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地方,很早就知道,卻又陌生;有一群人,從不曾謀面,卻不生分。那山那海那人,本是同根生,隔海共相望。
多年前,阿里山,日月潭,美麗的基隆港,耳熟能詳的歌曲裡知道了這些地名;後來,從臺劇中看到大街小巷,聽到軟糯語音。這些零零星星的資訊與點點滴滴的印象構成一幅清晰但不完整的畫面,是去臺灣前的初淺印象。
環島,痴迷太平洋的波浪與奇石,在小街老店尋味,享田園旖旎風光,尋找舊時光痕跡;探訪不同記憶裡的過往;一點點將曾經的印象清晰或修正。

提前半年計劃行程,辦理證件,用足了自由行的停留時間,完成環島。停留臺中、臺南、墾丁、花蓮、瑞芳,最後一站臺北。交通方式有臺鐵,大巴,公交,捷運,計程車,包車;看景加美食,一路悠哉。感興趣具體行程、景點交通攻略及注意事項的蜂友,可直接到遊記最後檢視。

臺中:從另一邊看過去

住:
寶島53行館 //www.booking.com/Share-c2zZ0i
離臺中火車站步行五分鐘,宮原眼科就在對面,公共交通很方便,乘臺鐵也方便。注意臺中的高鐵站是另外一個,比較遠。
d1:臺灣美術館,東海大學,高美溼地
d2: 彩虹眷村,宮原眼科
臺中一天半的時間,沒有安排阿里山和日月潭,清境農場,鹿港小鎮等遊人較多的地方,初衷是避免奔波在景點之間。
到達已是傍晚,酒店介紹了附近一家老飯店,到達發現原來是一家有歷史有故事的飯店,店名也很有意思:沁園春。早年因店名曾招致審查,後又歷經臺中大火洗禮,也算時光見證者了。

進店被告知要等位一個半小時,很多預訂了位子的人正陸續到來,看到這個陣仗,越發想一嘗究竟。好在半個多小時後就有位子了。等位時看了飯店的介紹,提到1949年國民黨軍隊敗退臺灣,用的詞是「播遷」 ,後來查了一下,這個詞有流離遷徙的意思。漢字精深,遣詞造句都見立場,從另一邊看歷史記憶,很有意思。當年店主一大家人到達臺灣,為解決每日三餐,開了這家飯店,沒料想生意越來越好,至今已是三代。其間經歷過不少起落,終是生存下來。店內有不少名人照片,珍貴瞬間。

菜品以家常菜為主,價格親民,味道還不錯。

紅燒划水有上海本幫菜的韻味。

玫瑰包子是特色,上桌後服務員用剪刀剪開包子,湯汁流出,用包子皮蘸湯汁吃,有玫瑰香。

八寶飯號稱要等很久,因此較期待。不過,感覺和其他八寶飯沒差。

在臺灣的第一餐,總體滿意,推薦。臺中火車站附近,步行即到,品菜與訪舊可兼顧。

a. 臺灣美術館

臺中的公立美術館,提供多元文化空間,扶植本土藝術家成長。館外綠地為雕塑公園。

參觀期間的特展是「來自山與海的異人」,多角度,多形式,很有意思。

全館免費參觀,地下一層有咖啡座等,地上三層為展室。

館內有多部廂式電梯,螺旋梯更多是裝飾作用。可免費寄存包,飲水機提供冷熱水。

特展主題中有很多視角關注海洋,以及與海洋有關的文化現象和人。有兩處內容印象深刻:
法國人迪蒙在1840年即到達南極,有圖片與大量文字記錄。這著實令人驚訝,以那個時期的航海技術與裝置,到達南極本身就是大大的傳奇。

這位法國人還有一個事跡,他在另一次探險中,途經地中海的一個島嶼,發現一尊維納斯的雕像,他馬上意識到其價值。當地漁民已經把雕像出售給了一個商人,蒙迪出高價購得,並運回法國。這尊雕像就是在盧浮宮的那一座。

另一個內容:印尼有幾個無人居住的島嶼在過去的十幾年消失,這些消失的小島成為了新加坡領土的一部分。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沙子進口國。也就是說,這些小島是被挖走並被運到了新加坡,成為填海造地的一部分。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知道這句話的,暴露了你的年齡。
美術館裡藏有大量臺灣本土畫家的作品,版畫,很多是不能拍照的。

b. 東海大學

號稱臺灣最美大學,校園內的路思義教堂是貝聿銘大作,相信到東海大學的觀光者有相當一部分是為這個建築來的。合掌祈禱造型的教堂被評為20世紀最美十大建築之一。外部的黃色瓷磚瓦有中國宗教建築元素。瓦分兩種,每隔一層瓦上有凸出的釘頭,釘頭形成的線條增強了雙曲面的曲度。

整個建築由四片薄殼構成,內部自然受力,從上到下,逐漸加寬,有邊樑增加剛度。當日正值禮拜,遺憾不能參觀內部,網上找了一張圖片一窺究竟。

路思義教堂後面不遠就是文理大道,大道通向圖書館,大樹牽手,樹蔭與地面草坪呼應,營造出一片清涼翠色。

道路兩旁是學院和教務,建築為日式庭院風格。

文理大道盡頭是圖書館。

一樓有博朗咖啡館,可以休息。飲品和蛋糕的味道都不錯,推薦冰咖啡配乳酪蛋糕。

c. 高美溼地

最早時是人工海水浴場,現為生態溼地,灘塗上有水鳥,招潮蟹等,整體生態環境不錯。公車到達的是八號風車,那裡提供免費接駁車到棧道,免去了一公里左右的步行。

遠處的風車陣成為高美溼地最美日落的元素之一。時候尚早,在層雲的襯托下,有點童話意境。彼時尚在退潮時間,棧橋端頭水只及腳踝,不少人涉水玩耍,可拍倒影,有些像鹽湖。
傍晚時分,開始漲潮,肉眼可見水慢慢湧上溼地,棧橋端頭也被淹沒,人群後退,靜等日落。

溼地的風非常大,看到有數頂帽子被吹落到棧道下,工作人員用長竹竿取回。等水漲上來,就只能看著漂走了。

最美日落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進行,遺憾。

d. 彩虹眷村

眷村在臺灣是一個歷史見證,村裡長大的孩子被稱為眷村二代,是一個有標籤的群體。一排排簡陋磚房裡,住著一群沒有親人的人,生活在陌生土地上的他們,有著共同記憶和經歷,抱團取暖與生存下去是唯一選擇。
臺中的彩虹眷村因為色彩鮮豔而成為遊客打卡地,甚至還開發出了周邊旅遊產品。

