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金澤只有一天時間,我會放掉日本三大名園之首的兼六園,東茶屋街的風情小店,近江町市場的海鮮美食…
悄悄的,把所有時間都留給鈴木大拙館。
引子:西方音樂與禪
1952年,一曲實驗音樂作品《4分33秒》震驚全球。
鋼琴家上臺在鋼琴前坐下。觀眾們坐在燈光下安靜地等著。1分鐘,沒有動靜,2分鐘沒有動靜,3分鐘,人們開始騷動,左顧右盼,想知道到底怎麼了,到了4分33秒,鋼琴家站起來謝幕:「謝謝各位,剛才我已成功演奏了《4分33秒》。」
演出受到了極大的爭議。整首樂曲分為三個篇章,而所有篇章沒有一個音符,整個演出過程你能聽到周圍所有的聲音:人們的呼吸聲、鐘錶聲、自己的心跳聲,卻唯獨沒有樂器音符的聲音。
這首驚世駭俗的無聲之樂,來源享有「實驗音樂教父」之稱的美國先鋒作曲家約翰·凱奇John Cage。在傳統西洋美學世界裡也許很難理解這一行為,可我們在其中卻能隱約窺探到東方美學及禪的影子。
其實,如果知道約翰·凱奇曾是日本著名禪宗研究者鈴木大拙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便不難理解他的作品為何受東方禪學思想的影響如此之深。
鈴木大拙一生致力於禪學的推廣,翻譯佛教經典並著書多本,將東方禪文化首次介紹給西方世界。一時間日本禪風靡全球,不少藝術家都深受影響。
入館:虛室生白
抱著對鈴木大拙先生的崇敬之心,此次日本金澤行專程來到鈴木大拙館。
鈴木大拙館建於2011年,是日本頂級建築大師谷口吉生的作品。
不同於普通的紀念館或博物館,它既不照本宣科地灌輸知識,也不旨在紀念大師輝煌的過去。
正如《4分33秒》作者約翰·凱奇說,藝術和生活的界限應該被抹平,世界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也許這也正是鈴木館所想要表達的。在最平凡不過的地方營造了一個禪意的空間,將每一位來訪者引入探索的過程,切身體悟。
這座獨特的白色箱體建築就低調的坐落在金澤老城市中心的居民區,如果不是路引牌的指引很難想像大名鼎鼎的鈴木大拙館就藏匿其中,很有種大隱隱於世的意味。
清晨,我們在路上遇到了買菜回家的主婦,上學的學生,路過的行人…
這裡看不出任何屬於時代的印記,既沒有金澤城獨特的古韻,也沒有21世紀美術館的先鋒新潮。
灰白的建築與周圍的草木自然相融合,讓我不禁想到莊子所言「虛室生白」的境界。
參訪人很少,除我們外,有一位慕名而來的歐美遊客,和一對日本夫婦。
入館的的走廊,深幽處隱隱散發著微光,引人向前走去。
盡頭拐角處掛著一幅鈴木大拙先生的照片,隔著時空與先生對峙,不禁同他一起望向遠方,猜想那裡是什麼模樣。
展示空間:瞭解禪師
第一個空間展示空間,主題為「知」,在這裡我們簡單瞭解了鈴木大拙先生的生平事蹟 。
鈴木大拙,1870年生於日本金澤。佛教學者,日本著名禪宗研究者與思想家。曾任東京帝國大學講師、大谷大學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等職。在他的推廣和努力下,使得西方世界開始對東方佛教產生興趣,也刺激了東方人對佛教的再度關注。一生著書及翻譯作品頗豐,《禪與生活》、《鈴木大拙禪學入門》等書籍都廣受歡迎。
這裡也展示著鈴木先生自己對禪的理解,他說:
禪不同於哲學,也絕不是邏輯,而是一種體悟……
學習空間:鈴木大拙的思與心
學習空間主題自然是「學」,這裡擺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精選書籍,有鈴木大拙先生自己的著作,他的翻譯作品,及其它相關的禪學、東方美學、趣味繪本等…便於訪客們一探先生的思想世界。
(學習空間拍照禁止)
我和好友一笑被這些有趣的書籍吸引,拿了便籤紙一邊翻閱一邊認真記筆記,一坐便是一上午,遊客瞬間變身自習室的乖乖學生仔。
水鏡の庭:我與自己
連線學習空間與思索空間的,是水鏡の庭(WaterMirror Garden)。水中的映象,與現實中的世界相連,清晰真實。水面上偶爾泛起漣漪,更顯靜謐。站在水邊的我,開始嘗試與自己對視。
而當穿過水鏡の庭時,我隱隱感覺自己正在走向另一個空間維度。
思索空間:我與外界
在思索空間(Contemplative Space),矩形方框的空門用邊界框出一副景色,我們在幽暗中坐下,靜靜望著外面的庭院,不知不覺間,自己彷彿也成了其中的一份子。
在這裡,時間好像失去了作用。當我們從館裡出來時,天色已晚。原計劃的其它行程也只好作罷,但卻是我們感受最充實的一天。我們相互打趣道,這20元的門票還真是划算。
在鈴木大拙館裡,你幾乎找不到任何它想要向你灌輸的事與物。
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太多的知識需要記憶,也沒有令人貪戀的景色;
但在這個「虛白」的世界裡,我漸漸柔軟安定,感知也逐漸清晰起來。感受風吹過的溫度,聆聽自己的心跳,看著雨滴在水面點出波紋……
從知-學-思,在這裡度過的幾個小時,形成邊界線,將這次體驗劃分成一段特殊的旅程,一如無聲之曲《4分33秒》所創造的奇妙過程。
語言也許是最蒼白無力的方式。
如果有機會去金澤,希望大家也能抽出半日時間去看看,相信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