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不記得從何時起,死亡谷成了我在美國的掛牽。可能是源於曾經讀過的若干故事,以及我那天生愛胡思亂想的腦子裡總會出現的一些不真實畫面。

於是去年11月,我獨自又去了一趟北美,前後晃盪了一個月。

一個人,一輛車,來來回回徘徊了數千公里。沒有做過多預設,只隨心而走,如同大洋彼岸的一場自我流放。不離不棄與我相伴的,是看似亙古永恆的天與地,日與月,山巒與礫沙,繁星與流塵。

每一場旅途回憶起來,那些不同時空裡的我,總覺得好像不是自己,彷彿只是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突然就想寫點什麼。

關於我

獨立攝影師·設計師
走大千世界,攝山海星辰,寫喃喃夢話
來自人見人黑的有著完美情結的大處女座
愛自駕的重度路痴,堅定不移的自拍黨

序 冬日遠方

冬日裡出行,倒也不是我的原意。

原本打算在9月份,因為某些原因推遲了近兩個月,出發的時候,正好是11月中。我先在北邊呆了好些天,儘管北美的11月不算最寒冷的時候,但對於我一介南國人民來說,接近零度的陰冷潮溼多雨霧,完全是不折不扣的冬天了。

我分外想念加州的陽光,也記得一直牽掛的死亡谷。

於是訂好機票,我飛往了洛杉磯。接下來的日子,我在美國西南部的加州、內華達、亞利桑那、猶他四個州遊蕩,幾乎畫了一個圈,去了幾個國家公園和州立公園,以及一些其它地方。

有人說,那裡什麼都沒有。可我覺得,有與沒有,在於如何去定義。

或許的確什麼都沒有,蒼茫,荒涼,杳無人煙,在這個季節連動物都很難見到。但又的確什麼都有,沉謐的山谷,會說話的月亮,色白如雪的盆地,霧氣掩蓋的氤氳遠山,彩繪般的小丘,赤色的孤卓豐碑,瀰漫遠古氣息的深邃峽谷,如戰場盔甲將士般的密密峰林,每日4點如約而至的夕陽,天地間永遠遙不可及的地平線。以及,那一路上的路,或筆直無際,或蜿蜒盤升,或飛馳無阻,或坑窪陡峭,或穿越霓虹,或駛向寂靜。

有人尋覓著繁華,我卻無可救藥地愛上了荒蕪。我聽見內心最深處的獨白,我遇見一個陌生的自己。

這樣的感覺讓我上癮,如同孤獨。

美帝你好

|時間點:11月24日(Day01)
|關鍵詞:洛杉磯機場/提車/Barstow

駕駛線路 Los Angeles – Barstow

三萬英尺的高空上,我時睡時醒。

但大體意識還算清醒,我知道隔壁趴在主人腿上的小狗,亮晶晶的烏黑眼珠子有時會打量著我。

小狗的主人是一對俊美的gay,上飛機的時候,恩愛地走在我的前面。艙門直立著歡迎乘客的空嫂空叔們看到他們時,愣了一下。牽著繩子淺金捲髮的高瘦男子,拿出一張紙遞給他們,估摸是許可證之類的吧。空嫂空叔看了看,很nice地放行了。男子往艙內走,後面緊跟著他的深髮色伴侶。近在咫尺的兩張絕美側顏,讓一路被我嫌棄的裝了近10公斤器材的粉色背囊也似變得輕飄飄了起來。

我極力掩飾住自己的花痴模樣,隨後進入了機艙。checkin時拿不到視窗位的小鬱悶瞬間被治癒了,他們竟然在同一行的左側座位上,只隔了一個走道。我坐下來繫好安全帶,視線有意無意又碰上小狗的眼睛,和它對視了幾秒後,我決定閉眼。男子們耳鬢廝磨溫柔地輕聲聊著天,我在心裡默默為天下的女人們哀嘆著。

似昏沉又似清醒的三個小時很快過去,微沉夜色從舷窗外滲了進來。感知到機身從觸地的震動到平穩的滑行,我知道我再次踏上了美帝的土地。

多年前三藩市第一次入關是那年的9月11號,這個日期實在太好記。人群裡我略顯緊張地排著隊,旁邊目測是我三倍體積的女工作人員有力量地推著輪椅上的特殊人士走入快速通道。年紀略大卻很nice的海關大叔問了我們不少問題,我只管打手印,回答這件事情基本與我無關,旁聽著就行。翹班來接機的當地朋友,帶著加州陽光般的燦爛笑容,偷偷為我們拍下一張合影,照片裡的我有一張迷茫好奇卻青春的臉。

人們開始陸續起身,我又看到小狗的眼睛,回憶漸漸後退。

穿過長長的安靜走道,色塊像琴鍵般在身旁跳躍,腦子裡飄過La La Land中石頭姐的各色美豔裙子。走道的盡頭,是行李轉盤。我一邊等著,一邊無意識翻看著手裡護照上的入境章。飛行前辦好入境手續還真是件不錯的事,那位黑小哥的黑臉和當年的和藹大叔沒得比,不過言簡意賅問題少,卻也是極好的。

接我的車子,將在20分鐘後到來。我站在門口的6C柱子旁候著,呼吸著久違的南加州的溫暖空氣,男男女女拖著行囊從身旁擦肩,有人在重逢,有人在道別,然後一同消失在夜色裡。

距離機場不近不遠的車行裡,和小哥哥用中文溝通順暢地辦完提車手續後,我坐進了小灰灰。相比於對外觀檢查的疏忽,我這個處女座矯情潔癖患者對內裡的乾淨與否更加在意,還好結果不錯。拍下了起始里程數後,我撫摸著它的方向盤,對這位接下來十數日裡將與我相依為命的唯一小夥伴說,親,靠你了,要給力呀。

機場沒買到上網路卡,讓我這路盲多少還是有點底氣不足。小哥哥面有難色的告訴我,附近也不知道哪裡能買到。罷了,就這樣走吧,彷彿胸前衣服上生生生出了一個大大的勇字。

我開啟了手機裡提前下載好後來卻證明很坑的某離線地圖,小哥哥也在他們附送的導航儀上設好了線路,大大地掛在了擋風玻璃上。我跟著兩導航,很快轉上了高速,兩旁車流巨大車速飛快,激盪出空氣中略顯緊張卻帶著乏悶的氣流。我扭開電臺,陌生的旋律迴響在這狹小的移動空間裡。

聳立的高樓迷離的燈火在暗夜裡飛速倒退,我打起精神穿行在這天使之城,專心致志向著前方狂奔。接下來的故事不想贅述了,不過就是途中某導航發瘋似的讓我在只有一條直路的高速上轉左轉右與掉頭,而導航儀也湊熱鬧般地宕機並墜落,我不得不在光帶般的車流中定了定神,找了個出口下來,折騰一輪後終於用愛瘋自帶的地圖導航,在兩個多小時後順利到達了那個名為Barstow的城市。

城市不大,提前訂好的住處很好找,一入主幹道,赫然就在前方右側,連問人的功夫都省了。前臺的小菇涼,有著一頭很好看的黑色短捲髮,有一搭沒一搭的和我聊著。我按她的指引去了附近的Walmart終於買到了上網路卡,迫不及待的便換上了。

熱水洗去了一身疲憊,也催生了倦意。

摸了摸還沒有完全吹乾的頭髮,我手腳並用地爬上了床,毫無儀態地趴成一個大字。嘟囔了一句美帝你好哇,抱著枕頭用額頭用力蹭了好幾蹭,便在舒服的暖氣中沉沉睡了過去。

附 Barstow的住宿資訊

Rodeway Inn Barstow
1261 East Main Street, Barstow, CA 92311
大床房 / 含早餐
US$ 76.95/晚(約RMB 509)

典型的Motel,陳設很簡單,床很大,看起來還挺乾淨。

前臺妹妹人很好,幫我找換iphone電話卡的針,還手畫了一張詳細的地圖,告訴我Walmart怎麼走怎麼買卡,然後讓我不要去附近星巴巴買咖啡,說很難喝。

他們家包第二天早餐,不能說選擇很豐富,也就是麵包吐司水果咖啡牛奶之類,該有的也都有。老闆也很nice,還會親手現做omelet給每個人,味道還不錯。我聽到他和旁邊另一個房客聊天,說幾十年前來到這兒後便紮根於此,前臺小菇涼就是他的女兒。房客有著一對4-5歲的漂亮女兒,不知怎的其中一個突然嚎啕大哭起來,另一個若無其事的繼續乖巧吃著。然後,老闆就放下手裡的鍋鏟,和那房客一起去哄那小女孩,我一旁看著也是覺得很暖。

這家Motel位置很好,就在城市主幹道上,很容易就見到,附近有油站和各種餐廳超市什麼的。

初遇死谷

|時間點:11月25日(Day02)
|關鍵詞:Barstow/Baker/死亡谷

駕駛線路 Barstow – Baker – Shoshone

一覺醒來,迷迷糊糊中有點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想了半天才搞明白。

選擇在這個叫做Barstow(巴斯托)的城市過夜,不過是因為它位於去死亡谷的途中。為了第二天能省點車程早點去到,所以一落地便飛奔過來了。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它曾是著名的66號公路上的重鎮。於是加完油,我在附近溜達了一圈。

城市的確不大,據說只有幾萬人,道路兩側能見到66號公路的紀念標誌。一華人旅行團的大叔大媽們從旁邊剛停好的大巴里出來,走向旁邊的手信店,邊走邊興奮地叫喊著,這就是66號公路呀。

事實上,儘管66號已成歷史,但荒漠中的這座小城,如今依然還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州際公路15號和40號兩條大動脈在這裡交匯,是往返於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兩座大城市的必經之處。

另一個可以補給休息中轉的小鎮,是我在一個小時候之後抵達的Baker(貝克)。這個小鎮更小,一眼看過去也就只是在無邊荒漠裡的幾家快餐店和加油站而已。

尚未至正午的碧洗天空中,幾乎沒有被一絲雲彩遮蓋的太陽把世間一切都炙烤得熱氣騰騰的,幾乎讓我忘了這是在冬天。我買了點吃的,回到車上已成蒸籠,原本想小睡十分鐘的打算化作泡影。

想起剛剛一路走來,目之所及皆是望不到頭的荒漠戈壁,以及遠遠近近光禿禿的黃褐色巨大山丘。只有一路上未曾停歇的車流,提醒著我這也是去往拉斯維加斯的方向。那座廣廈林立五光十色的慾望之城,無可否認是一個人類在荒漠中製造的海市蜃樓般的奇蹟。

而我更傾心迷戀的自然奇蹟,便與之在這座小鎮上分途而馳。

離開15號公路,我轉入了CA-127,這是加州的州內公路。
或者,它的另外一個名字更為直觀,Death Valley Rd。

被太陽烤的昏昏欲睡的我,聽到導航提示的路名時,開始清醒並興奮了起來。眼前的風景似乎並沒有很明顯的變化,但是腳下的路卻驟然變得孤獨。幾乎沒有什麼車輛,偶爾一兩部。這樣的前後反差,讓我握著方向盤的手倒是更為自在放鬆。

小灰灰載著我飛馳在無遮無擋的陽光下,不知道過了多久,小丘上的DV兩個字闖入了我的眼簾。終於快到了,我一邊自言自語著,一邊把車停下來看了看地圖。導航指示著我繼續沿著127走,我將在1個多小時之後抵達死亡谷的遊客中心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

但我臨時決定,不這樣走。

在前面一點的分叉路口,我直接轉入了178。也就是說,我選擇了一條非常規的,從南部進入公園的路。

這也意味著,此次此刻的我便已踏進了自己唸叨許久的,美國本土最大的國家公園,死亡谷。

晝日夕陽

|時間點:11月25日(Day02)
|關鍵詞:死亡谷/Badwater Basin/惡水盆地/Beatty

駕駛線路 Shoshone – Badwater Basin – Beatty

這就是死亡谷呀,我忍不住在車裡大喊,那激動的聲音,完全不亞於早上看見66號公路標誌的大叔大媽們。所以人哪,其實本質都一樣吧。

期待中的公園大門和收費站並沒有見著,事後整理照片時才發現,原來開車舉著相機盲拍的某張照片中竟然有一個小小的公園門牌立在某處,可能當時車速太快直接被我無視錯過。所以,我逃票了嗎?我檢討著自己。然而似乎也沒有補救辦法,一路上我完全看不到有任何可以收費的地方,那就先走著再說吧。

荒蕪的山巒在身邊起起伏伏,或遠或近。乾涸的山石堆砌出各種顏色形狀質感紋理。眼前這條長長的斑駁的路,像一條纖細的觸角向著無限遠處不斷延伸,隔了許久都沒有再見到另一部車從旁經過。頭頂雲量多了起來,卻依然無法擋住明晃晃著的灼人日光,更擋不住我心裡升騰起的那種渴望已久的自由感。

把車停在路邊,我下了車。我知道還沒到任何景點,這可能只是公園裡最最普通的路。但,有什麼關係呢?

我蹲著身子,研究起路邊一團團可愛絨球狀的低矮植物。我分辨不出它們是什麼叫什麼名字,只單純的覺得很好看。昨夜前臺妹妹說春天裡漫山遍野開的花兒,會是它們嗎?我腦補了一下那個畫面,的確很美。一團一團的簇擁中,我瞧見一立著的小牌子,寫著Elevation 3000 FT,此處海拔原來有900多米。

我站起來,朝著遠方大聲呼喊,理所當然的沒有迴應,但我很卻開心。積聚了許久不想顯於人前的陰霾,似乎被漸漸化開。我來來回回又跑又跳,繞著小灰灰轉圈圈,彷彿是回到童年時無憂無慮對未來人生艱辛完全沒有任何認知的傻小女孩兒。

玩夠了,終於記起拍照這件事情,回到車上抱出我的相機和腳架,又是一輪磨蹭。

我慶幸自己的決定,這樣一個季節,這樣一個地方,遇見了這片晴空這片大地。這個以死為名的地方,讓我感受到生的氣息,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但遺憾是,我居然忘了天黑得早這件事情。

時間在我的磨蹭中,尤其顯得不經用。已近下午四點,回到車上繼續著我的死亡谷穿越之旅時,太陽已開始西斜。我倒也沒有懊惱,所有浪費在美好上的時間,都不算是浪費。

低角度的陽光絕對是一個卓越的畫家,以大地為畫布,恰到好處地染出了金色,製造了陰影。遠山開始變得朦朧,一層層的輪廓被逐漸勾勒暈染。

抵達Badwater之前,我完整地經歷了這巨大山谷裡的第一場日落。那樣的溫柔,像極了一天前俊美男子們的低語呢喃。小狗亮閃閃的黑眼睛,好想再和它對視一次。

不少車不少人突然出現在眼前。

Badwater Basin,這是我從南邊進來後遇到的第一個景點。我的意思是,即便是其他並非是景點的許多地方,其實也毫不遜色,事實上我覺得,這一路處處是風景。當然,官方標註出來的,自然有他的道理。此時我還不知道,這裡將是我這十幾天內踏足最多的地方,沒有之一。

它名字的確不大好聽,中文直譯惡水盆地,簡直毫無詩意可言,但後來卻證明我對它愛得深沉。

橙粉色的晚霞漫上了天空,我靜靜佇立著,不久前的興奮感似乎隨著低垂下來的的夜幕漸漸消退,我變回了那個自己熟悉的安靜懂事模樣。

土地像被白雪覆蓋凍結,有著死谷特有的標誌性抽象紋路,我曾在一些著名的攝影作品裡見到過。穿過人群,往深處走上一段不短的距離,更像是蔓延著的一場純白夢境。

事實上,這不是雪,這是一片鹽鹼地。Badwater Basin其實是一塊低窪的盆地,盆地內的水因鹽分太高而無法飲用,這便是惡水之名得來的緣由。它的前世是一個名字叫做Lake Manly的大鹽湖,相鄰的內華達(Sierra Nevada)、帕納明特(Panamint)以及阿加斯(Agus)三座山脈隔斷了太平洋上吹來的暖溼氣流,讓此地異常的炎熱乾燥。幾百萬年下來,大鹽湖漸漸乾涸見底。水汽的不斷迴圈蒸發,讓鹽層厚厚沉積結晶,逐漸變成了我們現在眼前的神奇樣子。

腳下的鹽層結晶異常的堅硬,如果不慎跌倒一定會很疼的,我猜。

當然,讓Badwater知名的還有另外一個理由。它是北美大陸的最低點,入口處的牌子上刻著,海拔高度為-282英尺(-85.5米),對的,負數,它比海平面還要低。

天色越來越暗了,半月掛上了天空。我意識過來的時候才發現,人們突然都不見了,如同剛進谷時那樣,天地之間又只剩下我一人一車。

而不同的是,我感覺到了伴隨夜色而來的明顯涼意。抱緊雙臂,巨大的孤獨感夾雜著一絲沉鬱瞬間襲來,我逃回到了車上。帶著若干不捨,穿行過寂靜與黑暗,來到了死亡谷東北角上的小鎮,Beatty。

附 Beatty的住宿資訊

Death Valley Inn & RV Park
651 Highway 95 South, Beatty, NV 89003, United States
大床房 / 不含早餐
US$ 75.48/晚(約RMB 499)

死亡谷面積很大,它裡面是有住宿的,包括散佈在各處的9家露營地,其中只有Furnace Creek Campground這家在每年10月中旬到4月中旬可通過網路預定(www.recreation.gov),其他的都採用先到先得的原則,比如我後來從西邊出去的時候在山上也看到有營地的。另外,谷裡還有看起來很不錯的度假村,我有經過看到,也在Furnace Creek遊客中心附近,非常適合多人或家庭出行,不過在旺季的時候很容易被訂滿。

更經濟一點的住宿大概是在公園外不遠處的小鎮Beatty,也就是我定的這家Motel所在的地方。

這家Motel在死亡谷附近的住宿裡還算出名,關鍵是本來也沒有幾家可以選擇。它是一家Motel,同時也是房車的營地。我去到的時候見到不少房車停在那裡,而Motel是在另一邊,房間蠻多的,規模還算不小。

房間比頭一晚的要大,配色簡單,是我喜歡的,最重要的是感覺還是蠻幹淨,床也很大,我就已經很滿足了,一人出門也不奢求更多了。

不過這家住處我在找的時候廢了點功夫,當時跟著導航,怎麼也走不到,感覺在不停地轉圈圈,我快被自己蠢哭了。Beatty不過是一個很小的鎮子,目測規模也就和Baker差不多吧。於是,我進去一家油站問路,那個美國女人很 nice的告訴我要怎麼走怎麼走。然後我就這樣走,沒多遠居然也就到了,對於自己認路的智商我也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放下行李後,我開車出來溜達了一圈,小鎮和死亡谷一樣安靜,沒人沒車,見不到有任何店還在開門營業,除了那家油站。我只好進了油站的超市,也是Beatty唯一一家24小時的food market,裡面東西也很少,我隨便拿了點吃的和喝的,順便再加個油。當我掏出百元美金時,女人的臉色瞬間變了,她一邊找錢給我,一邊嘮叨著她把所有剩下的零錢全給我了,那一刻我真是覺得自己也是蠻忘恩負義的,有點無地自容。

當然,當我數日後再次回到這個小鎮上的時候,我發現24小時營業的其實還有一家賭場,而且半夜裡面的人還不少,讓我對這麼個迷你小鎮瞬間刮目相看了。至於我為什麼知道,我發誓,我只是進去拿個鑰匙而已。

地獄之門

|時間點:11月26日(Day03)
|關鍵詞:死亡谷/Furnace Creek遊客中心/年卡/採礦遺蹟/地獄之門

駕駛線路 Beatty – Hells Gate – 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

You are so brave,美國大媽讚賞地看著我說。

我頓時覺得有點不好意思,還好英文不大好的我並沒有脫口就來一句哪裡哪裡沒有沒有。只尷尬的笑笑心裡想,如果可以,我也不希望有這樣的形容詞。

可愛的胖大媽拿出一張嶄新的年卡遞給了我,示意讓我簽名,並熱情地向我吧啦吧啦介紹了一大輪。

這是位於Furnace Creek的遊客中心,在這裡可以買死亡谷的門票,每車20美金,7日之內隨意進出。不過我專門來這裡為的是,手上這張價值80美金的國家公園年卡。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張懶人卡,後續要去的各個公園都不用再買門票了,重要的是,我可不希望再出現昨日那樣的被迫逃票。

拿好了門卡,我心滿意足的在遊客中心裡晃盪。

遊客中心不算小,最吸引我的是那個公園3D模型,能以上帝視角清楚的看到死亡谷的全貌。模型四周有著各個景點的名字,以及紅色的按鈕,只要按下去,小小的紅色亮點便會出現在模型的相應位置上,非常清楚直觀。我走過去,幾乎把所有的按鈕輪著按了一遍,仔細瞧著在山谷中各處跳躍閃現的亮點,心裡琢磨著要取捨的地方。周圍還有各種展示臺,向人們介紹著這片山谷的前世今生。

與隔壁優勝美地的翠鬱蔥蘢生機盎然截然不同,死亡谷是一個乾旱炎熱死寂荒涼的地方,它有著數個之最。

它是美國本土最大的國家公園,單單是進谷和出谷都需要耗費不少時間,任何人都無法奢望在短短數日內能走遍每一個角落。它有著北美大陸最低的海拔,便是在昨日我所到達的那片如雪的鹽鹼地Badwater Basin。它還是最乾燥最炎熱的地方,年降雨量幾乎為零,平均氣溫為世界最高,曾在1933年一度被測量到高達56.6度。所以在夏天裡,難覓遊客的蹤跡。對於它駭人的炎熱乾旱,我在這個冬日裡的稍後時分也強烈的感受到了。

儘管荒蕪,但它的美卻不單一,它有著遊離於文明世界之外的多種地貌,沙漠,戈壁,火山口,鹽鹼地,丹霞地貌,乾裂的土地,各種色彩紋理的山巒與巨大岩石斷層,還有至今科學都無法解釋的會自己走路的石頭。。。。。。

惡劣的環境與氣候,讓死亡谷成為了所謂的生命邊緣之地。但實際上,它依然是不少動植物的家園。這裡有著大大小小的動物,比如我後來路邊見到的小土狼,還有超過千種植物頑強的生長於此,其中數十種是本地特有,我想起那天前臺妹妹說,春天裡漫山遍野的野花,很美很美。

它還擁有美國最暗的星空之一,遊客中心便有一小塊模擬區域隔離了出來。我站了進去,似乎能感受到仰望星辰隻手可觸的魔力。

這就是大自然,讓人類心懷畏懼的大自然,讓人類震撼臣服的大自然。

如今國家公園的建立,在谷內建造了基本的公路設施,讓更多的人們能安全的來此遊覽。當然,如果想走得更加深入,還是需要更多的勇氣,更好的體力,以及,足夠的時間。

遊客中心門口,有著一副巨大的地圖,谷內各處地點及所包含的設施資訊都標註出來了,非常詳盡。從地圖上能夠看到,死亡谷位於加州邊緣,東北角斜插了一小塊進入了內華達。而我昨晚入住的Beatty小鎮,正是處在這個角落的邊上。

一個半小時前,我很乖的沒有在房間磨蹭太久,早早就從Beatty沿著NV-374開車過來。和昨日從南部進谷不同的是,從東北角的這裡進來算是一條稍常規一點的路線,但依然人車寥寥。偶有車從旁經過,車速也都是飛快。

回想昨夜從谷中出來,走的同樣是腳下這條路。除卻漫天星光與憧憧山影,以及車燈所能照亮的短短路段,剩下的便是一團深沉如漆的黑暗了。眼前清晨明媚的陽光讓我知道,這裡是如此的廣袤與蒼茫,公路依然向著遠方延伸,看不到盡頭。鏡頭的焦段再廣,面對眼前這一方無際曠野,亦著實有心無力。

途中經過Titus Canyon的指示牌,我並沒有轉進去,那是一條不短的石子路。而此時路邊的地貌和之前有點不太一樣,一堆堆褐紅褐黃的岩石,有著各自不同的奇特紋理。

再度出現的公園門牌,比昨日那個顯眼得多。在它的不遠處,有兩塊彩色牌子,分立於道路兩側。靠我這邊的寫著Thanks for visiting NEVADA,對面寫著Welcome to NEVADA。這也意味著,我即將到達加州和內華達兩州交界。把車停了下來,我在公園門牌和內華達的州牌之間來回穿行了好幾趟,和它們分別合個影。旁邊陸續來了2輛車,人們下來也和我幹著同樣的傻事。

前面不遠處能見到殘存著的當年淘金採礦的遺蹟,那是一段冒險與苦難的歷史章節。

探險者先驅們在這個死寂山谷裡,找不到水找不到食物,連空氣都炙熱得似乎可以輕而易舉地吞噬掉一切生命,死亡之名由此而來。如今的死亡谷,已經不再允許人們向自然的無度索取,而是最大限度的保持著它應該有的樣子。

可以自助購買門票的機器,是在抵達Furnace Creek的遊客中心之前一個小小的路邊停車場旁邊,這一次我並沒有再度錯過。

這個地方的名字叫做Hells Gate,地獄之門。

死亡谷國家公園官網
//www.nps.gov/deva/index.htm
公園詳細地圖
//www.nps.gov/deva/planyourvisit/maps.htm
公園內各景點徒步指南
//www.nps.gov/deva/planyourvisit/hiking.htm
從拉斯維加斯過來的開車路線
//www.nps.gov/deva/planyourvisit/upload/Routes-from-Las-Vegas.pdf

烈烈金巖

|時間點:11月26日(Day03)
|關鍵詞:死亡谷/Golden Canyon/金色峽谷

駕駛線路 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 – Golden Canyon

從遊客中心出來,小心翼翼的把我的年卡收好。然後開車去了離它最近的Golden Canyon,金色岩石。不過幾分鐘的車程,很快就到了。無遮無擋的斜坡處,我把車子停好。

回頭看一眼駛過的路,在群山環抱中顯得如此的纖細渺小,遠處飛馳的車子如同一隻只爬行著的小螞蟻,而我剛剛便是其中之一。

我下了車,拿好了相機。

入口處,有一塊詳細介紹的牌子。以往的人們歷盡艱辛抵達此處,希冀能發現寶藏滿載而歸,而當年的掘金之路如今變成死亡谷裡最有人氣的步道。

牌子上還清晰地列著許多注意事項。一定要帶夠水,做好防晒,謹防中暑脫水。小心山洪,儘管這裡乾旱,但哪怕極小概率的下雨,也可能會是一場噩夢。走路時要小心,注意安全,千萬不要破壞地貌。小心響尾蛇、蠍子和各種會叮人的毒昆蟲,這個可能是我個人最怕的,還好現在是冬季。

另外上面還有畫著詳細的步道圖。

從入口處,有兩條路可以抵達Golden Canyon的終點Red Cathedral。左邊的紫線是最近的一條,大約1.25英里(2公里),右邊藍色的那條比較長,大約4英里(6.4公里),兩條路形成了一條環線。而它們有2條黃色的支線,再走1英里多可以抵達我下一個要去的地方,Zabriskie Point。

對我來說,當然選最近的那條,不過2公里而已,so easy。

我從岩石之間的通道走了進去,像進入了一扇神祕山門,似乎擁有絕世神功的頂尖高手隱居於此。我懷著頂禮膜拜的心,一步步向前好奇探索著。

山石裸露在陽光之下,清晰而巨大。腳下有很多碎石,大大小小的散佈在泥土裡。人們三三兩兩的從我身旁經過,有大人有小孩,有年輕的情侶,也有牽手的老人。大家見面便笑笑打個招呼,似乎默契地組成了一隊現代淘「金」者。

冬日早上的暖陽下,有著20多度的溫度,曬得人特別舒服。這樣的愜意,我非常地享受,似乎又變回了那個孩童時代的小女孩兒。我不按著路的最短距離來走,喜歡往左晃一晃,往右再跳一跳。2公里的路估摸著將生生被我延長至3公里,而我一點都沒意識到在此時這是個大問題。

兩旁的岩石,隨著我的步伐,變幻成不同的形態和顏色。金色綠色白色紋理交錯著凹凹凸凸的岩層和小丘,彷彿是當年的淘金者未來得及運走的寶藏,我看著它們,覺得光芒閃耀。

據說從岩層的走勢可以看出曾經的水流流向,身邊每一塊看似普通的岩石,都可能藏著一段地球的歷史。

我沿著這條山石築成的金色密道穿行,沒有停歇,像一個虔誠的朝聖者。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太陽早已升高,打出眼前界限分明的陰影。路邊陸續有人坐著休息,甚至開始往回走。而我亦明顯感受到了熱力對我的作用,很渴很熱,體感溫度直逼40。我無比地悔恨的反省著,為什麼因為嫌重沒有帶水,我總是過於高估自己。

嘆了口氣,低頭看了看沾滿了灰白塵土的鞋子,腦子也開始清楚了起來。我可能是被陽光晃得有點老眼昏花,或者是被胖大媽誇昏了頭,迷糊勁又犯了,不是2公里,來回應該是4公里,不是平日裡晚上跑步時吹著涼颼颼的風的4公里,而是近正午時分大太陽底下的4公里,沒有帶一滴水進來的4公里,一條算不得好走的路上的4公里。

更清晰浮現在我眼前的,是我的手機。我突然想起來,作為導航的手機還掛在小灰灰的方向盤旁邊,而我那隨身裝有護照信用卡現金的小包和裝著所有其他攝影器材的背囊,都放在一旁座位上,當然,車尾還有著我的大行李箱。我腦補著一些不太好的畫面,這些東西都不見了我該怎麼辦。

瞬間覺得自己全身都是汗,也不知道是被太陽烤出來的,還是被自己嚇出來的。對於自己的這般迷糊,我也是由衷的佩服。

有點兩難,理論上我應該立即回車上,可是我總覺得,都走了這麼久了,怎麼也快到頭了吧。我決定還是繼續,車子都停了這麼久,要出事早就出事了,而且小哥哥說,景區問題應該不大,我是不是該信他。一邊糾結忐忑著,一邊加大步伐繼續向前,也不再像之前那樣處處磨蹭了。

路邊又見到我叫不出名字卻分外喜歡的低矮植物,可愛小葉子的顏色讓我想起了兩個字,雪綠,頓時一股清涼之感從心頭湧過。

同路的人越來越少,視力範圍內似乎只剩幾個人仍在堅持,其中一對是情侶,和我前前後後的走著。路邊的路牌也提示著,只有8百米了。

沒多久我看到了遠處的金色山岩,我很確定那就是入口牌子上的Red Cathedral。所以我一定是快到了呀,我不斷和自己堅定強化這個認知。

腳下的路越來越不好走,坑坑窪窪彎彎繞繞。Red Cathedral像是在和我捉迷藏,忽而出現,忽而消失,這區區幾百米的路程,似乎怎麼走也走不到。

那平滑的峰頂下,佈滿了一條條被削成或粗或細的金色巨石,我覺得它一點也不像教堂,倒真像是隱居於此的絕世高手所佈下的精妙劍陣。又或者,它其實如同高高在上的神衹,讓我可以抬頭仰望卻永遠難以企及。

道路盡頭的小小山洞出現在我眼前時,被頭頂近90度的太陽直直炙烤著的我的體力更快速的流失著,我決定回程了。我知道已離它足夠近,我已見過它的真容,那麼其實也便足夠了。每一個關於當下的選擇和決定,本來也沒有什麼對錯之分。

回到入口時,忐忑不安汗流浹背的我驚喜地發現車行小哥哥果然沒有騙我,透過完好的車窗,我看見我的手機乖乖的掛在方向盤旁,如同我離去時一模一樣。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我把車尾開啟,拿出一瓶大包裝的水,整瓶灌了下去了。然後胡亂吞了點東西,坐進了被我開啟冷氣狂吹了一輪已然開始降溫的車裡。

握好方向盤,朝著遠山下的公路駛去。

死亡谷國家公園徒步指南(包含各線路長度/難易程度)
//www.nps.gov/deva/planyourvisit/hiking.htm

上帝彩繪

|時間點:11月26日(Day03)
|關鍵詞:死亡谷/Zabriskie角/藝術家之路/惡水盆地/棕櫚泉

駕駛線路 Golden Canyon – Zabriskie Point – Artist’s Palette – Badwater Basin

駕駛線路 Badwater Basin – Palm Springs

10分鐘之後,我抵達了Zabriskie Point,扎布里斯基角。這裡有個不小的停車場,下了車也需要走一段步道,不過和剛剛Golden Canyon的比起來,那就真是小小巫見大大巫了。

步道是在一個斜坡上,呈S型,路面修得很平滑,大概幾百米的樣子吧。作為一個死亡谷裡的知名景點,來這兒的人確實不少。我抱著相機,加入了人群,走上了步道。

Zabriskie Point這個名字,來自於一份紀念。

當年人們決定停止採礦,轉向發展旅遊業。太平洋海岸硼砂公司啟動了保護死亡谷的舉措,期間的副總裁兼總經理Christian B. Zabriskie(1864-1936)功不可沒,此地由此得名。

步道的盡頭,我見到了大片佈滿褶皺的山巒岩石,上面有著清晰的條狀紋理,黃色白色淺綠色,以及黑褐色,是上帝之手不經意間繪出的巨畫吧,讓我想起了許多年前走過的張掖丹霞。

褶皺大小深淺不一,這是一種被侵蝕出來的荒漠地貌。像是被風拂過的裙襬搖曳墜地,又像是被掀起了金色波濤的奇幻海。

山石的顏色,隨著太陽的照射角度和強度而變換,或明媚燦爛,或氤氳朦朧。黑色的鳥兒,高高低低的盤旋著,為這靜謐的山谷添多了一份神祕。人們走下了山坡,渴望更近距離的接近這片斑斕。天上的雲迅疾飄過,眼前流紋般的起伏山石巋然不動,似靜止著的時間,於此駐守千千萬萬年。

我站在一個土坡上,企圖走進已開始傾斜的日光。俯瞰著眼前交錯縱橫的溝壑,慨嘆著造物的恩寵。各種膚色的帥氣男孩們經過,詢問是否需要幫助拍照,我笑笑一一婉拒了。看著他們從身邊走過的背影,突然好想回到當年。

上帝的大作不僅於此,半個小時後我置身其中的Artist’s Palette,顯得更加任性。

從大路轉進了這條叫做Artists Dr的單行線時,我還不知道一段刺激的過山車之旅已然啟程。

眼前的狹小路面,大大小小的左彎右繞,深深淺淺的上下起伏,我在橫向縱向中一個緊接一個的S中穿行著。我保持著車速,但在俯衝下去的時候完全不想踩剎車。

第一次坐過山車是什麼時候真的不太記得了,倒是對那年香港迪士尼的飛越太空山記憶尤深。我們在浩瀚星海中急速前行上下浮游,似乎也變成了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粒粒小小星塵,即將會迎來旋轉爆炸,又像是坐在騰空而起的巨獸身上,想張開雙手抓一把身旁的清冷星子揣在兜裡,卻又被速度的慣性嚇得縮了回來。

如今的身旁沒有了星子,取而代之的是起伏綿延的彩色山丘和巨石,像一座座靜止的雕塑,像一幅巨大的彩繪,正如它的名字,藝術家的調色盤,為這條曲折荒涼的孤獨之路,添上了微妙的生機與色彩。透過山巒的間隙,我看到了更為低垂溫順的陽光,突然就有種身在此山不知何世的感覺。

這是一條環狀單行路,首尾分別與主路相連。不知過了多久,當我重新回到主路上時,多少有那麼一點點恍惚。天空中的太陽與月兒同在,似乎都露出了撫慰人心的微笑。

我又見證了一場日落,沒有昨日那樣濃烈,卻淡淡地依然撩撥著我的心。

這場日落依然是在Badwater Basin,我也說不上來為什麼。攻略告訴我,要去Zabriskie Point看日落,要去大沙丘看日落,但我卻著了魔似的,又來到了這裡。

月兒漸漸明亮了起來,這位天上守夜的主人,取代了它的手足,卻又不似那般灼烈,只柔柔地灑下了清輝。往盆地深處走著,鹽層結晶大塊大塊的斑駁紋理,泛起微微冷藍的色澤,迷幻而誘惑。

眼前的這片神奇世界,我終究不過是過客。

星子們調皮的三三兩兩結伴出現時,我默默閉上眼,道了聲別。

關於死亡谷的補充說明

藝術家之路的這幾張照片完全體現不出來這條路的樣子,但是當時也的確沒怎麼拍照,畢竟在開車。不過有錄一點視訊,遲些應該會剪出來,到時候再貼出來。

然後不得不說,死亡谷真的挺大的,我原先設想的兩天時間根本不夠,畢竟我不是走馬觀花看看就算了。再加上冬天天黑得早,白晝的時間並不長,我又是起不了早床的人。所以在眾多景點,必須要有取捨。

一早便預定了27號晚上在29 palms的馬賽克房子,所以我必須今晚先離開了,否則的話我會在這裡呆多兩天。但是也沒關係,後來從猶他回來的時候,我改了自己的行程計劃,砍了另外兩個國家公園,又一次進了死亡谷,也算是稍稍彌補了一下這個遺憾。至於被砍的兩個公園,以後總還會再去美國的不是麼?

