餐

灣仔

灣仔是香港較為獨特新舊並存的社群 位於香港島北岸的中央位置
這裡擁有多座世界級的著名商業大廈與摩天大樓 也儲存了獨特的歷史建築物
是灣仔 不是碼頭~

只為喜帖街而來


利東街俗稱喜帖街或印刷街 位於香港島灣仔區
是香港的著名印刷品製作及門市集中地 尤其以印刷喜帖著名
由於市區重建計劃 利東街道的業權現已被收回
並已於2005年11月6日凌晨零時起復歸政府所有 使印刷店絕跡
收回重建後 利東街的所有樓宇以及店鋪均已經重門深鎖
而店鋪門外亦已貼上了市建局的告示
寫著「此乃市區重建局物業(This is an Urban Renewal Authority property)」
當地居民現正爭取在重建計劃中保留喜帖街的特色

「忘掉愛過的他 當初的喜帖金箔印著那位他
裱起婚紗照那道牆 及一切美麗舊年華 明日同步拆下」

還記得一首叫做《喜帖街》的廣東歌嗎
這裡唱的就是香港灣仔專門做喜帖的老街
而這裡早就沒有老香港街道的痕跡 蓋起了高樓大廈
還把名字改叫成了利東街
對於舊樓高樓交錯的大香港裡
這裡應該是變化最大的地方

利東街的中央位置留給了雙喜樓
不忘初心的做著和喜帖街一樣的事務
我想這應該是對迎接新香港與保留舊文化最好一種方式吧

如果說我對香港的執念 《喜帖街》這首廣東歌也佔了非常大的權重吧
香港的天才詞人黃偉文說它不是一首情歌 而是一首勵志的歌曲
鼓勵大家在逆境時代 要積極面對人生

喜帖街就像我們農村的老房子一樣
原本給人的感覺非常的大
而重新修建成現代化高樓後 會發現好像小了很多
喜帖街也是如此 顯得非常短 徒步5分鐘即可走完
然而這對於喜帖街的歷史意義來說 大概花上5小時也闡述不完

銅鑼灣

如果你問到我香港要去哪裡買東西
我應該會毫不猶豫的說 銅鑼灣啊
我想應該找不到什麼東西在銅鑼灣買不到了吧

行走在香港的街道里
不論穿梭於哪 彷彿永遠都有抬頭仰望到脖子痠痛都數不盡的市井高樓
即使川流不息的人群也只不過是高樓裡渺小點綴般的存在
有時候香港會有一種莫名的距離感
即使在你眼前就是你所要前往中央大樓
而你總是會恍惚的環顧四周卻不知所措
這就是香港裡的一種迷失

而低下頭看一看昨晚留下的積水
換一個角度看 香港也似乎放低了姿態

在香港的幾天住在銅鑼灣附近的軒尼詩道
連線香港島西面的灣仔與東面的銅鑼灣
能看到無數的叮叮車來回行駛
這條道上充斥著無數的商場 精品與珠寶店

香港給人最驚喜的地方就是
無論是尖沙咀附近的佐敦道還是銅鑼灣的軒尼詩道
這些大名鼎鼎的街道的分支道甚至是小巷子裡
卻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香港祕密

我站在未知的十字路口 紅綠燈一旦變綠
人流就像電影裡的群眾演員一樣開始規律性的行走
不管是什麼時間 總是和四面的商鋪一樣充斥著整個街道

作為一個業界良心兼職的「國際搬運工」(不就是代購嘛!)
來香港依然被賦予了非常多的「使命」
住在銅鑼灣的一大優勢是 我只需要下個樓
就可以買到任何我需要找的產品真是為了省了不少心呀~

這裡還能買到GUCCI的彩妝
(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懂行情 能買到GUCCI彩妝的地方不多 大家千萬不要放過它!)

