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看過資料,根本不知道勝林院與曹植還有那麼深的淵源。中日佛教文化之間的傳承,居然也與洛北三千院附近這家不起眼的寺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勝林院的全名為魚山大原寺勝林院(ぎょざんだいげんじしょうりんいん),山號為魚山(ぎょさん)。
魚山究竟指的是什麼地方?魚山指的是中國山東省東阿縣近郊的泰山餘脈,相傳,因其形似甲魚,或曰古建魚姑廟于山頂,故名魚山。為什麼日本的寺廟名號會與中國山東的一處山脈相重,這還要感謝曹植對佛教音樂文化的貢獻。

據說當年曹植遊覽至魚山,聞空中梵響,清揚哀婉,細聽良久,深有所悟,於是摹其音節,感魚山之神制,創造了六章漢語梵唄,史稱魚山梵唄【 yú shān fàn bài】解決了「梵音重複,漢語單奇」之予盾,自此,從西域、天竺傳來的「梵音」開始適用於漢語詠唱,中國佛教界有了自己特色的音聲佛事。飛鳥時代,日本僧人將梵唄請從中國請至日本,最早見諸於文獻的,是公元752年東大寺大仏祈願供養、有200僧人共唱四箇法要。此後日本的梵唱一度分裂為真言系、天台系。
一直到平安時代初期,慈覚大師円仁從中國學來了魚山梵唄,並在比叡山建立了念仏三昧堂,後來因大原的地形與魚山相似,才在大原建立僧坊。円仁的第九代弟子寂源建造勝林院,宣佈繼承円仁的魚山梵唄,此後聖応大師良忍又建立了來迎院,兩院與本堂統稱為魚山大原寺,自此魚山大原寺作為「魚山宣告(しょうみょう)」根本道場的地位得以確立。
魚山宣告不光對佛教音樂影響深遠,對今様、平家琵琶、謡曲、浄瑠璃、小唄、長唄、浪花節、民謡、演歌等藝術形式也有很深的影響 。
作者:安德利凱莉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8678970.html
日本東北地區的名勝__平泉
從仙台去往平泉只需要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新幹線坐到一之關,換乘東北本線一站或二站到達平泉。 平泉町(ひらいずみちょう)是位於東北地方中央,巖手縣南部的一町。平安時代末期,這裡是奧州藤原氏的根據地。是當時日本(推測總人口1000萬人)僅次於京都(16萬~30萬人)的第二大都市。而今日仍然留下的中尊寺等古蹟更可以見證當時的繁華。此外,平泉遺蹟也於2001年被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平泉站儲存的古蹟 平泉旅遊圖 JR站前租自行車的地方, 平泉不大旅遊公交車大約一小時一趟,如果沒有趕上車就步行1公里去第一個景點毛越寺。 一公里一千多步沒費勁就到了。 毛越寺(もうつうじ)是日本巖手縣西磐井郡平泉町的天台宗寺院。開山師祖是慈覚大師円仁、現在安置有本尊藥師如來、脅侍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日本國內指定特別史蹟、特別名勝。850年(嘉祥3年),中尊寺院和同年圓仁建立。此後由於大火災燒掉荒廢了但奧州藤原先生第2代藤原基衡夫妻,和孩子的第3代藤原秀衡修建了雄壯的伽藍。根據中世紀的歷史書『吾妻鏡子』,有「殿堂和佛塔四十多宇禪穗子五百多宇」,有被號稱圓隆寺院的正殿·禮堂·常行堂·二樓大門·鐘樓·經藏,嘉祥寺及其他的堂宇也有,當時是超過中尊寺院的規模。 現存下來的建築傳承著中國古老的榫卯結構建築風格。 寺內綠樹成蔭花團錦簇一派祥和景象,由於是週中遊人很少,安安靜靜真是一種享受。 毛越寺很多建築都被大火燒燬了,很是可惜。 被大火燒燬的大殿遺址,空空蕩蕩地基若隱若現彷彿在訴說以前的輝煌,現在的沒落,就好比人生一樣有輝煌,有沒落,有的會重換一新,有的卻一直在等待,等待就是希望,有希望就一定會有重生的一天。 毛越寺遊覽了大約2個小時,到公交站臺等公交車到下一個景點,平泉的名勝中尊寺。 中尊寺的全稱為"關山中尊寺",其中“關山”兩字為山號。