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臺灣,對於大陸人而言,是一個怎樣的符號與存在?是白先勇《臺北人》裡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們的隨波逐流,是臺北西門町鱗次櫛比的繁體廣告牌,花蓮太魯閣絕壁萬丈驚濤拍岸的清水斷崖,高雄六合夜市上琳琅滿目的各色美食;或是平日市井裡溫溫吞吞不緊不慢的人民,環繞在耳邊臺灣偶像劇裡那嗲嗲的國語,捷運自動扶梯上左行右立秩序井然的場景;還是「立法院」在野黨「立委」那咄咄逼人的質詢,電視政論節目裡藍綠兩派互黑互噴互揭老底,馬路上的層層拒馬、防爆警察以及示威人群。
一千個讀者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人看到的是秀美瑰麗的自然風景,有人看到的是是傳承完好的中華文化,有人看到的是這裡的社會和人民。
於是乎,便踏上了這次旅程,一次走馬觀花、初識臺灣的旅程。

臨行前的準備

1、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及G簽註(個人旅遊簽註)
這是入臺準備的第一道手續,由大陸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頒發。4月21日,帶著身份證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辦理,身份證放到自助填表機感應區上,選擇臺灣通行證及G簽註(個人旅遊簽註,不是團隊遊簽註),申請表格自動填好列印出來,自助拍照機上拍好照片,取號排隊,視窗拍面部識別、驗指紋,結束。流程規範、效率很高、服務周到。4月28日拿到了通行證卡片,只用了5個工作日。

2、「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入臺證)
這個證件是由臺灣當局「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頒發,前置條件是需要有大陸公安部門頒發的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及相關簽註,以及其他相關材料。這個可以在某寶上搜有資質的旅行社代辦。我選的是中青旅,提交通行證,規定尺寸照片,5萬元存款、信用卡金卡、年入12.5萬元人民幣三選一的財力證明等相關檔案,具體根據旅行社要求準備。五一期間,我把入臺證所需要的材料全部準備好,5月2日在某寶下單,5月9日上午,「內政部移民署」入臺證電子稿出籤,用了4個工作日,看來兩岸相關機構工作效率都很高。
入臺證郵件上,從沒在港企、臺企工作過的住在城鄉結合部的我,平生第一次收到了「內政部移民署」發來的正體字的正式郵件,其中居然大部分文字能一眼就認識,於是對自己有限的文化水平感到無比驕傲。

3、往返機票
俗稱的「兩證一簽」拿到手後,接下來買機票。機票越是提前買越便宜,但為了穩妥起見還是在入臺證下來後才買的。機票確實是一天一個價,天天往上漲。5月9日中午,在攜程和去哪兒APP上比較價格後,我下載了中國東方航空的APP,註冊了會員,直銷的機票價格與攜程和去哪兒的價格是一樣的,近期網路大資料殺熟的負面資訊很多,為了確保有座位,不會被航空公司臨時OUT掉,我在東航APP上下單,南京往返臺北共1975元。

4、訂酒店
訂酒店的途徑有很多,在很多網站上都訂過,這次打算支援一下馬蜂窩,根據之前估算的行程,臺北-高雄-墾丁-花蓮-宜蘭-臺北,逆時針繞臺,5月10日,在螞蜂窩APP上下單訂酒店。臺北和高雄訂了酒店,墾丁和花蓮訂了民宿。臺灣的住宿價格,特別是臺北的住宿價格不便宜,基本上和上海的價格差不多,因為提前了20天預訂,略微會便宜一些。

5、租車
關於自駕還是坐檯鐵,確實是糾結了一陣,比較後,覺得自己有臺車出行更方便,於是還是在萬能的某寶下單租了輛車,當做環島的交通工具,租車費用大概300多人民幣一天。

6、悠遊卡
悠遊卡集坐公車、坐捷運、便利店消費、坐檯鐵區間車、買景點門票等功能於一身(部分功能高雄不能用)。某寶上也能買到,我是到了桃園機場後,在機場自動販賣機上買的。這卡很方便很好用,是臺灣自由行的必備。

7、電話卡(移動WIFI)
臺灣主要的手機卡有三家,中華電信、遠傳電信、臺灣大哥大,某寶上當然都有的賣,這些卡主要支援4G無限流量上網功能,附帶通話服務,我還是去了桃園機場買的,下文再敘。有了電話卡,移動WIFI就沒有租了。

8、換匯
我在中國銀行換了3000塊,櫃員問我是人民幣嗎,我說是新臺幣,大概600多人民幣,是為了下飛機後應急用的。中國銀行的新臺幣匯率真是讓人非常感動,去桃園機場的ATM上取現,是比較划算的。如果可能的話,新臺幣可以全部在臺灣的銀聯標誌的ATM機上取現。

9、導航
租的汽車上自帶導航裝置,從使用來看準確性還是很高的,但手機上同時裝了百度地圖和谷歌地圖的APP,用來指路都比較準確,相對來說谷歌地圖更準一些,臺灣的一些地理資料百度地圖收集的不全也不準確。

Day 1 南京飛臺北 即將開始的故事

在這個豔陽高懸、梧桐繁茂、知了幽鳴,彷彿歲月靜好的初夏下午,乘坐南京地鐵S1機場線直達祿口機場T2航站樓。地鐵出站口處高懸著鮮紅色的地鐵梅花圖案,彷彿預料到了我將要去往的地方。選擇了直航航班,就選擇了節約時間。下午這班MU5001南京飛臺北的航班準點率只有30%,剛到祿口機場,機場廣播就告知我們航班延誤,登機口變化,讓我們靜靜等著吧。

備註:上圖為機場港澳臺出發區。

在「港澳臺區域」辦理值機手續時,明顯能分辨出大陸人和臺灣人,那就是臺灣人手上綠色的「中華民國」護照,另外就是他們多半不說話,說話也是互相之間竊竊私語。取機票時,東航的值機員檢查了我的通行證和入臺證,但在海關,漂亮的女武警上尉只查驗了我的機票和通行證,根本不看我的入臺證,由於通行證是卡片式的,也沒地方蓋出境章,於是章就蓋在了我的機票上。
飛機晚點了2個多小時,快到下午5點,終於開放登機口登機,還是遠機位,商務艙的乘客坐一輛考斯特,經濟艙的乘客坐擺渡車,開了約10分鐘,在機場的一個角落登機。這天祿口機場很是繁忙,機場裡大大小小的飛機排著隊,一架跟著一架起飛,跟北上廣的國際機場相比,這裡還是有非常大的差距,也從一個側面反映著一座城市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我們的航程只有1000多公里,執飛的是一架空客A321雙發動機飛機。
在上個世紀過去的很多年裡,我們即將跨越的這灣淺淺的海峽,只有炮彈和鳥兒才能飛躍,但在過去的十來年裡,跨越了半個世紀多的隔閡,克服種種困難,終於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走到了今天全面交流的不易局面。
由於天氣不好,飛機起飛後不久,地下的一切就開始變得模模糊糊,直到飛到東海上空,一切突然豁然開朗,藍天白雲,蔚藍的大海,藍色海天一線,渾然天成,十分壯觀。飛機進場桃園機場時,一直往南飛到了新竹才調頭北上桃園,不知道降落飛五邊時,矩形要畫這麼大。飛機降落前,隔著艙壁玻璃,能看見繁體字的工廠,就寫在廠房頂上,「三菱電機」,這大概就是我對臺灣的第一印象吧。

備註:上圖為桃園機場附近街景。

備註:上圖為桃園機場附近街景,三菱電機的廠房赫然在目。

桃園機場降落,硬著落。下飛機後,前往入境處,在入境處,臺灣當局開放了三種通道,一個是「中華民國公民通道」,一個是「大陸港澳同胞通道」,一個是「外國人通道」。入境非常順利,臂章上印著「內政部移民署」字樣的女警察,查驗了我的通行證,對我進行了面部和指紋識別,在入臺證入境處蓋了入境章,就算正式入境了。

