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秋,再次踏足澳门,探访500年前那风雨飘摇的小镇故事。

周六上午依然人群涌动,穿越熙熙攘攘的人群,但一切井然有序,
阳光有点炽热,稍排了一下队,便坐上了干净舒适的计程车。

一坐上车,感觉好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瞬间让躁动的心平静下来
阳光依然猛烈,但我确坐在了清凉的车厢内,感受到的,只是阳光的美
饱满的光线洒在了蜿蜒曲折的小路上



计程车避开了旅行团的大巴线路,悠游自在地开在陡峭的市井街道上
上坡下坡,左扭右拐
假日的早晨11点,大家仿佛刚刚睡醒,各自走到楼下的肠粉店买早餐的节奏
的士司机也奇怪,没有听电台或者听歌,也不会楞自跟你搭讪,专心致志地摆弄著方 向盘
安静的车厢让头顶上的互动电视声音变得突出
循声而望,差点笑岔气了
教做美食的主持,穿着一身舒麦加的白色职业塞车手服,从上倒下包裹着
头还顶个白色的头盔,镜片还是防紫外线的



还在认真地将切半的大虾排好准备放入烤箱
帅锅你看得清楚虾熟没熟吗?虾是紫色的吧??



真是够够的…..
接着一个卖卷发棒的广告,更是用真人模特演示吐槽了韩国大妈、日本艺妓的传统发型
哈哈,真是躺着也中枪……

澳门的小城故事,就在这轻松的粤派幽默中开始了。

第一章:澳门的古朴与宁静

第一站:‘亚婆井前地’(Largo do Lilau)

司机把我们带到一个小斜坡的底
一下车, 满眼的绿树成荫,凉风习习

这一幕让我有点眼眶溼润
小小的一片绿荫地,让我驻足良久
近十年国内的经济发展,许多人都住进了楼层房,家家都是独门独户
像这样的大榕树下的街坊闲话家常,说说今天的菜心贵还是葱便宜,这样的场景真是越来越买少见少了
想起了小时候,我的奶奶和我。

隐约传来电视机里”无线电视翡翠台“,
在街上迎面碰见的街坊,就椅而坐,寒暄两句,继而继续前行,
偶尔一股脑”轰隆隆“的摩托车发动机声响,沿着近30°的斜坡呼啸而过。

亚婆井之所以得名,顾名思义,与婆婆有关
”亚“同”阿“的意思,在粤语中经常用到,亚婆亚叔,就是老奶奶老伯伯的意思
传说明朝有一位婆婆在这里筑水池贮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饮用,所以人称水池为亚婆井
葡文意思是山泉,澳门早期的葡萄牙人便聚居此处,所以是最古老的住宅区之一。

土生葡人有民谣说:“喝过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

是否在澳门成家,是否远别重来,不得而知,也无从考究,
更愿意多花时间享受这亚洲大陆上难得的欧陆风情

据说,这两棵老榕树已有百岁高龄

树头的地方,还有不少香烛的痕迹
吸收了百年的光和热,我觉得它是有灵气的。

想起了那段歌词,
Who are we? Just a spec of dust within the galaxy
我们是谁?只是银河中的一粒灰尘
一岁一枯荣……

第二站:‘郑家大屋’ (Mandarin’s House)

大榕树的侧巷,便是著名的郑家大屋的门口,

郑家大屋大约建于1881 年,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祖屋,由其父亲郑文瑞筹建
关于郑观应,大体的印象来自于高中的历史课本,他的传世力作—–
《盛世危言》
当时就被这个书名深深的吸引,但由于不是考试重点,也没有时间深究,殊不知缘分是今天才到来

关于郑观应的生平,不用我多说,大家大可上网科普,但在找资料的过程中,有几个点我是觉得郑氏家族确实很让人钦佩的。
1、郑观应,本名官应,别号杞忧生,杞人忧天,有意思
广东中山香山人,国父孙中山的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孙先生是郑宅的常客哦
2、爷爷郑鸣岐“不屑以寻章摘句为能” ,爸爸一直在做乡村教师
郑大师的爷爷好酷哦~~清朝年间就敢于对权威质疑,有个性!