山號(さんごう)是佛教寺院的稱號,寺院名加上山號源於中國禪宗制度,例如"金龍山淺草寺"、"東叡山寛永寺"、"三緣山增上寺"等。鎌倉時代後期,伴隨禪宗在日本普及,五山十剎制度制定後,瑞龍山南禪寺、鎌倉五山的巨福山建長寺等禪宗寺院開始加上山號,之後也影響其他宗派。 世界遺產是根據1972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起草的《世界文化遺產及自然遺產保護條約》(世界遺產條約)規定的相關內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定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中尊寺理所當然的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尊寺是從中國流傳至日本的佛教天台宗。十二世紀初期,奧州藤原氏第一代清衡公興建了多寶塔及二階大堂等眾多殿堂和佛塔。以此來告慰無數在長年戰亂中逝去的亡靈(不分敵我),營造一片佛土淨地。寺內儲存有建於天治元年(1124年)的日本最早的國寶金色堂等3000多處國寶和重要文化遺產,是一座平安時代(794-1192年)的美術寶庫。在中尊寺內的寶物館、贊衡藏欣賞到大部分這些國寶和文化遺產。 中尊寺傳說為嘉祥3年(850)由比睿山延歷寺的慈覺大師圓仁所建立。圓仁是天台宗第三代座主,也是作為世界三大遊記之一《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的作者而聞名的一位高僧。之後在12世紀初,奧州藤原氏初代清衡進行了大規模的堂塔建設和完善。在寺堂規模方面,根據鎌倉幕府的官方記錄《吾妻鏡》中的記載,“寺塔數量在40座以上,禪房(僧房、僧侶宿舍)在300間以上”。清衡建立中尊寺的目的是為了對11世紀後半期在東北地區的長期戰亂(前九年戰役和後三年戰役)中亡故的人們不分敵我地進行祭奠,在被稱為“陸奧”的邊境和東北地區建設一片佛教淨地(通過傳揚佛教來實現的和平的理想社會)。 到了鎌倉時代後,中尊寺日漸衰退,在建武4年(1337年)的火災中,許多堂塔和寶物遺憾地被燒燬,不過現在仍儲存了以國寶建築物第1號金色堂為首的3,000多件國寶及重要文化財。這些國寶及重要文化財的一大特色是包括有漆工藝、木工藝、金屬工藝、染織和書法等多種元素,中尊寺也因此被視為東日本首屈一指的平安佛教美術寶庫。 在奧州藤原氏滅亡500年之後的元祿2年(1689年),日本著名的詩人松尾芭蕉來到平泉,在他的紀行文《奧之細道》中留下了這樣兩句俳句: 長夏草木深 武士留夢痕 五月雨紛降 唯殘一光堂 松尾芭蕉是在目睹眼前的平泉,想起杜甫《春望》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詩句後,詠作出了上面的詩句。 金色堂建於公元1124年,是從建立時期儲存至今的唯一一座建築物。 主佛是阿彌陀如來,兩旁是觀音菩薩和勢至菩薩,主佛周圍還環繞著六尊地藏菩薩以及持國天和增長天。整座佛堂都覆有金箔,在現世中呈現出了一片完全金色的極樂淨土。 除了金色堂之外,中尊寺也保留了很多日本的文化遺產(文化財),比如與金色堂同為日本國寶的紺紙金銀字交書一切經,丈六佛,金光明最勝王經金字寶塔曼陀羅等等。 本堂雖於明治42年(1909年)重建,但堂內一直存放著一盞“不滅法燈”,這盞燈是從比睿延歷寺的法燈中分燃而成的,已經持續長燃約了1200年。 遊覽了一圈嚐嚐冰鮮奶,真是美味。 想坐這列火車的動畫迷一定要在這裡乘坐呀! 再見了皮卡丘,下次一定為你而再來平泉。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5377490.html
日本東北地區的名勝__平泉