備註:上圖為臺灣當局海關入境處。

入境後取完行李,在出口左手邊有三家電話卡公司的櫃檯靠在一起,中華電信、遠傳電信、臺灣大哥大,所提供的服務一模一樣。選了中華電信10天套餐,共500元(新臺幣,本文以下全部為新臺幣),包含100元的通話費用和4G無限上網套餐。接著在對面臺灣銀行的ATM機上直接取現,先取了2萬元,按照實時匯率扣除相應人民幣。臺灣銀行算給我的匯率是4.6多,中國銀行算給我的匯率是4.4多,可以參考一下還要不要在中國銀行換匯。辦完手機卡、取完現金,從自動扶梯下到捷運(地鐵)機場線,在入口處的自動販賣機上,塞了一張500元的新臺幣,出來一張儲值400元的悠遊卡(工本費100元),全程捷運保全(保安)熱心指導,服務周到。
刷卡進捷運,月臺(站臺)上到臺北車站的有直達車和普通車,直達車全程在40分鐘左右,跟祿口機場到南京南站的地鐵執行時間差不多。臺北的捷運系統也有顯示列車到站時間,所不同的是,南京的精確到1分鐘,臺北的精確到10秒,比如顯示,「離列車進站還有1分10秒」,30秒內的就直接顯示列車進站。車廂裡冷氣開的很足,足以把人凍感冒,座位上有充電插頭,只是這會兒已是晚上7點多,車窗外一篇漆黑,什麼都看不見。

備註:上圖為捷運桃園機場線機場第二航站樓站。

列車在黑暗中行駛了半個多小時,影影約約看見遠處的一大片亮光,那是臺北的夜景,是高架橋上的路燈,原本只在影視劇裡的忠孝、信義這些地名、路名,已經在現實中觸手可及。穿過忠孝橋,就到了臺北車站,全程扣款160元,相比於機場大巴價格不算貴,但跟大陸地鐵比還是稍微貴了一點,南京南站到祿口機場只需要人民幣7元,合新臺幣35元不到。當然,大陸的地鐵都有大量的政府財政補貼,所以票價才便宜。

備註:上圖為捷運松山新店線南京東路與復興路路口車站,南京復興站。

不得不說,臺北的人確實少,出了捷運站,發現哪兒都顯得空蕩蕩的,也許是天氣不好,才晚上8點多,作為核心區域的臺北車站附近,地下大廳空蕩蕩的,外面的大街上空蕩蕩的,只有幾輛機車咆哮著高速駛過,風一陣陣捲來,夾著碎雨,冰冰涼,傘根本就用不了,人都能被吹翻掉。路邊停著的機車牌照上,白底黑字數字字母上方寫著「臺灣省」或是「臺北市」之類的,奇怪的是車牌上的「臺」字都是簡體字。臺北市的樓房很有特點,和大陸不一樣,除了外立面比較陳舊不加修飾外,每幢樓一樓都是走廊,可以為行人提供避雨。另外少數商販有倚門出攤的現象,把各式商品擺到了有走廊的人行道上,但會留了一條道出來供行人走。臺灣自然是沒有城管的,所以也沒人管,全靠自覺。作為臺灣的一大特色,各色繁體字的廣告牌高高低低紅黃藍綠,順著樓房的牆壁延伸開來。大陸多年以前的廣告牌也是這樣的。
走路5分鐘到了酒店,辦理了入住。雖然在飛機上吃了晚飯,但寧夏夜市近在咫尺,豈有不去看看的道理。夜市不大,長約200米,就佔用了一條街道,各色美食琳琅滿目,大腸包小腸、彈珠汽水、滷肉飯、控肉飯、棺材板、蚵仔煎、臭豆腐、骰子牛肉、蔥油餅,價格從20元到100元都有,價格不算貴。但也許是地域口味差異,部分小吃並不很習慣,臺灣小吃味道淡、偏甜。倒是衛生狀況應該可以放心,他們不至於用地溝油去炸食物。臺灣比較方便的是便利店,酒店附近7-11,全家、OK等便利店很多,便利店有購物、洗手間、ATM取款機等功能,應該說十分方便。

備註:上圖為寧夏夜市入口處。

備註:上圖為寧夏夜市招牌。

備註:上圖為寧夏路路牌,臺路牌是綠色的,大陸是藍色的。

Day 2 一日臺北 臺北的歷史和現在

悶熱中,迎來了在臺的第一個清晨,由於沒有汽車鳴笛,整個街區都是如此安靜。
這一天安排的行程是「總統府」、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臺北市政府、臺北101大樓、西門町。由於「總統府」開放日調後了一天,於是把「總統府」參觀改為外觀,把士林夜市調整為最後一個專案。
一早起床匆忙中趕到「總統府」,是為了趕上早上9點的整點講解參觀,或許是週六,路上幾乎沒有車,也沒有行人,還是昨晚那空蕩蕩的感覺。在凱特格蘭大道前的「總統府」大門外問執勤的憲兵時,憲兵熱情告知因「總統府」有重要活動,公眾開放日調整到了第二天。「總統府」是由臺當局憲兵211營把守,據說是臺灣最精銳的憲兵營。臺灣的日照確實很厲害,這些外圍執勤的憲兵們被曬的渾身漆黑,當局也不提供個崗亭之類的給擋一擋太陽。

備註:上圖為臺「總統府」,原為日本總督府。

既然不讓參觀,拍了幾張外景後,就前往下一站中正紀念堂。從「總統府」步行去紀念堂,大概也就10分鐘,距離非常近,沿途路過了二二八和平公園、臺當局「外交部」和「國家圖書館」,中正紀念堂就在圖書館的對面。

備註:上圖為「國家圖書館」,週六一早,很多年輕人都走進圖書館看書。

自由廣場的大牌坊是最為出名的。記得陳水扁執政末期,把牌坊上的「大中至正」四個字換成了「自由廣場」,那會兒還在網路和電視新聞上放過,馬政府執政後,也沒有重新換回去,一晃也十多年過去了。大牌坊兩側的建築,沒有進去看,根據谷歌地圖,好像叫「國家音樂廳」和「國家戲劇廳」,都是典型的中國宮殿建築,但吸引我的是這兩個建築屋簷上走獸的數量,數了一下,都是9隻,跟故宮太和殿屋簷上的走獸數量一樣,代表皇帝。

備註:上圖為自由廣場牌坊。

備註:上圖為自由廣場牌坊近景,圖中鴿子是不怕人的。

備註:上圖為紀念堂遠景,中式八角建築。

來紀念堂的遊客很多,各國人都有,大部分人都是來看整點的換崗儀式的。執勤的「三軍儀仗隊」士兵感覺長的比較瘦弱,每班崗要站1個小時,其實時間不算長,紀念堂裡面也很涼快,不算熱,不算特別辛苦。換崗時儀仗隊走路的姿勢比較吸引人的眼球,可能是美系的。以前臺灣還是保留蘇系的,比如踢正步、齊步走,包括站姿,跟大陸完全一樣,後來上世紀90年代末期走路就改成了現在這樣,會讓大陸遊客覺得走起路來軟綿綿的,也許韓日的遊客會更能接受一些,畢竟他們國家的軍隊也是按照美系的標準打造的。槍操表演這是大陸沒有的,但並沒有欣賞出太多美感,可能換崗人數偏少,看不出整齊劃一的感覺。

備註:上圖為中正的銅像,銘文是他的政治遺囑。

備註:上圖為執勤的「三軍儀仗隊」士兵。

備註:上圖為整點換崗儀式。

備註:上圖為整點換崗儀式。

紀念堂共分4層,1層是蔣的文物展覽館,坐電梯可以直達。展覽館按歷史時期分成了北伐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政府遷臺四個部分,其中抗戰和內戰用兩塊板簡單描述帶過。北伐革命這部分,和我們歷史書的描述基本保持一致;抗戰這部分,未提及八路軍及新四軍,甚至連國軍自己的戰史都甚少提及,只是簡單帶過幾場關鍵的會戰,描述了中國戰場在整個反法西斯戰場的巨大作用和美國盟友的無私幫助,加起來也就百來個字;內戰這部分更是簡單,三大戰役國軍精銳盡失,撤守臺灣;重點放在了政府遷臺這一部分,講了來臺後為穩定局勢,當局所做的各項內政外交的努力,以及來臺初期的一些建設。整體來說展覽的文物不算多,兩輛蔣乘坐的美國人送的凱迪拉克汽車很是搶眼。