附 Palm Springs的住宿資訊

Knights Inn – Palm Springs
1450 South Palm Canyon Drive, Palm Springs, CA 92264, United States
大床房 / 不含早餐
US$ 74.93/晚(約RMB 496)

沒錯,我沒有寫錯,這天晚上我住在Palm Springs,中文名字叫做棕櫚泉,一個距離死亡谷5個小時車程之外的沙漠小城。那天晚上我在死亡谷裡等不到拍星空了,我知道接下來還有5百多公里的路等著我。之所以選擇開夜路,也是希望不佔用白天的時間來趕路。

其實我也是又犯了個迷糊,原本是打算定在第二天要去的約書亞樹國家公園旁邊的29 Plams,結果搜尋的時候自動就出來了Palm Springs,它倆長得有點像,在地圖上也靠的蠻近,我一下沒留意,就定了。後來才反應過來,它們隔了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罷了,就當多去一個地方,我一向也不怕折騰。

事實上,這個Palm Springs是個蠻可愛的小城,一進去就覺得自帶喜劇元素,大街上都是可愛的彩燈裝飾,一看就是個度假的地方。當然,許多人對它的認知可能更大程度在於它有一家著名的outlet,品牌貨品非常齊全,並且離洛杉磯不過1個小時車程,絕對是個血拚的好地方。

那天晚上,我大概7點左右從死亡谷出發,中途還停了一下吃了點東西,等我到達Palm Springs的時候已經過了午夜12點。然後大半夜的我摁門鈴吵醒了房東三次,第一次check in,房東大叔揉著眼睛出來,我對他說了好多聲sorry,第二次,我沒找到停車的地方,第三次,我找不到房間。。。。。。房東大叔後來索性不睡了,出來站在寒風裡,一直看著我把行李搬進房間才走,我也是覺得自己真的是蠻罪過的。

房間有股濃濃的香味,我不是太喜歡,其他都還好,比如干淨程度,還有床還算蠻大,應該說美帝的床都蠻大的。開啟門,外面有一個很大的泳池。

荒原異樹

|時間點:11月27日(Day04)
|關鍵詞:約書亞樹國家公園/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

駕駛線路 Palm Springs – 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

從Palm Springs出來時,晴空萬里。路邊瞧見大片大片的白色風車,規模頗為壯觀。呼吸著乾燥清涼的空氣,兩旁依然是光禿禿的戈壁荒山,綿延無際。

一個小時之後,我抵達了約書亞樹國家公園(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在一個斜坡入口處,跟著前排的車子,等候入園。

我所登陸的這片神奇地方,生長著一種有著古怪扭曲糾結樣子號稱為生命之樹的Joshua Tree,約書亞樹。它的名字,來源於聖經中的同名先知。

順利通過了公園大門的驗票,人們開著車或快或慢很快就走散了,路上幾乎又只剩我一部車。小樹們在兩旁夾道迎接著,開了一小段路我忍不住好奇的下了車,湊近了仔細瞧著,這果然是地球上的物種嗎?

天色漸漸變得陰鬱,我走進一處空曠開闊的地方,若干死去並枯朽的樹幹就地躺著,旁邊便是密密的小樹叢林。生榮與死朽,隔得這樣近。

嚴格來說,約書亞樹不是木本樹,它其實是一種絲蘭,開啟它的樹幹,並沒有年輪,取而代之的是數千種柔軟纖維。

通常人們從高度來估算它的年紀,大概每年會生長1.5英寸(約3.8釐米),壽命可達150年,如今最古老的樹高度在20-45英尺(約6-14米)之間。

它的葉子蠟質多刺,儲存著水分,每年春天會開出奶油色的花兒。

整個公園其實面積並不小,但80%以上的地方是荒野。兩個大沙漠在此交匯,西部是海拔較高的Mojave Desert(莫哈韋沙漠),而東部是相對較低且更為乾旱炎熱的Colorado Desert(科羅拉多沙漠)。約書亞樹便是西部Mojave Desert的獨特標誌,實際上這個沙漠自成一套生態系統和食物鏈,包括約書亞樹在內的許多獨特的動植物在此互相依存繁衍生息。當然,兩個沙漠的過渡地帶,並沒有明顯的分界,生態物種互相交融。

有人說,2個小時足以走完整個公園,或者最多4個小時足矣。不過對走走停停的我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其中有些路段不大好走,比如GEOLOGY TOUR ROAD,需要四驅才能進入。所以我的決定是,選擇從公園西門進來,走西北角這一段,然後從北門出去。

沿著大路一路穿行,呼呼風聲中,似乎聽到了密林深處小樹們的呼喚。經過了Quail Springs,我來到Hidden Valley。這裡除了樹,還堆積著似乎無窮無盡各種形狀的巨石。這些巨石的成因,也來自於曾經的火山熔岩與風化侵蝕,如同造物主不小心留下的廢棄玩具。

明媚的天色早已被陰雲籠罩所取代,狂風將塵土吹得漫天飄蕩。眼前一片朦朧極度超現實的景象,恍惚間彷彿我誤墮了某異世時空。

低垂下來的碩大太陽無力地透出暗白色的微芒,我看著眼前這片荒寂,腦子裡閃過西部世界中那個十字架,那個被掩埋的小教堂頂上的十字架。那麼所以,這到底是虛擬還是真實的世界?而我,又是誰呢?

漠漠荒原,是我那個下午唸叨最多次的四個字。

眼前遍佈著大片大片的異樹,株株大小不同姿態各異地佇立著,或遠或近。陣陣風繼續猛烈地吹著,風沙揚起,煙塵迷濛,瀰漫至整個山谷。小樹們逆著光,勾畫出隱隱約約深深淺淺的輪廓影子。

不是說,每個人心中都有片屬於自己的荒原,我覺得這裡一定便是,我心中的那片荒原。

日落之前,我來到公園的最高點Keys View。我幾乎站立不穩,扶著步道踉踉蹌蹌地努力逆著風往上走。遭遇的這場劇烈寒風,也讓我徹底懂得什麼叫做高處不勝寒。我瑟瑟發抖地站在5,185英尺的高度,眼前沒有出現可以俯瞰的壯麗山谷和沙漠,沒有聖安德烈亞斯斷層(San Andreas Fault),更沒有傳說中的墨西哥邊境,只有一株枝椏並不繁茂的小樹孤獨的守在這沙漠之巔。

我緩慢驅車,從山上下來穿過地勢平坦的Queen Valley,落日的光暈和它的粉色餘輝讓眼前的世界更加迷離看不真切。

夜幕降臨中,我從北門離開了。

我知道,我即將遇見一場曠野星垂,遇見一棟經過了17年打造堪稱為荒漠奇蹟的有趣房子,the Tile House。

關於約書亞樹國家公園的補充說明

在入口的遊客中心裡能拿到詳細的地圖,清晰版在官網也能下載,網址附在下面。我是從西北角(上圖左上綠色塊)的大門進入,從北門離開。除此之外,還有個南門也是可以進出的。

園內的道路並不複雜,沿著一站站走就可以了,有些地方需要走步道,地圖上面都有標明。另外,仙人掌花園(Cholla Cactus Garden)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點,那裡有各種各樣可愛的仙人掌,只可惜我沒時間去了。

2018年開始,公園試行Shuttle Bus,可以乘坐遊覽公園內部,還有線路可以從29 Palms市區乘坐往返,詳細說明和班次的網址附在下面。

公園內不要靠近灌木叢,小心有響尾蛇。帶水帶水帶水。

對了,遊客中心除了各種詳細說明外,還能看到不少藝術畫作,我個人還是蠻喜歡的。

約書亞樹公園官網
//www.nps.gov/jotr/index.htm
公園地圖
//www.nps.gov/jotr/planyourvisit/maps.htm
公園班車資訊
//www.nps.gov/jotr/planyourvisit/shuttle-buses.htm

附 Twentynine Palms的住宿資訊

the Tile House
Twentynine Palms, CA 92277, United States
Airbnb獨棟別墅,2間臥室,帶庭院 / 不含早餐
RMB 2,011/晚

房子坐落於一個幾乎沒有光汙染的地方,能夠拍到漂亮的星空。它離約書亞樹國家公園的北門大概20多公里,離29 Pamls的城市中心大概10多分鐘車程。

房子的主人,是一個陶瓷和馬賽克藝術家。他花了17年的時間親手打造了這座遍佈陶瓷馬賽克各種腦洞大開的藝術作品的房子,並且還將繼續下去。

這是我希望有機會還能再去住的地方。

自由之路

|時間點:11月28日(Day05)
|關鍵詞:66號公路/Kingman/Seligman/Williams

駕駛線路 29 Palms – Kingman – Seligman – Williams

又是一段5個多小時車程的路,和那天晚上在黑暗中穿行不同,這一次我沐浴在加州和煦的陽光裡出發。

早上10點,我從the Tile House門前的土路出來,回頭看了一眼,依依不捨的道聲再見,真的希望還能再見。院子裡的風鈴依然低低碎語著,似乎在叮囑我開車要小心,不要打瞌睡。給自己準備好了咖啡和茶,踩下油門,我向亞利桑那奔去。

南加州的荒漠風景中,我又過了把過山車的癮。從加州62號公路到國道95號,也有著不少上下起伏波浪型的路段,有些坡度還頗大。

轉上40號州際公路,跨過蜿蜒而下的科羅拉多河,我見到了亞利桑那州的牌子,上面寫著歡迎我。

兩邊的地貌漸漸有了些不同,植被開始多了起來,還能見到較高的樹。

這段公路之旅,一不小心就闖入了一段美國西部歷史。

大名鼎鼎的66號公路(Route 66),當年被稱為美國的母親之路。它起於洛杉磯終於芝加哥,呈對角線狀態幾乎橫跨了大半個美國,全長2,448英里(約3,939公里)。它曾是連線美國東西交通的大動脈,在西部拓荒中可謂是無可匹敵的重要功臣。

66號公路建於1926年,而三年之後股災引發的經濟大蕭條,是美國的一場噩夢和悲劇的開始,當今股神巴菲特曾回憶,他的爸爸當年所在的銀行因此倒閉,丟掉了那份股票經紀人的工作。時逢悲慘的年代,66號公路的建立卻提供了許多工作機會,成了當時不少人們賴以生存的救命稻草,而沿路經商的人們也隨著時間流逝慢慢累積起了財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就是一部美國現代史,也是一條見證了追尋美國夢的自由之路。

隨著州際公路網的誕生,這條路在1985年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地圖上沒有了它的名字,國家大動脈的角色早已易主,不少路段淪為地方公路,甚至被無情廢棄。盛極而衰,似乎是逃不掉的註定宿命,昨日的繁華盡數被拋卻,只剩下荒涼與滿目蒼夷。

後來,人們為了緬懷追憶那段無法忘卻的歷史,將損毀的路面進行修復,並重新將它定義為Historic Route 66(歷史66號公路)。這個新的身份,讓它重新回到了地圖上,如同一場塵埃落定的輪迴。

飛機落地當天抵達的Barstow,以及這一天途中所經過的號稱66號公路心臟的Kingman(金曼),還有之後兩站的Seligman(塞利格曼)和Williams(威廉姆斯),都曾是這條自由之路上的重鎮。

如今的它們或多或少還保留著當年的痕跡,似乎可以讓人們穿越時空隧道去追溯那風雲湧動的往昔。

老式加油站,彩色老爺車,汽車旅館,餐廳,小酒館,紀念品店,公路博物館,荒廢的建築,以及那無處不在的Route 66的logo,無一不在講述著那個帶有濃郁牛仔味道的西部拓荒故事。

在Seligman誤入了一條偏離主道的小路,兩旁密密的小樹林被拂過季節的痕跡,腳下厚厚堆積著落下的黃色葉子,我像發現一個小小的祕密世界而滿心歡喜。

從Kingman到Seligman之間,與如今的州際大動脈40號高速平行,有著100多公里堪稱儲存得最完好的一段66號公路。而經過Seligman之後抵達Williams之前有約一半的40號,與之完全重合,高速路面上就能清晰地看到幾個白色大字,Historic Rte 66。

事實上,如今40,44,55這幾條重要的州際公路,也都是沿著當年66號的路線來設計,足以證明母親之路之名,並非虛得。

當然,Historic Rte 66的字樣以及66號公路經典logo在如今許多被修復的路段都是能看到的。我一路賓士一路後悔著,為什麼沒有帶上自己的那件66號T,不然正好可以合個影。

日落之後,迎著凜冽的寒風,拖著略顯疲倦的身體的我終於到達了今天的最後一站,Williams。

附 Williams的住宿資訊

Grand Canyon Inn and Motel
317 South State Route 64, Williams, AZ 86046, United States
大床房 / 不含早餐
US$ 64.14 /晚(約RMB 425)

平日裡開這麼長的車程對我來說其實還好,但大姨媽的突然來訪,讓我變得特別累,開車開的有點小崩潰。路上停下來歇息了好幾次,包括上面提到的這些小鎮上,但是也提不起什麼精神來下車拍照,所以這裡放的照片不多,而且幾乎都是坐在車裡隨便拍的。

原本是想直接開到大峽谷,看看夕陽或者拍個星空什麼的呢,到了Williams我支撐不住了,直接裝屍體睡覺去了。

所以我連房間照片都忘了拍,但我記得這一家的房間很大,比之前幾家都大,有兩張大床,目測住4個人是沒問題的。暖氣很足,烘的我很快就睡著了。他們家房間很多,有個很大的停車場。但我的房間在二樓,我得搬箱子上去讓我有點崩潰,因為也不敢留下來放車裡。

前臺的妹妹效率很高,提前就打好了check in的單子,我一去到,直接和房卡遞了給我,示意我可以去房間了,話也不多一句。

這家Motel位置非常好,門口就是64號公路,直接沿著再走一個小時就能到大峽谷了。

遠古傷痕

|時間點:11月29日(Day06)
|關鍵詞:大峽谷/Grand Canyon

駕駛線路 Williams –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駕駛線路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 Page

大峽谷使我充滿了敬畏,它無可比擬,無法形容,在這遼闊的世界上,絕無僅有。當年的總統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來到大峽谷時,這樣說道。

旅途的第六天,我來到了舉世聞名的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的南緣(South Rim)。

加州的陽光並沒有一路跟隨,亞利桑那的早晨陰冷微寒。身體依然不適的我,全身上下都覺得冰涼,不敢再光大腿了,老老實實地穿上了毛衣,甚至還裹上了輕羽絨。

打算不開車坐Shuttle Bus的我,把車子停在了遊客中心附近的停車場裡。不得不說,無論是停車場的規模、遊客人數或者配套設施,都絕對當得起國際知名景點這個稱謂。不過我倒是無所謂,畢竟向來也不刻意追求什麼小眾大眾冷門熱門,只要我感興趣的,我就會來。

遊客中心裡有一幅巨大的地圖,能很直觀的看到大峽谷全貌。我晃盪了一輪,拿了地圖,便往最近的Mother Point走去。

天空沒有一絲陽光,路邊堆著一塊塊的褐黃岩石,樹木依然青翠。見到了一隻小松鼠竄過了步道的鐵絲網,旁邊的粉嫩小孩兒笑得我的心都要融化了。

儘管有心理準備,5分鐘後到達Mother Point時,我還是被洶湧的人潮嚇到了。旅行團的人們,一波接一波地湧了過來。中國大媽和韓國大媽,交錯地用著各自的語言不停地高聲聒噪著。還有大爺吸了煙,直接就往谷底扔了下去。年輕的姑娘們,變換著各種pose找各種位置不停的咔嚓著。

儘管慕名已久的大峽谷終於在我眼前露出了它的神祕容顏,但我實在無法忍受身旁的熙攘嘈雜,決定坐車離開。

黃線Bus載著我,不過來到一站之外,便已清淨了許多。巨大的峽谷,攜著遠古的神祕氣息出現在了我面前。

眼前交錯累疊的層層斷崖,奇幻的色彩染上了被生生剝露出來的岩層,沉寂的灰雲籠罩下,像裹在一層四下彌散的輕霧裡。

大峽谷(Grand Canyon),蜿蜒曲折地位於橫跨了數個州的科羅拉多高原之上,長277英里(446公里),寬18英里(29公里),深度達1英里(1.6公里)。幾十億年來,這裡真實地上演著滄海桑田的故事。板塊碰撞,岩層堆積,地殼抬升,形成高原,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及其支流,百萬年如一日地不斷切割侵蝕,雕琢出19個大小峽谷,而大峽谷是其中最為深邃壯觀最令人歎為觀止的那一個。

峽谷的斷面從底部到頂端,逐層呈露著各個時期的岩層,紋理清晰顏色分明,包含著相應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如同年輪般的壯麗歲月印記,又像是一本活生生描述地球億萬年發展史的巨大史書。

南北地勢的落差,大峽谷北緣比南緣高出三百多米,也形成了不同的氣候和生態環境。北緣比較寒冷潮溼,南緣則乾燥炎熱一些。北緣較難抵達,遊客比南緣少得多,並且僅在每年的5-10月開放,而南緣則是全年。

我走上一塊臨著懸崖的大石頭,卻不敢太過靠近它的邊緣。三位日本小哥哥經過,問我是不是Japanese,並在我說了Chinese之後仍然很nice地主動幫我拍照片。他們拿著我的相機,敬業地咔嚓著好多張。我們中文日文的雞同鴨講,倒也頗為愉快地溝通順暢。小哥哥們輪著坐到那塊大石頭邊上,把腳伸了下去。在他們鼓勵的目光下,我還是死活不敢有樣學樣,只好對著他們傻笑。

兩國人民和諧愉快地玩耍了一輪道別後,我回到了遊客中心坐上藍線Bus準備去Hermits Rest Route Transfer轉乘紅線。

紅線第一站Maricopa Point我便下來了,比起之前的兩個point,這裡完完全全遠離了人群。

這個古老的世界,剩下我一人。沿著步道走向伸入峽谷的小小觀景臺,企圖掙脫雲層的灰白太陽正在身後。溝壑交錯的巨大岩層斷崖環繞著我,紅色橙色黃色紫色褐色灰色迷離變換,爭先恐後地和我訴說著它們那漫長的故事。我像是被迷了心智般久久聆聽著。

回過神來,我又上了車來到後面的Hopi Point。一位後背竟然能汗溼的洋大叔正在觀景臺架好腳架試拍著。我不敢打擾,默默在一旁偷看,順便也拍上幾張。

谷底深處的科羅拉多河露出纖細的一小段,在山石峭壁間毫不起眼,可是它卻又有著如此大的威力和毅力,年復一年創造出這小星球上的罕見奇蹟。

我靜悄悄的離去,怕驚擾到洋大叔的創作。上車後,卻見他左望右望,難道是驚訝於我的瞬間失蹤?

Mohave Point,約莫是我和大峽谷告別的地方。

太陽終於在沉下之前扯開了雲層的束縛,射出久違的萬丈金光,肆意勾染著斷崖的輪廓。遠處深深淺淺的層巒疊嶂,是一幅渾然天成的水墨大作。夕陽的色彩愈見濃烈,似乎想極力撫平這濃縮在歷史長河中的曠世鴻溝。我站在懸崖邊上,如同一粒渺小又卑微的塵,頂禮膜拜著這來自遠古的大地傷痕。

時間在風聲裡靜止。

日落餘暉下,一對情侶在我身旁甜蜜相擁。

關於大峽谷國家公園的補充說明

大峽谷南緣有四條巴士線,主要景點是在紅線和黃線上,紅線更遠一些,所以遊客更少。藍線主要在生活區走,包括餐飲食宿這些。紫線主要延伸到外圍了。

黃線以東還有一條Desert View Drive,沿線有一些Point,這些Shuttle Bus到不了,是需要自己開車去的。

個人認為,沒有必要每個point都去打卡,遊客中心附近的Mother Point更是不要去了。說實話,大峽谷的各個景點同質化比較高,並不會相差太多,可能就是前景有些區別。我的建議是,找一兩個安靜的point,靜靜地欣賞感受,守著看日落日出就很好。

最後一班車會守到日落結束後,接載所有的人離開。但是如果磨蹭忘了出來的話,司機估計也是不會等的,他也不知道裡面還有人呀。所以,看完日落就趕緊出來車站。

時間足夠的話,大峽谷是可以徒步下去的,但是越往下走越炎熱,夏天中暑的案例也不少,所以要量力而行並帶夠水。另外科羅拉多河上還可以漂流,近距離的接觸這神祕的河水。

大峽谷的設施非常完善,周圍有一個配套的生活區大峽谷村,有餐廳酒店市場等等,入夜了之後也見到很多人在這裡走動,shuttle bus的司機說他們就是住在裡面。遊客也可以選擇住在這裡,或者附近的圖薩揚。

遊客中心的停車場很大,要記好自己的位置,我出來的時候找車又摸黑找了半天。

最後嘮叨一下,人們總說美國是個沒什麼歷史的國家,但它的自然歷史,真的無盡的深遠厚重啊。

大峽谷國家公園官網
//www.nps.gov/grca/index.htm
公園整體地圖(含南緣和北緣)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upload/grca_pano.pdf
南緣詳細地圖
//www.nps.gov/grca/learn/news/upload/sr-pocket-map.pdf
南緣Desert View Drive地圖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upload/desert-view.pdf
南緣小冊子介紹
//www.nps.gov/grca/learn/news/upload/sr-pocket-map.pdf
南緣Shuttle Bus線路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shuttle-buses.htm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village-blue-route.htm(藍線)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kaibab-orange-route.htm(黃線)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hermit-red-route.htm(紅線)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tusayan-route-purple.htm(紫線)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hiker-express-shuttle.htm(徒步)
北緣詳細地圖
//www.nps.gov/grca/learn/news/upload/nr-pocket-map.pdf

附 Page的住宿資訊

Rodeway Inn Page Near Lake Powell
107 South Lake Powell Boulevard, Page, AZ 86040, United States
大床房 / 含早餐
US$ 84.47/2晚(約RMB 560)

離開大峽谷後,我摸黑開到了Page(佩吉),然後準備在這裡住兩天不挪窩。

Page作為一個這麼知名的城鎮,竟然手機訊號全無,這也是我難以接受的,不過還好Motel的wifi訊號還行。倒是第二天經過的Kanab小鎮,手機訊號非常好,我後悔沒有住那裡去。或者應該說,一跨入猶他的地界,訊號就變得好起來,甚至經常都有4G,包括我下面要去的布萊斯國家公園裡面都有4G,簡直幸福得有點不可思議。

這家和Barstow那家是連鎖的,不過老闆不是同一個人。有個小個子的印第安男人,看起來像實習生,但是人很好。他家包早餐,房間也中規中矩,但也忘了拍照。

孤獨飛翔

|時間點:11月30日(Day07)
|關鍵詞:Page/格蘭大壩/鮑威爾湖/Kanab

駕駛線路 Page – Glen Canyon Dam/Lake Powell – Kanab

靠近猶他州的亞利桑那北部城市Page(佩吉),儘管是個小地方,但名氣卻不小。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旅遊重鎮,人口不到一萬,幾乎全都從事著旅遊業。Page附近2-3小時車程內,分佈著亞利桑那和猶他兩州的眾多知名不知名景點,所以不想挪窩的話,在Page呆上幾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決定在Page呆兩晚,因為這兩天我也不想挪窩。

比起前一天的陰沉天色,這一天卻遇見大晴天。小城清晨的空氣在陽光下依然感覺清冷,我向著西北進發,駛入了去往猶他的89號國道。

Page附近的格蘭大壩(Glen Canyon Dam)和鮑威爾湖(Lake Powell),屬於我不大感興趣的那種景點,不過來來回回的路上總是經過,那也就順便去瞧瞧。

曾經美國人也熱衷於修大壩,尤其在美西乾旱的土地上,為了貯水大大小小也修了無數座了。奔騰的科羅拉多河自然不會被放過,號稱美國第二高的格蘭大壩便在流經Page附近的科羅拉多河段截流關閘蓄水,形成了鮑威爾湖。這個人工湖面積太大,從大壩建成到湖水蓄滿,用了近20年時間,如今它是美國的第二大人工湖。湖區原本是土著居民納瓦霍人的肥沃土地,但是為了修壩,當年被迫用來和猶他南部貧瘠且無法耕種的土地進行交換而沉入湖底。對於納瓦霍人來說,這也是一段關於掠奪的悲傷記憶。

人們修築大壩,總伴隨著一些天真美好的期望。但事實上,改變自然走向終究會受到反噬,只是時間長短而已。水壩的修建破壞了微妙的生態平衡,影響著附近的動植物和環境,比如無數的鮭魚無法入海而死亡,比如科羅拉多河的部分河道因斷流而淤塞。而鮑威爾湖如今倒成為休閒度假的地方,遠非當年它所被寄予厚望的使命。曾經被設想的巨大經濟效益並沒成真,許多水壩也相繼被拆除。格蘭大壩是否也會消失,應該只是時間問題吧。

整個湖區和大壩峽谷變成了一個橫跨亞利桑那和猶他兩州的大型旅遊區,過了大橋,在大壩入口處有Visitor Center。

相比無感的格蘭大壩,我可能喜歡鮑威爾湖多一點。儘管看到的只是它的一小部分,不過湛藍的湖水,赤白相間的石壁,蜿蜒曲折的湖岸,帶著點天然的味道,讓我有點小驚豔,難以想像這是一個人工湖。沿著湖邊有一條環湖的路,時間充足的話倒是可以走走。

離開大壩很快便進入了猶他州地界,我去到了另一個同樣為旅遊而生的小鎮,Kanab(卡納布)。

小鎮不大,一眼似乎就能看全,但油站、快餐店、咖啡廳、小旅館、銀行。。。一個不少,我甚至好像還看到了學校以及,沿路的漂亮的樹。攻略上說,Kanab是個與世隔絕的摩門教社群,攻略上還說,Kanab號稱猶他州的小好萊塢。不過我對它的好感主要來自於,無處不在的4G訊號,一下子就把Page比了下去,反思自己為什麼不定在這裡住呢?而且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這裡是去Zion和Bryce兩個國家公園的必經之地。

當然不得不說,這個地方吸引我的其實另有原因。

神祕的波浪谷(The Wave),就是在Kanab抽籤的。說起這個波浪谷,它每天只允許20人進,10個人網上抽籤,10個人現場抽。現場抽的是當天的名額,通過概率並不大。網上可以提前申請,但需要至少提前好幾個月,並且概率更小,無異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我也一度考慮過是否要去碰碰運氣,後來還是覺得有小夥伴同來的時候再去試試吧。這個岩石紋路像紅色波浪的神祕奇境,儘管也讓我痴迷動心不已,但考慮到長距離徒步所需要的體力以及最重要的認路本領,讓我這獨行的大路痴沒節操的退縮了。據說進出完全只靠幾張照片導航,並沒有真正的路,萬一幸運的中籤卻不幸孤獨的迷失在起伏波浪裡,那可真是另一個悲傷的故事了。

Kanab小憩之後,我繼續向前飛馳。身旁的山石往後倒退,樹木也越來越多。遠處的地貌似乎又有了些許不同,好想知道遠方的盡頭是什麼。

車裡飄蕩的音樂裡,我回想起剛剛進入猶他的時候。依然還是車輪下的這89號公路,我在幾座巨大的不知名的黃色石丘前停了下來。路邊有著很大的停車區,一個金髮女孩正架著腳架以石丘為背景自拍著。呵呵,看來自拍這件事,果然是走國際範兒的。女孩兒見我來到,笑了笑,她似乎剛拍完了,把地方讓給我,上車就走了。

接下來的半個多小時,這裡成了我的領地。被國家公園禁飛的我的御姐,這一刻終於得見天日。它掙脫了地心引力,不斷上升,盤旋,飛翔,似乎我手裡的遙控,並不是束縛它的風箏線。我用它的眼睛,幻想著自己亦會飛翔,扇著隱形的翅膀,俯瞰著這片廣袤的蒼茫大地。我是迷失的孤獨孩子,化成了一朵流浪的雲,隨著風飄。