原籍香港的黃永阜,早年隨部隊到臺灣,十多年前才搬到這處眷村,晚年生活苦悶,開始在自家牆壁作畫,後擴充套件到鄰居的房屋。如民間剪紙年畫的色彩和內容,瀰漫著過去眷村那種雞犬相聞的親密空間感。孤立於周圍城市規劃中的眷村,已經所剩不多,即將被拆除的不確定感與色彩濃烈的畫形成鮮明對比,不知這片彩色還能存在多久。

彩虹眷村使得更多人知道了眷村的存在,進而對那些離鄉背井的漂泊者投去關注的目光,這是黃老伯作畫時不曾想到的。目前老人仍住在眷村,會和遊人合影。

e. 宮原眼科

歷史建築,儲存了原來的名字。樓內有甜品伴手禮與冰激凌出售,樓上是餐廳和建築歷史的介紹。

頂樓有圖片和文字介紹,有關眼科醫院的前身今世。

冰激凌店面只在一樓的一角,但生意卻非常好。選單有雜誌封面大小,種類很多,依個人喜好挑選。冰激凌愛好者在此會犯選擇困難症,因為每一種從名稱到顏色都讓人很有食慾。選好冰激凌球,還要自選配的餅乾或蛋糕,店員擺好造型才算完成。

非常好看,也好吃,但無法堂吃,只能站外面吃,會有工作人員體貼送上溼巾紙。

配的餅乾就是店裡的蝴蝶酥,茶餅乾等。

臺中的新火車站大而現代,舊址保留在一旁,顯然,這種做法比拆掉重建明智,還有更糟的做法是拆掉古建築,建一個仿古的。每每看到嶄新的仿古建築,都避之唯恐不及。

臺中是臺灣自由行的第一站,從桃園機場到大巴公司,從酒店服務人員到街頭熱心市民,彬彬有禮的態度和耐心的有問必答,令人頗感親切,少了旅行者初到的陌生感與茫然。心安的同時就生出幾分期待,想對這個使用著我們熟悉的語言與文字,但卻不曾涉足的島嶼,以及生活在這裡的人,能夠多多瞭解。

臺南:一種生活態度

住:
心宅。位於臺南市中心海安路的一個安靜的小巷,老房子改造,很有風格。適合一家人出行,有獨立的小院子,閣樓的書房非常愜意,周邊餐飲選擇很豐富。
遊:
d1: 國家臺灣文學館,孔廟,林百貨
d2: 神農街,安平古堡,安平樹屋

a. 國家臺灣文學館

森山鬆之助在臺灣有不少知名建築作品,除臺灣總統府及監察院建築之外,還有臺南火車站和文學館。可惜火車站在維修,沒法看到全貌。臺灣國立文學館位於臺南市中心,館內藏有很多知名作家的手稿。

館藏展示從早期原住民、荷蘭、明鄭、清領、日治、戰後以來,多元成長的文化內涵。有文學圖書室、兒童文學書房、文學體驗室的空間。中央大廳是休息區。

一樓展廳有關1949年「遷離」大陸的文學和歷史值得一看,從文學歷史角度關注那個一夜之間離別故土親人的群體,他們及其後代在融入臺灣文化與生活的過程,在臺灣文學中有重要的文化地位。出身眷村二代的作家,將父輩和自己成長過程中的記憶,在文學作品中描摹再現。在這個專題中看到一些展示的片段非常有親切感,彷彿回到童年記憶;但作品中瀰漫的揮之不去的後期鄉愁與無望,則無法感同身受。

年代與臺灣文學大事的對應,清晰明瞭的梳理了臺灣文學的編年史。

女性文學專題展,專注臺灣當地女性與異鄉人結婚,她們對眷村群體融入當地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卻是一直被忽略的群體。

在娘惹浮生專題展,一位棉蘭女子張福英的人生非常傳奇。她父親是梅州人,後去南洋,成為印尼棉蘭橡膠大王,她與素未謀面的臺灣橡膠大王林家之子林景仁憑一張照片和一副手鐲訂下姻緣。這段姻緣不僅是望族結盟,還是才子遇佳人的美談。林自幼多才,著有《林小眉三草》的詩集;張能詩能文,婚後學習中文,後以英文寫成《娘惹回憶錄》。書中記錄了林張姻緣跨越國家、種族、語言、藝術,文化,逐漸瞭解,融合的經過。這個傳奇家族促進了臺灣文化與南洋文化連線,進而影響到臺灣的文學界的創作。看似童話故事的開頭,結尾卻令人嘆息。林景仁後在滿洲日偽政府任職,客死長春,才子晚節不保;兩人感情亦無疾而終。