從仙台去往平泉只需要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新幹線坐到一之關,換乘東北本線一站或二站到達平泉。 平泉町(ひらいずみちょう)是位於東北地方中央,巖手縣南部的一町。平安時代末期,這裡是奧州藤原氏的根據地。是當時日本(推測總人口1000萬人)僅次於京都(16萬~30萬人)的第二大都市。而今日仍然留下的中尊寺等古蹟更可以見證當時的繁華。此外,平泉遺蹟也於2001年被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平泉站儲存的古蹟 平泉旅遊圖 JR站前租自行車的地方, 平泉不大旅遊公交車大約一小時一趟,如果沒有趕上車就步行1公里去第一個景點毛越寺。 一公里一千多步沒費勁就到了。 毛越寺(もうつうじ)是日本巖手縣西磐井郡平泉町的天台宗寺院。開山師祖是慈覚大師円仁、現在安置有本尊藥師如來、脅侍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日本國內指定特別史蹟、特別名勝。850年(嘉祥3年),中尊寺院和同年圓仁建立。此後由於大火災燒掉荒廢了但奧州藤原先生第2代藤原基衡夫妻,和孩子的第3代藤原秀衡修建了雄壯的伽藍。根據中世紀的歷史書『吾妻鏡子』,有「殿堂和佛塔四十多宇禪穗子五百多宇」,有被號稱圓隆寺院的正殿·禮堂·常行堂·二樓大門·鐘樓·經藏,嘉祥寺及其他的堂宇也有,當時是超過中尊寺院的規模。 現存下來的建築傳承著中國古老的榫卯結構建築風格。 寺內綠樹成蔭花團錦簇一派祥和景象,由於是週中遊人很少,安安靜靜真是一種享受。 毛越寺很多建築都被大火燒燬了,很是可惜。 被大火燒燬的大殿遺址,空空蕩蕩地基若隱若現彷彿在訴說以前的輝煌,現在的沒落,就好比人生一樣有輝煌,有沒落,有的會重換一新,有的卻一直在等待,等待就是希望,有希望就一定會有重生的一天。 毛越寺遊覽了大約2個小時,到公交站臺等公交車到下一個景點,平泉的名勝中尊寺。 中尊寺的全稱為"關山中尊寺",其中“關山”兩字為山號。山號(さんごう)是佛教寺院的稱號,寺院名加上山號源於中國禪宗制度,例如"金龍山淺草寺"、"東叡山寛永寺"、"三緣山增上寺"等。鎌倉時代後期,伴隨禪宗在日本普及,五山十剎制度制定後,瑞龍山南禪寺、鎌倉五山的巨福山建長寺等禪宗寺院開始加上山號,之後也影響其他宗派。 世界遺產是根據1972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起草的《世界文化遺產及自然遺產保護條約》(世界遺產條約)規定的相關內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定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中尊寺理所當然的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尊寺是從中國流傳至日本的佛教天台宗。十二世紀初期,奧州藤原氏第一代清衡公興建了多寶塔及二階大堂等眾多殿堂和佛塔。以此來告慰無數在長年戰亂中逝去的亡靈(不分敵我),營造一片佛土淨地。寺內儲存有建於天治元年(1124年)的日本最早的國寶金色堂等3000多處國寶和重要文化遺產,是一座平安時代(794-1192年)的美術寶庫。在中尊寺內的寶物館、贊衡藏欣賞到大部分這些國寶和文化遺產。 中尊寺傳說為嘉祥3年(850)由比睿山延歷寺的慈覺大師圓仁所建立。圓仁是天台宗第三代座主,也是作為世界三大遊記之一《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的作者而聞名的一位高僧。之後在12世紀初,奧州藤原氏初代清衡進行了大規模的堂塔建設和完善。在寺堂規模方面,根據鎌倉幕府的官方記錄《吾妻鏡》中的記載,“寺塔數量在40座以上,禪房(僧房、僧侶宿舍)在300間以上”。清衡建立中尊寺的目的是為了對11世紀後半期在東北地區的長期戰亂(前九年戰役和後三年戰役)中亡故的人們不分敵我地進行祭奠,在被稱為“陸奧”的邊境和東北地區建設一片佛教淨地(通過傳揚佛教來實現的和平的理想社會)。 