備註:上圖為展覽館內展出的蔣的座駕。

備註:上圖為蔣的座駕前臉,號牌11開頭的特殊號段。

參觀完中正紀念堂,前往國父紀念館。從大孝門出去,乘坐淡水信義線在臺北車站換乘板南線,到國父紀念館站下。

備註:上圖為捷運板南線臺北車站站。

備註:上圖為國父紀念館站出站後的小學,國小就是國民小學,從外面看硬體不算新。

這一天的紀念館顯得比較冷清,廣場上幾乎沒有人,遠處的101大樓孤零零矗立在那裡,紀念館建成時間久了,略顯陳舊。紀念館一週的迴廊上,到處是在練習跳舞的青年男女,數著拍子不喊「1234」,而說英文「one two three four」。國父紀念館遊人較少,轉了一圈,文物很少,介紹也不算仔細。在一副壁畫上,畫了國民黨初期的大佬們的油畫,孫中山居中,宋慶齡站立在一側,蔣則站在孫的右後方,讓人驚訝的是,汪兆銘居然也在油畫上,在孫先生的左後方不遠處,沒有被政治正確給塗掉,只不過其他人的眼睛都是直視前方,汪則是低著頭,視線看著地上。國父紀念館也有整點衛兵換崗儀式,因為與中正紀念堂如出一轍,就沒有再去觀看,而是前往101大樓。

備註:上圖為國父紀念館,水泥地面已有年頭,沒有翻建。

備註:上圖為國父紀念館裡孫中山的銅像。

備註:上圖為國父紀念館內的天花板,陸皓東設計的圖案。

備註:上圖為從國父紀念館看101大樓,注意已風化的水泥地面。

在去101大樓的路上,順道去看了一下臺北市政府大樓,政府是開放的,沒有人站崗,只有一名警察在門前,由於是休息日,沒人上班。在外面拍了照後繼續前往101大樓。

備註:上圖為臺北市政府大樓,幾個字是李登輝寫的,一直還保留著。

備註:上圖為臺北市政府機構介紹。

101大樓很高,作為建在地震帶上的建築來說,建設難度會更大。但大陸這些年快成了基建狂魔,什麼樣的工程都能建出來,上海浦東的三巨頭,開瓶器、打針筒、打蛋器,都上去看過了,101跟他們比也差不多,觀光層開放,收費每人600元,高速電梯把人送上去,觀光層是玻璃幕牆,可以看到附近的小巨蛋、國父紀念館、臺北市政府,還有遠處的中正紀念堂、臺北車站、「總統府」等。觀光層的中間是紀念品商店和甜品咖啡屋,裡面和大陸一樣,賣的是貴的離譜的鑰匙扣、八音盒、冰箱貼這些紀念品。樓上露天層風很大,由於有密集欄桿,視野不算很好,影音室裡有介紹101大樓建設的過程,但是感覺膠片質量真的堪憂。

備註:上圖為101大樓觀光層。

備註:上圖為101大樓觀光層遠眺,可以看見小巨蛋和國父紀念館全貌。

備註:上圖為101大樓觀光層遠眺,右上角是象山。

備註:上圖為101大樓觀光層郵筒,紅色桶是收航空件,寄往島外的。

備註:上圖為魔都三巨頭。

下到樓下,已經2點多了,準備去吃午飯,樓下的鼎泰豐到了這個時間點,排隊的人依舊看不到尾巴,幾個工作人員還在維持秩序,只能在美食城裡湊合著解決了一頓飯,作為全臺商業中心,這裡的飲食價格不算太貴,兩份咖哩雞腿飯,每份200元。

備註:上圖為捷運松山新店線中正紀念堂站。

吃完午飯,前往大名鼎鼎的西門町。乘坐淡水信義線在中正紀念堂換乘松山新店線到達西門站,不得不說,臺北人的秩序感很強,也許是因為人少的緣故,所有的捷運自動扶梯都是左行右立,沒有一個人違反。天氣太熱了,出了西門站就買了五十嵐的檸檬茶,邊走邊晃西門町。西門紅樓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驚豔,不過日本人做事情確實很認真,紅樓的紅磚質量極高,全部都是細膩無氣孔,跟我們的紅磚根本兩碼事,而且這麼多年過去了,不掉色、不龜裂。在西門町,終於感受到了人多,不大的街區,到處都是遊人,處處都是美食,但天氣實在太熱,實在提不起胃口。臺灣的小吃好像都是有標準的,叫法、做法、招牌、價格,似乎在哪裡都是統一的。熱熱鬧鬧的西門町人流量很大,但是路上很乾淨,沒有紙巾、塑料袋、竹籤、塑料瓶這些東西,臺灣垃圾是分類的,整個臺灣垃圾桶都很少,除非商業中心或者景點。

備註:上圖為西門紅樓。

備註:上圖為西門町。

逛完西門町,前往士林夜市。步行前往捷運北門站途中,確實發現臺北的房子很是老舊,城市空曠,綠地多,土地使用效率不算高,臺北的土地是私有的,政府要開展城市出新,是無法直接拆居民樓的,而像大陸東部沿海地區這種一拆致富的模式,臺北市政府估計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
士林夜市的規模要比寧夏夜市大的多,所經營的商品也比寧夏夜市豐富的多,自然,遊人也要多很多。夜市都是大同小異的,前一晚吃完寧夏夜市,那股新鮮勁已經下去了,此刻在傍晚37度的高溫下,看著琳琅滿目的各式小吃,實在是沒有胃口。但說實話,夜市的衛生狀況很好,天氣這麼熱,食物這麼多,居然全程沒有見到一隻蒼蠅。

備註:上圖為士林觀光夜市。

逛了一圈,在兩腳發軟中,打道回府。路過寧夏夜市時,買了一堆吃的,另外又在7-11買了便當,全部帶回酒店去吃。晚上閒得無聊就看臺灣的電視,臺灣的中視、華視、臺視都是原來國民黨時期的官方電視臺,目前立場依然是親藍營的,而民視據說是當初南部臺灣的計程車司機和小販們湊錢成立的電視臺,是深綠的,其他一些電視臺看的少。通過看電視認識了「政經看民視」裡「中國戰略忽悠局美國分局」的「曹科長」,「曹科長」逢中必噴,靠通告拿著高額出場費用,是民視花錢請來增加節目效果的,但曹科長每次表演都歇斯底里、用力過猛、逼人表態,還時常搞錯歷史常識鬧笑話。

Day 3 臺北故宮博物院和淡水河邊的淡水城


臺北的第二個日出,第三個日曆日。
這一天的安排是「總統府」內部參觀、故宮博物院和淡水。
一早起來,繼續趕上午9點「總統府」的整點場,大約8點40到了「總統府」,通過志願者嚴格的安檢和登記後,發了一張小招貼,讓我貼在衣服上,上面用繁體字寫著:我們的時代,人民的總統府。志願者看我熱的渾身是汗,對我說,您辛苦了。進入「總統府」,哨位上,站著端著M4自動步槍的憲兵,一個個曬的漆黑。「總統府」門廳裡有兩位個子很高,長得很帥、膚色很白的憲兵,我問旁邊的工作人員,能不能和憲兵合影,工作人員說可以,我便跑過去站在憲兵身邊,憲兵右手收起,護住手槍套。

備註:上圖為門廳。

備註:上圖為哨位上的大長腿憲兵,身高在190釐米左右。

參觀是由志願者帶領的,我們這群人的志願者姓蔡,是個70歲左右的老先生,自稱蔡老師,講解很細緻認真,觀點立場比較中立。「總統府」內部結構比較複雜,雖然是公眾開放日,但開放的區域也很有限。蔡老師帶著我們先後參觀了經國廳、迴廊、新聞釋出會場所、「國宴」場所,又到一樓參觀了文物展覽。期間,「總統府」南北花園都搞起了南臺灣農產品展,主要是滯銷的各類水果,遊客們沒人去買,於是蔡老師帶的遊客被強行打斷,相關工作人員要求遊客去捧場15分鐘,結束之後又過了一會兒,蔡老師正講著「總統府」的歷史,投入之時,講解又被打斷了,工作人員說「總統府祕書長」來為南臺灣農產品展站臺背書,展區只有記者沒有遊客,要各位志願者帶領的遊客全部支援北花園當群眾演員。我當時並不知道這位「祕書長」是什麼人,於是百度了一下,才臨時惡補了一下。由於比較敏感,就不詳細描述,也不上圖了。