炮臺山

經過幾日的研究 香港的經濟早已不如從前那般快速的發展
水杯總會有滿的時候 似乎近幾年也近乎達到了飽和的程度
所以這幾年到訪香港 變化並不是非常大
而在這個一成不變的大香港裡
唯一還能看到更上時代的應該就是地鐵站的廣告設計
作為好奇心人 我竟然忍住了沒有去掃這巨大的二維碼背後會出現什麼廣告

「添好運」 這家米其林吃得起

眾所周知 香港是一個米其林123星聚集的國際化都市
同時還擁有無數未平級但被米其林推薦的餐廳
添好運就是其中的一家 在香港開了不少的分店
這家位於香港島的 炮臺山地鐵站出後不遠處

作為米其林一星餐廳 而且還是平價的米其林餐廳
還沒到香港就已耳聞做好在這家店排隊甚久的準備
十年前 添好運第一家地點在旺角近廣華醫院附近
後續在中環 炮臺山都開了分店
機制的我還是選擇了這家相對較偏的分店
幸運的是終於不需要排隊
但是還是躲不過拼桌的命運

早茶文化起源廣東 而講廣東話的香港人在我眼裡和廣東人沒有任何的區別
早點也被稱之為點心 被好奇的外國人諧音翻譯成Dim sum
以蝦餃叉燒腸粉為主的早點 即便是中午當地人或者遠道而來的遊客都會共同走進早茶店
而這裡一整日供應的早點就像它的名字「添好運」一樣
給它帶來了被評為米其林推薦餐廳的好兆頭
也許吃完一頓點心 也會給人帶來好運喲

添好運的店東曾是龍景軒的主廚 而龍景軒是米其林歷史上的第一家中餐廳
點心主打現點現蒸 添好運確實對得起米其林的稱號(雖然我以前並沒有吃過吃過米其林)
但是由於我是一個人前往 所以沒有點太多道菜式
後來香港的朋友我 一定要嘗添好運的叉燒包 可已為時已晚 :)

看膩了銅鑼灣尖沙咀的繁華街道
也對油尖旺區老香港的建築出現視覺疲勞
不妨乘著地鐵往盡頭去看一看
在香港也偶爾能夠找到一些清新脫俗的文藝jie’dao

作為中國最為國際化的大都市
這裡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個國家 不同人種的人才精英
香港永遠不缺少藝術靈感

北角


難得找到香港也有棕櫚樹

來香港時還正直世界盃比賽日
世界盃屬於全世界 香港也不例外的在公車上上演

百福花園上空沒有「灰」機

來北角的目的只是為了打卡INS上很多的百福花園
就是在一個方正的樓頂抬頭仰望能出現一個正方形輪廓的建築
這裡必須強調一個防踩坑指南!!!

因為從北角站出來後 地圖所示是按照開車的路線
所以我是硬著頭皮繞了後山一圈 在從山上下來到百福花園小區
天氣炎熱 我大概留了一公斤的汗才到達這個小區吧
然後我下來的時候 是跟著住這裡的居民
讓我奔潰的是只需要做電梯就能從路邊到達百福花園的入口????

為什麼我會強調今天的百福花園沒有飛機
因為看過很多這裡的照片 攝影師都會在中間P出一個飛機來
然後這裡是私人營地 小區樓下明顯地貼著禁止拍攝的標識
所以我也只是找了個好位置按下快門 低調地收起

四方之間 百福花園
這是一座建立在山腰坑

鰂魚湧


位於香港東區柏架山下 北角以東的地區 鰂魚湧的西部前稱麗池
鰂魚湧以前主要為工業區和住宅區 但在過去二十多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商業大廈

地鐵站藝術靈感設計已經不再只限於瑞典斯德哥爾摩了
越來越多的城市 就像香港 開始對於地鐵站進行永無止境的設計

怪獸巨廈

早已成為香港新一代網紅熱門打卡建築之一的怪獸大廈
其實只不過是三座大樓中間分別騰出了相同的距離
而另外一側將其瞭解成了英文字母E
居住與此的居民相對生活水平明顯低於普通市民

