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七重,七堂伽藍,八重櫻」

奈良佛塔重重,繁花似錦,此行主要是禮佛賞花,找飛鳥遺存,看唐風東渡。

奈良和京都一樣,都是套用長安的棋盤結構,可城市中心已經東移,原來的平城京現已是荒涼的郊區,雖然有些道路還沿用舊名,可完全不見曾經的佈局,即使如此,我們仍能在這裡找到唐風東渡的痕跡,和這座城市溫柔的善意。

Day6:京都>>奈良>>東大寺>>二月堂 >> 手向山八幡宮>> 春日大社 >>奈良公園 >>興福寺

在京都待了五天,終於到要前往期待已久的奈良啦,直接從四條烏丸坐近鐵到達奈良車站。列車中途會經過平城宮遺址,遺址四周都是農田和平房,只有復原的城門和劃分條坊的木樁,遺址離市中心很遠,不必特地前往,就在列車上瞟一眼吧。

東大寺

還沒到東大寺,就看到小鹿在人群中踱來踱去,直盯著遊人的衣服口袋,用精準的嗅覺找出小餅乾,一看就是慣犯。

匆匆走過鹿群來到南大門面前,大門看起來就很有歲數,面闊五間,進深兩間,重簷歇山頂,僅有柱頭鋪作,直接從柱身出跳,層層出跳六重且不施橫栱,造形簡單直接卻能感受到純粹的結構之美~

拍完南大門正準備往前走,突然感覺被什麼東西封印住腳步,扭頭一看,發現一隻小鹿正興致勃勃啃我的揹包帶,趕緊放下相機,在眾目睽睽下和它展開長達一分鐘的拉鋸戰,費盡力氣終於從鹿口中解救出揹包帶,眼淚汪汪,擦乾鹿口水繼續往前走。

東大寺的大佛殿是大家最熟悉的日本建築之一,先後被燒燬兩次,如今的佛殿是江戶時期才重建的,由於當時財力有限,從原先的面闊十一間縮減成七間,可是高度不變,這種做法導致佛殿正脊非常短,整個建築雖然高挑卻不夠舒展。

大殿正中是極具特色的「唐破風」,日本寺院和宮城中的「唐門」就是採用這一樣式,是非常典型的日式構造。幾年前一些影視作品或影視城為了復原唐風建築,直接搬用了「唐破風」和「金鴟尾」等元素,這些實際上都是典型的日式構造,且發明時間並不久遠,和真正的唐風建築相距甚遠。

殿前路面的石頭也別有深意,它們分別來自印度、中國、韓國和日本,因為佛從印度傳入中國,經韓國最終傳入日本,建造者就專門挑了這四國的石頭表示紀念。百年間無數僧人跋涉荒漠、葬身大海,如今我們只需輕輕兩步,便走完了這漫長的旅程。

東大寺有免費的中文講解,志願者都是退了休的老年人。給我們講解的老爺爺中文只學了一年半,胸前掛著實習生的牌子,一字一句認真講解,雖然口音很重,說話也有些吃力,但真的很可愛。為了推廣自己的文化,努力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冒著風吹日晒,認真達觀地和世界保持交流,是我見過最優秀的實習生了。希望我們也能一直保持樂觀和好奇心,即使已經白髮蒼蒼,畢竟人生無論什麼時候都只是剛剛開始呀。

在東大寺買了第二本御朱印帳,好好看的椿花~開啟全新的朱印收集之旅~

二月堂

去二月堂的路上遇到一個法國旅行團,發現已經聽不懂他們說話了,我的法語竟然退步得如此迅速嗚嗚嗚。

之前看的攻略說,一定要在二月堂登高遠眺,一覽奈良美……景……好吧其實景色真的很一般,反而是背後的山泉伴著森山青綠,頗具禪意。

法華堂

法華堂就在二月堂旁邊,是東大寺群中最古老的建築,建立於天平五年,後來又在正面新增禮堂,所以外觀就變得有些奇特了。法華堂內有菩薩和力士像,均為天平時代的造像,可堂內還是不能照相。

手向山八幡宮

手向山八幡宮也在法華堂旁邊,一個佛教一個神道教,就這麼並立著,和和氣氣當了幾百年鄰居,真是很神奇。(在日本,神佛並不是對立關係,佛教6世紀傳入日本並日益壯大,本土神明就逐漸轉變為守護佛的角色,寺廟的周圍也建起了供奉神明的鎮守社,手向山八幡宮就屬於此類,直到明治年間神佛分離,這些神社才趨於獨立。)