備註:上圖為中山廳。

備註:上圖為從中山廳向外望去。

備註:上圖為中山廳內景。

備註:上圖為經國廳。

配合演完戲,蔡老師感覺挺不高興的,畢竟連續被打斷了兩次,不過還是很認真的把剩下的幾處參觀點講解完了,遇到有爭議或者敏感的事件,就一筆帶過。在介紹到現任臺灣當局領導人時,本來以為他會爆料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但繞了半天也沒肯說,看來「總統府」肯定培訓過,什麼不能說。參觀結束,他對遊客說謝謝大家,大家辛苦了,不過我覺得真正辛苦的人是他。
參觀完「總統府」,從西門站坐上捷運,直奔士林站,因為在「總統府」耽誤了時間,所以只能馬不停蹄向故宮博物院前進。
士林站很人性化,用指示牌標出瞭如何坐公車到達故宮博物院。在士林站找了家小火鍋匆匆吃了當午飯後,乘坐公車前往故宮。這是第一次在臺灣坐公車,大陸稱呼為公交車,臺灣人稱呼為公車,臺灣的公車很發達,四通八達,基本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公車可以刷悠遊卡,分上車刷卡、下車刷卡和上下車都要刷卡,下車的話要自己按下車鈴,否則倘若下一站沒人上的話,公車是不會停的,下車鈴幾乎每個座位都有,很是方便,這在臺劇中都能看到。大陸的公交車也有下車鈴,一般在下車區的扶手柱子上,不過好像也沒用,在南京一般是司機吼一嗓子「啊有下啊,麼得下走了哦。」車上人不多,車子底盤低,這一路公車開的很快,但是很穩,沒有急停急轉,十分鐘不到,就開到了故宮。

備註:上圖為捷運士林站外的指示牌,很人性化,城市管理贏在細節,這一點大陸南方大城市做的都不錯。

這會兒正是下午1點多,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

備註:上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外景。

備註:上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頂層外景。

備註:上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頂樓大門(關閉)。

故宮博物院整體建築不是非常大,展館分三層,展覽室每層十多個,每次展出的文物不是很多。1948年底,國軍在淮海戰場上全線崩潰之際,國民黨分多批通過海運、空運等方式將故宮博物院和中央博物院等相關機構的大量文物都運到了臺灣,文物空運一直持續到1949年底國民黨撤守成都。這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的由來,這是中華文明的傳承,絕不是新任綠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所說的,不知道從哪裡來的。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館藏文物總量是很大的。博物院的文物其實都大同小異,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可以看到明清時期皇帝的硃批展出,比如網上流傳的雍正的簡短版「知道了」,或是囉囉嗦嗦寫的比奏摺還長的硃批,還有就是臺灣進貢西瓜,好幾位皇帝都是寫的,「這玩意兒運輸不便,運輸成本太高,每年進幾個嚐嚐味道就行,不要送這麼多來。」有的皇帝字寫得很漂亮,有的則寫的一般般。清明上河圖原稿也在館內,還有就是毛公鼎、翠玉白菜、肉形石。從館內的歷史觀就可以看出兩岸的差異,在中國歷史的展室內,歷史時間表從夏商周到1949年都和大陸都是一致的,但臺灣這邊寫的是清朝滅亡後,一直是「中華民國」,未提中國大陸。在故宮博物院租了個講解器,發現作用不大,可能是我的文物知識實在太匱乏。

備註:上圖為雞缸杯,不知道跟前些年拍賣的上億的那個杯子是不是一樣的。

備註:上圖為鎮館之寶,毛公鼎。

備註:上圖為鎮館之寶,翠玉白菜。

備註:上圖為鎮館之寶,肉形石。

參觀完博物院,原路返回士林捷運站,坐上開往淡水的捷運,發現兩條腿已經發酸,站不動了。捷運上有很多博愛座,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或帶孩子的媽媽坐,否則就算空著也沒人去坐。

備註:上圖為臺北市捷運圖。

淡水信義線開了約40分鐘,終於到達了底站淡水站。一出站,就感覺熱浪滾滾,完全不想去任何地方,只想回賓館吹空調,體感溫度絕對在40度以上。順著淡水老街一路往淡水河口走,淡水老街上賣的吃的非常多,但這種天氣真的是一點胃口都沒有。沿著淡水老街走了約40分鐘,順著山坡拐了個彎,就到了淡水小白宮。淡水小白宮、紅毛城和滬尾炮臺是聯票,一共60新臺幣,不貴。在小白宮門口,志願者問我們是不是新北市民,新北市民免費參觀,我老實說不是,她問我是不是外地來的,我愣了一下,南京之於新北應該算外地,於是我說是,接著去買票。小白宮環境很好,原來是清朝的海關稅務部門,典型的殖民地建築風格。參觀完小白宮,前往紅毛城,途徑真理大學門口。到達紅毛城時,已經快6點了,工作人員都在收拾準備下班了。紅毛城身後還有座英國領事館,都是殖民地建築風格,大陸比較少見。從紅毛城下來,買了聽芬達,30新臺幣,滬尾炮臺是來不及去看了,於是在路邊坐上公車,直奔漁人碼頭。

備註:上圖為淡水河,遠處是河口。

備註:上圖為淡水河,能見度非常高。

備註:上圖為小白宮。

備註:上圖為小白宮。

備註:上圖為小白宮。

備註:上圖為小白宮。

備註:上圖為小白宮。

備註:上圖為真理大學大門,上面的垃圾不是我扔的。

備註:上圖為紅毛城。

備註:上圖為紅毛城模型。

備註:上圖為英國領事館。

備註:上圖為英國領事館。

漁人碼頭比料想中的要遠一些,公車開了10多分鐘才到。我們到達時,太陽已經快落下了,情人橋上已經滿是看落日的人,但這天雲層很厚、很低,看落日效果不是很好,我們在碼頭上看著太陽躲到了雲層裡,然後就不見了。漁人碼頭餐館不算多,在碼頭坐了一會兒,發現碼頭有接駁的客船,曬得漆黑的碼頭大叔吆喝著坐船,於是排隊坐船回淡水老街,每人60還是80元的。客船先是從碼頭出海,再進入淡水河,一路開的飛快。

備註:上圖為情人橋,情人橋上看日落,景色很美。

備註:上圖為情人橋,看日落的效果圖。

備註:上圖為日落後的情人橋。

備註:上圖為情人橋的天空。

備註:上圖為漁人碼頭。

備註:上圖為情人橋看日落。

回到淡水老街,找了個美食城吃了晚飯,又買了個大魷魚,一路啃著,到捷運站坐捷運回臺北。在中山站下後,還是去寧夏夜市買了點吃的帶回賓館,這天走了小3萬步。

Day 4 從臺北到高雄 從北到南的速旅

這天,就要暫別臺北,沿著海峽的西海岸線,一路向南,前往高雄。
早上起來後,發現外面重慶北路上堵得全是車,畢竟是週一早高峰。來送車的JUDY一早就起來了,去公司拿車,再開到我們賓館,大概9點40左右到達,JUDY還幫我們升級了車型。車上自帶有導航儀,JUDY說不能過分相信它,它只是起到一個電子狗提醒超速的作用,後來從使用來看基本比較準。我把家裡車上手機托架拆了下來,帶到了臺灣,裝到了這臺車上,用手機上的谷歌地圖導航,谷歌地圖還是很準確很好用的,當然,百度地圖也挺好用,但一些細節不如谷歌準確。把JUDY放在公車站路邊後,我們根據谷歌地圖的導航,一路向南開。臺灣的高速公路都叫國道,我們順著國道3號開,臺灣高速限速110公里每小時,但我看小汽車開的都挺快的,基本都在超速,由於建設年代較早,臺灣的高速看起來比較老舊,直到我們最後一天開到開通不久的國道5號才發現跟大陸的高速比較接近。臺灣的空氣確實非常乾淨,沿途能見度非常高,巍巍青山,鬱鬱蔥蔥,彷彿每棵樹都能看見。高速上的行車是比較無聊的,按計劃在3個半小時左右就應該到高雄了,但3號國道出了車禍,一輛裝有危化品的油罐車倒了,警察封了南北雙向車道,我們一下子堵在了路上動不了,從11點半一直等到1點,也不見車隊前進,臺灣警方的救援效率確實不算高,沒辦法,看其他車輛掉頭或倒車,從高速後方不遠處的匝道紛紛下了高速,我們也不等了,也從快車道橫穿高速,倒車到匝道口,匝道口那個搖旗子的警察已經在40度的天氣裡站了2個多小時了,他也很佛系,隨便你們怎麼折騰。不得不說臺灣司機們的素質還是很高的,要下匝道的,願意繼續等的,都不擁擠,互相讓道,秩序井然,就看南京的繞城公路,各種加塞成什麼樣子,如果發生交通事故,真的能堵的一點都不動。
從匝道下來,我是停車四顧心茫然,一副蒙逼在臉上。我知道不能上3號國道了,我要轉到平行的1號國道上,而地圖上是有一條快速路能夠到1號國道的,於是在谷歌上定位了1號國道匝道附近的動物園,一路開過去,路況不熟,所以開的也不快,等終於好不容易上了1號國道,都快3點了。1號國道上車輛明顯比三號要多一些,上了1號國道,速度重新拉回110,中途3點半在服務區吃了遲到的午飯,終於在下午4點半到達了高雄市。
高雄名字聽起來高大雄偉,其實是個小家碧玉的城市。高雄市區跟臺北市差不多,到處是騎機車的人,在市區開了約10分鐘,到了我們訂的酒店,這是全程住宿價效比最高的一家酒店,不得不說南臺灣的物價是比北臺灣要便宜一些。
在酒店放好行李,從美麗島站乘坐高雄捷運到西子灣站,不得不說,美麗島站真的沒有宣傳的那麼好看。