他們傾倒著用完的廢水 以及空調水從高處的陽臺低落
就像是悶熱的香港在這裡永遠都在下雨
而依舊還有遊客慕名而來 架著三腳架
相機和頭一起仰望著天空
聽著「雨聲」卻沒有「雨點」

下面分享一組 Behind the Scenes (也就是所謂的幕後花絮)
對於我這種憤世嫉俗的耿直boy就喜歡拍一些 熱門照片背後藏的東西
沒錯 怪獸大廈就出現在這樣的樓房裡面
要不是因為導航準確 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地兒

大廈位於2樓的露天平臺 而下樓完全一副被貼上「待拆遷」廢樓既視感
加上我是z死的晚上出來 感覺有種恐怖片的感覺
好在花澤我天不怕地不怕 硬著頭皮就上去了
看到有不少攝影界的朋友們已經夾著三腳架開始搔首弄姿我就知道 那就沒錯辣~

尖沙咀

尖沙咀位於九龍半島南端
面臨維多利亞港
與香港島中環隔海相望
如果套用上海的模式來說 這裡就是上海的外灘

尖沙咀的佔據了香港九龍半島南面的絕大片的面積
由於靠經碼頭 香港最早發展的位置也就在這裡
直到至今 依舊作為香港非常重要的碼頭集中點

尖沙咀就像是香港的老銅鑼灣
如果沒有遇到銅鑼灣之前 這裡將會是購物者的天堂
不過全香港最有名的海港城依舊設立在尖沙咀

香港早起被英國統治 而英聯邦的駕車一直以來保持著與國內相反的右舵
而香港至今依舊保留了這種方向
所以不論是坐車還是觀看車流過馬路 都會和國內相反
貼心的香港人是怕內地的朋友搞不清楚 所以在地上寫字引導嘛 哈哈哈

尖沙咀擁有一條香港著名的彌敦道
彌敦道很長 約3.6公里 幾乎貫穿整個九龍中心地區
同樣也是人流量最大的街道之一

看到港片的朋友都知道
香港街道兩旁商鋪林立 招牌層層疊疊
就像是電腦上出現的無數視窗
佔據著整個街道上空的廣告位的一席之地

對於香港藝術館的印象起源於第一次來香港
因為跟團遊的團隊總是會帶你去一些免費或者就是10元入場的博物館
香港藝術館也難逃旅行團的魔掌
但年少無知的我竟不知道 現在的藝術館門口也成了一大網紅打卡點
據我所知這個藝術館早在1991年就已竣工
這也正是體現出了香港人的藝術靈感沒有年代之分

尖沙咀內的地鐵站非常大 連線著無數的地道和地下過道
即便是一條平淡無奇的地下過道也能看出香港人對於藝術的追求從未停止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重慶大廈

對於重慶大廈的認知起源於王家衛的電影《重慶森林》
因此我還特地重溫了這部電影
「如果記憶是一個罐頭的話,我希望這一罐罐頭不會過期;
如果一定要加一個日子的話,我希望它是「一萬年」。」

一句句經典的自白臺詞 一個個香港舊都市式的愛情故事
王家衛將這部電影詮釋成一部象徵著一個時代的香港電影
它推開了對於香港好奇的藍色大門

這是一座1961年就落成香港象徵性的老建築大廈
也是一座混合型大廈 擁有很多廉價賓館、商店、食肆、外匯兌換店及其他服務行業
重慶大廈是由五棟樓連在一起 裡面住著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的住戶和商戶
而大部分的住客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亞地區國籍的居民為多

而從電影《重慶森林》在此取景就給人留下了一種魚龍混雜 烏煙瘴氣的刻板印象
賣淫、毒品、貧窮 似乎很多人對於重慶大廈都沒有任何的好感
發展至今 但其實這裡留下的更多的只是充滿著來自異度風情的生活氣息