到了鎌倉時代後,中尊寺日漸衰退,在建武4年(1337年)的火災中,許多堂塔和寶物遺憾地被燒燬,不過現在仍儲存了以國寶建築物第1號金色堂為首的3,000多件國寶及重要文化財。這些國寶及重要文化財的一大特色是包括有漆工藝、木工藝、金屬工藝、染織和書法等多種元素,中尊寺也因此被視為東日本首屈一指的平安佛教美術寶庫。 在奧州藤原氏滅亡500年之後的元祿2年(1689年),日本著名的詩人松尾芭蕉來到平泉,在他的紀行文《奧之細道》中留下了這樣兩句俳句: 長夏草木深 武士留夢痕 五月雨紛降 唯殘一光堂 松尾芭蕉是在目睹眼前的平泉,想起杜甫《春望》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詩句後,詠作出了上面的詩句。 金色堂建於公元1124年,是從建立時期儲存至今的唯一一座建築物。 主佛是阿彌陀如來,兩旁是觀音菩薩和勢至菩薩,主佛周圍還環繞著六尊地藏菩薩以及持國天和增長天。整座佛堂都覆有金箔,在現世中呈現出了一片完全金色的極樂淨土。 除了金色堂之外,中尊寺也保留了很多日本的文化遺產(文化財),比如與金色堂同為日本國寶的紺紙金銀字交書一切經,丈六佛,金光明最勝王經金字寶塔曼陀羅等等。 本堂雖於明治42年(1909年)重建,但堂內一直存放著一盞“不滅法燈”,這盞燈是從比睿延歷寺的法燈中分燃而成的,已經持續長燃約了1200年。 遊覽了一圈嚐嚐冰鮮奶,真是美味。 想坐這列火車的動畫迷一定要在這裡乘坐呀! 再見了皮卡丘,下次一定為你而再來平泉。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5377490.html
2018瀨戶內海周遊紅葉狩
緣起 七絕 京都賞楓 漫山滿眼落紅霞, 比睿山前醉酒家。 若問東瀛好風景, 我言秋葉勝春花。 2016年秋天去了岡山--京都,第一次在日本觀賞紅葉,就被岡山後樂園和京都南禪寺,永觀堂的美景所深深打動,於是寫下了上邊那首七絕。。2017年深秋,再度赴日,才有了九州紅葉狩那篇遊記。請參見去年我的遊記:九州紅葉狩 //www.mafengwo.cn/i/9105265.html。 2018年秋天去哪裡?這是一個從夏天就開始考慮的問題。結合時間(11月底),交通(關西+廣島JR五日券),世界文化遺產分佈,不去人流擁擠景點等諸多因素,這次旅行路線,就安排成環繞瀨戶內海的一個C字型。具體就是上海經由東京飛岡山,走廣島,奈良,京都,再回到岡山轉車南下高鬆,然後去德島縣的鳴門海峽,最後去松山。從松山經由東京回到上海。 這次旅行是自己第12次日本行,日本也成了我最常去的旅行目的地。為了赴日旅行,從2016年4月開始學習日語,隨著日語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赴日次數的增加,我也漸漸成了朋友圈裡公認的日本旅行達人。另一方面,我也基本把自己當成日本國內遊客。讀日文旅行攻略,在JALAN日本版預訂酒店,旅途中儘量說日語。一直認為,海外自由行收穫的上限,取決於用當地語言溝通的能力;而下限,取決於知識儲備和事先攻略。 1.倉敷美觀:白壁黑瓦,綠水紅葉 從上海浦東,坐ANA的航班,中轉東京羽田機場,到達岡山正是早晨。又見到岡山戰前的桃太郎青銅塑像。換了JR關西+廣島五日PASS, 直奔觀敷。 觀敷美觀,日本著名的水鄉,江戶時代皇家的天領糧倉,地位很接近於中國明清時代的蘇州。而河道縱橫,白牆黑瓦的建築,更是有幾分相像。 白壁的建築,和見頃的紅葉,都對映到運河水中。這種水鄉秋色,卻是中國江南地區不容易見到的風景。 2. 宮島:山谷神社相映紅 第二天轉戰廣島,專程到世界文化遺產--宮島神社。宮島,又叫嚴島,是一個位於瀨戶內海中的小島。島上的宮島神社,以海中大鳥居聞名世界。島上的山名叫彌山,山中的紅葉谷和佛教寺院--大聖院也以紅葉著稱。 持有JR PASS,可以免費搭乘JR渡輪,從宮島口碼頭,來到島上。一上岸,便是和小鹿的親密接觸。 因為時間有限,彌山紅葉谷也大概只走了一半。最好的楓景,我覺得還是在古剎--大聖院內。藍天白雲下,楓葉的猩紅和古寺的木原色交相映襯,令人百看不厭。 