眼底的路在延伸,像串起過去未來的一條細線,看不清它去向何方。

寂靜城堡

|時間點:11月30日(Day07)
|關鍵詞: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駕駛線路 Kanab –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從Kanab出來,沒有再磨蹭,直接奔往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布萊斯,位於地質大階梯(Grand Staircase)的最高一層。所謂地質大階梯,就是科羅拉多高原上隨著時光流逝一層一層累積下來的地質沉積。在別處,也許會因為山脈抬升或冰川雕刻沖刷等原因而導致地質沉積中斷,而這裡卻有著堪稱世界上年代順序最完整的沉積岩組合,它幾乎沒有缺失地記錄了地球5.25億年間從寒武紀到新生代各個時期的演變歷史。昨日去的大峽谷,便是位於大階梯的最底部。

從圖裡可以看到,隨著地勢的提升,大階梯的岩層顏色,從巧克力色,到硃紅色,再到白色到灰色以及,最高處的粉色。而這個粉色(Pink Cliffs),便是布萊斯的代表色了。

作為國家公園,布萊斯並不算大,只有一條主車道63號公路,全程中間不停的話大概只需要半個小時。所以我的決定是,先從遊客中心直接開到最遠端的Rainbow Point,然後再一站站往回走,這樣的話,所有的景點的都會在右手邊,並且剛好在日落的時候回到遊客中心附近的Sunset Point。

路邊的針葉林綠意繁茂,山路在盤旋環繞中漸漸走高。太陽忽前忽後,從樹林縫隙射出耀目的光芒,映在車頭玻璃上,晃得我險些失了神。

來到了Rainbow Point,我把車子停好。指示牌上標註著,這裡的海拔9115英尺(2778米),大概是我此行的最高點了吧。沿著步道往裡走,一個巨集大的未知世界陡然出現。

石林般的柱子密密麻麻,被陽光切割成界限分明的兩節,光亮處被灑上了金粉,而近處的陰影裡,我看到了期待已久的粉白相間的岩石。白色覆蓋著赤粉色,有一種雪色的錯覺。

這種頂部為球狀的石柱,叫做Hoodoo。它並不是從地下長出來的,也不像大峽谷那樣被河流侵蝕切割而成。

事實上,布萊斯嚴格來說,都不能稱之為峽谷,它是被風化和雨雪冰霜侵蝕的結果,而這個過程依然還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從未停息過。眼前林立的Hoodoo石柱,似被精雕細琢出來的偉大藝術品,自然的創意,自然無人能極。

我沿著原路返回,觀景點不少,我一站一站走走停停。

偶遇一印第安人大家庭,我們兩部車子總一前一後的近乎於同行。每一站下來,深膚色的女人就會跑過來,讓我給他們拍一張全家福合影,男人手上的孩子似乎很興奮,上了年紀的老人家的臉上笑容沒有間斷過。給他們拍完,反過來主動要幫我也拍一張。面對這樣的善意,我實在不忍拒絕。相機裡的我總被廣角拉得虛胖,又或者只剩一個腦殼。女人高高地舉起我的相機一邊盲按一邊說,這樣的角度好,能拍全整個山谷,拍罷問我照片滿意麼,我說滿意滿意拍得真好,女人聽罷便很滿足地回到家人身邊。

天上的雲,像一塊巨大的綢布,幾欲整片蓋了過來。遠處的坡地,取代了地平線,看不到盡頭。

將圓的月兒高懸著,淡淡的毫不起眼。眼前的奇異岩石,像被染了色的兵馬石俑,一個個神態姿勢各異,如同破土而出布好陣型的齊整軍隊,等候著一聲號令。

在Agua Canyon,邂逅了一隻黑色的鳥兒,它好奇的看著小灰灰,完全不理會我。那我也不理會它,徑直走到步道的邊緣。

一隻大大的Hoodoo出現在我的眼前。

像一位帶著皇冠的傲嬌公主,俯瞰著環繞她的裙下之臣,又像是準備隨時發號施令的盔甲將軍,欲領千軍萬馬血戰沙場。又或者,那是孤獨的王,獨自守在這高原深處似被雪覆蓋的城堡之中。

天生橋(Natural Bridge)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地方。這天然的拱橋,有著完美的圓形石孔。我看過它在冬季的照片,橋身覆蓋著殘雪,絕世的出塵之姿,傾人國,傾人城。

時間毫無知覺的流淌著,印第安人大家庭不知何時不見蹤影了。月兒漸漸明亮了起來,太陽依然在遠方播撒著金輝。針葉林偶爾也會失了蔥蘢,蕭瑟的樹幹撞上了陽光的迷離。

下午四點多的天空,出現了一抹紅霞,像突然見到情人的少女臉上嬌羞的胭脂,慢慢的暈了開來。我驅車穿梭在漸暗的林中,看著眼前的漫天緋色,像行走在昨夜夢裡。

Sunset Point,我見證了這場日落的餘韻。

碗形的萬人大劇場,拉開了夜的序幕。風聲愈見明顯,奏起和諧的配樂。高原上的寂靜之城,像一首蒼茫孤寂的詩。

粉白的密林城堡,在浩渺星辰下敬業地書寫著歷史的印跡。我靜靜佇立,守望著這片無法觸碰的空寂遼遠,不願離去。

關於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的補充說明

布萊斯有好幾個可以徒步的步道,可以下去近距離觀看Hoodoo,要去的話,時間要預留充足。
Bryce Point是不容錯過的一個點。
Sunset Point其實朝向東方,這裡的日出也很美。
園內也有Shuttle Bus,但只在夏季開放,冬天的話還是需要自己開車的。

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官網
//www.nps.gov/brca/index.htm
公園地圖
//www.nps.gov/brca/planyourvisit/upload/BRCAmap.pdf
//www.nps.gov/brca/planyourvisit/upload/Bryce_Amp_summer-web.pdf
Shuttle Bus線路及服務說明
//www.nps.gov/brca/planyourvisit/shuttle.htm

橙色幻影

|時間點:12月01日(Day08)
|關鍵詞:下羚羊谷/Lower Antelope Canyon

駕駛線路 Page – Lower Antelope Canyon

這一天要去的,是大名鼎鼎的羚羊谷(Antelope Canyon)。

為什麼叫羚羊谷,據說羚羊谷以前是有羚羊的,只是建了大壩後就再也沒有了。不過我倒是覺得,現在是這麼熱門的景點,這樣多的遊客,就算羚羊們想回來,是不是也還是會被嚇跑的?我瞎扯的。

羚羊谷離Page非常近,也就是10分鐘左右的車程。從Page 出來走AZ-98,很快在一個十字路口一左一右分別能去到上羚羊谷(Upper Antelope Canyon)和下羚羊谷(Lower Antelope Canyon)。我選擇的是轉左轉入222號公路,去了下羚羊谷。

這裡有兩家公司經營著tour,我把車停在入口處的大大停車場後,便去了近處的這家報了11點15分的團。這裡屬於納瓦霍人的領地,國家公園年卡此處不通用,需要另外交費,33美金。

上下羚羊谷都屬於Slot Canyon(狹縫型峽谷),由不同的納瓦霍人部族管理。上谷知名度大一些遊客較多,能拍到光柱和流沙,谷內比較直,光線較暗,最好要帶腳架。下谷相對人會少些(其實現在人也很多了),開口的裂縫比上谷寬,谷內的光線要好一點,谷內曲折,更多看點。在納瓦霍語中,上谷名為「有水通過的岩石」,它是在地面上的,下谷則被稱作「拱狀的螺旋岩石」,在地面之下。它們的最佳參觀時間都是正午時分,這時候太陽在頭頂,能有更多的光線射入谷內。

我的朋友們都告訴我,去下谷吧,那我便來到了下谷。並沒有報攝影團,更懶得扛腳架了。事實上,這一決定也是明智的,谷內過於狹窄,大部分地方僅容一人通過,腳架能用的上的地方真的極少。

我11點左右便來到門口候著,我們這一團有10個人,只有我一個亞洲人,嚮導是位個子不高的納瓦霍小哥哥。見團友們都到齊了,他大致講了一下注意事項,我們便出發了。

踩著小小的紅土沙漠,小哥哥和團裡一對年輕的姐妹花走在最前。我們另外幾個人深一腳淺一腳地緊緊在後面跟著。羚羊谷的入口是一條毫不起眼的狹長裂縫,如果不是有人帶著,可能也沒有人會意識到,這裡竟然存在一個奇幻的地下宮殿吧。

進入之前,嚮導小哥哥向門口的小姐姐報告了團員總數,小姐姐認真的登記了下來。

沿著一條陡峭得近乎90度的鋼梯,我們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下挪。直到雙腳踏上谷底,這才有空四處張望著如今身處的這個地下世界。

狹小侷促的空間,近在咫尺的紅色岩石,堅硬而挺拔,岩石上的精細紋路,如同巧手工匠的傾心傑作。頭頂射下來的光,雕刻著明明暗暗,一步一移,如同光與影競相追逐的舞蹈,而我們在這舞動中徘徊著。

亮處的岩石被鍍成了金沙般的橙色,而暗處將紫色隱藏。前行中,巖壁如水般流動,化成各種姿態各種曲線,像高山,像大海,像沙漠,像絲滑飄逸的綢緞,像盛裝女人們的禮服裙襬。

水,確實是它們的主宰。嚮導說,這裡的一切主要還是被水雕琢出來的,輔以風力。水可不是溫柔的涓涓細流,而是狂暴的洪水。

羚羊谷,不管是上谷還是下谷,它們其實都位於科羅拉多河一條支流的河道上。平日裡的長期乾旱讓河水枯竭,然而一旦下雨,哪怕只有一點點的雨水,也會引發上遊河水充盈上漲,通過這狹小甬道時瞬間變成怒濤湍急的奔騰暴洪。而這樣可怕的暴洪,曾經奪取過人們的性命。這也是為什麼必須跟隨熟悉天氣地況的本地人嚮導並需要在登記人數後才能入谷的原因。而在雨季,羚羊谷也是謝絕參觀的。

世事總有兩面,流水可溫情可暴虐。它可以是噬人性命的惡魔,也可以是最有創造力的藝術家。當它的偉大作品展示於人前,驚歎與臣服是人們唯一能做的選擇。

從某種角度來講,羚羊谷和大峽谷的地貌儘管看起來天差地別,但它們的成因非常類似。流水風沙的工作從未停止,它們的雕琢仍在繼續。再過億萬年,是否會出現另一個撼天動地的大峽谷,沒有誰會知道了。

而此時的我開始隱隱覺得,眼前出現的,每張都是臉。

有咆哮,有吶喊,有沉思,有低語,有微笑,有害怕。

有人徜徉在陽光裡,有人藏匿在陰暗處。不經意便寫滿了人世的酸甜苦辣,大千世界的喜怒哀樂。又似一對對塵世的戀人,本為一體,卻被生生割裂至分開,近在咫尺,卻永生難以觸碰,他們之間的距離只會隨著時間越來越遠,直到無法再見,從此徹底消失在彼此餘下的漫長歲月中。

風中的女神,大概是這地下世界裡最美好的存在。她那絕美的飄逸長髮,像被凝固著的舞蹈。經年累月地駐守在這裡,她的靈魂早已融入了這片大地,無懼時間的無情流淌。

爬著鋼梯從谷內出來後,小哥哥蹲在不遠處的地面上,用了半瓶礦泉水,給我們做了一個mini的羚羊谷。砂石的層層積澱,流水的暴力切割,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它看。似乎它正慢慢長大,長成了這片納瓦霍紅土地上的另一個奇蹟。

關於下羚羊谷的補充說明

下羚羊谷的兩家公司,應該都差不多,不會區別太大。也不用提前預定,隨到隨進,一般來說早上10點之前去報名比較好,不過我過了10點才去的也報上了,在我後面還不斷有人來排隊呢。如果選擇攝影團的時間會長一些,服務也會更好,比如嚮導還會幫忙清場擋人告訴你各個機位什麼的。

不過我報的普通團,也沒有覺得時間很趕,嚮導小哥哥慢悠悠的帶著我們走,也不催我們,整個過程一個多小時吧,其實是足夠的。同時後面還有個中國人的團,速度也和我們差不多。有些特別的機位,小哥哥其實也會告訴我們,並且還會檢查我們的相機引數,比如他就抱著我的相機撥弄了一輪,甚至直接就幫我拍了。

以前有看到攻略說,要提前給嚮導小費,讓他在途中尤其是攝影的時候會得到特別照顧。我倒是沒有提前給,但感覺嚮導也挺照顧我的,應該說,照顧每一個人。所以我出去後,很慷慨的給了5塊小費給他。當然,一般不用給這麼多,2塊就可以了,但不要不給。大家都是在出去後他給我們一人發一瓶水的時候,一邊拿水一邊給小費的。有個白人小哥哥不要水,但也給了小費。

入口處的裂縫很窄,感覺我再長胖一點都進不去了。到了谷內其實很多地方也幾乎只能容一個人通過,有時還需要注意頭頂,要彎下腰走。

下谷因為要爬很陡的樓梯,所以儘可能少帶東西,不然負重太多不容易保持平衡。腳架什麼的還是算了,感覺幾乎用不上。谷內的光線,確實不太夠,要相信自己的手持臂力以及高感了,有時候光比會很大,有些片子後期都很難調回來。

紅巖巨灣

|時間點:12月01日(Day08)
|關鍵詞:馬蹄灣/Horseshoe Bend

駕駛線路 Lower Antelope Canyon – Horseshoe Bend

從羚羊谷出來,正是正午時分,頭頂的太陽,曬得我有點兒焦躁。導遊小哥哥給的那瓶水,我一下子全喝完了,回到車上,又開了一瓶。

10分鐘後,我來到了附近的馬蹄灣(Horseshoe Bend),門口停車場也挺大,依然無遮無擋。不少旅行團的大巴停在這裡,果然是熱門又經濟實惠的景點。最讓我高興的是,這裡見到有回收塑料瓶的車子。

入口處的指示牌,寫著許多善意提醒。來回需要徒步1.21公里,記得防晒,小心不要摔下去,因為沒有護欄,小心雷暴閃電,天上有烏雲的話趕緊躲回車上。

不遠處還有另外一個大牌子,寫著帶水帶水帶水。不過考慮到剛灌了兩瓶水的我,心裡默默地決定還是不帶了。

馬蹄灣離羚羊谷真的夠近,腳下一模一樣的紅色砂石就能證明。

我踩著腳底的紅色沙子,隨著人群往前走。爬過了一座小山丘,終於得見被人們熱捧的馬蹄灣。正如入口提示中所說,這裡沒有護欄,我小心翼翼地慢慢走近。

這是科羅拉多河的一段U形河道,彎曲度達270度,狀似馬蹄,故而得名,也稱為科羅拉多河的大拐彎。當然,科羅拉多河這般任性的拐彎並不止這一處,還有鵝頸灣,死馬點等等。

萬億年來,河流不斷切割著岩石,越來越高,越來越深。如今這巨大紅色石壁懸崖,有300多米高,看著便讓我心驚。

對於自己恐高這件事情的認知,我覺得是,如果有護欄的話,其實也還好,比如大峽谷觀景臺那樣,並且好歹自己也是從4500米高空跳過傘腿都沒有抖一下的人。但這一次我是真的是不敢走的太近,只好隔著安全距離繞著它轉。想起前些天洋大媽說我so brave,那是因為她沒有看到我今天這個慫樣子。而旁邊一堆學生狀的男男女女中文夾雜著英文不停大聲笑鬧著,一個個跑到懸崖邊上坐下去拍照,有一個男生甚至還爬下去了一點,我驚出一身冷汗之餘,卻突然心生羨慕。

懸崖巖壁光禿禿的,寸草不生,中間的巨巖,像極了神話故事中曠世神獸的巨足。正午時分的科羅拉多河,映著晴朗的天空,透出幽深的藍色,像一個神祕女郎,波瀾不驚地溫柔環抱著它。

我甚至感覺不到河水的流動,河水果真在流動嗎?真的無法想像,這樣的柔弱身姿,竟然能切開冰冷堅硬的岩石?世間事情果然不能被表象所迷惑,時間終會證明一切。

身邊人聲愈見嘈雜,更多的人們湧了過來。對它來說,曾經以為會亙古不變的寂寞早已不在。我皺了皺眉轉過身,見到了一位穿著皮草的濃妝姑娘,頓時發覺自己額頭上已滿是汗。

身後不遠處的紅色砂岩吸引了我,一層一層的紋理舒展著,似流水,似流雲。沒有了懸崖的威懾,我倒是跑過去沒出息地蹦蹦跳跳歡快地跑上跑下了。

這種岩石叫做納瓦霍砂岩,也算一種特殊的地貌。它是沙子一層層地沉積凝固變成岩石,而後隨著科羅拉多高原的升高,再加上風沙和流水侵蝕,讓砂岩層次逐漸顯露。而這一帶的紅土和岩石,都因含有大量金屬鐵和錳的氧化物,所以呈現出眼前這片無邊無際的獨特紅色。

往回走的路上,被曬了一個多小時又開始焦渴的我又開始後悔怎麼沒帶水呢?人哪,太高估自己真的真的不大好。

關於馬蹄灣的補充說明

強調一下,這裡的懸崖邊上是真的沒有護欄和任何防護措施,真的是需要格外小心,身體平衡不好的人還是不要走近懸崖邊做危險動作拍照了,確實曾經有遊客在這裡摔s過。

還是要帶水,我這冬天去的都曬出汗曬渴了,不要說其他季節了。

這個景點無疑是被炒熱的,它不用門票不用嚮導,而且就在89號公路邊,所以到Page來的人多數都會想著順路去看看,包括我。而那些旅行團更是又能節省成本,又能帶團友去多一個「國際知名景點」,這也是這裡大熱的原因吧。儘管人多是有點頭疼,不過平心而論,馬蹄灣還是蠻壯觀,值得來看一看的。

蠻荒月圓

|時間點:12月01日(Day08)
|關鍵詞:Page/佩吉/路上

駕駛線路 Page – Monument Valley

若說Page有什麼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那一定是那三條大煙囪。來來回回行駛在Page附近地勢平坦的荒原路上,大煙囪似乎時遠時近地總能瞧見。而我莫名其妙的就會想起,魔戒中的Mordor,尤其在晚上的時候。

不過,這一天我離開Page的時候並不是晚上,而是在夜幕即將來臨的下午3點半。

月亮躲在大煙囪後面,毫不張揚地。隨著車輪的轉動,這座小城漸漸被我拋離在了身後。

身旁的景色愈見荒涼。巨大的石頭不知被誰隨意地丟棄在這一望無際的寂靜曠野上,一路緊緊跟隨著我的圓月兒,低垂緩慢地劃過它們。

我像行走在寥寂浩大的蠻荒裡,沒有別人,只有我自己。

我又在自言自語著,這一路看過了這樣多美好,哪裡讓你最感動?可我卻回答不上來。

想起剛剛從Page出來的時候,第一次遇見警察,身旁所有的車子都開得很慢很慢,甚至在綠燈的時候都停了下來不走了,原因是一隻小狗狗跑到馬路中間。我又想起剛剛馬蹄灣的懸崖,那往下爬了幾級驚出我一身冷汗的男學生,還有曾經新聞報道中在此為生命畫上句號的那些人們。

生命是什麼?它到底意味著什麼?它其實,挺脆弱的,對嗎?

收不到電臺訊號的車子,被插上了我帶來的U盤。熟悉的吳青峰的聲音傳了出來,與眼前的月糾纏著,一同魅惑著我。我又問自己,這到底是在哪裡?我到底要去向哪裡?

迷茫之中,一場史詩級的日落在我身旁輝煌壯烈。我停下車子,無限遠處的耀目金光,為這蠻荒的天空添上了無與倫比的華彩。

風聲漸漸變得凌厲,吹得我遍體生寒。我狼狽地逃回車裡,繼續向前。眼前柔柔的粉色如同煙霧一般籠罩著大地。

夜幕越來越深沉,藍調天空裡沒有一絲雲彩,身邊的巨石山巒,只剩下黑黑的影子。月兒升了起來,越來越明亮潔白。

不知道過了多久,導航突然告訴我,destination到了。

附 紀念碑谷的住宿資訊

Goulding’s Lodge
1000 Main Street, Monument Valley, UT 84536, United States
雙床房 / 不含早餐
US$ 78.57 /晚(約RMB 527)

這是一家還不錯的酒店,靠著紅色的山丘。依山而上,分佈著幾排房子。

房間有兩張大床,睡得非常非常舒服,還有一個陽臺。開啟落地窗,視野很空曠,並可以看到遠處的紀念碑谷。我原本美好地設想著早點爬起來看個日出的,結果又又又又睡過頭了。我覺得吧,我這人可能和日出沒什麼緣分。

當然,如果不差錢的話,定紀念碑谷入口處的The View Hotel大概是最好的,可以在房間就能近距離的看到整個景觀了。不過我差錢,所以我覺得定在現在這家也蠻好的。

酒店據說是納瓦霍人管理的,不過,前臺的接待妹子是個白人。

孤山豐碑

|時間點:12月02日(Day09)
|關鍵詞:納瓦霍/Navajo/紀念碑谷/Monument Valley

駕駛線路 Monument Valley – Forrest Gump Point

這三座神祕的孤丘,是美國西部風情盡職的代言人,它們的身影曾出現在不少影視作品裡,比如大熱的西部世界第一季的片頭中。

左邊兩座的形狀,孿生兄弟般的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剛好相反,如同映象完全對稱的一對大手掌。它們名字分別是,East Mitten Butte和West Mitten Butte。而右邊這座叫做Merrick Butte,以當年一個騎兵的名字命名。

這裡的每一座山丘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名字。所有的命名,都蘊含了這片土地當年主人的智慧與想像力,蘊含了納瓦霍民族的精神力量與傳承。

這裡是紀念碑谷。

話說昨天馬蹄灣的懸崖邊我很慫,今兒倒覺得自己像個女壯士。

每一部和我會車的人,都向我豎起大拇指,弄得我這厚臉皮也多少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不過平心而論,紀念碑谷裡的路雖然坑窪顛簸,但是慢點開其實也還好,並不需要真的有壯士般的豪情,更何況,比這爛得多的路我不是也開過麼。唯一擔心的就是,希望小灰灰別抽風出問題,其他都不重要,畢竟晚上還有9百公里的路等著我。

掐指一算,已經到了美西旅途的第9天了,這一天我又起晚了,說好的日出又泡湯了。算了,我很快就原諒了自己。把自己收拾了一番,再把行李收拾了一番,帶著我的小灰灰又出發了。

紀念碑谷的入口處,奉上了20大洋後,我便順利進入了這片西部世界的神奇土地。

紀念碑谷的全稱其實是,紀念碑谷納瓦霍部落公園(Monument Valley Navajo Tribal Park)。它隱藏在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和猶他兩州交界處的納瓦霍人保留地上,被譽為神之寶藏(Gods Treasure)。它並不屬於國家公園,而是歸納瓦霍人自主管理。

說起納瓦霍(Navajo),這是一支北美現存最大的印第安人原住民族群,也擁有如今美國最大面積的印第安人保留地,橫跨了三個州,覆蓋了科羅拉多高原的三分之一。所謂保留地,是當年白人對印第安人驅逐圈禁的地方,也是原住民為了守護家園奮起抵抗侵略熬過了最黑暗最血腥的苦難日子後,所能勉強得到的和平結局。

在如今的這片土地上,納瓦霍人有著自治權,有自己的政府,有司法和執法系統。還有自己的首都,位於亞利桑那的Window Rock。在華盛頓,有著專門的辦公室,也是唯一在此有辦公機構的印第安人部落,通過它與國家政府對話。

納瓦霍人另一個為世人所知的大概是二戰時期的風語者(Wind Talkers)。吳宇森執導的同名電影就講述了這個故事。當年的納瓦霍人應召入伍,用他們獨特的部族語言作為密碼,為美軍傳遞資訊,不用擔心被破譯。而他們做出的所有貢獻和犧牲,被迫隱藏了好多年後才被正名並傳頌於世。

在無盡的顛簸中,在對納瓦霍民族悲慘歷史的唏噓嘆息中,曾在影視作品裡看到過無數次的畫面出現在我的面前。

碧空下雲氣翻騰,一條條奇怪的軌跡胡亂劃過。納瓦霍人擺放著首飾的小攤旁,美國國旗飛揚著。腳踩在這片紅土地上,我清晰地感受著遠方和當下的重合。

Where the Earth Meets the Sky?

納瓦霍人說,就在這裡。一座一座的孤山,如同屹立著的一座一座關於紀念的豐碑,紀念開天闢地的浩大,紀念時間長河的流逝,紀念永不沉淪的靈魂,紀念滄桑歷盡的詩篇。

這是個時間似乎靜止了的地方。

站在以大導演名字命名的John Ford Point居高眺望,遠處的蜿蜒來路上,車子如同螞蟻般行走在豐碑之下。我站立在曠古的紅色山岩前,亦不過一隻蜉蝣。

遠處有人牽了馬,孤獨的往回走著。身旁胖胖的長髮攝影師和我,同時舉起了相機。

不遠處的三姐妹(Three Sisters),據說是修女和她的兩個學生。

車輪繼續滾動在紅土地上,我見到一株枝葉繁茂的樹。在這乾涸的土地上,如同拔地而起對生命的信仰。

與長髮攝影師再一次相逢在Artist Point和North Window,希冀能一眼看盡廣闊大地上的豐碑之林。而在後者見到的Cly Butte,紀念著一位納瓦霍醫學家的英魂,他被埋在了這裡。

眼前的它們,同樣是被大自然的巧手經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雕刻出來。數百萬年以來,水、風和冰,一點點地侵蝕這些巨型紅色砂岩,這個過程仍在不斷繼續,從未停歇。

侵蝕的程序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Mesa(臺地),來自於西班牙語的桌子。顧名思義,是看起來像一張寬闊桌子的大岩石。這是侵蝕的第一階段,比如位於中心位置被納瓦霍人所祭拜的雨神臺地(Rain God Mesa)。

Butte(山丘),從臺地進一步侵蝕而來,更像是座小山。這是侵蝕的第二階段,一入門口見到那三座孤丘,大手掌East Mitten Butte和West Mitten Butte以及Merrick Butte,就都屬於這個階段。

Spire(尖塔),這是侵蝕的最後階段,雨水風霜慢慢將它們變成了一根根挺立的岩石柱子,底部的砂岩將它們撐起。比如三姐妹(Three Sisters)、the Thumb和Totem Pole。當然其實也不難看到,大手掌們的拇指就是演變成Spire的雛形,這個過程太漫長,它們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人類大抵是無法看到了。

所以,紀念碑谷嚴格來說並非山谷,而是一片遍佈著巨大紅色砂岩的廣袤荒原戈壁。

攝影師問我,你去了Forrest Gump Point嗎?我說等下就去。

30分鐘之後,我來到了這裡。逆光中的豐碑,有著朦朧似幻的輪廓。王座(King on His Throne)與布里漢姆之墓(Brigham’s Tomb)之下這條筆直延伸的孤獨之路,如同帶著某種堅定信仰的指引。

這是電影結束的地方,這是阿甘長跑結束的地方,作為他人生某種狀態的告別,也是我對紀念碑谷的告別。

關於紀念碑谷的補充說明

公園門票費用20美金/車,48小時內可隨意進出。

公園內的遊覽路線基本是一個大環線,路很好認,路邊指示都很清晰,或者看地圖一站站走就可以了。

所有路面全是未鋪裝的土路,很顛簸,揚塵很厲害,沒什麼事不要開窗,反正開完出來後我的車子都變紅色了。

在John Ford Point可以體驗騎馬,當時見到有個白人爸爸帶著小朋友去騎,感覺還是蠻好玩。我上面那張照片就是他們騎完了,當地人牽著馬往回走的時候拍的。

公園內同樣不能使用無人機。

在每個觀景點都有當地人擺攤,但是一眼看過去攤子附近完全見不到人,他們可能坐在一旁的車子裡或者棚子裡,很不起眼,所以千萬別以為這些東西可以白拿不給錢。

在夏季,也就是6-8月的時候,天氣炎熱,也要小心下雨引發的暴洪,天氣看起來不對的話,就不要進去了。

Forrest Gump Point,也就是拍攝阿甘正傳結尾的那個點,不在公園裡面,而是從公園出來後沿著163一直往東北走,然後回頭望。導航就能找到這個地方,實際就是在公路上,有一小塊凸出去可以停車。那裡車子不多,但不是沒有,來來往往的車速都很快,所以想在路中間拍照的話要一定注意來車,速戰速決,不要一直逗留在路中間,感覺蠻危險的。

紀念碑谷公園網址
//navajonationparks.org

作別猶他

|時間點:12月02日(Day09)
|關鍵詞:路上

駕駛線路 Forrest Gump Point – Beatty

離開猶他的時候,心裡的確有些不捨。

車身佈滿了紅色的塵土,一開啟門,便四散揚起,甚至還偷偷鑽到了車裡,這大概便是我行走的證據吧。我大致的清理了一下,如同一個告別的儀式。

路邊有人舉起手指,快速地過掉了之後,糾結安全的我又心生愧疚了。

一路往西,迎著太陽的方向走著。前面的山巒,像略透明的灰色剪紙,薄薄地立在那裡,被裹在軟軟的霧一樣的陽光裡。

陽光晃得我幾度失了神。

這回程的路大概有900公里,我打算一口氣開到底。給了我實際鼓勵的,依然還是咖啡和濃茶。

夕陽的來臨,帶走了日間最後的溫暖。我把窗子開啟,冷風嗖嗖的灌了進來,我裹上暖暖的披肩,腦子更為清醒了。

月亮在右,夕陽在左,行駛在這無邊無際的蠻荒之中,見不到一棵樹。車裡柔和的音樂微弱地流淌,忽然覺得自己似乎穿越回了上古。

十五了吧?我問自己。瞧了瞧圓圓的月亮,卻騰不出手來拍它。

無邊夜幕悄悄降臨,天地間的色彩更趨簡單,似乎一切都重回至彼時天地初分的樣子,混沌一片,慢慢分離。眼前一條直路直插雲海,我覺得自己正駛向天空。無法用相機定格下來的畫面,倒也不遺憾,記在心裡就好。

一個人開車的夜,孤獨似乎無窮無盡。

茫茫黑暗中,路邊的反光板閃著微光,像為我點起一盞盞燭光的小精靈。我繼續將練就的自言自語的本事發揮到極致。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次這樣的時光呢?沒有塵世浮囂,沒有無望糾葛,只有月亮有星光有遠山有曠野,獨自走過一些路,獨自與自己對話。蔣老師說,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真的是嗎?