起初在選定酒店的時候 因為低廉的房價也考慮過這裡
這樣住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住客人群
同時也最能體現出香港多元化文化的開篇
經過一個世紀的 至今從未改變
而很多人對於重慶大廈的偏見 執念與猜疑
最好的狀態 還是需要親自拜訪解開藏在內心的謎底

「蘭芳園」尋找最香港的絲襪奶茶

最有名的絲襪奶茶來自蘭芳園
50多年累積的經典食譜流傳至今
經過時代變遷 房屋拆遷 而蘭芳園始終存在於此

蘭芳園在香港目前有多家分店 最早的老店在中環結志街
早在1952年開始營業至今
「蘭芳園」以前只是一個小檔口 售賣咖啡奶茶

它已經有兩新一舊兩家店鋪
最新的一個店鋪也就是我前往的是在尖沙咀重慶大廈地下商場活方開的

醇厚好味的絲襪奶茶、冰涼舒暢的鹹檸七、
鮮嫩多汁的金牌豬扒包、創意滿滿的蔥油雞扒撈丁(撈出前一丁面)、
「醬」心獨到的西多士,幾乎所有菜式
都是老牌港式茶餐廳蘭芳園的招牌菜。

「蘭芳園」在中環如今有兩個店
舊店的裝修簡單 用的都是圓形木椅桌 牆上貼滿報道該店的報紙
又有用毛筆題的字 加上一幅簡單的畫 便顯出「蘭芳園」五十年的歷史見證
至於新店 是於兩年前開業的 店鋪面積較大 也較光亮
所做的食物除了有傳統招牌奶茶外 還有一些簡單的面類和飯類
這些食品都是50多年累積的經典食譜的再次表現 當然這些食品是會定時轉換的

即便是當今已經被放置在商場內部
破舊的鐵拉門和純手寫的選單與精益求精的烹飪卻仍在延續
這也是為何這家門店永遠都有顧客在就餐
永遠有人冒著滿頭大汗衝進門店排隊等候
就算一張小小的桌子上要與5個人拼桌也不會覺得委曲求全
這就是蘭芳園古老的傳承

對於我來說 我可以拋棄值得專程前往的米其林三星餐廳
可以放棄網紅界的小清新下午茶甜點
也可以不去港口碼頭最地道的海鮮大餐
唯獨只需要一杯港式的絲襪奶茶 就能讓我感到小小的滿足
最讓我魂牽夢縈的是那一口濃厚茶香裡混著黑白淡奶的絲滑
再也找不到比香港的奶茶更好喝的地方了

蘭芳園是我打卡所有香港熱門餐廳裡唯一沒有踩雷的
以至於為什麼蘭芳園這麼火並不是假把戲
雖然沒有機會頓頓都吃蘭芳園
即使需要和陌生人擠在同一張桌子上埋頭就餐
但至少這一次得到巨大的味覺滿足
推薦嘗試他們家的撈丁 其實用的僅僅只是泡麵品牌「出前一丁」的泡麵
但這樣的味道別人就是做不出來 就是做不到這樣的境界
我選擇的是蔥油雞扒撈丁 聽說還有校長撈丁
也就是譚詠麟譚校長最愛吃的一款 順便還帶火了蘭芳園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 我相信蘭芳園的每一樣食物都不會讓人失望

「麥奀」老闆 讀對名字免單嗎?

在逛尖沙咀的海港城時 無意間地就發現了這家店
而且打上了米其林的公仔Logo
我就知道 這是我誤打誤撞找到的一家米其林餐廳

不得不說 我超喜歡米其林那個可愛的輪胎小人!!!
雖然很想點小輪胎人推薦的選單上的鮮蝦撈麵
但是其實我是吃了中飯才看到的這家店
而且價格不菲 要3位數 T T
所以和它失之交臂 吃過的朋友們一定要告訴我好不好吃啊!