備足:上圖為美麗島地鐵站全景。

高雄捷運人很少,跟臺北捷運人擠人完全不同,幾乎就成為了我們的專列,列車報站時,用國語、臺語、英語、日語報站,看來南臺灣還是跟日本人走的近。
從西子灣站出來,就是鐵道博物館,不過這會兒外面的氣溫、溼度實在是很高,絲毫沒有想玩下去的動力,匆匆拍了照片,由於時間有限,就跳過了駁二藝術特區,奔往打狗英國領事館。

備註:上圖為鐵道博物館,就是野外鐵軌上停了幾輛火車頭。

備註:上圖為西子灣附近的港口。

到達打狗英國領事館的時候,已經快5點半了,景區7點關門,時間上足夠,只是溫度實在太高了,溼度又大,40多度的體感溫度,渾身都溼透了。登上打狗領事館有一段臺階,爬起來非常累,但領事館上的視野很好,能清晰看見遠處的海灣和高雄市的林林總總的樓房。

備註:上圖為從打狗領事館遠眺西子灣。

備註:上圖為調皮了一下,扮演了清朝官員和英國外交人員中的翻譯,幫清廷據理力爭,連說三個WHY,並求事後清廷給個提督啥的乾乾。

備註:上圖為打狗領事館。

參觀完領事館,又下山前往中山大學,西子灣觀景臺沒有想像中那麼美,順著路一直走進中山大學,學校大門很簡樸,裡面大學生都在運動,陣陣海浪在打防波堤上,一陣陣嘩嘩聲,藍天低雲,夕陽曖昧,中山大學的操場上,巨大的中山字樣熠熠生輝,學生們男男女女、三三兩兩或蹲坐在防波堤上嬉笑,或成佇列在操場上跑步,或拿著書本匆匆而過,與大陸的高校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備註:上圖為從打狗領事館遠眺海面。

備註:上圖為中山大學體育場。可見中山二字。大陸也有一座中山大學,近期因為「正部長級副主任」火了一把。

備註:上圖為國立中山大學校門,開放式的。

學校教學區倒是很安靜,可能是晚飯時間,也沒看到學生,這一點和大陸不太一樣,可能學生總數量沒那麼多。在學校裡逛了一圈,在7-11解決了晚飯,臺灣的高校在便利店上和大陸不太一樣,江蘇省內所有的高校內都有江蘇省教育超市,我念書的時候,其他超市幾乎不讓進駐,這體現了教育部門對高校學生無微不至的關心。
高雄整體綠色的氛圍要濃一些,到處是民進黨議員競選市長的廣告,很少能看到國民黨的。夜幕降臨,在溼熱的海風中,沿原路返回,乘坐捷運回到美麗島站。
六合夜市就在美麗島站旁邊,美食琳琅滿目,又可以吃撐了。

備註:上圖為六合夜市。

Day 5 從高雄到墾丁 迎接南臺灣的火熱

這一天算是整個旅途的中間時段了,前面4天確實比較辛苦,再加上外面實在太熱,這天早上多睡了一會兒,在酒店看電視新聞,國民黨「立法委員」咄咄逼人,在「立法院」問哭吳音寧,40多歲的老阿姨扭頭哭著跑出了「立法院」,留下心裡笑開花的藍營人士和一臉蒙逼的綠營人士。說吳拿250萬年薪財務報表都看不懂,這不是罵人家二百五嘛,真是不(gan)留(de)情(piao)面(liang)。
上午 9點半才出發,因為沒有特別的藝術細胞,就沒去駁二藝術特區打卡了。高雄到墾丁不遠,開車全程2個半小時左右,我們出了酒店開回1號國道,一路向南疾馳,路上遠遠看見了鳳山,黃埔軍校的後身,陸軍官校就是1950年在鳳山覆校的。這一段路很大一部分都是沿海公路,隨著車子往南開,天氣也越來越熱,順著海岸線轉過一個又一個彎,在中午時分,我們開到了電影《海角七號》裡的那個小鎮-恆春。

備註:上圖為沿海公路景色。

備註:上圖為沿海公路景色。

備註:上圖為沿海公路景色。

在恆春下了車,才感受到了南臺灣的熱度,一瞬間感覺整個人都烤化了,看來初夏到臺灣確實溫度太高了。在恆春的驕陽下,看了西門、南門、北門、阿嘉的家和北門的戰車。

備註:上圖為恆春西門。

備註:上圖為恆春阿嘉的家。

備註:上圖為恆春南門。

恆春小鎮的城門確實很小,大一點的車都沒法通過,阿嘉的家門口遊客還是很多。在南門邊一家牛肉麵店吃午飯,吃完飯問女老闆鎮上的坦克在哪裡,女老闆一臉茫然,然後又問戰車在哪裡,綠色的戰車在哪裡,女老闆依然不知道,這時男老闆說,那輛綠色的戰車在北門那邊啦。
於是便出發前往北門,快1點的午後恆春,50度的溫度,真不是人待的,路上除了個別警察幾乎看不見人,連條狗都看不到,街上空蕩蕩,大概都躲了起來。正在這時,一個騎著摩托的警察停在我們面前,嚇了我一跳,著急的說,「快去便利店裡面,馬上萬安防空演戲,在外面走要罰款2萬元哦。」這時我突然想起來,前兩天看電視新聞說這幾天在搞萬安防空演習,下午1點半到2點期間戒嚴,於是趕緊躲到路邊的7-11裡面吹冷氣,心裡默唸,這防空應該防的是我們的導彈和轟炸機吧,那我也是敵對人員了啊,好尷尬。隨後手機便收到了萬安防空演習的通知。

備註:上圖為手機收到的萬安演習提醒。

期間路上偶有路人騎車經過,民防局和警察局的警察急匆匆去勸說,全程沒有看到真開罰單的。戒嚴解除後,趕往北門看戰車,戰車上的國民黨徽章被人用銼刀搓掉了,然後蓋上了綠漆,幾乎看不出來原來的痕跡,果然有南臺灣的特色。路上經過墾丁國民小學,硬體設施實在不行,房子都是上世紀80年代的樣子,操場也沒有綠化,都是裸露的泥土,小孩子們曬的漆黑,課間穿著校服,在地上玩球。

備註:上圖為恆春導覽圖。

備註:上圖為北門附近的戰車。

回到車上,車裡的礦泉水在我們離開的幾個小時裡,已經被太陽曬得燙的不能直接喝了。駕車繼續南行,一路上能明顯看出破敗的跡象:沒有遊客,甚至當地人也看不到,幾處遊樂場關閉,看不到旅行社的大巴。在拐過幾個大彎之後,於下午3點多,進入墾丁小鎮。在賓館提供的停車場停好車後,下車時再次感受到了墾丁的熱度。溫度太高的地方,風景再美,你的心情也會打折,體驗度就不會那麼好了,在酒店裡收拾了一會兒,還是出去,去小灣海灘游泳。從酒店步行了約10分鐘到達,發現這個沙灘上的海浪不是一般的大啊,嚇死個人啊,跟我在泰國芭提雅離島上感受到的安靜的海灘完全是兩個概念啊,也許正是漲潮,大一點的浪能達到小3米,把整個人都撲下去了,由於水性一般,也沒有往海里遊了,玩了會水就回賓館了。

備註:上圖為墾丁派出所。

備註: 上圖為墾丁大街。可以看見天很藍。

都說墾丁夜市很出名,於是夜幕降臨後,出賓館覓食。也許是陸客銳減,影響墾丁夜市的生意,我們出了賓館就看見某某高中的老師帶著數百號學生浩浩蕩蕩過來了,有百十米長,看來是從屏東整車拉來的高中生來消費,學生隊伍裡除了老師,還有戴紅十字標示的醫生,不知道這些學生的家長是否同意他們去墾丁逛夜市。