3、后来爸爸居然叫郑观应跟着叔父到上海发展,弃学从商,后来郑大师果然成为了上海的大买办
郑爸爸是个接地气的读书人哦~有眼光!

4、咸丰九年,郑观应利用在洋行工作的便利,跟英国传教士夜课学习英文
夜课,晚自习哦~白天上班晚上读书,还半工读呢~
咸丰九年,就是1859年,就是159年前,主动学习英语,这是多有眼光的举动啊!
不用上什么新东方雅思托福,直接英语专八 ,哈哈哈



郑大师上辈子估计是拯救了银河系吧 ,三代人都那么有远见!

在100多年前的清朝,就是女人都还是裹小脚的年代,郑观应已经提出了要在上海举办中国的世博会,
”中国世博第一人“

1887年,中国北方发生连续三年的干旱,郑观应号召当地的富人先后筹集和募捐了14万两,李鸿章等为表感谢,奏请朝廷批准,封赐荣禄大夫,“荣禄第”的牌匾由此而来。

今天所看到的老宅,是早已沧海桑田,饱经风霜了。
上世纪50年代,随着郑家人陆续地迁出,这里也变成了”72家房客“,高峰期有500号人分租在内,
几经易主,残破不堪。

在澳门,政府只能通过购买,或者以地易地的方式换取土地,
而经过将近10年的谈判,经历了殖民地政府到特区政府的转变,最终,在回归后的第二年,以易地的方式接收大权。

从文化局接手到修缮完毕,又是整整的8年,打一场抗战的时间。

这是一组有趣的数字:
郑家大宅总占地约4000㎡,按现在的一梯四户的面积,大概就2-3层左右(陈家祠占 地1.5万㎡)
面积真的不大
修缮8年,假如一年365日都是工作日,约3000天
4000㎡/3000天=1.3㎡/天
1.3㎡=你家客厅4块正方形的大地砖拼起来那么大
也就是,澳门人以每天4块地砖的速度,八年的时间,一砖一瓦,一花一草地去修复。
我看到的,是一种对老祖宗的虔诚信仰

澳门人似乎自上而下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属性,明白到这些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遗产,
对今天的我们乃至后世,是一种什么样的意义,
知道自己是站在什么人的肩膀上,才懂得感恩前行,才明白要走向何方。

再细细品味,这百年的岭南院落的淡雅怡适的古典美:

大宅正门的右方,中国人有供奉门神和土地公的习俗,郑家的旺相堂算是很气派了
对联还很精致地用”竹“的图腾,”竹“有祝福的意思,也有”节节高“的意味

铜钱造型的花窗、灵动的夏荷、端正的楹联
精而合宜,巧而得体

正门和走廊的衔接,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玄关“风水哲学

小时候《苏州园林》的课文,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如在画图中“,一步一景,人看景,看景人也成了景

想起了卞先生的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穿过轿道和荣禄第,从通奉第走进主体—余庆堂

迂回而上

上联:惜食惜衣不独惜财还惜福
下联:求名求利必须求己免求人
与各位读者共勉之吧~

真好,大堂摆着婷婷最爱的兰花

郑宅很好了体现了中国的古典精神:
含蓄 迂回 清幽 通达 明朗

除了传统的中式庭院元素,郑先生是洋务派的实业家代表,因而也能在大宅找到一些有趣的”洋风格“:

新式的电灯

仿罗马式的巴洛克雕花,与二层的古典百叶自成一趣

少数没被偷走的家当,估计是体积太大了,不好偷

天井秉承了一贯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优良传统

郑观应是在他42岁的时候,来到澳门隐居于此
当时,他正遭遇着他官场上的低谷
在这里,完成了他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盛世危言》