這家店叫做麥奀 「不大」連起來讀ēn
他們家以雲吞麵出名 所以我只是點了一份雲吞點心
說是叫麥「不大」 但其實雲吞還是挺大的呀
湯汁非常的鮮美 雲吞裡的蝦丸帶了一點點微辣 推薦!

我想再看一次 維港的夜景

如果說到香港只有半個小時時間的緊迫感
可以選擇時間 我希望是夜晚
可以選擇地點 我希望是維多利亞港
維多利亞港就是香港最為重要的一張名片
這裡是亞洲的第一大海港 世界三大夜景之一
無數的客船遊船在這裡來回穿梭
說香港是永恆的繁忙一點也不為過
即使在海上 依舊能夠感受到香港的忙碌

就像是上海的外灘一般深入所有人心
只要想到香港 一定忘不了站到維多利亞港口吹著海風的那一個個夜晚
3次來香港 我都會選擇來這樣看一看
即使以後還會有機會來 我依然會騰出一個晚上的時間 留給它
夏天的香港直到7點才開始進入夜幕
而每天晚上的8點會上演一場燈光秀
也許是因為維港的夜景本身就很迷人 所以效果一般

油麻地

油麻地 位於香港九龍半島南部 行政上屬於油尖旺區
這個名兒給人的感覺就非常的樸實無華

其傳統範圍北至登打士街與旺角分界 南至柯士甸道接尖沙咀和佐敦
就像是老香港的旺角區與新一代蓬勃發展的尖沙咀之間一種過渡

相比香港的其他目的地 油麻地並不顯得突出
它沒有旺角那麼極具「港」風
但正如它的名字油麻地一樣 這裡更具本土氣息
比起絡繹不絕的遊客來訪
這裡任然保持著香港傳統的生活方式 是香港舊日生活的探詢地

如果你是一個TVB腦殘粉 你一定知道油麻地的警署
這裡簡直就是香港警匪片的拍攝聖地
《古惑仔》《陀槍師姐》《學警出更》《無間道》《潛行狙擊》《真相》等
超過9成以上的警匪片都有在這裡取過景

偶然經過的油麻地 這裡才算是真正香港的人文味道吧
一直以來 我都本著除了走馬觀花的旅行外
我希望我能在每一次的旅行中挑選出那麼一兩個城市
沿著當地人的腳步去看看這個城市該有的樣子
這也是我重新認識香港重要的一步

第一次來香港的時候 聽著導遊阿姨講著
「三星級酒店 就是門口三步走到窗邊」
從那一刻起香港就給我灌輸著寸土寸金的定義
然而即使香港再渺小 再難立足
只要有一顆上進的心 怎樣都可以生活下去

然而香港的寸土寸金並不是沒有道理
幾天的遊蕩 我發現香港新建的房屋並不到
即便是摩天大樓 都顯得有年代感
可見香港早已經為未來的擁擠打好了預防針

香港自始至終受到西方文化更大
所以在香港總是能看到不少的天主教堂和天主學校

偶遇一場文藝

在油麻地探索的同時 感受著香港的毒辣豔陽
這種時候最喜歡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書店兼咖啡廳

書店不大但這家書店和邊上的電影院連通
每到訪一個城市 參觀當地的無名書店似乎也成了我這個文藝青年必打卡事項之一

看了看列表 票價雖然比國內我們這種小三線城市貴
但和北上廣相比 這樣的票價已經非常的親民了
最重要的是香港當時7月就已經和美國同步上映了漫威最新電影《蟻人》
而國內到8月末才會上映
當時真的是心癢癢地想進去看
但是考慮到看電影等待時間較久 最終還是放棄了
選擇做一名佛系大陸青年 選擇漫長等待 哈哈哈哈哈口!

是誰說「興記」煲仔飯好吃的??!