b. 孔廟

孔廟距文學館也就200米,紅牆明瓦很顯眼。作為曾經的臺灣首府,臺南的孔廟也是歷史最長的,被稱為全臺首學。

主殿在2016年大地震中毀壞,還在修葺中,無法入內,偏殿可以看看。正午時分,雖然已是十月,太陽仍然火辣,躲樹蔭下休息片刻。
赤崁樓就在附近,沒有入內。

孔廟側門的馬路對面,烤腸店裡賣肉臊冰激凌,真肉臊在裡面哦,大膽的味道組合。

小巷裡柈糖現場製作,糖汁加熱後膨脹,空氣在糖中形成蜂窩,糖膨脹,成型後食用,叫做可以長大的糖。實在話,這個製作過程比味道更吸引人。

名為棺材板的小吃,為這不同尋常的名字品嚐了一下。原來是麵包盒子炸後加青豆,玉米等調味羹,趁熱吃還不錯。

c. 林百貨

最早的百貨大樓,是二戰前唯一有電梯的百貨大樓,目前還保留著老式電梯的樓層指標,電梯空間還是很狹小。

每層樓的店鋪有主題,出售的基本是年輕的情侶們喜歡的小玩意兒。

儲存並展出的舊電梯門,還有修繕中的一些磚瓦,掛鎖等。

頂樓有露天平臺,餐廳,視野開闊,還有一個小小的神社,為當時日本商人私人使用。屋頂上設有神社的建築,在臺灣只有林百貨。

d. 早市場,神農街

水仙宮市場從外面看不大,但裡面空間不小。早上去看了一圈,順帶吃了一路。

街口的菱角,雖然江南常見,但這個菱角中間部分大,形狀酷似元寶,正是應季。賣菱人用刀將每隻菱的最飽滿處割出口,方便食用。味道軟糯香甜,不錯。

西瓜配甘草粉,攤主說這樣吃不但味道更好,還更健康。親測確實味道更多層次。

碗粿,看著很誘人,但胃沒空間。

藍色小碗是杏仁豆腐,嫩滑爽口。

油飯,內有香菇,豬肉,醬油等調味,米粒晶瑩有彈性,不過早飯吃這個太容易飽脹。

魚攤通常有腥味,但這裡的魚攤非常乾淨,魚肉分部位出售,切割成塊後,分袋裝,方便烹飪。

看著新鮮的魚肉和乾淨利落的分割與包裝,都有下廚的慾望了。

早市場對面就是神農街,一條不長的小街,很多店家掛燈籠作為裝飾,成就了一條好看的拍照打卡小街,白天與夜晚各具特色。

地面上好幾處有路標,是舊時街道的路牌。

這條小街的另一端是藥王廟,因修建道路,藥王廟的規模縮減了不少,但四層樓高度還是很有氣勢。

臺南的大街小巷,都有濃濃的煙火氣,人與城市相互依託,處處是溫暖與生機。

e. 安平古堡

安平古堡的選址不具備防禦功能,是為通商物流而建造的,門前的鄭成功塑像也是後來才有的。

古堡內部分幾個展示區,介紹了荷蘭統治時期的交易,物產等情況。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荷蘭人當時到臺灣時,從棉蘭島帶了熟諳水性的「烏鬼」為他們服務,這些人因膚色黝黑得名,現在看來,就是馬來一帶的漁民吧。

安平古堡當時是商貿交易中心,商賈雲集,船運繁忙。

一位荷蘭的教士,當時鄭成功兵臨城下,叫他去說服荷蘭軍人投降,該教士視死如歸,在家人面前被拖去處死,大幅油畫記錄下這個故事。

下面這些炮是日本時期運來做展示的,不是通常城堡的防禦武器。

古堡後面的花園裡,有幾個挖掘考證的地點,出土的瓷片及陶器等證明古堡經歷的幾個時期。半圓形水井曾是古堡的生活水源。

後門出去後不遠就是安平樹屋,就是廢棄的房屋,被植物侵佔,形成樹與屋糾纏的景象。相比柬埔寨的吳哥是千年古蹟,樹屋沒有歷史內涵。

不過,當地還是修建樓梯供遊人參觀,精心維護這處景緻,並推出當地特有的一種蛙,為樹屋增加內涵和故事。敝帚自珍,也是一種認真態度吧。

德記洋行就在朱玖瑩故居的旁邊。兩層樓分佈的展示分階段展示了洋行在貿易中的作用,以及當時臺灣的物產輸出。在這個被稱為「福爾摩沙」的東方島嶼,荷蘭人曾收穫滿滿。

書法家朱玖瑩故居內,有他生平介紹和書法作品。

安平老街可以逛逛,各種吃的很多,店員站街上請遊人免費品嚐類似蝦片的小吃,居然每家的味道都不同,自製一說不是虛言。

臺南是美食集中的地方,停留時間有限,品嚐的也有限,但有幾味美食印象深刻,要特別推薦:
(1)上好烤魯味:特點是先滷後烤,特別入味,每天四點半開始售賣,賣完無補貨。就是下面這個小小的攤子,一家人經營。挑選好品種後,不需要烤的滷味花生,豆乾,海帶等放一邊,要烤的雞翅,雞雜,米腸等上架子烤。

等候期間看到有開車來買的,也有騎機車來買的。都是熟客,點好東西就走了,再回來時會提著啤酒或者奶茶等飲料,取了打包好的烤滷味帶走。老闆娘將烤好的滷味分類裝好,認真提醒蘸料較鹹,要單獨放,不要直接倒入烤滷味。

吃的時候才知道那味招牌是雞尖,就是雞的臀部那塊肉。以前沒吃過,有點猶豫地試吃了一塊心形的東西,沒想到真是美味,外酥裡嫩,滿頰生香,後面簡直是搶著吃了。這一味是臺灣行最意外也是最驚豔的美食,沒有之一。相形之下,其他的烤滷味都遜色了。

(2)黃火木舊臺味冰店:有好幾家分店,招牌很大。

特點是芋泥,湯圓,蓮子等均是手工製作。十月的臺南仍然很熱,自選芋泥,南瓜圓子,仙草,蓮子等加銼冰,再澆上黑糖水。可以從上至下吃,也可以調和後吃,顏色及口感都上乘,解渴消暑。

(2)冰豆花,就是把銼冰換成豆花,沒有那麼冰,也很好吃。住處不遠就有一家,可惜只吃了一次,後面兩天店休。滑滑的嫩豆花配圓子,仙草,珍珠等,糖汁可選黑糖,鳳梨糖等味道。


(3)梅鑫海產:海鮮熱炒,人氣極旺,晚上要排隊點菜。但最好吃的不是海鮮,而是他家的招牌自製香腸,烤熟後配泡菜和大蒜裝盤,肉質鮮美多汁,好吃的停不下來。與我之前印象裡的臺灣香腸沒有任何相關。


烤鰻魚與日式料理中的烤鰻相比,肉更加厚實並有彈性,食材本身的味道為主。


老闆推薦的當季菜涼筍也很好吃,脆嫩,甜絲絲的。

(4)牛肉湯,肉粽。牛肉湯不是用牛肉熬湯,而是將薄片生牛肉加入滾湯中燙熟後上桌,湯是用祕製調味製成的。牛肉的新鮮是關鍵,不能用冷藏過的牛肉。

臺南肉粽非常出名,阿娟肉粽好吃;民宿旁邊的阿姨家的粽子也一樣好吃,現煮粽子還送冰紅茶。

粽子料很豐富,但味道不亂,鹹蛋黃與花生,香菇,肉丁等食材,在糯米的包裹中產生了奇妙的變化,這種變化大概就是祕製的所在吧。

臺南不只是一個目的地,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早市場裡魚攤的買賣,小巷裡燒糖的手藝;海鮮飯店自信的老闆,賣冰豆花的老阿姨,生意和生活揉合在一起,不急不躁,不卑不亢。百年老店也好,家門口自營也罷,顧客盈門與門前冷落都有生存的空間,彼此無擾。
臺南的古韻在市井,在廟堂,在臺南人的生活態度裡。老房子前邊是店面,後面是住宅,中間有隔門,兩邊都可以進出。飲食店都有自己的休息日,全年無休這種招牌是沒有的,反而看到「賺錢有數,身體無價」的條幅。冰豆花店的老阿姨告訴我們休息兩天的時候,還以為她是家中有其他安排,後來才發現每家店都有店休日。
臺南市的公交車是委託高雄市運營的,很多當地人不瞭解公車資訊,有的線路只在節假日才運營。市民出行近者單車,遠者開車或機車,臺南市內任意兩點間計程車資不會超過200臺幣。
街頭問路,隨便一個商家都會熱心指點,完全不在意你是否會在店裡消費,這一點讓人心裡相當熨貼。
這樣的城市有點像古董,值得品味。