走過了長長的黑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陸續經過了好幾個燈火璀璨的繁華城市。遠遠的看過去,燈火通明的不夜城,如同漂於世間的浮華樂土,閃著誘人的光。車外溫度已然驟降,顯示屏提示44F,接近攝氏5度了呀。

一部車牌全部是L數不清有多少個L的車子,快速地超越了我。快餐店門前,瞧見睡著了的流浪漢,我思索著他會冷嗎?油站的黑姑娘看著抖抖索索的我的光著的慘白大腿,問了我同樣的問題。我摸著額頭嘆息了一聲,那是昨日拿行李時不小心被車門磕到的包。

睏意似乎越來越濃,猛灌著一路不停買著的咖啡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了。拉斯維加斯高速出來的時候,我回想到剛剛有點驚險的幾個瞬間,決定還是理智地小睡一會。我可能是真的睡著了,因為被警察蜀黍敲車窗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是被驚醒的。

他問我在做什麼,我老實回答來旅行的太困了想睡一會。大概我沒睡醒的樣子看起來很誠實,蜀黍並沒有查我的任何證件。他一邊嚴肅臉和對講機講個不停,一邊很有耐性地告訴我這塊區域不安全各種人都有,要睡的話去前面的Indian Springs小鎮睡吧,並在我手機導航裡指了出來。

我突然就全醒了。

我想起11月15日也就是從香港出發的當天早上,姐姐發來資訊說剛剛新聞報道北美又槍擊了,讓我一定要千萬小心,每天都要報平安。我說好,不用擔心,並保證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但一路上我都沒有當一回事地再想起來過這個問題,直到剛剛。

我逃離了,從咫尺處的人間繁華逃離了。

我再度回到了寧靜的黑暗之中,巨大的風聲依然從遙遠處吹來,月亮幽幽的照耀著我。沒有在蜀黍指示的小鎮停下來,只是不管不顧地繼續往前飛奔著。

然而我的清醒也並沒有堅持太久,當我隔了半年之後聽回當時的語音日記時,我發現這段路上的自已幾近語無倫次,完全聽不懂在說什麼。

唯一能確定的是,那天凌晨我再一次回到了這個位於死亡谷邊上的內華達小鎮,Beatty。

附 Beatty的住宿資訊

Death Valley Inn & RV Park
651 Highway 95 South, Beatty, NV 89003, United States
雙床房 / 不含早餐
US$ 75.48 /晚(約RMB 507)

和之前來死亡谷時住的是同一家,感覺都差不多,就不囉嗦了。只是這天我到的比較晚,迎接我的是門上一把鎖。但有一張友情提示的紙,讓我去不遠處的賭場裡拿房卡。也就是這個時候,我才知道,這麼個小鎮上,竟然還有賭場。並且,在賭場裡,我見到了在這個小鎮上能見到的最多的人。

風聲驛路

|時間點:12月03日(Day10)
|關鍵詞:死亡谷/Dante’s View/Twenty Mule Team Canyon

駕駛線路 Beatty – Dante’s View – Twenty Mule Team Canyon

我又回到了死亡谷,在這段美西旅途即將結束之前。

依然在起伏彎曲中,穿過了廣袤無垠的群山與荒漠。天上的雲,幻化成巨大的潔白羽翼,庇廕著這方大地。這般大氣,大抵是人類最偉大的建築也無法與之比擬的吧。

路邊的小山丘有著各異的紋理,像是披著蒼涼色調的斑駁織錦。

沿路見到有人騎單車,有人騎摩托車,還有人在跑步。因昨晚睡眠嚴重不足而開車開到有些乏累的我,發自內心的佩服著他們。我把車停在路邊,小憩了一會。

一個小時後,我來到了Dante’s View。

接近山頂的那段路,如今依然記憶尤深。S型的急彎不少,坡度亦不小。前後接連有好幾部車,我打起精神握好方向盤,走準自己的道。陽光晃得我有些刺眼,大風也來湊熱鬧。還好小灰灰夠爭氣,沒有被吹回山腳下。

我隨手披了圍巾推開車門。

一片純白出現在了我眼前。那便是北美大陸的最低點,我曾到過兩次的,海拔為-282英尺(-85.5米)的Badwater Basin,惡水盆地。只不過這一回,我隔了數千英尺的高度俯瞰著它。

這片鹽鹼地,看起來就像是它的前身一樣,一汪白茫茫的大湖泊,流瀉在這山谷之中。

四周群山綿延,呼呼風聲中,似乎和我講述著關於地球的另一個故事。

Dante’s View是死亡谷的最高點,海拔5000多英尺。它不愧是一個絕佳的觀景臺,除了幾乎能俯瞰死亡谷的全景,還能遠眺美國本土的最高峰,海拔14,494英尺(4,418米)的Mount Whitney,惠特尼山。夏天的時候,這裡大約也會是死亡谷內最適合避暑的地方了。

偶遇一小哥哥,拿著腳架自拍。鼓勵了睡眠不足又被山頂大風吹得頭巨疼打算就此離去的我有樣學樣,捋了捋凌亂的發,披著大大的紅圍巾,把自己定格在這白色深谷之上。

從山頂急彎的路下來,我沒有目的的開著。前方深紅色的指示牌,指向了一條未鋪裝的土路,我無意識地便拐了進去。

一個嶄新的世界出現在我面前。

兩旁寸草不生的巖丘,被陽光掃射得金光燦燦。當道路變得寬闊起來的時候,我把小灰灰停在了路邊。一部車子從我身旁駛過,揚起了漫漫塵沙。

我那不太清醒的腦子裡,閃過了駝鈴聲聲四個字。似乎那支撐著朝代尊嚴的和親公主,單薄的身軀正穿行在這逶迤古道。我想叫住她,卻是徒勞。

我追隨著她的腳步,時快時慢,亦徘徊在這古道之上。

前方的山岩,有時會變成灰白色,又或者,被染上了更多的色彩。像一幅依稀可見的歷史畫卷,又像是被刻畫上了古老的神祕預言,昭示這天地間的滄桑變遷。

車輪滾過,壓出深深淺淺的轍痕。我不知到底身在何方,風沙之中,總有種錯覺這是通往塞外的祕徑。

這是一條單行道。

當我曲曲折折的走完全程,回到剛剛大路邊深紅色的指示牌前,我才知道了它的名字,Twenty Mule Team Canyon。

雪色迷境

|時間點:12月03日(Day10)
|關鍵詞:死亡谷/Badwater Basin/惡水盆地

駕駛線路 Twenty Mule Team Canyon – Badwater Basin

Badwater Basin,我第三次來這裡了,足以證明我對它愛得深沉。和之前兩次不同的是,這一天我趕在了日落之前。

入口處的木牌子,有耐性地再一次提醒著我,這裡的海拔為負數。旁邊的金髮小女孩,不見家長的陪伴,獨自在說明圖文前仔細地閱讀著。

我回頭看了看背後的山崖,這次終於見到頭頂上那塊小小的標牌了,上面工工整整寫著兩個白色的字,SEA LEVEL(海平面)。

原來在那裡呀,我又自言自語。

一向對高低長短的數值也沒什麼具體概念的我,終於知道了80多米的落差原來是這麼高。如果海水能夠倒灌,這盆地裡的水平面,將淹沒此時此刻站在此處的我達80多米。這麼想想,不會游泳的我,瞬間有點膽寒。

決定還是不要胡思亂想自己嚇自己了,我往盆地深處走去。

腳下的鹽鹼地,確實很硬,不想摔跤的我慢慢地走著。一邊走一邊仔細地瞧,它們其實有著不同的形態。有些地面粗燥,有些地面平滑。有些有著不規則的網狀抽象紋路,而有些則非常細膩。有些鹽層似僅浮於地表,露出了泥土的顏色,看起來就像覆了薄薄一層剛下的雪。有些則不一樣,看起來完全是一片茫茫的白色,向著遠處延伸。

不遠處的小情侶坐在地上看照片回放,女孩撒嬌似的責怪男孩,沒有把她拍好看。幾個壯實的紋身男子用著我聽不懂的語言,一邊說一邊大笑著。亞裔的一家三口,爸爸正敬業的幫著孩子拍照。打扮前衛的白人攝影師,扛著腳架悶著頭走。

來來往往的嬉笑怒罵與各種膚色各種語言接踵擦身。

遠離人群的角落,我停了下來。我看到太陽慢慢西垂,從遠山之後透出溫柔的光。好想拿一個密封的大瓶子,把陽光積攢起來,然後從這太平洋的彼岸扔出去,看它最終會抵達哪裡。

沐著陽光,心似乎變得格外柔軟,那些紅塵紛擾被拋在身後。什麼也不去想,把自己放空,只貪婪地靜靜感受這抹純淨氣息。

往更深處繼續走著,天地間一片浩大的白,似一片虛無,無窮亦無盡。我張開雙臂,企圖擁抱這被恩寵的靈氣之境。

涼意漸漸地再一次來臨,我從包裡掏出圍巾學著阿拉伯女人一樣把自己裹了起來。一陣風過後,吹開了它,翩翩欲飛的紅色之翼,生長了出來。

流連這雪色的迷境之中,大概也是圓了一個可憐南方孩子關於冬日的夢吧。

山谷月華

|時間點:12月03-04日(Day10-11)
|關鍵詞:死亡谷/Badwater Basin/惡水盆地

駕駛線路 Badwater Basin – 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re

我還來不及找到大瓶子將陽光攢起來,太陽便已先回收了它們。

裹緊了圍巾不捨的往回走著,再一次發現人們又消失了。任由風吹拂著我,獨自走在這清冷冷的史前湖泊的遺址上。

終於在道路的盡頭,又見到了零星的人們。偷拍下了幾位小哥哥的背影,似乎想徒勞地證明我並不孤單。

回到我的小灰灰裡,頭疼和睏意再度襲來,我無力抵抗。顧不上吃點東西,我倒頭便睡著了。時光穿過數百萬年,眼前的湖水漫溢,晶瑩卻冰冷。我是一隻小魚兒,不,不,只是一隻醜醜的單細胞生物吧,也許剛進化出兩根鬍鬚,正努力地遊啊遊。

睜開眼的時候,我並沒有在一團漆黑中。

十六的月亮,又大又圓。

清輝倒瀉在眼前巨大的盆地裡,這樣的光芒似能蓋過世間所有的霓虹。我坐了起來,茫然四顧。似乎有人從隔壁車子裡出來往下走,我看了看時間,晚上9點多。

有點冷了,摸索著換上了牛仔長褲,再把自己包裹在輕暖的羽絨之中,我又無知覺地昏睡了過去。

大概這一覺真的夠酣暢,徹底擊潰了那些潛伏已久的疲倦。我再次醒來的時候,覺得腦子是真的徹底清醒過來了。已過午夜時分,隔壁的車子早已不見蹤影。我抬頭看了看月亮,它正對著我微笑。四周一片寧靜,月光將白色之路染上了點點銀光。

我將車窗開啟了一點,似乎風聲沒有想像中的巨大,我決定下去走走。

我知道這裡是著名的暗夜保護區,而這個冬夜的朗月之下,星子卻稀疏而黯淡,銀河更是完完全全躲藏了起來。我收回了腳架,只出神地看著。

我想起那些攝影名師在此地的著名光繪作品,很想山寨一把。可是儘管我似乎也並不那麼害怕,卻怎麼也鼓不起勇氣再度孤身走入那白色的深處。我回頭看了一眼,SEA LEVEL的標牌依然高高掛在我身後頭頂的山石上。

帶著點對自己的鄙視,我又回到了車上,彷彿躲進了一副安全的盔甲。但我卻不想離去,只想徹夜守著這沉謐的山谷與月華。

史前的寧靜,依然停駐在這裡。彼夜,清寂而美好。

光影流轉,晝夜交疊。我再度清醒過來的時候,驚覺又錯過了日出,而我再一次毫無原則的原諒了自己。

從遊客中心出來,陽光將山巒映成濃烈的橙紅。圓圓的月兒依舊低懸在半空,忽前忽左,似日夜貼身守護著我,從不曾離去。我依稀記得,凌晨時分離開山谷的時候,它也是這般一路跟隨著我,清亮皎潔傲然出塵,雪色盆地在我身邊漸漸變成了一條細長的白線,直至消失。

抱憾移石

|時間點:12月04日(Day11)
|關鍵詞:死亡谷/the Racetrack/Ubehebe Crater

駕駛線路 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 – Ubehebe Crater

陽光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刺眼,一路跟隨的月兒越來越淡越來越淡。可我還是覺得它很好看很好看。我是還沒睡醒嗎?又在自言自語裡胡亂用著疊字。

一路向著北,沿途的風景又在變。約莫一個時候之後,兩旁盡是綿延不斷看不到半點生機光禿禿的褐灰色或暗黃色的山丘,佈滿了大大小小的褶皺,又或者刻滿了無規則的紋路。這些紋路和Badwater Basin的不一樣,似乎更顯詭祕,像某種失落文明的遺蹟。

沿途一部車都沒有見到,沒有前後同行的,沒有對向而來的,比起此行走過的其他路段顯得更為荒寂。

我要去的這個地方,倒並非不知名。事實上,它挺知名。但因為地處偏遠,且進入的路尤其難走,所以來這裡的人應該並不多,我這一路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便是那個會走路的石頭所在的地方,the Racetrack。

這也是一片沉寂孤獨的山谷,谷底是乾涸蒸發了的湖床。湖床的泥土,因乾燥而開裂,有著蜂巢一樣的密密紋路。那些神奇的大小岩石,就在這個湖床之上,自己行走著,並留下了它們移動的長長軌跡。

它們究竟是怎麼移動的?這樣強大的力量來自哪裡?如今依然還是一個謎,沒有人親眼目睹這一過程。

有研究說,當雨水潤溼了泥土表面,隨之而來的大風可能會推動這些岩石前行。又有研究說,在寒冷的冬夜,水變成了冰,拖拽著岩石向前滑動,留下痕跡。但是,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官方說法,這也成為了如今死亡谷裡最大的謎團。

走進去的路,據說還能見到約書亞樹。但很遺憾,我沒有能見到。當我抵達Racetrack Valley Rd的入口時,儘管事前就知道這是一條搓衣板石子路,還是讓我覺得自己再一次高估了自己。

駛入了這條窄窄的黑色石子路,小灰灰瞬間瘋狂地抖動了起來。當前車速並不快,而我又再度降到了僅剩5公里,依然還是無比的顛簸和搖晃。在這個搓衣板路上,我不知道自己顛了多久,並強迫症似的不停看著油表。這段路可不短,來回54英里,接近90公里了。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堅持住,更不知道油箱是否能堅持住。但這些很快都被另一個念頭壓下去了,萬一爆胎怎麼辦,萬一小灰灰顛散架了或者鬧個別的什麼脾氣跪在這裡了怎麼辦,而沿途一輛車都沒有,手機訊號也沒有,車尾的食物也被我清空的差不多了,我瞪著儀表盤上亮著的Maint Reqd燈不停地想,誰會來救我呢?

我不得不做了一個遺憾的決定。

艱難的在這狹窄的路上掉了個頭,顛著回去了。回到入口處的介紹牌,我對著它說,給我等著,下次姐一定開個吉普來。

計劃被打亂,我轉頭便去了附近的Ubehebe Crater。

這條路實在好了太多,時間尚早一路亦無車,我便慢慢地開著,如同巡視著自我領地的主人。

墨色的山丘,佈滿了一團團熟悉的雪綠色的小植物,我愛極了它們。我把車子停下來,湊近了仔細看。腳下的砂石鬆鬆軟軟,我不敢走到太裡面。周遭的一切,充滿了原始而荒蠻的氣息,威懾著我。讓我不至於過於打擾,只靜靜佇立遠觀著這無人的世界。

路向遠處蜿蜒,我又想到剛剛的遺憾。

確實挺遺憾的,明明開了這麼長的路過來,明明都義無反顧的進去了。的確有點,有點不甘心。不都說旅途如人生嗎?可能真的都一樣,總是充滿了未知和遺憾,計劃總被打亂,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條路其實在哪裡。當下的我只是量力而行做了一個決定,而已。我並不知道如果我真的堅持,車子是不是會出問題,也許會,也許不會。也許我會因等待救援而趕不上明日的飛機,或者根本找不到救援,那我是不是不得不上演真實的荒野生存?又或者其實我能很順利看到那些夢想中的風景,順利的出來,或者至少接著會有很多車過來一路同行。誰知道呢?真的沒有誰會知道。

我又潛意識地抬頭尋找著月兒,它低垂到我幾乎看不見了,很淡很淡。而清晨的陽光,溫暖和煦,停下車子,我感受著暖意將我包圍。

終於不再是無人之境了,隨後而來的一部車停在了我旁邊。洋大叔帶著一小女孩走了下來,後面還牽著一條大狗。

這裡便是Ubehebe Crater,一個火山口。

從上望下去,像一隻巨碗。我看見橙紅色的岩層裂紋,頂部和底部是墨灰色,而中間,露出了各種顏色的積澱,讓我想起了地質大階梯。

這個火山形成於2000年前,如今已然沉默下來,可以稱之為死火山了。我腦補了一下,當年它猛烈噴發熔岩迸射的壯觀樣子。但眼前的火山口,並不算大,直徑大概半英里(約805米),深度僅500英尺(約152米)。

沿著火山有步道,那對父女和大狗走了上去。據說還有步道可以走下去,不過我並沒有去嘗試。對面的山頭,隱約還能見到兩個移動的小影子,原來這裡還是有人會來的嘛。

風開始大了起來,我的頭髮再一次被吹得凌亂不堪無法梳通。

我躲回車裡,頓時覺得飢腸轆轆。這才想起早上醒來之後到現在,沒有進過半點食。就著陽光,我開始在車裡享用我的早餐。而數分鐘之後,洋大叔一家子也回到車上拿出食物,往嘴裡塞。

我看著他們,他們也看著我,一同愉快地度過了萍水相逢的人們的共同的早餐時間。

關於the Racetrack的補充說明

當這裡的泥土潮溼時,是禁止在上面行走的,以避免留下遊客的腳印,而這腳印將持續很久不消散。

如果要去的話,建議在遊客中心詢問一下租部吉普。

進入前,帶好食物和水,可以的話最好帶上一箱油,因為一路沒遇見到其他油站,最近的加油站在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來回一趟大概需要7個小時。

流沙之舞

|時間點:12月04日(Day11)
|關鍵詞:死亡谷/Mesquite Flat Sand Dunes/大沙丘/Scotty’s Castle

駕駛線路 Ubehebe Crater – Mesquite Flat Sand Dunes

磨蹭了一輪,我沿著來路開始往回走,依舊是穿過無邊的空寂與荒涼。

但稍稍好一點的是,偶爾能看到兩三部對向過來的車。思索了一下,可能是我今兒來得太早,畢竟天一亮就往北走的人應該不太多吧,這也得慶幸昨夜過於睏倦直接在車裡無意識的倒頭就睡,順理成章的就在公園裡過了一夜。如果是住Motel的話,估計早上磨蹭磨蹭再花上一個小時開車進來,也就到不了那麼早了。

但到不了那麼早比如現在才到的話,說不定就有同路的人一起進入the Racetrack,那段來回90公里的搓衣板路我是不是就能堅持開下去呢?我要不要現在回頭碰碰運氣呢?可萬一他們只是去火山口或者別的什麼地方呢?畢竟這條路又不是隻去the Racetrack的。

算了,我把音樂開大聲,對自己說不許再糾結了,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

路上見到Scotty’s Castle的指示牌。

這是荒谷裡的一個小城堡,需要單獨收費,裡面的導遊會扮演成歷史人物的樣子,告訴你一段騙子與富翁的故事。對此興趣一般般,我直接過掉了。

頭頂雲層漸漸厚重了起來,遠山像躲在濃重的白色霧氣之後,只剩若隱若現的輪廓影子。

我短暫停留了一下,風推著雲疾走著,我踏進空曠的砂石地,恍惚仍在一場夢裡。

而另一場終會醒的夢,是在離遊客中心附近不遠的Mesquite Flat Sand Dunes,中文俗稱大沙丘。

儘管死亡谷的乾燥趕得上撒哈拉大沙漠了,但它並沒有完全被流沙所掩埋。對它而言,沙漠只是這裡的地貌之一,甚至都不能稱之為沙漠,畢竟被厚厚沙子所覆蓋的區域僅佔谷內不到百分之一的面積,稱為沙丘似乎更貼切一些。

死亡谷內,有好幾個大沙丘。

其中只有這個Mesquite Flat Sand Dunes允許遊客進入沙丘深處,其他的都不允許人們踏足,原因是為了保護脆弱的動植物生態。當然,這也是最容易到達的一個沙丘,相比之下,其他幾個就困難一些,比如要開沒有標記的土石路段,有些甚至還要徒步數公里。

路邊的停車場,我停下了車子。

迫不及待地,我便飛奔了進去。旁邊同行的老外們,笑嘻嘻地看著我的傻樣子,我也懶得理會。

沙丘並非光禿禿的,這裡生長著不少低矮的小樹,它們也是穩固沙丘的一大功臣。小樹們匍匐在這流沙之上,瘦骨嶙峋地,枝椏隨著風暗自擺動。

而散佈得更多的,是頹敗的枯乾殘枝,有些依然盤根錯節著,我細細看著它們。枯萎的葉子被風乾成黃色,一碰就碎。枝幹有些變成了黑色,有些還來不及。它們的紋理走向清晰,彎曲中透著一種蒼勁,倒有種書畫的意境。這叫死去嗎?它們分明還存於世上呀。

坐在凌亂的枯枝前,我感受著殘酷生命輪迴中懾人的美,突然想起了西北大漠中見過的胡楊。我抓起一把沙子,很快便從指縫中流下,再抓,再流。。。。

我莫名發了好一會兒的呆。

正午的陽光,開始變得熾烈,我起身回到車裡。倒掉了兩腳沙後,換上昨天的黑裙子,踢著人字拖,還不忘拿起紅圍巾,往沙丘的更深處走去。

拖鞋總陷在沙子裡,索性就把它踢掉了,光著腳前行。

蔚藍天空下,風吹皺了流沙,卻吹不走旅人的漫漫孤寂。眼前這片沙的海洋,在群山環抱中綿延起伏。腳底的觸感細膩柔軟,像踩在沙灘上漫步。我留下了一串串足跡,想證明自己來過。但在歸途中,卻已無處找尋。

一處高丘上,我想起了那首詩。
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無冬無夏。。。。
幻想自己是千百年前那起舞的女子,在這流沙之上一直旋轉,一直旋轉。。。。。。

關於Mesquite Flat Sand Dunes的補充說明

Mesquite Flat Sand Dunes位於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附近,就在CA-190的路邊,很容易去到。

沙丘還能走到更裡面,月圓之夜如果在裡面過夜,應該會很美,可惜我沒有時間再逗留多一個晚上了,當然這裡的日落據說也很美。

附近不遠處是Mosaic Canyon,有時間也值得看一看,進去大概也需要1-2小時的徒步,要帶水。

踏夜離歌

|時間點:12月04日(Day11)
|關鍵詞:死亡谷/土狼

駕駛線路 Mesquite Flat Sand Dunes – Lancaster

披著紅色的圍巾,我坐在沙丘上。

期盼著時間能夠停下它匆匆的腳步,但這期盼本身便是在奢侈地浪費時間吧。留戀地看著環繞我的一切,山巒,岩石,樹木,黃沙,晴朗的加州天空,偶爾傳來的遊人們的竊竊私語。

我知道終於要離去了。

西邊的出口,應該是我對死亡之谷的最後一瞥。

沿著CA-190,小灰灰給力地飛馳著。

約莫半個小時之後,地貌再一次明顯不一樣了。無邊無際的空曠遼遠,被近在咫尺的低矮山丘所取代。這些山丘的質感粗糲,不是光滑的岩石,倒像是一堆堆墨色灰色的煤堆,偶爾也夾雜著褐黃色。有時依然也能看到,一團一團的小植物斑駁其上。

我極有耐性地穿梭在這曲折之中。

突然前方豁然開朗,天地再一次變得廣闊。

一條筆直的路,被傾斜抬高,直插前方橫亙的巨巒之間。腳下路面開始不停地出現起伏坡度,有些坡度非常大。往上衝,往下衝,我再一次狠狠地過了把過山車的癮,甚至都有點耳鳴的幻覺。這一路也同樣無人無車,我在低垂晃眼的陽光中,就這麼不停地玩著。

進入前方大片的鹽鹼地之前,我把車子停在了路邊,就像前方突然出現的白車那樣。

我開了車窗,準備拍幾張照片。又有一輛小車從我身邊疾馳而過,在我正檢查相機引數的時候。可它很快卻在前面停了下來,慢慢地後退著,直到來到我的身旁。

一對看起來是夫妻的老外,問我r u ok?正倒騰相機的我愣了一下,應聲抬頭,對他們舉了舉相機說,沒事,只是停下來想拍照。男人女人和善地點點頭,便離去了。目送著他們,心裡有點說不出的小感動。大概這裡也實在太過荒無人煙,他們擔心我是不是車出了問題找不到救援吧。

我磨蹭倒騰一輪,又繼續前行。

兩邊開闊的鹽鹼地,一眼望過去亦是一片雪色茫茫,瞬間有種誤闖雪原的感覺。太陽又開始了它日復一日的畫作,山巒的頂部漸漸泛出金色。

一隻小動物沿著馬路逆向奔了過來,我來不及剎車,只牢牢抓住手上的相機,在它經過我旁邊時,舉起來盲拍了許多張。慶幸地是,還是有那麼兩張對焦還算清楚。是的,所有在車上一邊開車一邊盲拍的照片,我的要求已降至最低,能對準焦就行。後來一朋友告訴我,這是一隻小土狼。它的毛色有點雜亂,但萌萌地像只可愛小狗。想起它跑過來的樣子,我的心彷彿可以掐出水來。

當雪原與小土狼徹底成了回憶,我也走到了筆直大路的盡頭,開啟了另一段蜿蜒山道的驚險旅途。

天際開始泛紅,我在死亡谷的最後一個傍晚,幸運地又遇見一場完整的日落。粉色如煙亦如霧,眷顧著這片深谷。呼呼風聲在逐漸走高的地勢中,毫不留情地開始嘶吼咆哮。遠方似乎刮過了小小的龍捲風,我扯著被風拖拽得變了形的裙子有些膽寒。看著腳下的深崖與大地的裂紋,鄭重地道了聲別。

一段不短的臨著懸崖盤山而上急彎眾多車道狹窄讓我越開越腳軟的路,在銀色的圓月之下,像暗夜裡飄蕩著的一曲升沉的離別旋律,為我的死亡谷之旅刻上了句點。

煙漫橙陽

|時間點:12月05日(Day12)
|關鍵詞:洛杉磯/山火

駕駛線路 Lancaster – Los Angeles

清晨五點的麥當勞,我又見到一位警察蜀黍。

當我手捧著熱巧克力經過時,他露出nice的笑容和我打了個招呼。這是靠近洛杉磯的一個城市,它的名字我到現在好像也不太十分確定。

迷糊的我無意中走錯路來到一個半山的小公園,幾位白大叔正勤奮地掃著地。索性便停了下來,再多看一眼這加州的風景。不遠處一位老爺爺也開著車過來,從車上抱下一隻小狗,在草坪上拿著玩具逗它玩。我看著這幸福的小狗狗,心裡想的卻和這個畫面無關,美帝人民開車都這麼猛,這老爺爺會不會也很彪悍呢?

答案不知道,畢竟我的確有很多時候覺得自己特別傻,但此時此刻我還是控制住了自己的傻氣,並沒有到想要跟老爺爺開車走一遭去證明什麼這種程度。

西部世界公路旅行的尾聲,我墮入了一場老電影之中。

即將離去的這一天早晨,早高峰下的洛杉磯,導航帶著我左穿右繞以避開若干繁忙路段。

一路風沙橫掃,煙塵飛舞,漫天蔽日,如同自帶昏黃濾鏡的老電影畫面。抬頭一看,太陽竟是血紅色的,在厚厚雲團的圍裹之中,說不出的詭異和妖孽,分明是末日降臨的前兆。

我完全不敢開窗,握牢了方向盤,心裡訝異著,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我穿越了嗎?飛一般地穿過那些路段,我只想快速逃離。

然而上了高速的我,還是被牽制在了車流中,緩緩而行。車行的小哥哥為我解開了疑惑,他發來資訊,南加州發生嚴重山火,部分路段被封,原來如此。

三萬英尺的高空,我飛過了晚霞,飛過了雪山,飛入了一片光耀璀璨的人間燈火。

我開始懷念這一路的風景,以及擦肩過的人們。我又想起來時飛機上那對俊美的gay,以及他們懷中那隻乖順的小狗總是看著我的閃亮亮的黑眼睛,還有昨日傍晚偶遇的我甚至都不知道它如何能在死亡谷裡嚴酷環境下得以生存的小土狼。

它們的樣子,如今的我再度回想起來,似乎模模糊糊地,慢慢交疊,重合在了一起。

尾聲

一場獨行自駕的旅途,
大抵是孤獨的。

我選擇看見美,
她說。

這個世界是否真實,
我不知道。

現實變成了回憶,
回憶也造就了現實。

迷宮般的小小星球,
風雨陽光無規律地劃過四季。

我還是那個我,
我卻已不是那個我。

攻略篇 | 關於行程的建議

遊記正文部分至此全部完結了,接下去會寫點番外,不過應該會寫得比較隨意吧。然後在寫番外之前,關於美西這段行程,還是想再做個小小的補充說明。

如果全文都看完了的話,一定會發現我的行程是有一點點問題的。

比如一開始走得有點「迂迴」了,去了死亡谷又沿路返回來洛杉磯附近的約書亞樹公園,再比如死亡谷沒有直接呆多幾天而是最後臨走的時候開了那麼遠的路又跑回去了,而這個前提是砍掉了原先本來想去的峽谷地和拱門國家公園。

這些我是知道的。

但主要我是一個人出門,自由散漫無紀律就是我的名字。在途中都是當時當下的想法為先,並沒有完全遵從一個非常周詳的計劃來走。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處女座。

廢話少說,我主要想表達的是,如果希望借鑑我這個行程,又不想像我這麼迂迴或者回程超長距離的開車,那麼可以按照下面這個我優化過的行程路線來。

D01
抵達洛杉磯,開去29 Palms或Palm Springs住宿

D02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D03
出發到大峽谷,中間從Kingman開始可以走一段66公路懷舊一下,到達時間早的話可以去大峽谷看日落,晚上住大峽谷村或Tusayan(我住的Williams有點遠了,我當時是實在開不動了)

D04
大峽谷國家公園,晚上住紀念碑谷

D05
紀念碑谷,看完日落後,晚上去Page住

D06
Page周邊的羚羊谷/馬蹄灣/鮑威爾湖/格蘭大壩,住Page或Kanab

D07
布萊斯,晚上去拉斯維加斯住

D08
從拉斯維加斯出發到死亡谷,住死亡谷內或Beatty

D09-D11
死亡谷

D12
洛杉磯

最後,還想再補充一下。

如果不想死亡谷呆這麼多天,那就減唄,但最少也要個2天了,否則基本就是走馬觀花沒什麼太大意思。至於去那些點,這個看個人喜好了,要想全部走完那是不可能的。

時間更充裕的話,可以從死亡谷出來後接著往上走,去一下大名鼎鼎的優勝美地,感受它和死亡谷完全不同的地貌,在它東門的Mono Lake很美。優勝美地出來後可以選擇到三藩市,再走同樣大名鼎鼎的一號公路回到洛杉磯。又或者走Route 395公路回洛杉磯,Route 395也是一條很美的觀景公路,一定要在白天開車。

在Kanab的時候,可以去碰碰波浪谷的運氣,另外在Page和Kanab附近還有其他一些不錯的點,比如南狼丘(Coyote Butte South)、毒蕈巖(Toadstool)等等,有興趣的話,可以去順路去看看,其中南狼丘也是要抽籤的,和波浪谷抽籤的地方在一起,抽中的機會比較大一些。

如果希望在城市做更多的停留或著血拚什麼的,那可以在D01或者D12加進一兩天洛杉磯的行程,以及在D07-D08之間,加入一兩天拉斯維加斯的行程。

以上這些,理論上是畫個圖會更直觀,但我真的是懶勁犯了,尤其是每次帖子快完結的時候,懶得更是無可救藥了。所以請原諒,有問題的話可以直接留言詢問。當然如果哪天心血來潮畫出來了的話,那我會再回來貼上的。

攻略篇 | 美國國家公園

: 為何不是紐約?