我在想,”盛世危言“这四个字为什么会震撼到当年才15岁的我
我想,就是一种家国情
主张富国强兵的郑先生,如果看到9月3日的抗日战争胜利大阅兵,想必也是老泪纵横

2015年,甲午战争111年祭,那一年,郑观应52岁。

郑先生的“盛世”虽然以另一种形式到来,然而“危言”永不过时。

第二章:澳门的教堂

第三站:‘大三巴牌坊(圣保禄公学)’(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

说起澳门的教堂,澳门可谓是基督教最早在中国落地的门户

〖婷婷科普时间〗
435年前,大三巴(圣保禄公学)是一所汇聚东西方文化的学校:
1、西方人想来中国学中文,必定会先到这里来上个‘预科’;
2、中国人想学习西医西药,也必定先到这里来,国父孙中山也在这里学过西医;
3、还记得《婷婷看世界》的上海怀旧篇吗?还记得上海徐家汇的那个教堂吗?
徐家汇大教堂的老祖宗—徐光启,就是从大三巴学成回沪。
哈哈,婷婷看世界可以编个电视连续剧了感觉~

上次正好休馆,下次去上海,一定找机会看看里面,据说也是各种美~

为了读懂更多的教堂文化,写好这篇游记,一口气把英国广播电视BBC的《读懂教堂》刨了一个遍
看世界,就是为了用自己的感官感知更多,感知才能感悟,我想,这是婷婷看世界的意义之一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但是不要着急,慢慢阅读,细细品味
世界那么大,理性地看看

大三巴牌坊
设计师:义大利耶稣教会士
设计风格:巴洛克(扭曲的珍珠,来源于义大利文艺复兴)
工程监理及施工队:日本工匠(来自处女座星球的大师们



专案位置:中国特别行政区澳门(大天朝明朝


刻有中文字的教堂牌坊,应该是世上只有了吧~

大概做了个解读,如有误读请各位大神踊跃纠错呀~

烧了又建,再烧了又重建,这么多年,也就这么过来了。

基督教对澳门的影响,看看澳门的行政区划分就能略知一二了
所谓的“堂区”,就是教堂区域,基本上都是以一座座教堂来划分管理区域的。
这次的行程动线基本上是按这样来走的,直线距离大概是1.2公里

第四站:‘圣老楞佐教堂’(St. Lawrence Parish)

圣老楞佐教堂早年建成的时候,因为它靠近码头,所以教堂内立有风信旗杆,是葡萄牙人决定是否出海的重要指标
《澳门记略》载:“西南则有风信庙,蕃舶既出,室人日跂其归,祈风信于此。”
所以俗称为“风信堂”
后来,因广东话中“信”“顺”同音,也许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
“风信”转为“风顺”,而“风顺堂街”和“风顺堂区”也因此得名。

古旧的巴洛克建筑门外,却是幽静的中式庭院
石凳子、凉亭、铜钱造型的镂空围栏

想起了新加坡“圣安德烈教堂”的庭院,也是有类似的感觉

身处闹市当中,楼下车水马龙,对面是学校,旁边是日杂货商店
一走进内堂,顿时觉得无比的安宁
一根针掉地上,也能听到那跟针翻几个跟斗再掉地上的声音
每次都有词穷的感觉

说老实话,可能因为文化的差异和肤色人种的感觉,对他教只是一种纯粹的文化敬重,谈不上什么
但是,每一次,一进入教堂,那种安宁祥和,真的每次都是扑面而来的震慑力
因为,西方人建造的教堂,是他们心中的‘人间天堂’

供奉的是“圣老楞佐”St.Lawrence
圣老楞佐是罗马教会七位执事之一,掌管教会的财产,负责救济穷人的工作
在经常航海的葡国人心目中,是庇佑平安,赐予风信之神