墾丁:最南端地標

住:
羊角村//www.booking.com/Share-XhydNI4
遊:
d1: 貓鼻頭公園
d2: 佳樂水公園,香蕉灣,白沙灘,鵝鑾鼻公園
在墾丁和花蓮期間,正遇到臺灣全島連假四天。到墾丁途中車流繁忙,濃濃假日氛圍,下午兩點才吃上午飯。接下來幾天都被連假中的臺灣民眾包圍,雖沒內地黃金週的熱度高,也算得上難得一見。
午飯在臺灣牛連鎖牛肉麵解決,學士四姐妹創業,招牌很大。除了面飯之外,還有小菜,價格中位的大連鎖在臺灣較少,能在林立的特色私人小吃鋪中佔得一席,想必不容易。
羊角村的環境和服務都不錯,房間內設施較簡單,但有用心製作的下午茶和早餐。到達當天較晚,羅奶奶還是貼心了為我們補了下午茶,送到房間裡。
四樓有露臺,可看山景,休息。

早飯在一樓,伴著陽光和新鮮空氣,以及咖啡的香氣,豐盛早餐是度假時光裡最好的一天開始。

早餐在一樓戶外,擺盤和食材都很贊,當地特有的櫻花蝦,農家雞蛋,新鮮蔬果,羅奶奶謙虛的說是用食材彌補廚藝的欠缺;其實,製作食物的誠意和用心是超越味道的,這份誠意還體現在送給每個住客的手工小餅乾。

這種花叫墾丁之花,當地特有。晚上開花,有淡香。

a. 貓鼻頭

到達墾丁就開始環島中的海岸線行程了,一路乘車,看到海先呼吸下新鮮空氣。

內河與海交匯口,水的顏色涇渭分明。

到達貓鼻頭公園較晚,光線不是很好。碧綠草坡,淡藍海水,與遠處黛色山巒還是構成一幅畫。

太平洋岸邊礁石多變,海景因此比較生動;水下礁石雖然看不見,但岸邊浪花激盪多變,頗具觀賞性。

b. 佳樂水

抱著姑且一看的心態,買票進入,結果還不錯。電瓶車沿途的風景和介紹都一般,到終點後,可以順石灘走很遠,看浪,觀石,興致勃勃玩了兩個多小時。
電動車終點處,巨石上的人臉。

海的顏色不只與光有關,還與海面下的地貌有關,因此海水的顏色一直在變,淡藍,翠綠,藍綠色相間;與礁石附近的白浪相襯。

巨石上海水沖刷的痕跡歷歷清晰,是波浪留下的簽名。

c. 白砂灣

船帆石在白沙灣附近,一塊巨石,像船帆,或者其他你認為像的。

人少景美的海灘比比皆是,海岸線資源太豐富了。

白砂灣以細膩白沙灘著稱,臺灣海岸多見礁石,細白的沙灘較少見。因此白沙灘上到處是陽傘和躺椅以及穿著泳裝的人們。

白沙灘也是觀日落的地點,傍晚時分趕來看日落的人比肩而立,是此行遇到人最多的一刻。等候日落時,看駕駛摩托艇的小夥子炫技,在海浪中騰飛衝躍。

雲層較厚,只有幾抹彩霞,稍縱即逝。

d. 鵝鑾鼻

臺灣島的最南端就在鵝鑾鼻伸入大海的端頭,公園中的燈塔是墾丁的標誌建築。

裡面有步道可以到海邊觀景臺,時間充裕可以走走看看。親吻石,其實是兩塊巨石被海水分開了。

遠處船帆石可見,墾丁很小,一條海灣的兩端分別是貓鼻頭和鵝鑾鼻伸入大海,像一隻巨蟹的兩隻螯鉗,鵝鑾鼻更長一些。後面尖尖的是大尖山,寫實的名字。

轉了一圈,除了那個燈塔,這裡的景色沒什麼特色,屬於打卡景點。全島最北端的地理位置是鵝鑾鼻公園的標誌,也是墾丁的標誌。

美味推薦:
(1)後壁湖可以浮潛,還是當地人吃海鮮的地方。一條街上有很多家酒樓,中午時分家家客滿,要等位,而且點單要一次完成,後加菜會很慢。
斑魚新鮮,肉質緊密有勁,火候好。

竹聖個大,鮮嫩。

象拔蚌食材本身沒問題,炒出來味道平平。

(2)豬油拌飯。一家很小的館子,不起眼,去吃的都是老客。
米飯粒粒分明,豬油渣很香,香菜很提味。

幾種湯都是色香味俱全,酥肉湯是炸後的肉再煮湯,入口即化。

小菜滷蛋和滷豆腐。

燙地瓜葉,和豬油拌飯是絕配,農家古味。

拌麵看著很好,但吃不下了啊!

在墾丁的最後一項活動是浮潛。和東南亞相比,這裡的浮潛活動適合所有年齡的體驗者。耐心講解,帶領體驗,不限時間的自由活動,安全性也是上乘。對於沒有浮潛經驗的,在這裡開始第一課是個好選擇。

花蓮:涉海 觀浪

住:
怡然居攝影風格民宿 //www.booking.com/Share-38JREm
非常有風格的民宿,精緻到每個細節。早餐和甜點出自簡太太的私家廚房,令人感受優雅精緻的生活,房子裡輕音樂繚繞。
遊:
d1: 縱谷線
d2: 七星潭,清水斷崖,太魯閣

到達怡然居已是晚上八點多,房主簡先生為我們準備了綠豆薏米粥和水果,那個時候真的很需要這樣貼心可口的輕食。沒想到的是,後面兩天的早餐和晚上的茶點,每次都是驚喜。

香蕉蛋糕裡有紅棗,核桃,特別營養美味。

民宿地處花蓮的安靜住宅區,但周圍設施也很方便,早上可以散步,呼吸田園空氣。

a. 伯朗大道

因為出發那天早上安排浮潛,所以離開墾丁已近中午,縱谷線上只停留了伯朗大道,開電動小車行在美麗田野間,微風拂面,景色怡人,直到天色漸晚,卻意猶未盡。

金城武為伯朗咖啡代言的廣告曾在此拍攝,有一顆樹被冠名金城武樹,此樹好端端地被脫離了群樹,孤獨地被遊客包圍。

途中有釋迦種植區,正值熟果期,路旁很多賣釋迦的。放在箱子裡的都是很硬的外皮,買回去要放置三天後才能吃。

香蕉樹,紫色的是花嗎?

