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两个月的英语培训,我们回到商丘,做临行前的各种准备。收拾行李、领信用卡(提前一个月申请)、兑换美元(重庆同学告知我们一定多换现金,因为当年美国主要就是银行卡和现金支付,现在估计也是,而且钱包里至少要放20刀保命钱


,遇到抢匪或许可以买个平安)。魏姑娘有丰富的留学经验,她还带了筷子、勺子、碗,还买了榨菜,事实证明,榨菜在我们接下来几个月的异国生活里简直是太重要了!每当吃美国饭吃到想吐的时候,我都感激魏姑娘的英明决策,所以,要出境的小伙伴们,带足榨菜哈哈…….临行前,各种事情各种焦虑,同时也充满了期待。
爸爸妈妈为我送行。

那时的妈妈还挺年轻,六年过去了,每次我回家和妈妈的互动中几乎都有染发这一项。这些年,我的染发技术越来越好了,是因为…妈妈头发变白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两年我那比同龄人都看着年轻的爸爸也有了白发,但他从未让我帮他染过,我想我们都接受不了那个场景,就算当下我刚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鼻子就已经酸了/(ㄒoㄒ)/~~可能我们都不愿面对他们已经在加速老去,而我们还没有足够成熟这个事实吧。
不少人跟我讲过”看到你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又有趣,真好呀!“之类的话,我想说”那是因为苦日子和哭鼻子我没发而已“,殊不知那些笑容背后隐藏了多少眼泪和自我调节所作的努力。这么说吧,每次开学我都是哭着走的……三十多岁还在外求学的人,于我可能是实现理想,而于家人更多的是牺牲和妥协。有时想到这些我就会觉得自己挺自私的。真希望自己早日顺利毕业,可以为家庭做点贡献,也能够和父母家人乐享天伦!在此,遥祝父母家人身体健康、平安欢愉。

出发

北京出发,纽约纽瓦克机场落地。出发前发了一条圈,重庆的钟老师还问我带火锅底料木有


,这个是真忘带了,失误失误,下次再去我说啥也得多带几包,因为后期吃汉堡薯条、各种肉,真的吃到想吐



我们的国航大灰机

飞机在蒙古边境遭遇强气流,可以说是我飞行经历中遭遇过的最强气流。感觉飞机瞬间下降了几十米上百米吧,我说不清楚,因为当时吓懵了,从小怕失重,坐海盗船都能吓哭的人,那一刻真的感觉比绑紧跳刺激多了。我不清楚当时飞机到底是什么状态,我只清晰地记得当时是空姐刚给所有旅客发完餐食,大家都在用餐,飞机突然下降的那一瞬间我看到桌上的餐盘和食物因为惯性悬空了几秒钟


,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让我觉得这次气流有点不得了


。机舱内一片旅客的惊呼声,当然也包括我,十夜嘲笑我说我喊的最大声,我想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我们离得近


。我紧紧抓着魏姑娘的胳膊,她倒没怎么喊,也不知道她是真不害怕还是吓的喊不出来。直到今天,刚才,写游记的时候,十夜才告诉我,飞机遭遇气流下降时他正举著一杯红酒,装作谈笑自如,其实内心慌乱~~



我们在北极穿过了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就从东半球的8月30日来到了西半球的8月29日。

飞越北极的时候恰逢极昼。惊喜╰(*°▽°*)╯~
极昼期,北极圈内的黑夜(其实就是下图最右的状态,也就是我们日落后傍晚的样子,天空一直都有云霞,不会消散,因为太阳其实就在北极圈附近徘徊)太阳高度角最低为0°,从日落到日出只有2小时,且日出日落太阳都在正北方。就是下面看到的这种壮观又奇妙的场景。
北极圈日落

北极圈日出

在日出之后,我们非常惊喜地看到了北冰洋。时为北极夏季,可见很多碎冰漂浮在海面上,可惜没看到北极熊哈哈。在此呼吁大家爱护环境,低碳生活,减少排放,保护北极熊和我最爱的白鲸的生存家园。
此生从陆路到达北冰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飞越也算到过了。四大洋中太平洋、北冰洋打卡完成


到达

经过13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平安落地Newark纽瓦克机场。此后,纽瓦克这个城市是我们每次出行的必经之地,后文详述。

Bloomfield College 初印象

我们的“辅导员”Leah ,欧洲裔小姐姐去机场把我们接到Bloomfield College。自此,我们的游学之旅正式开启,团友也从重庆的六位变成了我、魏姑娘、十夜、老周还有河大的李老师和陈老师,U学团正式开团



我们的宿舍楼

宿舍是个4室2厅2卫的套房,厨房冰箱锅碗瓢盆应有尽有,还有之前来访学的老师们留下的调料,十三香、盐、味精等等。我和魏姑娘一个房间,李老师和之后来的韩国小妹妹一个房间。除了床有点高,床垫弹性太好(每次翻身都觉得要弹好多下才消停),隔音太差之外,其他都挺满意