左右各有一个小堂,一边是穿着华丽圣袍的耶稣像,一边是童贞圣母手报圣婴耶稣的像
发现了有意思的地方
耶稣的右手是垂下的,而且左右皆有两位天使守护
与东方的宗教形象有某种程度的相似

圣坛是一个教堂最重要的部分
据说,最早的弥撒,是露天的圣坛,后来为了遮风挡雨,才衍生了教堂,才有了后来各式各样的教堂建筑
所以,看一个教堂,首先看看它的圣坛的设计,大致就可以了解它的基本风格

宽敞巨集伟,但一点都不带侵略性
粉黄的墙面,粉蓝的屋顶
美地典雅,美地纯净

非常精致的琉璃玻璃
都是描绘一些经典的圣经故事
据说,旧社会很多人都不识字,为了让更多的民众向善,了解福音
就有了很多简洁易懂的绘画故事
上面这幅大致是耶稣在耶路撒冷橄榄山上被捕刑讯的故事
都是根据大致猜的,欢迎来纠错

应该是受洗的故事

墙上还挂著不少精致的木刻
耶稣受难日,被钉在十字架上,旁边是哀恸的圣母玛利亚,见证著耶稣受苦

根据记载,耶稣在受难前夕的晚餐中,分别拿起麦面饼和葡萄酒,感谢祝福了,把饼、酒变成自己的圣体圣血,交给门徒们吃、喝,并命令门徒们这样做,来纪念他

耶稣是以自己的肉体受罪来拯救他的信众
佛祖当年也是割肉喂鹰
佛教提倡“能仁”、“能儒”、“能忍”、“能寂,慈悲为怀、众生平等
基督教崇尚虚心怜恤、清心和睦,孝敬父母且爱人如己

能够跨越地域界限、人种藩篱、宗教隔阂的,就是追求真善美的美好之心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做一个好人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尽人事,听天命,不枉此生

第五站:‘圣若瑟修院及圣堂’(St. Joseph’s convent and the church)

座落于以前称为莫菲诺的小山上,位置即现在的三巴仔横街,侧门位于岗顶前地
圣若瑟修院是于1727年(清雍正五年)是由耶稣会士建立
圣若瑟修院是一间专门培训进入中国传教的修士,而圣保禄教堂则是培训传教士到日本传教的
由于圣若瑟修院成立的时间较圣保禄教堂为晚,故华人称圣保禄教堂为“大三巴”,称圣若瑟修院为“三巴仔”

圣若瑟修院陪伴澳门至今经已跨过两个多世纪了 几百年来修院屹立不倒,与澳门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
18 世纪下半页,耶稣会在全世界的传教事业极之不顺利,先有“中国礼仪” 之争的影响,后又被欧洲各国排斥;
1758 年,耶稣会士更被指与行刺葡国皇室事件有关而被通缉;
1762 年,耶稣会士首次被遂离澳达二十年 ……..

1783年重新开院后,因战乱关系,香港等地区的修生曾在修院长期借读,大量人才的涌入,慢慢也创造了修院强盛的学术风气。
虽然不能进入大堂参观,略有遗憾,不过偶遇修院的毕业生在拍毕业照,也算是应景吧~
怎么澳门的学生,也拿着内地的毕业照神器‘大公仔花’拍照捏 ~





第六站:‘仁慈堂’(The Museum Of The Holy House Of Mercy Of Macau)

又见仁慈堂
亚洲最古老的西方慈善机构

广场的人群依然喧闹,仁慈堂确总是安安静静地,像是用慈爱的眼神俯瞰关爱着世人

这里是中国第一家麻风病医院—白马行医院及拉匝禄麻疯院
在几百年前,麻风病被认为是不可治的神祕人传人疾病的时候,已经治愈了不少的中国老百姓

2012年的冬天,旧照片

第七站:‘玫瑰圣母堂’(St.Dominic’s Church)