熟果則是用手就能拿掉外皮,然後用勺子吃裡面的果肉,口感甜軟略沙,有籽。原味的單純甜,與菠蘿嫁接的則是酸甜口味,感覺後者更好吃一些。

b. 七星崖

七星崖景區附近有一片花海,中間留了供人行走的通道,中間區域植物一人多高,有幾分像迷宮,聞聲不見人,雖是人工景緻,也挺有樂趣。

前一天台風過日本,對臺灣島也有影響,當天風極大,裙襬要打結才能避免狼狽。

在一個兵營舊址,從高處下望一漂亮海灣,弧線完美,水天一色。

當地人帶著狗狗一起來玩。

c. 清水斷崖

高處風大,海邊浪也不小。清水斷崖的觀景臺在隧道的出口,隧道的這一邊,有花蓮的「瘋狗浪」,真是名不虛傳。遊客沒經驗,多會看走眼。看著呼嘯而來,卻在岸邊偃旗息鼓;似乎波瀾不驚,反而平地起浪。這種意外和變幻讓人著迷,看浪看到不捨離開,沒到花蓮前絕不曾想到。

一排排綠色的浪翻滾而來,在黑色沙礫上留下一片白色水沫,浪頭回撤到大海;水沫消失在沙礫。每一排浪都是獨一無二的,變化無窮,永不停歇。

觀浪溼身不稀奇,手機不慎落海更是常事,親眼目睹遊客前一秒還在拍照,後面就被浪打倒,不過基本是有驚無險。應對瘋狗浪的祕訣是站立不動,越是跑越會被浪拉倒,即使到膝蓋高度的浪,也有很大的向海拉力。

這裡是花蓮的地標和打卡處,太平洋在這個優美的弧形大灣處清澈碧藍,伴青山綠樹,映藍天白雲,是大自然的傑作。

不過,我個人感覺觀景臺看景,誠不及海邊觀浪。

太魯閣公園以多條景觀步道著稱,但崖壁上挖出的道路和川藏線等相比,沒有險峻;與泰山黃山相比,不顯獨秀,因此沒有驚喜,只走了一小段,就返回了。

倒是一個當地部落的展出還比較有意思:布洛灣是這個山民部落的名字,和太魯閣、普悠瑪一樣。

注意蠟像的耳飾,兩根細長的小木棍,聽介紹說裡面裝有小米。他們外出狩獵或耕作時,可以種下小米。有點奇怪為什麼要掛耳朵上,是種子珍稀,還是方便勞作?

他們的竹屋頂是用剖開的竹筒交錯疊放,如同瓦片的作用,防止雨水內漏。

旁邊的步道也可觀景。這些山民現在已經不住在山裡,他們的文化及習俗被悉心保護,以文字和影像的形式記錄下。

特別美味:

(1)東裕海鮮店:花蓮一家小店,後來知道已經營了三十年。

炸蝨目魚,特別是肚檔部位,口感類似大閘蟹的膏。

下面這道菜是驚喜,這個蚵仔煎與常見的不同,不加木薯粉不加蛋,一顆顆的飽滿蚵仔裹料炸,咬下去有爆漿的口感,太好吃。

店主推薦的土雞,肉質不錯。

家常菜,特別下飯。

在花蓮嘗試了幾種街頭小吃,很有意思。
張惠妹家鄉附近,大腸包小腸的小攤生意很好,烤好的米腸切開夾烤香腸,可配辣醬,還有冰紅茶一起出售,這道小吃稱為臺式熱狗是否更貼切?

檸檬水居然要排隊購買,還有不少趁連假舉家出遊的臺灣客買很多帶回家去。因為本土人熱捧,所以一定要嚐嚐。選了原味和黃金檸檬水兩種,後者是加了金桔的。檸檬香味非常濃。

炸蛋蔥油餅的小攤子總是圍著等候的人,司機在路上電話預定,可以不排隊取l了就走。

這幾樣小吃從名字到人氣都很引人,味道倒沒見怎麼出奇。街頭巷尾的攤頭小食在臺灣能夠生存,且動輒就是幾十年的歷史,很令人驚奇。記得當年上海世博會時有個口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個非常好的理念。沒有煙火氣的城市不是真正意義的城市,轉角處的食物香氣,蹣跚的孩子,搖著尾巴的狗兒,安全的街道,各色招牌林立,是活力城市的必要元素。食品安全與衛生的監管,用明晰的條例疏導比起一刀切的取締,更見智慧。

花蓮火車站的造型挺有特點,容易讓人聯想到花瓣。

瑞芳:小城春秋

住:
愉園 //www.booking.com/Share-Qrfc0U
地點很好,就在瑞芳火車站左手200米處,出行方便。但房間很小,價效比一般。
遊:
平溪線,九份,野柳地質公園
臺鐵從花蓮到瑞芳,一路上沿海而行,左手田園,右手大海,景色比斯里蘭卡那段海上小火車豐富多了,不由得再次感嘆:祖國山河,處處驚喜。

從瑞芳開始,天氣不再炎熱,能感覺到秋意,氣候差別如此明顯,主要是地理位置不同,北迴歸線穿過臺灣中南部的嘉義、花蓮等地,將臺灣南北劃為兩個氣候區,中部及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

a. 平溪線

瑞芳火車站前後都是老街,地下通道相連。

平溪線有十個左右的小站,要全部遊玩的話,需要一整天,倒不是景點要花時間,而是車次間隔一小時。持平溪線套票可以隨意上下,但要算好時間。不想掐著表趕路,也沒那麼多時間,只選了猴硐和十分兩站,使用悠遊卡乘車。
先到猴硐,一小時後乘車到十分,在十分逛夠了就回程。
猴硐非常小,愛貓者不要錯過。貓貓的狀況都不錯,有不少胖胖的,也較親人。