若草山

去往春日大社的途中會經過若草山,小鹿們站在臺階上觀看過往遊人,還會鞠躬要餅乾,真的很聰明。

春日大社
「神明乘白鹿而來,憩於三笠山」

春日大社的佈局非常特別,本殿位於一側,參道直通森林,因為來自東邊的神憩于山頂。每當朝陽從山頂升起,就是神明對人間的祝福。

春日大社的參道非常美,寧靜優雅,兩旁是點綴著青苔的石燈籠,偶爾有小鹿從石燈間鑽出,古樸中帶著野趣。

每個石燈中都封有心願,直到願望實現才會揭去封紙。我好奇看了看,多是祈求平安健康的,不過這位加藤女士就不一樣了,我希望世界和平~

中元節的時候,人們會在神社各處點起淨火,祈禱遠離疾病與災荒,1000盞懸燈和2000盞石燈籠,在黑暗中燃起幽幽的火光,這可能是神界才有的景象吧,可惜不能得見了。

奈良公園

下了山就是奈良公園,跟路邊的老奶奶買了餅乾,準備逗一逗小鹿,結果反而被它們追著屁股滿街跑。一掏出餅乾,小鹿就像狼群一樣撲了上來,使勁兒咬我的衣角表示威脅,勢必要把食物弄到手。我把最後一塊餅乾扔到遠處後拔腿就跑,沒想到還有三四隻排著隊追,烏溜溜大眼睛下實則一副流氓作派,神明啊,你真的是騎它們來這兒的嗎?!

興福寺

興福寺並不是規整的堂塔結構,甚至連迴廊也沒有,大家能從四面八方自由進出。各個建築如棋子般散佈各處,金堂竟有三座之多,一座位於正中,剩餘兩座位於兩側,佈局看似隨意但也井然有序。

寺院東南角是一座五重塔,高度僅次於京都東寺的那座,同樣身材纖細、出簷深遠,也同樣沒有登高功能哈哈,之前在京都篇寫了日式佛塔的特徵,看來真是無一例外啊。

在興福寺附近的面鬥庵解決了晚餐,店裡不準拍店員和廚房,說是之前的合照在外網上被惡意使用,雖然很對不起,但真的好想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

好喜歡奈良,街道乾淨,天氣涼爽,寫朱印的神職人員還願意說英文,熱情親切,比京都可愛多了。啊,真幸福,在奈良的第一天順利結束,這裡真好。

對了,在日本買泡麵請記得要筷子,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Day7:法隆寺>>冰室神社>> 奈良國立博物館

法隆寺

法隆寺離市區較遠,需要坐jr才能達到,可是非常值得一去。

法隆寺分為三大院,在這裡不僅能看到飛鳥時期的遺構,還有各個時期的建築精粹,如果是古建愛好者一定不能錯過。西院伽藍初建於607年(相當於中國南北朝時期),燒燬後於七世紀末期重建,也就是中國的初唐時期。雖經後世修修補補,但大體上保持原構,是探究中國南朝以及初唐建築的最重要的實物資料,所以我們的參觀也是從西院開始~

一般來說,佛寺都會遵循古老的「廊院制」佈局,四面迴廊環繞,組成封閉的矩形空間,於南部開中門,院內設佛塔、金堂,廊外再設講堂、食堂等配套建築。堂佛的佈局變化也是非常有意思,最初佛塔是佛寺的明星建築(畢竟是放舍利的地方嘛),立於最中央,周圍環繞三座金堂。後來造像技術越來越成熟,放置佛像的金堂地位也隨之提高,佛寺佈局就變成了一塔一金堂,堂塔並立,不分伯仲。後來金堂終於翻身成主角,佛塔就變成兩座立於兩側,地位完全不如從前哈哈。

深諳中式美學的日本佛寺,無論佈局怎麼變,結構一直都是中軸對稱,然而法隆寺西院雖是一塔一金堂,堂塔卻沒有修建在中軸線上,而是一左一右相互對立。抹去了唯我獨尊的主角光環,採取雙主角形式, 倒生出一種奇妙的平衡感。

一入寺就能看到中門,法隆寺的中門非常神奇,偶數開間本來就比較少見了,正中央還多設一立柱,也就是說進來時是面闊四間,出去時卻變為了五間。有日本學者認為這是為了封印聖德太子的怨靈……啊,怎麼感覺背後有點發涼。

院內堂塔並立,右邊的是金堂,立於臺基之上,底層面闊五間,進深四間,使用簡樸的單簷,斗栱雕作雲形,四角的龍紋支柱是後期為減輕承重而加的,窗戶也是極具唐風的直櫺窗,憑欄是「卐」字紋,下設人字栱加一斗三升的組合,和雲岡石窟中的中式門樓一模一樣。堂內分別安置著飛鳥、鎌倉、白鳳和平安時代的造像,華蓋雕飾精美,色彩濃郁,牆壁上部繪有飛天壁畫,圍繞佛像載歌載舞,頗具敦煌壁畫的風采,可惜不能拍照。