由於我看過的港劇有限 加上來油麻地只是隨意的行走
所以並沒有強行將警署列入計劃
而港劇中經常出現的「美都茶室」也位於此地
但由於我當時晚上到訪 它們很早就關門打烊了
而另外一家口碑頗好的「興記」煲仔飯就在邊上
所以二話不說就進了門店

「興記」這家門店的火熱程度早已傳遍香港
可能當年的老店只有一個門面
而現在幾乎是收購了邊上接連的3-4家門店
讓這家店變得意外的龐大
服務員阿姨跟我們說 邊上的都是我們的
因為有時候坐不下就會坐到邊上去

說到興記的煲仔飯做
它是將半生的白米盛在瓦煲或瓷盅裡
上面鋪上你所選的選單裡的菜品 如叉燒及各式臘味、蔬菜
最後將其放炭火上燜煮到熟
煲飯用的是類似泰國長條狀的香米 它被稱作絲苗長米
它的特性是粘性較低、微硬且有特殊香氣
瓦煲的邊緣的煮出了鍋巴

我按照推薦選擇臘腸滑雞飯
鋪墊了那麼多 你以為我要說好吃嘛?
不!我覺得並不好吃啊!!!

廟街 365天的集市現場

油麻地之名與油麻地天后廟有密切關係
因為當時天后廟前的土地是漁民曬船上麻纜的地方
不少經營補漁船的桐油及麻纜商店在那裡開設 故被稱為「油麻地」

油麻地的附近遍佈無數經典的港式美食
而油麻地的廟街呈現出一種讓人難以琢磨的味道
它有點類似我們平常看到的集市
就像我的老家每年正月二十都會舉行大型的集市
從鎮的北邊一直襬到南邊
而廟街的夜晚似乎上演著365天的每日夜集市
販賣的產品也和香港該有的水準天差地別

其實廟街本身並沒有太大的逛頭
最大的特色是廟街正門前方的高層停車場俯拍廟街的夜晚動態
我在頂層拍攝的時候 保安曾上來提醒過說這裡不能拍照
而在我邊上還有一個歪果仁也架著三腳架聽的一頭霧水
調皮的我一臉淡定 (拍拍胸脯)建議他說:
We could just go downstairs don’t worry
不要慌 我們下去一層拍也一樣的

真是我被我機智的迷倒啊 (哈哈哈哈哈

旺角

旺角總是掛著老香港的舊標籤
確實在這裡能找到很多上個世紀就流傳至今的建築和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想要找到最具香港的「電腦視窗」式標牌
我想你來香港旺角不會感到失望
旺角的新舊樓宇林立 舊住宅樓宇地鋪多為商店或餐廳

從旺角的地鐵站出來經過天橋的我一開始是震驚的
完全不知道這些裹著頭巾 東南亞式長相的人到底在這裡幹嘛 為什麼會在這裡
甚至開始懷疑 我是誰 我在哪 我在幹嘛
由於旺角是一個人口密度極高的區域
經過證實 我得到的答案是這些是菲傭 趁著主人節假日外出
週日會開始在公共場所 旺角中環等地聚會
佩服它們席地而坐 帶上來自它們自己國家配方料理的勇氣
這塊區域那一整天就被他們所佔領
簡直就是一個東南亞人大型聯誼會!

「金華冰廳」請你吃最好吃的菠蘿包

旺角位於彌敦道北端 屬九龍早期發展的地區 以避風塘及廟宇最為馳名
這裡留有不少舊日痕跡 區內大街小巷都不難找到老式餅店 神龕店 麻將館等傳統店鋪
商號較多為小型作業 區內有香港最古老的一些街道 步行乃是最佳的尋幽探祕方式
那種地道的風味與彌敦道的摩登景象全然不同