車站的站長貓

十分要熱鬧些,有吊橋和放天燈的活動,還有不少吃的,可以多逛逛。


靜安吊橋


老街和車站分別在鐵路兩旁,鐵軌本身也成了遊客喜歡拍照的背景。車次固定,一小時一班,所以不擔心有安全問題。

懸掛的竹片上是祈福的字語。

天燈是十分的特色,店鋪買燈,後面一系列服務,寫字,放燈,拍照。

b. 九份

九份在另一個方向,是一個小鎮,需要兩到三小時的遊玩時間,遠眺海景,可以看見基隆港,基隆港的對面就是廈門。站在這裡,真實感覺隔海相望,近在咫尺。

依山而建的小鎮,拾階而上,曲徑通幽,兩旁是店鋪與人家,不少是老店。

昇平戲院還保留著原貌,放映廳還在放電影。

戲院對面的阿妹茶樓是九份最大的茶樓,三層樓的店很氣派,生意興隆。四人一壺茶大約在2000臺幣左右,可以喝一天。功夫茶具,服務員演示一遍就請茶客自理了。此處喝茶喝的是一窗風景和氛圍。

c. 野柳地質公園

作為臺灣島唯一的聯合國自然文化遺產,野柳地質公園值得一到。奇石,碧海,青天,構成大氣甚至有些雄渾的景觀。


巨浪擊石,化成一片細碎水煙,落海無痕。周而復始的沖刷,造就了鬼斧神工的奇觀。

生長,消亡,每一塊奇石都經歷著同樣的歷程。女王石側影的秀美很大程度是由於那修長的脖頸,但是,這秀美的頸部正瀕臨斷裂,女王石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過去式。

當地正在舉行蟹節,吃蟹就是最好的參與形式吧。三眼蟹,紅花蟹,青蟹,黃金蟹,外形夠好看,肉也夠鮮美。


巨大的蝦蛄,鹽烤後肉質結實,蝦黃飽滿。

臺北:一城之重

住:
西門町民宿:地處萬華區,距西門和龍山寺兩捷運站之間,均可步行十多分鐘到達。家樂福大超市就在對面,裡面一樓有很多餐飲及快餐門店。
遊:
d1: 新北投,淡水
d2: 臺北故宮,士林官邸
d3: 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西門紅樓
行程裡把臺北放在最後一站,不僅是為了大交通考慮,也是因為臺北是臺灣島最重要的城市,沒有之一。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地位,以及城市的規模和規劃,臺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都毋庸置疑。就旅行者而言,故宮、士林官邸等不可替代的必到之處,使得臺北不但值得期待,更加值得探訪。
到達當晚去艋胛夜市,簡單品嚐了幾樣小吃。

滷味幾乎是所有夜市的靈魂,種類多,從顏色到擺放都很吸睛。

這個糰子沒有餡,撈出後在芝麻粉或者花生粉裡滾,蘸滿了粉的糰子就可以吃了。這個餡料外用的糰子,感覺沒有我們傳統的那個好吃。

這個餅攤生意最好,一直排隊。好奇心使然排隊買了一份,味道並不出奇,就是手抓餅而已。

次日早上步行到龍山寺捷運站,經過剝皮寮歷史街區,紅磚建築與大紅色門板勾勒出年代感,看介紹知道艋胛其實是臺北最早的中心。

a. 新北投

捷運淡水線的北投站到新北投,雖然就一站,但要到下一層站臺換車。這條支線的開通,意在開發新北投的旅遊,連車站和車廂都是宣傳視窗。

地方不大,出站後向前走就是北投公園。

景點按順序:北投公園,圖書館,溫泉展覽館,梅庭,公共浴場,地熱谷。
造型如大船的圖書館在綠樹包圍中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句常見的比喻:航行在知識的海洋。這座圖書館被評為世界上最美的25座圖書館之一,更為突出的,這是一座環保建築,輕型屋頂,太陽能,節水等多項設計融於一體,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建築。

迴廊可以讀書,也可休息遠眺。簡樸的木凳與整體環境非常協調,不過,還是讓人聯想到甲板。

圖書館正門前面有噴水池,從這個角度,圖書館平實得如同小木屋。

溫泉博物館曾是具備飲食,休閒的洗浴中心,後一度被荒草淹沒,成為孩子們放學後捉迷藏的樂園。一次小學生的社會課題,讓地方管理機構決定修葺舊建築,開發新北投旅遊。展覽館的工作人員都是當地居民擔任志願者,非常熱情也非常努力。

從展出的圖片和資料可以在腦海中復原當日的興旺景象,二樓的榻榻米休息大廳是供洗浴後進食與休閒交流的地方。

梅庭曾是於佑任的居所,現對公眾開放。當日裡面的展覽是鄧麗君專題,很多照片都是首次看到,但不能拍照。
地熱谷的水溫接近90度,終日煙霧繚繞。有了這個地熱資源,新北投的溫泉酒店鱗次櫛比,很多臺北人會來此度週末。

中飯在捷運站附近的一家日式拉麵館解決。

海鮮拉麵的湯不是很濃,但溫泉蛋非常好吃,鱈魚肝也不錯。

b. 淡水

捷運淡水站出來就是公車總站,紅26等幾部公車都可到紅毛城。

紅毛城原是英國領事館舊址,從裝飾到結構都是歐式,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排場真是不小。有門票,似乎這張票是聯票,後面還會用到。

領事住宅裡有個呼喚僕人的裝置很有意思,主人打鈴,外面的一個盒子裡會有牌子翻下,令人驚奇的是不同的打鈴地點會對應不同的牌子,這樣僕人就能準確趕到需要的地方。現在知道英國的莊園在十八世紀就能管理得有條不紊,是有技術作為基礎的。

紅毛城後門出去即是真理大學,裡面的牛津學堂是全臺第一所西式學堂,教會學校。後經多年的建設和擴大,才成為今日的真理大學。歐式建築加中式園林,拍出來好看,有一對韓國情侶在小橋上拍了半個小時之久。