刚好碰到门牌装修,放张2012年春节的照片补上吧,依然是无粉尘施工。

花地玛圣母(Nossa Senhora do Rosário de Fátima),NSF

关于花地玛圣母,有一个震惊世界的花地玛预言:
1917年5月至10月,在葡萄牙花地玛镇,圣母玛莉亚出现在3个小孩子面前,达6次之多,孩子们从玛莉亚口中听到后记载下来的,就是花地玛的预言;
第一、第二预言被证实精准地和事实完全稳合时,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至于预言的具体内容,就让度娘告诉你吧。

每年的5月13日的花地玛圣母敬礼,并设为一级瞻礼(大礼)作纪念,澳门更有圣母像巡游的传统活动。

精致的装饰,温和的色调,足以显示葡萄牙人对其的虔诚。

第七站:‘主教座堂’(Cathedral)

日落时分,来到了澳门天主教中枢
澳门天主教最高权力机关

问路的时候,澳门人也不知道它是”主教座堂“,只知道,它是澳门的”大堂“”大庙“
落日余晖的照耀下,大堂有着说不出的沧桑感

门外的主干道上车水马龙,但跟它一点关系都没有,它还是安安静静地守在这里

教堂还原的是最古老的地中海教堂风格
比如说上图的菱形木质屏风,以尊圣坛的作用

低头、附身、伸出手的形象

“JESUS”=耶稣,估计也是耶稣被钉十字架时受难的意思

玻璃窗花,还发现隐藏的一些宗教意象:
圣杯—装有象征耶稣血液的红葡萄酒的酒杯,他们觉得有神奇的力量
玫瑰花—圣母玛利亚的象征,无刺的玫瑰
最后一个比较难发现的,JMS,没猜错的话,应该是JESUS(耶稣)和MARY(圣母玛利 亚)的缩写

“座堂”一词源自希腊文Kathedra(英文是Seat,椅子)。初期教会时代,十二宗徒或其传人亲自主持过各地教会,这些教会以基督传人坐过的椅子来自勉,提醒所有信友,教会是“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而主教正是宗徒的继承人。

每年一度最盛大的天主教子夜弥撒、耶稣圣像巡游等大型活动也在“大堂”举行
它不是澳门教堂中最大,“大”是因为它是最具威严的!

参观完最后一个教堂,初秋的夜幕早早就降临
仿佛听到了”叮叮咚咚“的弥撒钟声,但愿世界和平,人心安平

第三章:澳门的街道 澳门的人情

第八站:‘福隆新街’(Rua da Felicidade)

迄今储存得最完整的中国青楼建筑群

当年,这里是澳门最“高阶”的“耍乐”之地,它与附近的福荣里、宜安街被誉为澳门的“花国三街”

最出名的“雅仙”、“咏春”、“留觞”、“红楼”、“京华”、“玉兰”,绝色丽人、巨贾富商,夜夜笙歌……

澳门人可有意思了,除了红色标记的“花国三街”
周边的沿线产品也一样保留到2015年的今天
在度娘这个亲妈牌地图上,还看到了夜呣街、街门窗红这些街巷名,“呣”在广东话里 有“妈”的意思
此处应有‘PG家长指引’,18岁以下请家长陪同收看

这凌乱的粽叶,倒是涂添不少生活的味道
“花”无百日红,果然!

风光不再的,还有福隆新街67号
——新华大旅店

《伊莎贝拉》、《2046》,2046就是旅店的2046号房

说实在话,两部电影我都没看,吸引婷婷的是旅店的第五代继承者—叶崇茵,一位年轻的继承人

摘取了某日报的一小段采访:
年轻的第五代继承人叶崇茵曾留学海外,并获得香港理工大学酒店管理学硕士,
却没有选择遍布澳门的顶级酒店,把自己的青春留给了这间小小的百年旅馆,没有金碧辉煌,但有人情冷暖;没有灯红酒绿,但有岁月悠悠.