五重塔一層帶有副階,看起來像是有六層,實際上和前面提到的所有佛塔一樣,都是偽高層,塔中立心柱以增加減震效果。之前看到的日本佛塔基本垂直,從上至下都是同一比例,可法隆寺五重塔逐層縮小,穩定性會更強,這點倒是和中式佛塔很像。塔中四面各設群塑石像,每一個都張力十足,可惜還是不能拍照。

迴廊圍繞這整個西院建築,每間均開設直櫺窗,窗內是莊嚴肅穆的佛塔聖地,窗外則是庭園的新綠。

迴廊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飛鳥風格的立柱,也就是像猴麵包樹一樣的梭形立柱,大斗底部帶有皿板,上部設人形叉手,這種設計在中式建築裡常能見到。

相比於金堂和五重塔,講堂算比較年輕,初建於平安時代,堂內的三尊像也是平安時期的作品。在幽靜的堂內,看著被風吹起的門帳,門外的俗世已是一園春色了。

雖然沒有看到院內的櫻花,可也算是見到雨中的五重塔了。

西院東側是大寶藏院,也就是法隆寺的博物館,館內藏有國寶玉蟲廚子。廚子其實就是佛龕的意思,一般最重要的佛像,會收藏在一個叫「御廚子」的佛龕裡密封起來,被稱為「祕佛」,只有在特定的日子才會公開展示。玉蟲廚子原置於金堂,是法隆寺初建時代的作品,比較完整地留下了當時的建構資訊。上層是一座歇山頂小殿,可惜裡面的佛像已經被盜,正脊旁的鴟尾也是近代才修復完成的。

值得關注的是,玉蟲廚子的歇山頂保留了最古老的做法,現在的歇山頂都是直接在懸山頂下加一圈副階,全然一體。玉蟲廚子的屋頂能明顯看到兩部分的銜接痕跡,懸山頂就像帽子一樣蓋在廡殿頂上。

小小的玉蟲廚子,濃縮了飛鳥時期藝術式樣,既承襲中國六朝之衣缽,又發展本土藝術特徵,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都能在此尋到屬於自己的古風遺存,真好。

夢殿位於最右側,是一座八角攢尖的建築,中央供奉著聖德太子的等身觀音像,夢殿本尊會在春季和秋季特別開龕,如果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查詢一下。

從夢殿回到西院伽藍會經過一個參道,兩邊立著矮牆,沿用古法,用瓦片參雜黃土壘成,不知道一千多年前,朱雀大道兩旁的坊牆是否就像這樣。

在喜歡的法隆寺得到了喜歡的朱印,「以和為貴」,開心。

冰室神社

神社就在奈良博物館對面,每年春天,奈良的櫻花就從這裡開始盛開。可神社實在太小了,朱印所經常沒人,價錢比一般的要貴一倍,收集朱印的朋友請三思。

奈良國立博物館

我來的實在不是時候,四月就有曜變天目茶碗的特展,真是完美錯過。


平時這裡只開放佛像館和青銅館,青銅館沒什麼可看,佛像館卻不乏珍品,館內可以租借講解器,連線青銅館的長廊裡還有館長做的佛像知識小冊,輕輕鬆鬆就能泡兩三小時,在這裡還看到了西安寶慶寺佛塔中的磚雕,不勝唏噓。最後還是建議大家有特展的時候來,奈良博物館館藏豐富,就是吝於展出。

這裡其實也有小鹿,我還看到一個高中男生叼著餅乾,想和小鹿玩餅乾遊戲,可能會死很慘吧哈哈哈。

Day8:唐招提寺 >>藥師寺 >> 大阪

唐招提寺

公元753年,來自大唐的高僧鑑真成功東渡日本,雖然已雙目失明,仍舊主持建立唐招提寺,開壇弘法。這座寺廟是鑑真大師親自督促修建,其唐風在奈良遺構中最為純正。一進南門就能看到金堂立於臺基之上,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單簷廡殿頂,外增柱廊,柱頭鋪作為雙杪單下昂,補間設直鬥,整個建築的外觀、平闇等構造都和五臺山佛光寺非常相似,只是在細節上有所不同,比如金堂屋頂坡度經後世加高,佛光寺的屋頂更緩和,整體來看,前者婉約,後者俊逸,二者皆美。

金堂右後方是一座造型華麗的鼓樓,初建於鎌倉時代,曾經存放著鑑真大師的三千佛舍利。

金堂北側的講堂舒展修長,重簷歇山頂,面闊九間,進深四間,是從平城宮遷過來的,也是平城宮唯一留存的建築。講堂內有金堂的建築模型和解剖圖,以及大斗、瓦當的複製品(看建築的時候不覺得,把大斗放眼前才感到巨集偉,這半人高的東西竟然只是區區一材啊)。出了講堂才發現,旁邊的櫻花已經盛開。