同樣旺角繁忙也因為無數老字號的商鋪加持
不停無間斷的給旺角注入新鮮卻地道的血液
老遠處就能看到「金華冰廳」的大招牌

香港賣菠蘿油的地很多 而唯獨「金華冰廳」異常火爆
排上隊 等到位 花上8塊港幣 就能買到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和幸福感

菠蘿包分兩種 一直為普通菠蘿包
另外一種是新增了牛油的稱為菠蘿油 千萬切記不要點錯
雖然你只缺少了那塊牛油 但差的不僅僅只是一塊油那麼簡單
因為這將是判別有無真正的港味最大的標準
說來奇怪 一開始我以為只是黃油而已
後來卻嚐出一種甜蜜清涼的味道

我到訪的時間並不是飯點 所以我只是按照我自己下午茶的方式點甜品
另外他們家的蛋撻也非常的驚豔 完全不輸給菠蘿油
他用的並不是葡式蛋撻的薄皮 更像是一種糕點用的外皮
而裡面的蛋液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口感
葡式的更偏向奶味 他們家的偏向蛋味

金魚街:老闆 最醜的那隻不要 其他都要了!

旺角是一個極具個性化特色的香港區域
它將每一段街道都賦予了一種特殊的主題和身份
有一條只賣鞋的波鞋街
或是賣著女人所有必需品的天堂 女人街
賣花的花墟街 甚至還能買到軍事用品的
通菜街 西洋菜街 花園街 這裡的街道可以逛上一整天都分不清楚

本著佛系逛街旅行的我 不由自主的就走到了金魚街
早有聞照片上街道的小店門口掛滿無數充了氧氣的金魚袋
誤打誤撞的 這也是我來香港之前最為期待的街道

旺角的金魚街就像是一個露天的水族館
一家挨著一家的小商鋪都在自家的門口掛滿了自己引以為傲的稀有水生動物
不論是色彩鮮豔的熱帶魚 可愛俏皮的小螃蟹
亦或是一些從來沒有遇見過的海洋生物 吸引著無數人放慢腳步

沒有你想不到的 甚至還能買到這麼大的螃蟹!~

很多店鋪都貼有「禁止攝影」的標識
我也只是非常的低調的參觀 或是選擇沒有貼標識「大度老闆」的店拍攝 0 0

逛了不少的金魚殿 我好奇的是 這麼多的魚真的賣的掉嘛?
後來發現來參觀和買魚的本地人不在少數
也似乎讓我發現了一絲「商機」
雖然我對於琳琅滿目的金魚也是愛不釋手的喜歡
很想和老闆說:「老闆這些我全部都要了!」
但是作為一名遊客 我無法將這些可愛的金魚帶回家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T T

金魚街不僅限於金魚 隨時代發展總是需要做到打破平庸
不少的店家還賣起蟋蟀 蛐蛐 甚至還有各式各樣的蛙類
還有小貓小狗的寵物店等等
這裡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免費的動物園

太子

在1922年4月 英國皇儲愛德華王子到訪香港
參觀了該區一條主要道路 就把這條街道命名為太子道
1979年 地鐵「修正早期系統」通車 並於該區設有一站
以太子道來命名該車站為太子站
自此之後 大部分香港人稱此區為「太子」
雖然起源來自西方的「王子」但最終還是用了中國傳統的稱號「太子」
香港人巧妙的將中西方結合在一起
也可以說香港就是一箇中西方最為成功的發展產物

除此之外太子站還出了一家太子冰室
不過是以牛扒等西餐類為主的茶餐廳

我在編輯遊記的時候 偶爾我爸總會經過感嘆道:
」香港還是在用老繁體字的啊 真不一樣啊!「

不止於此 香港的任何一處地方依舊保留著視窗的店鋪招牌
我經過一個多世紀始終未改變
偶爾我會想像 再過一個世紀 如果世界上不再擁有老招牌的配件
那香港的街道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華星冰室」拼桌禮儀