你為什麼不去紐約?
當有朋友聽到我要去北美的時候,這樣問道。

美國我並不是第一次去,但我的確從來沒有去過紐約,也並沒有想到要在這次的行程里加上它。

從某個角度來說,美國無愧現代發達的代名詞,而紐約更是許多人心中的嚮往。坦白說,我對紐約沒有什麼偏見,也不會自命清高到對這麼個時尚發達的超級大都市沒有任何景仰之情。總有一天我想我應該會去看看,只不過現在的我更想去的是,另一個美國。

在那裡,大自然的無聲召喚和絕色誘惑更讓我沉醉眷戀。

某個角度來說,美國無愧現代發達的代名詞,而紐約更是許多人心中的嚮往。坦白說,我對紐約沒有什麼偏見,也不會自命清高到對這麼個時尚發達的超級大都市沒有任何景仰之情。總有一天我想我應該會去看看,只不過現在的我更想去的是,另一個美國。

在那裡,大自然的無聲召喚和絕色誘惑更讓我沉醉眷戀。

: 國家公園之百年風雲

如今這個大部分國家地區還算和平的年代,為更好的保護自然環境,世界各國達成共識結下契約,選定了不少尤其需要特別保護的自然景觀作為世界自然遺產。而世界自然遺產這個概念,便是起源於美國的國家公園制度。

聽過一句話,沒有什麼能比國家公園更代表美國。從某個意義上來說,我覺得這句話挺有道理。那部耗費了10年時間來拍攝美國國家公園的同名紀錄片也在反覆強調一句話,國家公園是美國建國以來最偉大的構想。縱觀整個美國國家公園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便是這片土地上人與自然從抗爭摩擦到順應保護的歷史,它融入在整個美國轟隆隆向前行駛的歷史車輪之中。

1872年,大名鼎鼎的黃石公園成為了全世界歷史上第一座國家公園。到如今,美國已發展至59座國家公園,遍佈在其本土大陸、阿拉斯加以及美屬海外領土上。我還記得曾經跟郵輪到過的美屬薩摩亞(American Samoa)國家公園,儘管它的景觀和其他相比起來並不是足夠出色,但這卻是美國在赤道以南唯一的一座國家公園,也可能是最難抵達的一座美國國家公園吧,當時同去的小夥伴這樣告訴我的。

這些國家公園,承擔著保護原始生態景觀以及一些歷史文化地標的重要職責,能最大限度地抵禦所謂現代文明的殘酷侵蝕摧殘。大抵這些,也算得上是美國最寶貴的財富吧。

儘管如今國家公園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這個制度的建立卻並非一番風順,充滿了曲折。

十九世紀的美國由於西部擴張各方逐利,人們大肆破壞環境,採礦開發,屠殺動物,讓倖存的原住民、動植物和荒野自然正步步趨向毀滅之途。美國畫家喬治(George Catlin)是最初提出「國家公園」概念的人。可惜的是,這個概念被真正執行,卻是在數十年之後。

繼黃石之後,優勝美地在1890年成為了第二座國家公園。被尊為國家公園之父的自然學家約翰·繆爾(John Muir)是推動建立它的功臣,他還曾一度阻止在優勝美地的赫奇赫奇峽谷上建立水壩,儘管未果,但他關於國家公園應儘可能維持本真自然狀態的觀點最終得到了世人的認同。之後他還推動了大峽谷等好幾座國家公園的建立,其留下的著作《我們的國家公園》書寫著人類與自然糾纏的命運,如今依然值得人們拿起來細細品讀,深刻反思。

1916年,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成立,至此國家公園群才擁有真正有效的管理和保護的專屬政府機構。

接下來的數十年,園內的基礎設施不斷進行著修建修繕。國家公園作為不一樣的旅遊資源,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前來,尤其戰後五六十年代美國空前的繁榮之下。面臨著巨大的接待壓力,各公園陸續成立公園遊客中心,並聘請了更多的工作人員來改善各項設施。

在這段歷史的洪流裡,不得不提的還有兩個人。

「讓這片偉大的自然奇觀永遠保持現有的樣子,讓它保持原樣。你們不可能讓它變得更美,漫長的歲月塑造了這裡,而人類只會損毀它。你們能做的就是為了你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為我們的後代保護好這裡。」當年的總統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來到大峽谷時,說了這番話。他在任期間,極力推行自然保護政策,創立了5座國家公園,以及多個國家紀念地、保護區和國家森林。

另一位則是在攝影藝術上有著巨大貢獻創造了區域曝光法理論的著名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他同時也是一名環境保護論者。在上個世紀40年代,他曾為國家公園管理局拍攝過絕大部分國家公園的照片,為世人展示著那些絕美風光。尤其是與之淵源極深的優勝美地,他對它懷著異常濃厚的感情,每年都會去拍。

1951年,國家公園正式有了自己的logo,由極具北美特色的元素組成。Logo呈箭頭狀,皚皚雪峰作為背景,襯托著前面的巨型紅杉,這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樹木,而最底部則是,曾一度被悲慘地大規模屠殺至頻臨滅絕邊緣的北美野牛。

事實上,整個美國的國家公園體系,除了涵蓋各大國家公園,還包括了眾多國家紀念地(保護國家公共土地)、國家歷史遺蹟、國家歷史公園、國家公園大道、國家海岸、國家森林、國家休閒區、國家保護區等等。1980年,阿拉斯加也被納入進了保護範圍,增設了十座國家公園和紀念地,使得整個國家公園管理局所管轄的土地面積增加了近一倍。

這些被呵護的土地上,擁有著美國最壯觀的地質景觀和若干歷史文化地標。

我想,在國家公園體系裡能看到的,也許不僅僅只是震撼的景觀。在偉大的自然面前,人類雖渺小卻能感知某種強大的精神,能感知某種久遠的靈魂,讓傷痕療愈,讓陽光遍灑,讓熱愛充盈。

2016年,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百年誕辰。

: 它們 · 地質變遷

我總覺得,大自然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最最偉大的存在,沒有之一。

以一個視覺動物的身份來說,似乎這世上,再也沒有比大自然更能讓我崇拜的藝術家了。它總是能驚豔我的眼球,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各種不同的時空裡賜我以完全不同的美與震撼,與感動。

在這片同樣稱得上幅員遼闊的北美大陸上,自然之手用了億萬年時間不斷打磨雕琢,成就瞭如今人們眼中驚歎震撼的豐富多樣的地質地貌。高山平原,冰川雪峰,沼澤湖泊,火山地熱,沙漠荒原,地下洞穴,峽谷河流,巨樹瀑布。。。。無一不在述說著這片土地古老的歷史。

座落著好幾座國家公園的科羅拉多高原便是一個證明。

地質大階梯(Grand Staircase)中一層層的岩石積澱,涵蓋了從寒武紀到新生代各個時期,層次清晰顏色分明,各層包含著相應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地表的抬升,水流的切割,風霜雨霧的侵蝕,讓它們那如年輪般的歲月印記無比壯麗地呈現,就像是一本活生生描述地球億萬年發展史的巨大史書,堪稱世界上最完整的,沒有缺頁,一覽無餘。

大洋彼岸的這個世界,讓我著迷。

有朋友笑說,你會不會太崇洋媚外了點。我低頭笑笑回答,不管是哪兒,國內還是國外,大自然造就的不同奇景在我眼裡,都是我所膜拜的,沒有高下之分,祖國西部也曾讓我同樣的駐足流連。

或者說,在自然面前,我一向很有主人公精神,國界早已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畢竟,大陸板塊也會分了又合合了又分,世界各民族血統也在不斷融合延續,這個星球的每一處地方,其實都應屬於我們全人類吧。

: 它們 · 多舛命途

北美大陸的滄海桑田地質變遷中,孕育了萬千生靈。

野生生物,原本就是美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家公園的建立,除了要保護壯美的地質景觀不受破壞,還需要特別保護的是在這片土地上的生靈們,讓它們能自由地繁衍生息。

北美有著一些很有特色的野生動物,其中一些在歷史上曾有過異常悲慘的命運,它們因外來者的大量獵殺而頻臨滅絕的邊緣。

比如在國家公園logo裡出現的北美野牛(American Bison或Buffalo),是北美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曾經它們的族群有著六千萬的規模,卻被殘酷屠殺至僅剩300頭。血腥背後的真相僅僅源於人們的休閒娛樂,當時政府和軍隊亦鼓勵人們大肆虐殺。十九世紀90年代,在黃石的野牛成為僅存的一群。這樣一場災難,最終喚起了人們的良知,政府開始立法保護國家公園內包含野牛在內的所有野生動植物。事實證明,保護還是卓有成效的,到如今黃石的野牛已慢慢恢復至近五千頭。有著類似遭遇的還有北美赤鹿(Elk)、駝鹿(Moose)等等,後者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動物。

另一種被烙上歷史悲情印記的動物是狼。狼,犬科群居食肉動物,它們聰明而有力量,曾經在北美有四十萬只之眾。當北美野牛、北美赤鹿、駝鹿等被大肆屠殺時,也等同於斷了它們食物來源。為了生存,它們轉為獵食人工飼養的牛羊家畜。「侵犯」了人類利益的下場是註定悲哀的,人們開始了大規模滅狼行動,其中黃石公園內僅剩的最後兩隻小狼在1926年被趕盡殺絕,只殘留在明尼蘇達州和密歇根州還有數百隻。1944年,有學者站出來呼籲讓狼群歸來,在生態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中,保持生物多樣性是必須的。直到1995年,人們從加拿大西部抓到14隻灰狼,將其重新引入投放回到黃石。如今,整個大黃石生態系統中狼的數量已達數百隻,而美國本土的總數量已超過六千隻,阿拉斯加也超過八千隻。數量的擴大,讓農場主再度向政府施壓要求滅狼,如同一個無解的死迴圈,讓人唏噓。

在北美常見的大型陸生動物還有熊,主要是黑熊和灰熊。黑熊更為常見一些,如果能在美國本土有幸遇見的,大多都是黑熊。灰熊的行蹤相對神祕一些,想見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概在阿拉斯加的機率相對較大。黑熊的毛色,倒不一定是黑色,有可能是棕色或淺褐色,灰熊則在體積會更大些。如果在熊經常出沒的地方露營,一定要收好食物以及垃圾,尤其是甜食。它們對食物的氣味比較敏感,曾經看過一個案例說牙膏也能招來熊。可以的話,最好備上防熊罐,把食物放進去密封起來。如果有駕車的話,車裡也不要放任何食物和垃圾。經過長期的物種進化和基因傳遞,其實它們早已習慣了和人類相處,一般來說幾乎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除非受到驚嚇。但如果萬一遇到的話,千萬別裝死,也不要跑,勇敢鎮定地把衣服儘可能開啟,讓自己顯得高大些,慢慢後退。當然,防熊噴霧是個挺不錯的選擇,或者還可以嘗試拿起笨重的長焦鏡頭對著它一通猛拍,可能也會把它嚇跑。如果真的是受到近身攻擊,估計除了放手一搏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

這片廣袤的土地,還滋養著其他不計其數大大小小的各種動物。

一度也曾頻臨滅絕的大角羊,是落基山脈的標誌。一些高海拔地區生長著山羊,另外西部平原上還有一種叉角羚,是北美奔跑速度最快的陸地生物,時速可高達86公里。在許多公園都能發現蹤跡的美洲獅,是北美最大的貓科動物,它們大多會躲避人類。

這一次很幸運的,我還看到了土狼,萌萌的像只可愛的小狗。

我在死亡谷正沿著大路往西邊出口走時,經過了一大片雪白的鹽鹼地,突然看到前面有個什麼小動物正朝著我跑來。因為是在冬天,原本對見到動物不抱希望的我,一下興奮了起來。已經來不及停車,我只能一手抓牢方向盤,一手把相機拽在手裡,等它走近時一通盲拍。儘管最後只有兩張照片焦點還算比較清楚,但我已經很知足了。

除了這些大型動物,旅途中還可能會遇見一些小動物,比如旱獺、松鼠、海狸、浣熊等等。天上飛的自然也少不了,鷹、隼、雕、鷂。。。。。。不經意間便會出現在頭頂迴旋。

最後要提的是爬行類動物,比如我很害怕的蛇。那天在南加州,白天在約書亞樹公園,記起有北美的朋友曾提醒我,不要走近灌木叢,很可能會有響尾蛇。而當晚也是住在荒野裡,雖然是冬天,但畢竟日間氣溫仍接近30度,所以我還是再三和房東確認晚上會不會有蛇,因為我想在附近晃悠拍星星。還好最終,房東給了讓我安心的答案。當然同時我也向他保證,會保持安靜,不打擾或驚嚇到附近可能存在的其他任何小動物。

畢竟我覺得,人和野生動物最好的相處方式便是,保持距離互不打擾。

: 它們 · 遠古神木

事實上,當年被大規模屠戮的,可不僅僅只是野生動物。地球上最高的樹種,古老的紅杉樹林曾被瘋狂砍伐,用來製造房屋和傢俱。要知道一棵樹上百米高,相當於一座摩天大樓,等值的金錢價值不可估量。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環保者的聲音顯得分外無助。數十年間紅杉樹林被砍伐了95%以上,之後保護它們的國家公園才被創立。這也算不幸中之大幸,儘管被砍掉的樹木大都有兩千多年的樹齡,短時間內是絕對不可能長回來的,但多少還留下一些,讓如今的我們,還有機會能走進這些源自遠古巨樹參天遮天蔽日的密林。

說到古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樹,也生長在這片土地上。加州懷特山脈的一顆名字叫做Gargi的狐尾鬆,如今已有5千多歲的高齡。如果它真的有靈魂,是不是早已閱盡數千年的滄海桑田世事變遷,它的資歷是不是足以傲視整個人類文明。

同樣存在於加州的巨杉,是世界上體積最龐大的生物物種。紅杉國家公園內的謝爾曼將軍樹(General Sherman Tree),已有3千多年的樹齡,高84米,樹圍超過30米,是如今世界上最巨大的樹木。

除了這些如神木般的千年古老巨樹,還有不少特別的植物。

比如我這次見到的約書亞樹,便是一副極其古怪糾結扭曲的樣子,看起來就不大像地球物種。嚴格來說,它其實是一種巨型絲蘭(Yucca)。在公園裡,還能看看到各種各樣可愛的仙人掌仙人球。

去死亡谷之前,Checkin時前臺妹子很nice但略顯遺憾的告訴我,待到二三月春天裡,谷內的野花將漫山遍野地綻放,very very very……beautiful。當然,漂亮的野花不止此處,例如同樣在落基山脈也有,由於海拔較高,開花的時間多在夏日6-7月間。

在各大國家公園裡,高山上,雪峰下,平原裡,河流旁,也遍佈著數不清的其他各種大小植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霧山國家公園,它擁有美國種類最多的樹木植物,單單能夠開花的,就多達1500多種,無法在此一一贅述了。

: 遊覽規劃與體驗

每個國家公園都設有遊客中心,一般在入口不遠處。有些公園可能有好幾個入口,那麼可能就會有幾個遊客中心。但有些公園沒有明顯的大門入口,比如死亡谷,那麼用導航搜尋一下Visitor Center,跟著走就可以了。

遊客中心可以拿到公園的詳細地圖和遊覽指南,以及各種相關資料,還有工作人員會耐心解答你的問題。

很多公園會在遊客中心裡,用2D或3D大型模型,展示詳細的地形分佈圖,可以很直觀的看到當前位置和各個景點的位置關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快速計劃最適合自己的遊覽路線。特別適合我這種懶散隨心,沒有提前做很詳細功課的人。

當然,如果能提前在網上就查好相關線路當然還是最好的,在國家公園管理局網站(//www.nps.gov)上就能查到所有國家公園的資料,並提供遊覽指南pdf文件下載,包括線路地圖和相關介紹等等資料。

除此之外,遊客中心還有關於此地生態環境、地質結構、動植物等等的介紹說明,有興趣可以花點時間仔細看看,長點知識。還可以在這裡,購買各種冰箱貼明信片之類的紀念品,以及水和食物等等。

部分國家公園內是有提供免費shuttle bus的,那麼可以乘坐bus跟著自己的計劃線路一站站走,如果沒有的話,就只能自己開車了。坐bus的話,一定記得排隊,並讓別人下完了才上,下車的時候最好對司機說聲thank you。

當然,有足夠的時間和體力的話,也可以選擇徒步或者騎山地車,後者在一些公園入口處可以租到,為了安全,建議還是沿著道路騎行。

當然在國家公園內,還可以獲得一些其它的特別體驗。

比如,我愛的看星星看月亮。在許多國家公園裡只要一到晚上遊客散去,真的就是萬籟俱寂天地間只剩我一人的感覺。幾乎沒有什麼光汙染,只要天氣夠好,就一定能見到銀白色的月亮和滿天繁星。至於銀河的話,還是要看季節,冬天在北半球還是比較微弱。我記得在布萊斯拿到的一堆資料裡,有一張星空特別漂亮,我還問了工作人員是哪裡拍的,但是很遺憾我一個大路盲沒有找到相應的位置,但也的確看到了滿天繁星。

如果是夜宿露營在公園內,待第二天早上早早起來迎接一場壯麗的日出也是蠻不錯的。有天晚上我呆在死亡谷裡,倒也沒有露營,直接就睡車裡了,當時想著第二天一早不用浪費時間開車進來,睜眼就能看一場日出。結果呢?結果。。。。。。結果睡過頭了,只看到了點朝霞的尾巴。算了,這麼悲哀的事情不說也罷。

另外,不同的公園內還會提供滑雪、滑沙、漂流、攀巖、泡溫泉、探訪洞穴、釣魚、騎馬、直升飛機等等各種遊玩專案,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及不同的出行季節進行選擇吧。

: 國家公園門票與年卡

美國如今一共有59座國家公園,大部分都是需要收取門票費用的。

01
門票費用
一般是按車或者按成人計算,16歲以下一律免費。當然,只有極少數公園是按照人數,其他大都是按整車來計算,每車10/15/20/30美金不等。也就是不管車上有幾個人,費用都是一樣的。這對於多人一同出行,非常划算。不過即便我車裡只有自己一個人,我也覺得這費用還算可以接受。

02
門票有效期
門票時效大都是7日內有效,少數公園是3日或單日。也就是這個時間內,可以不限次數的自由出入,非常適合深度遊覽。

03
門票購買方式
國家公園一般在入口處是有大門的,有些還不止一個入口。一般來說,在大門入口處,車子排隊進入,排到自己的時候直接向工作人員購票就可以了。有些公園並不是免費,但卻沒有明顯的大門,也沒有工作人員守著。這時一般入口處都有售票機器可以自助購買,如果當時車速太快過掉了的話,是可以到遊客中心補買的。總之,不要逃票。

再說說年卡。

如果像我一樣,準備去幾個國家公園,但又覺得每個公園都要買票很麻煩,那麼國家公園年卡(Annual Pass)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手持年卡,是可以進入所有的美國國家公園的。

01
年卡費用
年卡費用目前為80美金,可以有2個人同時作為持卡人(Pass owner)。購買的時候,工作人員會幫你做登記,並需要在卡的背面簽上自己的名字,當然是可以籤中文的。

02
人數說明
年卡雖然有兩名持卡人,但是在使用時,只能每次由一名持卡人使用。當進入按車計算的國家公園時,一名持卡人和整車(非營運車輛)乘客可以進入。如果兩名持卡人分別開兩輛車同時進入是不被允許的,其中一部車必須另外付費,或者購買兩張年卡。當進入按人數計算的國家公園時,一名持卡人可以帶3名成人同時進入,即不超過4名成人,否則需要額外付費。16歲以下兒童免費入場。

03
年卡有效期
既然是年卡,顧名思義有效期當然是一年。比如我是17年11月底購買的,那麼在18年11月底一直都是有效的。購買的時候,工作人員會在年卡上的相應有效期月份上打孔。

04
年卡購買方式
可以在國家公園管理局網站上提前購買(網址附在下面),也可以到任何一座公園門口購買。也就是買門票的時候,直接告訴工作人員,我要買年卡,當然有些也是可以在遊客中心購買的。比如,我的第一站是死亡谷,所以我的年卡是在那買的。死亡谷沒有明顯的大門,只有一部很不明顯的自助機器,我第一次進入的時候根本沒瞧見。所以我就去了遊客中心購買年卡,當然門票的話也可以在那裡補買的。

05
年卡使用方式
只需在任何國家公園入口處,將年卡出示給工作人員看看,就能立刻放行了,很方便。買卡的時候還會附一本小冊子和一個塑料吊牌(Hangtag),可以在停車的時候把年卡懸掛在車子的倒後鏡上,不過好像不掛也沒啥問題,因為我基本上都會忘了掛。

年卡線上購買網址
//store.usgs.gov/pass
關於年卡的各種使用問題
//store.usgs.gov/faq#Annual-Pass

說明一下,不管是門票還是年卡,可以看到,這個費用真的不算高,千萬不要抱著僥倖心理逃票。這是國家公園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也是用來維護公園的生態環境,保證各種設施能得到及時的維護修繕完善的重要資金來源。所以,也不要因為旅行結束年卡還沒過期便轉讓給別人用,這真的不太道德。

國家公園年票並不適用於州立國家公園或其他景區,那些還是需要另外單獨購票的,例如我此行去的紀念碑谷和羚羊谷等等。

: 對環境負責

正如老羅斯福總統說的,讓自然保持原樣,我們不可能讓它更好,為了子孫後代,一定要好好保護好。

相比當年的屠戮動物伐木採礦截流築壩,如今國家公園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應該是氣候問題導致生態環境改變。而這個問題,如今顯然已是全球性的,它逐漸顯現出來的負面影響,將影響到這個星球上的每一個人,每一種生物,每一處地質結構。所以其實,需要保護好的,絕不僅僅只是國家公園,畢竟它們並不是獨立存在於世界上的。

全球性的氣候變暖,在許多國家公園已經能看到異常明顯的變化了,比如冰川消融。幾十年前在冰川國家公園裡曾有150多處冰川,如今僅剩20多處。會不會不久的未來,冰川國家公園便看不到冰川了呢?氣溫上升還會影響物種的存活,過幾十年後,奇特的約書亞樹可能也不復存在。

氣候變化生態失衡,空氣水源食物都會相應發生變化,極端氣候也會變得多起來,我們的子孫後代將生活在一個怎樣可怕的環境裡?這個話題要說起來真的很大。也許我們個人的力量實在過於渺小,但仔細想一想,有許多事情還是可以從身邊做起的。

01
多乘坐Shuttle Bus
汽車尾氣,應該算影響氣候變化的原因之一。如上文所說,部分國家公園內是有提供免費shuttle bus的,比如在大峽谷公園內就有多條線路,能去到大部分的常規景點和附近的遊客中心酒店餐廳。建議多乘坐,少開車,這樣也避免了一些熱門景點可能因自駕而導致的道路擁擠。

02
減少塑料消耗
儘管我覺得美帝人民也不是太過環保,一次性餐具使用得相當普遍。但這次有一個瞬間卻讓我印象頗深,當我們跟著嚮導從羚羊谷出來時,他一人發了一瓶水。我拿起來扭開瓶蓋就喝,旁邊一老外帥哥卻婉拒了,他指了指自己的水瓶對嚮導說,出門都是自己帶水,儘量減少對塑料的消耗。我拿著手裡的水,有點汗顏。

03
不損毀地表
公園內如果是修有步道的地方,儘量還是走步道。有些活動專案可能會嚴重影響甚至損毀地表,比如雪地摩托之內的,可以的話儘量少參加或不參加。

04
帶走自己的垃圾
不要隨便扔垃圾,這是個常識性問題了。如果絕世美景中突然看到若干食物殘骸塑料水瓶之類的東西,也是蠻讓我這個有潔癖的處女座會瞬間崩潰的一件事情。國家公園內其實很多地方看不到垃圾桶的,一定要把垃圾隨身帶走。我自己一般都是車裡常備垃圾袋,晚上回到住處才處理掉。

05
減少水源汙染
如果是露營,一定不要汙染水源,選擇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日常用品,同樣走的時候不要留下垃圾。

06
不轉讓公園年卡
大部分國家公園是收取門票費用,當然也可以購買年卡,一年之內可以去任何一間國家公園遊覽。門票和年卡費用是國家公園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也是國家公園得以更好的保護生態、維持存續、改善設施的重要資金來源。所以,不要因為旅行結束年卡沒過期便轉讓給別人用。畢竟這部分費用真的不算太貴,尤其和祖國的高價門票比起來,實在算是良心價了。上一章節,已做了詳細說明。

經過歷史的教訓,如今的人們已經達成許多共識。大自然自有其平衡之道,如果我們每人都努力一下盡一點綿力,也許對整個大環境會有所改善或者延緩。人與自然,本就是一體。

當然,關於環境的變化還有很多人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黃石這座超級大火山什麼時候會爆炸,誰也不知道,真的要爆了,誰也躲不掉。與其擔心這個,不如好好過好當下每一天,多出去走走,看看這個世界。

國家公園珍惜自然永續傳承的概念,如今已推行至全球。一些其它國家抱著同樣的宗旨,亦建立不少國家公園。真心希望我們的祖國很快也會有,而不再是被利益綁架暴發戶式地圍地圈錢。

: 對自己負責

開車也好,徒步也好,騎行也好,或者進行其他任何戶外活動,都需要量力而行,並且事先要對可能會出現的危險,需要有一定的瞭解。

曾有過這樣的新聞,有人獨自穿越死亡谷,車子半路壞掉,沒水沒食物,也無人無車經過,最後生生被困至身體脫水而無救了。大峽谷也有類似的案例,大峽谷除了可以在上面的觀景點居高臨下的遠觀,還可以往下走,深入到峽谷內部,但是越往下走會越熱,如果是夏天的話,溫度可以高達40度以上,每年因身體脫水中暑甚至等不到救援而死亡的情況並非個案。

因為畢竟,這些地方雖然叫做公園,但實際大部分還是蠻荒曠野,在進入之前,即便隨性如我,也還是提前做好了充足準備的,尤其是食物、水和汽油都必須提前備足。

有些公園非常大,比如死亡谷,它可是美國本土最大的國家公園,從最南到最北,開車的話都要2-3個小時左右。園內除了遊客中心附近,幾乎就是荒無人煙,常常整條路只有我自己一部車。也不要想著能和外界隨時保持聯絡,手機大部分時間基本沒訊號。氣溫即使是冬天在白天也近30度了,徒步或騎行的話,身體水分流失會很快,而一路也沒有任何補給可以買到。這種情況下,食物和水是絕對不能缺的。

我自己由於是獨自開車,所以在車尾放滿了一堆吃的喝的,並且每次進入公園之前或者在遊客中心就加滿油,哪怕油價比外面貴。怕的就是萬一在路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車子又沒油,就真的麻煩了。如果車子不幸出現其他問題的話,也至少能保證暫時不會被餓死或渴死,還能有時間想辦法尋求救援。我記得某次我停在路邊想拍點什麼,難得見到的一部車從我旁邊經過,然後他們開到前面一點後又倒了回來,問我是不是需要幫助,他們大概以為我拋錨了。

真的不是開玩笑,我們需要對自己負責。

: 相關網址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
//www.nps.gov
能夠查到所有國家公園的資訊資料,並且能下載指南、地圖、計劃行程等等。

美國國家旅遊局
//www.gousa.cn
國家公園紀錄片
www.pbs.org/nationalparks
國家公園志願者
//www.volunteer.gov
國家公園保護協會
//www.npca.org
Leave No Trace / 無痕山林
//lnt.org

世界遺產官網
//whc.unesco.org
世界遺產名錄
//whc.unesco.org/zh/list

攻略篇 | 在美國駕駛

: 孤獨之路

一些圖,一些路。

: 我的駕駛獨白

在寫駕駛攻略之前,先說一下我自己的情況。

女司機一枚。
駕齡10年+,車技大概比中等好那麼一點點。
重度路痴,分不清東南西北,Google map重度依賴者。
拿到駕照至今,以己方為責任的事故記錄為,零。
有過多國自駕經歷。

開車這件事情上,我好像一直都是把自己當漢子使。這一次在美國和加拿大,我都有租車自駕。其中美西這一段,開了3000多英里(約4800多公里),記得那天晚上從猶他回加州大概900多公里,我是一口氣開到底的,用了8個多小時。

我想我可能還算是愛開車的人,只不過認路真的是我的一個死穴,我常常走錯路。若是有新朋友坐我的車,看到我開得小心翼翼手忙腳亂地認不得路,都會覺得我應該是個新手,真是迷之尷尬。所以,這一路近五千公里有多少是繞錯路的,我自己也懶得算了,當然還包括我隨性亂走而略顯反覆的路。

在國外自駕,算是我最喜歡的旅行方式,因為大概,這是最自由的。拋開認路這件事情不說,我非常享受方向盤掌握自己手中的感覺。尤其遇到一眼看不到頭的直路,就恨不得踩盡油門。是的,我愛那種飛馳飆車的快感,當然前提是路上車子不能多。這一次美西途中,我基本沒怎麼進大城市,所以很多時候在路上見到的車子就偶爾幾部,甚至沒有。當然,我也經常提醒自己,悠著點不要超速。

但無論如何,只要是獨自自駕出行,不管是第幾次,我都還是會提前做點準備。比如,再看一下在當地駕駛的攻略,設想一下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回想總結一下以前的經驗教訓。畢竟一個人在路上,大都是荒郊野外的,我還是希望把出問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萬一真有什麼問題,也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甚至連換輪胎的方法我都默默記了一下。

: 美國公路網

大家都知道的一個事實,美國的公路網是密如蛛網異常發達的,尤其比起鐵路來說。

美國的公路大都路面平整設施齊備,在公路出口或周邊,基本都能找到油站、快餐店、超市等等。所以,非常方便人們駕車出行,也吸引了許多遊客來此享受一場自駕之旅。

儘管可以什麼都不管不顧地跟著導航走,但我覺得如果能夠對美國公路系統有點兒基本瞭解也是件不錯的事,畢竟GPS也有不靠譜的時候。美國看似蛛網般密密麻麻的公路系統,其實拆分開來看,也不會太難明白。

美國公路系統主要有幾種分類,州際公路(Interstat Highways)、美國國道(U.S. Highways)、州內公路(State Highways)、郡內公路(County Highways)。公路大都以數字命名,以東南西北來標識方向。

有時候查地圖會發現同一條路會有兩個數字標示,有可能即是州際公路又是美國國道或者州內公路。這種情況實際上就是,兩條路在某些路段會有重合,這種情況也不少見。

01
州際公路(Interstat Highways)

顧名思義,州際公路就是連線各州的公路,是遍佈整個美國的公路網。大多數州際公路屬於高速公路,車道較多,4條車道甚至以上。它的標識為盾形,頂上是紅底白字寫著「INTERSTATE」,主體部分是藍底白字標明公路編號。

看地圖就知道,州際公路基本不是水平就是垂直的。水平走向(東西走向)的路以偶數數字命名,數字從南到北依次增加。垂直走向(南北走向)的路以奇數數字命名,數字從西到東依次增加。一位或兩位的州際公路大都橫穿整個美國,三位數一般是輔助路,通常只分布在城市周圍,與一位或兩位數的主路相連。

其中,0或者5結尾的路美國最重要的公路。

州際公路一般寫作I-數字。比如I-40和I-15,這是拉斯維加斯附近的兩條路,40號是東西走向,15號是南北走向,兩條都堪稱大動脈。GPS裡一般會結合方向,比如I-15 South,就是指15號公路往南走,這樣指路就很清晰了。

還有種Interstate Business Routes,這個和州際公路不要弄混。它們一般會兩條路平行,但是Business Route同常會穿過城鎮,有紅綠燈的。

02
美國國道(U.S. Highways)

美國國道,是僅次於州際公路的另一個遍佈全美國的公路網。國道只是個字面翻譯,含義和我們祖國走幾步就一個紅綠燈的國道其實不大相同。

國道的標識也是盾形,白底黑字標明公路編號,並有黑色的邊框。最早期的版本是圖中最右邊的那種,上部有分割出來寫著州名,下面還有US字樣。後來組建更改為中間及左邊的式樣。

和州際公路一樣,美國國道也大都是水平或垂直的,使用一位或兩位數(包括101,因為10被當作是第一個數字)的編號,水平走向(東西走向)為偶數,垂直走向(南北走向)為奇數。它倆的區別是,遞增順序剛好相反。美國國道是從東至西和從北至南遞增的,這樣就避免了兩套系統在同一個地區內有可能出現的混淆。當然也有它的歷史原因,畢竟當年最早的美國人是集中在東海岸的,所以對道路的修建也是從東到西從北到南開始的。同樣類似的,三位數的國道也是屬於輔助支線。

在州際公路出現之前,美國國道曾經是最主要的公路系統,但是現在已逐漸淪為區域性或州內交通,有些甚至已經退役。比如,被稱為母親之路的著名的66號公路。我這次也有經過一部分66號公路沿線的城鎮,能看到不少66號公路的痕跡。我有一件窮游出品的66公路T呢,很好很喜歡,就是忘了帶來穿上合個影,下次一定記得。

03
州內公路(State Highways)

州內公路,主要由各個州自行修建,用來連線各個城鎮和州際公路,少部分屬於高速。

著名的加州一號公路,就屬於這個範疇的。

每個州的州內公路,標識都不一樣。其中加州的不知道為什麼總讓我想起鐵扇公主的芭蕉扇,其實長得也不算特別像,倒更像一個綠色的桃子。每個州對於公路的命名,也是各州有各州自己的標準。

04
郡內公路(County Highways)

County好像應該是翻譯成縣,但是為了和國內的縣不混淆,我覺得翻譯成郡比較好。記得曾和美國的朋友討論過,到底是縣大還是市大,得出的結論是國外的縣都比市大,國內的話,歷史上縣還也是比較大的,現在嘛,縣就變成小地方的代名詞了。

題外廢話就不多說了,說回這個郡內公路,基本上都是當地政府自行建造管理,路況好壞也不一樣。標識為藍色五角形,黃色字標註地名及編號或字母,或者白底黑字的矩形。

郡內公路的編號也是由各地自行規定,沒有什麼統一標準了,並且不一定只用數字,還有些會用上字母或字母組合。

再來說說Freeway與Highway的區別。


Freeway(縮寫fwy)

Freeway,類似國內的全封閉高速,不過有些在荒野的路段兩側並沒有被封閉起來。但所有的Freeway,中間都會有明顯的分隔帶分開兩邊的車流,有時候甚至看不到對方的來車。

一般來說,Freeway車速快,限速比較高,多數情況下免費,有完善的安全、監測設施等等,越靠近大城市車道越多越寬。州際公路大都屬於Freeway,美國國道也有一部分是屬於Freeway。

上Freeway之前,和國內一樣,也是有匝道(RAMP)的。我有遇到過在匝道上有紅綠燈的情況,則時候要注意看燈,是紅燈一定要停車,別一不留神就衝過去了。

Freeway的出口(Exit),大概每隔一英里就有一個,綠底白字的路牌會很清楚的用數字標出來。在地圖上查線路的時候,也能夠看到相關的出口資訊,同樣是綠底白字。如果好幾個出口通往同一條道路,那麼會用同樣的數字不同的字母來表示,比如Exit 31A,Exit 31B,Exit 31C這樣。因為出口比較密集,所以即便開過了,在下一個出口出去也很容易就能繞回來,最多也就是多個10來分鐘的樣子。呵呵,我開錯次數可多了這件事就不說了。

上下高速一般都是在道路右側,但也有在左側的特例,這時候路牌會有明顯的指示字樣LEFT。

Highway(縮寫hwy)

Highway,英文解釋是A main road,esp. one between towns or cities. 所以它應該是主要幹道的意思,不能直接翻譯成高速,雖然它有些路段的限速也蠻高的。美國的Highway是不封閉的,中間沒有隔離帶,車道比較少,也比較窄,有時候還是雙向單車道,限速低一些。

Highway沿路沒有紅綠燈,但當它遇到城鎮的時候,就會自動穿城成為城鎮的主要街道,這時才有可能會出現紅綠燈,這個設計我是覺得蠻人性化的。

除了以上所說的道路,還有一些其他道路。比如城市內的,像洛杉磯這些大城市,裡面道路就相對複雜了,有許多紅綠燈,有多條車道也有單車道,一切遵循交通規則就好。另外還有國家公園內的路,森林裡面的路,等等等等,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 限速說明

限速指的是最高車速的限制。

美國的公路以及時速,均是按照英里來計算的。換算的話,大概1英里約等於1.6公里。不過也不用擔心,因為加拿大是按公里算,所以這兩個國家所有車子的儀表盤都是既有英里數又有公里數,方便他們兩地互相穿越。

美國每個州對於車速的限制要求都不一樣,大部分的州際高速限制時速在65-75英里(約104-120公里),會在路邊有清楚的標識牌。其中,德州Texas擁有全美最高限速的路段,高達85英里(約136公里)。

國道和其他路的限速也是按路邊指示牌來,白底黑字,寫著Speed Limit加上限速數字,整個標識很清楚。

還有種是速度警示牌,黃底黑字,上面有MPH字樣。一般出現在高速出入口或者道路發生變化的地方。這個牌子相當於提前做一個提醒。

和速度有關的牌子還有REDUCE SPEED AHEAD,主要也是提示,當前方路段存在路況變化,比如彎道,起伏,道路變窄等等情況,要提前減速。

城鎮內一般限速30英里(約50公里)。

儘量不要超速啊!