Day 6 墾丁爆炎一日 第一次面向太平洋

這天安排的任務是墾丁一日遊,把墾丁東區和西區都跑一遍。
早上出門的時候,有大叔湊上來問要不要租電瓶車,我笑著回絕了,內心充滿小驕傲,因為我們有車不怕曬。
一大早,太陽就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8點多,日照就已經非常強烈了,體感35度以上。我們先開車去了南灣,這個海邊浴場,到了現場一看,也許是我們到早了,海灘上幾乎沒有遊客,海浪也是大的可以,陽光非常強烈,想想算了,不下海了。

備註:上圖為南灣沙灘。

備註:上圖為南灣沙灘。

開車繼續前進,往後壁湖前進,也許是去的太早,後壁湖也顯得很冷清,想來也不餓,繼續開車前進,往貓鼻頭公園。貓鼻頭公園是到目前為止極少數的收費公園,收費也不貴,幾十塊,很人性化。貓鼻頭公園是一座臨海的斷崖,高度不算高,但視野很好,能看到幾公里外的南灣沙灘,碧海藍天,白雲朵朵,再配上白T恤,小清新極了,只是比較熱,日照太強烈了。在公園裡,終於遇到了幾個團,其中有幾個大陸的旅行團,是聽口音聽出來的,不是臺灣的國語音。其中有個遊客問臺灣導遊,前國民黨立委邱某經常在大陸中央電視臺做節目批評民進黨,問臺灣人對他是什麼評價。當地導遊說,他就是個笑話。估計大陸人民對這個評價無法接受。

備註:上圖為貓鼻頭公園。

備註:上圖為貓鼻頭公園。

備註:上圖為貓鼻頭公園。

備註:上圖為貓鼻頭公園。

備註:上圖為貓鼻頭公園。

備註:上圖為貓鼻頭公園。

備註:上圖為貓鼻頭公園。

看完貓鼻頭,前往白沙灘,也就是李安導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取景地,沙灘的沙子其實是黃的,並不白,沙灘也不大,主要日照太強,沒有遊人,所以就撤了。

備註:上圖為白沙灘。

備註:上圖為白沙灘。

沿著來時的路往回開,開了半個小時才回到墾丁大街,料想著如果是騎電動車,不得曬死。中午在便利店簡單吃了一點,外面實在太熱了,墾丁大街上鬼都沒有,全部躲到屋裡吹冷氣了,連狗都知道趴在便利店門口蹭冷氣。回賓館洗了澡,開始睡午覺,這是這幾天第一次睡午覺,外面實在太熱了。
醒來3點多,繼續出發,下午走東區,去迎接太平洋的風的洗禮。船帆石的印象特別深刻,因為被下午的驕陽曬的連眼睛都睜不開,我還是戴著墨鏡的,就感覺防晒霜被曬乾了,一坨坨白色的留在面板上。

備註:上圖為船帆石。

備註:上圖為船帆石。

臺灣最南點停完車要在樹林裡走15分鐘,最南點隔開了太平洋、巴士海峽和臺灣海峽,由於深度不一樣,所以海水的顏色也不一樣。

備註:上圖為臺灣最南點。

備註:上圖為臺灣最南點。

備註:上圖為臺灣最南點。

鵝鑾鼻燈塔是要收費的,但也是象徵性的,收費很低。裡面遊人不多,公園面積很大,可以順著步道一路走到海邊。從公園出來時,整個人臉上、胳膊上全是曬乾了的防晒霜。

備註:上圖為鵝鑾鼻燈塔。

備註:上圖為鵝鑾鼻燈塔。

備註:上圖為鵝鑾鼻燈塔。

備註:上圖為鵝鑾鼻燈塔。

繼續前行,刷卡龍磐公園和風吹沙,都是斷崖,大海,終於到了島的東邊,夕陽曬不到了,感覺舒服了很多,眼前是波瀾壯闊的太平洋,此去萬里,直達美利堅。

備註:上圖為龍磐公園。

備註:上圖為風吹沙。

備註:上圖為風吹沙。

往回開的時候已經6點多了,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途中遇到了一批騎著電動車的男女青年,一路歌聲,可能很多都是大陸自由行遊客。
這晚的墾丁夜市同樣來了一批高中生,只不過是別的學校的。
就這樣,在完成任務的心態中,在烈日下,完成了墾丁一日東區西區的刷卡之行。

Day 7 墾丁到花蓮 迎著太平洋的風 前進!

行程已經過半,在見證過臺灣最南點之後,要繼續出發,向北臺灣,迎著太平洋的風繼續前行,南臺灣的海風輕撫我們的引擎,帶我們去往遠方的目的地。
這一天的路程大概是最遠的了,翻山越嶺,爬山涉水。但早上還是起遲了,起來時已經8點多了,9點半出門,去中油加油,中油全稱「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看,又跟大陸搶「中國」的稱呼了。從墾丁到花蓮,等於從島的西邊到島的東邊,橫穿橫貫山脈的公路確實不好開,全是連續S形盤山路,連續開了2個半小時的山路,終於到了東邊,到了臺9線沿海公路,那感覺是豁然開朗,十分壯觀,從山窩子裡一下子到了海邊。順著臺9線開了一會兒,到了多良火車站,最美的火車站,可惜火車站裡的小火車被拖走了,只剩下一個空站臺。

備註:上圖為多良火車站。

備註:上圖為多良火車站。

備註:上圖為多良火車站。

備註:上圖為多良火車站。

備註:上圖為多良火車站。

備註:上圖為多良火車站。

離開多良車站,繼續往北開,臺9線有一段修路,雙向管制放行,所以耽誤了一陣,到達臺東時已經12點多了,找了臺東的池上便當吃午飯,也不知道是不是正宗的。但是臺東真的很小,就像我們的小縣城,唯一區別可能是他們不搞文明城市測評也很乾淨。

備註:上圖為谷歌地圖示註的實時位置,臺東。

池上便當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吃,吃過午飯繼續出發,在臺9線和臺11線岔道,我們順著臺11線,走海線參觀,沿途的計劃景區有加路蘭海岸、水往上流、東河包子、三仙臺、石雨傘、北迴歸線,石梯坪和芭崎眺望臺因為時間關係就沒有去看了。
加路蘭海岸風景很好,可以用望遠鏡眺望遠處的綠島,就是那個關政治犯的小島。

備註:上圖為加路蘭海岸。

備註:上圖為加路蘭海岸。

備註:上圖為加路蘭海岸。

備註:上圖為加路蘭海岸。

水往上流沒啥可看的,就是利用目視的錯覺,當然也是一個賣點。

備註:上圖為水往上流。

備註:上圖為水往上流。

東河包子味道不錯,肉包子裡面真的有肉,不是肉餡,是大塊的肉,顛覆了我這麼多年對肉包子的認識。可見臺灣食品安全、食品質量是有保證的,只是感覺沒有宣傳的那麼好吃。
三仙臺這個景點值得一去,三仙臺是從岸上一路伸進海里的一塊礁石,有一座步橋相連線,步橋有8個孔,估計是防海浪的。從步橋過去,就是島礁,順著島礁繞一圈要半個小時,風景很好,幾乎是零距離接觸大海,而且海水非常清澈,看得見幾米深的礁石,很是漂亮。

備註:上圖為三仙臺,可以看見臺灣的東海岸線。

備註:上圖為三仙臺。

備註:上圖為三仙臺。

備註:上圖為三仙臺。

備註:上圖為三仙臺。

備註:上圖為三仙臺。

石雨傘看起來就像人工搭建的一樣,沒什麼可看的。於是拍了照就撤。

備註:上圖為石雨傘,不知道讀者能否找到。

北迴歸線塔很高,地標性建築,還記得大學的時候看馬英九的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廣告《改變的力量》裡就有北迴歸線地標的鏡頭,只不過是山線那邊的那個北迴歸線地標。

備註:上圖為北迴歸線地標。

備註:上圖為北迴歸線景點。

離開北迴歸線地標已經6點多了,天漸漸黑了下來,由於臺灣地屬東部,幾乎就是東七區的時間,所以天黑的早,還沒到7點,天就全黑了,我們只得在黑暗中繼續往花蓮開,導航儀上顯示還有80公里,但這裡面一大半都是S型盤山公路,於是開始了辛苦的開車旅程,膽子不大的話,還有點嚇人,畢竟你在山區裡開半個小時都看不到一輛車的。終於繞了無數個彎之後,在晚上7點半終於開進了花蓮。
初進花蓮,感覺花蓮真的是個小城啊,真的好小,沒有高樓大廈,全是5層以內的小房子,道路都是雙向兩車道的。花蓮的這晚民宿,是比較別緻的,很乾淨,很清爽,印象很好。
花蓮的夜市也不錯,但是可能是陸客影響,整個夜市很蕭條,很多店鋪都是關門的。這一點完全無法與臺北比,可能臺北是大都會,人多,花蓮人太少,撐不起來。夜市中央有一個廣場,上面是各式臺軍的退役裝備,都是美式的,像F-5戰鬥機,105毫米和155毫米榴彈炮,防空導彈、魚雷,各式坦克、步戰車等,讓人大開眼界,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這麼多美國人的真傢伙。

