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廣東連州,山清水秀,畫廊滿目。那飲譽海內外的刺繡藝術品,就是在這秀麗的山水中加工描繪出來的。
那年秋天,我回到自已的家鄉。一下汽車,顧上回家,便匆匆地趕到連州刺繡工藝總廠。走進廠長辦公室,看見廠長曾桂蘭正在聚精會神地打算盤。我是經人介紹與她相識的,她約我如果休假回家,一定要到他們廠去看看。說真的,我們還是老街坊哩。
當她的心神終於從算盤中走出來並發現我的時候,站起身來熱情地說:「哦!你來了,請坐!」
一會兒,她把我帶到接待室。窗外,秋風陣陣,枯黃的樹葉紛紛落地,而室內卻是滿目春光,百花爭豔。看!窗戶的珠繡窗簾在陽光下閃耀著夢幻般的光彩;茶几上鋪著精美的剌繡檯布;乳白色的牆壁上,一幅幅生動的刺繡畫吸引著我的視線,使我感到好似漫步在百花園中:「鳥語花香」、「松鶴延年」、「百鳥朝風」的花鳥畫鮮豔奪目;「牛郎織女」、「嫦娥奔月」、「西施浣紗」的神話傳說和古代仕女圖栩栩如生;「山清水秀」、「連江晨曦」、「荷塘清趣」的山水畫,或清淡雅緻,或蒼勁凝重,詩意盎然……我盡情地欣賞著,旅途帶來的倦意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一時心曠神怡。哦!這些巧奪天工的刺繡畫,彷彿把人間春色都搬到這屋裡來了!

「請到這邊來看看這幅龍鳳圖吧!」曾桂蘭把我帶到一幅寬大的刺繡畫前。啊!好一幅令人叫絕的龍鳳圖!曾桂蘭自豪地告訴我,這是某酒家訂造的,長四米,寬一點五米,是她們廠所有繡品中最大的一幅。
「呵!這要花多少根針線、多少時間和精力才能繡出這幅鉅作呢?」我好奇地問。你瞧!在光潔的紅色絲綢上,飄蕩著朵朵彩雲,一條威風凜凜的金龍和一隻婀娜多姿的綵鳳,正在顧盼相對,彷彿正在引吭高歌,互訴情愛。繡工們把這古代傳說中的吉祥物繡得活靈活現,彷彿隨時都會飛離綢面似的;在畫幅的正上方,是一顆被火焰圍繞著的金珠;下方是一個二尺見方的金光閃閃的雙喜字。畫面顏色鮮明,氣氛熱烈,富麗堂皇,極富民族特色。曾桂蘭說,這幅畫在平時既可欣賞,在婚宴中又能起到特殊的作用。
我十分佩服設計和繡制這幅鉅作的能工巧匠們。從曾桂蘭口中得知,這間赫赫有名的剌繡廠,是在1980年12月開辦的,開張伊始僅靠鎮政府撥給的6000元啟動資金、小額銀行貸款、租廠房和從外地請師傅來維持運作,為番禺服裝刺繡工藝總廠加工絨繡畫,不久便成為廣東省絲綢公司下屬的一個定點廠。幾年後,面貌大變,不僅還清了貸款,蓋起了廠房,培養了一批技術人員,還發展了線繡、金銀繡、珠繡和扎染綢等產品的生產,鼎盛時期還開辦過10多間分廠呢……

對龍鳳圖這幅鉅作,他們從設計到針法技藝都進行了創新。設計人員親自已到某酒家進行調查研究,根據那裡的特點和繡品的用途,採用宋元工筆畫的形式和吸取民間剪紙技巧進行設計。為了使設計出來的繡稿更適合刺繡,設計人員虛心向繡工們學習刺繡的針法特點,終於設計出既優美、又省工省料、而且又能使刺繡的針法特點得到充分發揮的繡稿。繡工們則採納了江蘇著名刺繡藝術家楊守玉女士生前提出的「善刺繡者必善繪畫,否則不能做到刺繡極峰」的意見,向設計人員學習了一些與刺繡密切相關的美術知識,並且對龍眼、鳳眼等重要部位進行了認真的研究。經過不斷摸索,反覆試繡,決定改革傳統粵繡以單一繡種刺繡畫稿的方式,運用絨繡、線繡、珠繡和金銀繡四繡種相結合的方法來表現畫面,在傳統針法「密不重疊、疏不露底」的基礎上,採用釘、墊、託、串、碼等巧妙針法進行繡制,浮沉有致、疏密相間地勾勒出龍鳳的栩栩神態。特有的材料組織果然使繡品的藝術效果脫穎而出,具有裝飾性強的特點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曾桂蘭帶我到窗明幾淨的刺繡車間參觀。車間裡瀰漫著年輕女性特有的體香髮香。繡工出身的副廠長蘇翠娟正在忙著驗收繡品;繡工們正在埋頭刺繡,呼呼的抽針聲在寂靜中顯得格外響亮;牆上的音箱正播送著輕音樂,給人一種寧靜、安謐的感覺。我走到一位臉蛋圓圓的繡花姑娘旁邊,彎腰看她刺繡;但見小小的繡花針在她的手裡穿梭自如,時隱時現,漸漸地變幻出美麗的圖案……
「這位叫陳豔雲。」曾桂蘭向我介紹這位刺繡能手;「她繡什麼都又快又好,而且全部合格;我們廠新產品的第一件繡品大多出自她的一雙巧手。」

「這位是譚師傅,是我們廠從廣州請來的技術顧問。他十四歲就加入刺繡行業,善設計,懂驗收,還會繡花呢!他設計的結婚龍鳳褂裙,在我省為數不多的老師傅中名列前茅。」曾桂蘭又向我介紹了一位年約七十歲的男性老藝人譚師傅,接著又說:「他身邊那兩位年輕人是我廠的設計人員,正在跟師學藝。」
我見譚師傅正在指導他身邊那兩位徒弟在一幅繡底上畫著些什麼,聽了曾桂蘭的話,他麻利地套上毛筆,摘下眼鏡笑著說:「老了,早就不拈針了……說到畫龍鳳褂裙,我還有一個故事呢:時,龍鳳褂裙被說成是『四舊』,不能繡;香港客商找到我,我只好晚上在家偷偷地畫,畫好了再偷偷地發給繡工繡,弄得好象搞地下工作似的……」

繡工們忍不住「嘻嘻哈哈」地笑了起來。是啊,現在大家可以無所顧忌地笑了,但那時誰敢笑?那時,傳統題材的刺繡藝術品被當作「四舊」對待,設計者和刺繡者也難免厄運,刺繡行業因此衰敗下來。值得慶幸的是,這已經是過去的事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刺繡藝術品的銷路也越來越好,繡工們加班加點工作,繡品仍供不應求。該廠除生產絨繡畫外,還生產刺繡旗袍、結婚禮服、被面、方巾、手袋和扎染綢等,暢銷海內外,在香港、東南亞、日本和歐美等地都有該廠的產品。啊!連州刺繡為人間增添了美!這種美流淌在四大洲五大洋;籍著這種美,連州人民和外國朋友之間也架起了友誼的橋樑……
我愛美麗的連州刺繡!我祝福為連州創造美、增添美的刺繡工人!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