: 共乘車道與收費路段

美國自駕途中,有一些詞經常會出現在路牌上,搞清楚它們的含義還是很重要的。並且,美國的公路也不是全部免費,其中有一些是收費公路,並且繳費方式也和國內不同。所以,為了避免這些雷區,相關資訊還是需要提前瞭解一下。

Carpool Lane車道

Carpool Lane,也就是High Occupancy Vehicle lane,簡稱HOV。路面上一般會有◇符號。它是高速公路在高峰時段有效分流的一條車道,它只允許以下情況的車子進入。

01 車內至少有兩個人,也就是司機加至少一名乘客,主要也是鼓勵多人同行,即所謂的共乘車道(有時候是要求至少三個人,要看路牌標識上的數字,如上圖)
02 摩托車
03 巴士,哪怕只有司機一個人
04 混合動力車及清潔能源車

Carpool Lane一般位於最左側的車道,一般沿路會有攝像頭。像我這種自己獨自駕車的是不被允許進入的,否則被拍到會面臨罰款。

進入Carpool Lane時,必須看清楚是白色的虛線,才可以駛入駛出,如果是黃色實線,就不可以。

不是所有的路段都有Carpool Lane。有些路段的Carpool Lane是特定時段的,指定時間內是Carpool的功能,其他時段所有車輛都可以通行。

Toll Road

Toll Road是指收費公路,是地方連線主幹道的一些公路,有可能是私人建的。

進入前會有路牌提示Toll字樣,進入後需要繳費,可不能硬闖。南加州的73/133/241/261這幾條路,就都是Toll Road。網上有些帖子是吐槽Toll Road的,因為有些並不能用現金或是信用卡而是需要使用FasTrak來繳費。建議還是提前做下功課查一下會比較好,或者GPS導航時選擇避開收費路段,我一般就這樣設定。

如果不慎誤入,可以5天內上網補繳,或者聯絡租車公司幫忙代繳,否則會收到罰單。

Toll Road網址
//www.thetollroads.com

Express Lane車道

Express Lane,也是Toll的,是一種付費的快速車道,也就是通過用付費的方式來緩解車流壓力的車道。

Express Lane一般是最左側車道,所以容易和Carpool道弄混,要看清楚。要走Express Lane的話,必須要在車上有裝一種叫做FasTrak的感應器用來付費,租車公司可以幫忙裝。

Express Lane因為是付費的,所以不限人數,車裡只有一個人也可以進入。若車上超過2人,Express Lane的費用還可以減免,但前提還是需要有FasTrak感應器,否則就算有2人也不可以走。

如果不慎誤入,可以48小時內上網補繳,或者聯絡租車公司幫忙代繳,否則也是會收到罰單的。

還要說明的是,有些Carpool Lane開著開著就變成Express Lane,這個挺坑的其實,這時候沒有FasTrak感應器的話就趕緊出來吧。另一種情況是剛好反過來,Express Lane變成了Carpool Lane,這時候儘管有FasTrak感應器,但如果車上只有一人的話,也得乖乖地出來。

在洛杉磯附近的高速都有Express Lane。

FasTrak感應器

上面提到的FasTrak,其實就是一種電子道路收費系統,負責高速公路橋樑等的過路費。收費的路段或者車道,一般都會有標FasTrak字樣,收費是通過FasTrak感應器實現的。

租車的時候小哥哥問我,要不要走Express Lane,要的話就額外付費,他們會在車上加裝FasTrak感應器,那東西有點類似於我們國內的ETC感應器。裝了它,就可以走付費路段和車道了,尤其是在其他車道堵得不要不要的時候,走起來會很爽。不過,我還是本著咱們窮人的心理,說不用了,想著避開不走就是,不小心真的誤走了,那就再說吧。

這個系統是可以預付費的,具體可以諮詢租車公司。

其實美國各個地方收費系統都不太一樣,加州是FasTrak,佛羅里達是SunPass,美東EZPass,德州是TxTAG等等。

以上這些,對我們這種不熟悉的遊客,確實看著就頭疼,很容易弄混。所以像我這種嫌麻煩的,並且腦子不好使又是大路痴,就索性見到什麼Carpool啊Express Lane啊,就離它們遠遠的,絕對不靠近那條車道,看到前方路牌的時候也要瞪大雙眼看清楚,有沒有Toll字樣。

: 路況概覽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來概括,給我的感覺就是,此行大部分的路況非常非常的好。對,大部分,指的是已修成公路的路。我是覺得美帝公路保養得非常不錯,包括國家公園內的主幹道。

有些路明顯就是剛剛修繕完的感覺,瀝青黑得發亮,路面非常平滑,車子開在上面感覺不到什麼阻力。有些路面雖然顯得有點舊,但也只是舊而已,並不會不平整坑坑窪窪什麼的,開起來還是相當順暢的。

說人話就是,很多路都很好很好開,路上車也不多,一不小心就會開到超速的那種。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美帝人民車速都那麼快的原因之一吧。

01
直路

網上流傳過一張著名的筆直通天的天路圖片,那是號稱全美最孤獨的50號公路。這次我倒是沒有走這條路,不過一路上筆直延伸的路也的確不少。從美國公路網的設計規劃來看就知道,筆直筆直的路也算美國公路的其中一個重要特點吧。

當然,這裡說的直路是泛指,也包括許多弧度不大一眼就能看清的路,總之,就是最最好走的路了。

02
起伏路面

即便有些路是筆直筆直的,但是有可能會隨著地勢呈波浪狀的起伏,有些起伏程度還蠻大的,甚至連續的起伏。

說實話,這種起伏一般好像都是出現在直路路段上,所以只要握好方向盤不打偏,基本上開起來也沒什麼難度。我覺得有種過山車的感覺,特別是坡度較大俯衝下去的時候。保險點的話,還是儘量減速,不過我遇到的所有對面來車車速感覺都還是很快。

所以重點是,一定要走準自己的道,走準了其實就沒問題。

03
盤山彎路

在一些國家公園裡,盤山的彎路是避免不了的。一般在急彎處,是會有標誌提醒的,一定減速慢行通過。有些路段的車道不是很寬,這時候一定一定要走準自己的道,因為很有可能會在轉彎處會車,要沒走準的話就悲劇了。

此行最多彎路的一段是在死亡谷的西邊出來,有一段不短的盤山路,各種急彎越走越高,又是傍晚天黑,當地車子的車速又很快。所以,那一段我是開的有點腳軟,格外小心。

04
砂石/泥土路

除一般公路之外,在國家公園或其他一些景區內,總有些路是未經修繕的,有可能是碎石路,有可能是坑窪的泥地,這些路就不大好走了。

比如死亡谷的不少支路,都是未經鋪裝的碎石路或者泥土路,開起來要比較小心。碎石路會比較顛簸,泥土路揚塵比較厲害,如果有兩部車同時進入這些支路的話,最好保持好車距。

死亡谷有個景點是會移動的石頭,進去這裡是需要走一條碎石路,這條路是沒有修過的,很窄很窄,全是碎石,非常顛,而那一路沒有一部車,我開著覺得心裡發毛,覺得萬一車子顛得散架了或者爆胎了又沒人經過這裡我被困住了怎麼辦,想了半天最後決定還是算了,艱難的調了個頭,又顛著回去了,現在想想沒去成真的挺遺憾。

不得不說的是,此行開得最崩潰的路應該是在紀念碑谷,一路上分外顛簸,揚起的沙塵很大,最後出來的時候車子都變紅了。這裡完全就是泥土碎石混合的路,非常多的坑坑窪窪,上坡下坡很崎嶇。因為是印第安人保護地,為了保持原樣減少破壞和過度開發,所以他們並沒有修路。裡面其實也不算大,繞一個圈出來大概17英里(27公里),但因為顛得太厲害所以我開得很慢,會車時儘量讓別人先過,尤其是我上坡人家下坡的時候。當然,事實證明風景給予的回饋那還是讓我心甘情願忍受這樣的顛簸痛苦的。

最後,來說說堵車。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平時幾乎不用擔心堵車,前面的照片也能看到,許多路根本都沒幾部車。

但是上了大城市附近的Freeway這種封閉高速就不好說了,雖然車道多,但車流巨大。這次唯二的兩次大堵車,都是在經過拉斯維加斯附近時,一次是40號,一次是15號(但都忘了拍照)。

當然進到大城市內,時不時也會堵一堵。比如我抵達洛杉磯那天晚上,從機場附近開出來的時候,以及回程還車進洛杉磯的時候,因為是早上所以更堵,導航帶著我繞了點路,因為離下午的航班還有足夠多的時間,所以我也不著急,慢慢開。

大城市的堵是沒辦法的,當然這種堵,和國內比起來,那也最多就算小堵怡個情吧。

: 駕駛經驗與心得

在美國自駕,感覺比有些國家要稍稍容易一點,比如澳洲紐西蘭之類的。畢竟道路行駛方向和國內是一樣的,也是靠右行駛,不需要特別去適應相反的方向。

但我覺得還是有不少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下面會列出來供大家參考借鑑。當然這裡講的主要是美西,因為美國各個州的交通法規略有不同,東西岸的駕車習慣也可能有些不一樣。但不管怎樣,美國人在駕駛這件事情上非常守規矩是毋庸置疑的。我們來這裡自駕,也同樣需要遵守這裡的規矩。

先說路權意識。

在美國開車(可以說在很多發達國家也一樣),要有強烈的路權意識。路權在別人那裡,就必須要讓行,千萬不要搶,路權在自己這裡,就當仁不讓。

01
遇見STOP必須完全停下來

STOP在美國公路上出現的頻率實在太高,到處都能見到,這是在美國開車感受最大的一點。許多路口沒有紅綠燈,靠的就是STOP來保障所有車輛的順利通行,非常有效。

見到STOP,不管有沒有車有沒有人,都必須完全停下來至少三秒,前後左右看清楚了路面情況,確定安全才走,尤其在小路出大路時。不停的話,等同於闖紅燈。

有些路口,丁字也好十字也好,可能有兩個方向或以上的車道或者每個方向的車道前面都有STOP的話,那麼這時候,所有這些車道上的車子都必須先停下來,然後按照誰先到誰先走的原則一部一部按順序離開。

反過來,如果STOP在其他車道,自己這條沒有(上圖藍車),那趕緊走不要停。

這個標識表示STOP AHEAD,也就是前方將會有STOP出現,提醒我們該減速了。

其實我們國內也有停和讓行的標示牌,但我感覺很多時候形同虛設。

02
汽車永遠讓行人/單車

小時候看香港翡翠臺,有個公益廣告的對白到今天都記得「無論是誰不對,我怎麼都不能讓意外發生」,配的畫面是一個小姐姐一邊打電話一邊亂穿馬路,旁邊的汽車司機很友好的停在那裡等她走過。這個說的就是行人的路權問題。

在國內很多人開車對這個意識非常淡薄,常常斑馬線上搶在行人前面呼嘯而過。所以基本上在國內,我開車時我讓行人,等我當行人時我得讓車。

不過在美國不存在這個問題,車子見到行人或單車永遠都要停,讓他們先過,不管在何時何地,也不管他們是否有違反交通規則。在這裡,行人是擁有絕對路權的。

03
特殊車輛的優先權

校車是有優先權的,當它停下來伸出一個STOP牌子亮起指示燈的時候,這時會有學生上下車,後面所有的車輛都一定要停車,哪怕和校車不是在同一條車道上,如果沒有物理隔離帶(水泥墩或者綠化帶之類),那麼對向車道的車子也要全部停。等校車收起STOP並且指示燈熄滅的時候,所有車才可以走。

其他特種車輛,比如消防車、救護車等等,只要它們響起來,就趕緊打轉向燈,靠右減速停車避讓。如果特種車輛走的是右車道,那麼就靠左。如果在高速上,可以靠邊在緊急停車帶避讓。如果是警車,那麼不需要完全停車,但是要把車到讓出來讓警車先行通過。

實在搞不清楚怎麼辦,那就同一車道上別的車怎麼做,就跟著怎麼做吧。

04
補充幾種讓行情況

一般紅燈不可以右轉,除非有特殊的指示牌;
轉彎永遠讓直行,尤其是左轉,一定要停下來讓直行,但如果自己是直行的時候就不要猶豫剎車,趕緊直接走;
遇到Yield字樣倒三角的標識,要減速讓行;
進入環島時,要等環島內的車通過後才可以進入,並且需要打燈;
變道時,也同樣需要看清楚才能變,否則要讓後方直行的車輛過去後再變道;
看到有動物出沒的提示牌,也要留意,如果見到動物要注意減速避讓。

除了路權意識和讓行,還有一些注意事項也是需要了解的。

01
車上所有人都要系安全帶

其實許多國家都有這規定,我現在自己平時在國內坐車也恨不得這樣做。說一個可能大家也知道的故事,前段時間有幾個攝影師去了非洲,結果途中出了車禍,後排三個人,繫了安全帶的那位生還了,另外兩人走了。所以,安全帶其實真的很重要,不僅僅只是前排的司機和副駕駛要系。

02
防止犯困,不要疲勞駕駛

這個可能算是我自駕途中最大的困擾了,我常常開車就犯困,所以我每天都會準備咖啡和茶。像圖中這樣,每天一瓶咖啡加4個茶包泡的茶,是不是有點誇張,而且我覺得心裡效果大於實際效果吧。實在受不了了,我就從最近的出口出去,或者就在路邊,找個地方停下來小睡一下。

03
不要超速,但車速也不能過低

儘管我覺得所有的美帝人民都在超速,包括我自己很多時候也忍不住,但還是不提倡超速。如果是路上有好幾部車,那就是跟著前面的車子車速一樣好了。如果真的超速,警察一般只抓頭車。當然,我們自己不要做那個頭車。

與之相反的,車速過低也不行。因為真的美帝人民普遍車速都很快很快,如果自己速度過慢,會嚴重妨礙後面所有車輛行駛的。尤其是在無法超車的路段,又或者是在下高速之前,這都會很危險。如果實在無法開快,最好找機會靠右一點讓出道路,讓後面的車子超過去。但是記得,如果速度低得很嚴重,有可能會收到罰單的。

所以,以低於限速5英里的速度行駛大概比較保險的。

04
走錯路的話,就將錯就錯

前面也有說,我一大路盲走錯路那是家常便飯。反正走錯的話,導航會重新規劃路線,所以問題其實也不大。我主要想說的一種情況是,如果在高速上發現自己就要走錯道了或者就要走錯出口了,千萬千萬不要原地急剎車或者急轉彎試圖回到原先的車道上,我確實有看過這樣的案例,這個真的非常非常危險,畢竟高速車子多車速快。既然錯了就錯了,出去之後再繞回來就是。

05
不要隨便超車

有時候確實也會跟著一些特別慢的車子,特別是有些車速較慢的大貨車,這時候還是超過去比較好,不然一直擋著自己的視野也不大好。但不是所有的路段都能超車,有虛線的路段才可以從左側車道超車。

但要注意有種情況是,雙向單行道的時候,中間是黃色虛線也是可以超車,但必須在視野稍廣的地方且看清楚對面是否有來車,確定沒有或者距離來車比較遠的時候才超車,超車一定要記得打燈。

如果是實線或者提示前方有Passing Lane的,那就不能超車,只能等到前方有Passing Lane的路段再超,超完車要盡快回到原來的車道,不要一直佔用著超車道。

06
高速出口時要提前變道

因為高速上車道一般較多,如果等快到出口時才變道,很有可能過不去出口那條道,因為後面車速太快,突然變道就會很危險。最好的方法早一點變道,比如出口在右側,我就一直在靠右側的車道走好了,這樣到了出口時很容易就過去了。當然變道時要看清楚,是白色虛線以及打燈,並且要和後車有一定的安全距離時才去變道,如果是實線一定不能變道。

整個變道過程要一氣呵成,不要猶豫,不要減速,這個和上面提到的車速不能過低是同樣的道理。

07
走準自己的車道,不要跑偏

同樣上文也有提到,遇到較窄的車道,並且還是雙向單車道的話,尤其是起伏路面和急彎路面,一定要走準自己的道。對面來車一般車速都很快,沒走準就會很悲劇的。有些路段,偏離車道壓到虛線上時車子會震動,相當於一個提醒,這個挺人性化,因為路面的虛線實際是一點點的凹槽。

08
天氣不好與夜間行車要及時開燈

北美冬天黑得都特別早,每天4點半就日落了,很多路沿路也沒什麼路燈,所以要及時開啟車燈。如果天氣不好,比如下雨也同樣要開啟車燈。光線特別黑的情況下,需要開啟遠光燈,俗稱的大燈。這些時候,開車一定要加倍小心。但是如果,遇到對面有車過來,會車時記得關掉遠光燈,等對方過去之後再開啟。

和國內一樣,在美國晚上碰上大貨車大卡車的機率比較大。但是有一點很贊,這些大車子都會全身鑲滿了彩色的燈,也就是用彩燈勾勒出整個車子的輪廓,這樣晚上行車非常醒目,不管是在多遠處,一眼就能看到。

09
行駛途中的暫時停車

有時在公路行駛途中,是見到一些凸出去的地方,可以稱為觀景臺吧。遇見漂亮的風景或者其他情況下想停下來拍拍照什麼的話,最好停在這裡。

要是沒有觀景臺的話,如果公路的白色路肩右側的位置足夠,也可以停在那裡,但是一定要和公路路面保持足夠的距離,不要影響到其他車輛的正常行駛。停的時候也要看清楚,後面沒有車的情況下才停過去,不要貿貿然就減速打右停下來。當然這些都只是短暫停留,當然也不包括全封閉的高速公路,那個肯定不能隨便停。

10
停車時需要注意的幾點

景區和小城鎮以及一些商場快餐店的露天停車場,基本都可以免費停車。如果在大城市市中心,可以停在一些收費的停車場或者有咪表的路邊車位,要留意停車的時間限制,一般可以使用信用卡支付或者硬幣。

如果是停在上坡路,車輪要往左打,如果是下坡路,車輪要往右打。這個也是預防萬一車子往下滑時,能夠通過路肩與輪胎的摩擦,讓車子不繼續滑下去。這是當年第一次去美國的時候被三藩市的朋友友情提醒過。

然後,不要停殘疾人車位(RESERVED PARKING),不要停在需要特殊許可的車位(PERMIT PARKING ONLY),比如需要消費才能停的車位或者是居民的私家車位,也不要停在消防通道上(NO PARKING OR STANDING FIRE LANE)。

11
車內收拾乾淨,避免被砸車

這個也曾一度讓我很害怕,聽過不少被砸的案例。據說連一條充電線都不能放在車裡,最好空無一物,這樣才可以避免被砸車。但是我的實際問題是,我必須每天將所有的東西(包括攝影器材行李箱等等)都放在車上帶著走,畢竟因為每天住的地方几乎都不一樣。並且車子後備箱沒有遮擋的,所有的東西從外面都能看到,這讓我很困擾。所以,我一路儘量避免去大城市和人多的地方,據說砸車比較多的都是這些地方。

不過在景區和小城鎮的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租車的小哥哥也這麼和我說,所以我後來都鬆懈下來。有一次下車想著隨便走走,手機都放在車裡忘了拿。結果隨便走就走了快3公里,等我想起來往回走的時候,腦補了各種被砸後我該怎麼辦的畫面。萬幸的是,回到之後車子絲毫無損,我的手機還掛在方向盤旁邊等著給我做導航呢。

總之,最好重要證件信用卡以及貴重物品還是貼身帶著比較好,車內儘量收拾乾淨,下車時檢查好窗子什麼的都要關好。

12
如果遇到警車截停(Pull Over)

萬一遇到的話,比如警車閃著警燈鳴著警笛,乖乖地靠邊減速停車。坐在車裡等,雙手放在他能見到的地方,比如方向盤。千萬不要下車,也不要太過緊張/警察蜀黍問什麼需要什麼都儘量配合,沉著應對就好,大不了就是開個罰單。

13
其他還需要注意的事情

只有在遇到非常危險的情況下,才可以鳴喇叭,否則亂按是違法的;
保管好車鑰匙,我曾經就試過不見了找好久;
停車記得回P檔,我試過有次忘了,然後下車後,車子就開始往下滑;
每天都看看輪胎有沒有異常;
記得帶上墨鏡,我這次就忘了,主要也是我不愛帶這個東西,但有天一路迎著太陽開,眼睛晃得快瞎了要;
遇到別的司機禮讓或打招呼,要回一個禮表示感謝。

除了上文提到的各種標識,下面再補充一些。

DO NOT ENTER
此車道不允許進入
JCT
Junction的縮寫,意思是當前道路將和指示牌標示的道路連線起來或者交叉。
RAMP
高速公路的匝道
MERGE AREA
進入高速後到正常車道的緩衝區域
RIGHT LANE MUST TURN RIGHT
右轉車道必須轉右
LEFT LANE MUST TURN LEFT
左轉車道必須轉左
NO RIGHT TURN ON RED
禁止紅燈右轉

交通規則參考網址

美國國家旅遊局
關於在美國駕車的貼士
//www.gousa.cn/travel-info/zai-mei-guo-jia-che
關於在美國租車的貼士
//www.gousa.cn/travel-info/zu-che-tie-shi

加州的詳細交規
//www.dmv.ca.gov/portal/wcm/connect/228841fc-37f3-43e1-8ac5-07af94393138/dl600C.pdf?MOD=AJPERES

: 車型選擇

上面已經詳細說明了美國的公路情況和路況。以大部分的公路狀況來看,其實對車子要求不高,普通的小車都能勝任了,因為這些公路真的很好開。

但是如果要走景區裡那些不太好走的顛簸坑窪搓衣板路的話,那還是SUV會比較好點,底盤高一點。有四驅當然更好,但也不是必要的。

我似乎對Rav4情有獨鍾,幾乎每次出門都租的是這個車型或者同級別的。這款車子不大不小,基本上上面寫的這些路況都能勝任,租金的話也比更大型的SUV要便宜點,不算太耗油。畢竟沒人和我share車費油費,租個貴車不太划算。印象中也沒有出現過什麼因車子效能而導致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租一部熟悉的車型,就知道這個在哪裡開,那個在哪裡調,不需要有什麼磨合時間,直接就能很順手的開。

: 租車全過程

慣例的,還是選擇了租租車這個平臺來租車。

大家對他家肯定不陌生,一站式的查詢比價和中文服務,也節省了我許多時間。我曾經在租車過程中出現過諸如鑰匙不見,不夠時間還車之類的各種奇葩問題,他們的客服也都能很好的及時幫忙協助解決。

租租車官網
//www.zuzuche.com

01
租車費用

我提車的時間是11月24日傍晚6點,還車的時間是12月5日的下午3點,精確到小時計算的話就是11天,提車還車的地點都是在洛杉磯機場。

租車的總費用為RMB 3,630,包含超級補充全險的費用。平均下來的話,每天RMB 330,我覺得還算不錯。

補充一下,在下這個訂單之前,我下過另一個訂單,價格是RMB 3,900多。後來不知為什麼我手賤又刷了一下,發現同樣時間同樣地點同間車行同款車型,總價便宜了300多,當即重新預定,取消了原來的訂單。訂單取消,金額是全退的,這點挺好。

02
租車車行

這次選的是一家叫做Yesaway的車行,不是常見的那些國際連鎖車行。

說實話,租之前我也沒聽過這家車行的名字。當時查詢出來的結果裡,這家車行排在最前面,價格也比較合適,是不是最便宜我倒是忘了。然後我點了一下看評論,覺得還不錯,就下單了。另一個好處是,這家車行的人,全是華人,下單後可以加他們客服的微信諮詢更詳細的問題,溝通起來很方便。當然,我也看到有其他車行也寫著提供中文服務。

要補充的一點是,查詢的時候其實有兩個價格,有一個寫著閃租,點進去能看到也是這家車行,另一個直接就寫著車行名字,價格比閃租的要便宜不少。我大概比較了一下說明,貌似區別只是一個是有專人接送vip服務,另一是在機場附近需要乘坐免費巴士。我覺得對我來說,有巴士坐就可以了,所以選了這個。不過實際情況是,到了機場聯絡他們,也是派專人專車來接的,並不需要自己坐什麼免費巴士。

從租車到還車,全程的中文服務,包括我在途中有問題用微信問他們,哪怕是非工作時間,也是很快就能得到答覆,這點我覺得還不錯。

唯一讓我有點鬱悶的是,或者不叫鬱悶叫擔心,我拿到車第二天,儀表盤上的Maint Reqd燈亮了,意思是車子需要保養了。但那時我已經離開洛杉磯很遠了,沒法拿回去換車。我和他們客服小哥哥微信聯絡,說是保養之後忘了重置了,這個說法我不確定是否真的,萬一其實是沒保養,想著我還要開10多天,挺擔心車子會不會出問題的,畢竟我要去的都是荒郊野外的地方。後來他們說讓我到附近的4S店去做一次保養,我算了下時間,找路過去還要排隊等他們弄完,估摸著一天時間就沒了,想想還是算了,姑且相信他們忘記重置這個說法。當然,也是因為小哥哥後來和我說,就算要保養了,再走個幾千公里應該問題也不大。那好,就這麼走吧。

最後,我想說的是,他家會不會就是租租車自家開的?因為提供給我的手機支架上直接就印著租租車的logo。當然,這是我瞎猜的。

03
提車過程

那天下午我抵達洛杉磯機場,拿好行李之後,就通過微信和他們聯絡。他們讓我出門後,去到號碼為6C的柱子旁邊等就可以了,會馬上安排車子過來,同時把車子的照片和車牌號碼告訴了我。我出門口抬頭一看,這麼巧,這不就是6C的柱子嗎,然後索性進門在裡面等著,因為wifi訊號強一些。大概10來分鐘的樣子吧,車子到了,和圖片上一樣,是部中巴。和我一起上車的,還有另外一對夫妻。司機哥哥也是華人,下車來幫我們把行李搬到後備箱,也沒有索要小費的意思。

到了車行,有好幾個小哥哥在那裡,其中一個應該就是平時和我聯絡的。我瞧了一下,車行不算特別大,入門口是他們的幾張辦公桌子,其他地方就停了不少車子,真個看起來就像一個大大的室內車棚。

接下來的手續也很簡單,因為是華人,所以什麼公證件翻譯件都不看,直接讓我提供護照和駕照原件以及信用卡就行。小哥哥把證件影印的影印拍照的拍照,然後讓我籤一份合同。合同是全英文的,寫的密密麻麻,我要全部看完並完全理解肯定也不可能,閉著眼睛也就簽了。

另外早就有人把車子開到門口,在開走之前,小哥哥帶著我簡單驗了一下車,也沒有嘮叨更多的廢話。事實證明,我一處女座,竟然可以對驗車這麼馬虎。前面車牌的黑邊掉了一半以及車牌有被擠壓得翹起來的痕跡這件事,我是到開出去第二天才發現的。我努力回憶覺得自己這一路並沒有碰撞過什麼,於是找他們溝通,得到答覆是本身就這樣的,不是我的問題,於是放心了。

慶幸的是,除了這點之外,整個車子的車況看起來還是比較新的,公里數不到3萬英里,內部清潔也做得很到位。這一路開下來,動力也很足,包括在最顛簸的路上也沒有出什麼問題。

04
還車過程

比起提車,還車過程更簡單。

我提前用微信問好小哥哥,車行附近哪裡加油比較好,他直接發了個地址給我。那天早上,我直接導航到油站,把油給加滿了,最後這一次加油,只用了10塊錢。

加滿油後就導航開到車行去,直接停在門外的車位上。那個小哥哥出來,幫我把行李搬了下來。然後快速的檢查了一下車子,說可以了沒問題了。從機場把我接來的車子在旁邊也準備好了,要送我去機場。

05
租車條款/注意事項

租車的合同我是真的沒看,畢竟看起來很頭疼。不過之前下訂單的時候,有些條款和注意事項在訂單上直接就有列明。提車之前,小哥哥也都有大概和我講了一下,許多也是常識性的了。大致如下:

滿油取車,滿油還車
如果取車時就不滿的話,還車時還到相應的格數就好。

按時還車
延時還車的話將收取額外費用,當然提前還車也不會退。

遇到故障/事故
途中出現故障或者事故,要及時和車行聯絡,有些情況還需要及時報警。

貴重物品不要放車裡
其實不單單貴重物品了,最好車裡什麼都不放,至少都藏好不能讓外面透過玻璃窗能看到裡面有什麼東西,這樣避免砸車。

車內要保持乾淨
還車時可以不用洗車,他們自己會處理,但前提是車內要保持乾淨,否則要收取額外的清潔費用。當然這個乾淨不是絕對的,畢竟走了一路,車裡腳墊上會有一些泥沙之類的是沒法避免的,只要不是太誇張就行。車裡也不能有掉落的食物殘渣,或者染上什麼異味。我自己有點潔癖,平時上下車都會弄得比較乾淨,連座椅上掉的頭髮或者沾到衣服圍巾的毛毛之類的,我都會用不乾膠去粘一下及時地清理掉了。

如有違章會追加扣款
如果途中有違章被拍下來的話,事後車行將另外再收取罰單費用及手續費,會從留底的信用卡里扣除。

: 租車保險

上圖可以看到,這次租車費用裡所包含的保險。

說起保險,這個錢我覺得是省不了的,有很多意外,不是車技好並小心駕駛就能避免的。

曾看過一些帖子,教大家怎麼用行政會籍來租到很便宜的車子,前提是沒有保險。因為畢竟我們租車人,並不屬於那家相應的公司,哪怕用了別人的會籍成功租到車了,出問題的話,肯定不能指望別人還能為你報銷保險。所以我看到這樣的攻略直接關掉,這個事情還是走正規途徑比較好。

租車的時候,每個車行都會提供一些基本的保險,但可能這些並不能涵蓋所有的意外情況。我這次租車,車行提供的只是碰撞險(CDW)和盜竊險(TP)。所以,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根據我們自己的實際需求額外購買一些保險。比如,要去的地方是荒野,碎石路比較多的,買個碎石險會比較好,如果主要只在城市裡晃悠,那就沒必要買這個了。額外的這些保險,可以提車的時候在車行的櫃檯買。