“我希望这个传奇可以继续,那个开埠百年的繁华旧景不应全部被钢筋水泥取代”
60岁的金伯是叶崇茵外祖父当时收留的伙计
“那个时代的雇佣关系充满人情味,金伯来到澳门没有生路,外祖父看他可怜就收留了他,就这样在澳门扎根,结婚生子,一转眼40年。”

叶崇茵并非不想吸引年轻人,外面的世界早已网路化,新华大旅店虽然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订房,但至今仍靠手工记账,因为老伙计们不会用电脑
“我们这里是小本经营,说实话我请不起年轻人,我也希望有人帮我分担一些可以用电脑做的工作,但是年轻人谁会在这里奉献青春,会耐不住寂寞的。

对啊,现在这个时候,又有多少人能耐得住寂寞呢?
几乎没有
但,如果有,那就是稀有
稀有便能铸造传奇,因为独一无二而变得无可替代。
而人情,足以温暖一砖一瓦……

第九站:‘岗顶剧院’(Teatro de Pedro V )

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

在澳门的街巷中穿行,会不时地有辈分很高的建筑物不期然地展现在你面前
如果不是因为之前有看过资料,真的会与这么有价值但是相当低调的建筑物擦肩而过

原谅我已走得大汗淋漓


,建议还是深秋到冬天来会更舒适一些,在网上找了两张图(此图摘自网路)

(此图摘自网路)
路面就是用葡国彩色石材铺设而成的,是葡萄牙人不远万里从葡国通过海路运到澳门的
主调为黄、灰、青等,石材被镶拼成精美的波浪形、太阳花图案,是观赏性与装饰性极强的特色组合

晌午午后+古榕+古老的剧院+安静的前地广场
《蝴蝶夫人》浑厚高亢的传统义大利唱腔依旧绕梁三日

同为欧洲殖民地,澳门与香港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
英国人统治下的香港,比较注重经济发展,总是行色匆匆;
葡萄牙人还是属于比较懂得享受生活的型别,唱唱歌看看戏做做礼拜,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虽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经济发展程度,远不及香港
但澳门人的平均年龄84.33岁,是全世界排名前列的一个数字

‘各色的街巷及人情’(variety lanes & human touch)

澳门的老区,是可以走着走着就可以看到历史的地
或者说每时每刻都有可以触控过往的感觉
很多在国内已经销声匿迹的路边摊小吃、钟表维修店、平价古玩店等等
都可以在澳门老区的某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惊喜地发现

它更像是一本活着的史书
它是以最寻常的生活方式来诉说著自己的根源
它是最先接触欧洲文明的地方,却没有盲目“拿来”
不至于一成不变,但绝不会全盘否定更不会鄙夷

两车道,一边是咪表,只有一车道可通行
行人道也窄得只能2人并肩过
还有摩托车,各种各样的摩托车

但是街道还是相当安静
几乎没有喇叭声
一个路口,有时候也是要等上5分钟才能通过的
看到的是互相礼让,而不是你争我抢

小时候总听妈妈说,香港马路上是司机让行人走的
但在香港总是走人群涌动的大路口,没机会见识到

在澳门,即便是在大三巴这么容易让人焦躁的车道上
游客总是来回左右的走动
但无论多贵的豪车都会从10米前就停下来
先让人过

婷婷好像每次经过大三巴,都会开启问路模式哦O(∩_∩)O~
但每次找到路口的警察蜀黍,都会非常欣然非常详细地指路
估计他们一天要按“复读”间无数回吧

(此图来自于网路)
在玫瑰堂前的商业街上
人潮基本上是从四面八方涌过来
说实在,我最怕走这一段路了
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新扎师妹年轻女警
长得真可爱,真的跟电视剧的形象的一模一样
我问“主教座堂”怎么走,她表示不知道
但紧接着问我有没有图片
原来是她们口中的“大堂”,很耐心仔细地指了路
我平时见到的,一般是对话到“主教座堂”不知道这个环节
一般就没有下文了,就是一句“不知道” 完事!