備註:上圖為花蓮民宿。

備註:上圖為花蓮民宿門牌,可以看到「裡」這個中國傳統行政單位還存在著。家長裡短,裡就是這個意思。

備註:上圖為花蓮夜市裡遠觀F-5戰鬥機。

備註:上圖為花蓮夜市軍艦上拆下來的魚雷發射管。

備註:上圖為花蓮夜市防空導彈。

備註:上圖為花蓮夜市美製105mm榴彈炮,二戰美軍火炮主力。

備註:上圖為花蓮夜市雙管自行高射炮,大殺器。

備註:上圖為花蓮夜市自行迫擊炮。

備註:上圖為花蓮夜市輕型坦克。

備註:上圖為花蓮夜市多管火箭炮。

備註:上圖為花蓮夜市155mm重炮,長腳湯姆。

備註:上圖為花蓮夜市防空炮。

備註:上圖為花蓮夜市F-5戰鬥機近景。

Day 8 花蓮到臺北 遇見最美的蘇花公路

兜兜轉轉,大半個臺灣島轉過來了,眼瞅著最美的一段海岸公路就要到了,一邊是懸崖峭壁、怪石嶙峋,一邊是萬丈深淵、波瀾壯闊,天氣也很好,繼續晴朗、40度+。要走著名的蘇花公路,安排了七星潭、太魯閣、清水斷崖、宜蘭四處地方,同時,也是租車的最後一天了。
花蓮一大早的氣溫就很高。早上9點,開車出發去七星潭,七星潭距離市區很近,開車十來分鐘就到了。七星潭就是一大片海灘,海灘上全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海邊浪花很大,每次都能拍進海灘很遠。據說離海灘不遠就是海溝,垂直下去幾百米,根本不適合游泳。至於大家經常疊的七塊石頭,我就沒疊了,太特麼曬死人了。七星潭西面就是花蓮空港,不知道是不是軍民共用,感覺臺軍空軍基地也在附近,我們在七星潭停留的半個小時,好多架飛機低空音爆飛過,其中大部分都是F-16戰鬥機,飛行高度也就離我們500米以內,能清晰看到飛機的模樣,不過飛機速度真的很快,嗖一下,就飛遠了。估計是當時大陸軍機雙向繞臺,F-16去伴飛的。

備註:上圖為七星潭海岸。

備註:上圖為從七星潭海岸向中央橫斷山脈望去。。

離開七星潭,驅車半個小時左右到了太魯閣。太魯閣公園非常巨大,要全部玩遍可能要幾天的時間,我們只是去了最近的,具有代表性的砂卡礑步道。光憑兩條腿在接近40度的悶熱的山間行走,真的是很累人,走了1個多小時,到中午12點多的時候,已經感覺自己頭昏,出現血糖降低的症狀,趕緊停下休息,打退堂鼓往回走了。太魯閣風景確實不錯,不過跟大陸的大山大川比還是有差距的,太魯閣不收門票,志願者服務周到,這個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大陸但凡有個景點都會圈起來收錢,然後賣天價海鮮、天價土特產,你還沒法維權。

備註:上圖為太魯閣。身後為原住民雕像。

備註:上圖為太魯閣。

備註:上圖為太魯閣。吊橋下面不深,但一直有怕手機錢包掉下去的感覺。

備註:上圖為太魯閣。

離開太魯閣,在路邊7-11吃了午飯,順著間隔修路的蘇花公路一直向北開,開了20分鐘,便到了清水斷崖,這是來花蓮必刷的景點。清水斷崖非常壯觀,海水分層分色很明顯,遠處就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繞著山修著蘇花公路和貫穿山峰的東部幹線鐵路,臺鐵間或從山間穿過。

備註:上圖為清水斷崖。

備註:上圖為清水斷崖。

備註:上圖為清水斷崖。

備註:上圖為清水斷崖。

備註:上圖為清水斷崖。

從清水斷崖再北上開到宜蘭,又是無窮無盡的盤山公路,忽而鑽進山裡,忽而又面朝大海,好不容易有一段隧道,讓我們節省了很多時間,由於全程不斷修路,為了趕時間,就沒有停下車拍照,一直不停向前開,終於在下午五點多開到了宜蘭。宜蘭火車站、丟噹噹森林、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都靠著,宜蘭真的是個小城,感覺比花蓮還要小,更像個小鎮,因為約了晚上7點半在臺北還車,在宜蘭匆匆拍照後,又上了5號國道,穿過漫長的隧道,往臺北開去。5號國道匝道上樹著牌子,意思是週日由宜蘭進臺北走5號國道的,車上不能少於3人,2人以下的小車需要晚上8點以後才能上路。

備註:上圖為宜蘭車站。

備註:上圖為丟噹噹森林,掛著的火車動不了。

備註:上圖為宜蘭公車站。

備註:上圖為幾米公園,看,碼頭抗大件的。

備註:上圖為幾米公園,抗不動了。

備註:上圖為幾米公園,哥們,去吧,一路走好。

備註:上圖為幾米公園,此處不解釋。

備註:上圖為幾米公園,走了您內。

漫長的雪山隧道是一大景緻,我們的車在隧道里一直開車,限速90,足足開了40分鐘,才進入臺北地界。
又回臺北,感覺信義區確實比花蓮、宜蘭要來的繁華一些,街上的車明顯多了起來,堵的不成樣子,機車到處都是,橫衝亂撞,很多機車就貼著我的車開,搞的我只敢慢慢開,不過後面的司機素質都蠻高的,沒有按喇叭的,都是找機會超車罷了,更不會搖下車窗來罵我傻X。還完車,JUDY開車把我們送回酒店,這趟環島之行就算結束了。
晚上住的地方離初到臺北住的酒店很近,就隔著一條街,所以也是去寧夏夜市解決了晚飯。

Day 9 平溪線小火車漫行 九份山遠眺基隆港

又是在臺北的一天。
驕陽藍天,熱死個人。
早上起床後,11路直奔臺北車站,買了去瑞芳的火車票,臺灣鐵路局制,40分鐘後,火車到了瑞芳,又買了平溪線一日遊的票,拍了平溪線列車時刻圖,也同步谷歌了列車時刻表。

備註:上圖為臺北車站內的指示牌。

備註:上圖為臺北車站內景。

備註:上圖為瑞芳車站外,兩個曬得漆黑的小姐姐入鏡成了照片的風景。

備註:上圖為平溪線列車時刻表。

在瑞芳車站上車後,先坐了1個小時的火車,到了底站菁桐站,拍照結束立馬回到車,前往平溪站,列車會停靠5分鐘。

備註:上圖為底站菁桐站。

備註:上圖為底站菁桐站。

10分鐘後到達平溪站,在平溪站下車後,出站前往平溪老街。出站時是有鐵路工作人員查票的,沒買票的要補票的。平溪老街不大,也都是賣些吃的,花生卷味道不錯,烤香腸大同小異,牆上刷著當地小學的活動告示,臺灣當局正式場合使用的時間都是「中華民國XX年」,不用公元紀年法,公元他們叫西元。 平溪街上也有很多放天燈的,天燈都快成當地的支柱產業了。不過我沒放,簡單吃了午飯,就掐點坐上火車前往最大的景點十分。

備註:上圖為平溪站出站口,有鐵路工作人員查票的。

備註:上圖為平溪站鐵軌。

備註:上圖為平溪老街。

備註:上圖為平溪老街。

備註:上圖為平溪站臺。

到了十分下車一看,我的天啊,天了嚕啊,人山人海,人山人海啊,終於有點在大陸景區的意思了。人們全部都擠在鐵路上放天燈,各個國家的人都有,以大陸和日韓的遊客為主。十分老街有約200米長,光是賣天燈的就有幾十家,使盡渾身解數向遊客兜售天燈,整個十分的天空佈滿了升空的天燈,上面寫著簡體字、繁體字、韓文、日文、越南文、英文等等,中文能看懂,大概都是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歡樂、陞官發財之類的祝福。由於是白天,漫天的天燈震撼效果一般,如果是晚上,漫天天燈閃亮應該會很好看,但是晚上小火車就停運了,不知道還有沒有那麼多遊客在這裡放天燈。十分附近都是山區,也許是溼度太大,即使天燈掉落山區,也沒見到引起火災的。