山下海邊的宮島神社,主色調也是日本神社慣用的硃紅色。在這個紅色的金秋,和周邊環境搭配得竟然是如此和諧。說起來,上兩圖之中的大鳥居和岸上平臺,也是設計巧妙。為了對抗漲潮時的巨大浮力,兩者都沒用打樁連線的方法固定在地上。鳥居,是在“開”字的兩橫裡填滿砂石,然後純粹利用重力站立海中;而平臺,則乾脆浮置在樁基上,並且木板之間故意留下10釐米的縫隙用於過水。大潮襲來,平臺就會像大木筏一樣漂起,潮落時再回落原位。 特別推薦去島上最有名的一家老店:FUJIYA 吃穴子飯。穴子,也叫海鰻,是廣島第一名物。口感和河鰻製作的鰻魚飯,有挺大不同。當然,老店名物,自然人氣超旺。我可是等了足足一個小時才有座位。 3. 京都醍醐寺:醍醐灌頂,紅葉絕境 京都紅葉,和京都櫻花一樣,被日本乃至全世界都認可為最好。但負面效應就是人滿為患。為了既賞美景,又避人群。我精心選擇了醍醐寺,作為這次京都賞楓的地點。事實證明,確實景美人少。 醍醐寺,是豐臣秀吉的家廟,也是其最愛的賞櫻庭園。自豐臣秀吉之後,賞櫻才日漸成為日本普遍的習慣。但另一方面,醍醐寺的秋景也非常出色,這個知道的人就少多了。 進入醍醐寺,走向弁天堂方向,大概5分鐘,就來到水池邊。一剎那,就被這紅色世界震懾住了。環池一週,都是紅葉,池中有硃紅色的虹橋直通對岸。而對岸,硃紅色的弁天堂矗立在視線中央。弁天堂後面的山谷裡,又全是密匝匝的楓樹。因為品種的不同,紅葉的顏色,從紅綠相間,淺紅,鮮紅,直到暗紅。而這一切紅色,又都投映到水池中,和對映的天光混合在一起,形成直達人內心的澄澈之美。 佛家用“醍醐灌頂”來形容幡然頓悟,日語用“醍醐味ダイゴミ”來形容至美味道,兩者結合起來,恐怕都無法形容當時我的觀感。 清靜無人,又美麗絕倫的醍醐寺,無疑成為這次紅葉狩的最高潮。 4. 奈良:飛火野神鹿,浮見堂新娘 如果說京都相當於盛唐時期的東都洛陽,那麼在我看來,古都奈良,毫無疑問,就是西京長安。不過對於大部分中國遊客,奈良的存在感不強。基本上到奈良公園喂鹿,東大寺看看主殿,頂多再加一個春日大社就走。實際上,奈良的古都氣氛非常適合小住。再加上離京都不過30分鐘電車車程,也是京都旅行的絕好基地。 春日大社南鄰,若草山麓,是一大片草場,名叫飛火野。裡面遊人絕少,是個觀楓賞鹿的好地方。 從飛火野向西,就可以看到一片大池塘,名叫荒池。雖然叫荒池,卻和清華大學荒島一樣,整修得十分規整。池畔有亭,叫做浮見堂。是日本媒體中極力推崇的臨水賞楓的好去處。 浮見堂中,巧遇一對日本新婚夫婦在拍婚紗照。新娘子大紅底子飛鶴圖案的和服,真是十分應景。 5.白濱:金槍魚解體秀,白濱彩療傷湯 如果說奈良浮見堂相對小眾,那麼這一站----和歌山縣白濱溫泉,對於國人就絕對小眾了。在這裡的兩天,我沒遇到過其他國內遊客。 從大阪天王寺站出發,坐黑潮號列車,沿紀伊本線一路向南,終點就是白濱。來這裡的目的,就是泡關西最棒的海濱溫泉,吃日本最鮮的金槍魚。 下了火車,再搭乘上圖的免費班車,5分鐘後就到達白濱彩朝樂酒店。 自助晚餐時,最期待的金槍魚解體秀開始了。在太鼓一陣緊似一陣的鼓聲中,師傅抱著一條一米多長的紡錘形狀的金槍魚出現了。師傅先是大聲吆喝食客們一起參與,接著按照先頭後尾再中腹的次序,熟練地把魚的各部位切成刺身,放入不同的盤子裡,供大家隨便取食。 隨著師傅的動作頻率越來越快,眾人也都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最後在大家一片喝彩聲中,魚身上最好吃的大腹(大トロ)分解完畢。整個秀耗時大約15分鐘。 不親眼所見,真無法想象什麼叫庖丁解牛,也無法想象切刺身可以有這麼強的表演因素!確實是不看不知道,世界太奇妙呀。 至於金槍魚刺身的味道嘛,是無法名狀的新鮮,細膩,嫩滑。非親歷無法形容。 6. 高鬆: 縮天地山水為盆景的慄林公園 再次取道岡山,南下四國島,其實我的期望值並不高。畢竟四國在日本四大島裡面積最小,經濟最弱,到現在也是唯一一個沒有新幹線的。以至於大部分日本人都沒來過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