(此图来自于网路)
就在人潮最旺的大三巴手信街
女娲庙就这样不显眼地矗立在巷口
人人都顾著买牛肉乾化妆品
很少有人留意到它
但对于上古先祖的敬奉
在国内也是少见的
仅在陕西的安康和甘肃的秦安县有供奉

澳门老区的街道总是在不断地上坡下坡
好不容易有个平地
冷不丁拐个弯,又是一个60度的陡坡



仅仅几公里路程
从设定的休闲乱晃模式,猛切成暴走模式
终于体会到啥是“暴走”咯

几个婆婆坐在榕树底下闲聊
没有听到张家长李家短
她们居然在聊香港电视台的女明星
郑裕玲、刘嘉玲、汪明荃,还不是聊八卦,在讨论戏剧成就

凉亭里的阿叔
非常热情地教我怎么去到离它这仅40步之遥的郑家大屋



想想我也是醉了
地方仅几尺的上班空间
阿叔贴了财神到、放了小酸枝、洗手液、小毛巾….
不慌不忙地教来买东西的东北姑娘们如何寄明信片
他很热爱他的工作

又见上海菜馆

旧时上海与香港澳门都是洋人开启中国门户的通商口岸
上海与港澳的关系也密切
现在许多香港澳门人的祖辈都是从上海迁移过来的
比如说香港第一任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
就是在上海叱吒风云的世界船王董浩云的长子

随时抬头可见的老房子
澳门政府没有选择拆掉重建
即时没有太大的文物价值
也尽量维护
即使维护一个破旧的老房子比拆掉重建商业建筑
经济价值可想而知

大三巴旁边的小巷子
竟然发现了这么精致的古玩店



连“天官赐福”感觉都是有段历史的

《梁三记》贸易行,连招牌都是精致的“二龙吐珠”的雕刻

大堂斜巷里的奶茶店
葡萄牙的歌手自弹自唱
操著一口不咸不淡的国语口音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我爱你有几分~“

虽然红彤彤的灯笼有在文化公园的灯会的即视感



但却觉得还是很有节日喜庆的感觉
这红到不要不要的城楼牌坊
估计也是”中国城“的象征
世界上有华人聚居的地方,都是”China Town”(中国城)
“共赏圆月一轮”

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这100多年的中国,都在极力地寻找自己的民族认同感,
但凡一有风吹草动,仿佛就挑动了那条始终敏感的神经,
所以会有“买买买”等一系列怪象浮现

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
千年的文明古国,也揹负著千年的民族劣根性
不可否认

但毕竟泱泱大国,总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捋清它与世界的关系
对于我们自己,也需要足够的包容和耐心
凡事皆不可一蹴而就

而澳门—–这一‘圣名之城’,
展现出的是一种有风骨的”中西文化大融合“。
对西方文化,没有过多的谄媚;
对中华文明,没有莫名的怀疑;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它是位有智慧有胆量的”拿来主义“者。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
”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境外好的东西、
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拿,要有选择地拿,不卑不亢地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盛世“已然来临,但”危言“总不过时,
但愿在不久的将来,孔子所构想的”大同“世界,能在中国这片古老的文明国度中早日实现。

‘婷婷看世界:愿世界和平,人心安平’

《礼记·礼运第九·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世界在心,温暖同行

更多《婷婷看世界》,随缘点选:

新加坡跨年烟火—//www.mafengwo.cn/i/7242998.html(2017年1月)
阿联酋迪拜阿布扎比沙迦—//www.mafengwo.cn/i/6336422.html
韩国济州岛—//www.mafengwo.cn/i/5330388.html
新加坡—//www.mafengwo.cn/i/3271618.html(2014年10月)
澳门—//www.mafengwo.cn/i/3513228.html
上海—//www.mafengwo.cn/i/3058018.html
三亚—//www.mafengwo.cn/i/3110056.html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