我是個怕麻煩的人,所以租租車的超級補充全險是我一向比較喜歡的。看過我其他遊記的朋友就知道,我每次租車都會買。儘管我覺得價格也不算便宜,就是圖個方便和安心。它涵蓋了很多方面,並且是國內保險公司,理賠溝通起來也方便。

另外,我還買了第三者責任險,這個是超級全險裡面不包含的,也是直接租租車下訂單的時候買的,當然也可以到了車行再買。

租租車補充全險說明頁面
//ins.zuzuche.com/car.php
//ins.zuzuche.com/coverage_page.php
這裡可以檢視詳細的理賠範圍,基本上玻璃輪胎底盤這些都不用擔心了。

另外,說明一點,所有的違章罰款,是不包含在保險裡面的,乖乖的吸取教訓自己掏錢吧。

: GPS導航與地圖

我是重度大路盲大路痴,無藥可救的那種,地球人都知道。

我嚴重懷疑自己存在先天性的道路認知障礙,不要說東南西北分不清,有時候左和右我都常弄混。我離不開GPS,平時在國內開車,稍微遠一點的哪怕是同城哪怕可能去過好多次,我都要開導航。

01
選擇合適的導航

對於一個立志走世界的重度路痴來說(這麼說感覺也是蠻勵志的),在國外自駕, Google Maps是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比起其他的app來,非常的人性化,無論是操作方法,介面設計,搜尋邏輯,都讓我覺得用著很順。

比起來,其他一些地圖就沒那麼好用了,比如到了國外就殘廢的百度地圖,還有租租車下訂單時提供的探圖地圖。更不要提車行給我的GPS導航儀,那東西當我在高速上飛奔的時候竟然能宕機,然後還整個脫落掉下來,我也是徹底暈了。

話說那天我提車後,為了保證不走錯路,我用了兩個導航。因為剛下飛機,還沒來得及買美國手機卡,而很悲劇的是我手機裡是加拿大的卡並不能資料漫遊。我那能夠漫遊的中國移動手機卡,在我另一部手機裡,但是那手機不爭氣的沒電了,充電線我又找不到了,而我也沒帶換卡的針而沒法換到另一部手機去。我當時想著,之前有下載好離線的探圖地圖,車行還給了我GPS導航儀,兩個一起導航,怎麼也能保證我順利抵達當晚在另一個叫做Barstow的城市的住處。

結果證明,我還是太年輕太天真了。跟著它倆的指示,我順利轉上了機場附近的高速。但是沒開多久,探圖地圖就開始發瘋似的讓我左轉右轉甚至不停讓我掉頭,可是我在高速上只有一條直路啊。於是索性不管它,導航儀倒是正常,我就跟著它走。結果沒多久,如上所說,它。。。。它宕機了。兩個導航都出毛病,我當時就懵了。要知道這個時候的高速上車流巨大車速巨快變道都很困難,我必須要專心開車,容不得我想太多。

索性什麼都不管,朝前一直開,也不知道要開到那裡。等明顯感覺車流少了,我趕緊變道找了個出口下了高速。停在路邊,我把GPS導航儀重啟了,但是我折騰半天還是完全不會用,之前是讓小哥哥幫我設好目的地的,所以人哪任何時候都不能太依賴別人。之後想盡一切辦法想換回我移動的卡,結果也都失敗了。無奈之下,我開啟了iPhone自帶的蘋果地圖,居然能離線使用,儘管使用體驗比Google Maps差一大截,但至少我能有導航了,這叫不叫做天無絕人之路。

那時已經出了洛杉磯,接下來的路應該基本就是一條大直路,很容易走。要是連蘋果地圖也不能用的話,我沿著這條路並隨時留意路牌指示也應該能開到。等到了Barstow,再去問人酒店在哪裡或者找買電話卡的地方,這是我做的最壞打算。

這個故事說明,導航多是沒用的,只有靠譜的那一個才能救你。這個故事也說明,有離線地圖是沒用的,只有靠譜的離線地圖才有用。這個故事還說明,提前瞭解一下美國公路的大致情況也還是有必要的。

關於為什麼當時用蘋果自帶地圖能離線使用這件事,我回來後也在思考,到現在也沒有太搞明白,因為我發現回國後同樣情況下沒訊號的話是完全不能用的。那為什麼在美國它能用離線,我猜可能的原因是不是因為我的愛瘋是北美版的,所以預先就存有美國地圖?不管怎麼樣,至少它當時是讓我感恩的。

02
離線地圖的下載

說到離線地圖,我想補充一下。當我買好美國本地卡之後,我就隨時有了網路,可以無障礙使用Google Maps。但是,因為去的大都是國家公園,公園內和周邊很多時候手機幾乎都沒有訊號。我吸取教訓,每天晚上都提前把第二天要去的地方的離線地圖提前下載好,需要下載的地圖範圍儘量選廣一些,把要去的地方全部覆蓋到。所以,再也沒有出現過第一晚那樣的窘迫了。

我後來在沒有訊號的時候,使用的都是Google Maps的離線地圖,非常好用。和有訊號的時候沒啥區別,只除了無法看到實時擁堵情況以及查詢當前油價。但是話說回來,能擁堵的路必定都是接近大城市了,接近的時候肯定就有網了,Google Maps會自動根據路況重新設計路線,反正跟著走就行。至於油價,在真正需要的時候,價格已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了,反正同一個地區其實也真的不會差太多。

03
離線地圖的自動更新

提醒一下,在Google Maps的設定裡面,把離線地圖的自動更新關掉,換成手動更新。不然的話,一旦有網,它就會自動更新離線地圖,很有可能出現更新到一半然後網路又沒了的情況。這時候,那一塊的離線地圖是會因為沒更新完而無法正常使用的,別問我為什麼會知道。

04
紙質地圖/官網地圖PDF下載

在國家公園或其他景區,一般進門就能拿到一份紙質地圖。一般來說,景區裡面的路都不會太複雜。所以,在景區內自駕的話,除了使用手機的導航,也可以結合紙質地圖來看。當然,有時間的話能提前在官網把自己要去的國家公園的地圖pdf下載下來肯定是更好的選擇。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
//www.nps.gov

: 駕照及翻譯件

在美國開車,所需的證件並不複雜,提供中國駕照以及有效的翻譯件就可以了。

當然上文也有說,因為我是華人車行租車的,所以人家根本不看翻譯件,我拿都沒拿出來。但是如果,租的車子不是華人車行的,那還是兩者必須要同時出示的。

有效的駕照翻譯件,有兩個選擇。

01
駕照公證件

在國內各大公證處,可以辦理駕照公證件。但是需要花費200多銀子,要等2個星期左右才能拿到。大小是A4紙那麼大,薄薄的有幾頁,敲了個紅章。使用有效期,和駕照的有效期時間一樣。不限制使用國家,去很多國家都能用,只要目的地國家承認能用中國駕照就行。

02
國際駕照翻譯認證件

所謂的國際駕照翻譯認證件,是租租車網站能辦理的一份翻譯件。本質上,它也就只是翻譯件,並不等同於國際駕照。不過在許多國家租車來說,也足夠了。它的好處是,免費辦理。儘管網站上寫著免費將於幾月幾號截止,實際上它永遠在截止,永遠在免費,時間會不停的改。當然,郵費不免,並且蠻貴的,但比起上面的公證費來說,那還是小巫見大巫。所以,沒有的話辦一份吧,還蠻好用的。這個和公證件一樣,有效期也和駕照有效期一樣。

參考網址
//tidl.zuzuche.com

最後提醒一下,如果自己的國內駕照到期要換新的了,那麼更換之後,相應的翻譯件也要重新辦理,之前用舊駕照辦過的是不能繼續使用的。

: 如何加油

相比起來,美國油價的整體水平比國內便宜很多,所以加起油來沒有那麼心疼荷包。美國的油站非常多,常常在公路出口處或者途經的小鎮上,會有好多不同公司經營的油站。不同的油站,價格也會有所差異。各個油站前面都會豎起大大的牌子,上面能看到各自今天的最新油價。

01
及時加油

我基本上每天都會加一次油,在每天早上出門或者晚上住下之前。當然如果某天開的距離比較長,途中看到油箱剩下一半以下的時候,也會趕緊去找油站加滿油,而絕不會等到徹底快沒了才去加。畢竟雖然美國油站不少,但多數還是集中在城鎮,在野外有可能很久都看不到一個油站。

02
油站搜尋及比價

我加油的原則,倒也不是非得找到最低的油價,差不多就行,時間成本也很寶貴。也就是,價格可以接受,距離我當前位置較近的油站就ok。有好些app都能搜尋油站並比價,不過我還是習慣用Google Maps。我是個怕麻煩的人,能一個app解決的問題,我就不會用兩個,事實上Google Maps在搜尋油站及價格比對上也非常好用。

開啟Google Maps,點左下角的Explore,然後再點Gas Stations,就會自動出來當前位置附近的幾個油站以及當前價格,選一個你覺得地點價格都合適的,點一下導航過去加油就行了。當然直接在搜尋框裡輸入Gas Station,結果也是一樣的。上面這張圖截得不好,不知道為什麼那幾家價格都沒有,平時用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有好幾個價格的,但不記得截圖了。

還有一個叫GasBuddy的app,也是類似的。

常見的油站有Shell,76,Mobil,Chevron,Arco等等等等好多。各家的油品品質應該還是有所區別的,像我在Shell工作的朋友跟我說他們肯定是最好的,不過好像也確實是最貴的。我們來旅行,倒沒必要加最好的油,後幾家我加得比較多一些。

如果開著車騰不出手來或者各種原因用不了手機來搜尋的,可以留意下公路周邊的指示牌,常常能見到油站的標識,提示附近油站的距離。又或者,開到公路最近的出口或者最近的小鎮,就一定能找到油站。

03
油品分類

加什麼油,在租車的時候要搞清楚,是汽油還是柴油,千萬不要加錯油。萬一不幸真的加錯了,乖乖的找人幫忙清理郵箱放油,千萬不要貿然發動車子,損壞了可不在保險理賠範圍之內。

汽油一般叫做Gas或Gasonline,柴油是Diesel。柴油很好認,一般都是有綠色標識的,甚至油槍也是綠色的。

如果是汽油,一般分為87(Regular或Unleaded),89(Plus或Mid-Grade),91(Supreme或Premier),以及92和93(V-Power)。數字越高,自然價格越高。我這次租的車子是要加汽油的,車行說加87就可以了。

美國油價按照加侖來計算,1加侖大約等於3.785升。此行我加油的單價基本在每加侖$2.50-2.90之間,有一次最貴4塊,那是在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唯一能找到的一家Shell,不加不行,也是此行唯一一次加超過3塊的油。

04
加油方法

美國的油站大部分都是自助加油,所以要提前搞清楚怎麼加油。當然,如果加油的時候遇到問題,也是可以找工作人員,他們一般都會很nice的幫忙的。一般多人一起自駕,加油這件事我是絕對不動手的,但如果一個人的話,那萬事都只能靠自己了。還好,這件事情也並不難。

首先,我在美國用信用卡加油就沒有成功過,折騰過幾次,都卡在要輸入Zip Code那一步,怎麼輸都不對,然後我就徹底放棄,索性每次都用現金。在加拿大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用信用卡加油妥妥的。所以,此行在美國加油的時候,全部是用的現金,貌似有些油站用現金加油比信用卡還要優惠那麼一丁點兒。

加油一般使用預付費的方式。

先把車子停好在某個加油機前面,記下加油機的號碼。注意,不是87/89/91那些汽油標號,而是加油機的編號,一般是1/2/3/4。。。,抬頭就能看到。然後鎖好車,拿著現金給裡面的工作人員,並告訴他幾號加油機多少錢,也就是英文比如No.3, 20 dollars please這種簡單的就可以了,我一般每次20/30美金這樣。

回到加油機,先開啟汽車油箱的蓋子。然後在加油機上摁一下相應油品編號的按鈕,比如87(有時寫的是Regular或Unleaded),再把一旁的油槍拔下來塞到汽車油箱口,摁下油槍的扳機並且卡住固定就可以了。加滿油後,油槍會自動停下,扳機自動跳起。把油槍拔出來塞回加油機,然後把車子油箱的蓋子蓋好就大功告成了。整個過程小心拿好油槍,有可能會有油漏下或滴下,別沾到衣服或者手了。

如果摁下油槍扳機沒有油出來,那就多摁幾次,有時候可能是不太順暢。實在還是沒有,就找工作人員幫忙。我有次遇到一個本地的黑姑娘,她摁了半天也沒油出來,然後見我要進去交錢,就讓我順便幫忙和裡面工作人員說一下出來看看。

如果預付的錢沒加完,那就進去找工作人員要回找零。如果加完了,那就直接開車走人。

攻略篇 | 一些些關於

: 關於簽證 / EVUS

先說美國簽證。

我手上的十年美國簽證,是在2014年11月辦理的,型別是B1/B2。當時剛剛推出十年籤政策,而我的上一份美籤剛剛到期,所以聽聞訊息我就馬上去續簽了,也算是第一批拿到十年籤的幸運兒。

所謂續簽就是,上一份美簽到期後的48個月內,可以直接網上填寫表格後去中信銀行交費以及委託他們傳遞資料就行,而不需要再度去領事館預約面試,也就是所謂的免面試。當然,前提肯定是之前的簽證有良好的出入境記錄,否則的話還是有可能被要求面試或者拒籤。不過,去年開始這個政策有了調整,將48個月的間隔時間改成12個月了,但依然延續這個續簽政策的話,我覺得12個月其實也可以了。但目前大家手上大都是十年籤的了,等簽證有效期到期後,政策還會不會繼續做調整,那就到時再說了。

美國簽證免面試續簽說明
//www.ustraveldocs.com/cn_zh/cn-niv-visarenew.asp

回想第一次的簽證面試,儘管是在很多年前了,不過有幾點注意事項,我覺得到現在也還是有參考意義的。

01
自己填表,不要找中介

160表格太重要了,需要填寫的內容比較多,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簽證資訊,這是簽證官最大的資訊資料來源。所以一定要自己填,只有這樣,才會知道表格裡面到底寫了些什麼,在面試時候萬一問到相關問題,不至於互相矛盾或者一問三不知。

英文不好也沒有關係,填表時每段話指上去都會有中文翻譯,當然所有的回答還是需要填寫英文。如果實在填寫有困難,可以上網搜一下模版,但還是需要自己動手來填。一次填不完,還可以第二天繼續填,在一段時間內,系統都會保留你已經填好的那部分內容資訊的。當然,一個家庭的話,是可以一個人來填寫,後續預約面試也可以一起的。

填好以後,記得自己保留一份PDF的電子副本,以備日後查閱。

160表格填寫說明
//www.ustraveldocs.com/cn_zh/cn-niv-ds160info.asp

02
面試時要有自信,不要急於表現,並帶齊資料

前往使館面試,一定要放鬆,不要緊張。我記得那天下午人還不少,每個步驟都要排隊。進去之前要安檢,過了安檢之後根據指示錄指紋,然後等候面試。一排坐著好多個面試官,他們的中文都說得非常好。見到有人一上去就猛說一堆英文,我覺得其實完全沒有這個必要,畢竟只是去旅行,懂一點基本的英文就行。我曾有朋友完全不懂英文,也一樣過簽了。

輪到我的時候,就問了兩個問題,什麼工作,去美國做什麼。這都很容易回答,我讓自己看起來表情自然一點,也不多說廢話。回答完後,剩下的時間就是簽證官劈劈啪啪的不停看電腦打鍵盤什麼的,估摸著在評價我填的表格吧。然後我帶去的資料都沒有看,就和我說通過了。

但資料這件事不好說,我排隊等的時候,確實是看到有些人被要求把資料全部交進去,覺得不夠還要求再補的。也有聽到有人被問了很多問題,還見到有人被拒了,可能是存在一些對美國人來說比較敏感的工作或者過往經歷吧,比如計生部門的。但是這都是我的揣測,也許並沒有什麼規律可循,就像再多的攻略告訴你要怎麼怎麼做就能很容易通過,說白了都只是各自的揣測而已。

重要的還是自己要有自信,不吭不卑的態度,該準備的資料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準備齊全。比如,我就帶了一些以往旅行時帶有各地著名地標的照片,我也準備了足夠的銀行流水和餘額,公司/房/車等資產證明,以及工作職位/薪水收入證明等等。

03
注意照片規格,以及必須是半年內近照

和大多數國家的要求不一樣,美籤的照片要求是白底正方形的,在提交160表格的時候線上提交,去面試的時侯也要隨身帶著。時間上也是需要半年內的近照,我的理解是,護照上其他任何國家的簽證裡都沒有出現過的照片,除非是在半年以內的簽證,如果是續簽,那一定不能用上一次簽證的照片的。

簽證照片說明
//www.ustraveldocs.com/cn_zh/cn-niv-photoinfo.asp

04
提前辦理,預留足夠的時間

儘管去其他國家,我很多時候也是卡著出門之前才去匆匆忙忙的辦理,但美籤的話,我覺得是要提前就準備好。畢竟現在國際局勢還有中美關係等等這些因素多少會影響稽核時間效率以及過籤率,這些都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所以在出行之前儘量預留多一點時間辦理好美籤。畢竟十年的有效期,早早準備好,至少十年內,都不用再頭疼每次都要花時間準備簽證資料什麼的。

而且,事實證明,美籤還真的是挺好用的。手上有美籤以及美國的良好出入境記錄,在辦理有些國家的簽證時,是可以走簡易程式的,甚至可以免籤進入或過境不少國家。而且政策這東西真的不好說,現在的十年籤以後會不會被取消都很難說。所以,趁現在早點辦理美籤吧,這也算是愛旅行人士的必備法寶了。

05
護照到期,簽證沒到期的話也同樣有效

美籤比較好的地方就是,即便護照到期了,但是隻要簽證沒到期,仍然可以使用,入境時提供新舊兩本護照就行。

這個情況應該不少人會有,畢竟是10年籤,10之內怎麼也會換一次護照吧,對於常出門的人來說,那肯定還不止。比如我自己,我是14年的簽證,16年換了新護照,所以我每次入境美國的話都是要帶著兩本護照的。

美國簽證官網
//www.ustraveldocs.com/cn_zh
美國駐華使館和領事館官網
//china.usembassy-china.org.cn/zh

再說說EVUS。

01
EVUS登記時間/有效期

EVUS,是一套專門針對B1,B2或B1/B2簽證的更新系統。出發前往美國前,必須要成功登記EVUS,否則就算有簽證,也無法入境。

EVUS登記一次的有效期是兩年,也就是兩年內可以多次入境美國。超出兩年之後,是需要重新登記,不過只要在出發前再去登記就可以了,並不需要一到期就立馬重新登記。

我是在16年11月進行的登記的,有效期到今年的11月。也就是,在這之前,我多次入境美國的話,是無需重複進行登記的,11月之後再去的話就要重新登記。在入境的時候,官員也會問是否有登記EVUS。

EVUS,我的理解是,10年簽證有效期他們現在覺得還是太長了呀,簽證時所登記的個人資訊很有可能和入境時候已經不一樣了。所以,美帝為了想知道我們的最新個人資訊,於是弄了這麼個系統。當然,是什麼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入境之前別忘了做EVUS登記。

暫時,這個系統登記是免費的,以後會不會收費就不知道了。

02
EVUS的填寫

這個系統的填寫並不複雜,而且有中文版本,我當時很快就填好了。除了要填寫本次入境的目的地和地址等資料外,其他所有的資料和簽證時基本都一樣,所以可能系統會自行進行比對,於是很快就通過了。詳細的如何填表我就不寫了,畢竟那時候填的和現在不知道有沒有區別,我也沒有截圖儲存。但有一點很重要,填寫的資料一定要真實,還要注意小心填寫別寫錯字,否則申請被拒,就算手上有簽證也入不了美國的。

網上相關的教學帖子也很多,直接搜一下就能出來很多,都寫得大同小異的。我是覺得沒有必要看這些,因為在政府的官網上都已經寫的很詳細了,各種說明,以及提供填寫的模版及指南,而且還配有視訊。並且很重要的是,官網資訊一定是最新的,不像帖子可能是有時效性的。

EVUS官網申請入口(可以選擇中文)
//www.evus.gov

關於EVUS的說明,這裡有PDF文件可以下載
//www.cbp.gov/sites/default/files/assets/documents/2016-Nov/evus-brochure-chinese-20161104.pdf

如何填寫EVUS表格的視訊指南
//www.cbp.gov/video/evus/how-to-enroll-evus-chinese.mp4

查詢EVUS申請是否通過的視訊指南
//www.cbp.gov/video/evus/how-to-check-status-evus-enrollment-chinese.mp4

關於EVUS的常見問題
//www.cbp.gov/list-page/美國國土安全部網站常見問題及回答faqs?language=zh-hans

: 關於機票 / 轉機 / 航司

機票分為兩部分,往返國內的大機票以及北美的內陸機票。

先說國際段大機票。

因為是獨自出行,時間也不是法定節假日這些熱門時間,所以我也沒有提前很久費很大力氣去不停的刷。

沒記錯的話應該是9月初訂的機票,當時想著作為出行熱門時段的暑假終於告一段落,不想和小朋友們爭奪旅行資源的我是不是可以出門了。我試著隨便查了幾個日期的機票,當然也是避開了國慶前後。然後,就看到11月中有往返加拿大的特價機票才RMB 2,700到RMB 3,000左右,用某朋友的話說,價格跟白撿似的,於是毫不猶豫的就定了。

對我來說,飛美國和加拿大都可以,因為兩個地方我都是打算去的。去洛杉磯其實常常能看到很多特價機票,RMB 2,300的我都看過不止一次,但是這個時間段裡,走加拿大似乎更划算。

說起來還有點小波折。

我這次在飛豬上定的,當時查到的全日空,從東京轉機的也只要RMB 3,000左右。全日空多好呀,完全符合我對航司的所有期盼和要求,並且還能經過東京轉機順帶機場掃點貨,不能更完美。但是我一下單,系統就提示已經售完無法購買,可是轉頭過一會又能查到。我再試也還是這樣,不知道是系統問題,還是飛豬平臺或者航司想跟我玩遊戲。試了幾次,覺得實在太浪費我時間,決定不和他們玩了,轉頭直接定了更便宜的RMB 2,700的東航。

這樣的價格,肯定要求就不能過於苛刻了。話說我還是第一次坐東航,在我腦子裡的航司排名,不管是國內國際都輪不到他家。當然,也不敢說他家不好,只是我一直無感而已。而且這價格確實便宜,沒辦法,誰讓我窮呢。那時候還不知道,這個決定讓我有個非常難受的回程。

按我的習慣,我都從香港走的,我這裡過去很方便。去程的時候,從香港飛,經過上海轉機,大概3小時左右。走國際轉機通道,不用拿行李也不用入境又出境。我很悠閒逛了逛日上掃了點貨,感覺還蠻愉快。

但是回程,是經過南京轉機的,且要停留17個小時。我原本的打算是,這麼長的時間挺好的,我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去外面溜達逛逛,吃點南京小吃什麼的。但事實上,整個回程的轉機,真的太難熬了,我發誓下次有更便宜的機票我也不這麼走了。

南京機場沒有國際轉機通道,必須持護照先入境拿行李,這時候可以走E通道自助入境。到下一程航班,我必須使用港澳通行證重新排隊Check in辦理登機行李拖運,以及再經歷一次出關,這次得走人工通道,南京的E通道去港澳就是個擺設不開放,相當的麻煩,讓我這常出入港澳的廣東人民實在有點不太習慣。

話說那天到了南京拿到行李後,想著寄存,可是那個大媽告訴我,只能寄存當天航班的,而我轉機的航班是第二天一早的,不可以寄存。那我說,我不等到明天,我晚上10點回來就拿走,大媽也不肯,一再強調只有當天航班才行。說實話,我一點不怪大媽,有規定的確是需要遵守的。但是,我質疑的是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規定,難道完全沒有為隔夜轉機人士考慮過嗎?為什麼時間間隔短的航班可以寄存,時間長一點的就不能寄存,不是理論上應該剛好相反才對嗎?我其實,真的很無語。

這樣說也是因為,南京機場那天晚上的暖氣太不給力了,我越坐越冷,而且竟然沒吃的賣,全部關門了,我拿著一堆行李哪裡都不能去,要看著它們,睡也沒法好好睡,要知道在飛機上因為一直盯著窗外或者拍照,十幾個小時幾乎都沒有合過眼。對,飢寒交迫說的就是我本人了,還要再加上累和困。對於南京的好感和種種幻想,在這個冰冷的機場之夜裡徹底破滅了。

不過這次經歷,倒是讓我有幸第一次經歷了所謂的香港經內地中轉,再往返國外的過程。曾經不是有個熱門帖子,引發了許多人的熱議嗎?從內地出發的朋友可能沒法理解為什麼會這樣走,但是珠三角人民都是能感同身受的,這次我正好親身實踐一下,也終於搞清楚了到底是要拿什麼證件中轉過境。反正港澳通行證是一定需要帶著的,並且需要有至少一次的有效簽註。

總結一下,也就是去程使用護照出境到香港上機,經上海浦東機場的國際轉機通道,直接飛往國外,回程使用護照從國外飛到南京入境,然後再使用港澳通行證在南京辦理出境,飛往香港。

如果去程轉機的國內機場不是上海這樣有國際中轉通道的,那麼應該是需要使用港澳通行證出境到香港,也就是港澳通行證至少是需要有兩次有效簽註的。但這麼個走法實在太麻煩了,反正對我來說以後除非來回都是上海轉,否則堅決不考慮了。

說到東航,還有一件事情,我到現在還覺得挺鬱悶的。

我那也不算便宜而且還算蠻新的行李箱子,被暴力對待,我不知道它到底經歷了什麼。結果就是,有一個角凹了進去,這真的是一個重度強迫症的處女座所以不能容忍的事情。但悲催的是,因為外面套了箱套,當時沒有看出來,而我回來後太累,睡了兩天後才收拾行李拆箱套看到,頓時有種苦只能自己咽有淚只能往心裡流的感覺。

至於其他,不功不過吧,飛機餐啊,座椅啊,馬馬虎虎還行。

以上這些,我也只是說大實話,沒有黑東航的意思。而且看到這個機票價格,我也認了。寫到這裡,感慨一下,想當年曾年少得志不知人間愁滋味的我可是非國泰直飛不坐的矯情主,如今卻,唉,想當年啊。。。。

再說北美內陸機票。

這一段往返美西洛杉磯的機票,我也沒有提前定。當然是有提前查一下的,但是每天價格變化都不是很大,所以後來我嫌浪費時間基本也沒去看了。

去到北美之後,臨時決定的行程時間,機票也是提前2天才買的。和之前我查到的沒多少區別,RMB1,400,基本在我的預算之內。

對於航司我也沒啥太多要求,畢竟只是3個小時而已。各航司的價格也沒差多少好像,我選擇的是加拿大航空的,但後來有聽其他朋友有吐槽他家,不過這個我也不好評論,我沒覺得多好,也沒覺得多差,各人見仁見智吧。不過,在我寫帖子的今天,看到新聞說,一架加航飛機在三藩市降落時竟然降錯跑道,它在其他飛機要起飛的滑行跑道下降,從好幾架飛機頭上飛過,還好被塔臺及時反應過來發出指令要求它放棄降落趕緊飛上去,否則撞上後面一大排等待起飛的飛機這後果想想也真是蠻可怕的。

北美的這些航線,基本都沒有飛機餐提供,有沒有水我忘了。因為我一上去就進入昏睡狀態,對這兩程真是沒什麼太多印象了。因為好像,不能提前網上選座,得在櫃檯和他說,所以我記得回程還是兩程都不是坐視窗的,那除了睡覺我也沒有別的更想做的事情了。

兩程航班都是沒有行李額度的,需要Check in的時候額外在櫃檯買。行李的費用,在加拿大是加元$25,在美國是美金$20,折人民幣都一樣,¥140左右。

行李額度我忘了是20還是23kg了,反正不能超,超過的話應該要另外再付費。手提行李也是有限制的,官網說明只能拿一件手提行李和一件隨身物品,尺寸不能超過多少多少。但感覺實際好像查的沒這麼嚴,我看到有人提著兩個登機箱上去了。

說個題外話,去洛杉磯的時候,見到一對顏值爆表異常恩愛的gay,還牽著一隻小狗,整個3個小時乖乖地趴在他們腿上,時不時眨著亮晶晶的小眼睛看我一下,嗯,對,我就坐在同一排的右手邊,顏值這麼高又有狗狗,為什麼是gay呢,真的好桑心,大概這也是我索性昏睡過去的理由吧。。。。。。

: 關於入境

有了簽證,不代表就一定能入境美國。在出發之前,一定要確保自己的護照至少還有6個月的有效期,如果沒有6個月,那趕緊辦理新護照吧。否則,去到美國也沒用。

每一個入境美國的外國人,都要接受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的詢問和檢查。相比許多其他國家,我覺得美國的入境審查算是比較嚴格的。當然,我是覺得還有不相上下甚至更甚一籌的,那就是隔壁的加拿大。

下了飛機入境之前,建議先準備好一些相關資料拿在手上,避免到時候需要的話一下找不到。去排隊的時候別排錯了,要走Visitors通道。排隊的時候保持安靜,不要喧譁,也不要拍照。

建議提前準備好的資料:
01 護照,如果和簽證不是同一本,那麼新舊護照都準備好,建議提前翻到簽證那一頁,夾住申報表或者登機牌之類的。
02 回程的機票,或者離開美國的下一程機票。
03 簡單的行程單表格,大致註明每日行程以及住宿的地方,當然這個肯定不是必須的,問到的話能流利的回答出來也沒問題。

印象中,美國入境問話算比較多的。記得多年前第一次入境是在三藩市,不是一個人去的,當時問了不少問題,包括你們什麼關係、來做什麼、假期多長、去哪玩等等。當然那老頭很nice,就像和你隨意聊天一樣,我到現在還記得。

但是後來的入境,就不太一樣。比如這次,黑小哥很嚴肅地黑著臉,不苟言笑的問了我兩個問題,去美國做什麼、去多久,我簡單的回答travel,11 days,他就讓我按手指,給我蓋章過了。問話簡單的原因,我覺得可能也是因為以前有過良好的美國出入境記錄,以及其他發達國家的旅行記錄吧。

對了,說明一下,這次的美國入境程式是在加拿大就完成了。也就是上飛機飛美國之前,走的一個特別通道,當時人不多,一進去就去到上面說的美國官員黑小哥面前接受問話。我當時一下沒反應過來,結果拿到護照的時候一看,咦,居然蓋了美國入境章,寫了可停留日期,照例也是6個月。抵達洛杉磯的時候,下了飛機直接就可以拿行李出機場了。我猜是兩國好基友的關係,這樣可以分點流,減輕美國當地的入境壓力吧。反正,這樣挺方便。

一般來說,身邊朋友總結出來的入關問題,也不外乎就下面這些。

01 來美國做什麼?
02 來多久?為什麼這麼久?回程機票出示一下?
03 你們什麼關係?(多人的話)
04 住在哪裡?
05 有認識朋友嗎?朋友是哪裡的?做什麼的?
06 什麼行業什麼工作?
07 在哪個公司?什麼型別的公司或部門?
08 行程安排是怎樣?
09 以前來過美國嗎?什麼時候來的?
10 帶了多少錢來?有東西需要申報嗎?