。十夜住的是Home Stay,和老周寄宿在一个非裔家庭。
女生宿舍

男生宿舍

第一天,从倒时差开始


。我是生物节律比较敏感的人,时差对我来说真的是太痛苦了。白天困死,晚上精神,而且奇怪的是无论晚饭吃多少,每到半夜十二点多就饿的不行,我还纳闷倒时差这么消耗体力吗,结果魏姑娘一语道破天机——“因为半夜十二点是国内的午饭时间”


,哈哈哈哈难怪~
食堂还不错,周一到周五签名就可以免费吃自助餐。食物嘛…有的还可以,有的就……难以下咽。但最深得我意的是每天都有各种水果、冰激淋、饮料还有小甜点


。我和魏姑娘特傲娇,从头到尾坚持用汉字签名


。第一天晚饭,除了陈老师,我们剩下的人大概都睡过去了…

左上图右边那扇白色门就是餐厅入口。就是在这里,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次进门都会为身后的人扶门,这样就不会出现我进去了,门突然弹回去撞到后面人的情况。因为在这里的三个月时间,每次都有当地的同学为我扶门,有时我并未紧跟其后,他们也会为我扶门,我就会加快步伐接过门,然后道一句“Thank you”,对方也都会礼貌性地回我一句“No problem!” 。注意了,划重点,在美国回答“Thank you”的地道标配是“No problem”哦,而不是我们从小学的“You are welcome”。在所有公共场合,商场、车站、博物馆等所有需要开门的地方,美国人都会为后面的人扶门。这点是我觉得非常好的,小友善,大文明的体现。直到现在,我仍保留这个习惯,我发现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慢慢在养成这个习惯,真好!
吃完第一餐,我们在校园里简单逛了逛,算是first look吧。
校园初印象。

BC是一所社群大学,校园不大,确切地说很小哈哈,坐落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下面的Bloomfield小镇上。吃饱喝足,去教室签到,领取学习材料。每次上课都要穿过下面这条街。
宿舍楼一层是个小小咖啡店和书店,我和魏姑娘每人买了件布校的文化衫,现在已经变成我的睡衣了


。后来才知道,美国的高校都有自己的Book Shop或叫Gift Shop,里面售卖学校开设的各科教材和学校自己的文创产品,衣服、文具、运动器材、冰箱贴、钥匙链、甚至是毛绒玩具,在之后几个月的美东藤校观光中,天知道我买了多少这种小玩意儿


。其实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书店,我就曾在国内的北大、华师还有首尔的高丽大学、梨花女子大学等高校书店买过不少有代表性的文具。这种校园文化,会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就读的学校充满归属感。

习惯了国内熙熙攘攘的街道,第一次大白天走在这空无一人的街上,我甚至有点恐慌,问魏姑娘“该不会是美国马上大选了,发生啥事儿大家都躲起来了吧,别是只有我们几个不知道”,魏姑娘说“他们本来人就少。”事实证明魏姑娘说的对,就只是单纯的因为……人少



领了学习材料。买了一瓶饮料,味道记不得了但是看售卖机显示1.75刀一瓶,当年的汇率飙到7,真贵。

无论是宿舍楼、教学楼、车站、博物馆,还是后来我们去的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等,所有公共场合都有一种很特别的香味,不刺鼻,非常好闻,很好奇他们用的是什么香氛,而且竟然是同一种味道。后来在香港、韩国、日本的公共场合也闻到了同样的香味,就更加疑惑和惊讶了。在网上搜,发现知乎上有网友和我同样的疑惑,有哪位蜂友能帮我解答一下吗


??

8月30日-9月1日仍是我们倒时差的休息日(我们回国后朋友圈的日期自动调整为北京时间,所以所有日期都要减一天)。
十夜还去打了场乒乓球,佩服佩服,最初的几天我都是在倒时差的昏昏沉沉里度过的,别说运动了,能一日三餐按时去吃都是难得。哈哈哈“篮球谁都打不过,乒乓球也谁都打不过”。

我在Cafe给大家抄了盘番茄炒蛋,一致好评。大概我精湛的番茄炒蛋技术就是从那时起练就的


宿舍楼下的老爷车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很快,最初的适应期就在缓慢的倒时差和睁眼瞎中过去了。最初几天,走在街上看到所有的店铺招牌都是英文,我的大脑只能够把它们当作符号自动过滤掉,完全形成不了有效联结,如果我的眼睛是个LED屏的话,那满屏显示的应该都是[读取失败]


。那些单词我如果仔细看的话其实基本都认识,但是二十多年的中文阅读经验使得当时这些英文字元在我头脑中只是作为一些符号存在,而丧失了其具体意义。所以最初那些天,我每次出门要么就是逛一圈回来,一条街都是什么店我完全不知道,要么就是脑子特别累,因为我要对所有目之所及的英文符号进行精细加工,看懂每个店铺是干什么的。英文的反馈没办法像中文那样建立迅速的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我总是需要几秒钟来反应一下这些店铺的招牌上究竟写了什么。但好在这种迅速的条件反射在1-2周后就建立起来了,游学生活从此乐无边


未完待续……下一篇:《U学团的First Trip——自由女神》。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