備註:上圖為十分景區,注意看,電線沒有入地下管道,還是掛的到處都是。

備註:上圖為十分景區。

備註:上圖為十分景區。

備註:上圖為十分景區放天燈的人群。火車一走,鐵軌上立馬滿了。

備註:上圖為十分站內。

備註:上圖為十分景區內靜安吊橋。

備註:上圖為十分車站內。

備註:上圖為十分景區靜安吊橋。

十分小瀑布不知道什麼原因,沒有水了,我們也就沒去看了。坐上返程的小火車,回到瑞芳站,已經下午3點多了,在火車站外的公車站坐上基隆客運825路坐到九份老街,全程大約十五分鐘左右,不算遠。九份真的是山城,依山而建,直上直下。老街上賣的東西跟夜市裡差不多,老街挺大,遊人很多,山上雲霧繚繞,比較涼快,終於擺脫了炎熱,在觀景臺,遠處的基隆港也能看得見。雖然遊人如織,但衛生狀況還是很好的,到處小巧而精緻。在山城繞了一圈,居然沒找到昇平戲院,時間有限,便坐公車原路返回到瑞芳車站,在車站買了6點的火車票,乘車返回臺北車站。

備註:上圖為九份,遠處是基隆港。

備註:上圖為九份,遠處是基隆港。

備註:上圖為九份山城。

備註:上圖為九份老街。

備註:上圖為九份,遠處是基隆港。

備註:上圖為九份老街入口。

備註:上圖為九份老街。

在臺北車站,買到了傳說中的臺鐵便當,大排飯,80元,不算貴,很豐盛,但味道感覺一般般,沒覺得那麼好吃,不過是比大陸的高鐵盒飯合算多了。

備註:上圖為臺鐵便當,八角木盒排骨飯。有煎魚塊、大排、滷蛋、青菜末、米飯,味道一般般。

Day 10 北沿路環繞圓山 忠孝橋再見臺北

這是在臺灣的最後一天了,距離10天前來臺彷彿就是昨日,那個颳風的雨夜,從臺北車站出來看見臺北的第一眼,乾淨、涼爽、空曠。早上退房後,在前臺寄存了行李,坐捷運前往圓山大飯店周邊。
上午10點,在劍潭站下後,順著導航走了好久,終於順著一個山坡爬上了圓山大飯店,圓山大飯店金碧輝煌,像一座巨大宮殿一樣建在山上,前面還有牌坊式的大門,屋角是九個走獸,又是皇帝的規格,果然是蔣的風格,連個御用飯店都要建成這樣,中國風+皇帝規格,顯示文化正統、法統正統。自然,圓山大飯店前面的停車場是不缺豪車的,賓士、寶馬、奧迪老三樣自然是停滿了的。值得一提的是,我在臺灣這麼些天,幾乎沒有看到保時捷、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這些車,只是在101大樓那天看到一輛紅色法拉利駛過,也許大陸有錢人真的比臺灣有錢人有錢的多的多吧。飯店裡面格局很大,比我們在臺北住的酒店好太多了,當然價格肯定也是要貴一些的。

備註:上圖為圓山大飯店大門。

備註:上圖為圓山大飯店前廣場。

備註:上圖為圓山大飯店山腳的步道入口。

離開圓山大飯店,下面就是八二三臺海戰役紀念公園。

備註:上圖為155毫米長腳湯姆,傳說中的八寸榴沒有展出,就是203毫米重炮。

備註:上圖為防空炮。

順著北沿路向東,一路上似乎都是軍事機構,因為門口都站著士兵,而且地圖上沒有標示是什麼單位。途中還經過了以前戰爭劇裡經常出現的,需要反過來聽才能瞭解資訊的中央電臺。

備註:上圖為「中央電臺」大門。注意英文翻譯,已經去中國化了。

此行最後一站是國民革命忠烈祠,最開始知道這個地方是以前看臺灣抗戰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時提到的,忠烈祠有兩個儀仗兵崗位,分別在大門口牌坊和大殿門口,換崗儀式也是整點進行,與其他地方的換崗差不多,只是這裡的儀仗兵特別黑,大概是大門口牌坊是敞開的,紫外線太強的緣故吧。大殿這次是關閉了,不讓參觀,大殿是中式建築,屋角是七隻走獸,外面兩側的壁畫分別是淞滬會戰和廣州起義。

備註:上圖為忠烈祠大門的哨位。看右側士兵站崗的姿勢,跟38線板門店南側韓國軍人的站姿是一樣的。

備註:上圖為忠烈祠換崗儀式。

備註:上圖為忠烈祠換崗儀式。

備註:上圖為忠烈祠正堂,關閉,謝絕參觀。

備註:上圖為從大門口朝裡看。

備註:上圖為忠烈祠大門。

最後一個景點看完,已經是下午12點半了,匆匆乘坐公車返回圓山捷運站,再坐回臺北車站,在臺北車站吃了臺鐵便當,回到賓館拿上行李,已經下午2點了,乘坐捷運機場線,很快就過了忠孝橋,臺北便被甩在了身後越來越遠。
到桃園T2航站樓,沿著10天前進入臺北的路線,沿著原路到達機場出發層,在出發的值機櫃臺中央,看見桃園主場的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赫然醒目,於是想到大陸的中國國際航空(Air China),可以看到歷史上兩岸搶「中華」和「中國」代表權的過往歷史。出境時,海關櫃檯上都寫著請拿下護照護套,不知道是不是針對一些在「中華民國」護照上套上「臺灣國「的臺獨份子的。
原定於下午17:20的航班,晚點到18:30才起飛,晚上20:00到達南京祿口機場。

至此,這趟安排滿滿的行程就算結束了,有歷史、有文化、有自然、有美食,此行印象比較深刻的,第一是臺灣人的整體素質比較高,當然這與他們的整體富裕水平高於我們有關,第二是臺灣真的很悶熱,悶熱到你只想待在有空調的賓館裡看電視,第三是臺灣的電視劇電影這幾年水平感覺一般,但政治節目花樣百出,各種揶揄政治人物,尺度之大超出了大陸人的想像,第四是臺灣的夜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味,也許是地域差別,吃不慣臺灣的淡、甜的口味,不辣不鮮不鹹。至於其他的方面,就不寫了。

尾聲 講不完的故事 剪不斷 理還亂

上世紀中葉,美蘇爭霸背景下的大時代造就的目前對岸的人文風情和(用臺方國語的話,念han,第四聲)自然瑰麗,都是寶貴的旅遊資源,很值得花時間,去細細探索。臺灣人的經濟優越感是客觀存在的,那是上世紀90年代對大陸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碾壓優勢中延續下來的,但這些年臺灣經濟增速很小,對生活變化的體驗很小,而大陸卻迎來了發展的黃金20年,雖然在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上與臺灣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但經濟總量,以及北上廣深的整體實力已經發生巨大的躍遷,我們以拉開階層、地域、城鄉差距為犧牲,以優質人才的聚集效應,建設了現代化的2個直轄市和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並實現了總量GDP躍居全球第二。
臺灣的族群在綠營意識形態裡大體分本省人、外省人和原住民,其中原住民比例很小,本省人佔絕對多數,外省人是1949年遷徙到臺灣的,也是作為大陸與臺灣目前最緊密、也是最後的血脈耦合。獨在異鄉為異客,很多外省人在臺謀生,度過了漫長的戒嚴時代,又迎來了經濟騰飛,或許有過希望,但也有過失望。上世紀臺方開放民眾回大陸探親,大陸也熱情地接待了,也是給這群人的實惠,但是半個世紀過去了,回到故鄉,多數自己已是垂垂老矣,爹孃已不在,物是而人非,只剩村口那株大榕樹,靜靜地見證了歲月的變遷……
最後,用《一把青》中《最高的地方》歌詞結尾:
我已越過生命最高的地方
征服了孤單
世界停下憂傷為我安靜下來
像天堂
有如嬰兒初生那般美好
純潔又堅強
就像彩虹劃過千山萬水
為你燦爛
我願化作生命最後的風景
給你明日的希望
白雲之上我的靈魂閃耀著
堅毅的光芒
回想最初選擇回不去的路上
回故鄉
歷經曲曲折折風雨摧殘
凋零又綻放
幾度光明黑暗穿越火網
依舊燦爛
我已飛離命運玩弄的囚籠
看見無窮的希望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