下面就是牛津學堂,現為校史展覽館。

真理大學後門出去走到淡水國中右轉,幾十米就是小白宮,原海關碼頭。


後院裡古榕樹參天,前庭走下去就是海關碼頭,對面是觀音嶼,是淡水看日落的另一選擇,人少。

小白宮出來有路標指示,循路可至一儲存完整的日式庭院,精緻的小院,房屋前寬後窄,格局特別。此處是一日本人多田榮吉的住所,現作為保護完好的日式庭院,供公眾參觀。

公車紅26的終點站就是淡水漁人碼頭,長長的棧橋,密密停放的遊艇,淡江入海口形成的這一片港灣,已經成為臺北周邊最大的休閒及出海駕船的碼頭。

這座橋叫做情人橋,年輕情侶喜歡在此合影。有愛就盡情秀,連文豪蘇東坡都說「莫使金樽空對月」,情有可原。

暮色中的碼頭燈火點點亮起,熱鬧的海邊漸漸安靜下來。

每一站都期待色彩絢麗,光影變化的日出日落,多數不能如願。這世上沒有一樣的日落,就如沒有完全一樣的雪花。大自然若非如此無常,也不會令人痴迷其中。

c. 臺北故宮

擔心遊人多,也想多看看展出的寶貝,起早出發,捷運士林站出來吃了美味飯糰子,到達大門正好八點半。轉了一圈沒找到售票處,問了工作人員才知道當天是臺灣文化日,免票!日程幾個月前就確定,卻碰上免費日。好處是省了門票,不足是參觀的人比較多。

租了講解器,從三樓的國寶開始。
白菜紅燒肉組合少了一味,紅燒肉在南部故宮展出,遺憾。這顆白菜是真寶貝,美玉雕琢成絕世僅有的寶貝,儲存至今,是玉的造化,匠人的造化,也是後人的造化。

精美的玉雕令人眼花繚亂,細膩入微的工藝與材料紋路、顏色結合,每一件都是傳世之作。

被汪精衛送給日本天皇作為壽禮的玉屏風,抗戰勝利後被追回。這面屏風經歷的人與事,見證的歷史時刻,和它本身的價值不相上下。

鎮館之寶:毛公鼎,內壁刻有文字,這些文字對研究史實,文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配有紫檀木鵝造型託座的大瓷勺,是皇上的最愛。

宮中的盆景,準確的說是聚寶盆吧,極盡堆砌。

官服配飾,配色比宮裡女人用的珠翠好看很多。

各種八珍盒的設計精妙,可分可合,內建各種玉器,瓷器,宮裡阿哥們的玩具吧。

多層鏤空的象牙雕球,每層都可以獨立轉動。把雕刻工藝發展到「變態」的地步,不知要花怎樣的心思和功夫才能完成這個匪夷所思的飾品,因此也稱為「鬼工球」。當年雍正認為這是奢靡之風氣,曾下令禁止製作。但是,王公貴族仍舊私下收藏,洋人會重金購買收藏,匠人也會為重金祕密製作。

直徑約一釐米的果核上的微雕,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旁邊核桃大的盒子裡,裝有十幾個這樣的小果核。清朝末年奇技淫巧盛行,奢靡成風,有人提出「作奇技淫巧者有誅」。但是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由匠人背這個鍋有些冤枉。

二樓的古畫有很多版本的文會圖,描述文人墨客風雅聚會,曲水流觴,比詩鬥文,作畫留存。收藏畫的人再點批,加蓋印章。這個過程有點像現在的聚會後留影寫文紀念;點批部分則類似朋友圈點贊與評論。俗人如我,只看到畫的顏色及人物造型感覺眼熟,想起童年時期的連環畫。

故宮博物院藏品豐富,即使是外行看熱鬧,半天也是不夠。看展是個體力活兒,比在戶外徒步更累,腰痠背痛,難以堅持一整天。有機會再到臺北,一定再看。

d. 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

國父紀念館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建,宮殿風格的建築,黃色屋頂四角向上翻起,頗具特色。翻起的屋角的設計靈感來自唐代建築。

大廳內孫中山雕像,整點有衛兵換崗儀式。

噴泉廣場上可看到101塔,早上有很多居民休閒健身。

中正紀念堂與自由廣場是佔地最大的建築群,廣場兩側有音樂廳與大劇院。


紀念堂有天壇之頂、金字塔之體,外表以藍、白兩色為主。紀念堂平面用方形,寓「中正」之意。堂頂為八角,代表著「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八德,還有福字的窗飾。

這裡的換崗儀式觀者比國父紀念館多很多,形式沒大差。

紀念堂一樓的展示中,關於退敗臺灣時祕密運輸大批黃金,導致上海金融混亂;以及後來在臺灣禁言,等都有展示。直面歷史,客觀評價人物與事件,是進步,也是反思。
蔣在臺灣民眾心目中的形象經歷了很大的變化:早期的造神階段,後期的走下神壇,紀念堂和廣場的名字也經過幾番改動。下面這幅小像是用文字組成的,下這番功夫無非是為了表忠心,由此可見當時的政治環境。

廣場兩側建築是明清宮廷風格,分別以太和殿,保和殿為藍本。

從紀念堂看廣場,因為有慶祝活動,廣場上有點亂。

e. 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一直以來是蔣與宋在臺北的住宅,曾接待各國政要。現園林部分全部開放,主樓需買票進入,不能拍照。

樓內基本保持了原貌,包括傢俱和私人用品,也不定期地做一些特展。講解器可以憑證件免費使用。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先按講解器內容邊走邊聽,然後再自己看一遍。

蔣氏夫婦晚年的生活起居較為閒適,看書,下棋,作畫,祈禱,享天倫之樂。

早期官邸裡也接待過尼克松等政要,當時國際形勢緊迫。失去聯合國席位後,失望與被拋棄的情緒充斥著全島上下,官邸裡展出的日記片段有相關記憶。


宋美齡到臺灣後迷上中國畫,拜國畫大師黃君璧、張大千等為師,畫蘭、畫竹、畫山水,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官邸中有宋美齡作畫習字的草稿,進門處和客廳,都裝飾有宋美齡作的大幅國畫。有一段趣聞:外間傳宋美齡之畫有捉刀代筆的嫌疑,於是宋在孔子誕辰紀念日,邀請各大國畫名家餐敘,餐後當場揮毫作畫,從此無人再疑。
官邸中儲存著宋美齡的一些衣物,很難相信這位氣質出眾的女性身高只有一米五多。無論如何,蔣夫人都是一個傳奇。

看世界看眾生是行走世界的理由與樂趣。對於這樣從小耳熟能詳的人物,參觀其故居,彷彿走時光隧道一般,半個世紀的時光與歷史濃縮在樓內傢俱、字畫等,看後不禁感嘆:富貴如雲,曲終人散,是世道不變的劫數。