鑑真大師的墓在西側一處幽靜的庭院裡,院內綠意盎然。

唐招提寺的藏經閣是最古老的校倉造,比正倉院都早,只是要小很多。校倉也就是倉庫,牆體由倉木壘疊,潮溼時木頭膨脹阻隔潮氣,乾燥是木頭收縮流通空氣,古代的人就用這種方式將珍寶儲存下來,使今人也得以看見,真是很了不起。

說實話,唐招提寺是我此行最喜歡的景點之一,清靜典雅,古風純厚,不僅講解詳實,工作人員也親切可愛。即使是櫻花季也是遊人罕至,身為中國人,的確能在此收穫其他國家人難以體會的感動。

藥師寺

「堵波側不遠精舍中有大石,如來所履,雙跡猶存,其長尺有八寸,廣餘六寸矣,兩跡俱有輪相,一指皆帶花紋,魚形映起,光明對照。昔者,如來將取寂滅,北趣拘屍那城,南顧摩揭陀國,蹈此石上,告阿難曰:吾今最後留此足跡,將入寂滅,顧摩揭陀也。」——《大唐西域記》玄奘

朋友們啊!來之前請一定看看官網啊!唯一想看的東塔竟然還在維修啊!什麼都看不到我真的好絕望啊!其他建築都嶄嶄新看什麼啊!交通還不方便害得我腰都要走斷了啊!

咳,冷靜一點。藥師寺就在唐招提寺附近,等東塔修好了也可以來看看,寺裡有日本最古老的佛足石,在佛教初期,信徒們不敢給佛造像,他們認為所有形體雕刻都是對佛祖的不敬,所以只在石頭上刻下佛足來參拜,足底有相輪,十指俱有花紋,石頭從印度傳入中國,又由日本留學生帶回,現安放在藥師寺的金堂內。

這是川瀨巴水看到的藥師寺

這是我看到的

大阪

收拾行李去大阪!列車因人身事故晚點了,看來在日本臥軌真的很常見啊。

大阪熱鬧接地氣,連街道也沒有京都乾淨哈哈。在旅店附近轉了轉,看見一堆人擁在劇場門口,揮舞應援的扇子,可能在等某個少女偶像吧。第一次看到這種粉絲團體,感覺真奇妙,大家都好熱情呀。

Day9:天守閣 >> 豐國神社 >> 心齋橋

淅淅瀝瀝下著春雨,大阪城公園的櫻花已經盛開。

因為天守閣最初是由豐臣秀吉修建,所以公園裡也有一處豐國神社,在這裡獲得此行最後一枚御朱印~

天守閣非常擁擠,不太有趣。其實大阪相對於京都奈良,文物方面實在乏善可陳,大多都是用講故事的形式做科普,沒什麼乾貨。

從公園出來,會經過大阪警視廳,平次老爸工作的地方(路過的時候覺得這地方真帥!超級帥!羨慕在裡面工作的每一個人),以及NHK大樓(看來你們家那麼多紀錄片,還是要來給大佬遞個煙~),NHK大樓旁是大阪歷史博物館,感覺也沒什麼乾貨……

心齋橋人山人海海海海……我就只去tokyu hands逛了逛,這裡比loft好逛一百倍!品種豐富,陳設合理,手帳er的天堂,在這裡泡了小半天真是太幸福了。

沿著心齋橋一路走到戎橋,沒錯,我就是來巡禮的嘿嘿。

大阪的招牌真的很好看,亂中有序,繁華又有個性。

夜宵是全家的炸雞,真的和傳說中一樣好吃!全家你只是一個便利店啊!炸雞做這麼好吃讓肯德基怎麼辦!

Day10:買買買 >>成都

其實除了藥妝(當然還是要買的),大阪還有很多好逛的文具店和唱片店,可以去逛逛中古相機店,只是價格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便宜,當然還有一些有趣的小店,就要以後慢慢探索了。

日本之行終於寫完了,寫了一些關於古建的東西,可我不是學建築的,肯定會有很多錯誤,歡迎大家指正。我知道這不是一篇有趣的遊記,去的都是比較大眾的景點,文筆不好,還越寫越散漫,最後的大阪篇竟然只有寥寥數語,連照片也沒好好弄。不過最重要的是,好不容易寫完電腦竟然抽風,又不得不從頭再來一邊(咬牙切齒)。好吧,這都不打緊,其實我只是想好好記錄下這一切,希望十年二十年之後還能記得,記得2019年的三月,和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場旅行。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