建議事先準備好答案,輪到自己的時候不要緊張。當然,這些問題我自己並沒有都遇到過,列出來供大家參考一下。

總之,我覺得不管問話多少,只要我們是目的明確的,證明我就是去旅行的,並沒有別的目的就可以了。問什麼答什麼,不要有多餘的廢話,所有的回答都一定是要真實的,畢竟只有實話才經得起各種推敲。如果英文不大好,是可以現場向官員要求叫個翻譯過來的。

這個世界一天一變,我出發之前,也就是2017年10月底,美國落實了赴美安檢新規,面談安檢全面升級。這個已不止是抵達美國的時候會被問話審查了,而是在上飛機飛美國之前,就會被航空公司問話,具體的做法每個航司應該都不一樣。同時,隨身攜帶的各種電子產品也要接受更嚴格的檢查。所以,為了保證旅途順利,避免意外,建議提前至少三個小時到機場。

我這次倒是還好,也可能因為是從加拿大出發的。在加航的櫃檯check in時,只是被問到去美國多久,是否有簽證,是否有登記evus這三個問題。過安檢的時候也和平時區別不大,要求脫鞋電腦拿出來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了,但我包裡的相機無人機都沒有要求開啟檢查。倒是從洛杉磯飛的時候,安檢大叔把我包裡所有的東西都翻出來仔細看了一遍,當時幾乎每一個人都是同樣的待遇,旁邊幾個白人女人的手袋也都被翻得很仔細,我倒覺得這樣嚴格一點挺好。

: 關於物品申報

一般來說,在飛機上空姐會在抵達前就開始派發表格了。以前入境美國需要填寫的入境卡I-94,已被取消了。現在需要填寫的,只有入境申報表(Customs Declaration)6059B。

表格內容不算複雜,但是如果覺得填寫有困難,是可以找空姐索要中文版表格的。但是所有的回答,還是需要使用大寫的英文來寫。

同一個家庭的,當然指的是直系的,是可以共同填寫一份表格。但如果是旁系親屬或者只是朋友,那還是需要分別填寫,各人填各人的。

是和否的選項裡,美國人一般都是打X,不打勾的。

下面說說禁止攜帶入境的物品。

我們只是旅行者而已,有些違禁物品,是大家很明確的基本上都不會攜帶的,比如槍支、毒品這些危險品等等,或者一些文物之類。

但旅途中,還是有些東西可能大家會存在疑問,比如常見的一些食物藥品等等。

基本上,一些包裝好的糖果、巧克力、咖啡、調味品(不能含肉)、方便麵(不含肉蛋)等等,這些應該是沒有問題。茶葉也是可以的,以前就有帶過很多次給美國的朋友,前提是少量的,並需要有密封包裝和說明,但柑橘類的茶葉是不可以帶的。

和動植物相關的東西就統統不要帶了。

各種肉、奶、蛋等,不管是新鮮的還是製成品,都不要帶。比如,雞蛋、香腸、火腿、臘肉、烤鴨、月餅、粽子、肉鬆、肉乾、燕窩之類的。但有個例外,加拿大生產的並有商業封裝的食品是可以帶的。

水果、植物、蔬菜、種子也不要帶,比如,各種水果、生花生、生瓜子等等。

藥品的話,含有一些特定成分的藥以及所有處方藥也是不能攜帶的,包括中藥及中成藥。具體哪些成分我是覺得我們普通人都很難搞明白,至少我是搞不清楚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帶任何藥品,需要的話去到買就是。當然,如果是自己需長期服用不能停的藥物,那建議先上官網查詢清楚,並在申報單上如實申報。

最後說一點,超過1萬美金或等值其他貨幣的現金必須申報。

總之,不要有僥倖心理,萬一攜帶了不該帶的東西,還是老老實實地申報吧。如果實在不確定自己帶的某件物品是否需要申報,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建議也還是主動申報一下。當然了,即便什麼都不申報,也還是有可能被海關要求開箱檢查的。

參考網址

CPB官閘道器於入境申報的詳細說明
//www.cbp.gov/travel/international-visitors
//www.cbp.gov/travel/international-visitors/kbyg/customs-duty-info

中國駐美大使館關於美國入境的說明PDF,內含物品申報詳細內容
//www.china-embassy.org/chn/ywzn/lsyw/lsbh/lmsc/P020150212702265775131.pdf

: 關於上網

對於現代人來說,不能上網是不能想像的事情。對於自駕的路盲來說,上網路卡那更是無比的重要啊。上文中我和那幾個導航的故事,不就證明了這一點嗎?

在美國上網有幾種方式,中國移動資料漫遊,使用免費的公共wifi,租用隨身wifi,以及我最推薦的去當地購買上網路卡。

中國移動的資料漫遊,美國本土和加拿大都是每天30元封頂,不限流量。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漫遊是有qiang的,用Google Maps的話,需要VPN,不太方便。而且每天這樣算累計下來價格也不便宜了,只能說這個可以作為應急的方式備用。我是把移動的卡放在備用手機裡,只在需要的時候才開啟漫遊。訊號的話,和當時搜尋到的運營商有關,在大城市沒太大問題,野外的話基本上沒什麼訊號。

美國各大公眾場合基本都有免費的wifi可以使用,比如機場,商場等等。住宿的地方也基本都有wifi,有些訊號很好,有些就差一點,但至少能上。但是,對於我這次自駕來說,大部分時間肯定是在路上和各景區裡,wifi想都不要想。

至於租用隨身wifi,如果去東南亞國家玩個幾天,我覺得這個還行,但如果是北美走長線,我不太建議這種方式。對我來說,能夠少點東西就少點東西,包裡的器材夠沉了,不想再新增哪怕只一點點的重量了。而且這個東西,在美國的野外使用,據有朋友說訊號也是慘不忍睹的,幾乎沒有。這麼多天租下來,費用也確實不菲,想不出來還有什麼選擇它的理由。

最後詳細說說我最推薦的方式,當地購買上網路卡。

我對於上網路卡的訴求很簡單,訊號好點能導航,價格差不多就行。美國當地的上網路卡有好幾家運營公司,常見的有Verizon,AT&T,T-Mobile等等。

Verizon
覆蓋能力最強,除了城市外,在野外能有訊號的地方比其他幾個都多得多。

AT&T
覆蓋能力差一些,城市肯定沒有問題,但許多野外地方是沒有訊號的或者很弱。

T-Mobile
基本就在城市裡面溜達用用,出城就沒訊號了。

話說我那天下了飛機之後,到了機場出口都沒有看到有賣卡的地方,可能是因為從加拿大飛過來,走的特別通道,不是普通的國際到達,所以沒有見到任何店鋪,直接就到行李口了。後來抵達住處的時候,前臺小妹妹告訴我附近的Walmart有卡買,我馬上就去了。

可能是大晚上的眼神不太好,也可能是賣完了,反正我沒找到Verizon的。想想這東西還是要儘快買到,不然開車實在太不方便了,於是我拿了AT&T的卡。

準確來說,我買的是兩樣東西,因為Sim卡(上圖右)和流量包(上圖左)是分開買的。

Sim卡,就是個裸卡吧,什麼都不含。包裝上面寫了Device and airtime not included,當然也寫了Great for visitors to the US,嗯,沒買錯。卡的size也不用擔心,標準/Micro/Nano都可以,適合各種手機。

上網流量包,有好幾種可以選擇,如圖左頁。

我買的是中間這種6個G的,可以使用90天,並且還能夠在加拿大和墨西哥漫遊。$35的那種就沒有漫遊,而且只有1個G,只是相差10塊錢,區別太大了。也就是說,我接下來還要去加拿大的話,這卡是兩地通用的,我不用再買加拿大的卡了。要知道加拿大的上網路卡巨貴,我之前買的那張才500M,卻花了30多加幣(人民幣175),還得省著點用。而這個美國卡有6個G,足夠我在接下來的行程中,兩地隨便用,看視訊都可以,絲毫不用心疼。當然,卡加流量總價格$55美金(人民幣390),也不能算很便宜,但我覺得用夠一個月的話我還是能接受的。

這張圖是我把裡面的東西都拆出來之後的大合照,是不是有點包裝過度的感覺。

根據User Guide的說明,把卡放進手機裡簡單操作一下,然後就收到簡訊,提示充值成功。我的手機終於可以上網啦,開心啊。。。。。。

關於訊號強弱問題,確實AT&T比不上Verizon,城市及周邊一般沒有問題,但再遠一點訊號就變的很弱,甚至沒有。比如,進到國家公園基本是沒有的,或者很弱,但我每天都會提前下載好大範圍的離線,所以,一路上沒訊號的話導航也沒有再出過問題。除了導航,我也沒有別的一定要上網的訴求了,沒有訊號正好可以專心玩兒。沒有手機的打擾,感覺真正告別了現實紛亂,進入了一個寧靜的世界。

話說回來,就算是我買的是Verizon的話,也不是萬能的,可能只是比AT&T的覆蓋範圍要廣一些。如果想隨時隨地都有訊號能上網,對不起,在美國這只是個夢。

另外,某寶上也有美國上網路卡賣,但是這種卡和本地買的卡是不一樣的。曾有朋友親身試驗過,同樣都是AT&T的卡,某寶買的卡訊號就是不如當地卡,而且差的很遠。其中原因搞不懂,反正就是不需要提前在某寶購買,去到美國再買吧。

: 關於旅行保險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個人認為,旅行保險非常重要,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以前總是覺得意外這個東西離自己很遠很遠,現在不這麼認為了。也許是慢慢長大經歷多了,變成了有故事的女同學之後就會明白這個道理。許多事情是不以自己的意志力為轉移的,意外的出現不是各種小心就能避免的,它可能會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時候出來狠狠地襲擊你。

雖說保險也不是萬能的,它並不能覆蓋所有的意外事件,但有了它的話,還是能將一些損失降到最低。

畢竟這個世界並不是處處太平的,人心也不全都是善良的。比如,連紐西蘭這樣還算比較安全的地方砸車偷竊的事件也時有聽聞。當然要說到砸車,美國更是經常會發生。不管是查攻略帖子還是和北美朋友聊天,砸車這件事都一再被友情提示要小心。我提車的時候,也問車行的小哥哥最近治安如何,他說車裡不要放任何東西,一個硬幣一根充電線都不要。當然,主要也是在大城市,畢竟人太多魚龍混雜,如果在國家公園這些景區問題應該不大。

除了治安因素,還有一些很可怕的事故,以及好多其他種類的大小意外,很難說會不會遇到。比如,臨時生病,航班延誤,行李丟失等等,這些都太不可控了。再比如,我自己身體平衡不好,摔跤磕碰甚至直接滾到海里去的事情,我都不好意思說出來。

所以,我每次出門必買旅行保險,並且,我希望它用不上。

保險公司的選擇有很多,價格也有差異。但我覺得最根本的不是價格,而是要看海外救援網路是否覆蓋廣泛,是否能快速響應,他們的救援水平如何,以及理賠手續是否人性化。

仔細想想,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時,不靠譜的保險公司推卸責任或者半天找不到人,那就真的很悲劇。

國內很多保險公司的海外救援服務都是採用外包形式,遇到問題時他們還得去找外包的救援公司來處理,響應速度自然就慢了,甚至有些會讓你自己直接去聯絡救援公司,萬一英文不好,打了國際長途還說不清楚就麻煩了。國內公司外包合作最多的就是歐樂,而他家的救援水平還真的就一般般。

所以,我比較推薦安聯和美亞的旅行保險,他們都是自家就有全球完善的救援網路體系,響應速度和救援水平口碑都不錯,理賠手續也還比較人性化。保額也有多種檔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購買。我一般買的是美亞的萬國遊蹤,短途旅行按天數買,長途旅行或者旅行頻率較高的時候按年來買比較划算。

某寶上就可以購買,也可以找保險經紀買,價格都一樣。區別在於,某寶買的受益人是法定的,沒法更改或者改起來很麻煩,線下買的話,受益人是可以自己指定的。

: 關於天氣 / 服裝

去年在北美的這段日子,應該算是初冬吧,畢竟11月底12月初,並沒有到最冷的時候。

這次去的四個州,在美國的西南部,都是比較乾旱的地方。尤其南部加州和內華達,大片大片的戈壁荒漠,氣候異常乾燥。亞利桑那和猶他稍微好一點,因為路上或景區能見到的樹明顯多一些。所以,我沒有遇到下雨,基本每天都能見到陽光,以及月光,是的,月亮白天也是高高掛在天上,天天都是日月同輝的景象。

說到下雨,我沒有遇到不代表這裡不會下,只是概率小一點罷了。萬一遇到的話,有些地方可能存在危險。比如羚羊谷要是遇到下雨,那是要趕緊逃命去的,因為下雨可能會引發洪水,這也是為什麼必須要跟當地嚮導才能進去的原因,也是為什麼進谷之前嚮導要和他的同事登記人數的原因,因為出來的時候一個都不能少呀。

不得不說的是,這裡晝夜溫差真的是非常大。

美國是按照華氏溫度計算的,我每天都有留意車裡的實時溫度顯示。十幾天走下來,白天最高氣溫能去90左右,而晚上最低的時候只有40多。換算成我們常用的攝氏度,也就是白天最高30度左右,晚上最低5度左右,跨了20多度的溫差。

白天在外面,如果有些地方還需要走路才能到達的話,可能瞬間就會出一身汗,我單薄的短褲短裙都派上用場了。可想而知,如果在其他季節來的話,尤其是夏天,白天的氣溫會高成什麼樣子,估計我得中暑吧。當然,亞利桑那和猶他的氣溫相對較低一些,日間大概15-20度左右,體感也算比較舒適。

坦白說,之所以選擇這個線路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這個季節來死亡谷來說大概相對合適。氣溫適宜不會太熱,且避開了春天旺季住宿不成問題,還滿足了我既想晒晒太陽,但又不想被晒成人乾的願望。只除了見不到野花,也拍不到明顯的銀河有點遺憾之外。

當然這個季節不大好的是,白天太短了,每天4點左右就開始夕陽西下,5點前基本天就黑了。我第一天進死亡谷的時候,可能是太興奮了,都還沒到正式的景點,就在路上不停的停下來磨蹭著東看看西看看再拍拍照什麼的,沒爽多久就發現天要黑了,趕緊開足馬力往最近的景點奔過去。

所以,後來提醒自己,不要太磨蹭,白日苦短啊。最後的事實還是要略帶遺憾的說,因為這個原因,不得不砍了一些原本想走的行程,比如2個國家公園以及觀景公路395,留給下次吧。

再說服裝。

除了美西,此行我還要去的其他地方會更冷,有些都接近零度了。所以我這次的箱子裡,基本上是四季的衣服都帶上了,包括單衣/衛衣/短褲/短裙/牛仔長褲/薄毛衣/牛仔外套/大衣/羽絨/圍巾/抓絨legging等等,怎麼看都像搬家,所以行李確實是不輕的,我都已經每種件數儘可能少帶了,打算實在不夠,去到再買。

上面的一些照片可以看到,白天我基本上都是穿著輕薄的衣服,倒是沒有穿短袖,但我愛的光大腿的短褲短裙都派上用場了,並且完全不覺得冷。有一次最長下車走了兩個多小時,差不多是正午剛過,全身熱得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出了許多汗,上車就猛喝水。車子停久了,車內氣溫也很高,只能開大了冷氣來吹。

不過,在Page附近的那兩天倒是有點陰冷,白天就穿多了一件薄毛衣,倒是蠻舒服。有些地方雖然溫度不低,但可能有風,有風的話體感溫度會冷一點,我會隨時把厚圍巾放在旁邊,需要的話臨時披一下。

太陽落下天一黑,氣溫就會下降得很快。每當晚上需要下車加油的時候,我那光著的大腿確實能感覺到森森的寒意,有次旁邊一個姑娘問我,是不是很冷,估摸著看我拿著油槍正在不停發抖。當然,快速加完油趕緊上車,也就暖回來了。

其實,晚上開車的話也還好,套一件輕羽絨,腿上搭個圍巾什麼的,還可以開暖氣也就對付過去了。但如果晚上要在外面拍照,那我一定是全副武裝,毛衣/羽絨/圍巾/長牛仔褲都會換上,儘量把自己包裹的嚴實一點,這可不是開玩笑。

當然女生對於服裝的訴求,可不僅僅止於應付天氣。

我承認自己從小到大都是特別愛臭美的人,平日裡也常常各種造型各種自拍。在旅途中,當然不例外希望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但是我也很明白,我首先是去旅行的,我不可能好像拍寫真一樣帶一大堆誇張造型的衣服,說實話我也搬不動,這其實是一個二者平衡的問題。

曾經也有和朋友出門,每天要等她們不停糾結選衣服,還得給她們卷頭髮,偏巧又是頭髮特多的,而我又是那種不大會拒絕別人的人,所以對我來說真心是很崩潰的,磨蹭下來一個上午就沒有了,整個人心情都不好了。

所以,我自己出門都只選擇帶一些簡單的好搭的,節省時間。輕薄的裙子是首選,可以凹個造型還太不佔重量。最好還可以有一衣多穿的感覺,比如我這次帶了一條黑色裙子,從一側看就是上衣,配著短褲穿能看到光大腿,另一側看卻是一條長裙,並且走在人群裡也不會很浮誇,是我蠻喜歡的設計。顏色上鏡的亮色單品也是必須的。圍巾也是凹造型的好東西,並且穿脫方便,不同的披法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箱子空間夠的話,帶多兩條也無妨。

鞋子的話,只要百搭好走路就行。我主要穿的是帆布鞋,髒了也不心疼。另外備了一雙人字拖在車上,有些地方我直接穿它下來。比如死亡谷裡那個大沙丘,我直接把拖鞋給踢飛了,光腳踩在沙子上面玩兒。另外,還帶了雙能徒步的雪靴,不過在美西這段沒有用上,太熱了不需要。

: 關於護膚 / 藥品

上面說了,美西真的很乾燥。

我記得以前呆在比較起來還算溫潤一點的三藩市時,都不用一個星期就明顯能感覺到嚴重上火,喉嚨都啞了。而這次去的,是更為乾燥的地方。要知道,我是從冗長夏季似乎還沒有完全結束降下溫來的潮溼的大廣東出發的。

所以,面板需要適應這樣的一個轉變,必須要換成保溼能力更強的護膚品才行。這是一到換季面板就容易敏感出問題的我特別小心的一件事情,我可不想途中因為臉上過敏而影響心情。我會提前就準備好,當然有些是去程轉機上海日上或者北美機場直接買了就帶走的。防晒也是必備的,白天感覺日晒還蠻強的。

身體乳液和潤手霜也很重要,身體的我沒有自己帶,省點行李重量,到了之後在Walmart選了瓶滋潤的來塗。潤手霜帶了2隻小的歐舒丹,我覺得滋潤程度在廣東剛好,在北美還是差了點。因為後來我發現指緣好像有點裂了,這讓做了指甲的我的手看起來實在有點偽裝成白富美的民工手即視感,於是去買了個當地白菜價手霜,倒是滋潤回來了。

除了保溼的護膚品之外,有些其他東西可能也要準備一下,帶過去或者到了當地去買,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能用上。

比如藥品,創可貼之類的,我一定會帶。感冒藥這些,看需要也可以買一點。我每次還會帶一些複合維生素,在外面吃的東西很難說有營養,而且我這次基本都是快餐為主,蔬菜攝入可能嚴重不足,這個多少能補充點。

還有個東西,嗯,男生可以直接轉下一節了,只和我們女生說。對,那就是姨媽巾。我這次自己帶過去的,因為出門一個月,怎麼也會碰到,一定是要提前準備好的。我記得美國的朋友每次回來,是會在香港或國內買姨媽巾或者經日本轉機的時候買了帶走的,說是美國買不到好用的。我不知道現在怎麼樣,這次去也因為自己有帶所以在超市也沒去看這個東西,下次再去的話可以調研一下(捂臉)。

: 關於住宿 / 插頭

關於住宿,這次最大的亮點應該是在Airbnb定的這間南加州荒漠裡的馬賽克屋了,那個藝術家房東傾注了17年的心血來打造它。每一個雕塑,每一片馬賽克,每一件物品,都透出精心打磨製作的痕跡。

關於這個如今想來依然會震撼的藝術家房子,真的慶幸能夠有生之年遇見它。它讓我感受到一個真實的藝術家對美的畢生追求,對待生活、對待生命、對待自然的執著態度,這是值得我仰慕與學習的地方。翻譯成人話,大意也就是我旅途中常常會說的一句話,原來還可以這樣,又長見識了。

當然,房子的費用不算低,加上服務費清潔費什麼的總共RMB 2,011/晚。不過如果有四個人入住的話,我覺得價格其實還算合理。我一個人住,確實有點過於奢侈浪費了。

我肯定不能每天都這樣奢侈,每天都選一個特色大房子來住,呵呵,畢竟荷包有限,沒有人和我share房費呀。還好,儘管有時也算公主病患者,但在住宿這件事情上並不會很矯情,不需要多豪華,主要的訴求還是乾淨舒服就可以了。

其他的住宿,我基本都是Booking上定的Motel,也就是所謂的汽車旅館,每個房間都會配有一個免費車位。在美國Motel遍地都是,畢竟開車自駕和Motel本就是絕配嘛。我大都是頭一天晚上才預定第二天的,不是旺季,也不愁訂不到,要真訂不到就睡車裡唄。

房費的話,基本大概RMB 500/晚。其中有一些我可能是訂到了特價,Page那兩晚特別便宜,不到RMB 300/晚,還有第一晚的前臺妹紙就告訴我很lucky,第二天同樣房型就恢復原價了。其實我也沒有刻意去查,只是大概搜一下目的地附近的房源,選一個價格合適評價也不錯的就直接定了,畢竟在路上也沒太多時間去不停搜尋比價,我覺得那是在浪費我時間。

整體住下來,美國的Motel水平還算挺平均,大體都比較乾淨,沒有哪家讓我忍受不了的。床鋪都是大床,晚上暖氣都特別足,睡著睡著手腳都自己跑出來了。早餐的話,有些含,有些不含,不過我車尾隨時都備著吃的,我倒不擔心。也都不帶廚房,有廚房我也沒時間自己做,但全部都有咖啡機和微波爐。

至於電熱水壺,那全部都是沒有的。不過想想,現在爆出來的那些關於遊客將電熱水壺用做什麼什麼可怕用途的新聞。就算以後的旅途中所有住處都提供電熱水壺的話,我也是再不敢用了,寧願喝涼水。

下面寫遊記的時候,會將每天的住宿列在下面,並做一個小點評,這裡就不一一來說了。

再說說電壓和插頭。

美國的電壓是110V的,和國內不一樣,但是相機、手機、電腦這些本身都是能自適應110-220V,所以直接用是沒有問題的。至於其他電器,那要具體來看了,比如我帶的捲髮棒也是可以直接使用的,風筒也可以,但是有個旋鈕要先撥過來,不然明顯感覺電力不足風勢很弱。其他好像也沒有什麼需要用的電器了。

標的插座和插頭如圖。
所以,國內的兩腳插頭可以直接使用,其他的就需要配合轉換頭來用了。

: 關於飲食 / 飲用水

說到飲食,可以說這一路上,快餐幾乎是我的主要食物了。

因為大部分的時候在景區,大都是沒有人沒有餐廳的地方。而每天出來也會很晚了,想找個還開著門的餐廳幾乎沒什麼可能,畢竟不在大城市,小地方都打烊得很早。但是快餐店就不一樣,只要經過城鎮一般都有,有些還是24小時,至少保證不會餓著。不外乎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幾家,M記,Burger King,Subway之類的,買了就走,快速方便。有時能見到咖啡店,會順便買個咖啡和蛋糕。

但有些特別小的地方,比如在死亡谷附近的那個小鎮Beatty,到了晚上只有賭場和一個油站的小超市是開著的,除了麵包也沒什麼選擇,這個時候車裡事先囤著的食物就很重要了。

我在車裡囤了各種吃的,開車開餓了隨時吃一點充個飢,晚餐找不到地方吃飯的時候也至少不會餓s。有些城鎮的超市會有新鮮的盒裝沙拉和意粉賣,各種口味都有,我還蠻喜歡吃這些的,遇到就會買多兩盒,尤其是蔬菜沙拉,補充一下維生素。然後超市常常會有賣速凍的意粉,各種口味都有,拿回住處用微波爐叮一下就能吃了。好不好吃這個見仁見智,我覺得還行,至少是熱乎乎的,對我來說肯定是比泡麵好吃。

我不是中國胃,我喜歡吃的東西以及我對美食的定義和許多人都不一樣,可能是我自己的問題吧。比如,川菜湘菜重慶火鍋之類的我是吃不來的,也不是每天非吃米飯不可,大概我是可以扔國外天天吃西餐的那種人。上次在郵輪上,沒怎麼吃過飯,但差不多吃了40多天的pizza和西餐,也沒吃膩。

其實吧,自我總結是我在外面的時候飲食上不會太挑,有美食就好好享受,沒有也無所謂,旅行的意義就是美食這種事情在我身上是不存在的。尤其一個人的時候,可以說吃得特別糙漢子,天天吃快餐我沒覺得哪裡不好。

對了,車裡我還囤了特別多水果,我最愛的奇異果在美國很便宜,我天天吃好多,然後香蕉什麼的也有,有些油站裡順便也能買到。

再說飲用水。

有人說美國的水可以直接喝,也有說不可以,其實我也不太確定。以前在美國的朋友家裡住時,他們都是在Costco買一大堆水放在底層車庫裡,每天都只喝這個。而且他們也習慣只喝涼水,所以不存在燒熱來喝這件事情。

所以對我來說,Motel水龍頭的水,我是不會直接拿來喝的。我買了一堆水放在車尾,超市能見到那種大包裝的水,很便宜。要喝熱水的話,我會去油站、快餐店或咖啡廳找他們要點,裝到我的保溫瓶裡,當然前提是先找人家買杯咖啡或熱巧克力之類的,不然也不好意思。如果Motel提供早餐,我會吃完早餐後,順便接點衝咖啡沖茶用的熱水在保溫瓶裡帶走。

: 關於費用 / 信用卡 / 小費

在美國,信用卡很普及,隨便買點什麼都是可以刷信用卡的。但是因為加油的那個Zip Code我知道我搞不定,所以這次隨身還是帶了$1,000美金現金。

信用卡里最通用的還是Visa/Master這些。

我個人習慣使用的是中行的全幣種Visa卡,另外還有一張中行送我的Master世界卡,有時候也會拿出來用用。它們的好處在於沒有匯率損失,實時人民幣結算,有時候還有返現。但是這次有個小問題,因為我沒有設定消費密碼的習慣,但在美國刷卡的時候,總提示讓我輸入pin碼,我說沒有,然後有的商鋪就可以取消直接讓我簽名,有些商鋪、就跟我說刷不了,輸入六個0也不行,這種情況下,我會直接給現金,反正帶去也是要花的。倒是在加拿大,不存在這個問題,從來沒有要求過我輸入pin碼,所以我全程沒有換一分錢加元現金,所有的消費用信用卡就搞定。

銀聯的話,號稱是覆蓋了美國大部分的商戶,但它的標誌好像很少能見到,據說走的是discover通道,如果他說刷不了,只要告訴他discover就行了。但是我的兩張銀聯卡都是雙幣卡,往往情況是,你讓他刷Union Pay,他會直接就給你刷了Visa,而這是會產生手續費的,所以我後來嫌麻煩,直接雪藏了。當然在機場/免稅店/奢侈品店還有些華人開的店,銀聯大都是能用的。

至於ATM取現,我自己沒有試過,因為國內有現成的美金可以直接帶過去。

大商場買買買的時候,很多時候需要提供ID,對於遊客來說就是護照了,店員會和信用卡上的名字核對一下。當然,我這次大部分的買買買還是在加拿大,因為大機票走的不是美國,往返美加的時候存在行李額度問題,所以走的時候在加拿大機場,支付寶用的特別爽。

在美國使用現金的時候,建議帶一個零錢包,因為一般都會找很多硬幣。所以,到了臨走的那兩天,我每天就數著硬幣來付款,基本上把它們都用完了,實在不想帶一大堆這玩意回國。

再說說小費。

在美國避免不了小費的,這個錢不能省。你就算不給,店員也會追著你要的,要知道這可是他們的正常收入來源之一。

旅行途中,最多需要給小費的情況,主要還是餐廳、酒店這些地方。餐廳用餐的話,一般給15-20%,當然指的是正式用餐,快餐店的話是不需要的。酒店的話,比如搬行李呀清潔呀什麼的都是要給的,但是我此行住的都是Motel和Airbnb,我自己給自己搬行李,所以也不需要給。

另外,導遊啊領隊啊嚮導啊之類的也是要給的,尤其是你覺得人家服務很好的時候,比如我這次去羚羊谷,我覺得他很好人很nice,出來的時候給了$5美金給他,當然其他人也有給$1或$2的。

其他關於小費的說明,可以看這裡
//www.gousa.cn/travel-info/Tipping

這一程總費用大致如下,當然我指的是美西這一段的,不是全程的費用。
機票/行李 1.8K
租車/加油 5.3K
住宿 5.5K
食物/飲料 1.2K
上網路卡 0.4K
年票/門票 0.9K
————————————-
總費用 1.5W

這個總費用不包含購物。

可以看到,消費大頭還是租車和住宿,主要沒有人可以share,這也是獨行的代價了。還好其他的消費並不算高,整體費用基本在我的預算範圍之內。

: 關於自拍 / 攝影器材

獨自出門,自拍是必備的技能了。

我承認我不是純粹的風光黨,我忍受不了只拍風景不拍人。我所指的自拍,當然指的是相機,比較之下我更不能忍受手機加自拍桿。所以,獨行途中,我一定會給自己拍照片。畢竟能拍照好看的日子是逐日遞減的,總還是希望為未來留下一些美好的影像回憶,也作為踏足過某地的證明。還是那句話,求人不如求己,學會自拍,走遍世界都不怕。

以下是我這次隨身帶的攝影器材。

相機/鏡頭
佳能5D3,配三個鏡頭17-40/50L/24-105,另外還有一部老掉牙的佳能40D做備機。每天開車,一路上美景不斷,但不可能處處都停下來。所以,我會把相機放在旁邊的座位上,隨時準備拿起來盲拍一通,回來之後再做選擇和裁切了,帖子裡有路的片子大部分是這樣拍出來的。

腳架
腳架這次帶的是曼富圖的正常尺寸架子,不是上面連結中的小腳架,因為有些場景,小腳架還是不太方便。而且我主要是開車,也不擔心不好拿。

無人機
大疆Mavic Pro,帶去了但很少用,因為所有國家公園都禁飛。

手機
iPhone 8P,主要用來路上開車的時候拍視訊,美國的路比較好,再加上手機本身也號稱防抖,所以拍出來的視訊幾乎都比較順滑。

: 關於時差

美國和我們不一樣,並不是全國用一個統一的時間。

從美國的東海岸到西海岸,橫跨了好幾個時區。我有個朋友在三藩市做證券行業的工作,所以在西岸的她的上班時間得按照東岸有三個小時時差的紐約時間來。於是她每天很早起床很早上班,但是下午三點就能下班逛街玩兒去。

我這次去的4個州,加州和內華達是在西八區(UTC-8),也就是所謂的太平洋標準時區(Pacific Standard Time,縮寫PST),而亞利桑那和猶他是在西七區(UTC-7),也就是屬於山地標準時區(Mountain Standard Time,縮寫MST),它們彼此間有一個小時的時差。

國內統一用的北京時間屬於東八區(UTC+8),所以比加州/內華達快16個小時,比亞利桑那/猶他快15個小時,差不多就是黑夜白天顛倒了。

但還有一個因素會有影響,美國是實行夏令時(Daylight Saving Time)的國家。也就是說每年從3月第2個星期日開始到11月第1個星期日為止,時間將調快一個小時。所以這段時間裡,和國內的時差縮短了一個小時。但是,他們又不是每個州都實行夏令時,比如這四個州里,亞利桑那就不用更改時間。所以亞利桑那冬天的時候和猶他時間一樣,夏令時的時候和加州以及內華達時間一樣。

是不是看完覺得很混亂?不用擔心,我們現在都有萬能的手機,一般都會根據當地時間及時做出調整,或者可以提前設好要去的地方的時間,一排列下來清清楚楚,搞不清楚到底幾點,看手機就行。

全文完

時隔半年,再來回憶這段旅途。有些細節,倒是愈發清晰。當然,語音日記的確幫我了很大的忙。

從小便被告誡了太多,這應該怎麼怎麼樣,那應該怎麼怎麼樣。就如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有太多的渠道和方式告訴你,旅行的意義是什麼,應該要怎麼玩,應該要體驗什麼,應該怎麼才能像當地人那樣,應該要去人生必去的xx個地方。。。。。。太多太多的應該了。

我不想去否認什麼,應不應該見仁見智。我還記得,最初決定邁開步伐走世界的時候,不過也就是為了增長見識,不想做井底之蛙而已。現在的我,依然持有這個初衷,但卻漸漸意識到可能更為重要的另一點。旅途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真實的自己,或者說,另一個平行時空裡帶點陌生的真實的自己。

心儀已久的裙子鞋子名牌包包首飾。。。。。。在沒有的時候也許是那樣渴望,然而一旦擁有,感覺也就慢慢淡下去了,甚至會毫不留戀地丟棄。但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遇過的人不一樣,隨著時間流逝,ta們會一直駐留在我的回憶裡,那樣珍貴。在失去勇氣時,在迷茫困頓時,會讓我感恩曾經的遇見。ta們讓我知道,多年前那個愛做夢的小女生依然住在我的身體裡,從未離去。

多麼偉大的作家也不過就是在書寫他個人的片面而已,托爾斯泰尚且這麼認為,那渺小如我就更有自知之明瞭。在這裡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盡力去寫下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以及我愛的,僅此而已。

嗯,下一個旅程再見。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