回程特意從捷運西門站出站,對面即是西門紅樓,外觀很上鏡,裡面是商鋪。有一些店鋪還挺有特色,比如各種造型的裝飾扁瓶。

西門商圈白天晚上都熱鬧,白天有在彩虹地圖拍照的,晚上有燈火闌珊處相約的。

這裡不只是交通樞紐,也是美食聚集地。阿宗面線門前長隊蜿蜒,因為有了陳記蚵仔在先,就不想花時間排隊了。

旁邊樓上的北京餃子館也是老店,味道是老北京和魯菜風味。下面這個草帽蓋菜,其實就是北京的春餅,草帽是炒蛋,下面是金針菇肉絲粉條小炒,配的薄餅和甜麵醬,蔥段。

燻雞,顏色好看,味道一般。


特別美味:
(1)米其林餐廳金蓬萊,距故宮不遠,可以安排在參觀故宮後,記得預先定位。有名菜佛跳牆,但要事先預定。

扇貝蚵仔煎,加了澆汁,口感比較飽滿。

招牌炸排骨,幾乎是必點。火候有點大,略幹。

甜點可選的不多,點了芋頭酥,裡面裹了乳酪。

(2)陳記蚵仔麵線。龍山寺附近的這家面線我個人把它評為臺北第一味,他家自製的辣醬是重點,一定要加,與不加的區別很大。

綜合味道是肥腸和蚵仔,金色的是蒜泥,綠色的是香菜。

加醋,辣醬後調和,蚵仔肥美,大腸軟糯,面線嫩滑。吃到一半就加點了一份。宣告:這種還沒吃完就加點一份的事於我是從來沒有的,是真美味。

附:行程與攻略

第一次去臺灣自由行,兩週時間逆時針環島,不趕時間,但也不寬鬆。高雄和臺東沒有去,花蓮的停留時間略嫌不夠。
親切是全程的感受,語言,文字,音樂,建築,食物,每一處細節都熟悉而親切;像回家,又像探親。不同角度看同一段過往,發黃的照片與影像、記憶穿過時光與現實交匯;歷史中隨波逐流的個人命運令人無比唏噓。感嘆之餘,惟願人間太平。

a. 行程安排

d1 到達桃園機場,機場大巴到達臺中車站,2.5hr
d2 臺灣美術館,東海大學,高美溼地
d3 彩虹眷村,宮原眼科 下午一點多臺鐵到臺南 2hr
d4 國家臺灣文學館, 孔廟,林百貨
d5 神農街,水仙宮市場, 安平古堡
d6 包車到墾丁 入水口,貓鼻頭
d7 包車,佳樂水, 白沙灣,後壁湖海鮮,鵝鑾鼻
d8 包車,浮潛,船帆石,縱谷線,伯朗大道,到花蓮
d9 包車,七星崖,八四高地,清水斷崖,太魯閣
d10 上午臺鐵到瑞芳 3hr 猴硐, 十分
d11 包車九份,野柳,傍晚到臺北
d12 北投, 淡水
d13 故宮, 士林官邸
d14 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補淡水漁人碼頭
d15 松山機場返回

b. 自由行必備資訊

悠遊卡:國內購買,全程使用人均近500臺幣,不包括計程車。
大巴,臺鐵票均是現場購買,車次很多。花蓮到瑞芳是提前一天網上確定,在711取票。
計程車:臺南公車不便,三或四人計程車最方便;臺北用過兩次,都是短途。
電話卡:15天無限流量卡,含100臺幣通話費,機場買的,完全用不掉。
現金:中行卡取現,每次限兩萬臺幣,有手續費。
包車:有在國內看推薦聯絡預定,也有到達後再找的。有興趣可以私信瞭解。

c. 景點交通攻略

臺中一天半:住在臺中車站附近,全部景點用公交完成。悠遊卡前10公里免費。
第一日:客運71直接到臺灣美術館,參觀後,美術館門前75路到東海大學,下車對面就是。從文理大道那邊到斑馬門出來,轉回大路,309路可以到達高美溼地的八號風車處,那裡有免費接駁車送到棧道,看完日落還接駁車回到八號風車處,還是乘309回到臺中車站。
第二日:客運26路到彩虹眷村下車,參觀約1.5小時,返回。

臺南兩天:住在海安路附近,中心很小,推薦按照導航步行,一路上可以發現很多好吃的。
去安平古堡計程車就好,樹屋在古堡的後門出去不遠,兩處都需購票,事先算一下可以考慮買通票,有優惠。
第一日:文學館,孔廟,林百貨,赤崁樓可以連在一起;
第二日:水仙宮市場,神農街,藥王廟,然後去安平古堡,樹屋,老街,一天完全沒問題。

花蓮和墾丁全程包車,感覺上那邊也沒有公共交通。包車的話不用考慮景點的銜接和安排,盡興就好。

瑞芳一日:住在火車站邊上,出行非常方便。
平溪線:可以買通票,但要考慮好時間,如果看四個站點以上,基本要四到五個小時,因為火車是一小時一班。節省時間的方法是先乘到最遠一站,然後看著時刻表及時回到車站。或者從最近的站開始,這樣每次停留時間都是一小時,比較好記時間,累了就返回。
九份和野柳可以放在一天,九份比十分等大很多,要花2.5~3小時;然後去野柳,盡興遊玩要3~4小時。建議包車,節省的時間放在景區裡,還可以酒店對酒店,充分利用路上的時間。

臺北三天:住在龍山寺附近,艋胛夜市,剝皮寮老街等乘捷運前就可參觀。
第一日:新北投和淡水可以一天完成,而且無需趕時間。捷運淡水線到北投,轉線到新北投,出站後過路北投公園就是圖書館,參觀一小時。旁邊到溫泉博物館一小時,再向前梅庭,很小,半小時。公共溫泉浴場,需自備泳衣。如果去過日本的溫泉,則無需體驗。如果喜歡泡溫泉可以事先訂一家溫泉酒店,徹底放鬆一天。繼續前行,就是地熱谷,一小時。返回捷運站可以順著北投河走,看看街景。
午飯後搭捷運到淡水站,公車紅26路到紅毛城,遊一小時。後門出去到真理大學,一小時。真理大學邊一條路上行,到淡水國中後,右轉,走到小白宮,遊四十分鐘。按路標到日式民居,參觀半小時。回到主路,繼續乘紅26到淡水漁人碼頭,落日後回到捷運站,回臺北。
第二日:故宮,遊四小時,米其林餐廳金蓬萊就在故宮附近,事先要定位。打車過去,吃好飯,搭公車685到士林官邸,遊兩小時。
第三日:捷運到國父紀念館,遊1.5小時;捷運到中正紀念堂,遊2~3小時(含自由廣場等),捷運到西門站出來,看西門紅樓,吃阿宗面線(更推薦陳記蚵仔)等。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