在香港的每一天 吃飯的時間總是顯得格外的幸福
巴不得就是每天每段 無時無刻的嘗試著香港的每一家冰室茶餐廳

唯獨遺憾的只是香港的老冰室餐廳裡你找不到靠窗的位置
點一杯奶茶 悠閒地看著過往而行的人群
這樣的場景就連電影裡也不會看到
要想找到位置坐下還是需要和本地人一起拼桌
而這似乎也成為了小小擁擠的香港的一種生活方式

深水埗

深水埗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
迄今仍大抵維持1960年代的原始面貌
乍看之下 也許難以領會那歷盡滄桑的老舊街區究竟有何迷人之處
然而這個滿是歲月痕跡的社群其實魅力無窮
隨處都能讓人一窺老香港的影子

深水埗並不在傳統遊客的目的地之中
今日的深水埗已成為蒐羅各式電子產品的勝地
尤其黃金電腦廣場及高登電腦中心 是聞名全港的購物商場
這裡的產品無法稱得上的高階與頂尖
更多的佔據著中低端的二手市場

所以我到深水埗的原因是在打算去這裡的二手相機市場叫做」數碼帝國「
但由於我查詢的資訊年代久遠 我竟在這裡找不到數碼帝國了
取而代之的五花八門的電子配件
據說毗鄰的鴨寮街則是一個露天市集
在那裡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古老電器、攝影器材以及其他雜貨

重新認識香港

在香港的日子短暫又漫長
回想起首日從深圳乘坐地鐵靠近口岸的時候就能夠感受到一股港味撲面而來
擁擠的地鐵車廂 絡繹不絕的人流
可想而知 深圳開放了無數口岸早就和香港精密聯絡
而兩面來往的人群早已息息相關不分你我

1997年起至今 香港已經迴歸祖國已經整整21週年
這些年裡 我曾經莽撞的抱團前往滿足自己對於未知的好奇
也曾因為留戀特地轉機此地想再次這位老友
更如這次義無反顧因遺憾而約定出發

彩虹站彩虹邨
西環的碼頭日落
香港大學的古往今來
去電影《單身男女》裡的佐治公園散步
看一看住在《攻殼機動隊》取景的勵德村人的生活場景
到梁朝偉電影「2046」裡坐過的金雀餐廳選擇相同的卡位
逛一逛夜晚的半山扶梯 在蘭桂坊門前喝一杯通宵的酒
即便是三赴香港 小小的香港仍舊保留了我未涉及的部分領域

經過這些歲月的推磨
香港沒有變化 跟隨我的記憶 我任然能夠找到那些我踏過似曾相識的街道和風景
但每每經過卻帶著另外別樣的思想與心緒
它沒有變 而是我在不斷的變化與成長
從另外的角度 我想我看到的香港不止與單純的一面
我重新認識了香港

————
全文完。
下面是攻略部分。

【拍攝裝備】
索尼A7M3 35 F1.4
佳能G7 X Mark II

關於香港的一些小攻略

【通行證和簽註】
1.通行證在當地的派出所都能夠辦理 只需要80元
流程和護照一樣

2.目前香港開設自由行的城市有限
除去自由行城市以外 其他城市只能申請團籤
每次到訪香港的簽註費用15元 和澳門一樣
但是團籤不需要擔心 從深圳的口岸過關完全沒有問題(親測!)
但是是否可以從非自由行城市直飛的話 我沒有試過(求試過的朋友們告知~~~)

【香港交通 一日票與八達通】

香港的地鐵並不複雜 而且顯示為熟知的繁體字
只要根據地圖所示幾乎不會走錯

另外要說的是關於地鐵票的攻略
有三種方式:
1.現金購買(沒有要排隊 找零 並不推薦!)
2.購買一日票或者多日票(花固定的錢 可無限次乘坐香港區境內地鐵 落馬洲過境區域除外)
3.八達通(類似與充值的地鐵卡 而且可用於商店購物買東西)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